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木兰诗》试卷
文言文一课一测(七下二)
班级_____座号____姓名______成绩______
木兰诗
⑪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⑫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⑬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⑭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⑮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⑯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⑰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1、填空:(5分)(1)、这首诗选自(朝代)(人名)编的(著作)。这是 朝时北方一首乐府民歌。全诗通过叙述花木兰 的故事,塑造了一个巾帼英雄形象。(3分)(2)、有两个成语出自该文,它们是
和
。(2分)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11分)机杼()鞍鞯()()胡骑()金柝().....策勋()赏赐()
云鬓()
辔头()
....雄雌()
阿姊()
可汗()()
朔气()
.....傍地走()
著()唧唧()
军帖()
....溅溅()
燕()山
啾啾()戎()机
....3.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12分)⑪木兰当户织(当:)⑫惟闻女叹息(惟:)..⑬旦辞爷娘去(旦:)(爷:)..⑭万里赴戎机(戎机:)..⑮著我旧时裳(著:).⑯安能辨(安:)我是雌雄 .⑰问女何所忆(忆:)⑱可汗问所欲(欲:).. 1 ⑲木兰不用尚书郎(不用:)..⑳出郭相扶将(郭:)⑴朔气传金柝(朔:)..4.解释下列多义词的意思:(6分)
⑪帖:昨夜见军帖()
对镜帖花黄()..⑫将:将军百战死()出郭相扶将()..⑬市:愿为市鞍马()东市买骏马()..5.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10分)⑪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⑫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⑬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⑭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⑮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6.按要求用课文原句填空。(10分)....①木兰从军的原因是
②.写木兰出征前紧张、周密准备的句子是:
③.写木兰从军后艰苦的战地生活的对偶句是: ④.赞颂木兰谨慎、聪明、勇敢、能力不逊于男子的议论句是
⑤.写木兰矫健雄姿的句子是: ⑥.写木兰一家人高高兴兴迎接她回家的情景的句子:
⑦.诗中的“,”一句,概括地描写了战争的旷日持久,激烈悲壮。
⑧从侧面描写木兰战功显赫的句子是
。⑨表现木兰不贪图富贵利禄的句子:
。⑩表现木兰归乡心切的句子:。
7.阅读课文第六自然段,回答下列问题(12分)
⑪用一句话概括这段话的段意(2分)⑫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动词填写(4分)
①描写爷娘: ②描写阿姊: ③描写小弟: ④描写木兰: ⑬选文中连用四个“我”的作用是什么?(2分)
⑭品味“开”、“坐”、“脱”、“著”、“理”、“帖”这6个动词的表达作用。(2分)
⑮分析“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这两句诗的表达作用。(2分)
8.指出下列各句的修辞手法:(6分)
⑪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⑫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⑬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⑭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⑮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⑯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9.请分析下面诗句,谈谈它表现了木兰的哪些优秀品质?(3分)⑪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⑫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⑬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10.选择题。(14分)
(1)对“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将军和壮士从军十年,经历了千百次残酷的战斗,有的死了,有的胜利归来。B、将军经历千百次残酷的战斗死去了,壮士从军十年胜利归来。C、将军身经百战原来也是普通的士兵,他们死的死,回的回。D、将军身经百战,像壮士一样死里逃生,终于成就了功业。
(2)品析“不闻爷娘唤女声,„„胡骑鸣啾啾”不妥的一项是()
A、用景物的变化,巧妙地暗示征程的变化。B、用景物烘托木兰思乡的心情。
C、用景物表现女性细腻的感情。D、用景物揭示生活骤变对木兰性格的消极影响。
(3)对诗歌最后一节品析正确的一项是()
A、以巧妙的比喻,对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十二年未被发现的谨慎、机敏的赞美。B、以巧妙的比喻,对木兰代父从军十二年未被发现一事进行善意的嘲讽。C、以巧妙的比喻,对木兰代父从军十二年未被发现一事进行正确的解释。
D、以巧妙的比喻,说明木兰代父从军十二年未被发现的原因是总在行军、从未停顿。
3(4)选择对加点字词理解正确的项。(4分)①策勋十二转()A.勋级每升一级叫一转 B.回 C.转动 .②赏赐百千强()A.多 B.大 C.有余 .③双兔傍地走()A.贴近B.依靠C.晚上 .④愿驰千里足()A.希望 B.愿意 C.能够 .(5)朗读下列语句停顿恰当的一项是()A.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B.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C.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D.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6)下列句子中有通假字的一句是()
A、可汗大点兵 B、对镜帖花黄 C、旦辞爷娘去 D、小弟闻姊来 11.指出本文叙事中哪些是详写,哪些是略写。(2分)
(1)决定替父从军()(2)征前准备()(3)十年征战()(4)还朝辞官,家人团聚()
12、“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中的“十二”“百”表示多数,并非确指。请联系所学内容,再举两例。(2分)
13.自古巾帼不让须眉。木兰从军,不下男儿,中华巾帼由此矫健。请你再列举两个巾帼女杰,并各用一句话概括她们的故事(2分)
14.谈谈你对木兰这一人物形象的认识。(3分)
15.苏联有位作家曾说:“战争让女人走开!”读完此诗后,你对这个观点有何评价?请把它写下来。(2分)
参考答案:
1、⑪宋代 郭茂倩 《乐府诗集》 南北 代父从军 ⑫磨刀霍霍 扑朔迷离
2、zhù ān jiān jì tuî xūn cì bìn pâi cí zǐ kâ hán shuî bàng zhuï jī tiě Jiān yān jiū rïng
3、⑪对着 ⑫只 ⑬早晨 父亲 ⑭战争 ⑮穿 ⑯怎么 ⑰思念 ⑱想要 ⑲不愿做 ⑳外城 ⑴北方
4、⑪文告 同“贴”粘贴 ⑫统帅军队的人 扶持,搀扶 ⑬买 集市
5、⑪雌雄两兔一起并排着跑,怎能辨别哪个是雄兔,哪个是雌兔? ⑫木兰被记了很大的功,赏赐了许多的财物。⑬木兰愿意为此去买鞍马,从此代替父亲出征。
⑭不远万里,奔赴战场,像飞一样地跨过一道道的关,越过一座座的山。⑮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寒冷的月光照着战士的铠甲。
⑯
6、①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②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③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④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⑤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⑥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⑦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⑧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⑨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⑩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7、⑪木兰回家的欢乐情景。(木兰还乡与家人团聚。)⑫①扶将 ②理 ③磨 ④开 坐 脱 著 理 帖 ⑬与家人团聚、重温和平的女儿生活的喜悦心情。⑭归家的喜悦和故物的亲切。⑮不仅写出了伙伴惊讶情态,还从侧面写出了木兰的英雄气概。
8、⑪对偶 ⑫排比 ⑬互文 ⑭复沓 ⑮顶真 ⑯借代
9、⑪勤劳 ⑫孝顺 ⑬不贪图功名利禄,热爱和平
10、⑪A ⑫D ⑬A ⑭①A ②C ③A ④A ⑮A ⑯B
11、(1)详写(2)详写(3)略写(4)详写
12、如“军书十二卷” “壮士十年归” 13如:(1)西汉王昭君戎装跃马抱琵琶出塞和亲。(2)秋瑾投身辛亥革命为国捐躯。
14、(这首诗塑造了木兰这一不朽的人物形象,既富有传奇色彩,而又真切动人。木兰既是奇女子,又是普通人;既是巾帼英雄,又是平民少女;既是矫健的勇士,又是娇美的女儿。)她勤劳善良又坚毅勇敢,淳厚质朴又机敏活泼,热爱亲人又报效国家,不慕高官厚禄而热爱和平生活。
15、战争残酷艰苦,女性应受到关爱,但天下兴亡,人人有责,不应对女性怀有歧视,不应低估女性的智慧和勇气。
第二篇:七年级语文下册 《木兰诗》课堂实录3 人教新课标版
《木兰诗》课堂实录
【教学目的】
1、通过朗读感知诗歌的美。
2、了解木兰诗这一文学形象,培养学生口头语言表达及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教学设想】
1、教学重难点:
⑴通过朗读体味诗歌的语言美、人物美。
⑵品味诗情,有感情地朗读。
2、课时安排:
一课时(40分钟)。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导语(见“教学实录”)。
二、把握情节
1、学生散读、概括主要内容。
(明确:女扮男装,替父从军)
2、学生再读,理清情节结构。
(明确:决定从军──踏上征程──沙场征战──荣归故里)
三、赏析诵读
1、教师范读,学生揣摩教师用了哪四种不同的感情朗读全诗。
(明确:决定从军─—忧愁、苦闷、犹豫;沙场征战─—凄婉又坚定;沙场征战──悲壮豪迈;荣归故里─—欢快喜悦)
2、学生揣摩体会,并阐述教师这样朗读的原因。
3、学生模仿、试读,互评。
四、选点品析
木兰荣归故里部分。
1、教师配乐范读。
2、学生揣摩如何读出欢快之情。
(明确:语速稍快,音调稍高,表情宜喜)
3、学生试读。思考:作者如何表达欢快的气氛和情感?
(明确:动词的连续使用和对偶、排比的修辞手法造成一气呵成,一泻千里的语势)
4、师生共读。
五、创造性思维训练
1、诗歌讲究文字的简练,讲究读者的再创造,因而留下了空白处。
①请想象木兰进屋换妆前后的不同神态变化。
②请想象伙伴们面对木兰进屋换妆前后的不同模样,他们复杂的心理活动。
2、学生想象,回答。
教学实录
师:一提起花木兰这个人物,我们心中都有既亲切又遥远的感觉。因为对于木兰,我们中国人真的太熟悉了,但她毕竟生活在千百年前,距我们今天这个时代又实在太遥远了一些。我们还是先来观看一段木兰的影片。
(播放动画片《花木兰》)
师:这是外国人眼中的木兰形象。原汁原味的木兰诞生在一千多年前中国南北朝一首民
用心
爱心
专心
歌《木兰诗》。
(板书)
(播放木兰英姿的幻灯片)
师:在我国文学史上有民间叙事诗“双壁”的美誉,一首是汉代的《孔雀东南飞》,另一首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木兰诗》,它们都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同学们现在带着对木兰诗这个人物的理解和倾注的感情,放声的、自由地读这首诗,然后争取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首诗的主要内容。
(学生自由读书)
师:现在请哪位同学用最简洁的语言概述《木兰诗》的主要内容。
生:这首诗讲了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
师:用替父从军概括这首诗的主要内容完整吗?木兰是一位女性,她是怎样完成替父从军的任务的?
生:女扮男装。
师:你从诗中何处知道木兰曾经女扮男装?
生: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师:对,《木兰诗》就是叙述了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故事。(板书)现在请同学再思考一个问题:围绕中心内容,这首诗叙述了哪些情节?也就是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有哪些经历?
(生速读,思考,纷纷举手)
生:木兰先是离开家,然后„„
师:木兰是怎样离开家的?
生:木兰是叹息着„„
师:很聪明。木兰是怀着复杂的、矛盾的心情,最后下定决心从军的。
生:然后,木兰勇敢地在战场打仗,胜利以后不愿做官,最后回到她的家里。
师:这位同学说得相当简洁,语言组织也好。木兰先是决定从军,然后登上征程,在沙场多年征战,最后荣归故里。(边讲边板书)同学们现在看黑板上我写的这四段情节,有没有漏掉诗中的内容?
生:漏掉了最后一段。
师:请你为大家读一遍,好吗?
生:(朗读)“雄兔„„雌雄。”
师:同学们知不知道这一段叫作什么?古时候的民歌在结尾的时候,作者常常要写一段表示赞美的话,叫赞词。它是民歌的特点之一。同学们,对于诗歌,朗读是走进诗歌世界的捷径。只有认真去读,反复吟诵,我们才能把握像《木兰诗》这样的叙事诗的情节,领会诗歌创造的意境,体味诗中包蕴的情感,理解作者塑造的人物形象。(边讲边板书)下面,我来朗读这首诗,同学们要边听边想,仔细地揣摩老师在朗读这四个部分的时候分别运用了怎样不同的感情?
(教师有感情地范读)
师:(读毕,停顿片刻)我觉得这首诗很美。现在请同学们发言说说你刚才听出来老师运用的感情。
生:老师读木兰决定从军的时候用了一种很忧愁的感情。
师:你觉得用很忧愁的感情读木兰决定从军这一部分合适不合适?
生:我觉得是合适的。因为木兰很想帮助她的父亲,可她又是一个女孩子,所以她很为难。
师:这位同学体会得很准确。木兰在想啊,我到底替不替父亲去打仗呢?她左思右想,用心
爱心
专心
所以很犹豫,很发愁。那么木兰最后去了没有呢?
生:去了。
师:所以木兰下定决心的这两句“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应该读得坚决一些。你试着为大家读一遍,好吗?
(生读)
师:读得有味道。请大家像刚才一样继续发言。
生①:我觉得第二部分“登程”老师读得很悲伤。
师:怎么会悲伤呢?
生1:因为木兰想念亲人。师:想念亲人就悲伤吗?这个词用得准不准确?
生2:我觉得这一段有一种依依不舍的感情,因为木兰要走上战场,但又舍不得与亲人分开。
师:说得很细腻。木兰是英雄,但又是位年轻的姑娘,她的感受是多方面的,有豪情万丈,也有柔情万点。哪些诗句可以看出木兰心中悬挂着家人,同学们一块儿朗读出来。
生齐:“不闻„„鸣啾啾。”
师:这些诗句写得情感多么丰富啊!我们要反复诵读,才能品味出来。这首诗还有两个部分,同学们刚才听老师是用什么感情读的?
生:老师读“征战”这一部分是很豪迈的感情,木兰荣归则很高兴。
师:这位同学回答得真准确。战争的场面我们从电影电视上见过一些,千军万马,气势磅礴。这一部分最适合集体朗读,请同学一齐朗读一遍。
(生读)
师:我为大家描绘一个画面,大家闭着眼睛想象:木兰骑着战马驰骋边关,浴血奋战。北方的寒夜里传来更鼓声声,军营中将士们披挂着冰冷的铠甲,枕戈待旦,木兰又经历一个不眠之夜。同学们想想这组画面,用我们的声音和情感将它们传递出来。
(生读)
师:很有进步。同学们,刚才大家各展其能。现在,我们将注意力投注到木兰荣归这一部分,刚才有个同学说他听出了高兴的感情,我再读一遍。
(师配乐配幻灯朗读)
师:这一部分的确是欢快的。同学们,老师是用什么节奏和语调表达欢快之情呢?
生:节奏较快,语调很尖。
(众笑)
师:说得对。节奏明快,音调稍高,表情呢,也应该带着喜悦。同学们也这样试着读读。
(生配乐朗读)
师:的确,我能够听出欢快之情。那么,作者是用什么手法把这种喜悦欢快表达出来的呢?我们先看看用词。
生:有很多动词。
师:是啊,“开”、“坐”、“脱”、“著”、“理”、“帖”,一连串的动词,(板书),一气呵成,干脆利落。还有修辞手法„„
生:对偶、排比„„
师:对。对偶、“排比(板书)的修辞手法,都很整齐,有气势,所以我们读起来仿佛就有“不尽长江滚滚来”的感觉,所以呢,木兰荣归故里的喜悦欢快就表达出来了。我们一齐读一次。(师生共读)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体会了“木兰荣归”这一部分的感情,我们可以很明显听出有两句诗在朗读时,语调有些不一样,这两句诗是„„
生齐:“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用心
爱心
专心
师:对。木兰是以一名壮士的身份回来的,当进屋换妆后,一个女郎却款款走到了同行多年的战友面前。这时,伙伴们自然又是惊奇,又是迷惑,他们想,同行这么多年,居然还不知道木兰是个女的,他们再一思索,当然还有不少难以言表的复杂情感。诗歌在这时留下了空白,也留下了想象的空间。伙伴们的表情自然取决于木兰换妆前后截然不同的言谈举止、神情。
请同学们开动脑筋,设想木兰进屋前与出来后判若两人的样子,然后争取表演一下。
(生讨论,气氛活跃)
(男、女生分别表演)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感受是丰富的,但《木兰诗》还有很大的魅力等待大家去品味,希望我们进一步努力,提高我们的素养,丰富我们的知识,然后将从这首诗和无数首和《木兰诗》一样优美的诗篇中采撷更多的美。
(下课)
用心
爱心
专心 4
第三篇:七年级语文下册《木兰诗》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版
《木兰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注释,疏通课文,积累重点字词的意思。
2、能用简洁的语言复述课文内容。
3、理解课文内容,能概括出花木兰人物形象。
教学重点: 概括木兰这一古代巾帼英雄形象。教学过程:
一、导入:(3分)
同学们都知道中国历史上有哪些杰出的巾帼英雄?像花木兰、穆桂英、梁红玉、红娘子等。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一位女子,他曾经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并立下赫赫战功,说到这同学们都已知道这位英雄是花木兰,这节课我们一起近距离的了解她。
《木兰诗》是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木兰诗》和《孔雀东南飞》被称为“乐府双璧”,这样脍炙人口的名篇值得大家传诵。
二、检查背诵(5分)1.抽5名同学背前五段,齐背最后两段
(要求:学生听她们有无背错的地方或者读音有误的)
过渡语:同学们掌握的非常好,让我们带着一个问题一起翻译课文,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三、疏通课文,理解文意(小组合作完成)(15分)要求: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
2、将疑难句子写在黑板上,师生共同解疑
例如: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将军身经百战有的死了,壮士(木兰)征战多年胜利归来。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军旅生活之苦)
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冰冷的月光照在士兵的铠甲上。
古今义区分:阿爷无大儿(爷:古义,父亲 今义,爷爷)
双兔傍地走(走:古义,跑 今义,行走)
出郭相扶将(郭:古义,外城 今义,常用作姓氏)一词多义:东市买骏马(市场、集市)名词 愿为市鞍马(买)动词
通假字:对镜帖花黄(帖 通 贴,粘贴)
过渡语:疏通文意之后,大家用自己最简洁的语言说说这首诗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四、整体感悟,走近木兰
1、这首诗叙述了一个什么故事?(3分)
答:诗中叙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故事。
用心
爱心
专心
离家---从军---立功---拒赏---回家(提示)
过渡语:一千多年来,木兰的形象一直深受人们的喜爱,那她是个什么样的女子呢? 让我们从课文中找找。
2、我认为花木兰是一个 的女子,从课文中 可以看出。(5分)
例:(1)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勤劳孝顺。
(2)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愿”――勇敢坚毅,忠孝两全。(3)“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勇敢坚强的英雄气慨。
(4)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不慕名利
(5)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机智、谨慎。
师总结:木兰形象特点,并一边分析,一边板书:果敢坚强、英勇善战、不慕名利、谨慎机敏。
预设:学生质疑
齐背一遍
五、小结
花木兰既是一位平民女子,更是一位巾帼英雄,在那个封建时代,女子的地位虽然低下,但花木兰的传奇故事又证明了男子能做到的,女子一样可以做到。
板书设计
巾 木 果敢坚强
帼
兰 英勇善战
诗 不慕名利
英 谨慎机敏 雄
用心
爱心
专心 2
第四篇:木兰诗教学案
木兰诗教学案
自主学习:
1.给下列加点的字词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机杼()鞍鞯()胡骑()金柝()策勋()赏.....
赐().
理云bìn()pèi头()扑shuî()雄 chí()阿
zǐ()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木兰当户织()昨夜见军帖()...
旦辞爷娘去()万里赴戎机()...
著我旧时裳()安能辨()()...
我是雌雄
3.形似字注音组词
拆()戎()傍()
折()戍()滂()
柝()戊()榜()
析()戌()谤()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愿为市鞍马市:买东市买骏马市:集市 ..
B.出郭相扶将郭:外城木兰不用尚书郎不用:不...
愿作
C.朔气传金柝朔:北方策勋十二转策勋:记...
D.军书十二卷十二卷:十二本赏赐百千强强:有余 ....
5.填空。
①.《木兰诗》选自朝(人名)编的《》,这是
朝时期北方的一首民歌。全诗通过叙述花木兰的故事,塑造了一个的巾帼英雄形象。
②.写木兰出征前紧张、周密准备的句子是:③.写木兰从军后艰苦的战地生活的对偶句是:
④.赞颂木兰谨慎、聪明、勇敢、能力不逊于男子的议论句是:[来源:学。科。网]⑤.写木兰矫健雄姿的句子是:⑥.突出木兰不图功名利禄的高尚品德的句子是:⑦.诗中的“、”一句,用
和的修辞手法,十分概括地描写了战争的旷日持久,激烈悲壮。
⑧.成语“扑朔迷离”源于木兰诗中的“,”
一句诗文。该成语的意思是:
6.对诗句品味有误的一项是()
A.“万里赴戎机”:“万里”极言征程之远,“赴”表现动作之迅速、果敢。
B.“关山度若飞”:跨越飞和山,像飞一样,展现了木兰的矫健雄姿。
C.“朔气传金柝”:朔,指北方。用打更的声音在寒气中传送,表现军旅生活的单调、无聊。
D.“寒光照铁衣”:用寒光和铁衣,展示边关将士的英武风采。
7.写出下面诗句的大意。
①.爷娘问女来,出郭相扶将②.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雌雄?
合作交流:
(一)阅读课文第六自然段,回答下列问题
1.用一句话概括这段话的段意
2.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动词填写
①描写爷娘:②描写阿姊:
③描写小弟:④描写木兰:
3.选文中连用四个“我”的作用是什么?
4.品味“开”、“坐”、“脱”、“著”、“理”、“帖”这6个动词的表达作用。
5.分析“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这两句诗的表达作用。
(二)木兰者,古时一民间女子也。少习骑,长而益精。值可汗点兵,其父名在军书,与同里诸少年皆次当行。因其父以老病不能行。木兰乃易男装,市鞍马,代
父从军,溯黄河,度黑山,转战驱驰凡十有二年,数建奇功。嘻!男子可为之事
女子未必不可为,余观夫木兰从军之事因益信。[来源:学&科&网Z&X&X&K]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少习射(少年时)B.市鞍马(买)..
C.长而益精(更加)D.易男装(穿)..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皆次当行()数()建奇功 ..
3.区别一词多义
因其父以老病不能行(因:).
余观夫木兰从军之事因益信(因:).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①.木兰者,古时一民间女子也:②.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
5.“转战驱驰凡十有二年,数建奇功。”一句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A.骑马转战共十二年,建立的功勋数不清。
B.骑马转战共十二年,屡次建立功勋。
C.骑马转战了十余年,屡次建立功勋。
D.骑马转战了十余年,建立的功勋数不清。
6.文中“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一句是全文所表达的主旨,在《木兰
诗》中相类的句子是:
巩固训练拓展提升:
阅读《木兰诗》,完成练习。
1.选择对字词理解正确的项。①策勋十二转()A.次B.回C.转动 ②赏赐百千强()A.多B.大C.有余 ③愿为市鞍马()A.市场 B.买C.集市 ④愿驰千里足()A.希望 B.愿意C.能够
2.选出对“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将军和壮士从军十年,经历了千百战斗。有的死了,有的胜利归来。
B.将军和壮士战斗死去了,壮士从军十年胜利归来。
C.将军在千百次战斗中死去了,木兰却在十年后回来了。
D.从军十年,经历了千百次战斗,将军死去了,壮士归来了。
3.对第3段中的“不闻„„但闻„„”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采用对比手法,反映战争紧迫。
B.采用反复手法,表达了 木兰对亲人的深切怀念。
C.采用对比手法,表达了木 兰对亲人的深刻思念,极大地丰富了女英雄的形象。
D.采用反复手法,表达了木兰与亲人分离极其悲痛的心理。
4.对“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一句中的“大”字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A.表明了可汗的积极性很高。
B.“大”就是大规模的意思。
C.显现战争紧张、频繁、涉及范围广。
D.意思是非常、十分。
5.对下列句子修辞手法依次判断 正确的一项是()
①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②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③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④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A.比喻 对偶 反复 夸张 B.对偶 对偶 排比 对偶
C.借代 反复 排比 对偶 D.对偶 反复 对偶 比喻
6.对“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两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写征程的遥远和军情的急迫。
B.写战争到来的悲凉气氛。
C.以宿营地空旷寂凉烘托木兰离家思亲的情怀。
D.写行军旅途的欢快。
7.朗读下列语句停顿恰当的一项是()
A.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B.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C.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D.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木兰诗》答案:
[基础巩固]
4.D
5①宋,郭茂倩,《乐府诗集》代父从军,不慕名利②东„„西„„南„„北„„③朔气传军柝,寒光照铁衣。④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⑤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⑥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⑦“将军„„壮士„„”,对偶、互文⑧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6.C7略
[能力提升]
(一)1.木兰回家的欢乐情景。2.①扶将 ②理 ③磨 ④开 坐 脱 着 理 帖3.与家人团聚、重温和平的女儿生活的喜悦心情。4.归家的喜悦和故物的亲切。5.不仅写出了伙伴惊讶情态,还从侧面写出了木兰的英雄气概。
(二)1、D2、hángshuî
3、因为因而(所以)
4、①木兰是古代一位民间的女子。②凡是男子可以做的事情,女子未必就不能做。
5、C6、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雌雄?
参考答案
1.A C B A 2.A 3.C 4.B 5.B 6.C 7.A
第五篇:七年级下册《木兰诗》微课教案设计
七年级下册《木兰诗》微教案设计
学习目标:
了解木兰这一巾帼英雄形象;
2借鉴文中互文、顶针、复沓以及问答句等艺术手法进行练笔运用。
学习重点:了解木兰这一巾帼英雄形象。
学习难点:借鉴文中互文、顶针、复沓以及问答句等艺术手法进行练笔运用。
学习流程:
(一)情境导入
说说你对“好”字的理解。老师觉得,是女子就挺好,尤其是这样的女子,她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不爱武装爱红妆。
(二)巧树靶子
那么,她到底是怎样一个形象呢?别人是如何夸赞她的呢?
(三)自主学习
顶针句
爷娘说:女儿花木兰,兰心可馨天。
天下说传奇,奇孝我家演。
2问答句
姐姐答: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家有兰小妹,耕织一肩担。
代父从军去,华年因此耽。
3互文句
弟弟唱:东市买好猪,西市买肥羊。
南市买鲜果,北市买美浆。
吾有兰姐姐,慈爱胜爷娘。
疆场征战归,路长情更长。
4复沓句
战友赞: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同行十二年,不知沙场是妆场。
临战不惊忙,关山若等闲。
木兰小女子,羞煞众儿男。
(四)小试身手
请选用本文学到的互文、顶针、复沓以及问答句等艺术手法来赞木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