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上册窃读记

时间:2019-05-14 20:19: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上册窃读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上册窃读记》。

第一篇:(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上册窃读记

窃读记

执教者:花园初中

教学目标:

1.会用音序查字法和部首查字法查字典;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并受到感染;

3.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并受到感染。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作者简介导入。

林海音出生在1918年,在她小时侯的那个年代,读书是有钱人的享受,劳动人民因为生活贫困读不起书,一辈子与知识无缘。那些只供得起孩子上学的家庭,也没有余钱给孩子买课外书读。虽然林海音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的家庭,但是贫困的经济状况还是无法满足她那颗渴望读书的心,她是怎样读完一本又一本心爱的书呢?让我们共同走进林海音的读书经历。

二、解题:

1.“窃”字的含义:

(1)通过查字典,找出“窃”字的多个义项。“窃”,用音序查字法,先查大写字母(),再查音节();用部首查字法,先查()部,再查()画。

“窃”在字典中有三种解释:A.偷盗,喻用不合法不合理的手段取得;B.私自,暗中;C.(旧)谦辞,指自己。

在“窃听”中选第()种解释,在“行窃”中选第()种解释,在“窃以为不可”中选第()种解释。

(2)结合课文内容,说说“窃”字在本文中的含义。明确:在本文中应理解为“偷偷地”、“暗中”之意,如“窃笑”。2.“窃读”的含义:

明确:假装逛书店,其实是要读书店里的书而不买,趁店员不注意时暗中偷读。(小结:对词语的理解与把握不仅要知道它在字典中的意思,还应把它放到文章中考察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三、自主体验,品析课文。

1.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本文写了什么故事?哪些详写?哪些略写?

明确:记叙作者童年因贫困买不起书而只能在书店“窃读”的经历。

适时点拨插叙。

(2)品读活动一:根据课文内容说“窃读”

小结:只看不买的窃读 担心害怕的窃读

紧张贪婪的窃读 察言观色的窃读

混入人群的窃读 大雨掩护的窃读

饥肠辘辘的窃读 腰酸腿疼的窃读

沉浸快乐的窃读

……

2.再读课文,品味语言。

(1)品读活动二:深入课文语言品“滋味” “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请结合你划出的描写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来说说自己的体会。

(2)除此之外,还有哪些滋味?请同学们说一说。小结:痛苦、劳累、尴尬、幸福、憎恨、感恩……

3.人物形象分析:

“我”是一个怎样的人?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

明确:本文通过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描写,刻画出一个家庭贫困却酷爱读书,不怕艰辛并懂得感恩的穷学生形象。

四、主题探究:

1.小组合作探究,解读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明确:“吃饭长大”指的是身体的物质需求,“读书长大”则是指精神的成长,心灵的成长。粮食哺育的是身体,而书籍哺育的是灵魂,一个只有知识与智慧不断增长的人,才是一个真正健康成长起来的人;“在爱里长大”:被人关爱,被店员默默的关心和帮助,这让我认清了人世间的真善美,不再固执地仇恨人类。也让我懂得,今后我也要把这种爱传递给别人,帮助别人。

2.揭示主题:

课文以“窃读”为线索,以放学后急匆匆地赶到书店,到晚上依依不舍离开的时间顺序和藏身于众多顾客、借雨天读书等场景的插入,细腻生动地描绘了“窃读”的独特感受与复杂滋味,表现了“我”对读书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望。

五、拓展迁移: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自己是否也有“窃读”的经历?现在的我们要不要这种“窃读”精神?

六、布置作业:

1.搜集名人读书故事或关于读书的名言。2.课外阅读《城南旧事》。

教学反思:

《窃读记》是台湾女作家林海音的作品。文章以小女孩的视角叙述,通过自悟式的独白,写出了作者儿时的读书嗜好。儿时的林海音因为喜欢读书而又无钱买书,只能辗转于几家书店窃读。那尴尬而又惊险的滋味,读来让人感动而又心酸。教学中引导学生品味林海音窃读的百般滋味,体会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望是关键。

在学习这一课时,我坚持把读的时间留给学生,把说的机会让给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找出重点词句,特别是能够表达作者窃读滋味的句子,并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生活实践,通过分析交流,去深入感悟语言文字背后的种种形象、情感、意境,充分感受作者对读书的热爱——为了读书,可以放弃同龄人快乐的游戏;为了读书,可以忍受书店老板的白眼甚至蔑视的驱逐;为了读书,想尽千方百计,藏于别人身边,冒充别人的孩子,“巧借下雨天留客天”的机会;为了读书,经常忍饥挨饿,饱受站立之苦……学生在课堂上能跟着老师的思维,积极思考,踊跃发言,并受作者爱读书的感染,也萌生了“多读书,在书中寻找乐趣”的想法。

但本节课,也存在诸多不足:

1.课堂上不够重视读,教室里缺乏琅琅书声。《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学习本文,首先要让学生浏览文本,整体感知故事内容;然后要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体验,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根据上下文揣摩精彩的富有深意的或感情色彩浓厚的语句,把握文章主旨。而朗读,对于加强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把握人物的情感都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教学中如能重视朗读,重视多种形式的朗读和具体的朗读指导,将帮助学生更深入体味人物的心理和情感,理解文章主旨及写作意图。

2.本文在写作方面突出的特点是作者善于通过自悟式的独白及细致入微的动作、心理描写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值得学生模仿借鉴。教学中如能更好的关注这方面内容,引导学生在写作中加以借鉴,将对学生的写作能力有一定程度的提升。

3.扎实基本功。这节课暴露了自己的一些问题:如课堂组织能力有待提高,语言表达还不够清晰准确,书写能力还需进一步加强等。

这些都是我今后需要加倍努力的方向。

第二篇:(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上册窃读记 同步练习

人教新课标版(2014教材)初中七上《14.窃读记》同步练习

一、积累运用 1.读拼音,写词语。

tōu qiè chǎo cài ái è()()()jù pà wū yán zhòu wén()()()suān tián zhī chēnɡ shū ɡuì()()()2.修改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

众目葵葵()

煞有界事()若无其是()

饥肠鹿鹿()3.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1)我像一个被捉到的小偷,羞惭而(难堪 尴尬 难受),(涨 羞 映)红了脸。

(2)终于有一天,求知的(欲望 想法 念头)(逼 迫 催)使我再度停下来。

(3)我合上最后一页——(吞 吐 咽)了一口唾沫,好像所有的(知识 道理 智慧)都被我吞食下去了。

4.对于下面句子使用的修辞,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比喻)

B.我庆幸它居然没有被卖出去,仍四平八稳地躺在书架上,专候我的光临。(拟人)

C.我低着头走出去,黑色多皱的布裙被风吹开来,像一把支不开的破伞,可是我浑身都松快了。(比喻)

D.有时我会贴在一个大人的身边,仿佛我是他的小妹妹或小女儿。(比喻)

5.窃读又累又饿,可作者为什么还要窃读呢?“窃”算“偷”吗?

6.你怎样看待作者的“窃读”行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的问题。

(一)我不再去书店,许多次我经过文化街都狠心咬牙地走过去。但一次,两次,我下意识地走向那熟悉的街,终于有一天,求知的欲望迫使我再度停下来,我仍愿一试,因为一本新书的出版广告,我从报上知道好多天了。

我再施惯技,又把自己藏在书店的一角。当我翻开第一页时,心中不禁轻轻呼道:“啊!终于和你相见!”这是一本畅销书,那么厚厚的一册,拿在手里,看在眼里,多够分量!受了前次的教训,我更小心地不敢贪婪,多串几家书店更妥当些,免得再遭遇到前次的难堪。

每次从书店出来,我都像喝醉了酒似的,脑子被书中的人物所扰,踉踉跄跄,走路失去控制的能力。“明天早些来,可以全部看完了。”我告诉自己。想到明天仍可以占有书店的一角时,被快乐激动的忘形之躯,便险些撞到树干上去。

可是第二天走过几家书店都看不见那本书时,像在手中正看得起劲的书被人抢去一样,我暗暗焦急,并且诅咒地想:皆因没有钱,我不能占有读书的全部快乐,世上有钱的人这样多,他们把书买光了。

我惨淡无神地提着书包,抱着绝望的心情走进最末一家书店。昨天在这里看书时,已经剩下最后一册了,可不是,看见书架上那本书的位置换了另外的书,心整个沉下了。

正在这时,一个耳朵架着铅笔的店员走过来了。看那样子是来招呼我的(我多么怕受人招待),我慌忙把眼睛送上了书架,装作没看见。但是一本书触着我的胳膊,轻轻地送到我的面前:“请看吧,我多留了一天没有卖。”

啊,我接过书害羞得不知应当如何对他表示我的感激,他却若无其事地走开了。被冲动的情感,使我的眼光久久不能集中在书本上。

当书店的目光灯忽地亮了起来,我才觉出站在这里读了两个钟点了。我合上最后一页…咽了一口唾沫,好像所有的智慧都被我吞食下去了。然后抬头找寻那耳朵上架着铅笔的人,好交还他这本书。在远远的柜台旁,他向我轻轻地点点头,表示他已经知道我看完了,我默默地把书放回书架上。

我低着头走出去,黑色多皱的布裙被风吹开来,像一把支不开的破伞,可是我浑身都松快了。摸摸口袋里是一包忘记吃的花生米,我拿一粒花生米送进嘴里,忽然想起有一次国文先生鼓励我们用功的话:

“记住,你是吃饭长大,也是读书长大的!” 但是今天我发现这句话还不够用,它应当这么说: “记住,你是吃饭长大,读书长大,也是在爱里长大的!”(选自《城南旧事》,有删改)

7.为什么“我不再去书店”,“经过文化街都狠心咬牙地走过去”?

8.“啊!终于和你相见!”中的“你”指什么?为何这样称呼? 9.为什么从书店出来,“像喝醉酒了似的”?

10.如何理解选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二)煮书

爷爷的书房里挂着一张条幅,上面写着“煮书”两个苍劲有力的大字。我感到奇怪:书只能读,怎么可以煮呢?

一天,爷爷刚刚写完一篇文章,正坐在转椅上品茶。我指着条幅问:“书怎么可以煮呢?书放在锅里煮,不是要煮坏吗?”爷爷笑了:“书是精神食粮嘛,既然是食粮,怎么不可以煮呢?煮熟了,吃下去才好消化吸收呀。”

爷爷看我疑惑不解的样子,便接着说:“你知道唐代大诗人杜甫吧?他小时候读书,常常是反复诵读品味,非把书读熟读透不可。其实,这就是‘煮书’。这样,他作起诗来就感到得心应手了。所以他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我们学习语文,对那些好的文章也应该这么‘煮’。否则,就很难把语文学好。”

“爷爷,你看我该怎么‘煮书’呢?”

“你可以从‘煮’语文书入手吗。语文课文都是范文,每天清晨起床,放声读上几遍,仔细品味一番,多有意思呀!这样‘煮’下去,你[ ]能体会文章情感,[ ]可以牢记妙词佳句……好处可多啦!肚子里的词多了,今后说话和写文章还会犯愁吗?”

爷爷的话使我豁然开朗,“煮书”还真有道理呢。11.在文中的[ ]内填上适当的关联词语。

12.写出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豁然开朗→()13.文中“煮书”的“煮”具体含义指的是什么?

14.“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是 的名句,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尽量引用文中的词句作答)

15.和下面例句的修辞法不同的一句是()例句:既然是食粮,怎么不可以煮呢? A.书只能读,怎么可以煮呢? B.书放在锅里煮,不是要煮坏吗?

C.肚子里词多了,说话和写文章还会犯愁吗? D.你知道唐代大诗人杜甫吧?

16.短文中爷爷把书籍比作人类的“精神食粮”,除此之外,关于书籍的比喻你知道的还有那些?请写出你知道的有关书籍的两个比喻句来。(1)(2)参考答案

1.偷窃 炒菜 挨饿 惧怕 屋檐 皱纹 酸甜 支撑 书柜 2.依次改为:众目睽睽、煞有介事、若无其事、饥肠辘辘 3.(1)尴尬、涨(2)欲望、迫(3)咽、智慧 4.D(此句不是比喻,“仿佛”表示想象)

5.可以看出作者酷爱读书。这里的“窃”不是“偷窃”的意思,应理解为,可以理解为“偷偷地”的意思。

6.作者痴心读书的行为值得肯定,应该学习这种精神。(言之成理成文即可)。7.因为上次看书受到老板的训斥,使“我”的心灵受到了创伤,此外,因贫苦引起了内心的自卑。

8.“你”指书。直接呼喊,表达作者思书的情深意切,写出了久别重逢后的欣喜。9.因为满脑子被书中的人物所扰,为书所累,为书所乐,忘却自我,所以会有像醉酒似的感觉。

10.其含义是:人的成长需要物质食粮——吃饭;还需要精神食粮——读书;更需要社会关怀——人与人之间的爱。

11.既 又

12.恍然大悟、茅塞顿开 百思不解、莫名其妙 13.反复诵读品味,非把书读熟读透不可 14.杜甫 作起诗来得心应手 15.C(反问句)16.略。

第三篇:(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上册窃读记说课稿

《窃读记》说课稿

广宁县江屯中学

黎镜钊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及特点:

这篇文章是山东教育出版社四年级第一单元第一课,是台湾女作家林海音的作品。作者善于通过自语式的独白描绘心境、表达自己的感情、如:“就像在屋檐下躲雨、你总不好意思赶我走吧”,利用“下雨天、留客天”这种理所当然的借口、自我安慰、在书店里开心地读下去、有几分童稚、还有几分诡异。在窃读这种氛围中一

方面享受阅读的快乐,一方面还要时刻关注周围的环境、非常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我的心情变化,使人如临其境。

此外、作者还善于用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如:我跨进店门、踮起脚尖、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哟、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挤到里边了……等等。

选择这篇课文、一是引导学生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望:二是在阅读中体会作者通过动作和心理活动、将窃读滋味具体化的写法:三是受到热爱读书的感染、激发阅读的兴趣。

二、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人物心理活动、动作的语句朗读与理解,揣摩人物思想情感变化。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圈划和讨论等方法体会作者窃读的滋味。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作者热爱读书、渴求知识的精神。

教学重点:划出并且有感情地朗读描写窃读时心理、动作的语句,体会与理解作者窃读的滋味。

教学难点:揣摩人物情感变化。

三、说教法:

1、朗读法:每一篇文章都有其独特的意蕴、只有反复朗读、才能领会其中深刻而丰富的思想内涵、在教学中我要求学生齐读、赛读、小组读、男女学生赛读等方法让学生感悟作者平实、自然、柔美的风格。

2、讨论法: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己小组的集体智慧、自主学习、勇于提出自己的意见、让小组内成员合作探究、共同分享合作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

四、说学法:

教给学生学法是很重要的,本节课上课前给学生讲好学法,具体如下:

1、勾画法:让学生勤动笔,心到、眼到、口到,积极读书,抓住文中描写的细节、重点。

2、朗读法:指导学生各种形式的朗读、从中体会课文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3、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探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由高尔基:“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则格言进入题目解读、由窃读的意思进入文本学习。

(同学们:伟大的作家高尔基曾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们的成长离不开读书。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林海音孩童时代那奇特的窃读生活吧。首先、看看题目、窃字的原意是指什么

窃读又是什么意思 连起来、窃读记可以解释为……)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读书的名言引导学生快速进入文本,做到由已知知识到新知识的过渡。

(二)、整体感知

快速默读全文,找一找:作者是用怎样的方法来窃读的。试着用一两句话分别概括出来。让学生初读一遍课文,锻炼他们的阅读理解归纳能力。

(过渡语:好的,下面请大家快速浏览全文、找找看作者究竟是怎样窃读的?并试着用一两句话概括。四人小组交流)

贴在大人身边来窃读

下雨天窃读

饥肠辘辘地窃读

(三)、品读赏析

(过渡:通过刚才的概括大家知道了作者小时候想出了许多方法来窃读。那么有谁能很快找出课文中集中体现作者窃读时心情的语句呢?

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1、学生小组合作划出描写作者窃读时心理活动、动作等词语或语句,并简单谈谈自己的体会。学生自己小组内各成员的各种观点,交流他们各自喜欢的段落,扩大他们的思路。

追问:作者又是如何表现他的快乐和恐惧的?

2、学生交流、相机指导朗读。

(四)整体把握,情感升华

引导学生在读懂课文后,结合生活实际,仔细揣摩“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这句话的深刻含义,并受到启发。吃饭长大,是指身体对物质的需求,读书长大,是指精神的成长,心灵的成长。粮食哺育的是身体,而书籍哺育的是灵魂,一个知识与智慧不断增长的人,才是健康的人。教育学生从小就要热爱读书,用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

六、设计思路

文本成为学习活动的载体而不是学习活动的最终目的、这样设计始终把语文素养的提高放在显著的位置。学生的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时刻处在学习过程中,每个人都是学习活动的参与者,都在学习过程中会有积极的思维活动,都在为本小组的荣誉贡献自己的力量,并且学生始终都在自我反思、不断调整自己的学习思路,使用多种学习方法。

第四篇:(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上册11《窃读记》导学案

11《窃读记》导学案

课前预习案

一、走进作者作品

林海音(1918—2001),原名含英,台湾苗栗人,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生于日本大坂,3岁随父母返台,5岁来到北京,在北京度过了童年与青年时期,1948年,举家迁往台湾,在台湾出版了众多文学名作,被称为台湾文学“祖母级的人物”。林海音对北京有着深厚的情感,《城南旧事》一书既是她童年生活的写照,更是当年北京平民生活的写真,也是她最具影响的作品。林海音以她的成就、她的为人、她的号召力,成为连接大陆与台湾文学之间的桥梁。

二、设身处地----了解背景

本文选自《英子的心》(人民日报出版社2007年版)。略有改动。林海音五岁时跟随父母来到北京,住在城南的一条胡同里,一住就是二十五年,这里也就成了她的第二故乡,所以,她的作品大多是以此为背景和素材写成的。林海音在《窃读记》这篇散文中回忆了童年时期的读书生活:由于贫穷而买不起自己喜欢的书,只能偷偷地到书店中看书。

三、初读课文,完成三标一感 1.标出不认识的词语并注音

2.标出不理解的词语,结合注释和工具书加以理解 3 标出文中出现的人物,理清他们之间的关系 4.感悟文章的整体内容

四、比一比,看一看,谁英雄,谁好汉: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汗涔涔()窃()读 踮()起脚 倾()盆大雨 ....屋檐()暂()时 贪婪()尴尬()众目睽睽()...... 饥肠辘辘()踉踉跄跄()...

2、解释下列词语。

:文中形容渴求知识而不知道满足。

:雨大得像盆里的水直往下倒。形容雨大势急。

:适合,相宜。

:流汗的样子。

:处境困难,不好处理。

:大家的眼睛都注视着。睽睽,形容注视的样子。

:好像真有这回事似的。煞,极,很。介,这。:知道好歹,不惹人讨厌。

:形容非常饥饿。辘辘,形容肚子饿时发出的声音。:比喻不能实现的胡思乱想。

:①抵住使不倒下。②支持住局面使不崩溃;勉强地维持。:走路不稳的样子。:图省力,图安逸。

:经常使用的手段,含贬义。文中带有调侃的意味。

课内探究学案

一、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积累重点词汇和相关知识。

2.抓住主要内容, 通过品味语言,感受作者读书的艰辛,理解并且学习主人公不怕困难、勤于读书的精神。过程与方法

1.学习文章分层记述的结构。

2.学习运用生动形象的描写方法写人记事。

3.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读书对人类的积极影响。

2、感受坐着读书的艰辛,理解并且学习主人公不怕困难、勤于读书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品味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感受作者在两次“窃读”过程中的不同思想感情的变化。

2、难点:比较两次“窃读”不同的经历,体会“记住,你是吃饭长大,读书长大,也是在爱里长大的!”的深刻含义。

三、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诵读法,自主合作探究法,质疑讨论法。

四、课时安排:1时

五、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明确目标

1、本节课我们的学习目标是….(见上)

2、检查预习案

二、初步研读

1、自读课文

2、自主预习。

自己阅读课文,并提出问题,自主学习,在书本上做好圈点批注;各小组解决这些问题,如小组不能解决的再全班解决。

1)、贯穿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2)、题目中的“窃”的原意是什么?“窃读”是什么意思?

(窃的意思是:偷;暗中偷偷的做一件事;谦辞,古人用来谦虚地指自己的建议,请问文中应该是?)

3)、文章围绕“窃读”主要写了三件事,请问分别是什么?

4)、林海音童年时代有过不止一次偷偷去书店读书的经历。通过阅读全文,请大家找找林海音积累了哪些行之有效的“窃读”技巧?

三、进一步研读课文

作者 “窃读”虽然经验丰富,但百密一疏,并不是每一次的“窃读”都能全身而退,文中就记录了她在“窃读”过程中遭遇的一次尴尬。

1、如果用一个小标题概括,应该是什么?

2、文中的书店老板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3、这次书店受辱带给童年的作者什么感受和影响呢?

书店受辱经历使作者幼小的心灵受到严重伤害,在这种心境下,作者在文章的末尾为什么还说“记住,你是吃饭长大,读书长大,也是在爱里长大的”呢?这和作者先前的感受似乎矛盾了啊? 其实并不矛盾。因为作者在这次“窃读”经历后,又遇到了一次截然相反的“窃读”经历。

1、书店受辱后,作者为什么又去书店“窃读”了呢?是什么促使作者这么做的?

2、那么这次的“窃读”使作者的思想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课文中哪些语句能够使作者体会到自己是在爱里长大的?请找出来

4、书店店员是一个怎么样的的人?

【合作探究】

1、“记住,你是吃饭长大,读书长大,也是在爱里长大的”谈谈自己的理解。

2、你知道哪些读书的名言?

3、文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女孩?我们应该学习她的什么?

四、课堂小结

学习完本课你有什么收获?

今天我们和林海音一起经历了那既快乐又惧怕的“窃读”生活,懂得了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读书,离不开关爱,离不开百态的社会,更离不开感恩。希望同学们做一个热爱读书,勤奋刻苦、学会感恩的人,做一个知识与智慧不断增长、真正健康的人。

在写作上:

1、作者善用自语式的独白描绘心情,表达自己的情感。

2、通过对比揭示中心。

3、比喻修辞,生动形象。

达标检测案

1、“我跨进店门,暗喜没人注意。我踮起脚尖,从大人的腋下挤过去。哟,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挤到里边来了。在一排排花花绿绿的书里,我的眼睛急切地寻找,却找不到那本书。从头来,再找一遍。啊!它在这里,原来不在昨天的地方了。”(画出句中表示动作的词)

2、“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吞读下去。”这句话把什么比作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没有了书,世界将会是怎样?

第五篇:(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上册我们一起读古诗(精选)

我们一起读古诗

————初中古诗词中的意象

花桥中学 刘小凌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意象”这一概念,学会赏析诗歌中的意象。

2、使学生能区分“物象”和“意象” 教学重难点 1.意象的内涵

2.意象与感情语言的联系 3.意象、意境、感情的联系 教学设想

授课班级为初一年级,初一学生虽然具备一定的诗歌鉴赏的知识,但没有形成一个系统的思维,对意象的概念,不理解或不了解,让初一学生运用意象来鉴赏诗歌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本节课遵循由易到难,由书本到生活的教学原则,分为几个板块来完成本节课的教学。教学过程 一.激趣。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的历史源远流长,名家辈出,名篇佳作卷帙浩繁,在中华文明中蔚为壮观。同学们,从小学到初中,我们学过的古诗词比较多,同时鉴赏诗的方法也多。可是谈到考试中的诗歌鉴赏,大家的感受是“众里学它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题还在一片迷茫处”,面对考试,我们该怎么办?这一节课,我们就从诗歌意象入手,去学习一点诗歌鉴赏的方法。

二、授新。“寻月忆诗”

1、首先让我们看看幻灯片上的图片,(圆月图片等)大家说说:你能联想到那首古诗?

《静夜思》等-----、明月曾勾起许多古代诗人的创作情思,写下许多名篇佳作,同学们还能联想到那些与 月相关的诗句?男女生比赛。

“探月究情”

3、诗人借月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以李白的《静夜思》和李煜的《相见欢》为例

两种月、两种情

月圆(团圆 思念亲人)月缺(残缺 人缺 分离

凄凉 孤单寂寞)

----------依月定意

师: 一切景语皆情语,诗人常借助于像月一样的景物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在诗歌中,作者用来传达自己情感的形象,我们称之为意象。(板书)

而赏析诗歌的第一步,就可以从诗歌的意象入手,来分析把握诗歌的情感。

意象:是中国古代文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意源于内心并借助于象来表达,象其实是意的寄托物。

例如,中秋节,假如有一个华人在美国和他的外国朋友赏月。外国朋友看着天上的月亮,赞叹了一声:“今晚的月亮真圆啊!”华人一听,深深地叹了一口气:“是啊,今晚的月亮真圆啊!”从字面上来看,两个人说的话意思应该是一样的,但是两个人所表达的感情一样吗?很明显是不一样的。外国朋友的话只是对月圆这一客观事实的赞叹,而华人的话却有着言外之意:月圆人不圆啊!所以,同样的月亮,在外国友人看来,只是自然界中客观存在的一颗星球而已,但是在华人眼中,它还寄托着一股深深的思乡之情。所以,在外国朋友的那句话里,月亮只是一种物象,而在华人的那句话里,月亮就成了意象,因为它不但是一种事物,还融合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4、望月常用来抒思乡之情,折柳相送多为分别之时,意象是作者抒发情感的载体,如果我们能了解常见意向的含义,这对鉴赏诗歌作品的内涵、思想感情有很大帮助,那么,诗歌中常见的意象有哪些呢?请看大屏幕:

(1)常见意象 : 菊花、莲花、杨柳、月光、落叶、春风、浮云、落日、冬雪、秋雨、鸿雁、流水、大漠、旷野、落花、美酒、红豆、竹林、孤灯、秋虫、故乡、归燕、枯藤、古琴等等。

(2)依据这些意象,你联想到了哪些古诗?诗人借此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根据自己搜集组内交流,背一背;各组选择某一物象,全班交流,回顾背诵有关诗句。多媒体逐一展示)

(3)口诀:松梅竹菊寓高洁,借月托雁寄乡思,杜鹃猿猴啼凄凄,落花流水传愁绪,别时长亭柳依依,草木仍在人事移。

5、古诗中的意象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内涵,我们应牢记,从应考角度,意象 也是诗歌考查的热点,老师这有几道考题,请看大屏幕;

(1)王安石的《登飞来峰》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一诗中,“浮云”这一意象指的是什么?(困难、挫折、障碍等)

(2)阅读下面这首古诗

春日(宋)晃冲之

阴阴①溪曲绿交加,小雨翻萍上浅沙。鹅鸭不知春去尽,争随流水趁②桃花。【注释】 ① 阴阴:草木阴阴。② 趁:追逐。

(1)这首诗通过描绘、细雨翻萍、的春日景象,构成了一幅优美而完整的画面。(2)

三、四句中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小题1:小溪阴阴、细雨翻萍、鹅鸭戏水(意思对即可)

小题2:通过描写小溪中鹅鸭逐春的情景,流露了作者爱春(或惜春)之情。

(3)《天净沙.秋思》 中通过——这些丰富密集的意象,渲染了-------的气氛,抒发 了诗人极其-------的情感。(萧瑟苍凉,孤寂愁苦的思乡)

----------畅所欲言

(4)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知识依托】古典诗歌的基本知识,古代有关文化常识,如首先要了解“折柳”是一种乐府曲调,也叫“折杨柳”,多写伤怀离别之情。

【参考答案】“折柳”这首曲子寓有惜别怀远之意。本诗抒写了思乡之情,而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三、背背自己喜欢的诗,找找其中的意象,说说表达的情感。

四、结束语:

时间过得真快,下课的铃声即将敲响,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啊 ”啊。希望这节课的学习能让同学们更加热爱咱们中国的古典文学。下课。

下载(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上册窃读记word格式文档
下载(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上册窃读记.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1 窃读记

    11窃读记精彩开篇词读书是一种感悟人生的艺术。读李白的诗使人领悟官场的腐败,读杜甫的诗使人感悟人生的辛酸,读鲁迅的文章使人认清社会的黑暗,读巴金的文章使人感到未来的希望......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上册杞人忧天

    《杞人忧天》教学设计 莆田第二十五中学曾志成 教材分析: 大家之所以熟悉“杞人忧天”这个成语,是因为所有人都把这个杞人当成笑话来看,甚至老师们也拿它来教育小孩子,教科书上......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上册《咏雪》

    《世说新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2.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情感、态......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上册《春》

    《春》朱自清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反复、有感情的朗读,从而感知课文内容。 2、理请思路,绘出五幅春景图,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3、分析五幅图画,体会语言的准确性、生动......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上册比较阅读 [最终定稿]

    《散步》教学设计 钟祥二中 杨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品读课文中具有对称美的句子及含义丰富的语句。 3、感受文本字里行间的浓浓亲情与......

    人教课标版初中语文七年级《化石吟》教案

    《化石吟》是一首科学抒情诗,通过优美的语言展示了人类对化石的研究成果,再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教材简析《化石吟》这首诗中一系列的疑问将人们带入奇幻的神话般的生物世......

    七年级上册《窃读记》课时作业

    《窃读记》课时作业 一、选词填空 1、终于有一天,求知的(欲望想法念头)(逼迫催)使我再度地停下来。 2、我合上最后一页——(吞吐咽)了一口唾沫,好像所有的(知识道理智慧)都被我吞食下......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上册阅读练习

    泰戈尔《金色花》阅读练习及答案 经典再现:(6分) 金色花 泰戈尔 假如我变成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长在树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空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你要是叫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