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杜阳光:崔希范《入药镜》内丹学思想探析汇总
杜阳光:崔希范《入药镜》内丹学思想探析
发表于《老庄》杂志
一、关于崔希范及《入药镜》版本问题的考论
崔希范,号至一真人,唐末五代著名道士。关于他的生平详细资料,文献中的记载简约且混乱。据《修真十书》卷21载《天元入药镜》篇末云:“唐庚子岁望日至一真人崔希范述。”这里的唐庚子岁有两种可能,一是宪宗元和十五年,即公元820年;一是僖宗广明元年,即公元880年。据《仙鉴》卷45载,吕洞宾于广明元年庚子岁(880)遇崔公传《入药镜》,“即知修行性命,不差毫发”,并有诗赞曰:“因看《崔公入药镜》,令人心地转分明。” 因此《崔公入药镜》成书的“庚子岁”,当是上一个庚子,即公元820年,这样崔希范公元在880年遇到吕洞宾时,才有可能将此书传给他,由此我们也可以知道,崔希范当生于公元820年之前。另外《全宋诗》载有署名为崔希范的诗一首,《送张无梦归天台》:“孤云须信少常期,未作祯祥又欲归。霖雨祇宜滋大旱,山川终称养沉机。夜寒放意文章险,春尽平心笋蕨肥。若是蒲轮重到日,让辞牋表莫重飞。”诗大意是劝张无梦归隐天台后,静心修养,不要为宦海风尘所忧扰。按张无梦归天台在北宋初年,若此诗真出于崔希范,则他此时至少有150岁以上的高龄了。
《正统道藏》收录了三种《入药镜》或其注解:第一种是曾慥《道枢•入药镜上、中篇》,《入药镜上篇》称“崔公曰”,应是摘录崔希范讲解丹道的语言,比较片断;《入药镜中篇》则是至游子、纯阳子的感悟之语,可作为理解《入药镜》的注脚看。另外,在《道枢》卷三《容成篇》中曾慥云:“至游子曰:吾尝得崔公《药镜》之书,言御女之战。”曾氏认为至游子说的男女采战之术与崔希范的思想不合, 故将其排除在了崔氏的作品之外。这里说明在南宋时期崔希范的《入药镜》已经在社会广为流传,且出现了不少托名之作。第二种见于《修真十书•杂著捷径》卷21,题名《天元入药镜》,文章为论文体。文前有崔氏自序:“余少游云水,曾遇至人,论养生之术,修龙虎之要,须知三川福地,异境灵坛。苦历烟霞,巡诸圣迹,每将接道之侣,互必认同。余虽未亲炉鼎,略启玄奥,撰天元之法,显龙虎之妙道,铅汞之根源。”从序文中讲选择福地,以炉鼎炼铅汞等内容来看,似乎《天元入药镜》专论外丹烧炼之法,与正文讲内丹炼养之道,前后矛盾。笔者猜测可能崔氏早年也同时人一样,好外炼之金丹,且欲撰天元之法,阐述其奥理。只是在目睹唐末五代许多人因服食外丹而中毒毙命后,改习炼内丹后,阐述其心得而作《天元入药镜》。我们由此也可以看出唐末五代道教由外丹向内丹转化过程中隐秘的痕迹。当然也有可能是其他原因。第三种系明代混然子注解的《崔公入药镜注解》。这里原书为诗歌体,每据均有三字组成,共八十二句。另外,在《修真十书》卷十三载有《解注崔公入药镜》,题“紫虚了真子萧廷芝元瑞述”;《道藏精华录》有混然子王道渊、沧溟李攀龙、一壑居士彭好古三家关于《入药镜》的注解。综合分析三种版本,或为崔氏本人所撰写,或为后学所摘抄,或为后人阅后感悟之语,然基本所论宗旨大致相同,都可以作为我们研究理解崔氏内丹学思想的材料。
二、《入药镜》的内丹学思想解析
乾坤交媾图
晚唐时期,伴随着外丹烧炼的逐渐式微,丹道学说走向成熟,慢慢形成系统的理法,以内丹家崔希范(号明公)所撰的《入药镜》为代表。药的基本含义是疗疾和滋养身体。“入药”的意思是指精气神三种药物在鼎炉中冶炼,“镜”是形容心火之光“内明”。故“入药镜”的意思是以心为镜,将精气神三者在人体的炉鼎里运炼,以成生金丹,来温养救护生命。
精气神是维持我们生命生机的基本能量,也是内丹学修炼的基础元素。崔希范说:“天有三奇焉,日也,月也,星也;地有三奇焉,乙也,丙也,丁也;人有三奇焉,精也,气也,神也。天之璇玑,地之黄河,人之荣卫,此三奇之志也。夫吾之三奇,不出于身,禀天地而运转,则与天地齐矣。”璇玑指北斗七星。荣卫指人的气血,荣气行于脉中,也就是人体血的循环,属阴;卫气行于脉外,指气的周流,属阳。荣卫二气散布全身,内外相贯,运行不已,对人体起着滋养和保卫作用。道教认为宇宙是放大的人体,人体是微缩的宇宙。这里根据天人同构的原理,将天地人三者的三奇对应起来,指出精气神是组成我们生命的核心。所以崔氏又说说:“物之最灵,委其人也。身者,乃神化之本。精于人也。若水浮浮航;气之于人也,若风扬尘;神之于人也,似野马聚空。水固则航止,风息则尘定,野马散而太空常存。精能固物,气能盛物,精气神三者,是谓登仙之路。”这里用形象的比喻精妙地说明了精气神于人的重要意义,并指出此三者的凝炼合一是登仙的不二法门。接着,他分别具体地论述了精气神的重要性。
1、论元气。元气是生命的动力,也是内丹修炼中所要运炼恢复的关键目标。崔希范说:“吾身岂与天天地异哉!亦各得一气而已。尔气散则神去焉,气止则神定焉。”即认为人与天地万物都是秉承元气而生,所以他接着说:“元气不散,则守之之妙也。及其久也,清虚以生神光,神光盛者,长生之苗也,夫人之冲冲然动者,皆气也,非神也。”这是说在丹道修炼中,温养凝聚先天元气,时间久了就会清虚而神光丰盈,这样就能产生出黄芽金丹大药。
2、论精。精是构成生命的基础物质。崔希范说:“夫人因精而得神,神因念而得命,故命者在于精而已。精者,至真也,至生之物也,有名而无形者也。天地万物皆是精之所生,而积之以为命,其来从乎恍惚焉。”我们明显可以看出,崔氏这段话援引化用自《老子》二十一章中:“道之为物,惟恍为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崔氏的意思是说精乃至生至真之物,虽恍惚不可见,却是产生生命的基础元素。张广保先生根据这段话,在其《唐宋内丹道教》一书中说:“此认为精为一切生命存在的根本,乃神气二物之基础。不过从其主张精为无形至真之物来看,崔希范的所谓精已超越单纯的人体之精的限域,而具有宇宙构成论的意义。”张先生的这个论断得到了北师大强昱教授等一些人的肯定。我们从上述的《老子》第二十一章可以看出,老子的原意是用这段话来形容道虽恍惚窈冥不可捉摸,但它却是天地万物的本源,万物实实在在是由它所产生而不断展开的。在道教哲学的视域里,道永远是具有最高的本体论意义的,崔希范在这里只是强调精对于生命的重要性,故张广保先生的论断是值得再商榷的。
3、论神。神是我们身心的主宰,主导着精气的运行休止。崔希范说:“神能通应,则意之所之必成焉,神定则昼夜周矣。是故神住则气住,神住则形在,夫五行本无生灭,其灭则自吾之神气失也。”即是说神主宰着五行的分散离合,在内炼中,神调控精气的周行运转。
精气神于人身体康泰和生命的完整如此重要,而人们却纵情声色不知细心养护,以至早死夭亡。故崔希范感慨劝诫说:“嗜欲纵乎心,孰能久去;哀乐伤乎志,孰能久忘;思虑役乎神,孰能久无;利禄劳乎身,孰能久舍;无味败乎精,孰能久节;酒醴乱乎情,孰能久绝;食佳肴,饮旨酒,顾以姝丽,听以淫生,虽精气强而反祸于身。耳目快而致乱于神,有百端之败道,无一介之希真,安有养身之验耳。”《道德经》第十二章云:“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我们可以看出,崔氏这段精彩的议论,实则是对这段话的展开和引申,这里是强调声色欲望对人们身体的戕害和素朴本性的破坏,故修道之人应该戒除杜绝这些不良的习惯。
关于精气神三者关系,崔希范说:“神也,气也,精也,更相为体者也。何以言之?精者至生之物,而无形焉,藉气以为形,在神而为气,过乎尾闾而为精。精能定于自然,则形何自而衰耶?故曰:精者,人之命也。彼能无漏者。是补天年之寿已尔。如其用造化之理,则真精存矣,真精固矣,真神定矣,此长生之道也。”这是说精气神三者不仅相互依存,而且更相为体,可以相互转化。内丹修学,实际上就是精气神三者相互依存守护。接着,崔希范具体地论述了三者之间的运炼转化过程,他说:“命也者,系乎玉衡,在乎玉洞之间,下田有玉泉焉,真气聚而为精也。真精之气,出则为人,不出则地根不漏,炼之斯名玉仙,于是下元不漏矣!宜知所以运用焉,逆流于双关之道。双关者,夹脊之二路也。运气朝于上宫,上宫者,脑也。入于华池,炼之成霜,达于碧海。碧海者,丹田也。以兴真火炼之,斯为玄珠之胎矣。”玉衡指两眉之中的上丹田,或称之为天心、元神。玉洞指往来呼吸之鼻孔。华池指口腔中津液储聚之所。这是说,元神是生命的主宰,呼吸对于人至关重要,因此应该调息聚气生精,然后以意念运转真精从下丹田出发,经会阴,过肛门,沿脊椎督脉逆行而上打通尾闾、夹脊和玉枕三关,到头顶上丹田泥丸宫,再由两耳颊分道而下,会至舌尖,津液汇聚华池,然后顺任脉回归下丹田,完成一个小周天循环。
三、《崔公入药境》释解
《崔公入药镜》共82句、246字,简述内丹要领,十分精炼。其所以采用三言,大概因为效法“天有三奇日月星,地有三奇乙丙丁,人有三奇精气神”,而且人体有上中下三丹田之缘故。
“先天炁,后天气,得之者,常似醉。”
先天炁和后天气,是修炼内丹的基本物质。先天元炁藏之于体内,后天呼吸气求之于体外。这段讲丹道入手时,应以后天的呼吸往来之气,接引原始的先天真气,如果内外混合,一旦真正入静,气血畅于四肢,就会产生如痴如醉的欣快之感。邵康节《恍惚吟》云:“恍惚阴阳初变化,氤氲天地乍回旋。中间些子好光景,安得功夫入语言。”
“日有合,月有合,穷戊己,定庚甲。上鹊桥,下鹊桥,天应星,地应潮。” 这段话虽言简意赅,但却集中地讲了三个重要的问题。第一、日月相合,是讲内炼中的周天功夫。古代天文里两星赤经相同相近,谓之合,相差180度则谓之冲,日和月也有相合之时。在丹道中日月指心肾,“有合”是说心肾之水火相互交媾结丹。王道渊解释说:“吾身与天地日月无不同也,当作丹之时,运日月之双轮,簇阴阳于一息,日月归鼎,阴阳构精,烹之炼之,结成圣胎。此吾身日有合,月有合也。”第二、强调内炼中意念的重要作用。按照天干地支与五行搭配的规律,“戊己”中央之脾土,即丹田;丹经中谓之“黄婆”,脾土又喻真意。庚为金,能生水,象征肾气之源,丹经中谓之“白虎”;甲为木,能生火,象征心气之源,丹经中谓之“青龙”。王道渊解释云:“言人之情好于驰聘,见物即逐,如虎猖狂,故每伤于性。性被情迷,不能为主,如龙奔腾,故二物间隔。大修行人制之不难,遇此时正好下手施工功,须仗黄婆媒合,旋斗柄之机,一息之间,即得金木归并,情性合一,龙虎人鼎,心虚湛然,此所以定庚甲也。”即是说在内炼时,应该积极调控意念来降龙伏虎,使其自然交媾,犹如水火相济,这是修丹入手的关键,既是性功,也是命功。第三、形象生动地描述了修丹开始时的效验。人在出生后,任督二脉已断,内丹为返还先天之功,故须重新打通任督二脉,犹如牛郎织女相会,乌雀填桥,架空飞度。这里上下“鹊桥”分别是舌头和会阴部位,是内炼中打通为沟通任督二脉的关键。天上之星斗转变化能影响地面海潮之涨落,亦能影响人体之阴阳盛衰。这里或以此来比喻象征内炼过程中,功夫到一定火候后,眉间出现点点星光,而腹内出现浩浩气机。我们可以看出,这里主要用天人合德的观点来描述丹道内炼过程中的神奇效验。
“起巽风,运坤火,入黄房,成至宝。”
“巽风”指息,即呼吸,“坤火”指神,即意念。“黄房”为胸腹中间体腔。,即通常所说的炉鼎。“至宝”指金丹黄芽。这段是说丹道入手以调息凝神为关键。
“水怕干,火怕寒,差毫发,不成丹。铅龙升,汞虎降,驱二物,勿纵放。” 在内炼中,意念为火候,意紧为武火,意缓为文火。这段前四句讲要准确地掌握火候,火候太过则毁药,火候不足则丹难成,火候的运用必须丝毫不爽。铅,黑色,主肾中真水;龙为东方青木,水能生木,故龙能升腾,代表肾水上升。汞,银白色,主心中真火;虎为西方白金。火能克金,故虎宜降服,代表心火下降。按照钟吕后来的说法,五脏之中,肾气足而肝气生,肝气既生,以绝肾之余阴,而纯阳之气上升,这就叫做“铅龙升”。心液满而肺液生,肺液既生,以绝心之余阳,而纯阴之液下降,这就叫做“汞虎降”。当其心液下降,肾气上升之机,须要把捉,不可由其放纵。“产在坤,种在乾,但至诚,法自然。盗天地,夺造化,攒五行,会八卦。” “坤”指脐部,“乾”指顶部。前四句是说在周天运炼中,在脐部的下丹田产生大药,然后沿督脉将药物运行至头顶部的上丹田烹炼,在这过程中应该心诚意正,方能师法自然,炼成大药金丹。所谓天地造化,五行八卦,是将人体比作一个自然完整的小宇宙天地,把人体内五脏之性质与五行相配合,其方位则与八卦相配合,这样使丹道运炼合乎天道自然。与此同时,这里还讲了一个重要的盗机问题。盗是盗取的意思,在大自然运行化育中顺行称取,逆行称盗。《阴符经》云:“天地万物之盗,万物人之盗,人万物之盗,三才既盗,三才相安。”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内丹学就是努力探索扭转自然发展规律顺序,探索长生久视的生命科学,以达到“我命在我不在天”的境界。日月相合有固定的时辰,人体参化天地大道,为一独立的小宇宙,故可依天地之运转而盗机练功,遵时内炼,以一刻之功夫夺一年之节候。故崔希说:“时可以夺日之贡,日可以盗月之功,月可以夺年之功。”
“水真水,火真火,水火交,永不老。水能流,火能焰,在身中,自可验。是性命,非神炁,水乡铅,只一味。”
真水是指经过冶炼的心中之液,真火是指经过冶炼的肾中之气。前八句是说心火与肾水交媾烹炼后,心液下降,肾气上升,阴阳和合,产生药物,只要继续运炼温养,期间身心舒快,容颜焕发,效果是可以证验的。即炁和神,强调它就是“性命”。水在上,故能流润於下;火在下,故能炎焰於上,此天地水火升降自然之理。人身作丹,运用之时,亦复如是。故曰:在身中自可验也。“水乡铅”也叫水中之金,是肾中的真阳元气,它是基础性的物质,内炼中必须调动出这样的此物。
“归根窍,复命关,贯尾闾,通泥丸。真橐龠,真鼎炉,无中有,有中无。托黄婆,媒姹女,轻轻运,默默举。一日内,十二时,意所到,皆可为。”
“归根窍、复命关”,乃援引化用《老子》十六章:归根曰静,静曰复命。以此来说明修丹之要在于凝炼精气神于下丹田而使万化归根。“贯尾闾,通泥丸”是说精气神归根后,炼精化气,将真气从骶部尾闾关徐徐提起,直上升到泥丸宫,这样打通督脉。然后入口中化作津液,下鹊桥,过重楼,经膻中,入丹田。这四句简要地描述了周天之运炼图景。“真橐龠,真鼎炉”,《道德经》第五章云:“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橐龠一词,即出于此,原本是风箱的意思,引申为源源不竭的动力,此处应指呼吸的强度,亦即所谓的火候。“无中有,有中无”是身体中假设的炉鼎的,在内炼的过程中微妙神通,可以调动真气,激发潜在内力,发挥不可思议的玄妙之效。“托黄婆,媒姹女”,“黄婆”属土,指意念或真意;“姹女”,指《参同契》描述的汞为“河上姹女”,亦即离火。这句是说水火不能自然交会,在内炼中须凭黄婆而媒合之,即应动用意念使肾水上升,心火下降,使离宫中的姹女于坎宫中的真男相会,这样情性交感,才可以结成内丹。“轻轻运,默默举”是说适量地运用火候,使性情交媾混一。“一日内,十二时,意所到,皆可为。”是讲练功中只要火候一到,便可采药结丹,不必等待时机。此即丹经中经常所说的“活子时”。
“饮刀圭,窥天巧,辨朔望,知昏晓。识浮沉,明主客,要聚会,莫间隔。” “刀圭”原本是中医中的计量器名,引申为药物,葛洪《抱朴子·金丹》:“服之三刀圭,三尸九虫皆即消坏,百病皆愈也。”圭”字是两个土的重叠,“刀圭”指己土和戊土,对应五脏为脾胃中宫。“刀”喻慧剑,慧剑喻二目,二目发指真意。这里是说在周天运练过程中,真意所到,水火交合于中官,产出真阳之炁,通过三关,升于乾顶,化为甘露降下,谓之饮刀圭。“窥天巧”是说要师法自然,把握天地阴阳的运行规律,借此来掌握内炼的绝佳时辰。“辨朔望”指按照月相的盈缺来练功,朔为初一,是一阳初生之时,宜进阳火;望为十五的满月,阴气正浓之时,宜退阴符。“知昏晓”指应该一日之内日相的变化来练功,晓为阳气初生之时,宜进阳火,以助生发;暮为阴气渐浓之时,宜退阴符,使精气内敛。“识浮沉,明主客,要聚会,莫间隔”,浮沉是象征语,主客是区别语,描述肾气与心液交媾凝聚的过程。火性易浮,而水性易沉,修炼之道,须以真意攒簇水火,使水浮而火降,水火既济,变成真水真火,然后聚会配合生成大药。
“采药时,调火功,受炁吉,防成凶。火候足,莫伤丹,天地灵,造化悭。”“采药”指初期习练时的性激素调动和活跃情况,“火功”即火候,包括呼吸和意念活动两方面。“伤丹”是出现射精等偏差。这段是强调炼丹要注意火候。当练功到一定境界时,药物出现,火候宜缓;药物归炉,火功要猛,使其凝敛成丹;内成后,只要沐浴温养即可。若不知足,妄意行火,反伤丹矣。丹成之后,神气灵妙,调神出彀,逍遥自在。
“初结胎,看本命,终脱胎,看四正。密密行,句句应。”
结胎,即精气神凝聚而结丹。本命,指习练者的生辰八字。四正,即子、午、酉、卯之时。炼丹结胎之初,要看个人之秉赋,道基深厚,方可完成。最终脱胎神化,要看子午卯酉四正时,调神出壳,跳出肉体樊笼。最后作者告诉人们以上口诀是自己的经验总结,真实不虚,只要慎密行持,自然句句皆应。
孔夫子观流水而叹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一代枭雄曹操感慨说:“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就连豪情浪漫的诗仙李白也沉吟:“去我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光阴如水,从我们眼前悄悄而过,流向遥远的天边,像巍巍的大唐一样一去不复返。在唐末,外丹烧炼向内丹学的转化过程中,崔希范第一次提出了精气神相互转化,更相为体的理论,完整地阐述了逆炼成仙的相关步骤程序,将内丹学推向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作者单位:四川省社科院哲学文化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