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语文教师札记材料
(一)、设计多层次作业,尊重学生的差异性。
每一个学生的智力都各具特点并有自己独特的表现形式,有自己的学习类型和学习方法,所以要求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重视个性的发展。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都具有自己的独特性,发展也各有不同,应使每个学生在自己的基础、不同起点上,得到最优发展。而他们的知识基础、智力发展水平和个性特长都有较大的不同,他们对所需知识的程度也都不同。因此,作业的设计和布置
必须多层次,有差异。
对某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我们适当减少他们的作业量或适当的降低作业的难度,让他们做一些简单动手、有趣味的作业,一方面使这些学生易学、乐学,另一方面也解决了他们“吃不了”的问题。对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适当拔高要求,设计一些积累语言文字、扩展课外阅读、提高动手操作能力等方面的作业。这样,学生的能力不但得到了锻炼,满足了他们渴求知识的心理,而且也解决了“吃不饱”的问题。如背诵作业,一般学生只要按教材要求背诵有关的篇目,对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要求他们多选择一些精彩片段背下来。如学习了古诗《赠汪伦》后,我们设计了以下几项作业:(1)背诵、默写古诗《赠汪伦》。(2)《赠汪伦》描写了怎样的一幅画面?发挥想象写一段话。(3)学习作者李白的另一首《送孟浩然之广陵》,比较两首诗歌所描绘的场景的异同。(1)是巩固练习,旨在积累语言;(2)是写话训练,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诗句;(3)是期望学生迁移学法,提高阅读能力。这三项作业难度依次提高,分别适应各个层面学生的学习需要。又如本学期研讨课《种子的梦》的作业设计充分体现了学生作业的自主性,多样性、层次性。作业设计如下:(1)、是积累本课的好词佳句,并把它背下来。此作业设计的目的是引导学生积累祖国的语言文字,感悟诗歌的语言美,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和阅读积累的良好习惯。(2)推荐学生阅读柯岩的《周总理,你在哪里》这首现代诗歌。因为今年是周总理诞辰100周年,此作业设计的目的既拓展了学生的阅读面,又激发学生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尊敬和爱戴。最后一个作业是写一写《我的梦想》,这个作业设计的目的是以读促写,做到读写结合。这个作业为选做,主要是考虑到学生的能力参差不齐,这样设计既可以让能力比较好的同学进行小练笔,又不会增加其他学生的负担。可见,没有差生,只有差异。作为教师必须充分尊重差异,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信任每一个学生,帮助不同能力的学生,通过不同作业的训练引导他们吸取、探究知识,承认学生发展存在着差异性,不搞“填平补齐”,培养他们积极主动的学习意识和参与意识,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让每一个学生在不同起点上获得最优的发展。
(二)、设计趣味性作业,适应学生的心理特征。
教学实践证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不竭动力。因此,作业的设计首先要有趣味性,要能“吊起”学生的胃口,使学生一看作业的内容就有劲,就想跃跃欲试,这样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就会高涨,作业的质量还愁没保
证?
在教学中,我们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以及认知水平,设计了许多作业练习。有的是随堂练习;有的是课前的预习;更多的是学习课文时的动手动脑作业;画一画,唱一唱,演一演,做一做,说一说等许多实践性很强的作业时常出现在我们的课堂中。
如学了《长江之歌》学生情不自禁地唱起了歌,在歌声中学生加深了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也增强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美好的情感在胸中酝酿,同时通过唱歌增强记忆,趣味横生,学生毫不费力就把课文给背下来了;学习《负荆请罪》一课后,布置学生再入情入境地读读文中不同角色的语言,引导学生自由选择角色,自由选择表演伙伴,组织表演小组,利用课外活动时间,把课文的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再加合理想象,并配上一些动作、表情,让全班学生进行课本剧表演练习,最后由学生评出最佳创意、最佳演员、最佳合作和最佳编剧等奖项,尽量让每个学生都享受成功的喜悦。在学完《海上日出》,我们让学生画一画海上日出的美景,同学们感兴趣极了,其中,有几位学生既画出了海上日出的雄伟壮观,与此同时,他们的画又被美术老师选中,放在学校橱窗中的《学生优秀作品》中展出。这样通过画一画这种方式,既有效地提高学生做作业的兴趣,也充分地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在学习《晏子使楚》,学生对身高不足五尺的晏子很钦佩,我们适时引导学生去翻翻《东周列国志》《晏子春秋》这两本书。听、说、读、写、画、算、贴、查、问、收集、实验等,都是很好的语文作业形式。教师要根据需要,适时给学生“换换口味”,以提高学生的作业兴趣。应该说,这些作业比起常规的抄写练习,难度大得多,可是完成的情况却比想象得好许多,学生不但不把它们看成是负担,按时完成,而且还花了很多时间,把他们自己的作业完成得与众不同,独具匠心,以此为乐。究其原因,课外作业与活动整合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创造性。我们在作业设计的同时,是从学生兴趣出发,根据学生兴趣爱好的特点,达到我们的教学效果,将学生从单一的写字中解放出来,学生不会视作业为畏途,不但激发了学生浓厚的作业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想象,思维等多方面的能力。
(三)、设计开放性作业,体现语文的人文性。
开放性其实质是要学生真正走出课堂,走出学校,走进社会。利用已有的知识去探索未知的社会内容或发现其问题。《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课程目标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力争使每一个学生的语文素养都得到发展。因而我们的教学要坚持以学生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把学生置于一个动态、开放的学习环境中,为学生提供多元、综合学习的机会,让学生在无拘无束的环境中,学得主动,学得积极,使每位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人,体现自主开放的学习过程。根据教材和学生实际情况的需要,我们设计了如下几个类型的开放性作业。(1)查一查。收集图片、资料不但有趣,还能增长许多课外知识。因此教师可布置一些“收集信息”类的作业,让学生上网查查,上书店翻翻,看看电视,听听新闻,并定期进行反馈、交流。如学了《地球家庭》这一单元,让学生查找外国的著名旅游景点图片、资料,了解其历史、人文、风俗等,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制作“世界风情集”,在班级互相交流。(2)写一写。学完课文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充分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展开合理想象,进行续写。这既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也锻炼学生的书面、口头表达能力。如:在学习了《穷人》后,围绕最后一句“你瞧,他们都在这儿啦”展开想象,当渔夫看到桑娜已经抱回西蒙的孩子后,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桑娜和她的丈夫从此要抚养7个孩子,这往后的日子怎么过?将会发生那些故事?让学生模仿名家笔法续编故事。(3)看一看。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和掌握观察方法,可以让学生留心观察生活。如:在学习了《一粒种子》后,让学生动手在花坛里种下植物的种子,并留心观察种子发芽、长叶、开花的过程。(4)读一读。语文学习三分在课内,七分在课外。开展课外阅读可以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探求知识的强烈欲望,使其知识丰富,开阔视野。如:学了冰心的《忆读书》推荐学生阅读“四大名著”;学了《丑小鸭》之后,推荐学生读《安徒生童话》——尽量把课标推荐的课外书通过一篇篇课文的教学让学生品读。(5)说一说。《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必备的基本素养。因此,可设计一些学生喜欢的话题,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有话可说。比如学生大都喜欢看动画片,让学生以《我最喜欢的动画片》为题,把在电视上所看到的、所想到的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这种开放性作业使学生的口语交际活动融入家庭,融入社会,在实践中使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待人处事能力等得到充分的锻炼。(6)按照《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我们应“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例如在3月5日学雷锋日到来时,组织学生开展介绍雷锋故事,制作“雷锋名言卡”,做一件好事等活动,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开放性作业设计的优势就在于把学校教学和社会实践紧密的联系起来,并把学生引向社会,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来获取更为丰富的知识,开阔视野和思维。但是运做过程之中必须在社会、学校、家长和学生等多方面交流、支持、帮助下,才能顺利、有序、安全的进行。
(四)、设计生活化作业,发扬学生学习自主性。
现在大多数儿童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娇生惯养,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在社会上缺乏交际能力、理事能力,不懂得为他人着想。针对这些情况,我有目的的精心安排了一些作业内容,利用作业适时的对学生进行教育。利用“母亲节”,让学生为自己的妈妈过节日,可以为妈妈献一首歌儿,可以为妈妈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还可以写一首小诗或做一张贺卡献给妈妈。教师节,让学生了解教师节的来历、为老师做一件事、自制一张贺卡、一件礼物、仿编诗歌或写一句深情的问候,让学生在一系列的活动中尊敬老师,爱戴老师。“重阳节”,让学生为家里的老人过节,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受到关心他人,尊敬长辈的教育,很好地将智育教育与德育教育整合一体。
(五)、整合评价方式,保护学生的创造热情。
我们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看孩子”,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科学、全面的评价。在评价方式上,应提倡多元评价,注重作业对学生成长的教育发展功能。平时,我是这样做的:
(一)分层评价,鼓励为主。只要学生完成了其相应层次的作业,便可以得到肯定。例如:做全对的,即可得一面小红旗;书写工整的,在小红旗后面再加一颗五角星;有进步的,再画上一个笑脸或写一两句评语。这一面面红旗、一颗颗五角星、一张张笑脸、一句句富有期待、鼓励的话语,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快乐,让他们更加喜欢做作业。
(二)多向评价,共同参与。采用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总评等多元多向评价,让学生通过这样的评价,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指出别人的错误,正确评价自己与他人,把评价权交给学生,真正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主体意识。同时,也可让家长也参与到评价系统中,请家长对孩子在家中、社会上的表现做正确客观的评价。
(三)多次评价,体验成功。对多数学生来说,很难一次就将作业做得很满意,而且也不易养成主动改错的习惯。但是每个学生都希望得到赞扬与鼓励,都希望获得成功,如果学生每次体验到的都是失败,他们就会变得心灰意冷。为此,我们采取一次作业多次评价的方式。即:学生做完作业,自评、互评、师评后再进行修改,教师再次评价,若修改正确,同样可以得到红旗、五角星、笑脸娃娃。这样多次评价一次作业,不仅有利于学生养成改错的好习惯,还会让更多的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增强学习的自主性和自信心。通过主体评价与客体评价有机整合,实现评价多元化、民主化、多层次化,从而让学生在一个充满自信生长环境中得到可持续性发展。
第二篇:四年级语文教学札记
榜样的力量永远都是无穷的 张美娟
每天语文课前进行5分钟的经典背诵,是我这学期一直坚持的一个做法!
为了让一些怕背书的孩子,也能赶上班级背书的进度,给他们一些动力,我也想了不少办法,可是总有几个孩子,就是喜欢拖拉,有时让我很是伤脑筋!
今天语文课始,我让学生背诵《过故人庄》,首先给他们讲了一下这首诗的大致意思,让给学生三分钟的时间,让他们尝试背诵。在学生背诵的时候,我一边巡视,一边也在复习(以前背过),读了两遍,我便记得了。突发奇想,何不和学生卖个关子呢?三分钟一到,我叫停的时候,对学生说:“老师先背,如果想不起来了,请你们给我一点时间,毕竟我脑子没你们好使了!”学生用诧异的目光看着我,将信将疑,我想大概他们很少见到老师布置背诵,还有自己先背的情况吧!我一口气背完,想不到学生不约而同地为我鼓起了掌,满脸的欣喜!
那一刻,我有点感动!同时,我也觉得也一定会给那些拖拉的学生一些触动吧!因为我坚信:榜样的力量永远都是无穷的!正所谓:教育无他,榜样而已!
古诗教学之我见
郭利红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古诗的诵读不仅可以感受到中国古代古诗词的那种语言美、韵律美,而且也提升着一个人的文学素养。在小学阶段,设置了教多篇目的古诗,使学生从小了解古诗这一文学形式在我国文学史上所占的重要地位,从小培养起对古诗诵读的兴趣。
这周看了一节高年级古诗教学的课,让我对低高年级的古诗教学有了个对比。高年级古诗教学侧重的是对于古诗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古诗诵读。看课学校学生在上课时发言的质量,深厚的文学底蕴也让我对于古诗教学有了一些反思。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们不仅仅是要学生背出这首古诗,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可以从作者、古诗写作的背景、作者写诗的风格等方面来理解古诗。我们也可以“取其之长”,进行古诗的序列性教学。可以把同一主题的古诗,或是反映同一事件的古诗归类学习。也可以把一个作者不同风格、不同时期的古诗进行对比学习。
总之,教无定法,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
关注后进生
朱艳玲
每一所学校,每一个班级,总会有在思想品德和学习成绩不尽如人意,前进的步伐比较缓慢的学生。
可能,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抱怨、这样的表达:“刚刚跟你说过,你又忘了,你有没有记性呀?” “你真是让我失望透顶,没救了。”“人家某某某早就做好了。你呢,一节课只写了这么几个字”“你的皮太厚了,用尺来量量有多厚”教师,家长在说这些话的时候,可能是“恨铁不成钢,怒其不争”,有时是失望,有时是讥讽……不管说的时候,是带有哪种情绪,对于孩子来说,都是一种伤害。作为教师的我们,培养优等生固然重要,转化后进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显得更为重要。
“我们两个真可怜,他们都不喜欢我们”两个行为后进生如是说,这句话对我触动很大。我觉得“知其心,然后救其心也。”很重要。让他们感到一种快乐,感到老师给予他们的一种特别的关爱,同学们会为他们加油,他们才会来劲儿。作为教师的我们,还要以柔克刚,晓之以理,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实施有效的帮助措施。
我要争“第一”
和那些优秀的同学比,“丑小鸭”的起点太低。即使他再努力,结果依然不会改变,他们永远得不到第一。为此,我先为地点差不多的孩子设计了一张比赛表格,每天记录他们的成长历程(即作业完成情况、文明休息等),请课任老师协助完成。谁第一个完成作业,就给谁打上红五星。在和这几个孩子讲清是帮助他们改正缺点的目的后,这几个孩子当然谁也不想落后。竞争的时候,也就有了争“第一”的想法了。
在实施的过程中,半天“好”是不成问题的,有个孩子中午就对我说:“很累的”,是呀,做好孩子很累。因此,经常把他们拉在身边,谈心,说进步,让他们一关一关地过,直到养成习惯。一周后,对进步的同学颁发奖状,写上鼓励性的话语。虽然奖状是由手工纸做成了,虽然上面只有廖廖数语,可是对于这些孩子而言,是最好的赞赏,是最好的学习动力。
总之,转化后进生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的。老师要有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要不厌其烦地耐心教育他们,要充满爱心,诚心地呵护他们,让他们也能享有阳光,甘露,让他们也能茁壮成长。为了这个美好的愿望,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努力。
第三篇:小学语文教学札记
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几点心得体会
殷霞
在我所教的班级里,有一个学生在日记里这样问道:“老师,你为什么没有领着我们一句一句地来分析课文呢?我认为你应讲得再细点,这样我们会理解得更好。”这说明学生已正在由过去的被动接受、消极存贮知识的“记忆仓库”向敢于质疑、敢于发表不同见解、敢于反驳老师的新型学生转变。
今日的小学语文教育无疑加强了对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这在他们的口头表达上更突出一些。此外,小学语文教学对学生的朗读训练也初见成效。但在其中我们还是觉得有几点不足:
第一,拼音教学还有待提高。
第二,常用字词掌握不准确,错别字现象较为普遍
第三,小学语文教学还应该进一步加强对学生观察力及领悟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多体验生活。这方面的不足主要表现在学生作文时,无论写家庭生活还是写学校生活,选材仍然狭窄,内容也不新鲜。
小学语文教学随笔
殷霞
新一轮课程改革,使小学语文教学充满了新的活力。这当然是件大好事。同时,也应当看到,由于大家对新课程尚处于探索阶段,到底怎样去进行小学语文教学,众说纷纭,使人有种无所适丛的感觉。
笔者认为,教语文,千万不能忽视学生学习语文的规律,千万不能忽视教育教学规律,千万不能忽视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如果离开了实事求是,离开了全面地看问题,离开了变化发展地看问题,把什么都来个一刀切,肯定是不行的。教育学,教育心理学需要与时俱进,但绝不可抛弃!尤其要全面地遵循它们所揭示的教育教学规律。
因此,新课程中的语文教学,尽力使学生具备以下基本素质是非常重要的:
1、习惯好。即具有各种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对于小学生来说,以下八个方面的习惯首当其冲:
一、主动学习,刻苦学习的习惯;
二、细心认真、一丝不苟的习惯。
三、勤于动手、动笔、动脑的习惯;
四、大胆、大方、大声说话,说普通话习惯;
五、爱惜书本文具的习惯;
六、好问的习惯;
七、在合作学习中积极参与的习惯;
八、规范、整洁写字的习惯。
2、热情高。即具有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学习语言文字的激情。笔者认为,在学习语文过程中,需要学生的真情和激情的投入,这样才有利于语文课程目标三个维度的落实。
3、会读书,即具有各种基本的读书技能。
(1)、学生要会朗读,要动情地读书;(2)、学生要会默读,要能做到默读中注意力集中,不动指、不动唇、不回视,抓住主要内容等;(3)、学生要学会快速读和略读、浏览。(4)、学生要学会在读中思考、质疑、解疑,学会在读中圈点、批画。
把更多的爱投向他们 ——我与“后进生”
殷霞
我们平常所说的“后进生”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行为规范较好而学习不好的学生;二是行为规范不太好而学习优良的学生;三是行为规范和学习都达不到要求的学生。前两者是单方面的“后进生”,后一类是双方面的“后进生”。我觉得应从以下几方面做好那些所谓“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一、对学生要有爱心。
对待后进生我们应该付出更多的爱心,使他们增强信心。我们班的祝斌宗刚开学时,经常表现出上课开小差、下课欺负同学、随便拿人家东西的不良行为。我发现后并没有训斥他,而是把他叫到身边,告诉他这样做是不对的,这样做老师和小朋友都会不喜欢你。可是这孩子并不听,还是我行我素,使我很头疼。终于机会来了,那天他在玩的时候不小心把头蹭破了,我也没有去责骂他,而是很心疼地帮他检查伤口,帮他涂药水。不经意间我看到孩子眼中闪出一缕异样的神采。果然,孩子在上课时像变了个人似的,坐得端端正正,一次小差都没开。这就是爱的力量!
二、善于发现捕捉“后进生”的闪光点。
“后进生”身上也有可贵的闪光点,作为教师要善于发现并及时鼓励,引起其进步的心理冲动。我们班的张驰上课也经常做小动作,不认真听讲。可是我发现他热爱劳动,我就让同学们向他学习,这时他的高兴劲就甭提了。此后,他的作业书写更认真了,上课也认真了,还热心为班级做好事。
三、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密切配合。
我们班的祝家良,因家庭溺爱致使孩子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常有不做作业、撒谎现象发生。针对这种情况,我与家长及时取得联系并讲明问题的严重性及不良后果,家长也表示与老师齐抓共管,促使其改正不好的学习习惯。经过几周的不懈努力,近来她能按时完成作业,积极参加各项活动。这使我深刻体会到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一定要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这样才能将工作落到实处、收到实效。
第四篇:语文教学案例及札记
请耐心等待一会,花儿就要开了——教师要学会倾听
东昌府区新星小学
姜玉丛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艺术的基础在于教师能够在多种程度上理解和感觉到学生的内心世界。”倾吐不失为一种最好的方法,我们教师应该积极去听,与学生交谈,从中了解学生的某些动向,可不少教师总认为学生是小孩子,不乐于倾听他们的谈话,特别是学生犯错误时,更是不给他们说话的机会,任凭自己对学生大加训斥,这样很不利于教育好学生,我自己也有这样的缺陷。学校强调学生不准迟到,我平时也是这样要求学生的,但有的学生就是迟到,有一次,预备铃都响过了,班里的刘金伟还没来,我焦急的站在楼上往下看,也没看到人影儿,同学们都在专心的读课文,“报告”,同学们听到声音都停止了朗读,看到他,我的气就不打一处来,他经常迟到,我昨天找他谈话时,他保证说再也不迟到了。
我狠狠地瞪了他一眼,“老师,我在路上……”“你又在路上磨蹭,你看,都几点了。”我没等他说完,便接过他的话头训斥了他一顿,然后就让他站在门口,再也不理会他了,课后才了解到,他奶奶生病了,他去给奶奶拿药,所以才来晚了。知道事情的真相后,我后悔自己没有听完他说的话,我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表扬了他,并向他道了歉,他很诚恳地说:“老师,这没什么,谁让我以前老爱迟到呢。”反思一下:作为教师,有时凭自己的主观判断去对待学生实在不应该,工作再忙,也要给学生说话的机会,也要尊重他们的人格,认真倾听他们的说话。古人云:人之相交,贵在交心。所以,教师要放下架子,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机会听听学生们的心声,听听他们的想法,注意他们的情感变化,让学生充分显示自己的内心世界,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教师的关爱.用爱心为后进生撑起一片天空
东昌府区新星小学
姜玉丛
我们常把孩子比做初生的太阳,那么后进生就是迟升的朝阳,比起其他学生他们更需要老师的耐心、细心的呵护、理解与尊重、循循善诱……“要小心的像对待一朵玫瑰花上颤动欲坠的露珠,”这句话或许有些夸张了一点,却实实在在的告诉我们对待后进生不可疏忽大意,作为一名,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教育好这些后进生,是他们和其他学生一样健康快乐的成长,展现自己独特的风采。
在我担任一年级班主任的第一学期里,我的班级里张佳硕和陈占轩,他们两个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不爱做家庭作业,导致他们两个的学习成绩很差,几次找家长谈话,效果也不是很好,课堂上,我仔细的观察他们两个,课下,我找他们两个谈话,发现,他们并不是那种学习成绩较差、无可救药的学生。看来是思想问题,我开始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没过几天,不爱做作业的坏习惯又犯了,我很生气,同时也有些失望,不想再管他们了,但是我又想如果我放弃了他们,那么他们也许就会越来越放松自己,所以我又不能不管他俩。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我真是动脑筋了,一有空就把他两个叫到办公室一边陪他们做作业,一边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几天之后,我发现陈占轩已经能够自己按时完成作业了,于是,我及时对陈占轩进行表扬,没过几天另一个也开始自己完成作业了。
当时我虽然很高兴,但是真的很害怕他们坚持不了几天又不能坚持下去了,但是令我很兴奋的是,他俩不但能按时完成作业,而且作业的质量也很高,批改他们的家庭作业,不忘加上一句批语,有时是:你能按时完成作业,老师真高兴;有时是:你可要坚持哦!并且一直坚持到现在,自测每次都是考“优”。我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喜悦!因为,我没有放弃他们。通过这件事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对于后进生,要想让他们有所提高,老师一定要抓住他们的弱点,从各个方面去关心他们,去爱护他们,使他们感受到老师给予他们的温暖,给予他们的信心,给予他们的关怀,这样让学生从内心发现自己的错误所在,找到提高的办法,从而努力学习,这样的办法的确是很好的,我想这些宝贵的经验都会为我以后的班主任工作起到良好的作用!
扬生活之风帆 创课堂之精彩——《坐井观天》教学案例
东昌府区新星小学
姜玉丛
一、背景分析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我们的课堂也渐渐地发生着变化。作为一线的老师,在教学中应挖掘和利用学生的创新思维,巧妙地将课堂教学引向生活,注重课堂之源——生活。在人教版第三册《坐井观天》的教学中,我以文本教材为载体,让课堂教学贴近于生活,联系实际,引导学生懂得生活,学会生活,改造生活,赋予课堂以生命和活力,让语文课堂因生活而精彩。
二、案例描述
《坐井观天》是一篇非常有趣的寓言。文章通过生动有趣的对话,对孩子们讲述了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有名人曾说,学寓言应该让课堂充满童趣,还孩子一份童真,不能让唯一,标准的寓意来框定学生的思想。案例中我对教学的处理体现了我对童心的珍爱,童趣的珍视。
师:同学们,小青蛙听到大家把井外的世界说得这么精彩,它真想跳出井口来看一看。(出示课件:青蛙跳出了井口。)说说青蛙跳出井口后,将会怎么样呢?
(生思维活跃,争相发言)
生:它看到绿绿的小草,还有五颜六色的花儿。
生:它看到校园里开满了桂花,闻到了阵阵花香。
生:它看到了果园里挂满了黄澄澄的梨子,红彤彤的苹果,一派丰收的景象!
生:它会到处逛逛,看看美丽的风景,看看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
(正当我倾听于学生对生活的赞美之言时,一位学生忍不住叫着他也想说说)
生:老师,我觉得青蛙有可能没有看到这么美的景色。
师:(师一愣,然后充满好奇疑惑)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生:它看到路边垃圾成堆,蝇蚊成群,闻到一阵阵很刺鼻的臭味。
(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众说纷纭)
生:它看到人们往小河里倒垃圾,河面上还漂浮着鱼的尸体,心里很害怕。
生:它看到有人大量砍伐树木,鸟儿没有了家。
生:它看到捕蛙人在大量捕捉它的同伴,残忍将它的同胞卖给酒店酒楼做下酒菜。
生:它看到汽车在路上疯狂地飞跑根本就不注意行人,汽车排出的污气让它窒息。
生:它感觉外面的世界并不像我们说得那么美,它想回到安全的井中去。
(师灵机一动)
师:那么我们能不能用什么好办法来挽留小青蛙呢?让它安心快乐地和我们生活在一起。
(学生思考片刻,跃跃欲试,兴趣盎然)
生:我们做个广告牌,上面写上“保护动物,人人有责”来告诉人们应该与动物成为好朋友。
生:发现那些乱砍树,捕杀动物的人要报警,让警察来抓这些坏人。
生:我们要保护好环境,不能把动物的家弄脏。
生:我们不仅自己要知道环保知识,还要向同学、家人、朋友宣传要爱护动物,保护环境的知识。
……
师:同学们说得棒极了!只要大家共同来保护环境,爱护家园,小青蛙就会被我们挽留下来,动物们才会快快乐乐地生活在我们身边!
三、案例反思
我真为学生的奇思妙想感到振奋!也庆幸自己没有错过这道美丽的风景线。我没有按照我们“想当然”的观点去框定学生的思维,而是给了学生思维的空间,想象的余地。我肯定了学生的见解,珍视学生的发现,使学生在愉悦的状态中受到鼓舞,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碰撞出创新思维的火花。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获得了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教师的劳动也闪耀着创造的光辉,师生都能感觉到生命力的涌动,使我们感到语文因生活而精彩,生活因语文而灿烂。
(一)尊重生活,关注动态生成陶行知先生“生活及教育”的理论启示我们:一个自呱呱坠地而长大有为,在语言发展的过程中,其思维、认知、情感、语言、词汇的源泉,乃是生活。生活对语言的感受、认知、学习、发展,是活生生的,实实在在的,最具有魅力与渗透力的,课堂教学与生活联系起来,学生就会学得活泼生动。
本案例中,我本想让学生说出青蛙跳出井口看到那些美丽的景色,让青蛙知道外面的世界是多么丰富多彩,进行思维的拓展。但一位学生却说青蛙可能看不到这样美丽的景色。我让他说出了原因——环境被污染。这位学生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想法,就来源于他的生活体验,对生活的关注。而这一石却激起千层浪,学生纷纷举手,说出了现在环境受到了破坏的种种情况。这便是生活给予学生的。有人曾说,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途径,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过程。案例中,我面对学生突如其来的,个性化的理解,巧妙地将生成与预设融合起来,现场捕捉,智慧启迪,学生在与教师、文本的思维碰撞中出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创造性的见解,学生彼此之间在在交流之中相互启发。《新课标》告诉我们:“跳出备课预设的思路,灵活应变,尊重学生的思考,尊重学生的发展,尊重学生的批评,寻求个人理解的知识的结构,课堂会因生成而变得美丽。
(二)感悟生活,激发创新思维
生活是海洋。凡是有生活的地方就有快乐和宝藏,就孕育着灵感和热望。语文源于生活,让学生从语文中去寻找生活、感悟生活、创造生活,这是实施语文教学的一个出发点。只有感悟生活,才能在生活的碰撞中点燃灵感的火花,感悟生活,从生活之水中激起灵感的浪花,有生活的积累,就有灵感的迸发。
案例中正是学生有了对生活的感悟,才会有了“我觉得青蛙有可能没有看到这么美的景色。”的灵感。而这就需要在老师不断地帮助下,睁开眼睛凝视万物,竖起倾听万籁,敞开心灵关怀、感悟生活,激发兴趣,陶冶热爱生活的情感。案例中,学生在说话的过程中也迸发出了让我们意想不到的创造性思维的火花,涌出意想不到的新问题和新答案,始终使课堂充满着疑点,闪烁出亮点,呈现出课堂精彩。
(三)回归生活,演绎精彩课堂
“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的确,哪里有生活,哪里就有语文;生活中处处洋溢着语文气息,学习语文是为了更好地生活。案例中我把握契机,提出“那么我们能不能用什么好办法来挽留小青蛙呢?让它安心快乐地和我们生活在一起。”由此展开了一番激烈的讨论。从而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生活体验,重视社会实践活动,关爱自然,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协调生存,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因为人类正是自然界的精灵,人类如果不能与自然界协调发展,人类就会遭到自然界无情的报复而最终毁灭了自己。老师让学生在一个广阔的天地中,积极自主地探索,懂得生活、学会生活、改造生活,做生活的主人。
由此可见,让课堂走向生活,让生活走进课堂,教师和学生在生活化的课堂中平等地对话能调动学生结合生活来学习语文,切切实实地体现了全员参与、有效参与,也真正体现了课堂因生活而精彩,也充分突显了生活是课堂之源!
第五篇:小学语文教学札记
小学语文教学札记
小学>语文教学札记
(一)在我所教的班级里,有一个学生在日记里这样问道:“老师,你为什么没有领着我们一句一句地来分析课文呢?我认为你应讲得再细点,这样我们会理解得更好。”这说明学生已正在由过去的被动接受、消极存贮知识的“记忆仓库”向敢于质疑、敢于发表不同见解、敢于反驳老师的新型学生转变。
今日的小学语文教育无疑加强了对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这在他们的口头表达上更突出一些。不论是开学时的>自我介绍,还是课堂上的发言都已证明了这一点。
此外,小学语文教学对学生的朗读训练也初见成效。
应该说现在的小学语文教学与过去“应试教育”时的教学相比,更注重对学生能力的训练与培养,但在其中我们还是觉得有几点不足:
第一,拼音教学还有待提高,这一问题在近几届的学生身上都有很明显的表现。例如:韵母iou、uei、uen在前面加上声母进行拼写的时候,应写成iu、ui、un,而很多学生却仍把中间的字母拼写上去。再如以“i”开头的韵母,如拼写时前面没有声母,应把“i”大写,如“夜”应拼成“Ye”而不是“Yie”等等。
第二,常用字词掌握不准确。如“以”、“已”的用法不分,经常错写成“以经”、“已后”。总之,错别字现象较为普遍,因为先
入为主,这些错误在初中阶段纠正起来很困难。
第三,小学语文教学还应该进一步加强对学生观察力及领悟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多体验生活。这方面的不足主要表现在学生作文时,无论写家庭生活还是写学校生活,选材仍然狭窄,内容也不新鲜。
小学语文教学札记
(二)美国教育家杜威曾说过:“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作为五年级语文教师的我,也不断在反思:应该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语文课堂?如何让孩子在我的课堂上感受到语文的魅力,培养对语文的热爱?我觉得一节好的语文课可以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在情感共鸣中学习语文。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心灵的接触。”教学当中的“情”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课文佳境。例如《母亲的呼唤》一课,以'母亲的呼唤'为线索,写了作者儿时的三件小事,平凡真实,感人至深。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与作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我设计了一段充满激情的导语:“有一个人,你永远占据在她心最柔软的地方,她愿意用一生来爱你,这个人叫母亲。让我们深情地呼唤她的名字——母亲。母亲,多么熟悉的字眼,从小到大,母亲给了我们无穷的关怀和疼爱,让我们带着感恩的心,再一次深情地呼唤——母亲。随着岁月的流逝,母亲一天天变老,然而,永远不变的是母亲那一声声悠长而>温暖的呼唤——母亲的呼唤。母亲的呼唤,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声音。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母亲的呼唤》这篇课文,再次感受一下母亲的呼唤里包含的爱和暖。”简短的一段话,开启了学生感情的闸门。正是基于对自己母亲的热爱,学生才渐渐走进了作者的心灵,与作者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共鸣,对理解课文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二、重视情境创设,激发学习兴趣。
《新课标》明确指出:“教师要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以任务驱动学习,激活学生已有的经验,指导学生体验和感悟学习内容。”一年多的语文教学,让我对这句话有了深刻的体验。的确,语文教学离不开情境,在课堂上,如何有效地把学生带入一个有声、有色、有情、有形的情境世界呢?我觉得不妨从以下几方面展开:
1、让孩子去“展示自己”。
课堂上,教师要大胆地让学生去体验,去探索,去感悟,去尽情地展示自己。每学习一篇新课文前,我都鼓励学生尽可能地搜集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知识。上课时,同学们都希望把自己的成果展示给大家,这样,无论是在课内还是课外,学生们都表现得十分积极,而且极大的丰富了知识的储备量。
2、引领孩子去读书。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例子。”那么,利用好例子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之后,接下来的应该是大量的实践,只有在实践中,学生的能力才能不断练习、巩固、提高。基于这个思想,我经常搜集课外阅读材料,推荐给学生阅读。另外,我还结合教材所涉及到的内容,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开展课外阅读,使学生尽量领悟不同类型的文章的>写作技巧;同时,鼓励学生阅读中外儿童名著,领略书中的精妙所在。我们班还设立了图书角,让同学们捐赠出自己喜爱的图书,作为公共资源分享给更多的同学,丰富了学生们的课外阅读。
3、引进生活的活水。
于漪老师提出:“语文应和生活相联系,把语文学习挤到狭小的课堂里,挤到无穷无尽的练习中,学生几乎不读书不看报,与自然接触少,与社会接触少,学语文的源头活水被堵塞,积淀储存少得可怜,又怎能学好语文呢?”所以在教学中经常引进生活的活水,运用多种课型,采取多种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可以充分调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语文课堂教学以及自己短短的语文教学经历,特别是在整体批阅了学生的作文之后,我真正地意识到:小学语文学习离不开生活,只有学生把在课本中学到的知识用到对周围生活的观察、品味、描写中,才能真正地学好语文、用好语文。因此,我不断鼓励我的学生坚持观察周围的一切,要养成从生活中汲取养分的好习惯,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使孩子们深切地感受到:语文离他们很近很近。我想信,久而久之,生活中的一切都会演变成学生学好语文、用好语文的丰富资源。
总之,我期盼着:我的语文课堂会变成孩子们学习知识、放飞梦想的理想舞台。
小学语文教学札记
(三)在《两只小狮子》这一课的教学中,看着学生>童趣盎燃的表演,听着学生朗朗的读书声,我感受到了学生发自内心的快乐。在教学中,我为学生创设了一个“童话”般的情境,为学生搭建了一个激发想象、释放才智的平台,充分发挥自主式、参与式的教学优势,把课堂还给学生,使每个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满意之处有以下两点:
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我做到了深掘教材,敢于创新,为学生创造了思维、想象、表达的宽松环境。如让学生思考:看到懒狮子这样,你想对它说些什么?在学生思考的同时,教师予以点拨、诱导,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发挥想象。
在教学活动中,我创设情境以伙伴的身份来到学生中间活动、表演,完全舍弃了“师道尊严”。课堂上突出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实现了师生间平等对话。
上完这节“童话课”,我深切地领悟到,要使学生主动、富有个性地学习,必须从学生这一主体出发,在课堂上为他们栽下一棵枝繁叶茂的梧桐树,为他们创设一个挥洒自我的乐园,从而实现“我喜欢学”。
同时,也让我感到情境教学,对于低年级学生犹如“灵秀之泉”,滋润着他们的心田,对培养情感、启迪思维、发挥学生主体,培养学生的参与性、自主性、创造性,审美情趣,提高综合素质都有积极作用。
另外值得我深思的是,作为新时代的教师,要创造性地运用教材资源,挖掘教材,活用教材,拓展教材,全方位地发挥自身的创造力和能动性,给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