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解析

时间:2019-05-14 03:54: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一带一路解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一带一路解析》。

第一篇:一带一路解析

第三部分 重构

一带一路这个事情属于中美重构、中国贸易的重构,也属于欧亚大陆地缘政治关系的重构。资本市场上也对一带一路写了很多报告,但是忽略了其中的风险。一带一路的风险有三点。

1)第一点,从时间上看,这个规划的特点是非常短、非常长。非常长是我们这个规划是35年之后才能基本完成,不知道35年期间世界会发生什么,中国会发生什么。非常短,就是我们在一年时间年内就设计了一个穿越数十年时间周期、跨越欧亚大陆、涉及44亿总人口、卷入21万亿美元年度GDP的庞大规划。这种东西在西方国家是不可能完成的。

2)第二个,对比京津冀、长江经济带等其他规划,一带一路最明显的特征是我们是在中国规划别人的事情,非常难。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是企业很难。虽然说我们的企业最近几年走出去从规模上看增长是非常快的,但是从能力上并不具备的。我们的企业因为习惯了在国内的生存环境,不会去引导当地的民意,更不会去融入当地的经济政治环境。软实力输出能力非常的欠缺。其次是沟通很难。改革开放三十度年了经济上跟外部交流很多,但是思想上跟外部交流很少。大家很难想象,像土库曼斯坦、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他们在想什么干什么。反过来也一样的。第三个是大国博弈非常难。我们遇到三个方面的阻力。在南面,印度对一带一路是非常冷淡的。在东边,美国从阿富汗撤军之后,围绕阿富汗这个交通枢纽的地位,在2011年提出新丝绸之路,比我们还早。看到我们搞一带一路,美国突然就不淡定了,今年就搞大项目,花了11亿美元南亚电力网。在北边,今年俄罗斯搞俄开发,升级为欧亚联盟,积极要拉几个斯坦国家入盟。从西面来看,欧盟一直在推行东扩计划,提出东部伙伴计划,把势力延伸到黑海厉害和外高加索地带。所以我们西出欧亚大阻力是非常大的。

3)第三个风险点,对资本市场刺激最大的是一带一路里面包含的很多基建项目。但这些基建项目其实早就在了,比如中保铁路、中海铁路,推了很多年推不动,非常困难。不仅是中国,像联合国的亚贸经合委在几十年前就提出来泛亚铁路的规划,后来开发银行等机构也不断的在亚欧地区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设计过自己的战略。基础设施这个东西,不仅涉及经济问题,还涉及到政治问题,还涉及到军事问题。可能不会因为我们提出一带一路就立马开工、立马建设。所以这些项目公司的利润最终是要兑现的。如果大家一旦发现最近的预期那么长,就会产生投资转折点。

最TOP:“一带一路”基本认知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英文缩写OBAOR(One Belt And One Road)。

“一带一路”贯穿欧亚大陆,东边连接亚太经济圈,西边进入欧洲经济圈。无论是发展经济、改善民生,还是应对危机、加快调整,许多沿线国家同我国有着共同利益。历史上,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就是我国同中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东非、欧洲经贸和文化交流的大通道,“一带一路”是对古丝绸之路的传承和提升,获得了广泛认同。它将充分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一带一路”的建设不仅不会与上海合作组织、欧亚经济联盟、中国—东盟(10+1)等既有合作机制产生重叠或竞争,还会为这些机制注入新的内涵和活力。

“一带一路”打破原有点状、块状的区域发展模式。无论是早期的经济特区、还是去年成立的自贸区,都是以单一区域为发展突破口。“一带一路”彻底改变之前点状、块状的发展格局,横向看,贯穿中国东部、中部和西部,纵向看,连接主要沿海港口城市,并且不断向中亚、东盟延伸。这将改变中国区域发展版图,更多强调省区之间的互联互通,产业承接与转移,有利于我国加快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国际背景——

在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走向分化的背景下。很多国家的经济可能面临困境,亟需新的经济增长点,亟需新的经济火车头来带动世界经济。中国借此机会,将有利于几乎所有国家的中国战略、政策融入到“一带一路”和APEC当中,实现共赢。中国为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作出了很多战略规划,包括: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中印缅孟经济走廊战略、中巴经济走廊战略、东北亚经济整合战略等。这些战略中,每个都是以区域经济一体化为核心的,每个都是以中国的国家战略为基础的,每个都是符合亚太乃至亚欧几乎所有成员国的战略利益。

以APEC为例,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美国在APEC的话语权被削弱了,因此美国一直在推动要把中国规避在外的TPP。希望通过TPP的建设,在经济上孤立中国,用TPP替代APEC。而2014年北京APEC会议,中国力推亚太自贸区和“一带一路”,就是要强化APEC的作用。因为APEC才更代表亚太利益,代表整个亚太的利益也就是代表中国的利益,中国的发展趋势和亚太深化合作是一致的。中国强化APEC同时能起到对冲美国TPP战略计划的作用。一旦欧亚大陆完成了经济整合,美国在亚太的力量必然被挤出,美国必然失去全球霸权。这也是全球性一个战略博弈。

因此,上述这些战略,最终都可以统合到更广大的战略——欧亚大陆经济整合的大战略当中。如今,欧亚大陆经济整合的大战略由中国提出了两个符合大方向的战略: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和21世纪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即“一带一路”。中国所有区域经济战略,都可以融入到上述两个战略当中。

基于中国的国家战略,基于当前世界发展大势,中国制定了“一路一带”战略。虽然“一路一带”提出时间只有一年多,但显然已经获得包括亚太国家、中亚和欧洲国家的认可,中国这一战略很显然要和APEC这个平台对接,中国要努力推动融合欧亚大陆甚至欧亚非大陆的经济整合,走互惠互利的发展共赢之路。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涵盖东南亚经济整合、涵盖东北亚经济整合,并最终融合在一起通向欧洲,形成欧亚大陆经济整合的大趋势。而21世纪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则是从海上联通欧亚非三个大陆,最终可以和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形成一个海上、陆地的闭环。

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乃至欧亚大陆经济融合,这就是中国包容性发展战略,实现合作共赢是战略的中心思想,这也是中国最高国家战略的包容性体现。国内背景——

“一带一路”作为一项重要的中长期国家发展战略,其要解决中国过剩产能的市场、资源的获取、战略纵深的开拓和国家安全的强化及贸易主导这几个重要的战略问题。

1.中国的过剩产能的市场问题

过剩产能对经济的运行造成了很大的问题,中国传统的出口国较为单一和狭窄,美欧日占据出口的核心国位置,但这些传统的出口市场已经开拓得较为充分,增量空间已经不大,国内的过剩产能很难通过他们进行消化,在国内消费加速启动难以推进的情况下,通过“一带一路”来开辟新的出口市场是很好的抓手。中国不仅有过剩产能还有过剩外汇资产;而新兴市场国家和欠发达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欠缺,中国利用积累的外汇储备作为拉动全球增长的资本金,同时通过资本输出带动消化过剩产能。2.中国的资源获取问题

中国的油气资源、矿产资源对国外的依存度较高,这些资源主要通过沿海海路进入中国,渠道较为单一。中国与其他重要资源国的合作还不深入,经贸合作也未广泛有效的展开,使得资源方面的合作不稳定和牢固。“一带一路”新增了大量有效的陆路资源进入通道,对于资源获取的多样化十分重要。3.中国的战略纵深开拓和国家安全的强化问题

我国的资源进入主要现还主要是通过沿海海路,而沿海直接暴露于外部威胁,在战时极为脆弱。我国的工业和基础设施也集中于沿海,如果遇到外部的打击,整个中国会瞬时失去核心设施。在战略纵深更高的中部和西部地区,特别是西部地区,地广人稀工业少,还有很大的工业和基础设施发展潜力,在战时受到的威胁也少,通过“一带一路”加大对西部的开发,将有利于战略纵深的开拓和国家安全的强化。

4.区域经济的贸易主导权

一带一路战略对中国而言,不仅能对冲掉美国主导的试图绕开孤立中国而推进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TIP(跨大西洋贸易伙伴谈判),还能有机会在一带一路经贸中抢占全球贸易新规则制定权。如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将以国内外的港口为支点建设,推动各种规格的自贸协定谈判,在国内,特别是一旦上海自贸区试验成功后,就可以以上海(含宁波舟山)和泉州湄洲湾港的超级深水港为依托建设国际中转港,真正带动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掌控国际贸易主导权,定价权和资源配置权。中国主动加速主导区域经济整合,提升自己的区域经济影响能力。5.通路是“一带”的抓手

“一带一路”直击了中国的三个重要的战略问题,而通路、通航和通商则是“一带一路”解决战略问题的发力点。要解决中国的产能过剩,需要通盘考虑,如前所述,“一带一路”是系统性解决此问题的最好抓手,从现实来说,考虑到西部基础设施薄弱,为了更好的外联内呼,打通顺畅的交通动脉是第一位的,也符合“一带一路”的题义,即首先着手的必将是通路、通航。“一带”主要是从通路着手,通路所推进的地区基础设施薄弱,提升空间更大,其对接的是西部广阔的腹地,将在交通设施建设和油气管道建设上发力。国际反应—— ——理念广受赞誉

“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秉承开放包容的丝路精神,不限国别范围,不是一个实体,不再另起炉灶,不搞封闭排外机制,不以控制他国经济命脉、改变他国政治制度为目的,有意愿的国家和经济体均可参与。通过“一带一路”,世界见识到一个负责任大国的气度和胸襟。“一带一路”不仅是中国自身的战略构想,更是沿线各国的共同事业——契合沿线国家的共同需求,为其互补互利互惠开启新的机遇之窗。——构想惠及各国

推动实现区域内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当丝路意识在沿线各国落地生根,各国纷纷找寻本国发展战略与“一带一路”的有效对接,也在为“一带一路”建言献策,共同向着未来前行。——方案着眼未来

2014年11月8日,加强互联互通伙伴关系对话会将在北京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将出席并主持会议。孟加拉国、老挝、蒙古国、缅甸、塔吉克斯坦、柬埔寨、巴基斯坦等7国领导人以及联合国亚太经社会执行秘书、上海合作组织秘书长应邀与会。APEC第二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即将举行,各成员正积极推动制定《APEC互联互通蓝图》。

除中国外,参加加强互联互通伙伴关系对话会的7国不是APEC成员,但也是地区的一部分。除硬件、软件的基础设施以外,人与人之间的互联互通也得到了更多重视。中国澳大利亚商会计划把澳大利亚的年轻专业人士派去中国企业短期工作,也准备为中国毕业生提供赴澳短期工作的机会。“如果签证更容易获得,通过留学教育和劳务派遣,就能极大促进区域内各国人员的互联互通,从而拉近各国之间的关系”,澳大利亚商会董事秘书长唐穆·洛克强调。

墨西哥和亚太其他国家对基础设施投资有巨大需求,中国有资金、有技术、有经验,发展基建正是中国的专长。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大量投资,因此,地区内很多国家都支持和欢迎亚投行。西哈萨认为,建立亚投行是很好的一项倡议,但亚投行能在多大程度上提供融资支持,取决于它的容量,“亚投行将与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相互补充。”

从“一带一路”到“互联互通”,中国思路一以贯之:本着互利共赢的原则同各国开展合作,让世界从中国发展中分享红利;实行包容发展,坚持各国共享机遇、共迎挑战、共创繁荣。

@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八次会议强调:加快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 @习近平在讲话中指出,“一带一路”贯穿欧亚大陆,东边连接亚太经济圈,西边进入欧洲经济圈。无论是发展经济、改善民生,还是应对危机、加快调整,许多沿线国家同我国有着共同利益。历史上,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就是我国同中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东非、欧洲经贸和文化交流的大通道,“一带一路”倡议是对古丝绸之路的传承和提升,获得了广泛认同。

@习近平指出,“一带一路”倡议,有利于扩大和深化对外开放。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经济正在实行从引进来到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的重大转变,已经出现了市场、资源能源、投资“三头”对外深度融合的新局面。只有坚持对外开放,深度融入世界经济,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习近平强调,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要诚心诚意对待沿线国家,做到言必信、行必果。要本着互利共赢的原则同沿线国家开展合作,让沿线国家得益于我国发展。要实行包容发展,坚持各国共享机遇、共迎挑战、共创繁荣。要做好“一带一路”总体布局,尽早确定今后几年的时间表、路线图,要有早期收获计划和领域。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要抓落实,由易到难、由近及远,以点带线、由线到面,扎实开展经贸合作,扎实推进重点项目建设,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干起来。

@习近平指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要抓住关键的标志性工程,力争尽早开花结果。要帮助有关沿线国家开展本国和区域间交通、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规划,共同推进前期预研,提出一批能够照顾双边、多边利益的项目清单。要高度重视和建设一批有利于沿线国家民生改善的项目。要坚持经济合作和人文交流共同推进,促进我国同沿线国家教育、旅游、学术、艺术等人文交流,使之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习近平强调,“一带一路”建设是一项长期工程,要做好统筹协调工作,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发挥市场机制作用,鼓励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等各类企业参与,同时发挥好政府作用。要重视国别间和区域间经贸合作机制和平台建设工作,设计符合当地国情的投资和贸易模式,通过机制化安排推进工作。要加大对外援助力度,发挥好开发性、政策性金融的独特优势和作用,积极引导民营资本参与。要统筹好部门和地区关系,各部门和各地区要加强分工合作、形成合力。

@习近平指出,要以创新思维办好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丝路基金。发起并同一些国家合作建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是要为“一带一路”有关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支持,促进经济合作。设立丝路基金是要利用我国资金实力直接支持“一带一路”建设。要注意按国际惯例办事,充分借鉴现有多边金融机构长期积累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制定和实施严格的规章制度,提高透明度和包容性,确定开展好第一批业务。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丝路基金同其他全球和区域多边开发银行的关系是相互补充而不是相互替代的,将在现行国际经济金融秩序下运行。

@习近平强调,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互联互通相融相近、相辅相成。如果将“一带一路”比喻为亚洲腾飞的两只翅膀,那么互联互通就是两只翅膀的血脉经络。

@习近平提出5点建议。第一,以亚洲国家为重点方向,率先实现亚洲互联互通。“一带一路”源于亚洲、依托亚洲、造福亚洲。中国愿通过互联互通为亚洲邻国提供更多公共产品,欢迎大家搭乘中国发展的列车。第二,以经济走廊为依托,建立亚洲互联互通的基本框架。“一带一路”兼顾各国需求,统筹陆海两大方向,涵盖面宽,包容性强,辐射作用大。第三,以交通基础设施为突破,实现亚洲互联互通的早期收获,优先部署中国同邻国的铁路、公路项目。第四,以建设融资平台为抓手,打破亚洲互联互通的瓶颈。中国将出资400亿美元成立丝路基金。丝路基金是开放的,欢迎亚洲域内外的投资者积极参与。第五,以人文交流为纽带,夯实亚洲互联互通的社会根基。未来5年,中国将为周边国家提供2万个互联互通领域培训名额。

当前,“一带一路”倡议已从理念设计、总体框架到完成战略规划,开始进入务实合作阶段。中国周边各国尽管国情迥异,文化不同,但都拥有和平与发展的共同梦想,都希望搭乘中国列车,加快前行。正因如此,“一带一路”这一宏大构想才得以将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相互连接在一起,而中国同各方一道,共商发展大计,共促和平安宁,共圆振兴之梦,也逐渐成为当前亚洲发展的最主要看点之一。

周边是中国安身立命之所、发展繁荣之基。中国的发展离不开和平稳定合作的周边环境,中国的发展势头也给周边国家带来重要的合作机遇。当前,中国周边外交正在进入新一轮活跃期,“一带一路”上的合作故事必将在人类史册上留下亮丽一页

讲“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深远意义,首先要从政治的高度看待“一带一路”的宏伟构想。

提出“一带一路”战略的背景

第一,中俄合作面临新的机遇。俄罗斯在乌克兰和北极通航两个方面,一下子出现了巨大的安全压力。乌克兰问题把俄罗斯的许多重要力量牵制住了。俄罗斯在历史上面临的历来是东、西、南三方面的压力,北部没有问题,如今也前所未有地面临了由北极通航带来的北方压力。2014年底俄罗斯成立北极战略司令部,一方面表明他雄心勃勃,另一方面表明该方向要耗掉俄大量国防资源,因为这个方向边界太长且不能回避。俄罗斯的人口增长又比较缓慢,这更加重了俄罗斯北面守边的压力。守边要靠陆军。安全受到威胁的时候,不能光靠高科技,得用人,而这又是俄罗斯国防短期内不能弥补的一个瓶颈因素。从这个角度来说,中俄在较长的时间内,有着相当宽广的合作空间。

第二,俄罗斯西面和北面的压力增大造成蒙古的战略地位发生变化,蒙古会更多地向中国倾斜。蒙古位于内陆,比较封闭,前两年欲加入欧安会组织,这两年他看明白了,欧洲连乌克兰都守不住,蒙古加入欧安会又有何用?天堂很远,俄罗斯和中国却很近。最近蒙古要跟中国铁路同轨,就说明蒙古领导人想通了。路跟心是连着的,心通则路通,蒙古的变化对中俄合作是有利的。2014年9月11日,中俄蒙三国元首会晤并合影,表明了普京对中蒙关系新变化持支持态度。第三,美国将在中国东部地区施加更多压力。中国现在的安全环境好不好呢?很好,几乎三分之二的边界是稳定和安全的。西部面临“三股势力”威胁,但是有俄罗斯的合作,问题不大。我们的压力持续增大的地区主要集中在东部。日本自民党第47届众议院大选获胜,安倍继续执政,这表明日本国内的极右势力还在上升,并且有一定的国际财团支持,这对中国来说是一个严肃的挑战。这个挑战不只来自日本本国的右翼势力,还有国际反华势力,更多的是美国大财团中的反华势力,这明显是冲着中国来的。另外,美国防长换人往往是美外交政策出现重大调整的前兆。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的结束都是从撤换前线总指挥或国防部长开始的。小布什时期拉姆斯菲尔德下台也说明美国在中东的反恐战线将要收缩、伊拉克战争的节奏将要放缓。最近美国防长换人说明,华尔街不满意奥巴马的对华守势政策。奥巴马是有些尼克松式智慧的总统,他的攻势政策是华尔街逼的,他对华尔街的扩张政策一直在虚与委蛇,比如他始终不愿意继续攻打阿富汗和叙利亚。因此,华尔街对他不满,给他停发“工资”,制造“财政悬崖”。如今把与奥巴马配合较好的搭档哈格尔换掉,或许就是在给下一届的强势政策做铺垫,这无疑将增大中国在东部地区的压力。看“一带一路”的意义要算大账

在上述战略背景下,中央提出“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可以看出它对于维护中国政治安全有着极大的意义。它的最高政治目标就是让我们的朋友多多的,敌人少少的一一这是“一带一路”战略的政治大账。我们要从维护中国国家政治安全的高度看问题,不能用账房先生的眼光、只从狭隘的部门利益的多少来看“一带一路”的意义和作用。微信号:caffe007 网上传言有经济开发部门想通过“一带一路”搞新的“马歇尔计划”,要挣大钱、要扩张,这些都没有抓住“一带一路”的要义。我们的主要目标实际上是交朋友。交哪些朋友呢?除了老朋友外,今后的重点将是加强与第三世界的友谊。习主席自主政中央工作以来出访了许多国家,但花时间最多的是在第三世界国家。正如有句歌词说的那样,“千里难寻是朋友,朋友多了路好走”。“一带一路”的要义就是这个。

1941年5月5日,斯大林在红军学院讲演中分析国家战前需要具备的政治条件时说:“政治上做好战争准备意味着什么呢?政治上做好战争准备,意味着要有足够的所需盟友和中立国。”没有朋友的国家是不能胜利的。比如日本,在高科技军事装备方面,它是强国,但是它没有真心实意的盟友,更没有足够的同情国,所以不具备打胜仗的条件。我们在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战略目标做准备,其中最重要的准备就是要有足够的朋友。朋友多了,政治上的事就好办了。所以说,不能将“一带一路”理解为资本扩张和地缘政治扩张,而是为了与世界人民交朋友、建立命运共同体、与世界共同繁荣发展,是“综合运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国际国内两类规则”,为实现党的“两个一百年”目标做的重要准备。其战略意义在于不用传统的“两个阵营”的对抗方式,而用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的辩证方式,破解霸权压力于无形,“化危为机、转危为安”,为我们实现“两个一百年”战略目标创造更好的国际环境。20世纪下半叶,中国也是这样打破美国压力的。当时中国有乒乓外交,乒乓赛事不为输赢,只为友谊,特别是与第三世界的友谊。每次比赛结束后就会有一拨新朋友。1965年毛泽东给外事部门说,“不能靠送礼的办法拉友谊,友谊要靠政治”。用今天的话理解,就是习近平在2014年11月28日召开的外事工作会议上强调的“正确义利观”。习主席还说,“要坚持国际关系民主化,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坚持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都是国际社会平等成员,坚持世界的命运必须由各国人民共同掌握,维护国际公平正义,特别是要为广大发展中国家说话”。读了这些讲话再来理解“一带一路”战略,我们就会有一种在新的形势下与世界人民,尤其是与第三世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感觉。

2013年习主席访问非洲,明显地让我们感受到毛泽东时代为我们留下的世界影响力。南非的朋友对当代中国的敬仰是与毛主席、周恩来时期的新中国相联系的——这也是一种“软实力”。在这方面我们不能“坐吃山空”,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创造性地发展这种软实力。毛主席说友谊要靠政治。同样的道理,只有懂政治才能交朋友,只有懂政治才能理解“一带一路”宏大构想的要义,不懂政治就会帮人帮出倒忙,甚至帮出仇人。当年俄国修中东铁路的出发点之一也是想帮中国,结果没有处理好双方的政治关系,50年后双方落下一大堆埋怨,一直到赫鲁晓夫时代,俄国人才极不情愿地彻底放弃东北。这段历史教训我们得认真总结汲取。

“乒乓外交”开启了中美两国的外交史。图为1971年4月13日,中美两国乒乓球运动员在北京首都体育馆进行友谊比赛

1978年12月16日,中美两国发表了建交公报,宣布中美两国决定自1979年1月1日起互相承认并建立外交关系

毛泽东时代,我们是被第三世界“抬进”联合国的,今天我们也得靠第三世界把中国再次“抬向”世界大舞台。我们得记住中国的朋友大部分来自第三世界,当然也有第二世界。所以,习主席在谈到维护国际公平正义问题时要求中国外交“特别是要为广大发展中国家说话”。“一带一路”的政治要义就在于搞清谁是朋友、谁是对手,毛泽东说“这是革命的首要问题”,这在今天也是中国发展必须看清的首要问题。

落实“一带一路”构想要讲辩证法 这里主要有两个问题。

第一个是主权国和国际环境问题。国际陆运与海运不同,海运经过的是公海,陆运则要经过一个个主权国,每走一步都很困难,光铁路反复换轨就会造成很大的麻烦。俄罗斯在本国境内修一条西伯利亚大铁路,只用三四年就修通了,相反,在中国修一条中东铁路,50多年都是没完没了的恩怨。今天我们也面临同样的问题:要到人家主权国去修高铁,投资容易收益难。投资大家都是欢迎的,但长时期的重资产投入后,下一步如何互利互惠,才是我们要面对的。在这方面,我们一定要汲取历史上中俄修建中东铁路的教训,考虑得更加周到一点。毛泽东说,“做好事也要商量着做”。交朋友是主要的,不能急于求成。

英国《经济学人》杂志2014年5月1日的一个封面图很有意思。图片表现的是西方眼中的中国经济西进,一群东方形象的骑兵阵容齐整地出现在丰沃的土地上,他们手握战旗,但旗上的标志显示的却是腾讯、华为、阿里巴巴、海尔等中国知名企业。意思是说西方人将今天的中国西进与当年的匈奴西进同等看待——匈奴当年是骑着马拿着刀过来的,而今天中国人是夹着皮包过来的。到人家这儿来,人家是带着“占地盘、抢利益”的疑虑看我们的。

有人说我们实行的是新的“马歇尔计划”,但实际上西方人尤其是欧洲人最怕的就是“马歇尔计划”。原因在哪呢?因为“马歇尔计划”落实的是罗斯福的分裂欧洲的政策,其要义就是保持欧洲的碎片化。1939年罗斯福考虑出兵欧洲抗击希特勒,其重要原因就在于当时希特勒快将欧洲统一了,美国必须出兵阻止。1945年战争结束的时候,丘吉尔看清了美国的目的,决定要搞“欧洲合众国”,第二次统一欧洲。马歇尔一想,假如欧洲统一了,美国这仗就白打了,只有欧洲破碎,美国才会有从容的地缘政治环境。这是老英国的视角。老英国治理欧洲的方法,就是在其破碎中大获红利。现在美国也是这样。为此,马歇尔在丘吉尔要利用欧洲经济危机实行二次统一的当口,撒下一大笔钱。就好像在欧洲“骨折”长好前,马歇尔及时撤了一层“云南白药”,其后果就是固化了欧洲版图的破碎性。当时美国的目标造成了大西洋东岸的欧洲大陆和太平洋西岸的亚洲大陆两翼破碎。在远东这边如何呢?就是美国与苏联、英国签订的“雅尔塔秘密协定”,把中国一分为二。但是中国有毛泽东领导的中国共产党及绝对忠诚于中国共产党的人民军队,所以他们分裂中国的图谋没有成功。今天的欧洲人依然没有忘记“马歇尔计划”是干什么的,2008年欧洲陷入经济危机时欧洲人就不愿意再接受“外援”。第二个问题,就是不能再犯王明式的“笔直又笔直、纯粹又纯粹”的形而上学的错误。实施“一带一路”战略,不能因为西进就忽视甚至触动北方的俄罗斯。俄罗斯今天跟我们有相当多的共同利益。2014年3月,习主席访欧期间,默克尔赠予我们一幅地图,称“这是1735年德国绘制的第一幅精确的中国地图”。这个地图有明显的指向,就是希望让我们多关注北方,由此造成与俄罗斯的不和。当时德国在乌克兰问题上面临俄罗斯的紧逼,德国当然希望中国在东边对俄造成牵制。但我们一定要汲取历史上东吴因贪荆州小利而造成蜀汉两家双双败亡的教训。不能因小失大,大局最重要。微信号:caffe007 实现“一带一路”要有辩证思维,斯诺曾问毛泽东为什么搞世界革命,毛泽东告诉斯诺说,“哪里发生革命,我们就在哪里发表声明,并开大会声援,帝国主义最讨厌的就是这个”。这句话很有哲理,盲目出兵是不可取的,因为出了兵就要巩固战果,同时要用更多的资源消化战果,时间久了就会透支我们的资源并拖垮我们的国力。苏联勃列日涅夫到处出兵,到处透支资源,就是犯了这个错误。我们知道,对某一军事据点控制的要义在于对其半径的控制,十个控制点上需要的就是控制十个半径面的资源。在印度洋任何一点上若没有控制南北纬30度的力量,就根本站不住脚。中国至今也没有这么多资源。明乎此,也就明白了毛泽东这句话的哲学深义。

我们今天实施“一带一路”战略为了什么——建立友谊。建立友谊就得有共同的话题。实施“一带一路”,各国共同搞经济建设,就相当于有了共同话题。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汲取历史上俄国在中东铁路和德国在巴格达铁路上越帮越忙、交友不成反为仇的教训,用新丝绸之路联起中国与世界、尤其是与第三世界的友谊。目前已有中非、中阿、中拉合作论坛,如果再用“一带一路”的思想将其联结起来,再造“全世界人民团结起来”和“我们的朋友遍天下”的大好环境,中国就可以行稳致远,为中国和世界的前途赢得明天的荣光。(原载《国防参考》2015年第2其/1月下,作者张文木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战略问题研究中心教授)

亚投行的新闻,这几天频频占据中国《环球时报》、英国《金融时报》、美国《纽约时报》的头条。对于感兴趣的人来说,亚投行这两天的新闻是“划时代”的,比如《赫芬顿邮报》说“这标志着美国世纪的结束,亚洲世纪的开端”。

可是,对于不感兴趣的人来说,看到“亚投行”这三个字就有点让人头疼,因为根本不知道那些文章在说什么,那么,这篇文章将有助于一跃成为“亚投行”小达人,再也不担心餐桌上插不上话啦。

为什么这两天亚投行的新闻突然热门了?

当然是因为出大事了。

这件大事就是,几个美国的欧洲盟友,突然表示要出钱凑份子,一起加入亚投行,成为亚投行的创始成员国。

3月12日,英国向中方提交了作为意向创始成员国加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投行)的确认函,正式申请加入亚投行。到了3月17日,法国德国意大利也加入了进来。

本来这个组织谁加入都不稀奇。但关键是,美国此前明确向盟友们表示,不希望他们加入亚投行,很明显英法德意没有听美国的话。

《金融时报》报道称,欧洲的决定代表着奥巴马政府的重大挫折。中国发起成立的亚投行是其极力创建新国际金融和经济机构更大努力的一部分,这将提高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在中国和美国谁将决定未来几十年经济和贸易规则的日益激烈的争论中,这一直是一个中心议题。

正当各方记者纷纷寻求欧盟与法德意等国官方表态时,正在中国进行访问的欧洲议会议长舒尔茨17日在北京表示,他欢迎英法德意这四个国家加入亚投行,他称“我认为参与是件好事。参加的国家越多越好。”几小时后,法国财政部证实,法国正寻求加入亚投行。该官员还强调,德意两国也持同样立场,三国已达成一致。在德国,中国国务院副总理马凯与德国方面举行首次中德高层财经对话后发表共同声明称,中德认为亚投行可以为亚洲提供基础设施资金发挥重要作用。德国希望加入亚投行成为创始成员国,中国对此表示欢迎。

英国驻华使馆官员17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说,英国首相卡梅伦认为英国决定成为亚投行创始成员符合国家利益。英国驻华使馆18日将举行记者会就细节进一步与中国公众沟通。这名官员称,英国是第一个宣布希望加入亚投行,成为意向创始成员国的西方大国。英国认识到基础设施投资是世界的一个“短板”,亚投行的设立有弥补这方面不足的潜力。他说,英国一直处在帮助亚洲发展的前沿,英国也是中国对欧投资的重点国家。英国希望成为处理西方与中国关系的领导者。

欧洲盟友的“背叛”让长期以来力阻盟友加入的美国不无光火。美国政府周二敦促任何国家加入中国主导的开发银行时要三思而后行,要考虑该机构在避免腐败、保障工人权利和环保方面是否能够坚持高标准。但是,除了日本明确暂不加入亚投行,韩国和澳大利亚随时可能成为“墙头草”。

美国现在怎么办?

可以说,美国现在很无奈,没什么好办法。

去年10月筹备时,中国是邀请美国加入亚投行的,但美国拒绝了这一邀请,而后还游说其盟友(包括澳大利亚、韩国、英国和其他欧洲国家)不加入亚投行。按照美国官员的说法,没必要成立一家新的开发银行,因为已经有世界银行和亚洲开发银行。

可是现在看来,当时美国的表态让自己有点骑虎难下了,盟友的表现让山姆大叔心酸。

美国驻联合国大使萨曼莎·鲍尔16日在访问欧盟总部布鲁塞尔时,批评欧洲盟友削减国防支出,在亚洲安全事务上不积极作为,不好好配合美国的“亚洲再平衡”战略,有消极抵抗之嫌。“让美国酸楚的不仅是欧洲盟友在军事领域的表现,在经济领域欧洲盟友更是主动向亚洲靠拢。”美国《世界政治评论》16日刊文这样表示。

“看上去华盛顿精心打造的联盟逐步瓦解。”美国外交关系学会网刊登学者文章大声疾呼:“华盛顿现在该怎么办?”文章列出了以下选择:一,继续施压盟友不要加入亚投行;二,加入亚投行;三,放弃这个议题。作者认为,选择继续施压盟友显然是个亏本生意,耗费政治资本试图劝阻其他国家加入亚投行是不明智的;选择三则是让亚投行沿着自己的轨道升降,美国袖手旁观。正确的选择是第二个,因为美国只有获得了亚投行中的席位才能在里面发挥作用,同时还能确保帮助美国公司得到机会。文章称,现在加入很难不损伤美国的脸面,但美国可以从公开积极看待亚投行做起。

澳大利亚《商业旁观者》网站刊登评论文章认为,“不应孤立中国银行”。文章写道,越来越多国家的政策制定者、商界领导人对美国试图破坏中国的新国际经济倡议表示担忧。虽然中国这么做不会只是出于乐善好施,而是为了推动它的经济和地缘政治利益,但亚洲在基础设施投资方面正面临巨大赤字,而中国既有经验也有资金解决这一难题。报道称,问题的核心是怎么看待中国崛起。华盛顿试图牵制中国,这与美国此前呼吁中国成为国际体系中一个负责任的利益攸关方的表态相差甚远。美国的偏执浪费了打造一个有中国参加的真正的多边机构的绝佳机会,这是华盛顿阻碍中国崛起又一证据。英国、澳大利亚等国需要让华盛顿的朋友们反思这种做法。

第二篇:一带一路官方解析

“一带一路”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一带一路”不是一个实体和机制,而是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是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One Belt And One Road(OBAOR)

2013年9月7日,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发表重要演讲,首次提出了加强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倡议;2013年10月3日,习近平主席在印度尼西亚国会发表重要演讲时明确提出,中国致力于加强同东盟国家的互联互通建设,愿同东盟国家发展好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西汉时期,张骞(约公元前164年―前114年)于(公元前138年―公元前126年)从长安(今陕西西安)出发,联络大月氏人,共同夹击匈奴。首次开拓丝绸之路,被称为“凿空之旅”。东汉时期,班超从洛阳出发,再次出使西域,他到达了西域,他的随从到达了罗马。这是东西方文明的第一次对话。也是在东汉,印度僧人沿着丝绸之路到达洛阳,将佛教传入中国,从另一个角度拓展了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是起始于中国,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古代路上商业贸易路线。从运输方式上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是一条东方与西方之间在经济、政治、文化进行交流的主要道路。它最初的作用是运输中国古代出产的丝绸、瓷器等商品。德国地理学家Ferdinand Freiherr von Richthofen 最早在19世纪70年代将之命名为“丝绸之路”。

时代背景

当今世界正发生复杂深刻的变化,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继续显现,世界经济缓慢复苏、发展分化,国际投资贸易格局和多边投资贸易规则酝酿深刻调整,各国面临的发展问题依然严峻。共建“一带一路”顺应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的潮流,秉持开放的区域合作精神,致力于维护全球自由贸易体系和开放型世界经济。共建“一带一路”旨在促进经济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和市场深度融合,推动沿线各国实现经济政策协调,开展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区域合作,共同打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区域经济合作架构。共建“一带一路”符合国际社会的根本利益,彰显人类社会共同理想和美好追求,是国际合作以及全球治理新模式的积极探索,将为世界和平发展增添新的正能量。

共建“一带一路”致力于亚欧非大陆及附近海洋的互联互通,建立和加强沿线各国互联互通伙伴关系,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复合型的互联互通网络,实现沿线各国多元、自主、平衡、可持续的发展。“一带一路”的互联互通项目将推动沿线各国发展战略的对接与耦合,发掘区域内市场的潜力,促进投资和消费,创造需求和就业,增进沿线各国人民的人文交流与文明互鉴,让各国人民相逢相知、互信互敬,共享和谐、安宁、富裕的生活。

当前,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高度关联。中国将一以贯之地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构建全方位开放新格局,深度融入世界经济体系。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既是中国扩大和深化对外开放的需要,也是加强和亚欧非及世界各国互利合作的需要,中国愿意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承担更多责任和义务,为人类和平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中国背景 1.、产能过剩、外汇资产过剩;

2.、中国油气资源、矿产资源对国外的依存度高;

3、中国的工业和基础设施集中于沿海,如果遇到外部打击,容易失去核心设施。

启动意义

“一带一中国与沿线各国在交通基础设施、贸易与投资、能源合作、区域一体化、人民币国际化等领域,迎来共创共享的新时代。路”有利于将政治互信、地缘毗邻、经济互补等优势转化为务实合作、持续增长优势。

“一带一路”是中国与丝路沿途国家分享优质产能,它是共商项目投资、共建基础设施、共享合作成果,内容包括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政策沟通、人心相通等“五通”

三重使命

1、探寻经济增长之道

“一带一路”是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作为世界经济增长火车头的中国,将自身的产能优势、技术与资金优势、经验与模式优势转化为市场与合作优势,实行全方位开放的一大创新。通过“一带一路”建设共同分享中国改革发展红利、中国发展的经验和教训。中国将着力推动沿线国家间实现合作与对话,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夯实世界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

2、实现全球化再平衡

传统全球化由海而起,由海而生,沿海地区、海洋国家先发展起来,陆上国家、内地则较落后,形成巨大的贫富差距。传统全球化由欧洲开辟,由美国发扬光大,形成国际秩序的“西方中心论”,导致东方从属于西方,农村从属于城市,陆地从属于海洋等一系列不平衡不合理效应。如今,“一带一路”正在推动全球再平衡。“一带一路”鼓励向西开放,带动西部开发以及中亚、蒙古等内陆国家和地区的开发,在国际社会推行全球化的包容性发展理念;同时,“一带一路”是中国主动向西推广中国优质产能和比较优势产业,将使沿途、沿岸国家首先获益,也改变了历史上中亚等丝绸之路沿途地带只是作为东西方贸易、文化交流的过道而成为发展“洼地”的面貌。这就超越了欧洲人所开创的全球化造成的贫富差距、地区发展不平衡,推动建立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3、开创地区新型合作

中国改革开放是当今世界最大的创新,“一带一路”作为全方位对外开放战略,正在以经济走廊理论、经济带理论、21世纪的国际合作理论等创新经济发展理论、区域合作理论、全球化理论。“一带一路”强调共商、共建、共享原则,超越了马歇尔计划、对外援助以及走出去战略,给21世纪的国际合作带来新的理念。

共建原则

恪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遵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尊重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和平共处、平等互利。坚持开放合作。“一带一路”相关的国家基于但不限于古代丝绸之路的范围,各国和国际、地区组织均可参与,让共建成果惠及更广泛的区域。

坚持和谐包容。倡导文明宽容,尊重各国发展道路和模式的选择,加强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求同存异、兼容并蓄、和平共处、共生共荣。

坚持市场运作。遵循市场规律和国际通行规则,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各类企业的主体作用,同时发挥好政府的作用。

坚持互利共赢。兼顾各方利益和关系,寻求利益契合点和合作最大公约数,体现各方智慧和创意,各施所长,各尽所能,把各方优势和潜力充分发挥出来。

框架思路

“一带一路”是促进共同发展、实现共同繁荣的合作共赢之路,是增进理解信任、加强全方位交流的和平友谊之路。中国政府倡议,秉持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理念,全方位推进务实合作,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一带一路”贯穿亚欧非大陆,一头是活跃的东亚经济圈,一头是发达的欧洲经济圈,中间广大腹地国家经济发展潜力巨大。丝绸之路经济带重点畅通中国经中亚、俄罗斯至欧洲(波罗的海);中国经中亚、西亚至波斯湾、地中海;中国至东南亚、南亚、印度洋。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点方向是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印度洋,延伸至欧洲;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南太平洋。根据“一带一路”走向,陆上依托国际大通道,以沿线中心城市为支撑,以重点经贸产业园区为合作平台,共同打造新亚欧大陆桥、中蒙俄、中国-中亚-西亚、中国-中南半岛等国际经济合作走廊;海上以重点港口为节点,共同建设通畅安全高效的运输大通道。中巴、孟中印缅两个经济走廊与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关联紧密,要进一步推动合作,取得更大进展。“一带一路”建设是沿线各国开放合作的宏大经济愿景,需各国携手努力,朝着互利互惠、共同安全的目标相向而行。努力实现区域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安全高效的陆海空通道网络基本形成,互联互通达到新水平;投资贸易便利化水平进一步提升,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基本形成,经济联系更加紧密,政治互信更加深入;人文交流更加广泛深入,不同文明互鉴共荣,各国人民相知相交、和平友好。

敲定省份

包括新疆、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内蒙古等西北的6省,黑龙江、吉林、辽宁等东北3省,广西、云南、西藏等西南3省,上海、福建、广东、浙江、海南等5省,内陆地区则是重庆。

丝路新图

1、北线A: 北美洲(美国,加拿大)——北太平洋——日本,韩国——日本海——扎鲁比诺港(海参崴,斯拉夫扬卡等)——珲春——延吉——吉林——长春——蒙古国——俄罗斯——欧洲(北欧,中欧,东欧,西欧,南欧)

2、北线B:北京——俄罗斯——德国——北欧

3、中线:北京——西安——乌鲁木齐——阿富汗——哈萨克斯坦——匈牙利——巴黎

4、南线:泉州——福州——广州——海口——北海——河内——吉隆坡——雅加达——科伦坡——加尔各答——内罗毕——雅典——威尼斯

5、中心线:连云港——郑州——西安——兰州——新疆——中亚——欧洲

官方版图

一带一路的版图

一带,指的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在陆地。它有三个走向,从中国出发,一是经中亚、俄罗斯到达欧洲;二是经中亚、西亚至波斯湾、地中海;三是中国到东南亚、南亚、印度洋。“一路”,指的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点方向是两条,一是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印度洋,延伸至欧洲;二是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南太平洋。

项目落地

2014年5月李克强总理访问肯尼亚期间,中肯签署了关于蒙巴萨-内罗毕铁路相关合作协议,蒙内铁路是肯尼亚百年来建设的首条新铁路,是东非铁路网的咽喉,也是东非次区域互联互通重大项目,规划全长2700公里,预计总造价250亿美元。铁路的建设将把中国的资金、技术、标准、装备制造和管理经验带入非洲。总理在这次访问提出的要互联互通的航空、铁路、公路三大网络在肯尼亚都能体现。

在中国政府“一带一路”战略执行下,在两国政府的支持下,(China Trade week)将于 2015年7月1日-3日在东非肯尼亚国际展览中心KICC举办。届时,200多家中国企业,将集中展示自己的产品,行业涉及建筑建材、工程机械、汽摩配、塑料塑胶、消费品和食品农业等。同期有 “新丝绸之路研讨会”和“中国民俗文化汇报演出”活动。

作为中国新的国际战略框架,“一带一路”给中国经济带来了多重发展机遇。目前,“一带一路”投资路线图已经清晰。“一带一路” 将依托沿线基础设施的互通互联,对沿线贸易和生产要素进行优化配置,从而促进区域一体化发展。中国对沿线国家的开放,将刺激区域内基础设施投入与建设,包括边境口岸设施和中心城市市政基础建设、跨境铁路扩能改造、口岸高速公路等互通互联项目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点合作领域将给资本市场带来投资机会,这首先表现在油气开采运输、铁路、公路、电力电网、通信以及港口等基建领域,随着基础设施的互通互联,旅游、农业、商贸物流等领域将迎来新的投资机会。未来,“一带一路”的加速推进将有助于“中国制造”的升级与创新,从而带来全产业链受益的系统性行情。从行业角度看,“一带一路”将依托沿线基础设施的互通互联,对沿线贸易和生产要素进行优化配置,从而促进区域一体化发展。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点合作领域将给资本市场带来投资机会,这首先表现在油气开采运输、铁路、公路、电力电网、通信以及港口等基建领域,随着基础设施的互通互联,旅游、农业、商贸物流等领域将迎来新的投资机会。本研究咨询报告由中研普华咨询公司领衔撰写,在大量周密的市场调研基础上,主要依据了国家统计局、国家商务部、国家发改委、国家经济信息中心、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海关总署、全国商业信息中心、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中国行业研究网、全国及海外多种相关报纸杂志的基础信息等公布和提供的大量资料和数据,客观、多角度地对中国造纸行业“一带一路”市场进行了分析研究。报告在总结中国造纸行业“一带一路”行业发展历程的基础上,结合新时期的各方面因素,对中国造纸行业“一带一路”行业的发展趋势给予了细致和审慎的预测论证。报告资料详实,图表丰富,既有深入的分析,又有直观的比较,为造纸行业“一带一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洞察先机,能准确及时的针对自身环境调整经营策略。

第三篇:“一带一路”学习体会

“一带一路”学习体会 一、一带一路的概念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XX年9月和10月由国家主席习近平分别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

“一带一路”不是一个实体和机制,而是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是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二、时代背景

丝绸之路是张骞于西汉出使亚洲中、西部地区开辟的以长安为起点,经关中平原、河西走廊、塔里木盆地,到锡尔河与乌浒河之间的中亚河中地区、大伊朗,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是一条东方与西方之间经济、政治、文化交流的主要道路,推进了人类文明进步,促进沿线各国繁荣发展。

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用智慧、勇气和汗水开拓了连接亚欧非大陆各文明的人文、贸易交流通路,与沿线各国人民共同铸就了辉煌的古丝绸之路。千百年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已深深融入到中华民族的灵魂与血液中,成为了中国参与全球政治、经济、文化等交流活动的重要依托。

进入21世纪,面对复苏乏力的全球经济形势、纷繁复杂的国际和地区局面,国家主席习近平XX年9月访问哈萨克斯坦时提出了“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倡议,覆盖中国西部9个省区及中亚、西亚、高加索地区甚至南亚相关国家;同年10月,习主席访问印度尼西亚时又倡议“建立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加强中国由海路与东亚、东南亚、南亚乃至欧洲、非洲国家的合作,这两个倡议合并简称为“一带一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加快与周边国家和区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这标志着“一带一路”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3月28日,博鳌亚洲论坛XX年年会开幕式当天,中国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

三、丝路新图

打开世界地图可以发现,“一带一路”贯穿亚欧非大陆,一头是活跃的东亚经济圈,一头是发达的欧洲经济圈,中间广大腹地国家经济发展潜力巨大。丝绸之路经济带重点畅通中国经中亚、俄罗斯至欧洲(波罗的海);中国经中亚、西亚至波斯湾、地中海;中国至东南亚、南亚、印度洋。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点方向是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印度洋,延伸至欧洲;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南太平洋。

通过“一带一路”建设,无论是“东出海”还是“西挺进”,都将使我国与周边国家“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政策沟通、民心相通”。无论是从发展经济、改善民生,还是从应对金融危机、加快转型升级的角度看,都有利于沿线各国政治互信、地缘毗邻、经济互补等优势转化为务实合作、持续增长优势。

四、一带一路会影响我们什么?--几个热频词

命运共同体:亚洲梦

“70年来,亚洲国家逐步超越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差异,从相互封闭到开放包容,从猜忌隔阂到日益增多的互信认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博鳌亚洲论坛XX年年会开幕式上,习近平主席的主旨演讲,准确深刻地总结了亚洲国家合作发展的历程和成果,引起高度共鸣。一切发展都应是包容的发展,不应落下任何一个群体,“命运共同体”充分体现了亚洲国家对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高度认同和积极作为,推进亚洲命运共同体建设,已成为亚洲国家的强烈共识,成为共同的“亚洲梦”。

作为亚洲地区最大的经济体,在推进亚洲命运共同体的进程中,中国必须是“领头雁”,中国也有能力承担起这样的角色。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主席习近平出访中有一半以上的足迹留在了亚洲国家,与世界各国领导人谈到“命运共同体”的话题不少于10次。其中,借用古代“丝绸之路”历史符号,承载中国梦、和平发展和大国责任的“一带一路”,不仅是一国实现发展的重要路径和地区乃至全球实现繁荣的必然选择,更关系到全民的共同福祉。

“一带一路”:从构想走进现实

“‘一带一路’合作倡议契合中国、沿线国家和本地区发展需要,符合有关各方共同利益,顺应了地区和全球合作潮流。”“‘一带一路’建设秉持的是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包容的;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而是沿线国家的合唱。”“‘一带一路’建设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际举措,将给地区国家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

习近平主席关于“一带一路”的精彩论述获得国际舆论高度热议,“丝路热”由此掀起高潮。“一带一路”是实现“命运共同体”梦想的重要途径。“一带一路”重大倡议提出后,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目前,已经有60多个沿线国家和国际组织对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表达了积极态度。截至4月15日,亚投行意向创始成员国已增至57个,“朋友圈”不断扩大。在此之前,丝路基金已经顺利启动,一批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项目已在稳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已经有了早期收获,从构想走进了现实。

经济新常态:中国自信

中国改革开放是当今世界最大的创新,“一带一路”作为全方位对外开放战略,给21世纪的国际合作带来新的理念。中国经济的发展没有唯一的答案。但习主席的表态却令人振奋和鼓舞:“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将继续给包括亚洲国家在内的世界各国提供更多市场、增长、投资、合作机遇。”“中国将同大家一起,共同驱动亚洲发展的列车,不断驶向更加光明的未来。”中国崛起大势不可阻挡,这就是中国的自信。

五、“一带一路”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什么改变?

一是有利于探寻经济增长之道。“一带一路”是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作为世界经济增长火车头的中国,将自身的产能优势、技术与资金优势、经验与模式优势转化为市场与合作优势,实行全方位开放的一大创新。通过“一带一路”建设共同分享中国改革发展红利、中国发展的经验和教训。中国将着力推动沿线国家间实现合作与对话,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夯实世界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

二是有利于改革开放新格局的形成。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对外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但受地理区位、资源禀赋、发展基础等因素影响,对外开放总体呈现东快西慢、海强陆弱格局。“一带一路”在我国国内段覆盖了中西部的大多数省份,让广大中西部地区由原先的“内陆腹地”变成现在的“开放前沿”,为中西部地区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提供了契机。

三是有利于经济转型升级。“一带一路”为我国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和过剩产能化解提供了广阔的战略迂回空间。东部地区受污染治理、土地价格、劳动力成本等多重因素的影响,而我国中西部地区以及东南亚等劳动力成本优势明显。通过“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将我国的部分产能过剩或不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转移出去,可以为我国的经济转型升级留出必要的发展空间,既可以推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也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

四是有利于全面深化改革。“一带一路”战略的宏大程度前所未见,初始阶段具有较多“构想”色彩还有很大的解释空间。要在关注外部空间和机遇的同时,坚持深化改革、完善体制,以内部调整和改革来强制度、增效率、促公平,标本并治,灵活、有效地形成和把握行业、地域或市场重点,确保该战略规划的具体实施能够达成预期的政策目标,保证国家健康、长远、稳定发展。

风起扬帆正当时,四海同心逐新梦。“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宏伟蓝图已经绘就,中国愿意与沿线国家一道,和衷共济、相向而行,再现古丝绸之路曾经的荣耀与辉煌,共同铸就团结、发展、繁荣、文明的希望之梦。

第四篇:思想汇报(一带一路)

徐兴平老师关于“一带一路”的讲座给了我很深刻印象,老师从历史背景、特点、意义、总体思路、应注意的问题五个方面给我们详细的介绍了“一带一路”战略。让我有很多的思考和感想。

“一带一路”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一带,指的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在陆地。它有三个走向,从中国出发,一是经中亚、俄罗斯到达欧洲;二是经中亚、西亚至波斯湾、地中海;三是中国到东南亚、南亚、印度洋。“一路”,指的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点方向是两条,一是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印度洋,延伸至欧洲;二是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南太平洋。它将充分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一带一路”不是一个实体和机制,而是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是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一带一路”的建设不仅不会与上海合作组织、欧亚经济联盟、中国—东盟等既有合作机制产生重叠或竞争,还会为这些机制注入新的内涵和活力。

当今世界正发生复杂深刻的变化,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继续显现,世界经济缓慢复苏、发展分化,国际投资贸易格局和多边投资贸易规则酝酿深刻调整,各国面临的发展问题依然严峻。共建“一带一路”顺应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的潮流,秉持开放的区域合作精神,致力于维护全球自由贸易体系和开放型世界经济。共建“一带一路”旨在促进经济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和市场深度融合,推动沿线各国实现经济政策协调,开展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区域合作,共同打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区域经济合作架构。共建“一带一路”符合国际社会的根本利益,彰显人类社会共同理想和美好追求,是国际合作以及全球治理新模式的积极探索,将为世界和平发展增添新的正能量。

共建“一带一路”致力于亚欧非大陆及附近海洋的互联互通,建立和加强沿线各国互联互通伙伴关系,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复合型的互联互通网络,实现沿线各国多元、自主、平衡、可持续的发展。“一带一路”的互联互通项目将推动沿线各国发展战略的对接与耦合,发掘区域内市场的潜力,促进投资和消费,创造需求和就业,增进沿线各国人民的人文交流与文明互鉴,让各国人民相逢相知、互信互敬,共享和谐、安宁、富裕的生活。

当前,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高度关联。中国将一如既往地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构建全方位开放新格局,深度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一带一路”作为全方位对外开放战略,正在以经济走廊理论、经济带理论、21世纪的国际合作理论等创新经济发展理论、区域合作理论、全球化理论。“一带一路”强调共商、共建、共享原则,超越了马歇尔计划、对外援助以及走出去战略,给21世纪的国际合作带来新的理念。

在共建“一路一带”过程中,中国将坚持正确的义利观,道义为先、义利并举,向发展中国家和友好邻国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真心实意帮助发展中国家加快发展。中国将不断增大对周边的投入,积极推进周边互联互通,探索搭建地区基础设施投融资平台。中国不仅要打造中国经济的升级版,也要通过“一带一路”等途径打造中国对外开放的升级版,不断拓展同世界各国特别是周边国家的互利合作。

“一带一路”不是中国一家的事,而是各国共同的事业;不是中国一家的利益独享地带,而是各国的利益共享地带。“一带一路”建设,包括前期研究都是开放的,中国欢迎其他国家提出建设性意见建议,不断丰富和完善“一带一路”的理念、构想和规划,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共同谱写丝绸之路的新篇章,共同建设利益和命运共同体,共同创造美好幸福的未来。

第五篇:思想汇报(一带一路)

思想汇报(一带一路)斗转星移,丝绸之路历经沧桑巨变,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哈萨克斯坦、东盟国家时,相继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合作倡议。建设“一带一路”,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提出的重大战略构想。不失时机地推动实施这一战略构想,必将为实现中国梦开拓新局面、创造新机遇,必将给世界梦注入更多新动能、新活力。

实现和平发展的战略举措。近代以来的世界史,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部西方大国武力崛起的“铁血史”。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破除“国强必霸”的陈旧历史逻辑,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习近平同志强调:“中国已经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实现这个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在这个关键阶段,我们面临的压力和阻力前所未有。“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中国由大到强的关键阶段作出的重大决策。推动实施这一决策,必将对中国和平发展发挥重要战略支撑作用。

推动和平发展的大国方略。“一带一路”是一条和平之路。亚洲是当今世界发展最具活力和最富潜力的地区,也是当前国际战略竞争和博弈的一个焦点。面对周边领土主权争端、大国地缘政治博弈、民族宗教矛盾等问题交织叠加的安全态势,我国坚持“亲、诚、惠、容”的理念,积极倡导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亚洲安全观,指明了一条共建、共享、共赢的亚洲安全之路。建设“一带一路”,有助于相关各国通过合作促进共同安全,有效管控分歧和争端,推动各国关系协调与和谐,使沿线国家走上和平发展之路。同时,对保障我国战略安全、拓展战略空间、稳定能源供应、保障经济安全,突破遏制我国的战略包围具有重要意义。

实现国家间战略协作的有效平台。国家之间的政治互信与战略对接,对于推进和平发展至关重要。习近平同志强调:“彼此坦诚相待,不惧怕分歧、不回避问题,就各自外交政策和发展战略进行充分交流,增进政治互信,促进战略对接”。习近平同志在访俄时表示,欢迎俄方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使之成为两国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发展的新平台。在访欧时进一步指出,建设文明共荣之桥,把中欧两大文明连接起来。这些倡议得到受访各国元首的赞同和积极响应。“一带一路”,是一条合作共赢、惠及各方之路,是我国与其他大国实现战略对接、实现国家间战略协作的有效平台。

承载丝路精神的文明载体。推进中国和平发展,既需要与各国经贸合作的支撑,也离不开文化交流的促进。习近平同志指出:“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关键基础”“千百年来,丝绸之路承载的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精神薪火相传”,强调弘扬丝路精神,就是要促进文明互鉴,尊重道路选择,坚持合作共赢,倡导对话交流。“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涉及几十个国家、数十亿人口,这些国家在历史上创造了形态不同、风格各异的文明。建设“一带一路”,需要继承和弘扬“丝路精神”,充分发掘沿线国家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积极发挥文化交流与合作的作用,促进不同文明共同发展。这将有力推动形成“五色交辉,相得益彰;八音合奏,终和且平”的当代文明交流盛况,为中国也为世界的和平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战略谋划。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进入转型升级阶段。打造升级版、催生“又一春”,关键一招是进一步释放深化改革开放的红利。建设“一带一路”,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通过扩大开放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以内引外联促

进经济发展的务实之举,是顺应我国经济转型升级要求的重大战略举措。

对外开放的新深化。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对外开放由点到线、由线到面,从南到北、从东到西逐步扩展。从兴办经济特区到开放沿海港口城市、再到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从推动沿江、沿边和内陆省份对外开放到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我国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建设“一带一路”,是我们党在国际国内形势发生深刻变化的时代条件下,以全新理念推动的新一轮开放,有利于实现国内与国际的互动合作、对内开放与对外开放的相互促进,从而更好地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拓展发展空间、释放发展潜力。

经济转型的新引擎。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发达国家市场需求明显减弱,我国外向型经济发展受到一定制约。同时,我国经济经历长期高速增长之后,结构性矛盾和产能过剩压力凸显。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是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新引擎,能够形成新的亚欧商贸通道和经济发展带,带动我国内陆沿边向西开放,扩大西部经济发展空间。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打造东部经济升级版的新支点,能够带动沿海地区优化外贸结构,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减轻资源环境压力,形成与东南亚国家联动发展的新局面。

互利合作的新拓展。发展潜力就是发展空间,发展潜力越大的地方,发展空间也越大。互补就是互利,发展禀赋互补性越强,互利共赢的利益汇合点就越多。“一带一路”的相关国家和地区有较强的发展潜力,与我国经济发展有较强的互补性。从世界范围看,亚洲和周边国家的区域合作相对滞后,如基础设施建设不联不通、联而不通或通而不畅,制约了区域合作的进一步发展。“一带一路”分别从陆上和海上推进互联互通,拓展开放通道,能够使相关国家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深化区域合作,为亚洲的整体振兴插上强劲翅膀。加强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找到利益契合点,能够最大限度实现经济发展战略的有效对接,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的新格局。

连接中国梦与世界梦的战略纽带。习近平同志强调,中国梦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梦,与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息息相通;中国人民愿同各国人民一道,携手共圆世界梦。“一带一路”将中国梦与世界梦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是相关国家人民筑梦的战略纽带。

创造战略机遇的中国智慧。由于丝绸之路沿线具有重要的区位优势、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广阔的发展前景,相关国家近年来纷纷提出针对这一区域的战略构想,影响较大的有日本的“丝绸之路外交战略”、俄印等国的“南北走廊计划”、欧盟的“新丝绸之路计划”和美国的“新丝绸之路战略”。世界主要国家针对这一区域的贸易自由化战略或区域经济合作方案,为我国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创造了机遇。习近平同志强调,要把世界的机遇转变为中国的机遇,把中国的机遇转变为世界的机遇,在中国与各国良性互动、互利共赢中开拓前进。建设“一带一路”,能够充分发挥上合组织、东盟“10+1”、中阿合作论坛等现有机制作用,促进区域内经济要素有序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带动沿线国家经济转型和发展。这既能为实现中国梦创造良好条件,又能向相关国家和地区辐射“中国红利”,实现战略机遇的对接、交汇。更为重要的是,“一带一路”建设可以与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形成“三足鼎立”态势,加快形成国际经济新格局,进而对经济全球化产生深远影响。

建设世界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担当。近年来,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世界各国越来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我国公民和企业走向海外的数量屡创新高。“一带一路”不是中国利益独享的地带,而是各国利益共享的地带。建设“一带一路”,充分彰显了中国敢于担当的精神风貌和互利共赢的合作态度,有助于我国同沿线国家一道,推动政治、经贸、人文、安全各领域合作再上新台阶,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和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责任共同体,真正使中国梦与世界梦交相辉映。

推动践行正确义利观的中国道义。新形势下,中国积极倡导正确义利观,政治上秉持公道正义,坚持平等相待,遵守国际关系基本原则,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反对为一己之

私损害他人利益、破坏地区和平稳定;经济上坚持互利共赢、共同发展。建设“一带一路”,是中国践行正确义利观的实际举措,既维护和实现本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又兼顾相关国家和地区的共同利益。这样的主张与行动,顺应天下人心,彰显人间正道,赢得广泛认同,搭建起中国梦与世界梦息息相通的桥梁,谱写新的追梦华章。

下载一带一路解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一带一路解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一带一路心得体会

    一带一路心得体会 一带一路心得体会 发挥**人大职能作用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服务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9月和10月先后在中亚和东南亚之行中提出了建设“丝绸之路经......

    一带一路学习心得

    关于“一带一路”学习心得体会 2000多年前,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用智慧、勇气和汗水开拓了连接亚欧非大陆各文明的人文、贸易交流通路,与沿线各国人民共同铸就了辉煌的古丝绸之......

    一带一路报告

    提出 首先大家知道“一带一路”战略提出的历程吗? 2013年9月和10月,我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大学生一带一路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是在2013年9月和10月由习近平主席分别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一......

    一带一路 观后感

    《一带一路》纪录片观后感 从2013年“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提出以来到现在,已经三年过去了。老实说看记录片之前,对于“一带一路”的认识还仅仅停......

    “一带一路”讲稿

    2015年下半年《形势与政策》 千年的时空穿越 ——“一带一路”筑梦中国 一、‚一带一路‛战略概述 古代陆上丝绸之路:欧亚大陆北部的商路,与南方的茶马古道形成对比,以长安(今......

    一带一路(中英文)

    “一带一路” Action plan on the China-proposed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2015年3月28日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

    一带一路背景

    一带一路背景 古代背景 丝绸之路是张骞(约公元前164年―前114年)于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9年)出使亚洲中、西部地区开辟的以长安(今陕西西安) 为起点,经关中平原、河西走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