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南农-形势与政策论文
对当前形势下农村改革发展中问题的认识与思考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没有农业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现代化,没有农村繁荣稳定就没有全国繁荣稳定,没有农民全面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全面小康,所以农村的改革发展是重中之重。
在改革开放的这三十年中,我们党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推进农村改革发展,使我国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废除人民公社,确立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全面放开农产品市场,取消农业税,对农民实行直接补贴,初步形成了适合我国国情和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农村经济体制;粮食生产不断跃上新台阶,农产品供应日益丰富,农民收入大幅增加,扶贫开发成效显著,依靠自己力量稳定解决了十三亿人口吃饭问题;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小城镇蓬勃发展,农村市场兴旺繁荣,农村劳动力大规模转移就业,亿万农民工成为产业工人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特色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加快推进,切实巩固了新时期工农联盟;农村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加强,社会事业加速发展,显著提高了广大农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农村党的建设不断加强,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全面推进,有效夯实了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农村改革发展的伟大实践,极大调动了亿万农民积极性,极大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社会生产力,极大改善了广大农民物质文化生活。更为重要的是,农村改革发展的伟大实践,为建立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了创造性探索,为实现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作出了巨大贡献,为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保持社会大局稳定奠定了坚实基础,为成功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积累了宝贵经验。
然而,虽然我国农村正在发生新的变革,我国农业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正面临新的局面,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具备许多有利条件,但是也面对不少困难和挑战,特别是城乡二元结构造成的深层次矛盾突出。农村经济体制尚不完善,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低,农产品市场体系、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国家农业支持保护体系不健全,构建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要求紧迫;农业发展方式依然粗放,农业基础设施和技术装备落后,耕地大量减少,人口资源环境约束增强,气候变化影响加剧,自然灾害频发,国际粮食供求矛盾突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求平衡压力增大;农村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水平较低,区域发展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改变农村落后面貌任务艰巨;农村社会利益格局深刻变化,一些地方农村基层组织软弱涣散,加强农村民主法制建设、基层组织建设、社会管理任务繁重。总之,农业基础仍然薄弱,最需要加强;农村发展仍然滞后,最需要扶持;农民增收仍然困难,最需要加快。我们必须居安思危、加倍努力,不断巩固和发展农村好形势。
目前,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进入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刻,进入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我们要牢牢把握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当前发展的阶段性特征,适应农村改革发展新形势,顺应亿万农民过上美好生活新期待,抓住时机、乘势而上,努力开辟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广阔道路,奋力开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崭新局面。
然而,农业、农村、农民的问题,需要以农民为主体,农村的建设需要政府的帮助,但主要的建设者是农民,农民的整体素质是发展农业的关键,所以我认为在农村的改革发展中应把提高农民自身素质放在首要的位置,从“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角度来说,国家的补贴和税费的减免给农民确实减负不少,但不能解决农民的根本问题。十七大报告在阐述和部署新农村建设任务时指出:“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发挥亿万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作用。”十七届三中全会又强调指出:“发展农村教育,促进教育公平,提高农民科学文 化素质,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可见,培养造就高素质的新型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迫切要求及关键之所在。所以我建议:
(一)夯实农村基础教育,提高农民文化素质
“基础教育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奠基工程,对提高中华民族的素质,培养各级各类人才,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全局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因此,要加快发展农村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提高农民的农业科技素质。要加强对农村教育的投入,优化农村教育资源,改善办学条件,加大农村支教力度,全面提高“普九”水平和义务教育质量。同时,还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助学机制,保证农村贫困学生至少完成高中学历的学习,力求基本消除农村青年文盲。积极倡导成立各种各样的民间教育救助组织和助学救济基金会,给予上不起学的学子以及时的救助,让其拥有同等的受教育机会。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培育新型农民,要依靠政府的组织和引导。各级政府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认识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对促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意义。重视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水平,增强农民科技意识、市场意识,提高农民的生产技能和经营水平,是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基础和前提。各有关部门要把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培育新型农民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来抓。
(二)多方筹资办学,创新培育模式
农村教育的资金投入只依靠政府财政还远远不够,必须借助社会、企业和农民力量来进行,必须建立多元化的经费投入机制。首先,政府应采取激励政策、建立激励机制,积极引导企业和社会资本投资农村教育和农民培训。其次,要广泛吸纳社会资金支持农民教育和培训工作。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在资金、设备、场地等方面支持农村教育。同时,要努力降低培训成本,提高培训质量,减轻农民负担。再次,进一步加大中央和省级财政对于农民教育培训的投入力度,并且将对农民培训的支持纳入财政预算范围,确保其长期稳定增长。同时,在教育培训工作中,必须创新培训模式。首先,改革课程设置,增加实践课教学比重,拓展和丰富农民培训的内容,增加实用新技术、市场知识、信息技术等方面的教育培训。通过教育培训向农民灌输市场经济知识,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市场观念和经营理念。其次,要根据市场需求,从实际出发,结合农民的培训特点,研究制定培训方式和措施。按照企业需求开设培训科目,使培育出来的新型农民能够适应市场需要。再次,继续坚持不懈地开展具有普及性质的免费培训,由各级政府出资,每月派技术员到农村开展各类讲座,宣讲与农业、农民、农村有关的最新政策,持续的对农民培训。
(三)充分整合现有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
“教育资源是开展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要载体。应立足现有条件,整合农民教育资源,创新运行机制,加强体系建设。”培育新型农民,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工作环节较多,因此,应采取多种手段,整合各类资源条件,拓展服务范围,使农村教育与培训活动充分发展,从而造就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充分运用教育、财政、农业、劳动等部门资源,形成开展农村职业教育和农民培训的合力,从而打破部门局限,充分利用这些资源,避免重复建设和浪费,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同时需要中央和地方政府部门建立协调机制,综合利用农村各类教育资源、培训资源、科技资源、农业技术推广资源;要协调使用政府资源和社会资源,在农村劳动力教育和培训中也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政府主管部门一定要树立让社会资源积极参与职业教育和培训的意识,引入市场竞争机制,优化培训资源配置,充分调动不同部门、不同行业、不同类型的社会资源参与农村教育和培训,形成开展农村教育和培训工作的合力,切实提高资源利利用率。
只有当农民的整体素质和科技文化水平得以提高,才可以使国家的各项政策得以顺利实施,才可以使我国的农业顺利发展。对于农村的发展策略,也就可以很好的实施了。
首先,我们要通过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健全严格规范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建立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制度,健全农村民主管理制度,来大力推进改革创新,进一步放开搞活农村经济,优化农村发展外部环境,强化农村发展制度保障。
其次,我们需要通过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来这三条途径来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发展现代农业,就必须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加强农业物质技术装备,健全农业产业体系,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国际竞争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要明确目标、制定规划、加大投入,集中力量办好关系全局、影响长远的大事。
再次,我们需要通过繁荣发展农村文化,大力办好农村教育事业,促进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和农村防灾减灾能力建设,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强化农村社会管理等途径来加快发展农村公共事业,促进农村社会全面进步。
最后,我们需要有人来了领导我们,所以,需要完善党领导农村工作体制机制,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农村党员队伍建设、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同时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为推进农村改革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当我们的农民不再是文盲的代名词时,当我们的农民思想不再落后时,当我们的农民知道自己需要干什么和怎么干时,当我们的农民也为自己的理想努力时,我们还用为农村的改革发展而担心吗?有他们的主人在想法设法的建设他们,他们或许更清楚该怎么建设自己的家园。但目前,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也在农村。所以我们需要团结起来,锐意改革,加快发展,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进程中努力开创农村工作新局面!
第二篇:形势与政策_三农
近年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 重中之重,不断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坚持实施“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先期启动 的农村税费改革为减轻农民负担提供了制度保障,老百姓欢欣鼓舞。随之而来的建设社会主 义新农村又把一次重大机遇推到了 9 亿农民面前。专家们指出,新农村建设标志着中国的投 资重点转向农村,这将是中国发展道路上的“战略新提升” 站在全局高度加以审视,21 世纪 头 20 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而全面 建设小康社会则是我们在这一时期要实现的宏伟目标。我国的现实国情是,13 亿人口中 9 亿是农民。可以说,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国的小康;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不可 能有全国的现代化。正如胡锦涛总书记前不久所强调的那样:“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 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实行农业为工业发展提供积累、农村支 持城市的经济发展战略,优先发展工业,侧重城市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在 2004 年召开 的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胡锦涛总书记曾深刻地指出,纵观一些工业化国家发展的历程,在工业化初始阶段,农业支持工业、为工业提供积累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但在工业化达到 相当程度以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也 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从总体上看,我国已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为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 持农村创造了有利条件。这既是一个有利于“三农”问题得到根本解决的战略机遇期,同时也 是一个容易忽略“三农”问题、导致社会各类矛盾凸显的社会敏感期。很多国家的发展历程表 明,在这一关键时期,要防止出现贫富悬殊、城乡和地区差距拉大问题,否则将导致经济社 会长期徘徊不前,甚至出现动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是与党的十六大第一次 正式提出的解决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统筹城乡发展的指导思想以及随后连续重申的解决“三 农”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的方针一以贯之的,是统筹城乡发展和以工促农、以城带乡 的具体化,也是遏制城乡差距拉大趋势、扩大农村市场需求的根本途径。把坚持“统筹”和“多 予”作为第一政策选择,把开展全民创业作为第一动力,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第一目标,安 徽省将重点发展农村先进生产力。在示范村镇统筹规划、培育主导产业,着力发展“一村一 品”、“一镇一品”,建设现代农业;大力推进农业产
第三篇:形势与政策论文
面对就业寒冬,应届生要想平稳就业,必须采取积极稳妥的职业生涯策略,妥善处理就可以转危为安。
一、认清当前形势
从思想上认清形势,在就业寒冬下,招聘企业已大幅缩减,工作相当难找,所以无论是低薪就业还是零工资就业,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与能力特长,取得人生第一张工作证是当前的首要任务。
二、理清竞争思路
金融危机下企业招聘职位严重压缩,应聘的优秀大学生却愈发多了起来,企业挑选的余地反而比往年更大。而莘莘学子们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发现并挖掘自己的优势,提高就业能力,从庞大的就业队伍中脱颖而出,顺利进入职场。
三、端正求职态度
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往往在于求职者的态度。学子们必须明确自己的职业价值观,即确定自己在职业中最看重的是什么。期望通过工作,是为了赚更多的钱?还是希望有一个好的发展空间?或是为将来的长远发展而积累更多更好的经验和技能?只有弄清楚了自己的择业标准,才能避免择业时的盲目。
四、不问薪水高底
在就业形势这么难的现实情况下,零工资就业已经是很多大学生朋友的选择,虽然我们不鼓励零工资就业,但是如果遇到了自己心仪又特别适合自己的工作机会话,这同样是个很不错的选择。
五、快速准确定位
必须得给自己快速、准确的定位。你到底该找什么工作,不是说什么工作都要考虑,那样只会大量浪费你的时间和精力,包括面试的机会成本,所以必须准确定位到底找什么工作,有的放矢才能又快又准。
六、充分发掘价值
人家为什么选择你,你是有相关的经验?是专业基础很扎实?还是你具有潜力?对于大学生来讲,如果说大学期间开始做职业规划,那么上大三的时候就要开始做跟自己职业规划相适应的实践,从中可以发掘出一些东西。如果没有相关实践经历,则可以从生活经历、学习上找你到底具有什么价值。
七、高效求职行动
现在可别指望投三五十份简历就立刻有好工作找你,更不能盲目地在网上海投。如今有许多大学生去寻求职业规划专家的帮助,他们请专家先为自己确立一个清晰的职业定位,然后再进行专业包装以获得更好的职位。一些专业的职业咨询机构,除了对成人及企业提供了各类职业生涯服务外,特别针对应届大学生就业问题提供了多种专业指导服务,如简历及求职信包装指导、中英文模拟面试辅导、应聘直通车、职业测评以及初级职业咨询服务等,专门为应届生及初级职场人士提供针对性极强的指导服务,求职速度大大增加,找工作的时间也大幅缩短。
八、实践证明能力
如果你足够幸运找到工作了,这时候就必须要去用实践来证明你很适合这个公司、很胜任这个职位。这家企业可能今天没裁员,但以后难保不会。所以你必须让BOSS知道你有能耐,有真才实学。
九、储备能量过冬
时刻保持危机感,除了不断学习与自己工作有关的专业技能,还要积累一些可转移技能,如沟通能力、协调能力、管理能力等,这些是许多岗位/职业所必备的技能。
十、寻求专家支持
怎样在职场发展得更好,是一门专业性极强的学问。能妥善处理好这个问题的,毕竟只是一小部分人,更何况是涉世之初的大学毕业生。许多明智的人往往通过寻求职业生涯管理专家的帮助来解决职场上遇到的诸多问题。
大学生职业目标相对模糊,对自我缺乏认知,而提前进行“职业规划”后再去找工作已成为许多大学生的共识。向阳生涯职业咨询机构强调,风暴袭来有危也有机,把危险化为机遇才是当前重点。不管就业形势如何,大学生们都应避免产生恐慌心理,不知所措和焦虑不安都无益于成功求职。走出象牙塔的职场新人们要调整好心态,积极面对,加强职业能力的培养,提升就业核心竞争力,争取各种机会,用慎重、真诚和勇敢的态度面对职业中的第一次选择,有效规避“就业寒冬”的来袭,成功走好职业生涯的第一步。
建议
目前有些低年级的学生因就业形势严峻,都在寻找成功就业的秘诀,对应所谓的成功要素进行“完形填空”,机械拼凑,这个非常值得反思。如有学生认为实习经历是就业中分量很重的砝码,因此不惜放弃课堂资源,花费大量时间“攒”工作经验,这其实是舍本逐末,得不偿失。因为无论何种求职技巧、成功要素,都是以个人的优良学业为基础的。深厚的知识底蕴和良好的综合素质才是关键。
一是要有时机意识,不能错过就业岗位大量出现的求职黄金期。目前企业招聘主要集中在年前,但很多学生在招聘宣讲会、招聘会大量出现的时候不积极,等到了年后才意识到求职的重要性,但这个时候机会相对较少了。
二是要有竞争意识,有不怕失败的勇气和决心。现在企业招聘都要经过一轮轮笔试面试,一举成功的几率很少,要积极争取多个机会,并在失败中总结教训,要充满自信面对竞争
第四篇:形势与政策论文
中国周边环境基本形势解析
进入21世纪后,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继续发生深刻而复杂的变化,有利于和平稳定的因素进一步增强,不利于和平稳定的因素仍然存在并时有激化,呈现出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明显特征,维护和平稳定的周边安全环境依然任重而道远。掌握中国周边局势的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预测其发展趋势,不仅对我国处理好周边关系有重要影响,而且对我国宏观外交也会产生重要作用。如果把中国周边地区从地理上大致分为东(东北亚和东南亚)北(俄罗斯和蒙古两国)西(中亚和南亚)三个部分来分析,我国当前的周边安全形势,总的可以概括为“东急 西重 北缓”。
一、中国周边安全局势总论
近年来中国周边发生了许多具有冲击力的事件,中国的周边安全环境出现了恶化的迹象。总的来看,中国周边安全形势主要具有四个方面的变化:
一、美国战略重心东移,并试图在中国周边构造“雁型安全模式”。加大周边国家对中国的离心力,使中国与一些周边国家的政治互信有所减弱,中国的周边安全环境出现很大震荡。
二、朝鲜半岛形势不断恶化。半岛局势是地区安全形势的风向标,作为邻国的中国自然也经常受到影响与波及,可以说,东北亚是中国周边安全的大软肋。
三、海上争端成为中国周边安全形势紧张的重要来源。
2010年以来,美国和周边国家围绕中国提出的有关“南海是中国的国家核心利益”这一说法大做文章,美国借此高调介入南中国海争端,并受到有关争端国家的欢迎。9月,中日钓鱼岛撞船事件引起了中日关系的急剧恶化,美国还将钓鱼岛列入日美安保条约适用范围;2011年,越南和菲律宾在南海问题上大做文章,导致地区局势进一步恶化;2012年的黄岩岛事件、日本购岛闹剧和2013年的菲律宾射杀台湾渔民事件均使得亚太地区的紧张局势进一步加剧。应该说,海上争端已经成为今年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紧张的重要来源。
四、非传统安全问题成为影响国家政权稳定和国家间关系的重要因素。有恐怖主义;信息安全;文化安全;生态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安全等。
二、当前中国周边安全环境面临的主要挑战及中国的应对策略
1、形势严峻的东部--此患增多,复杂多变
朝鲜半岛问题是危及我国安全的重大隐患。实现朝鲜半岛无核化目标,将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艰难过程,还会有许多不可测的变数。
日本右翼政治和战略走向更是中国周边值得警惕的不安全因素。首先是日本在历史问题上拒绝对战争罪责进行深刻反思,否认南京大屠杀、慰安妇等问题,修改历史教科书,日本政要一而再、再而三地参拜靖国神社,极大伤害了亚洲和中国人民的感情。
其次是在领土、领海问题上不断制造麻烦,公开宣称,钓鱼岛是“日本固有的领土”,使中日关系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第三是日本国内的政治走向进一步右倾化,安全战略和军事战略的外向性、进攻性明显增强。狼子野心,不可不防。越南的威胁尤其值得关注。越南人常把中国称为“强大的邻国”,这个称呼里有双重含义:“强大的依靠”与“强邻需警惕”。
而在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台湾问题事关国家主权、安全、统一和发展的重大战略利益,不论是在亚太地区还是在大国关系中,都是我国安全战略地位受到削弱和牵制的关键因素。
2、地位重要的西部一一局势危机动荡,乱局呈长期化趋势
对我国西部安全影响最大的因素是印度。主要是三个方面:首先,边界争端是影响中印两国关系的首要问题。我国与南亚大部分国家的边界问题已经解决,但与印度的边界争端却至今悬而未决。其次,“中国威胁论”是中印关系进一步发展的主要障碍。印度是鼓吹“中国威胁论”的主要国家之一。不少印度人认为,中国是一大潜在对手,中国的强大是对印度的威胁。再次,西藏问题是影响中印关系的重要因素。印度虽然表示承认西藏是中国的一个自治区,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不允许西藏人在印度领土上从事分裂中国的政治活动,但却在暗中支持**集团分裂活动,企图以此增加向中国施压的筹码。
3、相对缓和的北部一一平稳中存在一定变数 当前,相对于我国东部和西部周边局势来说,北部周边保持着相对平稳缓和的局面。中国与北邻俄罗斯共同致力建立新型伙伴关系,与蒙古也建立了友好关系,为营造共同安全,维护地区稳定奠定了基础,但局势仍存在一定的变数。
4、造成中国周边安全环境复杂化的主要因素是美国 影响中国周边国家,导致局面复杂化、导致矛盾加剧、导致动荡加剧,根本问题、根本因素就是美国。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国家行为中,有这么几条是值得关注的:
第一,美国高调重返亚洲,插手中国周边国家历史遗留的争议问题,使中国周边国家的关系复杂化。
第二,美国在中国周边地区不但继续强化旧的冷战同盟,比如美日同盟、美韩同盟。与此同时,还极力构建新的围堵与牵制中国的阵线。旧同盟再加上构建中的新阵线,冷战的阴云挥之不去。
第三,伴随美国全球军事战略部署东移,对中国的军事侦察、军事演习等军事威慑行动与军事骚扰行动明显增多。
第四个表现就是在中国周边利用或者制造突发事件,有的是利用,有的是制造,试图动摇我周边地区的和平与稳定,破坏中国的和平发展环境。
中国怎么办?加强与俄罗斯的防务合作,并继续加大国内对军事的资金投入,推动中国新军事变革,将为中国未来的国家安全加上最关键的一道保险。致力于发展与非洲广大第三世界国家之间平等互利的外交关系,既有利于深化中非经贸合作与文化交流,也对维护与提升中国政治地位改善战略安全环境有莫大的好处。
中国的复兴崛起是一项宏大而长远的事业。改革开放至今已经三十年,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自古不能谋全局者不能谋一域,不足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此时,稍微冷静一下头脑,从 世界历史的角度重新打量当前国家现状,对于透过喧嚣、浮华的表象,认清未来前进方向坚定正确的发展道路,也许有着某种启示意义。
第五篇:形势与政策论文
积极加强大学生自我管理
摘要:目前,我国高校大学生管理工作还存在诸多问题,如管理的价值偏失、管理的形式主义、管理的封闭性等。加强大学生自我管理已成为当前大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议题。大学生管理要以生为本,以大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为主线,引导并加强大学生的自我管理。
关键词:大学生;自我管理;成长与发展
一、大学生自我管理的现状
(1)、消极方面:大学生在自我管理自我教育中的不足体现在学业方面、生活方面、自我意识方面、情绪管理方面、意志品质的独立性方面等。
(2)、积极方面:大学生在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动机归因和行动力方面表现较好,对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认同度较高。
二、我国高校大学生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管理中价值取向的偏失。我国高校的大学生管理实践中,忽视大学生主体性、个性的现象普遍存在。不少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官本位”思想严重,甚至把对学生的管理工作作为自己的“政绩”来抓,操作上往往不顾学生态度、情感上的接受程度,而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学生。学生的逆反心理就必然产生,管理工作也就会事倍功半。同时这样还会导致一些学生功利化倾向,把评优、评奖、入党等作为自己的积累资本。
(2)、大学生管理者工作的形式主义。在实际工作中,部分直接从事大学生管理工作的人员对学生管理工作缺乏真正的兴趣和热情,平时很少关心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交友等问题,遇到上级部门检查便临时部署学生工作,应急而设。
(3)、学生社团活动的形式主义。在大学校园里,有许多学生社团缺乏严密的监管机制,而且由于当前社团经费基本靠成员集资,实行自负盈亏的方式,为了扩充经费,各社团只是注重自身的宣传,以尽可能多地吸纳会员或社员和吸纳资金为目的,同时社团活动的开展并未做到有始有终。在社团活动中,有些学生社团并不能提供具有满足学生实际需求,提高学生能力的各种活动。因此,活动的质量、活动的效果难以得到保障,更达不到以此来发展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目的。
(4)、管理方法上的形式主义。目前我国高校在对大学生的管理中主要注重特定活动及比赛,而忽视对大学生日常状态下思想及行为的考察。管理育人是高校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学生管理工作者主动贴近学生,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融入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将教育、管理、服务融为一体,而不是仅凭几次活动、几场比赛来实现管理育人。
(5)、管理的封闭性。大学生管理者与大学生之间存在着隔阂。高校领导往往忽视了大学生管理者与大学生之间的互动作用,在有意无意之中将学生管理者与学生分开,形成学生管理者阵营和学生阵营。有些直接从事大学生管理的人员往往把对学生的管理工作作为实现个人某种目的的手段,因此与上层领导接触多,而不重视与学生的交往与情感的交流,管理的目的意图、方式方法、途径等往往只在管理者中流通,学生对此知之甚少,甚至一无所知。大学生与管理者之间的鸿沟,往往使管理者和学生缺乏沟通,并在大学生中形成消极影响,致使部分学生个人本位价值观念更加突出,道德行为认知存在偏差,有意犯规行为增多等。
三、积极加强大学生自我管理的必要性
为什么要研究大学生的自我管理问题,首先要分析现在的社会环境,和导致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不足的原因。教育是社会的主题,教育质量是学校的主题。如何提高教育质量、培养优质大学生是每所大学必须深思熟虑的问题,也是近些年来,面对大学生扩张,大学生整体素质下降,能力缺失,就业率降低等一系列问题所引发的棘手问题。自1998年高校扩招后,大学生数量剧增,目前我国普通高校在校生已逾千万。但是高校师资增长,与学生增长极不匹配,从事学生管理的专职老师少之又少,所以加强大学生的自我管理,提高大学生的整体素质成为时代的一大课题。
四、积极加强大学生自我管理的方法及应遵循的原则
(1)、主体性原则。学生是构成班级的主体,他们既是班级教育和管理的客体,同时又是主体,是主客体的统一体。遵循主体性原则是做好学生自我管理的首要条件。要贯彻好主体性原则,教师就要彻底消除潜意识中存在的“指挥官”意识,真正树立学生是班级主体的正确意识,同时要通过具体的教育管理实践,帮助学生逐步树立和增强自己是班级主体的观念,克服自己的被动观念和消极心理,尽快摆脱业已形成的对教师的心理依赖和服从吩咐的行为习惯;要始终视学生为教育管理活动过程中的主体,积极为学生开展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创造必要的条件,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创设尽可能丰富的激励情境,营造尽可能有利的氛围,为学生打造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实践平台,满足他们作为班级主人翁的需要,满足他们独立自主的愿望,满足他们个性张扬、完善和自我发展的需要,牢固树立起以人为本、全面发展、服务学生的意识;要自觉树立深入学生、调查研究的意识。
(2)、活动性原则。活动是实施学生自我管理不可或缺的平台。所谓活动性原则,就是指学校在德育教育过程中,牢固树立活动德育的理念,尊重学生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发挥班主任的主导作用,积极组织开展广泛的学生自我管理活动,引导与鼓励他们自主设计组织活动。因此,学校一方面要尊重学生自主参与活动的意愿,另一方面又要积极进行正面引导,特别是要善于应用启发的方式,使教师的期望与学生的意愿能得到有机统一;同时,要充分信任学生,大胆放手,让他们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教师要做他们活动的合作者、引导者和促进者,使师生双方的作用得到有机统一。
(3)、激励性原则。激励,即激发鼓励,含有激发动机,形成动力之意。所谓激励性原则,就是要高度重视激励的作用,正确掌握科学的激励理论和策略,善于针对实际有机地灵活运用各种具体的激励手段或方法,促使班级全体学生潜在积极性和才干的发挥,最大限度地发挥和激励学生的自我管理。要贯彻好激励性原则,首先要善于学习和吸收现代先进的教育理论,为科学实践提供保证。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涉及教育学、管理学和心理学等诸多方面的理论,只有自觉提高自身的教育理论素养,特别是关于激励的理论,才能把对学生的激励建立在更加科学的基础之上。其次,要把握好激励的重点和关键,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
(4)、民主性原则。所谓民主性原则,就是要热爱和关心学生,尊重他们的人格,尊重他们在活动中自主选择、参与、探索、发展的意识与权利,营造民主氛围,实施民主措施,从班级和学生的实际与需要出发,努力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他们能真正成为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主人,促进他们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潜能的有效发挥与能力素质的提高。
五、总结语
总之,大学生的管理理论要与时俱进,管理实践要因时、因校、因人制宜。既要有严格规范的管理制度,又要充分发挥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功能。高校要结合本校发展现状与大学生的思想实际,有的放矢,实事求是,既要晓之以理,又要动之以情,鞭辟入里,恰到好处。高校应以大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为主线,把加强管理与教育结合起来,以管理活动来教育学生,以育人来促进更好的管理。
参考文献: [1]迈克尔·普洛瑟,基思·特里格维尔.理解教与学:高校教学策略[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6.[2]朱文.新世纪高校大学生管理初探[J].前沿,2003,(4).[3]许明璋,彭卓,张毅博.加强自我管理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的研究[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4,5.[4]赵留舜.高校大学生厌学倾向初探[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5,3.[5]杨桂敏.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途径[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