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井冈山有感
井冈山有感
机械处 杨 玲
我于2006年9月14-19日参加了局党委组织的宣传委员培训班,赴井冈山、南昌等地进行了一次红色之旅。这次井冈山之行收获颇多,很受教育,一直以来对党都是理性认识,通过这次身临其境的感性参观,深深感到我们党的光荣与伟大,中国革命胜利的来之不易。这次活动很有意义,我觉得每一个中国人尤其是共产党员都应该到井冈山去看看。井冈山的自然风光也很秀丽,真的可以说是寓教于乐了。
感慨良多,心头激情澎湃不吐不快,涂鸦一首以作纪念。
游井冈山有感
三湾改编树军魂,八角微光耀苍穹,大井村头放眼宽,黄洋界上炮声隆。红军热血染红土,烈士忠骨埋青山,革命火种代代传,一样青春两样红!
注释:
1、三湾改编:群峰环峙、风光秀丽的三湾村,坐落在永新县西部的九陇山北麓。1927年9月29日,毛泽东率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部队来到这里,进行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三湾改编”。这是中国工农红军政治工作的开端,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为从组织上、政治上和思想上建设一支全新型的人民军队奠定了牢固的基础。
2、八角微光:在宁冈县城东南16公里处的茅坪村谢氏慎公祠后面,有一栋土砖结构的两屋楼房, 楼上有一个八角形天窗,当地群众称之为八角楼。井冈山斗争时期,毛泽东经常在八角楼居住和办公。在八角楼的清油灯下,毛泽东写下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两篇光辉著作,总结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斗争经验,阐明了中国革命发展的规律,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光辉思想。八角楼的灯光在茫茫黑夜里照亮了中国革命胜利的道路。
3、黄洋界:当年井冈山革命军事根据地有五大哨口——黄洋界、八面山、双马石、朱砂冲、桐木岭,分别设立在崇山峻岭的险道隘口,屹立在井冈山中心——茨坪的四周,扼守着当时进出井冈山的五条主要山道,成为进可攻、退可守的军事要隘。“黄洋界上炮声隆”源自毛主席的一首词《西江月》。
4、大井村:朱毛旧居,1927年至1928年,毛泽东、朱德、彭德怀、滕代远等先后在此居住和工作。在大井村头的树下有一块石头,当年毛主席经常在这里看书。
第二篇:井冈山之行有感
井冈山之行有感
2017年9月18日至20日,我有幸参加了公司党委组织的井冈山“革命教育、爱心助学、共建创新”的革命教育活动。
进入井冈山后,停留在课本中的井冈山第一次进入了眼帘,盘山公路蜿蜒盘旋,仰视山尖,翠竹挺拔,云雾缭绕,自然美景一览无余;俯视山下,高山幽壑,飞瀑深涧,自然美景尽收眼底。随后我们陆续参观了井冈山革命博物馆、黄洋界战役旧址、挑粮小道、大井故居、井冈山革命烈士纪念碑等人文景观。看着眼前的美景,听着一个个可歌可泣的革命故事,深深为革命前辈们的英雄气概和百折不挠的意志而折服,也深刻了解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印象深刻的是观看了大型史诗实景演出《印象井冈山》,我看到了井冈山革命先烈们在炮火中英勇战斗,前赴后继的斗争画面;看到了毛主席在八角楼上借着一根灯芯的微弱灯光,奋笔疾书,忧国忧民的身影;看到了朱德老总在挑粮小道上坚持独立挑粮、爱兵如子的背影;看见了军民团结一心,共同抵抗敌人进攻的场面,那一声声枪鸣,一阵阵炮响在耳边是如此的清晰……正是革命先烈这种无私无畏的付出,才形成了独特的井冈山精神---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井冈山精神是井冈山的精髓美,这种精神至今依然吸引着无数中国人来到井冈山用历史的眼光瞻仰它、欣赏它
最后一天我们来到了由上汽集团资助搭建的希望小学——江背小学,进行爱心助学活动。校领导的热情欢迎,孩童的天真烂漫无不令我想到儿时的光阴,那一双双渴望求知的双眼,让我想到曾今的我也是如此的刻苦努力。在这里,我感受到上汽20多年坚持不懈的精神,无论什么事情,哪怕再小的小事,只要坚持不要的做下去,总会散发出令人惊叹的光辉。三天的行程历历在目,作为公司的一员已然回到工作岗位坚守着自己的职责。我作为一名财务工作者,学习和弘扬井冈山精神,就应该紧密结合工作实际履行好岗位职责,坚持原则,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把井冈山精神融入到我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去,为公司的建设和发展,为祖国的繁荣与昌盛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三篇:井冈山有感重点
参加“井冈山红色之旅”有感
我很有幸能够参加这次公司组织的红色之旅活动,而这一次作为一个入党积极分子,我有幸踏上井冈山、南昌这片热土,更让我体会到了每一位共产党员,每一位革命烈士,甚至很多普通人,他们为了更多人的幸福所付出的努力以及他们对信念的执着追求。
在南昌我们游览了滕王阁,历经人世千年沧桑,战祸兵乱,迭废迭兴达数十次之多,现在我们看到的滕王阁是由江西人民花了巨资重新修建而成的。虽说失去了历史的厚重,整个楼全部应用现代的建筑材料,水泥、花岗岩、电梯、空调,还有永远不绝的人流,充满阁内的大厅、走廊、楼梯,但不失是一座声贯古今、誉满海外的名阁。它巍然耸峙于赣江之滨,与湖北的黄鹤楼、湖南的岳阳楼齐名,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
用过早餐之后,我们开始了井冈山之旅,大巴在崎岖的山路上盘旋而上。映入我们眼帘的是群山延绵,巍峨多姿,林海无际,翠竹葱茏,使我们真正体味到了“山、瀑、林、竹浑然一体的美。在没来之前,就听说井冈山是绿色的井冈,森林覆盖率达到80%,果然名不虚传,这里的负氧离子十分丰富,身在其中,仿佛就身在氧气瓶中,我贪婪吸着久违的新鲜空气,精神顿时好了起来。
我们踏入井冈山烈士陵园,双腿忽然变得沉重起来,肩上仿佛被压上了千斤的重担,眼前仿佛闪过一幅幅鲜活的战斗场面:浓密的树林,仿佛还听见隆隆炮声,稠密的云气,似乎还嗅到了当年的硝烟……脚踏通往内馆的石阶,班驳而又苍桑,混合着多少苦痛与挣扎,混合着多少泪水与鲜血,混合着多少失望与希望。对于出生于80后的我们那段历史仅仅从课本上了解是绝对不够的,在蜜糖中泡大的年青一代必须用眼去仔细观察,用耳去仔细倾听,用心去仔细体会,因为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碾碎一切,纷纷扰扰中,谁也听不清对方的喊叫,只是随着人流,不断往前。我感觉自己在颤抖,莫名的颤抖,或许是害怕自己无力承担革命先烈给我留下的重担,但井冈山就像一位仁慈的老人,宽怀的长者,长着齐腰的白胡子,精神矍铄,眼光温和,腰板子直直的,内藏着一颗温和的心,他告诫我:匆忙时的窘迫,悠闲时的快乐,都在渐渐揭露时光的无情,让人感到恐惧,如何实现个人的价值,如何为我们的国家,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家庭作出更大的贡献,需要每个人深思。我敬佩他们,敬佩他们犹如敬佩青松,在冬雪中的傲然;我敬佩他们,敬佩他们,犹如敬佩火把在黑暗中的淡定;我敬佩他们,敬佩他们犹如敬佩绿竹在乡间中的有节。
不知不觉我们来到了当年毛委员居住过的旧居,一走进用泥巴垒起的茅草屋时,我顿时肃然起敬,敬仰的心顷刻怦然涌动,我怎么也无法理解,这里就是星星之火的地方吗?这就是走出改变中国命运的一代伟人的地方吗?房屋简陋,内设简单,光线黑暗。通过讲解员的讲解,眼前的一切我才恍然大悟,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的道理,此刻,觉得自己的思想仿佛已被净化,灵魂得到了升华„„。
此次之行,我们还参观了八一广场、黄洋界纪念碑和小井红军医院等红色旅游景点。站在黄洋界的纪念碑下,好象听到隆隆的炮声在耳边回响;走在小井红军医院的走廊,好象看到硝烟中医务工作者在不停地忙碌。黄洋界处在深山狭地,因为有了红军,有了黄洋界保卫战,有了毛泽东的诗词而名扬四海。立于黄洋界哨口,眺望那伟岸雄浑、逶迤起伏的山势,自己仿佛置身于“鼓角相闻”的古战场。从这里,不仅走出包括毛泽东、朱德、陈毅、粟裕等人在内的许多开国元勋,成为璀璨将星升起的地方,还走出了多少我们不知名的井冈英雄,他们的鲜血播洒在共和国创建征程的山山水水中。
短暂的行程是紧凑而印象深刻的,井冈山留下了毛泽东遒劲的笔道,力透了中国半个多世纪的历史,井冈山留下了红军们顽强的品格,激励着中国走过了半个世纪多的征难,井冈山留下了我们的足迹,他将成为我们的回忆,永远震荡着我们的灵魂,成为我们继续前进的动力之源。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党正带领全国人民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腾飞的宏伟目标。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仍然面临各种严峻的困难和挑战,面对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面对诸多复杂矛盾和困难,面对种种新的考验和磨炼,更加需要我们大力弘扬井冈山精神,像井冈山军民那样,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
王艳霞
2010年6月25日
第四篇:井冈山之行有感
井冈山之行有感两篇、篇一
今天来到了期待已久的井冈山,早上早早的就起床了,坐在车子上,就在预算井冈山的种种。
果然不出所料,行程让我很满意。首先我们在途中就下车参加了博物馆,让我感触颇深,红色的精神激励着我。博物馆让人流连忘返。然后我们就领了一些东西,就到了午饭的时间,午饭很不错,阿姨帮我们打了很多好吃的菜,下午我们去听了讲座,教授讲的特别好,这种气氛环绕,让我感触颇深,中间还唱了几首山歌,让气氛更加活跃了。
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为中国革命播撒了燎原火种,成为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我党建立最早、最具生命力的一块根据地。秋收起义失利后,毛泽东同志率领工农革命军到达井冈山。第一次建立了革命军队;三湾改编,第一次把党的支部建在了连队;土地革命,第一次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井冈山的农民第一次喊出了共产党万岁。工农武装割据,第一次建立了红色革命政权。
大革命失败后,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革命力量在农村能否存在和发展,革命红旗到底能打多久,成了必须回答的问题。
毛泽东同志不仅出色地领导了井冈山斗争,而且勇于探索中国革命的规律,他在井冈山写的《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两篇文件中,在深刻分析中国国情、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科学地回答了在敌人四面包围下,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原因和条件,较为完整地论述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并仔细分析了解决在农村革命根据地怎样建设一个无产阶级政党,怎样建设一支人民军队,怎样建设苏维埃政权,怎样去发动群众搞土地革命等问题。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共产党怎样坚持革命、怎样壮大革命力量的问题,为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
篇二
井冈山之行有感
初夏五月,我们赴X培训学员参加了南昌工学院组织开展的红色之旅教育活动,在学校老师的带领下驱车5个多小时,行程百余公里,风尘仆仆来到革命圣地——第一个红色革命根据地井冈山,满怀赤诚和崇敬的心情,游览了中国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参观了峭拔险绝的黄洋界,简朴庄重的毛泽东同志旧居,和庄严肃穆的红军烈士纪念馆,参观了井冈山革命博物馆,聆听了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官员宣讲的井冈山精神,并在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举行了宣誓。通过一系列的教育活动,凭吊古战场,缅怀革命先辈的丰功伟绩,追寻革命先贤当年在白色恐怖下创建第一个红色革命根据地的光辉足迹,领悟红军当年不怕艰苦,联系群众,不畏牺牲,无私奉献的无产阶级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坚定不移的共产主义信念——坚信共产主义一定会实现!使我更清楚地认识到: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是点燃星星之火的一盏明灯,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奠基石,是成功的起点、胜利的起点。回顾党的革命历程,追寻伟人的奋斗足迹,缅怀英烈的音容笑貌,重温入党誓词,思想得到了升华、心灵得到了洗礼,受益匪浅。
井冈山是革命的圣地,更是革命的摇篮。1927年9月中国工农红军在秋收暴动后来到罗霄山脉中段井冈山,创建了第一个革命根据地,随后建立了第一个红色苏维埃革命政权。当年,正是在这个当地人口不满两千,年产粮食不过万担的地方,中国共产党领导英勇的红军在血雨腥风中同敌人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无数革命先烈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登上整整六十级台阶后,我们来到庄严肃穆的红军烈士纪念馆。在一楼大厅的正面墙上,印刷着毛主席的巨幅手书“死难烈士万岁”,六个千钧大字,金光劲射,力透粉墙。前面安放着许多参观者敬献的各式花圈,其中有党和国家领导人江泽民、朱熔基、胡锦涛、李鹏等敬献的花圈,整齐地默默地肃立着。我们也向死难烈士敬献了花圈,并鞠躬肃立默哀,以表达我们对革命烈士无比的敬仰与感恩,无尽的哀思与怀念。在纪念馆二楼,陈列着大量的实物和图片,真实生动地展示了当年红军先辈前仆后继、艰苦创业的光辉历史。一方又一方巨大的纪念碑上,黑底金字,十分庄重,十分工整地刻满了无数革命烈士的年轻的英名,更有王尔琢、贺敏学、袁文才、王佐„„一个个光辉的名字分明就是一把把劈向反动派的利斧尖刀,又是一把把焚毁旧世界的熊熊火炬,同时更是一尊尊高大奇伟的光辉形象,一座座不朽的丰碑,庄严矗立在每一位拜谒者的心上。一路看过碑林来到山顶,在庄严凝重的巨大的金色火炬雕塑前,沉思默想,流连环顾,仿佛那一个个不朽的英灵,在连绵不断的八百里井冈山,分明簇立成一根根挺拔的方竹,一棵棵苍翠的劲松,一朵朵姹紫姹红的鲜花,一块块凝碧透赤的岩石,一座座巍然屹立的高峰峻岭,一座座永垂不朽的历史丰碑„„把这革命圣地装点得无比娇美无比壮丽。我们无不为之震撼为之浩叹。
在井冈山五大哨口之一黄洋界上,我们俯瞰险峻的地势,静听导游的介绍,抚摸着那尊当年使敌人闻风丧胆抱头鼠窜至今仍然雄踞山头坚守阵地的大炮,吟诵着“„„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逍遁”的诗句,追思着那场敌我力量悬殊的著名的黄洋界保卫战——三个营的红军英勇地抗击五个团的敌人四次疯狂的进攻,那是何等的惨烈悲壮!然而我们最终一炮定乾坤,以少胜多,又是何等的神勇气概!抚今追惜,睹物思人,我们心中充满了无限的感慨与崇敬,充满了胜利的喜悦与豪迈。
在毛泽东同志旧居,除了一张普通的旧木床和薄得象床单一样的蓝色土棉布被子以及被子旁边一套整齐干净的深灰色的红军战士服装之外,就是木床边小窗下一张破旧的三屉桌,上面放着一盏老式高腰油灯,别无长物。最显眼的就是那盏
小小的油灯和那顶红军帽上熠熠闪光的红五星——极自然地使人联想到延安窑洞的灯光和毛主席在遵义时期的照片上的红五星。在这里,完全看不到当时国民党反动派官员豪宅里的奢华陈设。然而,就是在那样艰苦的环境里,多少个不眠之夜,毛泽东同志就着昏暗的灯光,挥洒如椽巨笔写出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名篇,以其敏锐的洞察力,通俗的表达力,深邃的思想,独到的见解,精辟的分析,坚定的立场,乐观的态度,鲜明地表现出了一个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远见卓识,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和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这些雄文华章如火炬明灯,在风雨如磐的漫漫长夜里及时指明了革命方向,坚定了革命低潮时期许多怀疑、动摇者的立场和信念,极大地团结了广大民众和社会各界一切可以团结的进步力量,极大地鼓舞了革命队伍的斗志和革命必胜的信心。而中国革命的队伍也就是从这里,从八百里井冈山开始,在高高飘扬的镰刀斧头大旗下,在血与火的洗礼中,如不灭的星星之火,以不可阻挡的燎原之势,逐步由少到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在与广大人民群众的血肉连系中不断发展壮大起来,最后有了改天换地的巨大力量。这是任何反动势力都无法扑灭的革命火种。
通过这次井冈山之行,感想很深,回来便查阅了一些资料,在实地观察和理论学习中我体会到:
1、科学的适合国情的理论指引是井冈山斗争乃至全国革命胜利的保证。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实事求是,中国革命成功的重要保证,就是毛泽东同志坚持从中国国情出发,探索出了一条适合我国革命成功的道路。土地革命、建立根据地、武装割据、开辟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这些指导中国革命胜利的法宝,正是毛泽东在井冈山斗争中进行了认真的总结,提出了系统完备的理论。在当时共产党及革命军队面临非常严峻形势下,这些重要理论的形成,给共产党的前进方向指明了道路。当时毛泽东在井冈山写了三篇文章:《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井冈山斗争》,这些文章,在中国革命面临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如一盏明灯,一下子照亮在黑暗中探索的共产党人的心,为中国共产党的斗争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毫不夸张地讲,井冈山是中国革命胜利的摇篮,也是毛泽东思想诞生的摇篮。
2、认真开展实践,积极探索革命道路,为井冈山斗争赋予了活力。毛泽东思想的重要品质,就是经过实践的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理论。在井冈山时期,毛泽东和他领导的共产党,在面临敌军不断围剿的恶劣环境中,依然对土地分配、政权建设、党的建设进行了深入的实践,做出了积极的探索和深刻的总结,这些丰富的实践活动,不仅为井冈山根据地的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而且正如一粒粒红色的火种,随着中国革命的不断扩展而传播开来,由点而成片,终于造就了一个红彤彤的新中国。突出实践、立足实践的思想,为井冈山精神赋予了活力和生命力,也为毛泽东思想赋予了灵魂。毛泽东在《实践论》中强调:“只有人们的社会实践,才是人们对于外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井冈山斗争,无疑为中国革命提供了一份价值无比的富有真理性的实践典范。
3、党的建设和民主建设双轮驱动,使革命军队真正成为战无不胜的人民武装。毛泽东同志率秋收起义余部挺进井冈山途中,有感于南昌、秋收起义相继失败,指出“这是缺乏革命中心力量招致革命失败的血的教训”。于是确定在江西永新三湾村改编部队,实行“支部建在连上”。这就在部队建起严整的党组织体系,为党全面建设和掌握部队提供了可靠组织保证。同时,毛泽东同志十分注重军队的民主建设,“红军的物质生活如此菲薄,战斗如此频繁,仍能维持不敝,除党的作用外,就是靠实行军队内的民主主义。官长不打士兵,官兵待遇平等,士兵有开会说话的自由,废除烦琐的礼节,经济公开。士兵管理伙食,仍能从每日五分的油盐柴菜钱中节余一点作零用,名曰'伙食尾子',每人每日约得六七十文。这些办法,士兵很满意。尤其是新来的俘虏兵,他们感觉国民党军队和我们军队是两个世界。他们虽然感觉红军的物质生活不如白军,但是精神得到了解放。同样一个兵,昨天在敌军不勇敢,今天在红军很勇敢,就是民主主义的影响。红军像一个火炉,俘虏兵过来马上就熔化了。中国不但人民需要民主主义,军队也需要民主主义。军队内的民主主义制度,将是破坏封建雇佣军队的一个重要的武器。”井冈山精神中关于党的建设和民主建设的思想,无伦时代如何变化,其基本精神永远光耀古今并给予现实和未来以深刻启迪。
4、坚持革命信念,坚定革命信心,革命理想大于天。说到井冈山精神,人们最先想到的是“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单这一句,无伦在什么时候提起,总会给人以无限的力量和信心。理想和信念,它不是空洞的东西,它有巨大的感召力和吸引力,中国革命的胜利,靠的就是共产党人对中国革命光明前途的坚定信念和不懈追求。有了这种崇高的理想信念,就会产生战胜困难、战胜敌人的精神力量,无数革命者抛头颅、洒热血,甘愿奉献自己的青春和生命,正是革命理想感召的结果。在《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这篇文章中,毛泽东充满激情地写到:“中国革命高潮快要到来„„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这样豪迈的语句,不仅会为根据地军民坚定革命信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更为每一个共产党员增添了无穷的信心和勇气。崇高的理想信念,始终是共产党人保持先进性的力量源泉和精神支柱。淡化理想信念,共产党员就会落后于时代前进步伐,会成为群众的尾巴,这是我们感悟井冈山精神必须深刻领会和用心实践的一个大的命题。
伫立黄洋界,处处流水潺潺,莺歌燕舞,神奇的红土地因承载了太多红色历史积淀而愈发显得厚重。但我想,更值得我们珍惜并永远传承坚持的,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而培育的一种伟大革命精神,是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亲手培育,在艰苦卓绝的井冈山斗争中升华而成的井冈山精神。
红霞尽染的莽莽井冈山是不灭的燎原的革命火种,是不熄的红色的革命灯塔,将永远照耀着我们,指引着我们继续革命勇往直前。而今的井冈山,仍是不熄的火种,红色的火炬和不朽的灯塔。它点染着,燃烧着,传播着,熏陶着,照耀着,指引着一代又一代接班人继续在革命的道路上努力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孜孜奋斗,生生不息。
XXX
X年X月X日
第五篇:井冈山之行有感
井冈山之行有感
初夏五月,我们赴X培训学员参加了南昌工学院组织开展的红色之旅教育活动,在学校老师的带领下驱车5个多小时,行程百余公里,风尘仆仆来到革命圣地——第一个红色革命根据地井冈山,满怀赤诚和崇敬的心情,游览了中国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参观了峭拔险绝的黄洋界,简朴庄重的毛泽东同志旧居,和庄严肃穆的红军烈士纪念馆,参观了井冈山革命博物馆,聆听了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官员宣讲的井冈山精神,并在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举行了宣誓。通过一系列的教育活动,凭吊古战场,缅怀革命先辈的丰功伟绩,追寻革命先贤当年在白色恐怖下创建第一个红色革命根据地的光辉足迹,领悟红军当年不怕艰苦,联系群众,不畏牺牲,无私奉献的无产阶级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坚定不移的共产主义信念——坚信共产主义一定会实现!使我更清楚地认识到: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是点燃星星之火的一盏明灯,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奠基石,是成功的起点、胜利的起点。回顾党的革命历程,追寻伟人的奋斗足迹,缅怀英烈的音容笑貌,重温入党誓词,思想得到了升华、心灵得到了洗礼,受益匪浅。
井冈山是革命的圣地,更是革命的摇篮。1927年9月中国工农红军在秋收暴动后来到罗霄山脉中段井冈山,创建了第一个革命根据地,随后建立了第一个红色苏维埃革命政权。当年,正是在这个当地人口不满两千,年产粮食不过万担的地方,中国共产党领导英勇的红军在血雨腥风中同敌人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无数革命先烈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登上整整六十级台阶后,我们来到庄严肃穆的红军烈士纪念馆。在一楼大厅的正面墙上,印刷着毛主席的巨幅手书“死难烈士万岁”,六个千钧大字,金光劲射,力透粉墙。前面安放着许多参观者敬献的各式花圈,其中有党和国家领导人江泽民、朱熔基、胡锦涛、李鹏等敬献的花圈,整齐地默默地肃立着。我们也向死难烈士敬献了花圈,并鞠躬肃立默哀,以表达我们对革命烈士无比的敬仰与感恩,无尽的哀思与怀念。在纪念馆二楼,陈列着大量的实物和图片,真实生动地展示了当年红军先辈前仆后继、艰苦创业的光辉历史。一方又一方巨大的纪念碑上,黑底金字,十分庄重,十分工整地刻满了无数革命烈士的年轻的英名,更有王尔琢、贺敏学、袁文才、王佐„„一个个光辉的名字分明就是一把把劈向反动派的利斧尖刀,又是一把把焚毁旧世界的熊熊火炬,同时更是一尊尊高大奇伟的光辉形象,一座座不朽的丰碑,庄严矗立在每一位拜谒者的心上。一路看过碑林来到山顶,在庄严凝重的巨大的金色火炬雕塑前,沉思默想,流连环顾,仿佛那一个个不朽的英灵,在连绵不断的八百里井冈山,分明簇立成一根根挺拔的方竹,一棵棵苍翠的劲松,一朵朵姹紫姹红的鲜花,一块块凝碧透赤的岩石,一座座巍然屹立的高峰峻岭,一座座永垂不朽的历史丰碑„„把这革命圣地装点得无比娇美无比壮丽。我们无不为之震撼为之浩叹。
在井冈山五大哨口之一黄洋界上,我们俯瞰险峻的地势,静听导游的介绍,抚摸着那尊当年使敌人闻风丧胆抱头鼠窜至今仍然雄踞山头坚守阵地的大炮,吟诵着“„„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逍遁”的诗句,追思着那场敌我力量悬殊的著名的黄洋界保卫战——三个营的红军英勇地抗击五个团的敌人四次疯狂的进攻,那是何等的惨烈悲壮!然而我们最终一炮定乾坤,以少胜多,又是何等的神勇气概!抚今追惜,睹物思人,我们心中充满了无限的感慨与崇敬,充满了胜利的喜悦与豪迈。
在毛泽东同志旧居,除了一张普通的旧木床和薄得象床单一样的蓝色土棉布被子以及被子旁边一套整齐干净的深灰色的红军战士服装之外,就是木床边小窗下一张破旧的三屉桌,上面放着一盏老式高腰油灯,别无长物。最显眼的就是那盏 小小的油灯和那顶红军帽上熠熠闪光的红五星——极自然地使人联想到延安窑洞的灯光和毛主席在遵义时期的照片上的红五星。在这里,完全看不到当时国民党反动派官员豪宅里的奢华陈设。然而,就是在那样艰苦的环境里,多少个不眠之夜,毛泽东同志就着昏暗的灯光,挥洒如椽巨笔写出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名篇,以其敏锐的洞察力,通俗的表达力,深邃的思想,独到的见解,精辟的分析,坚定的立场,乐观的态度,鲜明地表现出了一个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远见卓识,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和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这些雄文华章如火炬明灯,在风雨如磐的漫漫长夜里及时指明了革命方向,坚定了革命低潮时期许多怀疑、动摇者的立场和信念,极大地团结了广大民众和社会各界一切可以团结的进步力量,极大地鼓舞了革命队伍的斗志和革命必胜的信心。而中国革命的队伍也就是从这里,从八百里井冈山开始,在高高飘扬的镰刀斧头大旗下,在血与火的洗礼中,如不灭的星星之火,以不可阻挡的燎原之势,逐步由少到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在与广大人民群众的血肉连系中不断发展壮大起来,最后有了改天换地的巨大力量。这是任何反动势力都无法扑灭的革命火种。
通过这次井冈山之行,感想很深,回来便查阅了一些资料,在实地观察和理论学习中我体会到:
1、科学的适合国情的理论指引是井冈山斗争乃至全国革命胜利的保证。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实事求是,中国革命成功的重要保证,就是毛泽东同志坚持从中国国情出发,探索出了一条适合我国革命成功的道路。土地革命、建立根据地、武装割据、开辟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这些指导中国革命胜利的法宝,正是毛泽东在井冈山斗争中进行了认真的总结,提出了系统完备的理论。在当时共产党及革命军队面临非常严峻形势下,这些重要理论的形成,给共产党的前进方向指明了道路。当时毛泽东在井冈山写了三篇文章:《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井冈山斗争》,这些文章,在中国革命面临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如一盏明灯,一下子照亮在黑暗中探索的共产党人的心,为中国共产党的斗争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毫不夸张地讲,井冈山是中国革命胜利的摇篮,也是毛泽东思想诞生的摇篮。
2、认真开展实践,积极探索革命道路,为井冈山斗争赋予了活力。毛泽东思想的重要品质,就是经过实践的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理论。在井冈山时期,毛泽东和他领导的共产党,在面临敌军不断围剿的恶劣环境中,依然对土地分配、政权建设、党的建设进行了深入的实践,做出了积极的探索和深刻的总结,这些丰富的实践活动,不仅为井冈山根据地的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而且正如一粒粒红色的火种,随着中国革命的不断扩展而传播开来,由点而成片,终于造就了一个红彤彤的新中国。突出实践、立足实践的思想,为井冈山精神赋予了活力和生命力,也为毛泽东思想赋予了灵魂。毛泽东在《实践论》中强调:“只有人们的社会实践,才是人们对于外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井冈山斗争,无疑为中国革命提供了一份价值无比的富有真理性的实践典范。3、党的建设和民主建设双轮驱动,使革命军队真正成为战无不胜的人民武装。毛泽东同志率秋收起义余部挺进井冈山途中,有感于南昌、秋收起义相继失败,指出“这是缺乏革命中心力量招致革命失败的血的教训”。于是确定在江西永新三湾村改编部队,实行“支部建在连上”。这就在部队建起严整的党组织体系,为党全面建设和掌握部队提供了可靠组织保证。同时,毛泽东同志十分注重军队的民主建设,“红军的物质生活如此菲薄,战斗如此频繁,仍能维持不敝,除党的作用外,就是靠实行军队内的民主主义。官长不打士兵,官兵待遇平等,士兵有开会说话的自由,废除烦琐的礼节,经济公开。士兵管理伙食,仍能从每日五分的油盐柴菜钱中节余一点作零用,名曰'伙食尾子',每人每日约得六七十文。这些办法,士兵很满意。尤其是新来的俘虏兵,他们感觉国民党军队和我们军队是两个世界。他们虽然感觉红军的物质生活不如白军,但是精神得到了解放。同样一个兵,昨天在敌军不勇敢,今天在红军很勇敢,就是民主主义的影响。红军像一个火炉,俘虏兵过来马上就熔化了。中国不但人民需要民主主义,军队也需要民主主义。军队内的民主主义制度,将是破坏封建雇佣军队的一个重要的武器。”井冈山精神中关于党的建设和民主建设的思想,无伦时代如何变化,其基本精神永远光耀古今并给予现实和未来以深刻启迪。
4、坚持革命信念,坚定革命信心,革命理想大于天。说到井冈山精神,人们最先想到的是“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单这一句,无伦在什么时候提起,总会给人以无限的力量和信心。理想和信念,它不是空洞的东西,它有巨大的感召力和吸引力,中国革命的胜利,靠的就是共产党人对中国革命光明前途的坚定信念和不懈追求。有了这种崇高的理想信念,就会产生战胜困难、战胜敌人的精神力量,无数革命者抛头颅、洒热血,甘愿奉献自己的青春和生命,正是革命理想感召的结果。在《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这篇文章中,毛泽东充满激情地写到:“中国革命高潮快要到来„„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这样豪迈的语句,不仅会为根据地军民坚定革命信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更为每一个共产党员增添了无穷的信心和勇气。崇高的理想信念,始终是共产党人保持先进性的力量源泉和精神支柱。淡化理想信念,共产党员就会落后于时代前进步伐,会成为群众的尾巴,这是我们感悟井冈山精神必须深刻领会和用心实践的一个大的命题。
伫立黄洋界,处处流水潺潺,莺歌燕舞,神奇的红土地因承载了太多红色历史积淀而愈发显得厚重。但我想,更值得我们珍惜并永远传承坚持的,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而培育的一种伟大革命精神,是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亲手培育,在艰苦卓绝的井冈山斗争中升华而成的井冈山精神。
红霞尽染的莽莽井冈山是不灭的燎原的革命火种,是不熄的红色的革命灯塔,将永远照耀着我们,指引着我们继续革命勇往直前。而今的井冈山,仍是不熄的火种,红色的火炬和不朽的灯塔。它点染着,燃烧着,传播着,熏陶着,照耀着,指引着一代又一代接班人继续在革命的道路上努力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孜孜奋斗,生生不息。
XXX X年X月X日
井冈山之行有感
二大队五中队:金晓涛二零一二年五月十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