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尽准确,不算完美——2015年江苏高考古诗鉴赏第2题的答案值得商榷

时间:2019-05-14 21:07: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不尽准确,不算完美——2015年江苏高考古诗鉴赏第2题的答案值得商榷》,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不尽准确,不算完美——2015年江苏高考古诗鉴赏第2题的答案值得商榷》。

第一篇:不尽准确,不算完美——2015年江苏高考古诗鉴赏第2题的答案值得商榷

不尽准确,不算完美

——2015年江苏高考古诗鉴赏第2题的答案值得商榷 江苏省木渎高级中学 陈祥书

2015年江苏高考语文试卷,有一道全新的试题:古诗鉴赏第2题,要求简要赏析颔联、颈联的写景艺术。与往年相比,区别较大,当属另辟蹊径;因为往年大多考查写景抒情,再加修辞之类。着意创新,题型新颖,令人眼睛一亮,但推敲答案,不敢恭维,让人深感遗憾:不尽准确,不算完美。正因为这样,笔者胆大如斗,提出商榷,以期抛砖引玉,正人视听。

为了叙说清楚,先来看看完整的试题:所选用的古诗,是刘禹锡的《秋日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长爱街西风景闲,到君居处暂开颜。清光门外一渠水,秋色墙头数点山。疏种碧松通月朗,多栽红药待春还。莫言堆案无余地,认得诗人在此间。所拟制的试题,是简要赏析颔联、颈联的写景艺术。所提供的答案,分为三点:选取景物,铺陈描摹(一渠水、数点山、碧松、红药);移步换景,富有层次(由远及近、由外而内);虚实结合,寓情于景(通月朗、待春还)。

总体上看,张冠李戴,不伦不类。审视答案,容易发现:前两点套用的术语,属于写人记事类的,不属古诗鉴赏类的。具体一点,“选取景物”,大多用于记叙类,极少用于古诗类。在古诗欣赏中,很少说“选取景物”,通常说“选取物象”。而“铺陈”,就是“详细地叙述”;常常用于记事类,不常用于诗歌类。诗歌赏析中,不会说“铺陈描摹”,经常说“铺排写景”。“移步换景”,每每用于散文类,不能用于诗词类。诗词鉴赏时,不可说“移步换景”,往往说“由远及近”,“由外到内”。自然,混淆两类术语,显得非驴非马。分开来说,主要有三点:

第一,选取景物,不属艺术。如上所说,选取景物,是套用术语不当;宜于切合诗歌,说成“选取物象”。但即使说成“选取物象”,也仍有不妥之处。因为无论怎么说,“选取物象”都算不上是写景艺术。拓展一下,有不选物象的写景吗?肯定没有。要想诗歌写景,那就得选取物象。选取物象,是写景的首要条件,如同大厦的重要基础。既然是首要条件与重要基础,那就说不上有什么写景艺术。但如果从选景特色上,说成选取典型物象,抓住物象特征,鲜明物象个性,那就是标准的写景艺术。

第二,移步换景,无中生有。虽说颔颈两联“换景”了,但作者却未必“移步”了。因为讲到“移步”,必须有立足点移动:先立足何处,再移足何地。颔颈两联写景,的确是由远及近,由外而内,但并不意味着立足点移动:由远处移到近处,由外面移到内里。从题目来看,作者只是说来到新居,没有交代何处立足,未必是由远及近移步。就颔联而言,作者也只是说到门外渠水,没有明确立足何地,未必是由外而内移足。极有可能,是站在新居内:先放眼新居外,后近观新居内。完全可能,是定点门内:先抬眼门外,而后近看门内。因此,“移步”之说,没有任何依据,纯属无稽之谈。

第三,虚实结合,例证不全。在观点“虚实结合,寓情于景”之后,有例证“通月朗、待春还”。按照例证,“通月朗”是实写,“待春还”是虚写,印证了“虚实结合”。虽说没有什么错误,但例证是仅就颈联而言的,未能就颔颈两联来谈,只能证明颈联“虚实结合”,不能证明颔颈两联“虚实结合”。理所当然,也就答非所问,不符合题目的要求。因为题目清清楚楚,要求赏析颔颈两联的写景艺术。再者,颔联中的“门外一渠水”“墙头数点山”也是实写,理应将此二者纳入例证。如此之后,例证才全面准确,符合题目要求。

还有,所有答案,皆不完整。就赏析写景艺术题而言,要想答案完整完美,必须具备三个要点:一是利用术语,点出写景艺术;二是结合诗句,例证写景艺术,三是总结提升,交代艺术效果或思想情感。对照所供答案,不难发现:无论哪点答案,都只做到了前两点,没有做到第三点。也就是说,不论哪点答案,都只答出了前两点,没有答出第三点。换句话说,所有答案,只点出艺术,加以例证,没有总结提升。所以说,所供答案皆不够完整,不尽完美。

依愚之见,赏析写景艺术,可从以下五点考虑:一是选景特色。比如,物象典型,富有特征,个性鲜明。二是描写手法。空间上,有远近高低,上下左右;色彩上,有青绿红紫,黑白灰暗;感觉上,有视听结合,触味相通。三是表现手法。抒情上,有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以乐写哀;方式上,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铺排叠加。四是结构特点。譬如,一句一景,句句写景,以景作结,富有层次。五是修辞手法。最常见的,有《考试说明》中列出的七种: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根据以上考虑,可将答案改成如下五点:

一是抓住特征,物象典型。“门外”有万物,但只选“一渠水”;“墙头”有万象,但只选“数点山”。“碧松”特征很多,但只讲“疏种”; “红药”特点不少,但只说“多栽”。如此,展示了新居环境的特点与美好。二是由远及近,由外到内。先写远处的门外渠水与墙头山峰,再写近处的门内碧松与墙内红药。多角度显现新居的特点,多层次表现新居的环境。三是虚实结合,寓情于景。颔颈两联,前三句写的是实景:门外一渠水,墙头数点山,碧松通月朗。颈联第二句,是想象中的,写的是虚景——红药待春还。由实到虚,虚实一体,描绘出眼前的新居美景,想象出春还时的红药美色;蕴含着开颜之色,表达了赞美之情。四是绘颜绘色,色调分明。颔联虽无明显的色彩之词,但清光渠水,自然是白色;墙头山峰,当然是青色。颈联使用色彩之词,色调明显:松树是青碧的,芍药是鲜红的。显然,丰富了新居的色彩,渲染了多彩的环境。五是运用修辞,对仗工整。比如颔联,“清光”与“ 秋色”,“门外”与“墙头”,“ 一渠水”与“数点山”,对得很工。又如颈联,“疏种”与“多栽”,“ 碧松”与“红药”,“ 通月朗”与“待春还”,仗得很整。

打开网页,查看《秋日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的赏析,发现有下列一段话:颔联和颈联,从写景的艺术来看,两联选取“一渠水”“数点山”“碧松”“红药”等景物进行铺陈描摹。颔联写院外的远景,然后移步换景,由院外写到院内,转入颈联写院内的近景。这样,由远及近,由外而内,富有层次。这两联前三句是实景,第四句是虚景。对照所提供的答案,恍然大悟:原来所供答案源自此处,是照搬了别人的赏析。第一点删去修饰,选词浓缩。第二点删除叙述,变序组合。第三点理解错误,答案有误:误将“前三句”理解为“第三句”,误将“两联前三句”理解为“两联第三句”;本来是说前面三句都是实写,结果误解为只有第三句“碧松通月朗”是实写;从而,导致第三点答案不全面,不准确。

由此可知,拟制的答案之所以不准确不完美,是因为态度不端正,思考不深透,坐享其成,依赖别人成果;是因为方法不正确,理解不深刻,依葫画瓢,全依他人赏析;是因为能力不允许,研究不深入,缺乏创造,照搬旁人结论。如此说来,不光要斟酌所拟答案的准确与否,更要商榷拟制答案的态度与方法,甚至还要质疑拟制答案的能力与水平。(215101苏州市吴中区木渎镇)

第二篇:2014高考北京市理综18题及答案值得商榷

2014高考北京市理综18题及答案值得商榷

18.应用物理知识分析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可以使物理学习更加有趣和深入。例如平伸手掌托起物体,由静止开始竖直向上运动,直至将物体抛出。对此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A.手托物体向上运动的过程中,物体始终处于超重状态

B.手托物体向上运动的过程中,物体始终处于失重状态

C.在物体离开手的瞬间,物体的加速度大于重力加速度

D.在物体离开手的瞬间,手的加速度大于重力加速度

原题的用意是很好的,但对问题尚须深入研究,才能恰当地命题。在使用文字上还需要严紧,才能表达明白你要考查的是什么。尽量不用容易引起误解的文字或模糊的概念,产生误导的作用,那样只能伤害学生。现在的一些教辅命题有这种倾向,还美其名曰考查学生智力、逻辑思维的能力。我们应当提倡使用严紧的语文、物理概念表达物理问题;使用物理思想方法处理物理问题。这是高考命题责无旁贷的。

A.手托物体“加速”向上运动的过程中,物体始终处于超重状态。这是严紧的命题。抽走“加速”,变为模糊,就不一定‘始终’了。网上张培德先生答A,显然被误导了。

生活中,人们的动作可能有多种过程及状态,那只是生活经验只能作为参考,回答问题时必须紧紧抓住关键词‘始终’。有可能不是‘始终’。则A×。

B.显然是错误的。

C.物体离开手的瞬间,只受重力了,a=g,,C错。

D.按照单项选择题的推理,D√。参考答案是D。但是经得起推敲吗?

先对物体做受力分析,在手托着上升阶段,物体受到支持力N及重力mg,N>mg则加速上升,加速度=(N-mg)/m=(N/m)-g。N=mg则匀速上升,N

再分析手,物体离开前受压力N’=N,手与物体的速度相等,但是加速度不一定相等,物体的a=(N-mg)/m=(N/m)–g,手的a’=(F-N’-Mg)/M,式中F为手臂给手的力,M为手的质量。当a’g,但是命题中没有“撤手”字样,仅仅是“离开”。

如何改进此题?一是在A中加“加速”限制词,排除模糊性。这是“与生为善“考查物理概念的最好方案。二是选错送分,这与题型不符。三是将C中的“大于”改为“等于”。四是将四改为当物体的速度达到一定时“撤手”,这时手的加速度大于重力加速度。

第三篇:2016年高考语文古诗鉴赏题及答案

2016年高考语文古诗鉴赏题及答案汇编

(课标卷1)金陵望汉江 李白

汉江回万里,派作九龙盘①。

横溃豁中国,崔嵬飞迅湍。

六帝沦亡后②,三吴不足观③。

我君混区宇,垂拱众流安。

今日任公子,沧浪罢钓竿④。

【注】①派:河的支流,长江在湖北、江西一带,分为很多直流,②六帝:代指六朝,③三吴,古吴地后分为三,即吴兴、吴郡、会稽,④这两句的意思是,当今任公子已无须垂钓了,因为江海中已无巨鱼,比喻一无危害国家的巨寇。任公子是《庄子》中的传说人物,他用很大的钓钩和极多的食饵钓起一条巨大的鱼。

8、诗的前四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9、诗中运用任公子的典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课标卷2)丹青引赠曹将军霸(节选)

杜甫

先帝天马玉花骢②,画工如山貌不同。

是日牵来赤墀下③,迥立闾阖生长风④。

诏谓将军拂绢素,意匠惨淡经营中。

斯须九重真龙出⑤,一洗万古凡马空。

[注]①曹将军霸:即曹霸,唐代著名画家,官至左武卫将军。②玉花骢:唐玄宗御马名。③赤墀chí:宫殿前的红色台阶。④闾阖:传说中的天门,这里指宫门。⑤斯须:一会儿。

8.如何理解曹霸画的马“一洗万古凡马空”?曹霸是怎样做到的?请简要分析。(5分)

9.为了突出曹霸的高超画技,诗人作了哪些铺垫?请简要分析。(6分)

(课标卷3)

内宴奉诏作

曹翰①

三十年前学六韬②,英名常得预时髦③。

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

臂健尚嫌弓力软,眼明犹识阵云高④。

庭前昨夜秋风起,羞见盘花旧战袍。

【注】①曹翰(923~992),宋初名将,②六韬:古代兵书。③时髦:指当代俊杰。④阵云:战争中的云气,这里有站阵之意。

8.诗的颈联又作“臂弱尚嫌弓力软,眼昏犹识阵云高”,你认为哪一种比较好?为什么?请简要分析。(5分)

9.这首诗与辛弃疾的《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题材相似,但情感基调却有所不同,请指出二者的不同之处。(6分)

(山东卷)水仙子•舟中

孙周卿

孤舟夜泊洞庭边,灯火青荧对客船。朔风吹老梅花片,推开篷雪满天。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和雪缴缠。一笑琅然。

(1)分析“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和雪缴缠”使用的两种修辞手法。(4分)

(2)结合作品,简要分析作者的感情变化。(4分)

(天津卷)

登裴秀才迪小台

【唐】王维

端居不出户,满目望云山。

落日鸟边下,秋原人外闲。

遥知远林际,不见此檐间。

好客多乘月,应门莫上关。

(选自《全唐诗》)

(1)“满目望云山”句中“望”字一作“空”,你认为这两个字用哪个更好?请说明理由。(2分)

(2)请结合诗句说明颔联采用了哪些表现手法。(3分)

(3)你如何理解诗中的“闲”字?(3分)

(北京卷)

西 村

陆游

乱山深处小桃源,往岁求浆忆叩门。

高柳簇桥初转马,数家临水自成村。

茂林风送幽禽语,坏壁苔侵醉墨痕。

一首清诗记今夕,细云新月耿【1】黄昏。

注释:【1】耿:微明的样子。

1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到西村“叩门求浆”,是在2吹拂、新月初现的黄昏时分。

B.“初转马”与“小乔初嫁了”中的“初”都是“才”“刚刚”的意思。C.“茂林风送幽禽语”意谓清风送来茂林深处的鸟鸣,衬出西村的幽静。D.“坏壁苔侵醉墨痕”意谓残壁土青苔侵蚀了昔日醉后留下的字迹。

16“茂林风送幽禽语,坏壁苔侵醉墨痕”两句,以“声”“色”调动人的听觉和视觉感受。下列诗句:声色兼备“的一项是()(3分)

A.梁台歌管三更罢,犹自风摇九子铃。(李商隐《齐宫词》)B.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陈羽《从军行》)

C.春来茗叶还争白,腊月尽梅梢尽放红。(韩元吉《送陆务观福建提仓》)D.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句》)

17.①陆游在诗中称西村为“小桃源”,使人联想到《桃花源记》,其中有: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②追忆往事,是陆游诗歌中常有的内容,如《书愤》一诗中“

,”一联,就是对抗金历史的回忆。

《西村》是一首律诗,中间两联是对仗的。杜甫《登高》中也有两联是对仗的,请写出其中一联。

18.“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这是陆游的另一首纪游诗《游山西村》。结合具体诗句,比较这首诗和《西村》在内容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6分)

(上海卷)

野 望(唐)杜甫

西山白雪三城戍①,南浦清江万里桥②。

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③答圣朝。

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注】①三城戍:西山三城的堡垒,三城,与吐蕃临界,为蜀边要塞。②南浦句:南浦,泛指送别之地。万里桥,在成都杜甫草堂的东边。③涓埃:细流与微尘,比喻微小。

13.下列各组词语不符合对仗要求的一项是()。(1分)

A.第一、二句中的“白雪”与“清江”

B.第三、四句中的“诸弟”与“一身”

C.第五、六句中的“供多病”与“答圣朝”

D.第七、八句中的“时极目”与“日萧条”

14.从“切合题目”的角度分析本诗,恰当的一项是()。(2分)

A.第一、二句中的“西山”“南浦”切合“野”字。

B.第三、四句“海内”“天涯”切合“野望“二字。

C.第五、六句中的“迟暮”“涓埃”切合“望“字。D.第七句中的“出郊”“极目”切合“野望”二字。

15.全诗是怎样表现作者的情感的?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赏析。(5分)(江苏卷)八声甘州

辛弃疾

夜读《李广传》,不能寐。因念晁楚老、杨民瞻①约同居山间,戏用李广事,赋以寄之。

故将军饮罢夜归来,长亭解雕鞍。恨灞陵醉尉,匆匆未识,桃李无言。射虎山横一骑,裂石响惊弦。落魄封侯事,岁晚田间。

谁向桑麻杜曲,要短衣匹马,移住南山?看风流慷慨,谈笑过残年②。汉开边、功名万里,甚当时、健者也曾闲。纱窗外、斜风细雨,一阵轻寒。

注:①杨民瞻,辛弃疾的友人。②杜甫《曲江三章》其三:“自断此生休问天,杜曲幸有桑麻田,故将移住南山边。短衣匹马随李广,看射猛虎终残年。

10、本词上阙选取了李广的哪些事迹?这样选材有什么表达效果?(5分)

11、下阙寄寓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浙江卷)北来人二首

(宋)刘克庄

试说东都①事,添人白发多。寝园残石马,废殿泣铜驼。胡运占难久,边情听易讹。凄凉旧京女,妆髻尚宣和②。十口同离仳,今成独雁飞。饥锄荒寺菜,贫着陷蕃衣。

甲第歌钟沸,沙场探骑稀。老身闽地死,不见翠銮归。

【注】①东都:指北宋都成汴梁。②宣和:宋徽宗年号。

21.赏析第一首中的画线句。(3分)

22.这两首诗在叙事上有何特色?试作简要分析。(4分)

2016年高考语文卷古诗鉴赏题答案汇编

(课标卷1)

8、诗的前四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①这四句用夸张的手法描写了江水万流横溃、水势浩瀚,气势宏大的景象。②作者以此为下文颂扬盛唐一家、国运兴盛积蓄气势,有利于突出诗的主旨。

9、诗中运用任公子的典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以水无巨鱼代指世无巨冦,表达了对大唐一统天下、开创盛世伟绩的歌颂。作者自比任公子,觉得平盛世没有机会施展才干,不免流露出一丝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失落。

(课标卷2)8.如何理解曹霸画的马“一洗万古凡马空”?曹霸是怎样做到的?请简要分析。(5分)

①诗人用“生长风”形容真马的雄骏神奇,作为画马的铺垫,然后写曹霸画的马神奇雄峻,好像从宫门腾跃而出的飞龙,一切凡马在此马前都显得相形失色。②曹霸作画前先巧妙运思,然后淋漓尽致地落笔挥洒,须臾之间,一气呵成。

9.为了突出曹霸的高超画技,诗人作了哪些铺垫?请简要分析。(6分)①诗歌层层铺垫,先说众画工对唐玄宗的御马玉花骢都都描摹过,但各各不同,无一肖似逼真;②用“生长风”形容真马的雄骏神气,作为画马的铺垫;③用来烘托画师的“真龙”,着意描摹曹霸画马的神妙,可谓层层铺垫。

(课标卷3)8.诗的颈联又作“臂弱尚嫌弓力软,眼昏犹识阵云高”,你认为哪一种比较好?为什么?请简要分析。(5分)

参考答案:观点一:作“弱”“昏”好

①“臂弱”“眼昏”表明作者承认自己已年老体衰的客观现实,但强调即便如此,也还是能够冲锋陷阵;②更强烈地表现出作者只要一息尚存,就不忘杀敌报国的刚毅精神。

观点二:作“健”“明”好

①“臂健”“眼明”表明作者认为虽然岁月流逝,但身体依然强健,当然还可以冲锋陷阵,为国驱驰;②表现作者心存随时准备杀敌报国的坚定信念,而忘记自己老之将至。

9.这首诗与辛弃疾的《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题材相似,但情感基调却有所不同,请指出二者的不同之处。(6分)

①曹诗写自己虽已年老,但报国之心犹存,重在表达“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豪情;②辛词通过追怀金戈铁马的往事,表达英雄白首,功业未成的悲慨。

(山东卷)①拟人。把风雪人格化,赋予它们人物的特征。我诗兴大作,迫不及待要同风雪争先。雪片与暴风搅作一团,我的诗句又同飞雪互相纠缠。写风与雪斗争,又写诗人与风雪斗争,充满了一种动感,这正是作者自身胸怀之昭示。

②排比。增强语言气势,使得整个画面饱含着生命的律动。一来它表现出了风雪的劲猛,二来也说明了湖上风雪翻飞之景象,充满豪迈之情,别具一种雄豪的阳刚之美。

(2)结合作品,简要分析作者的感情变化。(4分)

作者由孤寂悲凉到意外惊喜,最后写出了作者的豪迈之情。

诗的前两句,孤舟无伴,船外又是昏茫茫一片,朔风劲烈,写出了诗人的孤独冷寂悲凉。推篷一句,是因为朔风的骤起,却得到了“雪满天”的全新发现,事出意外,惊喜顿生。最后“一笑琅然”,豪情快意顿时将先前的孤寂悲冷一扫而光。

(天津卷)(1)“满目望云山”句中“望”字一作“空”,你认为这两个字用哪个更好?请说明理由。(2分)

“望”:①照应题目中的“登台”,②引出后面描写的景物。

“空”:①营造空旷的意境;②流露出超然心态。

(2)请结合诗句说明颔联采用了哪些表现手法。(3分)

参考答案:①动静结合。落日与鸟,是动态描写;秋日原野,是静态描写。②寓情于景。通过描写秋原的空阔,表现出诗人闲适的心境。

(3)你如何理解诗中的“闲”字?(3分)

一个“闲”字,点出闲景、闲人、闲心,写出了困境之美、闲适之情。(北京卷)15.A 16.B 17.“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这是陆游的另一首纪游诗《游山西村》。结合具体诗句,比较这首诗和《西村》在内容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6分)

相同点:都描写到了幽静偏远山环水绕的山村自然风光,村庄的地理位置都较偏远,或是“山重水复”或者“乱山深处”;村庄或是高柳茂林或是柳暗花明,清幽和恬静,表现作者对山村的喜爱之情。

不同点:《山村》侧重于对自然风光的描写,通过“风送禽语”和“苔侵墨痕”表现山村风光的幽静,《游山西村》除却自然风光外,更侧重描写山村的风土人情和风俗,通过对“萧鼓追随”的春社情景的描写和“衣冠简朴”的村民的描写,表现山村生活的淳朴和作者的喜爱之情;《山村》通过“往岁”和“今夕”的对比表现世事的变换,《游山西村》主要侧重今日之景,同时写景之外还蕴含哲理,表现出逆境中往往蕴含着无限的希望。

(上海卷)13.D

14.D

15.全诗是怎样表现作者的情感的?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赏析。(5分)

全诗表现了作者感伤时局,怀念诸弟,孤独隐忧的思想情感。首联写作者野望所见的“西山”和“清江”凄清景色,融情于景。中间两联写作者由所望之景触发的有关国家和个人的感怀。由战乱推出怀念诸弟,自伤流落的情思。暮年“多病”,“未有”丝毫贡献报答“圣朝”的惭愧。尾联写出杜甫深为民不堪命而对世事产生“日”转“萧条”的隐忧。

(江苏卷)

10、本词上阙选取了李广的哪些事迹?这样选材有什么表达效果?

第一问:灞陵受辱亭尉,射虎中石,功高难封侯。第二问:通过对这些事迹的提炼铺陈,营造了英雄晚景落魄的氛围,暗寓了作者有相似的境遇。

11、下阙寄寓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化用杜诗,回应朋友邀约同居山间的盛情,赞赏朋友的高风;借李广自比,表达了对南宋当局的不满;结句融情于景,抒写了壮志难酬的悲凉。

(浙江卷)

21.赏析第一首中的画线句。(3分)运用对仗(对偶)、拟人的手法,借陵园、宫殿的荒凉残破之景,抒亡国之痛,情景交融。

22.这两首诗在叙事上有何特色?试作简要分析。(4分)

①以对比加强叙事的抒情效果。用权贵歌舞宴饮,不问军情与百姓心系故国作对比,表达忧国忧民之情;以主人公一家亡国前后境沉的对比,表现百姓流离之苦。

②以 “北来人”的口吻叙事,表达情感显得更真实、自然。

③叙事中流露出个人的情感。如“今成独雁飞”流露了主人公家破人散的凄凉与孤独。

第四篇:2018版高考语文(江苏专用)核心题点精练:第一章+专题二+古诗鉴赏+核心题点精练六

核心题点精练六 把握古诗思想感情题的两个关键点

思想感情是诗歌的灵魂,把握好其思想感情是命题和复习的重中之重。考生在答感情题时普遍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对感情概括不准、不全;二是不会分析情感,或者分析空泛。问题的存在都指向了把握思想感情题最关键的两点。那么,如何抓住这两个关键点,解决存在的问题呢?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寻洪尊师不遇 刘长卿

古木无人地,来寻羽客家。道书堆玉案,仙帔叠青霞。鹤老难知岁,梅寒未作花。山中不相见,何处化丹砂。

(1)首句“古木无人地”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请赏析颔联、颈联的写景艺术。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营造了僻远清幽的环境氛围,烘托了洪尊师道行高深,为下文描写“洪尊师”的居所做铺垫。

(2)①选景典型(“道书”“玉案”“仙帔”“青霞”“鹤”“梅”)。②层次清晰(“道书”“玉案”是俯视,“仙帔”“青霞”是仰观)。③虚实结合(“鹤老难知岁”是虚实结合,“梅寒未作花”是实写)。

(3)对洪尊师的仰慕,寻而不遇的失落(惆怅)。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落日望乡 孟浩然

客行愁落日,乡思重相催。况在他山外,天寒夕鸟来。

雪深迷郢路@,云暗失阳台@。

可叹凄惶子,高歌谁为媒。

注 ①郢路:泛指楚地之路,孟浩然是襄阳人,襄阳属楚。②阳台:宋玉《神女赋》中楚襄王和神女相会之处。

(1)请简要分析本诗首联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点题,“落日”“乡思”扣题;开门见山,直接抒发思乡之情;“愁”总领全诗,奠定了全诗哀愁的感情基调。

(2)人在旅途的思乡之情,前途迷茫的怅惘之情,有心出仕却无人引荐的哀怨之情。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借典抒情。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西涧[]即事示卢陟

韦应物

寝扉临碧涧,晨起澹忘情。空林细雨至,圆文遍水生。永日无余事,山中伐木声。知子尘喧久,暂可散烦缨。

注 西涧:在滁州南岩寺内。

(1)请简要赏析诗篇中间四句的写景特色。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诗歌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视听结合,以动(声)衬静,通过山林中的蒙蒙细雨、湖面的处处涟漪以及山中传来的阵阵伐木声,营造出了一种清幽寂静的环境氛围,表达了诗人闲适恬淡的心境。(2)①对晚生卢陟的关切之情。②对闲适生活的喜爱之情。③对世俗事务的超然之情。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感皇恩 朱敦儒[]

注一个小园儿,两三亩地。花竹随宜旋装缀。槿篱茅舍,便有山家风味。等闲池上饮,林间醉。

都为自家,胸中无事。风景争来趁游戏。称心如意,剩活人间几岁。洞天谁道在,尘寰外。

注 朱敦儒:宋代著名词人,因遭秦桧等弹劾罢职,晚年退居嘉禾。(1)上片写出了小园的哪些特点?由此可看出主人公是什么身份?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下片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词句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小园特点:①面积小,②环境清幽(景色怡人),③设施简朴(简陋)。主人公身份:隐士(隐者)。

(2)①“胸中无事”:远离官场了无牵挂的惬意。②“风景争来趁游戏”:寄情山水、物我相适的愉悦。③“称心如意”:对晚年美好时光的珍爱。④“剩活人间几岁”:对去日无多的感伤。⑤“洞天谁道在,尘寰外”:退隐嘉禾、忘却尘世、超然物外的陶然。

一、准确、全面概括思想感情(一)准确概括

1.整体感知、把握是根本前提

许多情感概括题只是选择一两句或一联或某片,是局部的。对局部的词、句、联、片的理解,必须把它放在整片、整首中去理解,绝不可孤立地看这个词、句、联、片。2.打破思维定势,精读、细读所给文字

不要见到“独”就想到“孤单寂寞”,见到“酒”就是借酒浇愁,这样的套板反应、思维定势要不得,必须从语言中来,必须深入到更细腻的语言肌理和层次之中。3.紧抓住“情语”

(1)品显性情语。所谓“显性情语”,是指可以明显显示情感的语言,如“愁”“怨”“恨”“忧”“凄”“苦”“喜”“乐”“泪”“闲”“怜”“怅”等词语,这些大都是动词或形容词,表情达意功能相当明显。可以说抓住了这些“情语”,就抓住了诗歌抒情的方向和基调;这些情语需要在第一时间予以关注并圈出,品味情感产生的缘由或情境。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情语”出现的位置主要在尾句(联)、首句(联),标题中有时也会出现。它有时还藏在“景语”中。

(2)品隐性情语。所谓“隐性情语”,是指传达情感、意图时较为含蓄、间接的词语。它主要有三类:一类是指摹景、物、人特征的词语;一类是用了典故的词语;一类是表情态、语气的虚词,如“但”“惟”“空”“又”等。如能抓住这些隐性情语,品其含义,析其作用,则犹如拨云见日,“真性”显露无遗。(二)全面概括

诗歌表达的情感是丰富、复杂的,命题者往往选择那些情感多样的语言片段来考查。答题时不要只知一点,而要仔细揣摩,看看字面,探探字里。瞻前顾后,看看是否还有什么情感。具体说来:(1)所给的语言片段越大,情感往往就越丰富。如一联有两句,就有两层乃至三层情感;上片或下片,写了几句话,往往就有几层。这时,要会对所给的语言片段进行切分、“断层”。除“字”“词”外,其余的句、联、片、篇均能理清层次,有几个层次往往对应着几个情感层次。

(2)托物言志的句子(联或片)、用典抒情的句子(联或片)往往是双层的:前者既关“物”情又关“志”情,后者既有典中情又有典外情。

二、善用“抓手”,具体分析 1.把握分析原则

(1)紧扣主旨,分析有据,不可任意拔高或转移,更不可一知半解,就句论句。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先对全诗的主旨情感基调有个大致的把握,在这样的前提下方能展开分析。分析时既要扣住所给文字,又要兼顾全诗,处理好局部与整体的关系。(2)紧紧扣住语言作具体分析,不可空泛、笼统,套用一两个术语。2.善用三个“抓手”(1)译句析

直接把所给材料的语句大意翻译一下,点出它所包含的思想感情,这叫“译句析”。这个“抓手”分析运用较普遍,多用于对某联、某片或全篇的情感分析。运用“译句析”,不必像文言文翻译那样直译,只要译出大意即可。也不必句句皆“译”,只“译”出那些蕴含感情的句子即可。(2)手法析

情感的表达离不开表达技巧这座桥梁,因此在分析诗歌情感时,不能孤立起来,一要通过具体的语句来思考,二要结合表达技巧来思考。这样,答案才会完备。(3)捕象析

诗歌是靠形象说话的。古诗中的形象,尤其是意象,是诗人思想感情的寄托物。从形象,尤其从典型意象切入来分析其中的思想感情,这叫“捕象析”。此法多用于咏物诗或写人诗的情感分析题。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寒 食 李山甫

风烟放荡花披猖,秋千女儿飞短墙。

绣袍驰马拾遗翠,锦袖斗鸡喧广场。天地气和融霁色,池台日暖烧春光。

自怜尘土无他事,空脱荷衣泥醉乡。

①注 ①披猖:这里是飞扬的意思。②荷衣:出自屈原《离骚》“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诗句。

(1)这首诗前两联描写了寒食节哪些景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诗人是如何表达这种情感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从景的角度描写了春风荡漾、春花纷飞的明媚春景;从人的角度描写了女子荡秋千、男子驰马斗鸡的欢快热闹的场景。

(2)表达了诗人坚守高洁品格而不得却又不甘落入尘世的孤寂无聊、抑郁愁苦之情。①以乐景衬哀情(衬托),诗人通过描写春天的美景和尘世的喧闹衬托内心的孤寂、冷清。②通过“自怜”直接抒发自己的愁苦之情。③通过“空脱荷衣”“泥醉乡”表达了内心矛盾的痛苦。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酬屈突陕 刘长卿

落叶纷纷满四邻,萧条环堵绝风尘。

乡看秋草归无路,家对寒江病且贫。藜杖懒迎征骑客,菊花能醉去官人。怜君计画谁知者,但见蓬蒿空没身。

注 ①屈突陕:人名。②刘长卿:唐代诗人,因性格刚直,多次被贬,流放在外。③乡:通“向”,窗户。

(1)请简要说明首联写景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这首诗情感丰富,请结合全诗加以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①描写了落叶凋落的萧杀秋景。②突出生活处境的艰难。③渲染了凄清氛围,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④引出下文的叙写,与“贫”相照应。

(2)①借“落叶纷纷”“萧条环堵”之景表达内心的伤感。②“归无路”表达思乡难归的愁苦。③“病且贫”表达贫病交加的忧伤。④“菊花能醉去官人”表达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对归隐生活的陶醉(或“表达仕途失意的惆怅”)。⑤“怜君计画谁知者”表达对屈突陕怀才不遇境遇的同情(或“表达对屈突陕无人赏识的忧愤”)。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三月过行宫 李 贺

渠水红蘩拥御墙,风娇小叶学娥妆。

②①

垂帘几度青春老,堪锁千年白日长。

(1)指出“风娇小叶学娥妆”采用的修辞手法,并简析这句诗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有人评价说“末两句叹宫女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诗人之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拟人。“风娇小叶学娥妆”,写出春天红和蘩的新叶在风中摇曳,情状娇艳,好像在学宫女梳妆打扮。这句诗由景及人(由实而虚),引起下文;红、蘩新叶的娇艳明快之景与宫女寂寞老去的遭遇形成对比,有利于诗人感情的抒发。

(2)诗人以“几度”慨叹红颜易老,又以“千年”慨叹深锁宫中之长,两者对照(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宫女的不幸遭遇,委婉地表达了诗人对她们的深切同情和对这一不合理现象的愤慨(悲哀、无奈)。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水调歌头 李光

过桐江,经严濑,慨然有感。予方力丐宫祠,有终焉之志,因和致道《水调歌头》,呈子我、行简。

兵气暗吴楚,江汉久凄凉。当年俊杰安在?酌酒酹严光。南顾豺狼吞噬,北望中原板荡,矫首讯穹苍。归去谢宾友,客路饱风霜。

闭柴扉,窥千载,考三皇。兰亭胜处,依旧流水绕修篁。傍有湖光千顷,时泛扁舟一叶,啸傲水云乡。寄语骑鲸客,何事返南荒?

注 ①李光:南宋词人,时忤秦桧,意乞去。②严濑:严光,与刘秀是同学,后刘秀做皇帝,他隐居富春山耕钓,后人把他钓鱼的地方叫“严陵濑”。(1)本词上片表达了词人的哪些情感?请结合词句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下片写词人归去后的读书生活,其中“兰亭修篁”“湖光扁舟”两幅图景有什么样的文化含意?词人借此表达了怎样的人生理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慨叹吴楚兵乱、江汉凄凉,追思隐者严光,痛惜国土沦亡,萌生去意。

(2)兰亭:东晋王羲之和其他文人于兰亭修禊,感受自然的美好。湖光:文人归隐,有扁舟一叶,渔樵江渚的愿望。寄寓了词人远离官场、寄情山水的理想。②

第五篇:江苏专用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模块三语基默写古诗鉴赏第34练古诗比较鉴赏

古诗比较鉴赏

1.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吴城览古 陈 羽

吴王旧国水烟空,香径无人兰叶红,春色似怜歌舞地,年年先发馆娃宫

馆娃宫怀古 皮日休

绮阁飘香下太湖,乱兵侵晓上姑苏。越王大有堪羞处,只把西施赚得吴。

注 馆娃宫:故址在今苏州市西南灵岩山上,宫以西施得名。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在砚石山建造宫殿以馆西施,吴人谓美女为娃,故曰馆娃。

(1)诗人指责越王“大有堪羞处”的用意是什么?请简要分析。答:

(2)结合标题,说说两首怀古诗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答:

2.阅读下面两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夜过鉴湖 戴 昺

推蓬四望水连空,一片蒲帆正饱风。山际白云云际月,子规声在白云中。

夜泛西湖 苏 轼

菰蒲无边水茫茫,荷花夜开风露香。渐见灯明出远寺,更待月黑看湖光。

(1)《夜过鉴湖》中“推蓬四望水连空”一句,有什么作用?

[注]

。答:

(2)两首诗写的都是夜晚在湖上泛舟,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 答:

3.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雨 晴 [唐]王驾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北斋雨后 [宋]文同

小庭幽圃绝清佳,爱此常教放吏衙

[注]。

雨后双禽来占竹,秋深一蝶下寻花。唤人扫壁开吴画,留客临轩试越茶。野兴渐多公事少,宛如当日在山家。

注 放吏衙:免去吏卒定时参见知府的惯例。(1)第二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请简要回答。答:

(2)这两首诗都写了雨后之景,景物特点有何不同?请简要赏析。答:

4.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西塞山怀古 刘禹锡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金陵怀古 许 浑

玉树歌残王气终,景阳兵合戍楼空。松楸远近千官冢,禾黍高低六代宫。

石燕拂云晴亦雨,江豚吹浪夜还风。英雄一去豪华尽,惟有青山似洛中。

注 ①石燕:传说中的一种有灵性的燕子,遇风雨则飞,风雨停则为石。②洛中:古都洛阳。

(1)刘诗中“山形依旧枕寒流”一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感慨? 答:

(2)这两首诗同属怀古诗,但表达的主旨各有侧重,请结合尾联作简要分析。答:

5.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胡笳曲二首 江 洪

藏器

[注]

欲邀时,年来不相让。

红颜征戍儿,白首边城将。落日惨无光,临河独饮马。瑟飒夕风高,联翩飞雁下。

注 藏器:《周易·系辞下》有“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器,指才德,这里指老将胸怀武艺韬略。

(1)作者在两首诗中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概括。答:

(2)第一首诗在写作手法上有何特色?请简要分析。答:

6.阅读下面两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减字木兰花 王安国

画桥流水,雨湿落红飞不起。月破黄昏,帘里余香马上闻。

徘徊不语,今夜梦魂何处去?不似垂杨,犹解飞花入洞房。

减字木兰花 蒋氏女

朝云横度,辘辘车声如水去。白草黄沙,月照孤村三两家。

飞鸿过也,万结愁肠无昼夜。渐近燕山,回首乡关归路难。

①注 ①洞房:幽深的居室。②蒋氏女:蒋兴祖之女。靖康年间金兵南侵时,蒋兴祖奋勇抵抗,壮烈殉国。其女为金贼掳去,途中题字于雄州驿。(1)蒋词上片写景,运用了哪些艺术技巧?请作简要说明。答:

(2)两词中“飞花”和“飞鸿”的意象,各自蕴含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答:

7.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水槛遣心二首 杜 甫

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

[注]。

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

蜀天常夜雨,江槛已朝晴。叶润林塘密,衣干枕席清。不堪祗老病,何得尚浮名。浅把涓涓酒,深凭送此生。

注 赊:远。

(1)赏析第一首诗中的画线句。答:

(2)这两首诗抒发的情感有何不同?试作简要分析。答:

8.阅读下面两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清江引·钱塘怀古

[元]任昱

吴山越山山下水,总是凄凉意。江流今古愁,山雨兴亡泪。沙鸥笑人闲未得。

蟾宫曲·钱塘怀古

[元]卢挚

问钱塘佳丽谁边?且莫说诗家,白傅坡仙

[注]

。胜会华筵,江潮鼓吹,天竺云烟。那柳外青楼画船,在西湖苏小门前,歌舞留连。栖越吞吴,付与忘言。注 白傅坡仙,即白居易与苏东坡。

(1)两首元曲写了两类人,试简析这两类人的特点。答:

(2)两首元曲都提到了“吴”“越”,试比较两个画线句的写法及作用。答:

答案精析

1.(1)①立新奇之意:批评勾践只送去一个美女,便赚来一个吴国,表达吴越的兴亡当然不是由西施一个女子来决定的。②运用曲笔:有意造成错觉,明嘲勾践,暗讽夫差,使诗歌委婉含蓄,发人深思,余味不尽。

(2)陈诗扣“览”展开,览景抒情(或:诗人览吴城、香径、歌舞地、馆娃宫而生发昔盛今衰之感,表达对西施的怜悯之情)。皮诗扣“怀”展开,叙事议论(或:叙述吴王享乐而越国大兵入境之事,表明吴亡不是由于西施,而是因为统治者荒淫,为西施翻案,立意新奇,不落窠臼)。

2.(1)交待观景的立足点;展现鉴湖广阔的水面;为下文的写景抒情做铺垫。(2)戴诗表达回乡心切;苏诗表达对西湖美景的喜爱(期待)。

3.(1)表现了作者轻松愉悦、悠闲自在的心情,同时也表现出作者因治理公务有方的得意心情。

(2)王诗:残败。雨后花都落了,蜂蝶都飞走了。文诗:热闹。雨后竹翠花开,鸟儿和蜂蝶都飞来了。

4.(1)拟人。寄寓了诗人对自然永恒、世事沧桑(或“物是人非”)的感慨。

(2)刘诗写当今“四海为家”,而故垒萧瑟荒凉,警诫当朝统治者吸取教训,居安思危,维护国家的统一。许诗写英雄已去,豪华已尽,只有“青山似洛中”,抒发了对人间万事多变的感慨以及对唐朝江山日益衰败的深沉忧思。

5.(1)塑造了一个空有雄心壮志却始终未能一展抱负,失落戍边、充满怨尤的边地老将形象。(2)采用对比的写作手法。首句先说老将当年怀有高远的理想,次句写岁月不饶人,暗指当下不堪的处境,理想与现实形成强烈对比。三四句再作对比:第三句“红颜”让时间回到少年时期,作者当时意气风发,从军征戍;第四句“白首”让时间重回当下,“边城将”的现实表达了壮志未酬而匆匆老去的感慨。整首诗从理想与现实、少壮与老大两个角度进行双重对比,反复跌宕,赋予诗作以振聋发聩的艺术力量。

6.(1)①比喻,以流水喻车声;②白描,“白草黄沙”“月照孤村”,景物描写不加渲染;③视听结合,“朝云”“白草黄沙”“月照孤村”是视觉,“辘辘车声”是听觉;④动静结合,“朝云横度”“辘辘车声”是写动,“白草黄沙”“月照孤村”是写静。(答出两点即可)(2)①“飞花”入洞房,反衬词人与恋人天各一方,欢聚不再,蕴含了词人的离别之苦;②“飞 6 鸿”南归,反衬词人身陷贼手不得自由的处境,蕴含了词人的家园之思与国破之痛。7.(1)采用远近结合的手法,写出了眺望所见草堂外优美的景色,表达了诗人闲适的心情。(2)第一首诗通过写草堂远离城郭、视野开阔以及周围树木葱茏、人烟稀少等特点,表现了诗人优游闲适的心情和对大自然的热爱。第二首诗通过写多雨的天气、自己简陋的住所以及自己年老多病的现状,表现了诗人厌倦浮名,抒发了诗人对现实的种种不满和郁郁不得志的无奈。

8.(1)第一首中的这类人是“闲未得”之人,即为忙碌、劳顿、忧国忧民之人。第二首中的这类人则是忘却亡国之痛、游山玩水、醉生梦死之人。

(2)第一首写吴越山水,寄情于景,抒写怀古伤时的“凄凉意”;第二首运用越王勾践复仇灭吴的典故,与当下世人忘却亡国之痛,游山玩水、醉生梦死形成对比,表达了作者对世人的讽刺以及内心的悲痛。

下载不尽准确,不算完美——2015年江苏高考古诗鉴赏第2题的答案值得商榷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不尽准确,不算完美——2015年江苏高考古诗鉴赏第2题的答案值得商榷.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