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道既尊 学风自善 ——浅谈德育教育中“爱”的渗透

时间:2019-05-14 21:31: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师道既尊 学风自善 ——浅谈德育教育中“爱”的渗透》,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师道既尊 学风自善 ——浅谈德育教育中“爱”的渗透》。

第一篇:师道既尊 学风自善 ——浅谈德育教育中“爱”的渗透

师道既尊

学风自善

——浅谈德育教育中“爱”的渗透

摘要: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也是学生的合作者。老师能尊师道,在德育中渗透“爱”,做到学无止境,严于律己,默默奉献,尊重、理解和关爱每一位学生,能够教会学生爱人,将爱传递,学生就会“亲其师,信其道”,努力学习,成长为德才兼备的人。关键词: 德育

师爱

学习

奉献

平等

正文:

梁启超先生曾经说过:“师道既尊,学风自善。”在教育中,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同时又是学生的合作者,师生一起在成长的道路上踏步前进。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时无刻不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因此,教师自身是否遵从师道往往影响和决定了校风和学风的好坏。教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方面都要为人师表。教师只有自己有了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以德治教,以德育人。在新时代新要求下,我们要把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爱的渗透就必不可少了。

教师如何做到爱的渗透,我有如下看法:

一、永不停止学习的脚步

教师的工作是育人,而育人一方面是教育学生文化知识,让学生“成才”,而另一方面则是教会学生做人,让学生“成人”。在育才方面,有一句话说的好,“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自己就要有一桶水。” 老师应该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全面而有见地的知识见解,要能给学生满满的一碗水。尤其是处于“知识爆炸”时代的学生们,无论在知识的来源渠道、知识的种类范围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方面,都非同寻常。这就要求老师不断地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在教学过程中才能给予学生更多。教师没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学生“吃不饱”,爱又从何谈起呢?同时新时期的教师还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随时“添水”、“换水”,不要使自己的一桶水成为“陈年老水”。尤其在信息时代知识更新迅速的今天,老师仅仅满足于原有的一桶“陈年老水”,不是及时的对自己的一桶水更换更有营养价值的“优质矿泉水”和“活水”,恐怕只会是“倒人胃口”,引起学生“消化不良”、“营养不良”。这不仅不是爱学生,而且是害了学生,爱就更无从谈起。教师的“爱”首先就应该体现在在不断端正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的前提下,不断学习,使自己具有“一桶”源源不断的“活水”。

因此,为了爱学生,教师首先要让自己爱学习,要不停地学习,通过学习顺应时代的变化,满足学生的越来越广泛的知识需求。向书本学习,多读教育经典,多读专业著作,多读教育报刊,多读人文书籍,多读写中学生和为中学生写的书。只要这样我们才能及时地了解同行在思考什么,学生在思考什么,拓宽自己的视野,积累丰富的学识。做到教到老,学到老。学海无涯,正如陶行知所说:“活到老,学到老。”

二、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说明凡是教师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应该做到;凡是要求学生不能 做的,自己先坚决不做。处处为学生表榜样,事事做出表率,在工作、为人上能严于律已,以身作则,才能达到为人师表的目的,才能在学生中树立威信。“亲其师,信其道”,才能收到“不令而行”之效。

教师爱学生,在德育教育中渗透“爱”,要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身教重于言传,做学生的表率,教师只有改变自身的行为才能间接调节其他的关系。教师既要心灵美,又要行为美,应该是心灵的内在美与言行的外在美的和谐统一。教师做到了和谐统一,就是高尚的,就是卓越的。

学校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教师能否为人师表,将直接关系到“育人”的质量。试想,一位敬业乐教,无私奉献于教坛的在工作繁忙,生活清贫的情况下依然坚持自身高尚的师德与良好的师表行为的教师肯定是受人们欢迎的,他也一定能培育出大量德才兼备的学生。如果一所学校所有的老师都是这个样子,那样的学校就会有一种浩然正气,就能传递出不少正能量。学生在这样的氛围里深受影响,潜移默化,也就自然而然变得勤奋努力,一身正气,德才兼备。然而,如果教师表现出有失师德和人格的行为,在学生中、社会上就会产生了极为不良的影响。如工作消极,纪律涣散;弄虚作假,沽名钓誉;赌博成性,作风低劣;吃喝玩乐,贪图享受;计得患失,事必讲报酬等等,这样的老师但凡有其中一点,他们的学生就会从他身上学到错误的做人准则,终将贻害无穷。这样的老师不仅玷污了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更有悖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基本要求。因此,教师一定要严以律己,言传身教,用自己的楷模行动,为学生树立起 前进的旗帜,指明前进的方向,点燃他们心中的火种。这不正是对学生浓浓的爱吗?

三、不计回报地付出,默默奉献

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能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要做到默默奉献。奉献就是不计较个人的得失,胸怀坦荡,忘我工作,无畏路途风浪大,总是朝着一个目标前进。有了这种献身精神的教师,就不会斤斤计较个人得失,更不会贪图他人、集体和社会的钱物,具有战胜困难、顽强拼搏的意志力和大无畏精神。[1]

在我们身边,有多少教师一手拿着锄头在养育自己妻儿的土地上耕种稻麦菽禾,一手拿着粉笔在三尺讲台上把文化科学知识播种在学生心田,不计较个人的得失,付出是巨大的,索取是甚小的。他们不去和有些高高在上的“人民公仆”相比,不去和有些吃喝嫖赌的巨富相比,不去和有些花天酒地的官吏相比,而是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地坚守在岗位上,不辞辛劳,呕心沥血地为祖国培育英才而在甘守清贫。有多少老师名不见经传,榜上无明,可他们都在尽力为社会作贡献,在教育这块园地上默默无闻地耕耘着。几度风雨,几度春秋,他们象春蚕,象蜡烛在奉献中送别了青春,熬白了自己的头发,默默无闻地走完了人生的历程。又有多少老师甘为人梯,为接送一批又一批的人才,终身奋斗,含辛茹苦而毫无怨言。当他们看到由自己亲手培育的一只又一只金凤凰飞到祖国的四面八方,飞到祖国建设最需要的地方时,却感到无比欣慰和幸福。

这些老师的默默奉献,正是对学生的无人能比的爱,他们在爱中 成就别人,在爱中奉献自己。一个能付出的教师他收获的一定是学生极大的尊重和成就。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可干的,有拼命硬干的,有甘于奉献的„„这就是中国的脊梁,中国的脊梁就是民族的骄傲。”我想我们教师就是中国教育的脊梁。这一根脊梁为了人民群众,为了中国教育,为了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拼搏进取,甘于奉献,执着地支撑起中国教育事业的宏伟大厦。

四、真诚地对待,理解学生

师爱是年长的教师施于年轻的学生的爱,应有母爱的无私和宽容。无私要求师爱除了促进学生的发展外,别无他求。[2]她不为教师的一己之私,不为教师的名誉地位,她只为的学生的成长。宽容,是老师赢得学生的重要品质。谁人无过,何况是成长中的学生呢?

平等地对待学生,体现在教师工作中的方方面面,只要平时我们能留个心眼,时时能提醒自己,学生一定能感受到公平的待遇。曾经有一件让我印象深刻的事情:学生迟到,在各个学校几乎是每天都要发生的事。迟到的学生,要想回到班里上课,按“常规”必须要先站在门口喊“报告”,在得到老师的允许后方可推开门走进教室。多数情况下,还要在老师略带责备的询问后,说完自己真正的或在路上事先编好的理由后,才能回到自己的座位上,这一套程序是所有的学校老师一贯的、传统的做法。每个老师都会有过相同的感受,在你正讲得兴致勃勃、旁征博引,学生也正听得津津有味、聚精会神时,突然一声震天响的“报告”,把这一切美好的情景都打破了。你的思维突 然中断,学生们的目光也都齐刷刷地转移到门口。正当你为此心情有些郁闷时,又一声如雷贯耳的“报告声”接踵而来,直到你大喊一声“进来”才算作罢。为何不请迟到的学生安静地走进教室呢?学生迟到有他们的原因,很少有故意想搅乱课堂的。迟到的学生也是个别人,在上课时间内,为了问清一个人的迟到原因而耽误全体学生的学习,实在得不偿失。课上询问后无论是老师,迟到的,还是没迟到的学生精神都无法马上集中到课堂教学中。如果课下提醒,其教育效果不比课上询问差。此后,凡是上我的课迟到的,不管什么原因都不用喊“报告”,自己直接推开门悄悄地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开始我很担心,会不会学生迟到的人次大幅度增加,班里上课的秩序乱作一团呢?

几次之后,我发现以上的尴尬场面都避免了,往往是学生用略带歉意的眼神和我交流后,赶忙投入到整个课堂学习、思考的氛围之中。等到下课后,他们通常都会主动找我说明原因。除此以外,我还收到了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那就是我和学生之间的距离更近了,关系更融洽了,上课的效果也更好了。

五、平等地关爱每一位学生

作家冰心说得好:“世界上没有一朵鲜花不美丽,也没有一个孩子不可爱”。关爱尊重每一个孩子是教师的天职。一个人最崇高的爱是爱别人,一个教师最崇高的爱是全心去爱每一个学生,这也是师爱的准则。在教育工作中,教师要把信任和期待的目光洒向每个学生,把关爱倾注于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之中,善于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呼声,和学生广交朋友,多开展谈心活动,与学生进行思想和情感上的交流,用爱去赢得一切学生的信赖。爱,包容了教师工作的所有内涵。“金凤凰”可爱,“丑小鸭”更需要阳光。多给他们一份爱心,一声赞美,一个微笑,竭力寻找他们的优点,出自真心地去赞扬、去鼓励。为他们提供更多体验成功的机会,让他们扬起自信的风帆。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分层施教,帮助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得取发展,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水平,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我们在教育过程中要不偏爱学生,一碗水端平,平等对待学生必须坚持以下“五项基本原则”:

(一)不以个人的好恶区别对待学生。

(二)不以师长的尊严凌驾于学生之上。

(三)不以学生的过失伤害学生的人格。

(四)不以学生的好坏成绩而另眼看待学生。

(五)不以与家长关系的亲疏远近而区别对待学生。记得有一次上课提问时,同学们都非常积极地举手,几轮下来之后,我听到几个同学在下面小声嘀咕:老师总是喊那些成绩好的回答问题都不叫我们的。我愣住了,也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中。当前,从校内到校外,从教师到家长,一提到差生,似乎叫人担忧。社会上的人听说是差生,就摇头,家长知道自己的孩子是差生,心里面就有说不出的难过。班主任听说是差生,就不愿意接受。对于我自己在这件事中,也因戴了有色眼镜对待优生和差生,才导致引起学生的私语的,也影响了自己教师的形象。作为教育者,既要培养尖端人才,又要面向全体学生,一视同仁,平等对待,这才是正确的教育。和中等生或“优生”一样,后进生并不是一无是处的。如果经常深入班级,细心地观察就不难发现,每个后进生的身上都有自己的优点。美国作家爱默生说:“教育 成功的秘诀在于尊重每一位学生。”

六、培养孩子的爱心,让爱传递

古人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解惑,不仅要解决知识上的疑惑,更要重视道德、行为上的疑惑。即教师在教授知识的同时,更要重视孩子的行为习惯,教授做人的道理。“要立业,先树人”。现在有些学生由于家庭的宠爱、溺爱,在家里是“小太阳”、“小皇帝”,从小就养成了事事占先,以自己为中心的坏习惯。在自己热爱学生的同时,我还注意让每个孩子学会去爱他人。我把我最喜欢的一句话“要想别人爱你,你首先学会爱他人”送给学生们。并召开“爱自己,爱他人”的主题班会,让学生们用自己的双眼去寻找爱,亲身感受爱,最终用自己的行动去奉献爱。在语文课堂上,我引用一些文学故事对学生进行感化,通过教师的讲述、提问和师生共同参与讨论,让学生理解和接受。从中让学生了解父母、长辈的爱心和抚养的艰难,工作的辛苦,教育学生要体谅并帮助父母作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对亲人、同伴给予关爱。教师一人之爱是有限的,学生的爱才更宽广。教师以一人之爱,唤起学生之爱,才是师爱的延续,师爱的非凡力量。

玛丽·比库瓦利斯说过,教师是一个永恒的职业,是其他职业的基础。优秀的教师会在学生的心中播洒下理想的种子,让学生成为出色的医生、会计、公仆、政治家、出租车司机和飞行员。多年后,当从前教过的学生来看望我时,我意识到自己丰富了学生的经历,这种经历将伴随他们一生。[3] 让我们牢记学无止境,为人师表,让我们用行动去播撒爱,让我们用爱去培育心灵,让我们平凡的师爱,发挥非凡的力量。

参考文献:

[1]《教学世界·上》,2009(07)[2] 《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年第22期

[3] [美].菲利普·比格勒著《美国最优秀教师的自白》,中国青年出版社,2008 9

下载师道既尊  学风自善 ——浅谈德育教育中“爱”的渗透word格式文档
下载师道既尊 学风自善 ——浅谈德育教育中“爱”的渗透.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