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走进马克思”读后感
为什么相信马克思
我发现,在许多大学里,都有专门开设马克思学院。我当时非常疑惑,为什么要去专门研究马克思主义呢?上了大学的思修课,老师也要我们去看关于马克思的书或者视频。于是,对马克思主义一向不感冒的我,决定趁此机会去了解一些马克思与马克思主义,了解要为什么相信马克思。
在了解马克思主义之前,我有一大堆的疑惑。对此,我看了老师发给我们的相关文件,上网查阅了一些资料。对于马克思主义,当今最迫切需要回答的问题就是:马克思主义是否还有现实性?马克思主义“过时”了吗?当今人类还应当在马克思主义的旗帜下向前走吗?在陈学明和马拥军:《走近马克思——苏东剧变后西方四大思想家的思想轨迹》的目录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几个句子,德里达:“我挑了一个好时候向马克思致敬”;詹姆逊:“我同马克思的联系出于兴趣”;哈贝马斯:“马克思主义没有过时”;吉登斯:“虽然不再时髦,但我仍看重马克思”。
我们为什么要相信马克思呢?
首先,西方学者之所以也不得不推崇马克思,原因之一就在于,马克思的许多科学预见已经并且还在被社会发展所一一证实。他关于全球化、世界经济一体化、跨国公司、贫富分化、城乡差别、体制差别、工农差别变化趋势等预言,都一一得到了验证。这不能不让人信服,任何其他学者都没能做到这一点。剑桥大学政治学教授加里斯特•琼斯说:“如果你读《共产党宣言》,你不得不承认它是一个很有力、很了不起的文件。虽然出版于1848年,但我们现在经常谈论的全球化、裁员、跨国公司、世界经济朝这个或那个方向发展,所有这些内容书中都能找到,它有令人惊讶的现实意义,任何其他文献都没有这个力量。”
其次,不容否认,现在社会上确实存在一些消极的现象和问题,如贪污腐败的问题,践踏群众权益的问题,逾越公平正义底线的问题,鲸吞国有资产的问题,贫富分化的问题,诚信缺失的问题,道德滑坡的问题,等等。社会中不少人据此断定,这些都是马克思惹的祸,都是因为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相反,对于改革开放以来的丰功伟绩,他们则认为这是向西方靠拢的结果,正因为学习西方,才造就了震撼世界的“中国奇迹”,这些成就的取得,无关“马克思”什么事。其实,他们的这一推论逻辑是不能成立的。我们不能将社会主义事业的丰功伟绩错误地归功于非马克思主义,也不能将现实生活中出现的消极现象错误地归咎于马克思主义。更为重要的是,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每一项成就无一不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取得的,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是中国模式、北京共识、中国道路的题中之义。只有坚定地信仰马克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路才能越走越宽广。
其次,为了在一个多元的社会和多极的世界中,我们要维护好自己的“这一元”和“这一极”,更应当坚持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在当今的世界,资产阶级的政要并没有安于现状,即安于目前的地位和影响,他们每日每时都在企图让他们的价值观念和社会制度统领整个世界,他们把自己的社会称为当今世界的“主流社会”,千方百计地让“非主流”的都纳入这一“主流”之中,而他们之所以要“非主流的”纳入“主流”之中,并不是为了让“非主流的”与其平起平坐,与其一起过“美满”的生活,而是为了更好地奴役他们,更好地控制与驾驭它们。资产阶级政要的这一基本立场,不会随着双方宣布冷战已结束而有收收敛。美国总统小布什在就职演说中明言,他在执政期间就是要让美国的价值观念推及整个世界,对此他一点也不含糊。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维护我们的社会制度,我们要维护自己的意识形态安全,除了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就没有其他的途径了。这个时候,如果我们自己宣布不相信马克思主义,就等于放弃了自己的“思想武器”,在一定意义上,也就等于解除了自己的“护身符”。
由此看来,相信马克思是必须的。我终于了解到为什么某些大学里要专门开设马克思学院去专门研究马克思主义呢?马克思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是强大的。马克思永远不会过时,因为我们都相信马克思,我们都需要马克思主义。
第二篇:马克思读后感
读伟人后感
——马克思传
摘要:一直以来,马克思作为共产主义的先驱者和缔造者为全世界人民所敬仰和崇拜,尤其整个19世纪是在深受马克思主义影响的国家和地区.在中国他的知名度绝对不亚于毛泽东,他之所以伟大,归咎其理,莫过于思想的伟大.无畏的人格——蔑视迫害和忍受疾病的折磨。
这句经典的话就摘自《马克思传》
马克思,这个让整个世界都记住的名字,为什么这个人有这么大得魅力,看看《马克思传》就能发现结症所在。在哪里我们能够追寻马克思的足迹,阅读它就好像是在与一位伟大的灵魂对话,整个人都被深深的感动和震撼了。
这位伟大得革命导师,一生从事科学研究,并积极地为无产阶级社会实践不断奋斗,著有《资本论》,提出了用历史唯物主义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观这套十分全面系统科学的方法去看待事物。他的伟大在于他不是为自己,而是为整个人类失业孜孜不倦的工作。他为人类事业做出了伟大贡献,就像《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书中所说的那样,他投入到人类事业中去,实现了自己的价值。
任何时候教育都是对人影响最大的因素之一,纵观马克思的成长,教育对他的影响尤为重要,从开始他的父亲及朋友居佩尔牧师在宗教方面对他的影响,其理想主义的态度,反映到后期形成的共产主义理论。同样对于大学生来说,我们的人生价值又是什么呢?在物欲横流的今天,当整个世界变得浮躁时,人们很容易迷失前进的方向。我们更需要的是一方心灵的净土,沉静下来,找到自己真正的目标。当年周恩来的目标是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现在我们应该是为祖国的强盛而奋斗。作为当代的有志青年,我们必须吧现实人生价值与祖国的发展联系起来。
从马克思的身上我们还能学到的,就是他的工作态度和方法。马克思是个平凡的人,并非什么“超级天才”,他的伟大是和他诲诲不倦的研究革命理论和参加革命实践所分不开的,他非常勤奋,经常部分昼夜地工作。在动荡的日子里,如果白天被打扰了,他就在夜里工作,很多时候几乎通宵达旦,直到身体实在不能支撑的时候才停下来稍事休息,等稍稍好了,又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去。他对工作的热情值得我们去学习广泛的知识为他的研究积累了大量素材,《资本论》刚一出版就轰动了全世界。当我们抱怨成功太难时,不妨静心想想,其实是我们投去的太少·····这个世界不缺乏天才,而是缺乏勤奋的人。
事业中的马克思是执著的,专横的,偏执的,尖锐的,这点是毫无疑问的,这也正是伟大之处。有人不习惯这一点,因为他没有看到这仅仅是因为他对事业的态度,很多人评价他的时候用了很极端的词,但正是因为这些极端才能创造出伟大的理论。
理论是来指导实践的,用实践来修补理论。我们要正确认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学习上也做好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从马克思的身上,我们学会了怎样用正确的态度对待人生,用正确的方法解决我们遇到的问题,只要不断努力,不断奋斗,终有一天会达到成功彼岸。正如牛顿所说的,如果我们能够站在马克思这位巨人的肩膀上,我们势必会站的更高,走的更远。
第三篇:马克思读后感
马克思、恩格斯《资本论》 序言及第三卷二十四章原始积累
读后感
专业:
学号:
老师:
日期:
高中时,课本上有这样一段文字我记忆犹新:“班固作《汉书》用了二十载寒暑,司马迁书《史记》花了三十番冬夏,欧阳修写《资治通鉴》历经四十岁春秋,而马克思著《资本论》则耗尽了六十年的心血。”这本来是书上一段勉励我们坚持自己理想,努力学习,永不言弃的话,可是在那时,马克思和他六十载心血凝聚而成的《资本论》便印在了我的脑海里面。今天从图书馆借到了资本论的第一卷和第三卷,用了一下午阅读了《资本论》的序言和跋以及第三卷第二十四章原始积累,阅有所感。
读了著作《资本论》的序言,首先我感觉序言并不像其他书的一样给全书的内容起到一个提纲挈领的作用,相反的,《资本论》的序言其实就是马克思这个伟大的共产主义革命斗士对残酷的资本主义所发出的第一声革命的呐喊!书中一开头就无情的对英国和欧洲其他国家的资本主义进行了无情的批判与否定:“我们也同西欧大陆所有其他国家一样,不仅苦于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而且苦于资本主义生产的不发展。”“问题本身并不在于资本主义生产的自然规律所引起的社会对抗的发展程度的高低。问题在于这些规律本身,在于这些以铁的必然性发生作用并且正在实现的趋势。工业较发达的国家向工业较不发达的国家所显示的,只是后者未来的景象。”“资本家对直接生产者的剥夺,是用最残酷无情的野蛮手段,在最下流,最卑鄙和最疯狂的贪欲的趋势下完成的。”马克思通过对社会发展规律的研究,发现了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和资本社会里存在的日益加剧的不可调和的矛盾。他说:“本书的最终目的就是揭示现代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有人说:“马克思的资本论是为资本家写的,他的经济理论对资本家怎样剥削工人有指导作用。”可是我觉得,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发展规律的研究恰恰如时代的一盏明灯,他照亮了十九世纪千千万万英国、德国等欧洲资本主义国家饱受剥削的工人阶级的心。他完完全全地揭露了资本家靠资本积累、压榨工人劳动的剩余价值等方式剥削工人阶级的丑恶面目。他给后来的苏联、中国革命提供了一份宝贵的理论依据。所以,不可否认,资本论是站在无产者的角度上的。他是无产阶级宝贵的精神指导。
还有一点是我在序言中感受颇深的,那就是马克思无处不在的唯物主义辩证法。马克思在书中直截了当的批判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辩证法:“我的辩证方法,从根本上来说,不仅和黑格尔的辩证方法不同,而且和它截然相反。在黑格尔看来,思维过程,即他称为观念而甚至把它变成独立主体的思维过程,是现实事物的创造主,而现实事物只是思维过程的外部表现。我的看法则相反,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在今天,我们都知道唯物主义辩证法才是正确的,科学的思想方法。马克思在书中多处体现了他科学严谨的唯物主义辩证法思想:“马克思否认人口规律在任何时候在任何地方都是一样的。相反地,他断言每个发展阶段有它自己的人口规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不同,生产关系和支配生产关系的规律也就不同。”这种充满智慧的唯物主义辩证法,正和邓小平同志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结合实际才能解决问题”的思想不谋而合。只有拥有这样思维方法的人,才能正确的,严谨的剖析出一个社会的发展规律。马克思研究资本社会,他并没有非常绝对的将资本主义一棒子打死,全盘否定。而是从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规律研究,发现了资本社会不可避免的社会矛盾。这样的唯物主义辩证法思想,正是我们当代大学生应该学习和坚持的,也是一个共产党员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马克思《资本论》的序言给我的最有印象的感觉就是上面两点,当然还有其他的印象,不如说马克思的博学多才。马克思在四篇短短的序言中真可谓是旁征
博引,大到名家典籍,小到报刊杂志。一个优秀的学者,定是能够博采众长,融会贯通。还有就是马克思那幽默的语言:“它甚至会把辩证法灌进新的神圣普鲁士德意志帝国的暴发户们的头脑里去。”“你看,这个德国工厂主联盟的圣乔治这样摆着架式,这样挺着剑,进行‘巧妙的攻击’,而恶龙马克思‘很快被打垮’,倒在他的脚下,‘在垂死的挣扎中’断了气!”这些不时出现的幽默语言与形象比喻给读者的阅读带来了一丝丝轻松与惬意。
每个社会制度都有其发展的规律。人类社会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历经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奴隶社会的形成原因是因为私有制的产生,封建社会形成的原因是因为等级制度的产生,而马克思则清楚地剖析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形成原因:那就是资本的原始积累。
什么是资本的原始积累呢?马克思在书中写道:“所谓原始积累只不过是生产者和生产资料分离的历史过程。”对此马克思解释:“货币和商品,正如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一样,开始并不是资本。它们需要转化为资本。但是这种转化本身只有在一定的情况下才能发生,这些情况归结起来就是:两种极不相同的商品所有者必须互相对立和发生接触;一方面是货币、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所有者,他们要购买别人的劳动力来增殖自己所占有的价值总额;另一方面是自由劳动者,自己劳动力的出卖者,也就是劳动的出卖者。自由劳动者有双重意义:他们本身既不象奴隶、农奴等等那样,直接属于生产资料之列,也不象自耕农等等那样,有生产资料属于他们,相反地,他们脱离生产资料而自由了,同生产资料分离了,失去了生产资料。”由于自由劳动者同生产资料分离了,而那些生产资料的所有者就开始雇佣那些失去了生产资料的劳动者为他们进行工作。这种雇佣关系的产生就是资本主义的萌芽。马克思在书中写道:“资本积累以剩余价值为前提,剩余价值以资本主义生产为前提,而资本主义生产又以商品生产者握有较大量的资本和劳动力为前提。因此,这整个运动好象是在一个恶性循环中兜圈子。”这就像滚雪球一样,这些一开始手里面握有生产资料的所有者,通过不断压榨自由劳动者的剩余价值,从而使他们手里面握有的生产资料和资本越来越多,从而能进一步去雇佣更多的没有生产资料的自由劳动者,去进行更有效率的压榨与剥削„„最终完成了资本积累,社会进入了资本主义社会。
马克思在书中将原始积累比作圣经神话中的“原罪”,即亚当吃的那个智慧的苹果。确实,读书的时候发现,资本主义社会的形成是靠不断地分离生产者和生产资料,使得绝大多数生产资料集中在少数人手中,而大多数人失去了生产资料变成了自由劳动者而受到雇佣,同时再进行恶性循环完成资本积累的。那么就像雪崩一样,总要有一个开始的种子来启动这个资本积累过程。马克思在书中详细介绍了资本积累的萌芽——原始积累的具体过程。马克思在书中指出:“原始积累首先始于十五世纪最后三十多年,由于封建家臣的解散,大量不受法律保护的无产者被抛向劳动市场。”王室和贵族们剥夺了农民们的土地,成了最初的生产资料,而随后在英国,随着毛纺织工场手工业的繁荣,以及由此引起的羊毛价格的上涨。使得这些工厂主开始成握有一部分生产资料。由此开始了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而后,通过对惩治被剥夺者的血腥立法。压低工资的法律,进一步导致了生产者和生产资料的分离,加剧了两极分化,使得资本积累进一步增加,随后导致了资本主义租地农场主的产生。最后资本积累的雪球越滚越大,最终导致工业资本家的产生,这就标志着资本积累的完成。
读完原始积累这一章后,我了解了资本主义社会产生的原因。同时在其中也体会到了马克思那严谨的唯物主义辩证法思想。同时从马克思的分析中看到了资
本主义社会随着资本积累而产生的社会矛盾:资本家和无产阶级日益拉大的贫富差距的矛盾。这就表示资本主义社会必将沿着这一个不可调和的矛盾最后进入下一个社会形态。马克思在序言中说过:“工业较发达的国家向工业较不发达的国家所显示的,只是后者未来的景象。”
马克思的《资本论》在中国的地位不言而喻。“马列主义”指导了一代又一代的共产党员,始终为我们国家的发展指明了一个正确的方向。马克思的唯物主义辩证法也是他留给世界的一个宝贵的思想方法。当代大学生正需要好好学习马列主义,好好掌握唯物主义辩证法思想。这样在学习其他知识时才有一个好的思维方法。马克思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资本论》,更加宝贵的是他的伟大精神!
承诺书
本文所有内容均为本人亲自所作,如有抄袭,本人愿承担所有责任。
姓名:日期:
第四篇:马克思读后感
读《马克思传》后感
————车辆一班陈碧川
早在很久之前,就听闻马克思的许多名言,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莫过于“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对于这句话熟悉不过的我们来说,了解一个伟人的生平,是学习他思想精髓是再好不过了。
一直以来,马克思作为共产主义的先驱者和缔造者为全世界人民所敬仰和崇拜,尤其整个19世纪是在深受马克思主义影响的国家和地区。在中国他的知名度绝对不亚于毛泽东,他之所以伟大,归咎其理,莫过于思想的伟大。
童年时代的马克思就可以看出来是带有极强的个性,由于是家中唯一的男孩,自然而然在和女孩们的相处中处于领导地位,这也导致在和朋友的交往中显得高傲,他成年后强势的作风应该也源于此。任何时候教育都是对人影响最大的因素之一,纵观马克思的成长,教育对他的影响尤为重要,从开始他的父亲及朋友居佩尔牧师在宗教方面对他的影响,其理想主义的态度,反映到后期形成的共产主义理论,即便到现在,我个人仍然认为这是超理想主义的,也是超现实主义的。而后在大学里面对文学诗歌的极度狂热,奠定了他对爱情的态度,也是我所欣赏的,其实浪漫主义和理性主义本为矛盾的融合体,我指在爱情当中,好歹,马克思把这两者很好的统一了,最后趋于理性,于是他得到了他心爱的人。这一点,他必须感谢他父亲和爱人对他的不断鞭策。
马克思生活上的窘迫其实源于他对金钱的态度,其实也反映了他的个性,他不善于理财,因为他认为金钱不重要,懒得花心思,也因为他豁达的性格,不拘小节的作风。但生活的压力没有使得他在工作上有任何的退缩,执著的追求,使他可以从容面对任何困难,他的不断抗争本身就是非常伟大的事情。与其想到今天的我们这个社会,其实压力依然很大,但至少没有窘迫到那个年代的地步,我们有更好的条件去追求自己想要的东西,去改变,去创造,去抗争。在资本横流的这个社会,保持对物质的正确态度是非常关键的,应该由思想去创造物质,而不是物质决定思想,这个观念好想有点唯心了。但至少是我对金钱和理想的态度。
事业中的马克思是执著的,专横的,偏执的,尖锐的,这点是毫无疑问的,这也正是伟大之处,有人不习惯这一点,因为他没有看到这仅仅是因为他对事业的态度,很多人评价他的时候用了很极端的词,但正是因为这些极端才能创造出伟大的理论,西方文化崇尚极端,无
论哲学,文学,还是科学,而中国文化崇尚中庸,平衡和矛盾始终是对立的。在西方社会,你需要坚持你的想法,并且不断的证实你的成功,马克思理论的成功得到验证是在他晚年时期,他对唯物主义的概述,超越了所有前人,是由于他不断的批判,极端的批判。但是用中国文化来解释,其实他也在不断吸收,改进和妥协,这是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的地方。当今社会,西方文化和中国文化的交流已经由冲突转变为了相互融合,而不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白岩松在他的书上写着“新世纪的到来,把过去所有苦痛的记忆都悄悄地合上了,站在地平线上的人们,有更多的时间,来把视线投向远方。”过去在资本主义,封建主义,乃至殖民主义的车轮碾压下艰辛活着的人,这一切的记忆绝不是可以忘记的过去。不好好回头,是不能走好前路的。国家有经历震荡,有一段时间也没有人看得清前方,我们的祖辈们曾在社会的大船上随之起起伏伏。历史总是被抓住智慧的微光的伟人。社会的守望者推动的。如今拥抱灿烂阳光的我们,在幸福地生活着的我们,更应该感恩马克思为这个伟大的国家做出的贡献,更应该以热血激情去筑就更好的明天。南方日报的“让无力者有力,让悲观者前行”,我们也需要这样的力量,去以星星之火,燎
烧梦想的原野。
正如马克思所说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受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的存在下去,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青年一代的我们,正如八九点钟的太阳,朝气蓬勃,要为了新一代的事业,奉献出我们的力量!
第五篇:马克思读后感
马克思传读后感 《马克思传》的作者是萧灼基。这本书有十六章。《马克思传》以生动细致的笔触和严谨的叙事风格讲述了马克思一生的思想活动和生活,同时透过对这位伟大人物生平的描述展现出一个时代激荡的社会变革与政治风云夹叙夹议,融思想性与可读性于一体是《马克思传》不同于其他此类传记的独特之处,书中的百多幅图片为读者深八了解马克思和他的时代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珍贵资料也使《马克思传》囤文并茂具有很强的阅读性和收藏价值。
马克思的学说集严整细密的论证和宏伟的社会理想于一身堪称古往今来最为丰富深邃的思想体系他以自己的头脑对国际工人运动和世界范围内的社会主义运动产生了深远影口自他既是学识瓣博的学者又是激情澎湃的革命家既是投身于政治斗争的战士又是富于爱心和蔼可亲的朋友丈夫和父亲……作为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萧老对马克思的尊敬是出自真心的,不带任何世俗目的,完全是晚学后辈为革命导师高尚品格及博大精深的理论所折服后发自肺腑的那种尊重与崇敬。于是,为革命导师写书立传,便成为萧老毕生萧老的《马克思传》可以说是为当代学子全面认识了解马克思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机会。它赋予了革命导师鲜活的生命力,从多个角度全面地描述了革命导师学习、工作、战斗的一生,堪称是一幅关于革命导师马克思的完美画像。
在此书中,我们会看到一个毕生都在孜孜不倦学习的革命导师。马克思说“没有知识从来也不能帮助任何人”。他之所以能够掌握如此广博而又精深的知识,除了其天资聪颖之外,更重要的是因为他的勤奋拼搏、对知识的忘我追求以及勤于思考的学习习惯。以马克思在大学时代的求学生涯为例,这位“不知疲倦的旅行者”自学范围非常广泛,涉及哲学、历史、法学、文学、艺术和外语。他读书非常用心,每本书都做提要和摘录,写上自己的心得和体会。他学习非常刻苦,工作时间很长,有时甚至彻夜不眠。紧张的学习和过度的用功,严重损害了他的健康。以至于在医生的坚持下,他不得不放下工作,到柏林郊外一个小村子休养。但是,当健康稍为恢复,他就回到柏林,重新投入紧张的学习和工作之中。这种严肃的学习态度、惊人的学习毅力、刻苦的学习精神贯穿了革命导师辉煌的一生。
在此书中,我们会看到一个为实现个人理想而忘我工作的革命导师。马克思在中学时代写的《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一文,明确了自己服务人类的个人理想。从此,在漫长的斗争岁月中,为实现理想,马克思忘我地工作着。为了在舆论上反对封建思想专制,争取一个宽松自由的言论环境,马克思在《莱茵报》上发表了大量的政论文章,抨击普鲁士政府的书报检查制度。为了拥有一个宣传革命思想的战斗阵地,马克思及其盟友创办了“一种主张彻底改造社会的定
期刊物”——《德法年鉴》,宣传革命理论,普及革命思想。为了给人类解放指明正确的前进方向,在当时革命理论鱼龙混杂的环境下,马克思在系统地研究了德国古典哲学、英国空想社会主义以及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之后,创建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从而为以后的革命活动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等等。这种为实现个人理想、追求人类解放而忘我工作的精神贯穿了革命导师辉煌的一生。
在此书中,我们会看到一个为追求人类幸福而战斗不止的革命导师。马克思有一句名言,“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因此,在实际生活中,马克思在刻苦学习、进行理论研究之时,也不忘革命实践对社会发展和理论创作的重要作用。为创建真正的无产阶级革命政党,马克思恩格斯积极活动,与各种敌对势力进行了艰苦卓绝但却颇有成效的斗争,成功改组了正义者同盟,并最终成立了第一个以科学社会主义为指导思想的国际无产阶级的政党——共产主义者同盟。从此开创了无产阶级革命政党领导人类争取解放与自由的新纪元。19世纪五六十年代,欧美工人运动重新兴起,马克思敏锐地感觉到国际工人联合行动的重要性,国际工人协会产生的条件成熟了。于是,便积极投入到第一国际的创建与发展过程中,为第一国际起草了国际工人运动的伟大纲领性文件《成立宣言》和《临时章程》,从而为国际工人协会奠定了思想上、组织上和活动上的基础。马克思本人也在革命实践中成为第一国际的灵魂人物。纵览全书,我们可以看到这种为追求人类解放、幸福而战斗不止的革命实践精神贯穿了革命导师辉煌的一生。
马克思是孤独的,但是马克思是伟大的。在马克思的最后几年书中这样写道,在部分地恢复了健康之后,马克思感到自己是双重残废的,精神上失去了妻子、生理上是病痛的加深。精神的麻痹和生活的无奈折磨着他,但他依然坚持搞创作,忍受一般人不能忍受的孤独,做平常人不能做的事。正是靠着他的执着、坚定信念才造就了他的伟大,哲学家的伟大。
作为哲学家的马克思,他的唯物史观承认历史的必然性。从人类历史总体看是正确的。他的唯物辩证法研究的那些范畴是相当有启发性,开辟了认识世界的一条道路。
个人觉得《马克思传》是对马克思这位千年伟人最好的纪念,通过这部传记,可以对马克思作为一位伟大的哲学家、社会学家、经济学家、革命导师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从书中可以学到马克思对真理的执着追求,对工作的忘我精神,对友谊的珍爱,无不感到着《马克思传》的每一位读者。纪念马克思就要学习马克思。无论过去、现在和未来。我们都要学习他的著作,学习他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并从他身上学到智慧和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