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森林经理学复习大纲8
1.①森林经理学:也可称为森林经营管理,是对森林资源进行区划、调查、生长与效益评价、结构调整、决策和信息管理等一系列工作的总称。②森林经理学最早产生于德国(→日本→中国)。
③森林经理学的内容与任务:森林资源的区划和调查:森林生长与效益评价: 森林调整:森林经营决策和计划:森林资源信息管理
④森林经理学的目的: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使森林达到永续利用,使森林生产力不断提高,使森林的多种效益得到充分发挥。
2.①森林可持续经营:通过现实和潜在森林生态系统的科学管理、合理经营,维持森林生态系统的健康和活力,维护生物多样性及其生态过程,以此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对森林产品及其环境服务功能的需求,保障和促进人口、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的持续协调发展。②森林可持续经营的评价:1热带木材组织进程2蒙特利尔进程(中国已加入)3赫尔辛基进程4塔拉波托进程5非洲干旱地区进程6近东进程7非洲木材组织进程8中美洲进程9亚洲干旱森林进程(中国已加入)。③森林永续利用:在一定经营范围内能不间断地生产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所需要的木材和林副产品,持续地发挥森林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并在提高森林生产力的基础上,扩大森林利用量。④森林永续利用的条件:
1内部条件:林地条件(林地数量、林地质量、林地区划)、林木条件(树种结构、林分结构、密度结构、径级结构、蓄积结构、生长量结构、年龄结构)。
2外部条件:经营管理水平,林道网的建设,经济条件,社会和文化,政策法规。
3.森林经理的3个原则:可持续发展、林业可持续发展、森林可持续经营。4.①森林:以乔木树种为主的具有一定面积和密度的植物群落,受环境的制约又影响(改造)环境,形成独特的(有区别的)生态系统整体。
四个条件:(1)乔木树种为主;(2)具有一定面积;(3)具有一定密度;(4)生态系统整体。
②中国森林的鉴定标准:在我国,郁闭度达到0.2(包括0.2)以上,天然林面积大于等于0.1公顷,人工林面积达1亩以上为森林。
5.①森林资源:包括森林、林木、林地以及依托森林、林木生存的野生动物、植物和微生物。
②结构A:森林资源的权属结构
土地权属划分为国有和集体;林木权属划分为国有、集体、个人和其它。B:森林资源的林种结构
a:生态公益林:特种用途林、防护林
b:商品林:用材林(以生产木材和木纤维为主要目的森林称为用材林。例如生产原木、锯材、纸浆材、建筑用材等材种。包括竹林)、经济林、薪炭林
C:土地类型结构(八大类):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水域、未利用土地。
D:龄组结构
a:龄组的划分: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和过熟林。把达到轮伐期的那一个龄级加上更高一个龄级的林分划为成熟林。
b:龄级的年龄期限,如(0,10]:在我国龄级期限主要有4种,分别为20年、10年、5年和2年。③中国森林资源特点
A:目前中国森林覆盖率:根据第八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全国平均森林覆盖率为21.63%。
B:中国森林资源概况:数量快速增加,质量逐步提高,结构趋于合理,体制趋于完整。
特点:①森林类型多样,树种资源丰富,但地域分布不均衡②森林资源绝对量大,但人均占有量小③人工林面积大,但经营水平不高,树种结构单一④森林质量不高,林地利用率低,扩大森林资源潜力大。
6.①林业区划:依据自然地理条件和社会经济的差异性,森林与环境的相关性,林业的基础条件与发展潜力,以及社会经济发展对林业的主导需求和可持续发展规律等,对林业用地地域进行逐级划分,明确各级分区单元的林业发展方向、功能定位和生产力布局,为现代林业发展的构建空间布局框架。②中国林业区划系统:采用三级分区体系。一级自然条件区,二级主导功能区,三级布局区。一级区名:1)大兴安岭寒温带针叶限制开发区2)东北中温带针阔混交林优化开发区3)华北暖温带落叶阔叶林保护发展区4)南方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重点开发区5)南方热带季雨林、雨林限制开发区6)云贵高原亚热带针叶林优化开发区7)青藏高原东南部暗针叶林限制开发区8)蒙宁青森林草原治理区9)西北荒漠灌草恢复治理区10)青藏高原高寒植被与湿地重点保护区。
7.①森林区划:针对林业生产的特点,根据自然地理条件,森林资源以及社会经济条件的不同,将整个林区进行地域上的划分,将林区区划为若干不同的单位。②森林区划系统:1)国有林业局区划系统:林业局—林场—林班—小班
2)国有林场区划系统:总场(林场)—分场(营林区或作业区)—林班—小班 3)集体林区系统:县—乡—村—林班—小班。③A:林班区划:在林场的范围内按着不同的地形条件把林场划分为许多具有固定界限,面积大致相同的地块的工作。
B:区划方法:1)人工区划法:使用于平坦地区及丘陵地带的林区及部分人工林区。2)自然区划法:适用于地形起伏较大的山区。3)综合区划法:适用条件平原或山地地区。
④A:小班:根据经营要求和林学特征,在林班内划出不同的林分地段(林地或非林地等)。其内部具有相同的林学特征,是林场内最基本的经营单位。
作用:细化林班面积,划分出具有相同自然特征并于相邻小班有联系的小班。方便调查规划和因地制宜地展开各种经营活动。
B:小班区划条件:权属、土地类型、林种、优势树种或优势树种组、龄级或龄组、郁闭度、林型或立地条件类型、地位指数、林分起源、坡度级、出材率等级、公益林事权等级保护等级。
⑤林区风景区区划:风景林区(森林公园)—景区(管理区)—景班—小景班。⑥自然保护区的功能和区域划分: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
⑦生态公益林的布局原则:1)数量分布上的普遍性2)地域分布上的网络线3)突出地域上的优先性4)符合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8.①森林调查:是对林业用地进行其自然属性和非自然属性的调查,主要包括森林资源状况、森林经验历史、经验条件及未来发展等反面的调查。
②森林调查的分类:一类调查(全国森林资源连续调查),二类调查(森林经理调查),三类调查(专业调查)9.一类调查
①一类调查(全国森林资源连续调查):以掌握宏观森林资源现状与动态为目的,以省(直辖市、自治区)为抽样总体,利用固定样地为主进行定期复查的森林资源调查方法。(一般每五年复查一次。)
②内容:1土地利用和覆盖;2森林面积蓄积及分布;3生态状况;4林地立地状况。
③方法:前期准备(组织准备、技术准备、其他)、固定样地布设、固定样地调查(样地调查因子:坡度、可及度等)、样地每木检尺、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质量检查、成果和使用。
④目的及作用:及时、准确地查清和掌握各省和全国的森林资源数量、质量及消长动态,进行综合评价,为制定和调整林业方针、政策、规划和计划等提供重要的依据。
⑤任务:
1、制定技术方案和实施细则
2、设置样地并进行调查
3、建立和更新资源数据库。
4、对森林资源进行统计分析和评价。
5、提供全国及各省森林资源清查结果。
固定样地调查因子76项:1.林地类型2.植被类型3.湿地类型与保护等级4.土地退化类型5.森林类别6.林种7.区域因子8.地形9.土壤10.林种(组)11.龄组12.森林结构13.森林生态功能14.森林健康15.生物多样性16.地类变化17.样地类别18.权属19.森林起源20.工程类别21.可及度22.立木类型23.采伐管理类型24.径阶及经阶阶组…… 10.二类调查
①二类调查(森林经理调查):以国有林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等森林经营单位或县级行政区域为调查总体,以小班为调查单元,以满足森林经营方案、总体设计、林业区划与规划设计需要进行的森林资源调查。(每10年一次)②内容:1核对森林经营单位的境界线,在经营管理范围内进行调整(复查)经营区划;2调查各类林地的面积;3调查各类森林、林木蓄积;4调查与森林资源有关的自然地理环境与生态环境因素;5调查森林经营条件、前期主要经营措施与经营成效。
③方法:
1、调查数表准备
2、小班调绘
3、小班调查
4、调查总体蓄积控制。小班调查内容:
1、土地类型调查。
2、小班调查因子
小班调查因子:1.地类2.林种3.树种组成4.优势树种组5.龄级与龄组6.立地因子7.权属8.起源9.天然更新等级10.径阶与径级组11.郁闭度与覆盖度等级12.自然度13.群落结构类型14.经济林经营集约度等级与生产期15.散生木与四旁树16.森林覆盖率与林木绿化率
小班因子调查方法:1样地实测法、2目测法、3航片估测法、4卫片估测法:建立判读标志、目视判读、判读复核、实地验证、蓄积量调查。④目的及作用:为调查区域制定和修正经营管理计划提供依据。为制定、检查、评价林业政策、方针、法规等的执行情况和效果,并为其修订提供依据
⑤任务:是在调查区域内,查清森林资源的种类、数量和质量,以及相关的自然、社会、经济条件,然后对其进行分析、评价,提出对森林资源的经营管理费计划方案,对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的现状进行检查。
⑥调查的结果:1表格材料:小班调查簿、统计表2图面材料:基本图、林相图、森林分布图、专题图3文字材料(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报告、专项调查报告、质量检查报告)4电子档案 基本图(比例尺为1:5 000-1:25 000):林班界、小班界、林班注记、小班注记以及其他地形图要素
林相图(比例尺为1:10 000-1:50 000):用不同颜色表示小班地类、优势树种 森林分布图(比例尺为1:50 000-1:100 000):用不同颜色反映经营单位“优势树种”
11.①三类调查(专业调查):是林业基层单位施工前对生产作业区进行的调查。②内容:1森林生长量、消耗量及出材量调查2立地类型调查3林业土壤调查4森林更新调查5森林健康调查6抚育间伐和低产林改造调查7母树林、种子园调查8苗圃调查9林业经济调查
立地条件:对林木生长有影响的各个环境因子的综合,主要包括地形地势、气候、土壤、植被等因子。
③方法:1标准地、标准木调查2样方调查3路线调查与标准地调查相结合的调查方法
④目的及作用:主要是对将要进行生产作业的区域进行调查,以便了解生产区域内的资源状况、生产条件等内容。
⑤任务:调查森林(包括林地)面积、立地条件、森林类型、林分的各种测树因子、林相特点、生产状况、径级结构、作业条件等等,为作业设计提供详尽、可靠地依据。
12.森林成熟:在森林生长发育过程中,最符合经营目标时的状态。(此时的年龄称为森林成熟龄)13.森林成熟的分类 ①物质产品成熟
A:数量成熟:树木或林分材积平均生长量达到最大值的状态。
数量成熟的影响因素:树种;立地条件和生长环境;林分密度;经营技术 数量成熟的确定方法: 1生长过程表法:反映某林分在一定立地条件下、疏密度为1.0时的生长变化。注意两个问题:一是要找到树种和立地条件与现实待定林分一致的数表;二是现实林分的疏密度一般达不到1.0,相应的蓄积平均生长量要小,数量成熟龄也短。平均生长量和连年生长量皆为二次曲线,即初期较小,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大,到达某一年龄时达到最大值,然后逐渐下降,连年生长量最大值较大且出现较早,当连年生长量最大值出现后开始下降的一段时间内,平均生长量仍然继续上升,直到两者相等,平均生长量达到最大值。连年生长量只是单个年份的蓄积或材积的边际增加量,而平均生长量是整个生长期平均每年的增加量,其最大值的出现代表收获最多的木材,也就是数量成熟。2标准地法:比较实用,但成本费用较高。
B:工艺成熟:目的材种的材积平均生长量达到最大时的状态。(此刻的年龄称为工艺成熟龄)
确定方法:①生长过程表结合树种出材量表法 ②标准地法
工艺成熟与数量成熟的区别:工艺成熟就其性质来说,属于数量成熟的范畴,但它与数量成熟又有不同。工艺成熟不仅涉及了材种的数量,并且明确了材种规格;而数量成熟只考虑总蓄积量,并未指出材种范围。任何树林或林分,不论其生长的立地条件好坏,迟早会达到数量成熟龄;但工艺成熟龄则不然,不是任何立地条件下的林分或树林都能达到某一材种的工艺成熟龄,例如在极差的立地条件下培育大径材是难以实现的,也就没有工艺成熟龄。②非物质产品成熟
A:自然成熟:当林分或树木生长到开始枯萎阶段时的状态。
a:单木的确定方法:一般从树木的外部特征来判断,如高生长停止、树冠扁平、梢头干枯、树心腐烂等。
b:林分的确定方法:林分蓄积量达到最高时为自然成熟,随后林分蓄积量开始出现负生长。
③经济成熟:目的产品平均年产量达到最高时的森林状态。经济成熟的计算方法:(1)净现值PNW(2)内部收益率(3)增值指数(4)土地纯收益最高成熟龄(5)指率式
14.经营周期:是指一次收获到另一次收获之间的间隔期。
①A:轮伐期:为了实现永续利用,伐尽整个经营单位全部成熟林分之后,到可再次采伐成熟林分时所用的期间。
确定依据①森林成熟龄②经营单位的生产力和经营状况③经营单位的龄级结构。轮伐期的作用:1)经营措施的安排2)与永续利用相关3)对木材收获的影响4)计算企业的年伐量
B:计算公式:u=a±v(U—轮伐期、A—成熟龄或主伐年龄、V—更新期)a:伐后立即更新u=a b:伐后更新u=a+v c:伐前更新u=a-v C:影响轮伐期的因素
(一)林木因素→林木1.自然生产力 2.病理因素3.虫害因素4.育林因素
(二)市场因素:供销、价格
(三)林木与市場:材积多寡、形质优劣(肥大→腾贵生长)
(四)财政方略1.林木纯收益最多时2.林地纯收获地租达最大时3.工艺利用价值最大
(五)权利因素:林主目的、所有权、扺押、林役 ②择伐周期(适合异龄林,砍大树)
A:择伐周期:在异龄林经营中,采伐部分达到成熟的林木,使其余保留林木继续生长,至林分恢复到伐前的状态时所用的时间。
B:计算公式:1径级法:将某一径级以上的林木全部采掉的择伐。
择伐周期=所采林木平均生长1个径级所需年数×采伐的径级数 2生长率及择伐强度来确定
C:影响择伐周期的因素 :择伐强度、树种特性、经营水平、立地条件。
15.森林收获调整:在森林经营管理对象范围内,通过合理采伐,对现实森林的林种结构、树种结构、年龄结构和空间结构进行调整,导向理想森林的结构。16.森林结构调整的内容:1林种结构调整 2树种结构调整 3年龄结构调整:同龄林:法正的龄级分配;异龄林:径级结构(负指数分布、倒“J”形)4空间结构调整:水平结构结构调整(林业空间结构参数:混交度、角尺度、大小比数);垂直空间结构调整(乔灌草相结合林分结构)
17.森林采伐量包括森林主伐量、间伐量、补充主伐量三部分。18.①区划轮伐法(产生于14世纪,德国):
年伐面积=经营单位总面积/轮伐期
年伐蓄积=年伐面积×成、过熟林平均每公顷蓄积量
②成熟度法:在一个龄级期内采伐完现有的成、过熟林资源。年伐面积=成、过熟林面积/一个龄级期的年数 年伐蓄积=成、过熟林蓄积/一个龄级期的年数 ③林龄公式法:
(1)第1林龄公式:
年伐面积=(成、过熟林面积+近熟林面积)/2个龄级期的年数 年伐蓄积=年伐面积×成、过熟林平均每公顷蓄积量(2)第2林龄公式:
年伐面积=(中龄林面积+近熟林面积+成、过熟林面积)/3个龄级期的年数 年伐蓄积=年伐面积×成、过熟林平均每公顷蓄积量 ④法正蓄积法:
年伐蓄积:年伐蓄积=现实林连年生长量+(现实林蓄积-法正蓄积)/调整期
现实林连年生长量=现实林各龄级面积*各龄级蓄积年平均生长量之和
现实林蓄积=各龄级蓄积量之和
法正蓄积=经营单位总面积*轮伐期时每公顷蓄积量/2 ⑤平均生长量法:(德,马尔丁法,K.L.Martin,1832)
年伐蓄积 Ew= Z1+ Z2+ Z3+……… + Zn=m1/a1+m2/a2+ ……… mn/an
年伐面积= 年伐蓄积/ 成、过熟林平均每公顷蓄积量
Zn—各龄级平均生长量;mn—各龄级的蓄积量;an—各龄级年龄中值 19.补充采伐量的对象
①疏林:疏林地是指疏密度0.1-0.2的中龄林和成、过熟林。②母树林:采伐迹地上留作天然更新的母树。
③散生木:散生于幼、中龄林中的过熟木,呈单株或群状分布。
20.森林评价:在特定目的条件下,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依据相关的标准和程序对森林资源进行货币化计量。
21.林木评价:是指立木资源调查的基础上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正确的统计计算方法,对立木资源的经济价值进行评定。林木的评价方法: ①市场价倒算法(成、过熟林)②现行市价法(成、过熟林)。③净收益现值法(中、近熟林)④年金资本化法(中、近熟林)⑤收获现值法(中、近熟林)⑥重置成本法(幼龄林)
22.调整系数K的确定
①林分质量调整系数的确定
A:幼龄林 K1:成活率r>=85%,K1=1 成活率r<85%,K1=r K2=现实林分树高/参照林分平均高
B:中龄林以上
K1=现实林分单位蓄积/参照林分单位蓄积 K2=现实林分平均胸径/参照林分平均胸径 ②立地质量调查调整系数的确定
K3=现实林分主伐时的蓄积/参照林分主伐时的蓄积 ③地利等级调整系数的确定
K4=现实林分主伐时的立木价格/参照林分主伐时的立木价格
21.①林种区:在林业局或林场的范围内,在地域上相连接,经营方向相同,林种相同,以林班线为境界的地域空间。林种区划分的依据:1)林种的差别2)森林经营强度的不同及开发运输条件的差别
②☆森林经营类型:在划分林种区后,还需要根据小班特点,将经营方向和经营目标相同的小班组织起来,采取系统的经营利用措施的单位。
组织经营类型的依据:树种或树种组;立地质量;森林起源;经营目的 22.宏观经营模式(论述题)①分类经营理论:指根据森林所处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条件,以及森林的结构特点和功能,将森林五大林种相应划为生态公益林和商品林两大类,并按照各自的经营目的,采用相应的经营模式进行目标管理。(1)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客观依据:林业本身的基本经济属性。
(2)分类经营主体:公益林:政府;商品林:企业单位或个人。
(3)运行机制:公益林:政府主导;商品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4)经营目的:公益林:以维护生态安全为目的;商品林:以盈利为目的。
(5)经营措施:公益林:集约化生产;商品林:粗放式生产。
②近自然理论:是德国林学家盖耶尔于19世纪60年代提出的一种主张利用天然更新、营造混交林、反对皆伐,主张渐伐的一种森林经营思想。
③生态系统理论:按照生态学原理经营森林,重视森林的全部价值,在协调人与森林的关系过程中,注重规范人的行为。
内涵:
1、重视人文社会科学(思想哲学)在森林经营中的作用“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2、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以生态系统保护和恢复为重点
3、在景观水平和多世代间维持森林全部价值功能
4、以社会需要为基础,根据政策、法规等制定经营目标,重视公众参
5、适应性经营。生态知识贫乏,经营计划的制定、实施、监测、修订需要不断重复进行。23.☆ ①法正林:在同龄林实行皆伐作业和一定轮伐期的前提下,具备能实现严格永续利用条件的,能持久地每年提供一定数量木材的森林。②法正林的四个条件:
(1)法正龄级分配: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具备1年生到轮伐期u年生的林分,二是各龄级林分的面积相等。
(2)法正林分排列:森林的采伐方向与当地的主风方向相反。
(3)法正生长量ZU :各林分都有相应于其立地条件的充分生长量,整个经营单位的生长量等于最老林分蓄积量。
(4)法正蓄积量Vn :法正生长量与轮伐期的积的一半。
③法正利用率p:法正采伐量与法正蓄积量之比称为法正利用率。④法正林理论的评价:
优点:1该理论提出了一个现实森林永续利用的理想森林结构模型的简化版,对用材林森林结构调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2法正林理论的核心概念是用生长量来控制采伐量并保持两者之间的相对平衡。反应了采育结合、合理经营、永续利用的观点;3法正林关于年龄结构的理论仍然正确;4法正理论关于组织森林经营的许多技术要素,如森林区划、经营单位的组织等在森林经理实践中仍广泛采用,行之有效5法正林排列不仅有利于天然下种更新和保护幼树,对于生态环境建设和国土保护也有现实意义。
缺点:1法正林强行定型化、模式化,条件过于苛刻,很难实现;2法正林带有很大的假设性,只是从森林的内部条件出发考虑木材的永续利用,产生了很大的局限性;3法正林是一种简单再生产,不能扩大再生产;只着眼于现有森林的合理经营和利用,对于如何扩大森林资源没有足够的考虑;4法正林主要针对有林地,即现有林经营管理和永续利用问题,对大面积宜林荒山荒地的林业规划以及更大地区、林区的规划,其理论本身回答不了这个问题;而且法正林是从现有同龄林组织经营出发,对如何发挥林地的自然生产力注意不够。24.森林经营方案:森林经营单位以森林可持续利用为目标,科学地组织森林经营的规划设计。
森林经营方针:根据经营思想,为达到经营目标所确定的总体或某种重要经营活动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以林为本、生态状况、分类经营”
25.编制周期:国有林场森林经营方案规划期为一个森林经理期,一般为10年。以工业原料为主要经营对象的可以为5年。26.编案单位
①一类:国有林场、国有林业局、国有森林经营公司、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等国有林经营单位。②二类:达到一定规模的乡村林场、联户林场等集体林组织、非公有制经营主体。③三类:除一、二类编案单位以外的其他集体林组织或非公有制经营主体,以县为编案单位,编制县级森林经营方案。27.深度要求
①一类:完整的森林经营方案,将经理期内前3-5年的森林经营任务和指标按经营类型分解到年度,落实到小班;后期经营规划指标分解到年度。
②二类:简明的森林经营方案,将森林采伐和更新等任务分解到年度,规划到小班,其他经营规划任务落实到年度。③三类:规划性质的森林经营方案,将森林经营规划设计任务和指标按经营类型落实到年度,并明确主要经营措施。28.编制经营方案过程:(1)编制森林经营方案的资格审查(2)编案准备(3)系统评价(4)经营决策(5)公众参与(6)规划设计(7)评审修改(8)森林经营方案审批
29.一类编案单位的森林经营方案的编制要点:
(1)森林生态系统及其经营环境分析与评价(2)森林经营方针与目标(3)森林区划与组织森林经营类型(4)森林经营规划设计(5)非木质资源经营与游憩规划(6)森林健康与生物多样性保护(7)森林经营基础设施与维护(8)经营能力建设(9)投资概算与效益评价(10)森林经营生态与社会影响评估 30.森林经营方案的作用:1是将森林经营单位逐步导入森林可持续轨道的文件2为合理经营森林提供了组织依据3是森林经营主体制定年度计划,组织和安排森林经营活动的依据4是林业主管部门管理、检查和监督森林经营活动的主要依据5是检查和评定生产结果的基本标准。
31.线性规划模型三要素: ①目标函数②决策变量③约束条件
1、径级择伐:是将某一径级以上的林木全部采掉的择伐。
2、样地:在林分内,按照随机抽样原则设计的实测调查地块。
3、标准地:在林分内,按照平均状态的要求所确定的能充分代表林分总体特征平均水平的地块。
4、间伐:主伐前进行的抚育性质的采伐利用,包括抚育采伐和卫生伐。
5、林相图:是以基本图为底图编绘而成的、反应林业经营单位内小班的林种、树种、年龄等分布情况的服务于经营活动的图面材料。
6、基本图: 基本图是以航片平面图或地形图为基图绘制而成的,主要以林场、经营区为单位绘制,是计算林地面积、绘制林相图和其他专业用图的基础图面材料。
7、采伐限额:是国家根据用材林消耗量低于生长量的原则,对森林经营单位实行限额消耗的法定控制指标额。
第二篇:森林经理学复习材料
第一章 绪论
1、森林经理:它是对森林资源进行区划、调查、生长与效益评价、结构调整、决策和信息管理等一系列工作的总称。
2、森林经理的对象宗旨
对象:森林资源;宗旨:实现森林的可持续经营。
3、森林经理学的主要任务和内容 1)森林资源区划和调查 2)森林生长与效益评价 3)森林调查
4)森林经营决策和计划 5)森林信息资源管理
4、什么叫可持续发展
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5、森林可持续性指标 1)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2)森林生态系统生产能力的维护 3)森林生态系统健康与活动维护 4)水土资源的保持
5)森林对全球碳循环贡献的保持 6)满足社会需求的多种经济效益 7)相关的法规、政策、体制。
6、什么叫森林永续利用
在一定经营范围内能不间断地生产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所需的木材和林副产品,持续地发挥森林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在提高森林生产力的基础上,扩大森林的利用量。
7、永续利用的条件
1)内部条件:①林地数量a、林地数量b、林地质量②林木条件a、年龄结构b、树种结构c、密度结构d、径级结构e、蓄积结构f、生长量结构
2)外部条件:①经济条件a、与森林集约经营密切相关b、与管理手段密切相关c、与生活水平成正相关②政策法规a、可以规范人的行为,对森林要科学合理的经营和利用b、明确森林资源在人们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保持人与环境的和谐状态。c、明确森林资源的所有权、经营管理权等,有利于明确森林经营者的责、权、利,提高经营管理水平。3)社会和文化
4)经营管理水平:在上述条件较好的情况下,经营管理水平是实现森林永续利用的关键因素。
8、森林永续利用与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关系 1)思想类型
2)森林经营管理的目标 3)内容和判别标准
第二章 森林资源
1、森林:是以乔木树种为主的具有一定面积和密度的木本植物群落,受环境制约又影响(改造)环境,形成独特的(有区别的)生态系统整体。
2、森林资源:包括森林、林木、林地以及依托森林林木、林地生存的野生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及发挥其作用的自然环境的总称。
3、有林地:是指连续面积大于0.067hm2、郁闭度0.20以上的林地。
4、疏林地:连续面积大于0.067hm2、郁闭度在0.10-0.19之间的林地。
5、未成林造林地:包括人工造林和飞播造林后不到成林年限,造林成效符合一定标准,分布均匀,尚未郁闭但有成林希望的林分,以及采取封山育林或人工促进天然更新后,不超过成林年限,天然更新的等级中等以上,尚未郁闭但有成林希望的林地。
6、中国森林资源的位置
我国森林资源总量已居世界前列,森林面积占世界森林面积的4.95%,居俄罗斯、巴西、加拿大、美国之后,列第五位;森林蓄积居巴西、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刚果(金)之后;人工林面积继续位居世界首位。
7、世界森林资源发展的趋势
1)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森林采伐和森林退化将会继续,这种状况的逆转将取决于减少对土地直接和间接依赖的经济结构和转变。
2)亚太地区、欧洲和北美洲的森林将继续增加。
3)气候变化有可能会加剧森林火灾、病虫害的发生频率和严重程度,也可能会改变森林生态系统。
4)森林所具有的环境服务功能终将越来越多地得到估价。
5)森林的游憩用途日益受到关注,尤其是在发达国家和快速发展的发展中国家;同时需要改变森林管理的方法。
6)技术进步,如生物技术、材料技术的进步,将提高生产率、降低原材料的消耗量。7)对许多发展中国家来说,木材仍然是最重要的能源来源。
8、中国森林分布的特点
1)森林类型多样,树种资源丰富,但地域分布不均衡 2)森林资源绝对量大,但人均占有量小
3)人工林面积大,但经营水平不高,树种结构单一
4)森林质量不高,林地利用率低,扩大森林资源的潜力大。
9、中国森林目前覆盖率是多少? 2008年森林覆盖率为20.36%
10、森林风景资源:森林资源极其环境要素中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相应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物质和因素。
11、我国第一个森林公园是哪里? 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
12、自然保护区:是指国家为保护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促进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将一定面积的陆地和水体划分出来,并经各级人民政府批准而进行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
13、我国自然保护地系统主要包括哪几个部分 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
14、自然保护区的任务和作用
1)自然保护区的主要保护对象是生物多样性 2)自然保护区是物种多样性的基因库
3)自然保护区是留给野生动植物的宝贵栖息地 4)合理利用开发自然资源,促进持续发展
15、我国第一个自然保护区 广东肇庆鼎湖山自然保护区
第三章 森林区划
1、林业区划:是依据自然地理条件和社会经济的差异性,森林与环境的相关性,林业的基础条件与发展潜力,以及社会经济发展对林业的主导需求和可持续发展规律等,对林业用地地域进行逐级划分,明确各级分区单元的林业发展方向、功能定位和生产力布局,为现代林业的发展构建空间布局框架。
2、林业区划的主要任务 1)林业生态功能布局 2)林业生产力布局
3)提出森林经营、保护和治理措施 4)分析区域优势和发展潜力 5)完善区域林业政策
6)明确林业发展的科技需求
3、我国林业区划
1)一级分区——自然条件区 2)二级分区——主导功能区 3)三级分区——布局区
中国的林业区划共划分为10个一级区62个二级区
4、森林区划:是针对林业生产的特点,根据自然地理条件、森林资源以及社会经济条件的不同,将整个林区进行地域上的划分,将林区区划为若干不同的单位
5、森林区划的主要目的
1)便于调查、统计和分析森林资源的数量和质量 2)便于组织各种经营单位
3)便于长期的森林经营利用活动,总结经验,提高森林经营水平4)便于实施各种科学管理技术,经济核算等工作
6、林班:是在林场的范围内,为便于森林资源统计和经营管理,将林地划分为许多面积大小比较一致的基本单位
7、林班区划的方法
人工区划法、自然区划法、综合区划法
8、小班:为了便于调查规划和因地制宜开展各种经营活动,必须根据经营要求和林学特征,在林班内划出不同的地段,这样的地段成为小班
9、小班区划的依据
1)内部具有相同的林学特征 2)经营目的和经营措施相同
10、生态公益林的事权与保护等级
1)公益林按事权等级划分为国家公益林和地方公益林 2)公益林按保护等级划分为特殊、重点和一般三个等级
11、自然保护区的功能和区域划分 1)核心区
2)季节性核心区 3)缓冲区
4)实验区(以旅游区为主)5)生物廊道
第四章 森林调查
1、森林调查:是对用于林业的土地进行其自然属性和非自然属性的调查,主要有森林资源状况、森林经营历史、经营条件及未来发展等方面的调查。
2、森林资源监测:就是对某一种对象进行静态和动态的监视和测定
3、一、二、三类调查的主要内容
(一)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一类)
目的:制定和调整林业方针政策、规划、计划等提供依据。对象:一般以省、自治区、直辖市为抽样调查的总体
内容:各类林地的面积,蓄积,生长量,消耗量,年龄结构,径级结构等; 方法:机械抽样的固定样地的连续清查 间隔期:5年
精度:面积,蓄积90-95%生长量85-90% 落实单位:省市
(二)森林经理调查(二类)
目的:为林业基层单位编制森林经营方案等提供依据。对象:以林业基层单位,或县,乡,村
内容:森林资源,林业生产条件和专业调查; 方法:小班调查,抽样控制 间隔期:10年 精度:蓄积90% 落实单位:小班
(三)作业设计调查(三类)
目的:为林业基层单位编制作业设计提供依据。对象:作业区,小班
内容:森林面积,蓄积,出材量,作业条件等 方法:小班调查(实测,抽样,角规等)间隔期:作业前
精度:蓄积90% 落实单位:小班
4、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报告主要种类 1)连续清查的技术方案 2)工作总结 3)技术总结
4)外业调查质量检查验收报告 5)样地原始记录及检查验收报告
6)有关森林资源数量、质量消长动态的分析与评估报告
5、森林经理调查:是以国有林业局、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等森林经营单位或县级行政区域为调查单位
6、小班测树因子调查方法 1)样地实测法 2)目测法 3)航片估测法
4)卫片估测法a、建立判读标志b、目视判读c、判读复核d、实地验证d、蓄积量调查
第五章 森林成熟与经营周期
1、森林成熟:是指森林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达到最符合经营目的的状态。
2、数量成熟:林分生长发育过程中材积平均生长量达到最大时的状态称为数量成熟,此刻的年龄称为数量成熟龄。
3、工艺成熟:将林分生长发育过程中(通过皆伐)目的材种的材积平均生长量达到最大时的状态称为工艺成熟。此刻的年龄称为工艺成熟龄。
4、数量成熟的标准地确定方法 1)选择标准地。
2)设立标准地。应该在各龄级林分中设立标准地,标准地数量多数据资料的代表性就强,但工作量也大。
3)将选定的各标准地林分伐倒区分求积,并查定平均年龄,计量出材积总量和材积平均生长量。
4)将计算出的各龄级标准地的年龄、材积平均生长量列表,查出最大值的年份,即为数量成熟龄。
5、工艺成熟的标准地确定方法
1)在某树种(或优势树种)各龄级林分中设置标准地,立地条件应一致或相似,疏密度中等;
2)测定各标准地的平均年龄、树高、胸径、每公顷蓄积量因子等;
3)对各标准地林木造材,求出各材种的出材率、出材量和材积平均生长量;
4)在各龄级标准地中找出材种材积平均生长量最大值,该值对应的年龄(或龄级)就是工艺成熟龄。
6、经济成熟:在森林生长发育过程中,货币收入达到最多时的状态称为经济成熟,此时的年龄称为经济成熟龄。
7、经济成熟的确定方法
根据林地或林木所产生的木材的数量与质量,以及生理状态等指标来确定,用以衡量森林经营的效果。
8、轮伐期:是指在实行永续利用的经营单位中(经营类型),皆伐所有的全部成熟林分之后,然后更新、再培育、直至再度皆伐成熟林分的间隔年限。
9、择伐周期:是指在异龄林经营中,采伐部分达到成熟的林木,使其余保留林木继续生长,到林分恢复至伐前的状态时,所用的时间。用比较简单的定义为:2次相邻择伐的间隔期。
第六章 森林收获调整
1、森林采伐量:一般是针对一定的森林经营单位、一定的行政管辖范围或一定的地理范围,限定在一个时间范围内来说的,它是指一个经营单位内在一年内以各种形式采伐的林木蓄积量。
2、采伐限额:是经国家批准的在一定的行政区或经营单位内,各单位以各种采伐消耗森林立木蓄积的最大限量。
3、确定森林采伐量的主要任务 1)计算年伐量 2)确定标准年伐量 3)计算材种出材量
4)确定采伐顺序和划区配置 5)计算补充年伐量
4、森林调整:是以理想的结构为目标,根据现实森林的特点找出经济上合理,技术上可行的方法,改善现实森林的林种、树种、年龄结构等,使之发挥最大的效益。
5、森林收获调整计算方法(p168)
第八章 森林经营类型与模式
1、林业分类经营: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根据社会对生态和经济的需求,按照的森林多种功能主导利用的方向不同,将森林五大林种相应划分为生态公益林和商品林两大类,分别按照各自的特点和规律运营的一种新型的林业管理体制。
2、近自然林业:指在森林经营中使乡土树种得到明显表现,它不是回归到天然的森林类型,而是尽可能使林分的建立、抚育、采伐的方式同潜在的天然森林植被的自然关系相接近,使林分的生长发育尽可能接近自然状态,达到森林生物群落的动态平衡。
3、森林生态系统经营:是按照生态学原理经营森林,重视森林的全部价值,在协调人与森林的关系过程中,注重规范人的行为。
4、森林可持续经营理论:主要是指森林生态系统的生产力、物种、遗传多样性及再生能力的持续发展,以保证有丰富的森林资源与健康的环境,满足当代人和子孙后代的需要。
5、森林经营类型:在同一林种区内,由一些在地域上不一定相连,但经营目的相同,需要采取相同的经营措施和相同的林学技术计算方法的许多小班组合起来的一种经营单位。
6、林种区:是在林业局或林场的范围内,在地域上相连接,经营方向相同,林种相同,以林班线为境界的地域空间。
7、小班经营法:以林分为基础把森林区划为6-15hm2的林班或小班为作业对象。
8、小班经营法的主要特点 1)区划成固定的经营小班
2)作业法、经营措施的设计和执行单位的经营小班 3)定期地进行生长量的检查,按连年生长量确定采伐量 4)作业法是以择伐为主,特别是以集约择伐为主
5)实施小班经营法时,单独小班操作成本较高,现实中常将地域相连、林分类型相似的若干个小班组织在一起落实经营措施体系。
9、龄级法和小班经营法的主要区别(p228表8-4)
10、近自然森林经营:是以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物多样性和系统多功能及缓冲能力分析为基础,以整个森林的生命周期为设计单位,以目标树的标记和择伐及天然更新为主要技术特征,以永久性林分覆盖、多功能经营和多品质生产为目标的森林经营体系。
11、近自然森林经营的基本原则 1)珍惜立地潜力和尊重自然力 2)适地适树
3)针阔混交和增加阔叶树比重 4)复层异龄经营
5)单株抚育和择伐利用
12、森林生态系统经营:是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它协调社会经济和自然科学原理管理森林生态系统,并确保其可持续性。
13、森林生态系统管理的特点 1)承认生态系统健康的重要性 2)维持和促进生物多样性 3)更宽的空间尺度 4)强调可持续
5)人类范畴的合法性
14、森林生态系统管理的内涵
1)以生态原理为指导,进行生态系统管理 2)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实现可持续性
3)重视社会科学在森林管理中的作用,强调和谐与平衡 4)以适应性管理为核心,进行适应性管理
15、法正林:在同龄林实行皆伐作业和一定轮伐期的前提下,能持久地每年提供一定数量木材的林分。
16、法正林的条件 1)法正的龄级分配 2)法正的林分排列 3)发正的生长量 4)法正的蓄积量
17、法正林的评价
1)该理论提出了一个实现森林永续利用的理想森林结构模型的简化版,对用材林森林结构的调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法正林理论的核心概念是用生长量来控制采伐量并保持两者之间的相对平衡,反应了采育结合、合理经营、永续利用的观点 3)法正林关于年龄的理论仍然正确
4)法正林理论关于组织森林经营的许多技术要素,如森林的区划、经营单位的组织、轮伐期等在森林经理实践中仍广泛采用,行之有效
5)法正林分排列不仅有利于天然下种更新和保护幼树,对于生态环境建设和国土保护也有现实意义
18、完全调整林的条件
1)每个林分及每个经营类型的径级与株数分布 2)各林分面积 3)各林分的蓄积
19、检查法的森林调查方法 1)定期调查森林 2)基本去划单位 3)每木调查 4)不测树高 5)一元材积表
第九章 森林经营方案
1、森林经营方案:是指导国营林业局、国营林场保护、发展、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实现科学经营、永续利用、提高森林经营管理水平的为期10年的规划设计文件。
2、森林经营方案的广度和深度要求 1)规划设计的广度
a、经营方针 b、经营规模 c、生产布局 d、生产顺序e、经营措施 2)规划设计的深度
a、森林经营类型落实到小班 b、近期伐区落实到小班
c、近期经营措施落实到小班 d、基本建设达初步设计要求
3、森林经营方案的主要内容
1)森林培育方向
2)森林经营方式与经营重点
3)森林经营管理与保护的主要措施
4)森林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等
4、高保护价值森林(HCBF)的优先区划
1)在全球或国家水平上,具有重要保护价值的生物多样性显著富集的区域
2)在全球或国家水平上,具有重要保护意义的树种仍基本保持自然分布格局的大片森林景观区域
3)珍惜、受威胁或濒危生态系统区域
4)满足当地社区生存、健康等基本需求的区域 5)对当地社区的传统文化特性具有重要意义的区域
5、非木质资源:是指木材以外的其他资源,包括动物、微生物、水、森林生态环境,以及林木以外的藻类、地衣、苔藓、蕨类、种子植物等
补充章节:
1、森林认证:是一种运用市场机制来促进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工具,它是由独立第三方按照既定标准对森林经营进行验证的过程。
2、森林可持续经营包含哪三方面
1)环境方面
2)社会方面
3)经济方面 环境效益:①生态多样性保护
②保护受威胁的物种和栖息地
③维护森林生态完整性和森林生态功能
社会效益:①使所有利益相关者介入、知情和发言权
②保护原住居民利益
③劳动者安全和福利
④对减少贫穷的贡献
⑤社区的可持续性 3:、如果森林获得了认证(FSC),证书有效期为5年,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年审。
4、森林认证标准的组成 1)遵守法律及认证的原则
2)所有权、使用权及应承担的责任 3)原住居民的权利
4)社区关系与劳动者权利 5)森林的效益 6)环境的影响 7)森林的经营方案 8)监测与评估
9)维护高保护价值森林 10)人工林
4、森林认证体系:
目前,世界上有10多个森林认证体系: 国际体系:森林管理委员会(FSC)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ISO14001和ISO14004)区域体系:泛欧森林认证体系(森林认证认可计划PEFC)
泛非森林认证体系(PAFC)
地区和国家体系
LEI(印尼)
CFV(玻利维亚)
CSA(加拿大)
SFI(美国)
MTCC(马来西亚)
Certfor(智利)
第三篇:森林经理学实习报告
《森林经理学》
实习报 告
姓 名:
班 级:
学 号:
指导教师:
西南林业大学 林学院
2012年6月
一、实习目的及内容
目的:通过课程实习,使我们了解和掌握林班、小班区划及调查、标准地调查、小班空间数据库设计与建立、林相图制作等的技术及方法。
内容:(1)林班和小班区划(外业);
(2)小班调查(外业);
(3)标准地调查(外业);
(4)小班空间数据库设计与建立(内业);
(5)林相图制作(内业)。
二、林班、小班区划原则和方法
(1)林班区划原则上采用自然区划或综合区划方法;在地形平坦、地物点不明显的地区,可以采用人工区划方法。林班面积一般为100~200hm2。自然保护区、高山林区和生态公益林集中地区的林班面积根据需要可适当放大。
林班区划线应相对固定,无特殊情况不宜更改。国有林业局、国有林场和林业经营水平较高的集体林区,应在有关境界线上树立不同的标牌、标桩等标志。对于自然区划界线不太明显或人工区划的林班线应现地伐开或设立明显标志,并在林班线的交叉点上埋设林班标桩。
(2)小班区划时,小班划分应尽量以明显地形地物界线为界,同时兼顾资源调查和经营管理的需要考虑下列基本条件:①权属不同;②森林类别及林种不同;③生态公益林的事权与保护等级不同;④林业工程类别不同;⑤地类不同;⑥起源不同;⑦优势树种(组)比例相差二成以上;⑧VI龄级以下相差一个龄级,VII龄级以上相差二个龄级;⑨商品林郁闭度相差0.20以上,公益林相差一个郁闭度级,灌木林相差一个覆盖度级;⑩立地类型(或林型)不同。
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1)使用1:10 000比例尺QuickBird卫星影像图(附件1)和地形图(附件2),在室内按照小班区划的10个基本条件,在纸质影像图或地形图上进行小班界的初步勾绘;
(2)完成对小班界的初步勾绘后,设计调查路线,沿路线采用对坡观察与深入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到现地核对、修正小班界,直至完成对整个林班内所有小班界线的勾绘,最终在纸质影像图或地形图上画出各小班的界线,并对各小班进行编号,如01,02…。
三、小班调查方法
根据调查单位的森林资源特点、调查技术水平、调查目的和调查等级,可采用不同的调查方法进行小班调查。在我国,常用的小班调查方法包括目测法、实测法、航片估测法和卫片估测法等。
(1)目测法:林业基层单位在实际调查中最常用的方法。调查前,调查员要进行目测调查练习。目测调查时,必须深入小班内部,选择有代表性的调查点进行调查。为了提高目测精度,可利用角规样地进行实测,用以辅助目测,提高调查精度。
(2)实测法:在小班范围内,通过随机、机械或其它抽样方法,布设圆形、方形或角规样地,在样地内实测各项调查因子,由此推算小班调查因子。
(3)航片估测法:航片比例尺大于1:10 000时可采用此法。先在室内对各个小班进行判读,利用判读结果和所编制的航空象片测树因子表估计小班各项测树因子。然后,抽取5~10%的小班到现地核对,各项测树因子判读精度达到90%时通过。
(4)卫片估测法:当卫片的空间分辨率达到3m时可采用此法。其技术要点包括建立判读标志、目视判读、判读复核、实地验证和蓄积量调查等。
本实习主要采用目测法,以组为单位,各组单独完成对所有小班的调查。依次开展如下两个方面内容的调查:基本因子调查和角规样地调查,将调查结果填入“小班调查卡片”,每个小班填写1张卡片。
四、标准地调查方法
(1)选取标准地
标准地应能充分代表群落整体,选取林分的典型地块进行调查,使其能充分反映群落的真实情况;应避开林缘、林班线、防火线、路旁、河边及容易遭受认为破坏的地段;应在一个林分中选取,每块标准地内的林木特征和立地条件应一致。
本实习中,各组分别设置1个标准地进行调查。首先选取典型地块确定为标准地的西南角点A,然后进行周界测量,确定标准地的范围。
(2)标准地大小
标准地设置为方形,大小为20m×20m,面积为400m2(1亩)。
(3)具体操作方法
(1)确定西南角点
选取林分的典型地块,确定为标准地的西南角点A。
(2)周界测量
从A点开始,使用罗盘仪定向、皮尺量距,依次准确定位B、C、D点,并在四条边界处的林木用粉笔做标记,确定标准地范围。实际操作中注意:用皮尺测量的距离应换算为水平距离,若存在坡度,应进行坡度改正;若两角点之间由于林木遮挡等原因不
能实现一次引点,则需在中间设立若干测站。
(3)基本因子调查
在20m×20m的标准地内,采用实测法和目测法相结合,进行标准地基本因子调查。
(4)幼树更新调查
在标准地西南角点A处2m×2m的小样方内(位置如图1所示),进行幼树更新调查。主要内容包括:调查该小样方内更新幼树的树种、每个树种的株数、平均高度(精确到0.1m)、平均年龄。
(5)每木检尺
在20m×20m的标准地内,采用实测法,调查胸径≥5.0cm的所有林木。调查内容有树号,方位角和水平距,树种,胸径,树高,枝下高,冠幅。
(6)绘制标准地样木位置分布图
五、内业计算方法
(1)小班因子计算
小班因子计算主要是计算小班的每公顷断面积,每公顷蓄积。每公顷断面积用角规测出相割木和相切木的株数,运用相割木计1,相切木计0.5,然后相乘得到;每公顷蓄积则通过形高表查得FH,乘以每公顷断面积得到。
(2)标准地计算
标准地主要计算平均胸径和平均树高,平均胸径计算公式为:Dg=√∑di2/n;平均树高则是通过平均胸径划分径阶,然后选择区段内的3至5棵求其平均数即可得到。
(3)小班空间数据库设计与建立
打开ArcView进行矢量图层的建立,属性表的设计与建立和小班空间数据库的建立。
(4)林相图制作
运用ArcGIS 9.2软件制作林相图,其中包括启动程序,加载数据,调整显示效果,制图,调整视图,输出图像等步骤,从而得到林相图。
第四篇:森林经理学实习心得体会
篇一:森林经理学实习心得 森林经理学实习心得
与此同时,使我感触最深的是实习中,大家团结合作的重要性,尤其是最初的小班区划和树干解析部分,完全不是一两个人能完成的。因此组员之间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是我们顺利完成这次实习的关键,使我深深体会到要完成一件大事,与同学、同事乃至以后的科研搭档之间的积极合作是非常重要的,这将成为我人生道路上的一笔财富。总之这次实习使我们将理论知识运用于社会生产实践中,两者相结合,为以后的工作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最后,衷心感谢老师们在这次实习中给我们的谆谆教诲。篇二:森林经理实习报告 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 森林经理学实习专题报告
学生姓名:
专业名称: 林学 年级: 2009级 学号: 090410102 指导教师:郑德祥 教师职称: 副教授
二o一二年十二月
一、实习目的
通过本次实习要求掌握小班勾绘、小班调查、小班面积计算、基本图的绘制、林相图的绘制、林班调查簿的编制等项基本技能。
二、实习时间
2012年12月28日-2012年12月29日 森林公园外业作业 2013年1月4日 土地利用专题图的提取及专题图的制作
三、实习单位 福州森林公园 田家炳707
四、实习主要内容
1、福州森林公园某生产点的小班勾绘与调查。
1、小班区划
1.1小班区划的依据
小班划分的主要依据:地类、林种、树种或树种组龄级(龄组)、郁闭度(疏密度),立地类型、地位级(立地指数)、林权等。
(1)土地类别:可分为林业用地和非林业用地。①林业用地: a)有林地:
天然林:郁闭度在0.2以上(不含0.2)天然起源的林分。天然更新(包括萌芽)的杉木、马尾松、阔叶树幼林,尚未郁闭,每亩株数80株以上分布均匀,有成林希望的应划为杉木、马尾松或阔叶树幼林。
人工林:人工造林(南方三年、北方五年)或飞机播种(南方五年、北方七年)后,生长稳定,成活率不低于合理造林株的85%,或保存株数低于此标准,但生长稳定分布均匀有成林希望,又达到当地成材时的最终保留株数的,或郁闭度达0.2以上的林分。
b)疏林地:郁闭度在0.1~0.2的中龄林、近熟林和成熟林、过熟林龄组的林地。经济林和竹林不划疏林地。
c)未成林造林地:造林后三年内成活率达或超过合理造林株数的41%以上,且分布均匀,尚未郁闭,但有成林希望的新造林地。经济林、竹林不划未成林造林地。
d)灌木林地:45度以上陡坡或岩石裸露地上,灌木、小杂竹或矮化乔木覆盖度达40%以上,是有防护作用的林地。
e)苗圃地:固定的苗圃用地。f)无林地:
采伐迹地:采伐后达不到疏林标准,又未更新的极地。火烧迹地:火烧后达不到疏林标准,也未更新的极地。
宜林荒山荒地:达不到有林地、疏林地、未成林造林地或灌木林地标准,用于发展林业的荒山荒地及林中空地。
沙荒地:适宜于造林的固定、半固定和流动沙丘。②非林业用地:
a)农业用地:包括耕地、园地、轮休地及农用荒山荒地。b)牧业用地:包括草地、放牧地。
c)水地:包括河流、湖泊、水库池塘等。
d)未利用地:包括雪山、沼泽地、岩石裸露地、悬崖沟壑,不宜造林的高山草地等。e)其它地:包括建筑用地、道路、输电线路所占土地、国防用地等。(2)林种根据森林法可分为:
a)防护林:以防护为主要目的的森林。
b)用材林:以生产经济用材为主要目的的森林。
c)经济林:以生产果品、食用油料、香料、工业原料、药材为主要目的的森林。d)薪炭林:以生产燃料为目的的乔木和灌木林。
e)特用林:以战备保护环境、科学实验等特殊用途为目的的森林。f)竹林:分毛竹林和杂竹林两类。
毛竹林:毛竹每亩株数30株以上或新造幼林20株以上,划为毛竹林,毛竹与林木混交,两者均达有林地标准,以经营目的确定林种。若乔木达不到有林地标准,毛竹在20株以上的划为竹林,毛竹低于20株的,划为乔木疏林。
杂竹林:是有工艺价值或其它使用价值的小径竹,盖度在50%以上划为杂竹林。
(3)树种组成:林地中树种组成相差两成以上者,应划分出小班、中幼林中混生的不同世代的大径木不参加组成计算,作散生处理。
(4)龄级:ⅵ龄级以下的林分,林龄相差一龄级的,ⅶ龄级以上的林龄相差两龄级,就可划出小班。人工林相差一年以上,就可考虑划出小班。(5)郁闭度(疏密度):在有林地中相差0.2以上时可划出小班。(6)立地类型(林型):不同时可划出小班。(7)地位级(地位指数级):相差1级以上的可划出小班。
(8)山林权、林权分为:国家、集体、个人、国乡合作、未定权五种。山权:分为国有、集体、未定权三种。凡林权不同的,均划出不同的小班。划分小班条件很多,可以根据实际的情况而定。本次调查主要以地类、林种、树种、年龄、林权为主。
1.2本次调查的小班最小为5亩,不足5亩的作为不编号小班,并入相邻的小班中,但必须(加注角号)目估面积,并调查其各个因子,单独记录。小班最大面积为300亩,原小班超过300亩的应将其分开,分别进行调查、记录。1.3小班勾绘
(1)地形图、遥感影像、平面图结合进行。本次勾绘采用1︰10000的地形图为底图,在外业勾绘前,可先在室内利用遥感影像进行判读,并初步在地形图上勾绘小班的界线,及相片上有而地形图上没有地形和地物。然后再到现地选择对坡视野开阔之处,对原勾绘的小班境界线进行补充调绘。也可直接到野外根据现地情况,参照相片的判读进行勾绘。
在勾绘中一般先根据旧的平面图的界线确定勾绘的范围,并将其落实在地形图和航片上,然后再按调查线路逐片逐块进行。在勾绘中要求:
①要多走多看多判断,随时明确自己在图上的位置。
②目测勾绘的观察点必须选择在坡的视野开阔处,观察点越高越开阔,勾绘就越准确。③要充分利用原有的调查材料,小班境界应尽可能与原调查区划一致。④要充分利用航片的信息,减少外业工作量并提高勾绘精度,但在利用旧相片时进行校核,防止因近期林况的变化而引起错误。
⑤小班界线应尽可能利用各种自然境界线以保证小班界线的稳定易找。⑥要充分利用地形图上的明显的地形、地物点位置来确定小班界线的位置。⑦要注意克服各种条件下产生的视觉误差,一般情况是高处、远处的小班易勾小,近处低处的小班易勾大。
⑧要尽量利用海拔
一、手水准、计步器等仪器来确定小班界线的位置。⑨勾绘后应马上标记上小班号。
(2)使用平面图进行勾绘
使用平面图进行勾绘的精度较低,其平面图一般采用最近一次森林调查绘制的基本图。在勾绘中主要是对原勾绘的界线进行校核,没有特殊变化的,小班界线仍按原区划的不变;仅发生了采伐、造林、火烧等明显林相变化的小班是补充勾绘的重点对象。
2、小班调查
小班调查的方法很多,本次调查采用角规辅助目测法。2.1调查的项目
(1)树种组成:组成的比例以断面积为主(而用角规绕测的每公顷断面积来计算),幼林按株数计算。
(2)郁闭度:目测断定记至0.1。(3)现有密度:利用株行距推算。
(4)年龄:人工林尽可能记实际年龄,对解放前的人工林、天然林,可按龄级记载,龄级用目测判定。
(5)优势高:按每100m2选一株的原则,在每一个角规目测点半径为8米的样圆内选测2株最高的立木,在人工混交林内,分别树种记载,在天然异龄林内可不测优势高,小班平均优势高,按各点的面积比例成数,将各点的优势高加权平均。
(6)平均直径:各目测点选定3—5株平均木,实测其直径得该点平均直径。各点按面积加权平均后,得小班平均直径。
(7)平均高:各目测点测一平均木的树高,在按各点的面积权重加权平均之。篇三:森林经理学实习报告
《森林经理学》 实习报 告
姓 名: 班 级: 学 号: 指导教师:
西南林业大学 林学院
2012年6月
一、实习目的及内容
目的:通过课程实习,使我们了解和掌握林班、小班区划及调查、标准地调查、小班空间数据库设计与建立、林相图制作等的技术及方法。内容:(1)林班和小班区划(外业);(2)小班调查(外业);(3)标准地调查(外业);
(4)小班空间数据库设计与建立(内业);(5)林相图制作(内业)。
二、林班、小班区划原则和方法
(1)林班区划原则上采用自然区划或综合区划方法;在地形平坦、地物点不明显的地区,可以采用人工区划方法。林班面积一般为100~200hm2。自然保护区、高山林区和生态公益林集中地区的林班面积根据需要可适当放大。
林班区划线应相对固定,无特殊情况不宜更改。国有林业局、国有林场和林业经营水平较高的集体林区,应在有关境界线上树立不同的标牌、标桩等标志。对于自然区划界线不太明显或人工区划的林班线应现地伐开或设立明显标志,并在林班线的交叉点上埋设林班标桩。(2)小班区划时,小班划分应尽量以明显地形地物界线为界,同时兼顾资源调查和经营管理的需要考虑下列基本条件:①权属不同;②森林类别及林种不同;③生态公益林的事权与保护等级不同;④林业工程类别不同;⑤地类不同;⑥起源不同;⑦优势树种(组)比例相差二成以上;⑧vi龄级以下相差一个龄级,vii龄级以上相差二个龄级;⑨商品林郁闭度相差0.20以上,公益林相差一个郁闭度级,灌木林相差一个覆盖度级;⑩立地类型(或林型)不同。
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1)使用1:10 000比例尺quickbird卫星影像图(附件1)和地形图(附件2),在室内按照小班区划的10个基本条件,在纸质影像图或地形图上进行小班界的初步勾绘;
(2)完成对小班界的初步勾绘后,设计调查路线,沿路线采用对坡观察与深入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到现地核对、修正小班界,直至完成对整个林班内所有小班界线的勾绘,最终在纸质影像图或地形图上画出各小班的界线,并对各小班进行编号,如01,02„。
三、小班调查方法
根据调查单位的森林资源特点、调查技术水平、调查目的和调查等级,可采用不同的调查方法进行小班调查。在我国,常用的小班调查方法包括目测法、实测法、航片估测法和卫片估测法等。
(1)目测法:林业基层单位在实际调查中最常用的方法。调查前,调查员要进行目测调查练习。目测调查时,必须深入小班内部,选择有代表性的调查点进行调查。为了提高目测精度,可利用角规样地进行实测,用以辅助目测,提高调查精度。(2)实测法:在小班范围内,通过随机、机械或其它抽样方法,布设圆形、方形或角规样地,在样地内实测各项调查因子,由此推算小班调查因子。(3)航片估测法:航片比例尺大于1:10 000时可采用此法。先在室内对各个小班进行判读,利用判读结果和所编制的航空象片测树因子表估计小班各项测树因子。然后,抽取5~10%的小班到现地核对,各项测树因子判读精度达到90%时通过。
(4)卫片估测法:当卫片的空间分辨率达到3m时可采用此法。其技术要点包括建立判读标志、目视判读、判读复核、实地验证和蓄积量调查等。
本实习主要采用目测法,以组为单位,各组单独完成对所有小班的调查。依次开展如下两个方面内容的调查:基本因子调查和角规样地调查,将调查结果填入“小班调查卡片”,每个小班填写1张卡片。
四、标准地调查方法(1)选取标准地 标准地应能充分代表群落整体,选取林分的典型地块进行调查,使其能充分反映群落的真实情况;应避开林缘、林班线、防火线、路旁、河边及容易遭受认为破坏的地段;应在一个林分中选取,每块标准地内的林木特征和立地条件应一致。
本实习中,各组分别设置1个标准地进行调查。首先选取典型地块确定为标准地的西南角点a,然后进行周界测量,确定标准地的范围。(2)标准地大小
标准地设置为方形,大小为20m×20m,面积为400m2(1亩)。(3)具体操作方法(1)确定西南角点
选取林分的典型地块,确定为标准地的西南角点a。(2)周界测量
从a点开始,使用罗盘仪定向、皮尺量距,依次准确定位b、c、d点,并在四条边界处的林木用粉笔做标记,确定标准地范围。实际操作中注意:用皮尺测量的距离应换算为水平距离,若存在坡度,应进行坡度改正;若两角点之间由于林木遮挡等原因不能实现一次引点,则需在中间设立若干测站。(3)基本因子调查
在20m×20m的标准地内,采用实测法和目测法相结合,进行标准地基本因子调查。(4)幼树更新调查
在标准地西南角点a处2m×2m的小样方内(位置如图1所示),进行幼树更新调查。主要内容包括:调查该小样方内更新幼树的树种、每个树种的株数、平均高度(精确到0.1m)、平均年龄。
(5)每木检尺
在20m×20m的标准地内,采用实测法,调查胸径≥5.0cm的所有林木。调查内容有树号,方位角和水平距,树种,胸径,树高,枝下高,冠幅。(6)绘制标准地样木位置分布图
五、内业计算方法(1)小班因子计算
小班因子计算主要是计算小班的每公顷断面积,每公顷蓄积。每公顷断面积用角规测出相割木和相切木的株数,运用相割木计1,相切木计0.5,然后相乘得到;每公顷蓄积则通过形高表查得fh,乘以每公顷断面积得到。(2)标准地计算
标准地主要计算平均胸径和平均树高,平均胸径计算公式为:dg=√∑di2/n;平均树高则是通过平均胸径划分径阶,然后选择区段内的3至5棵求其平均数即可得到。(3)小班空间数据库设计与建立
打开arcview进行矢量图层的建立,属性表的设计与建立和小班空间数据库的建立。(4)林相图制作 运用arcgis 9.2软件制作林相图,其中包括启动程序,加载数据,调整显示效果,制图,调整视图,输出图像等步骤,从而得到林相图。
第五篇:森林经理学必备知识点
一、需要掌握的概念:
二、1.森林资源经营管理:森林资源经营管理也可称为森林经营管理,它是对森林资源进行区划、调查、分析、评价、决策、信息管理等一系列工作的总称。
三、通过实施方案,并定期检查、修订,作为国家林业计划、发展、规划的依据,作为建局建场,发展林业,长期开展经营的法令性文件,同时对森林实行定期复查管理的一系列工作,则称森林资源经营管理
2.林业区划;是在调查和分析了一个森林经营单位森林资源的分布规律之后,根据确定的林业发展方向,把林区划分成若干个具有不同经营目的的经营区域 3.利率: :一定时期内利息量与本金的比率,通常用百分比表示
4.复利式、上期末的本利和作为下一期的本金,在计算时每一期本金的数额是不同的。复利的本息计算公式是:F=P(1+i)^n 5.林班、在林场的范围内,为便于森林资源统计和经营管理,将林地划分为许多个面积大小比较一致的基本地域单位
6.小班、根据经营要求和林学特征,在林班内划出不同的林分地段
小班是为了清查森林资源,统计计算森林资源,便于开展森林经理活动,在林班内划分为若干个生物学特性和经营特征一致,而且与其它相邻的地段在经营措施上有差异的地域小区地段叫小班。
根据经营的要求和林学特征,就是内部特征一致、经营目的一致、经营措施一致、而且与相邻地段有明显的区别,这样划分出来的地段
8.指标:是对标准某个方面的度量,是可测定或描述的定量或定性的变量,并可定期观测其变化趋势。
9.自然保护区:是指在不同的自然地带和大的自然地理区域内,划出一定的范围,将自然资源和自然历史遗产保护起来的场所。10.森林区划、:针对林业生产的特点,根据自然地理条件、森林资源和社会经济条件的不同,对整个林区进行地域上的划分,将林区区划为若干个不同单位的工作
11.一类调查: :也就是国家森林资源清查或大区性的森林资源清查。在林业部组织下实施,复查间隔期为5年。
12.工艺成熟:将林分生长发育过程中(通过皆伐)目的材种的材积平均生长量达到最大时的状态称为工艺成熟,此刻的年龄称为工艺成熟龄。
13.可持续发展: :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14.标准:是用于评价可持续森林经营的条件或过程的类目。它是由一系列定期监测以评价变化的相关指标所表示的特征。
15.森林永续利用: 在社会主义林业条件下,基于扩大再生产的原则,林木培育(森林更新与抚育)和森林利用(木材、竹材、林产品和其他多种有益效益)在数量与质量、时间与空间上的永续。
16.森林成熟:森林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最符合经营目的的状态。
17.择伐周期:是指在异龄林经营中,采伐部分达到成熟的林木,使其余保留林木继续生长,到林分恢复到伐前的状态时,所间隔的时间。
18.轮伐期:为了实现永续利用,伐尽整个经营单位全部成熟林分之后,到可再次采伐成熟林分时所用的时间。19.净现值、是指一个项目预期实现的现金流入的现值与实施该项计划的现金支出的差额。
20.贴现 :是指远期汇票经承兑后,汇票持有人在汇票尚未到期前在贴现市场上转让,受让人扣除贴现息后将票款付给出让人的行为
二、填空题:
1、森林经营的对象是(森林资源),宗旨是(森林永续利用)。
2、森林结构主要包括(水平)结构、(垂直)结构、(年龄结构)、(时间结构)、(营养结构)、(组成结构)、(能量结构)等。
3、一些学者专家曾论证,要使一个国家的生态环境和谐、稳定、森林覆盖率要达到(30%)以上。
4、森林永续利用的内部条件主要包括(林地条件)和(林木条件)。5.选择造林树种时要坚持(适地适树)、(满足书中的多样性)的原则。
6.森林资源调查可以分为三类,在全国层面以林业长期规划服务为目的的是(一类调查),第二类是在林场和林业局层面为林业生产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的(二类调查),第三类是直接为林业生产服务,制定短期计划的(三类调查)。
7.我国于20世纪50年代(1953~1961)曾进行第一次(全国的)的森林资源调查。8.我国《森林法》中对有林地的界定标准是郁闭度在(0.2)以上。9.在水土保持效能方面,天然林明显(优于)人工林。10.一个森林经营管理对象的总年伐是由(主伐量)、(间伐量)和(补充伐量)3 个部分组成。
11.森林经理学作为一门学科最早起源于(德国)和(奥地利)。12.常见的区划有(自然区域)、(行政区域)、(经济区域)3 大类。13防护林的经营目的主要是(防风固沙)(涵养水源)(水土保持)。14.林班区划是林业生产单位的划分,划分的三种方法分别是(人工区划法)、(自然区划法)和(综合区划法)。
15.森林区划的最小固定单位是(林班)。
16.经济林数量成熟是指目的产品达到(经济收益)最高时森林状态。17.小班最为林业区划的基础单位,区划因子包括(权属)、(土地类型)、(林种)、(林分起源)、(树种组成)、(林龄)、(林相)、(郁闭度)、(林型)、(地位级)、坡度级和出材度等级。18.轮伐期是一种生产经营周期,主要用于(同龄林)林作业。轮伐期是生产周期的概念,除包括合理的(主伐年龄)外还应包括更新年限,同时根据更新的特点可以划分为(伐前更新)、(伐后更新)和采伐后及时更新。
19.竹林通常为异龄林,收获一般用(择伐)作业。
21.森林分类经营将森林划分为(商品林)和(生态公益林),其理论依据是(主导利用论)。22.森林采伐量的种类是根据采伐性质和采伐方式不同来划分,主要包括以下几种:主伐量、(间伐量)、(卫生伐)、(新采伐量)和(低产林改造采伐量)。
23.森林起源可以作为小班划分的因子之一,森林起源分为(人工林)和(天然林)。25.森林区划的最小单位是(小班)。
26.森林成熟是根据经营目的和任务而定,其中数量成熟也称作(绝对)成熟,主要用于(用材林)和(薪炭林)林中,经常用林分的(材积平均生长量)达到最大值时来确定。27.平均生长量和连年生长量能够很好的反应林分生长情况,其中平均生长量的最大值比连年生长量的峰值来的(晚)。29.森林的主伐方式有(皆伐)、(渐伐)和(择伐)。
31、林资源与环境评价就是以森林的(林地)和(林木)作为资产进行货币价值计算的科学。
32、通常在评价森林时要考虑的主要内容有:(林地)、(林木),其他产品及附属设施,另外还有(森林环境)或(景观)。
33、土地虽然不是劳动产品,没有价值,但有使用价值,并存在价格。
34、林地综合生产力,也是指一定立地条件下林地()上可经营利用产品的年产量及年平均利用量的总和。
三、简答:
1、二类调查的目的和任务是什么?
森林经理调查也称二类调查、规划设计调查。的种类、数量和质量以及相关的自对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的现状进行检查。
为调查区域制定和修正经营管理计划提供依据。检查、分析、评价森林经营管理的效果。为制定、检查、评价林业政策、方针、法规等的执行情况和效果并为其修订提供依据 为区域社会和政府主管部门提供决策依据。
2、小班调查的方法主要有哪些?
小班调查的常用方法有样地实测法、目测法、回归估测法与抽样控制总体法
样地实测多采用群状样圆、样方或角规点代替单个较大面积样地
目测调查时,除选典型地段外,还应按面积分散地选出一些目测点。
抽样控制总体法的优点是在分别进行小班调查的同时,又以全场或营林区为总体结合进行抽样调查,以取得总体蓄积量的一定可靠性精度,而后与小班汇总资源对比,如发现误差过大时,再对小班蓄积量进行修正
3、森林区划与林业区划有什么不同?
特点与潜力按照地域分异规律对林业进行地理分区进而确定总体和分区的林业发展方向、战
局和实施的主要措施与途径为林业建设发展和制定长远规划等提供基本依据的一项工作。
区别:森林区划和林业区划不同。林业区划侧重分析研究林业生产地域性的条件和规律综合论证不同地区林业生产发展的方向和途径。而森林区划则是在林业区划的原则指导下具体 地在基层地域上的落实。
4、森林区划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便于进行森林资源清查,便于森林资源的计算统计,分析森林资源的数量和质量;有利于森林经营单位的划分和组织;便于根据林区内部特点因地制宜地确定经营方针和设计经菅措施,组织林业生产;便于进行各种技术经济核算。
5、简答工艺成熟与数量成熟的联系?
共同点 :均为衡量成熟的数量指标。工艺成熟是数量成熟的特例。
不同点 : ①工艺成熟是质量指标,而数量成熟无质量要求。②数量成熟通常都会出现,而工艺成熟则不一定会出现。
6、简答竹林的生物学特性?
7、怎样判断林分达到自然成熟?
8、轮伐期有什么作用?
轮伐期的作用(1)影响经营措施;(2)与永续利用相关;(3)影响木材收获;(4)计算企业的年伐量;(5)划分龄组的依据。
答:轮伐期是指林分的培育、采伐、更新全过程所用的时间。轮伐期主要有以下4个方面的作用:(1)经营措施的安排 轮伐期长期,相应的经营措施就多。(2)与永续利用相关 经营类型的结构要符合永续利用条件才能直接用轮伐期,否则应先进行森林调整。有时也对不符合永 续利用条件的经营类型使用轮伐期,主要目的是为了改善和调整经营类型的结构。(3)对木材收获的影响 轮伐期长,所培育林木的径级就大,质量也好。轮伐期长,副林木(间伐的林木)所占比例加大,影 响到收入与费用的计算。(4)计算企业的年伐量 通常情况下,林业局、林场等企业的年伐量是以经营类型为基本单位计算的,然后累加上报。但有时 也以林场、林业局为单位单位直接计算年伐量,此时采用统一的轮伐期公式,次计算完成。这种轮伐期也称为综合轮伐期或平均轮伐期。9.法正林的条件有哪些?
答:当满足下列4个条件时叫做法正状态,即法正林。
(1)法正龄级分配 具备1年生到轮伐期(u)年生的林分,并且各年龄(龄级)林分的面积相等。每年采伐u年生林分,第2年造林形成1年生林分,其它林分都长1年。即每年持续收获定量木材,又保持龄级结构不变。
(2)法正林分排列 从小年龄(龄级)到老年龄(龄级)林分的排列方向与主风方向相同,而与采伐方向相反,且各林分靠近道路。这样排列便于采运、利于天然下种和保护幼树。(3)法正生长量 各林分有与年龄相应的正常生长量或有充分生长量。各林分生长量之和即为法正生长量。(4)法正蓄积量
各林分蓄积量之和为法正蓄积量。10.林业有什么特点和属性是什么?
特点:系统性与多样性;产业性与公益性;可再生性;要计划性。
属性与必要性:地域上的辽阔性;社会广泛参与性;整体性;经营周期的长期性
我国现代林业的特点 1)从木材的永续利用转为森林的可持续经营; 2)以经济效益为主转为以生态效益为主3)以天然林利用为主转为以人工林利用为主 4变低效益的粗放经营为高效益的集约经营5)变部门经营为全社会办林业6)变单一的木材和林产品经营为多种经营
12、从经营的角度看,树种结构调整应遵循哪些原则?
13、从森林资源内部条件方面,计算森林主伐量要考虑哪些因素的影响? 合理确定采伐量应考虑的原则
⒈有利于改善同龄林经营单位内各林分的龄级结构或异龄林的林分树木径级结构;
⒉在成熟林占优势的原始林区,确定的采伐量既要及时利用现有成过熟林资源,又要求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相对稳定的采伐量,避免较大的变动;
⒊采伐的对象一定要是成熟林,达到主伐年龄的林分或达到工艺成熟的林分才能采伐; ⒋有利于改善林况和环境条件,要充分利用更新择伐、卫生采伐的木材产量,同时要积极扩大间伐利用
三、讨论。
1.林业区划的意义与作用有哪些?
林业区划的意义:林业生产具有很强的地域性,我国幅员辽阔、自然条件、自然资源、社会经济状况及技术条件等,在不同地区之间千差万别,这些差异,不仅在全国,而且在一个省、一个县之内也明显存在,但在一定范围内又有共同性。这些差异性与共同性是有地理分布规律的,研究林业生产条件的地域分区划片,制订各级林业区划,可为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科学指导林业生产,加速实现林业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意义。2.森林永续利用离不开一定的条件,谈谈你对其实现条件的理解。
(1)林地条件 ①林地数量:一定数量的林地是最基本的条件,它关系到森林经营的规模、生产成本、森林结构与优化、设备及人员配置、管理效率等。需要多少林地面积,主要取决于森林作业法、经营水平、林木条件、木材生产任务等。通常,以林场作为森林永续利用的经营管理单位。
②林地质量:海拔、地形、土壤、气候等因素影响林地质量的高低,林地质量的高低是影响森林生产力大小的主导因素。评定林地质量高低的方法:一是以环境因子评定。如:数量化地位指数表二是以林木生长量评定。如:地位级、地位指数
(2)林木条件:指林木的结构、生长状况等,主要包括树种结构、年龄结构、径级结构、蓄积结构、生长量等。
①年龄结构:由于林木生长周期长,故要实现永续利用,森林资源的年龄结构就是最重要的因子之一。对于同龄林,要求年龄结构基本或完全均匀,而对于异龄林林分,要求林分内株数或径级的分布呈反“J”型分布。
②蓄积结构:与年龄(径级)结构密切相关。如:异龄林林分不同大小林木的蓄积比为:小:中:大=2:3:5。
③生长量条件:一般条件下,收获量<生长量;采伐量与蓄积量比一般为1:40-50。另外,树种也很重要,目的树种应以乡土树种为主,不能盲目大面积营造纯林,提倡多树种、多材种等。、森林永续利用的外部条件: 外部条件就是除内部条件之外影响永续利用的条件,主要包括经济、社会、政策法规、文化和管理水平等。(1)经济条件 ①与森林集约经营密切相关。
②与经营成本有关。如:经济条件好,林道密度大,经营成本低,有利于防治病虫害等。③与管理水平有关。如:经济条件好,易吸引人才,提高经营管理水平。④生活水平与经济水平成正相关。
(2)政策法规:规范人的行为,明确森林的地位以及所有权、经营权等产权问题,便于管理。(林业不能完全按市场经济经营)
(3)社会、文化:包括人对森林的认识水平,文化水平(教育程度)(4)经营管理水平:经营管理水平高,有利于森林永续利用的实现。
3.森林分类经营的原则与目标有哪些?
森林可持续经营原则: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原则主要满足:经济效益、社会责任、生态系统的完整、生物伦理。
森林经营目标:21世纪的森林经营目标要求:森林生态系统的健康、水土保持等生态效益最大,森林游憩等社会效益最大,林产品等经济效益最大。4.森林资源调查是林业部门获取数据的重要途径,试说明森林资源调查的意义及我国林资源调查体系。
森林资源调查目的意义
1.为国家和各级政府制定经济和环境发展计划、方针、政策等提供依据; 2.为林业企事业单位制定经营计划提供依据; 3.检查、评价森林经营效果和计划执行情况。、2、森林经理调查的概念、目的和任务。森林经理调查:是以国有林业局(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等森林经营单位或县级行政区域为调查单位。以满足森林经营方案、总体设计、林业区划与规划设计需要而进行的森林资源调查。也称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简称二类调查。每10年开展一次调查。2.调查的目的: A、为科学经营和管理森林提供依据 B、为制定区域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和林业发展规划、森林分类经营区划提供依据 C、为检查评价森林经营方案和各种林业方针政策执行情况提供依据 D、调查成果是建立或更新森林资源档案,制定森林采伐限额,进行林业工程规划设计和森林资源管理的基础 E、为实行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和森林资源资产化管理提供依据 调查的任务主要是查清森林、林地和林木资源的种类、数量、质量与分布,客观反应调查区域自然、社会经济条件,综合分析与评价森林资源与经营管理现状,提出对森林资源培育、保护与利用意见。我国森林调查的种类有哪些?
按照森林资源调查的对象、目的和范围将森林调查划分为3类1种: 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以全国为调查对象,以省为总体。也叫森林资源监测,简称一类调查。森林经理调查:以林业局(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或县为对象。也叫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简称二类调查。
作业设计调查:以作业区域为调查对象。也称作业调查包括伐区设计调查、造林设计调查、抚育采伐设计,简称三类调查。
专业调查:如土壤调查、病虫害调查、木材消耗量调查、更新调查、各类工程调查、多资源调查、森林防火调查、森林数表的编制调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