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审计在企业开展内部控制评价的实践5篇

时间:2019-05-14 03:40: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内部审计在企业开展内部控制评价的实践》,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内部审计在企业开展内部控制评价的实践》。

第一篇:内部审计在企业开展内部控制评价的实践

目录

论文关键词和论文摘要………………………………………………………………1

一、内部控制制度概念的演进过程„„„„„„„„„„„„„„„„„„„1

二、内部控制评价在企业管理中的定位„„„„„„„„„„„„„„„„„2

三、内部控制的评价作用„„„„„„„„„„„„„„„„„„„„„„„4

四、内部控制评价的延伸„„„„„„„„„„„„„„„„„„„„„„„6 参考文献………………………………………………………………………………7

【论文关键词】:内部审计 内部控制 免疫系统 内部控制制度 内审人员

【论文摘要】:内部审计不同于社会审计,因为内审人员对本企业的各个管理环节充分了解。要充分发挥内部控制在企业经营管理整个过程中的“免疫系统”功能,企业当局必须大胆地放手内审人员,依靠科学的审计方法,将企业经营活动的整个过程实行全免疫系统跟踪,为企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传统内部审计的重点在财务审计上。并不能直接协助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经营环境下。逐渐失去了往日的作用。适应形势的变化和管理当局的新要求。逐步将工作内容从以前的财务审计转向富有建设性的审计内容上,是内部审计今后的一项重要任务。

现代企业的重要特点就是规模越来越大。层次越来越多,这是企业内部审计产生和发展的原动力。可以说,企业内部审计是适应现代企业管理需要的,是企业内部管理职能的分化,企业内部审计是现代企业的“第三只眼”。因此,企业需要内部审计,这种监督,只能加强,不能削弱。

内部审计在企业开展内部控制评价的实践

一、内部控制制度概念的演进过程

第一阶段:产生阶段。内部控制的最初形式是内部牵制,即为维护企业财产物资的安全性、完整性,保证会计资料及其他有关资料的正确性,确保各项财务收支的合理性、合法性而建立起来的业务分管责任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现代科学管理方法的产生和运用,内部牵制范围得到扩大,逐步发展到经营决策目标的建立和贯彻,经济效益的实现和评价等诸多领域。

第二阶段:20世纪50年代至20世纪80年代发展阶段。1949年,美国审计程序委员会发表了《内部控制一调整组织的各种要素及其对管理当局和独立审立的重要性》的研究报告,第一次正式提出了内部控制的定义,即“内部控制包括企业内部采用的机构计划和所有有关的调整方法和措施,旨在保护企业资产,检查会计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高经济效益促使有关人员遵循既定的管理方针。”这里对内部控制的定义就已不限于会计与财会部门的有关功能。

第三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今,完善阶段。1988年,美国审计准则委员会发布了第55号准则《财务报表审计中的内部控制结构的考虑》,改变了用内部控制目标来定义内部控制的方法,采取按照内部控制组成成分的方法来进行。这个公告不再区别会计控制与管理控制,也不再是站在企业的角度来定义,而是站在审计人员财务报表审计的立场来定义内部控制,提出了内部控制结构的概念,即为现实企业既定目标提供合理保证而建立的各种政策和程序,它包括控制环境、会计制度、控制政策与程序三个组成要素。这是内部控制概念的一次重大发展,既适应了当时企业经营管理的要求,也促进了审计的进步。

1993年,美国审计准则委员会提出并通过的COSO报告中将内部控制分成为五个部分,即:控制环境;管理当局的风险评价;会计信息与交流系统;控制活动和监督。这是在1988年定义上的沿袭和发展,这也是现代内部控制概念。1996年,美国第78号审计准则也采用了这一定义,即“内部控制是受本单位董事会、高级管理阶层、政府管理 门和其他有关人员影响,旨在为取得经营效果和效率、财务报告的可靠性、遵循适当的法规等目标而提供合理保证的一种过程。”这是迄今为止对内部控制概念最完善的定义。

综上所述,内部控制制度是指企业行政领导和各个管理部门的有关人员,在处理生产经营业务活动时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一种管理体系,包括为保证企业正常经营所采取的一系列必要的管理措施,内部控制制度的重点是严格会计管理,设计合理的、有效的组织机构和职务分工,实施岗位责任分明的标准化业务处理程序。

二、内部控制评价在企业管理中的定位

审计的首要职责是监督,监督就必须查错纠弊。在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中,人们对内部控制评价的定位,也一直站在制度基础审计的角度,集中于会计控制。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企业内部控制建设进程的加快,传统的审计方法已远远不能满足管理层对内部审计的要求。要使内部审计在企业内部控制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必须将内部控制的监督、评价作为重要的工作内容,单独立项,专门评价。作为社会审计的会计师事务所,是社会经济活动的监督者和企业财务状况和经济成果的鉴证者。但会计师事务所在对企业审计时,对企业情况不是十分熟悉,通过短时间的调查和了解、难以掌握企业控制全貌,只能依赖以凭证、账薄和财务报告为载体的会计系统以及可以找到管理痕迹的书面上的控制程序,无法实施对内部控制的公允评价,更提不出合理化建议来促进企业内部控制的健全和完善。而从事内部审计的内审人员,长期立足于本企业的具体岗位,比较熟悉企业的业务并能够随时深入到企业经营的全过程去了解掌握具体情况。从评价各部门的内部控制制度入手,同时又在财务会计、人力资源管理等各个领域查找管理漏洞,识别并防范风险。其次,内审人员还能深入到企业管理的极细微的环节上查找问题,分析其合理性。内审人员更多的是以风险发生可能性大小为依据,深入到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过程,查找并防范风险。在日常工作中,内审人员通过周密详细的调查研究,可以收集到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并对从中发现存在风险的隐患问题,进行风险分析。再根据重要性和成本效益原则制定出全面而且符合实际的工作计划。另外,内审人员在本企业的各职能部门风险管理中还起着协调作用。事实上,企业不仅是各职能部门有内部风险,而且各职能部门还有共同承担的综合风险。内部审计人员既是企业的一员,又是独立的第三方。从内部审计的先决条件而言,内审人员处在企业内部,置身于企业内部控制环境中,对企业内部控制最熟悉,因而也最有能力对其进行评估并提出改进工作的合理建议,可协调各职能部门共同管理企业,以防范宏观决策带来的风险。在实际操作中,内审人员可以分步骤、有计划地对企业各职能部门以用各个环节的内部控制进行综合评价和全面测试,衡量企业内部控制建立健全程度和抵御风险能力,寻找内部控制薄弱环节,提出强化内控建设的措施,以防范和化解企业各种经营风险,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内审人员通过对企业的内部控制加以系统的检查和评价,向企业管理领导层提交审计报告,其中包括对各种经营活动无偏见的、公正的、实事求是的分析和经过证实以后而应采取改进行动的合理化建议,以协助企业管理部门有效地履行其职责。显而易见,内部控制不仅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内部审计的特殊方式,而且评价与改善企业内部控制更是内部审计与生俱来的重要职责。

就某市公交公司内部审计为例,审计人员与财务会计职务相互分离,相互制约,相互监督,从源头和制度上让内部审计成为独立的第三方,保证企业经济活动的有效进行和资产管理的安全完整,防止、发现、纠正错误与舞弊行为,确保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完整,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审计人员从参与企业内部控制开始,投身与企业管理整个过程,依托公司领导的授权,对所有经营决策进行审查和评价,这就是内部审计监督在企业管理中的角色定位。内部审计只有实现企业管理全过程的监督和服务,不断强化事前和事中的同时参与,事后审计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发现问题后才能找准原因,才能更好地为管理当局建言献策。长期以来,公司的企业管理层对内部审计工作高度重视,让内审人员担当重任。尤其是最近二年,为了落实政府公交优先发展战略,从改革公交车辆经营方式开始,逐步对公交车辆实施公车公营的改造,为城市公交开拓了营运机制改革的新路子。为了使原有的经营方式平稳过渡,对企业管理提出了新的课题。原先在承包经营时有好多工作可以省略,在目前公车公营以及公司化经营的公交线路已达到整个公交线路45%的情况下,各个管理环节的各种内控制度必须充实、完整。从车辆的燃料消耗到各种修理配件的领用,都要有一整套的管理制度,必须从成本控制的角度出发,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方案。在执行制度的过程中,还要有鼓励节能的奖罚制度。由于企业领导充分授权,审计人员就能放手工作,用足“免疫系统”功能。通过一段时间的跟车暗访调查,摸清公交车辆实际运行底细,掌握每条线路的大致收入和各种成本消耗情况,为管理当局制定一系列的规章制度提供了一手资料。在执行规章制度期间,管理当局更关注内审人员对内部控制评价,使规章制度不断充实完善。实践证明,通过内控制度督可以促进企业营造诚实守信,可以影响管理人员的经营理念、管理思想和对经营风险的认识。企业在每年年初,给各职能部门下达经济指标以及年底指标考核时,总要让内审人员全盘参与。平时在日常工作中,内审人员深入各项工作一线,参与各种考核评价,将内部控制贯穿于整个企业管理过程,改变内部控制在制定阶段主要交由相关业务部门完成的传统做法,使内部控制制度由内部审计有始有终参与。由于企业管理当局大胆放手,内审人员只管大胆发挥自己所掌握的业务才能,努力为企业尽心尽责。内部审计人员从企业内部控制全局的高度,认真考虑并提出自己的建议,最大限度地克服内部控制建立时的不足。在日常内审工作中,不仅通过内部控制评价,确定审计重点和审计风险,用以指导审计工作,而且还要对所涉及到的内部控制的健全性、适当性、执行的有效性进行评价,评价其关键控制和程序能否保证内控目标的实现,能否有效抵御和控制企业各种风险。内审人员在操作中发现控制弱点和控制缺陷,及时报告企业管理层。不仅揭露和反映问题,还要对产生这些问题从微观到宏观、从个别到一般、从局部到全局、从苗头到趋势、从表像到内在,进行深层次的原因分析,从而调动积极因素发挥积极作用,防止消极因素入侵和影响。此外,日常审计项目中发现的问题和企业发生的“非正常事件”,往往暴露出企业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内审人员及时对相关的内部控制进行更为详细的评价步骤,定期对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专题分析,并写出专题分析报告,通过专题报告,对发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纠正意见和建议,为公司领导提供决策依据。

三、内部控制的评价作用

企业内部审计是为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服务的,是为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管理效率服务的,是为实现企业的最终目标服务的。内部审计自身的独立性和对本企业情况的了解,以及在长期审计工作中积累的经验,使它能够及时发现内部控制制度实施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并通过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影响,找出措施和方法来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系统。

按照传统的审计套路,内部审计与其他审计一样,在查账过程中去发现一些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实质上仅仅起到了会计复核的作用,久而久之,难以能够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在内部控制中的特殊作用。要充分发挥内部控制的多功能免疫作用,就必须利用内部控制的评价,内部控制的评价作用主要体现在通过对被审计的相关经济活动检查和评价的内容,针对企业管理和控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富有成效的意见和方案,促进企业改善经营管理。在日常工作中,内审人员通过审查评价企业管理和控制制度的健全性和有效性,不断披露薄弱环节,解决存在的问题,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堵塞漏洞,从而达到寻找新的经济效益增长点,消化不利因素,优化资源配置,增强企业活力和市场竞争力的目的。

企业内部控制是以专业管理制度为基础,以防范风险、有效监管为目的,通过全方位建立过程控制体系、描述关键控制点和以流程形式直观表达生产经营业务过程而形成的管理规范。

从“查错纠弊”到“合规性合法性审计”、从“看门狗”理论到“经济卫士”、从绩效审计再到“免疫系统”过程,都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和实践中提炼而来的。围绕中心、服务经济,是企业内部审计始终坚持的工作宗旨,也是提升审计影响力要坚持的重要原则。内部审计作用的充分发挥有赖于其地位的进一步提高,要加强内部审计工作,首先要提高内部审计的地位,从内审人员而言,要在企业管理中有地位,就必须在实际工作中有所作为。近年来,某市公交公司的内部审计工作就是按照这一要求,狠抓内部审计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管理以及队伍建设,逐步建立起领导重视、机构健全、上下协调、内控严密的内审工作新机制。为达到“免疫系统”功能,内审人员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坚持事前参与、事中跟踪、事后审计,使审计监督力度得到不断加大,在财务管理、权力监督制约、促进廉政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以公司资金、资产的动态为主线,以增收节支、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有效地发挥了内部审计防范风险、堵塞漏洞、健全自我约束机制等作用。围绕企业经营体制改革中的重大问题,努力从体制、机制和制度层面提出了对策性建议,推动了有关改革的深化。在日常工作中,内审人员在遇到困难和矛盾时,由公司领导撑腰,确保了审计工作有效、顺利地开展。与此同时,内审人员也主动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调沟通,减少配合中的问题和矛盾,形成监督合力。在平时的内审实际工作中,内审人员在注重于审计结果的同时,更注重于“免疫系统”的修补功能,所以,在工作中将审计工作的切入点根据不同情况适当提前。比如对汽车修理和养护方面以及仓库管理的审计工作,总是从计划执行起就全过程地跟踪。将工作的切入点提前到工作的开始或中间。既创新了工作方法,也不同程度阻止了破张浪费甚至损害公共财产的不法行为,更加关注对平时管理方面的薄弱环节的整改,从机制体制上加以完善。内审人员在一次对汽车修理用配件费用的审计中,发现同样的配件有不同的价格,内审人员深入修理车间和其他同行了解行情,通过各种途径摸清了实际市场价格。原来,公营车驾驶员反正吃大锅饭,对供应商的价格漠不关心,造成公共财产严重损失。为规范管理,内审人员对汽修配件的费用报销程序提出了改进建议,企业领导为此专门发文,规定了汽修配件费用报销制度。其中有一条,凡公车公营车辆修理配件以及其他费用报销,首先要通过内部审计复核通过。在日常的审计报告中,管理层更关注报告中提出产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审计建议,从而对企业的职能部门的管理职能进一步完善和规范。同时,对审计中发现的有关重大问题,带有普遍性、倾向性的问题,及时向管理当局反映,为管理当局决策提供建议,成为审计“免疫系统”的积极践行者,受到企业管理当局的高度重视。

四、内部控制评价的延伸

内部控制首先要各级领导自觉地接受并严格控制,将自己的行为置于各项内部控制之中,而不能成为凌驾于内部控制之上的“太上皇”。为适应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激励约束机制,规范企业管理人员的绩效和薪酬分配管理,近年来在企业实行了绩效考核制度。把职能部门领导离任审计同平时的绩效考核联系起来,是内部控制评价工作的有机结合。按照经济责任审计的常规是对领导干部所在部门的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情况进行审计,一方面是为了摸清家底,有利于新上任者了解接任部门的真实情况,让新的责任人明确工作思路,缩短适应期,尽快进入角色。另一方面由于明确了离任者的经济责任,事实上也就划清了前后任的责任,改变“新官不理旧账,旧官一走了之”的不良状况。某市公交公司在这个方面作了探索,把离任审计同平时的绩效考核相结合,对领导干部的评价更加客观、全面。内审人员直接参与绩效考核,对所有管理人员的工作业绩、态度、能力、潜力、适应性进行绩效考核,实行每个月打分,每个季度考评,半年考核,年末兑现。通过对相关的经济指标等情况进行分析考核,对其工作业绩作出评价,能够达到客观、公正地确认其经济业绩,全面评价考核领导干部任期业绩的目的,为正确评价和使用干部提供了依据。在每次考评中,内审人员都要写出出面审计报告,管理当局根据审计报告所涉及的问题评价、审核企业管理者的业绩和工作能力,决定干部的职务升、降或留用、调离,促进了管理人员更好地履行职责,防止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

审计监督是手段,服务经济是目的,企业内部审计作为经营管理的重要举措和公司治理的关键环节,内部控制评价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内部控制是企业各项管理工作的基础,是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保证。某市公交公司的管理实践证明,企业一切管理工作都是从建立和健全内部控制开始,企业的一切决策都应统驭在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之下,企业的一切活动都无法游离于内部控制之外。要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在不同层面的“免疫系统”功能,当务之急是要进一步强化内部控制,健全风险机制,夯实基础管理,推动内部审计工作创新,加快内部审计工作转型,发挥内部审计应有的作用,切实推进内部审计工作在继承中发展,在巩固中提高,以确保经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浪潮中,企业的体制和机制都受到了冲击。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在新形势下如何提升核心竞争力,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增强驾驭市场能力,促使企业始终处于不败之地成为首要任务。建立科学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并切实实施,是企业实现经营管理等目标的有力保证,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随着内部审计范围的扩大,内部审计内容也从单一财务审计领域,向内部控制审计、质量审计、绩效审计、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管理审计等多种领域转变,内部审计的评价已经渗透到组织生产、经营、管理、决策、服务等诸多方面,提供的内部审计评价信息具有全面性,能满足相关方面对信息的需求。管理部门通过分析内部审计评价的信息,指出组织在生产、经营、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意见和建议,以促进加强经营管理,实现经济目标。

参考文献:

陈秋金,2004,“浅析内部审计的发展及其职能变化”,《中国农业会计》第5期(美)理查德·L·莱特里夫等编著,1999,《内部审计原理与技术》,中国审计出版社。荆新等主编,2002,《财务管理学》(第三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宋常、刘正均,2003,“完善与发展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的思索”,《审计研究》第6期。孙立、刘宝珍,2004,“发挥内审功能,增加公司价值”,《统计与决策》第10期。佟晓明、陈丽玲,2004,“浅谈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内部审计”,《冶金财会》第9期。王光远著,1996,《管理审计理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王巨才、刘秀芝,2004,“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科版)第4期。

第二篇:内部审计在企业开展内部控制评价的实践

【论文关键词】:免疫系统 内部控制 公车公营 继承中发展巩固中提高 【论文摘要】:内部审计不同于社会审计,因为内审人员对本企业的各个管理环节充分了解。要充分发挥内部控制在企业经营管理整个过程中的“免疫系统”功能,企业当局必须大胆地放手内审人员,依靠科学的审计方法,将企业经营活动的整个过程实行全免疫系统跟踪,为企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审计监督工作虽然主要是查错纠弊,但更重要的是避免问题的发生,或是将其遏制在萌芽阶段。最近,刘家义审计长提出了要充分发挥审计监督保障经济社会健康运行的“免疫系统”功能。“免疫系统”的角色定位标志着国家审计有了全新的内涵和更高的追求,体现出更加注重发挥风险预防性和体制建设性功能的审计新思维和新理念,预示着审计监督将在保证国家经济社会健康运行以及持续发展方面承担更大的责任,发挥更大的功能。作为企业的内部审计,把内部控制评价作为一种科学的审计方法,将企业经营活动的整个过程实行全免疫系统跟踪,对控制企业经营风险,改善企业管理品质,正是“免疫系统”的功能所在。

然而,内部控制的目标是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会计控制是企业内部控制系统最基础的控制平台,是企业内部控制的主要内容,又不是唯一内容。按照传统的审计套路,内部审计与其他审计一样,在查账过程中去发现一些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实质上仅仅起到了会计复核的作用,久而久之,难以能够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在内部控制中的特殊作用。要充分发挥内部控制的多功能免疫作用,就必须利用内部控制的评价,内部控制的评价作用主要体现在通过对被审计的相关经济活动检查和评价的内容,针对企业管理和控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富有成效的意见和方案,促进企业改善经营管理。在日常工作中,内审人员通过审查评价企业管理和控制制度的健全性和有效性,不断披露薄弱环节,解决存在的问题,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堵塞漏洞,从而达到寻找新的经济效益增长点,消化不利因素,优化资源配置,增强企业活力和市场竞争力的目的。

一、内部控制评价在企业管理中的定位

审计的首要职责是监督,监督就必须查错纠弊。在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中,人们对内部控制评价的定位,也一直站在制度基础审计的角度,集中于会计控制。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企业内部控制建设进程的加快,传统的审计方法已远远不能满足管理层对内部审计的要求。要使内部审计在企业内部控制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必须将内部控制的监督、评价作为重要的工作内容,单独立项,专门评价。作为社会审计的会计师事务所,是社会经济活动的监督者和企业财务状况和经济成果的鉴证者。但会计师事务所在对企业审计时,对企业情况不是十分熟悉,通过短时间的调查和了解、难以掌握企业控制全貌,只能依赖以凭证、账薄和财务报告为载体的会计系统以及可以找到管理痕迹的书面上的控制程序,无法实施对内部控制的公允评价,更提不出合理化建议来促进企业内部控制的健全和完善。而从事内部审计的内审人员,长期立足于本企业的具体岗位,比较熟悉企业的业务并能够随时深入到企业经营的全过程去了解掌握具体情况。从评价各部门的内部控制制度入手,同时又在财务会计、人力资源管理等各个领域查找管理漏洞,识别并防范风险。其次,内审人员还能深入到企业管理的极细微的环节上查找问题,分析其合理性。内审人员更多的是以风险发生可能性大小为依据,深入到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过程,查找并防范风险。在日常工作中,内审人员通过周密详细的调查研究,可以收集到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并对从中发现存在风险的隐患问题,进行风险分析。再根据重要性和成本效益原则制定出全面而且符合实际的工作计划。另外,内审人员在本企业的各职能部门风险管理中还起着协调作用。事实上,企业不仅是各职能部门有内部风险,而且各职能部门还有共同承担的综合风险。内部审计人员既是企业的一员,又是独立的第三方。从内部审计的先决条件而言,内审人员处在企业内部,置身于企业内部控制环境中,对企业内部控制最熟悉,因而也最有能力对其进行评估并提出改进工作的合理建议,可协调各职能部门共同管理企业,以防范宏观决策带来的风险。在实际操作中,内审人员可以分步骤、有计划地对企业各职能部门以用各个环节的内部控制进行综合评价和全面测试,衡量企业内部控制建立健全程度和抵御风险能力,寻找内部控制薄弱环节,提出强化内控建设的措施,以防范和化解企业各种经营风险,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内审人员通过对企业的内部控制加以系统的检查和评价,向企业管理领导层提交审计报告,其中包括对各种经营活动无偏见的、公正的、实事求是的分析和经过证实以后而应采取改进行动的合理化建议,以协助企业管理部门有效地履行其职责。显而易见,内部控制不仅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内部审计的特殊方式,而且评价与改善企业内部控制更是内部审计与生俱来的重要职责。[!--empirenews.page--] 就某市公交公司内部审计为例,审计人员与财务会计职务相互分离,相互制约,相互监督,从源头和制度上让内部审计成为独立的第三方,保证企业经济活动的有效进行和资产管理的安全完整,防止、发现、纠正错误与舞弊行为,确保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完整,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审计人员从参与企业内部控制开始,投身与企业管理整个过程,依托公司领导的授权,对所有经营决策进行审查和评价,这就是内部审计监督在企业管理中的角色定位。内部审计只有实现企业管理全过程的监督和服务,不断强化事前和事中的同时参与,事后审计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发现问题后才能找准原因,才能更好地为管理当局建言献策。长期以来,公司的企业管理层对内部审计工作高度重视,让内审人员担当重任。尤其是最近二年,为了落实政府公交优先发展战略,从改革公交车辆经营方式开始,逐步对公交车辆实施公车公营的改造,为城市公交开拓了营运机制改革的新路子。为了使原有的经营方式平稳过渡,对企业管理提出了新的课题。原先在承包经营时有好多工作可以省略,在目前公车公营以及公司化经营的公交线路已达到整个公交线路45%的情况下,各个管理环节的各种内控制度必须充实、完整。从车辆的燃料消耗到各种修理配件的领用,都要有一整套的管理制度,必须从成本控制的角度出发,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方案。在执行制度的过程中,还要有鼓励节能的奖罚制度。由于企业领导充分授权,审计人员就能放手工作,用足“免疫系统”功能。通过一段时间的跟车暗访调查,摸清公交车辆实际运行底细,掌握每条线路的大致收入和各种成本消耗情况,为管理当局制定一系列的规章制度提供了一手资料。在执行规章制度期间,管理当局更关注内审人员对内部控制评价,使规章制度不断充实完善。实践证明,通过内控制度督可以促进企业营造诚实守信,可以影响管理人员的经营理念、管理思想和对经营风险的认识。企业在每年年初,给各职能部门下达经济指标以及年底指标考核时,总要让内审人员全盘参与。平时在日常工作中,内审人员深入各项工作一线,参与各种考核评价,将内部控制贯穿于整个企业管理过程,改变内部控制在制定阶段主要交由相关业务部门完成的传统做法,使内部控制制度由内部审计有始有终参与。由于企业管理当局大胆放手,内审人员只管大胆发挥自己所掌握的业务才能,努力为企业尽心尽责。内部审计人员从企业内部控制全局的高度,认真考虑并提出自己的建议,最大限度地克服内部控制建立时的不足。在日常内审工作中,不仅通过内部控制评价,确定审计重点和审计风险,用以指导审计工作,而且还要对所涉及到的内部控制的健全性、适当性、执行的有效性进行评价,评价其关键控制和程序能否保证内控目标的实现,能否有效抵御和控制企业各种风险。内审人员在操作中发现控制弱点和控制缺陷,及时报告企业管理层。不仅揭露和反映问题,还要对产生这些问题从微观到宏观、从个别到一般、从局部到全局、从苗头到趋势、从表像到内在,进行深层次的原因分析,从而调动积极因素发挥积极作用,防止消极因素入侵和影响。此外,日常审计项目中发现的问题和企业发生的“非正常事件”,往往暴露出企业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内审人员及时对相关的内部控制进行更为详细的评价步骤,定期对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专题分析,并写出专题分析报告,通过专题报告,对发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纠正意见和建议,为公司领导提供决策依据。[!--empirenews.page--][1][2]下一页

二、内部控制评价的作用

从“查错纠弊”到“合规性合法性审计”、从“看门狗”理论到“经济卫士”、从绩效审计再到“免疫系统”过程,都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和实践中提炼而来的。围绕中心、服务经济,是企业内部审计始终坚持的工作宗旨,也是提升审计影响力要坚持的重要原则。内部审计作用的充分发挥有赖于其地位的进一步提高,要加强内部审计工作,首先要提高内部审计的地位,从内审人员而言,要在企业管理中有地位,就必须在实际工作中有所作为。近年来,某市公交公司的内部审计工作就是按照这一要求,狠抓内部审计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管理以及队伍建设,逐步建立起领导重视、机构健全、上下协调、内控严密的内审工作新机制。为达到“免疫系统”功能,内审人员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坚持事前参与、事中跟踪、事后审计,使审计监督力度得到不断加大,在财务管理、权力监督制约、促进廉政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以公司资金、资产的动态为主线,以增收节支、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有效地发挥了内部审计防范风险、堵塞漏洞、健全自我约束机制等作用。围绕企业经营体制改革中的重大问题,努力从体制、机制和制度层面提出了对策性建议,推动了有关改革的深化。在日常工作中,内审人员在遇到困难和矛盾时,由公司领导撑腰,确保了审计工作有效、顺利地开展。与此同时,内审人员也主动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调沟通,减少配合中的问题和矛盾,形成监督合力。在平时的内审实际工作中,内审人员在注重于审计结果的同时,更注重于“免疫系统”的修补功能,所以,在工作中将审计工作的切入点根据不同情况适当提前。比如对汽车修理和养护方面以及仓库管理的审计工作,总是从计划执行起就全过程地跟踪。将工作的切入点提前到工作的开始或中间。既创新了工作方法,也不同程度阻止了破张浪费甚至损害公共财产的不法行为,更加关注对平时管理方面的薄弱环节的整改,从机制体制上加以完善。内审人员在一次对汽车修理用配件费用的审计中,发现同样的配件有不同的价格,内审人员深入修理车间和其他同行了解行情,通过各种途径摸清了实际市场价格。原来,公营车驾驶员反正吃大锅饭,对供应商的价格漠不关心,造成公共财产严重损失。为规范管理,内审人员对汽修配件的费用报销程序提出了改进建议,企业领导为此专门发文,规定了汽修配件费用报销制度。其中有一条,凡公车公营车辆修理配件以及其他费用报销,首先要通过内部审计复核通过。在日常的审计报告中,管理层更关注报告中提出产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审计建议,从而对企业的职能部门的管理职能进一步完善和规范。同时,对审计中发现的有关重大问题,带有普遍性、倾向性的问题,及时向管理当局反映,为管理当局决策提供建议,成为审计“免疫系统”的积极践行者,受到企业管理当局的高度重视。

三、内部控制评价的延伸

内部控制首先要各级领导自觉地接受并严格控制,将自己的行为置于各项内部控制之中,而不能成为凌驾于内部控制之上的“太上皇”。为适应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激励约束机制,规范企业管理人员的绩效和薪酬分配管理,近年来在企业实行了绩效考核制度。把职能部门领导离任审计同平时的绩效考核联系起来,是内部控制评价工作的有机结合。按照经济责任审计的常规是对领导干部所在部门的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情况进行审计,一方面是为了摸清家底,有利于新上任者了解接任部门的真实情况,让新的责任人明确工作思路,缩短适应期,尽快进入角色。另一方面由于明确了离任者的经济责任,事实上也就划清了前后任的责任,改变“新官不理旧账,旧官一走了之”的不良状况。某市公交公司在这个方面作了探索,把离任审计同平时的绩效考核相结合,对领导干部的评价更加客观、全面。内审人员直接参与绩效考核,对所有管理人员的工作业绩、态度、能力、潜力、适应性进行绩效考核,实行每个月打分,每个季度考评,半年考核,年末兑现。通过对相关的经济指标等情况进行分析考核,对其工作业绩作出评价,能够达到客观、公正地确认其经济业绩,全面评价考核领导干部任期业绩的目的,为正确评价和使用干部提供了依据。在每次考评中,内审人员都要写出出面审计报告,管理当局根据审计报告所涉及的问题评价、审核企业管理者的业绩和工作能力,决定干部的职务升、降或留用、调离,促进了管理人员更好地履行职责,防止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empirenews.page--] 审计监督是手段,服务经济是目的,企业内部审计作为经营管理的重要举措和公司治理的关键环节,内部控制评价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内部控制是企业各项管理工作的基础,是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保证。某市公交公司的管理实践证明,企业一切管理工作都是从建立和健全内部控制开始,企业的一切决策都应统驭在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之下,企业的一切活动都无法游离于内部控制之外。要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在不同层面的“免疫系统”功能,当务之急是要进一步强化内部控制,健全风险机制,夯实基础管理,推动内部审计工作创新,加快内部审计工作转型,发挥内部审计应有的作用,切实推进内部审计工作在继承中发展,在巩固中提高,以确保经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第三篇:内部控制审计(定稿)

关于……公司的审计报告

(一)审计概况:为了……,我们对公司……进行了专项审计,旨在自我评价,完善公司内部控制及财务核算,使之符合相关法规准则及公司内控制度的要求。我们的审计目标是测试……内部控制方面是否存在漏洞,各关键控制点在实务工作中是否得到有效执行。审计涉及的期间是20 年 月 日至20 年 月 日。审核的范围包括……等方面。

第四篇:内部控制审计实施办法

****分公司 内部控制审计实施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公司内部控制审计,提高审计工作效率,保证审计工作质量,根据中国****股份有限公司企业标准《内部控制审计规范》和****分公司《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结合公司内部控制审计工作的具体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内部控制是公司为了保证信息资料的可靠性和完整性,保证遵循政策、计划、程序、法律和法规,保护资产安全,经济、有效地利用资源,以及保证完成所制定的经营计划任务或目标,使各项业务活动正常、有效进行而在内部设立的管理控制程序。

第三条 内部控制审计是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健全性、符合有效性及科学合理性所进行的测试与评价。

第四条 内部控制审计既可以作为独立的审计项目组织实施,用以完善内部控制,也可以作为实施其他审计项目的一个程序或方法,以便确定对其依赖程度和进行实质性测试(即审计)的范围、重点及方法,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和质量,减少审计风险。

第二章 内部控制的范围、措施及方式

第五条 内部控制的范围指与被审计单位经济活动或审计事项有关 1 的控制制度,一般分为:

1.内部财务会计控制:针对财务会计信息的完整、真实的控制,包括为保证会计信息的正确性、财务收支的合法性,以及维护财产物资的安全与完整而采取的有关组织、分工、程序、方法和标准等方面的控制。

2.内部经营管理控制:针对经营管理活动过程的控制,包括为保证经营决策、方针和政策的贯彻执行,保证经济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以及实现经营目标而采取的有关组织分工、程序、方法和标准等方面的控制。

第六条 内部控制的措施有:

1. 预防性控制:为防止错误和舞弊的发生而采取的控制; 2. 检查性控制:把已经发生和存在的错误检查出来的控制; 3. 纠正性控制:对那些由检查性控制查出来的问题的控制; 4. 指导性控制:引导或促使期望发生的有利结果实现而采取的控制;

5. 补偿性控制:针对某些环节的不足或缺陷而采取的控制。第七条 内部控制的方式包括:

1. 组织机构控制:通过对内部组织机构的设置、分工,明确划分职责范围而形成的控制制度。

2. 责任分工控制:通过确定不同工作岗位任务、责任和权限,以及对不相容岗位职务进行分离、分工而建立的控制制度。

3. 业务程序控制:通过制定有关经济业务处理程序和操作规范 2 而进行的控制。

4. 授权批准控制:对经济业务处理进行一般授权审批和特殊授权审批方面的控制。

5. 计划预算控制:在经营计划、财务预算等方面对经济活动的控制。

6. 会计质量控制:为保证经济活动信息真实、准确、公允、可靠,确保财产安全、完整和保值、增值而采取的控制。

7. 人员素质控制:对业务经办人员思想品质、业务技术和工作能力与其所担任的控制责任是否相符的控制。

8. 内部审计控制:通过设立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对单位内控制度及经营活动进行监督、鉴证、检查和评价而实施的再控制。

第三章 审计的内容和依据

第八条 内部控制审计的内容是对构成内部控制的财务会计控制及经营管理控制的各要素进行测试与评价。

内部控制审计内容包括:内部控制健全性检查评价;内部控制符合有效性测试;内部控制合理科学性综合评价;内部控制实质性测试。

第九条 内部控制健全性检查评价,是通过检查被审计单位现有的内部控制制度,评价各项业务系统应设置的控制环节和控制措施是否齐全完整,各个控制环节的控制功能是否达到内部控制的设计要求,是否适应本单位的特点和管理需要,能否起到应有的控制作用。

第十条 内部控制符合有效性测试,是在内部控制健全性检查评 3 价基础上,测试被审计单位有关经济业务活动的运行与相关内部控制的符合程度,评价各控制措施在实际经济活动中是否得到贯彻执行,是否取得了应有的效果。

第十一条 内部控制合理科学性综合评价,是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设置的合理性、科学性,控制的有效性、适度性,以及能否保障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和规范化管理进行的总体评价。

第十二条 内部控制实质性测试,是指审计人员为了检查被审计单位具体经济业务信息、数据的真实性、合法性、正确性和完整性,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会计报告及相关资料项目金额进行的实证性审核检查。

第十三条 内部控制审计依据:

1.进行内部控制的健全性检查评价,应当依据规定的管理规则和模式,并考虑是否与被审计单位的生产经营规模及特点、管理机制、管理层次相适应。

2.进行内部控制符合有效性测试,应当依据被审计单位制定的内部控制制度。

3.进行内部控制实质性测试,应当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股份公司及分公司有关规定。

第四章 审计程序、方法和要求

第十四条 审计人员对内部控制进行审计时,应遵循中国****股份有限公司企业标准《内部审计规范》规定的审计工作基本规范。通常 4 按下列程序进行:首先进行内部控制健全性检查,这包括调查内部控制和描述内部控制,并进行初步评价;然后进行内部控制符合有效性测试、内部控制实质性测试和内部控制综合评价。

第十五条 内部控制制度健全性检查及初步评价的审计程序包括:

1.调查内部控制:

① 审前或进驻被审计单位后,审计人员应通过查阅组织系统图,收集、审阅和分析被审计单位各项有关的规章制度、业务处理程序和人员职责分工等资料,以及向有关部门和人员进行调查,了解和掌握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情况。

② 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进行调查时,应当考虑被审计单位业务规模、复杂程序、控制类型和控制程序等,恰当地确定调查范围。

③ 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的控制现状进行调查时,应当关注被审计单位的控制环节、控制执行凭证、控制执行记录形式和控制程序运用的连续性。

2.描述内部控制:

① 将被审计单位或审计事项的内部控制运行情况通过文字叙述或流程图等书面形式重新描述出来,以供测试和评价。

② 根据现有内部控制描述有关业务的运行流程和控制点,再根据理想模式和专业判断,着重描述应设立的控制点,特别是关键控制点设立情况。

③ 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进行调查时,可采取下列方法进行描述:文字叙述法,即用文字说明内部控制;调查表法,即利用预先编制的表格形式,通过回答回答表格中设计的提问,来说明内部控制;流程图法,即以图解形式,运用符号说明内部控制。

3.内部控制健全性检查,是根据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调查和描述,分析和评价已建立的内部控制与其生产经营规模、特点、管理机制、管理层次的适应情况、覆盖程度,以及业务处理程序控制中应该设立的各项控制点是否设立,各项控制措施是否齐全、完整。

4.检查、评价内部控制的健全性,应当考虑下列因素:控制措施存在与否;存在的控制程序是否准备执行,有无可操作性;是否存在失控环节;失控的性质和原因;失控对控制系统的影响;审计方案对内部控制的依赖程度;内部控制的局限性。

5.符合有效性测试的重点是:对内部控制的执行记录、制约职能分工、操作状况等,这些有助于确定内部控制执行情况和有效程度。

第十六条 内部控制符合有效性测试一般采用审计抽样证据检查、重复检查、实地观察等方法,其内容包括:

1.业务测试:针对业务控制程序,在确定审计的业务系统中,选择若干笔业务,沿着规定的业务处理程序进行穿行测试,观察、检查制度中规定的各项控制措施(即控制点,特别是关键控制点)在实际经济活动中的执行情况。

2.穿行测试:既可采取顺查法,也可采取逆查法,重点是检查在这些事项的业务处理过程中,各控制环节的处理手续是否按规定办 6 理,内部控制是否按规定发挥了作用。

3.功能测试:针对业务控制程序中的关键控制点,选取若干笔业务,检查各项控制措施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效果。

第十七条 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进行实质性测试,应按照审计工作程序的有关规定,采取检查、监盘、观察、计算、分析性复核、查询及函证等审计方法,对被审计单位财务会计报告及相关资料项目金额进行实证性审核检查。

第十八条 对内部控制进行综合评价重点是以下几个方面: 1.内部控制的适用性、科学性,即被审计单位所设立的内部控制,是否有利于促进股份公司进一步深化改革、搞好持续重组,有利于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有利于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增强公司的发展动力,以及促进股份公司完善全面预算管理,实行低成本战略,其满足性、最优性和适度性如何。

2.各项控制措施方面存在的缺陷对相应的控制点的影响及控制点方面存在的缺陷对各项业务系统内部控制的影响,揭示可能产生的后果。

3.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系统性、牵制性、协调性进行整体的分析与评价。

4.针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所存在的缺陷、薄弱环节,建议从哪些方面进行完善和加强。

第十九条 对内部控制进行综合评价的要求:

1.要突出重点,着重评价与审计事项有密切管理的内部控制及与 7 审计目标和范围有关的业务控制;

2.评价既要着眼于内部控制是否能够起到保护财产、防止弊端的作用,又要看其是否能够保证和促进经济业务活动的顺利进行;

3.对内部控制的评价及提出的建议、措施应明确、具体,针对性强。

第二十条 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进行健全性检查初步评价后,是否进行符合有效性测试,应当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一般比较健全、完善的控制制度,才对其进行符合有效性测试。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进行健全性检查中,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可不进行符合有效性测试,而直接进行实质性测试:

1.相关内部控制不存在;

2.相关内部控制虽然存在,但并未有效运行,或存在严重弊端; 3.易于发生错弊的业务环节,存在固有风险,以及控制风险高的业务;

4.符合性测试的工作量可能大于进行符合性测试所减少的实质性测试的工作量;

5.对被审计企业规模小的,不进行符合性测试,直接实施实质性测试程序。

第二十一条 审计人员确定对内部控制的可依赖程度时,应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重点关注可能存在的构成内部控制局限性的主要因素为:

1.内部控制的设计和运行受制于成本与效益原则;

2.内部控制一般仅针对常规业务活动而设计; 3.控制程序可能因管理部门无视其存在而失效;

4.即使是设计完善的内部控制,也可能因执行人员的粗心大意、精力分散、判断失误以及对规定的误解而失效;

5.内部控制可能因有关人员相互勾结、内外串作弊而失效; 6. 内部控制可能因执行人滥用职权或屈从于外部压力而失效; 7. 内部控制可能因经营环境、业务性质的改变而削弱或失效。第二十二条 内部控制审计如作为独立审计项目,应按规定编写审计报告,书写审计意见书;如作为进行其他审计的一个程序或方法时,可将测评结果在有关审计工作底稿或审计报告中予以反映。

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由审计监察处负责解释。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实施。

第五篇:浅谈内部控制审计相关问题

浅谈内部控制审计相关问题

摘要:本文在阐述企业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的基础上,指出强化内部审计对于企业内控制度的意义,并提出如何强化内部审计以适应内控制度的要求。

关键词:内部控制;内部审计;强化1 引言内部控制制度是指为了保证企业经营活动的顺利进行,实现企业的经营管理目标,在企业内部制定和实施的具有管控职能的一系列方法、程序和措施。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一种特殊形式,也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内部审计是企业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的重要手段。内部审计通过对企业内部各项经营活动独立、客观的评价,可以检查企业内部是否有效执行了企业的各项程序和政策,是否严格遵循了企业的既定标准,是否合理、有效地实现了对企业资源的有效利用,是否实现了企业的既定目标等。

2强化内部审计对企业内控制度的意义2.1提高企业会计信息质量企业内部审计的内容之一是内部财务审计,监督企业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企业的财务部门应当建立企业内部的财务控制制度,对会计资料的取得、记录和保管都应有相应的制度,并通过内部稽核制度,保证会计资料和会计信息的及时性、真实性和完整性。但由于人为的主观因素以及相关制度的局限性,企业的财务工作不可避免地会存在一些问题,而内部财务审计的任务就是发现这些问题和偏差,并及时向企业的管理层提出相应的建议,使企业的财务工作达到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要求。

2.2保护企业财产完整通过对企业经营活动的内部审计,可以及时发现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漏洞。以企业库存商品的管理为例,在企业的库存商品管理中,其盘盈和盘亏的处理问题上最容易出现漏洞,这也是企业内部控制制度重点关注的内容。内部审计根据相关内部控制制度的要求,重点抽查相关库存商品的盘点、盘盈和盘亏资料,找出库存商品盘盈和盘亏的原因。同时,内部审计通政工期刊www.xiexiebang.com/zgsfb/过对企业库存商品盘盈和盘亏手续审批完备性以及账务处理的及时性和正确性进行审查,在很大程度上能堵住可能在库存商品盘点中存在的漏洞,确保企业资产的完整性。

2.3 确保企业实现经营目标在科学、合理的内部控制组织体系下,内部审计机构应该是独立于财务部和人力资源部的独立部门。内部审计机构应当直接对监事会负责,如果遇到企业重大的内部审计事项或者发现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存在重大的违法、违规事件时,内部审计机构还可以将上述事项或者事件直接向股东大会及其常设机构董事会进行汇报。内部审计部门应当在企业的内部监督机制中具有足够的权威性,这样才能保证企业的内部审计报告得到企业管理层的足够重视。针对企业内部审计报告提出的整改措施和处理建议,企业管理层应及时进行研究并给出反馈意见,这样才能为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提供有力的保障。

2.4 加强企业内部考核的力度为了保证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充分发挥作用,并在实施的过程中不断完善,企业必须定期或不定期地检查和考核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内部审计部门应会同财务部门以及企业相关职能部门执行具体的内部检查工作。对于严格贯彻执行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对于那些违规操作的,则给予相应的行政和经济处罚,促进企业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

3如何强化内部审计以适应内控制度的要求3.1配备高素质的内部审计人员随着企业的内部审计由财务领域拓展到企业的经营管理领域,对内部审计机构人员的整体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内部审计人员不仅要懂财务,而且还应当具有丰富的实践工作经验,熟悉和精通企业的相关业务,这样内部审计工作才能在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同时通过对内部审计人员的培训,进一步提升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使他们更好地适应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提高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

3.2 由事后审计向事前、事中审计转变企业的内部审计一般都是事后审计。随着现代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内部审计将更关注事前和事中控制,全过程和全方位地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进行评价和监督。现在,企业的原材料与设备采购、产品生产、产品销售、资金筹集与使用、投资以及费用支出预算等均应该做到事前审核和事中控制。内部审计的工作就是及时发现企业各个环节存在的问题和漏洞,降低企业面临的各种风险。

3.3转变内部审计的职能一般来说,审计人员常常将主要精力放在对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和合法性的检查以及对生产经营的监督上,其主要职能就是查错防弊。随着现代审计的发展,审计的主要职能已经由传统的查建筑期刊www.xiexiebang.com/jzqk/错防弊转移到根据审计结果,分析和评价企业的经营管理,并提出相应的管理建议上来。过去,审计的主要对象就是企业的财务报表、凭证以及其他相关资料,工作主要集中在财务领域,很少涉及企业的经营管理。随着现代审计的发展以及现代企业内控制度的要求,企业内部审计的主要职能应从检查和监督职能转变为分析和评价职能。

3.4 重新定位内部审计机构目前我国很多企业还没有设立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有些企业虽然设立了内部审计部门,但其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很难得到保证。在实际工作中,很多企业的内部审计机构并不审计级别相同的总公司财务部门和其他相关经营部门,只对二级企业进行审计。即使对总公司财务部门和其他相关经营部门进行审计,效果也不理想。因此,必须重新定位企业的内部审计机构,保证其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和权威性。

下载内部审计在企业开展内部控制评价的实践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内部审计在企业开展内部控制评价的实践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

    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一、什么是内部审计1、概念u《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内部审计是独立监督和评价本单位及所属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和效......

    浅谈建设项目内部控制审计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固定资产投资进入一个飞速发展的阶段。在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中,建设项目内部控制审计是其起点和重要内容。内部控制审计是指被审计单位为了保证业......

    浅论经济责任审计中的内部控制的审计评价

    浅论经济责任审计中的内部控制的审计评价 叶爱平经济责任审计,是为了加强对党政领导干部、企业负责人的监督和管理而实行的一项审计制度。是对领导干部任职期间所在单位财务......

    内部控制评价制度

    内部控制评价制度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和加强对公司内部控制的评价,进一步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机制,保证公司安全稳健运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贷款法》、《贷款公司管理办......

    内部控制自我评价

    一、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概念 控制自我评估(CSA)也被称为管理自我评估、控制和风险自我评估、经营活动自我评估以及控制/风险自我评估,是指企业内部为实现目标、控制风险而对内......

    中石化内部控制评价

    内部控制 ————课程论文 目 录 一、公司背景...................................................... 1 二、内部环境分析 ..............................................

    内部控制评价报告

    内部控制评价报告 按照《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和《内部控制审计评价管理办法》要求,我们评价了2013年主要内控环节制度设计和执行的有效性。由于内部控制具有固有的局限性,......

    内部控制评价办法

    内部控制评价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和加强对内部控制的评价,督促进一步建立内部控制体系,健全内部控制机制,为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建立奠定基础,保证公司稳健运行,根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