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祖国10年的变化,五千年最辉煌的历史时代
祖国10年的变化,五千年最辉煌的历史时代
十年历史在时间长河里只能说是一个片段,但却有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不可缺失。十年政绩也许用这一篇短文来概括,会显得浅薄而无法概全。做为一个普通的人民一员,用感受来回答十年的发展,也许是最适合不过了。我想说的,十年是个飞跃的时代,在我一生里这是最美好的十年。也许上下五千年,这也是最辉煌的历史时代。
我常与奶奶聊聊家常,一位97老人,几乎是民国的全部和新中国的全部历史的活记录。她不太懂政治,却对生活感受非常敏感。聊的最多内容就是过去和现在对比,一致感觉现在生活是最幸福的时光。我已经退休在家,主要任务就是服侍奶奶的生活起居。每天,我都为一日三餐犯愁。倒不是市场没有东西 买,而是你都不知道什么好吃了。鸡鸭鱼肉都是平常菜,吃多了也腻味。所以为每天的三餐都要伤透脑筋,想来每个家庭的状态也许都会和我的状况是一样的。
民以食为天,吃饱穿暖是人的基本要求。一日无忧简单,百日无忧不难,3650天无忧是要花心血的。能让14亿人口有吃有喝有住有穿,还要领着大家进入现代化社会,过上小康,这要靠说空话是不能解决问题的。我不知道小康社会的标准是什么?但我感觉衣食无忧,有钱花就是最好的评判标准。奶奶有钱花,我也有钱花,虽然不是大富大贵,生活却也滋润,这就是最大的幸福。也是这十年发展最实际最客观的最好回答。也许有过过去经历的人,才知道什么叫幸福。
也许只有去对比才能感受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老百姓感受就是衣食住行,柴米油盐,这些生活的点滴,会累积成对时代的感受,历史的评价。物价涨了,菜篮子重了,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是我们的钱袋子也涨了,或许有种效应是水涨船高,或许有种效应叫激励体制。或许有种效应叫良性循环。这就是 市场经济,这是一个发展的原动力。没有搞清楚的奶奶常说这东西贵那东西贵,过去多么多么的便宜,我就会笑着告诉她:“你的工资是过去的多少倍啊?”她也笑着说:“过去我才5,60块,现在已经3000多了。”过去都是低工资低成本,而如今是高工资高成本运行,物价上涨也是必然发展规律。也许释怀就在一个 普通的解释,明白了一切埋怨也就没有了。
当然我也希望物价能涨的慢一些,工资能涨的快一些,谁都希望有这样的生活环境和状态。政府在做了吗?切实在做着。当菜价达到最高点时,每一个工薪阶层都拿到了政府的补贴。并想出很多办法来平抑物价。我无忧,是来自多方面,最大的放心就是有这样一个优秀政党和信的过的 政府。
走进朋友的家中,走进同学同事的家中,和多年前的情况相比,都有非常大的改观。事实求是的讲,改变是大多数的。住房宽敞了,装潢考究了,多数也都是来自近十年来的变化。这反映出人们口袋里的钱确实多了,才会买房才会装修,才会享受金钱带来的生活优越。房价是上涨了,是需求旺盛了:房价上涨了,买气依旧 很大。好象老百姓怨气大了,但是有一点不知道看清楚了吗?如果房价便宜了,估计再也没有土地造房子了。中国城市人均住房面积已经达到了36平米,我不知道人生活的空间到底需要多大才为合理?我考虑的是资源性的危机。中国人口基数实在是太大了,土地滥用将会发生更大问题。我的家比较拥挤,也买不起日益高涨的 房子,但却享受着政府给予的补贴,我的心理有了莫大的平衡。国家正在调控,正在让房价回归到合理水平,这我们都看到了。我看到了十年来的发展,在我的生活里和眼前展开了画面。前几天约了朋友去金山海滩游玩。离家估计也有6,70公里的路程,许久没有去了,心里的感觉是 很远很远。
但是,在家门口坐上了轻轨,轻轨换上了地铁,地铁带我到了快速客运,一阵风一样就到了金山海滩。太便利了!太快捷了!我经常外出去旅游,去过新的地方,也去过曾经去过的地方。给我最大感受交通有了非常大的变化,到处都有高速公路,飞机航线四通八达,高速铁路可以带你到中国任何地方。这个变化在我 脑海里留下深深的印象。城市的马路比过去拥挤了,但我看到最多的就是私家车的普及。这是时代带来的还是人们富裕了?我想应该是后者。许多过去的梦想,都在逐步实现,变成了活生生的现实生活。
也许很多高速的发展会带来发展中的问题,我非常相信执政党的能力,有能力处理好国内出现的问题。中国有14亿人口,能解决温饱问题就是很大的成功,现在不但解决的温饱,还要带领全体人民走上富裕的康庄大道。非常了不去!非常伟大!我已经62岁了,是跟着新中国一起成长起来的。我常记的这句话,忘记过去 就意味着背叛。生活的感觉切身的利益都从日常里感受着所有的变化,如果去否定所有的发展,用问题去否定一切,也许是在偏离认识问题的看法。我想,生活的变化是更差了 还是更好了?这才是肯定和否定基础。我是普通的老百姓,肯定不会用远大的政治目标去统筹社会,但是知道世事的艰难。一个目标的实现都会走过曲折而又漫长的路。十年之路并不漫长,路人也并非健忘。十年之国有天灾人祸,我都看到了,我们都看到了。百年未遇的大地震,百年未遇的大干旱,带领我们走过来的是共产 党。自古言道:刑不上大夫。在法制的十年里,看到了贪官污吏的惩治。这是老百姓的福音,也是和谐社会的基础。有些人常在说:这社会腐败了。我很不赞同!不管抓了几千几万,这个国家积极向上的,法制不断完善的势头有目共睹。
在法理的面前,党官民都是平等的,都要服从法律。这就是可喜的进步,也是中国未来的希 冀。这十年中的中国变的更强大了,弱国无政治的局面正在改观。飞船上天,蛟龙入海,航母已经出现。泱泱大国的风彩,就在我的眼前。我曾经看过《我有一个值得骄傲的祖国》,是的!值得骄傲的不但是祖国,还有我们的党,还有我——共和国的公民。奶奶的脸上那种无忧的展露,历史沧桑留下的印记里是舒展的笑容,她已经充满了幸福,这也是最好的十年发展真实写照。
祖国与十年前相比有什么变化
看到这个题目,张明敏所唱的一首歌顿时萦绕在我耳边,“河山只在我梦萦,祖国已多年未亲近,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我的祖先早已把我的一切烙上中国印....”。这首歌之所以被无数中华儿女所喜爱,是因为他真切的表达了我们中华儿女的共同心声。每当听到这首歌,我就不禁为之而热血沸腾。
记得1997年,那时我还是一个不懂事的孩子。有一天,妈妈坐在电视机旁,兴高采烈地对我说:“香港回归了!香港回归了”。当时我不知道妈妈为什么会那样高兴,随着年龄的渐渐增长,知识的增多,我明白了妈妈之所以欢呼雀跃,那是为百年国耻,一朝得雪而高兴,为祖国的强盛和团圆而发自内心的高兴。
试想,在过去,外国侵略者在之所以敢拿着屠刀在我们的国土上任意胡作非为,逼迫我们割地赔款,原因只有一个:我们太贫穷落后了,落后就要挨打。现在香港之所以能够顺利回归,原因也只有一个:我们现在富强了,国富民强说话就算数。我们的国家从贫穷落后走到现在的繁荣富强,其间经历了多少坎坷与挫折,多么来之不易啊。战争年代,无数革命先烈为之抛头颅,洒热血;建设时期,又有多少科学家放弃外国优越的生活条件,毅然投身到祖国的怀抱,来建设我们这个曾经是千疮百孔,百废待兴的祖国。
我国“两弹一星”的获奖者,一位著名的物理学教授,当年毅然放弃了在美国的优越生活,来发展祖国自己的科学事业。在一次回国的飞机旅途中,飞机不幸失控,这位科学家把重要的科学资料紧紧的抱在怀中,他牺牲了,资料却得以保存,他把最宝贵的机密资料献给了自己的国家。这位科学家的壮举不正如张明敏的歌词中所唱到的,“祖国在我心中重千斤”吗?
我们是跨世纪的一代新人,我们的今天就是祖国的明天,我们肩负着振兴国家,使国家更加繁荣富强的重任。所以从现在起,我们要更加发奋图强的学习,学习真知识,掌握真本领,我们心中,伟大的祖国,时时刻刻在召唤着我们,鼓舞着我们,给我们以勇气,给我们以力量。2时间如车轮在飞转,转眼间,我们的祖国、我们的家乡已度过了改革开放的30年。当年邓爷爷在1978年计划发展东南沿海地区的经济,全国改革开放,经济特区的设立,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这是多么不平凡的30年,祖国在崛起,经济在腾飞,人民的生活奔小康,作为东南沿海的一个小城镇,家乡也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一幢幢高楼大厦拔地而起、马路上停满了形形色色的汽车、各种生活设施的完善~~~家乡发展30载,进步体现在方方面面,尽管我只度过了14个春夏秋冬,可儿时的新会和现在的新会相比,发生的巨大变化却仍也深有感触、历历在目……
回想儿时,体会最深的便是“家”的变化,一到三年级,我和爸爸妈妈都是住在爸爸医院分配的,两房一厅面积只有60平方米的小房子里,虽然三个人也足够住,房子小也能让这个家时常充满着温馨和笑语,却也始终很不方便,我的房间就“身兼两职”,白天作为爸爸的书房,床上常常堆满了爸爸厚重的医书,晚上就变成了我的卧室,每次睡觉都要把沉重的书搬上搬下,总是满腹牢骚,爸爸也看在眼里,忧在心中,他何尝不想换一间大一点的房子?当时爸爸妈妈一个月的工资加起来也只有4000多块,生活虽并不拮据,但仍是能省就省,为买房攒钱,加上新会的新楼盘很少,这个买房计划就一直推迟到2003年。
随着经济的发展,新会的变化日新月异,一片片高级楼盘、优秀小区的拔地而起,爸爸妈妈也开始筹划起了买房。很快,我们看上了一套140平米房子,尽管是贷款供楼,却也总算有了一个宽敞的家,心里的那份喜就别提了!
“家”的变化给了我无限的欣喜,而其它衣食住行的改善则更让我感到了改革开放、经济发展为人们带来的美好生活。随着道路被拓宽,2005年,家里又添了一件大家伙——汽车,再也不用受到坐摩托车时的颠簸与寒风。每到周末,爸爸就会驾车带着全家下馆子,路边各色各样的餐馆琳琅满目,餐馆内人山人海,大型高档商场的设立,使我们再也不用到江门“搬货”,妈妈也会开始挑选各种高档昂贵的衣服,这一切,不正体现了市民消费水平的不断提升、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吗?
改革开放30年,让我们的生活水平有了质的飞跃,家乡新会也由一个贫穷落后的小县城变成了一个繁荣的城镇,物质生活的提升让我们过得更舒服,却仍不要忘了我们应保持勤俭节约的美德和保护环境的重任,我相信,大家携手努力,又一个30年,我们的祖国、我们的家乡将会飞的更快、更高!
十年,看祖国的精彩
2002年,十六大在北京召开 上海市获得2010年世界博览会举办权
2003年,京九铁路复线全线贯通 全国人民众志成城完胜非典 中国首次成功发射载人宇宙飞船神舟五号
2004年,蔓延的禽流感被克服 中国第一条跨海铁路粤海铁路客运正式开通
2005年,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 人民币采取弹性汇率机制
2006年,青藏铁路全线铺通 中国大陆农民告别有2600年历史的“皇粮国税” 中国网民进入全民皆博的时代
2007年,十七大在北京召开 我国第一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成功发射 香港回归10周年
2008年,四川汶川发生了举国悲痛的“5·12汶川”大地震,同时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
2009年,澳门回归祖国10周年 西藏平叛和实行民主改革50周年
2010年,世博会在上海举行 嫦娥二号卫星成功发射 广州亚运会顺利举行
2011年,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 山东胶州湾跨海大桥通车 神舟八号成功发射升空 神舟8号和天宫一号首次空间交会对接成功
2012年,神舟9号与天宫一号首次交会对接成功,航天员景海鹏、刘旺、刘洋进入天宫一号 十八大在10月份即将召开 图片见证十年发展 喜看祖国辉煌成就
2002-2012,数字的小跨越,社会的大变革。十年,懵懂青年渐成国家栋梁;十年,中华大地文化日新月异欣欣向荣;十年,成就与辉煌数不胜数,挑战也一个接一个„„
2012年11月8日,一个必将载入史册的日子,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即将召开,继往开来,总揽风云运筹大计,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在盛会召开前夕,特推出“喜迎十八大 青春·十年”系列报道。回望十年发展,充分展示在党的领导下,广大青年见证的社会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公益与文化事业的喜人革新,广大青年参与的信息革命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祖国日益发展强大形成的波澜壮阔的画卷;展望辉煌未来,翘首静待全党凝聚共识,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团结进取,奏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奋进乐章。敬请广大网友关注。
“喜迎十八大 青春·十年”系列报道之一
图片见证十年发展 喜看祖国辉煌成就
北京11月1日电(记者吴楚 张炎良 周志刚)金秋十月的最后一天,蔚蓝天空下的北京展览馆焕然一新。下午2时,记者走进展览馆,亲身感受“科学发展·成就辉煌”大型图片展现场的喜庆氛围。
“和谐号”动车模型前,两个五六岁的小男孩在嬉戏打闹,童稚的声音讨论着:“动车比火车开得快,火车比地铁开得快!” 图片展自10月26号便在这里拉开帷幕,从“北京奥运”到“上海世博”,从“神舟飞天”到“蛟龙入海”,从“互联网创新”到“新能源变革”--一张张照片,一幅幅图表,一件件模型让参观者回忆起那一幕幕令人难以忘怀的瞬间。
小夫妻约会,不看电影看展览
32岁的吴金生举着他的三星手机对着沙盘上的坦克模型拍照,他身旁的新婚妻子,29岁的罗婵琴垫起脚尖,看他拍得效果如何。
罗婵琴一手揽着两个人的外套,一手亲密地挽着丈夫的胳膊,时而指点,时而抿嘴微笑,她幸福的神情感染了采访的记者。夫妻俩停留最久的是第六展厅,主题是“开创国防和军事建设科学发展新局面”,这也是吴金生最感兴趣的部分。“他曾经的梦想是当兵呢!一进来就拍个不停,相机都拍没电了,只好拿手机拍。”妻子笑着告诉记者。“可惜后来没当成,”罗金生遗憾地说,“现在北京一家公司做销售。”高高瘦瘦的他话不多,没说几句,又转头专心看展览了。
“这算是一场约会吗?”当记者这样问起时,两个人都腼腆的笑了。“我们就住在附近,白石桥。新闻里不是一直在宣传吗,国家领导人都来了,我们也来看看呗,正好今天调休。”罗婵琴的笑容特别灿烂,她在北京从事酒店管理的工作,老家在福建,算是北漂一族。
“我本来想看电影的,但他坚持要来看这个展览,就陪他来了。”罗婵琴告诉记者,“一开始是陪他,没想到特别有触动。尤其是新农村建设那一块,真的很有感觉。因为我从小也长在农村,我的父母就是农民,这些年来,农村的变化真的太大了,他们的生活好很多!” 罗婵琴也提到,在大城市生活压力不小,“房租一个月就要三千块呢,还是合租。”但是,“国家繁荣昌盛,个人的发展靠自己努力,我们相信明天会更好。”她的普通话带一点点闽南腔,眼睛亮亮的,闪着光。
第二篇:中华传统儒释道思想 创五千年辉煌历史
中华传统儒释道思想 创五千年辉煌历史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滋养慰藉着朝朝代代。从“盘古开天地”、“仓颉造字”的半神文化;到“天人合一”的道家思想;到“仁,义,礼,智,信”的儒家思想;到“善恶因果”、“轮回转世”的佛家思想,儒、释、道三家思想交相辉映,贯穿中华五千年长河。
中国文化教人畏天知命,顺应自然,重德行善。传统文化的内涵,通过各种典籍、史书、文学、舞台表演、说书等形式,流传至今。老少妇孺,耳濡目染,仁义礼智信的做人理念扎根在人们的心中。
天人合一古代君王自称天子,多是把天当成父亲一样看待的,认为天灾是上天对自己的规诫,很多皇帝要下诏自罪的。古人很重要的一种思想就是天人合一,地上这么大的灾难,必与天有联系。
商朝成汤在位时,年久无雨大旱。太史占卜之后说:“应当杀一个人来向神祈雨。”成汤说:“我所要做的事正是为了救人才求雨。要是一定要用杀人的方式向神求雨,请允许由我自己来充当那个人。”
于是成汤沐浴斋戒,把自己当作向神祈雨的牺牲品,在桑林旷野中向神祷告,说:“朕躬有罪,无以万方;万方有罪,罪在朕躬。”意思是说,我如有罪,不要牵连天下万方;天下万方有罪,罪在我一人身上。他的话还没有说完,方圆数千里便下起了大雨。这里可见一个君王的担当,难怪成汤能开创商朝。
舍生取义历史上,舍生取义的事例数不胜数:从为守臣节而牧羊十九年的苏武,到安史之乱中以身殉国的睢阳太守张巡;从精忠报国却在**亭遇难的岳飞父子,到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从弹劾阉党而被捕下狱受尽酷刑的左光斗,到为变法图强而喋血菜市口的谭嗣同,这些人只要放弃他们心中的道义,荣华富贵垂手可得,但是他们却没有选择苟且偷生。
为守臣节而牧羊十九年的苏武。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中华民族的精神,就在这种薪火相传的道德正气涵养下得以延续了五千年。
忠孝节义名垂千古的岳飞,可说是“忠”字的化身,只要一提到岳飞,大家马上联想到岳母在其背上刺“精忠报国”四个字,从此就注定了他一生的命运,为国尽忠,死而后已。
其实其所作所为非独一个忠字而已,完全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在家对母尽孝,不宠养侍妾;于军中带兵,严守“仁、信、智、勇、严”搏得“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美名;对部属关爱有加,嘘寒问暖,兼顾及子女,甚至体恤到百姓的辛苦。逢立功升迁,谦辞自己,认为是将士效力所致,可说处处为他人着想。但他律己甚严,加上耿直不同流合污的个性,招致秦桧的妒恨,急欲拔除此眼中钉,遂被迫害冤死,但他集传统道德“仁义礼智信”于一身的风骨情操,却世代为人所歌颂。
忍是宽容《尚书》中周成王告诫君臣说:“必有忍,其乃有济;有容,德乃大。”老子的“天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以及佛教的“六度万行,忍为第一”等等讲的都是“忍”之道。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记述了“负荆请罪”的故事。蔺相如因为“完璧归赵”有功而被封为上卿,位在廉颇之上。廉颇很不服气,扬言要当面羞辱蔺相如。蔺相如得知后,尽量回避、容让,不与廉颇发生冲突。
蔺相如宽容忍让。
蔺相如的门客觉得他懦弱,想要离去,蔺相如说:“以秦王的威势,而我却敢在朝廷上呵斥他,羞辱他的群臣,我蔺相如虽然无能,难道会怕廉将军吗?但是我想到,强大的秦国之所以不敢攻打赵国邯郸城,就是因为有我和廉将军在呀,如今两虎相斗,势必不能共存。我所以这样忍让,就是为了要把国家的急难摆在前面,而把个人的私怨放在后面。”
廉颇知道后非常羞愧,他脱下战袍,背上荆条,到蔺相如府门上请罪。成就“将相和”的一段佳话。
誓死护“真”《左传》上记载,齐国的大臣崔杼杀了齐庄公,齐国太史伯秉笔直书说:“崔杼弑其君”。崔杼大怒,杀掉了太史伯,然后命其二弟太史仲记载这件事。太史仲毫不犹豫,写下的仍然是这五个字:“崔杼弑其君”,于是也被杀掉。三弟太史叔继承兄长遗志,再次写下“崔杼弑其君”,又被崔杼所杀。太史伯最小的弟弟太史季与三个哥哥一样视死如归,仍旧写“崔杼弑其君”,并对崔杼说:“据事直书,史氏之职也。失职而生,不如死!”崔杼被其正气所震慑,放弃了篡改历史的想法。当太史季出门时,看到另一位史官南史氏手持竹简而来,便问他来此何事?南史氏说:“我担心你也被崔杼杀掉,无人记录史实。”说罢将手里的竹简给太史季看,上面也是如实记载着“崔杼弑其君”。现代人无法理解,这些史官为了讲真话,留下真实的历史宁可舍弃生命。古人为维护道义,他们不愿丧失气节,苟且偷生。对于敬天敬神的中华民族来说,人们都相信这种“道义为之根”的凛然正气是天地、日月、山河乃至民族的命脉根本。善有善报从古印度传来的佛教,认为有施必有报,且提出了一个轮回的概念,也就把这种感应现象在时间上延伸为三生果报,在空间上扩展至六道轮回。所以在儒释道文化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中,因果报应之事迹,不仅是广见于佛经道藏之中,历代的稗官野史、坊间杂记、笔记小说,也都在老生常谈着这些果报不虚的故事。
明代郑瑄《昨非庵日纂》记载,邯郸地区的张翁,家里很穷,没有儿子。他用一个空坛子,经常节衣缩食,存点钱放入空坛中。十年后,存满了一坛子零钱。这时,听说有位邻居,她生有三个孩子,丈夫犯了罪,被罚做劳役。丈夫准备卖掉妻子,拿钱去赎罪,以便养活三个幼小的孩子。
张翁担忧邻妻离去,她的三个幼子仍然不能生活。于是就与夫人商量,把自家积存的钱全部拿出来代偿赎银。但是存的那一坛子零钱,加起来还是不够。夫人便拔钗凑足,一并交给了邻居。
这天晚上,他们梦见:天神抱来一个可爱的孩子,送给了他们。于是生下弘轩先生。后来,张翁的子孙,相继在科考中及第。
第三篇:辉煌六十年征文:六十年来祖国的变化
十一将至,我们伟大的祖国即将迎来六十华诞。六十年一甲子,我们伟大的祖国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六十年来,中国一步步走向繁荣昌盛,华夏儿女们安居乐业。
青藏铁路,一条几乎不可能建成的的天路,中国人民建成了了;火车多次提速,让人们的生活更加便捷;,奥运会的成功举办,让举国上下一片欢呼雀跃&&中国正在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完成着一个又一个壮举!
六十年里,中国这个拥有13亿人口的文明古国成为了一个和谐的大家庭。1998年,南方特大洪水,淹没了许多楼房,淹没了许多人民,却淹不灭中华儿女的爱心;2007年年底,当春节来临之际,一场突如其来的雪灾,阻碍了人们回家的道路,却阻碍不了中华儿女救灾的决心;2008年5月,里氏高达8.0级的汶川大地地震一度牵动了世界各地的心,地震震倒了一座座楼房,震碎了一颗颗逝世者家人的心,却震不倒中华儿女突破重重困难的热情。我相信,再大的困难除以13亿,会变成小小的烦恼,再小的帮助乘以13亿,会变成大大的扶持。炎黄子孙会手挽手,心连心,克服一切困难!
六十年来,中国的航天事业迅速发展,中国在历史上刻下了辉煌的一页。2003年,神舟五号发射成功,实现了中华民族的千年飞天梦;2008年,中国的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飞上太空,到月球上去拜访嫦娥和玉兔;同样是2008年,神舟七号升空,翟志刚成为中国历史上首位进行太空行走的宇航员。中国的科技技术蒸蒸日上,为发展中的中国做出了巨大贡献!
六十年来,中国建设新农村的脚步越走越快。以前,农村人知识很少,只知道劳作。现在,活到老,学到老的理念越来越普遍,连许多老年人都发奋学习。农业不仅用上了力气,同时也充分运用上了智慧。越来越多的农村人上了中学、大学,成为了建设祖祖国新一代的智囊团;以前,农村生活是吃不好,穿不暖,过的都是苦日子。现在,农村人的经济能力越来越好,纷纷过上了小康生活。手机、彩电、冰箱&&这些曾经连想都不敢想的东西,一样样成为了现实。以前,农村给人的印象是又脏又乱。一下雨,小路便成为了水泥路,山上杂草丛生,无人问津&&现在,一提到农村,人们想到的是清新的空气,美丽的青山绿水&&改革开放,让农村展现出了勃勃的生机,让人们的生活过得更加幸福。
我坚信,中国将会迎来更美好的未来。
第四篇:庆祝建国60周年诗歌征文:祖国六十年历史的印痕
春去春来
花谢花开
又一年花红柳绿
又一年江山多娇
牛气冲天
祖国同春
忆古昔
骇浪曾奔流大江南北
惊涛曾拍打长城内外
一时狂风回起
一时硝烟迷茫
春无暧风
秋尽落叶
天阴暗朝夕
它劝艳阳认输那一世小说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它劝清风退惧
但是人民站起来了
他们心怀国恨家仇
他们志存和平万代
他们反抗
他们斗争
为了天地
为了祖国
“鸿雁”没有苍鹰的勇猛
却能箭穿千里
松柏没有翠柳的柔绿
却能四季常青
几度春秋
终于雾开云散
雨过天晴
鸟飞鱼跃
大地回春
此刻 抬头凝望碧空
轻云在漫步
倩鸟大嬉游
时间在一秒一秒地前进
祖国也在一天一天地长大
曾经的秋风落叶
今天的春日百花
犹如梦幻般
逆转乾坤
星空凝望
不再为那圆圆的明月而叹息
不再为那繁乱的星云而无奈
梦想已随现实飞向苍穹
“神六”已为国人盛添光辉
香港、澳门已回到母亲的怀抱
启窗眺望
门前已是大路远伸
路的那边是广阔的天地
七年前 我们为世贸喝彩
七年后 我们为奥运唤呼
宽阔的马路上 谁在奔波?
是人?是车?还是祖国的血脉?
翻开那本华丽的日记
昨日的种种尽收眼底
核弹已成功爆破
2008年29届奥运会在北京开幕
51枚金牌100枚总牌中国迈进世界体育强国值得自豪
神七顺利升空 证明我们成为了强国
两岸三通 台湾也会早日回到祖国的怀抱
30年改革开放 中国小康社会已实现
科技在稳步 飞速发展
时代在逐日进步
一切不快已过去
弹指一挥间
60年华诞
风风雨雨 丰功伟绩
历史的印痕
血的验证 凝聚力的伟大
明天
花儿将会在嫩绿的草地中盛开
风儿将会在繁华的城市间穿行
鸟儿将会在崭新的岁月里飞过
心儿将会在鲜红的国旗下激昂
那一天
天空会更晴朗
山河会更壮丽
祖国将会无比强大
同胞们
伸出我们的双手
用我们的真心去拥抱祖国
实事求是 与时俱进
去拥抱美好的明天!
让我们高歌、让我们衷心祝福!
再过几天就是你的生日我的中国
清晨我放飞一群白鸽
为你衔来一枚橄榄叶
鸽子在崇山峻岭飞过
我们祝福你的生日我的中国
愿你永远没有忧患永远宁静
为你带回远方儿女的思念
鸽子在茫茫海天飞过
愿你月儿常圆儿女永远欢乐
这是儿女在远方爱的诉说
为你衔来一棵金色麦穗
鸽子在风风雨雨中飞过
愿你逆风起飞雨中获得收获
这是儿女们心中期望的歌
超级炼器 最后的修仙者 网游之吸血生涯 腾龙神剑 邪影本纪 界王 http://www.xiexiebang.com
第五篇:备战2020年中考历史考点03 隋唐时期和辽宋夏金元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一、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一)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1.隋的统一
(1)北朝的最后一个王朝是北周。
(2)北周末年,外戚杨坚掌握大权。581年,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以长安为都城,杨坚就是隋文帝。
(3)当时在南方的割据政权是陈朝。陈后主不问政事,沉迷享乐。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隋的统一,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4)隋统一后,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这一系列措施,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使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度增长,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2.开通大运河
(1)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利用已有的经济实力,征发几百万人,从605年起,陆续开凿了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
(2)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2700多千米。
(3)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3.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1)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吏的选拔权由上层权贵垄断,选官看重门第,不太注重才能,世家大族的子弟通过门第即可进入仕途。
(2)隋文帝即位后,废除了前朝的选官制度,注重考查人才的学识,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3)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4)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此后,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约1300年。
4.隋朝的灭亡
(1)隋文帝厉行节俭,曾教训太子说:自古帝王没有好奢侈而能长久的。然面,隋朝的第二个皇帝隋炀帝,好大喜功,不恤民力,又纵情享乐,奢侈无度。他在位期间,营建了一系列重大工程,屡次发动战争,致使民不聊生,社会矛盾激化。
(2)隋炀帝的残暴统治,使人民忍无可忍,终于导致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在起义军的打击下,隋朝的统治面临瓦解。
(3)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下杀死,盛极一时的隋朝随之灭亡。
(二)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1.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
(1)在隋末农民大起义中,原镇守太原的隋朝官僚李渊趁机起兵反隋。
(2)618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随后消灭了各支起义军和割据势力,平定了全国。
(3)626年,李世民即位,次年改年号为“贞观”,他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唐太宗。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治”。学科&网
①唐太宗吸取隋朝速亡的历史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大臣魏征敢于直言,魏征死后,唐太宗痛惜失去一面可以知得失的“镜子”。唐太宗广纳贤才,知人善任,当时朝中人才济济,房玄龄善于谋略,杜如晦敢于决断,他们都是贞观时期著名的宰相。
②贞观时期推行了一系列革新的措施。在政治上,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明确中央机构的职权及决策程序;制定法律,减省刑罚;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严格考察各级官吏的政绩。在经济上,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2.女皇帝武则天
(1)武则天原是唐朝第三个皇帝唐高宗的妃子。唐高宗去世后,武则天相继废掉两个已经做了皇帝的儿子,自己取而代之,改国号为周。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2)武则天统治时期,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亲自面试考生,不拘一格选拔人才,扩大了统治基础。她继续推行贞观以来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和措施,重视发展生产。
(3)武则天在位期间,社会经济得以持续发展,人口持续增长,边疆得到巩固和开拓。这为后来“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3.“开元盛世”
(1)唐玄宗是武则天的孙子,他即位以后,稳定政局,励精图治,重用贤能,在贤相姚崇和宋璟的辅佐下,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整顿吏治,裁减冗员;发展经济,改革税制;注重文教,编修经籍。学科%网
(2)唐玄宗在位的前期,年号为“开元”,当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了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三)盛唐气象
1.经济的繁荣
(1)农业:垦田面积逐渐扩大,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进,发明并推广了一些重要的生产工具,如曲辕犁和筒车。唐王朝非常重视兴修水利,在全国各地修建了很多水利工程。
(2)手工业:纺织业品种繁多,尤以丝织工艺水平最高,其中蜀锦以色彩艳丽、纹饰精美冠于全国。陶瓷器生产水平也很高,越窑的青瓷如冰如玉,邢窑的白瓷类雪似银,闻名中外的唐三彩,造型精美,色彩亮丽。此外,造船业、矿冶业、造纸业等都颇具规模。
(3)商业:水陆交通发达,贸易往来频繁,出现了一些繁华的大都市。都城长安规模宏伟,布局严整对称,街道宽敞整齐,商业繁荣,既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
2.民族交往与交融
(1)唐初,突厥控制了漠北和西域的广大地区,经常对唐朝进行骚扰。贞观年间,唐太宗发兵反击,先后击败东、西突厥,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
(2)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得到周边各族的拥戴,当时北方和西北地区的各族首领尊奉唐太宗为各族的“天可汗”,意即各族共同的君主。
(3)唐朝时期,汉族和一些北方少数民族杂居、通婚,民族之间的交融进一步发展。在朝廷中,有很多重要的官职由少数民族人士担任。
(4)东北、西北、西南等地区一些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与唐王朝关系密切,如唐玄宗封渤海国首领为渤海郡王,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封南诏首领为云南王。
(5)唐朝先后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管辖西域的天山南北地区。
(6)文成公主入藏:
①唐太宗时,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统一了青藏高原的各个部落,定都逻些。
②松赞干布仰慕中原文化,多次派使者到唐朝求婚。唐太宗同意将文成公主嫁给他,并派专使护送文成公主远行。
③唐蕃和亲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增进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
3.开放的社会风气
(1)唐朝时期的社会风气比较开放,社会充满活力,人们多显示出一种昂扬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2)当时的一些妇女受过诗书、音乐等方面的教育,喜好骑马、打球、拔河、射箭、弈棋等活动。
(3)当时的社会风气兼容并蓄,人们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多受西北少数民族习俗的影响,刚健豪迈的尚武风气盛行一时。
4.多彩的文学艺术
(1)唐朝是中国历史上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唐朝诗坛气象万千,名家辈出,最为著名的有李白、杜甫、白居易等。
(2)李白的诗歌颂祖国山河的壮美,抒发了昂扬的进取精神,表现出蔑视权贵、超凡脱俗的风骨。他的诗飘逸洒脱,充满想象力和感染力,具有浓郁的浪漫情怀,李白因此享有“诗仙”的美誉。
(3)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历经坎坷。他的诗风淳朴厚重,很多诗作反映了战争和政治腐败给人民带来的痛苦,抒发悲愤凄婉之情。由于杜甫的诗反映了历史的真情实况,故有“诗史”之称,他被誉为“诗圣”。
(4)白居易的诗直面社会现实,揭示了统治者的腐化和人民的疾苦。他的诗歌平易近人,通俗易懂,妇孺都会吟诵,深受大众欢迎。
(5)唐朝书法名家辈出,最著名的是颜真卿、柳公权和欧阳询。颜真卿的字端正劲美,雄浑敦厚;柳公权的字方折峻丽,笔力险劲。
(6)唐朝绘画的题材和类型广泛,有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以及宗教画,著名的画家有阎立本、吴道子等。阎立本的人物故事画,人物形态各异,神形兼备;吴道子的画落笔雄劲,风格奔放。
(7)当时的音乐、舞蹈吸收了周边民族的艺术精华,多姿多彩,还涌现出一批技艺超群的舞蹈家、歌唱家和乐器演奏家。
(四)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1.遣唐使
(1)唐朝时期,为了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日本派遣使节到中国,当时称为“遣唐使”。
(2)遣唐使把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鉴真东渡
(1)在唐朝与日本的文化交流中,最有影响的人物是鉴真。
(2)鉴真是扬州大明寺的高僧,接受日本僧人的邀请东渡日本,前5次都因种种原因没有成功,辛劳过度而双目失明。但鉴真仍矢志不渝,继续进行第6次东渡,终于在754年抵达日本。他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面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3.唐与新罗的关系
(1)朝鲜半岛上的国家,和隋唐往来频繁。
(2)新罗强盛以后,派遣使节和大批留学生到唐朝学习中国文化。许多新罗商人来到中国经商,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
(3)新罗仿唐制建立了政治制度,采用科举制选拔官吏,还引入了中国的医学、天文、历算等科技成就。朝鲜的音乐也传入中国,不仅在唐朝宫廷演出,而且广泛流行于民间。
4.玄奘西行
(1)唐朝贞观初年,高僧玄奘西行前往天竺取经,不畏艰险,历经磨难,经过4年的长途跋涉到达天竺。他遍访天竺的名寺,研习佛法,曾在佛学最高学府那烂陀寺游学,成为远近闻名的佛学大师。
(2)后来,玄奘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此后主持译经工作,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3)根据他的口述,由弟子记录成书的《大唐西域记》,记载了他游历过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五)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1.安史之乱
(1)755年,安禄山借口朝廷出现奸臣,和部将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
(2)唐玄宗仓皇逃往四川,太子李亨北上灵武,被拥立为帝,即唐肃宗。
(3)唐朝将镇守西北地区的精兵悉数内调,并在北方少数民族军队的援助下,反击叛军。安史叛军接连内乱,最终于763年被平定。
(4)持续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唐朝的中央权力衰微,安史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学科*网
2.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
(1)唐朝后期,发生大规模起义。起义军在黄巢的率领下,转战南北,并攻入长安,建立政权,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
(2)原为农民起义军将领的朱温,后投降唐朝,被封为节度使,与其他藩镇联合镇压了黄巢起义。他逐渐控制朝政,陆续兼并了北方的大小割据势力。
(3)907年,朱温建立了后梁政权,唐朝至此灭亡。
3.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
(1)唐朝灭亡后,北方黄河流域先后出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政权,南方地区出现吴、南唐、吴越、前蜀、后蜀、楚、闽、南汉、南平九个政权,再加上北方割据太原的北汉,史称“五代十国”。
(2)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它们的开国君主都是掌握兵权的武将。
(3)北方政权更迭,战事不断,政局动荡不安。当时的南方地区,由于受战乱影响较小,政局相对稳定,经济在原有的基础上也有一定的发展。
(4)五代十国时期,虽然政权分立,但长期政治统一的历史影响和各地经济发展的密切联系,使统一始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
二、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一)北宋的政治
1.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1)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夺取后周政权,改国号为宋,以开封为都城,史称北宋。赵匡胤就是宋太祖。
(2)宋太祖和他的后继者依照先南后北的统一方针,陆续消灭了南方割据政权,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
(3)宋太祖在进行统一大业的同时,加强中央集权,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
①首先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牢牢地控制了军队。宋太祖还控制对军队的调动,使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他还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割断将领与士兵和地方的联系,使兵不识将,将不专兵。
②在中央,宋太祖为防止宰相权力过大,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宋朝的宰相往往不止一人,在宰相之下又设相当于副宰相的若干人,与宰相共同议政;还设立多重机构,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政大权。
③在地方,宋太祖为加强控制,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陆续取代原来藩镇手下的爪牙。为防止知州的权力过大难以控制,实施三年一换的制度,频繁调动州县长官;还在各州府设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④宋太祖还下令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除各州留一部分用作地方的必要支出外,其余一切税收由中央掌控。后来又陆续在地方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学科%网
2.重文轻武的政策
(1)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宋太祖有意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
(2)后继的宋太宗继续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使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
(3)当时的文官担任中央和地方的要职,甚至主持军务,地位和待遇高于武将。武将受到多方面的牵制,带兵打仗要按照朝廷预授的“阵图”行军布阵,这严重束缚了统军的指挥权。
(4)宋朝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宋初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进士不仅授官从优,而且升迁迅速。科举制度的发展,对宋代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全国范围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也促进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5)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
(二)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1.契丹族与党项族
(1)10世纪初,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建立政权,都城在上京临潢府。阿保机建国后,发展生产,创制文字,国力不断增强。
(2)11世纪前期,党项族首领元昊称大夏皇帝,定都兴庆府,史称西夏。元昊仿效唐宋制度,订立官制、军制和法律,并鼓励垦荒,发展农牧经济,还创制了西夏文字。
2.辽与北宋的和战
(1)辽太宗时,占领燕云十六州,从此,辽与中原王朝的冲突加剧。
(2)宋太祖晚期,北宋与辽保持友好关系,双方互通使节。
(3)宋太宗即位后,向辽发动数次战争遭到失败,只好采取防御政策。
(4)宋真宗时,辽军大举攻宋,一直打到黄河岸边的澶州城下,威胁都城开封,北宋朝廷一片恐慌。宰相寇准力劝皇帝亲征,宋真宗勉强来到澶州城,宋军士气大振,打退辽军。之后,辽与宋议和,辽军撤回,宋朝给辽岁币。澶州旧称澶渊,所以这次宋辽盟约称
“澶渊之盟”。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着和平局面。
3.西夏与北宋的关系
(1)元昊称帝后,多次亲率军队进攻北宋,宋朝被动挨打,节节败退,损失惨重。
(2)西夏虽在军事上屡屡获胜,但由于立国时间短,人力和物力有限,连年的战争使西夏遭受很大损失,人民处于困苦之中。
(3)北宋与西夏进行和谈,订立了宋夏和约,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议和后,宋夏边界贸易兴旺。
(三)金与南宋的对峙
1.女真族的崛起
(1)11世纪末,完颜部的首领阿骨打进一步完成了女真各部的统一。从此,女真族的力量不断增强。12世纪初期,阿骨打起兵抗辽,把辽军打得节节败退。
(2)1115年,阿骨打正式建立女真政权,国号大金,他就是金太祖。金太祖模仿中原王朝制度,改革女真部落军政体制,颁行女真文字,发展生产,女真势力迅速壮大。
2.金灭辽及北宋
(1)正当女真崛起之时,辽和北宋的统治却是危机重重,统治者腐败无能,人民不断起义。当金军攻占了辽的一些地区后,北宋朝廷想借金的势力收复被辽占领的失地,于是遣使与金联系,双方订立盟约,相约夹攻辽朝。
(2)北宋出兵伐辽,被辽军打得大败。而金军却势如破竹,相继攻占辽的都城和许多地区。1125年,辽被金灭亡。
(3)金在与北宋联兵攻辽的过程中,看到了北宋政治上的腐败和军事上的无能,于是在灭辽后发动了对宋的战争。1127年,金军攻破开封,北宋灭亡。
3.南宋的偏安
(1)北宋灭亡后,宋钦宗的弟弟赵构登上皇位,赵构就是宋高宗,后来定都临安,史称南宋。
(2)南宋初年,金军几次大举南下,南宋军民奋起抵抗。岳飞等抗金将领率军北伐,从金军手中收复许多失地。岳飞统率的“岳家军”在郾城大败金军主力,并乘胜追击,迫使金军后撤。在有望收复中原之时,宋高宗和权臣秦桧害怕抗金力量壮大,危及他们的统治,便向金求和,下令岳飞班师,并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了岳飞。
(3)宋金达成和议,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宋金对峙局面形成。
(四)宋代经济的发展
1.农业的发展
(1)自东汉后期开始,江南社会经济逐步得到发展。从唐朝中晚期至两宋时期,南方的战乱较少,北方人口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生产技术,使南方农业发展速度加快,逐渐超过北方。学/科网
(2)由越南传入的占城稻,成熟早,抗旱力强,北宋时推广到东南地区。宋朝时,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当时,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或“苏常熟,天下足”的谚语。
(3)宋代的经济作物,在南方有很大的发展。南方各地普遍种植茶树,产茶的州县比以往有所增加。北宋至南宋初,植棉地区尚限于广东和福建;到南宋后期,棉花种植区已向北推进到江淮和川蜀一带。
2.手工业的兴盛
(1)北宋时,南方的丝织业胜过北方。四川、江浙地区的丝织生产发达。南宋后期,棉纺织业兴起,海南岛已有比较先进的棉纺织工具,棉纺织品种类较多。
(2)宋朝是中国瓷器发展史上的辉煌时代。北宋兴起的江西景德镇,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南宋时,江南地区已成为我国制瓷业中心。
(3)广州、泉州、明州的造船业,都有很高的水平,在当时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北宋东京郊外,建有世界上最早的船坞。南宋沿海地区制造的海船,不仅规模宏大,设计科学,还配备了指南针。
3.商业贸易的繁荣
(1)宋代商业的繁荣超过了前代。兴起了很多商业城市,最大的是开封和杭州,人口多达百万;街道以及宅巷之内到处可以开设店铺;经商的时间也不再受限制,出现了早市和夜市。都市的商贸活动也辐射到乡镇,形成了新的商业区,叫作草市;在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市镇也发展成为重要的商业贸易区。
(2)宋朝的海外贸易也超过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朝廷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南宋的外贸所得,在财政收入中占有重要地位。
(3)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南宋时,纸币发展成与铜钱并行的货币。
4.从唐朝中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时最后完成。那时中央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
(五)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
1.蒙古族各部的统一是由铁木真完成的。1206年,铁木真完成了蒙古草原的统一,建立了蒙古政权,他被拥立为大汗,被尊称为成吉思汗。
2.蒙古灭西夏与金
(1)成吉思汗率领蒙古军队首先进攻西夏,1227年西夏灭亡。
(2)成吉思汗率军进攻西夏时去世。此后,蒙古和南宋结盟,南北夹击金朝。1234年,蒙古灭金。
(3)金朝灭亡后,南宋和蒙古直接对峙的局面形成。蒙古军队南下进攻南宋,双方之间的战争前后持续了40多年。
3.元朝的建立与统一
(1)忽必烈是成吉思汗的孙子,1260年,他继承了汗位。
(2)忽必烈接受了汉族儒臣提出的“行汉法”“行仁政”“不嗜杀”的建议,施行“治国安民”的方略,广开言路,整顿吏治,注重农桑。他依照中原王朝的统治方法,设立各种机构,建立年号。
(3)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次年定都于大都。
(4)元朝建立后,继续进攻南宋。1276年,元军攻入南宋都城临安,南宋灭亡。南宋大臣陆秀夫、文天祥等人拥立南逃的宋宗室成员,继续展开抗元斗争。
(5)1279年,元军攻灭南宋残部。
(6)元灭南宋,完成了全国的统一,结束了我国历史上较长时期的分裂割据局面,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六)元朝的统治
1.元朝的疆域
(1)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
(2)元朝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超越汉朝和唐朝。今天的新疆、西藏、云南,东北广大地区,台湾及南海诸岛,都在元朝的统治范围之内。元朝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
2.行省制度
(1)在中央,由中书省掌管全国的行政事务,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管各项政务;设枢密院负责全国的军事事务,调度全国的军队;设御史台负责监察事务。
(2)元朝把山东、山西和河北称作“腹里”,直属于中央的中书省;其他地区,除了吐蕃、畏兀儿地区之外,设置了岭北、辽阳、河南、陕西、四川、甘肃、云南、江浙、江西、湖广10个行省。
(3)在行省之下,继承前代的制度,设置路、府、州、县。学&科网
(4)这一行政区划与管理的制度,被称为“行省制度”,在历史上影响深远。
3.元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1)在东南地区,元朝在澎湖岛设置了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这是历史上中央王朝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
(2)元朝建立后,对西藏地区行使行政管理权,将这一地区划为一个单独的行政区,由宣政院直接统辖,掌管西藏的军民各项事务。朝廷还在当地设置地方机构,征收赋税,屯驻军队,实行完整而有效的管理。从此,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
(七)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1.繁华的都市生活
(1)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开封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作“瓦子”。大的瓦子,可容几千人。瓦子中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勾栏”。
(2)今天的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等,在宋代都有了。一些节日的习俗,如春节的燃放鞭炮、相互拜年,元宵节的挂彩灯、划旱船,端午节的吃棕子、赛龙舟等,一直流传至今。
2.宋词
(1)词是一种新体诗歌,句子有长有短,也称长短句,便于歌唱。词在唐朝时已经出现,经五代到两宋,得到很大发展,成为宋代主要的文学形式之一。
(2)每首词依据乐谱的要求,有一定的格式,叫作词牌,如《念奴娇》《满江红》《蝶恋花》等。词的内容开始大多是描写女性伤离怨别的心境或花前月下的景色,到宋代才有较大的变化,风格多样,内容广泛。
(3)宋代的词人层出不穷,杰出的有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等。
(4)北宋文学家苏轼,对词的发展有突出贡献。他改进了词的创作,扩大了词的境界,提高了词的格调。他的词风豪迈而飘逸,把写景、抒情和议论结合在一起,收到引人入胜、激发情感的艺术效果。
(5)女词人李清照的词风,委婉、细腻、清秀。她的作品以北宋灭亡为界限,此前主要是描写真挚的夫妇感情,此后的作品则充满了血和泪,通过对个人流离不定生活的描写,反映当时战乱带来的灾难,抒写深沉的忧患情怀,在当时就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6)南宋的辛弃疾,继承了苏轼以来的豪放词风和报国情怀,使词境变得更为雄奇阔大,抒情、写景、叙事、议论,气势磅礴,震撼人心,进一步提高了词的社会功能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3.元曲
(1)元朝戏剧空前发达,出现了元曲。元曲包括散曲、杂剧和南戏等。杂剧把音乐、歌舞、动作、念白融合在一起,成为一种综合性的艺术。
(2)元代最优秀的戏剧家是关汉卿,代表作是悲剧《窦娥冤》。
(3)与关汉卿齐名的杂剧家还有马致远、郑光祖、白朴、王实甫等。关、马、郑、白四人,在明代以后被誉为“元曲四大家”。
4.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1)北宋著名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主持编写的《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的通史巨著。
(2)这部史书300多万字,记述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00多年的历史,纵贯中国16个朝代。
(3)《资治通鉴》这一书名的意思是“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戒来加强统治。
(4)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与司马迁的《史记》,并列为中国史学的不朽巨著,他们也被后人称为“史学两司马”。
(八)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
1.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1)我国在隋唐时期发明了雕版印刷术,促进了文化的发展。
(2)活字印刷术是由北宋时的匠人毕昇发明的。他用胶泥刻字,然后用火烧制,使字模变硬。制版时,在一块四周有框的铁板上撒上松脂、石蜡和纸灰等,将烧制好的字模在铁板上排成版,用火将铁板中的松脂熔化,将字版压平,这样就可以印书了。印完之后,再将松脂熔化,泥字拆开,然后又可以再次排版。
(3)此后,能工巧匠们又发明了木活字。
(4)到了元代,著名的科学家王祯在《农书》中对木活字技术作了系统的总结并有所创新,发明了转轮排字法。
(5)元朝中期,出现了铜活字印刷。
(6)活字印刷术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向。13世纪时,活字印刷术传人朝鲜,之后传到日本及东南亚地区,又经丝绸之路传到波斯,后来经过蒙古人的西征等途径传入欧洲。
2.指南针、火药的应用
(1)战国时人们利用天然磁铁做成指南工具,称为“司南”。
(2)宋代开始用人造磁铁制成指南的工具。人们用带有磁性的钢针放在碗边,或用线将针悬起,钢针就可以灵活地指向南方。后来人们把这种有磁性的钢针安置在刻有度数的盘中,于是就制成了罗盘。
(3)北宋末年,中国的海船上开始使用指南针。乘坐中国海船的阿拉伯商人将指南针传到阿拉伯国家,后来又传到欧洲,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学&科网
(4)唐朝时,中国人已经发明了火药。
(5)唐朝末年,火药开始运用到军事领域。
(6)宋元时期,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宋金战争中宋军使用了火器,而金人从宋人那里学会了制造、使用火药武器。蒙古人在灭金、灭宋的战争中,也大量使用了火器。元朝还用金属作简,取代竹筒,发明了火统,这比以前的突火枪威力更大。
(7)中国的火药和烟火在13世纪传人阿拉伯地区,14世纪初又经阿拉伯人传到了欧洲。中国发明的火药和火器传入欧洲后,对欧洲的火器制造和作战方式产生巨大影响,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
3.发达的中外交通
(1)宋朝由于航海技术的进步,南方的海上贸易频繁,海路交通发达。
(2)元朝建立后,陆路和海路交通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开创了中外交通的新局面。
(3)古代著名的陆上丝绸之路,在宋元时期成为通往西方的交通要道。
(4)宋元时期造船和航海技术有了较大的发展。宋代的海路形成了多条航线,可通往日本、高丽、东南亚、印度、阿拉伯等国家和地区,远至波斯湾及东非海岸。元朝时,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
考向一
归纳比较秦朝与隋朝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1)相同点:
①都是经过长期分裂后,实现统一的王朝。
②都实行了一些开创性的政治改革,如秦朝建立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隋朝开创的科举制,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③都有举世闻名的工程,如秦朝万里长城、隋朝大运河。
④都因大兴土木、实行暴政而导致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如秦未农民起义、隋末农民起义。
⑤都是短命王朝,二世而亡。
(2)不同点:
①所处阶段和所起作用不同:秦统一时处于封建社会初步发展时期,故秦的统一加强和巩固了封建制度;隋统一时中国处于封建社会走向繁荣时期,故隋的统一为封建社会盛世局面的出现打下了基础。
②开国皇帝治国重点不同:秦始皇较注重政治制度建设,巩固政权;隋文帝较注重恢复和促进经济发展。
③对知识分子采取的政策不同:秦“焚书抗儒”;隋实行科举制,笼络人才。
【典例引领】下列选项中与隋朝最相似的朝代是
A.周朝
B.秦朝
C.汉朝
D.南朝
【答案】B
考向二
列表归纳民族政权从并立到统一
【典例引领】民族政权并立是两宋时期的重要特征,与南宋对峙的女真政权是
A.北宋
B.辽
C.西夏
D.金
【答案】D
考向三
比较分封制、郡县制与行省制
分封制、郡县制与行省制都是我国古代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目的都是巩固统治,都在一定时期内产生过积极作用,都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学科&网
【典例引领】“都省握天下之机,十省分天下之治”,这反映出元朝在行政区划方面的重大创新是
A.实行分封制
B.实行郡县制
C.创立科举制
D.推行行省制度
【答案】D
1.某导演拍摄电视剧《隋文帝》时,布置了四个场景,其中错误的是
A.从北周统治者手中夺取政权,建立隋朝
B.征发大量人民开凿大运河
C.出兵灭陈,完成国家的统一
D.发展经济,使隋朝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
2.在一节历史课上,王老师让同学们分组评价唐太宗,下面是四个组的评价结果汇报,你认为最恰当的是
A.创立科举制,开通大运河,使唐朝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大国
B.“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推动社会经济继续发展
C.励精图治,开创“开元盛世”,使唐朝进入全盛时期
D.吸取隋亡教训,任用贤才,虚心纳谏,开创“贞观之治”
3.下列现象中,不能体现唐朝经济繁荣的是
A.农民用曲辕犁耕地
B.各种肤色的外国人在长安城内经商
C.唐三彩闻名中外
D.唐太宗被尊为“天可汗”
4.请为下面四幅图片选择一个合适的标题
A.唐朝经济繁荣
B.唐朝对外交往频繁
C.唐朝民族关系和睦
D.唐朝科技发达
5.下列事件存在着密切联系,据内在联系进行排序,正确的是
①黄巢起义
②安史之乱
③唐玄宗统治腐败
④藩镇割据
A.①②④③
B.③②④①
C.③②①④
D.①②③④
6.如果你想了解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下列哪一词组不能入选
A.削弱相权
B.三年一换
C.设置通判
D.重用武将
7.图示法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种方法。下面关于辽、西夏与北宋并立局面的示意图中,正确的是
A
B
C
D
8.下图为中国历史某一时段纪年表,图中①所指的朝代是
A.辽
B.元
C.金
D.隋
9.宋史记载:“国家根本,仰给东南。”这一现象从本质上说明了
A.国家支持东南沿海开发
B.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
C.东南沿海一带人民赋税负担沉重
D.政治中心转移到南方
10.某班历史兴趣小组要编排有关成吉思汗的课本剧,设置了以下场景。其中不符合史实的是
A.铁木真被推为蒙古各部共同的大汗
B.蒙古军队传递军报时使用蒙古文字
C.成吉思汗登长城察看军情
D.营帐内挂着一幅元代疆域图
11.有人说,新成立的雄安新区将成为中国的另一个“腹里”。元朝时曾把几个地方称作“腹里”,它们直属于中央的中书省,这几个地方是
A.山东、山西、河北
B.山东、山西、河南
C.山东、山西、陕西
D.山东、山西、北京
12.下图是王弘力所作“古代风俗百图”之《瓦子内说书图》,图的右边配诗中写道:“闲听瓦内讲评书,粉怪传奇胜翻读。打诨烟花皆悦众,全凭利口誉京都。”“瓦子”出现于
A.西汉
B.唐朝
C.宋朝
D.明清
13.下图所示是《梦溪笔谈》中对我国古代一项发明的描述,与该项发明直接相关的历史人物是
A.蔡伦
B.徐光启
C.毕昇
D.宋应星
14.北宋吸取历史教训,实行了新的政策,由此引发了很多社会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朝:宁为百夫长,胜做一书生!宋朝: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1)根据材料一,说出北宋采取了什么政策。结合所学知识,说出采取该政策的原因。
材料二
宋初大将曹翰的《退将诗》: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宋朝谚语: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
(2)北宋武将为什么发出这样的感慨?为什么当时的人不以从军为荣?
材料三
宋朝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宋初大幅度增加了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进士不仅授官从优,而且升迁迅速。
材料四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男儿若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
——《劝学诗》宋真宗
(3)结合所学,分析科举制的发展对宋代社会有哪些深远影响。
材料五
赵宋王朝是被一而再,再而三的外族入侵势力所颠覆的,但从王朝内部来说,横亘两宋三百多年始终没有一股政治势力膨胀到足以威胁赵宋皇位的稳固。
——《浅析宋代文官制度的得失》
材料六
(4)根据材料五、六和教材内容,谈谈这种政策会带来怎样的影响。
1.(2018年江苏南京)结束魏晋南北朝长期分裂局面,重新统一全国的是
A.秦灭六国
B.西晋灭吴
C.隋灭陈朝
D.元灭南宋
2.(2018年江西)“炀帝此举,为其国促数年之祚(国运),而为后世开万世之利,可谓不仁而有功者矣。”“炀帝此举”是指
A.建立隋朝
B.统一全国
C.开通大运河
D.创立科举制
3.(2018年广西玉林)“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局面出现于
A.隋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
4.(2018年山东威海)《旧唐书》称武则天:“制公卿之死命,擅王者之威力”(意为诛杀公卿,独断专权),小明却说:“对人民来说,武则天不算是坏皇帝。”小明得出该结论的主要依据是武则天
A.开始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
B.在位期间出现了“开元盛世”的局面
C.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D.发展农业生产,推动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
5.(2018年江苏南京)“贞观十五年……公主嫁到吐蕃,加强了中原与吐蕃的经济文化联系”,评述的是
A.唐蕃和亲的意义
B.宋夏议和的影响
C.西藏正式纳入中国版图
D.土尔扈特部回归的原因
6.(2018年湖北恩施州)2018年4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印度总理莫迪在武汉举行非正式会晤。掀开了中印关系的新篇章,进一步促进了中印经济文化交流。我国早在唐朝就有一位为中印文化交流作出杰出贡献的使者,他是
A.张骞
B.玄奘
C.鉴真
D.郑和
7.(2018年山东聊城)宋朝儿童念的《神童诗》,一开头就是“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当时民间还流行着这样的俗话“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材料主要表明,宋朝
A.等级森严
B.商业繁荣
C.重农抑商
D.重文轻武
8.(2018年江苏连云港)为“还我河山”,下图历史人物率部抗击
A.辽军
B.金军
C.西夏军
D.元军
9.(2018年山东德州)假如你穿越时空来到北宋,下列情景有可能遇到的是
A.占城稻在黄河流域广泛种植
B.辛弃疾的词作传唱大江南北
C.人们可以在瓦子中观看京剧
D.四川地区已开始使用“交子”
10.(2018年福建)1271年,他接受汉族儒臣的建议,改国号为元。“他”是
A.耶律阿保机
B.完颜阿骨打
C.铁木真
D.忽必烈
11.(2018年贵州黔西南州)元朝的疆域“北逾阴山,西及流沙,东尽辽东,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际不及焉”。元世祖为了有效地统治全国,建立了
A.行省制
B.郡县制
C.分封制
D.世袭制
12.(2018年四川成都)元朝为了加强对全国的统治,建立了行省制度,并在中央设宣政院。下图中,宣政院辖地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3.(2018年湖南郴州)中国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下列文化名人与其成就搭配正确的选项是
A.杜甫——《望庐山瀑布》
B.马致远——《窦娥冤》
C.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D.罗贯中——《红楼梦》
14.(2018年湖南株洲)“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这三种东西,已改变了世界的面貌。”对此材料解读不准确的是
A.三大发明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转型
B.印刷术推动了世界文化的发展
C.指南针为发现新大陆创造了条件
D.火药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崩溃
考点冲关
1.【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581年,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他就是隋文帝。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
隋文帝实现统一后,实行了发展经济等一系列措施,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A、C、D都是隋文帝的功绩。大运河开凿于隋炀帝统治时期,B与隋文帝无关。故选B。
2.【答案】D
【解析】A项,“创立科举制,开通大运河”是隋炀帝的贡献;B项,“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是对武则天统治的评价;C项,开创“开元盛世”,使唐朝进入全盛时期的是唐玄宗。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任用贤才,虚心纳谏,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强盛,文教昌盛。由于唐太宗的年号为“贞观”,故历史上称这段时期为“贞观之治”。A、B、C不合题意,故此题选D。
3.【答案】D
4.【答案】B
【解析】日本遣唐使来华,反映了唐朝时期中日交流频繁;鉴真东渡日本,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贡献;玄奘西行天竺,促进了中印文化交流;唐朝时,大食(阿拉伯帝国)派遣使臣与唐朝通好,大食旅行者反映了唐朝与大食的友好往来。四幅图片都反映的是唐朝对外友好交往的史实,故选B。
5.【答案】B
【解析】依据课本所学,唐玄宗统治后期,宠爱杨贵妃,整日饮酒作乐,不理政事,还重用奸诈的李林甫、杨国忠,政治十分腐败,以致酿成安史之乱;安史之乱是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此后,唐朝的中央权力衰微,安史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唐朝后期,藩镇割据的态势越来越严重,中央已无力控制藩镇,人民赋役繁重,生活困苦,又遇到连年的灾荒,无以为生,最终爆发了黄巢起义。故正确顺序应是③②④①,答案选B。
6.【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宋太祖为强化中央集权,在中央,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在地方,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实施三年一换的制度,频繁调动州县长官;还在各州府设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为了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的弊端重现,宋太祖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因此D项“重用武将”不符合宋朝史实,不能入选,故选D。学科&网
7.【答案】B
【解析】960年,赵匡胤夺取后周政权,改国号为宋,以开封为都城,史称北宋。10世纪初,在北宋西北,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
统一契丹各部,建立政权,都上京临潢府。11世纪前期,在北宋东北,党项族首领元昊称大夏皇帝,都兴庆府,史称西夏。故正确的示意图是B。
8.【答案】C
【解析】纪年表①处政权的建立时间是1115年,灭亡时间是1234年,并与南宋并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115年,阿骨打正式建立女真政权,国号大金。金灭辽及北宋,与南宋形成对峙局面。1234年,蒙古灭金。故选C。
9.【答案】B
10.【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铁木真完成了蒙古草原的统一,建立了蒙古政权,他被拥立为大汗,被尊称为成吉思汗。但是,元朝是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烈建立的,因此,成吉思汗时期不可能有元代的疆域图,D不符合史实。答案选D。
11.【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实行行省制度,把山东、山西和河北称作“腹里”,直属于中央的中书省;其他地区,除了吐蕃、畏兀儿地区之外,设置了岭北、辽阳、河南、陕西、四川、甘肃、云南、江浙、江西、湖广10个行省。故选A。
12.【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北宋都城东京城内出现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瓦子”,答案选C。
13.【答案】C
【解析】根据图片中的内容“若印数十百千张,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以字布局”可知这与活字印刷术相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宋的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C符合题意。A项蔡伦改进了造纸术;B项徐光启,撰写了《农政全书》这一明代末年重要的农业科学巨著;D项宋应星撰写了科技巨著《天工开物》。故选C。
14.【答案】(1)政策:重文轻武。原因:防止武将专权、篡权。
(2)北宋为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一系列削夺武将兵权、抑制武将地位的措施,武将们不仅平日不受重视,连带兵打仗都处处收到掣肘,感觉到英雄无用武之地,因此发出这样的感慨。社会上,人们看到武将不仅地位降低,而且打仗也是败多胜少,因此不再以从军为荣。
(3)在全国范围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也促进整个社会文化素质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4)积极影响: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定和社会的安定。消极影响:文臣掌兵,不熟悉军务;将不专兵,兵无常帅,导致军队战斗力减弱;政治机构重叠,相互牵制,官吏冗多办事效率下降,增加了朝廷的财政支出。
(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宋朝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宋朝时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进士不仅授官从优,而且升迁迅速。科举制度的发展,对宋代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全国范围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也促进了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学科%网
(4)根据材料五、六,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重文轻武,主要是为了压抑武将,防止武将跋扈,但不是轻视武备乃至军队。事实上,宋朝对军队是极为重视的,每年的军费开支约占财政支出的七八成,军队人数最多时达到120多万。宋朝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有积极的影响: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定和社会的安定。但也有消极影响:文臣掌兵,不熟悉军务,而将不专兵,兵无常帅,导致军队战斗力减弱。文官得到重用,逐渐形成以士大夫为主体的官僚集团,但由于政治机构重叠,相互牵制,官吏冗多,人浮于事,既导致办事效率下降,又增加了朝廷的财政支出。
直通中考
1.【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周末年,外戚杨坚掌握大权。581年,它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杨坚就是隋文帝。589年,隋军南下,灭掉了南朝最后一个朝代陈,南北重新统一,结束了魏晋南北朝长期分裂局面。故C符合题意;秦灭六国结束的是春秋战国的分裂局面,故A不符合题意;西晋灭吴,结束的是三国的分裂时期,故B不符合题意;元灭南宋结束的是辽宋夏金的并立时期。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2.【答案】C
3.【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贞观之治”出现在唐太宗统治时期,“开元盛世”出现在唐玄宗统治前期。故“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局面出现于唐朝,故B符合题意;唐朝、宋朝、明朝与“贞观之治”、“开元盛世”无关,故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4.【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开始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的是隋文帝,故A不符合题意;唐玄宗在位期间出现了“开元盛世”的局面,故B不符合题意;武则天改唐朝的国号为周,是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这不是评价武则天的主要依据。故C不符合题意;武则天在位时期,重用人才,奖励农业生产,推动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这是得出“对人民来说,武则天不算是坏皇帝”的结论的主要依据,D符合题意。故答案选D。
5.【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时期,文成公主嫁到吐蕃。文成公主入藏,促进了吐蕃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故材料评述的是唐蕃和亲的意义。故A符合题意;宋夏议和和吐蕃无关,故B不符合题意;西藏正式纳入中国版图是在元朝,故C不符合题意;土尔扈特部回归发生在清朝,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
6.【答案】B
8.【答案】B
【解析】依据题干的图片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图片的人物是岳飞,这是南宋时期的抗金名将,取得了郾城大捷,大败金军,收复了很多失地,B项符合题意;抗击辽军的是北宋时期的杨家将,A项不符合题意;岳飞也没有抗击西夏军和元军,C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
9.【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宋时期从越南引入的占城稻,在东南地区推广,还未在黄河流域推广。故A不可能遇到,不符合题意;辛弃疾是南宋词人,当时南宋与金对峙,故辛弃疾的词作传唱大江南北的情景不可能遇到。故B不符合题意;京剧的形成时间是清朝的道光年间,在北宋还未出现京剧。故C不可能遇到,不符合题意;在北宋前期的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故D可能遇到,符合题意。故选D。学科%网
10.【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271年,忽必烈接受汉族儒臣的建议,改国号为元。1272年,定都大都。故D符合题意;耶律阿保机建立的是契丹国,故A不符合题意;完颜阿骨打建立的是金,故B不符合题意;铁木真统一蒙古后,建立了蒙古国。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D。
11.【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疆域辽阔,为了有效地统治全国,元世祖实行行省制度。故A符合题意;郡县制是秦朝在地方实行的政治制度,故B不符合题意;分封制是西周实行的政治制度,故C不符合题意;世袭制是中国古代的王位世袭制度,和元世祖为了有效地统治全国采取的措施无关。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
12.【答案】B
【解析】根据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宣政院是元朝时期设置的专门负责管理西藏的机构,图片中②是宣政院的辖地。①是中书省;③是湖广行省;④是是云南行省。故选B。
13.【答案】C
14.【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印刷术的发明有力地推动了文化知识的传播;火药的使用引发了世界战争史上武器和战争方式的大变革,对欧洲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势力起到了直接作用;指南针极大地促进了世界航海事业的发展,为新航路的开辟提供了重要条件。它们都改革了世界的面貌。由于我国长期的因循守旧,不思变革的传统,三大发明没有促进中国社会的转型,A项解读不正确,符合题意;BCD三项解读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