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专家宋振杰职场成功六论系列文章(5篇)

时间:2019-05-14 21:05: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素质专家宋振杰职场成功六论系列文章》,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素质专家宋振杰职场成功六论系列文章》。

第一篇:素质专家宋振杰职场成功六论系列文章

职业素质训练专家宋振杰《职场成功六论》(网络搜集)

职场成功六论之一:论自信

自信,是个人对自己所做各种准备的感性评估。相信自己行,是一种信念。自信能促进成功。自信是人对自身力量的一种确信,深信自己一定能做成某件事,实现所追求的目标。

萨特说过:“一个人想成为什么,他就会成为什么。”你想岗位成才吗,那就应该从自信心开始。成功的因素很多,但自信心最为重要。自信是员工岗位成才的心理基础,只有自己相信自己能够在平凡的岗位上成才的时候,才有成才的可能。很简单,连自己都不相信能够成才,谁还能相信呢?

(一)自信与自卑

人的身上有两个无形的孪生兄弟,一个叫自信,一个叫自卑。当自信成为老大的时候,这个人就会相信自己,肯定自己,成为一个自信的人;当自卑成为老大的时候,这个人就会否定自己,糟蹋自己,成为一个自卑的人。自信和自卑人皆有之,只不过是每个人的心理因素罢了。

自信的人相信自己是“最棒的”,由此产生内在的动力,刷新着人生的命运轨迹;自卑的人觉得人家都挺棒自己太不如人,因而内心滋生出畏缩不前心态,阻碍着人生的命运走向。

自信是向上的,积极的人生态度;自卑是保守的,消极的人生态度;自信是从愿望出发的一种进取,它是美好人生的追求;自卑是从矮化起步的一种徘徊,它是朦胧人生的踟蹰。自信的人乐观地看待自己,就是眼下是一名底层的、一文不值的员工,只要努力、肯干也能做出成就;而自卑的人则相反,一个底层的员工即使再努力也干不了大名堂,还是趁早死了这份儿心,省得丢人现眼。两种不同的心理品质最终是两种不同的人生命运。

自信心是人综合素质中最重要的一种素质,是一个人对自己能力的确信。它是自我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自信心能产生勇气、精力、智慧、能力,使人找到攻克难题的方法,从而实现自我价值,踏上卓越之路。德国学者鲁多夫·洛克尔有段名言:“信心是行为的父亲。你只要相信你的目标,就可以说你已经走了一半路程了。”这充分强调了树立自信的意义。

心理学认为,自卑是一种通过不合理的方式,尤其是过多地与他人进行不科学的比较 1 而产生的自我否定、自惭形秽的情绪体验。自卑的人自己轻视自己,看不起自己。自卑心理严重的人,并不一定就是他本人具有某种缺陷或短处,而是不能悦意容纳自己,完美主义,总是看自己的短处和劣势,自惭形秽,常把自己放在一个低人一等,不被自己喜欢,进而演绎成别人看不起的位置,并由此陷入不可自拔的境地。自卑的人不敢行动,丧失机会。对自己的能力、学识、品质等自身因素评价过低;心理承受能力脆弱,经不起较强的刺激;谨小慎微,多愁善感,常产生猜疑心理;行为畏缩、瞻前顾后等。

生活中,许多人实质上都有一定的潜能甚至才能,只不过自我评价很低,总是觉得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行,自己瞧不起自己,在这种负性的暗示下,以至于在无形中错失了一次次原本可以成功的机会。这种自卑心理是压抑自我的沉重精神枷锁,是一种消极、不良的心境。它消磨人的意志,软化人的信念,淡化人的追求,使人锐气钝化,畏缩不前,从自我怀疑、自我否定开始,以自我埋没自我消沉告终,使人陷入悲观哀怨的深渊不能自拔,真是害莫大焉!

【案例】只因想法不同

10年前,王光明和马奇是技校的同学加室友,他们学习的都是车工。因为中学学习成绩不理想,他们的大学梦,被无情而又残酷的高考终止了。

作为同窗室友,这两个人好像是一对冤家,经常斗嘴。马奇觉得大学没考上,上了个技校,学车工只能是打发日子,至于能做出什么样子来,想都别想。所以,自打进了技校的门,马奇似乎只能在魔兽游戏的晋级里,才能找到一点儿自我价值。

而王光明最看不惯的就是马奇自我糟践这件事儿。他觉得一个人的禀赋可能有差异,自己不擅长学习书本知识,并不能代表自己在其他方面没有能力。只要肯努力,肯奋斗,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有一天,王光明在网络上看到德国技工与工程师拿一样的薪水,有的甚至比工程师的工资还高,他兴高采烈地把这个信息告诉马奇,得到的却是“那你就去德国好了!”马奇生冷的回答,气得王光明一个多月没和他说一句话。

后来,在技校毕业生车工技能大赛上,王光明力挫群雄,夺得第一名,当场就被一家军工企业以高出当时技校毕业生一倍多的工资水平签走;马奇则在半年之后才在一家小型民办机加工企业找到了一份工作。

一晃10年过去了,王光明已从传统的车工转变成了拥有数据编程等多种技能的复合型数控高级技师,在为企业屡建奇功的过程中,他也被数次破格晋升,31岁的王光明用十年 的时间走过了他师傅近三十年才能走出来的职业道路,成为了首席技师,企业为他配备了专车,还拨专款成立了“王光明技能大师创新工作室”。

而马奇则在十年中换了四家企业,工作和收入都不理想。最近,他所在的企业淘汰了落后的车床设备,引进了最先进的数控机加工设备,马奇则在这次技术引进中被淘汰了。

王光明和马奇一个天上、一个地下的职业人生,最早就是一个想法而已,这个想法很简单,王光明认为“技校生一样有出息!”,而马奇则认为“一个车工能有什么出息!”就是在这一点点想法的引导下,最终结果却是两个迥异的人生之路:一个生机勃勃,光彩照人;一个萎靡不振,暗淡无光。

一位哲人说:“你的心态就是你真正的主人。要么你去驾驭生命,要么是生命驾驭你。你的心态决定谁是坐骑,谁是骑师。”

(二)超越自卑,自信塑造

有自信就能成功。愚公移山的故事流传至今,而很多人认为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是天生的、无法培养的。2010年10月,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卡罗尔·德维克等人发表在《心理科学》上的一项研究指出,坚信自己拥有强大的心理潜能,并勇于挖掘,会激发顽强的意志力,使精力更旺盛,心里更有“韧劲”,从而可以更冷静地面对偏见、伤害和挫折,最终一步步赢得成功。他的这一研究成果被美国《今日心理学》杂志评选为“2010年度十大心理学发现”。

事实也是如此,当我们认为做某件事成功的可能性很大时,往往会有一个乐观积极的心态,情绪饱满,精神振奋,甚至迫不及待。在行动的过程中,我们就会更加主动地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式,对外界的信息会进行积极的加工,从而更有可能获得好的结果,好的结果又能起到强化作用,提高我们的自信和自我效能感。而低自信的人则是朝相反的方向去思考,最终的结果只能是灰心丧气,在焦虑和沮丧中放弃了自己的努力。

【案例】“我想当一个好炉长”

“炉长是什么?” “就是要负责炼好一炉钢。” “你管着几个炉子?” “一个炉长就管一个炉子。” “你从学校毕业以后想做什么?” “我想当一个好炉长。”

听上去,肖国昆的理想既不宏大,也不高远。1991年,肖国昆从昆钢技校毕业,来到第三炼钢厂当了一名炉前工。当他得知炉长在整个炼钢工艺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后,肖国昆开始有意识地给自己加担子,逼迫自己在炼钢技术上有个飞跃,争取早日当一个炉长。

“想当一个好炉长”的理想激励着肖国昆,几乎是每一天,他都坚持观察温度高达1700摄氏度的炉水,记下其中最细微的任何一点变化,设定其中的数值,反复比较、计算关于开炉的一切。经过4年的勤学苦练与钻研,肖国昆的炉前冶炼分析能力、冶炼过程的控制能力以及整体冶炼的操作水平都得到快速提高,1994年,22岁的肖国昆走上了炉长的岗位。

炉长当上了,肖国昆又不满足了,他又暗暗给自己定下了当优秀炉长、“好炉长”的目标。优秀炉长需要在冶炼理论和操作技能方面有不凡的表现,肖国昆自己到书店买来大量的冶炼技术方面的书籍研究,并运用到实际操作中,经过反复学习与实践,肖国昆熟练地掌握了一套科学、低耗的炼钢操作技术,渐渐练出了一套炼钢绝活。

1997年,肖国昆作为昆钢选出的炉长代表参加了“攀钢杯”全国冶金系统青工技术竞赛。面对一群大学生炉长们的挑战,技校毕业的肖国昆从容镇定,炼出了两炉终点控制、成分、温度、冶炼时间全部达标的合格钢,取得了实作考核第一的好成绩,被授予“全国青年岗位能手”称号。2004年,在“昆钢杯”第二届全国钢铁行业职业技能大赛上,肖国昆与来自宝钢、武钢、首钢、鞍钢、攀钢、马钢的同行佼佼者同台竞技,最终以实作考核第一、综合考核第一的成绩,获得“全国技术能手第一名。”

从2002年车间实行炉长考评以来,肖国昆的各项指标综合排名都居前3名,其中11次名列第一,各项技能判断合格率为96.44%,高于车间平均水平近10个百分点。

2009年11月17日,肖国昆作为唯一的工人,获得了第二届云南省“兴滇人才奖”。如今的肖国昆,拥有了“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兴滇人才奖”等5顶桂冠,这在云南省一线生产职工中,迄今为止,肖国昆是唯一的。

从炉前工到炉长,再到优秀的炉长,再到全国第一的炉长,肖国昆的秘诀就是坚信自己能够成为最好的,并且持续行动,永不放弃。肖国昆在用行动拥抱梦想的过程中,历练了技术绝活儿,在为企业做出卓越贡献的同时,也成就了自己如钢花璀璨般的光彩人生。自卑之心人人都有。特别是处在生产一线的员工,不少人认为自己学历低,没有响当当的文凭;工资待遇低,与高层管理者和高级技术人员相差甚至是十万八千里;整日干的都是脏活儿、累活儿,如此等等,一辈子也就这样混个日子算了,能有什么前途?肖国昆也是一个最基层的炼钢工人,他也可能有自卑的时候,而关键是他能够化自卑为力量,化自卑为动力,相信自己能行,通过改变自己赢得自尊。

生活中不是因为有些事情难以做到,而是因为我们缺乏自信,有些事情才显得难以做到。永远相信“我能行”,然后全心全意地去做,用勇往直前、义无反顾的行动去证明:我,是最棒的!

职场成功六论之二:论勤奋

古人云:勤奋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损。大意是说:勤奋使人慢慢成长,懒惰使人渐渐沉沦。勤奋与懒惰就像一对互不相容的天敌,有你无我,有我无你。而要想在平凡的岗位上成为知识型、创新型高技能人才,只有勤奋,别无他途。

(一)勤奋与懒惰

一位科学家说:世界上有两种动物能够登上金字塔顶,一个是雄鹰,另一个是蜗牛。雄鹰凭借不懈的飞翔,蜗牛凭借坚韧的爬行,它们都登上了金字塔顶。一个人的成功,除了智慧和机遇等外部因素外,勤奋努力,坚韧不拔,就是主要成因。无论是天资奇佳的雄鹰,还是资质平庸的蜗牛,要想登上塔顶,就必须具备一种东西——勤奋。只要勤奋,哪怕资质平庸的蜗牛也能登上塔顶;如果懒惰,就是天资奇佳的雄鹰,也只能空振双翅。

勤奋的含义其实很简单,就是坚持不懈地学习或工作。勤奋是古今中外公认的人生重要美德之一,也是人类得以生存、繁衍、发展的基本力量。人们大都幻想有朝一日能够不工作,依赖顺手,饭来张口,过上衣食无忧的神仙日子。其实,这种想法不仅违背了人的本性需求,也违背了客观规律。一定程度上说,勤奋是人的一种天性,也是人的一种禀赋。

与勤奋相对的就是懒惰了。想起寓言故事里的寒号鸟,心里有些凉溲溲的感觉。哪只寒号鸟在死到临头时,还唱着:寒风冻死我,明天再垒窝。还有一个寓言故事里的懒汉,那个 5 人懒的不愿转动一下套在自己脖子上的大饼,只吃嘴边的,最后白白饿死。这实在是懒惰人的悲哀!生活中无论大事小事,无一不是在勤奋中实现,在懒惰中荒废。不求学习,就不可能拥有知识和能力;不去工作,就不可能拥有财富和乐趣;懒得运动,就不能领略自然界的美妙和神奇;不去前行就只能原地踏步;不去思考,就不可能成熟。有时候,人们总在赞叹别人的成功,别人的风光,别人的富有,而自己却懒得行动,不肯付出,到头来,生活还是那样的生活。“临渊慕鱼不如退而结网”,只要行动,只要努力,总是会有收获的。如果只是幻想,而懒得实践,只能是做梦,空有欢喜。

【案例】勤奋的齐乐乐

2006年,高中毕业的齐乐乐来到滨州愉悦家纺花布车间当了一名工人,被分配到新成立的实验室做染化料配制工。在印染行业中,印花和染色技术含量最高、技能难度强。企业每接一个订单,无论是来样加工还是自主研发,首先要经过染化料配制这道工序。染化料配制工要根据样品的颜色和织物的种类选择相应的染料、助剂和糊料,并拟定处方,然后经过称料、化料、制浆等程序,最后打小样、对色光,再进行适当的调整,每个小样都要经过客户的认可才可以正式投入生产。

齐乐乐一头扎进实验室里,埋头做起了配料试验。因为颜色的配料比例不好掌握,一个颜色要进行多次试验。齐乐乐说,染料的重量控制非常严格,要精确到0.001克,一个颜色要经过几次、十几次,甚至三四十次才能配出来,而且时间要求也很紧。实验室是行政班,每天下午5点就可以下班,可是齐乐乐却经常10点多才离开实验室,忙得一个月才回家一次。

齐乐乐在化验室工作了两年,这期间因为吃不了苦,有30多个同龄人先后离开,最短的只工作了两个多月。齐乐乐说:“实验室确实很累,但是我不想一天天地混日子,只要认真学,勤奋练习,工作就会变轻松的,刚开始一个颜色我要配30多次,现在最多只用3次。”现在,齐乐乐担任了花布车间的技术组长,负责颜色调试,车间的一次上车成功率由过去的50%上升到现在的90%。

2007年11月,全国印染行业染化料配制工职业技能大赛在上海开幕。在全国30多名印染配料高手中,齐乐乐发挥得极为出色,获得了第二名的优异成绩,并荣获“全国技术能手”称号。“我是1986年出生的,我认为自己比其他人能吃苦一点。我觉得干什么工作都一样,只要能吃苦、努力、勤奋去做总会成功的。”齐乐乐这样总结自己的成功经验。

(二)克服懒惰,勤奋成就职业未来

懒惰是个很有诱惑力的怪物,人的一生谁都会与这个怪物相遇。比如,早上躺在床上不起来,起床后什么事也不想干,能拖到明天的事今天不做,能推给别人的事自己不做,不懂的事自己不想懂,不会做的事自己不想做。懒惰是人类最难克服的一个敌人,许多本来可以做到的事,都因为一次又一次的懒惰拖延而错过了成功的机会。懒惰的人总是喜欢拖延,懒惰的人总是喜欢借口,懒惰的人总是喜欢“然后”,懒惰就仿佛寄生虫,深深潜伏在身体的每个细胞中,在时光流逝中一点点吞噬着人们的心灵,在无情岁月的冲刷中影响着每一天。

有句话叫“天才出自勤奋”。这不是说如果没有一点点天赋,或者没有一定的基础,光靠勤奋本身就可以创造出天才。这里强调的是成功并不是具备天赋和很高能力的人的专利,即使一个智商平常、条件一般的人,只要他认真锻炼自己的能力,掌握必要的技巧,付出勤奋的劳动,同样可以取得成功。

“天才出自勤奋”这句俗语要求我们要脚踏实地,立足本职,发奋努力,矢志不移。有些人的确天赋不错,但对绝大多数人来说,勤能补拙。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很多天资聪慧却疏于劳作的人,只靠想象,期待奇迹会出现,而不是付出劳动去争取,最终还是两手空空,一无所获。

【案例】金奖来自勤奋

能参加2009年全国的技能大赛,孔小龙觉得这是让自己的业务能力更上一层楼的机遇。在抽调集训的三个月中他与同伴一起,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背理论、练操作、研究事故、讨论问题,几百个故障已经数不清来回训练了多少遍,他们几乎每天都要到夜里十二点之后。孔小龙的参赛搭挡,取得了个人成绩第二名好成绩的颜磊,说起孔小龙也是称赞有加:“他很勤奋,也很执著,集训时他总是第一个来,最后一个离开,他总能发现新的问题,把每个事故牵扯的知识点都要研究透彻。”

咬定青山不放松,任尔东南西北风。凭着这份永不松懈的韧劲,凭着对事业执着的追求和对业务知识不断勤奋地学习与练习,孔小龙终于在比赛中取得了335MW机组金奖的好成绩。只有勤奋的工作才会使你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在有助于成功的种种因素中,勤奋工作总是最有效的。在现代社会里,那些靠天才取得的成绩,同样可以通过勤奋获得;而仅靠勤劳取得的成就,光靠“天才”就无法得到。靠耍小聪明,投机取巧,就想赢得成功是根本不可能的。

有人问寺院里的大师:“为什么念佛时要敲木鱼?”大师说:“名为敲鱼,实为敲人。”“为什么不敲鸡呀,羊呀?偏偏敲鱼呢?”大师笑着说:“鱼儿是世间最勤快的动物,整日睁着眼,四处游动。这么至勤的鱼儿要时时敲打,何况懒惰的人呢!” 寺院里这位大师讲的敲打,就是我们现在所讲的鞭策。人一生要勤奋就要不断地鞭策自己,克服懒惰的毛病。

“百业勤为先,万恶懒为首”。在人的一生中,勤奋与懒惰这对孪生兄弟,时刻伴随在我们的身边。大千世界上的成功人士,都是与懒惰做斗争的胜利者,不管是科学家、文艺家,乃至商界的精英,无一例外。世界上不缺少聪明人,缺少的是足够勤奋的聪明人。

职场成功六论之三:论踏实

中国文化给人的感觉一直是沉稳、含蓄,就如太极拳般心平气和、不急不躁。其实,自古以来,中国人都在劝诫戒骄戒躁。《论语》说,“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还有“小不忍,则乱大谋”、“三思而后行”,等等。

如今,中国经济正在高速发展,物质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心态和处世态度本应该继承古人所倡导的沉稳,然而,不少人似乎少了耐心,多了急躁;少了冷静,多了盲目;少了脚踏实地,多了急于求成。

(一)踏实与浮躁

踏实与浮躁也是一对冤家,一个人一旦踏实下来就会心平气和,踏踏实实,耐心做事,真诚做人;一个人一旦浮躁了就会站不好、坐不住,天天看似忙忙碌碌,到头来还是两手空空。

我们先从字面上来理解一下“踏实”的含义。字典上的解释是切实、不浮躁,这样才会内心安定、安稳。中国的文字就是很有意思,不妨先看看“踏”的写法,首先足旁,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有“足”你就必须走出去,深入实践,也就是说,读万卷书,还不如走千里 8 路,要勤于实践;同时也告诉我们另一个完全不 同的道理,“足”也隐含着足不出户的意思,就是要有所成就,必须沉的下心来,耐的住寂寞。其次我们再看看“踏”字上面的那个“水”,做人要像水一样,一要有滴水石穿的精神,人的最高境界,应该可以说是“上善若水”。再看看水下面的“日”,做人不可一日千里,凡事需要循序渐进,日积月累。“实”,我想放在做人要踏实方面来讲,一是为人要诚实,待人坦诚,讲信用,实实在在,不弄虚作假,光明磊落。二是做事要扎实,埋头多干,兢兢业业,心无旁骛,不弄虚作假,不偷懒耍滑,不投机取巧。

踏实的人在人群之中似乎很难被发现。没有耀眼的装扮,所以无法吸引别人的目光;没有流利的口才,所以无法吸引别人的耳朵;没有快速的反应,所以无法吸引别人的注意,表面看起来是一种很容易吃亏的个性,可是其实刚好相反,踏实,才是最后高举奖杯的胜利者。

与踏实相对的就是浮躁。“躁”的意思是心里有众多的东西要动,而“浮”的意思是“漂流”,两个字组合在一起的意思就是“心里有众多的东西要动,而又没有地方可以让他们落脚,因此到处飘荡不得安心”。王菲专辑命名为《浮躁》,贾平凹也写过《浮躁》这部小说,如此等等可以充分说明,浮躁已经在日常生活中处处可见。“浮躁”指轻浮,做事无恒心,见异思迁,不安分守己,总想投机取巧,成天无所事事,脾气大。

浮躁是一种病态心理表现,浮躁的人好定目标,但总是完不成目标。他们整天信誓旦旦,一周一个想法,一天一个决心,但却是干干歇歇,干的没有歇的多,根本不可能厚积自己职业本事,失去了人生难得的机遇。浮躁的人好与别人比,但总是比不过别人。在与别人攀比的过程中,他失去了独特的自己,浪费大好的时光。浮躁的人急功近利,但总是得不到最大的利益。他们总是期待着上帝的关照,幻想着能成为“超女”或“超男”,一夜之间红遍大江南北,一天之内财源滚滚而来。他们不懂得“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的道理,更没有“三更灯火五更鸡”的刻苦和努力。浮躁人的总想做大事,但他连小事都做不好。他们总是高谈阔论,指点江山,可是连一个连一壶开水都不想提,甚至连按时上班都做不到。结果肯定是“心比天高,命比纸薄”职业命运。

【案例】“踏实肯干不浮躁”

1993年,汪宏辉从江苏油田技工学校毕业,来到中石化江苏石油勘探局油田建设处,当上了一名普通的电焊工。和他一起毕业的同学干了几年电焊,实在受不了这份辛苦,有的通过各种渠道调离焊工岗位,有的上学拿文凭,也有的下海去淘金,可汪宏辉在焊工岗位上 一干就是15年。

从此,他与焊枪结成了最亲密的伙伴。每天早早起床,看书、背操作要领。无论严冬酷暑,他都蹲在大罐里学焊接。工服时常被1000多摄氏度的铁水烫穿,手上、胳膊上被焊渣烫得伤痕累累,但他全不在乎,几乎进入了痴迷状态。

虚心求教,勤学苦练,汗水和心血换来了一张张通行证。汪宏辉先后取得了抑板焊、手工下向焊,半自动下向焊、氩弧焊,CO2气体保护焊、美国阿斯米、德国EN—287及有色金属焊接等30多个国内国际专业焊接证书。2000年参加中石化集团焊接大赛,他夺得第一名。

2001年,年仅27岁的汪宏辉破格晋升为享受副教授级待遇的高级焊工技师,是中石化集团公司最年轻的高级技师。

记者问他成功的诀窍是什么,汪宏辉回答了七个字:“踏实、肯干、不浮躁。”

(二)驱除浮躁,脚踏实地赢得成功

浮躁是一种冲动性、情绪性、盲动性相交织的病态社会心理,它与艰苦创业、脚踏实地、励精图治、公平竞争是相对立的。浮躁使人失去对自我的准确定位,使人随波逐流、盲目行动,最后的结果碌碌无为,一事无成。

一项以北京市8所高校1000名在校大学生为对象的问卷调查却让人大失所望:大学生中,基本浮躁的占52.3%,完全浮躁的占18.4%。另外一项对全国22766名员工的调查显示,17%的人在过去一年有过跳槽经历,80%的人正在酝酿跳槽,只有16%的人安于目前的工作状态。一时间,浮躁似乎成了现代人的一种通病,都想出名,想快速成功,想赚大钱,却很少有人愿意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奋斗。求学的不愿吃苦、工作的不停摇摆,创业的想走捷径。

造成浮躁的原因,从社会方面讲,主要是社会变革,对原有结构、制度的冲击太大。伴随着社会转型期的社会利益与结构的大调整,每个人都面临着一个在社会结构中重新定位的问题,于是,心神不宁,焦躁不安,迫不及待,就不可避免地成为一种社会心态。

从个人主观方面来看,个人之间的攀比是产生浮躁心理的直接原因。“人比人,气死人”。通过攀比,对社会生存环境不适应,对自己生存状态不满意,于是过火的欲望油然而生,因而使人们显得异常脆弱、敏感、冒险,稍有“诱惑”就会盲从。

做事实在的人,不会心存侥幸,不会以为用投机取巧的手段就能比别人更快到达目的地。要盖一座高楼,如果太快完成,反而会担心是不是因为地基做得不够稳当;要成就一番事业,如果太快成功,反而会害怕成功是不是只是因为运气太好,而不是依靠实力完成的。就是因为有一颗踏实的心,所以不会在成功的时候过于自满,也不会在失败的时候过于悔恨。

踏实是帮助人们拒绝贪婪、欺骗、偷懒等等坏念头的利器,只要心够坚定,很清楚天底下没有不劳而获的事,就会知道脚踏实地的面对人生才能够天长地久。也许因为踏实的个性,让人不能在众人面前表现突出,享受鲜花与掌声的待遇,但是,踏实的人打的是持久战,以时间换取空间,努力一段时间之后,自然会“为有源头活水来”。

【案例】能够“守住”的陈旭东

他不善言辞,却善于用脑,他谦虚谨慎,却技艺非凡,他就是江苏烟草工业系统技术能手——陈旭东。

陈旭东的身上,时刻装着一个小小的笔记本,上面密密麻麻地记录了多年来他在日常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一些技术参数,翔实地记录了他每次维修设备的步骤和详细的操作过程,并记录着分析结果以及解决的方法。陈旭东认为,维修设备没有捷径,也没有诀窍,主要是要吃透说明书,仔细研读,深入研究,按章操作,按照规范一步一步操作,才能找到维修设备的窍门所在。

陈旭东说,维修设备最重要的是要“守住”,只有守住,才能发现问题的症结所在,才能深入细致地了解设备,才能找到问题,解决问题。有一次,陈旭东发现6号车出现了断残烟支的现象,经过初步的观察,他没有找出问题。他始终坚守住自己的原则,抱着不解决问题绝不放弃的念头,愣是守住6号车整整10个小时。这10个小时,他没有顾上休息,也忘记了饥饿,汗水浸湿了他的衣衫,他什么也顾不上了,心中只有一个目标:守住车,修好设备。于是,他死死地盯着机器,不间断地观察着机器运行的每一个步骤,对机器进行反复调试,逐步逐项地排查,最终发现原来是支架跑偏。问题解决了,他才长长的松了一口气,露出满意的笑容。

自1990年进厂以来,陈旭东一直江苏中烟工业公司徐州卷烟厂生产车间从事机械维修工作,2004年曾代表江苏中烟工业公司参加“中华杯”首届全国烟草行业烟机设备维修职业技能竞赛,并取得了GDX2机型维修第三名的好成绩。

一个人事业的成功,是长年累月精益求精、一丝不苟奋斗的结果。一旦心浮气躁,干起活来就会安不下心,精力自然就很难集中,也就谈不上工作效率,更谈不上岗位成才、成就 事业。美国19世纪哲学家、诗人爱默生说:“一心向着自己目标前进的人,整个世界都给他让路!”

温家宝总理曾勉励青年人说:“年轻人,既要敢于仰望星空,也要学会脚踏实地。”这既是总理对年轻人的殷切期盼,更是一个人甚至国家得以发展和强盛的重要前提。

仰望心空,就是要时刻追寻自己生命的意义和目标,牢记自己人生的使命和愿景,用理想激励自己,用目标鞭策自己。仰望星空是美好的,繁星闪烁下,无数遐想应景而生,美丽悠远。但要记得,绝不能迷失于未来的远景,再美好的梦想都需要从眼下的岗位努力做起,再雄伟的大厦都必须从当下的一砖一瓦垒砌,如果忘记了脚踏实地的奋斗,梦想只能是妄想和幻想。

所以,在仰望星空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要做好当下的工作和事情。仰望星空,让刘翔坚定了田径的梦想。脚踏实地让训练场上挥汗如雨,几千次仰卧起坐,跨过无数个栏,日出日落定格着他执著的身影。2004年雅典奥运会,刘翔以12.91秒的成绩平由欧美选手垄断11年之久的百米跨栏世界纪录,世人惊呼“中国飞人”。他以一个又一个骄人的成绩为黄种人赢得了世界的尊重,实现了星空下的梦想。

职场成功六论之四:论坚持

认准了的事情,就坚持做到底,直到有所收获。事实上,很多人实现不了自己的目标,很大程度上就是少了一种坚持、非要把事情干到底的精神,他们往往浅尝辄止,因此眼睁睁失去了可能到手的成功。很多事情的成功取决于踏平坎坷地坚持的毅力。看准的事情就不屈不挠地坚持干下去直至成功,才是智者的唯一选择。每一个人都明白所有梦想的实现都需要努力,然而,很多人只所以没有实现心中的梦想,就在于多了空想、犹豫,少了努力坚持。

(一)坚持与放弃

荀子《劝学篇》说:“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如果略有收获便就此止步,或一暴十寒,或忽左忽右,这样下去,即便自己生来是个天才,到头来也难以成事。所以,成功的秘诀不在于一蹴而就,而在于是否能够持之以恒。

很多人达不到自己的目标,就是因为见异思迁。就像是登山,你看到一座雄伟的大山,便去攀登它,当爬到中途,你看到一座陡峭的山,认为登那座山更有意义,就不去了,转而攀登那座陡峭的山。当你又爬到了中途,又有一座惊奇的山,你又下去攀登那座惊奇的山,结果一座山你也没有攀成,倒把自己弄的一身疲惫。当你设定一个远大的目标时,不妨想一下,实现这个目标需要多少时间与精力,然后再朝那个方向飞去,而不是想飞那个方向,又想飞这个方向。

有的人有干大事的梦想,却没有干小事的能力。结果小事不想干,大事干不成。对于任何一位职业人士来说,从基层干起,从小事干起,学会韬光养晦,积蓄自己的能量,修炼自己的“金刚钻”,都是一堂必修课。

有的人被世俗的眼前小利所诱惑,在终日忙碌的过程中,忘记了积累自己的职业资源和职业能力,他们不懂得厚积薄发、韬光养晦的道理,他们不会持之以恒,默默积累,静静守候,也不会像瞄准猎物的豹子一样,等待出击的瞬间。厚积薄发是通向成功的必然阶段,只有从低处着手、积蓄力量,才能伺机而动、逆风飞扬。

人生不是一场百米冲刺,而是一场马拉松,所以,我们不仅需要瞬间的爆发力,更需要持久的忍耐力。这种忍耐包括对现实诱惑的克制,包括对各种挫折的承受。

心理学上曾经有一个著名的名为“延迟满足”的试验,这个试验又被后人通俗地称为糖果试验,它生动地告诉我们,在生命的旅程中,克制自己的欲望,抵御诱惑的意志力对于人生成功和幸福的终极意义。

【案例】“延迟满足”实验

在幼儿园里有一群4岁多的孩子,阿姨把一把五颜六色的糖果放在了桌子上,然后告诉他们,我现在要出去办点事,如果谁能坚持等他办完事回来,他就可以得到两块果汁软糖,如果有谁等不了那么久,那他就只能享受自己面前放着的那一块,说完阿姨就走了。一些比较冲动的孩子,几乎在阿姨转身的一瞬间,就立即抓起糖果塞入口中。有几个孩子等了几分钟便熬不住了,也把软糖吃了。剩下的孩子却能够熬过那似乎没完没了的20分钟时间,决心等阿姨回来。为了抵制冲动和诱惑,他们有的闭上双眼,有的将头埋在胳膊里休息,有的把头对着窗户,有的哼哼叽叽地唱歌,有的动手做游戏,有的干脆睡觉。

这是一个冲动与克制的较量,是一场即刻满足与延缓满足的搏斗,是一次最大利益与当前诱惑的对峙。实验还在继续。大约12至14年之后,当这些孩子进入青春期时,跟踪研究人员发现了他们之间日渐明显的差异。那些在4岁时能够抵制诱惑的孩子,高中毕业时的学习成绩远好于那些好冲动行事、没有经住软糖诱惑的孩子。最早拿糖的孩子的数学语文平均成绩比最能等待的孩子的平均分低 120分。那些能够抵御诱惑、延迟满足的孩子,十几年后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表现出了非凡的意志力,他们工作效率高,自信心强,面对挫折勇往直前。而那些经不住诱惑提前吃了糖果的孩子,则优柔寡断、脾气急躁,遇到压力即退缩不前。很明显,他们也走向了不同的人生道路。

美丽的罂粟花妖冶怡人,它用美艳的容颜,以及她看似洁白无瑕的衍生物,释放一种魔幻般效应,迷惑那些意志薄弱的人,使他们深陷其中、难以自拔。担当大任的人“出污泥而不染”,面对富贵甘守清贫,面对喧嚣独自宁静,不被物欲所困扰,不被凡事所羁绊,不为世俗而急功近利。他们在纸醉金迷的世界里,始终保持自己非凡的人生定力,锁定自己的人生理想,守操如玉,处变不惊。

经得起诱惑,还要耐得住寂寞。寂寞是人生中难以推脱的事情,它如同生活中的喜怒哀乐一样,时刻伴随着我们。正确对待寂寞,耐得住寂寞,其实很简单,就看你的认识和追求动机是什么?一个胸无大志的人,是耐不住寂寞的。如果你的思想境界是高尚的,时刻有着追求事业的心态,就能够走出浮躁喧嚣的世界,真正静下心来,踏踏实实干好工作,认认真真做好事业。通过坚守寂寞,你就会对生活中的寂寞和快乐有所感悟,精神灵魂就会升华。也就会耐得住寂寞,享受寂寞,在寂寞中创出自己的一番成绩。

成就大事的人有一种永恒的内在定力,在各种时尚潮流面前他们不会左右摇摆,更不会发出“外面的世界很精彩,这里的世界很无奈”的感慨。因为他们不会朝秦暮楚地跟着感觉走,在外人看来,他们可能是“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异类,是“做我自己!”的偏执狂,而这种远离浮躁的标奇立异却是他们成就一番事业的超级密码。

抵御诱惑,克服浮躁,需要锻炼意志,增强自我约束力。作为具有社会属性的人,必须清醒地知道自己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成功的人士之所以成功,就是因为他们能够坚定地做自己不想做但应该做的事,也能够坚定地不做想做但不应该做的事。

(二)永不放弃,坚持就是胜利 所谓坚持就是坚决保持、维护或进行;执意不改,始终如一。坚持是意志力的完美表现。坚持,是一个过程,一个持续的过程。想成一事,就要一件件小事慢慢儿地做,积少成多,正所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大道理,谁都会说,但是,能够真正“坚持”下来的人却很少。

新生开学,“今天只学一件最容易的事情,每人把胳膊尽量往前甩,然后再尽量往后甩,每天做300下。”老师说。

一个月以后有90%人坚持。

又过一个月有仅剩80%。

一年以后,老师问:“每天还坚持300下的请举手!”整个教室里,只有一个人举手,他后来成为了世界上伟大的哲学家。他就是柏拉图。

成功没有秘诀,贵在坚持不懈。任何伟大的事业,成于坚持不懈,毁于半途而废。其实,世间最容易的事是坚持,最难的,也是坚持。说它容易,是因为只要愿意,人人都能做到;说它难,是因为能真正坚持下来的,终究只是少数人。巴斯德有句名言“告诉你使我达到目标的奥秘吧,我唯一的力量就是我的坚持精神。”

人的一生又何尝不是如此?从“昨夜西风调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到“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再到“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都应该坚持,坚持生命的困惑、领悟和真谛。只有如此,在到暮年的时候,细细回想起来,才会觉得没有虚度曾经美好的年华,才会觉得自己的整个生命都充满价值。

【案例】18年的坚持与坚守

生产汽车的人都知道,钣金整修是轿车生产中的一道关键工序,又苦又累。当年和王洪军一起进厂的工人,很多后来都转行去干电工、钳工了,因为相对来说,这些工作要轻巧一些,而且收入较高。可王洪军在钣金修复的岗位上,一干就是18年。

在不断地发明创新过程中,王洪军渐渐发现一个很关键的问题:工具在整修操作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一汽大众使用的钣金整修工具完全依靠德国进口,不仅价格贵而且品种还不全。于是王洪军开始琢磨发明中国人自己的更实用更先进的工具。这样还能为企业节省购买工具的资金。

刚开始时,王洪军制作的工具总是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比如弯度和强度不够,或者选材和工具尺寸不合格等等,每当他试用自己的新工具时,一出问题,就引来德国专家的 一番嘲笑。但是他没有放弃,而是认真地请教技校的专业老师,自学金属工艺,金属材料学,热处理等理论知识。经过几年的反复实验和一次次失败经验的积累,王洪军自主研制出了整修工具共计47种、2000多件,提炼出123种钣金修复方法,其中36种工具获国家专利。

18年的坚持与坚守,王洪军填补了多项国内空白。他提炼出的123种钣金修复方法,创建了富有实用价值的“王洪军轿车钣金快速修复法”,使我国的汽车整修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荣获了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他代表千万技能人才登上了令人景仰的国家科技最高领奖台,成为全国一线工人获此殊荣第一人。

回忆往事时,有的人心满意足;有的人却是感慨万分:“当时要是坚持不放弃就好了!”人生中太多的遗憾,很多就是因为不能坚持到底而导致功亏一篑。老子在《道德经》中说:“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所以,大凡做任何事,都应该循序渐进、坚持不懈。在职场中不管你身居何处,从事什么职业,只要有一股锲而不舍的奋斗精神,有一颗豁达、快乐并充满激情的进取心并专心致志地努力,干一行爱一行练一行,你将会到达成功的彼岸。

“自助者天助”,无数辛勤的努力,多少年来持之以恒的积累,让王洪军站在了世界汽车钣金修理的前列,成为了企业不可替代的人。坚持是顽强不息、坚定不移的意志,是树立信心、战胜困难的力量,是一个人在奋斗中能否取得胜利的关键。坚持是排除万难、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优良品质,它是沉默中一小步一小步不间断的跨越,它是意志力支撑下的持久的行动。滴水穿石,愚公移山,这些看似不可思议的事情由于毅力的支撑而变成了现实。

一个成功的人,除了要具备广博的知识和各方面的才能外,还必须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和良好的意志品格。许许多多成功人士的经历证明,百折不挠的意志、持之以恒的坚持,这些强大的心理品质是成功者必须具有的素质。

职场成功六论之五:论精进

所谓精进就是通过持续改善,精益求精,让自己不断达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新的境界。精进的精神是每天都是全力以赴,精进的态度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精进的途径是持续改善,积攒微小的进步实现自我超越,精进的结果是不断地自我否定,由量变实现质变,在提升工作质量的过程中提升生命质量。

(一)精进与“差不多”

精进的途径是持续改善。世界著名质量管理大师今井正明的代表作《改善:日本企业成功的奥秘》,揭示了日本战后经济迅速崛起的奥秘。当改善思想成为日本继神道教、佛教之后的第三大宗教后,日本企业开始以无可匹敌的榜样力量席卷着全球。

提高质量需要着眼于今后,而不是着眼于当下。什么叫改善?解决当下问题并不是改善,充其量不过是恢复常态。一个建筑公司,尽管在新建筑上做出了重大努力,但新建筑在质量上未能优于你过去的建筑,那就不叫改善。一个服务人员,你的顾客满意程度没有比以前有所提高,那也不叫改善。发现并解决一个问题,仅仅是恢复了原来的正常状态,并没有改善。改善是在原有正常质量基础上的进一步提高。

精进的精神是全力以赴、精益求精。这是一种品质、一种能力、一种素养、一种要求。成功的人生源于对“精”的追求,一个人有了“精”的理念,就会有“精”的追求、“精”的目标、“精”的行动,就一定会出成果、出精品,脱颖而出,就一定会出类拔萃成人才,赢得成功人生。

而与精进相对的就是中国人挂在嘴边的“差不多”。不少人面对工作总是将“差不多、过得去、慢慢来”挂在嘴边,在这种意识的作用下,工作自然会出一些漏子。而当问题出现后,又总是给自己找借口:“不就是螺丝拧歪了吗?又影响不了大局”、“不就是报表里错了一个数字么,下次注意点就行了”“不就是车小了一个丝吗?又影响不了大局,差不多就行了!”“不就是磕碰了一下吗,又不明显,差不多就行了。”“不就是有点毛刺吗,已经打磨过,差不多就行了。”如此等等。

一个由许多人组成的公司是经不起连续哪怕是1%的“差不多”的。比如,由上到下传达一项任务,如果一个人差1%,下一个人又差1%,这样下去,等到真正执行任务的人接到这项任务的时候,恐怕这项任务已经变得面目全非了,而他会做出什么样的工作也就可想而知了。

我们的身边有很多“差不多先生”,我们自己也可能就有“差不多先生”的影子。关于这类人的性格和状态,胡适先生的《差不多先生传》可谓把这种人刻划得入木三分,令人叫绝。

【案例】胡适《差不多先生传》(节选)

差不多先生的相貌和你我都差不多。他有一双眼睛,但看的不很清楚;有两只耳朵,但听的不很分明;有鼻子和嘴,但他对于气味和口味都不很讲究;他的脑子也不小,但他的记性却不很精明,他的思想也不很细密。

差不多先生常常说:“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了。何必太精明呢?”他小的时候,他妈叫他去买红糖,他买了白糖回来,他妈骂他,他摇摇头道:“红糖白糖不是差不多吗?”

后来他在一个店铺里做伙计,他会写,也会算,只是总不精细,十字常常写成千字,千字常常写成十字。掌柜的生气了,常常骂他,他只是笑嘻嘻地赔小心道:“千字比十字只多一小撇,不是差不多吗?”

有一天,他为了一件要紧的事,要搭火车到上海去。他从从容容地走到火车站,迟了两分钟,火车已开走了。他白瞪着眼,望着远远的火车上的煤烟,摇摇头道:“只好明天再走了,今天走同明天走,也还差不多。可是火车公司未免太认真了。8点30分开,同8点32分开,不是差不多吗?”他一面说,一面慢慢地走回家,心里总不很明白为什么火车不肯等他两分钟。

不少人在工作中总是将“差不多”这样的话语挂在嘴边,打包不方正,差不多就行了;检验疵点没标识,差不多就行了;管理人员检查考核不认真,差不多就行了;不肯算细账,质量差点、成本高点、价格低点、利润少点,差不多就行了;遇事不肯斤斤计较,不求过得硬,只求过得去,对人对己差不多就行了。其结果是工作马马虎虎,敷衍了事,产品送到客户手上,不是退货,就是索赔,使工厂失去客户,丢掉市场。

如果每一道工序都可允许0.1%的不合格率,那么一个流程(假设由100道工序组成)结束后产品的不合格率就会有37%,这就是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的证明。如果工作中每天可以允许1个偏差,那么一家企业可以经得起多少个1%的偏差?凡事差不多就可以了,其实“差不多”意味着差很多。

我国的澳星发射失败只是因为配电器上多了0.15毫米的铝物质,正是这点小小的东西使澳星发射失败。我们1%的不良送到客户那就是100%不良。我们生产工序上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就会使我们全部的努力白费。

竞技场上冠军与亚军也就是0.1毫米还是0.1秒的差别,有时小到肉眼无法判断,短跑第一名与第二名有时可能相差0.01秒;赛马第一匹马与第二匹马可能相差仅半个马鼻子,几厘米而已。但是,冠军与亚军所获得的荣誉与财富却是天壤之别,全世界的目光只会聚焦 在冠军身上。

“差不多”是一种折损人灵魂的病,令人闲散,是不思进取、得过且过的消极工作态度。要想超越自我,做最好的自己,我们必须坚定对“差不多”说“不!”。在通往优秀和卓越的道路上,我们还差的很多,我们没有理由放纵自己!

【案例】精进永无止境

李硕一进入百度就加入了“视频搜索”的技术团队。自从视频搜索上线以来,就一路高奏凯歌,仅仅一年的时间,便成为在国内遥遥领先的“视频搜索”。李硕又主导完成了一次产品的技术升级,他心里暗喜,心想可以松一口气了。不久在一次部门的例会上,百度创始人李彦宏对他说:“小李,视频搜索的死链率还能不能更低一些?”“可是我们的产品已是国内第一了呀!”李硕脱口而出。“国内第一并不意味着最好,我相信还有提升空间。”李彦宏坚定地鼓励他,“再做一次调研看看吧。”李硕于是认真地做了个调研,居然真的还可以有不小的下降空间,他开始主导新一轮针对死链率的技术升级。在这一次的升级后,视频搜索的性能比之前又提升了整整一倍!

后来在一次总结会上,李彦宏说:“百度当初怎么起来的?就是因为我们能比所有人都做得好,不是好一点儿而是好很多。只有这样才能一步步把别人的市场都抢过来。”从此,百度的市场占有率节节攀升,路越走越宽,在互联网领域中文搜索中占据领导地位,占有国内搜索引擎80%左右的份额。

对于今后的发展,李彦宏总结道,“在百度,我们要追求把每件事情做到极致,做得比别人都更好——不是好一点儿,而是好很多。这样的人和团队决定着百度的未来,就要重奖。”在他的心里,这个极致是永无止境的。

(二)从量变到质变,精进无止境

有的人烧开水,烧到九十九度,不烧了,结果烧出来的水只能叫温水或热水,而不能叫开水。著名投资专家约翰·坦普尔顿通过大量的观察研究,提出获得成功的著名定律——“多一盎司定律”。盎司是英美重量单位,一盎司相当于1/16磅,一盎司表示一点点微不足道的重量。但是,就是这微不足道的多一点,就会给你带来脱颖而出的机会。

与“差不多”相反的是,“多一盎司”强调的是总是好一点点,每天进步一点点,这看 起来微不足道,但集腋成裘,每天渐进,持之以恒,涓滴也会成江河、垒土也能变高山。

如果在每个阶段,瞄准一个改善的目标,比如,克服自己的懒惰恶习,坚持每天勤快1%,那么每月就是30%,三个月之后,你就会变成一个勤奋用功的人。比如,克服自己马虎的恶习,每天认真1%,那么,三个月之后,我们就会变成一个严谨认真的人。

如果继续坚持这么做,三个月养成一个好习惯、一个好品质、一个好技能,那么,要不了几年,你的个人素质将要发生天翻地覆的根本性的变化,你的人生和职业生涯将从此踏上卓越之路。

同理,在工作过程中,也遵循这一理念,自己的每一项工作都坚持每天进步1%,每天都有哪怕是“一盎司”的进展和提高,那么,工作品质将会持续提高,工作作风将会得到同事的赞美和上司的欣赏。

不断精进的员工,会勇于负责,有独立思考能力和行动能力。他们不会像机器一样,别人吩咐做什么就做什么。他们往往会发挥创意,出色地完成任务。一项任务完成了,他们还会问自己:还能不能完成得更快、更多、更好?还有没有潜力可挖?还有没有更好方法和捷径?

【案例】不断精进让农家女成为了业务明星

唰、唰、唰……北京市职工职业技能大赛邮件分拣员决赛平信分拣项目比赛现场异常安静,不管是裁判还是观众都屏住呼吸,睁大双眼,盯着5号席位上的女选手。与其他五位选手的单手分拣不同,她是双手齐上阵。

她叫申爱菊,来自北京邮区中心局西站干线运输处,在此次技能大赛中获得了冠军。1997年初夏,申爱菊刚刚初中毕业,正巧北京邮区中心局到她的家乡河南省太康县招工。怀着对首都的憧憬,她决定到北京工作,看看外面的世界。工作中,申爱菊不仅在单调枯燥的工作中磨砺着自己,还主动加强了业务学习。“我总是希望通过学习,将邮品分得再快一点,再准一点。我们1%的失误,对用户来说就是100%的损失。”这是时常挂在申爱菊嘴边的一句话。就是凭借着这份高度的责任心,她的分拣封发技能也逐渐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甚至创下了分拣邮件百万袋无差错的历史最好水平。

申爱菊还是不满足,为了进一步提高分拣质量和效率,她从班前准备开始做起,从身体的站姿到看件、分件的方向,从取件、捻动邮件的动作到手眼配合,从拿件多少到入格频率,从出袋到封发归路,将分拣中每一个环节的动作规范化,从而形成了一套技术特点鲜明、动 作规范、程序清楚的平刷分拣操作方法。

面对工作带给她的丰厚回报,申爱菊并没有放松,她又对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参加第二届全国邮政业务技能大赛的过程中,参赛对手双手分拣的操作方法让申爱菊眼前一亮。于是,申爱菊一个动作、一个动作的练习,经过一次次的失败,她终于熟练掌握了双手分拣的操作法,成为单位熟练使用这一方法的第一人。

凭着自身的努力,申爱菊成为了外来务工人员中的佼佼者,单位也将她列为了重点培养对象。

不少人满足于“差不多”的工作表现,殊不知,自己的潜力远远没有发挥出来,以至于浪费了自己巨大的潜能。申爱菊完全可以不那么较真儿、不那么认真、不那么追求完美,她只要保持自己中游尚可的工作表现,就完全可以保住自己的饭碗。而她却选择了不断地自我超越,不断地挑战自己的潜能,不断地挑战业务的极限,不断地刷新分拣的记录。最后,她的追求卓越,使她成为了单位不可或缺的人物。

追求卓越的敬业精进精神像是一块坚强厚重的磨石,它会砥砺员工,把工作带到最完美的境界,让他们拥有别人无法企及的核心职业竞争力。也许十全十美永远难以企及,但是,只要在不停地追求,就不会在原来的地方原地踏步,在不断地自我扬弃、自我否定之后,就会超越自我,飞得更高。

在尚武练功的人中流行着这样一句顺口溜:“一日练,一日功,一日不练十日空”。武艺的精进是这样,品德的上进、知识的学习、技能的提高更是如此。俗语讲的好:天道酬勤,水滴石穿。世界上任何微小的量变,只要坚持不懈地朝着一个方向努力,最终必将导致质的飞跃和事的成功。

成功需要积累,进步亦须累积。一个人若每天进步一点点,持之以恒,长期不懈,天天向上,日日求新,就一定能积小胜成大胜,化平庸为神奇,实现人生的闪亮价值,创造辉煌的惊人业绩。

职场成功六论之六:论担当

担当就是承担并负起责任,是在职责和角色需要的时候,毫不犹豫,责无旁贷地挺身而出,全力履行自己的义务,并在承担义务当中充分激发自己的全部能量,在创造、拼搏、21 承担中,实现角色义务和人生价值。

温家宝总理曾在答中外记者会上,引用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来表明自己担当国家和民族发展重任的勇气和决心,同时在很多场合告诫所有干部“事不避难,敢于担当,奋勇向前”。敢于担当是一项极为重要的职业素质,是在矛盾和困难、风险和挑战面前表现出的一种坚强的责任意识。

(一)担当与逃避

《现代汉语词典》对担当的解释是“接受并负起责任”。当一个人从内心深处渴望承担责任时,会认识到自己不仅是对组织或者是企业负责,同时也是对自己负责,并在承担这份责任时感受到自身的价值,以及自己所获得的尊重和认同,从而获得心理与精神上的满足。承担自己该承担的责任,全心全意地努力工作,这时,你得到的不是压力,而是一种快乐和幸福,对组织或者企业而言,你将会成为真正的、无可替代的优秀员工。

与担当相对的是逃避。一些人总是喜欢干一些轻松而又有好处的事,而对于一些麻烦的、棘手的、出力不讨好的工作,就会出于本能地予以抵制和逃避。要知道,正是在这种一次次的逃避之中,丧失了一次次的能力提升与证明自己的机会。

一个人面对挑战时的态度,决定着他事业与成就的高度。积极担当的人总能主动承担富有挑战性的任务和工作。他们认为这是表现自己、锻炼自己、提高自己的最快途径,他们似乎从不考虑从事挑战性工作可能会给自己带来的麻烦和风险,甚至还会暗自庆幸自己得到了大家都放弃的机会,正是在这一次次挑战中,他们抓住了让自己脱颖而出的机遇。

而消极逃避的人则是抱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干的越多犯错误的几率越多”,看起来,这些人似乎是明哲保身,保障自己安安全全,不出问题。实质上,他们在消极的逃避中,抑制了自己的本有的潜能,丧失了本该轰轰烈烈的人生。

【案例】敢于担当的郑久强

1999年,一炼钢厂150吨转炉建成,这当时在河北省是最先进的,在全国也是比较先进的。因为我当时技术比武总得第一,在唐钢小有名气,领导决定让我炼第一炉钢。我的压力比较大,因为我掌握的技术还是原来6吨小转炉的技术,这么大的炉子我见都没见过。领导就给了我三个星期的时间。我思想上也有顾虑,我是省劳模,这第一炉钢炼好了可以为公 司做贡献,炼不好,公司有损失,我向自己也没法交代。

最终我选择了义无反顾地担当:即使炼钢炼坏了,我也能给后来的弟兄们以警示和教训,豁出去了!之后,我付出了很大的心血,用一个星期的时间在鞍钢、本钢学习,除了晚上睡觉,一天时间都泡在钢厂里,看老师傅怎么炼,笔记记了好几本。我有个特点,有的人越有困难越发蒙,我是越有困难越有危机感,越能战斗,迎难而上。我看着别人怎么干,然后记下来,就能总结出自己可以吸收消化的东西。

150吨炉开炉的前几天,我们都不回家,调适设备,把能预料到的情况都做了应急预案,当时一举成功。看着第一炉钢出来后钢花四溅,真的特别兴奋,这是我们饱含心血和汗水的成果。

(二)在担当中担当重任

敢于担当的人最终才能担当重任。“担当”由“担”和“当”两个部分组成。一个人能够担什么样的“责”,就能够当什么样的“任”。这体现了权力与义务的统一。担当意味着挑战,在工作过程中,如何面对挑战,迎接挑战是对我们职业心态的最大考验。

工作中我们经常会面对很多挑战,诸如,公司进行了技术改造、设备更新、流程再造,引进了先进的管理理念,或者上司给你布置了一个你觉得不太可能完成的任务,这些都对我们形成了挑战。面对挑战我们是迎难而上,还是退后一步,是否敢于担当直接决定了你能否成功。

面对挑战,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反应。担当者说:“风能推动帆到达胜利的彼岸。”逃避者说:“风是大海的帮凶,能把人埋葬在大海深处。”勇敢的人,迎难而上,勇往直前,不达目的决不罢休;懦弱的人,往往会以“退一步海阔天空”的借口,安慰自己,逃避困难,放弃挑战。

当公司和上司将一件十分棘手的问题交给你时,千万不要认为这是上司在为难你,这正是公司和上司对你委以重任的信号,你应该积极地、义无反顾地接受它,并竭尽全力地完成它。越是棘手的问题,越是别人解决不了的问题,你的机会越大。不要害怕问题,机会和机遇总是悄悄地躲在问题和困难的背后,当努力克服困难,解决问题之后,成功就会向我们走来。

【案例】主动请缨的邓建军

1997年,公司进口德国设备的中枢系统———变频器烧坏了,急需更换。属于世界纺织高新技术的这种变频器不但价格昂贵,而且订货周期长达两个月。两个月!这会给公司造成多么大的经济损失啊!时间不等人,我赶紧找到公司领导主动请缨,立下“军令状”,我们就是不吃不睡,也要解决这个难题。经过认真研究分析图纸、多次计算测试数据,重新确定参数和模拟调试,我们大胆采用类似的国产变频器更换替代。仅用了两天半,机器的正常运转唱出了向洋设备开刀的成功赞歌。当消息传到德国公司,他们感到十分惊讶,专程派人来到公司。面对运行一切良好的设备,来访者不得不竖起大拇指,留下了“中国工人了不起!”的赞叹。

直面挑战,勇于担当让邓建军成为当代知识型员工的杰出代表,成为了黑牡丹集团的顶梁柱。

法国心理学家丁·蓝格认为“人不是因为悲哀才哭的,是哭才悲哀的。”因此,亦有人提出“人不是因为惧怕挑战才消极的,是因为消极才对挑战束手无策的。”生活往往只对勇敢的人微笑,这些人能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变得如鱼得水,最终成为各行各业的佼佼者。

遇到问题,有的人总是一筹莫展地说:“我已经尽力了,真是一点办法也没有啊!”“遇到这样的事,我能有什么办法?你就是把我开除了,我也没有办法!”这种面对问题束手无策的人,其实并不是没有能力,而是他们面对问题的消极态度。其实,任何问题都有解决的办法,关键是要以积极的心态去迎接问题和困难的挑战。天无绝人之路,“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我们迎难而上,没有越不过去的山,没有淌不过去的河。

积极地面对和迎接挑战,不仅让我们获得展露自己才华和能力的机会,更重要的是能够激发潜藏在自己身上的,那些甚至自己也不清楚的能量,在迎接挑战中,锻炼自我,提升自我,超越自我,获得职业能力的飞跃和成长。

“责重山岳,能者方可当之”。具备了一定的素质和能力,才能胜任一定的岗位和职责;担负的责任越大,就越需要有较高的履责能力。权力就是责任,权力就是义务,权力越大,责任越重。反过来说,敢于大胆负责、勇于承担重任,急难险重任务面前,能主动靠前请命、勇挑重担、激流勇进、迎难而上,为企业分忧、为团队解难,这样的人才是可以信赖的人,才是可以委以重任的人,才配得上拥有更大的权力和更大的舞台。所以说,能够担当的人才能够成就大事业。作者介绍: 宋振杰,人社部CETTIC(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职业基本能力专项培训专家委员会成员,全国总工会“十二五”全国职工素质建设工程专家组成员,北京时代光华高级讲师,职业素质训练专家。具有大型国有企业、政府部门和民营企业14年领导经历,理论功底和实战经验丰富。

宋振杰老师是北京大学出版社金牌作者获得者,著有职业素质培训专著《黄金心态》、《自我管理——经理人九大能力训练》、《团队领导——九大核心能力塑造新型管理者》、《好员工是这样炼成的》、《第一步:新员工职业化六大关键》等。

由中华全国总工会宣传教育部总编,宋振杰老师撰写的《员工职业心态塑造(训练)》、《员工职业意识塑造(训练)》、《员工职业行为规范(通用读本)》、《员工职业竞争力》《员工岗位成才六大路径》、《员工岗位成才六大关键能力》等系列教材,经全国职工素质建设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审定,被指定为“十二五”全国职工素质建设工程培训教材,该系列教材已于2012年4月由中国工人出版社出版发行。

宋振杰老师的《黄金心态》课程已经成为全国心态类培训经典课程,先后在全国40多个城市和200多家企业进行了公开课和内训讲授,直接受训人数3万余人。《黄金心态》一书自2007年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以来,已连续印刷27次,销量超过了20万册,并于2009年出版了升级版。

近年来,宋振杰老师专注于职业素质方面的研究与培训,曾服务中国兵器工业集团、长虹集团、海信集团、蒙牛集团、美国应用材料(中国)公司、北京金隅集团、中国农业大学研究生院等500余家企业和单位,并在各地举办公开课600余场次,受到欢迎和好评。

宋振杰老师的主要研究方向:现代企业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职业素质胜任模型与全员职业素质提升、心理学与管理的结合与运用、国学文化与管理的结合与运用。宋振杰老师擅长主讲课程:企业中高层职业化素质训练、企业员工职业化素质训练等。

宋振杰老师个人网站:宋振杰职业素质培训网,网址:http://www.xiexiebang.com

第二篇:6宋振杰老师新员工培训系列课程之六新人如何处关系(上)

宋振杰老师新员工入职职业化训练系列课程之六:

《新人如何处关系(上):职场关系的一般策略与方法》课程大纲

课程设计的背景与目的

在学校里就听说,社会上、单位里的人际关系很复杂!有些新人进入职场后,表现得极为不合群,上班是悄无声息地来,下班是了无声息地走。以至于遇到需要同事帮忙配合的工作时,获得的支持很少,困难重重。还有的新人满世界乱窜干扰别人,结果适得其反。

无论工作能力多么强,人际关系对于职场前景的作用都不可小觑。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营造良好的工作气氛,让自己和周围的人都感觉心情愉悦,工作自然顺利开展。对职场新人来讲,提高做人能力非常重要,这需要新人要有稳定的心态,然后要掌握一些处理人际关系的策略、方法与技巧。

本课程针对新人感到头疼、迷茫的人际关系,帮助新人走出人际关系的误区,提升职场情商,得道多助,快速融入团队,成为高绩效团队的一员。课程收获

人际关系讲究的就是如何与别人和谐相处,是一门艺术,又是一道门槛。尤其对于职场新人来说,这道门槛若跨不过去,新人的职场之路难免磕磕碰碰。

本课程以提升新员工的人际交往能力为重点,运用案例解析、方法点拨、技巧示范、视频教学、互动练习、测试思考等授课方法,让学员实现以下收获:

(1)了解人际交往的一般原则与方法。消除新人对于人际关系的恐惧、紧张与焦虑,用平常的心态去学习、应对,并主动提升人际交往技能。

(2)掌握新人建立人际关系的策略。积极主动,克服心理障碍,循序渐进,由近及远,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建立顺畅的工作支持系统。

(3)注意新人建立职场关系的方法,多看、多听、多做、少说、少打听。

(4)正确对待“办公室政治”。不排斥、不制造、不放大,避免陷入派系斗争,参与活动但要谨慎加入“小圈子”。

(5)掌握新人与人相处需要注意的事项。课程对象

入职三年以内的新员工。课程时间

6课时(1天)主讲老师

宋振杰,清华大学职业经理训练中心教授会成员,人社部CETTIC(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职业基本能力专项培训专家委员会成员,北京时代光华高级讲师,职业素质训练专家。具有大型国有企业、政府部门和民营企业14年领导经历,理论功底和实战经验丰富。

宋振杰老师是北京大学出版社金牌作者获得者,百度百家等新锐媒体专栏作者。著有职业素质培训专著《做管理就是管员工带队伍》《马化腾跑赢互联网的26个竞争策略》《黄金心态》《赢在起点:新员工职业化六大关键》《从工人到工匠》等16部。

宋振杰老师的新员工入职训练课程《赢在起点》2015年成为北京市总工会首都职工素质工程新员工培训标准课程,《赢在起点》一书被指定为首都职工素质工程专版教材。

10余年来,宋振杰老师专注于职业素质方面的研究与培训,曾服务中国职业教育技术协会、北京市总工会、北京市人保局、北京金隅集团、北京一轻控股集团、北京公交集团、北汽集团、中国兵器工业集团、长虹集团、海信集团、蒙牛集团、美国应用材料(中国)公司、海立股份、黄金搭档、光明乳业、上海外高桥造船公司、新中源陶瓷集团、宝信软件、上海通用汽车、工农中建交五大国有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申银万国证券、国泰基金、太平洋保险、中华保险、永诚保险部、信泰人寿、安徽交通投资集团、湖南出版集团、中国农业大学研究生院等700余家企业和单位,并在各地举办公开课600余场次,受到欢迎和好评。

课程大纲

第一讲 人际关系的一般法则

一、人际关系对于新人的重要作用

二、人际交往的五大原则

1、平等的原则

2、相容的原则

3、互利的原则

4、信用的原则

5、宽容的原则:

三、人际关系的五种模式

四、人际关系的一般方法

1、换位思考,同理同心

2、善于分享,成人之美

3、发现优点,真诚赞美

4、尊重差异,合作共赢

5、建立自我,追求无我

第二讲 新人建立职场关系的五个关键

一、积极主动

二、以稳求胜

三、学会合作

四、看清角色关系

五、去掉交往障碍

第三讲 多看多听多做少说少打听

一、多看

二、多听

三、多做

四、少说

五、少打听

第四讲 应对“办公室政治”的三个招数

一、不排斥、不制造、不放大

二、避免陷入派系斗争

三、参与活动但要谨慎加入“小圈子” 第五讲 与同事交往的九个技巧

一、经营职业关系圈

二、区分同事与朋友

三、保持职场距离(不要把同事当成无话不谈的朋友)

四、这些同事不要太亲近

五、莫和同事金钱来往

六、适度积极,持之以恒

七、小处关怀,远离家常

八、小事不纠结,适时做“刺猬”

九、感恩生存(没有人对你是应该的)

下载素质专家宋振杰职场成功六论系列文章(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素质专家宋振杰职场成功六论系列文章(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