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联故事 4、苏东坡联语趣事
对联故事
4、苏东坡联语趣事
4、苏东坡联语趣事
(一)知错就改
善莫大焉
苏东坡年轻时候,仗着自己聪明机敏,又常被人夸奖,便渐 渐骄傲起来。有一年春节,他作了一副春联贴在门上。联曰:
识遍天下字
读尽人间书
瞧这口气,真有“天下第一”的样子。过往行人看了,有点头的,也有摇摇头的,多数人还是觉得他海口夸得太大了。有一天,一位白发老者登门拜访,老人见了苏东坡,说:“听说苏才子学问盖世无双,老朽特来请教。”苏东坡见这么大岁数的人都找自己问问题,心中十分得意。出于尊敬,他为老者让了坐,问道:“老先生可有什么疑难?”老人没有说话,笑吟吟捧过一本书来。苏东坡接过来,翻开第一页,头一行就读不下去了。为什么呢?有两个字不认识。越往下看,生字越多。立刻脸上红一阵、白一阵,脑门上汗涔涔的。老人说:“怎么,这些字连苏才子也不认识呀?”说完笑吟吟地走了。
苏东坡呆若木鸡,也忘了送客。缓过神后才恍然大悟,便赶忙去改写门联。改写后的门联如下: 发愤识遍天下字 立志读尽人间书
苏东坡说到做到,后来果然成了中国的大文豪。这是满招损,谦受益的典范。
(二)见面有戏
苏东坡与佛印和尚交情很深,常以联对成趣,他们之间有很多有趣的故事。
苏东坡跟佛印踏雪赏梅,佛印出上联,苏东坡对下联
雪里白梅,雪映白梅梅映雪;
风中绿竹,风翻绿竹竹翻风。一个“翻”字,把风声竹影写得活灵活现,“风翻绿竹”这种动态描写比起上联的“雪映白梅”的静态描写更加有声有色,尤胜一筹。有一天,苏东坡指点厨师,用一尾西湖活草鱼,洗净剖开,裂上五刀,用火腿、葱、姜蒸制。厨师把鱼烧制好送到书房,苏东坡见热腾腾、香喷喷,鱼身上刀痕如柳,连声呼道:“好一尾五柳鱼!”刚举筷子想吃,看到窗外人影一闪,知道是佛印和尚来了。苏东坡心想:“嗨,好一个不吃斋的和尚,早不来,晚不来!我刚要吃鱼,你就赶来了。今天我偏不让你吃,看你怎么办?”一伸手便把这盘鱼搁到书架上去了。佛印在窗外已经看到那盘鱼了,心想:“好啊,你藏得再好!我也要叫你拿出来!” 苏东坡笑嘻嘻招呼佛印坐下,问道:“大和尚不在寺院,到此有何见教?”佛印一本正经地回答:“小弟今天特地来向你请教一个字。” “你姓苏的苏字怎么写?”苏东坡一听,眉头一皱,知道佛印学问好,不会连个苏字也不会写,一定有名堂。便装作认真地回答:“喔,苏字嘛,上面一个草字头,下面左边一个鱼字,右边一个禾字。”佛印也假装糊涂地问:“喔,假如草字头下面左边是禾右边是鱼呢?” 苏东坡说:“那还是念苏啊。”佛印接着说:“那把鱼搁到草字头上边呢?”苏东坡急忙说:“嗳,那可不行啊!”佛印哈哈大笑说:“好啊!是你说的把鱼搁到上面不行,那就把鱼拿下来吧。” 有一天,苏东坡要去寺院,佛印也照样清蒸一盘五柳鱼。佛印一想,上次你开我的玩笑,今天我也要难难你。正巧旁边有只磬,便随手将鱼放在磬里。苏东坡进来时看见佛印藏鱼,装作不知。刚坐下就故意“唉”地叹了口气。佛印素知苏东坡性格乐观,疑惑地问道:“太守,今天为何愁眉不展?”苏东坡回答说:“唉,大和尚你有所不知,早上我想写副对联,谁知刚写好上联,下联就难住啦,一直想不出,所以心烦啊!”佛印问:“不知上联是什么?” 苏东坡回答,上联是:
向阳门第春常在。佛印一听,心中好笑:这对联家家户户都贴烂了,他却拿来戏弄我,不知道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于是不动声色的说,下联就对:
积善人家庆有余。苏东坡连呼:“好哇!真是高才。原来你磬(庆)里有鱼(余)啊?快拿出来吃吧!”佛印恍然大悟,知道上当了,乖乖地从磬里把鱼拿出来。
苏东被贬到湖北黄州,一居数年。一天傍晚,他和佛印和尚泛舟长江。苏东坡忽然用手往岸上一指,笑而不语。佛印顺手望去,只见一条黄狗正在河岸上啃骨头,顿有所悟,随即将自己手中题有苏东坡诗句的蒲扇抛入水中。两人面面相觑,大笑起来。
原来,这是一副哑联。苏东坡上联的意思是: 狗啃河上(和尚)骨 佛印下联的意思是:
水流东坡尸(诗)
(三)下棋对句
苏东坡与黄庭坚在松树下下棋,一阵风吹来,松果掉进棋盘,苏东坡得句曰:
松下围棋,松子每随棋子落。
黄庭坚对道:
柳边垂钓,柳丝常伴钓丝悬。
(四)郊游对句
苏东坡和好友秦少游在郊外野游,遇一醉汉歪歪扭扭骑着毛驴回家,东坡笑着出上联:
醉
汉骑驴,颠头簸脑算酒账;请秦少游对下联。少游放眼江中,即景对曰:
艄公摇橹,打躬作揖讨船钱。这副对联,写得神态活现,维妙维肖。
(五)兄妹对句
苏东坡和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并称“三苏”,亦称“苏氏三杰”。其实苏东坡还有个妹妹叫苏小妹,也很有才华。苏东坡与小妹的感情很深,经常联对,甚至拿对方取乐。比如:
水仙子持碧玉簘,风前吹出声声慢(苏东坡出)
虞美人穿红绣鞋,月下引来步步娇(苏小妹对)据说苏小妹的脸比较长,苏东坡出联嘲笑妹妹。苏东坡的额头比较高,苏小妹也以联反唇相讥。这事成了流传久远的美谈。兄妹互嘲取乐的对联是:
去年一滴相思泪,今日还在脸上流。(苏东坡出)
身子尚在大门外,额头已到祖宗前。(苏小妹对)
(六)巧对船家
一次,苏东坡乘船外出,碰上一个船家因船价与旅客口角起来。为东坡撑船的船家,见东坡文质彬彬,就搭讪着对苏东坡说:“先生,我出一上联,请你对下联,好吗?”说着,便出一上联:
港口撑船因船钱而讲口,苏东坡一时对不上,下船步上岸来,举目一看,面前一座瓦窑,有几个顾客在那里摇头晃脑争议瓦价。东坡触景生情,马上向船家答出下联:
窑头买瓦为瓦价以摇头。
上联“ 讲口”与“ 港口 ”,按当地方音,当为同音词,“讲”读作“港”;下联“窑头”与“摇头”也是同音词。船家听了,伸出大拇指夸道:“妙对,妙对!”
(七)东坡戏对古代诗人诗词中常有一些名句,影响很大,有的竟然成了诗人的代名词。秦观写了一首有名的《满庭芳》词,第一句是“山抹微云……”,后来“山抹微云”成了秦观的代名词。柳永的《破阵子》词中有“露花倒影……”的名句,时人就用露花倒影来称柳永。一次,爱开玩笑的苏东坡巧遇二人,于是一同去饮酒。席间,东坡乘兴把秦观和柳永的这些名句绰号组成了一副对联:
山抹微云秦学士,露花倒影柳屯田。
此联虽为嬉戏之作,读来倒也别有情趣。
北宋散文家苏洵,字明允,号老泉,四川眉县人。他儿子苏轼、苏辙均以文学著名,世称“三苏”27岁才开始发奋读书,写作古文,终于精通六经百家学说,下笔顷刻数千言。两个儿子的才学自不必说,还有一女,名叫苏小妹,也是才思敏捷,颖悟非凡。苏洵常以此夸耀于人。
一日,苏洵来到后花园内,只见山石间流过一泓淙淙碧水,微风中送来阵阵花香。红日西下,绿树掩映,一弯新月挂在半天之上。这位老先生顿时诗兴大发,忙唤来苏轼和小妹,三人拂石而坐,苏洵说道:“如此佳境,不可无诗。为父拈出‘冷’、‘香’二字,我们各自吟出两句诗来,且要将此二字依次作为上下句的最末一字,吾儿以为如何?”兄妹一起应道:“按父亲说的办,请父亲先吟。”苏洵见儿女一起应允,十分高兴,首先吟道:水向石边流出冷,风从花间过来香。苏轼一向以诗词著称,听了父亲的诗句,以为过平过俗,不以为佳。谁知正当他沉吟之际,调皮的小妹却开口道:“长兄平日作诗,思路何等敏捷,想当初嘲弄小妹,来得是何等的迅速,今日缘何思路闭塞?”苏东坡一听,知道小妹又在调皮了,只是微微一笑,便吟道:拂石坐来衣带冷,踏花归去马蹄香。苏小妹对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无一不精妙,听了父兄的诗句,两相比较,觉得还是哥哥的略高一筹。心中寻思,长兄的诗句好则好,但欠雅欠实。小妹正在思索,远处传来杜鹃啼鸣,她以此吟出两句诗来,云: 宿花蝴蝶梦魂香。注: ①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进士,官至翰林大学士,礼部尚书。后因反对王安石被贬官,病死常州。苏东坡的书法与米芾、黄庭坚、蔡襄并称“宋四家”。存世的书法作品有《答谢民师论文帖》、《祭黄几道文》、《前赤壁赋》、《黄州寒食诗帖》等。诗文有《东坡七集》。画有《枯木怪石图》、《竹石图》等。
②(1049-1100),字少游,一字太虚,号淮海居士,别号邗沟居士,“苏门四学士”之一。汉族,扬州高邮()人。北宋文学家、词人。③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北宋词人,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代表作《雨霖铃》。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仁宗时中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许。
③
苏洵(1009年-1066年),字明允,号老泉,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苏洵长于散文,尤擅政论,议论明畅,笔势雄健,有嘉佑集传世。
第二篇:苏东坡改对联
一、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2个多音字,会写6个字。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懂得学无止境,做学问要谦虚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
1.认识10个生字,2个多音字。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难点
1.会写6个字。
2.通过学习课文,懂得学无止境,做学问要谦虚的道理。
四、教学准备
1.生字词语卡片。
2.几副对联。
五、课时安排
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质疑导入,激发兴趣。
1.出示一副对联,请学生读一读,问问学生知不知道什么是对联。教师也可简单说说什么是对联。
2.板书课题。请学生说说读了课题,有什么想了解的内容。教师进行梳理归纳。如:
(1)苏东坡是谁?
(2)为什么要改对联?
(3)苏东坡是怎么改对联的?
3.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读课文,注意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在个人读文的基础上,小组内同学互相读课文,互相检查朗读情况,有读不准或读错的字音要帮助小伙伴读正确。
2.读文后划出生字,小组内的同学互相指读。
(三)检查反馈,巩固识字。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请学生开火车进行认读。
2.出示词语,在读词语中可以进行说话训练。如:
(1)聪明——聪
课文中说谁很聪明?他是什么时候的人?
这样既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也解决了学生质疑的问题。
(2)贴在门上——贴
苏东坡贴的对联是什么内容?
出示两副对联让学生读一读。
(3)“读了”“了不起”这两个词语该怎样读?
出示句子:他读了许多书,觉得自己很了不起。
(4)出示其他词语,让学生读准字音。
(四)读书质疑,感悟内容。
1.学生再次读文,想想刚才没有解决的问题,是否通过读书找到了答案。
2.通过读书找出苏东坡开始写的对联,和改后的对联,请学生读一读,背一背。
3.说一说,这两副对联的内容有什么不一样。让学生通过读,议的活动,体会上下联各加上两字后意思的不同。
4.让学生再进行朗读,读出两副对联内容的不同。
5.引导学生解疑,为什么要“改对联”。
(1)请学生读课文,简单说一说改对联的经过。
(2)师生合作,转换角色,表演体会。
①老师可扮演苏东坡,请学生扮演老人。表演前请学生想想,课文中的老人为什么会给苏东坡拿来这本书,他会对苏东坡说什么?
② 再进行表演。表演中如果学生扮演的老人说不出来,可以请其他学生扮演老人补充,也可问学生,如:“老人家,您为什么要让我看这本书呀?”“您想告诉我什么道理呀?”目的是在表演中,在师生对话中,让学生把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变成人物的语言外化出来,让学生在表演中更加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到骄傲是不对的。(3)表演体会后,再读读苏东坡修改的对联。教师进行朗读指导。
6.交际延伸。
请学生说说,你喜欢苏东坡吗?你认为他是个怎样的孩子?
(五)作业:
1.朗读课文。
2.把故事讲给家长听,也可以和家长一起演一演。
3.收集苏东坡的诗词或故事。第二课时
(一)信息交流。
1.介绍苏东坡的生平,故事。
2.读背苏东坡的诗词。
(二)复习生字。
1.自读课文。
2.出示生字、词语卡片,正确朗读。
3.小组内读生字词语,互相检查。互相交流怎样记住这些生字。
(三)指导书写。
1.请学生认真观察6个要求会写的字,看一看笔顺跟随表,自己说一说这些字该怎样写,边说边在桌子上写一写这些字。
2.认真观察汉字每一笔在田格中的位置,进行描红。
3.学生汇报。说说哪些字值得大家注意。
个别字指导学生先整体观察,然后再说重点笔画在田格中的位置,如“尽”是上下结构的字,两个点要写得大一些。
4.请学生提出较难写的字,教师范写。
5.请学生书写。
6.反馈纠正、评议。
7.学生再次练习书写。
8.再选择其他汉字练习书写。
(四)拓展练习。
观察“高高兴兴”这个词语有什么特点,你还能再说几个这样的词语吗?
《苏东坡改对联》教学设计
古塔区石油小学
董津铭
第三篇:名人对联故事——杜牧酒店写联
名人对联故事——杜牧酒店写联
作者/江苏王宝琪
小朋友们,都知道唐朝诗人杜牧的《清明》诗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细雨蒙蒙,杜牧又没带雨具,衣衫淋得湿透,真像丢了魂似的,多么想找个洒店,喝口滔,避避雨啊!还好,路上遇见一个往家赶的牧童,告诉他酒家的去向。
杜牧兴冲冲地向远处的酒家跑去,老远就喊:“酒家,来二斤酒!”没人答应。走到跟前,见店门半掩着。杜牧连忙推门进去,店堂里一个顾客也没有。正纳闷,店主人从里屋走出来。对杜牧说:“客官,真是对不起,近来连日阴雨,酒送不来。今天,伙计挑着酒瓮来送酒的,却因路滑,摔了一跤,酒瓮摔坏了,酒也撒了。现在店里一滴酒也没有啦!要不你在这儿歇歇脚,喝口热水吧!”说着,主人递了碗热茶上来。
于是,两人攀谈起来。当得知杜牧的身份时,店主人笑容满面地说:“先生相貌非凡,一见就知道是个有才学的贵人。怪不得今天一大早,就听到门前大树上喜鹊叫哩!您能否赐小店一副墨宝?”
杜牧一向不喜欢别人阿谀奉承,加上没喝上酒,心中不快,就挥笔写道:
行人一二四五六七八九十
酒家一二三四五六七八十
横批:百米一搬家
杜牧写完,就告辞另寻酒店去了。
第二天,店主人兴冲冲地把对联贴了出来,引来众人观看,大家不知何意。牧童也来了,想起昨天那位向他打听酒家的行人,就明白了是怎么回事了,说:“上句无‘三’,‘三’与‘伞’谐音,是说来人没有带‘伞’,身上淋潮了;下句少个‘九’,‘九’与‘酒’谐音,是说店里没有酒,来人没喝上,很是扫兴。‘百米一搬家’是说把‘百’上的‘一’搬到‘米’字上,意思是说他‘自来’了。
原来是这么回事呀!众人都夸牧童是个聪明的孩子。
第四篇:对联故事
对联故事
华罗庚巧对钱三强
一九五三年,钱三强率科学考察团出访,团员有华罗庚、张钰哲、赵九章、贝时璋、吕淑湘等人。途是闲暇无事,少不得谈今论古。这时华罗庚即景生情,得出上联一则:三强韩魏赵,求对下联。三强说的是战国时期韩、魏、赵三个强国,却又隐喻代表团团长钱三强的名字,这就不仅要解决数字联中难对的困难,而且要在下联中嵌入一位科学家的名字。因此,华老上联一出,诸人大费踌躇。隔了一阵,只见华罗庚不慌不忙地吟出了下联:九章勾股弦。九章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数学著作,这本书首次记载了我国数学家所发现的勾股定理。同时,九章又是大气物理学家赵九章的名字。对得如此之妙,使满座为之倾倒!
中国战胜日本侵略者
1945年8月15日,日本军国主义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抗日战争取得辉煌战果。胜利的喜讯传到成都,全城顿时沸腾起来,人们敲锣打鼓,燃放鞭炮,高兴得把手中的帽子往天上抛。卖水果的也将摊子上的水果往人群里扔,叫大伙儿都尝尝“胜利果实”。第二天,家家贴对联,庆祝胜利。其中有一副对联写道:中国捷克日本;南京重庆成都。横批为:抗战胜利。从字面上看,上联为三个国名,下联为三个市名,而其含蓄之意,则令人称奇。上联中的“捷克”虽是国名,但“捷”与“克”又分别为动词,“捷”有战胜之意,“克”有克服、制服之意,连起来理解,便是中国战胜日本。下联中的“重庆”是市名,但“重”与“庆”也分别是词。“重”为重新之意,“庆”为庆祝之意。连起来,就是南京重新庆祝它成为都城。再现了历史的真实。横批 “抗战胜利” 看似平常,其实不然: 亡国奴的悲愤, 人民的苦难,统统过去了!悲喜交集之情, 在这里爆发, 读了叫人动容!
第五篇:对联——对联故事
对联大全——对联故事
对联大全——对联故事
2012-07-22 17:23:07| 分类: 对联大全 |举报 |字号 订阅
对联大全——对联故事
对联赏析
对联故事
1.前思后想看左传书往右翻 坐北朝南吃西瓜皮向东拋
相传湖北有个叫“贼二爷”的穷书生,县官想找碴,故意请“贼二爷”和众乡绅到黄鹤楼吃西瓜,县官出了上联,无人以对,“贼二爷”即应下联,顺手把西瓜皮朝县官身上甩去。
2.水底月是天上月 眼中人是面前人(宋代寇准出上句,杨大年对下句)
3.千年老树为衣架 万里长江作浴盆
明朝解缙七岁時,随父亲去长江洗澡,父亲脱下衣服掛在老树上说了上联,解缙即答了下联。
4.四水江第一,四时夏第二,老夫居江夏,谁是第一,谁是第二
三教儒在前,三才人在后,小子本儒人,岂敢在前,岂敢在后
(上联为张之洞,下联为梁启超)5.鞭打黄牛背 棍戳黑狗牙
一私塾先生课余闲走,脱口而念出上联,正巧被迎面而来的讨饭小孩听见,接口应了下联。
6.武侯祠的楹联
武侯祠遍及我国各地,其中最出名、至今保存最好的是南阳和成都的两祠。两祠中的两幅楹联,令人回味。
其一(南阳武侯祠):
收两川,摆八阵,七擒六出,五丈原设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思三顾;
取西蜀,征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按金木土爻之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这幅对联巧妙地使用数字,对得工整,概括了诸葛亮出山后27年的戎马政治生涯,综合了世代传说的种种事迹。
其二(成都武侯祠):
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
不审势,则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这幅对联道出诸葛亮治政治军的经验和他的高远境界。他的用兵之道,以功心为上,功城为下;治蜀采用严刑峻法,使蜀中风化肃然。
7.三味书屋
周树人幼年时,在私塾“三味书屋”读书,当然那时他还未用“鲁迅”这个笔名。
一天,老师出了个对子让学生们对,上联是“独角兽”。
学生们纷纷对下联:“两头蛇”、“八脚虫”、“九头鸟”、“六耳猴”……又有一学生对“四眼狗”,老师越听越气。
这时周树人对道:“比目鱼。”
老师回嗔作喜,连说对得珠联壁合。
8.巧用词牌
苏东坡有一次出上联:水仙子持碧玉簪,风前吹出声声慢。苏小妹对:虞美人穿红绣鞋,月下引来步步娇。
9.朱元章的妙联
雪里白梅,雪映白梅梅映雪;风中绿竹,风翻绿竹竹翻风
另对:江上红霞,江染红霞霞染江 珠落碧荷,珠滚碧荷荷滚珠
10.英雄气概
这是李自成作的联:
雨过月明,顷刻呈来新境界;
天昏云暗,须臾不见旧江山。
11.梅子酸牙
有个叫伍文定的人与一个知府出游,见一家墙头露出一张少女的脸,知府出对子说:
“墙内桃花,露出一枝难入手。” 伍文定对道:
“园中梅子,不消几个便酸牙。”
——清?梁章钜《巧对录》
12.爱铜钱
吴地有个人叫马承学,很喜欢骑马奔驰。他的朋友钱同爱便出个对句与他开玩笑说:
“马承学,学乘马,汲汲而来。”
马承学应道:
“钱同爱,爱铜钱,孜孜为利。”
对完后补充说:“这只是为了对仗工稳,并不敢讥笑老兄。”
——清?梁章钜《巧对录》
13.医生对
有个医生,自夸很善于对句。有一次,他到一个达官家里去,主人正用绸缎裁衣,便指着锻料出句说:
“一匹天青缎。”
医生对道:
“六味地黄丸。”
主人很高兴,把医生请进内院款待,并出“避暑最宜深竹院”七字让他对。医生立刻对道:“伤寒莫妙小柴胡。” 正应对之间,忽然闻到微风吹来的一阵花香,主人便出句说:
“玫瑰花开,香闻七八九里。”
医生对道: “梧桐子大,日服五六十丸。”
——清?梁章钜《巧对录》
14.无钱赎当头
旧时送到典当铺去当的货物叫“当头”,如期用钱赎出来就叫“赎当头”。又古有“万事不如杯在手,一年几见月当头”的对子。有个人典当了东西,换了几个钱去赌博,进了赌场,手提着钱串说道:
“万事不如钱在手。”
旁边马上有人应道:
“一年几见赎当头。”
——清?梁章钜《巧对录》
15.双月与半风
有个人同朋友一块回家来,正碰上妹妹在窗前捉虱子。妹妹出对子说:
“阿兄门外邀双月(朋)。”
哥哥对道:
“小妹窗前捉半风(“风”之繁体为“風”,“半风”隐指“虱”字)。”
——清?梁章钜《巧对录》
16.刻意求对
有个人作了一首《百韵诗》献给他的上司,其中有一联写道:
“舍弟江南没,家兄塞北亡。” 上司看了,动了恻隐之心,说:“真没想到你家里的灾祸竟到了这种地步!”这人却回答说:“实无其事,我哥哥也没死,弟弟也没亡。我只是为了追求诗句对偶贴切才这样写罢了。” 有人听说了这件事,就戏谑他说:“你还不如写上‘爱妾眠僧舍,娇妻宿道房’呢。若这样写,还可以保全你兄弟的性命啊!”
——清?小石道人《嘻谈录》
17.不改父业
一个衙役突然成了暴发户,就千方百计地供养他的儿子读书,还专门为他请了教书先生,为的是将来能改换门庭,光宗耀祖。无奈他的儿子已学会了做衙役的行当本色,终究难以改变。一天,这个衙役的哥哥手持羽扇踱步走来,教书先生就趁机出了上句让学生对下句:
“大伯手中摇羽扇。”
学生对出:
“家君头上戴鹅毛。”
先生无奈,只得又出六字对;
“读书作文临帖。”
学生忙对:
“传呈放告排衙。”
先生又出五字对:
“读书宜朗诵。” 学生对道:
“喝道要高声。”
先生又出四句对:
“七篇古文。”
学生又对:
“四十大板。”
先生越听越有气,就责骂:
“打胡说。”
学生以为又是让他应对,就连忙答:
“往下站。”
先生更生气了,骂道:
“放屁。”
学生马上对出:
“退堂。”
先生见学生实在无法引导,就只得无可奈何地用鼻子“哼”了一声,学生很机灵,当即对出下句:“喝。” ——清?小石道人《嘻谈录》
18.朱督学书联杜后门
清代有一姓朱的督学,浙江人。一年,回浙江监考,为防同乡来走后门,便书一联,悬于堂上:
“铁面无私,凡涉科场,亲戚年家皆谅我;镜心普照,但凭文字,平奇浓淡不冤渠。” 19.蒲松龄落第自勉
蒲松龄少时几次赴考都名落孙山,于是愤而放弃科举转而著文。为激励自己,书一联刻于铜镇尺上: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20.徐广文
明代人徐广文,性情狂放,善调谑,机智聪敏。他年轻时,曾与侍御唐万阳一起游历。一天晚上,二人坐在灯下,广文打瞌睡,万阳将他叫醒,并出句子让他对。上句说:
“眼皮堕地,难观孔子之书。”
广文对句说:
“呵欠连天,要做周公之梦。”
万阳听了大笑。
——明?江盈科《雪涛谐史》
21.于谦对僧人
明大臣于谦年幼时,母亲把他的头发梳成双角。有一天他在学馆玩,僧人兰古春见到后,逗他说:
“牛头喜得生龙角。”
于谦立即对出下句:
“狗口何曾出象牙。”
兰古春听了感到很惊奇。于谦回家后对母亲说:“以后不梳双髻了。”过了几天,兰古春又过学馆,看到于谦已梳成三角发髻,又逗他说:
“三角如鼓架。”
于谦又对道:
“一秃似擂槌。”
——明?冯梦龙《古今谭概》
22.戴大宾妙对
戴大宾八岁时在学校里,老师指着厅上的椅子出对说:
“虎皮褥盖学士椅。”
大宾立即对道:
“兔毫笔写状元坊。”
老师很惊奇。十三岁时,戴大宾在乡试中得中,有个做官的来访谒他父亲,见大宾在庭院游戏,还是个稚童,以为不过是个小学生,就出对子试他说:“月圆。”大宾即对道:“风扁。”那人问:“风怎么会扁?”大宾答道:“一有缝就钻进去,不扁怎能做到?”那人又出一个句子说:“凤鸣。”大宾应声答道:“牛舞。”那人问:“牛何尝能舞?”大宾解释道:“《尚书》上说:‘百兽率舞。’牛不在其中吗?”
——明?冯梦龙《古今谭概》
23.云生足下
有个叫丘琼山的人,小时候跟着老师在乡里一官宦人家私塾读书。他很聪明,远近闻名,可那官宦人家的孩子却最不喜欢读书。有一天,老师外出,官宦人家的孩子也偷偷跑回家,只有丘琼山还在学堂学习。当时天下大雨,丘琼山的座位上方正好是个瓦缝,雨漏下来,滴在丘琼山的肩上。于是,丘琼山就把那个官家公子的座位移到漏雨的地方,把自己的座位换过去。老师回来后,官家公子看到丘琼山占了自己的地方,便向老师告状。老师说:“我出对子给你们对,谁对上了,就算谁有理。”接着说出上联:
“点雨湿肩头。”
丘琼山脱口答道:
“片云生足下。”
这个下联暗含自己将来会步上青云的意思,老师十分赞赏。官家公子对不上,觉得既羞愧,又恼怒,便回家哭着把这件事告诉了他父亲。他父亲大怒,把丘琼山召来,又出个对联考他: “孰谓犬能欺得虎?” 意思是:“谁说狗能欺负虎?”把自己的儿子比作虎,把丘琼山比作狗。丘琼山立即答道: “焉知鱼不化为龙!” 意思是:“怎知鱼有朝一日不能变成龙?”相传黄河鲤鱼跳过龙门即化为龙,古人常以此比喻某人科举中第,一下由平民变成高官。这位做官的听了丘琼山的话,很吃惊,明白他将来怕是不同凡响,便说好话安慰一番,送他回去了。
——清?褚人获《坚瓠集》
24.诉衷情母女巧联对 传说:苏小妹的女儿是个很有志气的女孩子 在婚姻问题上她也很有主见。父亲的包办,母亲的“参谋”,媒婆的牵线搭挢,都没有起作用。后来,还是自己作主,嫁给了一个家境很不好却十分有才气的穷秀才。
女儿嫁出之后,苏小妹很不放心,总担心闺女在夫家受不了那份罪,有一天,风雨交加,苏小妹忽然想起女儿住的那两间房也不知漏雨不漏雨,便带了丫环,撑上雨伞,顶着风雨到女儿家去了。一进女儿家小院便听到女儿在房内与丈夫在一起的念书声。苏小妹未急于进屋,先打量了一下女儿的房子,只见是两间顶上半瓦半草的房子,窗子已经因年久失修而坏了。大概是为了遮风雨吧,窗台上一盆挨一盆地摆满了海棠花, 海棠花的枝叶把大半个窗户都遮住了。苏小妹走上前去,刚到窗下, 便听到室内的读书声骤然停止了。一会儿,女儿欢笑着冲出屋来,把母亲让进了屋。苏小妹坐定之后, 环顾室内,见室内摆设虽然简陋但却有条不紊,她指着摆满窗台的海棠问女儿:
“半窗红花为防风雨?”
女儿刚要点头说“是”,一想不对,母亲这不是说了半副对联叫我对吗?”便马上改口说:
“一阵乳香便知母来”。
苏小妹一听,想自己在上联中故意用了“红花”“防风”两位中药名,没想到女儿也真机灵,不但巧妙地用“乳香”、“知母”两味中药对上了,而且还说明了刚才读书骤停的原因,看来女儿出嫁后才学确是长进了。
这时,女儿端上茶来,一边请母亲饮用,一边问母亲冒雨而来有何急事,苏小妹说:“哪有什么急事,就是为了来跟你对对子的,”说罢,她又道出了一个上联:高阳台上酷相思,为娘心念天仙子女儿听出了母亲是说因想念儿放心不下才来的,但也知道母亲这上联中用了《高阳台》、《酷相思》、《天仙子》三个词牌,对起来不易,她便故意扑上去在母亲怀中撒了一会儿娇,然后又很亲切地为母亲梳理被风吹乱了的头发。这样拖了一段时间后,下联也构思了出耿了,她这才对娘说:满庭芳中诉衷情,小女难得相见欢 她在下联中也用了三个词牌名;《满庭芳》、《诉衷情》、《相见欢》。苏小妹见女儿生活得虽然清苦,但夫妻相亲相爱,志同道合,便放心了。临走时,她还给女儿留一些钱,女儿再三推辞不过,就收下了。
25.乾隆出对点探花
一次殿试,才子刘凤浩取中第三名探花。但他是个独眼人。乾隆皇帝钦点他时见到刘的相貌后有些犹豫,心想再考考他,如果确才识卓著,就给他功名。乾隆帝出的上联是:
独眼不登龙虎榜
刘凤浩应电报对道:
半月依旧照乾坤
此对含意深刻,乾隆心已嘉许,又念出一联再试他出道: 东启明西长庚南箕北斗朕乃摘星汉
刘凤浩只略一思忖,即信口答道:
春牡丹夏芍药秋菊冬梅臣是探花郎
刘凤浩的捷才终于使乾隆帝心悦诚服,随即钦点他为探花,登上金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