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章“科学”不愿提及的一些谜

时间:2019-05-14 20:02: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一章“科学”不愿提及的一些谜》,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一章“科学”不愿提及的一些谜》。

第一篇:一章“科学”不愿提及的一些谜

第一章 “科学”不愿提及的一些谜 你还不知道的月球

1,月球来自何处?

有关月球起源,正统科学家提出的假说有3种,但是,这3种没有一项经得起严格的质问。不知多少年了?也许地球上还没有人类之前,它就在天天跟随地球。

然而,1969年7月19日,美国太阳神11号宇宙飞船登陆月球,时至今日已有39年了,人类对月球的了解并没有增加,反而由于从航天员留在月球上的仪器,得到的不解数据让科学家愈来愈迷惑。

2,多么巧合的天门数字

月球离地球,平均距离约为38万公里。太阳离地球,平均距离约为1.5亿公里。两两相除,得到太阳到地球的距离约为月球到地球的395倍远。

月球直径约为3,476多公里,太阳直径约为138万公里,两两相除,太阳直径约近似月球的395倍大。多么巧合的数字,它告诉我们什么信息?

那么,由于距离抵销了大小,一个管白天,一个管黑夜,使这两个天体在地球上空的圆面看起来就变得一样大了,这个现象即使高级数学家也不一定会想着运用,是自然产生的吗? 著名科学家艾西莫夫曾说过:“从各种数据和法则来衡量,月球不应该出现在那里。”他又说:“月球正好大到能造成日蚀,小到仍能让人看到日冕,在天文学上找不出理由解释此种现象,”难道只是巧合吗?

太阳系的行星拥有卫星,这是自然现象;

火星直径6,794公里,有2个卫星,大的直径有23公里,是火星的0.34%;

木星直径 142,984公里,有13个卫星,最大的一个直径5,000公里,是木星的3.5%; 土星直径120,536公里,有23个卫星,最大的一个直径4,500公里,是土星的3.75%; 但是地球直径12,756公里,卫星月球直径3,476公里,是地球的27%。作为一个卫星──月球的体积和其行星──地球相比实在是太大了。

其它行星的卫星,直径都没有超过母星的百分之5,但是我们月球却大到百分之27,在太阳系中还没有第2个同例。

3,科学上的不可能

科学家计算:若是一颗直陉10英里的陨石,以每秒3万英里的速度(等于100万吨黄色炸药的威力)撞到地球或月球,它所穿透的深度应该是直径的4~5倍,地球上的陨石坑就是如此。

以月球表面最深的加格林坑(gagrin crater)它的直径有186英里宽,深度最少应该有700英里,但是事实上加格林坑的深度只有4英里,只是直径的2%而已,科学理论上这是不成立的、不可能的,科学家嗤之以鼻,但事实又是如此。为什么如此?大文学家无法圆满解释,也不去解释,因为一解释就会推翻所有已知的月球知识。

4,谁在月球提炼纯铁矿?

月球陨石坑有极多的熔岩,奇怪的是这些熔岩含有大量的地球上极稀有的金属元素,如钛、铬、钇等等,这些金属都很坚硬、耐高温、抗腐蚀。科学家估计,要熔化这些金属元素,至少得在2~3,000度以上的高温,可是月球是太空中一颗“死寂的冷星球”,起码30亿年以来就没有火山活动,因此月球上如何产生如此多需要高温的金属元素呢?科学家从航天员带回来的 380公斤月球土壤样品分析后,发现竟含有纯铁和纯钛,这又是科学的不可能,因为纯铁矿是要经过人工处理、提炼才能实现的。而纯铁颗粒在地球上放了7年还不生锈。在科学世界里,不生锈的纯铁是闻所未闻的。

2007年11月2日《钱江晚报》D13-16版主题,美国宇航局前官员爆料,NASA隐瞒在月球发现古文明。文章说:美国宇航局实施“阿波罗登月计划”时的“月球接收实验室数据和图片控制部”前主管肯·约翰斯顿最近接连爆出猛料,说美国宇航员在月球着落时发现了月球上的人造古废墟,而且找到了一种此前闻所未闻的控制重力的技术。

宇航员们拍下了他们看到的照片,但是美国宇航局命令肯·约翰斯顿毁掉这些图像„„。那么是谁、什么时候在月球提炼这些金属的?人造古废墟又是怎么回事? 这些无法解释的事实表示了什么?是否科学解释不了免得成了神学,就说,这是不存在的呢? 或说是伪科学、或者编个哄小孩的故事把人引到沙漠去,永远看不到路? 5,园形的星体怎么有正反面?

月亮并不是圆球形的。它的形状更像是个鸡蛋。当你在夜空中举头望月时,它那鸡蛋形的两个尖端之一就正对着你。另外,月球的质量中心并不在其几何中心,它偏离中心大约有两公里。

月球以每小时16.56公里的速度自转,同时也在绕着地球公转。它自转一周的时间正好和公转一周的时间相同,所以月球永远以一面向着地球。太阳系其它行星的卫星都没有这种情形,为何月球“正好”如此,这又是一种巧合吗? 以前天文学家认为月球背面应和正面差不多,也有很多陨石坑和熔岩海。但是,宇宙飞船上去拍取照片中却显示大为不同,月球背面竟然崎岖不平,绝大多数是小陨石坑和山脉,只有很少的熔岩海,熔岩海只存在于向地球的一面。此种差异性,科学家无法想出解答。照理论言,月球是太空中自然星体,不管那一面受到太空中的陨石撞击的机率都应该相同,怎会有内外之分呢?难道地球上如此脆弱的人类在宇宙中还存在一种自己没发现的特殊地位和能量吗? 6,干燥的月球上的大量水气

一位科学家曾断言,月球比戈壁大沙漠干燥100万倍。可是阿波罗15的科学家却探测到月球表面有一处面积达100平方英里的水气团。科学家们红着脸争辩说,这是美国宇航员废弃在月亮上的两个小水箱漏水造成的。可是这么小的水箱怎能产生这样一大片水气?当然更不会是宇航员的尿液直接喷射到月球的天空中。

7,震波怎么仅月表扩散? 阿波罗15的宇航员们使用温度计时发现读数高得出奇,一位科学家惊呼:上帝啊,这片土地马上就要熔化了!令人不解的是,月心温度并不高。这些热量是从月球表面大量放射性物质发出的,可是这些放射性物质(铀、铊和钚)是从哪里来的?

1968年探测器显示,当围绕月球飞行的飞船飞越月球部分上空时,飞船的飞行会稍稍低于规定的轨道,禁不住要倾斜。而当飞船离开这些结构上空时,它又会稍稍加速,这清楚地表明月球的表层下有大块的浓缩物质聚焦结构的存在,还有一股吸引力。但,谁也不知道这隐藏在月球里面是什么样的元素。1970年,俄国科学家柴巴可夫(alexander scherbakov)和米凯威新(mihkai vasin)提出一个令人震惊的“宇宙飞船月球”理论,来解释月球起源。他们认为月球事实上不是地球的自然卫星,而是一颗经过某种智慧生物改造的星体,被有意的置放在地球上空,因此所有的月球神秘发现,全是至今仍生活在月球内部的高等生物的杰作。当然这个说法被科学界嗤之以鼻,因为科学界还没有像牵猴子一样找到高等智慧的外星人。但是,不容否认,的确有许多数据显示月球可能是“空心”的。

最令科学家不解的是,登月航天员放置在月球表面的不少仪器,其中有“月震仪”,专用来测量月球的地壳震动状况。结果,发现震波只是从震央向月球表层四周扩散出去,而没有向月球内部扩散的波,这个事实显示月球内部是空心的,只有一层月壳而已!因为,若是实心的月球,震波也应该朝内部扩散才对,怎么只在月表扩散呢?

太阳神号在探月时,月球登陆艇和火箭返航时,都会撞到月球表面。但每次都会使月球像大铜锣或大钟一样响起来,阿波罗12号探月时,月球的回声还持续了4个小时,目前没有一个科学家能够解释这种现象。

8,天文学家和太空探测器怎么报告怪异现象?

300多年前的1671年,科学家卡西尼就曾发现月球上出现一片云。

1786年4月,现代天文学之父威廉赫塞尔发现月球表面似乎有火山爆发,但是科学家认为月球在过去30亿年来已没有火山活动了,那么这些“火山”是什么?

1843年曾绘制数百张月球地图的德国天文学家约翰史谷脱,发现原来约有10公里宽的利尼坑正在逐渐变小,如今,利尼坑只是一个小点,周围全是白色沉积物,科学家不知原因为何?

1882年4月24日,科学家发现月球表面“亚里斯多德区”出现不明移动物体; 1945年10月19日,月面出现3个明亮光点;

1954年7月6日晚上,美国明尼苏达州天文台台长和其助手,观察到皮克洛米尼坑里面,出现一道黑线,不久就消失了;

1955年9月8日,“泰洛斯坑”边缘出现2次闪光;

1956年9月29日,日本明治大学的丰田博土观察到数个黑色物体,似乎排列成dyax和jwa字形;

1966年2月4日,苏俄无人探测船月神9号登陆“雨海”后,拍到二排塔状结构物,矩离相等,依凡桑德生博士说:“它们能形成很强的日光反射,很像跑道旁的记号。”伊凡诺夫博士从其阴影长度估计,大约有15层楼高,他说:“附近没有任何高地能使这些岩石滚落到现在位置,并且成几何形式排列。”另外,月神9号也在“风暴海”边缘拍到一个神秘洞穴,月球专家威金斯博士因为自己也曾在卡西尼a坑发现一个巨大洞穴,因此他相信这些月球圆洞是通往内部的;

1966年11月20日,美国轨道二号探测船在距“宁静海”46公里的高空上,拍到数个金字塔形结构物,科学家估计高度在15至25公尺高,也是以几何形式排列,而且颜色比周围岩石和土壤要淡,显然不是自然物;

1967年9月11日,天文学家组成的蒙特娄小组发现“宁静海”出现“四周呈紫色的黑云”。这些奇异现象,不是一般的外行人发现,全是天文学家和太空探测器的报告,意味着:月球上有人类未知的神秘。

9,悄悄地从地球身边溜走

地球上的海洋受到月球的引力牵引作用,就出现潮汐。满月和新月时,太阳、月亮和地球都在一条在线,这时形成的潮异乎寻常的大,我们称之为朔望大潮。月球影响地球的同时还从我们地球上吸取一点自转能量,并利用这能量来使自己在轨道上每年向外偏离3.8厘米。天文学家告诉我们,当月亮形成的时候,它与地球的距离仅仅是22,530公里,而现在的平均距离已经拉大到了385,000多公里,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月亮会走得越来越远,当你读着这篇文章时,月亮正在悄悄地从地球身边溜走。

造月的人是哪一种外星人?他们来此有多久了?我们目前都还不知道。也许不久,地球人就能知道月球的真相了。

世界上没有科学家能解开月亮为什么要逃避地球、从地球身边溜走的奥秘。无法理解《可兰经》第54章1节竟写着没有详细解释的一句话:“复活是临近了,月亮破裂了。”幸运的读者,你今天想要认识真科学吗? 知道这天大的奥秘,你便是智慧者,答案就在等着你。要知道更多,请上网点“搜狐”或“百度”参看新闻中心。

当年(知识库)BOKEE博客网报导“神奇的石头”

1,会“走路”的巨石

前苏联普列谢耶湖东北处,有一块能够自行移动位置的石头。该石呈蓝色,直径近1.5米,重达数吨,近300年来它已经数次变换过位置。

17世纪初,人们在阿列克赛山脚下发现了这块会“走路”的巨石,后来人们把它移入附近一个挖好的大坑中。数十年后,蓝色怪石不知何故却移到了大坑边上。

1785年冬天,人们决定用这块石头建造一座新钟楼,同时也为的是“镇住”它。可当人们在冰面上移动它时,不小心让它坠落湖底。而到了1840年,这块巨大蓝石竟躺在普列谢耶湖岸边了。如今它向南移动了数公里,科学家们对这一奇特现象进行了长期的分析研究,但始终未能明白蓝色巨石同重力场之间究竟存在着怎样的联系。

无独有偶,在美国内华达山脉东边,有一条南北走向的山谷,当地人称之为“死谷”。人们发现这里也有许多石头会“走路”,并留下许多足迹,为此引起了许多人的注目和好奇。美国科学家夏普对这一奇特现象进行了观察研究。他把25块石头按顺序排列并逐个准确标出位置,定期进行测量,果然发现这些石头几乎全部改变了原先的位置。有几块石头竟然爬了几段山坡,“行走”了长达64米的路程。

2,自行增减重量的怪石

我国贵州省惠水县有一块椭圆形石头,可以自行增减重量2公斤左右。据圆石主人说,最初石重22.5公斤,朋友们在1989年春节时来观赏“宝石”,圆石重量已变成了25公斤。随后一连数天,换了8杆秤反复校验,发现此石最重时25公斤,最轻时22.5公斤,上下变化达2.5公斤。研究人员在一次测定中记录了当天11时13分、11时43分、12时28分这3个时刻圆石的重量分别为21.8公斤,22.8公斤,23.8公斤。在短短的75分钟内,圆石的重量竟增加了2公斤。这种重量变化是否对应了重力场的某种变化呢? 3,自行升空的“圣石”

印度西部马哈拉施特拉邦叫希沃布里的村子中,有一座苏菲派教徒圣人库马尔·阿利·达尔维奇的神庙。庙前空地有2块各重90公斤左右的“圣石”,能随人们的喊叫声而自动离地腾空。只有人们用右手的食指放在“圣石”底部,异口同声且不停顿地喊着“库马尔·阿利 ·达尔维-奇-奇-奇”,且发“奇”字时的声音尽可能拖得长一些,这样,沉重的石头就会像活人般顿时从地上弹跳起来,悬升到约2米的高度。直到人们喊得上气不接下气时,它才会落回到地上。

沉重的岩石飘然离地的秘密何在? 难道人们采用的特定方式能够改变重力作用吗? 来自人体的信息(语言与动作)是如何在某种程度上抵消重力的效果的呢? 这些都是悬而未解之谜。

4,毒石、哭石及纹圈石

日本枥木县那须镇的山上,有一种毒石,不论是昆虫还是飞鸟,一旦接触到这种石头便很快就死亡。这种能杀死生物的毒石,当地人把它叫做“杀生石”。这种毒石多在火山口附近,由于被火山喷出的亚硫酸和硫化氢气体浸熏,从而有了毒性。有些寺庙把它搬去,当做神物安放。

在西班牙的比利牛斯山顶上有一块会“哭泣”的岩石。这块岩石的哭泣声像女人低声饮泣一样,听来十分伤感,因此吸引了许多游客。奇怪的是,这块岩石只有在晴天的傍晚才哭泣,而且时间只有一两分钟。

5,会出现神秘纹圈的石

在中美洲中部的的卡隆芭拉地方,有一些卵形的石块,土著人一直把它视为宝物。这些石块在下午时是平滑的,奇怪的是,经过一夜时间,所有石块上便会出现一些神秘的纹圈。经太阳晒过以后,这些刻纹便自动在下午全部消失。好几公里范围内的石块皆是如此。曾经有地质学家用仪器拍摄这些石块夜间变化的过程,发觉在午夜12点以后,好像有无数隐形的手在这些石块上面刻出图案。可惜他们怎么也研究不出一个所以然来,博客网报导中最后科学界研究人员附上一句:“谁能把手指放在善恶分明的地方,谁就是能够摸到上帝圣袍边缘的人。”但笔者到今天还不明白研究者的这句话与上面的石头有何联系。

不能理解的事

少年时的一天夜里,笔者曾做过一梦,有人交给我一封信,并还有双深紫色袜子。第二天醒来,信的内容怎么也回忆不起,却清清楚楚记着一句:“我于三月初二与你分别„„”下有具名:XX、地址:松阳。当时不在意。但后来突然省悟,我是三月初二生的。从来没人关心过我的生日,自己更不在乎什么叫生日。怎么梦里有人会提我的生日? 按周公解梦曰:“梦吃饭诸事不成、梦吃生肉大凶、梦梳头洗面百忧散”均被我的经历和实践所验证,但“三月初二”使我无法理解。

命运是什么? 亚伯拉罕·林肯遇刺100年之后美国总统肯尼迪也遇刺了。刺客同样 姓约翰,使用左轮手枪打死总统!肯尼迪的秘书姓林肯而林肯的秘书姓肯尼迪。两人的继任者都叫JOHNSON;林肯的继任者,ANDREW JOHNSON,生于1808;肯尼迪的继任者,LYNDON JOHNSON,生于1908。刺杀林肯的人生于1839年,刺杀肯尼迪的人生于1939年。

一位我认识的人有4个儿子,条子都不错,家庭生活都在中等,奇怪的是4个儿子都没有到头的妻子。老大老二的妻子都在中途一死一嫁人。老三的妻子年纪轻轻吐血身亡,而老四的妻子才30多点又生奶痈走了,他们都不是住同一个村。你若深入了解,类似的很多,许多同根生的,命运似乎都有相似点,难道基因的设定,连命运也设定? 实令人费解。我从有记忆开始,父亲就给我不止一次地讲了许多他亲眼目睹的奇事;那是他年轻时,一天经过自村的大街一个正在给人看相的牵骆驼人对他说:“你仍单枪独马眉、上无兄来下无弟”。父亲在想:爷爷生他正是独苗,若没有十分把握岂敢说人没有兄弟? 若我是有一个兄或一个弟,岂不被人打? 因希奇就站着看个究竟;

一个村人来求那人看相,那人说:“你仍无子无女之相,请你把妻子叫来,也许她会招子。”他真的叫来妻子,结果牵骆驼人说:“天生双地生对,你仍孤命也!”这人就是上街的何合德,的确整村人都知道,他俩老没孩子,一直以为自己会生,临老大约1970年左右因为要做水电站移民了,才叫了个30多岁的儿子算是接代。

一本厚厚的《麻衣相法》、薄薄毛纸印着:“天庭保满、地库丰隆主福相,眉毛过目兄弟五六,单枪独马眉上无兄来下无弟;眉清目秀主聪明,鼻耸天庭名声远,鼻若悬胆财运通,男人最忌鼻露骨„„。”若小心去注意会使你佩服得五体投地,的确很真实。

很多年以前,我一位亲人不知怎的面部中间的最高处两眉之间的肤色与脸部其它部位相比明显可以看到灰暗带黑的气色。一天她路过深悟《麻衣相法》的友人家时,友人对她说:“看你印堂发黑、不见阳官要见阴官,近来请多多注意,保重身体、少出门、少诺事,免得横祸!”这亲人身体也很健,也很懂修身养性,决不会诺事。奇怪的是,却因丈夫虐待媳妇而做替罪羊落入了班房。

中医理论印堂仍相关肺的部位,可以反映肺部和咽喉疾病,说明人体心脏功能不佳,脑部供血不足,心、脑缺氧,甚至有心肌坏死的情况。如“眉毛过目兄弟五六„„等”,又如有毒的蛇头是方的一样,这仍基因特性影响生理、造就了外表气色或固定形状,并不希奇。而超乎生理现象之外的“印堂发黑”落入班房是如何发生联系的呢?

那么写这些书的是人吗? 通过什么方程式推理的呢? 怎么单凭出生的年、日、时辰或者凭人的相貌就能找出这人一生的结果、能知后来吉凶,这难道是巧合? 天像图如何形成? 1000多年前,耶稣的门徒约翰被流放到拔摩的海岛上,听到和看到一幕一幕“天像图”,就是记录下来流传至今的“启示录”,怀疑吗? 用什么解释呢? 1989年1月28日上午9时,在新疆雪域上空还出现过巨大的“天像图”。1999年1月18日上午,在几场大雪过后,新疆昭苏高原上空出现了一幅巨大、清晰的生动城市图像。1990年6月30日晚八点多,在前苏联的敖得萨地区天空出现了一幅巨大的图像,那是一张巨大的俄罗斯古典式的安乐椅,椅子上慢慢出现一位头戴王冠,身穿金色的欧洲中世纪皇宫中的长袍,如女皇一般的中年妇女。谢尔盖妻子照的这幅天像图登在当时苏联的各报刊上。然而美国天体物理学家文达尔克博士认真地研究过多幅“天像图”的照片,他一直确信有“地外文明”存在。现今的科学能解释吗? 人是什么? 人究竟知道了什么?

从此笔者开始了“人生”的研究:为什么有如此完美无缺的物质世界,这完美的世界上又为什么有个个体的“我”? 笔者虽未能承受父辈基业,但因受到上代启蒙,延续父亲手上就对“人生”进行研究;沿着父亲走过的路,也转过许多的弯,自身对人生长期被动地实际感受(当然这感受不等于人人都会有,也或许有人得到的比笔者更深透的感受);以亲身经历的、看见的、听见的事实依据,参阅古今天文学、生物学、宇宙学、中医学、相关科学资料、宗教信仰等多学科资料,也作了几十年的证据搜集发现人类还须有一个更高境界的认识自己;

物理学家杜林白《一个科学家的故事》开头便说:“我们每个人都发现,生命奥秘远比我们所见的要多。但是,每个人只有短促的一生来探讨我们究竟是谁? 我们为什么来到这里? 我们将到哪里去? 由于错误的答案,往往会带来些致命的影响。所以没有什么比寻找这些问题的正确答案更重要的了。”

2010年7月2日《参考消息》第7版转载【《宇宙学》研究权威文章】报道说:“宇宙之外可能存在与我们的宇宙平行的无限数量的宇宙。而在平行宇宙中也可能存在无限数量的我们的复制品,这是科学家不想让你知道的小秘密,因为这让他们也非常茫然”。如此完美的地球、配套的太阳摆放在宇宙的这个太空里,“人”不可能是孤独的,人类也并非宇宙间惟一的生灵、不可能仅仅只有地球上一种脆弱的“人”的存在。在这完整的宇宙里,可以肯定宇宙真正管理者不是“人”。因为人的生命在宇宙中、仅局限在一个非常窄小的地球园圈内,无法适应宇宙的生存,还谈不上算为宇宙真生命。

如此脆弱的生命也尽不协调,一个有思维有思想意识的“人”不应该是如此脆弱的生命。相比仅有45亿年历史的地球,人类的科技文明历史也仅仅是过去的200年间的一种有思维的生命史。因此,有理由相信137亿年发展史的宇宙及其他星球1,那里应该也有智慧的生 1资料根据美国宇航局发射“威尔金森微波各向异性探测器”第一年观测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结果的“婴儿期”照片科学家精确的测算年龄 命存在,至少人们已经发现、如天体运行规律等无法解释的更高科技文明的存在,世上有哪一门学科能解释以上问题呢? 现今人们以“科学”作为万能的钥匙,那么让我们寻找“科学”进入真知。

第二篇:谜一般的科学读后感

谜一般的科学

——《宇宙大爆炸》读后感

“仰望星空,璀璨的群星更加让我为之倾心;浩瀚的宇宙与我的距离也不再那么遥远。”这是在我读完《宇宙大爆炸》后内心最真实的感受。

宇宙大爆炸理论是根据观测研究而得到的一种假想,是本世纪享有国际盛誉的伟大人物——史帝芬·霍金所提出的。即使他那么无助地坐在轮椅上,也拦截不了他的思想遨游在广袤的时空中,为我们解开宇宙之谜。

这一本书,让我对宇宙有了更多的了解。它详尽地向我们解释了宇宙的生成与演化。那细致且逼真的描述,让我们仿佛能透过书置身于宇宙之中,也让我不止一次的确信这一假说就是铁一般的事实。看完第一章,我了解到:所有的天体都有其诞生、变化、发展和衰亡的历史。宇宙空间也是在一次突变中降生的,在一次绝无仅有的大爆炸中产生的。看完前半部,我更详尽地了解到:大爆炸前一秒,宇宙的体积还是一个零!爆炸开始后,宇宙以接近无穷大的速度在膨胀着;爆炸所产生的光子、电子、中微子以及它们的反粒子,还有少量的质子和中子,它们相互碰撞并产生巨大的能量,如同骁勇的士兵在为他们的主人开拓边疆一样,以吞没一切的气势向外扩展着„„。在持续几个钟头后,一切都显得格外寂静,似乎什么都不曾发生过。但事实上已发生了,那一刻就形成了今天我们赖以生存的这个辽阔无垠的宇

宙了。看完尾言,我清楚了:恒星有时会发生被称为“超新星”的巨大喷发,这种喷发令其它一切恒星都黯淡无光。而我们赖以生存的太阳就是一个由喷发而形成的二代恒星。

从宇宙的演化和星系的生成,再到太阳和生命的出现,这一切的一切都在告诉着我们事物总在发展。作为人类的我们除了一味地遵循自然规律外,难道就不能做点什么吗?我从小就有长大当一名星系科学家的梦想,可总觉得自己在异想天开,但读过《宇宙大爆炸》这本书后,我想,也许我的梦想不再那么遥不可及!作为中学生,我们有着改变人生的力量。因为我们有着一双名为“知识”的翅膀,只要乘着东风奋力向前跨越,踏在巨人肩膀上继续前行,即便是坎坷我们仍有勇气继续下去。时间与空间的虚幻令人着迷,总有人会抑制不住好奇心向真理进发,终能达到梦想的彼岸。

宇宙包罗万象,宇宙绚丽多彩,宇宙变化莫测。谜一般的科学正等着你我的探索呢!

第三篇:七年级上第一章第一节科学导学案+十个科学家的小故事

七年级上册科学导学案

第一章 科学入门 第1节 科学并不神秘

【学习目标】

1、知道科学是一门研究各种自然现象的学问,知道通过探究和实验可以了解自然现象并对一些现象作出比较合理的解释。

2、理解科学是一个充满想象力的创造过程,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3、了解科学技术对社会进步的影响,知道科学技术的发展必须保护环境、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4、培养和形成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意识,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向往,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学会全面看问题。【重点难点】

1、通过“观察”各种自然现象,让学生对科学产生一定的兴趣。这节的关键是让学生意识到“观察”在生活中学习科学的重要性,及如何通过观察去得出实验答案。

2、从自然现象到最新科技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就在身边,并且在生活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这里就要引用大量的例子来说明了。【课前准备】

1、科学要研究各种,并寻找它们产生、发展的 和。每一个小小的 都有可能引发科学的发现。牛顿好奇于苹果落地而发现了 ;瓦特好奇于水沸腾后顶起壶盖而改进了。

2、鱼在水中的沉浮除了与 的活动有关外,还与 的大小有关。

3、科学技术在推进人类文明进步的同时,也会给人类带来。【学习过程】

一、1、观察活动一(奇妙的现象):

(1)观察PPT上图片,描述观察到的自然现象。

图1 ; 图2 ; 图3 ; 图4。(2)讨论这些图中的自然现象,谈谈你的想法与感受。(3)请你说说你最感兴趣的奇妙现象,跟大家分享。

2、观察活动二(不断变化的自然界):

(1)自然界的事物都在不断地变化着,请认真观察PPT上图片,它们各出现了哪些变化?

图1 ;图2 ; 图3 ;图4 ; 图5 ;图6 ;(2)你能举出一些发生在你周围的奇妙的变化吗?

3、现在你认为科学研究的是什么问题?

科学要研究,并寻找它们、的原因和规律。

4、下列事物中,属于科学研究对象的是:。A.风是怎样形成的? B.政府是如何管理流动人口的? C.为什么会打雷? D.我们学校有多少初一新生? E.小鸡是如何出生的? F.水为什么会结冰? G.小明的理想是什么? H.露珠是怎样形成的?

二、怎样进行科学研究?

1、你看过金鱼吗?金鱼为什么能自如地在水里上升或下沉呢?

我的猜想是。

2、活动:用老师给你的气球、沙子、水槽、水,验证你的猜想

(1)我的实验方法是。(2)我的发现是。(3)结合鱼的图片,你认为金鱼在水中自如升降的原因是。(4)你还发现了什么问题?。

3、我认为科学研究要经过这些过程:。

三、科学研究为我们带来什么?

1、科学技术的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了哪些好处?请你说说,跟大家一起分享。

2、科学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但是,它有时还会给我们带来负责影响,你能举一些我们生活周围存在的实例加以说明吗?我们应当用什么措施来消除这些不良影响? 【课堂练习】

1、学习科学的基本方法是()

A.仔细观察 B.积极实验 C.认真思考 D.以上都是

2、关于科学技术的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自古以来,科学技术带给人们的都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B.自古以来,科学技术带给人们的都只有坏处,没有好处

C.既有好处,也有坏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好处将占主导地位 D.既有好处,也有坏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坏处将占主导地位

3、科学是一门研究,并寻找它们、的原因和规律的学科。

4、科学技术在推动人类文明的同时,也会给人类带来 影响。我们要多、多、多思考,运用科学方法和知识,推动社会的进步,协调 和 的关系。

5、好奇于苹果落地而发现了“万有引力”; 好奇于水的沸腾顶起壶盖而改进了蒸汽机。【课堂小结】

通过本堂课,你学到了什么?请把你的体会写在下面。

世界著名科学家的小故事

一、牛顿的故事

牛顿是世界闻名的科学家。牛顿小时候很喜欢动物。有一次,他的朋友送给他一只狗和一只猫,牛顿收到礼物非常高兴,无微不至地照顾着他的新朋友,为了便于狗和猫出入房间,牛顿在门边挖了两个洞,一个大一个小,有人问他,你为什么要挖一大一小两个洞呢,牛顿回答说:“狗从猫洞里能过去吗?”

牛顿的童年是不幸的,出世前三个月爸爸就去世了。两岁时,妈妈又改嫁到邻村。牛顿只好与外婆相依为命。他从不乱花钱,唯一的爱好就是搞一些小工艺,把零用钱聚起来,买了锯子、钉锤等一类工具,一放学就躲在房子里敲敲打打。

牛顿学习时精神很专注。有一次煮鸡蛋,心里想着数学公式,竟误把手表当作鸡蛋丢进了锅里。还有一次,从早晨起就计算一个问题,中饭都忘了吃。当他感到肚子饿时,已暮色苍茫。他步出书房,一阵清风,感到异常的清新。突然想到:我不是去吃饭吗?怎么走到庭院中来了!于是他立即回头,又走进了书房。当他看到桌上摊开的算稿时,又把吃饭的事忘得一干二净,立即又伏案紧张地计算起来。

二、爱迪生的故事

爱迪生是世界闻名的发明家。他小时候因为家里穷, 只上了3 个月学, 十一二岁就开始卖报.他热爱科学, 常常把钱节省下来, 买科学书报和化学药品.他做实验的器具, 是从垃圾堆里拣来的一些瓶瓶罐罐.

爱迪生12 岁的时候, 在火车上卖报.火车上有一节给乘客吸烟的专用车厢, 车长同意他在那里占用一个角落.他把化学药品和瓶瓶罐罐都搬到那里, 卖完了报, 就做各种有趣的实验.

有一次, 火车开动的时候猛地一震, 把一瓶白磷震倒了.磷一遇到空气马上燃烧起来.许多人赶来, 和爱迪生一起把火扑灭了.车长气极了, 把爱迪生做实验的东西全扔了出去, 还狠狠打了他一个耳光, 把他的一只耳朵打聋了。爱迪生钻研科学的决心没有动摇.他省吃俭用, 重新做起化学实验来。有一次, 硫酸烧毁了他的衣服;还有一次, 硝酸差一点儿弄瞎了他的眼晴。他没有被危险吓倒, 还是顽强地做实验.

爱迪生试制电灯, 为了找到一种价钱便宜、使用时间长的灯丝, 不知做了多少次实验.他常常在实验室里一连工作几十个小时, 实在太累了, 就躺在实验台上睡一会儿.他这样不懈地努力, 终於找到了合适的灯丝, 发明了电灯.后来, 爱迪生又发明了电影、留声机......他一生中发明的东西有1000多种.

三、居里夫人的故事

居里夫人是法国籍波兰科学家,研究放射性现象,一生两度获诺贝尔奖。玛丽从小学习就非常勤奋刻苦,对学习有着强烈的兴趣和特殊的爱好,从不轻易放过任何学习的机会,处处表现出一种顽强的进取精神。从上小学开始,她每门功课都考第一。15岁时,就以获得金奖章的优异成绩从中学毕业。她的父亲早先曾在圣彼得堡大学攻读过物理学,父亲对科学知识如饥似渴的精神和强烈的事业心,也深深地熏陶着小玛丽。她从小就十分喜爱父亲实验室中的各种仪器,长大后她又读了许多自然科学方面的书籍,更使她充满幻想,她急切地渴望到科学世界探索。但是当时的家境不允许她去读大学。19岁那年,她开始做长期的家庭教师,同时还自修了各门功课,为将来的学业作准备。这样,直到24岁时,她终于来到巴黎大学理学院学习。她带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全神贯注地听每一堂课,艰苦的学习使她身体变得越来越不好,但是她的学习成绩却一直名列前茅,这不仅使同学们羡慕,也使教授们惊异,入学两年后,她充满信心地参加了物理学学士学位考试,在30名应试者中,她考了第一名。第二年,她又以第二名的优异成绩,考取了数学学士学位。

四、达尔文的故事

达尔文小的时候, 一次跟妈妈到花园里为小树培土.妈妈说: “泥土是个宝, 小树有了泥土才能生长.别小看这泥土, 是它长出了青草, 喂肥了牛羊, 我们才有奶喝, 才有肉吃;是它长出了小麦和棉花, 我们才有饭吃, 才有衣穿.泥土太宝贵了.”

达尔文问: “妈妈, 那泥土能不能长出小狗来?”

“不能呀!”妈妈笑着说, “小狗是狗妈妈生的, 不是泥土里长出来的.”

达尔文又问: “我是妈妈生的, 妈妈是姥姥生的, 对吗?” “对呀!所有的人都是他妈妈生的.” “那最早的妈妈又是谁生的?” “是上帝!”

“那上帝是谁生的呢?”

妈妈答不上来了.她对达尔文说: “孩子, 世界上有好多事情对我们来说都是个谜, 你像小树一样快快长大吧, 这些谜等待你们去解开呢!”

达尔文自幼喜欢花草树木、鸟雀虫鱼.上学以后, 他仍然保持着对大自然的浓厚兴趣.他骑马、打猎、钓鱼、采集矿石、捕捉昆虫、钻进树林观察鸟类的习性.对达尔文来说, 整个世界就是一个大问号, 要探索、思考的事情实在太多了.他常常边观察边沉思, 甚至忘记了危险.有一次, 达尔文在一个古代城堡上散步, 像往常一样陷入了沉思.他心不在焉地迈动着缓慢的脚步, 突然一脚踩空, 从城垛上跌了下来.这时候, 达尔文的神智非常清醒, 头脑还在思考.

五、焦耳的故事

英国著名科学家焦耳从小就很喜爱物理学,他常常自己动手做一些关于电、热之类的实验。

有一年放假,焦耳和哥哥一起到郊外旅游。聪明好学的焦耳就是在玩耍的时候,也没有忘记做他的物理实验。他找了一匹瘸腿的马,由他哥哥牵着,自己悄悄躲在后面,用伏达电池将电流通到马身上,想试一试动物在受到电流刺激后的反应。结果,他想看到的反应出现了,马收到电击后狂跳起来,差一点把哥哥踢伤。

尽管已经出现了危险,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到爱做实验的小焦耳的情绪。他和哥哥又划着船来到群山环绕的湖上,焦耳想在这里试一试回声有多大。他们在火枪里塞满了火药,然后扣动扳机。谁知“砰”的一声,从枪口里喷出一条长长的火苗,烧光了焦耳的眉毛,还险些把哥哥吓得掉进湖里。

这时,天空浓云密布,电闪雷鸣,刚想上岸躲雨的焦耳发现,每次闪电过后好一会儿才能听见轰隆的雷声,这是怎么回事?焦耳顾不得躲雨,拉着哥哥爬上一个山头,用怀表认真记录下去每次闪电到雷鸣之间相隔的时间。开学后焦耳几乎是迫不及待地把自己做的实验都告诉了老师,并向老师请教。老师望着勤学好问的焦耳笑了,耐心地为他讲解:“光和声的传播速度是不一样的,光速快而声速慢,所以人们总是想见闪电再听到雷声,而实际上闪电雷鸣是同时发生的。”

焦耳听了恍然大悟。从此,他对学习科学知识更加入迷。通过不断地学习和认真地观察计算,他终于发现了热功当量和能量守恒定律,成为一名出色的科学家。

六、富兰克林的故事

1752年6月的一天,美国费城郊区,乌云密布,电闪雷鸣,在一块宽阔的草地上,有一老一少两个人正兴致勃勃地在那里放风筝。突然,一道闪电劈开云层,在天空划了一个“之”字,接着一声雷响,雨点就倾泻下来了。

只见老者大声喊道:“威廉,站到那边的草房里去,拉紧风筝线。”这时,闪电一道亮过一道,雷鸣一声高过一声。突然威廉大叫:“爸爸,快看!”老者顺着儿子指的方向一看,只见那拉紧的麻绳,本来是光溜溜的,突然怒发冲冠,那些细纤维一根一根都直竖起来了。他高兴地喊道:“天电引来了!”他一边嘱咐儿子小心,一边用手慢慢接近接在麻绳上的那把铜钥匙。突然他象被谁推了一把似地,跌到在地上,浑身发麻。他顾不得疼痛,一骨碌从地上爬起来,将带来的莱顿瓶接在铜钥匙上。这莱顿瓶里果然有了电,而且还放出了电火花,原来天电和地电是一个样子!他和儿子如获至宝似地将莱顿瓶抱回了家。

这捕获天电的人就是富兰克林和他的儿子威廉。富兰克林不仅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还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外交家,他是《独立宣言》的发起人之一,是美国第一任驻外大使。

风筝实验之后,富兰克林写了一篇《论闪电和电气的相同》的论文,阐述了雷电的本质,还提出了制造避雷针的设想,使建筑物免遭雷击。富兰克林发明的避雷针,一下子风靡一时,传到英国、法国、德国、传遍欧洲和美洲。

七、诺贝尔的故事

诺贝尔的父亲是一位颇有才干的发明家,倾心于化学研究,尤其喜欢研究炸药。受父亲的影响,诺贝尔从小就表现出顽强勇敢的性格,他经常和父亲一起去实验炸药。多年随父亲研究炸药的经历,也使他的兴趣很快转到应用化学方面。

1862年夏天,他开始了对硝化甘油的研究。这是一个充满危险和牺牲的艰苦历程。死亡时刻都在陪伴着他。在一次进行炸药实验时发生了爆炸事件,实验室被炸的无影无踪,5个助手全部牺牲,连他最小的弟弟也未能幸免。这次惊人的爆炸事故,使诺贝尔的父亲受到了十分沉重的打击,没有多久就去世了。他的邻居们出于恐惧,也纷纷向政府控告诺贝尔,此后,政府不准诺贝尔在市内进行实验。

但是诺贝尔百折不挠,他把实验室搬到市郊湖中的一艘船上继续实验。经过长期的研究,他终于发现了一种非常容易引起爆炸的物质--雷酸汞,他用雷酸汞做成炸药的引爆物,成功地解决了炸药的引爆问题,这就是雷管的发明。它是诺贝尔科学道路上的一次重大突破。

诺贝尔一生的发明极多,获得的专利就有255种,其中仅炸药就达129种,就在他生命的垂危之际,他仍念念不忘对新型炸药的研究。

八、贝尔的故事

电话的发明者叫贝尔。他原是苏格兰人,生于1847年。24岁时移居美国,不久加入美国籍。1873年他已是波士顿大学语言生理学的教授。一次,他企图通过一根电报线来同时传递几个信息。他的设想得到了妻子梅布尔.哈伯德与岳父的支持。梅布尔是聋子,以前是贝尔的学生。她父亲较富有,为女婿的科学试验慷慨解囊,提供必要的经济支持。

贝尔的不少朋友却希望他钻研电报术。但发明家不以为然。他心里唯一惦记的事,就是要完成传递人声的工作。他先试制成“谐和电报”——在一根导线上连接由带电芦苇组成的两个竖琴模样的集合。每根芦苇在导线的那一头都有同频率的对应者。贝尔把两个“竖琴”挂在磁性薄膜上。这薄膜是模仿人耳的一种装置。

有一天,贝尔的助手托马斯.沃森摆弄夹住了的芦苇,而贝尔却从导线上听到了邻室传来的拨动的弦音。他记下了事实,从而导致进一步试验。试验过程中,贝尔遇到不少困难。但他是个虚心好学的人,因而在向别人求教时,得到过一些著名科学家的指导与帮助,其中有著名的物理学家赫尔姆霍茨、约瑟夫.亨利、爱迪生等。

1876年3月10日,贝尔通过送话机喊道:“沃森先生,请过来!我有事找你!”在实验室里的沃森助手听到召唤,像发疯一样,跃出实验室,奔向贝尔喊话的寝室去。他一路大叫着:“我听到了贝尔在叫我!我听到了贝尔在叫我!”……

这样,人类有了最初的电话,揭开了一页崭新的交往史。1877年,第一份用电话发出的新闻电讯稿被发送到波士顿《世界报》,标志着电话为公众所采用。1878年,贝尔电话公司正式成立。

九、爱因斯坦的故事

爱因斯坦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他从小就喜欢动手动脑。有一次上手工课,他想做一只小木凳。下课铃响了,同学们争先恐后拿出自己的作品,交给了漂亮又严厉的女教师。爱因斯坦没有拿出自己的作品,急得满头大汗。女教师宽厚地望着这个男孩,相信他能交上一件好作品。

第二天,爱因斯坦交给女教师的是一个制作得很粗糙的小板凳,一条凳腿还钉偏了。满怀期望的女教师十分不满地对全班同学说:“你们有谁见过这么糟糕的凳子?”同学们窃笑着纷纷摇头。老师又看了爱因斯坦一眼,生气地说:“我想,世界上不会再有比这更坏的凳子了。”教室里一阵哄笑。

爱因斯坦脸上红红的,他走到老师面前,肯定地对老师说:“有,老师,还有比这更坏的凳子。”教室里一下子静下来,大家都迷惑不解地望着爱因斯坦。他走回自己的座位,从书桌下拿出两个更为粗糙的木板凳,说:“这是我第一次和第二次制作的,刚才交给老师的是第三个木板凳。虽然它并不使人满意,可是比起前两个总要强一些。”

这回大家都不笑了,女教师向爱因斯坦亲切又深思地点着头,同学们也向他投去敬佩和赞许的目光。

这个小故事让我们看到爱因斯坦的韧性,在他不满意自己的小板凳的时候,他又再次投入制作。他一共制作了三个小板凳,最后的一个比前两个要好一些。在制作小板凳的过程中,爱因斯坦表现了他对自己的态度,那就是无论做任何事,他都要力求做好,完全释放自己的能量,不满足已有的成绩,让自己的潜能充分发挥。

十、瓦特的故事

瓦特出生于英国,由于家境贫穷没机会上学,先是到一家钟表店当学徒,后又到格拉斯哥大学去当仪器修理工,瓦特聪明好学,他常抽空旁听教授们讲课,再加上他整日亲手摆弄那些仪器,学识也就积累的不浅了。

1764年,格拉斯哥大学收到一台要求修理的纽可门蒸汽机,任务交给了瓦特。瓦特将它修好后,看看他工作那么吃力,就象一个老人在喘气,颠颠颤颤地负重行走,觉得实在应该将它改进一下。他注意到毛病主要是缸体随着蒸汽每次热了又冷,冷了又热,白白浪费了许多热量。能不能让它一直保持不冷而活塞又照常工作呢?于是他自己出钱租了一个地窖,收集了几台报废的蒸汽机,决心要造出一台新式机器来。

从此,瓦特整日摆弄这些机器,两年后,总算弄出个新机样子。可是点火一试,那汽缸到处漏气,瓦特想尽办法,用毡子包,用油布裹,几个月过去了,还是治不了这个毛病。瓦特没有放弃,经过不懈的努力,他终于设计了一个和汽缸分开的冷凝器,这下热效率提高了三倍,用的煤只有原来的四分之一。这关键的地方一突破,瓦特顿然觉得前程光明。他又到大学里向布莱克教授请教了一些理论问题,教授又介绍他认识了发明镗床的威尔金技师,这位技师立即用镗炮筒的方法制了汽缸和活塞,解决了那个最头疼的漏气问题。

1784年,瓦特的蒸汽机已装上曲轴、飞轮,活塞可以靠从两边进来的蒸汽连续推动,再不用人力去调节活门,世界上第一台真正的蒸汽机诞生了。

第四篇:八年级科学下第一章第一节《指南针为什么能指方向》学生探究学习指导卡

《指南针为什么能指方向》学生探究学习指导卡

姓名

合作学习小组

一、活动:给磁铁找朋友

实验材料:①大头针,②木头、③塑料片、④铁块、⑤铝块、⑥铜块、⑦

元硬币和磁铁。

比一比谁最快,磁铁能吸引的是。

二、探究活动:磁铁各部分吸引铁的能力一样吗?

1、实验材料:回形针(大头针)

磁铁

2、实验操作:

3、实验现象:观察到回形针(大头针)主要分布。

4、结论:

三、将小磁针放在针尖上,用手拨动小磁针,观察静止时的指向。

注意:1、不要让磁体靠近它。

2、多做几次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现象:

四、游戏中的科学:探究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游戏规则:两块磁体相互靠近

S

S

S

N

N

S

N

N

靠近的磁极

被靠近的磁极

游戏次数

规律:

结论:同名磁极相互

异名磁极相互

五、小组讨论:比一比哪组的方案最多

讨论:有一条形磁体的N,S极标记模糊不清了,你能用什么方法将它的两极判断出来?

一、预习·导学

1、物质具有吸引

等物质的性质叫磁性,具有磁性的物体叫______________。

2、磁体两端的磁性,这两端叫做________。

3、磁体具有指向性。我们把能绕轴转动的磁体静止时指向地理北极的一端叫_______

或________,指向地理南极的一端叫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4、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使原来没有____________的物体得到_______的过程叫磁化

6、下列材料或物体具有磁性的是()

A

.司南B

.玻璃C

.木材D

.铜棒

7、水平桌面上有一静止的铁块,当一条形磁铁沿竖直方向逐渐靠近铁块时(图

1),铁块对桌面的压力将__

___,铁块受到的重力将__

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二、学习·研讨

1、用条形磁铁的N

极去靠近性状相似的金属条的一端,金属条被吸引,则金属条()

A

.一定具有磁性,因为异名磁极互相吸引

B

.一定不带磁性,因为同名磁极互相排斥

C

.可能具有磁性,因为磁体能吸引铁、钴、镍等物质

D

.条件不足,无法判断金属棒是否具有磁性

2、下列关于磁感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磁感线是磁场中真实存在的线

B

.磁感线都有南北极

C

.磁感线都是弯曲的线

D

.小磁针在磁场中静止时,南极所指的方向总跟磁感线方向相反

3、根据指南针指示南北的事实,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地球本身是一个巨大的磁体

B、地球周围空间存在磁场

C、指南针北极所指的方向是地磁北极

D、地磁的北极在地理的南极附近

4.下列关于磁体周围磁感线的分布情况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在一个平面上

B

.在磁体周围的空间

C

.磁感线的分布都是均匀的D

.磁感线都是弯曲的线

5.下面是小明同学画的四幅磁感线的分布图,小磁针涂黑部分表示磁针的N

极。其中正确的是()

A

.甲、乙

B

.丙、丁

C

.甲、丙

D

.乙、丁

6.现代磁悬浮列车是利用磁极间相互作用的原理将车身托起,大大减少了阻力,使列车能高速运行。其中有一种是利用同名磁极的原理制成的。

7、据报道:“上海的信鸽从内蒙古放飞后,经历20余天,返回上海市区鸽巢。”信鸽这种惊人的远距离辨认方向的本领,实在邻人惊奇。那么信鸽究竟靠什么辨别方向呢?有人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把几百只训练有素的信鸽分成两组,在一组信鸽的翅膀下各缚一块小磁铁,而在另一组信鸽的翅膀下各缚一块大小相同的铜块,然后把它们带到离信鸽舍一定距离的地方放飞,结果绝大部分缚铜块的信鸽飞回到鸽舍,而缚着磁铁的信鸽却全部飞散了。

(1)缚磁铁的鸽子常常迷失方向可能是因为受到_____________的干扰。

(2)此人在这个实验前提出的猜想是____________________。

8.在甲、乙、丙、丁四幅图中分别标出磁体的N、S

极或磁感线的方向。

下载一章“科学”不愿提及的一些谜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一章“科学”不愿提及的一些谜.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