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恩格斯:共产主义原理》的一点思考大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读书报告一
任课老师:申
建
小组成员:杨万里1007123123
江雪冰1007123125 宋健君1007123126 樊耀博1007123127 高超凡1007123128 李
畅1007120320
读《恩格斯:共产主义原理》的一点思考
关键词
共产主义原理
无产阶级
产业革命
私有制
无产阶级革命
共产主义制度
摘要说明
我的文章是在《马恩选集》(第一卷)中的《恩格斯:共产主义原理》以及《马克思和恩格斯:共产党宣言》的基础上做的。第一部分主要是归纳总结共产主义原理的内容,将之归纳为五个部分,即无产阶级、产业革命、废除私有制、无产阶级革命和共产主义制度。第二部分也是从这五个部分读完来阐述我在读完这些文章后的思考。在阐述的过程中,我并没有站在任何阶级立场上来考虑问题,也不是抱有成见地看问题,而是本着“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态度认真分析马恩的观点,慎重表达自己的观点。当然,由于我自身的知识和能力的不足,肯定会有很多疏漏和错误之处,至于言辞过激之处,还望老师海涵,不要计较。
第二部分
读书归纳总结
共产主义原理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的条件的学说
一、无产阶级
无产阶级是靠出卖自己的劳动来获得生活资料的社会阶级。无产阶级不是一向就有的,它是随着产业革命的出现而产生的。
无产阶级将自己的劳动出卖给资本家,劳动的价格和劳动的生产费用相等,而劳动的生产费用正好是使工人能够维持他们的工作能力并使工人阶级不致于死光所必须的生活资料的数量。
劳动阶级,在古代和现在一些落后国家和美国南部是奴隶,在中世纪和现在的匈牙利、波兰和俄国则是农奴,在产业革命前的手工工场时代则是手工工场工人。
无产者和奴隶的区别在于奴隶只是特定主人的财产,其劳动也随其人身属于主人的财产,而无产者则是独立的个体,其劳动出让给他人可以得到相应的报酬。无产者与农奴的区别在于农奴在缴纳一部分收入或者服一定劳役的条件下拥有一定的生产资料,而无产者完全没有生产资料,只能使用资本家的生产资料。无产者和手工工场工人的区别在于手工工场工人占有生产工具、和雇主有一定宗法关系并且几乎生活在农村,而无产者则不占有生产工具,和雇主只有基于雇佣关系的金钱关系,并且生活在大城市。
二、产业革命
一方面,产业革命上摧毁了手工工场制度,代之以大工业制度;摧毁了封建贵族和行会师傅的特权,在经济上实行自由竞争,在政治上实行代议制;产业革命还使无产阶级不断发展壮大,并且聚集到大城市,孕育了无产阶级的社会革命。
另一方面,产业革命导致了定期重演的商业危机,使无产阶级陷于极度贫困。要避免这种定期重演的商业危机,就要建立一个全新的社会组织,由它根据确定的计划和社会全体成员的需要来组织生产并且消除自由竞争。
三、废除私有制
新的社会制度应当用联合经营代替自由竞争,用公有制代替私有制,废除私有制。
过去废除私有制是不可能的,因为私有制是手工工场的生产方式创造的所有制形式。但是由于大工业的发展拥有在短时期内无限提高生产力的能力,远远超出私有制能够容纳的范围,所以要废除私有制。
如果能够用和平赎买的方法废除私有制就尽量用和平的办法。废除私有制要逐步进行,不可以操之过急。
废除私有制后会产生很多好的结果:经济危机和由此引起的社会贫困消失;保证满足全体社会成员的需要;大工业繁荣发展;农业与工业同时发展起来;社会分工以及由此引起的阶级消失;每个人在教育的作用下得到全面的发展,通晓所有的生产系统;城市和乡村的对立消失。
四、无产阶级革命
首先将建立民主制度,直接或间接地建立无产阶级的政治统治。如果不能立即用民主来实现无产阶级革命,可以采取一些强制性措施。
无产阶级革命不能单独在某个国家发生,因为世界市场的建立将各个文明联系在一起,所以至少在英、美、法、德这四个国家同时发生。
五、共产主义制度
共产主义制度会对家庭产生的影响:由于废除私有制和社会负责教育儿童,现代婚姻中妻子依赖丈夫、孩子依赖父母的现象会消失;两性间的关系不会受到社会的干涉;公妻制消失。
消灭人对人的剥削,从而消灭民族对民族的剥削。共产主义要同传统的观念决裂,要彻底废除宗教、道德。
社会主义者分为三类:封建或宗法社会的拥护者,这些人多为封建残余势力;现代社会的拥护者,这些人为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社会主义者,这些人以小资产阶级为主。无产阶级要同前两类社会主义者作斗争,同民主主义的社会主义者达成妥协,联合行动,但不能与之同化。
在对待其他政党问题上,要联合与共产主义者有共同利益的政党,与之合作,但是要保持警惕,待资产阶级取得统治权后就要将之尽快推翻。
第三部分
读书笔记 共产主义原理整个的逻辑体系是这样的,首先共产主义是以无产阶级为主体的,所以先说说无产阶级怎么样。然后说产业革命会引起商业危机,导致无产阶级极度贫困,难以维持生计。所以要进行无产阶级的社会革命,废除私有制,建立公有制,让无产阶级掌握生产资料,建立共产主义制度。最后说建立了共产主义制度之后,会有什么样的好的结果呢,会在宗教、民族、政党方面采取什么样的政策呢。
下面我会针对这篇文章的五个部分的观点进行一一评说。
一、无产阶级
关于阶级这个问题,马恩说阶级是由于社会分工引起的,我想了很久,觉得这种分析不太妥当,至少是没有揭露阶级的本质。
在原始社会,一群人在部落首领的领导下进行生产,即种植粮食、采集野果、狩猎动物等等,应该说这里面肯定存在分工的,或许会有那么个别特别突出的猛人,三项全能,但是我估计这样的人肯定当领导去了,毕竟就那么几个猛人。我们是不是应该给他们划分一下阶级呢,比如领导阶级和社会成员阶级,这样分肯定不对,因为这不过是一种管理体制而已。准确地说,虽然大家在生产中分工,但是所有的产品都要上交,然后进行平均分配。
我认为,关键在这产品的分配也就是消费的问题,社会的阶级主要可以分为两种阶级,一种阶级负责生产产品,这种产品可能是生活资料,也可能是生产资料,但最终还是转换成满足人们生存的生活产品,我将之命名为生产阶级,奴隶阶级、农民阶级、工人阶级都是这种阶级;另一种阶级负责消费产品,我将之命名为消费阶级,奴隶主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都是这种阶级。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负责生产和负责消费的划分并不是绝对的,消费阶级也会参与到生产中来,生产阶级也会参与到消费中来,只是由于生产产品主要由生产阶级来完成,消费阶级只是起着监督、管理的作用以及生产出来的产品大部分由消费阶级占有,生产阶级只是象征性占有了一小部分作为报酬的产品,所以我们才可以将社会的群体分为这两大阶级。所以原始社会并没有阶级的划分。
关于这种划分,有的人就会抬杠了,说社会经济运行的过程包括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你是不是应该也划分各分配阶级和交换阶级什么的,或者至少得有个交换阶级或者流通阶级,比如专门从事贸易的商人,他既不负责生产产品,也不负责消费产品。我的回答是,产品不仅限于有型的物品,随着社会的发展也包括无形的服务,以流通领域的物流企业为例,他们不生产产品,但是他们提供物品的运输流通服务,而他们要提供这种服务,也得需要飞机、仓库、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资料,他们“生产”的服务经过交换成为货币之后,其中的大部分仍为物流企业的大股东们享有,其余的小部分则作为报酬分给职工和管理人员,所以我的这种划分应该说是比较妥当的。
为什么一个阶级负责生产,而另一个阶级只负责消费呢?那是因为一个阶级占有生产资料,而另外一个阶级啥也没有;同时,一个阶级人数太少,比较懒,而且劳动水平也不高,而另一个阶级人很多,会劳动,为了生存一般比较勤快。所以双方便达成了协议,你用我的生产资料替我生产,生产出来的东西呢,我九你一。只要生产阶级的这个一份能够满足其生存的需要,这种协议便会得到其认可和接受,虽然看起来不公平。
在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工具已经有了比较坚硬、锋利并且形制规整的石器以及一些其他的石制的狩猎工具,对土地的开垦种植已经很发达了,对野生动物的狩猎也已经游刃有余了,并且还发展起圈养的畜牧业。人口也随之增加,不再是以前的一小群人单打独了,和其他的部落也有了更多的联系,这个时候,人已经不再是像动物一样完全依赖自然的存在了,他们对自然有了相当的影响力。所以有一部分人就开始琢磨怎么样占有更多的产品了,这部分人主要是部落的首领,以前是为了团结所有人来抵御自然维持共同的生存,现在既然解除了威胁就得公开地表明自己自私的立场了。首领们利用自己的部落地位和影响力役使其部落成员去开垦土地、狩猎,首领成为大奴隶主,首领将一部分土地和奴隶分给下属和亲戚,这些人自然就成为奴隶主,这些人再把一部分土地和奴隶往下分,于是就有了小奴隶主。不同的部落之间也要争个大小,力量强、人多的自然就是老大,即宗主国,力量弱、人少的就得依附于老大,他们便成为藩国。
到了奴隶社会末期,石器已经过时了,青铜器具也太脆弱了,大家都开始铁器用铁器了,再搭配老实巴交的黄牛和水牛,开垦、种植土地简直神了,大家都说好。当然了,铁器这玩意儿还不算十分普遍,毕竟冶炼技术还有待改进,铁器的形状也还比较不规整,不过有这个就很不错了。这样,一个家庭几个人便可以独自去开垦和种植十几亩地了,根本不需要一群奴隶来费傻力气。中小奴隶主发现了这个秘密,便让自己的奴隶都去开垦十几亩土地,这样他们的土地面积可以增加十几倍,收获的产品那也是相当的多。但是这些奴隶没有工具啊,没事,中小奴隶主给你,不过,你得将收获的东西大部分交给我,其余的都是你自己的。随着中小奴隶主的经济实力的壮大,便在政治上渐渐占据优势地位,最后挤垮大奴隶主。这样中小奴隶主便摇身一变成了大地主阶级,他们吸取大奴隶主分封的教训,不再把土地分封了,而是雇佣一批人帮助自己管理土地和这些农民阶级,不过大地主阶级的亲戚以及这些打工人的官员最后通过兼并土地都成了中小地主阶级,有些商人经商致富了也购买土地摇身变成地主。
到了封建社会末期,人们对土地的兴趣不是很大了,因为土地生产的粮食基本上够吃了,而且还有很多富余,人们对手工产品比较感兴趣了,因为这个更好赚钱,于是许多家庭在农业生产之余,大部分时间用来制作手工产品,比如织布的纱。顺便说一下有些地方人们的温饱仍然是个大问题,毕竟人太多了,所以土地仍然是大多数人的渴望。可见人口问题自古依赖就阻碍着中国的发展。慢慢地生产手工产品也随着人们的需要而得到极大改进,比如珍妮纺纱机。地主阶级中的中小地主当然也发现了,他们渴望拥有更多的财富,最好跟大地主一样甚至更多,于是他们开始组织收购家庭的手工制品,慢慢地他们发现把大家组织在一起集中生产效率会更高。后来更先进的生产工具蒸汽机发明了,生产效率大大提高,这些人就开始圈占大量的土地修建大工厂,同时把那些农民都弄到他们的工厂里做工,但是欧洲人实在太少了,所以这些中小地主们,准确地说现在已经是新兴的资产阶级开始在世界其他地方抓劳动力,于是奴隶贸易顺应而生。资产阶级们又发现,生产的东西太多了,把本国和周边的地方都卖遍了还是卖不完,于是开始着手开辟新的市场。以前的农民、手工业者都沦为无产阶级。
我花费这么多唇舌叙说阶级的发展演变历史,是想表明一下三点:
一、生产力的核心生产工具的发展是阶级变迁发展的主要动力;
二、自从人类进入奴隶制社会以后,人类社会总是会存在两大阶级的对立,并且我认为在将来的新的社会形态中会始终存在;
三、社会形态更替后的统治阶级主要是由旧的社会形态中的中小统治阶级转变过来的,而不是由被统治阶级演变过来的。至于被统治阶级即生产阶级能否改变自己的阶级属性,我认为是可以的,但是仅仅是向自己的对立阶级转化,即转变为生产阶级。其转变的方法很简单,只需要通过各种起义、革命夺取消费阶级的生产资料归自己所有即可。
由农民阶级转变为地主阶级最成功的典型莫过于以朱元璋为首的农民阶级建立的大明王朝。他们联合小地主阶级,发动广大的农民阶级来推翻地主阶级,占有土地,掌握国家机器,然后再仿照他们消灭的地主阶级来建立一个同样性质的封建王朝,唯一变化的是昔日的农民阶级已经变成了大地主阶级。当然,为了取得那些中小地主阶级的支持,他们基本都会对其采取安抚政策,表示我只消灭最大的地主阶级,只要你们不反对我,我也会对你们很友好的,就像你们以前的大地主一样。而大地主阶级毕竟指标有限,而大部分中小地主姐姐基本没有挪窝,所以除了农民起义的首领和他的手下和亲戚可以成为大地主和中小地主外,其余跟着起义的农民基本上可以回家了,原来干嘛的现在接着干嘛。
还有一些不成功的例子,比如唐末黄巢起义、明末李自成农民起义、太平天国运动。但是,我们惊奇地发现,虽然他们不成功,但是他们都朝着建立一个新的封建王朝的方向努力,把自己由农民阶级变为地主阶级。
诚如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里提到的一样,为了有可能压迫一个阶级,就必须保证这个阶级至少能够维持它的奴隶般的生存条件。所以生产阶级和消费阶级的关系一般会保持平衡的状态,但是如果消费阶级剥削的太多,给生产阶级分配的产品太少以至于无法维持基本的生存的时候,生产阶级就会联合起来发动起义或者革命来反抗。
在资本主义社会里,无产阶级的前途也无非就是通过起义来使一小部分无产阶级转变为资产阶级。
我认为,生产阶级和消费阶级在就是哲学上的一对矛盾,他们具有斗争性,互相对抗。但是,他们也相互依存、相互依赖、相互贯通,并且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辩证法已经从理论上证明了这一点,而历史的事实告诉我们现实也是如此。
好了,这里总结一下,无产阶级是和资产阶级同时产生的,没有资产阶级就没有无产阶级,他们相互依存,所以无产阶级消灭资产阶级而自身单独存在是不可能的;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地位和状态通常保持平衡,但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这个条件就是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的压迫和剥削达到将要消灭无产阶级的地步,无产阶级的前途就是通过自身的努力或者起义转变为资产阶级;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总是处在斗争当中,从来就没有可以调和以至和谐的时候。
二、产业革命
产业革命引起的定期重演的商业危机使贫困的无产阶级惶惶不可终日。商业危机说到底不过就是就是供给和需求之间的尖锐矛盾的表现。一方面,产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生产的产品相当多;而另一方面,除了那些富余的资产阶级以外,那些占社会总需求大量比重的无产阶级却由于工资工资微薄无力消费。这样供给和需求的矛盾就达到相当尖锐的程度,生产出来的产品大部分卖不出去,企业没有资金进行再生产,生产停滞,同时无产阶级被迫失业,整个社会的生产和消费一片萧条,这就是所谓的“商业危机”。为了解决商业危机,资产阶级着眼于减少供给,于是采取销毁工业产品的做法。这在饥饿的无产阶级看来,罪恶的资产阶级宁肯毁了这些食物也不肯怜悯他们。马恩的解决思路也是着眼于减少供给,主张取消自由竞争,由无产阶级掌握的国家政权根据社会成员的总需要来进行生产,也就是所谓的“计划经济”。
马恩的错误在于过分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认为人可以充分了解社会成员的总需求。其实完全可以通过减少供给和增加需求来解决商业危机的问题,国家可以通过税收等经济手段减少某些产品的生产,或者由国家收购生产过剩的产品,或者予以销毁;同时通过增加社会福利、补贴、提高职工工资和规定最低工资额 来增加社会成员的收入,增加消费,拉动需求。事实上,许多资本主义国家也在这样做了。而计划经济体制在苏联和改革开放前的中国的失败已经证明马恩的理论的错误
所以,商业危机并非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只是强大的经济规律对无知和幼稚的资产阶级的一点惩罚。
三、废除私有制
马恩认为私有制是手工工场的生产方式创造的所有制形式,我们先不说这一观点正确不正确,假设是正确的,那么大工业的生产方式创造的所有制形式是什么呢?结果事实告诉我们还是私有制,那么废除私有制的道理在哪里呢?马恩所谓的“由于大工业的发展拥有在短时期内无限提高生产力的能力,远远超出私有制能够容纳的范围,所以要废除私有制。”跟自己的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理论自相矛盾。而且其主要的出发点是因为商业危机导致无产阶级的极度贫困,这一点我已经在上一部分讲过,这不能成为废除私有制的理由。其实,作为无产阶级的代言人,马恩可以直接说我们就是要废除资产阶级的私有制,建立无产阶级的私有制,即公有制。马恩还认为废除私有制后,社会分工会消失,每个人都能通过教育懂得生产的各个环节。这无疑严重夸大了人的能力,事实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的分工越来越细。毕竟,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能力也是有限的。如果真如马恩所说,人们能够通过教育精通生产的各个环节,那么生产只需要有一小部分负责就行了,其余的人可以下岗了,这不就意味着大量的人失业吗?
所以,废除私有制的美好不过是马恩替广大无产阶级做的美丽的白日梦。
四、无产阶级革命
马恩认为,如果要发生无产阶级革命,首先应该在资本主义最发达的国家首先发生。如果真的有无产阶级革命的社会更替的话,那么我觉得这句话算是说对了。因为任何社会形态更替都要以社会生产力为基础,超越生产力基础的社会变革不过是虚有其表,产生的社会形态往往十分畸形,就像小孩子穿上大人的皮鞋一样显得格格不入。
结果,资本主义最发达的英、美、德、法都没有发生无产阶级革命,而刚刚起步的资本主义并且封建残余浓厚的俄国和半封建半殖民的中国居然成功地完成了无产阶级革命,建立了无产阶级政权。但是,事实证明大人的皮鞋是不适合小孩子穿的,所以苏联解体,回到资本主义的轨道,而中国也实行改革开放,逐步实行资本主义的一套,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既然马恩所盼望的英美德法的无产阶级革命和事实上发生的无产阶级革命都没有成功,只能说明目前社会形态的更替的时机还不成熟,资本主义社会依然是有生命力的社会形态。
五、共产主义制度
别的我不想多说,由于废除私有制和社会负责教育儿童,妻子依赖丈夫和儿童依赖父母的现象会消失,这种推论不知从何得出?而且不管从哪个角度看都毫无道理可言,顶多妻子依赖丈夫会减少,但那也不是因为废除私有制的缘故,而是妇女的经济地位提高的缘故,而且妻子对丈夫的依赖本身也是一种感情的表现,把它看做罪恶的东西恐怕太暴力了。
总而言之,按照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共产主义原理,没有一点是符合事实和社会发展规律的,甚至都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相违背。即便社会要发生更替,那也不是无产阶级的事儿,所谓的共产主义的社会理想不过是广大无产阶级受压迫和剥削下的美好幻想罢了。须知道,社会本身是客观的,它只会依照自身的规律前进,而不会同情任何阶级。
第二篇:读书笔记之恩格斯:《共产主义原理》
读书笔记之恩格斯:《共产主义原理》
最近几年越来越深刻地感觉到:共产主义,——一种关于人类美好未来的制度,在中国被异化得太厉害了!而要克服这种异化带来的对我们思想的奴役,就必须阅读经典,从共产主义的源头那里寻找答案。很遗憾,直到这几年才开始认真研读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经典著作,以下是学习恩格斯《共产主义原理》的一些体会。《共产主义原理》是恩格斯1847年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草案,是一部以问答方式阐述共产主义基本原理的著作。后来,马克思和恩格斯不满足于以问答形式表述共产主义者同盟的纲领,于1848年联合发表《共产党宣言》,更清楚、更系统地阐述了他们的共产主义理论。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恩格斯的《共产主义原理》就没有阅读的价值。比较而言,《共产主义原理》对特定问题的阐述更清楚,更具体,更具有针对性。而且,问答的形式也使人觉得亲切,仿如直接与大师对话一般,从认识论的观点出发,这种形式更易于使人理解和接受。1847年时欧洲正处于革命的前夜。资本主义方兴未艾,封建主义苟延残喘,共产主义正在萌芽。这一历史特点决定了恩格斯对资本主义的认识水平和关于共产主义的设想的精细程度。恩格斯分析了当时的社会状况,敏锐地指出无产阶级作为一个新的阶级已经产生,并对无产者与奴隶、农奴、手工业者和手工场工人进行了区别。他指出:“每个奴隶是特定的主人的财产,而一个无产者可以说是整个资产阶级的财产。”“无产者是专靠出卖自己的劳动而不是靠某一种资本的利润来获得生活资料的阶级。”应该说,恩格斯的分析比较符合当时欧洲社会的实际情况。但问题是,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和自我完善,资本主义社会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这种变化在相当程度上是由于共产主义运动的推动迫使资本主义进行的自我调整),例如通过加强劳动保障使社会矛盾得到缓和,通过发行股票和债券使公众也成为资本所有者,尽管只是小所有者,再就是通过不平等的国际秩序、战争或威胁使越来越多的国家沦为发达国家的经济附庸,阿富汗和伊拉克是典型的例子。新的形势下,全世界受压迫的人们和民族,如何实现解放和自救?革命的热情已经烟消云散,在中国和世界都是如此。追求理想和正义的人们,饱受体制的摧残和大众狐疑的目光。难道共产主义真的是一个渐行渐远的神话?还是人们已甘于奴役,拒绝自救与他救?我想起了圣经中挪亚方舟的故事,神因为人类的背叛而愤怒,降下灭顶之灾,只有信神的挪亚得救。令我震惊的是,在恩格斯关于共产主义革命进程的设想中,他将民主制度的建立作为一个前提性条件,只有在一个民主制度之下,才可能推行下列为实现共产主义做准备的措施:(1)用累进税、高额遗产税、取消旁系亲属(兄弟、侄甥等)继承权、强制公债等来限制私有制。(2)一部分用国家工业竞争的办法,一部分直接用纸币赎买的办法,逐步剥夺土地所有者、工厂主、铁路所有者和船主的财产。(3)没收一切反对大多数人民的流亡分子和叛乱分子的财产。(4)在国家农场、工厂和作坊中组织劳动或者让无产者就业,这样就会消除工人之间的竞争,并迫使还存在的厂主支付同国家一样高的工资。(5)对社会全体成员实行同样的劳动义务制,直到完全废除私有制为止。成立产业军,特别是在农业方面。(6)通过拥有国家资本的国家银行,把信贷系统和金融业集中在国家手里。取消一切私人银行和银行家。(7)随着国家拥有的资本和工人的增加,增加国家工厂、作坊、铁路和船舶,开垦一切荒地,改良已垦土地的土壤。(8)所有的儿童,从能够离开母亲照顾的时候起,都由国家出钱在国家设施中受教育。把教育和生产结合起来。(9)在国有土地上建筑大厦,作为公民公社的公共住宅。公民公社将从事工业生产和农业生产,将把城市和农村生活方式的优点结合起来,避免二者的片面性和缺点。(10)拆毁一切不合卫生条
件的、建筑得很坏的住宅和市区。(11)婚生子女和非婚生子女享有同等的继承权。(12)把全部运输业集中在国家手里。另一个有意思的问题是恩格斯驳斥了那种关于共产主义公妻制的污蔑,恩格斯指出,公妻制完全是资产阶级社会的现象,现在的卖淫就是公妻制的充分表现。卖淫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它将随着私有制的消失而消失。因此,共产主义组织并不实行公妻制,正好相反,它要消灭公妻制。按照恩格斯的观点,我真不知道现在的中国到底算社会主义还是资本主义。苦笑!长叹!
第三篇:读《共产主义原理》有感
读《共产主义原理》有感
余斌老师读原著
在《共产主义原理》中恩格斯介绍了无产阶级在历史上的出现,比较了无产阶级与奴隶和农奴的差别,尤其是这三者在解放自己问题上的差别。在谈到产业革命的后果时,恩格斯指出,“那些……半野蛮国家,现在已经被迫脱离了它们的闭关自守状态。这些国家开始购买比较便宜的英国商品,把本国的手工工场工人置于死地。……今天英国发明的新机器,一年以后就会夺去中国成百万工人的饭碗。”从这里可以看出,西方经济学中的比较优势原理所描绘的图景决不是田园牧歌式的。
在这里恩格斯还提到了资本主义社会不平等的根源:“在自由竞争这种社会状况下,每一个人都有权经营任何一个工业部门,而且,除非缺乏必要的资本,任何东西都不能妨碍他的经营。这样,实行自由竞争无异就是公开宣布:从今以后,由于社会各成员的资本多寡不等,所以他们之间也不平等,资本成为决定性的力量,而资本家,资产者则成为社会上的第一个阶级。……资产阶级在社会上成了第一个阶级以后,它就宣布自己在政治上也是第一个阶级。这是通过实行代议制而实现的;代议制是以资产阶级在法律面前平等和法律承认自由竞争为基础的。”
在谈到用建立新社会制度的办法来彻底铲除一切贫困的手段已经具备时,恩格斯指出,“大工业及其所引起的生产无限扩大的可能性,使人们能够建立这样一种社会制度,在这种社会制度下,一切生活必需品都将生产得很多,使每一个社会成员都能够完全自由地发展和发挥他的全部力量和才能。”可见,前苏联和新中国建国后大力发展大工业是必须的。只不过,由于前苏联和新中国在建国前都比较落后,为了发展大工业,不得不限制生活必需品的生产,从而导致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没能在一段时间内得到有效的发挥,从而使一部分人丧失了对于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前途的信心。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里,恩格斯不仅指出“私有制并非一向就有”,而且指出私有制是中世纪末期手工工场“为自己创造了新的所有制形式”.也就是说,此前的封建和行会所有制并不是私有制。这就大大缩短了人们通常以为的私有制的历史长度。
在谈到能不能一下子就把私有制废除时,恩格斯的回答是:“不能,正象不能一下子就把现有的生产力扩大到为建立公有经济所必要的程度一样。……无产阶级革命,只能逐步改造现社会,并且只有在废除私有制所必需的大量生产资料创造出来之后才能废除私有制。”这表明,在过渡时期或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容许私有制的存在的前提是大量生产资料还没有创造出来,而与生产力的落后与否并不直接相关。现在的问题是,当前的中国是否已经创造了大量的生产资料?
尽管不能一下子就废除私有制,恩格斯在谈到“首先无产阶级革命将建立民主制度,从而直接或间接地建立无产阶级的政治统治”时指出,“假如无产阶级不能立即利用民主来实行直接侵犯私有制和保证无产阶级生存的各种措施,那末,这种民主对于无产阶级就会毫无用处。”这里有两层含义:第一,民主制度意味着无产阶级的政治统治而不是资产阶级的政治统治;第二,民主将直接侵犯私有制,尽管还不能一下子就废除私有制。
而“只要向私有制一发起猛烈的进攻,无产阶级就要被迫继续向前迈进,把全部资本、全部农业、全部工业、全部运输业和整个交换都愈来愈多地集中到国家手里。”这一点或许能够说明,为什么新中国建国后会很快从新民主主义走上社会主义,为什么农村刚开始搞合作社不久就办起了公社,为什么城市里刚刚调合劳资关系,就迅速地进入公私合营直到几乎全部国营的境地。原来如此迅速地迈进,多少是带有“被迫”的性质的。
在这里,恩格斯为后人诟病的地方是,他认为,共产主义革命不能单独在某个国家内发生:“共产主义革命将不仅是一个国家的革命,而将在一切文明国家里,即至少在英国、美国、法国、德国同时发生。”但是,通读上下文我们发现,恩格斯并不是指共产主义革命在这些国家同时取得胜利。因为他明确地指出,“在德国实现共产主义革命最慢最困难,在英国最快最容易。共产主义革命也会大大影响世界上其他国家,会完全改变并特别加速它们原来的发展进程。它是世界性的革命,所以将有世界性的活动场所。”因此,他所指的共产主义革命是指的一个历史进程,是指共产主义革命运动在世界各国的同时出现,并已经认识到共产主义革命的胜利是有先有后的。而事实上,上个世纪20年代初,中国的共产主义革命就受到了发达国家共产主义革命的影响,中国的历史进程不仅被完全改变了而被特别加速了。
接下来,恩格斯回答了彻底废除私有制以后将产生什么结果的问题:“由社会全体成员组成的共同联合体来共同而有计划地尽量利用生产力;把生产发展到能够满足全体成员需要的规模;消灭牺牲一些人的利益来满足另一些人的需要的情况;彻底消灭阶级和阶级对立;通过消除旧的分工,进行生产教育、变换工种、共同享受大家创造出来的福利,以及城乡的融合,使社会全体成员的才能能得到全面的发展;——这一切都将是废除私有制的最主要的结果。”应当说,恩格斯的这些设想并不是乌托邦式的空想。这是因为,只要“超出社会当前需要的生产余额”不再“引起生产过剩”,不再成为“产生贫困的极重要的原因”,而是“保证满足社会全体成员的需要”,那么就“将引起新的需要,同时将创造出满足这种新需要的手段”.
第四篇:读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主义之心得体会
读《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主义学说》之研习心得
共产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为人类社会指出的未来前景,是指引全世界被压迫人民走向自由的明灯。
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共产主义的设想是依据对资本主义及其发展趋势的分析而得出的。他们明确指出,资本主义自诞生之日起就已经开始自掘坟墓,因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是以劳动者同生产资料的分离为起点并不断再生产出这种分离而得以建立的。这种生产关系的结果是生产资料掌握在资本家的手里,而劳动者除了劳动能力以外一无所有,不得不受雇于资本家,受资产阶级剥削,因此就形成了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对立。这样一来,社会化的生产方式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便凸显出来,而资本主义社会的一切矛盾都是在这个基本矛盾的基础上产生的。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使劳动力成为商品,工人被资本家雇佣后,生产超出劳动力价值的剩余价值,而资本家无偿地占有了那部分剩余价值,这便形成了资本的不断积累。一方面,资本家为了追求更大的利润,会不断地扩大生产规模,而资本家之间的激烈竞争会强制他们不断改进技术以使自己处于有利地位。与此同时,社会化的生产方式同现代化的生产技术的飞速发展,又使迅速扩大再生产成为可能,所以资本主义生产具有不顾任何限制盲目扩大的内在趋势。另一方面,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以及通过排挤小生产使得广大小私有者日益破产,同时机器的更新换代也使更多的工人受到挤对而失业。这一切都导致工人阶级和其他劳动群众有支付能力的需要相对狭小,结果,市场的扩张赶不上生产的扩张,当生产同市场的矛盾激化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经济危机就会爆发——商品大量积压、物价猛跌、企业大批倒闭、生产急剧下降、大量工人失业、失业者缺乏最起码的生活资料,经济生活一片混乱。但更糟糕的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周期性爆发的,而且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又一产物——垄断资本主义已经无法为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所驾驭了。经济危机与垄断资本主义充分暴露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限性,足以使马克思在《资本论》中预言:“资本的垄断成了与这种垄断一起并在这种垄断之下繁盛起来的生产方式的桎梏。”这实在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作茧自缚的做法的最佳写照。
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主义社会及其发展趋势的分析是科学共产主义学说由以建立的起点和中心。垄断条件下生产已经全面化了,然而社会化的生产资料却掌握在一小撮资本家手中。这就必然会使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进一步加深。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只有使生产资料占有方式适应社会化的生产方式、最终适应社会化的生产力的性质才能解决。而社会化的生产方式,最终要求社会作为一个统一的经济主体来占有和支配全部生产资料,对整个社会的生产实行统一管理,产品归社会直接占有和直接分配,而共产主义正是从财产关系的角度对事物的一种主张,并且共产主义的内涵即是生产资料归整个社会所有。因而,马克思认为:“如果不存在这种趋势,那么任何炸毁资本主义的尝试都是堂•吉诃德式的荒唐行为。”所以,共产主义恰是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得以解决的唯一前途。
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主义学说创立以后,对这一理想的追求逐渐形成一种世界性的实际运动。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批判性地借鉴和学习俄国十月革命的宝贵经验和苏联式的现实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开创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并且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便是实现共产主义。事实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拯救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发展中国。我们当代大学生,应当积极响应党的号召,紧密团结在中国共产党的伟大旗帜下,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实现祖国的繁荣富强,为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奉献自己的青春与激情,在追求崇高人生理想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价值。
张栋伟
05102292
信电10-24班
联系方式:***
第五篇:共产主义原理读后感
共产主义原理读后感
(一)余斌
在《共产主义原理》中恩格斯介绍了无产阶级在历史上的出现,比较了无产阶级与奴隶和农奴的差别,尤其是这三者在解放自己问题上的差别。在谈到产业革命的后果时,恩格斯指出,“那些……半野蛮国家,现在已经被迫脱离了它们的闭关自守状态。这些国家开始购买比较便宜的英国商品,把本国的手工工场工人置于死地。……今天英国发明的新机器,一年以后就会夺去中国成百万工人的饭碗。”从这里可以看出,西方经济学中的比较优势原理所描绘的图景决不是田园牧歌式的。
在这里恩格斯还提到了资本主义社会不平等的根源:“在自由竞争这种社会状况下,每一个人都有权经营任何一个工业部门,而且,除非缺乏必要的资本,任何东西都不能妨碍他的经营。这样,实行自由竞争无异就是公开宣布:从今以后,由于社会各成员的资本多寡不等,所以他们之间也不平等,资本成为决定性的力量,而资本家,资产者则成为社会上的第一个阶级。……资产阶级在社会上成了第一个阶级以后,它就宣布自己在政治上也是第一个阶级。这是通过实行代议制而实现的;代议制是以资产阶级在法律面前平等和法律承认自由竞争为基础的。”
在谈到用建立新社会制度的办法来彻底铲除一切贫困的手段已经具备时,恩格斯指出,“大工业及其所引起的生产无限扩大的可能性,使人们能够建立这样一种社会制度,在这种社会制度下,一切生活必需品都将生产得很多,使每一个社会成员都能够完全自由地发展和发挥他的全部力量和才能。”可见,前苏联和新中国建国后大力发展大工业是必须的。只不过,由于前苏联和新中国在建国前都比较落后,为了发展大工业,不得不限制生活必需品的生产,从而导致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没能在一段时间内得到有效的发挥,从而使一部分人丧失了对于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前途的信心。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里,恩格斯不仅指出“私有制并非一向就有”,而且指出私有制是中世纪末期手工工场“为自己创造了新的所有制形式”.也就是说,此前的封建和行会所有制并不是私有制。这就大大缩短了人们通常以为的私有制的历史长度。
在谈到能不能一下子就把私有制废除时,恩格斯的回答是:“不能,正象不能一下子就把现有的生产力扩大到为建立公有经济所必要的程度一样。……无产阶级革命,只能逐步改造现社会,并且只有在废除私有制所必需的大量生产资料创造出来之后才能废除私有制。”这表明,在过渡时期或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容许私有制的存在的前提是大量生产资料还没有创造出来,而与生产力的落后与否并不直接相关。现在的问题是,当前的中国是否已经创造了大量的生产资料?
尽管不能一下子就废除私有制,恩格斯在谈到“首先无产阶级革命将建立民主制度,从而直接或间接地建立无产阶级的政治统治”时指出,“假如无产阶级不能立即利用民主来实行直接侵犯私有制和保证无产阶级生存的各种措施,那末,这种民主对于无产阶级就会毫无用处。”这里有两层含义:第一,民主制度意味着无产阶级的政治统治而不是资产阶级的政治统治;第二,民主将直接侵犯私有制,尽管还不能一下子就废除私有制。
而“只要向私有制一发起猛烈的进攻,无产阶级就要被迫继续向前迈进,把全部资本、全部农业、全部工业、全部运输业和整个交换都愈来愈多地集中到国家手里。”这一点或许能够说明,为什么新中国建国后会很快从新民主主义走上社会主义,为什么农村刚开始搞合作社不久就办起了公社,为什么城市里刚刚调合劳资关系,就迅速地进入公私合营直到几乎全部国营的境地。原来如此迅速地迈进,多少是带有“被迫”的性质的。
在这里,恩格斯为后人诟病的地方是,他认为,共产主义革命不能单独在某个国家内发生:“共产主义革命将不仅是一个国家的革命,而将在一切文明国家里,即至少在英国、美国、法国、德国同时发生。”但是,通读上下文我们发现,恩格斯并不是指共产主义革命在这些国家同时取得胜利。因为他明确地指出,“在德国实现共产主义革命最慢最困难,在英国最快最容易。共产主义革命也会大大影响世界上其他国家,会完全改变并特别加速它们原来的发展进程。它是世界性的革命,所以将有世界性的活动场所。”因此,他所指的共产主义革命是指的一个历史进程,是指共产主义革命运动在世界各国的同时出现,并已经认识到共产主义革命的胜利是有先有后的。而事实上,上个世纪20年代初,中国的共产主义革命就受到了发达国家共产主义革命的影响,中国的历史进程不仅被完全改变了而被特别加速了。
接下来,恩格斯回答了彻底废除私有制以后将产生什么结果的问题:“由社会全体成员组成的共同联合体来共同而有计划地尽量利用生产力;把生产发展到能够满足全体成员需要的规模;消灭牺牲一些人的利益来满足另一些人的需要的情况;彻底消灭阶级和阶级对立;通过消除旧的分工,进行生产教育、变换工种、共同享受大家创造出来的福利,以及城乡的融合,使社会全体成员的才能能得到全面的发展;——这一切都将是废除私有制的最主要的结果。”应当说,恩格斯的这些设想并不是乌托邦式的空想。这是因为,只要“超出社会当前需要的生产余额”不再“引起生产过剩”,不再成为“产生贫困的极重要的原因”,而是“保证满足社会全体成员的需要”,那么就“将引起新的需要,同时将创造出满足这种新需要的手段”.共产主义原理读后感
(二)读恩格斯《共产主义原理》,老恩对老马的阐述似乎是简单明了,但是老恩思想中终究有些东西还是比较浅薄。老恩开始的时候阐述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及其不可解决的矛盾。即社会化的大生产和私有制之间的矛盾会产生经济危机。然后提出自己的阶级斗争理论,并指出工人阶级将会建立共产主义社会。老恩和老马在这里都是将社会化大生产和生产力发展之间的矛盾寄希望于消除竞争来解决。在这点上,老哈有不同的看法,在老哈看来,正是因为竞争,所以才创造了极大的生产力。现在出了点问题,我们认为这是竞争造成的,我们就企图去消灭竞争,殊不知,竞争一消灭之后,这些连同竞争一起生长起来的极大的生产力也会随着被一同消灭。我们要做的不是完全消灭竞争,而是在现有的基础上修修补补,不断完善,而不是去做实验,引入一套完全未曾走过的道路去解决问题,因为实验的代价实在太大了,()也实在太不负责任了。
老恩有时候也能预见都有些人在浑水摸鱼,混入社会主义的队伍中,不过老恩自己关于社会改革的建议也不比这些人高出多少。下面是老恩的一些观点,看过之后,其中的大部分都是凭空想象,并不比空想社会主义高明多少。
(1)用累进税、高额遗产税、取消旁系亲属(兄弟、侄甥等)继承权、强制公债等来限制私有制。
(2)一部分用国家工业竞争的办法,一部分直接用纸币赎买的办法,逐步剥夺土地所有者、工厂主、铁路所有者和船主的财产。
(3)没收一切反对大多数人民的流亡分子和叛乱分子的财产。
(4)在国家农场、工厂和作坊中组织劳动或者让无产者就业,这样就会消除工人之间的竞争,并迫使还存在的厂主支付同国家一样高的工资。
(5)对社会全体成员实行同样的劳动义务制,直到完全废除私有制为止。成立产业军,特别是在农业方面。
(6)通过拥有国家资本的国家银行,把信贷系统和金融业集中在国家手里。取消一切私人银行和银行家。
(7)随着国家拥有的资本和工人的增加,增加国家工厂、作坊、铁路和船舶,开垦一切荒地,改良已垦土地的土壤。
(8)所有的儿童,从能够离开母亲照顾的时候起,都由国家出钱在国家设施中受教育。把教育和生产结合起来。
(9)在国有土地上建筑大厦,作为公民公社的公共住宅。公民公社将从事工业生产和农业生产,将把城市和农村生活方式的优点结合起来,避免二者的片面性和缺点。
(10)拆毁一切不合卫生条件的、建筑得很坏的住宅和市区。
(11)婚生子女和非婚生子女享有同等的继承权。
(12)把全部运输业集中在国家手里。(220)
如果用哈耶克的观点来解读老恩,那么他最终导致的一定是纳粹而不是共产主义。其实老马也存在这个问题,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分析头头是道,在对关于人类命运的重大的道路抉择方面,却是马马虎虎的下结论。不过老恩的这些主张,现在看来大多数都不符合实际,其中许多柏拉图在《理想国》里面已经讲到过了,今天看来有点荒谬。比如国家负责养育儿童,消除城乡差别,甚至具体到拆除不符合卫生的,建筑很坏的住宅和市区,把全部运输业集中在国家手里等,这些措施中对于国家这一利维坦却缺少相应的制衡措施。假如这只利维坦伤人怎么办?实际上老恩这些纯粹是空想,怎么消除城乡差别。如果不占有资源的情况下,人与人之间的差别是非常大的,这个差别消除不了啊。怎么能够做到人人平等,这种人人平等其实是一种更大的不平等。从老马的《关于自由贸易的演说》可以看出,老马绝对提不出这样的主张,像老恩这样的人,提出这样的主张就会略显浅薄。
老恩讲了废除私有制之后的结果,其实都是凭空想象的,废除了私有制,我们将会回到过去,老恩讲了三类社会主义者,其实也预料抖了我们可能会回到过去。
第一类是封建和宗法社会的拥护者,这种社会已被大工业、世界贸易和由它们造成的资产阶级社会所消灭,并且每天还在消灭。这一类社会主义者从现今社会的弊病中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应该恢复封建和宗法社会,因为它没有这种种弊病。
第二类是现今社会的拥护者,现今社会必然产生的弊病,使他们为这个社会的存在担心。因此,他们力图保持现今社会,不过要消除和它联系在一起的弊病。
最后,第三类是民主主义的社会主义者,他们和共产主义者同道,他们希望实现第十八个(编者注)问题中所提出的部分措施,但他们不是把这些措施当作走向共产主义的过渡办法,而是当作足以消除贫困和现今社会的弊病的措施。(224-225)
第一类是开历史倒车,不过他们抱着对劳苦大众的同情心,倒是颇能引起一部分人的共鸣,其实这类人正如老哈所言,在领着我们向奴役之路上走,这是最坏的一类人。第二类和第三类我暂不置评,不过要好于第一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