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民工就业结构变动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倒逼效应分析
农民工就业结构变动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倒逼效应分析
摘要:中国民工问题由来已久,近两年产能过剩和农民工返乡潮等问题的出现加剧了农民工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间的矛盾。因此,借助产业结构偏离度和结构高级化指数,就农民工就业结构变动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倒逼效应进行分析。
关键词:农民工就业结构产业结构结构高级化倒逼效应
2003年,民工荒的出现让农民工问题跃成为焦点。农民工不仅仅是就业问题,还与产业结构有着密切的关系。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如何保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健康发展与相互促进是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必须重视的个重要课题。
一、农民工就业结构变化
中国最初的批农民工已经逐渐退出历史舞台,1980年及以后出生的新生代的农民工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农民工群体的就业倾向。当薪酬和工作环境不能达到他们理想预期时,他们就会做出其他选择,“用脚投票”离开该行业。将2000-2014年各行业就业人数比例制成堆积柱形图,可以看出农民工在行业选择上出现了明显的改变。
图1 2000-2014年农村劳动力行业分布百分比堆积柱形图
如图1显示,2000年到2014年,农村劳动力在第产业就业的人数比例直处于下降趋势。2014年,农民工绝大部分被工业、建筑业和批零贸易餐饮业吸收,占到农民工总数的71%左右。
对于第二产业,就业的人数比例虽直在增加,但2008年之后,增速也有所放缓,至2014年的七年问,占比从24.25%上升到27.46%,仅提高了3.2%左右。并且其增长主要是由建筑业带来的,农民工在工业就业的比例从2010年的高峰过后开始下降,由2010年的19.19%降低到2014年的16.03%。
第三产业的就业的比例则保持了较为平稳的增长,但增长并不明显。在第三产业内,2000年从事交运仓储和邮政业以及批零贸易餐饮业的农民工占总量的6.09%,到2014年这个比例上升到9.17%,上升了3.08%。但农民工在这些传统服务业中就业比例的上升幅度是低于在第三产业中就业比例的变化,说明第三产业中其他行业的农民工数量的增长更加明显。
可见,第产业转移出的剩余劳动力最主要的流向从工业转向建筑业。同时,流向第三产业的农民工也在稳定增多,并且从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转移。
二、农民工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同步性分析
某产业经济的增长会促进该产业就业的增长,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就业增长与经济增长时刻同步。农民工是传统产业的主力军,在其就业结构已然发生大幅变动的情况下,产业结构能否与之保持
致性是经济稳步增长的重要前提。对产业前景的预期和对产业结构与全社会就业结构关系的判断是农民工选择职业方向的根据,因此农民工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矛盾是对产业结构亟待调整发出的信号。
(一)产业结构偏离度计算
本文采用产业结构偏离度作为分析工具来反映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关系。结构偏离度是就业结构相对于产业结构的偏离程度,是考察各产业结构与就业是否协调重要的指标之一。数学表达式为:
E=X/Y-1
其中,E为产业结构偏离系数,X为某行业的增加值与GDP之比,Y为行业就业人员与总就业人员数之比。
如果E=O,表明该产业的就业结构和产业结构达到均衡状态;如果E>O,说明该产业有继续吸纳劳动力的潜力;如果E (二)农民工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矛盾分析 由表1可以看出,2003-2014年问,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均衡状况具有较大差异,对二者之间的结构偏离度进行分析,发现如下特点: (1)农林牧渔业的结构偏离度为负,基本保持在-80%左右。这意味着第产业还存在着剩余劳动力。农业就业业人员的比重虽然在大幅减少,第产业产值的比重却也在不断下降。使得E值保持在 定水平,难以提高。也就是说,第产业结构的首要矛盾,并非是农业劳动力向其他产业转移的速度过慢,而是更为严峻的,第产业的生产效率难以提高。 (2)工业的结构偏离度为正,但是偏离程度并不大,并且2008年以后开始减小,趋近于0。这表明中国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吸纳劳动力的潜力在降低。造成这结果的原因并非工业增加值和工业就业人员的持续上升带来的结构均衡,而是由于工业吸引农民工的能力在降低。由于企业生产成本提高、组织结构不合理、管理水平较低等问题,煤炭、钢铁、纺织等传统行业近几年发展并不景气,工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已经下降。加之农民工大量返乡就业、创业,都极大的冲击了工业的发展,使得大量劳动力流出。可以看出,工业方面的产能过剩造成的不良后果已经显现。如不尽快提升产业结构,未来几年的工业即使以提高工资为代价挽留住劳动力,也将以衰退的姿态迎来低水平的均衡。 (3)建筑业的结构偏离度为负,并且偏离程度较大。这表明建筑业也产生了定的剩余劳动力。建筑业农民工的比重直在增加,主要原因在于,近十年来房价飞涨,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及房地产开发投资不断扩大,几乎各个城市都在新建住房,劳动力需求大。从房地产业极高的结构偏离度我们可以发现,房地产业属于暴利行业,而基础层的建筑工人作为体力工种,薪水也较高,吸收的劳动力数量自然不在少数。但近两年房地产业开始向常态迈进。2015年已有数据显示,房地产投资增速回落,多项指标恶化,可能在未来几年里,建筑业产能过剩的恶果也将凸显,对劳动力需求会大幅减少,剩余劳动力应转向其他产业。 (4)第三产业的情况较为复杂。农民工主要从事的交运仓储及邮政业和住宿和餐饮业的结构偏离度分别在0左右波动和趋近于0。这说明这些对劳动力文化素质要求相对较低的产业已基本达到均衡。批发和零售业的偏离度的提高,则为农民工返乡创业提供了可行性。总体来说,传统服务业是吸收农民工的主要行业。可是第三产业发展水平不高的现状,限制了其进步吸纳劳动力的能力,尤其是其中现代服务业的就业吸纳能力并不强,仍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新生代农民工更倾向于酒店餐饮和家政等服务行业。而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工作枯燥乏味,重复性高,很难实现人真正的价值,将难以吸引到新生代农民工。于是,农民工的供给结构便会更加无法满足劳动密集型企业的需求,加之农民工跳槽成本低,企业不仅劳动力成本在增加,培训成本也在提高。所以,在农民工群体的结构已发生巨变的情况下,产业结构的滞后,必然会造成劳动力市场供求的失衡。 三、农民工就业结构变动对产业结构升级影响的实证分析 通过对农民工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矛盾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农民工自身观念和身份的“升级”走在了产业结构升级的前面,农民工的就业结构变动不仅是产业结构问题造成的结果,最终也会倒逼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因此,可以对农民工就业结构变动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效果进行验证与分析。 (一)结构高级化的度量 对于结构变动的衡量通常使用Moore指数,该方法运用空间向量的夹角来反映产业内部结构变动程度。本文采用在Moore指数的基础上提出的产业结构高级化指数构建方法(周明磊,2011)。该方法通过调查将产业由低级向高级排序,列为第产业、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批发零售餐饮住宿业和金融房地产业。由于农民工就业部门结构的高级化与产业结构的高级化方向趋同,所以对各产业就业人员比重和增加值比重运用同样的产业结构高级化指数构建方法进行处理,并将结果依上述排列计以不同次数,以反映高低级产业对结构高级化指数影响的不同比重。计算公式如下: 以1978年为基期计算中国产业结构高级化指数。受数据限制,以1986年为基期计算中国农民工就业结构高级化指数。近20年变动情况如表2所示: (二)农民工就业结构变动对产业结构升级影响的回归分析 以产业结构高级化指数(UIS)作为被解释变量,以农民工就业结构高级化指数(UES)作为解释变量,构建元线性回归模型。其中:α为常数,β为参数,ε为随机误差。 UIS=α+βUES+δ 经过ADF平稳性检验和协整检验,对UlS和UES进行Granger因果检验,结果显示(表4),在0.1的显著性水平下,UES是UIS的Granger原因,所以农民工就业结构的高级化会影响产业结构的高级化。 四、结论与建议 通过对农民工就业结构和产业结构的矛盾分析,发现农民工就业结构的变动既是产业结构问题造成的结果,也是最终倒逼产业结构进行调整的直接原因之一。农民工文化素质的提升和市民化进程的推进促进了其就业结构的高级化,对产业结构的升级具有推动作用。 要想实现产业结构调整,首先农业应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农业生产率。同时推进户籍制度改革,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其次,东部大量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应向中西部、中小城市转移,以降低生产经营成本。加快现代服务业和新型工业发展,把有限的资源集中于高端制造业和新兴产业的发展,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最后,劳动者素质的不断提高也不可或缺。政府应加大财政上对农村教育和职业培训的投入,实现农民工就业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同步高级化。 一、原文介绍 题目:产业结构变动对我国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 作者:王玉娟(福州大学管理学院) 关键字:经济增长;三大产业;最小二乘法;产业结构;可持续发展 二、研究问题 经济发展是以经济增长为前提的,而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变动又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本文采用1981年至2010年的统计数据,通过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运用最小二乘法,研究三大产业增长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从而得出调整产业结构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三、可能影响因素 各产业部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第一、二、三产业的年增长率 经济固有增长率 各产业部门在经济增长中的权数 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年增长率 四、理论模型 运用eview3.1软件,采用最小二乘法,对数据进行线性回归,对所建模型进行估计 五、结论 由模型可知,当第一产业增长1个百分点时,我国经济增长0.2506个百分点;当第二产业增长1个百分点时,我国经济增长0.4002个百分点;当第三产业增长1个百分点时,我国经济增长0.3852个百分点。 六、感想 1、坚持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形成以高技术产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形成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的新局面,实现我国经济可全面协调持续发展。 2、加大对农业的投入,调整农业内部产业结构,提高我国农业的科技化、产业化、现代化水平。 3、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兴工业化道路,着重改造提升制造业,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建立创新型国家,提高我国核心竞争力。 4、加快推进服务业发展,把推动服务业大发展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推进服务业发展,不仅能够有效改变我国产业结构现状,更能够提高就业率,稳定民生,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和质量。推进服务业发展,重点是建立健全流通和服务部门,提高流通、服务质量;拓展服务业新领域,发展新业态,培育新热点,推进规模化、品牌化、网络化经营。推动特大城市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第二篇:12.产业结构变动对我国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