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练案28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 新人教版必修35篇

时间:2019-05-14 03:18: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练案28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 新人教版必修3》,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练案28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 新人教版必修3》。

第一篇: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练案28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 新人教版必修3

练案28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2)

满分23分,时间40分钟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9分)导学号 25894194

“备份”作物种子,应对气候变化

蕾切尔·凯特

日前,哈佛大学的研究人员称气候变化不仅会影响农作物生长,而且还会降低农作物的营养价值,尤其是小麦、玉米和稻谷。尽管有这样的担忧,科学家们认为可以培育出主食农作物的新品种,使其更好地抵御高浓度的二氧化碳或者其他气候变化。但在培育过程中,缺乏多样的植物样本是最大的挑战。

把泰国木薯种子与委内瑞拉1967年的种子样本杂交培育。这种新木薯可以更好地适应多样化的生长条件,对土壤质量影响较少,而且单株生产量提高。

适应性培育的绝佳案例是20世纪90年代初在泰国所做的实验。木薯,也称为丝兰或树薯,虽是粮食安全和农民生计的关键,却在高海拔地区种植时侵蚀土壤,并造成土壤肥力下降。经济学家担心木薯给泰国农民带来大丰收的景象将要结束。

而今天,泰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作物出口国,占据干木薯市场份额的70%以及木薯粉市场份额的90%。解决泰国这一难题的灵感来自于地球另一端。

当科学家收集委内瑞拉木薯种子时并没有预想其具体用途,但他们也明白尽可能多的收集不同种类的重要性。收集了更多种类的种子后,他们也进行了更多的试验,包括抗击极端天气以及抵御疾病、害虫和干旱天气的能力,以便农作物适应未知的挑战。

众所周知,全球范围内都出现了生物多样性缺失,而农田里的情况是最糟糕的。比如,西班牙在20世纪70年代曾有400多种瓜,而现在仅有12种。从1900年以来,印度稻米种类减少了90%,美国果蔬种类也减少了90%。尽管减少了多少传统植物种类不得而知,但是在过去的50多年里,许多种子只能在种子库里找到。

气候变化和其他人为因素造成的环境恶化使我们逐渐失去食物供给的多样性。例如,气候学家预测全球变暖将使安第斯山脉所在的许多地方温度升高,降水量下降,这不仅会降低农业产量,而且还会影响新植物种类的产生。

气温升高将会减少作物产量,并降低其营养价值,激增的人口却还需要更多的食物。因此,我们需要种子库里的种子。

应对气候变化、害虫和疾病肆虐的关键就是保护生物多样性。农作物多样性是农业适应性的基础,也关乎今后世界人口是否能够饱腹。我们正走向一个不确定的、由气候说话的明天,在此过程中,农作物研究者还需要不断解决新问题——比如东南亚木薯近来出现的丛枝病。

专家认为,现在急需收集和保存能够支持世界粮食供给的种子,并且需要在这些粮食作物灭绝前找到它们。农作物多样性保护是未来农业应对气候变化的基础。

CIAT保存了大量的珍稀植物,拥有世界各地1700多个基因库中的一个,保卫着成千上万种种子、根系以及植物的其他部分。而关键在于,它们需要长期保护。CIAT在提供样本给泰国研究者之前就已关注木薯种植,包括确保种子存活以及可复制性长达20多年了。

除此之外,信托基金也参与管理了北冰洋小岛上的斯瓦尔巴全球种子库,以便确保在发生冲突、灾难或削减研究经费的情况下,植物种子可以得到保存。这个种子库安装有自动防故障装置,用于种子的备份。

(《科学美国人》中文版)1.下列关于“作物种子”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B)A.培育出主食农作物的新品种,其目的是抵御二氧化碳或者其他气候变化,最大的障碍是缺乏多样的植物样本。

B.科学家在委内瑞拉收集木薯种子,其具体用途超出他们的想象,进一步地凸显选择不同植物种类的重要性。

C.进行农业适应性,其前提和基础是农作物多样性,这样可以应对气候的变化、害虫、海潮和疾病肆虐等灾害。

D.CIAT在提供标本给泰国研究者之前,就做了一系列的工作,诸如确保种子存活以及可复制性长达20多年。

【解析】 根据原文“使其更好地抵御高浓度的二氧化碳或者其他气候变化”,A项,缺少限制条件“高浓度”。C项,“海潮”属于无中生有。D项,张冠李戴,不是“标本”,应是“样本”。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C)A.文章开头提出缺乏多样的植物样本是最大的挑战的论点,并且用哈佛大学的研究人员的结果进行翔实的论证。

B.文章在论证全球生物多样性缺失,使用例证法,诸如西班牙的瓜、印度的稻米和美国的果蔬种类大幅度地锐减。

C.文章在分析逐渐失去食物供给多样性时,从人为因素进行阐释,其造成环境恶化和气温升高,影响了作物的产量和营养。

D.文章结尾对未来农业应对气候变化的基础是农作物多样性进行分析,当前我们急需收集和保存支持世界粮食供给的种子。

【解析】 根据原文“气候变化和其他人为因素造成的环境恶化使我们逐渐失去食物供给的多样性”,逐渐失去食物供给多样性的原因不仅在于人为因素,更在于气候变化。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D)A.木薯的丰收,能解决人们粮食问题,但在高海拔地区种植时,有侵蚀土壤和造成肥力下降的弊端,引起了经济学家的担忧。B.科学家进行的很多试验使农作物适应未知的挑战,诸如抗击极端天气以及抵御疾病、害虫和干旱天气等一系列的试验。

C.气候学家预测到全球变暖对安第斯山脉的影响,许多地区温度升高,降水量下降,直接影响农业产量和新植物种类的产生。

D.信托基金对世界农业的贡献仅体现在参与管理了北冰洋小岛上的斯瓦尔巴全球种子库,确保紧急状态下,保存植物种子。

【解析】 根据原文“CIAT保存了大量的珍稀植物,拥有世界各地1700多个基因库中的一个,保卫着成千上万种种子、根系以及植物的其他部分”,D项“信托基金对世界农业的贡献仅体现在参与管理了北冰洋小岛上的斯瓦尔巴全球种子库”错误,信托基金的贡献不够完全。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14分)导学号 25894294

人 味 姜钦峰

鲁尼是个年轻的摄影师,此次孤身前往西部原始森林,是为了寻找传说中的“鬼兰”。这是一种罕见的野生兰花,如果能拍到“鬼兰”的独家照片,肯定能卖出高价。但森林里常有黑熊出没,伤人事件时有发生,他不敢贸然进山,必须在当地找一名向导。

鲁尼慕名找到阿杰家,想请他做向导。阿杰50多岁,是个经验丰富的老猎人,世世代代都住在山脚下。鲁尼刚说明来意,阿杰就把头摇得像摆钟:“你疯了,现在是黑瞎子繁育的季节,性情最凶狠的时候,我可不想陪你去送死!”黑熊的视力差,当地人习惯称为黑瞎子。

鲁尼早有心理准备,遭到拒绝并不意外,他再三恳求,并主动提出愿意多付一倍报酬。阿杰架不住软磨硬泡,只好说:“除非你答应我一个条件,无论遇到任何情况,你都必须听我指挥,否则你就另请高明吧!”鲁尼欢天喜地,满口答应,只要能找到“鬼兰”,什么都不在乎。

万事俱备,阿杰却按兵不动,决定三天后再进山。鲁尼住在阿杰家里,心急如焚,但考虑到有约在先,也不敢多问。按照阿杰的吩咐,在这三天之内,鲁尼不准刷牙洗脸,不准洗澡,连衣服鞋袜都不准换,当然阿杰自己也照做。炎热的夏季,鲁尼几乎浑身发臭,苦不堪言。

终于熬到第四天,两人钻进了茂密的原始森林。出发时,鲁尼主动背起了所有的粮食和装备,阿杰乐得轻松,专心做向导。

两人在路上边走边聊,阿杰说:“所有的野兽都怕人,遇到人就会自动躲开,但黑瞎子视力弱,常会把人误当成其他动物攻击。”

鲁尼忽然紧张起来:“万一遇到黑瞎子,怎么办?” “千万别跑,因为人根本跑不过它,最好躺在地上别动。“那不是等死吗?”鲁尼半信半疑。

阿杰笑了笑,胸有成竹道:“黑瞎子虽然看不清,但嗅觉特别灵敏,只要闻到人的气味就会吓跑,所以我们身上的气味越浓,就越安全。”

鲁尼恍然大悟,难怪三天不准洗澡,天知道是真是假!

阿杰和鲁尼在森林里转了三天三夜,仍未找到“鬼兰”,最担心的事情却发生了。这天傍晚,他们正在前行,忽然闯出一只大黑熊,敦实得像枚炮弹,低吼着直冲过来。阿杰并不惊慌,马上躺在地上不动。鲁尼吓傻了,掉头就跑,早把阿杰的交代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阿杰见状,急得大喊:“快快躺下,你跑不过黑瞎子的!”

鲁尼头也不回,边跑边说:“对不起,阿杰,我只要跑得比你快就能活命。”原来他心里早就想好了,万一遇到黑熊就拼命跑,因为黑熊不可能同时攻击两个目标,最远的那个最安全。

眼看鲁尼越跑越远,阿杰无可奈何,只好继续躺在地上装死。

黑熊渐渐逼近,忽然闻到阿杰身上发出的强烈气味,知道是人的气味,吓得赶紧后退两步,往别处去了。黑熊走远了,阿杰从地上爬起来,环顾四周,鲁尼已不见了踪影。山林寂静,只有鸟叫和风吹树叶的声音,阿杰孤零零地站在大树下,不由自主打了个冷战,从头凉到脚,他突然意识到自己陷入了绝境!所有的野外生存装备都背在鲁尼身上,食物也被他带走了,阿杰无法与外界联络,走不出这片原始森林。

就在阿杰绝望时,忽然听到不远处传来一声惨叫,肯定是鲁尼!阿杰来不及细想,不顾一切地朝声音传来的方向跑去。在不到一公里的地方,他发现浑身是血的鲁尼正疼得在地上打滚,右腿已被咬断,血肉模糊。原来,黑熊撇下阿杰后,很快又追上了鲁尼,不可思议的是,它竟疯狂地袭击了鲁尼。阿杰赶紧打开鲁尼的旅行包,找出药品和绷带,帮他包扎止血,然后迅速拨打卫星电话求救。几个小时后,救援直升机把鲁尼送往医院。

半年后,鲁尼伤愈出院,拄着拐杖又去找阿杰。他指着自己残废的右腿,愤怒地质问阿杰:“你说黑熊闻到人味就会躲开,它为什么还攻击我,难道我身上没有人味?”

阿杰满脸沮丧,回答道:“你有人味吗?早知你如此没有人味,你就是给我一座金山,我也不敢带你进山啊!”

(选自《绝妙小小说》)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C)A.小说写鲁尼为了能在西部原始森林寻找到“鬼兰”,并将可能拍到的“鬼兰”独家照片卖个高价,找到经验丰富的阿杰做向导。

B.文中画线的句子用了动作与语言描写,写出了阿杰出于经验而不答应给鲁尼做向导的决心,为后文情节的发展作铺垫。

C.在森林里一见到黑熊,鲁尼立马下意识地撒腿就跑,也不听阿杰的劝告,因为他认为黑熊不可能同时攻击两个目标。D.最后阿杰也感到了绝望,因为所有的野外生存装备、食物都背在鲁尼身上,被鲁尼带走了,他无法与外界取得联系。

【解析】 “下意识地撒腿就跑”错,原文是“原来他心里早就想好……”说明他早已经准备好。

5.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作者用“人味”做小说标题的用意。(5分)答:①“人味”具有统领全文的作用。小说故事情节围绕“人味”而展开,产生“人味”,黑熊闻“人味”,阿杰骂鲁尼没有人味;②“人味”一语双关,既指人身上的气味,又指做人的品德,具有讽刺性;③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6.阿杰为什么说鲁尼“没有人味”?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6分)答:原因有三:①鲁尼不守信用,他之前答应一切听阿杰的指挥,但遇到危险时却擅作主张,不顾阿杰的交代;②鲁尼为人自私,遇到危险时鲁尼想牺性阿杰的性命以换取自己的安全;③不明事理,不知悔改,他不反思自己的过错,反而“愤怒地质问阿杰”。

第二篇:2018高中语文练案27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3!范文

练案27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1)

满分41分,时间40分钟

一、打牢语言基础(29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导学号 25894185(A)A.璀璨(càn)

斑斓(lán)

刨根(páo)

撒手人寰(huán)....B.目眩(xuàn)

畏葸(sī)

栅栏(zhà)

孜孜不倦(zī)....C.怪诞(dàn)

湮没(yān)

狰狞(nìnɡ)

自鸣得意(míng)....D.遐想(xiá)

杜撰(zuàn)

褶皱(zhě)

惊诧不已(chà)....【解析】 B.葸:xǐ;C.狞:nínɡ;D.撰:zhuàn。

2.下列加点词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导学号 25894186(C)A.我蹲在那里的一个小池边,为慢慢畅游在水底睡莲之中五彩斑斓的鲤鱼所沉醉。..B.当然,这个到宇宙之外一游的故事对于鲤鱼是怪异的,大多数鱼都认为这完全是胡..说八道。

C.一些科学家鄙视更高维数世界的说法,是因为他们不能在实验室里便利地验证它。..D.为了产生电子感应加速器所必须的巨大磁场,我说服我的父母亲让他们帮助我在我..读高中的那个学校的足球场中缠绕22英里长的铜线。

【解析】 A.“沉醉”改为“陶醉”,沉醉:比喻沉浸在某事物或某境界中;陶醉:忘我地沉浸于某种情境中。B.“怪异”改为“怪诞”,怪异:惊异,感到奇怪;怪诞:怪异无稽,荒唐离奇。D.“必须”改为“必需”,必须:一定要;必需:不能少的。

3.在下列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正确的一项是(3分)导学号 25894187(A)①他们大部分时间在池底漫游,________他们只模糊地意识到在水面之上存在有另一个外部世界。

②我喜欢坐在距离鲤鱼仅仅几厘米的地方,________,我们之间却如距深渊。③我曾想,________从池水中抓出一个鲤鱼“科学家“,事情将会怎么样呢? ④我决定要对这一秘密刨根究底,________为此而必须成为一名理论物理学家也在所不辞。

A.因此 然而 如果 纵然 C.因为 反而 假如 即使 【解析】 根据语境关系。

4.下列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导学号 25894188(D)A.他们可能给这种错觉起一个高深莫测的名称(如超距作用,或没有任何接触睡莲即会运动的能力)。

B.因为 然而 如果 即使 D.因此 反而 假如 纵然 B.我想,鲤鱼“科学家们”将会聪明地杜撰某种虚构的东西——它被称为“力”,来掩盖自己的无知。

C.他未完成的工作是什么?他桌上论文的内容是什么?什么问题可能会如此难以解决而又非常重要,值得如此伟大的科学家把他的有生之年花费在这种研究之中?

D.我对阿西莫夫的“基地“系列惊叹不已,书中超维空间旅行的发现导致了一个银河帝国的兴起。

【解析】 将双引号改为书名号。

5.下列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导学号 25894189(A)A.童年的两件趣事极大地丰富了我对世界的理解力,并且引导我成为一个理论物理学家的历程。

B.我想这些鲤鱼“科学家”会对那些提出在睡莲之外还存在有另外一个平行世界的鱼冷嘲热讽。

C.因为就像我们看不见我们周围的空气和空间一样,鲤鱼们也看不见他们赖以生存的水,它们为睡莲自己能够运动而困惑不解。

D.我曾想,如果从池水中抓一个鲤鱼“科学家”,事情将会怎么样呢?放回池水之前,它可能随着我的察看而狂乱挣扎。

【解析】 缺少成分,在“引导我”后加上“走上”。

6.文章写到“鲤鱼科学家”对世界的认识,这样写想说明什么?下列选项中分析错误的一项是(3分)导学号 25894190(A)A.“鲤鱼科学家”对“世界”的认识是“水池之外看不见的世界没有科学意义”。“鲤鱼科学家”对世界的认识是有限的,与人类相比是幼稚和低级的。

B.它们以神秘的“力”来掩盖自己的无知。“鲤鱼科学家”的“消失”和“重现”——它们认为是“奇迹”,是“可怖的事情”,而不肯去探究原因。

C.作者说明“自以为是”的人类和“鲤鱼科学家”有相似之处。人类“一生就在我们自己的‘池子’里度过”,只要“超出我们的理解力”的自然存在,他们就“拒绝承认”。

D.“鲤鱼科学家”的“传奇故事”,真实地证明另一个世界的存在,而它们却认为“胡说八道”,荒谬绝伦,违背它们的“自然规律”。同样,人类“不能在实验室里便利地验证”的理论,他们就加以“鄙视”,表现出思想上的保守和固执。

【解析】 作者想通过“鲤鱼科学家”对世界的认识说明“自以为是”的人类和“鲤鱼科学家”有相似之处。人类“一生就在我们自己的‘池子’里度过”,只要“超出我们的理解力”的自然存在,他们就“拒绝承认”。所以,在讲“鲤鱼科学家”的时候,与人类相比是找的相同点,而不是异同点。

7.在下面文段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 2 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6分)导学号 25894191

在1970年以后,欧美的营养学家说:“粗粮含有大量的膳食纤维,因此吃粗粮有益健康。”过去,__①__,曾经被认为是对人体不起营养作用的一种非营养成分。营养学家认为粗纤维吃多了,__②__,尤其是微量元素的吸收。直至1970年,欧美的营养学家才认识到,粗粮里含有大量的膳食纤维,__③__,它在预防人体的某些疾病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认识到粗纤维的概念已不适用,因而将这一名词废弃,改称膳食纤维。

答:①粗粮中含有的粗纤维__②会阻碍人体对食物中营养素的吸收__③这种膳食纤维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

8.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5分)导学号 25894192

在重大比赛或考试前去“祈福”,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里约奥运会之前,主教练郎平曾带着女排的姑娘们去普陀山祈福,而在这届奥运会中,中国女排时隔12年再登奥运冠军宝座。可见,“祈福”在某种程度上会增强选手或应试者们必胜的信心,而有了必胜的信心,势必会在赛场或考场上超常发挥,这样就一定能实现自身的价值。所以说,只要有好的心态,就必然能获得成功。

①有了必胜的信心不一定就能在赛场或考场上超常发挥。②在赛场上或考场上超常发挥,不一定就能实现自身的价值。③有好的心态不一定就能获得成功。

二、提高阅读能力(12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导学号 25894193

奥数热 65.1%受访者希望家长不要盲目跟风

北京某高校硕士研究生钱欣欣,小时候曾学习奥数8年。她自称是“奥数的受益者”,“它打开了我的思路,让我对数学一直没有惧怕的心理。小学5年每次学校刚发新书,我一翻就知道自己都会,这样会非常自信,更爱学习。这是一个良性循环的过程。以后我有了孩子,也会让我孩子学奥数。”

“但我也在想,如果我们当年学奥数是和升学直接挂钩的话,那我当时学奥数的心情,包括我妈让我学奥数的心态,都会变,再也不能享受这个过程。”她说,“我学奥数,是因为课本上的知识已经掌握好了,而不是像报道里说的,家长不切实际地让孩子盲目学习。”

奥数常常让很多人“爱恨交加”。学奥数到底会对孩子带来什么样的影响?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问卷网对2 000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47.7%的受访者认为奥数可以开发孩子的智商和潜力。但同时也有37.2%的受访者担心是对孩子学习潜力的透支,影响长远发展。

“奥数”被认为是“数学思维的体操”。世界上不少国家都开设了奥数教育,目的是发 现具有数学潜质的天才少年,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和兴趣。在受访者看来,奥数有其积极的一面,包括开发孩子的智商和潜力(47.7%)、培养良好的数学思维(35.1%)、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25.9%)、学习能力和考试成绩显著提高(23.6%)。

然而,在我国“全民奥数”的氛围下,奥数早已背离了作为“思维体操”的初衷,以应试为目标,采用题海战术、强化训练等方式。奥数被异化让很多人忧心忡忡——37.2%的受访者认为是对孩子学习潜力的透支,影响长远发展;35.1%的受访者担心低龄化、高强度的超前教学违背教育规律;24.3%的受访者认为容易让孩子产生挫败感和恐惧、厌烦心理;23.9%的受访者担心直接告诉学生解题捷径,导致思维固化;19.0%的受访者害怕毁掉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14.4%的受访者觉得会对学校课堂教学造成干扰。

“过度刷题对孩子造成的伤害,就是让他们从此远离数学。奥数只是升学的敲门砖,一旦完成了升学的任务,被伤害的孩子就会选择再也不碰奥数。”家住北京海淀区的家长张扬(化名)对奥数被异化的后果深有体会。她指出,孩子在刷题的过程中,用最少的时间完成题目,是他们追求的目标,为此记住解题套路和公式,是最有效的。如果在孩子并不理解基本概念的前提下过度刷题,那么,一旦进入更难的阶段,孩子终将掉队。

46岁的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民刘国忠的侄子正在上小学五年级。学校老师经常建议孩子学奥数,说能开拓视野。但他觉得,盲目学奥数耽误时间,没什么意义。“像现在上初中学x、y(方程式),小学高年级的奥数就是把x、y换成圆圈、方框,还是让你解方程”。

刘国忠一直记得女儿四年级时的一件事。学校期末考试,数学试卷是120分制,100分从课堂教学内容中出题,20分是附加分,是两道奥数题,题目是同类型的,就是数一共有多少个图形。这个靠自己数是数不清的,只要会套公式就能得出答案。可这个公式学校根本不教,只有学了奥数才会。他女儿前面100分的试题,拿了99分,原本是第一,但两道附加题,因为没学过奥数,附加分就是0,成绩一下子只能排到中等。

“我当时就不明白了,学校为什么要用课外的奥数题来考学生?两道一样的题,用了孩子并不懂的公式,这也不能提高孩子的思考能力啊!这种完全靠记公式的应试奥数题,却被学校用来考学生,让我感到很憋屈,甚至会想,要是让孩子学学奥数就好了。”他发现,这种情况现在依然很普遍,感觉学校教育的导向不太对,逼着没必要学奥数的孩子也去学。“对于孩子来说,要想学习有后劲儿,兴趣和自学能力都非常重要,这些一旦被破坏,再想找回来几乎不可能。”

调查中,65.1%的受访者希望家长不要盲目跟风,根据孩子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育方式。

(节选自2016年11月29日第7版

《中国青年报》,有删改)9.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B)A.在钱欣欣看来,小时候学习奥数,是在课本上的知识已经掌握好了之后,而且没有 和升学直接挂钩,这说明奥数学习应该享受过程,但数学学习也不能忽视。

B.人们对奥数的作用有着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奥数可以开发孩子的智商和潜力,也有人认为它会影响孩子们的长远发展。

C.有的家长对孩子们奥数学习的“刷题”不以为然,他们认为这是异化了奥数,会对孩子们造成伤害,让他们从此远离数学。

D.调查中,多数人对我国“全民奥数”的现象有异议,他们希望家长为自己的孩子定下长远的学习目标,人们否定“全民奥数”。

【解析】 C项,原文批评的是“过度刷题”,选项表述扩大了范围。10.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较为合理的两项是(5分)(AE)A.作为“奥数的受益者”的硕士研究生钱欣欣,以其现身说法来讲自己对奥数的认识,会比局外人来谈更有说服力。

B.谈到奥数对很多人的不好影响,文章用“学奥数到底会对孩子带来什么样的影响”设问,启发人们思考,引出了后文的调查结果。

C.谈到奥数被异化的情况,本文用了六个数据来说明,准确表现了人们担忧的种种情形。人们最担心的是奥数让孩子产生挫败感和恐惧、厌烦心理。

D.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民刘国忠认为孩子学奥数会耽误时间,他认为学校教育的导向不太对,这样逼着没必要学奥数的孩子去学没什么意义。

E.这篇调查报告,从内容构成来看,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两种方式。采访的人角度客观,所举数据详尽,充分体现了调查报告的文本特点。

【解析】 B项,在设问前,是说奥数常常让很多人“爱恨交加”,而不仅仅是不好的影响——“恨”,见原文第3段第一句表述。C项,人们最担心的应该是怕“孩子学习潜力透支,影响长远发展”。D项,原文是说“盲目学奥数”的影响。

11.奥数热是现在基础教育中的一个很特别的现象,你如何看待奥数热?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4分)答:奥数教育在基础教育中有一定的意义,但不可盲目追求。①奥数教育的开展,有利于发现有潜质的少年。②奥数有利于培养孩子的数学思维、自信心和兴趣。③但是,低龄化、高强度的超前教育会给孩子在思维方式、学习兴趣等方面带来不好的影响。④没有必要让所有孩子都去学奥数,尤其不应将其作为常规教学的一部分。_ 【解析】 抓住关键句“奥数有其积极的一面,包括开发孩子的智商和潜力(47.7%)、培养良好的数学思维(35.1%)、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25.9%)、学习能力和考试成绩显著提高(23.6%)”“如果在孩子并不理解基本概念的前提下过度刷题,那么,一旦进入更难的阶段,孩子终将掉队”“感觉学校教育的导向不太对,逼着没必要学奥数的孩子也去学”等,从利与弊两个角度进行分析。

第三篇:语文:新人教必修2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新人教版必修3)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

教学建议

一、教学这篇课文,要以“教育历程”为重点,;探讨其中表现的思想内涵,引导学生体会科学精神。

二、高维空间对普通人来说,是很难想像的。所以,教学重点是文章内容,而不是相关的科学知识。相关知识教师有所了解,能帮助教学课文即可,不必教授给学生。

三、“研讨与练习”的二、三两题都是开放题,要引导学生从生活出发,了解科学、认识科学。教学过程

一、整体把握 1.文章特点(1)结构

文章的题目是“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田此,叙述的顺序主要是历时牲的。但是,作者开头就说“童年的两件趣事极大地丰富了我对世界的理解力,并且引导我走上成为一个理论物理学家的历程。”而“童年的两件趣事”作为文章的主要内容,又是共时性的叙述。这样的结构安排,使文章既脉络清楚,又重点突出。结构如图: ’

童年 青年(成年)鲤鱼世界的幻想(想像)→实验 →(理论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故事(理论)(2)内容

①人人都对自然感到好奇,都以自己喜爱的形式寻求自然的“谜底”,但是大多数人一般直接探寻自然本身,而作者却由人的观察角度,反思人类对宇宙的认知。看似作者少年时的思维超出同龄人,其实只是他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像力,并且保持了这样奇特的想像力,由此奠定了他对高维空间理论探究的基础。②作者少年时接触到爱因斯坦的“未竟事业”,激发了他的探究兴趣。他之所以感到“激动人心”,是因为他把爱因斯坦的理论当成一个“侦探故事”来阅读、探究,这非常符合少年的心理。另外,“我决定要对这一秘密刨根问底”,也表现了他有毅力有恒心的性格,这是成为科学家的基本素质。③高中时代,本应“在棒球场或篮球场玩耍”,享受青春年华,但作者却“找遍周边地区大量的电子仓库,装配必需的硬件设备”,在“学校的足球场中缠绕22英里长的铜线”,自己动手建设实验室,验证爱因斯坦理论,探究反物质。·作者进行这样艰苦枯燥的工作,体现了他对科学的热爱,以及踏实的性格,显露出一个科学工作者的潜能。由①②到③,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作者的“教育历程”和“教育内容”。(3)详略

本文布局谋篇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在整体上,作者并没有从童年到小学到初中到高中,按时间顺序

第1页(共4页)叙事,而是通过童年的两件趣事和高中时建立实验室的事例,突出他成长为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并不旁及其他成长的经验;在局部上,如高中阶段,作者看了许多统一场理论方面的书,并常常去斯坦福大学的物理图书馆,相关的理论书籍是怎样启发、引导他研究的,这里肯定有许多精彩的故事,但是作者只是一笔带过,重点放在制造“自己的原子对撞机”上,其中具体的数据叙述得很详尽,让人体会到作者严谨、踏实的性格,以及内在的成为物理学家所需要的基本素质。3.科学精神

本文三个主要部分,并不是简单地叙述成长的故事,而是具有深刻的科学精神内涵,可以从中看到哪些方面的“教育”对成为优秀科学家最为重要。

(1)想像力:科学是需要想像力的,想像力能带来创造力。作者正是从对鲤鱼世界的想像中,认识到人类观察空间的局限性,间接感悟到高维空间存在的可能。由感性的想像上升到理性的创造,体现了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2)乐趣:科学不应该是枯燥的,而是应该充满乐趣的。探寻自然的奥秘,对真正的科学千作者来说,是和自然做的近似于捉迷藏的“游戏”,也是人生的“境界”。“游戏”使他们乐此不疲,充满激情,不受外界的诱惑和干扰;而“境界”使他们不顾功利,不畏强权,只求真理。

(3)实验精神:丁肇中说过:,“现代学术的基础就是实地的探察,就是我们现在所谓的实验。”“科学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而得到,不是由自我检讨或哲理的清谈就可求到的。”(《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有了想像力,有了乐趣,那只是成为科学家的最基础的因素,不去踏踏实实地做实验,就不能得到基本数据,假说就不能确立。一味地空想,不去做基础工作,不可能达到真理的彼岸。作者从事的高维空间理论,虽然还停留在纸面上,但是科学家们已经在做许多基础的实验工作,努力使理论得到证明。即使如科学家霍金靠睿智的头脑创建黑洞理论,也要有数学和天体物理学的实验基础,也不是空想出来的。

二、问题探究

1.“鲤鱼科学家”对“世界”的认识是怎样的? 主要有以下几点:(1)“水池之外看不见的世界没有科学意义。”(2)“它们为睡莲自己能够运动而困惑不解”——它们以神秘的“力”来掩盖自己的无知。(3)“鲤鱼科学家”的“消失”和“重现”——它们认为是“奇迹”,是“可怖的事情”,而不肯去探究原因。(4)“鲤鱼科学”的“传奇故事”,真实地证明另r个世界的存在,而它们却认为“胡说八道u,荒谬绝伦,违背它们的“自然规律”。2.作者想通过‘(鲤鱼科学家”对世界的认识说明什么? ·

说明“自以为是”的人类和“鲤鱼科学家”有相似之处。(1)人类“一生就在我们自己的‘池子’里度过”,只要“超出我们的理解力”的自然存在,他们就“拒绝承认”。(2)“科学家发明像力这样一些概念……”,是因为他们只愿意承认“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不肯改变思考问题的方式。

第2页(共4页)(3)“不能在实验室里便利地验证”的理论,他们就加以“鄙视”,表现出思想上的保守和固执。3.课文中阅读多维空间历险故事和统一场理论书籍两小段内容,对“教育历程”的叙述有什么作用? 课文的重点是童年趣事和建立实验室,这三个事例已经把“教育历程”完整地勾画出来。而夹杂在其中的两个小事例,主要起补充和衔接的作用。历险故事加深作者对高维空间的想像,激发兴趣;而阅读统一场理论书籍,既表现高中阶段作者求知的热情,也衔接起由理论到实验的探究过程。

4.作者说“我决定要对这一问题刨根问底,纵然为此而必须成为一名理论物理学家也在所不辞。”在作者心中“理论物理学家”应该是怎样的人? 理论物理学家的工作是抽象,枯燥的,受实验条件的限制,自己的学说很难得到实验的证明,甚至可能到死也得不到成就。这样的人必须耐得住寂寞,必须有奉献精神。“在所不辞”意味着“理论物理学家”道路的艰辛。

5.作者建立实验室的事例,对我们现实生活有怎样的意义? 科学是建立在基础实验之上的,科学理论要经过实验的检验才能得到论证。实验不是简单的操作,要有理论指导,要有实验的设计,要有策划组织能力,要有耐力和恒心等等,实验考验的是实验者的综合能力。而我们当前存在的问题是,重视理论,轻视基础实验,表现为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差,思想上浮躁,急功近利。对教育而言,重知识,轻能力的现象很普遍。这些都是一名理论物理学家重视实验给我们现实生活的启迪。

关于练习

一、你是否对自然界有过好奇之心?是否也因此产生了对科学的兴趣?阅读课文,看看对鲤鱼世界的遐想和对爱因斯坦未竟事业的向往,是怎样启迪作者走上科学探索道路的? 设题意图:让学生了解文章主要内容。参考答案:

对鲤鱼世界的避想,使作者感悟到人类观察角度的局限,激发探究未知世界的热情;对爱因斯坦未竟事业的向往,使作者产生对统一场理论的兴趣,好像“侦探”一样急于找到“故事”的线索和结局。由此,作者开始阅读相关书籍,建立自己的实验室,走上了科学探索的道路。

二、苏轼说过:“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物理学家的理论也许过于艰深,但是其中的 道理,和日常生活的体验是相通的。文章所讲述的鲤鱼的故事,给了你怎样的启发?你是否也有过类似的奇思妙想呢? 设题意图:引导学生把科学和生活联系起来,激发他们探究科学的热情。参考答案:

站在地球上观察,我们觉得地球是平面的,但是在高空,我们就可以看到地球的曲面。这与鲤鱼们观察它

第3页(共4页)们的宇宙,看到的是幽暗的水体是类似的。

三、作者关于鲤鱼“科学家”的幻想十分有趣,如果我们以动物的眼光来观察人类,是不是也很有意思呢?假如有一位动物(狗、猫、鸡、燕子等)“科学家”,专门研究人类的某些行为,它写了一篇“科普文”人类行为之谜。你替这位动物“科学家”做一回代笔人怎么样? 设题意图:,引导学生换向思维。狗’、猫;鸡、燕子等动物都是生活在人类身边的动物,·它们可以说对人类很熟悉”;可联系《动物游戏之谜》,扩展学习内容。参考答案:略。

第4页(共4页)

第四篇: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练案27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新人教版

练案27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1)

满分41分,时间40分钟

一、打牢语言基础(29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导学号 25894185(A)A.璀璨(càn).刨根(páo).B.目眩(xuàn).栅栏(zhà).C.怪诞(dàn).狰狞(nìnɡ)

.D.遐想(xiá).褶皱(zhě).

斑斓(lán).撒手人寰(huán).畏葸(sī).孜孜不倦(zī).湮没(yān).

自鸣得意(míng).杜撰(zuàn).惊诧不已(chà).【解析】 B.葸:xǐ;C.狞:nínɡ;D.撰:zhuàn。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导学号 25894290(C)①6月18日,美国在推出500亿美元的征税清单之后,又变本加厉,威胁将制定2000....亿美元征税清单。这种极限施压和讹诈的做法,背离双方多次磋商共识,也令国际社会十分失望。

②作为现在的学生家长真的不容易,为了孩子的读书,夙兴夜寐,早起晚睡,不辞辛苦。....③八月中秋节这天,月明星稀,月亮格外明亮,星星眨着眼睛,拱卫月亮,分外美丽。....④古人的娱乐活动真的非常雅致,阳春三月,引来流觞曲水,吟诗作对。....⑤现在叙利亚出现美国俄罗斯对峙的局面,简直可以用不绝如缕来形容。....⑥在中东、在阿富汗,在世界上许多地区,战争频繁,出现了许多耸人听闻的爆炸事件。....A.①③⑤

C.①④⑤

B.②④⑥ D.②③⑥

【解析】 ①变本加厉:变得比原来更加严重。②夙兴夜寐:早起晚睡。形容勤奋。与后文“早起晚睡”重复。③月明星稀:月亮明亮时,星星就显得稀疏了。比喻一种事物能把另一事物掩盖。此处属于望文生义。④流觞曲水:古代习俗,每逢夏历三月上旬的巳日(三国 魏 以后定为夏历三月初三日),人们于水边相聚宴饮,认为可祓除不祥。后人仿行,于环曲的水流旁宴集,在水的上流放置酒杯,任其顺流而下,杯停在谁的面前,谁就取饮,称为“流觞曲水”。晋 王羲之 《兰亭集序》:“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觴曲水。”⑤不绝如缕:多形容局面危急或声音、气息等低沉微弱、时断时续。⑥耸人听闻:夸大或捏造事实,使人听了感到惊异或震动。此处属于望文生义,应该用骇人听闻。

3.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导学号 25894291(C)A.文章开头第一段说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自己的兴趣对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B.作者童年的第一件趣事引起了作者的遐想,激发了作者的探索精神。C.作者对鲤鱼科学家们带有讽刺意味,因为在他看来,鱼的智力太低下了。D.作者在描写鲤鱼科学家讲述自己的传奇故事时,运用了拟人手法,使深奥的科学道理变得浅显易懂。

【解析】 “因为……”一句不对。

4.对文章开头的“题记”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导学号 25894292(C)A.题记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我想知道的是什么,二是我对什么不太感兴趣。B.题记实际上是说爱因斯坦所关注、探索的是世界的创造、发展等内在规律问题,而不关注世界上的那些“具体现象”。

C.题记实际上是说爱因斯坦只关注世界上的大事,而不关注具体的小事。

D.题记这句话反映了爱因斯坦这位伟大的科学家认识现实世界的态度以及对于科学研究的认识所达到的理性高度。

5.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3分)导学号 25894293(C)A.开头引用爱因斯坦的话作题记,是要借此表明自己的科学追求,引出自己“感兴趣”的两件事。

B.第1自然段的作用是总领全文,点出文章要叙述的主要内容。

C.“我常常给自己提出一些只有小孩儿才问的傻乎乎的问题”,这说明作者提的问题是幼稚可笑的、天真的,正常人不屑一顾的。

D.“在水底的鱼群里可能有一些鲤鱼‘科学家’”中的“可能”一词不能删去,它说明作者并未武断下结论,体现了语言的准确、严密。

6.文章写到“鲤鱼科学家”对世界的认识,这样写想说明什么?下列选项中分析错误的一项是(3分)导学号 25894190(A)A.“鲤鱼科学家”对“世界”的认识是“水池之外看不见的世界没有科学意义”。“鲤鱼科学家”对世界的认识是有限的,与人类相比是幼稚和低级的。

B.它们以神秘的“力”来掩盖自己的无知。“鲤鱼科学家”的“消失”和“重现”——它们认为是“奇迹”,是“可怖的事情”,而不肯去探究原因。

C.作者说明“自以为是”的人类和“鲤鱼科学家”有相似之处。人类“一生就在我们自己的‘池子’里度过”,只要“超出我们的理解力”的自然存在,他们就“拒绝承认”。

D.“鲤鱼科学家”的“传奇故事”,真实地证明另一个世界的存在,而它们却认为“胡 2 说八道”,荒谬绝伦,违背它们的“自然规律”。同样,人类“不能在实验室里便利地验证”的理论,他们就加以“鄙视”,表现出思想上的保守和固执。

【解析】 作者想通过“鲤鱼科学家”对世界的认识说明“自以为是”的人类和“鲤鱼科学家”有相似之处。人类“一生就在我们自己的‘池子’里度过”,只要“超出我们的理解力”的自然存在,他们就“拒绝承认”。所以,在讲“鲤鱼科学家”的时候,与人类相比是找的相同点,而不是异同点。

7.在下面文段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6分)导学号 25894191

在1970年以后,欧美的营养学家说:“粗粮含有大量的膳食纤维,因此吃粗粮有益健康。”过去,__①__,曾经被认为是对人体不起营养作用的一种非营养成分。营养学家认为粗纤维吃多了,__②__,尤其是微量元素的吸收。直至1970年,欧美的营养学家才认识到,粗粮里含有大量的膳食纤维,__③__,它在预防人体的某些疾病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认识到粗纤维的概念已不适用,因而将这一名词废弃,改称膳食纤维。

答:①粗粮中含有的粗纤维__②会阻碍人体对食物中营养素的吸收__③这种膳食纤维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

8.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5分)导学号 25894192

在重大比赛或考试前去“祈福”,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里约奥运会之前,主教练郎平曾带着女排的姑娘们去普陀山祈福,而在这届奥运会中,中国女排时隔12年再登奥运冠军宝座。可见,“祈福”在某种程度上会增强选手或应试者们必胜的信心,而有了必胜的信心,势必会在赛场或考场上超常发挥,这样就一定能实现自身的价值。所以说,只要有好的心态,就必然能获得成功。

①有了必胜的信心不一定就能在赛场或考场上超常发挥。②在赛场上或考场上超常发挥,不一定就能实现自身的价值。③有好的心态不一定就能获得成功。

二、提高阅读能力(12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导学号 25894193

奥数热 65.1%受访者希望家长不要盲目跟风

北京某高校硕士研究生钱欣欣,小时候曾学习奥数8年。她自称是“奥数的受益者”,“它打开了我的思路,让我对数学一直没有惧怕的心理。小学5年每次学校刚发新书,我一翻就知道自己都会,这样会非常自信,更爱学习。这是一个良性循环的过程。以后我有了孩子,也会让我孩子学奥数。”

“但我也在想,如果我们当年学奥数是和升学直接挂钩的话,那我当时学奥数的心情,包括我妈让我学奥数的心态,都会变,再也不能享受这个过程。”她说,“我学奥数,是因为课本上的知识已经掌握好了,而不是像报道里说的,家长不切实际地让孩子盲目学习。”

奥数常常让很多人“爱恨交加”。学奥数到底会对孩子带来什么样的影响?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问卷网对2 000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47.7%的受访者认为奥数可以开发孩子的智商和潜力。但同时也有37.2%的受访者担心是对孩子学习潜力的透支,影响长远发展。

“奥数”被认为是“数学思维的体操”。世界上不少国家都开设了奥数教育,目的是发现具有数学潜质的天才少年,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和兴趣。在受访者看来,奥数有其积极的一面,包括开发孩子的智商和潜力(47.7%)、培养良好的数学思维(35.1%)、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25.9%)、学习能力和考试成绩显著提高(23.6%)。

然而,在我国“全民奥数”的氛围下,奥数早已背离了作为“思维体操”的初衷,以应试为目标,采用题海战术、强化训练等方式。奥数被异化让很多人忧心忡忡——37.2%的受访者认为是对孩子学习潜力的透支,影响长远发展;35.1%的受访者担心低龄化、高强度的超前教学违背教育规律;24.3%的受访者认为容易让孩子产生挫败感和恐惧、厌烦心理;23.9%的受访者担心直接告诉学生解题捷径,导致思维固化;19.0%的受访者害怕毁掉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14.4%的受访者觉得会对学校课堂教学造成干扰。

“过度刷题对孩子造成的伤害,就是让他们从此远离数学。奥数只是升学的敲门砖,一旦完成了升学的任务,被伤害的孩子就会选择再也不碰奥数。”家住北京海淀区的家长张扬(化名)对奥数被异化的后果深有体会。她指出,孩子在刷题的过程中,用最少的时间完成题目,是他们追求的目标,为此记住解题套路和公式,是最有效的。如果在孩子并不理解基本概念的前提下过度刷题,那么,一旦进入更难的阶段,孩子终将掉队。

46岁的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民刘国忠的侄子正在上小学五年级。学校老师经常建议孩子学奥数,说能开拓视野。但他觉得,盲目学奥数耽误时间,没什么意义。“像现在上初中学x、y(方程式),小学高年级的奥数就是把x、y换成圆圈、方框,还是让你解方程”。

刘国忠一直记得女儿四年级时的一件事。学校期末考试,数学试卷是120分制,100分从课堂教学内容中出题,20分是附加分,是两道奥数题,题目是同类型的,就是数一共有多少个图形。这个靠自己数是数不清的,只要会套公式就能得出答案。可这个公式学校根本不教,只有学了奥数才会。他女儿前面100分的试题,拿了99分,原本是第一,但两道附加题,因为没学过奥数,附加分就是0,成绩一下子只能排到中等。

“我当时就不明白了,学校为什么要用课外的奥数题来考学生?两道一样的题,用了孩子并不懂的公式,这也不能提高孩子的思考能力啊!这种完全靠记公式的应试奥数题,却被学校用来考学生,让我感到很憋屈,甚至会想,要是让孩子学学奥数就好了。”他发现,这种情况现在依然很普遍,感觉学校教育的导向不太对,逼着没必要学奥数的孩子也去学。“对于孩子来说,要想学习有后劲儿,兴趣和自学能力都非常重要,这些一旦被破坏,再想找回 来几乎不可能。”

调查中,65.1%的受访者希望家长不要盲目跟风,根据孩子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育方式。

(节选自2016年11月29日第7版

《中国青年报》,有删改)9.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B)A.在钱欣欣看来,小时候学习奥数,是在课本上的知识已经掌握好了之后,而且没有和升学直接挂钩,这说明奥数学习应该享受过程,但数学学习也不能忽视。

B.人们对奥数的作用有着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奥数可以开发孩子的智商和潜力,也有人认为它会影响孩子们的长远发展。

C.有的家长对孩子们奥数学习的“刷题”不以为然,他们认为这是异化了奥数,会对孩子们造成伤害,让他们从此远离数学。

D.调查中,多数人对我国“全民奥数”的现象有异议,他们希望家长为自己的孩子定下长远的学习目标,人们否定“全民奥数”。

【解析】 C项,原文批评的是“过度刷题”,选项表述扩大了范围。10.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较为合理的两项是(5分)(AE)A.作为“奥数的受益者”的硕士研究生钱欣欣,以其现身说法来讲自己对奥数的认识,会比局外人来谈更有说服力。

B.谈到奥数对很多人的不好影响,文章用“学奥数到底会对孩子带来什么样的影响”设问,启发人们思考,引出了后文的调查结果。

C.谈到奥数被异化的情况,本文用了六个数据来说明,准确表现了人们担忧的种种情形。人们最担心的是奥数让孩子产生挫败感和恐惧、厌烦心理。

D.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民刘国忠认为孩子学奥数会耽误时间,他认为学校教育的导向不太对,这样逼着没必要学奥数的孩子去学没什么意义。

E.这篇调查报告,从内容构成来看,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两种方式。采访的人角度客观,所举数据详尽,充分体现了调查报告的文本特点。

【解析】 B项,在设问前,是说奥数常常让很多人“爱恨交加”,而不仅仅是不好的影响——“恨”,见原文第3段第一句表述。C项,人们最担心的应该是怕“孩子学习潜力透支,影响长远发展”。D项,原文是说“盲目学奥数”的影响。

11.奥数热是现在基础教育中的一个很特别的现象,你如何看待奥数热?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4分)答:奥数教育在基础教育中有一定的意义,但不可盲目追求。①奥数教育的开展,有利于发现有潜质的少年。②奥数有利于培养孩子的数学思维、自信心和兴趣。③但是,低龄化、高强度的超前教育会给孩子在思维方式、学习兴趣等方面带来不好的影响。④没有必要让所 有孩子都去学奥数,尤其不应将其作为常规教学的一部分。_ 【解析】 抓住关键句“奥数有其积极的一面,包括开发孩子的智商和潜力(47.7%)、培养良好的数学思维(35.1%)、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25.9%)、学习能力和考试成绩显著提高(23.6%)”“如果在孩子并不理解基本概念的前提下过度刷题,那么,一旦进入更难的阶段,孩子终将掉队”“感觉学校教育的导向不太对,逼着没必要学奥数的孩子也去学”等,从利与弊两个角度进行分析。

第五篇:高中语文专题14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供借鉴

高中语文专题14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供借鉴

专题14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

1.走近作者。

加来道雄,美籍日裔物理学家,毕业于美国哈佛大学,获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哲学博士学位,后任纽约市立大学城市学院理论物理学教授。主要著作有《超越爱因斯坦》(与特雷纳合著)《量子场论》《超弦导论》。

2.比喻在科普文中的作用

比喻是在说明事物或说明道理时,用与所说明的事物或所说明的道理有相似点的别的事物或道理来打比方。大致说来,比喻的作用主要有两个:一是对事物的特征进行描绘或渲染,使事物生动具体,给人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二是用浅显的或人们熟悉的事物对深奥难懂的事物加以说明,便于人们深入理解。学习分析比喻在特定语境中的作用,可以提高对阅读材料的感悟能力,从而加深理解。

要确切理解比喻的作用,可以采用以下两法。

(1)一一对应析用意。把握作者运用比喻的目的是理解比喻作用的前提,如果连作者用这个比喻是为了说明什么都不晓得,也就无从分析其作用了。比喻里被比方的事物叫“本体”,用来打比方的事物叫“喻体”,本体和喻体的性质不同,却一定有某些方面的相似点,采取把本体和喻体一一对照起来加以分析的方法,可以看出作者使用比喻的目的和用意,从而体会比喻的妙处。

(2)瞻前顾后析深意。比喻的运用往往是在描写事物或说明道理的过程中恰当的插入,也就是说,比喻不是说明的全部,它是与前后的描写或说明融合在一起的。因而,要真正弄清比喻的作用,把握其深意和妙处,不能就比喻看比喻,还需要瞻前顾后,联系上下文来分析。

3.给汉字注音或据拼音写汉字。

五彩bānlán()

xiá()想

杜()撰

惊chà()

怪dàn()

撒手人huán()

刨()根问底

浩hàn()

湮()没

畏葸()不前

3.斑斓  遐 zhuàn  诧  诞  寰  páo  瀚  yān  xǐ

1.鲤鱼“科学家”对“世界”的认识是怎样的?作者想通过鲤鱼“科学家”对世界的认识说明什么?

(1)主要有以下几点:①“水池之外看不见的世界没有科学意义。”②“它们为睡莲自己能够运动而困惑不解”——它们以神秘的“力”来掩盖自己的无知。③鲤鱼“科学家”的“消失”和“重现”——它们认为是“奇迹”,是“可怖的事情”,而不肯去探究原因。④“鲤鱼科学”的“传奇故事”,真实地证明另一个世界的存在,而它们却认为胡说八道,荒谬绝伦,违背它们的“自然规律”。

(2)说明“自以为是”的人类和鲤鱼“科学家”有相似之处。①人类“一生就在我们自己的‘池子’里度过”,只要“超出我们的理解力”的自然存在,他们就“拒绝承认”。②“科学家发明像力这样一些概念……”,是因为他们只愿意承认“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不肯改变思考问题的方式。③“不能在实验室里便利地验证”的理论,他们就加以“鄙视”,表现出思想上的保守和固执。

2.课文中阅读多维空间历险故事和统一场理论书籍两小段内容,对“教育历程”的叙述有什么作用?

课文的重点是童年趣事和建立实验室,这三个事例已经把“教育历程”完整地勾画出来。而夹杂在其中的两个小事例,主要起补充和衔接的作用。历险故事加深作者对高维空间的想象,激发兴趣;而阅读统一场理论书籍,既表现了高中阶段作者求知的热情,也衔接起由理论到实验的探究过程。

3.作者建立实验室的事例,对我们现实生活有怎样的意义?

科学是建立在基础实验之上的,科学理论要经过实验的检验才能得到论证。实验不是简单的操作,要有理论指导,要有实验的设计,要有策划组织能力,要有耐力和恒心等等,实验考验的是实验者的综合能力。而我们当前存在的问题是,重视理论,轻视基础实验,表现为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差,思想上浮躁,急功近利。对教育而言,重知识,轻能力的现象很普遍。这些都是一名理论物理学家重视实验给我们现实生活的启迪。

4.作者说:“我决定要对这一秘密刨根究底,纵然为此而必须成为一名理论物理学家也在所不辞。”在作者心中“理论物理学家”应该是怎样的人?

理论物理学家的工作是抽象、枯燥的,受实验条件的限制,自己的学说很难得到实验的证明,甚至可能到死也得不到成就。

这样的人必须耐得住寂寞,必须有奉献精神。“在所不辞”意味着“理论物理学家”道路的艰辛。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畅游(chàng)

陶醉(táo)

杜撰(zhuàn)

鄙视(běi)

B.贪婪(lán)

浩瀚(hàn)

遐想(xiá)

怪诞(yán)

C.目眩(xuàn)

惊诧(chà)

湮没(yān)

潜心(qián)

D.混乱(hùn)

模糊(mó)

畏葸(sǐ)

挣扎(zhēng)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磁场

玩耍

欣慰

万变不离其宗

B.安份

笨重

约束

偷鸡不成蚀把米

C.斑斓

畅游

历程

慌慌不可终日

D.鲤鱼

篮球

幅射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3.下列语句横线处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我决定要对这一秘密刨根究底,_______为此而必须成为一名理论物理学家也在所不辞。

②仪器成功产生了比地磁场强两万多倍的磁场,而这正是加速一束电子所_______的。

③我感觉到________的自然规律不再适合于这个冥冥世界。

④在躲避风雨之时,我想弄清楚周围发生的一切将会以怎样的形式______在鲤鱼们的眼中。

A.纵然

必需

熟悉

呈现

B.纵然

必须

熟习

呈现

C.虽然

必需

熟习

呈献

D.虽然

必须

熟悉

呈献

4.下列各句中,加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我想知道世界的内在规律,其余则是繁文缛节。

B.我蹲在那里的一个小池边,为慢慢畅游在水底睡莲之中五彩斑斓的鲤鱼所陶醉。

C.鲤鱼和我生活在两个截然不同的宇宙之中,从不进入对方的世界,我们之间被水面这一薄薄的“栅栏”分隔开来。

D.我想这些鲤鱼“科学家“会对那些提出在睡莲之外还存在有另外一个平行世界的鱼冷嘲热讽。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我蹲在那里的一个小池边,被慢慢畅游在水底睡莲之中五彩斑斓的鲤鱼所陶醉。

B.我对阿西莫夫的《基地》系列惊叹不已,书中超维空间旅行的发现导致了一个银河帝国的兴起。

C.一些科学家鄙视更高维数世界,是因为他们不能在实验室里便利地验证它。

D.睡莲之所以不被触摸而运动的原因,是因为有一种看不见的神秘力在对它起作用。

6.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①我的世界的本质超过了它们的理解能力。

②它们相信它们的“宇宙”就由阴暗的池水和睡莲构成。

③鲤鱼们的一生就在这浅浅的水池中度过。

④我喜欢坐在距离鲤鱼仅仅几厘米的地方,然而,我们之间却如距深渊。

⑤它们大部分时间在池底漫游,因此它们只模糊地意识到在水面之上存在有另一个外部世界。

A.①④③⑤②

B.③②⑤①④

C.①④③②⑤

D.②③⑤①④

7.提取下列材料的要点,整合成一个单句,对“反物质”作一解说。可适当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①爱因斯坦的工作使一种称之为反物质的新型物质成为可能。

②反物质的作用形式与普通物质一样。

③反物质与普通物质接触之后它们将会湮没,并且猛然释放出能量。

④反物质由反粒子组成。

反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我想,鲤鱼“科学家们”将会聪明地杜撰某种虚构的东西——它被称为“力”,来掩盖自己的无知。由于不能理解在看不见的水面上存在的水波,它们将得出这样一个结论:睡莲之所以能够不被触摸而运动,是因为有一种看不见的神秘力在对它起作用。它们可能给这种错觉起一个高深莫测的名称(如超距作用,或没有任何接触睡莲即会运动的能力)。

我曾想,如果从池水中抓出一个鲤鱼“科学家”,事情将会怎么样呢?放回池水之前,它可能随着我的查看而狂乱挣扎。那么别的鲤鱼又将怎样看待这件事呢?对于它们而言,这确实是一件可怖的事情。它们第一次意识到有一位鲤鱼“科学家”从它们的宇宙中消失了。就那么简简单单,没有留下任何踪迹。不管在它们的宇宙中怎么寻找,就是没有这条丢失的鲤鱼的踪影。然而,就那么几秒钟,当我把它放回池水之后,这位鲤鱼“科学家”便突然冒了出来。对于别的鲤鱼而言,这真是一个奇迹。

待神志镇定之后,这位鲤鱼

“科学家”就会讲述一个真正令它们惊诧不已的传奇故事。它说:“突然之间,不知怎的我就被拉出了咱们的宇宙(池水),投进了一个冥冥世界,那里有令人目眩的强光和我从未见过的奇形怪状的物体。最奇怪的是那个抓住我的生物竟然一点儿也不像鱼。更使我震惊的是,无论如何也看不到它的鳍,但是没有鳍它还是能够运动。我感觉到熟悉的自然规律不再适合于这个冥冥世界。随后,我发现自己突然又被扔回了咱们的世界。”(当然,这个到宇宙之外一游的故事对于鲤鱼是怪诞的,大多数鱼都认为这完全是胡说八道。)

1.文中加线的语句说鲤鱼“科学家们”会杜撰某种东西,掩盖自己的无知,这是一个比喻句,它是用来比喻什么的?

2.文中加线的“冥冥世界”和“熟悉的自然规律”分别指代的是什么?

3.节选部分采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鲤鱼“科学家”的故事在文中具有怎样的作用?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认识?

【2015年高考福建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数不尽的萤火虫

中国有悠久的萤火虫文化。早在先秦时期的《诗经》中,萤火虫就成为先民的关注对象,诗中“町畽鹿场,熠耀宵行”就是描述萤火虫的。古代诗人常借萤火虫抒情达意,唐代杜牧的“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便是千古绝唱。“囊萤夜读”的故事家喻户晓,也曾激励过无数学子发奋努力。

现代人是不再需要“囊萤”来夜读了。到20世纪40年代,科学家受萤火虫发光器的启发,发明出荧光灯。萤火虫发出的荧光是一种生物光,它不同于其他的光会伴生热量的损耗,是目前已知唯一已知没有热损耗的光源,因此也叫“冷光源”。荧光灯的发明大大提高了能源使用率,但与萤火虫的发光率相比还差得太远。

最近,研究人员在研究萤火虫发光器时,还意外发现了一种锯齿状排列的鳞片,它可以提高发光器的亮度。科学家将其应用在二极管(LED)的设计中,制作出模仿萤火虫发光器天然结构的LED覆盖层,可使其效率提高50%以上。这种新颖设计可能会在几年内应用在LED生产中。

萤火虫特有的虫荧光素酶基因,在基因工程中也越来越多地作为遗传标记的首选来检测基因表达。人们不但利用萤火虫的基因检测癌细胞,还利用基因转移技术把萤火虫的基因转移到玉米中,较快地培育出新的具有抗病虫害的玉米新品系。

萤火虫还是血吸虫病的防疫助手。水生血吸虫的幼虫吃包括钉螺在内的螺类,而钉螺正是血吸虫的唯一宿主。萤火虫体内的腺苷磷酸,可作为一种优异的检测剂来检测水的污染程度。萤火虫喜欢植被茂盛、水质干净、空气清新的环境,凡是萤火虫种群分布的地区,都是生态环境保护得比较好的地方。

遗憾的是,如今,萤火虫在部分地区已越来越少见。除了自然天敌外,人类成了萤火虫最大的“天敌”。美国一些医药公司为了获取萤火虫体内特有的虫荧光素和虫荧光素酶,出价购买萤火虫,导致人们大肆捕捉萤火虫。在日本,上世纪60年代的工业污染和城市扩张,致使萤火虫幼虫的生存率直线下降。

萤火虫求偶时,雌雄之间会发出特异的闪光信号以吸引异性并交尾。然而城市的亮光干扰了它们的闪光交流,当萤火虫感知到外界灯光时,就会停止发光、飞行、求偶,最终导致种群减少甚至灭绝。去年夏季一些城市刮起萤火虫展览热,千里迢迢从外省引入萤火虫,然后在公园放飞。但萤火虫的很多种类年复一年地在同一栖息地聚集、交配,即使栖息地遭到破坏,也不会迁往别处。萤火虫成虫的唯一使命就是繁殖,寿命很短,长的也就十几天。萤火虫本就不适合长途迁徙,目的地栖息环境又不太合适,它几乎活不了几天,繁殖就更是不可能了。不少专家为此呼吁:与其引进萤火虫,不如改善自然环境。

那些曾在林间泽畔“熠耀宵行”的萤火虫,如今已与我们渐行渐远,靠人工引进不能“引”来它们的回归。萤火虫是自然的,也是文化的,但归根结底是自然的,因而要靠自然来解决。而且,保护萤火虫不能光着眼于一个物种,而是要通过保护整片栖息地来保护许多物种。如果做到这一点,引来的肯定不只萤火虫。萤火虫如是,熊猫如是,白鹳也如是……总之,我们应多想想如何对自然更友好,与万物共存共荣。

(摘编自《新华文摘》2014年第13期)

1.下列对文章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科学家受萤火虫发光器的启发而发明的荧光灯,在减少热损耗方面成效显著,但发光率不如萤火虫。

B.科学家模仿萤火虫发光器的天然结构,用以制作LED覆盖层,这种设计在应用中起到节能的作用。

C.人们选择萤火虫特有的虫荧光素酶基因,将其运用于癌细胞检测、玉米新品系的培育和水质监测。

D.引进萤火虫的做法不合乎自然规律,因为长途迁徙影响其正常繁殖,异地放飞又改变其栖息环境。

E.对一个物种的保护必将使其他物种获益,因而做好了萤火虫的保护工作,引来的肯定不只萤火虫。

2.为保护萤火虫,我们要注意萤火虫的哪些习性?请简述。

3.请根据文本,分析“萤火虫是自然的,也是文化的,但归根结底是自然的”这句话的含意。

1.C

【解析】A项,“鄙”应读bǐ;B项,“诞”应读dàn;D项,“混”应读hùn,“葸”应读xǐ。

2.A

【解析】B项,份—分;C项,慌慌—惶惶;D项,幅—辐。

3.A

4.A

【解析】A项,繁文缛节:过分繁琐的仪式或礼节。也比喻其他繁琐多余的事项。此处应用“细枝末节”。B项,五彩斑斓:形容颜色非常好看,色彩相当丰富,多种颜色错杂繁多。C项,截然不同:形容两件事物毫无共同之处。D项,冷嘲热讽:用尖刻辛辣的语言进行讥笑和讽刺。

5.B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A项,句式杂糅,“被……所陶醉”应改为“为……所陶醉”或者“被……陶醉”;C项,成分残缺,应在“更高维数世界”后加上“的说法”,作“鄙视”的宾语;D项,句式杂糅,删去“的原因”或者“是因为”。

6.B

【解析】先说鲤鱼,再到“我”。标志性的词语有“鲤鱼们的一生”“它们……意识到……另一个外部世界”“我的世界……超过了它们的……”等。

7.(反物质是)一种由反粒子组成,作用形式与普通物质一样,但与普通物质接触之后将会湮没,并且猛然释放出能量的新型物质。

【解析】本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这一题考查的是把短句变为长句,可以先把其中一个主要句子作为主干,然后把剩余的短句按一定的层次、顺序组合,作主要句子的定语或状语。这里的几个短句,围绕“反物质”展开话题。可以用“反物质是一种新型物质”作为主干,而将其他短句分解、组合,化为“新型物质”的定语。

1.作者用这句话比喻我们对我们所生存的环境中的一些未知的东西,往往采用类似的方法。说明我们对宇宙的认识是有限的,有的甚至是肤浅或错误的。

【解析】找出关键词句,划定答题区间,结合具体文章内容理解作答。

2.“冥冥世界”指鲤鱼所生活的池水以外的世界;“熟悉的自然规律”指生活在水中,靠鳍运动。

【解析】结合文中语句“如果从池水中抓出一个鲤鱼‘科学家’”,“当我把它放回池水之后,这位鲤鱼“科学家”便突然冒了出来。对于别的鲤鱼而言,这真是一个奇迹。”可知,“冥冥世界”就是指鲤鱼所生活的池水以外的世界。文中又说“我感觉到熟悉的自然规律不再适合于这个冥冥世界”,可知鲤鱼所深刻了解、熟悉掌握的技能到了池水之外便不能适应。

3.这一部分采用了拟人化的表现手法,这样写生动形象,使深奥的科学道理变得浅显易懂。

【解析】首先点明用到了哪种表现手法,结合选文内容,将鲤鱼拟人化,可知运用了拟人。然后再阐述这种表现手法的作用即可。

4.作者正是从对鲤鱼世界的想象中,认识到人类观察空间的局限性,间接感悟到高维空间存在的可能,由感性的想象上升到理性的创造,这体现了作者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解析】文章开头作者说:“童年的两件趣事极大地丰富了我对世界的理解力”,鲤鱼“科学家”的故事就是其中之一。在作者看来,科学是需要想象力的,想象力能带来创造力。

1.CE

2.①萤火虫对栖息地生态环境有较高要求。②多不喜迁徙。③求偶时以闪光信号吸引异性。④对外界亮光反应敏感。(意思对即可。)

【解析】这是一道局部信息筛选的题目,首先要找准区位,文章的前半部分主要说明的是萤火虫在现实中的应用,后部分主要是萤火虫的习性介绍,那保护就要通过习性方面的特征来保护,然后在最后三段中选取关键的语句作答即可,主要为“对栖息地生态环境有较高要求”“不喜迁徙”“求偶时以闪光信号吸引异性”“对外界亮光反应敏感”等。

3.①萤火虫“也是文化的”:有助于人类对血吸虫病的防疫;能启迪人类的科学发明;还是我们民族审美情感的寄托。②“归根结底是自然的”:萤火虫是大自然的一份子,对它的保护要遵从大自然的规律。(意思对即可。)

下载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练案28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 新人教版必修3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练案28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 新人教版必修3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

    必修3 第四单元 备课人:李老师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 设计方案(一) 总体设计 教材概述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是日裔理论物理学家加来道雄的作品,文章没有像前面的科普......

    一名物理学家教育历程 学案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学案 编写:王智斌 审核:樊洁班级: 姓名: 学号: 【学习目标】 1.了解加来道雄和他的作品; 2.体会加来道雄所说的怀疑精神、兴趣、毅力等基本精神品质对......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学习精要】学习精要】 1.本文布局谋篇重点突出, 1.本文布局谋篇重点突出,详本文布局谋篇重点突出略得当。在整体上,略得......

    一名物理学家教育历程教案

    寻“趣”之旅 ——《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教案(22号选手)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文本,以“教育历程”为重点,探讨其中表现的思想内涵,引导学生从生活出发,了解科学、认识科学,......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从生活出发,了解科学、认识科学。2.引导学生以'教育历程'为重点,探讨其中表现的思想内涵。 3.引导学生体会科学精神。重点、难点及......

    【金识源】高中语文 4.14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习题 新人教版必修3

    14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 一、基础巩固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组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湮没/殷红斑斓/阑珊旅行/履行 ......B.栅栏/栅极杜撰/编纂触摸/粉末 ......C.踪迹/临......

    高中语文 第14课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2同步练习新人教版必修3

    第4单元 第十四课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2 一、双基夯实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部相同的一组是( ) A.蹊跷 溪水 栖身之所 休戚与共 ....B.夙愿 星宿 追本溯源 沧海一粟 ....C.......

    高中语文 第14课《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练习新人教版必修3(共5篇)

    【练】人教必修3第14课《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教学资料 基础巩固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贪婪(lán) 湮没(yīn) 遐想(xiá) 撒手人寰(huán) ....B.惊诧(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