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董卿力荐故事成语+主角(已打)
董卿力荐: 故事成语+主角, 打印出来贴墙上背, 6年成绩不下98!
第二篇:董卿小时候的故事读后感
周末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姥姥家玩,在那里姥姥让我看报纸上的一篇文章——《董卿小时候的故事》,董卿小时候的故事读后感。
董卿是中央电视台的著名节目主持人,大家都非常喜欢她主持的节目,特别是每年的春晚更少不了她的身影。她取得如此大的成绩与她小时候发生的许多故事是分不开的。
董卿小的时候,爸爸对她进行了魔鬼式的教育:不让照镜子、不让穿新衣裳,因为爸爸并不想让董卿太爱美。因为对爸爸而言爱美是一种耽误时间的行为;而且她的爸爸让她从7岁就开始用业余时间去打工,到宾馆铺床扫地、到餐厅洗碗刷筷子……这是让她在生活中体验赚钱的不容易和工作的辛劳,读后感《董卿小时候的故事读后感》。
其中董卿在宾馆里铺床单的故事令我深有感触。董卿被爸爸安排在宾馆后,服务员让她给床换一张新床单。而当她换时她才发现一张床单比起她来要大很多,当她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换好一张床单后,人已累得气喘吁吁了。我真的没有想到,董卿一个举世闻名的人物原来在小时候付出了这么多辛苦。她小时候并不理解爸爸的行为,长大了她才明白爸爸的良苦用心。
读了这篇文章我的体会是:一个人成功是非常不容易的。不但要锻炼吃苦耐劳的精神,还要不懈的付出,只有这样才能得到丰厚的回报。我的梦想是当一名昆虫学家,所以我现在就应该发奋努力去学习、去实践,长大后才能有所作为。
第三篇:董卿的成长故事 自信是必要条件
董卿的成长故事 自信是必要条件
董卿1975年出生在上海一个高级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系,母亲毕业于该大学的物理系。在这样一个书香浓郁的家庭里成长,董卿坦言自己的童年是在有些压抑、拘守和刻板的氛围中度过的。
7岁以前董卿一直跟爷爷奶奶生活在上海。7岁后,因为调皮好玩儿,董卿才被父母接到了身边管教。“刚见到父母时,我对他们充满了敌意,不仅仅因为他们多年把我这个独生女儿放养在上海,因此缺失父母之爱,更重要的是,我似乎永远也满足不了父亲的期望值。差不多十年光景,我们家始终硝烟弥漫。”董卿笑着说。父亲对董卿非常严厉,从7岁开始他就让董卿阅读一系列的中外古典名着,时不时还要提问书中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记得有一次,爸爸问她《红楼梦》中薛宝钗和贾府的关系时董卿的回答不是很准确,结果爸爸让做物理教师的妈妈专门把《红楼梦》中的人物画了张图表给她以便熟识。孩提时代的董卿偏爱文体活动,是典型的性情中人,董卿的父亲却认为女儿没有姑娘家的端庄,经常斥责她。“父亲就是希望我温柔乖巧,在家看书习字,我不能上学校的舞台表演唱歌、跳舞类节目,不能在家照镜子超过一次,不能穿花花绿绿的衣服,总之,随着年龄的渐长,父亲的传统、刻板让我一刻也不能忍受。” 20岁后的模样是自己塑造的
董卿相信一句话:“女人20岁之前的容貌是天生的,20岁之后就是自己塑造的。经历、环境,都会影响你的眼神和姿态。如果我一直安宁地生活,肯定不会是现在的模样。” 在浙江省艺术学院读书的时候,董卿并不自信。第一次上形体课,同学们的动作熟练优美,她却是一张白纸,连劈叉都不会。老师问她:“看上去挺修长的,动作怎么这么僵?”她只能红着脸低着头不说话。到了周末,她还是郁闷,漂亮的室友总被帅哥约出去,而她只能把课本翻了再翻。熬过半年,董卿的才能开始显山露水,成绩名列前茅,形体和台词训练也渐入佳境。拿到一等奖学金,她买来被父亲严令禁止的奇装异服:小背心、小短裤,生活变得美滋滋。从书本中找到自信
直到今天,董卿仍然感激阅读给她带来的成长快乐。生活越来越忙碌,她仍然保证每天一个小时的阅读时间。
高考前,班主任老师建议她考上海戏剧学院,董卿早已对故乡心驰神往,可父亲历来反对女孩子在台上装模作样,最后,只好折衷,一家人选择了“电视艺术专业”这个听起来似乎还算规矩的学科。进入上海戏剧学院,董卿才知道了什么叫天外有天,“那时,班里的同学一个比一个漂亮。差不多有半年时间,我始终找不到感觉。”董卿说。刚上大学那会儿她一直被自卑困扰着,生活里一度找不到特别鲜亮的颜色,在那段难捱的岁月里,是书籍给了她力量。“我跟自己有过一次对话,对话的结论就是,我不应该牺牲我阅读的时间去练习台词、形体,相反,我应该使我的书本知识更扎实。我有博闻强记的特长,要比阅读能力,班里同学中我应该看书算最多的,每次文化课考试,我也总是名列前茅。我经常这样说服自己,我的班主任似乎也认识到了这一点,开始从这方面树立我的信心。” 善于取长补短的董卿有了自信后,不仅能做到各门功课齐头并进,甚至她的表演也吸引了表演系的老师。“差不多大学二年级,我一下子就开窍了,先前的我就像被厚厚的茧束裹着,忽然间就破茧而出,我的形体和台词训练慢慢渐入佳境,也开始获奖学金了,当时表演系的老师还有意让我转系,可我当时粗浅地明白‘宁为鸡首勿为牛后’的道理,我知道,我在需要靠形体表达内心的表演系,一定不会成为最出色的学生,我的强项还是我的语言表达和文字能力。
第四篇:成语小故事集锦(完美打印版)
杯弓蛇影
【成语释义】 将映在酒杯里的弓影误认为蛇。比喻因疑神疑鬼而引起恐惧。【成语溯源】 古代有个叫乐广的人,他有一位很要好的朋友,两个人来往非常密切。可是,自从上次在他家喝完酒之后,好久都不见这位朋友来自己家了,乐广百思不得其解:莫非这位朋友出了什么事了吗?于是他带着疑问,向朋友询问。朋友告诉乐广,上次在他家喝酒,看见杯中竟然有条蛇,喝完酒后,越想越觉得厌恶,所以接下来的日子里,吃不好睡不好,然后就生病了。乐广想了很久,终于明白了:当时墙上挂着一张角弓,上面用漆喷上了一条蛇,那么杯中的蛇,应该就是墙上角弓的影子。于是,乐广再次把朋友邀请到家中,向朋友一一解释。然后,又摆酒设宴与朋友共饮。同样的场景,同样的酒杯,乐广问朋友:‚这次,你在杯中看到了什么?‛朋友看了看,说:‚所看到的和上次一样,但是我知道了其中的原因,这次心里豁然开朗,不再害怕了。‛说完两个人就欢快地喝着酒,聊起天来。
对牛弹琴
【成语释义】对着牛在弹琴,讥笑听话的人不懂对方说的是什么。比喻对愚蠢的人谈论高深的道理,白费口舌,同时也讽刺说话的人不看对象。
【成语溯源】古时候有个叫公明仪的乐师,他经常表演才艺给大家欣赏。赞美声总是在他的耳边围绕,渐渐地,公明仪觉得自己只把乐曲带给人类,而其他的动物,却从未欣赏过如此美妙的曲子,实在是遗
憾。一天,公明仪路过一片树林,他发现牛儿在吃草。于是,他灵机一动:为何我不弹奏一曲给牛儿呢?于是,他弹奏了古雅情调的曲子,自己都快陶醉了,闭着眼睛在想:‚牛儿一定也和我一样,沉醉在优美的旋律中了吧。‛结果,他睁开眼睛一看,大吃一惊,牛儿依旧悠然的吃着草,不时地甩动着尾巴,驱赶着蚊虫。公明仪很疑惑:怎么会这样?这时身边小牛犊的叫声,让公明仪茅塞顿开。于是他模仿牛犊和蚊虫的叫声,果然,吃草的牛儿竖起了耳朵,小步回应,欢快极了。
东施效颦
【成语释义】 效:仿效;颦:皱眉头。比喻不顾客观条件,盲目模仿,结果适得其反。
【成语溯源】 春秋时期有个女子名叫西施,长得特别漂亮。西施的美貌丝毫不用修饰,仿佛天仙下凡,连老人、小孩和女人见到她都不愿意离开。一天,西施心口疼的毛病犯了,只见她捂住胸口,眉头紧皱,流露出一种女性特有的娇柔之美。过往的行人,都流露出怜香惜玉的眼神。邻村有一个丑女叫东施,她说话粗俗,举止不雅,却梦想着自己有无数追随者。她看到这种情形心想:这病怏怏的样子,能有这么多人欣赏,我模仿她,肯定也会有很多人喜欢。第二天,她便捂住胸口,眉头紧锁在街上行走。结果,人们吓得纷纷逃跑了,行人都像躲瘟神一样避开她。东施只知道西施双眉紧锁的样子很美,可不知道为什么会让人感觉美,她仅仅模仿西施的动作,可她粗俗的举止,怎会让人感觉美呢?
负荆请罪
【成语释义】 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形容主动向人承认错误,诚恳认罪。【成语溯源】 战国时,赵国有两位出名的将士,一个是文将蔺相如,另一个是武将廉颇,他们都为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后来,蔺相如在渑池会上立了大功,赵王封他为上卿,职位比廉颇高。廉颇不服气地对别人说:‚我为国家屡立战功,蔺相如只凭一张嘴,官位竟在我之上,我见了他,一定要当面羞辱他!‛这话传到蔺相如耳中,他就向赵王请了病假不再上朝,避免与廉颇见面。一天,蔺相如的马车在街上遇到了骑马的廉颇,他让马夫赶紧给廉颇让路。他手下的人不服气地说:‚大人,您真的怕廉颇?‛‚你说秦王和廉将军,哪个更厉害?‛手下人说:‚当然是秦王了。‛蔺相如反问道:‚我连秦王都不怕,又怎会怕廉将军呢?我是怕敌国知道我国的文武大将不和,借机攻打我们啊!‛廉颇得知一切后,十分懊悔,他脱下战袍,背着荆条,到蔺相如家请罪。蔺相如热情相迎,从此二人成为好朋友,共同保卫自己的国家。
刻舟求剑
【成语释义】 为了找到宝剑,在船上做记号。比喻不会随着事物的变化来进步性地看待事物,仍然用旧的、不变的眼光看待事物。
【成语溯源】 战国时期,楚国有个叫渡江的人,他非常喜欢和朋友一起去划船。有一天,他们正划得起劲,渡江不小心把自己的宝剑掉在水里了,这可是父亲去年送给自己的礼物啊,他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突然,他想了个好办法,急忙用朋友的刀,在宝剑掉下去的船壁上划了一个记号,然后露出满意的笑容。朋友不解地问他为什么这么做,渡江说:‚这就是宝剑掉下去的地方。一会,船靠岸之后,我就从这个划记号的地方跳下去,寻找我的宝剑,不就可以了吗?‛朋友哭笑不得地说:‚哪有这样的道理啊,船走了,可是宝剑并没有前进啊。‛ 果然,在船靠岸后,渡江急忙跳下水,可是什么也找不到了,他后悔极了。
狼狈为奸
【成语释义】 狼和狈一同出外伤害牲畜,狼用前腿,狈用后腿,既跑得快,又能爬高。比喻互相勾结干坏事。
【成语溯源】 森林里有一只狼和一只狈,狼的前腿长,后腿短。狈则相反,前腿短,后腿长。一天,他们俩在树林里觅食,冬天的大森林里,小动物们早早准备好了过冬的食物,都躲在家里,谁也不愿出门。狼和狈走了很久,还是没找到吃的。这时,狈突然想到,森林附近有一些牧民,他们的羊圈里,一定有很多的肥羊。他刚和狼一说,狼的眼睛立刻闪出绿光,口水都要流出来了。于是他们飞快的奔向牧民的羊圈。果然,栅栏围成的羊圈里,几只小羊悠闲的吃着干草,它们还不知道,一场大的灾难就要来临了。只见狡猾的狈,正把自己的前腿,搭在狼的后腿上,这样,慢慢地逼近一只靠它们最近的小羊,最后,这只小羊被它们杀害了。事后,狈得意扬扬地对狼说:‚哥们,以我的智商,加上你的能力,咱们真是‘最佳拍档’啊。‛
毛遂自荐 【成语释义】 毛遂自我推荐。比喻自告奋勇,自己推荐自己担任某项工作。【成语溯源】 战国时期赵国有个叫毛遂的人,他是官员平原君的门客。毛遂饱读诗书,学识渊博。后来,秦国攻打赵国,平原君奉命去楚国求救。楚国国王是一位非常严肃的人,很多人都不敢和他说话,为此,平原君也很犹豫。这时,毛遂主动提出想和平原君一起去楚国。平原君非常感动。到了楚国后,平原君诚恳地和楚王谈了一上午,一点结果也没有。毛遂便对平原君说:‚大人,小人愿前往与楚王谈判。‛于是,在平原君半信半疑的思虑中,毛遂已经到了楚国大殿,他详细地为楚王分析了各种利害关系,最后,楚王心悦诚服,对毛遂的分析赞不绝口,他派大将春申君带兵,前往赵国营救。毛遂的自荐行为,也得到了平原君的大力赞赏。
奴颜婢膝
【成语释义】 奴才一样满脸堆笑的面容,婢女一样跪地求饶的样子。形容人奴才相十足,低三下
四、拍马讨好。
【成语溯源】 南宋时期,朝廷多次与入侵的元兵交战,可是兵力不足,总是打败仗,南宋面临着灭亡的危机。此时,南宋的皇帝每天只知道享乐。官员贾似道只报喜不报忧,每天都谎报军情,说宋军一直在打胜仗。另一官员陈仲微知道后,感到气愤,同时也很担心,于是他便告诉皇帝说:‚高宗在位时,君臣都十分昏庸,敌人攻打进来时,他们都向敌人屈膝投降,就像奴才一样满脸堆笑,像婢女一样跪下求饶,我们千万不能像他们一样啊!‛南宋皇帝听了很生气地说:‚你不要在这乱说话,我们大宋物产丰富,百姓们不知道过得有多幸福;战场上每天都有好消息传来,难道是假的不成?过不了多久,我们一定会打败敌人的。‛南宋有如此昏庸的皇帝,没过多久就灭亡了。
弄巧成拙
【成语释义】 本想耍弄聪明,做得好些,结果做了蠢事或把事情弄得不可收拾。【成语溯源】 北宋时有位著名画家叫孙知微。有一次他画了一幅《九曜星君图》。他将图勾画好后,只剩着色一道工序了。这时,他有急事要出门,便叮嘱学生们用心给画上色。他走后,学生们围在一起观看老师的作品。纷纷夸赞老师画得形象逼真。其中有一个叫童仁益的人,却一言不发。有人问他:‚你为什么不说话呢?‛童仁益说:‚水曜星君身边的童子虽然逼真,只是他手中的水晶瓶好像少了点东西。‛其他人说:‚没发现少什么呀。‛童仁益说:‚少了支莲花。‛说着,他就自信地在瓶口画了一枝莲花。老师回来后,发现画中多出的莲花,哭笑不得地说:‚这是谁干的蠢事,童子手中的瓶子,是水曜星君的镇妖瓶,可是添上莲花后,宝瓶就变成了普通的花瓶了啊。‛说着,把画撕碎了。童仁益看见,低着头不说话了。
前车之鉴
【成语释义】 借鉴前面翻车的教训。比喻把前人或以前的失败作为借鉴。【成语溯源】 西汉时期有位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名叫贾谊。贾谊从小就被人称为‚神童‛,参加各种考试总是取得优异的成绩,18岁时,全天下的人都知道这个神童聪明过人了。汉文帝非常欣赏贾谊的才能,十分重视他,并且让他担任朝廷的重要官员。在任期内,贾谊不负众望,专心读书写书,十分刻苦认真,并且写出了流传千古的政论文《治安策》,其中一些治理国家的想法,非常有意义。贾谊在书中详细分析总结了秦朝统治者只顾自己享乐,不关心老百姓的生死,最终灭亡的惨痛教训。他写到:‚只有关心百姓疾苦,为百姓办实事,才能让国家长治久安啊!秦朝的灭亡,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警惕,千万不能走他的老路啊!汉文帝看了《治安策》后,他十分佩服贾谊的见解,并且采纳了书中的一些建议,勤政为民的治理国家。
画蛇添足
【成语释义】 画蛇时给蛇添上了脚。比喻做了多余的事,有害无益,徒劳无功。【成语溯源】 楚国有一位负责祭祀的官员,送给了前来帮忙的王二一壶好酒,王二迫不及待地打开了酒壶,刚想喝,可这浓浓的酒香,把周围其他几个伙伴的馋虫勾起了,大家都想喝,可酒又不够。正当人们沉思的时候,其中一位伙伴说:‚要不咱们 比赛画蛇吧,谁最先画完,谁就可以喝。‛大家都表示同意。王二第一个完成了任务,他拿过酒壶,美滋滋地看着其他几个人还在努力中,心想:我还有时间给蛇把脚画上呢。于是他飞速地按照自己的想象,给蛇画上了脚,得意扬扬地拿起酒壶准备尽享美味。这时,张三也画完了,只见他夺过酒壶,笑着对王二说:‚蛇是没有脚的?‛说完,便咕咚咕咚喝起了酒。此时的王二,傻乎乎的呆在那里:‚是啊,我怎么把这一点忘了啊,蛇怎么有脚呢。‛他叹了一口气,眼巴巴地看着别人把美酒喝光了。
叶公好龙
【成语释义】 指表面上爱好某种事物,但实际上,并不是真正的喜爱,含贬义的色彩。
【成语溯源】 古代有一位叫叶公的人,非常喜欢龙,衣服上面绣着龙的图案,屋子上刻着龙,酒杯上也贴着龙的画像,甚至扇子上,都挂一个龙的吊坠。他崇拜龙的程度,简直到了狂热的状态。他还总是对身边的人说,自己有多么喜欢龙。人们知道后,总是用敬佩的眼光看着他。住在天上的龙,知道了这件事,他高兴得不得了:‚居然有人这么喜欢我,好开心啊,我一定要亲自去叶公家看看,给他一个惊喜。‛于是,龙精心打扮一番,腾云驾雾到了叶公家。叶公看到真正的龙吓得脸都白了,转身就跑。龙不解地皱着眉头想:‚不是说崇拜我吗,怎么见到我吓成这个样子,难道高兴过头了?‛其实,龙哪里知道,叶公并不是真的喜欢龙,而只是喜欢像龙却不是真龙的东西啊!
杞人忧天
【成语释义】 杞人担心天会塌下来。比喻不必要或缺乏根据的忧虑和担心。【成语溯源】 古时侯,杞国有个叫赵四的人,年过四十,家庭幸福并且十分富有,他却整天闷闷不乐的,好像这美好的生活会一下子消失似的。有一天,赵四在街上遇到好友王五,于是两个人便聊了起来,王五感觉到赵四情绪低落,便对问他:‚你怎么了?‛赵四叹了口气说:‚哎,我总是感觉天会塌下来,地也会陷进去的,到时我 们就没有住的地方了。就算我有再多的钱,又有什么用呢,还不是没福享受啊?‛王五听完他的诉说,连忙开导他:‚天不过是气体在一起聚集起来的,咱们的呼吸、活动等都是在空气中进行的,天怎么可能塌下来呢。再说了。天塌下来,还有地接着呢,你愁什么呀!地,都是由土堆积成的,你整天在地面上活动,地怎么可能陷进去呢。‛赵四听了好友的分析,心情顿时明朗了许多。
投笔从戎
【成语释义】 扔掉笔去参军。指文人从军。
【成语溯源】 在东汉时期,有位著名的将军叫班超,他从小便志向远大。因家境贫寒,班超便找了个替人家抄书的差事挣钱养家。可班超是个志向远大的人,日子久了,他不再甘心做这种乏味的抄写工作了。一天,他正在抄书的时候,觉得很闷,忍不住站起来,丢下笔说:‚傅介子和张骞两个人,生在西汉,曾经出使西域,替西汉立下无数功劳。大丈夫就应该像他们那样,在战场上立下功劳,怎么可以在这种抄写之类的小事上浪费光阴呢!‛后来,班超出使西域,终于立了功被封了官。之后,他当上一名将军,在对抗匈奴的战争中取得胜利。接着,他建议和西域各国来往,以便共同对付匈奴。公元73年,朝廷采取了班超的建议,就派他再次出使西域。班超克服重重困难,联络了西域的几十个国家,共同对付匈奴,为保卫国家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集思广益
【成语释义】 集中群众的智慧,广泛吸收有益的意见。
【成语溯源】 三国时期,刘备死后,他的儿子刘禅继位。丞相诸葛亮成为蜀国实际主权掌握者。他的威望很高,但他并不居功自傲,常听取部下的意见。一位杨姓官员对诸葛亮亲自过问每一件事的做法提出了建议,他说:‚处理国家军政大事,上下之间分工应不同。‛他还举出历史上一些著名的例子,劝诸葛亮不必亲自处理一切文书,少过问一些琐碎小事,对下属应该有所分工,自己应主抓军政大事。诸葛亮对于这位官员的劝告非常感激。后来这位官员病死,诸葛亮非常难过。为鼓励下属踊跃参 与政事,诸葛亮特地写了一篇文章,号召文武百官积极地发表政见。他写道:‚朝廷让大家都参与议论国家大事,是为了集中众人的智慧和意见,广泛地听取各方面有益的建议来治理国家。‛官员们对诸葛亮的做法,都称赞不已。
三缄其口
【成语释义】 在嘴上多次贴了封条。形容说话谨慎。现在也用来形容不肯或不敢开口。
【成语溯源】 孔子非常崇尚礼节,他曾专程到周国考察文物礼仪制度。孔子在参观周王拜祭祖先的太庙时,看到台阶旁边站立着一个铜铸的人,但是嘴被贴了三道封条,在这个铜人的背面,刻着一行字:‚古之慎言人也。‛意思就是说:这是古代一位说话非常慎重的人。看到这句话,孔子受到极大的震动和启发,他领悟到:其实人们应该像眼前这个铜人一样,说话办事都保持谨慎的态度,反复思量,这也是一种十分高尚的品德。孔子想到这些,兴奋地回国了。他觉得自己这次出行,收获很大。在以后的日子里,孔子总是教诲自己的学生,要明白说话办事慎重的道理,更要在实际生活中这样做。他自己更是桃李满天下,几乎每个行业都有他的学生,谨言慎行这个道理,也一代一代的传承下来。
悬梁刺股
东汉时候,有个人名叫孙敬,是著名的政治家。他年轻时勤奋好学,经常关起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每天从早到晚读书,常常是废寝忘食。读书时间长,劳累了,还不休息。时间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他怕影响自己的读书学习,就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古时候,男子的头发很长。他就找一根绳子,一头牢牢的绑在房梁上。当他读书疲劳时打盹了,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会把头皮扯痛了,马上就清醒了,再继续读书学习。(孙敬悬梁苦读)
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名叫苏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轻时,由于学问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视。回家后,家人对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这对 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决心,发奋读书。他常常读书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觉。他也想出了一个方法,准备一把锥子,一打瞌睡,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猛然间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来,再坚持读书。这就使苏秦“刺股”的故事。(苏秦刺股苦学)
[注]:从孙敬和苏秦两个人读书的故事引申出“悬梁刺股”这句成语,用来比喻发奋读书,刻苦学习的精神。他们这种努力学习的精神是好的,但是他们这种发奋学习的方式方法不必效仿。凿壁借光
匡衡年轻时十分好学。他家里很穷,买不起蜡烛,匡衡晚上想读 书的时候,常因没有亮光而发愁。后来,他想了一个办法,就在墙壁上悄悄地凿了一个小孔。让隔壁人家的烛光透过来。就这样,他经常学到深夜,后来成了西汉著名的学者,曾做过汉元帝的丞相。从凿壁借光的事例可看出:外因(环境和条件)并不是决定性的因素,匡衡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和坚强毅力,终于一举成名。这就说明内因才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和第一位的原因,外因只是影响事物变化的条件,它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匡衡凿壁偷光)
精诚所至 金石为开
西汉时期,有一个着名将领叫李广,他精于骑马射箭,作战非常勇敢,被称为‚飞将军‛。有一次,他去冥山南麓打猎,忽然发现草丛中蹲伏着一只猛虎。李广急忙弯弓搭箭,全神贯注,用尽气力,一箭射去。李广箭法很好,他以为老虎一定中箭身亡,于是走近前去,仔细一看,未料被射中的竟是一块形状很像老虎的大石头。不仅箭头深深射入石头当中,而且箭尾也几乎全部射入石头中去了。李广很惊讶,他不相信自己能有这么大的力气,于是想再试一试,就往后退了几步,张弓搭箭,用力向石头射去。可是,一连几箭都没有射进去,有的箭头破碎了,有的箭杆折断了,而大石头一点儿也没有受到损伤。人们对这件事情感到很惊奇,疑惑不解,于是就去请教学者扬雄。扬雄回答说:‚如果诚心实意,即使像金石那样坚硬的东西也会被感动的。‛ ‚精诚所至 金石为开‛这一成语也便由此流传下来。
囫囵吞枣
有个人曾经对人们说:‚吃一点梨,对人的牙齿有好处,但是吃多了,会伤脾的;枣呢,正好与之相反,虽然可以健脾,但吃多了会对牙齿有害。‛听的人中一个人想了想,说:‚吃梨时,只嚼不咽,还会伤脾吗?吃枣时,我不嚼,一口吞下去,这不就可以保护牙齿了吗?‛另一个年轻人听他这么一说,就想开个玩笑:‚你这不是囫囵吞下枣吗?‛周围在场的人都笑了。
我们学习知识时不能囫囵吞枣,首先把要学的知识理解清楚,然后再认真去掌握它。如果学知识只是笼统地学,就不会学到真正的知识。
居安思危
洪水未到先筑堤,豺狼未来先磨刀。
一只野狼卧在草上勤奋地磨牙,狐狸看到了,就对它说:“天气这么好,大家在休息娱乐,你也加入我们队伍中吧!”野狼没有说话,继续磨牙,把它的牙齿磨得又尖又利。狐狸奇怪地问道:“森林这么静,猎人和猎狗已经回家了,老虎也不在近处徘徊,又没有任何危险,你何必那么用劲磨牙呢?”野狼停下来回答说:‚我磨牙并不是为了娱乐,你想想,如果有一天我被猎人或老虎追逐,到那时,我想磨牙也来不及了。而平时我就把牙磨好,到那时就可以保护自己了。‛
做事应该未雨绸缪,居安思危,这样在危险突然降临时,才不至于手忙脚乱。“书到用时方恨少”,平常若不充实学问,临时抱佛脚是来不及的。也有人抱怨没有机会,然而当升迁机会来临时,再叹自己平时没有积蓄足够的学识与能力,以致不能胜任,也只好后悔莫及。
专心致志
古时候有个围棋高手,名叫秋,人们称他弈秋。他有两个徒弟,其中一个专心好学,棋艺提高很快;另一个虽然也天天听课,但很不专心。他看着老师,心里却想着 天上有没有大雁飞来,老师的话一句也没听进去,棋艺自然也没有丝毫提高。
[注释]致:尽,极。志:志趣,心意。[提示]指用心专一,注意力不分散。
哄堂大笑
宋朝时候,有个叫冯相的官员。有一天,他穿着一双新靴子走进办公的衙门。一个同僚问他:‚您买这双新靴子花了多少钱?‛他抬起一只脚说:‚九百。‛那个同僚惊奇地说:‚怎么我这双靴子花了一千八百呢?‛冯相又抬起另一只脚说:‚这只也是九百。‛满屋的人都大笑起来。
[提示]形容屋子里的人同时都大笑起来。
双管齐下
唐朝有一位著名的画家名叫张璪,他擅长画山水、松石,特别是画松树尤其叫人称绝。张璪作画的时候,有与众不同的地方,能左右手各握一管笔,可以同时在纸上作画。一管笔画苍翠的松枝,另一管笔画枯干虬枝,画出的松树惟妙惟肖,谁看了他的画都感到惊奇,人们都说他是神笔。张璪还有两个画画的绝招:一是用无笔头的秃笔绘画;二是用手指画画。他拿一块白绢,用手指蘸上颜料,左抹右涂,一会儿就作成一幅山水树木的作品。
[注释]管:指笔。
[提示]比喻两件事情同时进行。
栩栩如生
我国古代哲学家庄子在自己著作中曾经写出了这样一个故事:‚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忘与!‛意思是说,庄周做了一场梦,梦见自己变成一只美丽的蝴蝶,比真的蝴蝶还美,活灵活现,在空中翩翩起舞。他觉得非常快活得意,简直忘记了世界还有庄周这么一个人。襄王听了庄辛的话,感到十分振奋,封他为阳陵君,采用了他的计谋,收复了不少失地。[注释]栩栩:活泼生动的样子。
[提示]形容文学、艺术作品对人和其他生物的形象,表现得非常逼真,好像活的一样。
胸有成竹
宋朝有个著名的画家叫文与可,特别擅长画竹子,他画的竹子栩栩如生。为了画好竹子,他在自己房前屋后种了许多竹子,一年四季,他都在仔细观察竹子的形态和变化。所以每次要画竹子时,他的胸中就已经有了十分生动、逼真的竹子形象了。
[注释]成:现成。
[提示]比喻在做某事之前,已有了充分的准备和把握。也作‚成竹在胸‛。
熟能生巧
宋朝时,有个人叫陈尧咨,他一箭射断了一根细树枝。正在自鸣得意时,旁边一个卖油的老翁把一枚铜币放在油葫芦口上,舀了一勺油从高高的地方倒下来,油从铜币的小孔里穿过,流进油葫芦里去了。陈尧咨非常惊奇,老翁说:‚不过是熟能生巧而已。‛
[提示]指做事情熟练了,就会掌握窍门。
水滴石穿
从前,有个廉洁的县官,他审问一个拿了公家一枚铜钱的仓库管理人。那人说:‚不就是一枚铜钱吗?‛他提笔写下一行批语:‚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意思就是说,一天偷一枚铜钱,一千日就是一千枚;天天用绳锯木头,木头也会断;水珠天天滴在石头上,石头也会被滴穿。
[提示]比喻虽然力量小,只要坚持做下去,就能做出很难办到的事来。也作‚滴水穿石‛。
百发百中
在楚国的一个练武场上,许多射手在比武射箭,有个射箭能手养由基,连续几次 射中靶心,有好事者说:‚射中靶心,还算不了什么。能射中百步之外的柳树叶子,那还差不多。‛养由基站稳脚步,张弓搭箭,一箭射在了百步之外的柳树叶子上,大家都拍手叫好。
[注释]发:射箭。
[提示]形容射箭或射击技术非常高明。
无价之宝
战国中期,魏国有一个农民在地里耕作时,得到一块一尺见方的玉。他把玉献给魏王。魏王叫老玉工鉴定,老玉工说:‚恭喜大王得到了一块罕见的宝玉。‛魏王问:‚这块玉值多少钱?‛老玉工说:‚有钱也买不到,用五座城池的代价,也只能看一下而已。‛魏王大喜,重赏了献玉的人。
[提示]指极其稀有的珍贵物品。
画龙点睛
南北朝有个画家叫张僧繇。传说他在一所佛寺的墙壁上画了四条龙,都没画眼睛。大家问他:‚为什么?‛他回答:‚有了眼睛,龙会飞走的。‛人们以为他说大话。他只好为两条龙画上眼睛。立时雷电破壁,两条龙腾空而去,墙上只剩下没有眼睛的两条龙。
[提示]比喻作文或讲话时,加上一两句关键的话会使内容更精辟有力。
车水马龙
东汉时,章帝想给皇太后的娘家亲戚们封官赐爵。太后知道后,表示坚决反对,她对章帝说:‚我娘家那些人呀,就知道把持权利,只会吃喝玩乐。我曾经看见很多人去他们那里请安问候,门前的路上,车如流水,马如游龙。你给他们加官封爵只能有害于国家。‛
[提示]形容繁华热闹的场景。
半途而废 东汉时,乐羊子外出求学。过了一年,他因为想家就回来了。他的妻子一见到丈夫就用刀割断织机上的绢帛。乐羊子觉得十分奇怪,他妻子说:‚书没有读完就停下来,如同割断织丝一样。‛乐羊子深受震动,又重新回去读书。七年后,完成了学业才回到家中。
第五篇:魏明伦和董卿的忘年交纪实故事
“我的确是把‘花市灯如昼’说成了‘花市灯如书’,非常遗憾,也万分抱歉。您的指正,不仅及时纠正了我的错误,也对我今后的工作敲响警钟!”一条特殊的短信传到了中国剧协副主席、著名剧作家魏明伦的手机上。魏明伦打开一看,原来是中央电视台主持人董卿给他发来的道歉信。在短信中,董卿就主持元宵晚会上念错字一事,诚恳地向魏明伦表示了歉意。
一天,魏明伦将这个小插曲透露给记者,他表示,董卿诚恳道歉,我向她致敬。现在主持人念错别字的情况比较多,魏明伦希望借此向全国电台、电视台主持人呼吁提高文化修养。
那天晚上,央视一套播出了虎年元宵晚会,董卿当晚在主持节目时现场背了一首描写元宵节的古诗词:“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书(shu)。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魏明伦看节目时,发现董卿在朗诵欧阳修这首诗词作品时,念错了一个字,本应该是“花市灯如昼(zhou)”,念成了书(shu)。魏明伦向来对主持人念错别字深恶痛绝,于是魏明伦立即通报媒体,为董卿纠错。
第二天,全国很多家媒体都刊登了董卿念错字的消息。魏明伦说,这首诗并不生僻,一个有正常文学修养的人,都应该知道。而董卿作为一位在全国有影响力的节目主持人,在公共场合念错字,是不应该的。这对观众,特别是上学的孩子,有误导作用。
不久,记者到魏明伦家做客,面对面采访他。魏明伦拿出手机,展示董卿发给他的道歉短信:“魏明伦老师:您好!好久不见,一切可好?首先,对您指出我在元宵晚会上的错误表示感谢。我的确是把‘花市灯如昼’说成了‘花市灯如书’,非常遗憾,也万分抱歉。您的指正,不仅及时纠正了我的错误,也对我今后的工作敲响警钟!作为一名主持人,我应该以更严谨、更务实、更细致、更刻苦的态度去对待每一项工作。再次感谢您的指正,同时,虚心接受观众的批评。祝一切安好!”
记者问魏明伦:“你对董卿发给你的道歉信有何评价?”他笑着说:“我认为董卿道歉态度诚恳,敢于认错!敢于承担责任!特别是这一句‘虚心接受观众的批评’,我要向她致敬!”
魏明伦介绍,“我和董卿是多年的忘年交朋友。当年她在西部频道时,曾邀我去当嘉宾。那年12月10日,在上海‘可凡倾听’主持人论坛上,董卿还当场背诵了我曾为曹可凡作的小诗:‘弥勒面貌,相扑体型。济公谈吐,唐僧心肠’。”
对于揭好友的短,魏明伦解释:“我绝对不是故意要与董卿过意不去。这是一个社会责任问题。我通过媒体为她纠错,我是对事不对人。”魏明伦补充说,董卿驾驭现场的能力,得到观众的一致认可,但在元宵晚会上念错字,确实不应该。央视元宵晚会是录播的,出现这种情况,其实责任不在董卿一个人身上。董卿念的shu,应该是“昼”。因为繁体字的“昼”和“书”,看起来非常相像,可能是打字员打错了。“我个人认为是,文本不妥,撰稿之错。照念不疑,主持之惰,把关不严,导演之过。”
谈及目前全国电视台主持人念错别字的现象,魏明伦有些生气地说:“我天天看电视,各种访谈节目,主持人念错别字是家常便饭,应引起重视。”魏明伦很担忧地说:“现在不少主持人的人文素养偏低,语汇贫乏,措辞过于粗鄙。少有含英咀华之士,更无振聋发聩之言,何时才能出现文采型主持人啊?如今名嘴们是嘴里仅有三寸不烂之舌,胸中却无万卷不朽之书。文采型主持人应是口才与文才德才兼备。”记者问:你认为,哪些人是文采型主持人?魏明伦点评道:“中国现在的文采型主持人,实在太少。不少主持人油嘴滑舌,没有人文气质。只有极少数像央视的赵忠祥、白岩松,凤凰卫视的王鲁湘、杨锦麟,才像真正的文采型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