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山西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制度》(晋政发[2008]30号2008年11月3日)
山西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制度
第一条 为加强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预防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山西省安全生产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或者临时生产、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
根据《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0)和国家、省有关规定,重大危险源申报登记类型有:
(一)贮罐区(贮罐);
(二)库区(库);
(三)生产场所;
(四)压力管道;
(五)锅炉;
(六)压力容器;
(七)煤矿(井工开采);
(八)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
(九)尾矿库。
重大危险源分级标准依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条 存在重大危险源的生产经营单位,其主要负责人全面负责本单位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管理与监控工作。
第四条 对重大危险源存在的事故隐患以及生产经营单位在安全生产方面的违法行为,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均有权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及有关部门举报。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部门接到报告或者举报后,应当按照职责分工立即组织核查并依法处理。
第五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领导,及时协调解决监督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重大问题,防范生产安全事故发生。
第六条 重大危险源实行分级监控、动态管理,定期公布监控信息,接受社会监督。
县级以上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监督企业对重大危险源的普查、登记、评价和监控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依法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对重大危险源的普查、登记、评价和监控工作实施监督管理。
第七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档案,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档案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重大危险源安全评估报告;
(二)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制度;
(三)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档案;
(四)重大危险源应急救援预案和演练方案;
(五)重大危险源报表。
第八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在每年3月份,将本单位重大危险源数据上报县级以上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重大危险源管理程序软件系统》中备案登记,同时报送有关部门。
第九条 对新产生的重大危险源,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及时报送县级以上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备案;对已不构成重大危险源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及时申请核销。
第十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安全生产中介机构每两年对重大危险源进行一次安全评估;存在剧毒物质的重大危险源,应当每年进行一次安全评估。国家对评估期限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评估单位安全评估结束后,应当出具安全评估报告,并对其作出的安全评估结果负责。安全评估报告应当数据准确,内容完整,对策措施具体可行,结论客观公正。评估报告应报生产经营单位所在地县级以上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部门备案。
第十一条 重大危险源安全评估报告应当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一)安全评估主要依据;
(二)重大危险源基本情况;
(三)危险、危害因素辨识与分析;
(四)可能发生事故的种类及损害程度;
(五)重大危险源等级;
(六)应急救援力量及资源评估;
(七)监控措施方案;
(八)评估结论与对策建议。
第十二条 生产经营单位要将重大危险源可能发生事故时的危害后果、应急措施等信息告知周边单位和人员。
第十三条 重大危险源在生产过程、材料、工艺、设备、防护措施和环境等因素发生重大变化,或者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标准修改变化时,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及时对重大危险源重新进行安全评估,并将评估报告及时报送县级以上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及有关部门备案。
第十四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设立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建立健全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规章制度,落实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与监控责任制度,明确所属各部门和有关人员对重大危险源日常安全管理与监控职责,制订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与监控实施方案。
第十五条 生产经营单位的决策机构或主要负责人、个人经营的投资人应当保证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检测检验和监控所需资金的投入。
第十六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使其全面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和在紧急情况下应当采取的应急措施。
第十七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在重大危险源现场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并加强对重大危险源的监控和对有关设备、设施的安全管理。
第十八条 重大危险源存在事故隐患的,生产经营单位必须立即整改;对不能立即整改的,必须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组织论证,制订治理方案,限期治理,并及时报告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事故隐患排除前或者排除过程中无法保证安全的,应当立即从危险区域撤出作业人员,停产、停业或者停止使用,并采取有效的安全防范和监控措施。
第十九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制订重大危险源应急救援预案,并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部门备案。应急救援预案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企业重大危险源基本情况及周边环境概况;
(二)应急机构人员及其职责;
(三)重大危险源辩识与评价;
(四)应急设备与设施;
(五)应急能力评价与资源;
(六)应急响应、报警、通讯联络方式;
(七)事故应急程序与行动方案;
(八)事故后的恢复与程序;
(九)培训与演练。
第二十条 存在重大危险源的单位应当建立应急救援组织,配备应急救援器材、设备,按应急救援预案必须每年进行演练。
第二十一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及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存在重大危险源的生产经营单位的监督检查,督促生产经营单位加强对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管理与监控。监督检查的内容包括:
(一)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情况;
(二)预防安全生产事故措施的落实情况;
(三)重大危险源的登记建档等情况;
(四)重大危险源的安全评估、检测、监控情况;
(五)安全管理组织建设和人员配备及规章制度建立情况;
(六)重大危险源设备维护、保养和定期检测情况;
(七)重大危险源现场安全警示标志设置情况;
(八)从业人员的安全培训教育情况;
(九)应急救援组织建设和人员配备情况;
(十)应急救援预案和演练工作的情况;
(十一)配备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及维护、保养情况;
(十二)重大危险源日常管理情况;
(十三)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事项。
第二十二条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部门在监督检查中,发现重大危险源存在事故隐患的,应当责令生产经营单位立即排除。在隐患排除前或者排除过程中无法保证安全的,应当责令生产经营单位从危险区域撤出作业人员,暂时停产、停业或者停止使用;隐患排除后,经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或有关部门审查同意,方可恢复生产经营和使用。
第二十三条 生产经营单位违反本规定的,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或者有关部门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给予处罚。
第二十四条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第二篇:山西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制度(晋政发[2008]30号)
【发布单位】山西省
【发布文号】晋政发[2008]30号 【发布日期】2008-11-03 【生效日期】2008-11-03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山西省
山西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制度
(晋政发[2008]30号)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委、厅,各直属机构,各大中型企业,各大专院校:
现将《山西省人民政府安全生产委员会制度》、《山西省安全生产厅(局)际联席会议制度》、《山西省安全生产联合执法制度》、《山西省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等8项制度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八年十一月三日
山西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制度
第一条第一条 为加强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预防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山西省安全生产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第二条 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或者临时生产、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
根据《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0)和国家、省有关规定,重大危险源申报登记类型有:(一)贮罐区(贮罐);(二)库区(库);(三)生产场所;(四)压力管道;(五)锅炉;(六)压力容器;
(七)煤矿(井工开采);
(八)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九)尾矿库。重大危险源分级标准依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条第三条 存在重大危险源的生产经营单位,其主要负责人全面负责本单位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管理与监控工作。
第四条第四条 对重大危险源存在的事故隐患以及生产经营单位在安全生产方面的违法行为,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均有权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及有关部门举报。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部门接到报告或者举报后,应当按照职责分工立即组织核查并依法处理。
第五条第五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领导,及时协调解决监督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重大问题,防范生产安全事故发生。
第六条第六条 重大危险源实行分级监控、动态管理,定期公布监控信息,接受社会监督。
县级以上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监督企业对重大危险源的普查、登记、评价和监控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依法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对重大危险源的普查、登记、评价和监控工作实施监督管理。
第七条第七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档案,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档案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重大危险源安全评估报告;(二)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制度;
(三)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档案;(四)重大危险源应急救援预案和演练方案;(五)重大危险源报表。
第八条第八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在每年3月份,将本单位重大危险源数据上报县级以上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重大危险源管理程序软件系统》中备案登记,同时报送有关部门。
第九条第九条 对新产生的重大危险源,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及时报送县级以上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备案;对已不构成重大危险源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及时申请核销。
第十条第十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安全生产中介机构每两年对重大危险源进行一次安全评估;存在剧毒物质的重大危险源,应当每年进行一次安全评估。国家对评估期限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评估单位安全评估结束后,应当出具安全评估报告,并对其作出的安全评估结果负责。安全评估报告应当数据准确,内容完整,对策措施具体可行,结论客观公正。评估报告应报生产经营单位所在地县级以上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部门备案。
第十一条第十一条 重大危险源安全评估报告应当包括以下主要内容:(一)安全评估主要依据;(二)重大危险源基本情况;
(三)危险、危害因素辨识与分析;
(四)可能发生事故的种类及损害程度;(五)重大危险源等级;
(六)应急救援力量及资源评估;(七)监控措施方案;
(八)评估结论与对策建议。
第十二条第十二条 生产经营单位要将重大危险源可能发生事故时的危害后果、应急措施等信息告知周边单位和人员。
第十三条第十三条 重大危险源在生产过程、材料、工艺、设备、防护措施和环境等因素发生重大变化,或者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标准修改变化时,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及时对重大危险源重新进行安全评估,并将评估报告及时报送县级以上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及有关部门备案。
第十四条第十四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设立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建立健全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规章制度,落实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与监控责任制度,明确所属各部门和有关人员对重大危险源日常安全管理与监控职责,制订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与监控实施方案。
第十五条第十五条 生产经营单位的决策机构或主要负责人、个人经营的投资人应当保证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检测检验和监控所需资金的投入。
第十六条第十六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使其全面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和在紧急情况下应当采取的应急措施。
第十七条第十七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在重大危险源现场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并加强对重大危险源的监控和对有关设备、设施的安全管理。
第十八条第十八条 重大危险源存在事故隐患的,生产经营单位必须立即整改;对不能立即整改的,必须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组织论证,制订治理方案,限期治理,并及时报告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事故隐患排除前或者排除过程中无法保证安全的,应当立即从危险区域撤出作业人员,停产、停业或者停止使用,并采取有效的安全防范和监控措施。
第十九条第十九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制订重大危险源应急救援预案,并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部门备案。应急救援预案应当包括以下内容:(一)企业重大危险源基本情况及周边环境概况;(二)应急机构人员及其职责;(三)重大危险源辩识与评价;(四)应急设备与设施;(五)应急能力评价与资源;
(六)应急响应、报警、通讯联络方式;(七)事故应急程序与行动方案;(八)事故后的恢复与程序;(九)培训与演练。
第二十条第二十条 存在重大危险源的单位应当建立应急救援组织,配备应急救援器材、设备,按应急救援预案必须每年进行演练。
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一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及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存在重大危险源的生产经营单位的监督检查,督促生产经营单位加强对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管理与监控。监督检查的内容包括:
(一)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情况;(二)预防安全生产事故措施的落实情况;(三)重大危险源的登记建档等情况;
(四)重大危险源的安全评估、检测、监控情况;
(五)安全管理组织建设和人员配备及规章制度建立情况;(六)重大危险源设备维护、保养和定期检测情况;(七)重大危险源现场安全警示标志设置情况;(八)从业人员的安全培训教育情况;(九)应急救援组织建设和人员配备情况;(十)应急救援预案和演练工作的情况;(十一)配备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及维护、保养情况;(十二)重大危险源日常管理情况;(十三)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事项。
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二条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部门在监督检查中,发现重大危险源存在事故隐患的,应当责令生产经营单位立即排除。在隐患排除前或者排除过程中无法保证安全的,应当责令生产经营单位从危险区域撤出作业人员,暂时停产、停业或者停止使用;隐患排除后,经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或有关部门审查同意,方可恢复生产经营和使用。
第二十三条第二十三条 生产经营单位违反本规定的,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或者有关部门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给予处罚。
第二十四条第二十四条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三篇: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制度
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制度
为了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加强安全生产的科学管理,有效的控制潜在的危险因素,确保职工的安全、健康和生产建设的顺利进行,我矿必须对其存在的重大危险源进行监督,对重大隐患及时进行整改。,切实加强对重大危险源的监控及治理,有效防范重特大事故发生,特制定本制度。
一、我矿主要重大危险源有:水、火、瓦斯、煤尘、顶板、运输、机电、各工作场所、火药库、油料库等。
二、管理职责:
1、矿长对重大危险源排查、监控、治理工作全面负责,定期检查各有关部门工作开展情况,解决对重大危险源排查、监控、治理工作所存在的问题。
2、矿长工程师直接领导重大危险源排查、监控、治理工作,负责组织、编写、审批、实施、检查工作规划、计划和措施。矿长工程师每月在安全工作会议上研究、总结,布置重大危险源排查、监控、治理工作,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
3、生产副矿长、安全副矿长、机电副矿长协助矿长抓好对重大隐患的排查、监控及治理工作。
4、技术科对重大危险源应当登记建档,进行定期检测、评估、监控,并制定应急预案。负责落实水害的重大隐患排查、监控及治理工作。同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将本单位重大危险源及有关
安全措施,应急措施报上级有关部门备案。
5、通风科负责落实“一通三防”的重大隐患排查、监控及治理工作。
6、机电科负责落实机电运输的重大隐患排查、监控及治理工作。
7、安监科负责落实顶板与水的重大隐患的排查、监控及治理工作。同时监督检查协调各单位工作,并对各采掘队隐患排查、监控、治理的工作进行汇总并备案。
8、各采掘队负责各采掘区域内工作场所重大危险源的排查、监控、治理工作。
9、供应科负责落实火药库、油料库等重大隐患的排查、监控及治理工作。
三、重大危险源管理的任务:
1、定期开展重大危险源普查登记,摸清底数,掌握重大危险源的数量、状况和分布情况,建立重大危险源数据库和定期扳出制度。
2、开展重大危险源安全评估,建立重大危险源评估监控的日常管理体系。
3、完善重大危险源监控信息管理网络系统,实现对重大危险源的动态监控、有效监控。
4、完善和落实重大危险源的预警监控体系。
5、建立和完善有关重大危险源监控和存在事故隐患的危险源
治理的规章制度。
6、建立和落实重大危险源的应急救援体系。
第四篇: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安全监督管理制度
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安全监督管理制度
1目的
为加强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安全监督管理,遏制较大及重特大事故发生,确保安全生产,依据国家和行业有关法律法规、标准等安全生产相关管理规定,结合公司实际,制定本规定。2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公司所属各基层及合格供方在所管辖范围内对重大危险源的监督管理。3引用文件
3.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3.2《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0);
3.3《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建质[2009]87号);
3.4 《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安监总办[2008]202号)4管理内容
4.1定义
4.1.1危险源的定义
危险源是指可能导致人身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危险因素和有害因素。
4.1.2重大危险源的定义(1)国家规定的重大危险源指长期或者临时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品,且危险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以及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规定,属于申报登记范围内的设备、设施、场所、危险品等。
(2)行业规定的重大危险源指除国家规定的重大危险源以外,存在重大施工危险的分部分项工程以及可能造成重大人身伤亡、火灾、爆炸、重大机械、设备损坏以及对社会产生重大影响的设备、设施、场所、危险品等。
4.1.3本规定所指重大危险源是指依据国家和行业法律法规规定直接判定的重大危险源。
4.2职责
4.2.1分管安全副总经理
(1)全面贯彻落实国家有关重大危险源管理的法律、法规及国家、行业标准,促进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规定要求;
(2)加强对重大危险源管理、监控、隐患治理工作的监督、检查和指导,督促有关基层单位落实重大危险源控制措施,建立和完善应急组织措施和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3)综合协调和指导重大危险源的监督管理工作,建立重大危险源管理体系,实现重大危险源的可控在控。
4.2.2安全部
(1)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规、法令及本单位安全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制定、完善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规章制度;
(2)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开展安全宣传教育和危险源知识培训,提高职工安全生产意识和技能;
(3)负责组织公司重大危险源的监督、管理、指导工作;(4)协助基层单位研究制定和执行防范事故措施,参与重大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中针对重大危险源采取的安全技术措施审查,并督促落实;
(5)负责收集各在建工程防汛、防坍塌、滑坡和大型起重机械拆装运行、大件吊装及大型工程施工供用电、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资管理等专业重大危险源的登记和监督管理,掌握其分布状况和变化情况,督促、检查和指导控制措施的落实;
(6)参与重大安全设施和设备验收,对查出隐患因素提出整改要求,并检查执行情况。
4.2.3总工办
(1)跟踪国内外安全技术标准动态,管理公司安全技术标准的制订与监督实施;
(2)对重点施工生产中有关技术方案问题负安全责任;(3)严格按照国家有关安全技术规程、标准,审批重大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负责解决施工中疑难问题,从技术措施上保证安全生产;
(4)组织重点难点工程安全技术攻关活动,负责新技术推广应用和科技成果转化中有关安全技术应用和安全防护工作;
(5)协调各项目中危险性较大工程的安全技术措施的制订和优化工作,协调内部施工单位之间的安全技术管理;
(6)对施工生产过程中工程质量进行监控,预防因工程质量问题引发安全事故;
(7)必要时,委托具备安全评价资质的评价机构对重大危险源进行安全评价。评价机构对《安全评价报告》的内容和结果负责。
4.2.4工程部
(1)组织重要物资和安全防护用品合格供应商的评价工作,控制物资进场检验、试验工作。凡购置各种机械设备、临电设备、脚手架木、新型建筑装饰、防水材料等涉及人身安全的料具、设备和劳动保护用品,必须执行国家、行业有关规定,严格审查其产品合格证明材料,并同时做抽样检验。施工现场购置各类建筑材料,应符合国家、行业有关文明施工和环境保护要求;
(2)负责组织重大安全设施和设备验收,督促落实特种设备定期检测、维修和设备的安全管理工作,对查出隐患因素提出整改要求,并检查执行情况;
(3)组织协调应急管理物资设备管理工作;
(4)分包工程时,负责监督在合同中应明确与合格供方之间的安全责任。
4.2.5基层单位
(1)建立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小组,健全和完善重大危险源安全监督管理责任制,明确各级管理人员职责,落实监管责任;
(2)认真贯彻落实国家重大危险源管理的法律、法规、标准和公司的规定;
(3)重大危险源管理责任到人,完善规章制度,规范日常管理,对本部门、项目部的重大危险源做到可控在控;
(4)按照本规定,落实预测、预警、预案工作,做好本部门、项目部重大危险源的排查辨识、建档登记、检测评估、监控管理,对存在的问题限期整改;
(5)及时、准确、完整,无遗漏上报工程项目的重大危险源管理信息;
(6)完善本单位重大事故应急预案,定期开展演练,落实重大事故应急救援工作;
(7)及时如实报告重大危险源造成的各类事故。4.3 管理程序
4.3.1各基层单位在施工工程的前期策划准备阶段,由项目总工程师/技术负责人组织对本工程所涉及的分部分项工程、设施、场所内的危险源进行辨识,依据国家和行业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直接判定,确定本工程的重大危险源。
注:建筑行业规定的重大危险源主要为:深基坑工程;起重吊装及安装拆卸工程(包括施工升降机、塔吊等大型起重机械的安拆);脚手架工程;高大模板工程;拆除、爆破工程;钢结构、网架和索膜结构安装工程;人工挖扩孔桩工程;地下暗挖、顶管及水下作业工程;预应力工程等。
4.3.2各基层单位将评价确定的重大危险源如实上报工程部和安全部,注明工程重大危险源数量、名称、部位和计划施工时间及完成施工时间,并制定工程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管理办法、监控措施和应急预案。
4.3.3各基层单位应根据《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在危险性较大的分项分部工程施工前编制专项施工方案,除制定相应的施工工艺技术和安全技术措施外,还应包括监测监控措施、应急预案以及紧急救护等内容,并报公司职能部室和技术负责人审批、经工程项目总监审核后方能实施。对于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应组织专家对专项方案进行论证,按规定提供专家论证审查意见。
4.3.4在专项方案实施前,工程项目技术负责人应当向现场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4.3.5在施工现场醒目位置挂设“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公示牌”,对施工中不同阶段、不同时段的重大危险源进行公示,公示牌应标明重大危险源名称、危险源位置、危险源防范措施和责任监护人等内容,公示牌尺寸为800mm×1200mm,字体工整。
4.3.6对于存在重大危险源的场所,张贴或设置标准规定的安全警示标志、标识。
4.3.7对深基坑施工、起重机械安装和拆除、悬空作业、大型构件吊装等重大危险源工程,须落实专人进行监控。根据监控对象,确定熟悉相应操作过程和操作规程的监控人员,明确其制止违章行为、暂停施工作业的职责权限,监控人员应进行专业培训。在实施监控的过程中,监控人员应做好危险作业监控记录。
4.3.8基层单位应建立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档案和动态管理台帐,施工过程中及时将工程项目重大危险源管理的数据上报工程部和安全部,上报信息要求准确、完整,无遗漏。对已不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应及时报告注销。
4.3.9总工办对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专项方案的实施情况进行现场监督和按规定进行监测,发现不按照专项方案施工的,要求其立即整改并对整改结果进行验证。
4.3.10工程部和安全部根据基层单位上报的重大危险源计划施工时间,及时掌握工程项目的施工进度情况,适时对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状况进行检查、监测,随时掌握危险因素的变化情况和状态,实施动态管理。并建立公司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档案和台帐,并根据管理信息进行数据分析,了解公司重大危险源的管理状况,针对存在的不符合情况采取纠正措施。
4.3.11基层单位在安全检查时发现重大危险源工程存在安全隐患时,应立即组织整改;发现重大且不具备立即整改条件的安全隐患,应停工整顿,采取纠正措施并对整改结果进行验证,保存相关记录。
4.3.12公司各职能部门在监督检查中,发现重大危险源存在事故隐患,应当责令立即整改;在整改前或者整改中无法保证安全的,应当责令有关作业人员从危险区域内撤出;对不能立即整改的,要限期完成整改,并采取切实有效的防范、监控措施。
4.3.13公司每年第一季度由总工程师或主管安全生产副总经理组织开展一次重大危险源的调查工作,确定公司各基层单位重大危险源的等级及分布状况(是否构成国家和公司规定的重大危险源)。
4.4考核
4.4.1各基层单位要把重大危险源的监控、管理、治理工作作为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内容,并纳入日常的监督、检查和考核评比。
4.4.2对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公司将按有关规定,追究相关部门和责任人的责任,由此造成严重后果或导致重大事故发生的,对相关单位主要领导和责任人加重处罚,并在各类评先中实行一票否决。
(1)对重大危险源未登记建档的;
(2)未按规定要求对重大危险源进行安全评价的;(3)未对重大危险源进行有效监控的;(4)对重大危险源未制定应急救援预案的;(5)对重大危险源辨识不全或隐瞒不报的;
(6)未在重大危险源现场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的;(7)未对重大危险源设备、设施进行经常性维护、保养和定期检测的;
(8)未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技术交底的;(9)对存在事故隐患的重大危险源未立即整改的;(10)未保证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监控所需资金投入的。4.4.3各基层可根据本规定制定实施细则。4.4.4其他有可能产生重大人身伤亡、火灾、爆炸及对社会产生重大影响的设备、设施、场所等,由各基层根据实际情况补充完善,并落实监督管理责任,确保安全。5附则
5.1本制度由公司安全部负责解释。5.2相关资料
5.2.1重大危险源报告表;
5.2.2重大危险源监督检查和隐患整改表;
第五篇: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
XXXXXXXXXXX有限公司文件
XXX[2017]026号
签发人:XXX
关于印发危险源管理制度的通知
各部门、车间:
为加强安全管理,公司编制了《危险源管理制度》,现印发给各部门、下属单位,并于即日起执行,希严格履行。
附:《危险源管理制度》
XXXXXXXXXXX有限公司
二〇一七年二月六日
危险源管理制度
一.目的1.为贯彻国家《安全生产法》,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危险源的管理,杜绝重特大事故发生,确保公司安全生产局面的稳定,特制定本制度。
2.危险有害因素应定期进行辨识和评估;危险源、重大危险源按《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0)进行辨识。
3.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各生产单位和部门。
二. 管理机构职责
1.公司的安全管理职责
(1)组织全系统贯彻落实国家有关危险源管理的法律、法规及国家标准;
(2)制定公司危险源管理规定;
(3)建立健全公司危险源管理系统,严格划分范围,不断完善预测、预警、预案工作;
(4)组织或参加危险源、重大危险源造成事故的调查和处理;
(5)对直接监督管理的危险源、重大危险源做到可控备案。
2.各生产单位的安全管理职责
(1)组织所属单位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危险源、重大危险源管理的法律、法规和公司的规章制度;
(2)根据公司规定,利用公司危险源、重大危险源管理系统,督促所属车间、科室做好预测、预警、预案工作,建立危险源、重大危险源的档案登记、检测评估、监控管理,对存在的问题落实技术方案和资金,并限期整改;
(3)完善本单位危险源、重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定期开展演练,落实重大事故应急救援工作;
(4)协助或参加重大事故的调查和处理;
三.登记、评估和备案
1.公司、各生产单位按二级安全责任主体,分别建立危险源、重大危险源档案,各生产单位应定期或及时审核所属车间重大危险源台帐,并负责上报公司安全生产委员会。
2.各生产单位要按照国家、公司的要求,认真完成国家规定的危险源、重大危险源普查登记,按规定至少每两年进行一次危险源、重大危险源的安全评估工作。
3.每年由公司组织开展定期危险源、重大危险源的检查工作,各生产单位不定期自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公司将以《安全检查通报》形式及时通报,要求限期整改。
4.对新设立或者新构成的危险源、重大危险源,应及时按当地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到当地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对已不构成危险源、重大危险源的,应及时报告注销。
四.人员培训与应急救援。
1.对涉及危险源、重大危险源运行、检修、维护及监督管理的人员,每年进行一次国家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国家标准以及《安全操作规程》、防火防爆、机械和电气、紧急应急救援等安全知识的培训。
2.各生产单位要定期开展现场应急救援预案的演练。
五.监督管理
1.公司对危险源、重大危险源实行二级管理。构成国家规定的重大危险源,公司直接监督或授权各生产单位监督;公司规定的危险源,由各生产单位直接监督;对每个危险源要采取专业管理与重点监督相结合的方法,责任到人,做到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
2.严格遵守国家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落实消防安全管理责任,做到消防设施、器材齐全有效,消防通道畅通,安全警示标志齐全,与其它建筑物的防火距离符合规程规定。易燃、易爆场所要做到防雷、防静电设施齐全有效。
3.加强对车床及其它特种设备的监督管理,做到安全保护装置齐全有效,认真开展定期检验,及时消除影响设备、系统存在的缺陷,操作、检修、维护人员必须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证》。
4.严格执行国务院《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生产单位要按照危险化学品的特性与易燃易爆等物品分开储存,生产中设置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装置,使用防爆电器,消防安全措施到位,并控制危险化学品的库存量。
5.除生产和现场的危险源、重大危险源外,各生产单位所属生活后勤、其它产业等,如存在以下危险源,必须进行统一的监督管理,确保安全。
上下班的通勤车、运输的货车等驾驶员,必须经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培训,取得相应驾驶证、有一定驾驶经验的人员担任。车辆要定期检修保养,确保状况良好,灭火消防器材齐全有效。不得超员、超车、超载、酒后开车,严格遵守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规定。
6.其它有可能产生重大人身伤亡、火灾、爆炸及对社会产生重大影响的设备、设施、场所等,由各生产单位根据实际情况补充完善,并落实监督管理责任,确保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