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中研究性学习课——开题报告
高中研究性学习课题
开题报告
一. 课题名称:山水与文化
二. 课题组组长:王君杰
成员:王泽琛,王文周,杨帆,白松,闵超
三. 课题提出背景说明: 中国山水千姿百态,可谓得天独厚;中国又是文明古国,历代人文荟萃。这自然与人文的两大特点,孕育 出丰富多彩的中国山水文化。中国众多的名山胜水,不仅自然景观雄奇秀丽,而且沉积着深厚的文化,闪耀着 灿烂的异彩。所谓“中国山水文化”,就是山山水水中蕴涵和引发的文化现象。这是中国的宝贵财富,也是全 人类的自然与文化遗产,在世界上有显著的地位。
四.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中国山水文化具有多层面的价值。当今世界,旅游越来越普遍地成为人们的一种重要的生活内容,人们以 这种活动来满足高层次的需求。我国风景名胜区遍及全国各地,旅游资源极其丰富,旅游业被称为我国的“朝 阳工业”,风景名胜区是我国的“无烟工厂”,发展旅游业的潜力很大。中国山水文化的研究,揭示出我国风 景名胜固有的独特魅力,帮助人们真正地认识和欣赏她们的美,激发起人们强烈的感情,从而吸引更多的人游 览我国风景名胜,热爱我国风景
名胜,理解我国风景名胜。这方面的经济和社会效益都是不可估量的。这是第 一层面的价值。中国山水文化保留着历史的足迹,又是了解中国文化及其发展的特殊的窗口。中国自古就有“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之说,把游历与读书相提并论。许多风景名胜区都保留着丰富的实物资料,生动地体现 出不同时代的文化特色。发掘中国山水文化的这一层面的价值,是弘扬中华文化的一条重要的途径。发扬中国 山水文化中蕴涵的优秀民族传统,这是它更深的一个层面的价值。
五. 预期成果:
了解山水文化的行成与本质,特点与形态,立足于当下从新时代的高度去理解人与山水的关系。
六. 研究方法:
搜集资料,问卷调查
七. 活动计划: 1.任务分工:
分为3个小组
第一组:王君杰,王泽琛负责制定问卷与发放。
第二组:王文周,杨帆整理和搜集资料。
第三组:白松,闵超打印文件及最终整理。2.活动步骤:
(1)全体组员进行讨论、确定课题、出动全体组员收集有关资
料。
(2)全体组员发放问卷。
(3)对回收问卷和所收资料进行整理。
(4)上网将活动细则及成果打印出来,便于写论文报告和总结。篇二:高中研究性学习课题开题报告表
高中研究性学习课题开题报告表 1 2 3 4 5篇三:高中研究性学习课 ——开题报告
高中研究性学习课 ——开题报告
当今是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信息时代,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教育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础,是提高民族整体素质和创新人才的主要基地,是增强综合国力和民族凝聚力可靠保证。因此,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方式,教育部在《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中增设了包括研究性学习在内的综合实践活动。国家教育部对基础教育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和调整,其目标就是:着重培养学生以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重点的创造性学力,主要是通过情感体验和探究实践,形成掌握与运用知识、永不满足、追求卓越的学习态度和发现,提出问题、研究、解决问题创新意识、学习能力,及其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又提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的课程。而校经过几个月筹备工作,今天正式开题了。
我受学校校长委托,代表学校课题作开题报告,请同学研究讨论。
1、什么是研究性学习?为什么在高中课程设置研究性学习课程?
答: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设置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在于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作为一门课程,研究性学习应当达到的目标是什么呢?
答:研究性学生强调对所学知识、技能的实际运用,注重学习的过程和学生的实践与体验。因此,需要注重以下几项具体目标:一是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二是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四是学会分享与合作。五是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六是培养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3、研究性学习纳入必修课,这是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突破,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新的课程形态,具有哪些特点?
第一个是开放性。第二个是探究性。第三个是实践性。
4、在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都具有新的特点,教育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以及师生互动的形式都要发生较大变化。那么,研究性学习应当如何实施和组织呢?
研究性学习的组织形式主要有三种类型:小组合作研究、个人独立研究、个人研究与全班集体讨论相结合。
研究性学习的实施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进入问题情境阶段、实践体验阶段和表达交流阶段。
在确定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以后,学生要进入具体解决问题过程,通过实践、体验、形成一定的观念、态度,掌握一定的方法。本阶段实践、体验的内容包括:
(1)搜集和分析信息资料。学生应了解和学习收集资料的方法,掌握访谈、上网、查阅书刊杂志、问卷等获取资料的方式,并选择有效方式获取所需要的信息资料;要学会判断信息资料的真伪、优劣,识别对本课题研究具有重要关联的有价值的资料,淘汰边缘资料;学会条理、有逻辑地整理与归纳资料,发现信息资料间的关联;最后综合整理信息进行判断,得出相应的结论。
(2)调查研究。学生应根据个人或小组集体设计的研究方案,按照确定的研究方法,选择合适的地方进行调查,获取调查结果。
(3)初步的交流。学生通过收集资料、调查研究得到的初步研究成果在小组内或同学之间充分交流,学会认识客观事物,认真对待他人的意见和建议,正确地认识自我。
5、研究性学习对教师是一种全新的挑战,使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变化,从知识的权威到平等参与学生的研究,从知识的传递者到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指导者。老师指导作用该如何发挥?
答: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也重视教师的指导作用。在研究性学习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开展研究活动时遇到的困难以及他们的需要,注意观察每一个学生在品德、能力、个性方面的发展,给予适时的鼓励和指导,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并进一步提高学习积极性。
6、评价是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环节,那么,研究性学习应当如何评价?研究性学习的评价具有哪些特点?研究性学习的评价应当遵循哪些原则?
答:评价的内容与方式必须充分关注学习态度,重视学习的过程与方法,重视交流与合作,重视动手实践。研究性学习强调学习的过程,强调对知识技能的应用,强调学生亲身参与探索性实践活动并获得感悟和体验,强调学生的全员参与。因此,要采用形成性评价的方式,重视对过程的评价和在过程中的评价,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改进,使评价成为学生学会实践和反思、发现自我、欣赏别人的过程;同时,要强调评价的激励性,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施展自己的才能,努力形成激励广大学生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氛围。研究性学习评价的第一个特点是评价主体的多元化。第二个特点是评价内容的丰富性和灵活性。研究性学习评价的内容通常涉及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参与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态度。二是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所获得的体验情况。三是学习和研究的方法、技能掌握情况。四是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情况。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比较广泛教育资料的背景下所开展自主的、开放的、探究式的学习活动。学校应从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实验室、计算机网络以及具有专长的教师等校内现有教育资源。同时,要积极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开发和利用当地教育资源,包括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学术团体、专业技术部门(包括农村衫技术研究与推广部门)的人力资源和研究资源,为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创造条件。
对研究性学习的评价要强调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方法、手段的多样性,特别关注学生参与研究性学习活动的过程,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获得的直接体验,把对学生的评价与对学生的指导紧密结合起来。要通过评价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施展才能,学会尊重和欣赏他人,激励学生积极进取,勇于创新。
开展研究性学习要求学生必须走出课堂、走出校门,积极地开展社会调查研究和实践活动。学校必须加强组织和管理工作,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增强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同时,学校加强与学生家庭、社会相关部门的沟通和联系,共同负责学生在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中的安全工作,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与社会实践、社区服务、劳动技术教育共同构成“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必修课程列入《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帮助学校有效地实施研究性学习,落实课程计划中的相关要求。
一、设置研究性学习的目的
设置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在于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机会,促使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当前,受传统学科教学目标、内容、时间和教学方式的局限,在学科教学中普遍地实施研究性学习尚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将研究性学习作为一项特别设立的教学活动作为必修课纳入《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将会逐步推进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并从制度上保障这一活动的深化,满足学生在开放性的现实情境中主动探索研究,获得亲身体验、培养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需要。
二、研究性学习的目标
研究性学习强调对所学知识、技能的实际运用,注重学习的过程和学生的实践与体验。因此,需要注重以下几项具体目标:
1、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
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通过自主参与类似于科学研究的学习活动,获得亲身体验,逐步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产生积极情感,激发他们探索、创新的欲望。
2、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研究性学习通常围绕着一个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展开。在学习的过程中,引导和鼓励学生自主地发现和提出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收集和分析资料,调查研究,得出结论并进行成果交流活动,引导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学习和
3、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研究性学习是一个开放的学习过程。在学习中,培养学生围绕研究主题主动收集、加工处理和利用信息能力是非常重要的。通过研究性学习,要帮助学生学会利用多种有效手段、通过多种途径取得信息,学会整理与归纳信息,学会判断和识别信息的价值,并恰当的利用信息,来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能力。
4、学会分享与合作
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是现代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将努力创设有利于人和人沟通与合作的教育环境,使学生学会交流和分享研究的信息、创意及成果,发展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
5、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 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要认真、踏实的探究,实事求是地获得结论,尊重他人想法和成果,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不断追求的进取精神,磨练不怕吃苦、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
6、培养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实践调查研究,学生要深入了解科学对于自然、社会与人类的意义与价值,学会关心国家和社会的进步,学会关注人类与环境和谐发展,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
三、研究性学习的特点
(一)开放性。研究性学习的内容不是特定的知识体系,而是来源于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立足于研究、解决学生关注的一些社会问题或其他问题,涉及的范围很广泛。它可能是某学科的,也可能是多学科综合、交叉的;可能偏重于实践方面,也可能偏重于理论研究方面。
第二篇:高中研究性学习课 ——开题报告
高中研究性学习课 ——开题报告
当今是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信息时代,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教育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础,是提高民族整体素质和创新人才的主要基地,是增强综合国力和民族凝聚力可靠保证。因此,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方式,教育部在《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中增设了包括研究性学习在内的综合实践活动。国家教育部对基础教育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和调整,其目标就是:着重培养学生以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重点的创造性学力,主要是通过情感体验和探究实践,形成掌握与运用知识、永不满足、追求卓越的学习态度和发现,提出问题、研究、解决问题创新意识、学习能力,及其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又提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的课程。而校经过几个月筹备工作,今天正式开题了。我受学校校长委托,代表学校课题作开题报告,请同学研究讨论。
1、什么是研究性学习?为什么在高中课程设置研究性学习课程?
答: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设置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在于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作为一门课程,研究性学习应当达到的目标是什么呢?
答:研究性学生强调对所学知识、技能的实际运用,注重学习的过程和学生的实践与体验。因此,需要注重以下几项具体目标:一是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二是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四是学会分享与合作。五是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六是培养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3、研究性学习纳入必修课,这是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突破,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新的课程形态,具有哪些特点? 第一个是开放性。第二个是探究性。第三个是实践性。
4、在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都具有新的特点,教育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以及师生互动的形式都要发生较大变化。那么,研究性学习应当如何实施和组织呢?
研究性学习的组织形式主要有三种类型:小组合作研究、个人独立研究、个人研究与全班集体讨论相结合。
研究性学习的实施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进入问题情境阶段、实践体验阶段和表达交流阶段。
在确定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以后,学生要进入具体解决问题过程,通过实践、体验、形成一定的观念、态度,掌握一定的方法。本阶段实践、体验的内容包括:(1)搜集和分析信息资料。学生应了解和学习收集资料的方法,掌握访谈、上网、查阅书刊杂志、问卷等获取资料的方式,并选择有效方式获取所需要的信息资料;要学会判断信息资料的真伪、优劣,识别对本课题研究具有重要关联的有价值的资料,淘汰边缘资料;学会条理、有逻辑地整理与归纳资料,发现信息资料间的关联;最后综合整理信息进行判断,得出相应的结论。
(2)调查研究。学生应根据个人或小组集体设计的研究方案,按照确定的研究方法,选择合适的地方进行调查,获取调查结果。
(3)初步的交流。学生通过收集资料、调查研究得到的初步研究成果在小组内或同学之间充分交流,学会认识客观事物,认真对待他人的意见和建议,正确地认识自我。
5、研究性学习对教师是一种全新的挑战,使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变化,从知识的权威到平等参与学生的研究,从知识的传递者到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指导者。老师指导作用该如何发挥?
答: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也重视教师的指导作用。在研究性学习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开展研究活动时遇到的困难以及他们的需要,注意观察每一个学生在品德、能力、个性方面的发展,给予适时的鼓励和指导,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并进一步提高学习积极性。
6、评价是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环节,那么,研究性学习应当如何评价?研究性学习的评价具有哪些特点?研究性学习的评价应当遵循哪些原则?
答:评价的内容与方式必须充分关注学习态度,重视学习的过程与方法,重视交流与合作,重视动手实践。研究性学习强调学习的过程,强调对知识技能的应用,强调学生亲身参与探索性实践活动并获得感悟和体验,强调学生的全员参与。因此,要采用形成性评价的方式,重视对过程的评价和在过程中的评价,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改进,使评价成为学生学会实践和反思、发现自我、欣赏别人的过程;同时,要强调评价的激励性,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施展自己的才能,努力形成激励广大学生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氛围。研究性学习评价的第一个特点是评价主体的多元化。第二个特点是评价内容的丰富性和灵活性。研究性学习评价的内容通常涉及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参与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态度。二是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所获得的体验情况。三是学习和研究的方法、技能掌握情况。四是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情况。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比较广泛教育资料的背景下所开展自主的、开放的、探究式的学习活动。学校应从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实验室、计算机网络以及具有专长的教师等校内现有教育资源。同时,要积极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开发和利用当地教育资源,包括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学术团体、专业技术部门(包括农村衫技术研究与推广部门)的人力资源和研究资源,为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创造条件。
对研究性学习的评价要强调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方法、手段的多样性,特别关注学生参与研究性学习活动的过程,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获得的直接体验,把对学生的评价与对学生的指导紧密结合起来。要通过评价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施展才能,学会尊重和欣赏他人,激励学生积极进取,勇于创新。
开展研究性学习要求学生必须走出课堂、走出校门,积极地开展社会调查研究和实践活动。学校必须加强组织和管理工作,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增强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同时,学校加强与学生家庭、社会相关部门的沟通和联系,共同负责学生在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中的安全工作,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与社会实践、社区服务、劳动技术教育共同构成“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必修课程列入《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帮助学校有效地实施研究性学习,落实课程计划中的相关要求。
一、设置研究性学习的目的
设置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在于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机会,促使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当前,受传统学科教学目标、内容、时间和教学方式的局限,在学科教学中普遍地实施研究性学习尚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将研究性学习作为一项特别设立的教学活动作为必修课纳入《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将会逐步推进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并从制度上保障这一活动的深化,满足学生在开放性的现实情境中主动探索研究,获得亲身体验、培养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需要。
二、研究性学习的目标
研究性学习强调对所学知识、技能的实际运用,注重学习的过程和学生的实践与体验。因此,需要注重以下几项具体目标:
1、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
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通过自主参与类似于科学研究的学习活动,获得亲身体验,逐步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产生积极情感,激发他们探索、创新的欲望。
2、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研究性学习通常围绕着一个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展开。在学习的过程中,引导和鼓励学生自主地发现和提出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收集和分析资料,调查研究,得出结论并进行成果交流活动,引导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学习和掌握一些科学的研究方法,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第一范文 网www.xiexiebang.com整理该文章……
3、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研究性学习是一个开放的学习过程。在学习中,培养学生围绕研究主题主动收集、加工处理和利用信息能力是非常重要的。通过研究性学习,要帮助学生学会利用多种有效手段、通过多种途径取得信息,学会整理与归纳信息,学会判断和识别信息的价值,并恰当的利用信息,来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能力。
4、学会分享与合作
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是现代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将努力创设有利于人和人沟通与合作的教育环境,使学生学会交流和分享研究的信息、创意及成果,发展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
5、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 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要认真、踏实的探究,实事求是地获得结论,尊重他人想法和成果,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不断追求的进取精神,磨练不怕吃苦、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
6、培养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实践调查研究,学生要深入了解科学对于自然、社会与人类的意义与价值,学会关心国家和社会的进步,学会关注人类与环境和谐发展,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
三、研究性学习的特点
(一)开放性。研究性学习的内容不是特定的知识体系,而是来源于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立足于研究、解决学生关注的一些社会问题或其他问题,涉及的范围很广泛。它可能是某学科的,也可能是多学科综合、交叉的;可能偏重于实践方面,也可能偏重于理论研究方面。
在同一主题下,由于个人兴趣、经验和研究活动的需要不同,研究视角的确定、研究目标的定位、切入口的选择、研究过程的设计、研究方法、手段的运用以及结果的表达等可以各不相同,具有很大的灵活性,为学习者、指导者发挥个性特长和才能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从而形成了一个开放的学习过程。
(二)探究性。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学习的内容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确定研究课题;学习的方式不是被动地记忆,理解教师传授的知识,而是敏锐地发现问题,主动地提出问题,积极地寻求解决问题方法,探求结论的自主学习的过程。因此,研究性学习的课题,不宜由教师指定某个材料让学生理解、记忆,而应引导、归纳、提出一些需要学习、探究的问题。
(三)实践性。研究性学习强调理论与社会、科学和生活实际的联系,特别关注环境问题、现代科技对当代生活的影响以及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
四、研究性学习内容的选择和设计
(一)因地制宜,发掘资源。选择研究性学习的内容,要注意把对文献资料的利用和对现实生活中“活”资料的利用结合起来。要引导学生充分关注当地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现实的生活环境,从中发现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把学生身边的事作为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有助于提高各地学校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可行性,有利于培养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以及社会责任感,有利于学生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保持较强的探索动机和创造欲望。
(二)重视资料积累,提供共享机会。学习内容的开放性为学生的主动探究、自主参与和师生合作探求新知识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师生在研究性学习中所获取的信息、采用的方法策略、得到的体验和取得的成果,对于本人和他人,以及以后的各届学生,都具有宝贵的启示、借鉴作用。
(三)适应差异,发挥优势。不同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在内容和方法上是有层次差异和类型区别的,因而在学习目标的确定上可以各有侧重,在内容选择上可以各有特点。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具体条件,自主选择研究课题留有足够的余地。
五、研究性学习的实施
(一)研究性学习的实施类型 依据研究内容的不同,研究性学习的实施主要可以区分两大类:课题研究类和项目(活动设计类)。
课题研究以认识和解决某一问题主要目的,具体包括调查研究、实验研究、文献研究等类型。
项目(活动)设计以解决一个比较复杂的操作问题为主要目的,一般包括社会性活动的设计和科技类项目的设计两种类型。前者如一次环境保护活动的规划,后者如某一设备、设施的制作、建设或改造的设计等。
一项专题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可以属于一种类型,也可以包括多种研究类型。综合性较强的专题,往往涉及多方面的研究内容,需要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和手段,更需要参加者之间的工协作。
第三篇:2015高中研究性学习开题报告
2015高中研究性学习开题报告
高中研究性学习开题报告
(一)研究小组成员:张翰雄、陈震、余鹏、盛尚然、毛俊雄、李浩宸 指导教师:刘** 课题:北京老城区文化古迹的保护与开发 1.选题意义
北京是一座古老的城市,历史底蕴深厚,文物古迹众多,为后人留下了为数众多的自然和人文遗产。近年来,随着经济建设的不断推进,以及北京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北京城区的土地资源紧张,人地矛盾突出,而位于北京中心地带的老城区成为问题最突出的地区。一方面,老城区交通发达,人口稠密,商业基础好,是北京发展服务业、商业区位条件最为优越的地区。“这种需求和房地产商的对经济效益的追求在这个特定的历史时期中结合在一起形成一股很大的力量,对历史街区的保护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开发和保护的矛盾日益突出,如何在发展中保存历史更成为矛盾的焦点,这使得保护历史街区成为当代世界各国城市建设中最富人文色彩也是最具有挑战性的工作。”(《济南城市历史街区的保护与开发研究》田芸)另一方面,北京的老城区历史文化古迹众多,胡同密布,居民众多,且多生活在文物古迹之中或四周,多以大杂院的居住形式聚居,居住面积小,房屋老旧,居住条件差。因此,在北京市文物古迹保护工作和民生安居工程中,老城区居民的搬迁工作成为最为重要的部分之一,并且得到了社会各个方面的普遍重点关注,并且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效应,也不可避免的引发了一些矛盾纠纷。现在,随着北京城区的地价房价不断上涨,人地矛盾更为突出。北京市,尤其是老城区的发展问题亟待解决。
历年来,围绕北京老城区历史文化古迹的保护开发问题,社会反响剧烈,各方面意见针锋相对,曾经引发大规模的社会大讨论。在北京市发展的初期,政府和民众对文物古迹保护意识淡薄,破坏拆除文物古迹的事件时有发生,社会影响极差,受到了多方面的批评。此外,在老旧城区居民的搬迁问题上,有关部门采取的措施也有不当之处。但随着文物古迹保护意识的增强和北京市政府部门的服务能力提升,对于这方面问题的处理逐渐走向成熟,得到了社会的基本认可。但仍有许多不足之处,需要提高。
北京是中国的首都,是其他城市发展的模板,具有很强的示范作用。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众多,例如南京、西安、上海、成都、昆明等,历史文物古迹数量很多,保护和开发价值巨大,北京在历史文化古迹保护与开发中,应当承当领头者和领先者。此外,北京作为世界大都会,与世界其他名城相比,北京的历史文化古迹保护与开发制度还不够完善,工作不够细致,在立法方面存在空白。在经济发展和人文北京的建设中,要做的工作还有许多。因此,对于北京老城区历史文化古迹的问题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它有助于北京人文景观的保护,有助于北京的科学发展,有助于北京和谐社会的建设,有助于北京经济发展,有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助于北京成为世界性的大都会,有助于北京国际地位的提高,有助于我国文化产业的提高,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2.国内外研究现状 2.1国外研究现状
2.1.1国外理论研究和立法现状
世界上的一些发达国家对于历史文化古迹保护问题形成了比较成熟的解决办法,并且有许多成功的先例。欧美地区在上个世纪30年代就开始关注历史街区的保护问题,并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引起了我们国家对历史街区保护问题的关注。国际上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有一个认识过程,从开始保护建筑艺术珍品,如宫殿、教堂、官邸等发展到保护反映普通人生活的一般历史建筑,如住宅、作坊等。以后又从这些单个的文物建筑发展到保护周围的历史环境,最后发展到保护历史街区乃至整个城市。保护与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共同的目标。
初次提到“历史街区”的概念,是1933年8月国际现代建筑学会的城市规划纲领性文件《雅典宪章》,在宪章中提出:“对有历史价值的建筑和地区”,“均应妥为保存,不可加以破坏”。虽然这时保护的重点还在历史建筑,但毕竟历史文化地区已被作为保护的对象出现在了国际宪章中,这就是一个崭新的开始。
二战结束后,面对经过战争洗礼后的断壁残垣,许多国家采取的做法就是把受到战争破坏的建筑物摧毁重建,甚至把成片的历史文化古迹街区夷为平地,致使许多文物建筑及其环境受到了破坏,城市保护与发展的矛盾越来越突出,问题也越来越复杂。
在这种背景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64年5月通过著名的《国际古迹保护与修复宪章》。
此后,1976年11月2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在肯尼亚内罗毕通过了《关于历史地区的保护及其当代作用的建议》
至此,国际上对历史街区保护理论的研究已具有了相当的规模,并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和规范。除了国际组织的这些研究活动之外,世界各国,尤其是意、英、法、美、日等国家的历史街区保护研究和运动也在轰轰烈烈地开展着,并逐步将保护纳入了法律范畴。2.1.2国外的实践 2.1.2.1法国
早在1840年,法国对古建筑保护就开始认真制定法律法规。当时法国一个著名的作家(卡门歌剧的作者)梅里美,对法国领导人提出了建议:我们对国内很多的历史建筑应该进行保护。当时法国政府就接受了他的意见,成立了历史建筑保护局。该局一成立就制定了法兰西建筑保护法。
最早进行立法保护的是法国。1962年法国颁布了《马尔罗法》,该法律规定将有价值的历史街区规划为“历史保护区”,制订保护和继续使用的规划,纳入城市规划的严格管理。保护区内的建筑物不得任意拆除,维修、改建要经过-国家建筑师”的指导,符合要求的修整可以得到国家的资助,并享受若干减免税的优惠。现在全法国有国家级的保护区92处,地方各级保护区几百处。
坐落在塞纳河边左岸的奥赛美术馆,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与位于右岸收藏丰富、有皇家气息的罗浮宫相互辉映。参观完这座藏品丰富、空间流动、设旋先进的艺术殿堂,你一定很难相信这个世界一流的美术馆,却是由一处废弃的旧火车站改建而成的。奥赛火车站建于1898年,1939年就关闭了。因为久已废弃不用,20世纪70年代初曾经决定予以拆除,后来由于观念的改变,奥赛火车站在1978年被列入了国家保护建筑名册,并被改建为美术馆。奥赛美术馆成功的实践证明,由历史建筑改建的这些功能性设施比一般的建筑更有吸引力,能够为这些设施的经营者和所有者带来更大的经济利润。
但是,可以注意到,西方国家城市的空间布局结构与北京有所不同,而且在北京,有关历史遗留问题更加严重而复杂。此外,建筑材料、建筑年代以及各种客观原因,我们不能照搬西方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具体措施,而应当在学习中创新,发扬创新精神,提出符合北京实际情况的解决方案。2.1.2.2其他欧洲国家
意大利的历史名城相当多,罗马、庞贝、比萨、佛罗伦萨、拿波里、斯普莱 托等城市,均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意大利对这些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从环 境保护考虑的多,不是单体保护,而是成片保护,如古罗马城就被全城保护下来。整个罗马可以说是一个历史和艺术的博物馆,城中遍布着古城废墟、雄伟的建筑、迷人的雕刻与绘画以及巴洛克风格的广场等众多反映古罗马风貌的历史古迹,但其中最吸引人的地方是一处被称为“罗马废墟”的文化遗址。这里是古罗马的心脏地带,曾经殿堂高耸,神庙林立,如今却成为一片断壁残垣,所有的一切都原样保留,只是部分墙体用脚手架加固支撑。处处向人们展示着一种历史的沧桑之美和残缺之美。至身其间,不能不勾起人们对古罗马时代的追忆。
西班牙和葡萄牙同样有着严格的保护手段,体现出政府和社会对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高度重视。马德里市中心区划定了5个历史街区,政府明文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对市中心的古建筑进行任何改动,并且每隔20年必须按照原来模样重新进行维修和粉刷,否则将课以重罚。2.2国内研究现状 1950年2月,梁思成先生和陈占祥先生共同提出《关于中央人民政府行政中心区位置的建设》,史称“梁陈方案”。他们建议在旧北京城西郊公主坟一带另建新城。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梁陈方案”未被采纳。
1980年,平遥古城得到了保护,开创了中国历史古城保护的先河。从那时起,中国逐步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理论与方法。1982年,国务院公布了重点保护的24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1986年公布了第二批38个,1992年公布了第三批37个,2001年补充了4个,这样共有103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另外有的省也公布了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目前全国共申报192个历史文化名城。从1995年起,在专家建议下国务院拨出了专项资金,帮助历史名城的历史街区进行基础设施和风貌保护,得到了很好的效果。目前已有60余处历史名城得到补助。
但是,就与西方国家相对比,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立法成果,中国都处于落后阶段,而中国历史文化古迹众多,问题复杂,尤其是首都北京,作为现代化大都市,如何将现代化和古风古朴有机结合起来,是一个非常现实而又严峻的问题。3.论文基本内容 以下是论文的提纲:
一、介绍历史文物古迹的相关概念,介绍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
二、北京历史文物古迹丰富地区简介
三、北京对历史文物古迹保护与开发的历史经验与教训
四、实地考察报告
五、解决实地考察地区存在的问题
六、北京历史文物古迹保护与开发的方法 4.研究方法
在此次研究性学习中,拟利用文献资料法和实地调查法进行研究。
(一)文献资料法
在形成我们的观点以前,我们需要学习借鉴前人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拟查阅学习国外历史文物古迹保护与开发的实践成果,重点为西欧各国(意、德、法、西),搜集图文资料,查阅其他学者的研究著作。
此外,除了国外的资料,我们还将针对中国国情和北京的历史,着重研究对北京历史文化古迹保护与开发的实践和理论成果,以及政府决策,专家意见,群众反映,媒体报道等一系列资料,从中找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二)实地调查法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除了查阅相关资料,我们还需要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文献资料有滞后性,不能非常直观的客观的体现事物的本质。我们研究小组拟利用寒假时间到历史文化古迹丰富的老城区进行走访调查,记录改造痕迹,调查群众反映,考察改造效果,寻找遗留问题,解决现有问题。5.选题的特色
“北京老城区历史文化古迹的保护与开发”选题的特色有:
(一)切合生活实际
我们生活在北京,学习在北京,对于北京日新月异的变化,我们理应给予高度关注。目前,关于北京老城区的改造和开发问题一直是是社会的焦点问题,不仅仅是政府给予了高度关注,媒体和市民,包括我们,我们感同身受,同样对这个棘手而又迫切的问题非常关注。因此,对这个问题的研究,能够切实影响我们的生活,能与实际相结合,体现出一种实用性和社会性。
(二)符合学科特点
对于文科学生,这样的选题囊括了地理、历史等多学科方面的问题。对于我们将理论转化为实际,将课堂中所学转化为现实中所用,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正所谓“学以致用”,通过研究,我们可以运用所学,深入社会,了解民情,关注民生,培养社会责任感,这对于文科学生是很有益处,很有帮助的。
(三)现实意义突出
我们所选择的题目,是人人都可以明白的,具有普适性和共同性。因此,这样的一个社会、经济、历史、人文的交汇问题,它的现实意义是显而易见的。它不仅仅能够推动具体问题的解决,还能够引发一系列的后续问题,这也是社会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研究,作为高中生,影响力可能并不是非常大,但是现实意义突出是十分重要和突出的。
高中研究性学习开题报告
(二)课颗成员:乐有良 贺德才 樊华录 苏和平陈 娟 陈炳银 胡青松 徐 涛 何忠宝 王相和 黄妮娜 陈 艳 胡传兵 杨仕芳 贺茂功 课题组长:贺德才
研究时间: 2015.12 ―― 2015.12 提 要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1
二、课题的界定及研究内容„„ 3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4
四、研究方法与计划„„ 6
五、研究过程与成果„„ 7
(一)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指导:三大实践活动„„ 7 1、开展语文活动:在实践中学习„„7 2、开展创新阅读:在创造中学习„„8 3、开展专题研究:在反思中学习„„11
(二)教师研究性教学的探索:课题教学法„„12
六、问题与建议„„16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是信息时代学习方式变革的需要。“ 教育作为一种传递文化的工具,它的内容和形式是随着时代变迁和社会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化的。在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教育传递着不同的内容,并服务于不同的目的,同时也形成了与之相适应的教育形式和学习方式。”农业社会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与之适应的是个别式学习;工业社会是大工业生产,与之适应的是集体接受式学习;信息时代最大特点是信息的复杂繁多,对信息快速而准确的处理能力尤为重要,效率低下的传统被动接受式的学习远远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与之适应的应该是高效学习、研究性学习、创造性学习。
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是国家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的需要。中国当代中学语文教育在中国传统语文教育和西方现代语文教育的双重影响下,在提高国民语文水平、普及国民教育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也由于各方面原因而在流变的过程中泥沙俱下,该吸收的被吸收了,该扬弃的却没有扬弃,在步入知识经济信息时代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奏出了一些不和谐音符。
综合考察中国当代中学语文教育,主要还有着三方面痼疾:
一是受传统封建语文教育影响,中学语文课堂上还飘浮着“专制主义”的阴影。具体表现为教师角色的“唯我独尊”,无视学习主体个性生命的存在,教学方法的“一言堂”“填鸭式”。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只能唯师是尊,唯教材是尊,唯知识是尊;只能被动接受,全盘接受,不愿也不敢个性思考个性表达,这些倾向从部分中学生不敢交际、羞于表达、畏惧与老师交流等一系列不正常情形中可见端倪。这些情形的出现与学校教育有关,也与家庭教育背景有关;追踪溯源,无论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都是时代教育文化在不同领域的映射。
二是受苏联语文教育模式影响,中学语文课堂还流行着机械刻板的程式化操作。具体表现为无视文本的个性化特色,一律机械的“字词句语修逻,作者背景段落中心思想写作手法”。在作品主旨的把握上,还表现为随意粘贴时代标签、阶级标签,篇篇如此,年年如此,把本来属于艺术范畴的文学文本肢解得支离破碎而使索然无味。有个性的学生曾这样说:“老师没讲时,我读了非常感动。()听了老师的讲解之后,再也不想读了。”这种语文教学不仅忽视了文本的个性,还泯灭了学生的个性,培养出来的只可能是知识的机器、思想的奴隶。
三是受“语言学”影响,中学语文课堂上还流行着“伪科学”的语言分析。老师过于放大语文的交际工具作用,忽略艺术作品之中浸润的作者独特的生命情感,无视语文的人文内涵,把动态的情感文本看作静态的语言学材料,一味进行语言学的材料分析。在这种语文教学思想中,学生接受了无数次的所谓科学的语言分析之后,不仅语言水平没有提高,语文能力没有增强,反而对语文永远失去了学习兴趣,语文课堂变成“你说你的,我玩我的”,彼此井水不犯河水。
因了这三种因素的影响,现代语文教育满目疮痍,步履维艰,永远的高投资低回报,高投入低产出,永远的“少慢差费”,永远的“学与不学一个样”。这些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严重影响了当代素质教育的实施,影响了现代信息社会所需要的对创造性人才的培养,终于引发了 1997 年文化界关于现代语文教育的第二次大讨论。也正因此,上海教科院 1999 年正式提出“研究性学习”概念,立即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并成为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亮点。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也明确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并出台了《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新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设”中也明确提出“学习应当是‘接受’和‘探究’的和谐统一”,“针对我国学生目前的实际情况和教育发展的需求,特别要重视探究学习”。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是研究性学习在语文学科实践的需要。随着国家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行,研究性学习作为综合实践课的一部分正式实施起来,各学科也积极渗透研究性学习;语文学科就其性质来说应该是研究性学习的主阵地,高中语文自然应该是研究性学习的肥沃土壤。相对传统的学习方式和现今的中学生来说,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全新的创造性学习方式。虽然研究性学习都在各领域各学科大力推行与实践,语文学科也进行了不少尝试,然而却是少有真正语文味的语文研究性学习。具体表现为: 语文专题式研究活动的多,语文课堂研究性学习少;课外校外研究的多,校内课内研究的少;研究性学习方法及理论研究的多,实践操作研究的少。结果,语文研究性学习背离了自身应有的特点,使语文研究性学习等同于综合实践课,没有体现语文研究性学习应有的特色,改变了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初衷,留下的只是一些徒具形式的空壳,影响了学生继续深入进行研究性学习的积极性,影响了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效果。语文研究性学习要回归语文,要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服务,高中语文要有高中语文的特色,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当然要有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个性,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开展了本课题的研究。
二、课题的界定及研究内容
关于研究性学习的定义,很多专家和一线教师根据自己的实践体验以及理论研究,给“语文研究性学习”下了不少各具特色的定义,而国家《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对研究性学习的概定简洁具体、便于操作,“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这里就明确了 研究性学习开放性、探究性、实践性特点,强调对所学知识、技能的实际运用,注重学习的过程和学生的实践与体验,使学生“ 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学会分享与合作,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培养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我们的“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有着建立在国家《指南》对“ 研究性学习”的界定基础之上又与高中语文学科紧密结合的产物 本身固有的特定内涵。
语文研究性学习,终归还应该是具体的语文学习,而不应该是综合实践课。因此,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终归还应该是具体的高中语文课程的学习,它的目标就应该是具体的高中语文,主阵地就是高中语文课堂,当然也不排斥一定的社区语文活动,以及与其它学科的互相渗透与综合。研究性学习的本质是学习,但有研究性质。这种研究性质怎么体现呢?那就是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进行语文学习,那么,这种学习就必然是实践性的主动性的学习活动。研究,必然会发现新的问题,并继而产生新的见解,因此,研究性学习又必然是一种创造性的学习。研究性学习的目的不是科学研究,而是获取知识、培养品德、形成能力,总之是学习,因此,仍然需要老师的指导,要在一定科学思想指导下科学的思考并实施。
基于以上认识,我们认为,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高中语文课程学习为目标,以语文课堂为主阵地,创造性地从高中语文学习内容中自主选择、确定相关主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进行个性化的阅读与表达,从而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语文学习活动。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范围是很宽泛的,但凡高中语文学习的听、读、讲、写所有领域都是其研究学习的对象。
我们的课题遵循“问题就是课题,发展就是成果”思想,坚持“三个结合”原则,即把语文研究性学习与高中生语文学习相结合,把语文研究性学习与高中语文课堂相结合,把语文研究性学习与高中生知识的获得、能力、情感、人格的形成相结合。课题目标定位为高中语文课堂学习实践,旨在研究怎样使高中生在语文听说读写之中获得主动发展、创造性发展,研究高中语文教师怎样进行语文研究性教学,使师生都获得高效发展,而不是进行关于研究性学习理论的研究、争鸣与建构。具体说来,我们的研究内容定位为以下三个方面:
1.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素养,促进语文学科的“有效学习”。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潜能,培养学生的积极学习动机,养成主动学习品质,扭转长期以来的语文课堂被动接受式学习方式,变传统的“听语文”为“学语文”,变传统的“理论语文”为“实践语文”,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和语文学习效率。
2.开展语文“创新阅读”活动,培养学生“创新学习”的素养,促进语文学科的“高效学习”。通过个性阅读、创造性阅读的探索与指导,激活学生潜在的创造欲望,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创新学习的素养。
3.开展“专题研究”活动,培养教师“研究性教学”素养,积极构建高中语文“有效课堂”、“高效课堂”。通过教学目标双向细目化专题式研究性教学的研究与实践,培养师生的研究素养,形成特色语文课堂,构建高效语文课堂。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我们的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研究建立在现当代中外人文研究、教育研究理论新成果之上,在新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基本精神指导下,并创造性接受现阶段语文研究性学习研究的新成果。
1.建构主义理论。皮亚杰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的。建构主义理论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创造性使用教材;教师只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强调学生是认知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要在学习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强调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教材提供的知识不再是教师传授的内容,而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媒体成为用来创设情境、进行协作学习的认知工具。
2.接受美学理论。接受美学认为文学作品只是一种图式化结构,它永远不可能通过有限的语句把客体对象无限丰富的性质毫无遗漏地表现出来,总会留下许多“未定点”,认为文本解读具有多元性。文学作品“未定点”的不确定性使作品具有了开放性,这些“未定点”有待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予以填充和具体化。当代哲学解释学理论家伽达默尔说:“对一个文本或艺术品真正意义的发现是没有止境的,这实际上是一个无限的过程,不仅新的误解被不断克服,而使真义得以从遮蔽它的那些事件中敞亮,而且新的理解也不断涌现,并揭示出全新的意义。”也就是说,对文本意义的解读是一个无限增值的过程,文本意义的可能性是无限的。姚斯说:“在作家、作品和读者的三角关系中,后者并不是被动的因素,不是单纯的作出反应的环节,它本身便是一种创造历史的力量。”接受美学认为文本解读的多元性也是由解读主体的异质性所决定的。个体在思想、阅历等各方面都是异质的,在解读文本的过程中,作者、文本、读者形成了一个三极的格局,那么,任何解读都只是审美主体从个人独特的视角去理解诠释。总之,文本的开放性和解读主体的异质性共同增加了文本解读多元性的可能。同一文本,不同的教师和学生都可以在自己的期待视野下对其进行不同的体验、解读与研究。
3.创新教育理论。创新教育,是通过一系列教育活动培养学生再次发现的探索能力、重组知识的综合能力、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教育。创新教育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主要目标,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创新教育在我国作为一种思潮是在1999年6月《中国共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公布以后形成的。和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创新教育有着鲜明的时代特点:在知识传授上,反对“填鸭式”,变消极被动的“满堂灌”为积极的课堂讨论;在学习内容上,反对只强调“专深”,主张通识教育;在教学目标上,反对片面追求“结论”,而注意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在教学氛围上,反对强化“严格”,忽视“赞赏”,而力求营造民主宽松的学习环境。另外,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也正是创新教育思想的要求和体现。
4.比较阅读理论。比较,是人类思维的基本方式,也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方法。根据心理学原理,彼此互相联系又互相区别的感知对象,同时或相继出现,可以提高感知效果。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就可以运用比较阅读的方法,创造性地处理教材。可引导学生把一个独立的文本放到一个更大的参照系中,把内容或形式上有一定联系的两篇或几篇文本集中起来,有比较、有分析地进行阅读,打开学生思路的闸门,连点成线,组线成面,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让学生有所领悟,有所发现,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创新能力和迁移思维能力。
5.多元智力理论。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加德纳在《学习的革命》一书中提出了崭新的“多元智力理论”,认为人类至少有七种智能,即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空间—知觉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自我认知智能。认为智力以组合的方式进行,每个人都是多种智能的组合体,教育的功能就是扬长避短,促进个体独有智能的发展。“多元智力理论”的核心是承认个体的差异性,在语文领域之中就应该是承认阅读与表达差异的合理性。因此,语文教学应该允许并提倡学习主体的在学习活动中的个性阅读与个性表达。
6.近现代语文教学新理论。一是叶圣陶的“例子说”教材观。叶圣陶曾说:“教材的性质同于样品,熟悉了样品,也就可以理解同类的货色。”“选本的阅读是举一,推到其他东西的阅读是反三。”人们将叶圣陶的教材观归结为“例子说”。既然教材文本是例子,那么“例子”就不能是语文教学的终极目的,而只是“桥梁”。通过这个“桥梁”到达更广阔的人文空间,“达到不需要教”才是语文教学的终极追求。二是当代的“大语文”教学观。“大语文”教学观主张语文教学以课堂教学为轴心,向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延展,全方位地把语文教学同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有机结合起来,把教语文同教做人有机结合起来,把传授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同发展智力和发展非智力素质有机结合起来,把读写听说四方面的训练结合起来,使学生接受全面、系统的训练。
7.中学语文新课标。新课标是倡导语文教学中经典诗文创新阅读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注意作品内涵的多义性和模糊性,鼓励学生积极地、富有创意地建构文本意义”,“注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学习多角度多层次地阅读,对优秀作品能够常读常新,获得新的体验和发现。学习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古代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提出自己的看法。”“充分关注学生阅读态度的主动性、阅读需求的多样性、阅读心理的独特性,尊重学生个人的见解”。类似表述还很多,很显然,这些阅读教学建议是以发展学生个性为出发点与归宿点的,是倡导经典诗文阅读走个性化多元解读之路的。
四、研究方法与计划
我们的课题创造性借鉴吸收现有的能够拿来为我所用的各种科学研究方法。
1、文献法。我们广泛收集并充分利用国内现有的研究性学习的研究成果,分析借鉴其优点,改进其不足,大胆拿来为我所用,结合我校实际创造性运用研究实践之中。我们从课题开展伊始就创办了“语文研究性学习导报”,开始前半年是每月两期,后来改为每月一期,向课题组成员及时介绍推荐相关理论文章和课题组自己的科研成果,给课题组成员以理论、方法和实践的指导与交流。
2、调查法。为了摸清大多数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方法,我们印发了相关调查问卷,由各子课题研究教师负责,在学生中进行信息调查与反馈,从不同角度掌握学生学习习惯、方法以及对待学习方式转变的态度,从此获得大量而又真实的资料与信息,为课题研究的深入开展提供必要的资料参考。
3、观察法。课题研究人员互相深入班级听课,参与校内外课改活动,在听课中了解、掌握学生学习方式转变情况;通过观察不同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进而观察不同层次学生学习方式转变情况,记录统计并分析所获信息;同时,由教师通过召开学习主题班会、学习交流活动来观察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方式。
4、归纳法。为促进课题研究更有效进行,迅速提高课题组成员整体研究水平,我们组织实验班学生和课题组成员教师及时进行教和学的经验总结,形成教育教学论文和案例,并以自办的“研究性学习导报”为交流平台,及时发表交流课题组成员的研究文章、开发的案例、研究成果和学生作品,以期互相学习借鉴,共同提高。两年来,我们编印了22期导报,及时发给课题组成员进行研究交流。本课题计划用两年时间完成,具体分四步实施:
(一)课题酝酿确立阶段(2015.10-2015.12)①确立子课题目录;
②各个教师的具体情况认定,成员申报子课题; ③总课题审定成员申报的子课题。
(二)课题研究准备阶段(2015.12-2015.1)
①各子课题制定相关的研究细目,及课题组成员分工; ②调查了解实验班学生对语文教学现状的看法;
③了解教师前阶段个体研究的情况,找准下阶段研究的重点; ④印发、学习并研究相关理论文章,确立课题研究的理论支撑; ⑤了解教师教学中的困惑,以便有的放矢地开展研究。
(三)实验阶段(2015.1-2015.12)
①理清语文课程资源情况,找准开发和配置的突破口; ②开展子课题的实践研究;
③广泛开展读写专题研究,作好个案积累与分析,使有成型的成果出现;
④有目的地举行围绕课题研究为中心的公开课、研究课等教学实践研究活动,重点抓好课前集体准备、课后评析反思等环节;
⑤及时写好阶段小结和研究论文,使教学实践和理论研究有机结合起来,将教学实践的第一手材料及时上升到理性的高度,形成阶段性专题性成果。
(四)总结结题阶段(2015.12-2015.2)①各子课题开设课题研究汇报课;
②召开课题研究评议会,撰写子课题结题报告; ③课题组对各子课题进行评估验收;
④申请结题,收集、整理研究成果和教育教学论文等一系列材料; ⑤集中各子课题研究材料,形成课题研究综合成果;
⑥准备总课题结题报告,迎接市教科院专家组进行课题验收。
第四篇:高中研究性学习开题报告
高中研究性学习开题报告
《北京老城区历史文化古迹的保护与开发》
研究小组成员:张翰雄、陈震、余鹏、盛尚然、毛俊雄、李浩宸 指导教师:刘景奎 课题:北京老城区文化古迹的保护与开发
1.选题意义
北京是一座古老的城市,历史底蕴深厚,文物古迹众多,为后人留下了为数众多的自然和人文遗产。近年来,随着经济建设的不断推进,以及北京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北京城区的土地资源紧张,人地矛盾突出,而位于北京中心地带的老城区成为问题最突出的地区。一方面,老城区交通发达,人口稠密,商业基础好,是北京发展服务业、商业区位条件最为优越的地区。“这种需求和房地产商的对经济效益的追求在这个特定的历史时期中结合在一起形成一股很大的力量,对历史街区的保护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开发和保护的矛盾日益突出,如何在发展中保存历史更成为矛盾的焦点,这使得保护历史街区成为当代世界各国城市建设中最富人文色彩也是最具有挑战性的工作。”(《济南城市历史街区的保护与开发研究》田芸)另一方面,北京的老城区历史文化古迹众多,胡同密布,居民众多,且多生活在文物古迹之中或四周,多以大杂院的居住形式聚居,居住面积小,房屋老旧,居住条件差。因此,在北京市文物古迹保护工作和民生安居工程中,老城区居民的搬迁工作成为最为重要的部分之一,并且得到了社会各个方面的普遍重点关注,并且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效应,也不可避免的引发了一些矛盾纠纷。现在,随着北京城区的地价房价不断上涨,人地矛盾更为突出。北京市,尤其是老城区的发展问题亟待解决。
历年来,围绕北京老城区历史文化古迹的保护开发问题,社会反响剧烈,各方面意见针锋相对,曾经引发大规模的社会大讨论。在北京市发展的初期,政府和民众对文物古迹保护意识淡薄,破坏拆除文物古迹的事件时有发生,社会影响极差,受到了多方面的批评。此外,在老旧城区居民的搬迁问题上,有关部门采取的措施也有不当之处。但随着文物古迹保护意识的增强和北京市政府部门的服务能力提升,对于这方面问题的处理逐渐走向成熟,得到了社会的基本认可。但仍有许多不足之处,需要提高。
北京是中国的首都,是其他城市发展的模板,具有很强的示范作用。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众多,例如南京、西安、上海、成都、昆明等,历史文物古迹数量很多,保护和开发价值巨大,北京在历史文化古迹保护与开发中,应当承当领头者和领先者。此外,北京作为世界大都会,与世界其他名城相比,北京的历史文化古迹保护与开发制度还不够完善,工作不够细致,在立法方面存在空白。在经济发展和人文北京的建设中,要做的工作还有许多。因此,对于北京老城区历史文化古迹的问题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它有助于北京人文景观的保护,有助于北京的科学发展,有助于北京和谐社会的建设,有助于北京经济发展,有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助于北京成为世界性的大都会,有助于北京国际地位的提高,有助于我国文化产业的提高,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
2.国内外研究现状
2.1国外研究现状
2.1.1国外理论研究和立法现状
世界上的一些发达国家对于历史文化古迹保护问题形成了比较成熟的解决办法,并且有许多成功的先例。欧美地区在上个世纪30年代就开始关注历史街区的保护问题,并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引起了我们国家对历史街区保护问题的关注。
国际上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有一个认识过程,从开始保护建筑艺术珍品,如宫殿、教堂、官邸等发展到保护反映普通人生活的一般历史建筑,如住宅、作坊等。以后又从这些单个的文物建筑发展到保护周围的历史环境,最后发展到保护历史街区乃至整个城市。保护与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共同的目标。
初次提到“历史街区”的概念,是1933年8月国际现代建筑学会的城市规划纲领性文件《雅典宪章》,在宪章中提出:“对有历史价值的建筑和地区”,“均应妥为保存,不可加以破坏”。虽然这时保护的重点还在历史建筑,但毕竟历史文化地区已被作为保护的对象出现在了国际宪章中,这就是一个崭新的开始。
二战结束后,面对经过战争洗礼后的断壁残垣,许多国家采取的做法就是把受到战争破坏的建筑物摧毁重建,甚至把成片的历史文化古迹街区夷为平地,致使许多文物建筑及其环境受到了破坏,城市保护与发展的矛盾越来越突出,问题也越来越复杂。
在这种背景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64年5月通过著名的《国际古迹保护与修复宪章》。
此后,1976年11月2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在肯尼亚内罗毕通过了《关于历史地区的保护及其当代作用的建议》
至此,国际上对历史街区保护理论的研究已具有了相当的规模,并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和规范。除了国际组织的这些研究活动之外,世界各国,尤其是意、英、法、美、日等国家的历史街区保护研究和运动也在轰轰烈烈地开展着,并逐步将保护纳入了法律范畴。
2.1.2国外的实践
2.1.2.1法国
早在1840年,法国对古建筑保护就开始认真制定法律法规。当时法国一个著名的作家(卡门歌剧的作者)梅里美,对法国领导人提出了建议:我们对国内很多的历史建筑应该进行保护。当时法国政府就接受了他的意见,成立了历史建筑保护局。该局一成立就制定了法兰西建筑保护法。
最早进行立法保护的是法国。1962年法国颁布了《马尔罗法》,该法律规定将有价值的历史街区规划为“历史保护区”,制订保护和继续使用的规划,纳入城市规划的严格管理。保护区内的建筑物不得任意拆除,维修、改建要经过-国家建筑师”的指导,符合要求的修整可以得到国家的资助,并享受若干减免税的优惠。现在全法国有国家级的保护区92处,地方各级保护区几百处。
坐落在塞纳河边左岸的奥赛美术馆,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与位于右岸收藏丰富、有皇家气息的罗浮宫相互辉映。参观完这座藏品丰富、空间流动、设旋先
进的艺术殿堂,你一定很难相信这个世界一流的美术馆,却是由一处废弃的旧火车站改建而成的。奥赛火车站建于1898年,1939年就关闭了。因为久已废弃不用,20世纪70年代初曾经决定予以拆除,后来由于观念的改变,奥赛火车站在1978年被列入了国家保护建筑名册,并被改建为美术馆。奥赛美术馆成功的实践证明,由历史建筑改建的这些功能性设施比一般的建筑更有吸引力,能够为这些设施的经营者和所有者带来更大的经济利润。
但是,可以注意到,西方国家城市的空间布局结构与北京有所不同,而且在北京,有关历史遗留问题更加严重而复杂。此外,建筑材料、建筑年代以及各种客观原因,我们不能照搬西方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具体措施,而应当在学习中创新,发扬创新精神,提出符合北京实际情况的解决方案。
2.1.2.2其他欧洲国家
意大利的历史名城相当多,罗马、庞贝、比萨、佛罗伦萨、拿波里、斯普莱 托等城市,均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意大利对这些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从环 境保护考虑的多,不是单体保护,而是成片保护,如古罗马城就被全城保护下来。整个罗马可以说是一个历史和艺术的博物馆,城中遍布着古城废墟、雄伟的建筑、迷人的雕刻与绘画以及巴洛克风格的广场等众多反映古罗马风貌的历史古迹,但其中最吸引人的地方是一处被称为“罗马废墟”的文化遗址。这里是古罗马的心脏地带,曾经殿堂高耸,神庙林立,如今却成为一片断壁残垣,所有的一切都原样保留,只是部分墙体用脚手架加固支撑。处处向人们展示着一种历史的沧桑之美和残缺之美.至身其间,不能不勾起人们对古罗马时代的追忆。
西班牙和葡萄牙同样有着严格的保护手段,体现出政府和社会对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高度重视。马德里市中心区划定了5个历史街区,政府明文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对市中心的古建筑进行任何改动,并且每隔20年必须按照原来模样重新进行维修和粉刷,否则将课以重罚。
2.2国内研究现状
1950年2月,梁思成先生和陈占祥先生共同提出《关于中央人民政府行政中心区位置的建设》,史称“梁陈方案”。他们建议在旧北京城西郊公主坟一带另建新城。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梁陈方案”未被采纳。
1980年,平遥古城得到了保护,开创了中国历史古城保护的先河。从那时起,中国逐步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理论与方法。
1982年,国务院公布了重点保护的24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1986年公布了第二批38个,1992年公布了第三批37个,2001年补充了4个,这样共有103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另外有的省也公布了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目前全国共申报192个历史文化名城。
从1995年起,在专家建议下国务院拨出了专项资金,帮助历史名城的历史街区进行基础设施和风貌保护,得到了很好的效果。目前已有60余处历史名城得到补助。
但是,就与西方国家相对比,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立法成果,中国都处于落后阶段,而中国历史文化古迹众多,问题复杂,尤其是首都北京,作为现代化大都市,如何将现代化和古风古朴有机结合起来,是一个非常现实而又严峻的问题。
3.论文基本内容
以下是论文的提纲:
一、介绍历史文物古迹的相关概念,介绍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和实践经
验
二、北京历史文物古迹丰富地区简介
三、北京对历史文物古迹保护与开发的历史经验与教训
四、实地考察报告
五、解决实地考察地区存在的问题
六、北京历史文物古迹保护与开发的方法
4.研究方法
在此次研究性学习中,拟利用文献资料法和实地调查法进行研究。
(一)文献资料法
在形成我们的观点以前,我们需要学习借鉴前人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拟查阅学习国外历史文物古迹保护与开发的实践成果,重点为西欧各国(意、德、法、西),搜集图文资料,查阅其他学者的研究著作。
此外,除了国外的资料,我们还将针对中国国情和北京的历史,着重研究对北京历史文化古迹保护与开发的实践和理论成果,以及政府决策,专家意见,群众反映,媒体报道等一系列资料,从中找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二)实地调查法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除了查阅相关资料,我们还需要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文献资料有滞后性,不能非常直观的客观的体现事物的本质。我们研究小组拟利用寒假时间到历史文化古迹丰富的老城区进行走访调查,记录改造痕迹,调查群众反映,考察改造效果,寻找遗留问题,解决现有问题。
5.选题的特色
“北京老城区历史文化古迹的保护与开发”选题的特色有:
(一)切合生活实际
我们生活在北京,学习在北京,对于北京日新月异的变化,我们理应
给予高度关注。目前,关于北京老城区的改造和开发问题一直是是社
会的焦点问题,不仅仅是政府给予了高度关注,媒体和市民,包括我们,我们感同身受,同样对这个棘手而又迫切的问题非常关注。因此,对这个问题的研究,能够切实影响我们的生活,能与实际相结合,体
现出一种实用性和社会性。
(二)符合学科特点
对于文科学生,这样的选题囊括了地理、历史等多学科方面的问题。
对于我们将理论转化为实际,将课堂中所学转化为现实中所用,具有
很大的促进作用。正所谓“学以致用”,通过研究,我们可以运用所
学,深入社会,了解民情,关注民生,培养社会责任感,这对于文科
学生是很有益处,很有帮助的。
(三)现实意义突出
我们所选择的题目,是人人都可以明白的,具有普适性和共同性。因
此,这样的一个社会、经济、历史、人文的交汇问题,它的现实意义
是显而易见的。它不仅仅能够推动具体问题的解决,还能够引发一系
列的后续问题,这也是社会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研究,作为高中生,影响力可能并不是非常大,但是现实意义突出是十分重
要和突出的。
第五篇:研究性学习课开题报告
研究性学习课开题报告
研究性学习课开题报告1
学习目标: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们初步确定自己小组的专题,通过开题报告的方式,明确初定课题的背景、目的、价值,做好初步的责任分工和实施计划等准备工作。并通过答辩环节来发现课题漏洞,对课题进行进一步的完善。
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次报告,让学生们进一步了解越秀区外国商人聚居地的特色文化,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学生们的口头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组织策划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们团结协作的态度,培养学生们的集体观念,激发学生们自信的表现欲望。
学习重点
让学生们初步确定自己小组的专题,通过开题报告的方式,明确初定课题的背景、目的、价值,做好初步的责任分工和实施计划等准备工作。并通过答辩环节来发现课题漏洞,对课题进行进一步的完善。
学习方法:教师引导、小组讨论、制表、报告、答辩
准备工具:相机一部,每个小组一张报告表格、一张b5纸,每人一支签字笔。
学习过程:
一.教师引导:(参考时间:3分钟)
教师导入明确本次开题报告的具体要求
1.学生们按照小组就座,将之前已经填写好的表格再次拿出来进行探讨,尽量让课题完善。
2.小组依次上台进行汇报,每个小组的汇报时间为5分钟,汇报的时候要求所有组员都要参与,汇报的时候可以适当用板书或者多媒体,汇报的时候注意仪容仪表,也尽量让语言清晰,让下面其他同学能够听清楚汇报内容。汇报的过程中,下面听汇报的小组要做好要点记录,对于一些疑点,可以在答辩环节进行提问。
3.汇报结束后,所有成员留在原地准备答辩,下面的任何一个小组的任何成员都可以问汇报小组问题,问题可以针对整个小组,也可以指定回答问题的人员。当然,如果你有什么意见或者建议,也可以提出来供汇报小组参考。
二、学生们按照小组进行讨论,教师巡堂了解学生们的初步定题情况,并给予适当指导。(参考时间:8分钟)
三、小组汇报和答辩,每个小组按照汇报的要求上台进行汇报和答辩,其他小组作好记录和提问。(参考时间:56分钟)
四、教师总结本次开题报告的情况(参考时间:1分钟)
研究性学习课开题报告2
当今是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信息时代,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教育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础,是提高民族整体素质和创新人才的主要基地,是增强综合国力和民族凝聚力可靠保证。因此,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方式,教育部在《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中增设了包括研究性学习在内的综合实践活动。
国家教育部对基础教育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和调整,其目标就是:着重培养学生以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重点的创造性学力,主要是通过情感体验和探究实践,形成掌握与运用知识、永不满足、追求卓越的学习态度和发现,提出问题、研究、解决问题创新意识、学习能力,及其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又提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的课程。而校经过几个月筹备工作,今天正式开题了。我受学校校长委托,代表学校课题作开题报告,请同学研究讨论。
1、什么是研究性学习?为什么在高中课程设置研究性学习课程?
答: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设置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在于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作为一门课程,研究性学习应当达到的目标是什么呢?
答:研究性学生强调对所学知识、技能的实际运用,注重学习的过程和学生的实践与体验。因此,需要注重以下几项具体目标:一是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二是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四是学会分享与合作。五是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六是培养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3、研究性学习纳入必修课,这是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突破,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新的课程形态,具有哪些特点?
第一个是开放性。第二个是探究性。第三个是实践性。
4、在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都具有新的特点,教育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以及师生互动的形式都要发生较大变化。那么,研究性学习应当如何实施和组织呢?
研究性学习的组织形式主要有三种类型:小组合作研究、个人独立研究、个人研究与全班集体讨论相结合。
研究性学习的实施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进入问题情境阶段、实践体验阶段和表达交流阶段。
在确定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以后,学生要进入具体解决问题过程,通过实践、体验、形成一定的观念、态度,掌握一定的方法。本阶段实践、体验的内容包括:
(1)搜集和分析信息资料。学生应了解和学习收集资料的方法,掌握访谈、上网、查阅书刊杂志、问卷等获取资料的方式,并选择有效方式获取所需要的信息资料;要学会判断信息资料的.真伪、优劣,识别对本课题研究具有重要关联的有价值的资料,淘汰边缘资料;学会条理、有逻辑地整理与归纳资料,发现信息资料间的关联;最后综合整理信息进行判断,得出相应的结论。
(2)调查研究。学生应根据个人或小组集体设计的研究方案,按照确定的研究方法,选择合适的地方进行调查,获取调查结果。
(3)初步的交流。学生通过收集资料、调查研究得到的初步研究成果在小组内或同学之间充分交流,学会认识客观事物,认真对待他人的意见和建议,正确地认识自我。
5、研究性学习对教师是一种全新的挑战,使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变化,从知识的权威到平等参与学生的研究,从知识的传递者到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指导者。老师指导作用该如何发挥?
答: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也重视教师的指导作用。在研究性学习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开展研究活动时遇到的困难以及他们的需要,注意观察每一个学生在品德、能力、个性方面的发展,给予适时的鼓励和指导,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并进一步提高学习积极性。
6、评价是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环节,那么,研究性学习应当如何评价?研究性学习的评价具有哪些特点?研究性学习的评价应当遵循哪些原则?
答:评价的内容与方式必须充分关注学习态度,重视学习的过程与方法,重视交流与合作,重视动手实践。研究性学习强调学习的过程,强调对知识技能的应用,强调学生亲身参与探索性实践活动并获得感悟和体验,强调学生的全员参与。因此,要采用形成性评价的方式,重视对过程的评价和在过程中的评价,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改进,使评价成为学生学会实践和反思、发现自我、欣赏别人的过程;同时,要强调评价的激励性,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施展自己的才能,努力形成激励广大学生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氛围。
研究性学习评价的第一个特点是评价主体的多元化。第二个特点是评价内容的丰富性和灵活性。研究性学习评价的内容通常涉及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参与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态度。二是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所获得的体验情况。三是学习和研究的方法、技能掌握情况。四是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情况。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比较广泛教育资料的背景下所开展自主的、开放的、探究式的学习活动。学校应从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实验室、计算机网络以及具有专长的教师等校内现有教育资源。同时,要积极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开发和利用当地教育资源,包括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学术团体、专业技术部门(包括农村衫技术研究与推广部门)的人力资源和研究资源,为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创造条件。
对研究性学习的评价要强调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方法、手段的多样性,特别关注学生参与研究性学习活动的过程,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获得的直接体验,把对学生的评价与对学生的指导紧密结合起来。要通过评价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施展才能,学会尊重和欣赏他人,激励学生积极进取,勇于创新。
开展研究性学习要求学生必须走出课堂、走出校门,积极地开展社会调查研究和实践活动。学校必须加强组织和管理工作,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增强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同时,学校加强与学生家庭、社会相关部门的沟通和联系,共同负责学生在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中的安全工作,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与社会实践、社区服务、劳动技术教育共同构成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必修课程列入《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帮助学校有效地实施研究性学习,落实课程计划中的相关要求。
一、设置研究性学习的目的
设置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在于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机会,促使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当前,受传统学科教学目标、内容、时间和教学方式的局限,在学科教学中普遍地实施研究性学习尚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将研究性学习作为一项特别设立的教学活动作为必修课纳入《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将会逐步推进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并从制度上保障这一活动的深化,满足学生在开放性的现实情境中主动探索研究,获得亲身体验、培养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需要。
二、研究性学习的目标
研究性学习强调对所学知识、技能的实际运用,注重学习的过程和学生的实践与体验。因此,需要注重以下几项具体目标:
1、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
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通过自主参与类似于科学研究的学习活动,获得亲身体验,逐步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产生积极情感,激发他们探索、创新的欲望。
2、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研究性学习通常围绕着一个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展开。在学习的过程中,引导和鼓励学生自主地发现和提出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收集和分析资料,调查研究,得出结论并进行成果交流活动,引导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学习和掌握一些科学的研究方法,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3、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研究性学习是一个开放的学习过程。在学习中,培养学生围绕研究主题主动收集、加工处理和利用信息能力是非常重要的。通过研究性学习,要帮助学生学会利用多种有效手段、通过多种途径取得信息,学会整理与归纳信息,学会判断和识别信息的价值,并恰当的利用信息,来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能力。
4、学会分享与合作
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是现代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将努力创设有利于人和人沟通与合作的教育环境,使学生学会交流和分享研究的信息、创意及成果,发展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
5、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要认真、踏实的探究,实事求是地获得结论,尊重他人想法和成果,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不断追求的进取精神,磨练不怕吃苦、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
6、培养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实践调查研究,学生要深入了解科学对于自然、社会与人类的意义与价值,学会关心国家和社会的进步,学会关注人类与环境和谐发展,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
三、研究性学习的特点
(一)开放性。研究性学习的内容不是特定的知识体系,而是来源于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立足于研究、解决学生关注的一些社会问题或其他问题,涉及的范围很广泛。它可能是某学科的,也可能是多学科综合、交叉的;可能偏重于实践方面,也可能偏重于理论研究方面。
在同一主题下,由于个人兴趣、经验和研究活动的需要不同,研究视角的确定、研究目标的定位、切入口的选择、研究过程的设计、研究方法、手段的运用以及结果的表达等可以各不相同,具有很大的灵活性,为学习者、指导者发挥个性特长和才能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从而形成了一个开放的学习过程。
(二)探究性。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学习的内容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确定研究课题;学习的方式不是被动地记忆,理解教师传授的知识,而是敏锐地发现问题,主动地提出问题,积极地寻求解决问题方法,探求结论的自主学习的过程。因此,研究性学习的课题,不宜由教师指定某个材料让学生理解、记忆,而应引导、归纳、提出一些需要学习、探究的问题。
(三)实践性。研究性学习强调理论与社会、科学和生活实际的联系,特别关注环境问题、现代科技对当代生活的影响以及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
四、研究性学习内容的选择和设计
(一)因地制宜,发掘资源。选择研究性学习的内容,要注意把对文献资料的利用和对现实生活中活资料的利用结合起来。要引导学生充分关注当地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现实的生活环境,从中发现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把学生身边的事作为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有助于提高各地学校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可行性,有利于培养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以及社会责任感,有利于学生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保持较强的探索动机和创造欲望。
(二)重视资料积累,提供共享机会。学习内容的开放性为学生的主动探究、自主参与和师生合作探求新知识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师生在研究性学习中所获取的信息、采用的方法策略、得到的体验和取得的成果,对于本人和他人,以及以后的各届学生,都具有宝贵的启示、借鉴作用。
(三)适应差异,发挥优势。不同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在内容和方法上是有层次差异和类型区别的,因而在学习目标的确定上可以各有侧重,在内容选择上可以各有特点。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具体条件,自主选择研究课题留有足够的余地。
五、研究性学习的实施
(一)研究性学习的实施类型
依据研究内容的不同,研究性学习的实施主要可以区分两大类:课题研究类和项目(活动设计类)。
课题研究以认识和解决某一问题主要目的,具体包括调查研究、实验研究、文献研究等类型。
项目(活动)设计以解决一个比较复杂的操作问题为主要目的,一般包括社会性活动的设计和科技类项目的设计两种类型。前者如一次环境保护活动的规划,后者如某一设备、设施的制作、建设或改造的设计等。
一项专题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可以属于一种类型,也可以包括多种研究类型。综合性较强的专题,往往涉及多方面的研究内容,需要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和手段,更需要参加者之间的工协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