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此生相遇,半分冷暖.doc[本站推荐]
楔子:人生便是一场美丽的相遇,在不同的时间,在不同的地点,我们邂逅了不同的人,看过了不同的风景。一段故事的结束,另一段故事的开始,不要着急,慢一些,你想要的,你想遇见的,只要心存念想,岁月终会赠予你!
他是一名文学网站的编辑,而她则是一家时尚社的采编,他和她,都是典型的八零后,已近而立之年同样独身,却有着不同的感情经历。
他们的相识有些戏剧性,两人所在的城市本是一南一北,原本不相交的两个轨道线,因为她一次偶然的,然后就和他那样相见恨晚地走在了一起。
那是一个晴朗的下午,繁华的城市里车来人往,在城中商业区里有家不起眼的咖啡店,咖啡店的二楼一个靠窗的角落里坐了两个人。
他成熟稳重,温文尔雅,她端庄秀丽,落落大方。两个人就那样淡淡得微笑,相视而坐,一个简单的不能再简单的理由,让他长途跋涉来到她所在的城市,只为了见她一面。就因为,她曾说:若有机会,我倒想见见你?
他并不是一个容易冲动的男人,多年以来他守在自己的世界里,就那样孤独的生活着。他早已习惯了一个人,却不知为何会对眼前这女子另眼相看?
她也不是一个不懂矜持的女子,她甚至都不清楚自己为什么会那么想见一个陌生人,她怎么也想不到自己有意无意说出的一句话竟然真的让那个男人在数日后悄悄地来到了她的面前,难道就只因他了自己的大作吗?
我知道你的名字,那么,正式认识下,我叫黎笑笑。她望着他,面带微笑地说。
他看着她的笑,就好像冬季里的阳光一样暖人,然后意味深长的说:诶,你能不能再矜持点,你还真不怕被骗呢?
因为,我想对你真诚一些!这一次她没有笑,却坚定地点着头说。她话音刚落,他好像瞬间就明白了什么:我懂了,谢谢!他也没有笑,却出神的望着她
片刻后,她迎着他的目光看去,调皮的一笑:你在看我吗? 他忽然有些不好意思了,干咳一声连忙岔开话题:咳,对了,你那篇稿子我已经推到网站首页了,我看你的博客还有不少文字呢,有不错的就多投几篇吧!
哈哈!那些就难登大雅之堂了,有时候心情不佳,八道呢。她无意间露出了一个小女生的姿态,不好意思地眨了眨那双美丽的大眼睛。
嗯?那不是八道,有心的人才会去写文字。他望着她,脸上又回复了那样淡淡地笑。
啊,知己难得!她也会意地点了点头,她看着他的表情知道他一定还有话没说完。
文字是我多年来的陪伴,它不仅能帮我们刻画出走过的,也帮自己记下了一些不能轻松忘记却又不敢轻易想起的心事他说这话的时候,语气虽然很平淡,可她看见了他那眼神里分明藏着很深邃的回忆。
她很赞同他的话,他好像说进了她的心里去,是的,我的文字就是这样,很多时候,是写给以后的自己看的。当很多年以后,可以再回头看看我走过的,各种滋味
文字其实是很有的东西,它能穿透。言语它或真或假,可文字多半都是内心独白,是很真实得!看了你以往的文字,还挺有内涵的,不愧是知性女人啊!
呃,有时,偶尔也会知性下,哈哈哈!她被夸的好像很开心,爽朗的笑着。
他看着高兴的她,一语双关地说:极好极好,我喜欢。
她对于他刚才的话好像听出了什么不一样得味道,故意问道:你喜欢什么?难道你就不喜欢漂亮女人?
老实说,对我而言,漂亮女人只好用来养眼,智慧女人才能持家!他若有所思的回答着。
呵,到底是八零后啊!对自己需要的,太清楚。当然,年少痴狂谁都有过,可我们总要成长的!
你这么,就不累吗?她重新审视了一下眼前的这个男人,幽幽地问道。
很累!所以到现在都是一个人,一无所获,一事无成啊!就这样孤独的活着,好像是一种习惯,骨子里却又藏着不甘他把眼神从她的身上移开,望着窗外的远方叹了一口气。
她好像看出了他心里的疲惫,连忙安慰道:别这么说,有时候婚姻真不是人生的全部。
即便不是,可因为有父母啊,我们还得考虑他们的感受,中国的传统啊他无奈地笑着。
是啊,传统思想,它了多少人。也许在别人眼里认为我们要求的太多了,其实我们只是不想让自己以后太累罢了。嗯,我懂得,你也懂。
他和她就这样有时一问一答,有时一唱一和,时间在悄然流逝,两人却聊得融洽又默契。
正说着,他忽然想起来她的笔名半分冷暖来,于是拿起手机恶作剧似的给她发了一条短信:难测,半分冷暖。无常,岂尽人意?
半分冷暖?呵,那不是我的笔名吗!她下意识地对他竖起了一只大拇指。
当然,这几句就是从你的笔名来的,我刚才突然想到。嗯,我喜欢这个词,所以便用它作了笔名。
你比我想象的还要成熟,又好像本来就是这样,从一开始和你说话,也没有觉得你小。
唉,经历了人情冷暖,懂得也就多了,看得也就透了。其实,很多时候,有这半分冷暖也就够了。凡事没有尽如人意,半分冷暖,懂得进退,适可而止也是好的。
对啊,我就想找个比自己大的,因为他们会比较成熟,应该不会那么累吧?她前言不搭后语的,像是在问眼前的这个男人,又像是在问她自己。你这心思?不说我都看出来了!他作势摇摇头,却听她看似地笑道:嘿嘿嘿,和成熟稳重的男人在一起很踏实! 他听完也不甘示弱,接口说道:对吧,和聪明优雅的女人在一起,还不是会轻松许多?
是啊,要找到彼此需要的那个,才叫生活。
冷暖自知,有进有退,婚姻可不像恋爱那样可以一直任性!好的婚姻,首先必须得要一个成熟的来面对婚后的所有 的确,我也很认同你这一点。她说着点了点头,忽然又想起了什么,对他问道:诶,说实话,你就不怕见了我,所有的好感都荡然?
他听完微一皱眉,右手食指直摇有些不满的回答,什么话?我更在意的是你的个性和情绪,对我来说,胸无点墨的多啊!她见了那可爱的样子竟觉得好萌,噗哧一下笑出声来:哈哈,我知道我知道,你喜欢感性暖心的女人!
那不就是你吗?他想都不想就接下了她的话反问道。我,我都害羞了
他看着她的小脸微微一红,心有所悟的岔开话题,唉!居然变着法的夸自己?果然是有智慧的小女人啊!
我觉得还行,嘿嘿嘿。他的解围让她很受用,片刻后又恢复了那骄傲的姿态。
嗯,你已经很暖心了,真的。他好像把她前面的话又捡起来了,可是她却听明白了,她冲他微微一笑:这一次换我说,谢谢!
在她说出谢谢的那一刻,他仿佛知道了她的心在哪里,他顿了顿说:其实,人与人之间很多感觉都是相互的,单方面的热点很难会再升温。比如,你让我握着你的手,才会更真实感受到你的温暖他说这话的时候,颇有深意的望了望她那双清明的眼睛。可这次她似乎并没有去读他的深情,只是幽怨地自顾自说着:就是就是,两个人的生活不是靠一个人就能左右的,若是一个人总是去想两个人要想的,去做两个人要做的,实在是太累了 就这样,他们两个人,一男一女,相对而坐,静心长谈,他们聊过文字又谈了谈各自的生活,还有对未来的规划,她很高兴地说,呵呵,说实话你能来我很意外。但是,认识你我很高兴,和你聊天真的很愉快!
他听完不知为何突然收去了脸上的笑容,彼此彼此,可是这样的感觉甚至有些踌躇,喜欢,却又怕。
这一刻她好像能看穿他的心一样,她有些慌乱的问道:为什么要有那么多顾及呢?为什么要让自己想那么多呢?可不可以顺其自然呢?
因为想你!我觉得你很真实他等她说完一连串的提问后很平静地答道。
她沉默了片刻,望了望眼前的这个男人,虽然他算不上英俊,但那张略显沧桑的脸上却透着一股坚毅,让她心里莫名地涌出一些。她认真的想了想再一次说:可不可以不要顾及?我能坦然接受以后需要面对的一切,我清楚的知道,自己有多强的承受力。我很简单的,你给我的感觉我无法
他不再等她说完脱口说道:那有多傻!你不是傻瓜? 我不是傻瓜!我知道,我知道你是担心我,我都懂!
他看得出她是认真得,沉默了片刻后终于无奈地笑笑,你,真是个美丽的意外。
让这意外还继续吗?她的眼角好像好像有些湿润,抬起头问他。
遇见了,就一直会在心里的!即便多年以后,彼此都已经成为回忆,可那瞬间有过的温暖,却还是真实存在的在他说完这句话的时候,她低下头陷入深深的沉思中。
过了好一会儿,还是他率先开口:我们,还是不要这样伤春悲秋了?我看连嘘寒问暖也都省了吧,免得以后,太过牵肠挂肚。她抬起头望着他,若有所思得问他:你的意思,相遇以沫,不如相忘于天涯?
他摇着头冲她淡淡一笑,说出了那至今让她难忘的八个字,默然相爱,寂静欢喜
时光静好,似水流年。一个有缺角的圆,第一次找到合适的一角时错失了机会,第二次又因用力过猛而摧毁了那一角,最后终于得以完整,却发现完美的圆因滚得太快而失去了沿途风景和原来的快乐,最后,他幡然:成熟,是时光的雕刻,原来不完美才是最大的完美。
在这一生当中,我们究竟要遇见多少人?也许我们一直都在寻找一个完美的另一半,却往往忽略了其实我们自己也不完美。是谁说没有一百分的一个人,只有五十分的两个人,最后才能组成一百分的一家人?
为你我用了半年的积蓄,飘洋过海的来看你。为了这次相聚,我连见面时的呼吸都曾反复,言语从来没能将我的情意表达千万分之一
偌大的房间内除了一遍又一遍重复播放这首《漂洋过海来看你》就再也没有别的声音,一个安静的男子坐在电脑前回忆着这段还残留着温度的故事,他的双手正熟练地在键盘上敲敲打打。尽管这段故事还没有结束,他也很想把它写下去,可是讲故事的人已经离开了 后记:生命是一场遇见,有时候它只是擦肩而过,有时候它却是一眼万年。这一世若在某一刻遇见对的人,多想说一声时光不老,我们不散,感谢生命中遇见的那些值得珍藏的人!/文:醉书生赞
会议策划
http://www.xiexiebang.com 编辑: mhgwafstgg799954
第二篇:此生现代诗歌(推荐)
得此一生
看万山青青
锦绣江河
与你大梦岁月中
只此一生
只与你山水一程
就算白驹过隙里相逢
无谓知己与好友
看若市门庭
潮汐月盈岁又增
一步一摇
一朝一夕
恩匆匆
情匆匆
曾是长风万里相送
恩重情浓
灭又生
得又扔
梦念一生
终于白发相望
铁马金戈
谓江山
又谓美人
玲珑山川是依旧
却难见美人与芳容
得此一生
不看时光匆忙
山河锦绣
只看你万千荣宠的芳容
只此一生
只与你梦念永恒
就算白驹过隙
星辰苍老
温香淡尽
回眸中
风雨中
第三篇:《百年冷暖》读后感
华师大的,不要抄啊,我自己写的,已经交过作业了,随便参考吧写的烂
关于“知识分子”的一点随想
——读《百年冷暖——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生活状况》有感
近来才读完马嘶先生的《百年冷暖——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生活状况》一书,因为上学期课中时间匆忙,只是匆匆扫了几眼,并未认真阅读。此次也因作业的关系,认真读了一遍,我不是治思想史的,也没有特别关注过民国或者建国后的知识分子群体,只是平时看书读史对于此有些浅陋的想法,在此谈一下。
这本书诚如作者在引言中开宗明义的说:“我希望能把这些真实的人生故事写得有趣些、轻松些、可读性强些,因为它不是严谨的学术论著,而是写给更多人看的大众读物。”1作者勾稽了大量的人物日记、函件等资料,把这些人物所代表的知识分子2群体的日常生活、衣食住行、娱乐交友等各个细节的情况描写的生动有趣,可读性也较强。我认为单纯从作者的写作意图和对于本书定位来看,这本书应该算是一本比较成功的作品。作者描述的知识分子群体从1912年开始,下迄改革开放以后,时间将近百年,通过本书,读者对这将近一个世纪的知识分子的生活状况有了一些比较直观的感知和认识。我想这也是本书期望达到的效果和最大的成果所在。
作为一个历史系的学生,平日承师长教诲,总想以比较严格的学术眼光来看待所读的每一本书,但这对于作者而言已经可能是苛刻的要求,作者也已经在引言里明言这只是一本大众读物,所以我在此而发的议论大部分可能属于“借题发挥”。
本书通篇都是写知识分子,我觉得“知识分子”在现在的语境下有相当的必要作一个比较明确的界定,因为“知识分子”这一特定的有所专指的学术语言与日常用语有了一些混淆。今天的日常用语也常言“知识分子”,按我的理解,在这种情况下多指读过书具有一定学识、文化的人。本书对“知识分子”概念的界定则引用《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即“具有较高文化水平、从事脑力劳动的人”。所以在作者的笔下知识分子才会有“高级”、“低级”之分。严格说来“知识分子”1马嘶:《百年冷暖——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生活状况》,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3年版,第1页。关于“知识分子”一词,作者作了一个相当宽泛的、日常口语化涵义的界定,因此本文除了在讨论“知识分子”的具体界定和与本书所指意思不同时会加引号,其他的地方为了避免与书本所指的意思冲突,故后文所指与书本的界定相同。
是一个具有西方文化背景的词语,并非泛指一切有知识的人。
‚知识分子首先也必须是以某种知识技能为专业的人;他可以是教师、新闻工作者、律师、艺术家……任何其他行业的脑力劳动者。但是如果他的全部兴趣始终限于职业范围之内,那么他仍然没有具备‘知识分子’的充足条件……所谓‘知识分子’,除了献身于专业工作以外,同时还必须深切关注着国家、社会以致世界上一切有关公共利害之事,而且这种关怀又必须是超越于个人的私利之上的。‛3
对于知识分子的定义可能各有不同,但是我想余英时先生的定义总体能概括出“知识分子”核心的意思。不赘冗繁的引用这段话是想说明作者在书中描述的人物有相当大一部分确实当之无愧的属于“知识分子”这一群体,但是也有相当一部分人未必能划入这个群体。
本书对于知识分子群体的日常生活考察非常详细,从衣食住行到每月薪金到娱乐方式,都根据一些日记作了具体的描述,很生动形象。但我觉得这里有一个问题,既然为生活史,物质生活固然重要,那么这些知识分子的精神生活是否也有同等的地位?20世纪是个动荡不安的世纪,知识分子在各个时代的所思所想,对时事的关注,对国家民族的关怀,同样有、甚至有更重要的意义。那些超越于个人利益之上的关怀意识才更能彰显“知识分子”的自觉与担当。书中所举的例子也都集中于一些“高级”知识分子,当然这些知名人士的言行、文字更容易保存下来,如果能够有多一些普通的知识分子的精神生活的描述,记录他们的普通生活,所思所想,我想会使本书更精彩,因为普通的知识分子才是社会的知识群体的主体。这也是我对作者的“苛求”了。关于建国以后的知识分子的生活状况,作者多是轻轻带过,相对于建国以前的部分,实在是潦草了一些。我觉得正是建国以后的半个世纪,对我国的知识分子整体性格产生绝大影响的一段时期。建国以后历次的政治运动对知识分子的冲击与影响,我觉得到今天也未必能消除干净。这不是作者在余编里面对比各个时期政府公务员与大学教授之间的薪水待遇差别,就能简单看出来知识分子的社会政治地位。这实在不是个好的比较方法。今天的大学教师与公务员的薪水又如何能比?今天知识分子的影响力又如何呢? 3 余英时:《士与中国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引言第2页。
1905年清政府废除科举制度以后,传统的“士”便开始了向近代知识分子的转变。两者之间最显著的不同怕要数职业选择的多元化。但是我想从清末到民初的转变过程中,“士志于道,任重而道远”、“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些中国古代“士”的精神传统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为近代知识分子所继承。但是反观今天的“知识分子”,“识时务者为俊杰”、“三思而后行”、“君子慎言,祸从口出”等等思想被推崇,“难得糊涂”的犬儒主义盛行,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这两种截然相反的价值观,追溯其原因,恐怕与建国以后的历次政治运动有很大的关系。暑假帮曦敏校对一些三反时期的学校报纸,1952年中共就开始对学校的教师进行思想改造,其中的文章体现出来的种种思想(领袖崇拜、阶级思想斗争、集体主义等等)在以后的历次政治运动中恐怕都发挥到了极致。软硬兼施的思想改造对于知识分子在思想上的扭曲,让我这个半个多世纪后的学生感叹不已!我不是学现代史的,对于这方面的书看的也很少,只是从报纸上那些活生生的文章事例中感受到了政治运动的残酷。作为一个政党,无论其怎么样的伟大理想或者目的,如此的政治运动都是绝对不足取的。无论1957年的反右无论是“阴谋”还是“阳谋”,其对知识分子的摧残与影响都是跨时代的。政治信任从此不存在于知识分子的心中。一直到文革之后,知识分子才开始有相对自由的生活。但是改革开放的大潮之下,以物质为导向的价值观势不可挡,“八九”之后国人对政治也许彻底失去了兴趣,有的只是敬而远之。就像今天如我般的青年人,从小似乎就天然的学会了用什么样的方式在这个社会生存,我们关心最多的与政治无关。即使有,又有谁能说出来?这个时代缺少震耳发聩的呐喊!也许有那么些不屈的声音,但是它们又能在多大程度上传递到普通人的耳朵中呢?
在这个转型时代,沉默的好人,是不应该被视为好人的。肩担道义,这是每一个公民的责任,更是一个现代“知识分子”应该有的责任。因为这个群体相对于普通的民众而言,拥有更多的文化知识,对现代社会的基本原则——民主、自由、平等——有着更为深刻的理解。正是因为太多人的沉默,某种程度上助长了各种丑恶现象的滋生,加剧了这个社会的转型之难。马丁·路德·金曾经说过:“历史将会记录在这个社会转型期,却发现,最大的悲哀不是坏人的嚣张,而是好人的过度沉默。”
我是一个八十后,在我们的同龄人中韩寒或许是现在最有影响力的公众人物,或者说知识分子。他的博客中有这样一段话:“有人会指责我,你这么牛逼,为什么不去写一些实质性内容?那些人所谓实质性内容就是很多社会黑幕吗?但我觉得他很笨,因为连他都知道不能碰,我还会傻到去碰吗?„„有一些东西不能写,你就不要去写它,因为你写它没有意义,你改变不了任何东西。„„我想要一个和谐的人生。”看了这段话我讲不出来是一种什么感觉,它代表了很多很多人的真实想法,包括我。但是这段话同样也包含了一种态度——无奈。
前两天看《南都周刊》采访台湾新闻记者协会会长杨伟中,他说:“可以很肯定地说,台湾的反对运动,如果只是停留在写写文章,启启蒙的话,那么台湾现在肯定还是专制。”当然今天我们与台湾还是有很多不同,今天我们与那个时代的台湾相比,在“说”的方面都远远不够,更何况是起而行。韩老师说尽最大的力量去启蒙,以我短短二十余年的生活经验判断,今天我们的启蒙确实很不够。似乎今天的国人关注的只有自我,自我的物质满足。似乎大学校园里除了几个文史哲的学生思考一些“国家大事”以外,实在很少有人有对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的关怀。坐而言,起而行,在今天的社会都需要勇气,也许我不是什么做学术的材料,会去当一个很平凡的历史教师,但是我想我以后所能教给学生的,比知识更重要的是——做一个有独立思考能力的现代公民。
这篇文字实在是随感,有感而发,没有什么征引书籍(现代史方面看的也少),浅薄之处,请韩老师见谅。4《南都周刊》,2010年第32期。
第四篇:《此生未完成》读后感
有点胆战心惊的看了于娟的《此生未完成》,《此生未完成》读后感。胆怯是因为怕从书中看到太多的生死、离别、挣扎及不舍。书买回来放在那里好久了,虽然之前在网上看过一些她的博客,领略过她面对死亡依然能够谈笑风声的境界。但还是不想或者说不愿去看。于娟的知名,在于她有一个博士、两个硕士的名衔,在于她毕业于复旦、留学于欧洲,在于她在儿子刚满14个月时突然查出的癌症晚期,且病症已全身扩散,用她的话来说应该是侵入骨骼,连骨头都全是黑的,犹如已被虫蛀、浑身是洞的枯木,已经无法支撑自身体重,稍一碰撞,就是真真实实的粉身碎骨。还在于,至始至终,她都能用调侃积极的心态来面对自己的病入膏肓,坚持记录自己的病情变化及用药情况。无它,只为能警醒世人,以免后继有人。看书,看到的是她对父母儿子不得不承担死别的哀痛,对老公不离不弃、砸锅卖铁、肝胆相照的忧心,对朋友不计得失、倾力相助的感恩,对医棍骗子落井下石、雪上加霜的宽容。一个多么好的女子,有着优秀的学历、满意的工作、幸福的家庭,人生不过如此,读后感《《此生未完成》读后感》。偶而举杯邀月、叹悟人生,也不过是小资情调的释怀而已。怎得一转眼间,一切的幸福化为泡影,面对的是病痛折磨、死神威胁以及倾家荡产的人生颠覆。想到的都是生活中最为锁碎,最为简单,最为平凡的,平凡得让人觉得不值一提的事情。从前听一首歌,“再回首,云遮断归途,再回首,背影已远走,曾经在幽幽暗暗反反复复中追问,才知道平平淡淡从从容容是最真。再回首恍然如梦,再回首我心依旧,只有那无尽的长路伴着我。“是啊,再回首,总得有”首“可以再去回顾,几十年的光阴,够你回首几次方休。即使回首也仅仅只能回首而已,送人穿越的时光机器还在人们的念想之中,想来终其我们这代人一生也不可见矣,何必苦苦回首,频频回顾,搞得自己腰酸背痛、心力绞碎,毕竟,前面的才是自己要走的路。十字路口,纠结的是怎样决择,思考的是选择后的结果,所以想到的只能是现在、明天以及更多的以后。人生苦短,不过大浪一沙,转瞬即逝,前人有太多的教训让我们反思总结,却依然还是有一批又一批的后继之人,前赴后继,当真是视死如归啊。于娟,娟者秀丽也,一个美好的名字,一个曾拥有着秀丽人生的女子,用她豁达的态度及警示的语句告诉我们学会珍惜。逝者已逝,斯人已去。她告诉我们这世间名、利、权、位不过浮云。有拼尽血肉之躯急功近利,为满足体验成就或虚荣的物质欲望,不如珍惜与父母妻儿相聚天伦的平安祥和。如若不信,大可问问那些已然挣扎在生与死之间的病患,有哪一个不是说舍得了房子、车子、名利、权位、钱财来换取身体的安康,家人的平安。平淡即幸、平安即福,此为幸福。
第五篇:此生未完成---读后感
关心自己,珍惜家人
----于娟教会我的两点生活之道
吴文熙
“在生死临界点的时候,你会发现,任何的加班,给自己太多的压力,买房子买车的需求,这些都是浮云。如果有时间,好好陪陪你的孩子,把买车的钱给父母亲买双鞋子,不要拼命去换什么大房子,和相爱的人在一起,蜗居也温暖。”
于娟的生命日记告诉我,活着就是王道,活着就应该懂得关心自己,珍惜家人。
关心自己
“为什么是我得癌症?”于娟思考着,究其原因:
一、饮食习惯:瞎吃八吃、暴饮暴食、嗜荤如命;
二、睡眠习惯:习惯晚睡、经常熬夜;
三、突击作业:“每当我埋头苦学的时候,我会下死手地折腾自己,从来不去考虑身体、健康之类的词,我只是把自己当牲口一样,快马加鞭马不停蹄日夜兼程废寝忘食呕心沥血苦不堪言„„”
读着这些文字,感觉就是在阅读自己的人生。自己何尝不是深陷这些坏习惯的沼泽中?除于娟所总结的之外,我还偏食挑食,吃肉多吃菜少,从不吃水果;小学时并不知道什么叫熬夜;初中时,熬夜是为了打游戏,为了升更高级,为了获得更多游戏币;高中时,熬夜备战高考更是家常便饭般的事了。我也会下无手地折腾自己,别人一周做两张数学卷,我一天下来就可以做三张。虽然很喜欢运动,但是锻炼时间变得越来越少,我甚至开始懒得运动。我就是这样不关心自己。读完于娟的事迹,我不由自主地担心起来,如此下去,我会不会也熬出什么大病?于是,内心萌生出一种欲望,一种空前强烈的欲望----我决心改变现在的生活方式!我要活得健康!
于是我给自己制定了一个营养菜单,开始均衡饮食;也开始早睡早起,不管作业是否完成,一到了休息时间我就果断休息。虽然有不负责任的嫌疑,但是,熬夜是效率不高的体现,要做到不但完成作业而且不熬夜,就必须设法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如此的生活坚持了一段时间,我发现自己的学习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我就更加相信,熬夜根本是没必要的。锻炼方面,我选择了省时高效的方式----跑步。我要求自己,每天必须跑步。我渐渐领悟到,清晨在校道里跑步,欣赏着太阳初升,阳光洒在美丽的校园里这幅天然画卷,听着鸟语风声,这何止是身体上的锻炼,更是一种心灵上的享受!从汗水中,从呼吸声中,从心跳的感觉中,我感受到生命的乐趣,关心自己就应该让自己这样健康地生活!
珍惜家人
“有太多的计划要完成,有太多的事情要应付,总是觉得做好了手头的事情,陪父母也是来得及的。反正人生很长,时间很多。现在想想并不尽然,只有一天天的过,才是一年年,才是一辈子。无头绪的追逐与奔忙,一旦站定思考,发现半辈子已经过去,自己手里的成败并无多少意义。然后转身,才发现陪伴父母亲人的时间已经无多,发现最重要的幸福已经没有时间享用,人生最大的悲哀莫过于此。”亲人在世,身在异国,无法相伴;亲人将逝,身在异国,赶不及见上最后一面。这是于娟的遗憾!
反思自己,所读的大学离家不远,为什么要下“一学期只回家一次”的“毒誓”呢?因为经常回家,在别人眼中,我可能就是一个长不大的孩子,离家半步都不行的孩子。我在意别人这些荒谬的评价,而去忽视、主动放弃可以陪伴家人的机会。我不想等到生死相别时才懂得珍惜家人,更不想留下终生的内疚和遗憾。从读完于娟事迹那天起,我决意改变以往不理智的态度。常回家看看,节假日回去,陪母亲到菜市场买菜,陪父亲品茶、聊天,陪弟弟看电视、打游戏。平时也常给家里打电话,尽管母亲会责怪我,因为无关紧要的小事打电话,浪费电话费!现在换一个角度想,能听听她的责怪声,也是一种幸福。从前天天过着这样的生活,并不感觉温馨,现在知道能与家人一起生活实在难得,明白珍惜家人如此重要,才懂得“幸福就是猫儿的尾巴,它拼命寻找却不知道在早已在自己身上”。
于娟走了,给世人留下意义深刻的一课:关心自己,珍惜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