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检验科突发传染病应急预案
检验科突发传染病应急预案
一、成立医院检验科传染病应急检验专家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检验科传染病应急检验专家组成员24小时手机保持畅通
二、检验科实验人员应熟悉并严格贯彻执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细则》等法律法规,并根据传染病预警分级做好相应准备。
三、相关实验室工作人员培训:为了做好传染病的救治工作,检验科下属各实验室利用业务学习时间,由科主任组织本科室医技人员,对各种传染病的临床意义及与之相关的实验操作规程的培训学习,组织培训传染病应急处置的有关技术要求:包括传染病的临床诊断标准及分子诊断方案、医院消毒隔离工作指南和医护人员防护程序。提高相关专业人员防治传染病的能力和水平,更好的为广大群众服务。
四、当检验工作人员接到相关科室发现重大传染病的疑似病例电话通知后,立即报告科主任,同时指定专人严格按相应的预警着装(戴口罩、眼罩、穿防护服、脚套、戴乳胶手套),并从指定消毒通道进入院感发热门诊隔离室采样。
五、物资及试剂保障:
物资、试剂准备:储备一次性防护服、重型防护服、检验试剂、消毒剂等。
设备准备:做好日常维护保养,保证分子生物学实验室普通PCR仪、凝胶成像系统等仪器正常运行。
六、将传染病检验结果立即电话上报医院传染病领导小组及相关临床科室。
七、当相关科室根据实验室检验及其他相关检查结果排除疑似病例,负责采样和检验的实验室工作人员方可按要求脱去防护着装。
八、当相关科室根据实验室检验及其他相关检查结果不能排除疑似病例,则按我院传染病报告的相关要求逐级上报。
九、经有关专家组会诊,仍不能排除疑似病例或可作出确定诊断后,则按有关要求,相关工作人员就地隔离,分子生物学实验室严格进行终末消毒。
十、应急通讯:
检验科主任办公室: 医务科主任办公室: 感染科主任办公室:
第二篇:突发传染病应急预案
突发传染病应急预案
为了及时有效预防、控制各类突发传染病疫情,协助政府及医院做好各类传染病防控工作、最大程度地减少疫情,保障职工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正常地开展,特制定本预案。
一、工作原则
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做好各类突发传染病疫情的应对准备和应急处理工作,及时发现、快速反应、严格处理、减少损失。
二、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医院发生传染病疫情后,查找病源,防止疫情扩散蔓延,同时做好预防、控制和扑灭各类传染病疫情时的应急处理工作。
三、成立控制突发传染病应急指挥
职责:全面负责控制突发传染病的组织协调工作以及发布应急预案的启动和撤消的命令,负责收集疫情和分析预测发展态势。具体负责现场消毒和人员隔离控制。具体负责联系医院和提供急救药品。
四、分组人员及职责
(1).信息联络组
职责:
1、疫情发生后在第一时间向局疾控中心及上级相关部门汇报。
2、收集有关疫情情况供领导决策。
3、与当地政府保持密切联系,保证与政府的疫情封锁,控制,扑灭技术方案协调进行。
(2)后勤组
职责:负责提供急救药品及安抚病员家属工作。
五、应急响应
发生各类突发性传染病疫情后,启动本预案,按照以下应急响应原则,及时启动相应应急预案。
1、发生突发各类突发性传染性疫情时,积极响应当地政府做好人、禽流感防控工作的同时,按照国家规定,启动相应级别(一级、二级、三级)的应急响应。根据疫情性质的特点,及时分析疫情的发展趋势,响应当地政府提出维持、撤销、降级或升级预警级别。
2、未发生突发各类传染性疫情时,要组织做好人员、物资等应急准备工作,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防止疫情发展。
第三篇:突发传染病应急预案
幼儿园传染病应急预案
南京市江宁区德美幼儿园
.(一)报告及处理程序
1、幼儿园如有传染病发生,必须立即向园长室报告,幼儿园立即向疾控中心、教育局安全办和和镇教管办报告。
2、幼儿园在12小时内写出事故书面报告,逐级上报。
3、报告内容:传染病名称、发生时间、地点、人数。传染病控制情况以及报告人、报告单位。对事故现场的情况变化,幼儿园仍作补充报告。
(三)指挥机构和职责
1、园长任总指挥,全面负责事故的处置工作,及时听取事故情况报告,视情况作出启动应急预安决定。
2、分管后勤园长为副总指挥,负责事故现场的救援、调查和善后等工作。
3、指挥组成员有:两部负责人、分管教学的副园长及助理、保健教师、人事干部组成。
(四)、现场应急处置
1、立即启动应急预安。
2、指挥部根据传染病类型,开展处置工作,及时听取、了解情况,采取相应措施,全力工作。
3、确定由保健老师组织调查,保留原始资料(现场原始照片、文字等记录,保护现场或保留物样,不擅自为事故定性。
4、立即送病人隔离,有效控制疫情。
5、召开安全领导小组及全体教师会议,通报时间情况,稳定人心。
6、及时求得当地公安的协助,作好幼儿园秩序的稳定工作。
7、召开家长会,通报事件经过,稳定家长情绪,做好传染病的防治的宣传工作,增强家长卫生防疫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8、在相关部门的指导下,迅速、严格、彻底全面做好环境消毒工作。
9、冷静面对媒体采访,有专人接待,加强门卫的管理,不得把无关人员放进幼儿园。
10、全体教职员工必须坚守各自岗位,未经允许,不得擅自发布误导消息,共同维护稳定。
第四篇:突发传染病事件应急预案
海门市瑞祥小学突发性传染病事故应急预案
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性传染病事故的危害,规范突发性传染病事故的应急处置工作,全面贯彻传染病防治“四早”方针(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保障全校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学校的稳定和正常教学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
一、工作目标
1、加强宣传,普及突发性传染病的防治知识,提高广大师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2、完善突发性传染病事故的信息监测报告网络,做到分工明确、职责分明、相互协调,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3、建立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机制,及时采取措施,确保突发性传染病不在校园内蔓延。
二、突发性传染病事故的界定
1、感染性、季节性或暴发性疾病,特别是非典型性肺炎、禽流感、病毒性肝炎、麻疹、流感、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水痘、感染性腹泻等公共卫生事件。
2、在一定时间段传染病发病5人以上的事件。
三、组织机构
学校成立突发性传染病事故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指挥全校突发性传染病事故应急处置工作:
组 长: 张严 副组长: 杜健华 成 员:胡耀 各班主任 主要职责:
1、在教育局和镇政府的统一领导和部署下,负责全校突发性传染病事故的紧急处置工作,制订全校突发性传染病事故应急预案;
2、建立健全紧急应对突发性传染病事故的工作责任制度,落实责任人;
3、明确并落实突发性传染病事故的信息报告人;
4、具体实施对突发性传染病事故的紧急应对与处置工作,配合卫生部门对事件原因进行调查;
5、及时向县疾控中心、教育局等有关部门报告学校突发性传染病事故的进展与处置情况。
四、防治措施
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制订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2、结合季节性、突发性传染病特点,通过晨会、黑板报、宣传橱窗以及学校网站等宣传途径,大力宣传、普及防治突发性传染病的相关知识,提高师生公共卫生意识和防治突发性传染病的能力。
3、广泛深入地开展突发性传染病事故的宣传教育活动,利用春季传染病防治知识讲座、健康课,普及突发事件防治知识,提高师生的科学防病能力。
4、落实晨检制度和汇报制度,及时掌握师生身体状况。一旦发现突发性传染病事故的早期表现,应及时督促其到医院就诊,做到早隔离、早治疗、早汇报。
5、开展校园环境整治和爱国主义卫生运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卫生条件,保证学校教室、食堂、宿舍、厕所及其他公共场所的清洁卫生。
6、学校食堂必须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申领卫生许可证。食堂工作人员必须持有效健康证、上岗证,并注意个人卫生,确保学生饮食安全。
7、责任落实到人,建立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抽查制度。
8、督促和组织师生加强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增强体质。
9、及时向县疾控中心、教育局等有关部门汇报学校突发性传染病事故的发生情况,并积极配合卫生部门做好对病人和密切接触者的隔离、检查、治疗等工作。
五、报告制度
学校严格执行突发性传染病事故报告制。落实晨检制度,各班主任、各村校在晨检中发现同一时间段有多人出现相同的不适症状,如
发热、呕吐、出疹等,应及时向张严报告,同时报告市疾控中心和教育局,立即启动学校传染病事故应急预案。
六、事故应急处理
学校发生突发性传染病事故,由校长负责救援指挥,立即启动学校应急预案,组织救援工作。初步摸清症状,排查发病人员,并建立动态性名册,防止遗漏。对患病学生进行隔离治疗处理,及时与发病学生家长取得联系,如实说明发病情况,做好学生家长思想安抚工作,力所能及地为家长服务。
海门市瑞祥小学
第五篇:突发传染病、流行病应急预案
突发传染病、流行病应急预案
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在学校内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师生员工身体健康严重伤害的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群体性异常反应、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师生员工身体健康的公共卫生事件。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
领导小组: 组长:贺青山
副组长:张学金 庄晓春 成员:全体班主任
一、工作目标
1.普及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治知识,提高广大师生员工的自我防范意识。
2.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监测报告网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3.建立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机制,及时采取措施,确保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发生及在校园蔓延。
二、工作原则
1.预防为主、常备不懈,实行“一岗双责”
宣传普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治知识,提高全体师生员工的防范意识和校园公共卫生水平,加强日常检测,发现病例及时防制,控制疫情的传播和蔓延。
2.依法管理、统一领导
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疫情报告、控制和救治工作实行依法管理。
3.快速反应、运转高效
建立预警和医疗救治快速反应机制,强化人力、物力、财力的储备,增强应急处理能力,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三、工作职责
1.德育处制订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2.建立健全突发事件防治责任制,检查、督促各项突发事件防治措施落实情况。
3.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师生员工的科学防病能力。
4.建立学生缺课跟踪登记制度和传染病流行期间的晨检制度,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5.开展校园环境整治和爱国卫生运动,保证学校教室、宿舍、食堂、厕所及其他公共场所的清洁卫生。
6.确保师生喝上安全饮用水,吃上放心饭菜。
7.及时汇报学校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情况,并积极配合卫生部门做好对病人和密切接触者的隔离消毒、食物留存等工作。
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分级
(一)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学校发生的鼠疫、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新传染病以及我国已消灭传染病等达到卫生部确定的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标准的。
(二)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1.学校发生集体食物中毒,一次中毒人数超过100人并出现死亡病例,或出现10例及以上死亡病例。
2.学校发生鼠疫、肺炭疽、霍乱等传染病病例,发病人数以及疫情波及范围达到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确定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标准。
3.学校发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疑似病例。4.乙类、丙类传染病在短期内爆发流行,发病人数以及疫情波及范围达到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确定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标准。
5.发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扩散到镇以外的学校。6.因预防接种或群体性预防服药造成人员死亡。
7.因学校实验室有毒物(药)品泄露,造成人员急性中毒在30人以上,或者死亡3人以上。
8.因学校周边环境污染造成的各类急性中毒事件,一次中毒师生人数在30人以上,或死亡3人及以上。
9.发生在学校的,经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三)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1.学校发生集体性食物中毒,一次中毒人数超过30人,或出现死亡病例。
2.学校发生肺鼠疫、肺炭疽、霍乱等传染病病例,发病人数以及疫情波及范围达到地市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确定的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标准。
3.乙类、丙类传染病在短期内爆发流行,疫情局限在市域内的学校,发病人数达到地市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确定的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标准。
4.发现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
5.发生在学校的因预防接种或预防性服药造成的群体性心因性反应或不良反应。
6.因学校实验室有毒物(药)品泄露,造成人员急性中毒,一次中毒人数在10以上,或死亡3人以下。
7.因学校周边环境污染造成的急性中毒事件,一次中毒师生人数在10以上,或死亡3人以下。
8.发生在学校的,经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四)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1.学校集体性食物中毒,一次中毒人数30以上,无死亡病例。2.学校发生鼠疫、霍乱病例,发病人数以及疫情波及范围达到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确定的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标准。
3.因学校实验室有毒物(药)品泄露,造成人员急性中毒,一次中毒人数在9人以下,无死亡病例。
4.因学校周边环境污染造成的急性中毒事件,一次中毒师生人数在9人以下,无死亡病例。
5.发生在学校的,经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6.鉴于学校公共卫生事件涉及青少年儿童身体健康和安全,社会关注度较高,未达到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标准的公共卫生事件,均按照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应急反应。
五、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
(一)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报告人 责任报告单位:凉州区怀安镇芦家沟小学 责任报告人:贺青山
(二)突发事件报告
1.严格执行学校重大公共卫生报告程序,学校一旦发生集体性食物中毒、甲类传染病病例、乙类传染病暴发、以及其他突发卫生事件时,相关知情教师在第一时间向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领导小组报告,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领导小组应在2小时内用书面形式(或电话)向教育局报告,并同时向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集体食物中毒事件向卫生监督所报告)。
2.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隐瞒、缓报、谎报突发事件。
3.在学校传染病暴发、流行期间,对疫情实行日报告制度和零报告制度,并确保信息畅通。
六、应急处置措施
1.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现场的教职员工应立即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责任报告人及学校领导报告。学校领导接到报告后,必须立即赶赴现场组织实施以下应急措施:将有关情况报告当地教育、卫生行政部门;拨打120急救电话,对中毒或患病人员进行救治;追回已出售的可疑食品或物品,或通知有关人员停止食用可疑中毒食品、停止使用可疑的中毒物品。
2.停止出售和封存剩余可疑的中毒食品和物品;控制或切断可疑水源。黄训峰同志负责做好书面记录。
3.相关班级班主任与中毒或患病人员家长、家属进行联系,通报情况,做好思想工作,稳定其情绪。
4.总务处积极配合卫生部门封锁和保护事发现场,对中毒食品、物品等取样留验,对相关场所、人员进行致病因素的排查,对中毒现场、可疑污染区进行消毒和处理,对与鼠疫、肺炭疽、霍乱、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有密切接触者实施相应的隔离措施;或配合公安部门进行现场取样,开展侦察工作。
5.对学校不能解决的问题由组长负责及时报告主管部门和教育、卫生行政部门以及当地政府,并请求支持和帮助;在学校适当的范围通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基本情况以及采取的措施,稳定师生情绪,并开展相应的卫生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师生员工的预防与自我保护意识。
6.德育处督促并检查门卫人员严格执行进出入校门的管理制度。7.按照当地政府和上级教育、卫生行政部门的统一部署,落实其他相应的应急措施。执行人:张学金 庄晓春
办公室负责通过广播、信息等渠道消除不必要的恐慌,同时,准确把握宣传导向,避免造成不良社会影响。
七、保障措施
学校要安排必要的经费,用于增添相关设备,配备所需药品,改善学校卫生基础设施和条件,在人力、物力、财力方面给予充分的保障,确保学校公共卫生防控措施的落实。
负责人:王子成 殷世荣
八、善后与恢复工作
1.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性质及相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做好受害人员的善后工作。
2.总结经验,进行整改。加强宣传教育,防止突发事件的发生。3.尽快恢复学校正常教学秩序。对校内公共场所进行彻底清扫消毒后,方能复课;因传染病暂时停学的学生,经卫生部门确定康复后方可复学;污染水源必须经卫生部门检测合格后,方可重新启用。
九、责任追究
学校有关部门对所发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对导致事件发生的有关责任人和责任单位,依法追究责任。对在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报告、调查、控制和处理过程中,有玩忽职守、失职、渎职等行为的,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