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黄华小学一班数学学科学情分析
黄华小学一(1)班数学学情分析
李云秀
一、学生情况分析
我班共有48名学生。30名男生,18名女生。学生的来源很广,每个孩子都活泼可爱,有着较强的上进心和集体荣誉感。他们纯洁善良,好奇心强,求知欲强。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的操作,需要合作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由于自制能力差,时常不能控制自己,上课时爱随便说话或者做小动作,积极回答问题的孩子集中在少数孩子身上.由于孩子的学习习惯并没有稳定,还存在一些问题,很多孩子的行为习惯有待进一步培养。个别学生的基础还是有些差,作业有拖拉现象,预习的时候不够主动,完成得不够好,有的学生没有把所有的项目都完成。因此对学生,我们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的学会数学思考,学会解决问题。
二、教材分析
(一)、全册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20以内的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一),找规律,数学实践活动。
(二)、全册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6.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
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7.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全册教学重点
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四)、全册教学难点 1、10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2、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
3、用数学。
4、发展空间观念。
三、教学方法
由于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自制力差,注意力保持时间短。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多问,对一切新事物都感兴趣。表现欲强,好胜心强,感知觉发展不够充分。因此,我在教学中采用的教学方法大多是讲练结合。边讲边练。根据实际情况做一些游戏活动、小组讨论、师生互动探究,突破重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鼓励和表扬学生。
具体教学措施为:
1.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获得对知识的理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2.在教学中尽量体现学生学习数学的知识形成过程,让学生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
3.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氛围中学习。通过活动,让学生感受和体会数学知识的含义。
4.数与计算的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体现算法多样化。
5.为学生提供关于物体空间关系的更丰富的内容和素材,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6.注重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问题的能力,从而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7.结合教学内容有机的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8.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认真审题。
第二篇:六年二班数学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数学学情分析
一、学生情况分析
六年二班本学期共有41人。学习气氛浓厚,大部分同学学习习惯良好,学习积极性高,能较好地完成学习任务。但不足的地方就是学习比较浮躁,两极分化的现象比较突出。不少同学在学习上好胜心强,乐于学习,勇于克服学习上的困难,思维活跃,有较好的学习习惯,有较有成效的学习方法;但也有不少同学厌倦学习,畏惧困难,或是学习方法不当,或是学习习惯较差,作业不能及时上交,书写不规范,积年累月,致使学习基础薄弱。
二、学习情况分析
1、部分学生的上进心不强,没有学习的主动性,学生把学习作为一种负担,有一种想要放弃但父母与老师盯着又不敢放手的状态。只要老师与父母一松,他们就不想学。因此,整个班级很难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风气。
2、作业质量不高。作业是训练学习知识与技能的有力武器,作业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了学习的成绩。由于学生家长自身文化素质有所欠缺,他们或是不懂教学方法,或是缺乏文化知识,或是对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从而造成学生的家庭作业存在着严重的拖拉现象,作业的质量也无法保证。家长对孩子的成绩期望很高,却又缺乏提高学习成绩的有效措施,从而造成对教师的压力增大。
3、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不强。学生缺乏理解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不能很好的理解题意;对概念的理解不深;计算能力有待提高;粗心大意,审题失误,答题技巧不高;部分学生答题时间分配不得法。等等,造成部分同学的学习成绩存在问题。
三、对策及办法
1、改进学习方法,要重视基础性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及时巩固和多次重复训练重点知识;
2、发挥好生的榜样作用和转化差生,即抓好典型,防止两极分化。
3、认真上好每一堂课,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4、提高答题技巧。
5、做好与家长的联系工作,争取家长的全力支持与配合,保证学生在家的学习时间与学习质量。
第三篇:九年级11班数学学情分析
11班数学学情分析
我班学生基础高低参差不齐,有的基础较牢,成绩较好。当然也有个别学生没有养成良好个人学习习惯。这样要因材施教,使他们在各自原有基础上不断进步。从考试情况来看,及格率12.24%,60分以上占32.65%,总体情况分析,学生两极分化严重,优等生比例偏小,优等生大多学习热情高,但对问题的分析能力、计算能力、概括能力存在严重不足,尤其是所涉及的知识拓展和知识综合能力方面不够好,学生反应能力弱。
1、优等生代表:冯顺、关壮、牛琦、杨浩、郭向阳、杨星月、张新洋
优势:聪明,善于开动脑筋,勇于探索,富有进取心的好学生。以顽强的意志力和拼搏精神感染着每一个同学。
不足:计算能力,归纳概括能力不强。
改进方法:培养计算能力,在平时训练中多积累解题方法,培养归纳概括能力,适当做一些拔高题。
2、中等生代表:石长伟、孔德奥,唐俊、孟祥明、秦庆帅、赵家阳、杨宁、时世雨
优势:学习态度端正,作业认真,上课积极回答问题。不足:知识掌握不牢固,计算能力较差,步骤书写不规范,遇到难题不敢做。
改进方法:多做基础题,培养计算能力,平时多让这些同学掌握做题技巧,做到会的题不失分,中等题多得分,难题尽量得分。
3、后进生代表:朱家佩、高亚蕊、杨柳、单世宇
优势:上课认真听讲,学习态度端正,作业按时完成。不足:知识积累不足,重要知识点记不清,计算能力较差,解答题书写不规范。
改进方法:平时多鼓励,上课多关注,实行分层作业,让其多练习,培养解题技巧。
下一步我的计划:
加强课堂教学方式方法管理,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场所。讲全面,提倡以学定教,以学定讲,努力增强讲授的针对性、实效性,努力减少多余的讲授,不着边际的指导和毫无意义的提问,从严把握课堂学、讲、练的时间结构,提高课堂效率。我将和同学们一起努力,争取在下次考试中取得较大进步。
第四篇:马云:七年级18班数学学情分析
七年级18班数学学情考情分析
马云
一、学生的整体情况
学生的学习成绩较低,学习习惯不是很好,学习的主动性不强,学习的方法不得力。能称的上是优秀的学生不到十分之一,学习困难的学生数量很大,加之大部分学生的心思不在学习上,整天无所事事,上课不认真听讲,下课照抄别人的作业,星期天的作业不能认真完成,空档时间打闹,不能静下心来复习功课。
二、教师的教学情况
全面掌握本册教材的目标、重点,就本册教材的教学做了全盘计划,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同时,积极参加各种教研活动,通过学习帮助我进行新授课的探索和复习课的教学,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同时,我们几位教师平时能经常探讨教学工作,提出问题,共同讨论,做到统一思想,统一行动,因材施教。在教学中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我们采取了大量的措施:在课堂教学中保证讲清重点,力求掌握知识少而精,学扎实。加强作业完成的管理,每组设数学小组长一名,负责检查、指导、督促本组同学完成作业。在每次作业批改中,对存在问题进行记录,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补课,进行单独辅导。对后进生进行跟踪记录,发现有进步立即表扬。开展多种形式的数学课内外活动,从各方面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对自己的教学经常进行总结,对学生的每个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进行动态记录。为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成绩,我们坚持进行每一月的月考测试,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使学生的计算速度,准确率有较大的提高。对所教的班的每次测试成绩进行记录、分析,一些学困生学习有明显进步。数学基础知识与计算能力有较大幅度的上升,而逻辑思维能力也有一定程度的进步,数学发散思维能力还比较薄弱。
虽然工作很忙,我们都能及时与家长联系,及时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与家长形成教育合力,共同督促学生努力学习。
三、存在的问题:
1、计算的问题。
学生一般会进行计算,但由于计算不够细心,导致失分,有的学生往往不看清题目要求,就进行计算。
2、不少学生基本知识掌握得不牢固。概念模糊容易混淆。
3、不少学生基本能力和应用能力较差,不能根据题意灵活地选择算法。
4、学生学习习惯不良,部分学生存在马虎、书写不工整、不认真审题、不认真检查等不良学习习惯。
5、不少学生不能总结已学知识,一类题多次出现竟然能连连出错。
三、改进的措施:
1、注重良好的习惯培养 学生的审题不够认真,抄错数字看错题目要求计算粗心马虎,有的甚至不打草稿等是导致失分的一个重要原因,这些是长期不良习惯养成的后果,应当引起老师的高度重视。
2、加强对易错易混概念的辨析 针对上述这些出现的问题,在平时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要加强对比练习,让学生通过练习、自己辨析、掌握。
3、加强对学困生的辅导工作
从本次期末试卷成绩看,还有一部分学生成绩不够理想,我必须在平时的教学中重视对这些学困生的辅导工作,及时给予补缺补漏,发现闪光点,及时给予表扬鼓励,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4、继续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训练。
5、继续给学生加强生活中的数学知识的分析和应用。
6、加强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用不同办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反思我们认为 在平时的教学中,应在教学形式上灵活一些,学习方法多样一些,适当的增加一些互动的环节,让学生进行思考、分析、判断、做出选择。
第五篇:小学数学学情分析
小学数学学情分析及辅导方案
与中学生相比,小学生的自制力相对差些,如:爱玩,喜欢做小动作等;理解力和接受力相对也差些。但是,小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凡事喜欢问“为什么”,生活与数学是密切相关的,从实际生活中找例子引入课题,既拉进生活与数学的距离,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动力。下面我从几个方面谈谈小学数学学习:
一、关注兴趣需求,激发情感动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老师尽最大可能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注意的是,创设的情境一定与所讲内容紧密联系。
二、关注知识需求,满足求知欲望。
小学生内心有很多需求,急于知道答案。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学生的求知欲,师生交流合作,共同探索,使学生自己找到答案。
三、关注思维需求,促进思维发展。
在上课的过程中,延伸书本知识,比如奥数题,便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关注认知误区,避免隐患。
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教师应及时纠正学生的误区。
五、关注学生的书写习惯。
习惯是很重要的,一定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小数加减法运算时,写竖式时一定要小数点对齐。小学一、二、三年级的学习内容就是数数计算、简单的图形认识,大部分学生是没有困惑的,理解方面也没有大的差异。到了五、六年级,知识点有些难了,对学生的思维训练、逻辑推导有了一定的要求。小学生及其家长的愿望都是期待上一个好的中学,要想考上一所好的中学,就必须把五、六年级的基础打好。除此之外,再加强一些奥数方面的练习就更好了。下面从小学五年级说起。
五年级知识目录:
上册——小数乘法
4课时;
小数除法
4课时;
观察物体
2课时;
简易方程
6课时;
找规律
2课时;
多边形的面积
4课时;
统计与可能性
4课时;
数学广角
8课时 上册共需34课时
下册——轴对称
6课时;
因数与倍数
6课时;
长方体和正方体
8课时;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6课时;
分数的加减法
4课时;
统计、打电话
4课时;
数学广角
6课时 下册共需40课时 总共74课时
学生状况:成绩总是及格以下,基础薄弱;不喜欢动手,也不喜欢数学。辅导方案:
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学生喜欢的角度入手,尽最大可能联系数学知识,让学生知道,数学是有用的。
⑵培养学生动手习惯:采用鼓励手段去培养学生,讲一些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意识到动手的好处。⑶不同阶段的预期目标:
辅导课时数
目标
24课时
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对基础题能够熟练应对
46课时
基础知识的实际应用有了提高,若干知识点的考查能够应对
60课时
相关专题的奥数题有一定的解题方法,思维能力、综合能力提高 六年级知识目录:
上册共需29课时
上册——位置
1课时;
分数乘法
4课时;
分数除法
4课时;
圆
6课时;
百分数
6课时;
统计
2课时;
数学广角
6课时
下册至少共需29课时
下册——负数
1课时;
圆柱与圆锥
4课时;
比例
2课时;
正比例、反比例
6课时;
比例的应用
4课时;
空间与图形
4课时;
统计与概率
2课时;
综合运用
6课时 六年级至少需58至60课时
学生状况:想考一个好点的中学,但是数学成绩很不理想,平均在四五十分,总之来说,基础不好。辅导方案:
⑴肯定学生的态度。有梦想是好的,要想实现必须有行动,既好好学数学,把成绩提上去;再者,帮助学生树立信心。
⑵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把不懂的做标记,等老师讲解完,再做笔记,增强记忆,这样效果会好。⑶ 不同阶段的预期目标:
辅导课时数
目标
24课时
对书本知识有了深刻的理解认识,做题熟练
46课时
计算能力、综合运用能力有了提高
60课时
奥数方面加强,知识结构和解题能力更加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