第一篇:习题二 利用油气水性质分析判断油藏保存条件及有油源
习题二
利用油气水性质分析判断油藏保存条件及油源
一、区域构造特征
由图2-1可见,研究区东部为一背斜构造,西部为一东倾的斜坡,背斜与斜坡之间为一沉积凹陷。其中背斜构造以—1500m等高线所圈定,背斜顶部S1层顶面海拔大约为—1300m,背斜圈闭的闭合高度约200m, 此背斜构造轴线呈北北东向展布,背斜的短轴与长轴之比近于1:2。凹陷的轴线走向与背斜一致,也为北北东向,西南部略向南偏移,该凹陷由两个向斜组成,南部向斜的规模和埋深均略大于北部向斜,研究区内的最深海拔均在—1600m以下。西部斜坡为一简单的东倾单斜构造,走向与凹陷轴线及背斜轴线走向一致。
二、油气水性质的平面变化规律 由原油比重(图2-2)、粘度(图2-3)、含蜡量(图2-4)、胶质+沥青质(图2-5)、原油正烷烃中低碳/高碳(图2-6)、含硫量(图2-7)等值图可见,背斜圈闭的顶部原油比重、粘度、胶质+沥青质含量、硫含量均较低,向翼部逐渐增高,其等值线的变化趋势与背斜构造的构造等高线基本一致,含蜡量和原油正烷烃中低碳/高碳由凹陷向背斜方向分别有明显的变低和变高趋势,一方面表明原油在背斜圈闭中有较好的重力分异作用,另一方面表明油气来源于中部凹陷,本区背斜构造是油气运移的重要指向。
在西部斜坡区,原油比重、粘度、胶质+沥青质含量、硫含量、原油正烷烃中低碳/高碳从东向西逐渐变大,蜡含量逐渐减小,其等值线的变化趋势与斜坡构造等高线基本一致,表明原油来自于中部凹陷区,并向西部斜坡运移,且在向西运移的过程中受到了氧化作用。
由油田水总矿化度等值线图(图2-8)可见,研究区油田水的矿化度从凹陷向西部斜坡区逐渐变低,矿化度等值线与构造等高线平行,向东部背斜构造则与背斜构造等高线变化一致,即构造顶部矿化度高,向翼部变低。由Na+/Cl-等值线图(图2-9)显示,油田水中Na+/Cl-的变化规律与矿化度变化规律相似,西部斜坡区构造低部位显低值,向西高部位显高值。
三、油气水性质变化规律的原因分析
由原油性质的上述规律可以分析认为,中部凹陷区是油源区,油气生成并排出源岩后,在储层中向东西两个方向构造高部位运移,油气向东部背斜构造圈闭中运移过程中受到了层析作用,使重组分和非烃化合物在层析作用下逐渐被运载层所吸附,致使油气运移距离越远,油的性质变得越好;进入背斜圈闭中的石油在重力分异作用下,处于高部位的原油性质变好,低部位原油性质相对变差。油气在向西部斜坡运移的过程中受到的是氧化作用,由上述水分析资料的变化规律已知,西部斜坡区的西部有大气水的渗入,致使该区从东向西Na+含量逐渐增加,地层水逐渐被淡化,大气渗入水中含有的大量氧气对从中部凹陷运移过来的原油起到了氧化作用,且越向西遭受的氧化作用越强,导致原油性质从东向西逐渐变差。
四、结论
1.油气源于中部凹陷区,向东西两侧运移。
2.西部斜坡区因受大气渗入水的淡化作用,油气保存条件差,而东部的背斜构造中油气的保存条件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