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这堂课

时间:2019-05-14 21:20: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我喜欢这堂课》,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我喜欢这堂课》。

第一篇:我喜欢这堂课

在学校里,我们的任务就是学习。每天早上,8点钟来到学校,开始一天的学习。一周共三十五节课,我最喜欢的一节课就是语文课了。

语文课是一门主课,是每天都要上的一节课。在我看来,语文课根本不像是在上课,而是在做一个非常好玩的游戏。你看!这个字笔画简洁,那个字笔画复杂;这个标点好似一只蝌蚪,那个标点又像一个美味的甜甜圈。这些东西是多么奇妙与神奇啊!再配上胡老师的完美讲解,语文课是多么有趣的一门课啊!这么迷人的课,谁会不喜欢呢? 每当阅读课文的时候,我发现,这些字像是充满了活力,一个一个地到我的脑海里,让我流畅地读了下来,这难道不是语文的魅力所在吗? 当然,我喜欢语文,也不仅仅是这几点因素所造成的。还有点至关重要的原因,胡老师讲的课让我们很入迷,老师也很投入。老师用那清脆的声音绘声绘色地讲着,我们在底下聚精会神地记着。这也是我喜欢这堂课的一个重要原因。

语文,这两个字似乎充满着神奇的力量。语文专注写作,让我从一个大字不识的小屁孩成长到一名合格的少先队员;语文,让我从调皮捣蛋的幼儿园小孩成长为一名守纪律的学生。这些,当然都离不开我喜欢的语文课。

如果你问我喜欢哪一堂课,我当然会毫不犹豫地告诉你——语文!

第二篇:我喜欢这堂课作文

[我喜欢这堂课作文] 丁零零-丁零零上课铃声响起来,我们都急忙走进教室坐好,等待老师的到来,我喜欢这堂课作文。随着咯,咯,咯的高跟鞋响,老师神秘走进教室,不慌不慢地对我们说:‘同学们,今节上一堂故事王国课吧!小组来讨论饰演哪个故事的哪个主角。大家一听,教室沸腾起来,有的搔着脑袋思考,有的小组讨论,有的还把故事书统统翻出来,一页页地询看。我们四人小组准备表演一个叫《青蛙王子》的节目,因为,我们觉得它十分富有教育意义,随后,我们一一分派角色,而我有幸被选作故事的小公主。停老师一声下令,同学们立刻坐好。老师振振有词地宣布比赛规则,随后,振奋人心的比赛开始了,他们的故事可精彩了,把大家的眼球深深吸引了,一刻也没有不专心,他们表演得有声有色,仿佛令人身临其境,一会儿,大家乐得捂着肚子捧腹大笑,一会儿,到了高潮,助威的啦啦队站起来大喊口号,可真猛,《灰姑娘》这个节目真是精彩极了,瞧,那脸上布满许多痘痘的后母大女儿奶声奶气地叫:去,干活去!说着,还翘起了兰花指,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那大女儿竟然是男孩饰演的,大家都快笑破肚皮了。到了我们的节目,我来了个深呼吸,走到井旁,摸着那个电动青蛙假作骄傲地说:青蛙,快,把金球捡出来,青蛙把金球捡了出来,还有模有样地,大家一下子乐了,我们小组顺利把节目演完,真是大快人心,活动顺利的结束了,但同学们欢呼雀跃的笑声还传得很远,很远&&

这件事时刻浮现在我脑海中,让我学到了丰富的课外知识,这堂课,这怪腔怪调的表演为我的童年增添了一道绚丽的光彩,我喜欢这堂课。《我喜欢这堂课》我们班的天才老师苏老师,上习作时突发奇想,将习作3的写美食的作文用一节课介绍自己写的美味佳肴。我一听到美味,立刻垂涎三尺,想介绍一下自己的菜肴,但无奈自己的作文写得太烂,只好让别人上,苏老师把这堂课美名曰:美食课,一个小组推选一名写得最好的作文上去读,14个小组,14个人,他们手中拿的作文就像美味的菜肴摆在我们的眼前,陈**的牛肉粉丝,毕**的烤羊腿、何*的酸菜鱼、张*的臭桂鱼、徐**的蟹黄汤包、、、、、、我最喜爱的就是毕*的烤羊腿,他写的烤羊腿色、香、味、形俱全,特别是他的那句‘烤羊腿我最爱吃,皮酥肉软,十几粒羊肉渣洒在羊腿上’令我口水直流三千尺,天啊!陈**的牛肉粉丝有一段是这样写的‘肉色的牛肉片,绿色的香菜、白色的蘑菇、红色的火腿肠浸在棕色的汤里,晶莹的粉丝一条条地,中学生作文《我喜欢这堂课作文》。’令我无比回味,当然,这段是经我修改的,张*的臭桂鱼中这样写又臭又香的桂鱼,我想为她添一段,臭桂鱼闻着虽臭,但吃起来却鲜香无比,粉白的鱼肉入口即化,令你食欲大增、、、、、、这堂课很快结束了,我们依依不舍地走了,可我却觉得:苏老师的想法太好了,让我们有了相互交流的机会,并能找出自己的作文与别人的作文有什么差距,使自己的写作能力提高。我非常喜欢这堂课,我难以忘怀的一堂课!在我的校园学习生活中,有许多老师教过我许多课程。其中我最喜欢的一堂课,是王老师给我们上的一堂妙趣横生的数学课。

四年级的时候,我们学习混合简算。那天第一节是数学,王老师进来后,在黑板上出了几道题,然后让我们分组展开竞赛,看看哪个小组率先做完。前几道题,大家都是一路绿灯,因为题很简单。但是到了中间的一道题时,有的同学愣住了。这道题是这样写的:(25+12)×4。很多人都用二十五加十二,得数三十七直接乘以四。结果简算变成了复杂算,所以大家抓耳挠腮,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这时,王老师大概看出了我们的心思,于是说:今天教你们一种方法。先告诉我,看到二十五想谁?想四!,我们异口同声的回答。这不就出来了吗,既有二十五,又有四,就可以简算了。为了记忆方便,可以把四比作主人。二十五和十二都去他家玩儿,要分别和他握手。先让好算的握手(乘),简算的诀窍就是凑十,凑百,凑千,这样就可以了。我们可以把这种方法叫做握手法。大家听完恍然大悟,于是很快就轻松的算出了答案。

之后的几道题,由于掌握了简算的窍门,大家不费吹灰之力全做对了。这堂数学课我们每个小组都争先恐后,最主要的是王老师教我们掌握了一个有趣的方法,让我们领略到了数学课巧算的魅力。所以,我最喜欢这一堂课。

第三篇:这堂课我学会了成长

这堂课,我学会了成长

偶尔翻开《城南旧事》,伴着一缕的阳光,那一行行字,在阳光的映衬下显得格外亲切与温和。

看着文中的英子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是啊,小时候谁都会有那一段难忘的时光,充满了童真与童趣,在现实的过程中成长,在难忘的回忆中感动。《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是最令我感动和难忘的,这中间蕴含着花开花落,人去楼空,但爱女之情,严父之爱,父女之情,无不贯穿着整个情节,读一遍又一遍,感受一次一次深沉永携的爱。

当我读到英子起床晚了,央求不去上学的时候,爸爸一声“晚了也得去,怎么可以逃学!起!” 哪知英子不知哪来的勇气竟然反抗,爸爸的火气直升,打了英子,英子只好满含泪水的去上学了,但做家长的总是嘴硬心软,爸爸还是给英子送东西到学校里去了,还苦口婆心的和英子说要懂事,不过从此英子也就再也没有迟到了。

这个似曾相识的画面,也在我的脑海中浮现出来,还记得在刚刚上幼儿园的时候,也是一样的坏天气,赖在床上不肯起来,爸爸来叫我起床,我大声的说„爸,我才上幼儿园嘛!今天,我不想去上学了‟哪知爸爸一听我不想上学就把我从床上拖了起来,说„快去上学‟,我赶紧逃到妈妈后面,„我就是不想去上学。‟爸爸真的生气了,拿着鸡毛掸子打着我,我边哭边逃,最后还是随爸爸一起去上学。第二天,昨天还火辣辣疼的伤口竟让奇迹似地不疼了,后来听妈妈说这个„奇迹‟的创造者竟是爸爸,昨天晚上爸爸乘我睡着了来帮我上药的,不争气的泪水一滴滴的掉了下来,爸爸,对不起,我知道你是为我好,可是,我竟然。。就这样,我在也没有赖学过。

当我读到“夹竹桃是你爸爸种的,戴着它,就像爸爸看见你上台一样!”在六年前爸爸以鼓励作者而前进,而六年后的今天,爸爸又鼓励作者向前进,只是这次,应该是最后一次。拿不仅仅不是一支夹竹桃,更加是作者对父亲的感激和满满的爱。父亲再也不能来了,而„我‟也知道„ 花落了,果实成熟了。爸爸走了,“我该长大了”。

而我呢,在学习生活中总是遇到一些困难就害怕就退缩,总是想着明天,殊不知今天的明天就是昨天,记得有一次,我遇到一题难题,绞尽脑汁想了半天,就快要放弃了,还是爸爸走了过来,耐心的指导我,鼓励我不要放弃,一次又一次的被我学习到深夜,看着爸爸灯光下疲倦的眼眸,我的身边弥漫着一股心疼但温暖的气息。不知道英子是不是也有过这种独特的父爱气息呢。就这样,我学会了不放弃,坚持到底。

当我读到最后一幕时,„爸爸的花儿落了。我已不再是小孩子‟感觉到爸爸对„我‟这份爱,爸爸在我的成长中是一个不可或缺的角色,花落了,果实成熟了。爸爸走了,“我也长大了”。英子有这么一个严父,慈父,是幸福的。

回首自己,自己的父亲是不是也是这样的呢,爸爸在我成长的路上留下了太多的足迹,或许会有深有浅但不会变得是爸爸对我的这份爱。父亲,在众多儿女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有些是严厉的,有些是慈爱的,有些是不善表达的。。但是我的父亲真的让我学会很多很多,我不会再羡慕书中的好父亲,因为我自己已经有了一个好父亲。

和英子的父亲一样,在人生的这堂课上,父亲教会了我太多太多,因为有他

我才会在这条路上一点一点成长起来,也许到了某一天,我的父亲也会经历生老病死,但我这个他栽培的果实一定回说一句 „ 花落了,果实成熟了。爸爸走了,“我也长大了”。

这堂课,我学会了成长。

第四篇:我喜欢这本书

我喜欢这本书

——《波西。杰克逊》读后感

五年级张帅

这本书里讲述的是一些半人半神的混血儿童的故事。他们是由希腊神话中的一些神和凡人生下来的。这些孩子被找到之后就将会被送入混血大本营,在这里面学习法术,和混血儿童玩耍,其中有一个孩子是波塞各(众神中的三大巨头之一)的儿子,叫波西。杰克逊。他有两个朋友,一个是他的弟弟泰森,一个是安娜贝丝。他们三个小伙伴一同拯救混血大本营,对抗洛诺斯。

其中他们经历了很多困难,让我感受最深的就是他们去魔兽之海的情景。他们中途路过了女妖赛王的岛。“请在脑子里想象一下吧,沙滩上的一群秃鹰,近乎成年人的个头,污秽的黑翅膀,灰色的爪子,还有褶皱的粉红脖颈。”这是一段描写塞王女妖的句子,看到这里我能感受到女妖的恐怖,也更加显出他们的勇敢。

安娜贝丝在我心里是一个机灵聪明的好女孩,她遇到困难时总能冷静地想出好办法,而波西有时虽然会犯一些小错误,但做起事来也从来不马虎,而且在朋友遇到危险的时候能舍身相救,我很佩服他这一点。

我要向他们学习,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不慌张,想尽办法解决就行了!

我喜欢的一本书

五年级张为

高尔基曾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莎士比亚把书比作是营养品和阳光;海伦则把书看为是船只„„而作为“书迷”的我,要把书当成我的良师益友。正是这位良师益友,把我带入了写作的殿堂,让我领略到知识海洋的无边在幼儿园时,看的是连环画《三国演义》,它在我心中是一个个传奇的故事,桃园三结义,三顾茅庐,赤壁之战„„。我还明白了俗语“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肚子在唱空城计。”„„

今天,我再读原著《三国演义》,它在我心中已是一本饱含人生哲理,有着非凡意义的鸿篇巨作。对里面的人物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如我最崇拜的诸葛亮,从火烧新野,骂死王朗中显示出他的非凡才智。爱的三国猛将张飞,长坡桥单骑救主,智夺瓦口,义释严颜,可谓功不可没,只可惜关羽一死,失去智,不务正业,无故鞭打士兵,导致自己被手下两名小将刺杀,还陪上了黄忠、刘备和蜀国七十五万大军的性命,使蜀国状况一落千丈。可见当遇见悲伤、痛苦、气愤的事情时,应该理智地控制情绪,用乐观的态度去战胜它,如果意气用事,后果将不堪设想学海拾贝,童年生活多么快乐;书中寻宝,精神世界多么美好同学们,行动起来吧!让我们做一只勤劳的小蜜蜂,去书籍的万花丛中轻舞飞扬,去为冬天增添一些生机,去开始我非常喜欢这本书,它成了我最亲密的朋友,每天在我临睡觉时都把它读上一节,写完作业时也读上一节,写完作业时也读上一节,心烦意乱时也读上一节。这本书成了我的良师益友我们的精神旅程吧。

我的生命是自己的,做人的原则,也是污浊与无聊所无以改变的。于是,我心甘情愿守住萧萧荒园。

第五篇:语文教学---这堂课,你“教什么”?

这堂课,你“教什么”?

——关于语文课堂教学内容的确定

浙江省天台平桥中学 何丹丹

【摘要】就选进教材的文章而言,它的被选择性就决定了其本身作为教学内容的指向性。因此,按照一定的指向确定课堂的教学内容,才能使课堂教学不随意、盲目。在此,笔者以肖培东老师的三堂课为例分别从文体指向、专题指向和内容指向三个方面来进行阐释。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内容

文体指向

专题指向

内容指向

前有王荣生教授的“合宜的教学内容是一堂好课的最低标准”,后有郑桂华教授的“‘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这些振聋发聩的话语无一不在揭示当下语文教学的弊端:盲目追求“教学模式”,甚至是个人“教学艺术”表演,从而忽视课堂教学内容的确定。

问一个最简单的问题:在每一次备课的时候,我们是否关注过自己要教什么,并且知道自己为什么要教这些内容?不容乐观的是,我们发现我们在拿到一篇课文的时候,想得更多的是“怎么教”,而非“教什么”。当方法重于内容,如吃饭时,当“怎么吃”比“吃什么”更重要时,这个世界就颠倒了。

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教师的指向性决定了学生的指向性。而就选进教材的文章而言,它的被选择性就决定了其本身作为教学内容的指向性。因此,只有按照一定的指向性确定课堂的教学内容,才能使课堂教学不随意、盲目,以最终体现出语文课存在的价值。就肖培东老师的三堂课而言,我暂且把这指向性作三个方面来理解:文体指向、专题指向和内容指向。

一、文体指向

文本是人们自我意识的表达,而这种表达所呈现出来的外在的媒介就是文体。文体不同,阅读的方法必然也是不尽相同的。王荣生教授曾说:“阅读诗歌、戏剧、小说,有不同的方法;阅读古典小说、现代小说,也有不同的方法。也就是说,每次阅读都要运用适合于这种文本体式的阅读方法。”由此,作为引导学生阅读的课堂教学也必然应有其特定的指向。

在2012年长三角语文教育论坛中肖老师上了蔡元培先生的《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一课后说:“这是一篇演讲词,我就想体现‘演讲’,就想把它上成一堂‘演讲’的语文课。”

对此,我内心感到深深的震撼。是的,曾几何时,我们举着人文教育的旗号,1 对类似的课是“充分挖掘,广泛拓展”。我们旁征博引,企图借着类似的文章来让学生树立理想,寻求未来。在我们唾沫横飞或者让学生进行所谓的“合作探究”的背后,我们竟然忘了一个最简单的事实:我们要上的是语文课。语文课,这不是班会课,也不是历史课,或者政治课。语文课,它有它自己的指向,它有它本身所特定的使命。如果把“语文课”比作一个人,那么他肯定是一个老好人。因为他在帮助别人做了很多的时候,他自己已经置身于事外了;或者说他已经忘了自己是来干嘛的了。所幸的是肖老师在这堂课中时时提醒我们的是:我们是语文老师,我们有自己的使命。

在这堂《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的课中,肖老师始终紧扣演讲词的特点,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体悟蔡元培先生为何要如此来设计这篇演讲词。其中,在课上我们可以反复听到这些提问“为何这位同学这么快就找出了答案”“为何设计在段落最后一句或第一句”“如果在演讲现场该如何体现这句话”“为何突出‘更’”“为何强调这三件事”“为何读‘长(zhǎng)’”“为何用‘请’字”„„这些提问不管是针对字、词,还是句,我们都可以鲜明地体会到肖老师对于此文体特征——演讲词这一特点的关注。并且,作为演讲词这一特定的文体指向,肖老师几乎没有我们所谓的“深入分析,深刻体悟”,他完全就是一个导读者,他遵循着这一文本体式的规律,引导学生反复地在诵读中体悟文本的内涵以及蔡元培先生的精气神。语气、语调的把握,重音的关注,停顿的控制,在肖老师的引导下,学生读得一遍比一遍到位。此时,过多语言的分析已经完全是破坏氛围了。

有人说,演讲词有它鲜明的文体特点,我们并不否认这一点。那么我们可以回过头来想想自己以前是怎么上类似的文章的,比如《我有一个梦想》,或者说像《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这样的悼词、《报仁安书》这样的书信等等,我们在备课以及上课的过程中有没有关注到它的文体特点呢?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同时也是一个散文的国度。我们的语文老师总是太感性,太容易被其中优美的语言文字所吸引,而情不自禁地深陷其中。殊不知,在我们情感泛滥的同时,却忘记了我们的生活同样需要理性。我们的学生需要理性地表达,我们的学生需要一个理性表达的容器,那就是我们的文体。所以,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在确定课堂教学内容的时候,就不能不考虑文本的文体指向。

二、专题指向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应该具有相对稳定的结构系统”。在此思想的指导下,我们确实看到我们所选用的教材在课程结构体系上还是比较完整的,各文章、专题的指向还是比较明确的。但是,作为一线的实施者来说,我们在教学的时候是否秉承了这样一种体系的思想呢?反观我们的语文教学,高一到高三,或者说初中到高中,有多少语文老师能明显地感受到体系,感受到梯度?

在本县“走近名师 对话课堂”研讨活动中,肖培东老师在《山羊兹拉特》一课中始终紧扣本专题话题“情感”。通过中心问题“拯救山羊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的讨论,师生围绕“情感”的双向流动诵读、讨论,再诵读、再讨论„„给人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围绕山羊的“咩”,师生在读中反复揣摩、探究。最后从学生得出这一声“咩”不仅仅是一个声音,更是一种品质、一种风度,我们已经明了学生对文本“情感”体悟的到位。此时,肖老师适时显现专题要点“节制胜于放纵”已是画龙点睛。无需更多的语言,专题内容已迎刃而解。

再观当天上《半张纸》的另一位老师,尽管课上得很精彩,但在专题内容上却只用了五分钟都不到的时间。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大到可以抹杀全部的失误。因为忽视专题话题,实际上就是忽视了教材编写者的编写意图,忽视了此文作为一个教材资料所承载的使命。一定意义上说,入选到教材中的文本,它有它自身的地位,这个地位是由它所处的学段、所处的专题等决定的。

同样一篇课文《老王》,在初中教材中入选了,在高中教材中同样入选。那么如果忽视其自身所处专题指向的话,这样一篇课文的意义又在哪里呢?所以语文课程也有自身的知识系统和梯度。编者在编教材的时候不是把以前的或者别人的课文顺序变一变,不是随便选几篇文章,他是有自己的编写意图的。所以,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在确定课堂教学内容的时候,就不能不考虑文本的专题指向。

三、内容指向

文本之所以入选教材,作为教材资料,我们首先应该肯定其在内容上的积极意义。古人有言曰:“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作为传承了点浪漫主义情怀的语文老师的我们,在课堂上往往是举着“阅读与鉴赏”的旗号而肆意进行所谓的剖析探究,却很少有把文本内容真正地在课堂中渗透、展现的。

在本市青语会的第十八次课堂教学研讨会上,肖老师的一堂《诲人不倦》向我们充分地展示了文本内容指向与课堂的完美融合。《诲人不倦》这一课体现了 孔子诲人不倦的教学态度,在具体教学方法上涉及了启发式教学、激励式教学、讨论式教学等。肖老师在课始、课终都让学生齐读课堂后面张贴的标语“行是知之路,学非问不明。——陶行知”以引导学生体验、提问,这切合了文本内容中的“启发式教学”。由标语切入,肖老师让学生看标题提问,在学生提问过程中,肖老师不断启发诱导“要想主动出击就得主动提问”“你们引发了我太多的问题”。其中,肖老师还善意提示“不会质疑是大家最大的问题”“态度决定一切,你这样读肯定不知道这句话的意思”等,体现了文本内容的“激励式教学”。在整堂课中,肖老师围绕学生提出的问题切磋琢磨,反复讨论,充分体现了文本内容中的“讨论式教学”。诵读,我们可以听到的是在肖老师的课中不可缺少的就是诵读。在反复的诵读体验、启发诱导、切磋琢磨中,过多的分析已是多余。他言传身教,一举手一投足之间已经把文本内容尽展眼前,孔子的垂范教学、孔子诲人不倦的教学态度等等文本的内容指向在肖老师的这一课堂上是尽显无遗。

当然,有人会说,这是一堂特殊的课,它的特殊在于它本身就是讲教学方法的课,所以我们可以在课堂尽情运用。那别的课呢?我认为是一样的。如前面所说的《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在课中肖老师就让学生反复诵读文中语句,如“诸君肄业于此,或三年,或四年,时间不为不多,苟能爱惜光阴,孜孜求学,则求造诣,容有底止。”一句,在肖老师的循循善诱下学生读了起码十遍以上,一直读到学生是于心有戚戚然。恍惚间,那讲台上的肖老师俨然就是百年前的蔡元培先生,那印有龙图腾的中山装、那一条红围巾俨然就是当年的装扮。学生、听课的老师在这一声声呼告中已融进了当年那北大的讲堂。同样,在《山羊兹拉特》一课中,肖老师就“兹拉特也有一份”“兹拉特也不离开”也让学生反复诵读,读中兹拉特俨然已不是山羊,而是一个真正的人了。文本内容、读者、课堂,在此已经是融为一体,三者的相互渗透在此体现得是如此完美。

我们没有必要把文本的内容特地突出,把课上成班会课,或政治课什么的,但是内容是文本得以存在的价值。所以,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在确定课堂教学内容的时候,就不能不考虑文本的内容指向。

当然,不管是文体指向、专题指向,还是内容指向,我们在肖老师的课中看到最多的是反复诵读和引导提升,分析——这一我们常用的手段已退居幕后。一切内涵在对文字的反复诵读和揣摩中已自行显现,“体验与感悟”在这里已不是一句空话。读出文字的精髓、读出文字的精彩,这才是真正的语文。这堂课,你准备教什么?我认为我们在上任何一篇文章之前都应理性地思考一下这个问题,而非仅凭自己文人的感性而随心所欲,到头来是“乱耕别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地”。我们要理性地分析每一篇文章自身的特质,正确地对待其本身所应承担的责任,用我们的感性,更结合我们的理性,正确地面对以及承担起语文课本身的使命,做好自己的分内之事。

这堂课,你实际在教什么?从肖老师的课中,我们看到的是教师对自己所教学内容的自觉意识以及教学内容的相对集中,而非“胡子眉毛一把抓,鸡肉鸡毛一锅炒”。从肖老师在课中的从容淡定,我看到了自己的局促,我看到了我们之所以局促是在于我们往往在一堂课中什么都想讲,但到头来事与愿违,我们往往什么都想涉及但往往什么都只能一带而过。

这堂课,你的学生实际在学什么?我们说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教师的指向性决定了学生的指向性。教师对教学内容定位的模糊甚至于失误,造成的是师生在课堂上的忙乱,但是师生都不知道自己在忙些什么。王荣生教授曾一针见血地指出:“一堂40分钟左右的课通常是十几、二三十个内容,上课东碰一下西摸一把,看起来什么都有了,其结果却是什么也没有教、什么也教不会。”这也就难怪我们的语文老师总是感觉什么文章都可以上但同时什么文章也都可以不上,我们的学生也感觉语文课上多上少没区别。久而久之,语文课也就可有可无了。因此,只有课堂教学内容相对集中,学生才能学得相对透彻,我们的教学也才能显出自身存在的价值。

你准备教什么?你实际在教什么?你的学生实际在学什么?面对一堂堂具体的语文课,面对这三个紧密关联的问题,面对肖培东老师的三堂课,笔者感触良多,于是斗胆在此写下管中窥豹之言。当然,肖老师的这三堂课给我们呈现的远不仅如此,他只是给我们在前行的路上点亮一盏明灯,而我辈后学者将更奋然而前行!【参考文献】

1.王荣生.听王荣生教授评课[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12月.2.郑桂华.听郑桂华老师讲课[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8月.3.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4月.

下载我喜欢这堂课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我喜欢这堂课.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我喜欢小动物-评课

    《我喜欢小动物》评课 观摩了隋老师的《我喜欢小动物》,整堂课行云流水般的教学过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字形识记有侧重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基本的识字能力,因此在生......

    那堂课我学会了珍惜

    那堂课我学会了珍惜 那一次,我学会了珍惜 就是在那一堂课上,我学会了珍惜…… 周末的一堂兴趣课上,老师让我们在纸张上写下自己生命中最宝贵的五样东西。我不假思索地写下了“......

    “这就是我”说课材料教学后记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教学后记进行完"这就是我"综合活动课,我想说:学生非常喜欢这种课型.在课前,对内容的预习,找照片,练歌曲等准备活动非常主动、积极.学生在课上既锻炼了口......

    《我不喜欢这世界,我只喜欢你》读后感(范文大全)

    《我不喜欢这世界,我只喜欢你》读后感范文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我......

    《我不喜欢这世界,我只喜欢你》观后感

    《我不喜欢这世界,我只喜欢你》观后感 这些日子总读重口味的小说了,来本小清新也不错。这本小说读的很轻松。一点也不需要用脑子。可以跟着作者的心情走,不用联想前一篇与后一......

    我从小喜欢这本书——《木偶奇遇记》.doc(合集5篇)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我从小喜欢这本书——《木偶奇遇记》 作者:任溶溶 来源:《儿童时代·快乐苗苗》2005年第11期 我一辈子里读过许多许多好书,假使把我读过的好书写下来,这......

    《我不喜欢这世界 我只喜欢你》书评

    《我不喜欢这世界 我只喜欢你》书评 乔一的这本书本来是挺冷门的,她最开始只是在微博上分享她和F君生活的点点滴滴,有一次在某大V的“你喜欢的人为你做过什么事?”乔一的一条回......

    《我不喜欢这世界,我只喜欢你》书摘

    《我不喜欢这世界,我只喜欢你》(乔一)书摘 1. 但我知道,一想到能和你共度余生,我就对余生充满期待。2. 圣经上说,施比受更有福,我不是作弊,我是在帮F同学积攒幸福的资本3. 后来我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