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政府关于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声明
中国政府关于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声明
●中国政府在核试验的第二天就公开向全世界宣布,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世界上那么多核武器国家,有谁曾公开作过这种声明?
1964年10月16日傍晚5时,周恩来陪同毛泽东、刘少奇、朱德、邓小平、董必武、彭真、李富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在人民大会堂接见3000多名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的演职人员。他满面春风地向大家宣布:
“同志们,毛主席让我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我们的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了!”
起初,人群依然沉默着,甚至有些发愣。等大家回过神儿来时,人们欢呼雀跃起来。周恩来高举并挥动着双手,示意大家静一静,诙谐地说:
“大家可以尽情地欢庆,但可要小心别把地板蹦塌了呀!”
早在10月11日,中央就在准备起爆后的宣传和政治斗争。这天,周恩来还召集总参谋部、二机部、外交部负责人杨成武、刘杰和乔冠华,磋商原子弹爆炸后的宣传工作和有关国际问题。
10月13日,周恩来布置并主持起草有关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中国政府声明、新闻公报和中共中央通知等文件。当时任新华社社长兼《人民日报》总编辑的吴冷西在《严师的教诲》一文中详细介绍了这些文件的形成经过:
一九**年十月十三日下午,总理办公室通知我,晚饭后同乔冠华和姚溱两位同志一道到钓鱼台六号楼去,周总理有事要我们办。
当时我在钓鱼台八号楼中央文稿起草小组,离六号楼不远。晚饭后我同乔冠华、姚溱漫步十分钟就到达周总理的住地。在六号楼门前,总理的秘书把我们带到一个小餐厅,而不是带到总理的办公室或客厅。
不一会,周总理进来了。看来他刚吃过晚饭,他一边用牙签剔着牙,一边在圆餐桌周围来回走动,向我们交代任务。
周总理开始用平静的语气向我们宣布:近日将在罗布泊附近爆炸第一颗原子弹。把你们找来就是要起草一个公报和一个政府声明,这都要在今晚搞好,要送毛主席审定,待爆炸成功后发表。
周总理说,首次核试验来得不易。他向我们追述十多年来我国开展核能研究和利用的大致过程。
接着,周总理就提出他设想的政府声明的要点:
一、要全面阐明我国政府对核武器的政策,我们的目标是全面禁止、彻底销毁核武器。
二、要说明我国进行核试验和发展核武器是被迫的,为了自卫的,是对付帝国主义的核威胁和核讹诈的。
三、要宣布中国在任何情况下决不首先使用核武器。
四、要提出召开各国首脑会议的建议,首先要有核武器国家承担不使用核武器的义务。
我们三人赶紧议论如何体现总理的思想,并大体上拟出了声明的布局。我们还作了分工,先由乔冠华说个大体的意思,然后由我遣词造句,大家商定后再由姚溱执笔写下来。起草工作进行得较顺利,两千字不到的政府声明在午夜过后不久就起草出来了。到写完简短的公报,大约是十四日清晨两点钟。
周总理看过草稿后,又走到小餐厅来,带着亲切的微笑对我们说,稿子大体可用,个别字句我还要斟酌一下,就可以送毛主席审定了。你们这些秀才不愧为快手。现在慰劳你们一人一碗双黄蛋煮挂面。总理风趣地说,这双黄蛋是我家乡(淮安)的特产,拿来慰劳你们带有象征意义,就是我们正在搞两弹。
10月14日晚7时,在对三个主要文件草稿进行修改后,周恩来致信毛泽东、刘少奇、林彪、邓小平、彭真、贺龙:
有关爆炸原子弹的宣传和政治斗争的工作,昨天已在书记处、后来又向主席,作了报告,并得到同意。现在先将已拟好的三个文件,即政府声明、新闻公报、中央通知的草稿,送请审阅。其他还有致各友好国家政府首脑信、外交部通知、对外宾外国记者谈话要点,将陆续送审。我国这次试验,决采取公开宣传办法,以便主动地击破一切诬蔑和挑拨的阴谋,并利今后斗争。爆炸时间,前方还在作最后研讨,今晚方能定夺,当另告。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几个小时后,日本传出消息说,中国可能在西部地区爆炸了一颗原子弹。不久,又收到了美国的广播,证实了这个消息。深夜11时,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发了新华社关于中国在西部地区成功地实现了第一次核试验的《新闻公报》,同时播发阐明中国政府对于核武器立场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声明》,全文如下: 1964年10月16日15时,中国爆炸了一颗原子弹,成功地进行了第一次核试验。这是中国人民在加强国防力量、反对美帝国主义核讹诈和核威胁政策的斗争中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保护自己,是任何一个主权国家不可剥夺的权利。保卫世界和平,是一切爱好和平的国家的共同职责。面临着日益增长的美国的核威胁,中国不能坐视不动。中国进行核试验,发展核武器,是被迫而为的。
中国政府一贯主张全面禁止和彻底销毁核武器。如果这个主张能够实现,中国本来用不着发展核武器。但是,我们的这个主张遭到美帝国主义的顽强抵抗。中国政府早已指出:1963年7月美英苏三国在莫斯科签订的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是一个愚弄世界人民的大骗局;这个条约企图巩固三个核大国的垄断地位,而把一切爱好和平的国家的手脚束缚起来;它不仅没有减少美帝国主义对中国人民和全世界人民的核威胁,反而加重了这种威胁。美国政府当时就毫不隐讳地声明,签订这个条约,决不意味着美国不进行地下核试验,不使用、生产、储存、输出和扩散核武器。一年多来的事实,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一年多来,美国没有停止过在它已经进行的核试验的基础上生产各种核武器。美国还精益求精,在一年多的时间内,进行了几十次地下核试验,使它生产的核武器更趋完备。美国的核潜艇进驻日本,直接威胁着日本人民、中国人民和亚洲各国人民。美国正在通过所谓多边核力量把核武器扩散到西德复仇主义者手中,威胁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安全。美国的潜艇,携带着装有核弹头的北极星导弹,出没在台湾海峡、北部湾、地中海、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到处威胁着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一切反抗帝国主义和新老殖民主义的各国人民。在这种情况下,怎么能够由于美国暂时不进行大气层核试验的假象,就认为它对世界人民的核讹诈和威胁不存在了呢?
大家知道,毛泽东主席有一句名言:原子弹是纸老虎。过去我们这样看,现在我们仍然这样看。中国发展核武器不是由于中国相信核武器的万能,要使用核武器。恰恰相反,中国发展核武器,正是为了打破核大国的核垄断,要消灭核武器。
中国政府忠于马克思列宁主义,忠于无产阶级国际主义。我们相信人民。决定战争胜负的是人,而不是任何武器。中国的命运决定于中国人民,世界的命运决定于世界各国人民,而不决定于核武器。中国发展核武器,是为了防御,为了保卫中国人民免受美国发动核战争的威胁。
中国政府郑重宣布,中国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
中国人民坚决支持全世界一切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的解放斗争。我们深信,各国人民依靠自己的斗争,加上互相支援,是一定可以取得胜利的。中国掌握了核武器,对于斗争中的各国革命人民,是一个巨大的鼓舞,对于保卫世界和平事业,是一个巨大的贡献。在核武器问题上,中国既不会犯冒险主义的错误,也不会犯投降主义的错误。中国人民是可以信赖的。
中国政府完全理解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要求停止一切核试验的善良愿望。但是,越来越多的国家懂得,核武器越是为美帝国主义及其合伙者所垄断,核战争的危险也就越大。他们有,你们没有,他们神气得很。一旦反对他们的人也有了,他们就不那么神气了,核讹诈和核威胁的政策就不那么灵了,全面禁止和彻底销毁核武器的可能性也就增长了。我们衷心希望,核战争将永远不会发生。我们深信,只要全世界一切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共同努力,坚持斗争,核战争是可以防止的。
中国政府向世界各国政府郑重建议:召开世界各国首脑会议,讨论全面禁止和彻底销毁核武器问题。作为第一步,各国首脑会议应当达成协议,即拥有核武器的国家和很快可能拥有核武器的国家承担义务,保证不使用核武器,不对无核武器国家使用核武器,不对无核武器区使用核武器,彼此也不使用核武器。
如果已经拥有大量核武器的国家连保证不使用核武器这一点也做不到,怎么能够指望还没有核武器的国家相信他们的和平诚意,而不采取可能和必要的防御措施呢?
中国政府将一如既往,尽一切努力,争取通过国际协商,促进全面禁止和彻底销毁核武器的崇高目标的实现。在这一天没有到来之前,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将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加强国防,保卫祖国,保卫世界和平。
我们深信,核武器是人制造的,人一定能消灭核武器。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在国内外引起了强烈反响。在国内,中国人民充满了民族自豪感,对国防力量的增强欢欣鼓舞;在国外,友好国家和团体认为,中国有了原子弹,显示了自力更生的威力,是亚洲历史上的一个辉煌功绩。
当然也有不高兴的,比如赫鲁晓夫,他不但不高兴,而且下台了。世界上真有凑巧事。就在中国原子弹爆炸的这一天,莫斯科传来另一件震惊世界的消息,苏共中央第一书记赫鲁晓夫被赶下了台,理由是“年迈和健康状况恶化”。世界舆论议论纷纷:中国原子弹爆炸!赫鲁晓夫下台!当年正是这位赫鲁晓夫撕毁合同,撤走专家,卡我们的脖子。中国核试验一举成功之日,正是赫鲁晓夫下台之时,这难道不是历史的绝妙讽刺吗?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后,毛泽东曾开心地说过:“应该给赫鲁晓夫发一个一吨重的大勋章。”
美国当局也不高兴。美国国务卿迪安·腊斯克在中国核试验之前公开声称,中国即将进行核爆炸,并且诬蔑中国“不顾几乎所有其他国家都在努力保护大气层的时候,断然进行大气层试验”。试验后不久,美国总统林登·约翰逊把中国的核武器计划说成是“中国人民的一场悲剧”。他说,对于中国人民来说,中国的“核主张”是“既昂贵而又残酷的”。10月22日《人民日报》社论对约翰逊的这种谬论进行了无情的嘲讽:“中国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如果说这是什么悲剧的话,不是别人的悲剧,而是美帝国主义的悲剧„„只要美帝国主义手里还有原子弹,中国就非有不可。” 至于说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这也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据郝建秀同志回忆,原子弹爆炸后,她正好从阿尔巴尼亚访问后,途经意大利回国,但在机场买不着飞机票。当机场工作人员听说是中国人要买飞机票,就说你们中国原子弹爆炸成功了,真了不起。然后很快就把票卖给他们一行了。这个例子实在是太具体、太能说明问题了。
美国不高兴归不高兴,但最终还是承认中国拥有核武器这一事实,从此后,不敢再把中国不当回事了。尼克松当政时期,他在就是否与中国发展关系的问题上,曾经征求过法国总统戴高乐的意见。戴高乐对他说:“我对他们的意识形态不抱任何幻想,但是我们不应让他们怒气冲冲地与世隔绝。西方应力图了解中国,同它接触,对它产生影响。”尼克松也有类似想法,回答说:“考虑到将来,在我和苏联人进行对话的同时,我也可能需要在中国问题上为自己找个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不出十年,只要中国有了巨大的核进展,我们就毫无选择余地了。极为重要的是,我们和他们的来往必须比目前增多。”戴高乐说:“你现在承认中国,总比将来中国强大后被迫这样做来得好。”
戴高乐是一位深受中国人民尊敬的西方政治家,具有远大的目光。正是在他当政期间,法国于1964年与我国建立外交关系,成为与我国建交的第一个西方国家。
中国在核试验的第二天就公开向全世界宣布,中国政府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世界上那么多核武器国家,不论在此前,还是在此后;也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更不论是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有谁曾公开作过这种声明?
据笔者所知,没有!
1964年11月,中美举行第123次会谈。根据中央指示,王国权大使向美方提出了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协议声明草案。美方代表毫无思想准备,根本不敢表态。直到1965年2月的第124次会谈时,美方才作出反应,以不能没有监督为借口表示反对,暴露了美国坚持搞核垄断的用心。
在中国政府的声明面前,任何对中国的指责和抱怨,都显得苍白无力!
此番印度声称,它之所以搞核试验,是因为受到了“中国的威胁”。印度当局应该重新读一读中国政府的上述声明,然后再开口说话,免得让人家说它没有文化,不懂得历史。
事情过去已经三十多年了,不管别人高兴不高兴,只要中国人民自己高兴就行了。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时,用“扬眉吐气”形容中国人民当时的心情,是再恰当不过了;现在,用“腰杆挺直”形容中国人民的精神状态,恐怕大多数人都能够同意。
我们在发展核武器的过程中,虽然花了一些钱,但并不象约翰逊说的那样“既昂贵而又残酷的”,而恰恰相反,从中国原子能事业起步到第一颗原子弹的成功爆炸,中国所花费用是很低的。周恩来曾经说:我们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只花了几十亿元人民币,美国花了几百亿美元。我们是后来居上,也应该后来居上,因为人家已经为我们探了路。
现在放眼望去,我们周围的核国家又增加了不少,如果我国不是从那时起独立发展自己的核力量,没有核武器,那么,今天谁能够设想我们会处在一种什么样的环境中呢?邓小平同志于1988年10月24日视察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工程时说过:
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这是对我国发展原子弹、氢弹的历史功绩的最精辟的概括与总结。
我们常说,中国发展核武器的决策,是一种战略决策。纵观今天的世界格局,是否可以说,当时的那个“战略”已经被历史证明是正确的呢?
笔者以为,是的!
历史必将进一步证明!
第二篇:我国第一颗原子弹 生产背景
20世纪50年代、60年代是极不寻常的时期,当时面对严峻的国际形势,为抵制帝国主义的武力威胁和核讹诈,50年代中期,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党中央领导集体。根据当时的国际形势,为了保卫国家安全、维护世界和平,高瞻远瞩,果断地作出了独立自主研制“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大批优秀的科技工作者,包括许多在国外已经有杰出成就的科学家,以身许国,怀着对新中国的满腔热爱,响应党和国家的召唤,义无反顾地投身到这一神圣而伟大的事业中来。
他们和参与“两弹一星”研制工作的广大干部、工人、解放军指战员一起,在当时国家经济、技术基础薄弱和工作条件十分艰苦的情况下,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用较少的投入和较短的时间,突破了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等尖端技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五六十年代面对帝国主义的武力威胁和大国的核讹诈下,于1956年在周恩来、陈毅、李富春、聂荣臻的主持下,制订了《1956至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而毛泽东则在1958年先后表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搞原子弹、氢弹、洲际导弹,我看有十年功夫是完全可能。”即便当时中国开发上述技术的环境还十分落后和艰苦,但不少科学家从此开始投入这些开发计划。
“两弹一星”是对中国依靠自己的力量掌握的核技术和空间技术的统称,并没有明确具体指哪两颗弹和哪一颗星。
邓小平说过:“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江泽民在表彰“两弹一星”科技专家大会上的讲话提到:一九**年十月十六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一九六七年六月十七日,中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一九七零年四月二十四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在宇宙中唱响了东方红歌曲。
两弹一星精神——“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
两弹一星精神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诸多“精神”及政治语汇中的一个,象征了在欠缺良好环境下,从事科学技术开发研究的精神,也是科教兴国政策的开端。
对于中国而言,两弹一星是在非常艰苦、没有外援的环境下所开发出来的成果。而“两弹一星的精神”象征了中华民族自力更生、在社会主义之下集中力量从事科学开发研究,并创造“科技奇迹”的态度与过程,组合的元素则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与“科学精神”,并可以衍生至“科技创新”“知识经济”等领域。在政治语汇上,类似台湾的“发展绿色硅岛”、“新竹科学园区奇迹”、“两兆双星”等。
"两弹一星”精神,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和科学精神的活生生体现,是中国人民在20世纪为中华民族创造的新的宝贵精神财富。我们要继续发扬光大这一伟大精神,使之成为全国各族人民在现代化建设道路上奋勇开拓的巨大推动力量。
两弹一星精神,当成政治语汇可以用在科技发展、高等教育、人才培育等领域上,例如:“用两弹一星精神创建一流大学”、“用两弹一星精神开发资讯产业”等。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爆炸成功,经历了艰辛、困难、风险的历史进程,是来之不易的历史性成果,这当中除了要突破核子理论、爆炸物理、电子测试、自动控制、精密工艺、总体设计以及核材料提取等各个领域中无数大大小小的技术难关,真正掌握确保原子弹起爆成功的奥秘外,还有一个特殊的历史情况,那就是国家正处于经济甚为困难时期,可以说中国人勒紧了裤带,把原子弹研制出来,那种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科学求实、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精神将会永放光芒。
一、毛泽东对研制原子弹的决策,有着历史发展的过程 1945年8月,美国人在日本投下了原子弹,几天以后,毛泽东在延安的一次干部会议上说“原子弹能不能解决战争:?不能!原子弹不能使日本投降,只有原子弹而没有人民的斗争,原子弹只是空的。”
1946年8月6日,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女士在延安枣园树下采访了毛泽东,毛泽东说出了流传于世的一句话“原子弹是美国反动派用来吓人的一只纸老虎,看样子可怕,实际上并不可怕。”
1951年下半年,法国科学院院长、世界著名科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约里奥·居里(他是居里夫人的女婿,法国共产党员)让从法国回国的中国科学家传话给毛泽东:请转告毛泽东,你们要反对核武器,自己就应该先拥有核武器。
一、毛泽东对研制原子弹的决策,有着历史发展的过程
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志愿军在甚为劣势装 备的条件下,英勇无比,取得节节胜利,美国的当权者为了挽回战局,多次企图对中国使用原子弹。1950年11月30日,合众社报导,杜鲁门总统说:“他已考虑同朝鲜战场有联系的原子弹问题”。美联社也随即报导:“杜鲁门总统正在积极考虑使用原子弹来对付中国共产党人,如果有必要这样做的话”。1952年,艾森豪威尔当选总统,12月份去南朝鲜“访问”,1953年初,他下达命令,将携带核弹头的导弹秘密运到日本的冲绳岛,为向中国发射核导弹而做准备。甚至到1955年,人民解放军陆、海、空三军联合作战,解放了一江山岛和大陈岛时,美国国会正式通过授权,总统可以对中国使用核武器,根据这一授权,美国军方研究制定了用原子弹攻击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多种方案。
毛泽东面对美国当权者不断对中国进行的核威胁,完全意识到:为什么美国当权者动辄就要向我国进行核威胁?为什么美国敢于这样做:就是因为我们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及其运载工具,中国没有核遏制力量,没有同样的打击报复手段,没有抗衡的力量。
毛泽东面对国际形势变化的现实,随着时间的推移,从对原子弹在战略上蔑视,逐步在战术上重视起来。
56年4月25日,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说:“我们还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
1958年,毛泽东论断:“原子弹就是这么大的东西,没有那个东西,人家说你不算数,那么好吧,搞一点原子弹、氢弹,我看有十年 工夫完全可能。”
中国的核工业全面上马了。原子弹正式开始展开研制了。
二、赫鲁晓夫翻脸不认帐,撕毁援华协议,企图扼杀我国核工业。历史却是如此讽刺性巧合,中国原子弹爆炸成功之日,正是赫鲁晓夫被赶下台之时。
1956年,毛泽东对来访的赫鲁晓夫提出,苏联能否在制造核武器方面给中国以援助。
1956年10月3日,中苏两国领导人举行最高级会议,在会上毛泽东向赫鲁晓夫提出:“我们对原子弹、核武器感兴趣,今天想同你们商量,希望你们在这方面对我们有所帮助,使我们有所建树,总之,我们也想搞这项工业。”
赫鲁晓夫每次都是以搞原子弹要花费很多钱,有苏联的核保护伞就行了,核武器贮存时间长了,还要变质淘汰,重新投资生产,中国不必再搞为借口,搪塞过去,没有同意。
1956年,国际形势发生了急剧性变化,先后发生了波兰和匈牙利事件,这两个国家倒戈,不再听从赫鲁晓夫的指挥棒,此时,赫鲁晓夫迫切需要中国对他的支持,在其向中国援助尖端技术的问题上,改变了原来的态度,有了松动,出现转机。
中苏两国经过多次谈判,于1957年10月,中国和苏联签订了国防新技术协定,此项协议主要内容是援助中国研制原子弹,其具体内容为:
苏联同意援助中国研制原子弹,苏联向中国提供原子弹的教学模 型和图纸技术资料;苏联同意向中国提供包括原子弹、导弹在内的部分尖端武器的制造技术;苏联派有关专家来华帮助开展研制工作。
但是,好景不长,苏联援助中国研制原子弹的协议,只执行了一年多的时间,就出现了大问题。中苏两党出现政治分歧,并进而扩大到国家关系的恶化,赫鲁晓夫为了讨好美国,在1959年访美前夕,向中共中央发来一封信,改变了原来协议的承诺,他在信中说苏联正与美国、英国进行禁止试验核武器协议的谈判,为了避免谈判受到影响,不利于达成协议,苏联政府决定两年内不向中国提供原子弹的教学模型和图纸资料。赫鲁晓夫从美国戴维营回来后,宣扬所谓戴维营精神,于1960年7月16日,苏联完全撕毁了协议,苏联政府正式照会中国政府,决定撤走全部在华专家。尽管中国政府一再挽留,此时的赫鲁晓夫态度坚决,头脑发胀,一意孤行,于1960年8月23日,将在我国核工业系统工作的200多名苏联专家全部撤走回国,并且把重要的图纸资料全部带走。特别严重的是,苏联原来援助中国建设的核工厂,有的建设了一半,有的还未完全建成,苏联停止向中国提供原来订购的配套设备。
毛泽东在此严峻形势的压力下,审时度势,发出:只有一条路,自己动手,自力更生搞出原子弹的口号。他又指出:要下决心搞尖端技术,赫鲁晓夫不给我们尖端技术,极好,如果给了,这个帐是很难还的。
核工业战线的广大职工顶住压力,奋发图强,先后排出了数千个技术难题,奋力攻关,逐项攻克,尤其是有的技术难题在相当陌生的 情况下,认识再认识,攻关再攻关,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成果。
自强不息,不断攻克难关,1963年3月,完成第一颗原子弹的理论设计方案;11月29日,铀工厂生产出第一批合格产品;12月24日,同步聚焦爆轰产生中子试验成功;1964年1月14日,我国生产出第一批合格的浓缩铀,铀—235;1964年4月加工出第一套原子弹上用的核部件;1964年6月6日,在研制基地,爆炸试验了一颗准原子弹(除未装核材料以外,其他均是未来原子弹爆炸时用的实物),取得理想的效果。为下一步正式原子弹爆炸成功打下了成功的基础。
1964年10月16日,中国取得了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试验成功的辉煌成果。此时,扼杀中国核工业的赫鲁晓夫被他的同伴赶下了台。
三、国家经济困难时期,党中央作了困难而果断的抉择——继续上马研制原子弹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赫鲁晓夫背信弃义,撕毁协议,给中国造成的巨大伤害,正压在中国人的头顶上,紧接着是国家出现严重的经济困难局面,由于粮食和副食品以及生活必需品紧缺,实行定量供应,许多人吃不饱肚子,出现全身浮肿,形势相当严峻。甚至传出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央领导
在此严峻的经济困难时期,对是否继续研制原子弹,中央领导层出现了不同的意见,一种是继续研制下去;另一种是暂时下马,等经济好转以后再研制。中央领导对此进行了多次讨论,周恩来和陈毅、贺龙、聂荣臻、叶剑英等老帅,坚决主张继续,陈毅有一个代表性的 说法:就是当了裤子也要把原子弹搞出来。林彪当时在召见研制核武器的科技人员谈话时,也有一句鼓励的话:就是用柴火烧,也要把原子弹烧响。主张下马的人也不少,持此种意见的人,主张先集中人力、财力把经济搞上去,再上马搞原子弹,更为稳妥和有效。刘少奇对此两种意见权衡后,提出先把情况摸清楚,再作决定,并上报了毛泽东,得到毛泽东的认可。
1961年10月9日到11月初,张爱萍副总长受中央的委托,会同当时的国家科委副主任刘西尧、核工业部部长刘杰等人,进行了调
1961年11月14日,张爱萍等人向中央送上《关于原子能工业建设基本情况和急待解决的问题》的报告。此报告的中心内容是,根据原子能工业目前的建设情况,1962年是关键一年,只要中央领导同志亲自领导、亲自负责,其他各项保障跟上去,采取保重点的办法,1964年研制成核武器、并进行核试验是有可能实现的。邓小平主持书记处会议,对此报告进行深入细致的讨论,刘少奇、周恩来也参加了这次会议,最后,会议同意报告的建议,上报毛泽东,经毛泽东亲
经过1961、1962两年自力更生的实践和艰苦工作,我国核工业建设,有了很大进展,在调查研究、分析情况的基础上,核工业部在1962年9月正式向中共中央写了报告,提出争取在1964年、最迟在1965年上半年爆炸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两年规划”。由刘少奇主持中央政治局会议,讨论了这个报告,为了加强对原子弹研制的领导,中央组建了两弹最高领导机构,中央十五人专门委员会,由周恩来任主任委员,贺龙、李富春、李先念、薄一波、陆定
一、聂荣臻、罗瑞卿、赵尔陆、张爱萍、刘杰等为委员。上报了毛泽东,此报告毛泽东于1962年11月3日批示:“很好,照办。要大力协同,做好这件工作。”毛泽东的这个批示成为动员全党、全军、全国人民,齐心协力,为实现1964年爆炸第一颗原子弹而努力的动员令,发挥了巨大的威
四、核武器研究院广大科技人员,决心自己动手搞出原子弹,自力更生、奋发图强之火熊熊燃起
自1958年起,为了迎接苏联援助原子弹教学模型和图纸资料的到来,核武器研究院以最快的速度,建成一个专用厂房和相应配套的研究室;广大科技人员几乎人人突击学俄文,除了吃饭、睡觉,其他时间都用上了,全院各个场所,一片俄语声,一时间好似一个俄语研究院;所有的人都在盼望早日得到这一样品和图纸资料,以便早日上
但是,正在中国科技人员等待和盼望的时候,情况发展却不像想象的那样,1959年,来了一位苏联专家,可是,他对原子弹的技术问题却只字不提,怎么问他都不说,就是重复一句话“你们都去工厂实习”。他的口袋里装着一本资料,上班拿出来看看,下班装着就走,从不让中国人接触,有人生气地给他起了个外号“哑巴和尚”。
到了1960年下半年,就连这个“哑巴和尚”也不来了。院领导正式传达了赫鲁晓夫的恶劣行径以及中央的决心:“自力更生,自己
与此同时,国家为核武器研究院向全国选调科学家和技术骨干,得到全国各部门的大力支持,选谁给谁,指谁调谁,不到一年的时间选拔了全国许多优秀的科技人员,先后来到核武器研究院,此时的研
调来的国际上知名专家有:著名理论物理学家彭桓武,他是在英国获得两个博士学位和在英国担任教授的第一个中国人,著名物理学家、反西格马负超子发现者王淦昌,著名空气动力学家郭永怀等,还有两弹元勋邓稼先和后来担任中国科学院院长的周光召,以及朱光亚、陈能宽、程开甲等,许多才华横溢的科技专家,他们放弃国外优越的生活条件,排除了种种阻扰,毅然回到国内,隐姓埋名,默默耕耘。他们带领核武器研究院广大科技人员,施展智慧,奋力攻关,为我国研制原子弹成功,作出了贡献。
当时任核工业部副部长的钱三强,他在1946年和夫人何泽慧在法国居里夫人试验室,先后发现核铀裂变的“三裂变”、“四裂变”现象,在国际上引起了很大反响,并由此而引发一系列的核物理研究。钱三强和夫人何泽慧也不定期地前来核武器研究院参加学术讨论会,发表了不少宝贵的见解。
核武器研究院在院长李觉将军的主持下,很快组建成三大部——理论部、试验部、总体部,排列出研制原子弹的各项技术关,分配到各研究室,再分工到各研究小组和个人,一场全面攻关、自力更生、很快,小型爆炸物理试验场、大型爆炸物理试验场和特种炸药车间相继建立。一到夜晚,各研究室仍然灯火通明,研究人员个个埋头钻研,孜孜不倦;大、小爆炸物理试验场,惊天动地的试验爆炸声,遥相呼应,试验数据不断报来,一个个成果呈现出来,必须攻下的技术难关接连取得可喜的进展。各项理论研究和实际试验工作,在热火
四年,经历了不知疲倦的四年,忘我劳动的四年,也是为国献身
原子弹的研制工作,攻关如此有成就,进展如此之快,出乎国内、五、原子弹的重大技术关——
美国人在1945年制造出三颗原子弹,其中两颗是“内爆”型,一颗是“枪法”型,在广岛投下的是“枪法”型,在本国本土进行试验和在长崎投下的是“内爆”型。据1960年美国《纽约时报》报道,“内爆”型原子弹如果研制成功,就表明下一步可能研制出氢弹,“内爆”型是一种有发展前途的原子弹。
我国的第一颗原子弹采用了“内爆”型。所谓“内爆”型是将大量高效能炸药起爆的能量压向内心,产生高温高压,将内心里的核燃料压缩后产生核裂变,释放出大量核能。但是,困难的问题在于炸药起爆后,能量并不是完全向内心压缩,而是向四周扩散,这就无法实
从60年代开始,国际原子能技术的许多报道,曾多次提到同步 聚焦这一问题,但是如何解决这一技术问题,谁也没有说,也没有关
要解决这一重大技术关,就是如何使炸药同步起爆,能量聚焦,科学家把这一技术问题叫做同步聚焦。通俗的概念是,将炸药起爆时
中国人的最大优点之一是发奋和勤劳。科学家和技术人员。经过无数次的理论计算和试验,终于攻克了这一技术难关。从北京试验到西北基地,从小型到中型再到大型,从局部到整体,一步一步的理论计算和试验下去。1963年12月同步聚焦技术关成功突破了。
1964年6月6日,在西北试验研制基地爆炸的这颗准原子弹,更进一步证实了同步聚焦的技术关完全突破,当许多科技人员看到示波器记录下来的数据图像时,都喜笑颜开。这时,有一位技术人员,胡子挺长,头发更长,他说:“对不起!我要去睡觉„„”是啊!我们的科学技术人员不知忘我奋战了多少个日日夜夜,才取得了今天的硕果。据说,他这一觉睡了三天。他们太累了。
第三篇:1952年11月1日 美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1952年11月1日 美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1949年9月23日,苏联政府宣布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从而打破了美国的核垄断,对美国朝野震动很大,美国空军原以为苏联只有到1952年才有制造出第一颗原子弹。
美国科学家泰勒认为这是动员政府制造氢弹的极好机会,他首先在加利福尼亚找到了志同道合者--伯克利辐射实验室的劳伦斯、化学家拉蒂默和后来的诺贝尔奖获得者路易斯-阿尔瓦雷斯(他们都参加过曼哈顿计划的工作),于1949年10月6日,在洛斯阿拉莫斯聚会,详细讨论了氢弹的制造问题,充分估计了几个关键性的问题给氢弹制造带来的困难。第一,新的方程式用常规方法根本算不出来。对氢弹复杂装置的每一个步骤都要作出惊人的次数的精确运算,以测定它对炸弹内部数以百万计的细小部件的影响,但人的大脑难以应付。第二,需要有几百万度高温才能引爆氢弹,投向广岛的那种原子弹不适用,需要制造一种专门原子弹作引爆物,这势必将影响美国原子弹的生产能力。第三,氢弹的真正炸药是氢和氢的同位素氖,氖在自然界里并不存在而且衰变很快。只有在一种专门设计的重水反应堆里,通过铀和中子核反应才能产生氖。然而氢和氖在常温下都是气体,因此在引爆之前,必须保持近乎绝对零点,即摄氏零下273度,因此就需要庞大的制冷设备。
他们决定寻找制造氢弹的支持者,他们找到的第一位强有力的支持者,是美国海军预备役少将刘易斯-斯特劳斯,他是原子能委员会5个理事中的一个(其余4个都反对)。他们还在争取改变其他人的看法。如国会原子能联合委员会主席麦克马洪参议员、国务院政策规划室主任保罗-尼采、国防部长路易斯-约翰逊和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奥马尔-布雷德利。泰勒他们坚持说,美国的威望依赖于美国的技术优势,如果苏联人制造了第一颗聚变炸弹,美国就会丢脸。通过游说,泰勒在政界和军方找到了支持者。1950年1月13日,奥马尔-布雷德利以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名义,提出要制造氢弹。这个月,臭名昭著的麦卡锡主义出笼。在布雷德利作出决定后第四天,从英国传来有利于氢弹制造者的消息,英国核科学家
富克斯被指挥犯有叛国罪,理由是他将核技术出卖给了苏联。这一事件意味着苏联将与美国展开竞争,因而更加强了美国政府制造氢弹的决心。1月31日,由国务卿艾奇逊、国防部长约翰逊和原子能委员会主席利连撒尔组成三人特别专设委员会,研究是否制造氢弹问题。在表决中,反对制造氢弹的利连撒尔被击败。当天下午,杜鲁门总统宣布了制造氢弹的决定。杜鲁门的决定,遭到以美国科学界三巨擘--爱因斯坦、奥本海默和哈佛大学校长詹姆斯-科南特为中心的科学家的强烈反对,美国科学家协会抨击政府表面上用缓和来寻求和平,实际上是依赖于炸弹的破坏力。在康奈尔大学的汉斯-贝提领导下,12名美国高级物理学家发表了一份号召书,指出:“我们认为不管一个国家有什么正当的理由,它都无权使用这种炸弹。这种炸弹已非战争中使用的一种武器,而是灭绝整个人类的手段。”爱因斯坦散发了一份举世瞩目的声明,指出氢弹因其放射性有可能一举毁灭一切生命,这位伟人认为,“用全面武装达到军事安全的思想在战争技术现有的水平下乃是一种可悲的幻想。”他觉得,军备竞争已达到歇斯底里的程度。奥本海默和科南特要求辞去总统的总顾问委员会的职务,由于爱因斯坦、奥本海默反对制造氢弹,后来竟遭到了美国政府的政治迫害。
原子科学家们的强烈反对,并没有阻止美国政府继续制造氢弹,随着时间的推移,制造技术的难关也在一一突破,1 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许多持反对态度的美国科学家转而参加氢弹的研制工作。这样,研制进程加快了,首先,建立了一大批重水反应堆,它们不仅能生产普通原子弹需要的钚,而且也能生产氢弹所需的氖。将过去的原子弹作了重大改进,发展了能引爆氢的一种新型原子弹,1951年春,计算机专家约翰-冯-诺伊曼研制成功了一种新型“高速电子数字计算机”,解决了热核炸弹的特殊数学问题。也在这个时候,斯但-乌兰姆和泰勒解决了氢弹的引爆问题。这年5月,美国制造了以原子弹为点火装置的氢弹。次年11月1日,在太平洋马绍尔群岛的埃卢盖拉布小岛首次爆炸试验成功。美国在1952年11月试验的氢弹采用的是液体重氢和三重氢的“温式燃料”。这种氢弹体积庞大,难以实用,后来,第一颗“干式”氢弹又在洛斯阿拉莫斯研制成功。195
4年3月1日,在太平洋毕基尼岛上又试验成功,它的威力相当于1千5百万吨TNT火药,是投到广岛原子弹威力的750倍。由于这个氢弹外侧覆盖一层铀,外侧铀在爆炸的时候吸收中子而分裂成为放射性微尘--“死灰”,它可以飞散到200公里以外危害人的生命。氢弹的第一批牺牲品又是日本人,当时在离爆炸中心200公里处,有一艘名叫“福龙丸”的日本渔船正在作业,由于受到放射性尘埃污染之害,船上23人回家后,其中1人死亡,其余的成了残废。
第四篇:不建议购买 Jeep天津港爆炸受损车官方声明
官方声明:
在天津港事故中有共计3435辆车辆遭受严重损坏,其中的2114辆已经通过与天津政府的配合予以销毁,剩余1321辆被定为全损车辆。根据保险法规定,保险公司在理赔后拥有这批车辆残值的所有权。克莱斯勒(中国)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明确告知过保险公司,该批车辆经测试评估,确定不可能通过维修手段使车辆达到乘员安全操作和使用的标准,故这些车辆及其所有部件均应全部销毁,不应再进行销售。同时,明确禁止授权经销商销售任何该等车辆。然而,近期通过媒体报道我们了解到,该批车辆依然流入了市场,对此行为我们表示非常遗憾,并再次提醒消费者,该批车辆不适合销售,不享有任何形式的质保,不建议消费者在任何渠道购买此批车辆。
同时有部分车辆曾在事故期间停放于天津港,位置距离爆炸源数公里以外。该批车辆实施了清洗、抛光和清洁(外部及内部)、更换发动机空气滤清器及空调滤清器。此批车辆中的指南者、自由客以特价车形式被二手车商持有,同时克莱斯勒(中国)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授权经销商销售为其提供二手车质保。
另有部分车辆,其中主要是Jeep大切诺基,曾停放于天津港,远离爆炸中心处,暴露于现场空气中。该批车辆实施彻底的清洗、抛光和清洁(外部及内部)、更换发动机空气滤清器及空调滤清器,并进行全面功能性检测,达到厂家的全新车辆质量标准,并且不存在危害健康的风险。该批车辆享受克莱斯勒(中国)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官方提供的全新车辆质保服务。消费者在进店看车时,经销商会出具《重要提示》、《品质证明书》明确告知消费者该车辆的相关信息,消费者可在官方网站通过车架号查询此批车辆相关信息。
总结:从Jeep的官方声明来看,在总计3435辆严重受损车辆中,2114辆已进行了销毁,剩余1321辆被定为全损车辆,而这1321辆全损车辆所有权归属保险公司,因此目前流入市场的车辆并Jeep非官方渠道销售。
此外,就1321辆受损车辆而言,其存有严重的安全隐患,日后发生自燃、车辆电脑/电路故障的几率较大,并且这些受损车辆没有原始发票,消费者也将面临无法上牌的风险,而Jeep官方也不会提供相应质保。目前,天津港爆炸中的Jeep受损车辆车架号已在Jeep官网公布,建议消费者提高警惕,对于低价车多加留意,避免自身权益受到损害。
第五篇: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广岛原子弹爆炸65周年纪念和平祈愿仪式的讲话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日本广岛原子弹爆炸65周年演讲 Hiroshima no minasama konichiwa.Ohayo gozaimasu.We are here, on hallowed ground, to see, to feel, to absorb and reflect.I am honored to be the first UN Secretary-General to take part in this Peace Memorial Ceremony on the 65th anniversary of this tragic day.And I am deeply moved.When the atomic bombs fell on Hiroshima and Nagasaki, I was one year old.Only later in life, could I begin to understand the full dimension of all that happened here.As a young boy, I lived through the Korean War.One of my earliest memories is marching along a muddy road into the mountains, my village burning behind me.All those lives lost, families destroyed--so much sadness.Ever since, I have devoted my life to peace.It has brought me here today.Watakushiwa sekai heiwa no tameni Hiroshima ni mairimashita.We gather to pay our solemn respects to those who perished, sixty-five years ago, and to the many more whose lives forever changed.Life is short, but memory is long.For many of you, that day endures, as vivid as the white light that seared the sky, as dark as the black rains that followed.To you, I offer a message of hope.To all of you, I offer my message of peace.A more peaceful world can be ours.You are helping to make it happen.You, the survivors, who inspired us with your courage and fortitude.You, the next generations, the young generation, striving for a better day.Together, you have made Hiroshima an epicentre of peace.Together, we are on a journey from ground zero to Global Zero? a world free of weapons of mass destruction.That is the only sane path to a safer world.For as long as nuclear weapons exist, we will live under a nuclear shadow.And that is why I have made nuclear disarmament and non-proliferation a top priority for the United Nations – and put forward a five-point plan.Our moment has come.Everywhere, we find new friends and allies.We see new leadership from the most powerful nations.We see new engagement in the UN Security Council.We see new energy from civil society.Russia and the United States have a new START treaty.We made important progress at the Nuclear Security Summit in Washington last April, which we will build upon in Korea.We must keep up the momentum.In September, I will convene a high-level meeting in support of the work of the Conference on Disarmament at the United Nations.We will push for negotiations towards nuclear disarmament.A
Comprehensive Nuclear Test Ban Treaty.A Fissile Material Cut-Off Treaty.Disarmament education in our schools—including translating the testimonies of the survivors in the world's major languages.We must teach an elemental truth: that status and prestige belong not to those who possess nuclear weapons, but to those who reject them.Ladies and gentlemen,Sixty-five years ago, the fires of hell descended upon this place.Today, one fire burns, here in this Peace Park.That is the Flame of Peace? a flame that will remain lit until nuclear weapons are no more.Together, let us work for that day ? in our lifetime, in the lifetimes of the survivors.Together, let us put out the last fire of Hiroshima.Let us replace that flame with the light of hope.Let us realize our dream of a world free of nuclear weapons so that our children and all succeeding generations can live in freedom, security and peace.Thank you.Domo arigato gozaimas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