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乃基讲座文字整理稿_从人之初谈科学与文化

时间:2019-05-14 21:24: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吕乃基讲座文字整理稿_从人之初谈科学与文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吕乃基讲座文字整理稿_从人之初谈科学与文化》。

第一篇:吕乃基讲座文字整理稿_从人之初谈科学与文化

从人之初谈科学与文化

坛主小传

吕乃基,科技哲学专家,现任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理事,江苏省哲学史与科学史学会副理事长,东南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技术与社会(STS)研究中心主任,北京科技大学兼职教授。研究方向为科技与社会的关系、科技史、自然哲学和企业发展战略。出版专著、译著部、主编、参编8部,发表论文50余篇。核心提示

人之初,性未定,性已定。

从要素与系统的角度理解科学与文化的关系,人的三大理性之间的相互关系。

中西文化的发展路径,中国人的理性。

两种文化: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

斯诺在1959年提出两种文化的概念,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在当时,这两种文化是对立的。从斯诺到现在,这两种文化发生了什么

变化呢?总体而言,科学文化步步进入人文文化,对人文文化构成挑战,促使人文文化向更高的层次发展。两种文化边界的推理研究,逐渐走向后现代文化。列维〃斯特劳斯的《野性的思维》提出人拥有两种思维,野性的和理性的这两种思维并无前后,高低之分。如果说古人在的这两种思维是均衡的话,近现代,我们只突出了理性思维,今后,随着迈克尔〃波兰尼提出的隐性知识,相当于列维〃斯特劳斯所说的原始思维,将在今后的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两种知识:编码知识和隐性知识

编码知识以严密逻辑来表达,可以脱离人而存在,可以交流和共享,分为嵌入编码知识和非嵌入编码知识。编码知识的价值在于,顺之未必昌,逆之必然亡。隐性知识就是原始思维,属于个人,涉及包括人类生存经验的广泛领域,可以分为主观隐性知识和客观隐性知识。

一切的编码知识背后都有潜在的说不清楚的隐性知识的存在。客观的隐性知识是编码知识的原料,主观的隐性知识对编码知识进行操作。在这两种四类知识中,主观的隐性知识是最重要的,布鲁诺曾说:“打开理性的眼睛的,归根到底是内在的教师,因为我们理解思想上的财富并不是从外部而是从内部,从自身的精神得到。”一方面,编码知识是可以无限扩展的,没有边界。另一方面,我们又承认隐性知识永远伴随,不可以完全编码。因为随着编码知识的丰富,隐性知识也随之丰富,人的内心是不可能穷尽的。

人之初。。。

人之初,西方认为性本恶,中国认为性本善。

对人性的基本判断,影响着文化的根本构造,所以中西国家的制度有很大不同。第一,西方是底线设计,由一套法律、制度规定所不允许做的,而中国则是顶端设计,修身养性,发展高尚的伦理道德,讲政治。第二,西方要设计对所有人都一视同仁的法律,这样的法律属于非嵌入编码知识。在中国,每个人对伦理道德的认识都各不相同,属于隐性知识。第三,“性本恶”向上开放,鼓励行善,只要遵循底线,可以自由发展,多样性开放导致了分权。“性本善”则是向下兼容,不问来历,来自五湖四海为同一个目标走到一起,和而不同,强调的是顶端,导致集权。

人之初,性不定,性已定。

人之初是一种混沌——未分化的人的本质和内心世界。无论是中国人还是西方人,都生而具有一切发展的可能,或作恶,或行善。故而说人之初,性不定。

为何中西方对人性的判断有这么大的差异?第一,西方生活在地中海沿岸,中国生活在长江黄河之滨。在希腊做出成就的并非希腊本土人,而是迁徙而来的多民族,多民族的聚和就要摆脱各个民族特色,形成非嵌入编码知识,形成自己的理性。而中国世世代代居住在这里,中国人的遗产是土地、房产,这意味着必须从事农耕,土地代代相传,农耕的手艺代代相传,于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代代相传,并不断得到强化。第二,他们居住在地中海沿岸,不利于农业生产,适合于航海。航海意味着要面对喜怒无常的狂暴的大海,人与自然是对立的,天人分离。中国人从事农业生产,讲究天人合一,没有一个独立于存在的人。天人分离或合一,不仅仅是认识论的问题,还牵扯到人的独立与否。作为一个独立于存在的人,以理性认识规律,这就是西方理性的源泉。中国既然天人合一,没有必要去了解自然,所以中国讲究情感而非理性。第三,西方通商,是商品经济,个人本位。个人本位就需要规律,规律的制定就需要理性,个人之间通过辩论达到一致,个人理性变成了社会理性。理性的两个来源,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与他人的关系。中国是自然经济,缺乏人际交往,闭门造车,古时的科学就变成了神秘主义,没有达成人与人之间可以通约、可以互相理解的非嵌入编码知识。陈方正的《继承与叛逆》谈到,中国古代没有科学,没有上升到一般的普遍的抽象的高度。第四,希腊的政体是城邦制,因为它多山,不利于形成中央集权,而中国的大河流域,便于中央集权。所以说自然地理条件制约着文化制度的发展。一个民族,生活在特定的时空环境之中,如果它的初始条件(历史是怎么过来的)、它的边界条件(此时此刻的环境是什么)是确定的,那么它的性已定。

故而,人之初,性不定,性已定。

从人的三大关系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解性不定,性已定。梁漱溟谈论到每一个人在世都面临着三大关系。第一,人与自然

(物)的关系;第二,人与他人的关系,也就是人际关系;第三:人与自身的关系。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最低的是生理,最高的是心理。解决生理的是科学,解决心理的是文化。你是注重生理还是心理?有的人追求的是物质,有的人追求的是精神。所以说,性未定。

源于地中海的希腊文化是以人与自然的关系为出发点的;中国一开始面临的就是友善的天人合一的黄河之滨,自然问题并不迫切,重要的是人际关系。印度重视人与自身,喜马拉雅山的皑皑白雪震撼他们,促使他们围绕内心。希腊人发展科技、经济,为人类提供非嵌入编码知识;中国提供的伦理道德、政治是嵌入编码知识,隐性知识;印度提供的宗教,则是隐性知识。三大文化选择了不同的发展轨迹。这就是性已定。

科学与文化的关系

科学知识。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科学知识:第一,揭示规律,理解必然性。扫除愚昧,达到自觉的生存方式,揭示宇宙的奥秘,环境和生态,揭示人在其中的地位和作用,人生的向导和对人生意义的求索。第二,反省,不仅洞见结果是有价值的,而且洞见本身就有意义。第三永无止境的“解释”,一切的解释还有再经过解释。

传统文化。一个概念包括外延与内涵两部分,传统文化没有外延,它的内涵包括以下几点:第一,陈述体系,传统文化建立于传说、神

话、祖宗的规矩等,较少经理性的质疑,也缺乏经验基础,位于可经验的时间之轴之外。第二,传统文化的表达体系,传统文化的表述方式大多是非逻辑的、模糊的以及形象和具体的。第三,传统文化的价值观是厚古薄今。第四,存在与进化方式,有很强的凝聚力,但缺乏活力,进化缓慢,停滞不前。第五,尽管形式多种多样,但它的经济基础都是农业或畜牧业。

科学冲击传统文化

科学冲击着传统文化的图景。传统文化有三种时间图景:第一,厚古薄今,典型的死人压活人。第二,千福年,基督复活,重新临世,我们每一个人将重返伊甸园。第三,轮回,现在受苦受难,是祖宗造孽,现在继续受苦受难,下辈子将过的好些。不管怎么说,今生今世是没指望了。传统文化三种时间图景都在可经验的时间轴之外,本质都是否定现在。

现代科学给出的时间图景。比如系统工程根据以往定出目标,这个目标是可以经验的,可以实施的。同时根据目标可以改造自己的知识体系,培养自己主观的隐性知识。在过去、现在、将来之中,毫无疑问,现在是最重要的。过去经过现在来确定目标,目标经过现在照亮过去,反思过去,改变过去。所以我们经常听到这样一句口号,从现在做起。这就是系统工程所给出的时间图景。

传统文化的陈述体系和现代科学的陈述体系是冲突的。

比如日心说,西方文化当时对日心说抱有敌视态度,因为传统的西方文化已经把地心说整合到文化中。,科学所提供的陈述体系颠覆了传统文化的陈述体系。文化的价值观是建立在文化的陈述体系之上,地基动摇了,上层建筑也就动摇了。人不是上帝造的,是由猿变过来的,人如果不是上帝造的,还有没有原罪呢,如果没有原罪还要不要赎罪呢,如果不要赎罪还要不要教会呢,进化论动摇了宗教的基础。而地心说、进化论传到中国,有什么影响吗,没有。为什么同样的科学面对不同的文化有着不同的际遇呢,为什么西方文化对科学一次又一次的狂热,而中国岿然不动的呢?因为西方文化的源头是人与自然的关系,科学的发展不断地给它的地基以冲击,使西方文化得以持续不断地更新。中国文化研究的是人与人的关系,和科学的发展并无冲突和矛盾。西方文化是一个严谨的,保罗万象的体系,牵一发而动全身。中国文化是非理性的,柔性的,兼容并蓄,对外来文化有包容的态度。

人的三大理性:科学理性、技术理性、价值理性

理科强调的是科学理性,科学面对的是自然界的未知世界。要求客观,尊重事实,发现普遍性和规律,由现象揭示本质。工科,强调技术理性,在科学所提供的规律的基础上,发明、设计、制造出自然界原来所没有的器具、过程和设施等。文科,价值理性,统揽全局,终极关怀。但是这种关怀如果没有科学理性和技术理性的支撑,将一事无成,或者堕入乌托邦,甚至陷入类似于中世纪的狂热之中。

文化影响科学。将科学用到具体的场合时,价值观就参与进来了。工程如何进行呢,要不要考虑经济问题呢,社会效益问题呢,当我们考虑这一系列问题时,社会就参与进来了,科学是处理一件事情前要考虑的,而道德文化是事后考虑的事情。事前的科学性和事后的人文。

技术和文化的关系。技术的三部分组成,第一,器物,比如大炮。第二,体制,大炮如何进行,如同政治。第三,技术是一种特别的活动,这里面就涉及到意识形态。技术比科学更加深刻的全面的与文化相互作用。

科学技术中的人和社会。科学包括从自然现象中抽象出成果的过程以及拿出来的成果。技术把科学的特定原理用于特定的场合,采用的过程中注入人和社会的影响。科学的过程中是要排除人和社会的影响,离开特定的区域,所以科学无禁区,科学无国界。而技术是具体的应用,所以技术有禁区,技术有国界。相比较而言,科学更接近自然,技术更接近社会。

管理是理工文科在微观层面的某种结合。不能违背规律,这与理科相近,有效控制、效益和可持续,这是工科思维。需要洞悉人性,了解需求,由此涉及文科

从存在的角度来看,先有自然界,再有科学,在科学的基础上构建了技术,技术之上有了文化。但从包含关系上,文化包含一切。科学与文化属于不同层次,科学是要素,作为基础作用于文化;文化是

系统,作为整体对科学进行制约和选择。科学的发展推进文化的生成,生成中的文化引导科学发展。

中西文化的发展途径

西方文化大概就沿着人与自然,人与他人,人与自身的方向发展。科学革命,第一、二次工业革命,亚当斯密的市场经济,都讨论人与自然的关系;在两次工业革命基础之上,开始构建社会、人与人的关系,如契约、合同、工会、科学管理、管理科学等;到了20世纪中期之后,对科学是工具、人是机器的批评;然后,后现代建立在对现代批评的基础之上,上升到了更高的层次。由海克尔个体发育与系统发育的关系可知,三大关系的发展历程对应于一个健康儿童由青年、成年到老年的成长过程。西方文化的发展就是对性已定的提升。

中国文化,一开始就是人与人的关系,处于人与自然,人与自身的中间。如果说千年的封建社会我们讲究“仁”,计划经济我们讲究“斗”,现在讲究“和”,都是人际关系。中国文化是生而成熟老练。我的理解,中国的改革开放是自发的资本主义倾向,是返老还童,多少年被压抑的人物质需求、生理需求,一下子释放了。现在出现的种种堕落,本来传统文化有伦理道德来束缚,现在伦理道德不起作用了,法律法规还不健全。所以说现代中国是一种非典型的返老还童,也算是对性已定的改造。

《历史研究》的作者汤因比总结了世界几十个民族的盛衰之后发

现“民族的盛衰在于应对挑战,一个没有挑战的民族将走向衰亡。”中华民族历史上不乏挑战,从外族入侵到佛教传入,为何没有崛起?就是因为中国传统文化过大的包容,柔性,缺乏深层的自我更新。

中国人非理性?

西方人理性,中国人非理性,这已经成为“共识”。然而,中国人真的非理性?远的如秦始皇、汉武大帝、康熙,玩弄大臣于鼓掌之间,这些人没理性吗?元老大臣,周旋于朝廷各种势力之间,他们没理性吗?当代中国,各级官员沉浮于官宦之间,他们没理性吗?历史和经验都表明,中国人,包括最普通的民众,从来都不缺乏对自己利益作出判断和根据环境变化调整其行为方式的理性。那么中国的理性和西方的理性究竟有什么区别呢,中国的理性仅仅是工具理性,前没有科学理性,后没有价值理性。前没有对规律一致性的把握,没有共同的出发点,没有人之为人的根本理念。

“社会提供了一个河床,什么样的河床流动什么样的河水”,每一个人都理性,每一个人都在社会提供的这样一个特定的河床中做着自己理性的反应。但中国人抓住的仅仅是冰山浮出水面的一角。中国这么多扭曲的事情,反过来,使扭曲的河床冲刷的更深。但我们也必须清楚的认识到,中国现在的状况是过程中短暂的现象,而非永久。中国终将能够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秩序,建立在科学理性之上,引导价值理性。希望同学们能够运用自己的理性做出正确的判断,而非随波逐流。

未来的知识。

我个人认为未来的知识将会是科学与文化的融合,包括以下八个方面:

情感智能,正确认识自我与他人感情、有效运用社会关系网络。体格智能,理解并发现自己身体的讯号、保持精力充沛。精神智能,能够认清事物变迁、驾驭复杂形势并长时间承受压力。媒体智能,对现实、知识信息与数据能够进行准确鉴别。技术智能,轻松并兴致盎然地掌握种种新技术。享乐智能,节制并有“限度”地面对众多诱惑。经济智能,理智地认识并提高个人的市场价值。

批判智能,敢于“挪开”惯常视角、从其他角度重新看待问题(河海大学供稿)

(根据吕乃基教授在河海大学“博雅大讲堂”演讲整理)

下载吕乃基讲座文字整理稿_从人之初谈科学与文化word格式文档
下载吕乃基讲座文字整理稿_从人之初谈科学与文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