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徐向前教育改造俘虏二三事
徐向前教育改造俘虏二三事
1947年6月,徐向前抱病就任晋冀鲁豫军区副司令员。从此时起,他连续组织了运城战役、临汾战役、晋中战役、太原战役等一系列歼灭战。这期间,军区野战军主力分别随刘邓和陈谢到外线作战,指挥所首长也仅剩下徐总一人,作战、训练的任务十分繁重,但他以一个战略家的眼光纵观整个战局,运筹帷幄,连战连捷。而且他非常重视改造战俘,特别是对被俘的国民党高级将领的工作,充分体现了无产阶级军事家的领导能力和宽阔胸怀。
改造阎锡山的“碉堡专家”邢蔚
徐总经常教导身边工作人员:我们的兵源主要靠人民群众、翻身农民踊跃参军。但改造俘虏,争取在七天到半月内把他们补充到我们的作战部队中去,这是在战斗中及时补充兵员,保证我军战斗力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手段。徐总要求部属必须十分严格地执行我军的俘虏政策,只要敌人放下武器投降,就以礼相待,不杀、不打、不骂、不歧视、不搜腰包、不侮辱人格,给予他们人道的和阶级的教育,使他们能在新旧两个军队、两种对比中提高认识,选择自己今后应该走的道路。徐总说:“这些人大部是被抓壮丁抓来的,大都是贫苦阶级兄弟,只要他们接受教育,懂得为谁当兵才有出路,他们就会变成为有理想、有阶级觉悟的革命战士。”
对被俘的国民党军官,徐总更是关心备至,他教育部属要特别注意对这部分人的帮助和改造,并正确使用,发挥他们的才能。太原战役开始不久,晋绥军区奉贺龙司令员之命,把在晋中战役中脱离战场后又被我军俘虏的阎锡山工兵二团团长邢蔚送到第十八兵团来。徐总对邢蔚非常重视。邢是阎锡山部的老工兵,曾在阎的碉堡建设局担任太原城防碉堡建设科科长,与阎留用的日军碉堡专家一起主持设计、构筑过太原城防碉堡工程,对这一工程的位置、结构、火力配系十分熟悉,被称为阎锡山的“碉堡专家”。徐总除亲自接见他、感化他并从他口中了解太原的城防工事外,还指示情报科要很好地帮助他,给予足够的信任,大胆使用他,放手让他工作。徐总还特别关照有关领导给他团级待遇,发团级服装,和兵团的科长们一样吃“中灶”。邢蔚受到宽大政策的感召,工作十分努力。他精心绘制各种碉堡的平面、立体、解剖和写真图,摆沙盘,编写文字说明材料,向机关和部队首长介绍太原敌情和城防工事配系工程情况,尽其所知,毫无保留,为我军了解太原城防工事和增加碉堡构筑知识作出了积极的贡献,被称为太原城防工事的“活字典”。太原战役后期,邢蔚积极要求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徐总根据他的思想觉悟和政治表现,批准吸收他参加人民解放军,正式成为人民军队的干部。
征服临汾守敌最高指挥官梁培璜
进行临汾战役时,临汾守敌最高指挥官是阎锡山的第六集团军中将副总司令兼晋南地方武装总指挥梁培璜。在徐总指挥我军夺取临汾城垣的战斗期间,梁培璜曾给蒋介石和阎锡山发通电,声言“誓与临城共存亡”。并在作战期间,制造和施放毒气,实为战犯。对梁培璜的倒行逆施,我攻城军民恨入骨髓。战士们编快板说:“战犯梁培璜,年纪五十五,又高又瘦黑皮肤,外强中干纸老虎,高鼻梁,日本胡,河南口音要记住„„”1948年5月17日,我军克城后,在俘虏收容处和敌尸堆里都找不到这个战犯。徐总下令严密搜索,封锁河道路口,不让梁培璜跑掉。原来,梁在我总攻城垣时,从西门仓皇逃出,他来不及脱衣脱鞋,就泅渡汾河。上岸后,正碰上搜索部队,吓得一头钻进麦田里,一动不敢动,因天冷衣湿,胆战心惊,缩成一团。见到我搜索部队,他举着双手呼喊:“不要打,不要打,我缴枪投降!”并连连哀求:“请把我带到贵军指挥部吧,我就是梁培璜。”我军战士说:“就凭你河南口音,日本胡,我们就知道你是梁培璜啦。”
一般地说,做情报侦察工作的,不放弃任何审讯重要战俘的机会,特别是在作战间隙,急需为下一个战役准备各种情报资料。可是,临汾战役结束后,梁培璜还没有送到指挥所以前,徐总就指示参谋人员不要随便找梁培璜谈话,以免谈话不慎,增加这位敌方总指挥的思想负担。只是在徐总自己召见梁培璜时叫情报人员也参加,注意满足情报业务部门的需要。
徐总第一次审讯梁培璜时,梁的精神非常紧张,但表面上又装得有些傲慢。当他从徐总浓重的山西口音又夹杂一些四川、湖北方言的问话里,意识到出现在面前的即是战胜他的我方总指挥徐向前时,竟下意识地站起来,结结巴巴,手指都有些颤抖了。
徐总和蔼地说:“坐下谈嘛,可以随便些。”梁培璜回答却是:“是,是,是,我叫梁培璜。”
在场的参谋人员忍不住要发笑,徐总严肃地看了他们一眼。他们立刻明白了,徐总不愿使梁培璜感到屈辱、尴尬或受到奚落。
徐总问梁培璜:“你以为临汾孤城能够守得住吗?”
梁培璜低着头,有些局促地回答:“是的。临汾是卧牛城,易守难攻,历史上还没有人能攻破它。”
徐总指出:“未见得吧?1936年工农红军东征,可以说已经占领了临汾,只是为了顾全大局,争取国民党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我们才放弃临汾,回师陕北的。”
梁培璜辩解说:“那时城防薄弱。这次我以为贵军没有重武器,真想不到你们的‘土飞机’(指坑道作业爆破)是这样厉害。”
徐总笑了起来,说:“你梁培璜不也挖了许多坑道,来破坏我们的坑道作业吗?”接着,徐总真诚地告诉他:“坑道你我双方都在挖,厉害的不是坑道――‘土飞机’,是人民,是人心向背,是我们战士的英勇顽强。国民党和阎百川(阎锡山)要打内战,脱离了人民,我看,这才是本质。”
梁培璜又站起来,连声说:“是!是!是!”
徐总扬扬手,示意梁培璜坐下,说:“随便些,你也不必过分紧张。要懂得这些道理,需要一个过程,不是那么容易的。”
梁培璜坐定后,徐总问道:“关于放毒的事,你谈一下吧。毒气是怎么制造的?阎锡山给你下放毒命令没有?”
梁培璜矢口否认放过毒气。
徐总立刻严厉起来:“这样说,你就不诚实了,我不希望你这样做。你顽固守城,作为敌军将领,我们可以理解。但你施放毒气,而且是你亲自召见临汾师范的化学教员以后,制造出毒气和硫磺燃烧弹的。你知道吗,你已经违背了战争中不得使用毒气的国际公约。尽管你可以不承认,但我们可以根据确凿的证据,惩办战争中制造和施放毒气的罪犯。”
梁培璜结巴了许久,才吞吞吐吐地说:“因为这件事太严重了!阎锡山是同意过临汾使用毒气的。”徐总马上鼓励说:“有了这个认识就很好!”接着又问:“你越过汾河,打算往哪里逃呢?”梁答:“我估计去太原的路都堵死了,我计划往西安跑。”徐总说:“路那么远,又都要经过解放区,到处是天罗地网,逃不了喽。”接着又问:“我们这里伙食不大好,还吃得惯吗?”梁答:“我吃的比看管我的解放军战士的伙食好,我真诚感谢共产党对我的宽大政策。”徐总说:“先不必说感激的话,要先把情绪稳定下来,休息几天,我们再找时间谈。”
敌工部的同志把粱培璜带回住所后,徐总问参谋处长梁军:“梁培璜的家属找到没有?”
梁处长回答:“据三十七旅报告,梁培璜的家属已经安顿好了。”
徐总指示:“叫王诚汉(三十七旅旅长)派人把梁的家属送来,叫他们住在一起吧,过些天再往后方送。”
梁培璜从徐总那里回到住所以后,就分别给儿子梁保骧和亲戚写信。给儿子的信开头说:“我已到达解放军后方休息,解放军多方优待,刻下平安,不必悬念。其他至亲方面,亦可便中略告。”给亲戚的信开头大同小异,只是后面嘱咐把家中病人送医院治疗,并说,“按人民政府规定:被俘军官之家属,愿回家的回家,路费不够的帮助,无家可归的,安分当老百姓,不能生活的救济。所以病人住院后,也可由院方向临汾市代请救济”。
后来,在决定送梁培璜等高级战俘到河北省永年县学习时,徐总还请梁培璜等人吃了一顿便饭,勉励他们到后方好好学习,改造世界观,指出还有许多工作等待他们去做,寄希望于他们的学习收获。在谈话中,徐总是那样地关心他们,一再嘱咐:思想改造是个痛苦的过程,要否定自己的旧东西,接受新鲜事物,并不那么容易,既要有迫切感,争分夺秒,但也不要急于求成,容许思想上有反复。徐总还要他们在去解放区的路上,考察一下民情,听听农民斗争地主的诉苦会,看看支援前线的民工们的精神面貌。并勉励他们经过学习和改造后,将功补过,为打倒蒋介石、阎锡山的罪恶统治贡献才智。
在临送梁培璜到永年县时,徐总特别指示敌工部一定要清理好粱培璜的私人财物,给他带够换洗的衣服,带一些生活费用,以便他到了永年学习时手头宽裕些。
梁培璜到永年后,学习进步很快。1948年6月20日,他联合一起学习的阎锡山部队被俘的高级将领,其中有少将师长徐其昌、少将副师长汤嘉谟、中将司令刘光斗、中将副军长张翼等10多人联名向晋绥军的老长官、老同僚、老部下与全体官兵发通电,指出“人民必胜,阎蒋必败”。通电最后一段说:
“我等身受人民培养,不知怀德报本,反而助阎为恶,桑梓父老,蹂躏备至,滔天之罪,擢发难数。解放之后,深知今是而昨非,抚今思昔,惶愧莫名。然旧日袍泽,仍在沉迷不醒,倘不早为之图,一日大军临城,覆巢之下,必无完卵,每一念及,不禁惆然。受本身之教训,略贡区区,望能回心向善,当机立断,相信人民解放军必然一本宽大政策,不咎既往,我等可为前车之鉴,勿再观望以自惆。大势所趋,言出肺腑,何去何从,善为择之,临颖神驰。恭候勋祺!”
此通电全文发表在1948年7月l0日中共华北局出版的《人民日报》上,当天石家庄人民广播电台也全文播出。当时,十八兵团的部队正在晋中榆次、太谷、祁县、清源地区打仗,无法及时看到《人民日报》。兵团政治部从新华社播发的新闻稿里抄收到梁培璜等人的通电。徐总看了通电很高兴,连连夸奖梁培璜、刘光斗等人学习取得了可喜的进步,并指示政治机关翻印通电,向阎军官兵广为散发。
徐总在武安县冶陶镇还释放了一批阎锡山部队被俘的高级将领,并给1945年在上党战役中被俘的阎军第十九军中将军长史泽波饯行。徐总十分关切史泽波返回太原后的地位、处境和安危,对史说:“你回去后啥也不要说,凡共产党的好处,你可以一句也不谈,只要你回到太原就行了。你还活着,共产党没有杀你,这就是最好的宣传。见到你的人,或听说你活着回来的人,他们就会想,共产党连史泽波都没有杀,还会杀我们吗?你说对不对?”史泽波连连点头。
以同学身份改造赵承绶
1948年六、七月间,徐总指挥了晋中战役,歼灭阎军10万余人,活捉阎锡山的绥靖公署副主任兼野战军总司令赵承绶。赵承绶是阎锡山手下的三个上将之一,也是徐总中学时代的同学。他被送到兵团指挥部后,徐总立即召见他。当赵承绶进屋时,徐总挪动一把椅子叫他坐下,以老友相见的口吻问道:“萃崖(赵承绶的字)呀,你还认识我吗?”
赵承绶把头微微抬起来,看着徐总回答:“怎么不认识呢,是子敬(徐向前的字)吧?”
徐总说:“老同学了,你的眼力还不错嘛!分手这么多年,你还很壮实嘛!”
赵承绶说:“说来惭愧,还说什么壮实!”
“哈,还满有点‘英雄’气概啊,是不是准备为蒋介石、阎锡山自杀呢?我可以成全你!”
赵承绶嗫嚅着说:“不是这个意思,我感到对不起你。”徐总说:“你看你胡扯些什么呢?晋中决战双方死伤几万人,难道是我们老同学问谁对不起谁的问题吗?”
对赵承绶这样一个曾经与我军顽抗的战俘,这样以叙旧疏导谈心,只有博大襟怀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才能办到。徐总接着说:“萃崖,你为阎锡山卖命打了这么多年仗,到现在还认不清蒋介石、阎锡山这些人吗?还想为他们去殉葬吗?现在过来了,我们欢迎你。过来就好嘛,什么惭愧呀,或者恐惧呀,懊悔呀,等等,一齐抛掉,学些为人民做好事的新本领。要知道,还有许多事情等着你去做呢。”
赵承绶半信半疑,说:“我能吗?”
徐总说:“怎么不能呢?第一,到了后方,好好学习,改造思想,你学习进步了,就会影响你的旧部;第二,太原城里有你一定的社会基础,熟人多,朋友也不少,协助我们做他们的工作,帮助他们认清形势,选择自己应当走的道路。你看,史泽波、李佩膺不是都回去了吗,梁培璜、刘光斗、徐其昌在后方学得不错,很有成绩,还发了一份致晋绥军官兵的通电,我看写得不错,你看到了吗?”
赵承绶回答说:“我看过。”徐总问:“有啥感想呢?”赵承绶说:“我罪过比他们大啊!”“罪恶大,怕我们杀你,是吧?那么好,我放你回去。你把阎锡山的精锐部队都丢光了,阎锡山正等着借你的头来惩办败军,推卸他指挥无能之责,来为他的晋中惨败消气呢。你决定吧,愿意用你的头去试试二喜子(阎锡山的乳名)的刀,我马上成全你。”赵承绶急忙说:“我请求,不要把我送回去。”
“你这个糊涂虫啊!糊涂一辈子了,现在该醒醒了!”
徐总就是这样耐心而亲切地疏导,赵承绶渐渐显得轻松和愉快起来。徐总把话题一转,说道:“老同学了,给我提些意见吧,谈谈我在指挥上的缺点、疏漏。”
赵承绶说:“败军之将,要能看出你指挥上的缺点、疏漏,还能走到这一步?!”
徐总说:“你这一步走得好,再不要惭愧了,应当高兴。早过来比晚过来好,如果你还在那边打仗,我们战士的子弹,可就认不清你赵萃崖是我的老同学了!”
徐总与赵承绶谈话持续一个多小时,再三勉励他安下心来,好好学习。临送赵回住所时,还说:“我等着你学习一段时间后,再请你回太原前线,聘你给我当参谋,咱们一起打太原。”
赵承绶不负徐总所望,太原战役开始不久,他就以“争取阎军工作小组”组长的身份带着阎锡山部队一批起义和被俘的将领,其中包括梁培璜等人,从石家庄来到太原前线,在徐总和兵团政治部胡耀邦主任的教诲和指导下,积极开展争取和瓦解守城阎军的工作。除争取到阎军的一些营、连单位起义和投降外,还争取到防守东山的阎军第八总队司令赵瑞率部起义。徐总和胡耀邦主任曾多次请赵瑞吃饭,征集打太原和瓦解敌军工作的具体意见。
准备总攻太原时,徐总又多次听取赵承绶等人的意见。有一次,赵承绶对徐总说:“阎锡山把太原比作一个人,东山是头,城池为腹,南北两机场是臂膀,西山矿区是腿和脚。兵家攻太原,历来都是从东山这个头顶上起步,李自成如此,日本人也如此,最后取太原。这叫从头顶攻身子的战术。但现在阎锡山的头长得太长了,往东伸出30多华里,都是坚固设防的要塞和集团工事群。如果再从头顶上往肚子里攻,势必费时费力,不如大胆采取割头战术,掐住脖子,即从小窑头、淖马、山头和牛驼寨四大要塞一齐下手,置四大要塞以东于不顾。要塞以东是史泽波、李佩膺所部‘雪耻师’和‘雪耻团’的防地,史李二人受过共产党宽大政策的教育,对形势有所认识,对前途不能不自重,势必防守不坚,可以不必顾及。如四大要塞到手,太原孤城也就是囊中之物了!”最后,赵承绥还说:“夺取四大要塞,伤亡必很大,就怕我的建议是个孬主意。”
徐总激动地说:“我们想到一块去了,怎么是个坏主意呢?这说明,你为打太原是费了心力的。”徐总听取赵承绶的意见后,先夺四大要塞的决心更大了。结果,我军攻打四大要塞之时,史泽波率部逃回太原城内,李佩膺则率部向我投诚。从而使我军比较顺利地攻下四大要塞,为夺取太原城打开了大门。
总攻太原城的前一天,赵承绶还遵照徐总的嘱咐,进入敌人防区前沿,到阎军一个团部,亲自打电话给阎锡山的“绥署”副主任、上将城防司令王靖国,劝王走北平傅作义将军的路,绝路求生,献城起义。王靖国拒绝了赵承绶转达的我军对他的最后争取,但他劝赵不要进城,防遭梁化之杀害。4月24日我军总攻太原城,仅用四个小时即夺取该城,结束了解放华北全境的最后一仗。
解放后,赵承绶任山西省政协副主席。但他忘不了当初在晋中战场上,在关键时刻,徐向前总指挥对他那样温暖和朋友般的帮助。
在徐总身上,真正体现了我党无产阶级革命家不谋私利、不报私仇和化干戈为玉帛的博大襟怀。徐总关心敌方被俘人员的教育和改造,并大胆相信他们,任用他们,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采纳他们的合理建议,为人民战争的最后胜利打下了基础。同时,也有效地充实了我党我军的队伍,像梁培璜、赵承绶等人,终于得到改造和进步,成为新人,为人民做了许多好事和工作。
(责编兴柱)
第二篇:我的教育二三事
我的教育二三事
中村乡中心小学
徐旭园 年华似水,一去不返,蓦然回首间,发觉自己于讲台已逾十六载。桃李几度,往事悠悠,那些鲜活的教育故事许多都已随着时日的流逝而渐渐淡忘,唯有其中二、三事,至今犹记,感悟至深。
我不是“小日本”
五年级时,我班新转来了四名男生。对于原本男女生比例相当的班级来说,男生的比例一下增加了不少,这无形中增加了管理的难度,因为男生总比女生会闹腾。加上是新转来的,也不知道性格脾气会怎样?成绩糟糕不糟糕?带着一丝忧虑,过去了半个月,我担心的那些问题倒没有发生。正当我要放松警惕的时候,问题来了。
一天午饭后,我正在办公室休息,班里的纤纤同学哭哭啼啼的走过来了,“徐老师,余夏强子他欺负人,他说我是大胖子,叫我‘猪妹妹。’”她委屈地说。余夏强子是新转来的男生之一,平时下课很活跃,很会闹,没想到还有这个爱好。这还没处理完,只见小诚气冲冲地也向办公室走来了,他还没走到,就喊起来了:“徐老师,余夏强子抢我的东西。”又是余夏强子。问题终于来了。之后的一段时间,几乎每天都有学生告他的状。他呢,在我批评的时候一副诚心悔过的样子,一转身就又开始犯老毛病。他的座位,也是从中间挪到了最后,又从最后搬到了讲台底。总之,各种办法都用尽了,他还是老样子,我一时找不到好的时机来转变他。
机会终于来了。一天语文课,我走进教室,一眼就看见他低着头在哭。这可真稀奇,从来都是他惹别人哭,今天是哪位高人把他给惹哭了?估计他是觉得自己“劣迹斑斑”,不好意思到我那告状,于是我让他自己站起来说说哭的原因,只听见他小声地说:“别人给我起了个外号。”我笑了笑,说:“这不是你的爱好吗?你给同学起的外号也不少啊?”“可是这回不一样,他们叫我‘小日本’,我最讨厌日本人了,我不是‘小日本’。”真没想到他还是很有骨气的一个人。不过,好好的怎么就被叫“小日本”了呢?“他的名字四个字,叫起来就像日本人的名字,再说,他平时那么坏,老欺负我们,更像日本人了。”曾被他欺负过的小诚站起来说道。噢,原来如此,这些小鬼。我想:如果我在全班同学面前维护了他的尊严,他肯定会重新认识自我,我一定要把握好这个机会。
于是,我大声地说:“同学们,我们的名字都是父母亲千挑万选取出来的,它包含着一定的意义。今天,你们叫余夏强子为‘小日本’,我觉得是你们的不对。你看,‘余、夏’是他父母的姓,他的名字代表着父母亲希望他能成为一个坚强的孩子。多好的意义啊,怎么到你们这就成‘小日本’了呢?再说四个字的名字,多洋气,多好听,你们真是不会欣赏。以后可不许再这么叫了。”听完这番话,余夏强子的头已经高高地抬起来,再也不觉得委屈了。我清了清嗓子,接着又说道:“但是呢,余夏强子平时的行为确实有点太霸道,我有个建议,今天我们就让他自己来做个保证,今后要是能改掉坏毛病,全班同学都不许再叫他外号,否则老师都不敢保证今后这个外号会不会代替你的真名啦。”听到这,全班同学都同意我的建议。他见“大势所趋”,只好站起来,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做了保证。
说来奇怪,自从这次事件之后,来告他状的同学少了,就连科任老师也说他变了。我也观察到,原先一下课就往教室外冲的他,后来会在位置上安静地看书了;原先只要同学一碰到他,他会马上拳脚回过去,可现在他会大方地说声“没关系”。这个横冲直撞的莽小子在这场“外号”**之后成长了,一如他的名字。
让书悄悄回来
那天是星期二,上午第二节写作课后,我正要回办公室,叶萍忽然大叫起来:“我的《作文大全》不见了。”我问她把书放在哪了,她说就放在书包里了,早上还在呢。我安慰她说,别急,会找回来的。
回到办公室,我思量着解决的办法。照叶萍的说法,这本书应该就在班里不见的,我该开班会厉喝着偷书的人把书交出来?不行,一是偷书人未必能交出,二是即使强行搜出来,对一个六年级的孩子来说,该有多伤自尊,闹不好一辈子都会留下话柄,这万万不可。可如果我打马虎眼过去,似乎也不妥。这不是普通的一本书的问题,对那个偷书的学生来说,这一次安全过关了,很有可能会助长他的侥幸心理,今后或许还会干出类似的事情来,久而久之,也许会逐渐走上那条灰色的道路,这可是很危险的,弄不好会影响这个孩子的一生。
怎么办呢?第三节课快结束的时候,我终于想出了妥善的办法。中午读报课上,我对同学们说:“今天上午,叶萍同学的作文书丢了,我想肯定是被哪个写作迷给借走了,但是由于太马虎,忘了跟她说了。没关系,你要觉得好看,今天可以带回家看一晚上,明天记得还给她。如果你不好意思当面给她,你就悄悄地放在她的抽屉里,就像你悄悄地拿走一样。”我虽然这样说,可心里一点底都没有,那个拿走书的人当真会把书放回去吗?
第二天,我一走到班里,叶萍就对我说:“老师,我的书又回来了,就在我的书包底下。”是吗?我满心欢喜,用温柔的目光扫了扫全班同学,仿佛在对那个拿书的孩子说:“你是好样的。”但我始终没有找到与我对视的眼睛,我也无需去找,我知道那个犯错的他已经不在了。
走在教学之路上,数点着这些教育小波澜,我感激这些孩子们,是他们让我学会思考,学会聆听,学会宽容。希望我能永远走进他们的心灵,静静地在他们的心园里,呵护着他们《春天的梦》:
闪亮的雪花,轻柔晶莹,每一片都是一个温馨的梦。让树枝看见了新绿,让街道看见了浓阴。哦,在这落雪的早晨,我忽地闻到了丁香的芬芳,听见了蜜蜂的歌唱„„
第三篇:《二三事》读后感
也许我会记得
“良生,若是有可能,有些事情一定要用所能有的,竭尽全力的能力,来记得它。因很多事情我们慢慢地,慢慢地,就会变得不记得。相信我。”《二三事》是 一个关于遗忘或者记得的故事。书中的每一个人都在做出选择,这些选择里没有对错,因为时间终究走向静默。
有时候我们将拥有当作一种习惯,却从未想过失去后的怅然。
她离开得很决绝,甚至受伤之后也是不跟他回去,直到在太平间看到他苍白而僵硬的面孔,指尖碰到他的骨灰,良生明白父亲去了。一个人的旅途中,无意间看到的一些场景总让良生想到曾经枕边的苹果,那些深深埋在记忆里的画面竟是如此清晰,淡漠的她却在车上掩面哭泣。让我想起奶奶去世时,我没有流泪,直到又一年习惯性地回到那个小院落,没有了那个慈祥的面孔,没有那只粗糙的手抚摸我的脸颊,没有那个柔和的声音喊我的名字,只看到渐渐坍塌的小屋,我才明白她真的去了,带走了很多我曾经不懂的东西。在恍惚和朦胧中,我知道那份亲切早就消散在我的怀念里,而我的眼泪只是留给自己。也许是从未想过失去,那份痛楚迟迟才从心底蔓延到心头。
曾经所坚持不放手的东西,最后还是离开了。
良生爱护莲安就像爱护自己,她们在旅途中第一次相遇时,灵魂便融在了一起。即使莲安不告而别,只要她需要良生,良生便会放下所有陪在她身边。她们不是朋友,却没有一丝疏离,她们不是亲人,彼此却有超过亲人的信任。当良生抱起血泊中的莲安时,她的灵魂似是被抽掉一部分,而莲安彻底离开,这次她没有要带着良生走。很多个夜晚,良生仿佛能感觉到莲安在自己身边,虽然良生有时会点燃一支烟,但我想她应该是不愿让灰烬掉落的吧,也许她害怕那灰烬一不小心便会烫伤自己的灵魂。我记忆中的那个她有点像莲安,充满激情,有点桀骜,讨厌眼泪。我知道,她一直很有个性。我们要一直这样好不好,我这样问过她。她说好。那毕业以后我们还会在一起吧,我迷惑地问她。她说,只要愿意,我们就能做到,不管别人怎么说,我和她们不一样,你要相信我。是的,我似乎找不出一个不相信她的理由,我相信那份不被人理解的友谊会持续很久,很久,只要愿意,我们都会在彼此身边,我曾这样认为,也许在某个学校认识的第一个人在自己的心里总有着特殊的分量吧。我终究不愿意回首那一日她的别离,坚强如你,却在那一刻泪如雨下。她说,如果我们不在一起了,也要像在一起一样。我亦相信,我曾那样坚持过,但依旧无法弥补那份时间留下的苍白。而许多事情了解过后才知道,不过如此而已。我终是明白,现实从来没有如果,所有的眼泪和脆弱在现实面前,永远都显得苍白无力。
有时候,我们无法原谅那些放弃和背离,却不知,很多事情都不是表面看起来那样。
多年后的某一天,良生在医院阴冷空旷的走廊椅子上,想起母亲的脸,并且终于原谅了她。有些时候,理由总是无法触及谅解的衣角,因为它们之间的距离太过遥远,直到你步入同样的轨道,它们才无声地融合。别无选择的选择,是一种无奈。
我曾这样对自己说,如果有一天只剩下你一个人,即使感到孤单也不要难过。有些人注定离去,但留在了心里,也许我会记得。
第四篇:校园生活二三事
校园生活二三事
转眼间我的小学生活就结束了,我由一个懵懂幼童成长成了一个翩翩少年。回味六年来的经历,可谓酸、甜、苦、辣味味俱全,其间有许多许多最值得我珍惜和回味。
记得我刚入学时大多数同学都不认识,起初连名字都记混了。在这陌生的环境里,我还闹出过不少笑话。记得有一次上学眼看就要迟到了,急急忙忙往教学楼里跑,也没顾得看清门上的牌子推门就往里闯。等进了教室门一看可就傻眼了,老师,同学都是些陌生的面孔,无数的异样目光看着我。糟,我走错教室啦!我狼狈地拉开门往外逃……那尴尬就别提了。
我曾经在语文的天地里聆听关老师那诗情画意的讲解,感悟文学所特有的优美意境;我也曾在数学课上迷上了谢老师循序渐进的思辩,渐渐地我喜欢上了这种讲道解惑的学习生活。在不断的背、写、算中我们经受了多次的测试与训练,终于迎来了最后学年的期终考试。面对这次统考我一点也不紧张,相反却有一种兴奋的感觉,因为我已做了充分的准备。当我拿到试卷时,心理很踏实,一串串数字,一行行文字,不断从我的笔下流淌到试卷上。我也真正体会到了“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深刻的含义。
有学也有乐,在宽敞的操场上我们跑步、做操、尽情地挥洒着我们的童真。而记忆最深刻的是一次拔河比赛,最后一场决赛,我们一班和二班成为最终的竞争对手。长长的绳子中间栓着鲜红的绸带,两道白线两边的小选手们个个神采奕奕,憋足了劲。有
幸的是我也是其中的一员。只听“嘟”的一声,比赛开始了,我双手紧紧拽住绳子和伙伴们喊着号使出吃奶的劲往自己这边拉,旁边的啦啦队更是热闹,摇着手几乎喊破了嗓子。经过紧张争夺,红绸带终于移到了我们这边,我们激动地跳着喊着:“我们赢啦!我们赢啦……”
不知不觉中我的小学生活就在愉快的节奏中结束了。我告别了朝夕相处的老师和熟悉的校园,去开始另一种新的学习生活了,心里有说不出的依恋与不舍。无论走到哪里,五彩缤纷的小学生活都永远是我心底最美好的记忆。我爱你,我的母校!我的小学生活!
第五篇:少年二三事
少年二三事
六(3)班
少年,像一杯浓茶,需要你慢慢品味;少年,像一滴滴汗水,让你得到了成功的不易;少年,像一片落叶,叶子上的纹理是经历过的点点滴滴。
少年蠢事——吃芥末
从小好奇心极强的我就喜欢干许多蠢事,一天中午,我过生日,我们全家在家里围在一起吃火锅,爸爸挤了一点芥末在小碟子里,用来吃虾,爸爸叫我不准吃芥末,如果吃了的话会有不好的事发生,我不信。他们午睡时,我吃了一点,当场辣哭了,喝了几瓶矿泉水,下午才好的。
少年苦事——自己当家
妈妈说小孩子要自立,要让我当一星期的家,给了我六百元。我就开始煮饭,炒菜,洗碗,洗衣服,照顾妹妹。我炒菜放多了盐,洗衣服没有洗干净,奶粉放的太多。说真的,那个星期我可真累,我也意识到,原来我有这么多事不会做,可真要学着做了。
少年甜事——出去旅游
妈妈说我最近表现得很好,会煮饭、洗衣服、照顾妹妹了。十一要带我去玩,还要给我一个礼物。我们去到了江西井冈山,毛主席去过的地方,我们看到了许许多多郁郁葱葱的大树,爱国的诗歌和毛主席的画像,妈妈还给我买了一本毛主席的诗歌总集和一套新衣服,我更是去看了毛主席住过的房间!这个十一,真快乐!
少年的事情,如同大树的年轮一样数都数不清楚,同样,这些事情 也会印在我的脑海里,成为我永恒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