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构建和谐校园论文
构建和谐校园论文
构建和谐校园
大学是人生求学路上新的起点,也是培养个人修养的最好契机。沉浸在和谐的校园中你就会发现:原来和谐是一种熏陶,一种感觉,一种氛围。
有一种美,令人惊艳,令人回味,令人追求,这是一种可以吸引目光的美,它——光彩夺目;
有一种美,飘逸在浮云上,深埋在古垒下,这是一种可以吸引灵魂的美,它——深藏不露;
有一种美,给生命带来激情,给生命带来温馨,这种美就是和谐之美。
和谐是我国传统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观念,是事物存在的最佳状态;也是一切美好事物的共同特点。实现和谐,是古往今来人类孜孜以求的美好理想和愿望。而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构建和谐文明的校园也将是一个永远的主题。
我们讲和谐,那么究竟什么是和谐呢?它是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事物存在的最佳状态。歌曲中唱道:家合万事兴。可见,中国人民对和谐的殷切期待。既然如此那么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构建和谐校园也是众望所归了。
和谐发展的理念只有在适当的外部条件下才能渲染出氛围,寻找创建和谐校园的途径就要从其组成说起,和谐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探询和谐就要从自然和人两方面说了。
自然的因素即自然环境,创建优美的自然环境是不可或缺的一环。如果我们学校里的所见、所闻、所感无不是俯拾不完的美丽,清新的空气中荡漾着和谐温馨的气息,那么心情会像阳光般灿烂,思想像雄鹰般翱翔,同时迸发出青春激昂的火花!唐人有诗云:“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回首历代书院大多依山傍水,放眼现在,各高校也以环境优美为亮点,想必为了“借山光以悦人性,假湖水以静心情。”茵茵绿草,莺莺鸟语让我们陶醉,亭榭交错,山水相映让我们痴迷。沉浸在这样的环境里,自然会潜移默化的受到美的熏陶,放飞美的心灵。
接下来我们来谈谈人的因素,人是万物之灵长,是世界的主导。和谐的人文环境,良好的人际关系与意蕴丰赡的校园文化都属于人文的范畴,是和谐校园的灵魂所在,因为一定程度上精神财富远比物质财富来的重要。
首先探讨人文环境,教师们博古通今、旁征博引、儒雅的气质和风度时刻吸引我们以其为榜样,提高自己的修养与内涵。人文环境是集体智慧与汗水的结晶。校园里充盈着优雅和谐的氛围,徜徉其间,熏陶渐染,人的心灵也会美化,潜意识里的自尊自爱被唤醒,达到和谐,岂不易哉?
其次,只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才能体现校园的和谐。大学里学生之间的接触比较频繁,用心营造一种充满真情与关爱的氛围会使校园融洽起来。在温暖的关怀与真切的感动里生活,心灵与心灵之间碰撞出心之相映的清脆,难道不是很美的事吗?
最后,一个和谐的校园,还应有意蕴丰赡的校园文化,这是极其重要的一点。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是一个自由的空间,让学生的个性得以像春天的枝叶一样无拘无束的伸展,浓厚的学习氛围,让我们如鱼得水,畅游知识的海洋,多种多样的社团活动让我们学会办事学会做人。如果没有校园文化,学生的精神世界无疑是一片荒漠,而和谐校园文化是一种巨大无声力量,是最优秀的隐性课程。它是难得的甘露,从最微妙最深刻的方式进入灵魂深处,滋润干涸的心灵。
和谐是一幅精美的画卷,令人惊艳,令人回味,和谐是超凡脱俗的世外高人,深藏不露,飘逸于浮云之上。它会给空虚的心灵带来希望,给懵懂的双眼带来清明,给弯曲的脊梁带来挺拔,给卑微的灵魂带来自信。让我们携起手来,用心情的音符去谱写和谐校园的欢快乐章
第二篇:构建和谐校园论文
构建和谐校园论文
一、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这是构建和谐校园的本质要求和谐校园以校园为载体,以内和外顺、同舟共济、政通人和、稳定有序为主要特征。确立学校教育各个子系统或要素全面、协调、自由、充分发展和良性互动、整体优化的教育理念,对于韶师这类新办院校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人的身心是和谐发展的内在基础。捷克大教育家夸美钮斯认为:“人的本身里外都是一种和谐”。这就不仅要求学校德、智、体、美、劳“五育”要和谐发展,各门课程之间、各个教学环节之间相互匹配和谐发展,而且要求各种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和谐利用,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环境的相互衔接和谐结合,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和谐互动教学相长,使受教育者的身心和个性全面和谐发展,实现个体与社会的和谐,使和谐社会成为由和谐的人组成的社会,也使和谐的人成为和谐社会的合格成员。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的著名权威报告《学会生存》指出:“应该把培养人的自我生存能力,促进人的个性全面和谐发展,作为当代教育的基本宗旨”。这应该成为我校师生共同追求的目标。
教育是充满爱的阳光事业。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以育人为己任,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主线,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引导、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要实施人性化管理,促进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人际关系和谐。母爱给学生以成长的生命,师爱给学生以发展的生命。实施人性化管理,就是要在学校的管理活动中,给学生以关爱、始终贯彻“平等、尊重、合作、发展”为基本内涵的人本思想,以诚待人,以情感人,以理服人。大学应有大爱,大学教师应以“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情怀,为学生的学业成才、健康成长、精神成人和事业成功无私奉献。构建和谐校园要形成公平、公正、公开的发展环境,让各类人才获得均等的展现与发展机会,物尽其用,人尽其才,各得其所。
要引导学生自主管理,建设和谐班级和年级。我校升格以来,我们组织学生认真学习《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和韶关学院学生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坚持以政治思想工作为先导,以素质教育为基础,以学风建设为核心,加强了日常行为管理和社团活动的管理,积极开展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和科技、文化、体育等素质教育,注重学生心理健康,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情操和良好的道德品质,引导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我校学生干部采取学生自主竞选的方式产生,实行任期轮换制,激发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和民主参与意识,培养了一批各方面素质和能力都很不错的学生干部,为他们今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应该指出的是,“以人为本”绝不是“随人所欲”,我们也绝不能用“以人为本”作为不服从管理,不遵守规章制度的借口,而是要从“人本”的角度出发,将合理有效的规章制度和人性化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这就要加强制度建设,减少随意性行为,只有这样,秩序规范才能得到强化,学校的各项日常工作才能按部就班、有条不紊地进行。我们要把制度建设贯穿于学校建设与发展之中,建立健全科学的制度体系,完善领导体制,创新工作机制,用制度来规范和调节各种关系,使一切活动都有制度可依、有制度可循,建立健全决策落实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加大对制度执行情况的检查力度,定期对重要决策的执行情况进行跟踪反馈,从制度上保证决策执行的质量和效率,切实提高决策执行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行之有效的制度一定要严格执行,并辅之以保证措施,这是构建和谐校园不可缺失的一环,也是“人本”管理的前提和保证。
二、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提高领导和管理水平,这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关键
学校各级领导班子是构建和谐校园的第一要素。大学办得好不好、水平高不高,关键取决于高校各级领导班子建设。领导干部,一定要牢固树立“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的执政意识,要按照政治坚定、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廉政、团结协调的要求,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坚强领导集体, 提高各层次领导的整体素质和亲和力,为加快学校建设与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和思想政治保证。我校各层次领导班子都要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会议决定的原则,完善并严格执行班子内部的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不断提高按照教育规律办学和治校的自觉性、主动性、前瞻性,提高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水平。领导班子成员要加强个人修养,识大体、顾大局,大事讲原则、小事讲谦让,以工作和事业为重。在班子内部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充分发挥每名成员的聪明才智,实现工作效率、人际融洽和班子整体效能的最大化。
领导的亲和力在构建和谐校园的工作中起到示范和凝聚的作用。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实现育人使命的需要,是建设文明校园的需要,也是完善人格的要求。要实现人际和谐化,领导对师生,就要做到公正、公平,要尊重和保护每个人的合法权益。各级领导干部要始终与师生员工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重实际、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全面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形成人心思进、团结和谐、共促发展的良好氛围。领导应为每个教师的智慧和才能的发挥创造机会和条件,营造平等友爱、融洽和谐的人际环境,创设民主、积极向上的学术气氛。近年来,我校支持教师学历进修,分批选送教师参加业务培训,给教师“充电”的空间、发展的机会,发掘教师的潜能,激发我们教师的内部动力。我们还加强了教师职业道德教育,连续出台了《关于加强教风建设的决定》等文件,帮助教师牢固树立敬业的精神和乐业的态度。教师主人翁意识增强,就能自觉地把自己和学校的发展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有领导的示范作用,群众对组织,对领导就会多讲一点服从,多看一点大局,多做一点贡献,人与人之间,就会多一点尊重、多一点爱心,个人对自己也会多一点自律,多一点修养,何愁校园不和谐?
三、依法办学,依法治校,这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保证
《高等教育法》等法律法规,是我们办好大学的法律依据,依法治校是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推进依法治国.本方略的必然要求,是教育事业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推进教育法制建设的重要内容。实行依法治校,就是要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严格按照教育法律的原则与规定,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尊重师生人格,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提高学校依法处理各种关系的能力。实行依法治校,就要不断完善学校各项民主管理制度,实现学校管理与运行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依法保障各方的合法权益,形成教育行政部门依法行政,学校依法自主办学、依法接受监督的格局。推进依法治校,有利于运用法律手段调整、规范和解决教育改革与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化解矛盾,维护稳定,构建法制、文明、和谐的校园。
广大师生要做依法治校的模范,要发挥师生的主体作用,完善校园法制教育,既要使全体师生懂得如何通过法律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更要懂得如何利用合法权益,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参与学校的建设和发展,以达到我们建设“具有学科专业优势和人才培养特色的师范专科学校”的目标。
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切实改进治校方式,做到科学治校、民主治校、依法治校。要继续坚持我校对师生进行的法制学习和教育,进一步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以坚定不移的步伐,沿着科学发展的方向,规范办学,提高我校的社会满意度和公信力。
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生态化校园,这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基本途径
韶师是一所历经百年并具有优良革命传统的名校,被原广东省省长朱森林誉为“粤北革命的熔炉,岭南教师的摇篮”。长期的师范教育文化积淀,使她显现出浓郁的“德高人之师,学高人之范”的校园文化氛围。进入高校行列后,更应将这一文化传统发扬光大。高校校园文化的发展和繁荣是和谐校园的一个重要特征,对于促进和谐校园的形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先进的校园文化既包括浓厚的学术氛围、丰富的文化生活、和谐的人际关系、文明的生活方式、良好的校园环境、共同的价值取向,还包括学校的校容校貌,校园建筑特色,校园绿化美化程度,教学科研设备水平等等。师生员工既是文化建设的主体,也是文化建设的客体,既是大学文化的创造者,又是大学文化的接受者。我们要建设和谐的韶师校园文化,就要坚持用大学文化所蕴含的人生信仰、道德观念、审美情趣等丰富多彩的文化因素去引导和塑造师生员工,共同建设高尚、健康、文明的校园文化。这对于活跃校园文化,弘扬韶师精神,彰显我校文化特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校依山傍水,绿树成阴,校园绿化覆盖率达到46%以上,生态怡然,环境优美,是莘莘学子读书成才的理想场所。我们要教育广大师生爱护我们的校园,学会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现代生态人格和生态精神。创造人工和自然相和谐的绿色校园,编织科学与自然的空间,营造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生态环境。在生态化校园建设的物质层面,要树立“生态平衡”观念和“环境保护”、“资源节约”意识。以神圣的体悟敬畏自然,以诗性的智慧热爱自然,以“栖居意识”顺应自然。
近年来,我校在环境教育和环保实践工作方面加大了力度,生态教育和环保活动开展得比过去更普遍,绿化、美化、净化工作呈现出新的进展态势,“绿色”思想逐步深入人心。学生环境意识,良好的环保习惯和行为正在形成。学校还为学生开设了《环境、社会与人》等选修课程,学校教研室还组织教师举办“人口与环境”、“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地球”等专题讲座,增强了广大师生的生态环境意识。广大教师应成为建设生态化校园的宣传者,实践者和率先垂范者。只要我们坚持不懈,讲究实效,坚持“环境保护、教育为本”的方针,继续深入开展学生绿色环保教育活动,不断提高师生的环保意识,创造良好育人环境,就能营造出浓郁温馨和谐的校园生态氛围,一个园林化、生态化、最适宜读书和生活的校园环境就能形成。
和谐可以凝聚人心,和谐可以团结力量,和谐可以发展事业。校园奏响和谐的旋律,必将为学校、教职工和学生的发展注入活力。我们要倍加珍惜韶师已有的团结和谐的局面,始终用和谐的音符推动学校稳定持续的发展,以发展增和谐、以改革促和谐、以公平求和谐、以稳定保和谐,使构建韶师和谐校园成为光辉的现实。
第三篇:构建和谐校园论文
构建和谐校园论文
本方略的必然要求,是教育事业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推进教育法制建设的重要内容。实行依法治校,就是要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严格按照教育法律的原则与规定,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尊重师生人格,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提高学校依法处理各种关系的能力。实行依法治校,就要不断完善学校各项民主管理制度,实现学校管理与运行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依法保障各方的合法权益,形成教育行政部门依法行政,学校依法自主办学、依法接受监督的格局。推进依法治校,有利于运用法律手段调整、规范和解决教育改革与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化解矛盾,维护稳定,构建法制、文明、和谐的校园。
广大师生要做依法治校的模范,要发挥师生的主体作用,完善校园法制教育,既要使全体师生懂得如何通过法律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更要懂得如何利用合法权益,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参与学校的建设和发展,以达到我们建设“具有学科专业优势和人才培养特色的师范专科学校”的目标。
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切实改进治校方式,做到科学治校、民主治校、依法治校。要继续坚持我校对师生进行的法制学习和教育,进一步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以坚定不移的步伐,沿着科学发展的方向,规范办学,提高我校的社会满意度和公信力。
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生态化校园,这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基本途径
韶师是一所历经百年并具有优良革命传统的名校,被原广东省省长朱森林誉为“粤北革命的熔炉,岭南教师的摇篮”。长期的师范教育文化积淀,使她显现出浓郁的“德高人之师,学高人之范”的校园文化氛围。进入高校行列后,更应将这一文化传统发扬光大。高校校园文化的发展和繁荣是和谐校园的一个重要特征,对于促进和谐校园的形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先进的校园文化既包括浓厚的学术氛围、丰富的文化生活、和谐的人际关系、文明的生活方式、良好的校园环境、共同的价值取向,还包括学校的校容校貌,校园建筑特色,校园绿化美化程度,教学科研设备水平等等。师生员工既是文化建设的主体,也是文化建设的客体,既是大学文化的创造者,又是大学文化的接受者。我们要建设和谐的韶师校园文化,就要坚持用大学文化所蕴含的人生信仰、道德观念、审美情趣等丰富多彩的文化因素去引导和塑造师生员工,共同建设高尚、健康、文明的校园文化。这对于活跃校园文化,弘扬韶师精神,彰显我校文化特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校依山傍水,绿树成阴,校园绿化覆盖率达到46%以上,生态怡然,环境优美,是莘莘学子读书成才的理想场所。我们要教育广大师生爱护我们的校园,学会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现代生态人格和生态精神。创造人工和自然相和谐的绿色校园,编织科学与自然的空间,营造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生态环境。在生态化校园建设的物质层面,要树立“生态平衡”观念和“环境保护”、“资源节约”意识。以神圣的体悟敬畏自然,以诗性的智慧热爱自然,以“栖居意识”顺应自然。
近年来,我校在环境教育和环保实践工作方面加大了力度,生态教育和环保活动开展得比过去更普遍,绿化、美化、净化工作呈现出新的进展态势,“绿色”思想逐步深入人心。学生环境意识,良好的环保习惯和行为正在形成。学校还为学生开设了《环境、社会与人》等选修课程,学校教研室还组织教师举办“人口与环境”、“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地球”等专题讲座,增强了广大师生的生态环境意识。广大教师应成为建设生态化校园的宣传者,实践者和率先垂范者。只要我们坚持不懈,讲究实效,坚持“环境保护、教育为本”的方针,继续深入开展学生绿色环保教育活动,不断提高师生的环保意识,创造良好育人环境,就能营造出浓郁温馨和谐的校园生态氛围,一个园林化、生态化、最适宜读书和生活的校园环境就能形成。
和谐可以凝聚人心,和谐可以团结力量,和谐可以发展事业。校园奏响和谐的旋律,必将为学校、教职工和学生的发展注入活力。我们要倍加珍惜韶师已有的团结和谐的局面,始终用和谐的音符推动学校稳定持续的发展,以发展增和谐、以改革促和谐、以公平求和谐、以稳定保和谐,使构建韶师和谐校园成为光辉的现实。
第四篇:构建和谐校园论文
构建和谐校园之我见
目前,教育界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积极响应党中央关于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构想与理论基础,正在各自不同的物质和精神平台上,创造性地开展构建和谐校园的实践活动。其社会意义深远而广泛,笔者愿就和谐校园建设的有关问题发表粗浅认识。
首先,和谐校园是人之和谐与物之和谐的统一体。所谓人之和谐,是指对校园主体的人文规定。这样的和谐既包括传统意义上的人际关系协调,师生地位的平等,师与师、生与生、师与生团结友爱、和睦相处的融洽关系;也包括规范和制约校园主体实践活动的制度和谐,也即和谐校园的制度建设应本着科学规范和人本主义的理性精神,抛弃传统的重视惩诫,轻视诱导的生硬条文,取而代之以生动鲜活的例证分析,以诫勉的方式存在,并以此作为各种制度和规范的源渊,学校在其历史发展中,不泛生动的正面事例,英雄人物的榜样力量固然重要,而普通学生勤奋好学的例子更接近在校生实际,更能影响和打动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学校应重视收集反而例证,学生违纪的现象、处理结果、处理效果都应及时反馈到制度中来,从而使学校制度更加科学严谨,更加具有人性化管理的倾向和特征,这样的制度具有实证性、可比性,并具有更强的约束力。所谓物之和谐,则是指环境和谐与建筑布局的和谐两个部分。环境和谐是要求校园建设能体现地方风物和校园文化,也指每一所学校都应有自己独特的个性文化体现,无论苍树古柏掩映着古典雅致的大儒氛围,还是金石航模呈现出现代科学的民主气
息,都应该是学校校园建设所积极追求的,尤其是体现了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校园遗址、古迹、风物,更应予以加倍保护、保存和继承。而学校的建筑布局合理、使用合理更是和谐校园建设的题中之义。人与物的和谐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人之和谐是物之和谐的前提,物之和谐又影响和促进着人之和谐,在学校发展中,既重视人之和谐,又重视物之和谐,才能最终达到校园整体和谐的效果。
其次,和谐校园是稳定之和谐与发展之和谐的辩证统一。以稳定求发展,以发展求生存是学校教育的基本经验,但在具体的实践中,最难把握的也恰恰是稳定与发展的关系。与时俱进是时代发展的主旋律,在这样的前提下,一些学校想要保持自己的独特性,保障自己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独创性长久存在是很不容易的。因此,“朝令夕改、“计划没有变化快”就成为学校建设的困惑。加之近年来学校承担社会性教育的项目和内容越来越多,对课堂教学的冲击也越来越频繁,因而保持学校教育内容的相对稳定性,并在此基础上保证学校发展模式的稳定性,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校办学规模扩大,办学主题明确,推动学校教育发展的必要条件。可以说,和谐校园首先有稳定的校园,才有发展的校园。
最后,构建和谐校园是校园主体自觉的和谐。一种风气、行为习惯的养成,莫不以人的自觉能动性为前提,和谐校园的建设更是如此,社会主义的道德观渗透到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我们强调主人翁意识,强调责任感和义务,应该能够唤起学校领导、教师和广大学生的自觉性,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在现实社会种种利弊取舍面前仅仅依靠道德的感化尚不足以建立和谐的关系及和谐的价值取向。为此,挖掘学校自身的德育潜能,并将和谐校园建设与整个和谐社会建设统一起来,从外在的环境和关系中寻找发展自身、提
高自身的契机和条件,是唤起校园主体自觉的必经之路,构建和谐社会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在这样的变革面前,校园的主体必须正视现实,并勇于走进现实,埋首于自我狭隘的小圈子里,在利已主义思想的夹缝中生存,势必被社会所淘汰。明白了这样浅显的道理,主体自觉性的回归也就指日可待了。
总之,构建和谐校园建设是摆在学校管理者面前的一个重大难题,在构建和谐校园的实践活动中,反思和谐校园建设的有关理论问题,也不是没有现实意义。
第五篇:党建论文 浅谈如何构建和谐校园
党建论文 浅谈如何构建和谐校园 浅谈如何构建和谐校园
和谐校园是一个稳定的局面,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谐发展的教育合力,是以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为宗旨的整体效应。和谐校园的构建基于协调和默契,在和谐中发展,在发展中稳定。构建和谐校园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也是社会进步的需要。
我校到目前为止,可以说是一间较为和谐的校园。自从六年前建立以来,这间学校就是在和谐中发展,在发展中稳定,在稳定中创新。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在和谐中发展,在发展中稳定,在稳定中创新呢?这就有赖于英明决策的领导和团结一致的教师,还有勤奋学习的莘莘学子,是大家的一齐努力,学校才能有今天的辉煌成就。回望走过的艰辛脚步,我们不由地说:“和谐校园,真的不容易!”
下面,就来谈谈如何构建和谐校园:
一、建立学校的多渠道德育网络,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开端。为了构建和谐的校园,学校重视多渠道的德育网络,建立警校挂钩,构建全方位、多层面、多渠道的主体化德育网络;还成立了家长学校,定期召开家长会,积极配合家庭进行家访、校访、电访等,使学校、社会、家庭结合,形成齐抓共管的教育网。
学校还实施 了“教书育人,人人参与”的全员德育责任制,结合文明社区建设,以“学会做人”为核心,抓好十方面的教育:用“养成教育”塑造人;用“创新教育”培养人;用“理想教育”鞭策人;用“挫折教育”锻炼人;用“赏识教育”激励人;用“爱心教育”温暖人;用“协作教育”团结人;用“礼仪教育”亲和人;用“亲情教育”感染人;用“责任教育”督促人;同时做好边缘生的帮扶转化工作,加速后进生的转化,及时消除违法事件及安全事故隐患,为少年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另外,我们学校还建立了以“校、班、家”的“三级管理网络”。由校长、法制副校长、教导主任、大队辅导员和班主任组成德育领导小组,从校长到最基层的班级,从班科任到家长之间形成一种纵向的家校联系并沟通教导处、总务处之间的横向联系,做到密切联系,指挥灵活,步调一致,信息畅通,充分发挥德育管理的效能,从组织上保证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施。
有了这个“三级管理网络”,学校的德育工作也就水到渠成了,就算是再调皮的“孙悟空”也逃不出“如来佛”的“五指山”了。几年来,学校的德育工作都被评为先进,这就是和谐校园的开端。
二、明确责任,共创师生和谐。要充分发挥德育组织作用,就必须明确学校各人员德育工作的职责,充分调动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其间,学科教师是不容忽视的德育工作者,学校提出要在学科教学中以知识为载体渗透德育教育。如在语文教学中,爱国主义教育是德育的主旋律,其余各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都是同本学科的知识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这样一来,不但增强了爱国主义教育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同时也给学生深刻的影响,形成强大的内化力量。
因此,学校学科为途径进行渗透,还制定了“一人掉队大家扶,一人有难大家帮”的结队辅导方法,让班任、科任和班干联手,共同打造“互帮互助”的良好集体,收到明显的效果。
其中,一年2班的曹荣威是一个身体有缺陷的学生,平时上课都不听课,老是走堂,成绩也跟不上。但老师还是尽量想办法帮助他,让他不掉队。这就是集体的力量,这也是师生和谐的表现。
三、更新观念,构建教师之间的和谐发展。
未来社会的发展对基础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面对新世纪的挑战,面对新世纪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我们认为:应该不断地更新教育观念。要更新观念,重点体现在:一个重视、两个克服上。这必须树立为受教育者今后的终生学习打好基础的观念;树立为受教育者成为一个合格公民的观念;教育、培养、训练学生做到“六个学会”: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和创造,学会生活,学会审美,学会健体。同时还确立:以学生为主体,以发展健康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为着眼点的现代德育观。
所以,我校的教师在默默耕耘的同时,也在无声地吸收经验,同时,还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知识、能力和业务水平,其中,有三个全国优秀课例,还有许多的优秀课件等等,这是教师之间的无声的和谐。
四、加强校园环境建设,共同创造学生之间的和谐发展。校园环境建设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同时又是学校日常德育的载体。优美的环境氛围,高雅的校园文化,给人以奋进向上的力量,学校应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创设一个“时时爱教育,处处受感染”的德育环境。所以,我校充分发挥现有的健全的教育阵地,如:宣传栏、黑板报、红领巾广播站、电子阅览室、学校图书室、少先队活动室、小记者活动室、心理咨询室等,还有统一用磁砖烧制的中国地图和世界地图,以及《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等标志的作用,让每一堵墙壁成为无声的语言,每个阵地成为哑巴的老师,在潜移默化中,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良好行为习惯教育。
另外,学校还长期坚持开展每周升国旗、国旗下讲话、主题班会等,这些活动都充分体现了学生参与的全体性、教育目的的素质性、教育形式的多样性。这样一来,就使学生在强化的教育环境中,陶冶情操,健全人格,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发展。
就因为如此强化的校园氛围的陶冶,让我校成为集省羽毛球和三棋为一体的网点学校,学生在网点赛、省运会和区运会上都获得了好成绩,这是学生之间的和谐发展。
五、积极开展团队活动,共建学校和社会的和谐发展。学校充分发挥少先队先锋模范作用,长期坚持每周的升国旗制度,组织往西海烈士陵园扫墓,开展敬老、募捐、手拉手活动,强化少先队员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外,同时针对学生的特点,结合学校的实际,特别开展了以下几个主题鲜明、丰富多彩的团队活动,例如:开展 “爱心教育”,“责任教育”,“赏识教育”,还组织学生开展“四个一”活动,教育孩子们“一人生病,大家关照;一人有难,大家支持;一人掉队,大家帮扶;一人进步,大家学习。”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平等、尊重和互助。
另外,学校还积极向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研究所等科研机构靠拢,在他们的指导下,开展有特色的少先队活动及活动研究,使我校的少先队工作更具朝气与活力。还参与佛山小记者等采访活动,让学生真正地联系实际,参与社会,从而更努力地学好知识,这是学校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六、创设安全、文明校园,有利于和谐、稳定、发展。我校领导一直将校园安全和文明工作看作我校的一条生命线常抓不懈,制定和完善校园安全文明建设管理的规章制度,并做到制度上墙,责任到人,考评与奖励挂钩。学校将安全责任目标分解到各个部门和责任人,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增强整体安全责任感,逐步形成学校安全工作管理系统。
这样一来,学校就进一步加强了对学生行为规范的管理,加强常规管理的自查、月评等评比活动,也提高了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和文明素养程度,并积极开展安全文明校园创建活动的宣传教育。现在的你,如果到我校来,肯定会让你“耳目一新”,那整洁的校园会让你有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
另外,学校以教师发展为本,制订出校本教研、外出培训的近期、中期和长远发展目标;以全面、发展、辩证的眼光看待教师,承认教师客观的差异,极力培养教师,提高教师的能力和业务水平;不求全责备,以尊重人、激励人、关爱人、发展人为前提,为每个教师的智慧和才能的发挥创造机会和条件,营造平等友爱、融洽和谐的人际环境;创设民主、积极向上的学术气氛,让教师在三尺讲台上各显神通,默默地甘于奉献。
几年来,学校通过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和公民道德教育,不断提高教职工的道德素质,提出“校园无小事,事事是教育;校园无小节,处处是育人”的口号,让每一个学生在安全、文明、健康、和谐的氛围下接受同等且充分的教育,使教育的春风沐浴每一颗成长的心灵,也让所有的教师在校长“敢于弄潮,勇立潮头”的带领下,乘风破浪,奋勇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