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幸福是“合于德性的现实活动”-—亚里士多德的幸福伦理思想初探

时间:2019-05-14 20:04: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析幸福是“合于德性的现实活动”-—亚里士多德的幸福伦理思想初探》,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析幸福是“合于德性的现实活动”-—亚里士多德的幸福伦理思想初探》。

第一篇:浅析幸福是“合于德性的现实活动”-—亚里士多德的幸福伦理思想初探

浅析幸福是“合于德性的现实活动”-—亚里士多德的幸福伦理

思想初探

论文关键词:幸福;德性;中道;思辫

论文摘要:幸福自古以来就有多种理解。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时期也是整个西方哲学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他的幸福观是古希腊哲学中最系统最完善的。亚里士多德认为幸福是“灵魂的一种合于德性的现实活动”。在他看来,幸福就是至善,幸福是终极的、自足的,我们是为了它本身而选取它,而永远不是因为其他别的什么。幸福是通过德性,通过学习和培养得到的,此外幸福也需要外在善的辅佐和合乎中道行为的保障。

什么是幸福?怎样获得幸福?这是人类亘古不变的追问主题。亚里士多德在《尼各马科伦理学》中全面系统地提出了自己的幸福观与幸福体系。

一、幸福与幸福的生活

亚里士多德在《尼各马科伦理学》中讨论了幸福与善、幸福与德性、幸福与快乐、幸福与思辨活动的各种关系,指出幸福是一种善,是一种合于美好德性的现实活动。在他看来幸福是一种最高的善,是一种最高的快乐,幸福是终极的、自足的,是无条件的。在亚里士多德看来:“一切技术,一切规划以及一切实践和抉择,都以某种善为目标。因为人们都有个美好的想法,即宇宙万物都是向善的。”人们生活的目的是多种多样的,其中有一些是我们为了其他目的而选取的,例如,钱财、长笛,被我们作为达到其他目的的工具。但是“如若在实践中确有某种为其自身而期求的目的,而其他一切事情都要为着它—那么,不言而喻,这一为自身的目的也就是善自身,是最高的善”。只有最高的善才是某种最后的东西,只有那由自身而被选取,而永不为他物的目的才是最终的。那么一切行为的最终目的、最高善到底是什么呢?亚里士多德认为这就是“幸福”。只有幸福“我们是为了它本身而选取它,而永远不是因为其他别的什么。”并且“几乎大多数人都会同意这是幸福”。这是因为,首先,幸福是每一个人都追求的,是每个人生活的目的。其次,幸福只为自身而存在,人们是只为了幸福本身而选择幸福,而永远不是为了其他别的什么。再次,幸福是自足和完满的。幸福仅凭其本身就足以使生活有价值且毫无匾乏,有了幸福,人们就再也不缺少什么了,不需要我们再添加任何东西使之完满,它本身就是最完满的。所以得出结论:幸福就是最高的目的,即最高的善。亚里士多德认为,善的事物有三种:一种是外在的善,一种是灵魂的善,另一种是身体的善,而“灵魂的善是主要的、最高的善”灵魂的善就是“灵魂的实践和活动”的幸福,就是善的生活,善的实践。他说,“我们所要寻求的幸福的各种特质,全都包括在我们关于善的说明中了”。

那么,什么是幸福生活呢?一般人把幸福看作某种实在的或显而易见的东西,例如,快乐、财富、荣誉等等。不同的人认为是不同的东西,同一个人也经常把不同的东西当作幸福”。一个人在生病的时候,健康是他最大的幸福;当他痊愈后,面对贫穷的生活,金钱就成了他最大的幸福;当他拥有足够多的财富后,他就需要精神上的安宁与慰藉。亚里士多德分析了人们的主要的三种生活方式:享乐生活、政治生活、思辨的静观的生活。在亚里士多德看来那些最平庸的人将快乐与幸福等同,因此他们满足于享乐生活。他们只是追求眼前的快乐,极力避免肉体上的痛苦,一切为了快乐,为了快乐,甚至把道德看作寻求快乐的工具,这种快乐只是短暂而不确定的,其实是过着寄生的和奴性的生活。而那些崇尚名声、积极活动的人则以荣誉为幸福,因为荣誉可以说就是政治生活的目的,而“人在本性上是政治的”。但亚里士多德认为“这未免太肤浅了,因为这种善更多地在授予荣誉的人那里,而不在被授予荣誉的人”。这种善更多地依赖于外在的东西,易于被剥夺,很不稳定,所以以荣誉为幸福也是不完善的;人们只是为了表明自己的善良而追求荣誉,或为了得到别人的奖赏,或为了其他的目的,但荣誉不是其最终的目的,不是最高的善。而那些把幸福等同于财富的人,其实是在过着不自在的生活,财富只是有用的东西,并且只是达到其他目的的手段而已,所以也不是最高的善。

亚里士多德极力推崇思辨生活,在他看来思辨生活就是最大的幸福。“最完满的生活就是合乎其本己德性的思辨活动,”这种思辨活动“在自身之外别无目的可追求,它有着本己的快乐,它有着人可能有的自足、闲暇、孜孜不倦,还有一些其他的与至福有关的属性。”“如若一个人能终生都这样生活,这就是人所能得到的完满幸福。”“亚里士多德断言神最宠幸那些其活动合乎理智和悉心照顾理智的人,最宠幸那些最热爱和最崇尚理智的人。思辨的范围有多大,幸福的范围就有多大。一个人思辨愈多,他就愈幸福”。

二、幸福的来源

幸福这个人类最美好的东西,是怎么得到的呢?亚里士多德认为“幸福不是神的赠礼,而是通过德性,通过学习和培养得到的。”因为我们只有在实践德性的现实活动中才能真正地获得德性,只有在待人接物的行为活动中,才会成为公正的或不公正的人,成为勇敢的或怯懦的人。而且一个人的品质只能从现实活动中得到反映。亚里士多德认为:“在实践的事物中,对德性只知道是不够的,还要力求应用或者以某种办法使我们变得善良。”亚里士多德认为通过学习和培养得到的幸福虽然不是神的恩赐,却也仍是最神圣的东西。在他看来幸福不是只属于神的东西,幸福不是不可触摸高不可攀的东西,“它为人所共有,寓于一切通过学习,而未丧失接近德性的欲求的人”他把人类自己的幸福归还给人们自己,把幸福归到现实中来。

亚里士多德反对通过机遇得到幸福,因为将最伟大最高尚的东西托付于机遇是极不恰当的。人们有充足的理由主张,通过努力获得幸福比通过机遇更好,因为“凡是合乎自然的东西,在本性上都是最好的”机遇本身有多种多样,好的机遇能使人享受幸福,“机遇的本性就是锦上添花,但对机遇的利用必须美好、娴熟”坏的机遇会带来灾难,破坏幸福的生活而招致痛苦的降临,阻碍许多现实活动的进行。但是在亚里士多德看来“作为真正善良和明智的人,我们一切机会都要很好地加以利用,从现有的条件出发,永远做得尽可能的好。”例如一个好将军要使用他所掌握的部队进行最好的战斗,一个好的鞋匠要利用所给予的材料做出好的鞋子。如果人们真正能做到这样,那么“一个幸福的人就从来不会倒霉了”,“因为幸福的人将永远地,至少比其他人更多地合于德性而行动,而静观,他能以适当的方式来对待机遇”,能用好的德性来恰当、熟练地利用好机遇,能用他们的宽宏和心胸博大来对待坏机遇,并心平气静地承受它。

三、达到幸福的途径

亚里士多德明确指出幸福不是通过机遇得到的,而是通过学习,培养德性得到的。他通过探讨幸福与德性,幸福与中道,幸福与外在善的关系,认为一个人要得到和守护他的幸福必须通过学习和培养德性,力求做到中道,并借助良好的外部条件,充分利用各方面的机遇。(一)培养人的德性

由于幸福是通过德性而获得,可见德性在使人获得幸福的过程中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亚里士多德认为一个人若不具备德行条件,即使有最多的钱,有最高的荣誉也不会有真正的幸福。他举例说,“有些人偶感饥渴便纵饮无度;有些人为了两个铜元而不惜毁伤自己最相好的朋友;有些人心志愚昧像小儿或神情迷惑像疯子,这种怯懦、无礼、不义、愚昧和痴呆的人,是不会幸福的。”德性和实践智慧是幸福的主宰,“每一个人所得的幸福正好与他具备的德性和实践智慧以及依此行事的能力相等。”

那么,为什么培养德性能够使人达到幸福呢?首先,幸福就是“合乎德性的现实活动”。在亚里士多德看来人的善就在于充分发挥人所具有的功能,而“人的功能是灵,魂的现实功能,合乎理性而活动”因此“人的善就是合乎德性而生成的灵魂的现实活动”。优秀地完成了人的功能,养成并实践了良好的德性,也就是达到了人的善,这样的人就是幸福的人了。其次,从人和动物的区别来看,亚里士多德强调人和动物的本质区别在于过一种有道德的理性生活。他说:“人类所不同于其他动物的特性就在于他对善恶和是否合乎正义以及其他类似观念的辨认。„„人类由于志趣善良而有所成就,成为最优良的动物,如果不讲礼法、违背正义,他就堕落为最恶劣的动物。”他反复强调合乎德性的活动所带来的快乐比其他任何快乐都更美好、更持久,“所以,哲学以其纯洁和经久而具有惊人的快乐”总之,“最优良的善德就是幸福”。

(二)力求做到中道

“中道”是亚里士多德伦理思想的重要特征,也是其德性幸福观的一个重要原理。在亚里士多德看来,德性是关于感受和行为的,而在感受和行为中就存在着三种情况:过度、不及和中间。过度和不及都会产生失误,破坏道德规范,而中间则会获得并受到称赞。过度和不及都属于恶,中庸才是德性,“德性就是中庸,就是对中间的命中„„不论就实体而论,还是就是其所是的原理而论,德性就是中间性,中庸是最高的善和极端的美。”大多数人最好的生活方式都应该是行于中庸,行于每个人都能达到的中庸。在这里,亚里士多德所谓的中庸指的是一种“应该”,即“在应该的时间,据应该的情况,对应该的人,为应该的目的,以应该的方式”来行为。在幸福的实践过程中,遵循中道原则,首先,我们可以更好的运用中道的理性培养善德,而获得幸福。其次,我们可以通过遵守中道避免人在感情和行为上的过度与不及,避免出错。总而言之,幸福的获得需要合于中道的行为作保障。(三)外在善的辅助

亚里士多德将善的事物分为三种:“外在的善”、“灵魂的善”和“身体的善”。其中“灵魂的善”是最重要的善,心灵善就是幸福。但是幸福显然需要外在善的辅佐,“因为赤手空拳不可能,或者难于做好事情。”有许多事情都需要使用一种外在的手段,需要通过朋友、财富以及政治权势等才能成功,而缺少高贵的出身、众多的子孙、英俊的相貌等就会损坏人的尊荣,也即损坏人的幸福。他论证道:“把一个丑陋、孤苦、出身微贱的人称作幸福的,那就与我们的幸福观绝不相合了。尤其不能把那种子女及亲友都极其卑劣的人,或者虽有好的亲友却已经死去了的人称为幸福的。”因为,只有客观条件得到了满足,主体才会获得一种真实的幸福。否则,主体要么得不到幸福,要么得到的也只是一种虚幻的幸福。在众多的外在善中,亚里士多德把拥有朋友看作是最大的外在的善。在他看来,不管是不幸的人,还是幸运的人都需要朋友。不幸的人,需要有用的朋友帮他减轻痛苦,走出困境;而幸运的人,则需要高尚的朋友来接受这种善,并以此来观照自己行为的高尚与否,因为此时“朋友就是另一个自我”。总之,在生活中,我们应该努力去追求一种“善”的真正的友谊,才可以使彼此共同提高,使我们得到精神上的愉悦与幸福。

亚里士多德所理解的幸福套用梭伦的描述就是“幸福就是具有中等的外部供应,而做着高尚的事情,过着节俭的生活”。亚里士多德追求的是一种人的全面的善,把这种全面的善贯彻到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就是一种全面的积极的幸福观。这种幸福首先要求人们注重内心的德性修养,以德性的标准要求自己;然后以平和中道的态度对待机遇,对待外在的条件,在应该的时间做应该的事情;同时还要尽量提高自己的物质生活水平,拥有协调和谐的人际关系,以必要的外在善作为补充。在现实生活中若能做到如此,我们就能以坦然的心态面对人生变故,以豁达的必境对待得失,获得一种真正的人生幸福。

第二篇:什么是幸福

什么是幸福?幸福是什么?幸福是一次仪式、一份爱心、一个场景,一个尊严、一份温暖、一次尊重……

幸福就是我们回忆中的甜蜜、展望中的美好和生活中的感动!幸福的人应该是“让别人因为自己的存在而感到幸福的人”是幸福着自己也幸福着别人的人、是人生圆满而并不真正完美的人、是做最好的自己的人!

幸福的人生应该是有诗意的人生、有情趣的人生、感情丰富的人生、心灵充盈的人生、时时感恩奉献的人生、处处播撒爱心的人生……。我们要去品幸福的人生——品味过去:昨天的童真、童趣、童乐;品味现在:今天的自由、充实、快乐;品味未来:明天的成功、美好、圆满。

我们激励自己,我们提醒自己,我们呼唤自己,我们每天都要告诉自己——做最好的自己,品幸福的人生!

第三篇:什么是幸福

最美家庭先进事迹

什么是幸福?有人认为腰缠万贯是幸福,有人认为位高权重是幸福,有人认为食可裹腹就是幸福,也有人认为平安即是福。不同人心中对幸福的理解各不相同,不同人对幸福的演绎也千差万别。

有这样一家人,他们是千家万户中普通的一员,他们是大千世界里平凡的一户,但就是这样一户平凡普通的人家,用自己的勤劳,朴实,宽容,相敬和爱护演绎着最真实的幸福,享受着最舒心的生活。

一、孝敬父母家庭和睦

比尔盖茨说过,人生有最不能等的三件事:孝、爱和善,它们才是幸福的源泉。王老师深深地懂得这个道理,也是亲身去做的,她积极倡导男女平等,在家夫妻二人相敬如宾,互相学习,互相帮助,有困难共同面对,出了问题共同协商解决,成为人人羡慕的模范夫妇。

2010年王老师的母亲大病一场,一年内先后住了几次院,在住院期间都是王老师和她的丈夫亲自送饭,送水,对母亲照顾的无微不至,母亲很快出院了,可是刚出院没有多久,她的母亲腰又错位了,不能行走只能躺着吃、喝,生活不能自理,而且在六七月份,只要一天不擦洗就会有难闻的味道,于是王老师的丈夫把母亲接到自己家里来照顾,王老师和丈夫每天早上很早就起来了,为母亲做可口的饭菜,为母亲洗脸、擦身,大小便,等到母亲擦洗完了,已经是十一多了,夫妻俩才开始弄饭吃,日复一日的照顾,从来不说一句累,经过一个多月的细心照顾,她的母亲终于可以行走了,现在她母亲身体特别健康,王老师脸上露出了笑容,王老师经常去母亲家看母亲的身体如何,给母亲带点好吃的,给母亲买衣服,她对

自己的娘家尽心尽力,对婆家也是无可挑剔。有人说:天下婆媳关系最难相处,是一个无法解决的矛盾。王老师的言行对此做出了最好的回答。日常生活中他对公婆尊敬有加,从结婚至今从未和公婆红过脸。每年的母亲节和父亲节王老师都不会忘记,都要为公公、婆婆买几件好看的衣服送给他们,但是王老师的公公、婆婆对她也特别的好,把她当为亲生女儿一样来看待,逢人就说有一个好儿媳。

2012年婆婆肺上长了一个很大的瘤子,在皖北医院动了腰部大手术,她一边上班,一边照顾婆婆,每天下班之后除了照顾孩子,就往医院跑,去照顾婆婆,休息日全天伺候,婆婆爱吃什么,她就买什么,在手术的这一个多星期里婆婆一动也不能动,王老师给婆婆婆洗衣服,做饭送汤,还帮婆婆擦身子,大小便,忙里忙外的,但她从来也不叫一声累,经过她一段时间的细心照顾,婆婆终于能下床了,这时婆婆脸上露出了笑容。

孩子在妈妈的影响下,也成为一个助人为乐的好孩子,她的孩子在班里是一位小能手,无论哪个同学有困难他都主动去帮助,哪个同学的桌或凳子坏了他都主动去修理,重视对孩子人生观的思想教育,教育孩子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做对社会有所贡献的人。孩子教育、管理是一件非常艰辛的事情。她不仅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更注重培养她的独立生活、学习的能力。经常鼓励孩子勤奋刻苦学习,同时,还要养成团结同学、礼貌待人的好习惯。她还主动与学校老师联系,了解孩子的成长状况,孩子的学习成绩始终在班里名列前矛,连年被评为优秀生。

二、爱岗敬业乐于助人

她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培训,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在学校里无论哪个老师有困难,只要王老师能办到的,都尽力去办,王老师所带的班级是一年级,孩子们年龄特别小,王老师对孩子就像自己的亲生孩子一样,给于爱,给于呵护,班里的孩子们都特别的喜欢她,有的孩子年龄小学习成绩跟不上,王老师就利用课余时间给他们补课,功夫不负有心人,她付出了辛勤的劳动,终于在中心校质量检测中获得了丰硕的成果,王老师在学生眼里就是一位慈爱的好妈妈,她总是把学校当成自己的家,早出晚归,他还时常利用网络资源为自己充电,使自己的综合素质得到更大的提升,为全校师生提供最优质的服务,为正常的教学秩序保驾护航,得到全体师生的一致赞扬。

有人说,爱如果只停留在一家人之间,那么这种爱是小爱,可王老师家庭却把这种爱,这份情延伸到孩子们以及陌生人身上,成就了一种大爱。他们夫妻二人常说一个家庭,是一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过程,这个过程必须依靠共同经营。这种经营不仅是指物质上的,更多的还是强调精神上的,培养共同的兴趣、爱好,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等等。家可以不是奢华的,但一定是温馨的。还有互相尊重、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尊老爱幼、坦诚相待等等。“家和万事兴“,一个和睦的家庭,之所以和睦,他们总结出一条经验就是“真诚待人、和睦相处、互敬互爱。”

幸福是什么?腰缠万贯不一定幸福,位高权重也不一定幸福,夫妻的相敬如宾,尊老爱幼的一颗孝心,助人为乐的一股热情,这才叫幸福。

芦岭中心校 王德侠 2014年3月22日

第四篇:什么是幸福

什么是幸福

——《开学第一课》观后感

《开学第一课》讲了刘浩、孟佩杰成长的故事,成龙、李娜、邓亚萍、于丹、郞朗、杨利伟对幸福的看法。

节目开始了,最前面讲的是刘浩小朋友,他眼睛虽然看不见,但钢琴却弹的非常好,他有自信心,此外有个人一直默默地付出,使刘浩一步步走向成功,她就是刘浩的妈妈。我比刘浩条件好,我的身体是健全的,刘浩能做到的,我也要努力做到,这样才能得到幸福。

接着成龙告诉我们只要付出了,一定会收获幸福。李娜也告诉我们她对幸福的看法,邓亚萍演讲了《我要自信,我一定有独特价值。》于丹则告诉我们不要以成绩为最主要的,幸福生活更重要。

课间他们做了个游戏,请几个同学上台,每人拿一个长柄勺,在中间的盆子里舀一个水果把水果放回自己手里,由于勺柄太长,许多同学都弄掉了,有一个小男孩想出了一个办法,他舀了一个水果把它递给另一个女孩,大家都按照他的方法把水果递给别人,不一会儿,每个人手里都有一个水果,只要想办法,一定会有答案,这个游戏告诉我们,要传递幸福。

然后,郞朗为大家演奏了一首优美的曲子,杨利伟说他在飞船上回到地球的那一刻,他感到了幸福。

孟佩杰从5岁起和养母在一起,8岁时,养父离开了他们,2-

第五篇:什么是幸福

什么是幸福

幸福,几乎是人人都梦寐以求的。然而,幸福的定义因人而异。幸福没有绝对的答案,关键在于你的生活态度。

有人说,幸福是亲人之间的关怀。没有“白头生死鸳鸯浦”的轰轰烈烈,却也使“夕阳无语为之动”;没有“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海誓山盟,却也是“天长地久有时尽,血脉相连无绝期”的亘古永恒;没有“身似门前双柳树,枝枝叶叶不相离”的长相守,却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默默祝愿……飘落的雪花带不走凝固的记忆,穿越时空的凝重进入不会老去的岁月,蓓蕾般地默默等待,夕阳般地恋恋不舍,在心的远景里,在灵魂深处折射出两个字——“亲情”。亲情是一道岸堤,在你心灵脆弱时,为你筑起坚强的信心;亲情是一道彩虹,在你经历风雨后,为你画上美丽的灿烂;亲情是一点云朵,在你落寞时,为你绣上一朵美丽的花朵。亲情是远方的守候,守候你的归来;亲情是永久的思念,思念你的一切;亲情是离别后不尽的哀伤,哀伤你远去的背影;亲情是团聚时无限的快乐,快乐着你的平安及归来。拥有亲情,便拥有了幸福。

有人说,幸福是朋友之间的友谊。从古到今,关于友情的故事有很多。不管是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的高山流水之友谊,还是管仲和鲍叔牙的友谊。拥有了友谊,便拥有了幸福。

还记得曾经看到这样一个故事,说有两个朋友患难与共,形同亲兄弟。有一天,这两位朋友在大沙漠中迷失了方向,面临死亡。上帝

不相信人间还有真正的友谊,于是就设计考验他们。上帝对他们说:“我的孩子,前面一棵树上有两个苹果,吃下大的那个,就能抗拒死亡,走出沙漠,小的那个,只能令你苟延残喘,最终还会极痛苦的死去。”

两个朋友向前走了一段路,果然发现了一棵树,也发现了树上的两个苹果。可是,他们谁也不会碰那个会给一个人带来生命之光的果子。

夜深了,两个好朋友深情的凝望着对方,他们都相信,这是他们的最后一晚。当太阳从沙漠的一端再次升起的时候,其中一个朋友醒了过来,他发现,另一位朋友不在了,而树上只剩下一个干干巴巴的小苹果。他失望了,不是因为死亡,而是因为朋友的背叛。他悲愤地吃下这个苹果,继续向前方走去。大约走了半个多小时,他看见了倒在地下的朋友,朋友已经停止呼吸了,可是他的手上紧紧握着一个更小的苹果。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拥有友谊,拥有幸福。

有人说,幸福是拥有一份美好的爱情。有这样一个故事,男人和女人都是小工人,薪水不高,但是足够生活。丈夫很普通,妻子却很漂亮,也很伶俐。因为彼此都很有时间,他们每个月或是出去看场电影,或是去逛逛公园,间或出去吃顿晚餐。只要妻子想,丈夫就陪着。什么事都顺着妻子,只要妻子高兴,只要条件允许,从来不说半个“不”字,好像从来就没有自己的想法。一次,他们出去吃晚饭,妻子让丈夫点菜,丈夫说,点你爱吃的吧,妻子有点生气,你就没一点自己的主见!是不是有点窝囊!丈夫楞了,叹了口气:我只是一个普通的工

人,不能给你宽敞的住房和漂亮汽车,我只想在自己“能”的范围内,给你最好的。世界上有卑微的男女,却没有卑微的爱情,爱她,就给她最好的。列夫托尔斯泰也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会有这样的爱情……全世界在我眼中这时分为两半:一半是她,那里一切都是欢喜,希望,光明;另一半是没有她的一切,那里一切是苦闷和黑暗。”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拥有爱情,便拥有了幸福。

有人说,幸福是获得事业上的成功。电视上曾播出一个纪实节目。屏幕上放一个年轻的小伙子在挨家挨户地推销网站。这个小伙子脸上呈现出很激进的表情,嘴里喋喋不休,身上穿着很廉价的衬衫,理着很土气的头发。因为长相怪异,乍一看,会让人很不屑,以为是一个骗子,是那种极没素质的死缠烂打的推销员。

可是镜头回放,原来这是一部讲述阿里巴巴网站CEO马云的纪实采访。刚才播出的影像是他从前做网站推销时的情景。

片子后来介绍了马云与他的团队。他们曾经合作过无数个项目,经历了无数的失败,每一次都是掏光了身上的最后一分钱,甚至是把自己所有的、可以借到的都来拿创业,结果是每一次都要失败,每一次都不得不散伙。等到有下一个项目的时候,他们又聚在一起,一次又一次,不知道有多少次。后来,好多人认为马云就是天底下最倒霉的倒霉蛋。

马云就是这样一个,经历了无数的失意与失败,甚至要去开餐馆、永不言弃的这样一个人。他今天所取得的成就可谓来之不易,可能花费了别人几倍的心血。

在被评为2005经济人物,主持人对马云提出一个这样的问题:“你们的公司怎样才能吸引我到你们的公司去工作?”

马云说:“你如果来到阿里巴巴网站。第一年,你会感受到很多的委曲、打击、甚至是不公平;第二年,你就能接受与适应;直到第五年,你从阿里巴巴出去,你不会惧怕任何挑战。”

当时说完,只听见场内观众的鼓掌声。

他就是这样一个人,只要有一点光亮都会感到温暖。只要有一线希望,都永不言弃。当马云站在成功的顶峰的时候,他是幸福的,历经千辛万苦,他获得了成功。获得了成功,便获得了幸福。

有人说,幸福是人生理想的实现。俞敏洪,新东方的老大。在俞敏洪看来,成功必须与永恒有着默契的对应。没有那些一夜攀富人群的狂妄和浅薄,他仍然保持着一颗沉静和坦荡的心,一如年轻一无所有之时。1995年,在温哥华,徐小平问俞敏洪还缺什么?俞敏洪沉吟片刻说:“还缺少一点崇高感。”也许就是这一点崇高感,使得俞敏洪在其财富一夜间飙升至19亿时仍然能保持清醒的头脑,使得俞敏洪若干年来无论财富和地位有何等变迁却一直保持着纯粹的心地和饱满的状态。这份永恒的心态是理想主义者的共同特征,他们无论痛苦与荣耀,都坚守着这种理想的底色,俞敏洪在这片底色上已经写下了、并将继续书写只属于他的现实的人生历程,仿如一份理想主义者的“现实版”人生教案,而当我们阅尽了这其中的人间万象之后,心中如果能凭增几多期许、几多坚定,那么也许,我们每个人的人生都终将成为一份成功的教案,就让我们和俞敏洪一般,常常地给予自己力量

和希望吧:愿我努力前进,勤奋不懈,愿我能信守自己立下的诺言,愿我能坚决勇敢,有毅力和恒心,愿我能仁慈、友善、富有同情心,愿我能谦卑、平和、宁静、沉着、安详,愿我能迈向完美的道路,而且能完美地服务别人。人生理想的实现,便是幸福。

周立波说过:“幸福就是你已经失去的、每当想起就会有一种深深留恋感的过去,就是你满怀希望对未来的憧憬,也是你现在普普通通平平凡凡没有一点波澜的生活。所有的一切,都是在失去以后才知道珍惜的。不过失去以后再想珍惜,为时已晚。所以,珍惜现在,就是在享受幸福”

幸福是什么,其实幸福不在远方,也不在梦里,就在我们身边,在我们每一天的努力里,每一分钟的爱里,每一秒钟的期待里。和爱人在一起,很幸福;和朋友在一起,很幸福;和亲人在一起,很幸福;站在事业的巅峰,很幸福;实现人生的理想,很幸福。

幸福是什么,幸福其实没有准确的定义,幸福在于我们对于生活的态度。在追求幸福的路上,我相信所有人都会勇往直前!

后记:幸福永远伴随着我们。幸福是公正的,它伴随着我,也伴随着你。让我们用眼睛去发现,用耳朵去聆听,用心灵去感受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的幸福吧!

下载浅析幸福是“合于德性的现实活动”-—亚里士多德的幸福伦理思想初探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析幸福是“合于德性的现实活动”-—亚里士多德的幸福伦理思想初探.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什么是幸福

    品味幸福 幸福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在每个人的眼里,幸福有不同的内涵。 鲁迅的幸福是在看不见冷眼的黑夜中,吸一口劣质的香烟,一回头的眷顾熟睡的妻儿。 徐志摩的幸福是:“撑一......

    什么是幸福

    解读幸福 召开十八大之前,央视进行了一次社会调查:你幸福吗?这次活动在社会上引起了关于幸福的大讨论。什么是幸福?有人说幸福就是我肚子饿了,刚好有人递给我一块面包,幸福就是那......

    什么是幸福

    最美家庭先进事迹 什么是幸福?有人认为腰缠万贯是幸福,有人认为位高权重是幸福,有人认为食可裹腹就是幸福,也有人认为平安即是福。不同人心中对幸福的理解各不相同,不同人对幸福......

    什么是幸福

    什么是幸福 少儿频道,主持人方琼问几个娃娃“什么是幸福”,戏谑调侃溢于言表。然而在我看来,孩子们回答的却是很好:“我的幸福就是吃好的,穿好的”、“我的幸福就是没有家庭作业......

    什么是幸福

    什么是幸福 幸福,就是满足,也是知足。别去比较谁好谁坏,别去在意谁高谁低,别去理会谁富谁贫,这个世上,许多痛苦,缘于比较,好多烦恼,在于理会。你比得多了,心中自然不平;你想得多了,心情......

    什么是幸福

    [1/2]几人能真明白 【1】 当人到中年的时候,身体健康,略有积蓄,已婚,配偶体贴,孩子听话,父母无大碍,有一份真正喜欢的工作,不必成名,也不必发财,不必老要看人眼色行事,做想做的那个自己......

    什么是幸福

    什么是幸福?没有烦恼的自在。都市人于感情里糊涂,生活中忙碌,职场中沉浮、人生中迷茫,皆因放不下那颗“执著”的心。 放下偏见,我们就是世界上最美丽的人。修禅需要看透因果,但更......

    什么是幸福(精选)

    幸福 也许你们想过你幸福是什么,当然,我也不知道幸福是什么 我没有什么排迭起伏,华美修饰的词句来形容幸福,今天我只是给大家讲个故事。 有个孤儿院的男孩悲观地问院长:“像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