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培养一年级学生数学学习习惯数学论文
培养一年级学生数学学习习惯数学论文
小学阶段是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的最佳时期。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提高学习效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获得成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终身受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着重抓以下几点:
一、认真听讲的习惯。
二、积极思考的习惯。
三、大胆发言的习惯。
四、养成动手操作的习惯。
五、“认真作业”的学习习惯的培养。
[关键词] 学习习惯、养成、引导、创造、渗透
[正文]我国当代教育家叶圣陶曾明确指出:“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小学阶段是学生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提高学习效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获得成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终身受益。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扎实有效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呢?我在教学实践中着重抓了以下几点:
一、认真听讲的习惯。
听讲是课堂上接受信息的第一道大门。学生听讲能力强弱与否,是决定接受信息多寡的首要因素。课上我要求学生全神贯注地听讲,主要采取正面引导的方法,看到某某学生听讲特别认真,我就适时的表扬。如,“伊镇滔听讲多认真呀,有的小朋友真应该向他学习。”而看到个别不认真听讲的学生,教师可用目光加以暗示。一年级学生很单纯,都爱受表扬,因此正面引导的效果会好一些。
一年级学生由于其特殊的年龄特征,其思维更具形象性。在具体教学中,我注意教学形式的多样化与直观性,尽量利用教学挂图、教具等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采取多种游戏的方式进行练习,这样学生在课上就不容易“走神”,而把精力全部投入到学习中去。久而久之,就容易形成上课认真听讲的良好习惯。
二、积极思考的习惯。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如果不积极动脑思考就不可能学好数学。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不是单纯地“教”知识,而是通过引导帮助学生去做、去想知识。如在学习“10的分与合”时,在复习铺垫的基础上,提问:“10可以分成几和几呢?”引导学生一边分计算棒一边思考,从而自己得出结论。多问几个“为什么”比直接告诉学生“是这样的”要好得多。
另外,学生原有知识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况也应引起我们的注意。如在进行十几减9的减法学习时,我才刚开讲,有的学生就叫起来: 11-9=2、12-9=3、13-9=4„„ 千万不要以为学生都会了,知道答案的学生都是上过幼儿园的学生,而那些没上过幼儿园的学生则一无所知。另外,即使那些能说出答案的学生,理解水平也是不一样的,有的算法清晰,有的则仅是形式上会背出答案而已,而对于具体的思考过程、计算方法等并不是很清楚。于是我问那些能说出答案的学生:“你们是怎么算出来11-9=2、12-9=3、13-9=4„„你能当小老师说给其他同学听听吗?”这就促使那些能说出答案的学生不得不重新沉下心来考虑如何解释,从而重新思考关于十几减9的相关知识。而对那些还不会计算十几减9的学生我则引导:“同学们,其他小朋友都知道了这么多减法算式,我们可不能输给他们,赶紧想办法试试看。”这样,不同层次学生的思维就几乎能全部调动起来了。之后,我再请小老师说说自己的算理、算法,其他同学进行验证、补充,学生在相互之间的思维撞击中学会了知识,获得了积极的成功体验。
三、大胆发言的习惯。
发言需要学生将自己的思考过程用言语的形式表达出来,要把内部的知识转化为外部的语言,必须表达清楚,使别人能听懂,因此自己内部的思维必须清晰才行,所以发言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我在课上尽量创造更多让学生发言的机会,注意学生表达的准确性与严谨性。但一节课让学生们发言的机会毕竟有限。有的学生按捺不住,提意见:“老师,怎么不喊我呢?”我向孩子们解释:“一节课老师不可能让全班所有的小朋友都起来回答问题,但敢于举手的小朋友都是爱学习的勇敢的孩子,老师都看见了,这节课老师喊不到你,以后的课老师会尽量喊你。上课的时候如果你来不及跟老师说你的想法,下课还可以告诉老师呀。”于是,一些课上没有来得及回答问题的学生会在下课以后跑到我跟前说自己的想法,适时的表扬仍让他们心满意足。另外我也注意利用“同位互相说说”、“小组内大家讨论讨论”、“和你的好朋友商量商量”等形式,让学生有更多表达自己见解的机会。
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如果正确且清晰,那是再好不过了。如果学生回答错了,说明他们对知识还没有真正理解透彻,而他们的错误回答往往能代表一部分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与漏洞,如果我们能很好地加以引导,就有助于学生真正掌握知识。如有一次遇到这样一道题目:“小红的前面有5个人,后面有3个人,这一排一共有几个人?”学生有的说是8个,有的说是9个,于是我请答案是8的一个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他答道:“小红前面5个人,后面3个人,5+3=8,所以应该是8个人。”我又请了答案是9的学生说自己的解题思路,大家最后都明白应该是9个人。想想一些高年级的学生不喜欢回答问题,恐怕就是因为怕回答出错挨批评。“你的回答错了,坐下,听别人怎么说的。”“不对,你也好好想想再举手呀。”诸如此类生硬的批评话语,往往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我们还是应该慎重一些。
四、养成动手操作的习惯。
动手操作是儿童认识事物的重要手段,儿童在动手操作中获得直接经验,在“做中想,想中学”。我深信:只有学生确有“感受”,才能真正“理解”。
为了让一年级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抽象的数学知识,教材安排了“分一分”“摆一摆”“画一画”“圈一圈”“数一数”等大量的动手操作活动。学生在直观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能够积累学习的“关键经验”,而这些经验是无法教会的,必须由学生自己体验。例如,在教学“分与合”时,教师让学生借助学具,将4个桃放在两个盘里: 一盘放1个,另一盘放3个;一盘放2个,另一盘也放2个;一盘放3个,另一盘放1个。有了这一操作的过程,再抽象成数的分与合就有了清晰的表象,实现了由形象到抽象的过渡。
五、“认真作业”的学习习惯的培养。
小学数学大纲明确指出:“对作业要严格要求。”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升华,作业可以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巩固课堂学到的知识,加深对课本知识理解。强调独立完成作业是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好机会。我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做到:
(1)认真审题。审题是正确解题的前提。我们在课堂上教给学生读题方法,要求学生边指边读,强调他们多读,弄懂题目具体有几个已知条件和问题,读中画重点字、词,养成用符号标记习惯,同时指导分析对比的方法。
(2)规范书写。教给学生写作业方法,从写数字清楚,书写整齐、美观到格式正确,都有规范要求。要求学生在限时内完成作业。有了时间限制,学生不敢随意浪费时间。和时间比赛的结果会鼓励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3)细心演算。演算是小学生数学学习中最基本的技能。我们训练学生沉着、冷静的学习态度。计算必须慎重,切勿草率从事。不管题目难易都要认真对待。对认真演算有进步的同学给予鼓励表扬,树榜样。
(4)检验改错。在数学知识的探索中,有错误是难免的。我要求学生在做完作业以后再认真检查,发现并改正错误。
第二篇:浅谈一年级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
经验、体会
浅谈一年级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
东门小学杨菊红
习惯,是一个人内在的极其重要的品质。一个人的成功更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习惯。如果一个人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么他将轻松步入更高层次的学习,否则,不良的习惯将阻碍他们的发展。所以,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非常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我国当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明确指出:“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时期,特别是小学一年级更是学生形成各种习惯的最佳时期。在这一阶段重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在一定程度上还影响其能力、性格的发展。因此,作为我们教师应该把握好这个时机,努力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他们今后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那么,如何培养一年级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呢?
我认为,作为我们一年级的教师首先应该要以耐心、爱心、恒心、一颗包容的心来引导孩子逐步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
因为孩子在入学之前,不论在幼儿园还是在家里,都是以游戏为主。而到了小学,开始过正规的学习生活了,这对他们来说,是一个飞跃。另外,在入学之前,家长和孩子的心情是既紧张又兴奋,特别是对孩子来说,当他们第一次背上新书包来到学校时,精神肯定十分亢奋,心里也是万分愉快的。可是新的学校生活开始了,他们对学校的要求、课堂的常规一下子又难以适应。比如上一节课要35分钟,课上要集中注意力仔细看,认真听,不能随便说话、随便动作,对所学的内容还要用小脑子牢牢记住。如果再加上老师一开始就板起脸,一副威严的样子,势必会给孩子造成很大的学习压力,从而敬而远之。因此,作为我们教师,一开始,对孩子的要求不能操之过急,对所教的内容不能操之过快,平时,要多与孩子拉近距离,主动地、亲切地和每个学生交流,有时还要能容忍孩子一时的过失或缺点,相信孩子在你的循循善诱之下必能“亲其师”、“信其道”,并能很快地、顺利地过渡到小学的学习生活中来。
二、规范课堂常规教育,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培养学生课前准备的习惯
现在的孩子在家过着小皇帝的生活,几个大人围着一个小孩,常常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生活的独立性,自控性极差,而在学校里,往往会出现找不到学习用品,1
上课铃声响了还在自由说话,一派你行我素的景象。为此,在新学期开学的第一节课,我们就要向学生提出具体的要求,在课间休息做好下一节课的准备。要让学生做好课前的准备工作,我认为要与班主任的要求达成一致,事先要向班主任了解她在训练学生课前准备的一些做法。如开学的第一天,我班的班主任要求学生把书本、铅笔盒放在课桌的右上角,而我觉得铅笔盒放在桌子上学生一不小心就把它碰落在地上,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于是,我就和班主任协商课桌上就放一本书、一支笔、一块橡皮,然后请班主任利用午会课时间训练几次,让学生明白上什么课,准备什么书。当然,作为我们任课老师也要加于训练和督促。如刚开始的时候教师提前几分钟进教室提醒学生做好准备工作,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当学生基本上能独立准备学习用品后,每个小组推选一位平时做的得好的学生当组长来检查,对做的好的学生奖励一颗五角星,几个星期以后,学生就会在一次次的督促和竞争中就会慢慢养成了做好课前准备的良好习惯。又如,针对学生课前闹哄哄的状况,我们可以利用班主任编成的一些顺口溜,让学生在预备铃响了以后唱一唱。如:铃声响,进课堂,学习用品放放好,静等老师来上课,比比哪个坐得好!还可以让学生做做手指游戏或手指操。“两个拇指弯一弯,点点头,两个小指勾一勾,作朋友,两个手掌碰一碰,拍拍手”、手指操“画横、画竖、画三角,画撇画捺画圆圈,左半圆,右半圆,合成一个大圆圈。”这样,让学生在吟唱的过程中,不自不觉的安静下来准备上课。
2、培养学生上课认真听讲的习惯
专心听讲的学习习惯是否养成,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果。因此,教师要想方设法培养学生认真听讲的学习习惯。我们每一位都希望学生在上课时能坐得住、坐得稳,聚精会神听老师讲课、听同学发言。然而,往往事与愿违,由于一年级学生年龄小,好动,有意注意保持时间短,35分钟的一节课要他们自始自终全神贯注地听讲是比较困难的,也是不可能的。因此,一方面,我们教师在讲课时尽量创设学生喜欢的情景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尽力使教学形式多样化、直观化,尽量利用多媒体课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采取多种游戏的方式进行练习,这样学生在课上就不容易“走神”,而把精力全部投入到学习中去。另一方面,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他们的自我约束力还是比较差的,缺少一定的长效性,当他们长时间静静的坐着,很容易使注意力产生疲劳,这时的学生往往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听课效率
大打折扣,因此,当课上到一半时,我们可以让学生做做课间操,在位置里动动身体, 帮助学生消除疲劳感。例如,让学生边说边做:向前伸伸手,向后仰仰头,左右弯弯腰,然后坐坐好。还可以请课堂上表现好的学生当当小老师,学着他的样子做一做。小老师说:请你跟伸伸手,学生说,我就跟你伸伸手,„通过这样的活动,能让学生的精神重新振作起来,思维重新活跃起来,注意力再次集中起来。在课堂上,我们不仅要让学生做到认真听老师讲课,更要学会听同学发言,懂得尊重别人,学会取长补短。而一年级的学生最大的弱点是以我为中心,一心想表现自己。当别人发言时,不懂得认真听,当同学还没说完,就抢着说,有的干脆各干各的,或与同学窃窃私语、或是随心所欲翻番书、动动铅笔、玩玩橡皮,或是无精打采趴在桌子上。这时,如果教师任其自由散漫,课堂的学习效率就会很低,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及时引导学生倾听。可以让发言的学生先停下来,然后说:比一比,谁听得最认真,想一想,他的说法和自己一样吗?请你当当小老师作评价。有时,还可以有意识地让个别学生复述刚才同学说的话,以次来督促其他同学认真听讲。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评价激励的手段来激发学生的成功感和满足感。如,对于课上特别认真,仔细的学生教师要及时加于表扬和鼓励,并通过在教室里建立星星榜,开展“群星闪耀”、比比谁的星星多等评比活动,使学生在相互学习,评比中渐渐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
3、培养学生大胆发言的习惯
一年级的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比较差,说话往往颠三倒四,表达不清,有的怕说错说得很轻,因此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大胆、正确、流利、说完整话的习惯。首先,我们要注意培养学生大胆说话的能力,对积极举手发言的同学,不管他讲得对错,都及时给予表扬,对课堂上经常举手的学生奖励一颗五角星,对于不会讲而不举手的学生就让他们跟着老师或同学学着讲,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就能踊跃发言了,接着在学生敢于发言的基础上训练学生能完整、有序的表达,一般要求学生先想后说,想好再说,并尽量做到语句完整、流畅。同时要求学生在自己试着说的时候要捂着嘴巴轻轻说,自己能听见就行,在面向全班同学说时要声音响亮、态度大方,口齿清楚,能让每一个人听见,而在同桌或小组讨论时要放低声音,不影响其他小组的学习。这样,经过一次次的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就会有很大的进步。
4、培养学生认真书写的习惯
认真书写的习惯与学习态度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这一习惯的养成对于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的培养也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因此,从一年级开始我们就要抓好学生的写字教学。首先,我们要给学生一定的示范和指导。因为小学生年龄小,模仿能力强,所以老师要从自己的一言一行、从黑板上板书到批改作业,包括握笔姿势,坐的姿势(手离笔尖一寸,眼离书本一尺,胸离桌子一拳)都要教给学生,对学生有一个正确的示范要求,学生才能养成良好的书写的习惯.其次,作业要适度。适量的作业能能取到复习巩固的作用,反之会造成学生厌恶的情绪。所以,一是作业要少而精,二是作业要求要明确:簿本整洁、格式规范,书写认真、字迹端正、准确率高,对好的作业定期进行展览。由于低年级的学生特别在意老师的表扬和激励,他们会始终坚持认认真真地写,总之,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个长期的工作,要有计划持之以恒的加于训练和落实,在进行习惯培养的过程中,教师还要注意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一点一滴的引导,满腔热情的鼓励,逐步巩固已养成的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得良好的学习习惯伴随着他们一生的学习和生活。
最后,我想用一位名人的一句话与大家共勉:孩子的心是块神奇的土地,播下思想的种子就会获得行为的收获;播下行为的种子,就会获得习惯的收获;播下习惯的种子,就会获得品德的收获;播下品德的种子,就会获得命运的收获。只要我们勤奋、执着、持之以恒地播洒学习品质的种子,相信命运总能为我们辉映出生命的光泽。
注:本文在2009年9月24日“一年级学习准备期数学课堂教学县级研讨活动”中作交流
第三篇:一年级学生数学学习习惯培养计划
一年级学生数学学习习惯培养计划
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能促进思维的发展,有利于提高学生自学能力,这既是学生获取数学知识的根本,又是学生不可缺少的基本素质。学生是否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不仅直接影响当前的学习成绩,而且对今后乃至终身的学习和工作都会产生不可磨灭的影响。因此,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是我们每一位数学教师都应该尽到的重要责任。
(一)学生应具备的听课习惯及其培养
一年级的学生,最大的特点就是天真烂漫,爱说爱动,对自己的行为约束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课堂上的小动作较多。要想吸引学生认真听讲,光要求是不够的,教师必须在课堂教学设计方面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和思维品质,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课习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精彩引入
一节课能否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关键在于教师的课程引入做得是否精
彩,如果只是平淡地说今天要学什么知识,绝不会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如果能针对低年级学生还沉浸在童话世界里的特点,每次上新课,根据教材的内
容,自编一段故事或创设一种情景,再进行一组富有启发性的提问,来导入新课。
2.巧用多媒体
计算机作为一种辅助手段,越来越多的应用于教学当中。利用计算机可以将图形、文字、声音、动画集成在一起使得各种媒体互补,传递信息具有很强的真实感和表现力。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课堂教学,而且图文声并茂,非常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是实现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之一。
3.重视动手操作
钱学森教授认为,小孩子的思维也是从形象思维开始,然后到抽象的。低年级的学生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教师要根据低年级学生好奇好动的特点,在上课时重视学生的实际操作。让学生在操作中动用多种感官,通过积极思维,获取知识。
4.设置游戏活动
心理学家艾里康宁关于儿童主导活动发展阶段的理论认为,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正处于游戏活动类型和学习活动类型期的转化过程。这个时期的孩子,借助游戏活动从初步学会理解人的某些行为,掌握了粗浅的生活经验,“形成了象征性机能和想象能力正在向通过对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逐步了解并掌握客观事物的特点及其规律的阶段转变。“游戏活动具有启真、启善、启美的功能,在课堂教学的后半段,适当运用游戏和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符合小学生好奇、好动,注意力集中时间短的心理特点,能有效地防止课堂教学后期容易产生的精神分散,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游戏教学为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让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创设最佳环境。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身心潜能,省时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锻炼他们的动手、动口、动脑的能力。让孩子们在游戏和活动创设的环境中,掌握和巩固所学知识。同时渗透思想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优良的心理素质,使智力和非智力心理因素协调发展起来。
(二)学生应具备的书写习惯及其培养策略
小学阶段正是培养学生书写习惯的最佳时期,良好的书写习惯会让学生终身受益。培养学生的书写习惯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书写习惯的培养应注意写字姿势的训练
握笔和坐姿是否正确,既影响写字的美观和速度,又影响学生的视力和身体的正常发育。因此,在小学低年级中,教师要教会学生正确的执笔方法,并随时提醒学生写字要做到“三个一”,即“眼距书一尺,胸距桌一拳,手距笔尖一寸”。读写姿势要端正,脊柱正直,不耸肩,不歪头,不伏在桌子上,大腿成水平状态,两足着地。教师应特别注意课堂上学生这些方面的状态。
2.书写习惯的培养离不开教师的示范作用
小学生善于模仿老师的一言一行,自然也会模仿老师的书写。教师不规范的书写会直接影响学生,而且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书写的态度和学习的态度。这要求在书写上,教师一定要先做示范,做表率,教会学生要一笔一划的书写,特
别是阿拉伯数字和符号的书写也要规范,竖式计算时要用尺子画等号线。对于作业的书写情况,教师要经常讲评,要以典型示范,以表扬为主。
3.注重书写习惯培养中评价、激励的带动作用
在培养学生书写习惯时,要注意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书写习惯的重要。如:可以让学生坚持写一日一句或写小日记,甚至可以让学生尝试进行手抄报等活动或比赛,由教师评出书写规范、漂亮的作品进行展示,并给予学生一定奖励,使学生在活动中进行自我教育,相互学习,逐渐形成认真、规范书写的好习惯。
4。培养学生的书写习惯要持之以恒
任何一种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它需要教师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时刻严格要求学生写好每一个字,逐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当学生的书写习惯出现问题时,教师应及时予以指出,从而把学生不良的书写习惯及时改正。
总之,只要教师在学生书写时从严要求,耐心指导,持之以恒,相信孩子们在书写习惯上会有很大变化,写出的字也会有很大的进步。
(三)学生应具备的作业习惯及其培养
1.细处着眼,明确要求
做作业前要准备好一切学习用品,如书本、铅笔、直尺等必要的工具。作业本封面上应写明所在的年级和班级、学生姓名、学科种类等,在一年级时,这些工作可由家长帮助完成,之后逐步训练,使学生能够独立完成这些工作。封面和封底都需保持清洁,最好包书壳。使学生可以从重视作业本进而重视作业的书写。每次作业开始都要标清页数及题号,每道习题要按课本顺序书写,以便学生在高年级更顺利地进行作业自查。另外,涂改是在很多学生中存在的一种不良习惯,遇到书写的错误,低年级用橡皮擦,到了高年级就改为修正液、纠正纸或是透明胶。有的孩子书写本身并不是太差,而是希望达到“完美",因此他们总是不停地边写边擦,越想写好越不如意。这种矛盾主要是学生视觉审美能力和手的模仿能力不协调时产生的。“擦拭症”带来的是学习效率的下降,是自信心的匮乏。因此,教师应当对学生作业的涂改次数进行限定,入学之初可适当放宽,但当学
生适应了小学的学习生活后就应当严格要求,使其从小养成思考细致、下笔准确的好习惯。
2.树立榜样,启发自觉
小学生及时完成作业的习惯是家长、教师的要求或模仿他人情况下形成的,所以树立榜样对学生习惯的养成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可以在班上多表扬一些上课认真、精神集中、作业工整的学生,使其他学生自觉模仿,形成习惯。根据学生作业的书写格式、整洁程度、认真状况等,可采用打分或小图章进行鼓励。对学生作业每一点进步,教师不仅要及时给予表扬,而且要在班上营造一种良好的议论氛围。要多给学生讲一些名人持之以恒、勤奋好学、刻苦钻研等方面的故事。使他们从中感受良好习惯对一个人成材的重要影响,从而自觉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及时完成作业。
3.家长配合,帮管有方
(四)学生应具备的回答问题习惯及其培养
1.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发言。一年级的孩子,学生往往由于害怕出错而不敢发言。这就需要教师用亲切、和蔼的态度对学生进行鼓励,有时也可以用煽动性的语言刺激学生的发言。如:“所有老师都说我们班学生是全年级最聪明的,为什么其他班还有人能回答出这个问题,而我们班没有呢?谁敢试一试?相信我们班很多同学都能答对!”在这样的刺激下,必然有愿意尝试的学生。
2.规范回答问题的过程。在课堂上既要鼓励学生“说”,又要让学生做到“会说”,数学问题地回答,不能是乱无章、漫无目的的。要求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有一定的条理,用规范简洁的语言陈述,努力做到有理有据。当然,在低年级中,完全达到老师的要求是很难的,这就需要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给予一定的引导和指正,帮助其形成良好的回答问题的习惯。
3.改“向师式”的发言方式为面向全体的发言方式。所谓“向师式”发言方式时止在学生回答问题时面对的对象只有老师一人,学生的答案是说给老师听的,甚至很多学生回答问题的声音只有老师能听到,这种方式常是师生间一问一答的。真正的课堂发言应当是面向全体同学的,并且学生之间应当产生思想交流,从而最终达到学习知识的目的。这种方式下学生发言时,应声音洪亮面向所有同学,并注重与同学之间的情感交流,包括眼神信息、体态语言的交流。发言的意见正确与否由同学判断,而不只是由教师判断或教师指定的学生判断,当学生发言精彩时,应当让其他同学用掌声对其表示赞赏。要实现这样发言方式,教师最好多站到学生中间去组织学生学习,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伙伴,尽量减少站在讲台进行那种居高临下的训导式讲课形式。
4.在培养发言习惯过程中,我们要十分注重培养倾听学生对发言学生的尊重态度。告诉学生发言时既要积极踊跃,又要相互谦让。要使学生懂得,课堂上的交流发言就是一种学习,全班同学是一个团结的整体,要相互支持,共同进步。因此,在发言时,平时发言多的同学要把发言的机会让给发言少的同学,让学生有耐心听完别人发言的习惯,做到尊重发言人。要有边听边思考的习惯,如要插话要举手示意得到他人允许。教育学生不嘲笑他人的发言,在别人发言出错时要给予理解和帮助。营造良好的发言氛围才能让更多的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
第四篇:小学数学论文:如何培养一年级学生审题习惯
如何培养一年级学生审题习惯
在批改学生的作业时,我们总会遗憾地发现,一些学生在不该出错的地方却出错了。于是,我们往往会给这些学生戴上粗心的“帽子”。仔细分析学生解题错误的原因,不外乎这几类:没有读题;没有看清题目;没有读懂题目的意思等。其实只要提醒学生读读题目再重新做一遍,很多学生就能改对了;或者教师有意识地再把题目要求读一读,很多学生也会马上反应过来。深入分析原因,在粗心的背后正是学生的“审题障碍”导致解题错误。因此,要提高学生解题的正确率,必须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而且要注重抓早、抓源头。从一年级开始,采取切实有效的方法帮助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形成较强的审题能力。因此,我们首先研究一年级学生数学审题障碍,从教师教学的角度以及从学生操作的角度出发,探究出一套破解审题障碍的良好方法。
1.指点读题
教师在指导一年级孩子做作业时,要从指导孩子读题入手。首先,让孩子明白如何分清每一题的分界,以免把后一题的要求用前一题去完成;其次,在指导孩子读题时,要让孩子手指着题目一字一字地读,这样能避免他们在读题时漏字、添字。读后指名让孩子说说题目的意思,如果发现孩子对题目的意思理解不到位,就需要引导孩子再把题目读一遍。如果教师在每次练习时能做到有意识地渗透读题方法,指导学生如何来读题,孩子们对审题也会更加关注。
2.抓关键词
在读题时,教师要引导孩子们学会抓题目当中的关键词,准确理解其表达的意思。在读好题目后,可以问孩子们,你觉得题目中的哪个词很重 要、很关键?如此训练,孩子们的审题能力定会不断提高。如题目中常见的关键词有:“大、小、多、少、长、短”等,在讲解题目要求时,可以用符号表示。如出示“最多的画√,最少的画○”,问:“你觉得题目中哪个词很关键、很重要?”
3.对比练习
通过设计对比性练习,可以训练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一年级中有许多孩子是不仔细审题的,看题型相似就用同样的方法解答,教师可以有意识地设计一些作业“陷阱”,让孩子们吸取教训。学生只有在审题的时候反复认真地推敲,才不掉进编写者设下的“陷阱”,才能扫清审题中的障碍,对题目的意思才能有更深层次的思考。
4.学科整合
对于一年级孩子来说,识字量较少,是造成审题障碍的最大的原因。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数学老师可以统计好这些学生在数学课上必须掌握的汉字,请语文老师在语文课上提前把这些字进行认读和书写。现整理出生字词如下:《比一比》中的“最、高矮、长、厚薄、轻重”等汉字;“前后、左”;《认识物体》中的“长方体、正方体、圆、球”;《认识钟表》中的“时、半”。
5.科学评价
现在的作业形式中,存在一些教师批改后学生不需要审题也能解决的问题,对于这样的作业,教必须有正确的评价导向,以促进孩子审题能力的提高.如判断题,一年级孩子最怕字数多的题目,因此有的孩子在做判断题时,不假思索随意判断,订正时连题目都不看一眼,将对改成错,或把错改成对。对于这样的孩子,评价一定要跟上。比如,当题目中只要存 在一题是错误的,教师就要孩子重新审视所有的题目,要求学生说明判断的依据。
6.沟通家长
一年级是个起始年级,是孩子系统学习数学的起点,如果能正确引导孩子审题。就会加速学生在审题中思考。如何让家长科学地指导孩子,教师必须让家长正确认识审题在孩子学习中的重要性,教给家长正确地培养孩子审题能力的方法。让家长明白:家长可以辅助孩子学习,但不能代替他读题,孩子年龄小,识字量不多,可以让孩子在完成作业前都先把题目读一遍,碰到不认识的字,让孩子做上记号,然后家长给注上拼音,也可以告诉他某个字怎么读。久而久之,孩子们就会主动读题、审题,理解题意的能力也会越来越强。反之,如果家长们经常代替孩子读题,孩子就有了依赖性,造成学生不想审题,不会审题,不习惯审题。我们要变孩子等答案为孩子主动解决问题,一次次成功的体验会促进孩子养成审题的习惯。
在这个基础上,学生还需要养成“动手、动口、动眼、动脑”的好习惯。首先是口动。根据一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识字量少,阅读速度慢,理解能力弱,可以动口大声读、轻声读或默读,它能解决漏看、错看、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其次是动眼。动眼观察时对题中关键词要多加思考,搞清含义,全面分析出已知、未知的条件,特别是一些隐含的条件,不要急于求解,边思考、边联想,弄清题目中所涉及信息,找准信息之间的关系。一年级教材中很多题目都是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呈现的,因而在数学教学中,要提高学生审题的能力,教师还必须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再次是动手。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题意,根据题目所提供的信息,用学具摆一摆,或用符号 画一画。如:正确数数是一年级学生必须掌握的一个基本技能。有许多实际问题的信息需要到情境图中一数得到.如果学生在数的过程中没有比较好的方法,往往会出现数错的现象,从而导致解题错误。解决这样的问题,可以要求学生边数边记,帮助学生达到正确数数、仔细审题的目的;最后是动脑。充分挖掘大脑中所有储存的知识信息、方法信息,准确思考、全面思考、深入思考,分析遵循的规律及解题的思路和方法,从而正确解题。
第五篇:一年级学生习惯培养
上课坐不住: 开学一个月:方法:借助儿歌强化纪律,上课铃响后能做好。用对口令的形式强化课堂纪律,表扬坐的好的孩子,树立榜样。老师用动作来引导孩子。
学期末:目标:学生在上课的过程中不走动,不乱说话。方法:明确要求,对个别孩子进行特殊强化。关注每一个孩子。眼睛里有孩子,可以用语言、动作去表扬学生。上课不会听讲:
开学一个月:目标:能集中注意力听十分钟,老师在说话时孩子的眼睛能看老师,别人在回答问题时他不说话,一定举手说话,说话要站起来说。方法:眼神提示,坐姿提示,发言举手,语言提示,用活动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用有颜色的图片吸引孩子,语调要有变化。上课总上厕所:
开学一个月:目标:要知道上课不能上厕所。方法:课件一定要下课所有人都排队上厕所。表扬那些上课能坚持不上厕所的。要是有特殊情况的,不用跟老师打招呼,可以直接出去。不管要干什么都要跟老师打招呼。跟家长交流的时候一定要跟家长摆形势。学期末:目标:基本不上厕所。听不懂话的:
开学一个月:目标:能够按老师的要求去做事。方法:书写要求要用投影带着写。
学期末:基本能听懂老师的语言要求。方法:渐渐由直观演示变为语言要求,由小组长进行检查。
哭闹情绪孩子怎么办:
开学一个月:目标:有没哭闹的。方法:先安慰,实在不行,就在门口哭,不要影响其他同学,每次谈话还要都进行安抚,放学时一定要跟家长沟通这个问题,让家长跟孩子聊聊。学期末:目标:孩子们能够服从老师的管理。如何会排队喝水、上厕所:
开学一个月:目标:知道排队一起去上厕所,去接水,靠右,走着去,排队时一定不能与前后孩子有身体上的接触。方法:提细致要求,往外走一定要走着。只要在学校一定不能跑。在门口多看看,选几个靠谱的人当小组长。早上到校时一定从家带好水来,尽可能控制学生打水的时间。喝水的量要教,灌水的量要教。上完厕所得冲水,一个门里站一个人,开门如果开不开就说明里面有人,就别拽了。应对层次不同的孩子:
开学一个月:目标:方法:给孩子发照片不要很频繁,发孩子有闪光点的照片。注意细节,换位思考。要让家长感觉到老师是在为孩子考虑。不能光发照片,要有文字引导。
学期末:目标:缩短层次不同的学生的差距。方法:不能有学困生,不能有不及格的。练习要跟上,每天都要有练习。家长期望孩子快乐,该怎么办?
开学一个月:目标: 方法:跟家长先打好预防针,进行各种各样的小竞赛,表彰好的孩子。如:习惯上的,可以拼在一起。要让家长看到孩子之间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