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不抱怨的世界》
最近,一本叫做《不抱怨的世界》的书风行全球,作者威尔·鲍温不仅告诉读者抱怨的恶果,不抱怨会带来怎样的命运改变,还发起“21 天不抱怨”的活动。在美国,不到一个月就有600 万人参加此项活动,“训练”自己做个不抱怨的人,《时代周刊》称之为“1 只手环、21 天、改变600 万人命运”的神秘事件。上班族,今天,你又抱怨了吗?明天,你还想继续抱怨吗?
抱怨是很多人生活的常态——金融危机、裁员风暴、贫富差距、家庭不和、复杂的人际关系、困扰的疾病、拥堵的交通、差劲的天气„„这个世界值得抱怨的事情太多了。但抱怨有用吗?世界听到了我们的抱怨,反而把更多的灾难带给我们;抱怨的人快乐吗?他永远只会在不快乐的原点打转,没有意识到自己在思维和行为上需要改变。
抱怨是容易的,而停止抱怨,却需要意志力。《不抱怨的世界》的作者发起倡议:请读者戴上随书赠送的一个紫手环,只要一察觉自己抱怨就换至另一只手上,直到它能持续戴在同一只手上21天为止。很多人需要一个月、三个月、半年甚至一年才能连续21天把紫手环戴在同一只手上——那时,他突然发现自己变成了一个不再抱怨的人。故事一 你向外倾倒垃圾,收获的也将是垃圾
日本有一位博士江本胜,让“水”分别听音乐、读文字、看图片、接受电磁波,给它不同的意念,然后将它冷冻两个小时,通过显微镜观察结晶的水。结果竟然发现,水的结晶会因为听到、看到、收到的信息是好还是坏,而起了莫大的变化,有的结出了美丽的花纹,有的却丑陋不堪——就连水,都能感受到施加于自身的意念和情感啊!
中国有一位白领Lisa,总觉得自己怀才不遇,一遇到麻烦就先抱怨,什么老板不公平啊,同僚耍无赖啊,自己是替罪羊啊,听者大多出于礼貌表示同情,热心者甚至摩拳擦掌要帮她出头。但是有一次,她又在老板面前滔滔不绝地抱怨另一个同事的无能时,老板拨通了对方的电话,说:“Lisa在我这里,她对你的工作能力有一些看法,我不想变成中间人,而你一定乐于了解你们俩之间存在的问题。”Lisa登时满脸通红,羞愧难当。老板接着对她说:“两种情况下你可以在背后说别人的闲话:一是你在恭维他人;二是那个不在场的人如果现身了,你也可以问心无愧一字不差地重复自己说的话。”
点评:
中国传统文化中早就有关于“不抱怨”的至理名言,如《商君书》云:“王者之兵,胜而无骄,败而不怨。然胜而无骄易,败而不怨难。”“怨天尤人”“自怨自艾”等成语也都是贬义词。
抱怨好比口臭,当它从别人的嘴里出来时,我们就会注意到,但从自己的口中出来时,却能丝毫不闻——觉得你的志向和目前的工作实在相悖?觉得自己对老板的价值观实在不能苟同?你完全可以辞职,否则,就不要抱怨。抱怨只会让你觉得委屈、可怜,无助于解决任何问题。你觉得老板可恶,也许更可恶的是自己的惰性。
而日本博士的实验说明,生物和生物之间存在着气场,你只有不抱怨,才能结交不抱怨的人,因为你把正面的能量传递给周边的人,他们也会回馈给你积极的能量,这就是不抱怨运动传达的一个核心理念,甚至和财富的累积也是一样的道理:钱和钱是相互认识的。西方宗教说,你原有的,还要加诸于你;你没有的,反而要剥夺过去。中国古语曰:心想事成。当我们关注某一美好事物时,会主动投入更多的精力和能力在其中,而一个充满了快乐、正面能量的人,确实会吸引好的人和事物逐渐涌来。
故事二 有时候抱怨是因为能尝到甜头
小丽经常抱怨自己身体瘦弱容易生病,就差学西施般捧着心口了。最初大家很买账,比如领导不忍心让她加班,男同事们还会多照顾她,不料她日复一日对自己身体的“过分关注”使同事们越来越麻木,后来她真的有一次发烧爬不起来了,也没有人去看望她,因为大家都说“小丽可能抱怨几句就没事了”。
小王的口头语是“我的工作就是抱怨和批评”,因为他是一个影评人,并且认为所有的影评、书评、剧评人都应该带着挑剔的眼光看待文艺作品——他也确实受到了追捧。但没想到后来有读者毫不客气地指出:你的评论使我不想看任何一部电影了,我开始转而怀疑你的批评的价值了,你是为了显示自己比别人都聪明吗?
点评:
很多时候人们抱怨自己的身体,却不是因为真的生病,而是“病人的角色”能让他们取得附带的好处,例如他人的同情、或是可以避开反感的事件。如果身体真有了一点小毛病,你说出越多负面的词语,就会产生越多负面的印象和能量,这种能量导入体内,引发更多的健康问题——抱怨疾病并不会缩短生病的时间,也不会降低疾病的严重性。
而有时候批评也是一种吹牛和自夸,等于在表示:我的品位绝佳,一般人的东西我根本看不上。这样的抱怨是不是有点太故作深沉、附庸风雅了呢? 故事三 与其陷入“抱怨轮回”不如马上行动
《不抱怨的世界》中讲了一个老故事:两个建筑工人坐下来一起吃午餐,其中一个打开饭盒就抱怨:“呃!肉卷三明治,我讨厌它。”他的朋友什么也没说。第二天他更火大了,对着饭盒喊“怎么又是肉卷三明治?我痛恨它!”朋友仍然保持沉默。第三天,当他再次怒吼“我受够了日复一日都是一样的东西!”朋友便问他:“为什么不叫你太太做点别的?”他满脸疑惑:“你在讲什么啊?我都是自己做午餐。”
点评:
厌倦了日复一日的菜单吗?那也是你每天自己做的午餐。如果不喜欢一件事,就改变它;如果无法改变它,就改变自己的态度,不要抱怨。耶稣说:寻找就必寻见。你所寻找的,你一定会找到,当你抱怨时,你就是用不可思议的念力在寻找自己说不要、却仍然吸引过来的东西(即“吸引力法则”),然后你抱怨这些坏东西,但又引来更多坏东西,你陷入了“抱怨轮回”。世界首富比尔•盖茨说过:人生是不公平的,习惯去接受它吧!但他紧接着又说:当你抱怨不公平时,是否反省过“我够努力了吗?”
不抱怨,不代表不能发泄,但发泄过后,你会发现“这个行不通,一定还有别的方法”,而找到别的方法之后,你会醒悟到:“抱怨”所浪费的时间和感情,是多么消耗能量的无益举动啊。
《阿甘正传》
他的智商只有75,但所幸有一个性格坚强又无比爱他的妈妈,鼓励他“傻人有傻福”,让他过正常人的生活。凭着一双飞毛腿和一个不存半点邪念的头脑,他堪称完美地度过了一生,而给无数观众以启迪。
职场启示:漫漫人生,不抱怨才能欣赏到更多风景。
《肖申克的救赎》
有一种鸟,是不应该被关在笼子里的,它们的羽毛太漂亮了,飞往自由,是它们不灭的梦想。从不抱怨的安迪,用19年的时间和耐心,用一柄比铅笔大不了多少的手锤,挖通了一条通往自由的道路——这条路,他的狱友瑞德认为600年才能挖通。
职场启示:有些人并不强大,但是信仰赋予了他们超人的力量。
《穿Prada的恶魔》
“世界著名时尚杂志的主编助理”,绝对是时髦女孩梦寐以求的工作,然而,这是一份让人爱恨交加、无比抓狂的差事——年轻女孩忍不住找同事抱怨,同事则一针见血地指出:你是在逃避,醒醒吧,主编只是干了她该干的!幡然醒悟的她,不再以抵触的态度去工作,而是积极应对那些看似不可能的任务„„
职场启示:你可以辞职,否则,永远不要抱怨。但你的“不抱怨”,终究会得到回报。
《Yes Man》
金•凯瑞饰演的卡尔,在一次失败的婚姻之后就变成了一个自闭老宅男,用消极的“NO”应对诸事,得到的就是诸事不顺。直到他参加了一个讲座,当众宣布在一年的时间里都只能说“Yes”,而不管对方是谁,要求他做的是什么事情。令他惊奇的是,疯狂生涯带来了疯狂回报:他不仅得到了升职和奖金,学会了高空弹跳、飙车、开飞机、说韩语等一堆以前想都没想过的事,还抱得美人归!High过头的他,却突然发现消受不了如此之多的好事„„
职场启示:从今天起多说Yes少说NO吧,无论职场还是人生,只要发自内心地说“没问题”,你就没空去抱怨了。
《当幸福来敲门》
克里斯的工作不顺利,房子被没收,妻子也因为忍受不了贫穷而离去,他只好独自带着孩子东奔西跑,甚至要去卖血,但孩子没有丝毫怨言,这也给了他努力下去的动力。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终于脱颖而出甚至创办了自己的公司。他经常对孩子说的话适用于我们每个人:“你有梦想的话,你就得去保护它”,“那些自己没有成才的人,会说你也不能成才”。尤其是片名中“Happyness”的拼写错误是独具匠心的,主演威尔•史密斯就指着这个墙上涂鸦的单词对孩子说:There is no y in happiness, There is i。
职场启示:不要再抱怨生活对你不公平,因为你没有用等价的努力去交换!只有坚持到底,才能笑到最后。
几个小办法 助你不抱怨
1.戴上“不抱怨”紫手环,或者任何你能找到的手环,当你发现自己正在抱怨、讲闲话或批评时,就把手环移到另一只手上——要连续21天不换手,平均的成功时间是4到8个月。
2.找一个互相支持的不抱怨伙伴,或在小圈子里宣布自己进入“特殊时期”,要脱胎换骨啦。
3.每个月选定一天为你的“抱怨日”,只有在这一天,你才可以畅快地抱怨——过不了多久,你会发现连这一天也不需要,你战胜了自己!
4.在单位和家里各找一个监督人(可以是对你往常的抱怨已经忍受不了的人),并制定奖惩措施,尤其是惩罚,一定要让你肉痛心痛的那种。
5.每当有抱怨的念头涌出,你又无法用积极的语言去抑制时,干脆沉默,或者找些别的事情做分散注意力。
第二篇:不抱怨的世界
相信紫手环的力量——《不抱怨的世界》读后感 这本《不抱怨的世界》最初吸引我的是书中描述的“紫手环”的游戏。这是由美国著名的心灵导师威尔·鲍温发起的一场“不抱怨”运动,每一位参加运动者戴上一个特制的紫手环,只要一察觉自己抱怨,就将手环换到另一只手上,以此类推,直到这个手环能够持续地戴在同一只手上21天。我也为自己制作了一个手环,戴在了右手上,我发现,哪怕让这个手环在我的右手上持续一天都很难。早晨上班,我抱怨业务繁杂;饭后和同事聊天,抱怨起这个反复无常的天气。最后,又说到了让人气愤的房价和社会上让人气愤的现象。只是在中午休息这一段时间内,我的手环就在左右手之间换了好几次。我惊讶,自己原来已经深陷在抱怨之中而不自觉。我迫不及待地读起了这本《不抱怨的世界》,发现抱怨是如此糟糕的一件事情,而最糟糕的是我们常常深陷抱怨之中而不自觉,久而久之,让其成为了我们的一种习惯,以及看待事情的一种心态,在“抱怨的轮回”中,丧失了积极、乐观、上进的心。庆幸的是,在这本书中,作者还向我们耐心地讲述了抱怨的原因是什么,抱怨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怎样才能让自己停止抱怨的轮回,怎样才能让周围的人停止抱怨,怎样才能做一个积极、乐观的工作者,做一个快乐的自己。这些都让我受益匪浅。
不错,我们之所以抱怨,可能是希望抱怨能衍生出一些益处吧。比如,我们向他人抱怨工作的繁重,可能潜意识里就希望别人多做一些或者帮助自己分担一些;我们抱怨自己最近多么倒霉,可能是希望别人能给自己一些安慰和同情。但是抱怨不能解决任何现实问题,最终只能让我们深陷抱怨的恶性循环而不能自拔。或者给我们的健康和生活带来恶劣的影响。我想,没有人愿意和整天抱怨的人生活、工作在一起,因为这样连自己的生活好像也看上去毫无希望。要想杜绝抱怨,只有勇于面对自己的困境,遇到矛盾的时候,及时地沟通,解决。这同样需要勇气。首先要有勇气承认自己是在抱怨,其次要有勇气去化解矛盾,改变处境,而不是一味地抱怨。每个人的人生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在遇到值得抱怨的事情时,我们也许可以试着不去张口,而是首先理智的思考,然后再去马上行动,改变处境。我觉得书中一句话说得很对,“我们的想法创造我们的世界,我们的话语又表明了我们的想法。”在很多时候,也许就是我们抱怨的话语改变了我们的世界。我们原本可以轻松、积极、乐观、上进,却可能因为抱怨而变得痛苦、悲观、沉重、无所作为。这本《不抱怨的世界》为我打开了消
除抱怨的美好生活,那么从现在就开始改变吧,相信紫手环的力量,相信自己的力量,可以打败抱怨,创造新世界。
不抱怨的世界读后感
刚拿到《不抱怨的世界》,心中抱怨连连。匆匆翻完第一遍,其实感触还蛮深,不少句子更有“一语惊醒梦中人”的感觉。又细致地读了一遍,联想起很多自己的生活工作状态,真是受益非浅,才理解了领导的良苦用心。
威尔·鲍温在《不抱怨的世界》一书中不留情面地指出,“我们抱怨,是为了获取同情心和注意力,以及避免去做我们不敢做的事。”
看着书时,头脑中老浮现某些人某些事,想着自己其实就是在抱怨,不知不觉地在抱怨。很多不好的事都是因为说出了抱怨,很多时间也都浪费在无谓的抱怨中。抱怨只会让自己更烦躁,更没安全感,没自信,而这些却一直都没发觉。
确实,抱怨就是为了获取同情心和注意力,以及避免去做我们不敢做的事。我们抱怨或说闲话,可能只是要让自己显得更优秀。太多的时候,都是因为抱怨了才会更不开心。说出来,想要博取同情,但其实,内心的担忧更多。对人也好,对事也好,对社会也好,抱怨永远都不能改变现实。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难免要遭遇很多挫折和失败或不尽如人意的事情。每当这时,有些人便不能正确对待,产生不满,引发很多牢骚和抱怨,往往是怨天、怨地、怨命运、怨…… 其实抱怨的最大受害者是自己。然而,“伤害我们的人也是受伤的人”,所以,我们对他(她)所造成的痛苦而感到气愤时,我们就想这个人每天必然会领受的痛苦,没多久,我们会心态平和,忘记这一切。
前年刚来中学,新的环境,新的人际关系,新的教材,新的考试模式,新的……心里不免忐忑,工作过程中,确实遇到了很多困难和问题。但我知道生活原本就有许多种,包含着许多的内容,有快乐的,也有痛苦的,我们不可能只会拥有快乐,痛苦往往也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缺的一种元素。然而,当我们过着快乐的生活时,我们应该感谢生活,过着痛苦的生活时,我们也应该感谢生活,因为生活原本就是美好的,我们应该积极乐观的面多生活中的一切,无须抱怨。
正如书中所说:“停止抱怨,你就已经在通往你想要的生活的路上了。”无论如何,始终记住既然做了选择就应该积极的走下去,勇敢的面对前进道路中的各种不确定。
第三篇:《不抱怨世界》读后感
《不抱怨世界》读后感
人的心理承受能力是有限的,心里装着太多的事就会感到很累,心累了就会出问题。其实,有什么大不了的问题?先删去鸡毛蒜皮,再把当前无法改变的冷藏,剩下的就只有开心和快乐了。改变自己,学会放松。不管多么紧张的事情,心里不要紧张,因为紧张一点作用也不起,而且会是事情变得更糟。长期处于紧张状态人会生病,包括心理和肌体。把事儿看淡一些,心态平和了,快乐也就来了。改变自己,学会乐观。脸哭,心先潮湿;心笑,脸才会笑。我们常说“热情洋溢”,热情是从心里洋溢出来的,是内心的蓬勃向上,是健康的心理态势。改变自己,学会找乐。天还没有塌下来,带着镣铐还跳舞呢。要学会寻找生活的乐趣,改变自己,学会收藏。收藏快乐和幸福,把它当成棒棒糖,感到苦时拿出来舔舔,穿着糖衣的药片好下咽。抱怨环境不好,常常是自己不好;抱怨别人太狭隘,常常是我们自己不豁达;抱怨天气太恶劣,常常是我们抵抗力太弱;抱怨孩子难教育,常常是我们自己方法太少。”有的同志感到自己遇到了不公平的待遇,赌气,什么都不干,结果耗费的是自己的生命;有的同志抱怨给的钱少,工作不求精致,到头来,翻工的还是自己。人不能要求环境适应自己,只能让自己适应环境,只有改变自己,才能改变命运,命运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与其怨天尤人,不如全力以赴。抱怨下雨淋湿了衣服,你不打伞你怨谁?抱怨买不到可体的衣服,你不减肥你怨谁?任何事都可以从多个角度去看,为什么总要找出对自己最不利的角度,跟自己过不去呢?其实,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成功、快乐、幸福的因素,我们应该把它放大、再放大。能够改变的力争去改变它,不能改变的试着接受它,学着“让身体适应床”吧。
每当我们难过的时候,我们都会去找那些乐观积极的朋友,和他们谈一谈,聊一会儿,甚至是坐一会儿不说话,也都会感觉很舒服,这些人身上的正能量可以传递给我们,影响我们的情绪。在听完威尔鲍温演讲后,我问自己,为什么我不能成为这个用积极去影响别人的人呢?于是我开始找一些励志的视频和书籍,开始看《不抱怨的世界》、《秘密》,开始用紫色手环来约束自己。长年抱怨的人最后可能被周围的人们放逐,因为他们发现自己的能量被这个抱怨者榨干了!是的,与其去抱怨别人,不如多想想自己怎么做得更好。你无法去改变别人,但是可以改变你自己。这样,你就会不断进步。正如美国国务卿希拉里看完这本书后所说的一样:“不抱怨是这个世界最有力量的法则。
第四篇:不抱怨世界读后感
不抱怨世界读后感
(一)说实话读完这本《不抱怨的世界》带给我很大的震撼与启发。人为什么会抱怨?什么样的人喜欢抱怨呢?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这就话虽然早已被大家所熟悉,但是真正能看开的人却并不多见。我觉得如果一个人内心充满了不满和怨恨的时候,而这个量超过他自己所能控制的时候,那么你就会听到来自于他的抱怨声。人们总会在生活中,工作中以及很多方面或多或少的存在着不满意和抱怨的心理,有的人会明显的表现出来,影响自己以及周围的一些人的情绪或行为,而有的人深埋心底,但是这种行为的人会让这种抱怨从心里左右了自身的行为。但是作为豁达的的人来说,其实心里也往往会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抱怨,甚至连我们自己都不会知道,虽然是一种潜意识的抱怨,但是同样会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和左右了我们的思想于行为。
要说成为一个完全不抱怨的人很难,偶尔对生活中发生不顺心意和烦心的琐事发发牢骚不是一件很大的事,属于正常。但是书中的一句话却让我记忆深刻“任何人和团队要成功,就永远不要抱怨,因为抱怨不如改变,要有接纳批评的包容心,以及解决问题的行动力”
要想不抱怨,我们首先应该改变我们对待事物发生时的想法与看法,然后我们就要开始行动。当你不喜欢这件事的时候,你可以试着去改变它,但是要具有一颗宽容的心和一切结局问题的行动力。
不抱怨世界读后感
(二)一口气读完《不抱怨的世界》,感悟颇深。
这个世界有太多的人在抱怨:工作忙了,消费水平涨了,家庭压力大了,生活环境差了,或是感冒发烧头疼了,都要抱怨一番,怨天怨地,怨社会不公,怨人心不古,怨金钱至上,怨命如纸薄......似乎借此可以发泄自己的不满,并获得他人的同情。可是抱怨过后,一切照旧,问题该怎么解决还得怎么解决。
读史可知,古代许多仁人志士受到诸多磨难甚至摧残,仍矢志不逾,卧薪尝胆,不抱怨,不放弃,直至达成自己的理想。“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明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司马迁受刑辱著《史记》”。对于物质富裕而精神贫瘠的现代人来说,他们是最好的榜样。近代史上也不乏这样的例子,如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和八年抗战,多少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为争取自由和解放,献出了自己的宝贵生命。在他们的生命历程中,没有抱怨,只有胜利的渴望。
我还想引用一个大家都熟悉的故事——“给加西亚的信”。()罗文在只知道加西亚将军的名字而没有任何联系方式、没有援军也没有同伴、也不知道如何寻找的情况下,历经磨难穿越战火纷飞危险重重的古巴丛林,最终成功地将信交到加西亚将军手中。这是一件多么令人惊讶的事!换作我们,肯定会发一通疑问或抱怨:“没有电话和地址我怎么找到加西亚将军 ”“漫无目的地穿越古巴丛林那是多么愚蠢的事!”“我再也坚持不下去了!”......但罗文是一个伟大的信使(这正是他异于常人之处),他没有任何抱怨,毅然决然地踏上征途、最终完成使命。
在工作中,我们经常遇到各种各样的的难题和挑战。在困难面前,我们发出抱怨和不满的声音能够解决问题吗 不能!那甚至会使问题越来越糟糕!互相抱怨会对身边的人产生消极影响,形成恶性循环。试想,将抱怨的精力用来思考如何解决问题,不是更好吗
孟子曰:“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用一句歌词来概括,“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人生旅途不可能一帆风顺、四通八达,免不了磕磕绊绊。在危机和困难来临时,我们应该端正态度,不抱怨,不放弃,勇敢接受挑战。诚如《不抱怨的世界》书中所言,“凡是你所渴望的东西,你都有资格得到,快朝梦想前进吧。不要打压自己、替自己找借口,或是假借批评和抱怨,将注意力转移。你应该要接受不安感来袭,同时在这样的时刻支持自己。”
不抱怨世界读后感
(三)今年学习了美国作家威尔鲍温的《不抱怨的世界》,在细读了以后,真正理会了其中的道理。也许有人会说,不抱怨如何让人发泄,长期不抱怨会不会得病。其实不抱怨是人生的一种境界,是一种放下挫折和不满去寻找和追求新目标的一种衔接方式。真正的做到不抱怨,再加上努力和拼搏,你的事业会更加成功,你的人生会更加美好。
在现实生活中,在我们渴望寻找人生幸福和快乐之时,我们每个人都难免要遭遇很多挫折和失败或不尽如人意的事情。()每当这时,有些人便不能正确对待,产生不满,引发很多牢骚和抱怨,往往是怨天、怨地、怨命运、怨同事、怨领导……其实抱怨的最大受害者是自己。抱怨虽然没有明显的恶果,但一种心怀感恩、宽容大度的态度却给我们带来另外一种人生,如果做到这一点我们的人生会更加快乐。不抱怨需要一个过程,加入“不抱怨”活动,戴上紫手环,让快乐代替抱怨,关闭那扇抱怨之门。
在工作中,我们更应该放弃抱怨。我们常常会抱怨工作环境不好,同事之间不够和谐,工资不高等等,但当我们放弃抱怨,心怀感恩,用一颗宽容的心投入工作时,你会发现你所期待的一切又已“水到渠成”。过多的抱怨不仅不能解决问题,只能让你的心情更加不好。学会不抱怨之后,心情会比较开朗,也会有能量去面对生活中的各种难题。
书中写道“你会为了最微不足道的小事而感恩,就连以前觉得理所当然的事也不例外”“活出感恩的生命,而非抱怨的生命,就能发挥这种确保健康的力量”是的,对生活怀有一颗感恩之心的人,生命会时时得到滋润,即使遇到再大的困难,也能熬过去,喜欢抱怨的人,即使是福至将来也会变成祸。曾经看过这样一段话:“活在感恩的世界里:感激斥责你的人,因为他助长了你的智慧;感激绊倒你的人,因为他强化了你的能力;感激遗弃你的人,因为他教导你应该自立;感激欺骗你的人,因为他增进了你的见识;感激伤害你的人,因为他磨练了你的心志……”这是一种积极的心态,一种智慧的生活态度,人人都怀有一颗如此感恩的心,那么人生一定会过得坚实而有信心!因为感恩,我们才拥有了一个多彩的社会。
“不抱怨”行动只是一把钥匙而已,在我们忙碌的生活工作中,借助这钥匙,开启我们对生活的不抱怨,用积极的态度去面对,成为一个快乐的人,一个懂得感恩的人,让我们都拥有一个“纯净无暇”的世界——不抱怨的世界!
第五篇:《不抱怨的世界》读后感
心若止水 静如幽兰
黄河路小学校长 杨建录
一本书,一篇文字,也许不足以改变你几十年的人生观念,但也许可以成就你今后不抱怨的态度。
《不抱怨的世界》这本书,作者威尔〃鲍温描写了初为父母、退休老人、落魄企业家、学生、工人等不同社会人的内心世界,映照出了他们的焦虑、恐惧、困惑、低迷、被负面情绪所困而又无法挣脱的生命状态,展示出了他们在发泄自身情绪时的人生百态。对于深陷困境的人们,鲍温一步步地探寻为什么会抱怨,抱怨是如何破坏生活的,他给出了许多温暖恳切的心灵建议,告诉我们又该如何驱逐负面能量,改变爱抱怨的生活方式,改善自己同家人、同事间的关系,最终使我们的内心变得平静,成就一个不抱怨的世界,他说“不抱怨的人生,才有无限可能”。纷涌的集市里,赶早的大爷大妈抱怨青菜比鸡蛋还贵;围桌打麻将的年轻女人,抱怨老公挣钱少,孩子不听话;西装革履的上班族,抱怨老板总让加班不多给一分钱;出租车司机,抱怨城市车辆越来越多,交通越来越堵;大学毕业生,抱怨公考招录岗位少之又少,竞争比例千比一;十一黄金周,高速拥堵、景点限客、人头挤人头,心生抱怨,满腹怨气等等,抱怨的声音数之不
合,也许正是这种心态成就了马云人生的辉煌。
我们不得不承认,抱怨是个人发泄情绪的手段之一,可以使人泄压、可以使人镇静,当自己发泄完所有的不满,抱怨完所有的对象之后,现状却毫无改变,而改变的却是你在生活中所该有的乐观心态和积极态度。“请相信,你自己就是一种祝福,让感恩、爱和喜悦充满你的心,改善你的生活”。
在生活里,抱怨只会带来更多的负面情绪,影响心境而愈陷愈深。学会不抱怨,最好的方式就是面对它、承受它、解决它、放下它,背负着抱怨前行,很累,更难以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宽。面对抱怨,我们不如以另一种积极的心态来解决自己的情绪发泄,坐下来喝杯茶,看一篇文章,走出爬山看海,享受阳光,让时间抚慰焦躁的心情,学会在平静中想事情,在困境中找办法,不一味逃避,也不一味颓废,相信自己,能够直面生活的波澜,淡然处之。
生活起伏跌宕,百般滋味,人生不哀不怨,需要笑对。一次次心痛与失落,终究会心若止水,静如幽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