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等式性质》(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精选五篇)

时间:2019-05-14 21:32: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等式性质》(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等式性质》(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

第一篇: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等式性质》(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

等式性质(1)

本节为全章起始节,是后继学习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础.针对教材及学生认知的特点,设计时,我有如下思考:

1.本节课从提出间题,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引出学习的必要性.在每个环节的安排中,突出了问题的设计,教师通过一个个的问题,把学生的思维激发起来,从而使学生主动、有效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2.重视学生多元智能的开发.教师对教科书上的两幅图采取了两种不同的处理方法.既有直观的实验演示,又有学生的图形观察;既要求学生从实验中归纳结论,又要求学生理解图形用实验验证.对发现的结论用自己的语言、文字语言、字母表达式表示出来.让学生充分地进行实验、观察、归纳、表达、应用.

3.突出对等式性质的理解和应用.实验演示、观察图形、语言叙述、字母表示、初步应用等都是为了使学生能理解性质,在解方程的过程中,要求学生说明每一步变形的依据,解题后及时地进行小练所有这些都围绕本节课的重点,也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4.教学效果:

这堂课老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去,投入到学习中来,使学习的过程充满快乐和成功的体验,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勤于思考和勇于探究,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

由于这堂课活动大,热热闹闹中,胆大、性格开朗的学生特别活跃,也容易引起老师的注意,而对那些胆小性格较内向的学生就注意不够.个别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慢一些的学生,给予他们的帮助还不到位,这些学生课后作业完成不够好.

第二篇:七年级数学一元一次方程教后反思

《一元一次方程》教学反思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是在第二章整式的加减和小学学过的方程的基础上而展开的,第一节内容从算式到方程,重在让学生体验用方程的思想解决实际问题,了解基本概念,认识一元一次方程,会列出简单问题的方程。《课程标准》对本节课的要求是通过具体实例归纳出方程及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根据相等关系列出方程。让学生归纳和总结的过程中,初步建立数学模型思想,训练学生自动探究的能力,能结合情境发现并提出问题,体会在解决问题中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

在进行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利用练习册,引领学生通过自学教材、解决问题,从而掌握知识内容。首先设计了猜年龄游戏,激发学生的浓厚兴趣,引出方程的概念,再利用简单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列出小学学过的方程。接下来自学方程、一元一次方程、解方程、方程的解、检验方程的解等概念和方法。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能够完成。对于个别问题可通过合作讨论处理。变式训练环节则针对自学题目强化练习。教师再补充强调,让学生体会到从算式到方程是数学的进步,渗透化未知为已知的重要数学思想。体验数学与生活密切相关,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可以用数学方法解决,激发学生的热情。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还有以下几点需要改进:

(1)引入情境没有充分利用。猜年龄游戏提高了学生的兴趣,仅仅作为引出式子,使用的不够,可以深化成用未知数来解决实际问题,并教会学生去应用,效果会更好。相信学生一定希望自己学会猜年龄的方法,和其中的数学道理。

(2)对列方程的方法指导还不够。考虑到本节只是引出方程,没有将分析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作为重点进行训练,使得部分基础稍差的学生没有很好接受。

(3)问题设置的梯度根据学生的情况需要调整,第一个小题目有点偏难,在问题设置中,应该从前一章学过的用字母表示数入手,复习引导,可能会更好一些。直接从列简单的方程着手,有些学生没能很快找出数量关系列出方程。

(4)语言不够精炼、环节之间过渡不够自然、板书不够精炼等问题,今后教学中一定注意改造提高。

第三篇:等式性质教学反思

等式性质教学反思

在例4得出等式性质时,虽说是一步一步引导学生去发现的,学生掌握的不错,但讲的还是多,不如直接独立完成,小组讨论发现,总结时强调一下,如何去记住这个性质,而不是背下来。对于例5,让学生列方程后独立完成,会的自己做,不会的可以看书,再独立完成,有意识的选了三名同学上黑板板演,结果三个都出现了不同的问题,对于出现的问题,我让每位同学根据你自己写的和书上进行对比,看看自己能挑出多少毛病,三位同学犯的错误还典型,一位没写解,“=”号没对齐,(全班只有7名学生全对)另两个X+10+10=50+10和X+10-10=50-40,以分析错误的形式将例题解决,学生就掌握的很好,这从后面的练习就看出来。

课堂一定要关注学生,认真思考的学生在课堂上总会带给你一些惊喜,如果你忽视了,就不仅仅是错过了那一次精彩。这节课在学生总结等式的性质的时候,有一个学生将书上的等式的性质中“所得的结果仍是等式”替换成“数量不变”,这也是我在备课时所想的,能不能替换一下,所以我在备课本上写了“结果不变”,可是没过一会,这个同学又举手了,说自己的“数量不变”不能替换书上的话,当然也包括了我的“结果不变”,因为等式两边同时加或减去同一个数(0除外),结果肯定会发生变化的。就是因为这样一个能不能替换的问题,学生对等式的性质的理解肯定会更好。

第四篇:等式性质教学反思

《等式的性质》教学反思

商丹高新学校 张彦刚

《等式的性质》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学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数量关系的基础上,通过天平这一直观教具,引导学生探索和发现等式性质,它是解方程的认知基础,因此学习和理解等式的性质就显得尤为重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情,我将教学重点确定为:掌握等式的基本性质;教学难点为:理解并掌握等式的性质,能根据具体情境列出相应的方程。

一、成功之处

1.游戏热身,点燃热情。

课堂开始,我设计了一个请学生用身体模仿天平的热身游戏,伸开两臂,犹如人体天平,我用课件给出天平两边不同的重量或是相同的重量,让学生模仿不同的天平状态,学生玩得高兴,学得轻松,他们对天平只要两边重量相等才会平衡加深了认识。

2.先扶后放,研究性质。

在教学中,我将等式的第一个性质作为引导重点研究内容,让学生仔细观察第一个天平图,并说一说:通过图你知道了什么?学生比较轻松观察到:天平的左边放了一把茶壶,右边放了两个茶杯,天平保持平衡,从而发现一个茶壶的重量=2个茶杯的重量。接着通过课件动态展示在天平的两边同时各放上一个茶杯,引导学生思考:此时天平会发生什么变化呢?为什么?你是怎么想的?通过一系列不断追问,鼓励学生完整说出自己的思考过程。然后课件动态再演示这一过程,接着提出不同的问题:如果同时加上两个、三个、五个、六个同样的茶杯,天平会怎样呢?为什么?这样学生有理有据地表述自己的观点。同时引导学生构建出天平与等式之间的联系,将天平上的实物抽象到等式的计算中,从而一步步引导学生发现“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的两边相等”的性质。然后再放手让学生通过观察、理解、操作,共同探索得出等式的第二个性质: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我尽可能地放手,给予适时地点拨,总结。在“为什么等式两边不能除以0?”这个问题时组织学生交流,使他们理解:0不能做除数。3.开放练习,激活思维。

为了激活学生思维,我将巩固练习设计为思维开放的题目,使学生积极主动思考。我设置了以下题目:

(1)如果2x-5=9,那么2x =9+()(2)如果5=10+x ,那么5x-()=10(3)如果3x =7,那么6x =()(4)如果5x =15,那么x =()

先让学生回忆等式的性质,再利用等式的性质填空。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他们的思维广度和深度是不同的,做到了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

二、改进之处

1.在等式性质的探究中,为了加强对比,我觉得应该再增加在天平的两边同时加、减、乘、除去不同质量的物品,让学生发现这时天平不平衡,通过这一层次的实验,从而让学生清楚地加深加上对“同一个数”的认识,进行更深入地思考。

2.对于等式的性质应不仅仅停留在说的这一环节,而应在实验的基础上让学生灵活地运用字母表示数的知识,将等式写出来加以表示,这样不仅有效地训练学生数学的思维,还使学生对等式的性质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为以后的学习做好铺垫。

总之,在课堂上我逐渐放手,让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测、推理、验证的过程,使他们不断加深对等式性质的理解,同时为后面学习解方程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五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等式的性质》教学设计专题

《等式的性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体验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符号的过程,理解并能用语言表述等式的性质,能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

数学思考:通过观察视频,结合生活中的体验培养学生探索能力、观察能力、概况能力和应用新知的能力,渗透“化归”的思想。

问题解决:能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通过小组合作,友人互帮,增强学生团队意识。

情感态度:通过独立完成和小组互助,养成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在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的价值,感受成功的喜悦。【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并能用语言表述等式的性质,能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学生准备】

(1)复习第一节,预习新课

(2)课本,练习本,红笔 【教师准备】

(1)仔细研究教材和课程标准,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充分挖掘课程资源。(2)认真备课,设置环节衔接语 【教具】

投影仪,天平,播放笔 【教学过程】

一、情感教育

通过观察对比,1.0136537.8和0.993650.03,让学生体会每天多努力一点,就将成为人生的赢家。厚积薄发,多积累,认真上好每一节课。(通过对比观察,让学生明白一个道理,厚积薄发)

二、引入新课

法国数学家笛卡尔说:“一切问题都可以转化为数学问题;一切数学问题都可以转化为代数问题;一切代数问题都可以转化为方程问题,因此,解决了方程问题,一切问题都将迎刃而解。

名人名言引入,强调方程的重要性,本节内容的重要性。

情景引入,调查学生是否玩过跷跷板,是否喜欢玩,有什么样的体验,谈谈感受;老师追问,怎样保持跷跷板的平衡,如果在平衡后的跷跷板的一侧加物品,要想保持跷跷板的平衡,需要怎么做,引发学生思考。进一步,展示天平,感受天平和跷跷板的共性。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接下来,视频引入,观看视频内容,让学生思考,你有哪些发现,收获了哪些知识?

(设计意图:用名人名言引入,强调知识的重要性,生活情境的引入,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应用于生活。)

三、小组合作,探究新知

活动一:自学课本,结合情景,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并验证你的发现。

活动二:齐读结论,小组互相提问,巩固知识。

活动三:以小组为单位,发现运用等式的性质解题时,需要提醒同学们注意的地方。

师生共同总结,归纳出等式的两条性质:

等式的性质1:等式两边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结果仍相等。

用数学语言表示为:如果a=b,那么a±c=b±c.

等式的性质2: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结果仍相等。

用数学语言表示为:如果a=b,那么ac=bc. 如果a=b,(c≠0),那么=.

注意事项:

acbc1、等式两边都要参加运算,并且是作同一种运算。

2、等式两边加或减,乘或除以的数一定是同一个数或同一个式子。

3、等式两边不能都除以0,即0不能作除数或分母.(设计意图:通过自学、小组合作等学习形式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和同伴互助,感受团队的力量。用文字语言和数学语言归纳等式的性质,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并培养学生归纳能力。)

四、尝试运用

1.我来判断对错:(对的说明根据等式的哪一条性质;错的说出为什么。)

多媒体投

影,出

目,22y33(2)如果xy,那么xaya(1)如果xy,那么xxy5a5a(4)如果xy,那么5x5y(3)如果xy,那么(5)如果xy,那么2x32y3 让学生分析题目对错,并说出利用等式的哪条性质,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并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进度。

2.思考:

问题1:怎样才能把方程x+5=21转化为x=a的形式? 问题2:怎样才能把方程3x=27转化为x=a的形式? 问题3:怎样才能把方程2x-1=15转化为x=a的形式? 问题4:解方程的依据和方程结果的形式是?

小组讨论,得出结论:解方程的依据是等式的性质,方程结果变为x=a(a是常数)的形式。

利用2x-1=15当例题,讲解详细的解题过程和解题格式。巩固练习:利用等式的性质解下列方程:

(1)x+7=26;(2)-5x=20;(3)-x-5=4.

分析:解方程,就是把方程变形,变为x=a(a是常数)的形式.

在方程x+7=26中,要去掉方程左边的7,因此两边都减去7.

解:(1)根据等式性质1,两边同减7,得: x+7-7=26-7 于是 x=19 我们可以把x=19代入原方程检验,•看看这个值能否使方程的两边

相等,•将x=19代入方程x+7=26的左边,得左边=19+7=26=右边,所以x=19是方程x+7=26•的解.

(2)分析:-5x=20中-5x表示-5乘x,其中-5是这个式子-5x的系数,式子x•的系数为1,-x的系数为-1,如何把方程-5x=20转化为x=a形式呢?即把-5x的系数变为1,应把方程两边同除以-5.

解:根据等式性质2,两边都除以-5,得

5x20 55 于是x=-4(3)分析:方程-x-5=4的左边的-5要去掉,同时还要把-x的系数化为1,如何去掉-5呢?根据两个互为相反数的和为0,所以应把方程两边都加上5.

解:根据等式性质1,两边都加上5,得-x-5+5=4+5 化简,得-x=9 再根据等式性质2,两边同除以-(即乘以-3),得-x·(-3)=9×(-3)

于是 x=-27 同学们自己代入原方程检验,看看x=-27是否使方程的两边相等.(设计意图:通过不同题型的设计,让学生了解等式的性质运用的多样性和重要性,掌握方程的解法和书写格式)

五、成果展示

题组:(1)0.3x=15(2)5x+4=0(3)x-4=7 ***3

(4)2x-1=7(5)2x=6(6)1-3x=7 一道判断题,加深学生对等式性质2的印象。

(设计意图:利用志勇闯关,出示一组题目,让学生在玩中学,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同时巩固本节课的知识)

六、补偿提高

在学习了等式的性质后,小红发现运用等式的性质可以使复杂的等式变得简洁,这使她异常兴奋,于是她随手写了一个等式:3a+b-2=7a+b-2,并开始运用等式性质对这个等式进行变形,其过程如下:

3a+b=7a+b(等式两边同时加上2)

3a=7a(等式两边同时减去b)

3=7(等式两边同时除以a)

变形到此,小红顿时就傻了:居然得出如此等式!于是小红开始检查自己的变形过程,但怎么也找不出错误来。聪明的同学,你能让小红的愁眉在恍然大悟中舒展开来吗?

(设计意图:学以致用,通过审题,找出问题所在,并解决问题)

七、课堂小结

对自己说,有哪些收获?对老师和同学说,还有哪些困惑?与大家分享。

强调: 在学习本节内容时,要注意几个问题:

1.根据等式的两条性质,对等式进行变形必须等式两边同时进行,即:•同时加或减,同时乘或除,不能漏掉一边.

2.等式变形时,两边加、减、乘、除的数或式必须相同.

3.利用性质2进行等式变形时,须注意除以的同一个数不能是0.

(设计意图:通过总结,促使学生回顾本节知识,并形成知识体系,进而达到思维的提升,让学生感受到,收获是多样的,既有知识也有情感,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会沟通和交流)

八、布置作业

书面作业:P83习题 3.1的第4题。家庭作业:习题 3.1其他题。(设计意图:巩固本节知识)

教师总结:这节课大家表现非常出色,希望大家保持这种状态,坚持努力。

下载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等式性质》(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精选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等式性质》(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精选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一元一次方程》教学反思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一元一次方程》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主要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了解什么是方程,什么是一元一次方程;体会字母表示数的好......

    七年级数学一元一次方程教学反思

    核心提示:方程是应用广泛的数学工具,它在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中占有重要地位!也是代数学的核心之一!方程是应用广泛的数学工具,它在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中占有重要地位!也是......

    等式的性质教学反思

    等式的性质教学反思 等式的性质教学反思1 本节课我采用使用导学案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朗读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学习重难点,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学习本节课的知识点。引导学生的自主......

    等式的性质教学反思

    等式的性质教学反思 等式的性质教学反思1 《等式的性质》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学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数量关系的基础上,通过天平这一直观教具,引导学生探索和发现等式性质,......

    《等式的性质》教学反思

    《等式的性质》教学反思1 本课教学的是等式的另一个性质“等式的两边同时乘或者除以同一个不是零的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并利用这一性质解只含乘除法的简单方程。在教......

    《等式的性质》教学反思

    《等式的性质》教学反思 《等式的性质》教学反思1 《等式的性质》一课教材设计了四个观察小实验活动,分别探索等式两边同时加、减和同时乘、除的规律。在用算式表示实验结果......

    《等式的性质》教学反思[本站推荐]

    《等式的性质》教学反思作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课堂教学,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快速积累我们的教学经验,那么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等式的性......

    等式的性质教学反思

    等式的性质教学反思 等式的性质教学反思1 一、教学前后对该知识点的认识和理解等式的性质是本章的基础,是方程解法时的重要依据。解方程就是用等式的性质来施行一系列的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