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宣言

时间:2019-05-14 21:35: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共产党宣言》,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共产党宣言》。

第一篇:共产党宣言

共产党宣言

《共产党宣言》又译《共产主义宣言》,是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第一个纲领性文献,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重要标志。由马克思执笔写成。1848年2月在伦敦第一次以单行本问世。宣言第一次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指出共产主义运动已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1847年11月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二次代表大会委托马克思和恩格斯起草一个周详的理论和实践的党纲。马克思、恩格斯取得一致认识,并研究了宣言的整个内容和结构,由马克思执笔写成。

《共产党宣言》(下文每段再次提及时简称《宣言》)第一次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指出共产主义运动已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构成《宣言》核心的基本原理是:每一历史时代主要的生产方式与交换方式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所赖以确立的基础,并且只有从这一基础出发,历史才能得到说明。从原始社会解体以来人类社会的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这个历史包括一系列发展阶段,现在已经达到这样一个阶段,即无产阶级如果不同时使整个社会摆脱任何剥削、压迫以及阶级划分和阶级斗争,就不能使自己从资产阶级的剥削统治下解放出来。

《共产党宣言》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分析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分析阶级和阶级斗争,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阶级斗争的产生、发展过程,论证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作为资本主义掘墓人的无产阶级肩负的世界历史使命。《宣言》公开宣布必须用革命的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的“政治统治”,表述了以无产阶级专政代替资产阶级专政的思想。《宣言》还指出无产阶级在夺取政权后,必须在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逐步地进行巨大的社会改造,进而达到消灭阶级对立和阶级本身的存在条件。《宣言》批判当时各种反动的社会主义思潮,对空想社会主义作了科学的分析和评价。《宣言》阐述作为无产阶级先进队伍的共产党的性质、特点和斗争策略,指出为党的最近目的而奋斗与争取实现共产主义终极目的之间的联系。《宣言》最后庄严宣告:“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并发出国际主义的战斗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意义

共产党宣言的诞生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并在百年之后直接影响了中国几代领导人的政治方针,推动了中国的发展。

内容简介

1848年2月24日,马克思和恩格斯合着的《共产党宣言》在伦敦第一次出版。这个宣言是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二次代表大会委托马克思、恩格斯起草的同盟纲领。

《共产党宣言》包括引言和正文四章。1872年—1893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先后为《宣言》的德文、俄文、英文、波兰文、意大利文版撰写了七篇序言。七篇序言简要说明了《宣言》的基本思想及其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历史地位,指明《宣言》的理论原理是历史唯物主义,并根据无产阶级革命的经验和教训,对《宣言》作了补充和修改。

《宣言》引文说明了《宣言》产生的历史背景和目的任务。

《宣言》第一章《资产者和无产者》论述了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学说。

《宣言》第二章《无产者和共产党人》,说明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特点、目的和任务,以及共产党的理论和纲领。

《宣言》第三章《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文献》,批判了当时流行的各种假社会主义,分析了各种假社会主义流派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并揭露了它们的阶级实质。

《宣言》第四章《共产党人对各种反对党派的态度》论述了共产党人革命斗争的思想策略。

《宣言》是科学共产主义的第一个纲领性文献,它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宣言》刚刚发表,就迎来了欧洲1848年的革命风暴。

《宣言》完整、系统而严密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思想;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特别是它的阶级斗争学说;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和发展规律,论证了资本主义灭亡和社会主义胜利的必然性。《宣言》论述了无产阶级作为资本主义掘墓人的伟大历史使命;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思想;阐明了共产主义革命不仅要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而且要同传统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阐明了共产党的性质和任务。这部着作从诞生起就鼓舞和推动着全世界无产阶级争取解放斗争,成为无产阶级最锐利的战斗武器。恩格斯指出:它是全部社会主义文献中传播最广和最具国际性的着作,是世界各国千百万工人共同的纲领。

全文:(引言)

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大陆徘徊。为了对这个幽灵进行神圣的围剿,旧欧洲的一切势力,教皇和沙皇、梅特涅和基佐、法国的激进派和德国的警察,都联合起来了。

有哪一个反对党不被它的当政的敌人骂为共产党呢?又有哪一个反对党不拿共产主义这个罪名去回敬更进步的反对党人和自己的反动敌人呢?

从这一事实中可以得出两个结论:

共产主义已经被欧洲的一切势力公认为一种势力;

现在是共产党人向全世界公开说明自己的观点、自己的目的、自己的意图并且拿党自己的宣言来反驳关于共产主义幽灵的神话的时候了。

为了这个目的,各国共产党人集会于伦敦,拟定了如下的宣言,用英文、法文、德文、意大利文、弗拉芒文和丹麦文公布于世。

一、资产者和无产者

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

自由民和奴隶、贵族和平民、领主和农奴、行会师傅和帮工,一句话,压迫者和被压迫者,始终处于相互对立的地位,进行不断的、有时隐蔽有时公开的斗争,而每一次斗争的结局是整个社会受到革命改造或者斗争的各阶级同归于尽。

在过去的各个历史时代,我们几乎到处都可以看到社会完全划分为各个不同的等级,看到社会地位分成的多种多样的层次。在古罗马,有贵族、骑士、平民、奴隶,在中世纪,有封建主、臣仆、行会师傅、帮工、农奴,而且几乎在每一个阶级内部又有一些特殊的阶层。

从封建社会的灭亡中产生出来的现代资产阶级社会并没有消灭阶级对立。它只是用新的阶级、新的压迫条件、新的斗争形式代替了旧的。

但是,我们的时代,资产阶级时代,却有一个特点:它使阶级对立简单化了。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敌对的阵营,分裂为两大相互直接对立的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从中世纪的农奴中产生了初期城市的城关市民;从这个市民等级中发展出最初的资产阶级分子。

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天地。东印度和中国的市场、美洲的殖民化、对殖民地的贸易、交换手段和一般的商品的增加,使商业、航海业和工业空前高涨,因而使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迅速发展。

以前那种封建的或行会的工业经营方式已经不能满足随着新市场的出现而增加的需求了。工场手工业代替了这种经营方式。行会师傅被工业的中间等级排挤掉了;各种行业组织之间的分工随着各个作坊内部的分工的出现而消失了。

但是,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甚至工场手工业也不再能满足需要了。于是,蒸汽和机器引起了工业生产的革命。现代大工业化替了工场手工业;工业中的百万富翁,一支一支产业大军的首领,现代资产者,代替了工业的中间等级。

大工业建立了由美洲的发现所准备好的世界市场。世界市场使商业、航海业和陆路交通得到了巨大的发展。这种发展又反过来促进了工业的扩展,同时,随着工业、商业、航海业和铁路的扩展,资产阶级也在同一程度上得到发展,增加自己的资本,把中世纪遗留下来的一切阶级都排挤到后面去。

由此可见,现代资产阶级本身是一个长期发展过程的产物,是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一系列变革的产物。

资产阶级的这种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伴随着相应的政治上进展。它在封建主统治下是被压迫的等级,在公社里是武装的和自治的团体,在一些地方组成独立的城市共和国,在另一些地方组成君主国中的纳税的第三等级;后来,在工场手工业时期,它是等级制君主国或专制君主国中同贵族抗衡的势力,而且是大君主国的主要基础;最后,从大工业和世界市场建立的时候起,它在现代的代议制国家里夺得了独占的政治统治。现代的国家政权不过是管理整个资产阶级的共同事务的委员会罢了。

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经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

资产阶级在它已经取得了统治的地方把一切封建的、宗法的和田园诗般的关系都破坏了。它无情地斩断了把人们束缚于天然尊长的形形色色的封建羁绊,它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任何别的联系了。它把宗教虔诚、骑士热忱、小市民伤感这些情感的神圣发作,淹没在利己主义打算的冰水之中。它把人的尊严变成了交换价值,用一种没有良心的贸易自由代替了无数特许的和自力挣得的自由。总而言之,它用公开的、无耻的、直接的、露骨的剥削代替了由宗教幻想和政治幻想掩盖着的剥削。

资产阶级抹去了一切向来受人尊崇和令人敬畏的职业的神圣光环。它把医生、律师、教士、诗人和学者变成了它出钱招雇的雇佣劳动者。

资产阶级撕下了罩在家庭关系上的温情脉脉的面纱,把这种关系变成了纯粹的金钱关系。

资产阶级揭示了,在中世纪深受反动派称许的那种人力的野蛮使用,是以极端怠惰作为相应补充的。它第一个证明了,人的活动能够取得什么样的成就。它创造了完全不同于埃及金字塔、罗马水道和哥特式教堂的奇迹;它完成了完全不同于民族大迁徙和十字军东征的远征。

资产阶级除非对生产工具,从而对生产关系,从而对全部社会关系不断地进行革命,否则就不能生存下去。反之,原封不动地保持旧的生产方式,却是过去的一切工业阶级生存的首要条件。生产的不断变革,一切社会状况不停的动荡,永远的不安定和变动,这就是资产阶级时代不同于过去一切时代的地方。一切固定的僵化的关系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素被尊崇的观念和见解都被消除了,一切新形成的关系等不到固定下来就陈旧了。一切等级的和固定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一切神圣的东西都被亵渎了。人们终于不得不用冷静的眼光来看他们的生活地位、他们的相互关系。

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它必须到处落户,到处开发,到处建立联系。

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使反动派大为惋惜的是,资产阶级挖掉了工业脚下的民族基础。古老的民族工业被消灭了,并且每天都还在被消灭。它们被新的工业排挤掉了,新的工业的建立已经成为一切文明民族的生命攸关的问题;这些工业所加工的,已经不是本地的原料,而是来自极其遥远的地区的原料;它们的产品不仅供本国消费,而且同时供世界各地消费。旧的、靠本国产品来满足的需要,被新的、要靠极其遥远的国家和地带的产品来满足的需要所代替了。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物质的生产是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各民族的精神产品成了公共的财产。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为不可能,于是由许多种民族的和地方的文学形成了一种世界的文学。

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来了。它的商品的低廉价格,是它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野蛮人最顽强的仇外心理的重炮。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它们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它迫使它们在自己那里推行所谓文明,即变成资产者。一句话,它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

资产阶级使农村屈服于城市的统治。它创立了巨大的城市,使城市人口比农村人口大大增加起来,因而使很大一部分居民脱离了农村生活的愚昧状态。正象它使农村从属于城市一样,它使未开化和半开化的国家从属于文明的国家,使农民的民族从属于资产阶级的民族,使东方从属于西方。

资产阶级日甚一日地消灭生产资料、财产和人口的分散状态。它使人口密集起来,使生产资料集中起来,使财产聚集在少数人的手里。由此必然产生的结果就是政治的集中。各自独立的、几乎只有同盟关系的、各有不同利益、不同法律、不同政府、不同关税的各个地区,现在已经结合为一个拥有统一的政府、统一的法律、统一的民族阶级利益和统一的关税的统一的民族。

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自然力的征服,机器的采用,化学在工业和农业中的应用,轮船的行驶,铁路的通行,电报的使用,整个大陆的开垦,河川的通航,仿佛用法术从地下呼唤出来的大量人口,--过去哪一个世纪料想到在社会劳动里蕴藏有这样的生产力呢?

由此可见,资产阶级赖以形成的生产资料和交换手段,是在封建社会里造成的。在这些生产资料和交换手段发展的一定阶段上,封建社会的生产和交换在其中进行的关系,封建的农业和工场手工业组织,一句话,封建的所有制关系,就不再适应已经发展的生产力了。这种关系已经在阻碍生产而不是促进生产了。它变成了束缚生产的桎梏。它必须被炸毁,而且已经被炸毁了。

起而代之的是自由竞争以及与自由竞争相适应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资产阶级的经济统治和政治统治。

现在,我们眼前又进行着类似的运动。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资产阶级的所有制关系,这个曾经仿佛用法术创造了如此庞大的生产资料和交换手段的现代资产阶级社会,现在像一个魔法师一样不能再支配自己用法术呼唤出来的魔鬼了。几十年来的工业和商业的历史,只不过是现代生产力反抗现代生产关系、反抗作为资产阶级及其统治的存在条件的所有制关系的历史。只要指出在周期性的重复中越来越危及整个资产阶级社会生存的商业危机就够了。在商业危机期间,总是不仅有很大一部分制成的产品被毁灭掉,而且有很大一部分已经造成的生产力被毁灭掉。在危机期间,发生一种在过去一切时代看来都好像是荒唐现象的社会瘟疫,即生产过剩的瘟疫。社会突然发现自己回到了一时的野蛮状态;仿佛是一次饥荒、一场普遍的毁灭性战争,使社会失去了全部生活资料;仿佛是工业和商业全被毁灭了,--这是什么缘故呢?因为社会上文明过度,生活资料太多,工业和商业太发达。社会所拥有的生产力已经不能再促进资产阶级文明和资产阶级所有制关系的发展;相反,生产力已经强大到这种关系所不能适应的地步,它已经受到这种关系的阻碍;而它一着手克服这种障碍,就使整个资产阶级社会陷入混乱,就使资产阶级所有制的存在受到威胁。资产阶级的关系已经太狭窄了,再容纳不了它本身所造成的财富了。——资产阶级用什么办法来克服这种危机呢?一方面不得不消灭大量生产力,另一方面夺取新的市场,更加彻底地利用旧的市场。这究竟是怎样的一种办法呢?这不过是资产阶级准备更全面更猛烈的危机的办法,不过是使防止危机的手段越来越少的办法。

资产阶级用来推翻封建制度的武器,现在却对准资产阶级自己了。

但是,资产阶级不仅锻造了置自身于死地的武器;它还产生了将要运用这种武器的人--现代的工人,即无产者。

随着资产阶级即资本的发展,无产阶级即现代工人阶级也在同一程度上得到发展;现代的工人只有当他们找到工作的时候才能生存,而且只有当他们的劳动增殖资本的时候才能找到工作。这些不得不把自己零星出卖的工人,像其他任何货物一样,也是一种商品,所以他们同样地受到竞争的一切变化、市场的一切波动的影响。

由于机器的推广和分工,无产者的劳动已经失去了任何独立的性质,因而对工人也失去了任何吸引力。工人变成了机器的单纯的附属品,要求他做的只是极其简单、极其单调和极容易学会的操作。因此,花在工人身上的费用,几乎只限于维持工人生活和延续工人后代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但是,商品的价格,从而劳动的价格,是同它的生产费用相等的。因此,劳动越使人感到厌恶,工资也就越减少。不仅如此,机器越推广,分工越细致,劳动量也就越增加,这或者是由于工作时间的延长,或者是由于在一定时间内所要求的劳动的增加,机器运转的加速,等等。

现代工业已经把家长式的师傅的小作坊变成了工业资本家的大工厂。挤在工厂里的工人群众就像士兵一样被组织起来。他们是产业军的普通士兵,受着各级军士和军官的层层监视。他们不仅是资产阶级的、资产阶级国家的奴隶,并且每日每时都受机器、受监工、首先是受各个经营工厂的资产者本人的奴役。这种专制制度越是公开地把营利宣布为自己的最终目的,它就越是可鄙、可恨和可恶。

手的操作所要求的技巧和气力越少,换句话说,现代工业越发达,男工也就越受到女工和童工的排挤。对工人阶级来说,性别和年龄的差别再没有什么社会意义了。他们都只是劳动工具,不过因为年龄和性别的不同而需要不同的费用罢了。

当厂主对工人的剥削告一段落,工人领到了用现钱支付的工资的时候,马上就有资产阶级中的另一部分人--房东、小店主、当铺老板等等向他们扑来。

以前的中间等级的下层,即小工业家、小商人和小食利者,手工业者和农民--所有这些阶级都降落到无产阶级的队伍里来了,有的是因为他们的小资本不足以经营大工业,经不起较大资本家的竞争;有的是因为他们的手艺已经被新的生产方法弄得不值钱了。无产阶级的队伍就是这样从居民的所有阶级中得到补充的。

无产阶级经历了各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它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是和它的存在同时开始的。

最初是单个的工人,然后是某一工厂的工人,然后是某一地方的某一劳动部门的工人,同直接剥削他们的单个资产者作斗争。他们不仅仅攻击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而且攻击生产工具本身;他们毁坏那些来竞争的外国商品,捣毁机器,烧毁工厂,力图恢复已经失去的中世纪工人的地位。

在这个阶段上,工人们还是分散在全国各地并为竞争所分裂的群众。工人的大规模集结,还不是他们自己联合的结果,而是资产阶级联合的结果,当时资产阶级为了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必须而且暂时还能够把整个无产阶级发动起来。因此,在这个阶段上,无产者不是同自己的敌人作斗争,而是同自己的敌人作斗争,即同专制君主制的残余、地主、非工业资产阶级和小资产者作斗争。因此,整个历史运动都集中在资产阶级手里;在这种条件下取得的每一个胜利都是资产阶级的胜利。

但是,随着工业的发展,无产阶级不仅人数增加了,而且它结合成更大的集体,它的力量日益增长,它越来越感觉到自己的力量。机器使劳动的差别越来越小,使工资几乎到处都降到同样低的水平,因而无产阶级内部的利益和生活状况也越来越趋于一致。资产者彼此间日益加剧的竞争以及由此引起的商业危机,使工人的工资越来越不稳定;机器的日益迅速的和继续不断的改良,使工人的整个生活地位越来越没有保障;单个工人和单个资产者之间的冲突越来越具有两个阶级的冲突的性质。工人开始成立反对资产者的同盟;他们联合起来保卫自己的工资。他们甚至建立了经常性的团体,以便为可能发生的反抗准备食品。有些地方,斗争爆发为起义。

工人有时也得到胜利,但这种胜利只是暂时的。他们斗争的真正成果并不是直接取得的成功,而是工人的越来越扩大的联合。这种联合由于大工业所造成的日益发达的交通工具而得到发展,这种交通工具把各地的工人彼此联系起来。只要有了这种联系,就能把许多性质相同的地方性的斗争汇合成全国性的斗争,汇合成阶级斗争。而一切阶级斗争都是政治斗争。中世纪的市民靠乡间小道需要几百年才能达到的联合,现代的无产者利用铁路只要几年就可以达到了。

无产者组织成为阶级,从而组织成为政党这件事,不断地由于工人的自相竞争而受到破坏。但是,这种组织总是重新产生,并且一次比一次更强大,更坚固,更有力。它利用资产阶级内部的分裂,迫使他们用法律形式承认工人的个别利益。英国的十小时工作日法案就是一个例子。

旧社会内部的所有冲突在许多方面都促进了无产阶级的发展。资产阶级处于不断的斗争中:最初反对贵族:后来反对同工业进步有利害冲突的那部分资产阶级;经常反对一切外国的资产阶级。在这一切斗争中,资产阶级都不得不向无产阶级呼吁,要求无产阶级援助,这样就把无产阶级卷进了政治运动。于是,资产阶级自己就把自己的教育因素即反对自身的武器给予了无产阶级。

其次,我们已经看到,工业的进步把统治阶级的整批成员抛到无产阶级队伍里去,或者至少也使他们的生活条件受到威胁。他们也给无产阶级带来了大量的教育因素。

最后,在阶级斗争接近决战的时期,统治阶级内部的、整个旧社会内部的瓦解过程,就达到非常强烈、非常尖锐的程度,甚至使得统治阶级中的一小部分人脱离统治阶级而归附于革命的阶级,即掌握着未来的阶级。所以,正像过去贵族中有一部分人转到资产阶级方面一样,现在资产阶级中也有一部分人,特别是已经提高到从理论上认识整个历史运动这一水平的一部分资产阶级思想家,转到无产阶级方面来了。

在当前同资产阶级对立的一切阶级中,只有无产阶级是真正革命的阶级。其余的阶级都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而日趋没落和灭亡,无产阶级却是大工业本身的产物。

中间等级,即小工业家、小商人、手工业者、农民,他们同资产阶级作斗争,都是为了维护他们这种中间等级的生存,以免于灭亡。所以,他们不是革命的,而是保守的。不仅如此,他们甚至是反动的,因为他们力图使历史的车轮倒转。如果说他们是革命的,那是鉴于他们行将转入无产阶级的队伍,这样,他们就不是维护他们目前的利益,而是维护他们将来的利益,他们就离开自己原来的立场,而站到无产阶级的立场上来。

流氓无产阶级是旧社会最下层中消极的腐化的部分,他们在一些地方也被无产阶级革命卷到运动里来,但是,由于他们的整个生活状况,他们更甘心于被人收买,去干反动的勾当。

在无产阶级的生活条件中,旧社会的生活条件已经被消灭了。无产者是没有财产的;他们和妻子儿女的关系同资产阶级的家庭关系再没有任何共同之处了;现代的工业劳动,现代的资本压迫,无论在英国或法国,无论在美国或德国,都是一样的,都使无产者失去了任何民族性。法律、道德、宗教,在他们看来全都是资产阶级偏见,隐藏在这些偏见后面的全都是资产阶级利益。

过去一切阶级在争得统治之后,总是使整个社会服从于它们发财致富的条件,企图以此来巩固它们已经获得的生活地位。无产者只有废除自己的现存的占有方式,从而废除全部现存的占有方式,才能取得社会生产力。无产者没有什么自己的东西必须加以保护,他们必须摧毁至今保护和保障私有财产的一切。

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无产阶级,现今社会的最下层,如果不炸毁构成官方社会的整个上层,就不能抬起头来,挺起胸来。

如果不就内容而就形式来说,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首先是一国范围内的斗争。每一个国家的无产阶级当然首先应该打倒本国的资产阶级。

在叙述无产阶级发展的最一般的阶段的时候,我们循序探讨了现存社会内部或多或少隐蔽着的国内战争,直到这个战争爆发为公开的革命,无产阶级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而建立自己的统治。

我们已经看到,至今的一切社会都是建立在压迫阶级和被压迫阶级的对立之上的。但是,为了有可能压迫一个阶级,就必须保证这个阶级至少有能够勉强维持它的奴隶般的生存的条件。农奴曾经在农奴制度下挣扎到公社社员的地位,小资产者曾经在封建专制制度的束缚下挣扎到资产者的地位。现代的工人却相反,他们并不是随着工业的进步而上升,而是越来越降到本阶级的生存条件以下。工人变成赤贫者,贫困比人口和财富增长得还要快。由此可以明显地看出,资产阶级再不能做社会的统治阶级了,再不能把自己阶级的生存条件当做支配一切的规律强加于社会了。资产阶级不能统治下去了,因为它甚至不能保证自己的奴隶维持奴隶的生活,因为它不得不让自己的奴隶落到不能养活它反而要它来养活的地步。社会再不能在它统治下生活下去了,就是说,它的存在不再同社会相容了。

资产阶级生存和统治的根本条件,是财富在私人手里的积累,是资本的形成和增殖;资本的条件是雇佣劳动。雇佣劳动完全是建立在工人的自相竞争之上的。资产阶级无意中造成而又无力抵抗的工业进步,使工人通过结社而达到的革命联

合代替了他们由于竞争而造成的分散状态。于是,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资产阶级赖以生产和占有产品的基础本身也就从它的脚下被挖掉了。它首先生产的是它自身的掘墓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二、无产者和共产党人

共产党人同全体无产者的关系是怎样的呢?

共产党人不是同其他工人政党相对立的特殊政党。

他们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

他们不提出任何特殊的原则,用以塑造无产阶级的运动。

共产党人同其他无产阶级政党不同的地方只是:一方面,在各国无产者的斗争中,共产党人强调和坚持整个无产阶级共同的不分民族的利益;另一方面,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所经历的各个发展阶段上,共产党人始终代表整个运动的利益。

因此,在实践方面,共产党人是各国工人政党中最坚决的、始终起推动作用的部分;在理论方面,他们胜过其余的无产阶级群众的地方在于他们了解无产阶级运动的条件、进程和一般结果。

共产党人的最近目的是和其他一切无产阶级政党的最近目的一样的:使无产阶级形成为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由无产阶级夺取政权。

共产党人的理论原理,决不是以这个或那个世界改革家所发明或发现的思想、原则为根据的。

这些原理不过是现在的阶级斗争、我们眼前的历史运动的真实关系的一般表述。废除先前存在的所有制关系,并不是共产主义所独具的特征。

一切所有制关系都经历了经常的历史更替、经常的历史变更。

例如,法国革命废除了封建的所有制,代之以资产阶级的所有制。

共产主义的特征并不是要废除一般的所有制,而是要废除资产阶级的所有制。

但是,现代的资产阶级私有制是建立在阶级对立上面、建立在一些人对另一些人的剥削上面的产品生产和占有的最后而又最完备的表现。

从这个意义上说,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

有人责备我们共产党人,说我们要消灭个人挣得的、自己劳动得来的财产,要消灭构成个人的一切自由、活动和独立的基础的财产。

好一个劳动得来的、自己挣得的、自己赚来的财产!你们说的是资产阶级所有制以前的那种小资产阶级的、小农的财产吗?那种财产用不着我们去消灭,工业的发展已经把它消灭了,而且每天都在消灭它。

或者,你们说的是现代的资产阶级的私有财产吧?

但是,难道雇佣劳动,无产者的劳动,会给无产者创造出财产来吗?没有的事。这种劳动所创造的是资本,即剥削雇佣劳动的财产,只有在不断产生出新的雇佣劳动来重新加以剥削的条件下才能增加起来的财产。现今的这种财产是在资本和雇佣劳动的对立中运动的。让我们来看看这种对立的两个方面吧。

做一个资本家,这就是说,他在生产中不仅占有一种纯粹个人的地位,而且占有一种社会的地位。资本是集体的产物,它只有通过社会许多成员的共同活动,而且归根到底只有通过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活动,才能运动起来。

因此,资本不是一种个人力量,而是一种社会力量。

因此,把资本变为公共的、属于社会全体成员的财产,这并不是把个人财产变为社会财产。这时所改变的只是财产的社会性质。它将失掉它的阶级性质。

现在,我们来看看雇佣劳动。

雇佣劳动的平均价格是最低限度的工资,即工人为维持其工人的生活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数额。因此,雇佣工人靠自己的劳动所占有的东西,只够勉强维持他的生命的再生产。我们决不打算消灭这种供直接生命再生产用的劳动产品的个人占有,这种占有并不会留下任何剩余的东西使人们有可能支配别人的劳动。我们要消灭的只是这种占有的可怜的性质,在这种占有下,工人仅仅为增殖资本而活着,只有在统治阶级的利益需要他活着的时候才能活着。

在资产阶级社会里,活的劳动只是增殖已经积累起来的劳动的一种手段。在共产主义社会里,已经积累起来的劳动只是扩大、丰富和提高工人的生活的一种手段。

因此,在资产阶级社会里是过去支配现在,在共产主义社会里是现在支配过去。在资产阶级社会里,资本具有独立性和个性,而活动着的个人却没有独立性和个性。

而资产阶级却把消灭这种关系说成是消灭个性和自由!说对了。的确,正是要消灭资产者的个性、独立性和自由。

在现今的资产阶级生产关系的范围内,所谓自由就是自由贸易,自由买卖。

但是,买卖一消失,自由买卖也就会消失。关于自由买卖的言论,也象我们的资产阶级的其他一切关于自由的大话一样,仅仅对于不自由的买卖来说,对于中世纪被奴役的市民来说,才是有意义的,而对于共产主义要消灭买卖、消灭资产阶级生产关系和资产阶级本身这一点来说,却是毫无意义的。

我们要消灭私有制,你们就惊慌起来。但是,在你们的现存社会里,私有财产对十分之九的成员来说已经被消灭了;这种私有制之所以存在,正是因为私有财产对十分之九的成员来说已经不存在。可见,你们责备我们,是说我们要消灭那种以社会上的绝大多数人没有财产为必要条件的所有制。

总而言之,你们责备我们,是说我们要消灭你们的那种所有制。的确,我们是要这样做的。

从劳动不再能变为资本、货币、地租,一句话,不再能变为可以垄断的社会力量的时候起,就是说,从个人财产不再能变为资产阶级财产的时候起,你们说,个性就被消灭了。

由此可见,你们是承认,你们所理解的个性,不外是资产者、资产阶级私有者。这样的个性确实应当被消灭。

共产主义并不剥夺任何人占有社会产品的权力,它只剥夺利用这种占有去奴役他人劳动的权力。

有人反驳说,私有制一消灭,一切活动就会停止,懒惰之风就会兴起。

这样说来,资产阶级社会早就应该因懒惰而灭亡了,因为在这个社会里是劳者不获,获者不劳的。所有这些顾虑,都可以归结为这样一个同义反复:一旦没有资本,也就不再有雇佣劳动了。

所有这些对共产主义的物质产品的占有方式和生产方式的责备,也被扩及到精神产品的占有和生产方面。正如阶级的所有制的终止在资产者看来是生产本身的终止一样,阶级的教育的终止在他们看来就等于一切教育的终止。

资产者唯恐失去的那种教育,对绝大多数人来说是把人训练成机器。

但是,你们既然用你们资产阶级关于自由、教育、法等等的观念来衡量废除资产阶级所有制的主张,那就请你们不要同我们争论了。你们的观念本身是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和所有制关系的产物,正象你们的法不过是被奉为法律的你们这个阶级的意志一样,而这种意志的内容是由你们这个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来决定的。

你们的利己观念使你们把自己的生产关系和所有制关系从历史的、在生产过程中是暂时的关系变成永恒的自然规律和理性规律,这种利己观念是你们和一切灭亡了的统治阶级所共有的。谈到古代所有制的时候你们所能理解的,谈到封建所有制的时候你们所能理解的,一谈到资产阶级所有制你们就再也不能理解了。

消灭家庭!连极端的激进派也对共产党人的这种可耻的意图表示愤慨。

现代的、资产阶级的家庭是建立在什么基础上的呢?是建立在资本上面,建立在私人发财上面的。这种家庭只是在资产阶级那里才以充分发展的形式存在着,而无产者的被迫独居和公开的卖淫则是它的补充。

资产者的家庭自然会随着它的这种补充的消失而消失,两者都要随着资本的消失而消失。

你们是责备我们要消灭父母对子女的剥削吗?我们承认这种罪状。

但是,你们说,我们用社会教育代替家庭教育,就是要消灭人们最亲密的关系。

而你们的教育不也是由社会决定的吗?不也是由你们进行教育的那种社会关系决定的吗?不也是由社会通过学校等等进行的直接的或间接的干涉决定的吗?共产党人并没有发明社会对教育的影响;他们仅仅是要改变这种影响的性质,要使教育摆脱统治阶级的影响。

无产者的一切家庭联系越是由于大工业的发展而被破坏,他们的子女越是由于这种发展而被变成单纯的商品和劳动工具,资产阶级关于家庭和教育、关于父母和子女的亲密关系的空话就越是令人作呕。

但是,你们共产党人是要实行公妻制的啊,----整个资产阶级异口同声地向我们这样叫喊。

资产者是把自己的妻子看作单纯的生产工具的。他们听说生产工具将要公共使用,自然就不能不想到妇女也会遭到同样的命运。

他们想也没有想到,问题正在于使妇女不再处于单纯生产工具的地位。

其实,我们的资产者装得道貌岸然,对所谓的共产党人的正式公妻制表示惊讶,那是再可笑不过了。公妻制无需共产党人来实行,它差不多是一向就有的。

我们的资产者不以他们的无产者的妻子和女儿受他们支配为满足,正式的卖淫更不必说了,他们还以互相诱奸妻子为最大的享乐。

资产阶级的婚姻实际上是公妻制。人们至多只能责备共产党人,说他们想用正式的、公开的公妻制来代替伪善地掩蔽着的公妻制。其实,不言而喻,随着现在的生产关系的消灭,从这种关系中产生的公妻制,即正式的和非正式的卖淫,也就消失了。

还有人责备共产党人,说他们要取消祖国,取消民族。

工人没有祖国。决不能剥夺他们所没有的东西。因为无产阶级首先必须取得政治统治,上升为民族的阶级,把自身组织成为民族,所以它本身还是民族的,虽然完全不是资产阶级所理解的那种意思。

随着资产阶级的发展,随着贸易自由的实现和世界市场的建立,随着工业生产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生活条件的趋于一致,各国人民之间的民族隔绝和对立日益消失。

无产阶级的统治将使它们更快地消失。联合的行动,至少是各文明国家的联合的行动,是无产阶级获得解放的首要条件之一。

人对人的剥削一消灭,民族对民族的剥削就会随之消灭。

民族内部的阶级对立一消失,民族之间的敌对关系就会随之消失。

从宗教的、哲学的和一般意识形态的观点对共产主义提出的种种责难,都不值得详细讨论了。

人们的观念、观点和概念,一句话,人们的意识,随着人们的生活条件、人们的社会关系、人们的社会存在的改变而改变,这难道需要经过深思才能了解吗?

思想的历史除了证明精神生产随着物质生产的改造而改造,还证明了什么呢?任何一个时代的统治思想始终都不过是统治阶级的思想。

当人们谈到使整个社会革命化的思想时,他们只是表明了一个事实:在旧社会内部已经形成了新社会的因素,旧思想的瓦解是同旧生活条件的瓦解步调一致的。

当古代世界走向灭亡的时候,古代的各种宗教就被基督教战胜了。当基督教思想在18世纪被启蒙思想击败的时候,封建社会正在同当时革命的资产阶级进行殊死的斗争。信仰自由和宗教自由的思想,不过表明自由竞争在信仰的领域里占统治地位罢了。

“但是”,有人会说,“宗教的、道德的、哲学的、政治的、法的观念等等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固然是不断改变的,而宗教、道德、哲学、政治和法在这种变化中却始终保存着。

此外,还存在着一切社会状态所共有的永恒的真理,如自由、正义等等。但是共产主义要废除永恒真理,它要废除宗教、道德,而不是加以革新,所以共产主义是同至今的全部历史发展进程相矛盾的。”

这种责难归结为什么呢?至今的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在阶级对立中运动的,而这种对立在各个不同的时代具有不同的形式。

但是,不管阶级对立具有什么样的形式,社会上一部分人对另一部分人的剥削却是过去各个世纪所共有的事实。因此,毫不奇怪,各个世纪的社会意识,尽管形形色色、千差万别,总是在某些共同的形式中运动的,这些形式,这些意识形式,只有当阶级对立完全消失的时候才会完全消失。

共产主义革命就是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毫不奇怪,它在自己的发展进程中要同传统的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

不过,我们还是把资产阶级对共产主义的种种责难撇开吧。

前面我们已经看到,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

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

要做到这一点,当然首先必须对所有权和资产阶级生产关系实行强制性的干涉,也就是采取这样一些措施,这些措施在经济上似乎是不够充分的和没有力量的,但是在运动进程中它们会越出本身,而且作为变革全部生产方式的手段是必不可少的。

这些措施在不同的国家里当然会是不同的。

但是,最先进的国家几乎都可以采取下面的措施:

1。剥夺地产,把地租用于国家支出。

2。征收高额累进税。

3。废除继承权。

4。没收一切流亡分子和叛乱分子的财产。

5。通过拥有国家资本和独享垄断权的国家银行,把信贷集中在国家手里。

6。把全部运输业集中在国家手里。

7。按照总的计划增加国营工厂和生产工具,开垦荒地和改良土壤。

8。实行普遍劳动义务制,成立产业军,特别是在农业方面。

9。把农业和工业结合起来,促使城乡对立逐步消灭。

10。对所有儿童实行公共的和免费的教育。取消现在这种形式的儿童的工厂劳动。把教育同物质生产结合起来,等等。

当阶级差别在发展进程中已经消失而全部生产集中在联合起来的个人的手里的时候,公共权力就失去政治性质。原来意义上的政治权力,是一个阶级用以压迫另一个阶级的有组织的暴力。如果说无产阶级在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中一定要联合为阶级,如果说它通过革命使自己成为统治阶级,并以统治阶级的资格用暴力消灭旧的生产关系,那么它在消灭这种生产关系的同时,也就消灭了阶级对立和阶级本身的存在条件,从而消灭了它自己这个阶级的统治。

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文献

1.反动的社会主义

(甲)封建的社会主义

法国和英国的贵族,按照他们的历史地位所负的使命,就是写一些抨击现代资产阶级社会的作品。在法国的1830年七月革命和英国的改革运动中,他们再一次被可恨的暴发户打败了。从此就再谈不上严重的政治斗争了。他们还能进行的只是文字斗争。但是,即使在文字方面也不可能重弹复辟时期的老调了。为了激起同情,贵族们不得不装模做样,似乎他们已经不关心自身的利益,只是为了被剥削的工人阶级的利益才去写对资产阶级的控诉书。他们用来泄愤的手段是:唱唱诅咒他们的新统治者的歌,并向他叽叽咕咕地说一些或多或少凶险的预言。

这样就产生了封建的社会主义,半是挽歌,半是谤文;半是过去的回音,半是未来的恫吓;它有时也能用辛辣、俏皮而尖刻的评论刺中资产阶级的心,但是它由于完全不能理解现代历史的进程而总是令人感到可笑。

为了拉拢人民,贵族们把无产阶级的乞食袋当做旗帜来挥舞。但是,每当人民跟着他们走的时候,都发现他们的臀部带有旧的封建纹章,于是就哈哈大笑,一哄而散。

一部分法国正统派和“青年英国”,都演过这出戏。

封建主说,他们的剥削方式和资产阶级的剥削不同,那他们只是忘记了,他们是在完全不同的、目前已经过时的情况和条件下进行剥削的。他们说,在他们的统治下并没有出现过现代的无产阶级,那他们只是忘记了,现代的资产阶级正是他们的社会制度的必然产物。

不过,他们毫不掩饰自己的批评的反动性质,他们控告资产阶级的主要罪状正是在于:在资产阶级的统治下有一个将把整个旧社会制度炸毁的阶级发展起来。

他们责备资产阶级,与其说是因为它产生了无产阶级,不如说是因为它产生了革命的无产阶级。

因此,在政治实践中,他们参与对工人阶级采取的一切暴力措施,在日常生活中,他们违背自己的那一套冠冕堂皇的言词,屈尊拾取金苹果,不顾信义、仁爱和名誉去做羊毛、甜菜和烧酒的买卖。

正如僧侣总是同封建主携手同行一样,僧侣的社会主义也总是同封建的社会主义携手同行的。

要给基督教禁欲主义涂上一层社会主义的色彩,是再容易不过了。基督教不是也激烈反对私有制,反对婚姻,反对国家吗?它不是提倡用行善和求乞、独身和禁欲、修道和礼拜来代替这一切吗?基督教的社会主义,只不过是僧侣用来使贵族的怨愤神圣化的圣水罢了。

(乙)小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

封建贵族并不是被资产阶级所推翻的、其生活条件在现代资产阶级社会里日益恶化和消失的唯一阶级。中世纪的城关市民和小农等级是现代资产阶级的前身。在工商业不很发达的国家里,这个阶级还在新兴的资产阶级身旁勉强生存着。

四、共产党人对各种反对党派的态度

看过第二章之后,就可以了解共产党人同已经形成的工人政党的关系,因而也就可以了解他们同英国宪章派和北美土地改革派的关系。

共产党人为工人阶级的最近的目的和利益而斗争,但是他们在当前的运动中同时代表运动的未来。在法国,共产党人同社会主义民主党联合起来反对保守的和激进的资产阶级,但是并不因此放弃对那些从革命的传统中承袭下来的空谈和幻想采取批判态度的权利。

在瑞士,共产党人支持激进派,但是并不忽略这个政党是由互相矛盾的分子组成的,其中一部分是法国式的民主社会主义者,一部分是激进的资产者。

在波兰人中间,共产党人支持那个把土地革命当做民族解放的条件的政党,即发动过1846年克拉科夫起义的政党。

在德国,只要资产阶级采取革命的行动,共产党就同它一起去反对专制君主制、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小市民的反动性。

但是,共产党一分钟也不忽略教育工人尽可能明确地意识到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敌对的对立,以便德国工人能够立刻利用资产阶级统治所必然带来的社会的和政治的条件作为反对资产阶级的武器,以便在推翻德国的反动阶级之后立即开始反对资产阶级本身的斗争。

共产党人把自己的主要注意力集中在德国,因为德国正处在资产阶级革命的前夜,因为同17世纪的英国和18世纪的法国相比,德国将在整个欧洲文明更进步的条件下,拥有发展得多的无产阶级去实现这个变革,因而德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只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直接序幕。

总之,共产党人到处都支持一切反对现存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的革命运动。

在所有这些运动中,他们都特别强调所有制问题,把它作为运动的基本问题,不管这个问题当时的发展程度怎样。

最后,共产党人到处都努力争取全世界的民主政党之间的团结和协调。

共产党人不屑于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他们公开宣布:他们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

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序言

1872年德文版序言

共产主义者同盟这个在当时条件下自然只能是秘密团体的国际工人组织,1847年11月在伦敦代表大会上委托我们两人起草一个准备公布的周祥的理论和实践的党纲。结果就产生了这个《宣言》,《宣言》原稿在二月革命前几星期寄到伦敦复印。《宣言》最初用德文出版,后来又用德文在德国、英国和美国至少翻印过十二次。第一个英译本是由艾琳·麦克法林女士翻译的,于1850年在伦敦《红色共和党人》杂志上发表,后来在1871年至少又有三种不同的英译本在美国出版。法译本于1848年六月起义前不久第一次在巴黎印行,最近又在纽约《社会主义者报》上登载;现在又有人在准备新译本。波兰文译本在德国本初版问世后不久就在伦敦出现。俄译本是于六十年代在日内瓦出版的。丹麦文译本也是在原书问世后不久就出版了。

不管最近二十五年来的情况发生了多大变化,这个《宣言》中所发挥的一般基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个别地方本来可已作某些修改。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所以第二章末尾提出的那些革命措施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意义。现在这一段在许多方面都应该有不同的写法了。由于最近二十五年来大工业已有很大发展而工人阶级的政党组织也跟着发展起来,由于首先有了二月革命的实际经验而后来尤其是有了无产阶级第一次掌握政权达两月之久的巴黎公社的实际经验,所以这个纲领现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特别是公社已经证明:“工人阶级不能简单地掌握现成的国家机器,并运用它来达到自己的目的。”(见《法兰西内战。国际工人协会总委员会宣言》德文版第十九页,那里把这个思想发挥得更加完备。)其次,很明显,对于社会主义文献所做的批判在今天看来是不完全的,因为这一

批判只包括到1847年为止;同样也很明显,关于共产党人对各种反对党派的态度问题所提出的意见(第四章)虽然大体上至今还是正确的,但是由于政治形式已经完全改变,而当时所列举的那些党派大部分已被历史的发展进程所彻底扫除,所以这些意见在实践方面毕竟是过时了。

但是《宣言》是一个历史文件,我们已没有权力来加以修改。下次再版时也许能加上一篇包括从1847年到现在这段时期的导言。这次再版太仓卒了,以致我们竟来不及做这件工作。

卡尔·马克思 弗里德里希·恩格斯1872年6月24日于伦敦

1883年德文版序言

本版序言不幸只能由我一个人署名了。马克思这位比其他任何人都更应受到欧美整个工人阶级感谢的人物,已经长眠于海格特公墓,他的墓上已经初次长出了青草。在他逝世以后,就更谈不上对《宣言》作什么修改或补充了。因此,我认为更有必要在这里再一次明确地申述下面这一点。

贯穿《宣言》的基本思想:每一历史时代的经济生产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的基础;因此(从原始土地公有制解体以来)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即社会发展各个阶段上被剥削阶级和剥削阶级之间、被统治阶级和统治阶级之间斗争的历史;而这个斗争现在已经达到这样一个阶段,即被剥削被压迫的阶级(无产阶级),如果不同时使整个社会永远摆脱剥削、压迫和阶级斗争,就不再能使自己从剥削它压迫它的那个阶级(资产阶级)下解放出来,----这个基本思想完全是属于马克思一个人的。

这一点我已经屡次说过,但正是现在必须在《宣言》本身的前面也写明这一点。

弗·恩格斯

1883年6月28日于伦敦

《共产党宣言》在中国《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党纲,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纲领性文献。《宣言》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个多世纪以来,中国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代表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他们都受到《宣言》的直接影响和教育。

1896年,中国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留居英国期间,就在大英博物馆读到《宣言》等马克思主义论着。他曾敦促留学生研究马克思的《资本论》和《共产党宣言》。1899年3月上海《万国公报》刊载节译的英国社会学家颉德的《大同学》一文就涉及到《宣言》的有关内容。1905年底,资产阶级革命派朱执信在同盟会机关报《民报》第二号上发表的《德意志社会革命家小传》一文,记述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生平和学说,并第一次简要介绍了《宣言》的写作背景、基本思想和历史意义,还依据《宣言》的日文本并参照英文本摘译了该书的几段文字和第二章的十大纲领全文,并作了解释。作者将该书的书名译为《共产主义宣言》。1908年3月15日,刘师培(署名申叔)在《天义报》发表了《〈共产党宣言〉序》。这是中国人第一次为《宣言》作序。此后,有关《宣言》的文章不断见诸报端。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进一步唤醒了中国的先进分子。“五四运动”前后,中国出现了许多介绍和讨论《宣言》的文章,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的传播。1920年3月,李大钊倡导成立的“北京大学马克斯(即马克思 ——编辑注)学研究会”集体翻译了德文版《宣言》的全文,印发了少量油印本在当时的先进分子中传阅。1920年8月,由陈望道根据日文和英文版本翻译的《宣言》的第一个中文译本在共产国际的资助下由上海社会主义研究社正式出版。东营市历史博物馆保存了一本陈望道翻译的第一版《共产党宣言》,其中产和党两个字印反了,现为国家一级文物。陈望道译本在以后的20年中,多次重印,广为流传。毛泽东在1920年第一次阅读了考茨基着的《阶级斗争》、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和一个英国人作的《社会主义史》。周恩来对陈望道就说过:“我们都是你教育出来的。”

《宣言》对当时在国外勤工俭学的青年学生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1920年初,蔡和森在法国先后翻译出《宣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等着作的重要段落,在赴法勤工俭学的学生中广为流传。邓小平也是在法国勤工俭学时读到《宣言》并接受马克思主义的。他后来说,我的入门老师是《共产党宣言》和《共产主义ABC》。

随着中国革命形势的发展,对《宣言》的需求与日俱增。《宣言》的第一个中文译本出版后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又有5个中文译本陆续问世,译文质量不断提高,所收序言不断增加,发行数量日益扩大。

新中国成立后,1949年11月在北京印了苏联外交出版局出版的收有马克思恩格斯写的全部7篇序言的《宣言》百周年纪念本。1958年中共中央编译局校订了《宣言》的中译本,收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卷。1964年根据德文并参考英法俄等文本再次作了校订,出版了单行本,是中国流传最广的版本。1972年5月,新编的四卷本《马克思恩格斯选集》正式出版,其中收入了《宣言》的正文和马克思恩格斯写的7篇序言。1995年6月,又编辑出版了第二版。这版《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对收载的文献作了较大调整,并按原着文字对译文重新作了校订。1997年8月人民出版社又根据《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中文第二版第一卷中的《宣言》的新译文出版了单行本。1998年,为纪念《共产党宣言》发表150周年,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了《共产党宣言》纪念版。

第二篇:共产党宣言

㈠ 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受共产主义者同盟的信任和委托,起草了《共产党宣言》,这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第一个纲领性文献,是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正式诞生的标志。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实现了人类认识史上划时代的伟大变革,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创立了揭示资本主义剥削秘密的剩余价值学说,发现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总趋势,是人类思想史上树起的一座不朽丰碑。

在《共产党宣言》的第一章“资产者和无产者”中,马克思、恩格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产生、发展及其相互斗争的过程,揭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阐明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指出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因为“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资产阶级时代,„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敌对的阵营,分裂为两大相互直接对立的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现代资产阶级是“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一系列变革的产物”。虽然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起到过革命的作用,资产阶级“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但是,资产阶级生产关系仍然是一种私有制代替了另一种私有制,一种剥削形式代替另一种剥削形式。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尖锐,狭小的资产阶级生产关系又妨碍了庞大的生产力进一步发展,资本主义社会带来了其自身无法解脱的周期性经济危机。“资产阶级用来推翻封建制度的武器,现在却对准资产阶级自己了”,资本主义的灭亡是它本身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

“资产阶级不仅锻造了置自身于死地的武器;它还产生了将要运用这种武器的人――现代的工人,即无产者”。无产阶级是出卖劳动力的雇佣劳动者,处于被奴役的社会最下层,但它又是生产力的代表,是最有力量、最有前途的革命阶级,是资产阶级的掘墓人。无产阶级的发展过程,也就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斗争过程。“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运动”。无产阶级肩负的历史使命就是打倒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的政权,彻底消灭私有制,更快地发展生产力,消灭阶级和阶级剥削,最终实现共产主义。

在《共产党宣言》的第二章“无产者和共产党人”中,马克思、恩格斯阐明了共产党的性质、特点和基本纲领,指出共产党“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是无产阶级政党。指出共产党人的最近目的是“使无产阶级形成为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由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共产主义的特征并不是要废除一般的所有制,而是要废除资产阶级的所有制”。“从这个意义上说,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马克思、恩格斯指出无产阶级要实现推翻资本主义、消灭私有制、解放全人类的伟大历史使命,必须建立独立的工人阶级政党和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政权,这是通向共产主义的必由之路。

在《共产党宣言》的第三章“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文献”中,马克思、恩格斯分析和批判了当时的各种假社会主义和空想社会主义,指出反动的社会主义、保守的或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和空想社会主义各自都代表一定阶级的利益,但都打着社会主义的旗号宣传和活动,因此,对它们的观点作分析和批判是非常必要的。

在《共产党宣言》的第四章“共产党人对各种反对党派的态度” 中,马克思、恩格斯从共产党人政治斗争策略的基本原则、共产党人在德国的斗争策略、共产党人运用斗争策略的目的等几个方面阐述了共产党人的策略思想。

最后,《共产党宣言》指出“共产党人不屑于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他们公开宣布:他们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共产党宣言》结束时向全世界无产阶级发出了伟大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发表的《共产党宣言》到今天已经整整一百六十年了,一代又一代的共产党人在实践着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诞生后,以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目标的革命运动形成了势不可挡的历史洪流,中国革命的胜利,是马克思主义实践成功的一个光辉典范。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成功和发展,走的是一条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道路,这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共产党人信仰马克思主义,坚持马克思主义,用马克思主义指导革命实践。同时,中国共产党人在把马克思主义运用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时,用马克思主义分析中国的具体国情,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用马克思主义总结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经验,并把经验升华为理论,这就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马克思主义从十九世纪诞生至今的一个半世纪里,世界发生了剧烈和深刻的变化。在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上,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时,我们也必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勇于追求真理和探索真理的革命精神,在开创和发展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历史进程中,不断开拓进取,牢牢把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掌握着马克思主义最本质的东西。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我们也要解放思想地学,实事求是地学,与时俱进地学,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实践,并在新时期发展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

这次在院党校学习期间,我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联系自己的思想实际和工作实际,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学习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和指导工作,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在党校的学习中,听好课,读好书,勤思考,多交流。使自己的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上一个新台阶,回到单位后用学习到的理论和方法指导工作,在知识创新工作和研究所改革发展中做出更大的贡献。

㈡ 从科学发展观的视角重读《共产党宣言》

《共产党宣言》通篇体现历史唯物主义的社会发展观。《宣言》不仅全面系统地剖析了资本主义诞生、发展到必然灭亡的历史过程,而且也预测了未来社会的本质特征。我党倡导的科学发展观是结合时代特征和中国国情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观的运用、创新和发展。今天我们从科学发展观的视角重读《共产党宣言》,仍会获得颇多教益。

一、考察社会发展问题的哲学基础

恩格斯在《宣言》的1888年英文版序言中指出:“构成《宣言》核心的基本思想”是:“每一历史时代主要的经济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所赖以确立的基础,并且只有从这一基础出发,这一历史才能得到说明;因此人类的全部历史(从土地公有的原始氏族社会解体以来)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既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之间、统治阶级和被压迫阶级之间斗争的历史;这个阶级斗争的历史包括有一系列发展阶段,现在已经达到这样一个阶段,即被剥削被压迫的阶级(无产阶级),如果不同时使整个社会一劳永逸地摆脱一切剥削、压迫以及阶级差别和阶级斗争,就不能使自己从进行剥削和统治的那个阶级(资产阶级)的奴役下解放出来。”这是《宣言》作者对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的精辟概括。它包含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历史发展动力的原理;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己的原理,等等。历史唯物主义是《宣言》的灵魂,《宣言》对资本主义的剖析和对未来社会的预测为我们树立了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考察社会发展问题的典范。

二、资本主义发展史给我们的启示 《宣言》对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过程做了生动的论述,对其发展的规律做了深刻的揭示,对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做了科学的评估。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是具有历史联系的两种性质不同的社会制度。由于社会主义首先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取得胜利,实现现代化尚需很长的一个历史过程,在这方面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成为先行者,因此作为后发型国家的社会主义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应当也可以从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经验和教训中获得有益的启示。

《宣言》指出:资产阶级“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伴随着相应的政治上的进展”。《宣言》还指出:资产阶级关于自由、教育、法等等的观念“是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和所有制关系的产物”。资本主义的教育是由资产阶级“进行教育时所处的那种社会关系决定的”。〔1〕任何社会的发展都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各个方面的发展,这是一个客观的规律。社会主义和以前社会的区别在于人们能够认识这个规律,自觉地按照这个规律行事。促进社会全面发展是我党领导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一贯方针。从邓小平提出“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战略方针,到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提出“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的战略思想,到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战略布局,反映出我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不断拓展和深化。如果只是把经济搞上去,政治腐败、社会道德沦丧、社会风气败坏,那就完全背离了社会主义,就会走到邪路上去。

《宣言》指出:“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物质的生产是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资产阶级使农村屈服于城市的统治„„,它使未开化和半开化的国家从属于文明的国家,使农民的民族从属于资产阶级的民族,使东方从属于西方。”一句话,它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1]《宣言》在这里虽然没有使用全球化的概念,但已经对资本主义全球化的本质做了深刻的揭示,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全球化就是资本的扩张,就是靠火与剑实施对落后民族的侵略和掠夺。所以按照资产阶级面貌创造出来的世界不可能是和谐的世界,只能是霸权的世界、两极分化的世界、动荡不安的世界。我是社会主义国家,我国的发展决不能走侵略和扩张的道路,必须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的道路,这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属性决定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的利益和全世界人民的利益是相一致的。胡锦涛同志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上向世界宣告:“中国将是始终不渝地把自身的发展与人类共同进步联系在一起。”〔6〕所以,只有社会主义国家才能发出建立和谐世界的呼声。我党提出的“对内建设和谐社会,对外推进和谐世界”的战略体现了我国内政和外交政策的高度统一。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的发展越来越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越来越需要中国。我们党站在时代发展和中国振兴的战略高度,将国内执政理念与外交理念相统一,这不仅是出于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只要资本主义、霸权主义存在,建立和谐世界的美好愿望是不可能真正实现的。但是,从中国人民和全世界人民的利益出发,我们必须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为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做出应有的贡献。

《宣言》指出:“共产党人为工人阶级的最近的目的和利益而斗争,但是他们在当前的运动中同时代表运动的未来”。[1]共产党人在革命运动中必须坚持的这条原则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也同样适用。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建设是既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决不能以牺牲后代人的利益为代价,来满足当代人的利益。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化走的是一条先发展后治理的路子,资本家为谋取高额利润而破坏生态环境,《宣言》发表前,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一书中不仅揭露了资产阶级对工人进行的残酷剥削,而且也揭露了由于资本主义发展而造成的生态环境恶化给工人带来的灾难。我国的工业化绝不能走资本主义的这条老路,必须走一条发展生产,同时保护环境,降低资源消耗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党中央倡导可持续发展的方针正是从广大人民群众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相结合的原则出发的。

《宣言》指出:“在资产阶级社会里,活的劳动只是增殖已经积累起来的劳动的一种手段。因此,在资产阶级社会里是过去支配现在,在共产主义社会里是现在支配过去。”[1]在资本主义社会,工人失去了独立性和个性,只是资产阶级增殖资本的工具。“人为物役”,资本主义不是以人为本,而是以物为本,以金钱为本。我国目前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但人民已经当家作主,劳动者不再成为增殖资本的工具。我党倡导“以人为本”,就是以做了国家主人的人民为本。随着生产力发展和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现在支配过去”将会越来越充分地实现。

三、社会和谐的最高境界

《宣言》对未来社会的本质特征做了经典性概括:“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1〕《宣言》的作者在其他著作中对这一思想也多次作过大体相似的表述。尤其值得注意是,1894年瑞士准备出版《新纪元》周刊,请恩格斯找一段题词,用简短的字句来表述未来社会主义纪元的基本思想,以别于但丁曾说的“一些人统治另一些人受苦难”的旧纪元。恩格斯答复说:“除了《共产党宣言》中的下面这句话,„„我再也找不出合适的了”。[1]接着,恩格斯抄录了上面我们所引用的《宣言》中的那个经典论断。这件事表明,《宣言》中的这个论断在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中占有何等重要的地位。

“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是社会主义新社会区别于资本主义及一切旧社会的根本性标志。资本主义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成金钱关系,淹没在利己主义的冰水之中。19世纪初的社会主义空想家傅立叶曾经以辛辣的笔触描述了一幅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利害冲突的讽刺画:“医生希望自己的同胞患寒热病;律师则希望每个家庭都发生诉讼;建筑师需要一场大火把一个城市的四分之一化为灰烬;安装玻璃的工人希望下一场大冰雹把所有的玻璃打碎„„”。[10]既然资本主义生产目的是为了获取最大利润,因此少数人的幸福必然建立在多数人的痛苦之上,损人利己,唯利是图也就成了天经地义。

要充分实现“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一伟大目标,不仅要消灭一切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现象,而且要消灭工农之间、城乡之间、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之间的差别,还要使社会的每个成员都能受到良好教育,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都极大提高。只有这样,人与人之间、人与整个社会之间的利益才能达到高度一致,社会和谐才能达到最高境界。那时,“让别人的生活由于你的生存而更美好”,将会成为每个人的生活信条,成为普遍的社会现实。

实现《宣言》提出的这个伟大目标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我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朝着这个伟大目标前进的现实步骤。当前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比较落后,改革给我国的发展带来巨大活力,也必然带来这样那样的矛盾和问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一个不断化解社会矛盾的持续过程。我们必须切实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现实课题抓紧抓好。

新世纪新阶段,重读《共产党宣言》,立足当前,放眼未来,使我们更加坚定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和信心。

㈢ 50年前,当马克思、恩格斯发表《共产党宣言》,以无比巨大的理论威力、思想锋芒和战斗精神令西方统治阶级发抖时,中国正在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下逐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渊„„。

150年后的今天,社会主义中国昂然屹立于世界东方,中国共产党以“三个代表”的先进思想,迎接着世界变局的挑战„„

从《共产党宣言》到“三个代表”,浓缩了150年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更显示着中国共产党80年奋斗发展的辉煌。

80年旗帜高扬,从民族独立,到人民解放,再到国家富强,中国共产党始终高举马克思主义的伟大旗帜;80年与时俱进,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结合起来,指引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

照亮征途,指引方向——80年来,《共产党宣言》的真理之火在中华大地始终高高擎起,指引中华民族从积贫积弱走向繁荣富强.站在新世纪的起跑线上,当我们以历史的目光洞察80年风风雨雨,回顾中华民族顽强奋起的历程,必然发现一个坚强的民族脊梁——中国共产党;必然发现一个伟大的思想灯塔——马克思主义。

1848年2月,英国伦敦瓦伦街19号一家不大的印刷所,印出了一本字数不多却震撼世界、影响人类的小册子——《共产党宣言》。这本小册子之所以有如此巨大的威力,是因为它的发表诞生了一个伟大的真理——马克思主义。

在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前,一切社会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以历史唯物主义考察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论述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最终发展为共产主义的历史必然,阐明了无产阶级作为资本主义掘墓人和未来社会创造者所担负的历史使命。《共产党宣言》成为工人阶级斗争实践的一个光辉起点。

在黑暗的旧中国,这个光辉起点的到来,浸透着无数仁人志士的智慧、勇敢和鲜血。太平天国农民革命运动、资产阶级改良运动、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这些斗争的最终失败揭示,农民、资产阶级改良派都不可能承担起领导民主革命的重任。1911年,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但这次革命由于历史的、阶级的局限,未能改变旧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境遇。路在何方?这依然是中国志士仁人和先进知识分子苦苦求索的问题。

1921年7月,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中国共产党宣告成立。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高高举起了马克思主义旗帜,从此,中国革命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引,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28年艰苦奋斗玉汝于成,28年真理之火熊熊燃烧。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完成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重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胜利。

从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年的时间,共产主义的“幽灵”在这个古老的东方大国化作喷薄而出的红日,蒸蒸日上„„

历史唯物主义揭示,每一历史时代的经济关系是整个社会的基础,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变革和进步的终极原因。《共产党宣言》的一个重要理论贡献就是强调: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后,要把发展生产力摆在首位。

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东方大国建设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新课题。党的第二代领导核心邓小平指出:在社会主义国家,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执政以后,一定要致力于发展生产力,并在这个基础上逐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在以邓小平和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正确指引下,我国改革开放20多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生产力发展水平、人民生活水平和综合国力都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面向新世纪,江泽民总书记提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三个代表”是对150年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和中国共产党80年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光芒。

历史雄辩地说明,没有《共产党宣言》就没有马克思主义,没有马克思主义就没有中国共产党,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和改革开放的今天;历史同样雄辩地昭示: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和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中国共产党,必将指引中华民族走向新的辉煌.与时俱进,勇立潮头——在继承中发展,在实践中创新,成为中国共产党历经风雨永葆强大生命力的源泉.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的丰功伟绩,有如日月经天,江河行地,改变了中国的历史和面貌,并深刻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中国共产党人的成功实践向世人昭示:马克思主义是颠扑不破的真理;马克思主义只有同时代前进的步伐和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才能焕发出经久不息的活力。

从马克思、恩格斯到列宁、斯大林,从毛泽东到邓小平,从《共产党宣言》到“三个代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真理之火,之所以能穿越150多年的时空依然光芒四射、璀璨夺目,其原因就在于:这一理论深刻揭示了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并在实践中不断地注入新的活力。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一以贯之的理论品格;在继承中发展,在实践中创新,是马克思主义历久弥新,永葆强大生命力的根源所在。

在人类文明史上,有过许多传世名著,但没有哪一篇能够像《共产党宣言》这样牵动全世界最广大人民的心魄。这不仅在于它第一次比较系统地阐明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还在于它鲜明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不是僵死不变的教条,而是不断发展的理论。正如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为《共产党宣言》1872年德文版写的序言中强调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

《共产党宣言》发表后数十年间,马克思、恩格斯一直注意用实践检验自己的理论,在总结1848年革命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阐明了不断革命、工农联盟、无产阶级专政的思想;根据巴黎公社的经验教训发展了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关于无产阶级政党的理论,从而使自己的理论不断丰富发展,成为严整的科学体系。

列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时代特征和俄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在理论上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在主要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同时胜利的设想,探索出了一条在俄国实现社会主义的道路,把马克思主义推到新的阶段。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同一切从本本出发、照抄照搬外国经验的教条主义的长期斗争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原则,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找到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实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这次飞跃的理论成果就是毛泽东思想。

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抓住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从新的历史条件出发,深刻地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找到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实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这次飞跃的理论成果就是邓小平理论。

面对充满挑战和希望的21世纪,中国共产党面临着巨大的新考验。正确应对国际国内的新问题,把中国的事情办好,完成领导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关键取决于党的建设。把握时代特征,顺应时代要求,站在时代前列,“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应运而生。

“三个代表”的重要论述,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实践性和鲜明的时代特征。它把进入21世纪中国共产党必须具有的先进性集中概括出来,从根本上回答了中国共产党“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大问题,进一步明确了在新世纪全面推进党的建设、继续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根本要求。这样,就使我们党从根本上获得了新的思想武装。

追溯“三个代表”的渊源和它产生的时代背景,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丰富,又是创造性的发展;是紧跟时代潮流,与时代特征有机结合,与时俱进的光辉典范,从而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推进到一个新阶段。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要求我们始终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在不断开拓进取中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从《共产党宣言》到“三个代表”,150多年风风雨雨,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精神、基本方法,也随着实践的发展,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保持着旺盛的生机与活力。

面对变化了的现实,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来思考问题,进行理论创新,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方法,就是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这正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是马克思主义的真谛。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和活的灵魂,也是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是党永葆蓬勃生机的法宝。

实践永无止境;在实践中探索真理、发现真理、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同样永无止境;因此,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也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刻认识、全面正确地贯彻落实“三个代表”的要求,必须始终坚持、牢牢把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时代条件的不断变化,社会生活的日益变动,特别是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对党的建设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对党的建设中遇到的新课题,不应当简单地找本本上怎么说的,而是要看是否真正代表了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否真正代表了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否真正代表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要说原则,这就是根本的原则;要说标准,这就是根本的标准。

比如说,生产力的发展本身是一个新陈代谢的过程,落后了就会逐步退出历史舞台,被先进的生产力所代替。就工人阶级的某一部分而言,也可能由于新的生产力不断出现,原先所联系的生产力变得落后了。为了从整体上始终保持工人阶级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者,工人阶级的内部结构也应该随时相应地加以变动,不断地向更加先进的生产力转移。作为工人阶级先锋队的共产党,也应该有不断前进的意识。

开拓,才有出路;创新,才能发展。一个执政党只有不断地研究新问题,总结新经验,努力推进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才能永远走在时代的前列。创新是人类社会的一般规律,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精神,是我们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反映。党的生命活力是与党有无开拓创新的勇气和能力联系在一起的。“三个代表”本身是创新的产物,处处体现出创新精神,其实质是要求全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努力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及时进行新的理论概括,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站在新世纪的起点,我们有理由相信,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指引下,只要按照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要求,在开拓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一定能够实现

三、《宣言》的重要内容原则及其现实意义。

1、《宣言》的历史观及其现实意义

《宣言》的内容体系的核心基本思想,根据恩格斯的看法是运用唯物历史观。在我看来,《宣言》的价值首先体现在贯穿于始终的历史观,1888年英文版序言中,巴黎公社的实际经验和宣言第四章中对于社会主义文献所做的批判只包括到1847年,很明显纲领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由于政治形势已经发生改变。关于共产党人对待各种反对党派的论述中,反对派已经大部分被历史的发展彻底扫除了。

马克思所说的“历史”并不仅仅是“过去”,而是包括过去、现在和未来在内的人类实践活动的展开过程,其历史观的重点是对现状的批判和改造。例如第四章中根据历史原则:凡是面向过去的党派,共产党人都要反对,凡是面向现状的党派就揭露,凡是面向未来的党派就支持。“但是并不因此放弃对那些从革命传统中承袭下来的空谈和幻想采取批判态度的权利。”这里的历史观充分表达了这样一种全面的观点。

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伟大实践中,对待马克思主义,学习马克思主义原著中的理论原则是前提,但是重点还是发展创新,这种理论创新正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要求,也是马克思中国化进程中,不断结合实际实践发展的要求,在实践基础上所形成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更是充分闪耀着历史观的理论原则和方法要求。

3、阶级斗争理论及其现实意义。

《宣言》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理论,阶级斗争的观点像一根红线,贯穿于各章的内容之中。《宣言》第一章就明确指出,自原始社会解体以来,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说明了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从而把阶级斗争发展为政治斗争,工人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必然发展为夺取政权的政治斗争,必然发展为暴力革命,以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夺取国家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最终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和阶级差别,实现共产主义的目标。

历史发展到今天,社会经济政治状况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宣言》所阐发的阶级斗争理论并没有过时,仍然是我们认识现实的阶级和阶级斗争问题的指导思想和锐利武器。在我国,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已经阐明了阶级斗争不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特别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全面确立改革开放国策和“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确立,阶级斗争问题已经逐渐被人们淡化,而且有逐渐消灭的趋势,特别是伴随着这些年来多提阶层变化,而少用阶级的概念更使得人们淡化了阶级斗争的问题和意识,但是阶级斗争在一定时期内还将长期存在,并且在一定条件下有可能激化。比如八九年春夏之交的政治**就是例证,因此现时代我们仍然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理论,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和阶级分析的方法,科学认识和正确处理现实存在的阶级斗争问题,切不可掉以轻心。

然而尽管如此,我们也必须高度理性的去思考《共产党宣言》,结合我们现在的知识,我们也可以为之提出一些疑问?

在马克思看来,社会是从低级到高级进化的,其过程也就是阶级斗争的历史,生产力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仅仅从这个角度来看,作为资本主义掘墓人的无产阶级肩负的世界历史使命就是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的政权,然后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逐步地进行巨大的社会改造,进而达到消灭阶级对立和阶级本身的存在条件。因此,我不禁要问,通过阶级斗争,夺取统治权利和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社会性质自然的转变是不是平行的?或者相对的?如果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简单的表现在两个阶级之间的矛盾,这是不是显得比较轻率?同时,在这样的一个过程,我们是预设一个前提,那就是社会的进化,原始社会一定会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进入封建社会,以此类推,一直进入共产主义社会,我们进行所有的论证和思辩都以这个前提存在为基础的。换句话说,如果这个前提动摇了,那么所有的结论都是不可靠的。事实上,从经验主义的角度出发,我们现在所有的社会,都未必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演变,历史是不能假设的,我们的社会也不能被实证,因此蕴藏在社会中最根本的规律很难简单地归结到进化,如果从马克思理论观点来源来看,达尔文的生物进化是他的一个重要引证内容,但是生物与社会是不同的两种内容。

第三篇:共产党宣言

《共产党宣言》读后感

《共产党宣言》又译《共产主义宣言》,是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第一个纲领性文献,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重要标志。由马克思执笔写成。1848年2月在伦敦第一次以单行本问世。宣言第一次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指出共产主义运动已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共产党宣言的诞生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对全世界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并在百年之后直接影响了中国几代领导人的政治方针,推动了中国的发展。

《共产党宣言》是第一部较为完整而系统地阐述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的伟大著作。它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开辟了国际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成为世界无产阶级的锐利思想武器。

1848年2月24日,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的《共产党宣言》在伦敦第一次出版。这个宣言是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二次代表大会委托马克思、恩格斯起草的同盟纲领。1848年至1850年间,《宣言》曾多次翻印、再版,并被译成很多种西欧国家的文字。《宣言》的英译文在1850年发表在宪章派领导人乔·哈尼出版的《红色共和党人》杂志上。在这一版上才首次标明马克思和恩格斯是《宣言》的作者。到1920年,在《宣言》问世后的第72年,由陈望道从日文译成中文出版。

《共产党宣言》的伟大不仅在它壮大了国际工人组织,更重要的是,它预见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在1882《共产党宣言》序言当中,不难明白到:《共产主义宣言》的任务,是宣告现代资产阶级所有制必然灭亡。在当时具有局限性的社会乃及世界中,《共产党宣言》大胆的预言了现代资产阶级所有制灭亡的必然性,这个,也是当时的其他著作所无法做到更无能做到的。因为面对迅速盛行起来的资本主义和刚开始发展的资产阶级土地所有制,人类根本无能力相信这个断定,也许,他们会认为,这不过是一个永不会实现的预言。然而,以社会发展的历程来看,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一直到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社会,不难看出社会主义的优越所在。我们把社会主义社会驾御在资本主义之上(虽然某些资本主义分子没有认同这一观点),可见,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最终还是会被社会主义甚至共产主义所取代。所以,《共产主义宣言》拥有了准确的世界发展分析能力。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思想一贯以来的理论品格,也是它之所以永葆生命力的根源。而与时俱进,这个不仅仅局限与社会发展,国家进步。创造力的重要性,源于它不可低估的力量。而创新所需要的,就是与时俱进。能把自己的前途和社会国家的发展联系在一起,大胆创新,就是时代的强人。有时可能会想,为什么马克思主义会是大学的一门必修课程?现在我想,也许我们要从中学习到的,就是这个马克思思想的根源所在——与时俱进。

大学生要面临的就是就业问题,就是社会,一个关系到自身前途的问题是每个大学生所必须去想的。大学生要求具备的,是创造力,是一种结合社会和自身,发挥想象力去创造的能力。能在社会中拥有竞争力,生命力,要拥有的,就需要马克思思想中的与时俱进。

第四篇:共产党宣言

《共产党宣言》读书心得

自从拜读了《共产党宣言》后,我对其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共产党宣言》主要包括引言和正文的四个部分,即资产者和无产者,无产者和共产党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文献以及共产党人对各种反对党派的态度。接下来我将会按自己的理解对这五个部分逐一进读。

一,对《资产者和无产者》的理解

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历史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我们必须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历史”。纵观人类发展史,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再到社会主义社会,每一个社会意识形态的更替都是阶级斗争的产物,这正好论证了《共产党宣言》所指出的“ 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 ”。19世纪的欧洲是资本主义的世界,资产阶级成功地消灭了封建地主阶级对农民阶级的压迫,却使社会日益分化为两大对立阶级,即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并重新带来了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的压迫,阶级斗争再次升华。《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就是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正式展开角逐的标志。

二,无产者和共产党人

《共产党宣言》向我们阐述了“共产党人同全体无产者的关系是怎样的?”。在我看来,共产党人就是无产者中具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进分子,他们愿意投身到共产主义事业中,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带领世界无产阶级消灭剥削,消灭私有制,最终建立无产阶级政权。它的性质是代表广大无产阶级利益的政党;它的手段主要是通过各种游行示威或暴力手段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它的纲领是《共产党宣言》;它的目的是消灭私有制,建立代表着公平、正义、自由无

“为什么共产党人要致力于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呢?”这要从资本主义唯利是图的本质来分析。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中,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无产者是丧失了生产资料的雇佣劳动者,他们将自己的劳动力出卖给资本家,并在后者的支配下从事生产,生产的产品归资本家所有,资本家生产商品的目的,是为了取得更多的货币,取得剩余价值,赚钱发财,也就是最大限度地剥削工人,榨取其剩余价值。共产党人想要为全世界广大无产阶级谋取利益,寻求一个生存环境,就必须要暴力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看完《共产党宣言》,我才真正理解了恩格斯的那句话:《共产党宣言》是全部社会主义文献中传播最广和最具国际性的著作,是世界各国千百万工人共同的纲领。可以说,没有《共产党宣言》就没有无产阶级最后的胜利,也就没有新中国的成立。正是这部伟大的文献,才使得人类社会走向一个新的未来。

摩登时代观后感

1936年 2月5日,《摩登时代》在纽约利沃里剧院首映。当时正置世界经济危机后期,资本主义国家工人普遍失业,社会动荡,经济萧条。在如今资本主义依然存在的今天,此影片仍然是一部很好的反映资本主义剥削本质的影片,亦可看出资本家为了获得剩余价值不择手段的做法,拼命地压榨无产阶级工人。

卓别林的《摩登时代》这部电影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它让人们在笑声中看到资本主义黑暗以及不合理的社会制度。资本主义国家残酷、黑暗的现实,资本家无休无止的压榨,已使许多人民无法生存,流浪街头,沿街乞讨,连工人的吃饭时间都相剥夺,因此发明了吃饭机器,让工人在吃饭时能腾出手脚来继续干活种种做法的最终目的都只是为了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因为剩余价值才识资本家最终想要获得的就是更多的剩余价值。

在影片开始的镜头里,先是羊群拥护在一起走过,紧接着是一大群工人拥护着走进工厂,形式接近,给人一生种想哑然失笑的感觉,同时又使人对那个造成“机械化”的社会形态的深深思索。暗喻工人的命运和羊群一样,而查理正是这千百个人中的一个。再如影片还通过豪华的碳化商店、幻想中花园别墅和现实中的破旧木屋,提示了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在监狱里,人虽失去了一切自由,但不用为失业、饥饿所困扰。在街头,人虽然获得流浪的自由,但要为无家可归、难以充饥而痛苦。在工厂,人虽能维持生计,但他却是机器的奴隶。卓别林以独特的视觉形象概括了摩登时代的矛盾本质。在卓别林自己评论来说:那部电影是从一个抽象的概念――批评我们的机械化生活方式――发展而来的。

我永远忘不了主人公查理被机器卷进卷出的镜头,以及被流水线弄得变成麻木机械的工具人,竟然想要在人的鼻子、钮扣上拧紧螺母的镜头。一开始的大钟内部齿轮运转的特写,便清楚描述了当时社会里的机械化的社会秩序。虽然其电影所叙述的历史背景,是在三十年代资本主义逐渐走向垄断的时代,那个时代对于资本主义国家的低层阶级而言是苦不堪言的,面对机器时代的来临,他们只能感到无所适从。

生态文明建设

严酷的现实告诉我们,人与自然都是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 组成部分。人与自然不存在统治与被统治、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而 是相互依存、和谐共处、共同促进的关系。人类的发展应该是人与社 会、人与环境、当代人与后代人的协调发展。人类的发展不仅要讲究 代内公平,而且要讲究代际之间的公平,亦即不能以当代人的利益为 中心,甚至为了当代人的利益而不惜牺牲后代人的利益。而必须讲究 生态文明,牢固树立起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文明观。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又义务也有必要善待我们的学校,保护自己生活的环境,不随地扔垃圾,不说脏话,人人做起,共创和谐校园。

对于马克思课,我希望老师能更多的结合视频、事例,形象生动的讲解,对于一些难以理解的问题,我希望老师能多举例。

第五篇:共产党宣言

《共产党宣言》读后感

培训部总支 陈志谦

1847年11月,在伦敦召开的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二次代表大会上,正式委托马克思和恩格斯起草一个准备公布的周详的理论和实践的党纲。会后,他俩在布鲁塞尔一起相处的半个月里,共同探讨了如何起草《宣言》,对纲领的具体内容、结构、大纲和部分细节交换了意见,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探讨。最后将《共产主义原理》和《共产主义信条草案》合二为一地进行了修改和创作。在恩格斯因事返回巴黎后,马克思单独执笔完成了初稿,并定名为《共产党宣言》。

一、《共产党宣言》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

思想是时代的产物,任何新的思想、新的理论,只有当物质生产发展向社会提出新的任务时才会产生出来。《共产党宣言》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的欧洲并不是偶然的,它有着深刻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历史根源。

工人运动的不断发展为《共产党宣言》的诞生创造了条件。英国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无产阶级队伍不断壮大,资产阶级为了追求利润,残酷剥削工人,工人处境极其悲惨,政治上更是处于无权地位。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益激烈。19世纪30至40年代,这种矛盾和斗争达到了空前尖锐的程度。在法、英、德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发生了资本主义发展史上著名的三大工人运动。“三大运动”之所以最后都归于失败,其主要原因是缺乏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尤其是没有一个真正先进的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三大运动”虽然失败了,但它雄辩地说明了欧洲无产阶级已经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这使得马克思看到了一个不同于资产阶级的新的阶级力量,促成了《共产党宣言》的诞生。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诞生前的空想社会主义是《共产党宣言》产生的理论基础。随着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日益暴露,一些先进的思想家在揭露和批判资本主义弊端的同时,提出了“人人平等、人人幸福”的新社会蓝图,并主张通过“社会改良、实验示范”的方式去实现。但这种理论脱离了当时社会的实际情况,被称为“空想社会主义”。空想社会主义、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等优秀的文化成果,都成为了《共产党宣言》诞生的理论参考。

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社会矛盾日益尖锐,资本主义的弊端日益暴露,特别是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和社会化大生产的矛盾,这使得马克思看到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同私人占有制之间不可克服的矛盾,得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结论。

二、《共产党宣言》的结构和主要内容

第一章 资产者和无产者。在本章中,马克思、恩格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深刻分析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产生、发展及其相互斗争的历史过程,正确揭示了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客观规律,科学地阐明了无产阶级的伟大历史使命。在经过上述分析和论证后,马克思、恩格斯得出了一个划时代的结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这是一个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第二章 无产者和共产党人。在第二章里,马克思和恩格斯揭示了无产阶级要实现自己的历史使命,就必须有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为此,马克思、恩格斯阐明了共产党的性质、特点和纲领,严正驳斥了资产阶级对共产党人和共产主义的种种责难,论述了无产阶级专政的基本思想。

第三章 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文献。在本章中,马克思和恩格斯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上,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分析了各种社会主义流派产生的社会原因和历史背景,指出了它们的实质和危害,揭露和批判了各种假社会主义,并对空想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进行了客观的分析和评价。第四章 共产党人对各种反对党派的态度。无产阶级要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共产党人要实现自己的纲领,除了要有一整套正确的理论原则来指导,确立正确的革命道路,还应该有相应的斗争策略原则来加以保证。因此,马克思、恩格斯在最后一章中集中阐明了无产阶级政党的策略原理。

结语:这是本章的总结,也是全书的总结。《宣言》结尾再次郑重申明共产党人的观点和意图,并公开宣告共产党人实现自己目的的手段和途径:共产党人只有用暴力才能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全世界无产者只有联合起来,共同作战,才能砸碎旧的锁链,获得整个世界。最后以“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伟大号召作为《宣言》的结束语。

三、《共产党宣言》的理论意义

《宣言》完整、系统而严密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思想;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特别是它的阶级斗争学说;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和发展规律,论证了资本主义灭亡和社会主义胜利的必然性。《宣言》论述了无产阶级作为资本主义掘墓人的伟大历史使命;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思想。这部著作从诞生起就鼓舞和推动着全世界无产阶级争取解放斗争,成为无产阶级最锐利的战斗武器。恩格斯指出:它是全部社会主义文献中传播最广和最具国际性的著作,是世界各国千百万工人共同的纲领。

《宣言》是科学共产主义的最伟大的纲领性文件。它凝聚着马克思、恩格斯的光辉思想,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列宁曾经这样评价道:“这部著作以天才的透彻鲜明的笔调叙述了新的世界观,即包括社会生活在内的彻底的唯物主义、最全面最深刻的发展学说辩证法以及关于阶级斗争、关于共产主义新社会的创造者无产阶级所负的世界历史革命使命的理论”。它对马克思主义学说“作了完整的、系统的、至今仍然是最好的阐述”。

《宣言》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第一个纲领性文献,是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共产党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宣言》的历史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着现代工人运动的历史;现在它无疑是全部社会主义文献中传播最广的著作,是从西伯利亚起到加利福尼亚止的千百万工人公认的共同纲领。《宣言》是共产主义的“圣经”和“福音书”,一个半多世纪以来,在《宣言》精神的指引下,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蓬勃发展,全世界无产阶级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事业不断取得新的胜利。

四、《共产党宣言》的现实意义

我们现阶段的奋斗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我们要为此而贡献自己的一切,舍此而空谈共产主义,那就是有意无意地、或多或少地背叛了共产主义。

对基本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在《宣言》的出版序言中多次说明,对基本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对个别原理和具体原理更要根据此时此地的实际情况进行具体的分析。这里关键是准确把握基本原理和具体原理的科学界限,因为对基本原理是不能违背的,违背了基本原理就会走向马克思主义的反面,葬送革命成果,从而可能成为马克思主义的可耻叛徒。

要实事求是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辨证观点。从长远看,社会主义终将彻底战胜资本主义,终将在全世界范围内取得完全胜利。而在此之前,社会主义在每个国家的实践有可能发生一次甚至多次的暂时失败或挫折,国际社会主义运动还可能经历若干个高潮交替的时期。因此,对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既要满怀信心又不可掉以轻心,任何悲观的论调和盲目乐观、麻痹大意侥幸心理,都是极其错误和十分有害的。马克思主义不是一成不变的教条,它必须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地得到丰富和发展。邓小平说过:“真正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必须根据现在的情况,认识、继承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不以新的思想、观点去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必须废除静止地孤立地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的方法。离开本国的实际和时代发展来谈马克思主义,没有出路,也没有意义。

《共产党宣言》读后感

邓建新(审计署广州办)

【时间:2009年09月07日】 【来源:】 【字号:大 中 小】

“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大陆徘徊”、“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这两句话是记忆中对《共产党宣言》的印象,也是让我热血沸腾的两句话。记得第一次看《共产党宣言》是上中学的时候,再一次的重温使我体会到了它鲜明的观点、严谨的体系、紧密的结构以及生动的叙述。

《共产党宣言》诞生于1848年2月,全文共分为四章:资产者和无产者;无产者和共产党人;社会主义的和共产主义的文献;共产党人对各种反对党派的态度。这四章完整、系统、严密、循序渐进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思想,它的诞生就像一盏灿烂的明灯,照亮了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解放道路。哪些思想是《共产党宣言》所要坚持的基本思想?恩格斯在1883年和1888年曾先后在《共产党宣言》的德文版和英文版序言中指出,贯穿《共产党宣言》的基本思想主要是:每一历史时代主要的经济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所赖以确立的基础,并且只有从这一基础出发,这一历史才能得到说明;因此人类的全部历史和被剥削阶级之间、发展阶段,现在已经达到这样一个阶段,即被剥削被压迫的阶级(无产阶级),如果不同时使整个社会一劳永逸地摆脱一切剥削、治的那个阶级(资产阶级)的奴役下解放出来。了解了《共产党宣言》核心的基本思想,对于分析社会历史,分析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主义基本观点,都是十分必要的,完全正确的,是马克思主义应当坚持的。

我们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主要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与时俱进,敏锐地把握时代、形势和实践的新变动,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变化,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曲折发展,环境下,我们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我是一名审计人员,目前从事行政事业审计工作。如何在审计工作中落实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这些年实践证明,展,促进党风廉政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免疫系统’功能”,可持续发展上。一方面通过审计,制度,提高管理水平和资金使用效益。另一方面,对影响行政事业单位改革发展的问题,从宏观层面提出改革体制、健全机制、完善制度等建设性意见,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健康发展。

《共产党宣言》读后感150年前,当马克思、恩格斯发表《共产党宣言》,以无比巨大的理论威力、思想锋芒和战斗精神令西方统治阶级发抖时,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渊150年后的今天,社会主义中国昂然屹立于世界东方,中国共产党以的先进思想,迎接着世界变局的挑战从《共产党宣言》到展历程,更显示着中国共产党80年旗帜高扬,从民族独立,到人民解放,再到国家富强,中国共产党始终高举马克思主义的伟大旗帜;是该时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即剥削阶级这个阶级斗争的历史包括有一系列压迫以及阶级差别和阶级斗争,就不能使自己从进行剥削和统分析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对于坚持唯物史观和马克思

以新的实践为基础,创造性地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在我在国际局势发生深刻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的新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维护国有资产安全,保障国民经济健康发我们将继续“牢固树立科学审计理念,充分发挥促进行政事业单位促进行政事业单位更好地贯彻执行国家政策、法律法规和规章我们将 中国正在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下逐步……。

“三个代表……

”,浓缩了150年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波澜壮阔的发80年奋斗发展的辉煌。

80年与时俱进,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从土地公有的原始氏族社会解体以来)统治阶级和被压迫阶级之间斗争的历史;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发展阶段,审计工作在规范财政经济秩序,把工作目标定位在服务于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和改革,”“三个代表的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结合起来,指引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

照亮征途,指引方向——80年来,《共产党宣言》的真理之火在中华大地始终高高擎起,指引中华民族从积贫积弱走向繁荣富强.站在新世纪的起跑线上,当我们以历史的目光洞察80年风风雨雨,回顾中华民族顽强奋起的历程,必然发现一个坚强的民族脊梁——中国共产党;必然发现一个伟大的思想灯塔——马克思主义。

1848年2月,英国伦敦瓦伦街19号一家不大的印刷所,印出了一本字数不多却震撼世界、影响人类的小册子——《共产党宣言》。这本小册子之所以有如此巨大的威力,是因为它的发表诞生了一个伟大的真理在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前,一切社会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以历史唯物主义考察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论述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了无产阶级作为资本主义掘墓人和未来社会创造者所担负的历史使命。宣言》成为工人阶级斗争实践的一个光辉起点。在黑暗的旧中国,这个光辉起点的到来,血。太平天国农民革命运动、资产阶级改良运动、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这些斗争的最终失败揭示,农民、1911年,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但这次革命由于历史的、阶级的局限,未能改变旧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境遇。路在何方?这依然是中国志士仁人和先进知识分子苦苦求索的问题。1921年7月,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立。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高高举起了马克思主义旗帜,了科学理论的指引,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28年艰苦奋斗玉汝于成,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和人民解放的历史重任,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胜利。从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到共产主义的“幽灵”在这个古老的东方大国化作喷薄而出的红日,蒸蒸日上历史唯物主义揭示,每一历史时代的经济关系是整个社会的基础,是社会变革和进步的终极原因。《共产党宣言》的一个重要理论贡献就是强调: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后,要把发展生产力摆在首位。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东方大国建设社会主义,史上的新课题。党的第二代领导核心邓小平指出:马克思主义政党在执政以后,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在以邓小平和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二、改革开放20多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生产力发展水平、人民生活水平和综合国力都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最终发展为共产主义的历史必然,浸透着无数仁人志士的智慧、资产阶级改良派都不可能承担起领导民主革命的重任。

28年真理之火熊熊燃烧。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在社会主义国家,一定要致力于发展生产力,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正确指引下,阐明《共产党勇敢和鲜

中国革命有年的时间,…… 生产力的发展一个真正的我国——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宣告成从此,完成了民族独立取得了新民主主义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并在这个基础上逐步提面向新世纪,江泽民总书记提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三个代表”是对150年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和中国共产党80年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光芒。

历史雄辩地说明,没有《共产党宣言》就没有马克思主义,没有马克思主义就没有中国共产党,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和改革开放的今天;历史同样雄辩地昭示: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和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中国共产党,必将指引中华民族走向新的辉煌.与时俱进,勇立潮头——在继承中发展,在实践中创新,成为中国共产党历经风雨永葆强大生命力的源泉.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的丰功伟绩,有如日月经天,国的历史和面貌,并深刻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昭示:马克思主义是颠扑不破的真理;马克思主义只有同时代前进的步伐和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才能焕发出经久不息的活力。从马克思、恩格斯到列宁、斯大林,从毛泽东到邓小平,个代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真理之火,之所以能穿越芒四射、璀璨夺目,其原因就在于:这一理论深刻揭示了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并在实践中不断地注入新的活力。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一以贯之的理论品格;在继承中发展,在实践中创新,是马克思主义历久弥新,永葆强大生命力的根源所在。在人类文明史上,有过许多传世名著,但没有哪一篇能够像《共产党宣言》这样牵动全世界最广大人民的心魄。这不仅在于它第一次比较系统地阐明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还在于它鲜明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不是僵死不变的教条,发展的理论。正如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为《共产党宣言》中强调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共产党宣言》发表后数十年间,马克思、恩格斯一直注意用实践检验自己的理论,在总结1848年革命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阐明了不断革命、工农联盟、无产阶级专政的思想;根据巴黎公社的经验教训发展了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关于无产阶级政党的理论,从而使自己的理论不断丰富发展,严整的科学体系。

列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时代特征和俄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展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在主要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同时胜利的设想,探索出了一条在俄国实现社会主义的道路,把马克思主义推到新的阶段。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同一切从本本出发、条主义的长期斗争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原则,展马克思主义,找到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这次飞跃的理论成果就是毛泽东思想。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抓住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从新的历史条件出发,深刻地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找到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是邓小平理论。

江河行地,改变了中从《共产党宣言》到“三150多年的时空依然光

而是不断1872年德文版写的序言

成为在理论上发

照抄照搬外国经验的教创造性地运用和发

“什实现了这次飞跃的理论成果就中国共产党人的成功实践向世

”。实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面对充满挑战和希望的21世纪,中国共产党面临着巨大的新考验。正确应对国际国内的新问题,把中国的事情办好,完成领导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关键取决于党的建设。把握时代特征,顺应时代要求,站在时代前列,“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应运而生。

“三个代表”的重要论述,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实践性和鲜明的时代特征。它把进入21世纪中国共产党必须具有的先进性集中概括出来,从根本上回答了中国共产党“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大问题,进一步明确了在新世纪全面推进党的建设、继续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根本要求。这样,就使我们党从根本上获得了新的思想武装。

追溯“三个代表”的渊源和它产生的时代背景,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丰富,又是创造性的发展;是紧跟时代潮流,与时代特征有机结合,与时俱进的光辉典范,从而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推进到一个新阶段。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要求我们始终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在不断开拓进取中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从《共产党宣言》到“三个代表”,150多年风风雨雨,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精神、基本方法,也随着实践的发展,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保持着旺盛的生机与活力。

面对变化了的现实,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来思考问题,进行理论创新,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方法,就是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这正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是马克思主义的真谛。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和活的灵魂,也是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是党永葆蓬勃生机的法宝。

实践永无止境;在实践中探索真理、发现真理、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同样永无止境;因此,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也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刻认识、全面正确地贯彻落实“三个代表”的要求,必须始终坚持、牢牢把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时代条件的不断变化,社会生活的日益变动,特别是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对党的建设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对党的建设中遇到的新课题,不应当简单地找本本上怎么说的,而是要看是否真正代表了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否真正代表了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否真正代表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要说原则,这就是根本的原则;要说标准,这就是根本的标准。

比如说,生产力的发展本身是一个新陈代谢的过程,落后了就会逐步退出历史舞台,被先进的生产力所代替。就工人阶级的某一部分而言,也可能由于新的生产力不断出现,原先所联系的生产力变得落后了。为了从整体上始终保持工人阶级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者,工人阶级的内部结构也应该随时相应地加以变动,不断地向更加先进的生产力转移。作为工人阶级先锋队的共产党,也应该有不断前进的意识。

开拓,才有出路;创新,才能发展。一个执政党只有不断地研究新问题,总结新经验,努力推进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才能永远走在时代的前列。创新是人类社会的一般规律,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精神,是我们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反映。党的生命活力是与党有无开拓创新的勇气和能力联系在一起的。“三个代表”本身是创新的产物,处处体现出创新精神,其实质是要求全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努力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及时进行新的理论概括,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站在新世纪的起点,我们有理由相信,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指引下,只要按照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要求,在开拓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一定能够实现。

1848年2月23日,正当法国二月民主革命爆发的消息传到英国之际,一本只有23页的小册子被运出了伦敦瓦伦街19号的一家不大的印刷所,这就是《共产党宣言》。

这部宣言是卡尔同盟撰写的纲领,产阶级必然成为世界的主人的道理。它的问世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这部宣言从资产者和无产者、对各种反对党派的态度这四个方面以历史为纵线、代表各国共产党人,于共产主义幽灵的神话。这部宣言露骨地揭露了资产阶级的无耻罪行,性,有力地回击了各反动派对共产党人的攻击。最后,这部宣言发出了伟大的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当今世界,以山姆大叔为首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横行于地球上。南联盟战争、轰炸我国大使馆事件、撞击我国飞机事件、伊拉克战争、朝核问题、伊朗核问题无不是资本主义国家霸权的表现。而这部宣言虽然作于说:“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来了。蛮人最顽强的仇外心理的重炮。生产方式;它迫使它们在自己那里推行所谓文明制度,即变成资产者。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马克思和恩格斯还在为《共产党宣言》是僵死不变的教条,马克思、恩格斯到列宁、斯大林,从毛泽东到邓小平,从《共产党宣言》到产主义在实践中被不断完善,同时也不断向共产主义的实践注入新的活力。自1921年7月起,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伟大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高擎起,指引中华民族从积贫积弱,奔向康庄大道,奔向繁荣富强。自1848年2月起,争不断,终于,在弗拉基米尔命的胜利,建立了苏维埃社会主义俄国;全世界一切为人类进步事业而斗争的人们团结一心,反抗压迫,消灭剥削。在新世纪新时期,界观、价值观,提高党员与团员的思想和政治觉悟。所以,写出新的篇章,步入新的辉煌。无产者和共产党人、公开说明了自己的观点、它的商品的低廉价格,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它们不想灭亡的话” 而是不断发展的理论,它28年来,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完成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重任,69年来,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欧洲大陆上,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斗•伊里奇

•恩格斯为世界上第一个共产党组织——共产主义者它阐述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无

社会主义的和共产主义的文献和共产党人以世界为横线,进行了详细而深刻的论述,自己的目的、自己的意图,并且以此对抗了关揭露了社会上压迫与被压迫的现象及其不合理158年前,却准确的预言了当今的社会。马克思和恩格斯是它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野——采用资产阶级的一句话,它按照自己1872年德文版写的序言中强调:这部宣言的理论不“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从“三个代表”,共

取得了新民主主义的85年来,《共产党宣言》的真理之火在中华大地始终高

•乌里扬诺夫领导下,俄国人民取得了十月社会主义革158年来,《共产党宣言》的光辉思想一直指导着

《共产党宣言》将领导中国人民•马克思和弗里得里希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最伟大的纲领性文献。

这部伟大的宣言将更加有利于广大党员与团员进一步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

“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大陆徘徊”、“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这两句话是记忆中对《共产党宣言》的印象,也是让我热血沸腾的两句话。记得第一次看《共产党宣言》是上中学的时候,再一次的重温使我体会到了它鲜明的观点、严谨的体系、紧密的结构以及生动的叙述。

《共产党宣言》诞生于1848年2月,全文共分为四章:资产者和无产者;无产者和共产党人;社会主义的和共产主义的文献;共产党人对各种反对党派的态度。这四章完整、系统、严密、循序渐进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思想,它的诞生就像一盏灿烂的明灯,照亮了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解放道路。哪些思想是《共产党宣言》所要坚持的基本思想?恩格斯在1883年和1888年曾先后在《共产党宣言》的德文版和英文版序言中指出,贯穿《共产党宣言》的基本思想主要是:每一历史时代主要的经济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所赖以确立的基础,并且只有从这一基础出发,这一历史才能得到说明;因此人类的全部历史(从土地公有的原始氏族社会解体以来)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即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之间、统治阶级和被压迫阶级之间斗争的历史;这个阶级斗争的历史包括有一系列发展阶段,现在已经达到这样一个阶段,即被剥削被压迫的阶级(无产阶级),如果不同时使整个社会一劳永逸地摆脱一切剥削、压迫以及阶级差别和阶级斗争,就不能使自己从进行剥削和统治的那个阶级(资产阶级)的奴役下解放出来。了解了《共产党宣言》核心的基本思想,对于分析社会历史,分析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分析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都是十分必要的,完全正确的,是马克思主义应当坚持的。

我们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主要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与时俱进,敏锐地把握时代、形势和实践的新变动,以新的实践为基础,创造性地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在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发展阶段,在国际局势发生深刻变化,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曲折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的新环境下,我们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我是一名审计人员,目前从事行政事业审计工作。如何在审计工作中落实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这些年实践证明,审计工作在规范财政经济秩序,维护国有资产安全,保障国民经济健康发展,促进党风廉政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我们将继续“牢固树立科学审计理念,充分发挥‘免疫系统’功能”,把工作目标定位在服务于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和改革,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可持续发展上。一方面通过审计,促进行政事业单位更好地贯彻执行国家政策、对影响行政事业单位改革发展的问题,我们将从宏观层面提出改革体制、健全机制、完善制度等建设性意

见,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健康发展。《共产党宣言》读后感 50年前,当马克思、恩格斯发表《共产党宣言》,以无比巨大的理论威力、思想锋芒和战斗精神令西方统治阶级发抖时,中国正在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下逐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渊

150年后的今天,社会主义中国昂然屹立于世界东方,局的挑战……

从《共产党宣言》到“三个代表”,浓缩了国共产党80年奋斗发展的辉煌。

80年旗帜高扬,从民族独立,到人民解放,再到国家富强,中国共产党始终高举马克思主义的伟大旗帜;80年与时俱进,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结合起来,指引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

对于坚持唯物史观和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提高管理水平和资金使用效益。另一方面,……。

中国共产党以“三个代表”的先进思想,迎接着世界变150年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更显示着中

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照亮征途,指引方向——80年来,《共产党宣言》的真理之火在中华大地始终高高擎起,指引中华民族从积贫积弱走向繁荣富强.站在新世纪的起跑线上,当我们以历史的目光洞察80年风风雨雨,回顾中华民族顽强奋起的历程,必然发现一个坚强的民族脊梁——中国共产党;必然发现一个伟大的思想灯塔——马克思主义。

1848年2月,英国伦敦瓦伦街19号一家不大的印刷所,印出了一本字数不多却震撼世界、影响人类的小册子——《共产党宣言》。这本小册子之所以有如此巨大的威力,是因为它的发表诞生了一个伟大的真理——马克思主义。

在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前,一切社会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以历史唯物主义考察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论述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最终发展为共产主义的历史必然,产党宣言》成为工人阶级斗争实践的一个光辉起点。

在黑暗的旧中国,这个光辉起点的到来,浸透着无数仁人志士的智慧、勇敢和鲜血。太平天国农民革命运动、资产阶级改良运动、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这些斗争的最终失败揭示,农民、资产阶级改良派都不可能承担起领导民主革命的重任。革命由于历史的、阶级的局限,未能改变旧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境遇。路在何方?这依然是中国志士仁人和先进知识分子苦苦求索的问题。

1921年7月,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之日起就高高举起了马克思主义旗帜,从此,中国革命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引,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28年艰苦奋斗玉汝于成,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完成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重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胜利。

从1848年《共产党宣言》个古老的东方大国化作喷薄而出的红日,蒸蒸日上

历史唯物主义揭示,每一历史时代的经济关系是整个社会的基础,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变革和进步的终极原因。《共产党宣言》的一个重要理论贡献就是强调: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后,要把发展生产力摆在首位。

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东方大国建设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新课题。党的第二代领导核心邓小平指出:在社会主义国家,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执政以后,一定要致力于发展生产力,并在这个基础上逐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在以邓小平和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了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生产力发展水平、人民生活水平和综合国力都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面向新世纪,江泽民总书记提出和中国共产党80年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光芒。

1911年,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但这次

28年真理之火熊熊燃烧。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发表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正确指引下,“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100年的时间,我国改革开放”是对150

《共 “幽灵”在这20多年取得阐明了无产阶级作为资本主义掘墓人和未来社会创造者所担负的历史使命。——中国共产党宣告成立。中国共产党自诞生

共产主义的“三个代表年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

历史雄辩地说明,没有《共产党宣言》就没有马克思主义,没有马克思主义就没有中国共产党,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和改革开放的今天;历史同样雄辩地昭示: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和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中国共产党,必将指引中华民族走向新的辉煌.与时俱进,勇立潮头——在继承中发展,在实践中创新,成为中国共产党历经风雨永葆强大生命力的源泉.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的丰功伟绩,有如日月经天,江河行地,改变了中国的历史和面貌,并深刻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中国共产党人的成功实践向世人昭示:马克思主义是颠扑不破的真理;马克思主义只有同时代前进的步伐和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才能焕发出经久不息的活力。

从马克思、恩格斯到列宁、斯大林,从毛泽东到邓小平,从《共产党宣言》到主义理论的真理之火,之所以能穿越150多年的时空依然光芒四射、璀璨夺目,其原因就在于:这一理论深刻揭示了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并在实践中不断地注入新的活力。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一以贯之的理论品格;在继承中发展,在实践中创新,是马克思主义历久弥新,永葆强大生命力的根源所在。

在人类文明史上,有过许多传世名著,但没有哪一篇能够像《共产党宣言》这样牵动全世界最广大人民的心魄。这不仅在于它第一次比较系统地阐明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还在于它鲜明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不是僵死不变的教条,而是不断发展的理论。正如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为《共产党宣言》的序言中强调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

《共产党宣言》发表后数十年间,马克思、恩格斯一直注意用实践检验自己的理论,在总结命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阐明了不断革命、工农联盟、无产阶级专政的思想;根据巴黎公社的经验教训发展了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关于无产阶级政党的理论,成为严整的科学体系。

列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时代特征和俄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在理论上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在主要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同时胜利的设想,探索出了一条在俄国实现社会主义的道路,把马克思主义推到新的阶段。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同一切从本本出发、照抄照搬外国经验的教条主义的长期斗争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原则,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实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这次飞跃的理论成果就是毛泽东思想。

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抓住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从新的历史条件出发,深刻地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找到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实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这次飞跃的理论成果就是邓小平理论。

面对充满挑战和希望的21世纪,中国共产党面临着巨大的新考验。国的事情办好,完成领导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关键取决于党的建设。把握时代特征,顺应时代要求,站在时代前列,“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应运而生。

“三个代表”的重要论述,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实践性和鲜明的时代特征。”,科学社会1872年德文版写1848年革

21世纪中国共产党必

“三个代表从而使自己的理论不断丰富发展,找到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正确应对国际国内的新问题,把中它把进入须具有的先进性集中概括出来,从根本上回答了中国共产党“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大问题,进一步明确了在新世纪全面推进党的建设、继续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根本要求。这样,就使我们党从根本上获得了新的思想武装。

追溯“三个代表”的渊源和它产生的时代背景,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丰富,又是创造性的发展;是紧跟时代潮流,与时代特征有机结合,与时俱进的光辉典范,从而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推进到一个新阶段。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要求我们始终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在不断开拓进取中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从《共产党宣言》到“三个代表”,150多年风风雨雨,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精神、基本方法,也随着实践的发展,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保持着旺盛的生机与活力。

面对变化了的现实,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来思考问题,进行理论创新,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方法,就是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这正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是马克思主义的真谛。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和活的灵魂,也是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是党永葆蓬勃生机的法宝。

实践永无止境;在实践中探索真理、发现真理、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同样永无止境;因此,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也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刻认识、全面正确地贯彻落实“三个代表”的要求,必须始终坚持、牢牢把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时代条件的不断变化,社会生活的日益变动,特别是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对党的建设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对党的建设中遇到的新课题,不应当简单地找本本上怎么说的,而是要看是否真正代表了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否真正代表了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否真正代表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要说原则,这就是根本的原则;要说标准,这就是根本的标准。

比如说,生产力的发展本身是一个新陈代谢的过程,落后了就会逐步退出历史舞台,被先进的生产力所代替。就工人阶级的某一部分而言,也可能由于新的生产力不断出现,原先所联系的生产力变得落后了。为了从整体上始终保持工人阶级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者,工人阶级的内部结构也应该随时相应地加以变动,不断地向更加先进的生产力转移。作为工人阶级先锋队的共产党,也应该有不断前进的意识。

开拓,才有出路;创新,才能发展。一个执政党只有不断地研究新问题,总结新经验,努力推进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才能永远走在时代的前列。创新是人类社会的一般规律,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精神,是我们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反映。党的生命活力是与党有无开拓创新的勇气和能力联系在一起的。“三个代表”本身是创新的产物,处处体现出创新精神,其实质是要求全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努力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及时进行新的理论概括,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站在新世纪的起点,我们有理由相信,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指引下,只要按照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要求,在开拓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一定能够实现。

下载共产党宣言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共产党宣言.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共产党宣言

    《共产党宣言》读书笔记 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受共产主义者同盟的信任和委托,起草了《共产党宣言》,这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第一个纲领性文献,是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正式诞生的......

    共产党宣言[最终定稿]

    50年前,当马克思、恩格斯发表《共产党宣言》,以无比巨大的理论威力、思想锋芒和战斗精神令西方统治阶级发抖时,中国正在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下逐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渊„„......

    《共产党宣言》

    《共产党宣言》 一、《共产党宣言》产生的时代背景和意义 (一)时代背景 为适应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斗争的需要,马克思和恩格斯在革命实践中一方面总结工人运动的经验并在此基......

    共产党宣言

    公邮:gcdxy_ruc@163.com 密码:gcdxyruc 公邮:gcdxy_ruc@163.com 密码:gcdxyruc 一、发表的背景 1. 工业革命推动生产力的大发展 2. 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化 3. 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

    共产党宣言

    《共产党宣言》导读 马克思、恩格斯撰写的《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第一个纲领性文献。在这个文献中,马克思、恩格斯把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

    共产党宣言

    从科学发展观的视角重读《共产党宣言》作者:陈明凡 《探索》2007年2期《共产党宣言》通篇体现历史唯物主义的社会发展观。《宣言》不仅全面系统地剖析了资本主义诞生、发展到......

    共产党宣言

    《共产党宣言》读后感 《共产党宣言》是卡尔·马克思和佛里德里希·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第一个纲领性文献,也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重要标志。......

    《共产党宣言》

    共产党宣言 马克思 恩格斯 1848年 1872年德文版序言 共产主义者同盟这个在当时条件下自然只能是秘密团体的国际工人组织,1847年11月在伦敦举行的代表大会上委托我们两人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