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闽南民间文化艺术 发展厦门民间文艺事业 庄晏红[5篇材料]

时间:2019-05-14 03:04: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保护闽南民间文化艺术 发展厦门民间文艺事业 庄晏红》,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保护闽南民间文化艺术 发展厦门民间文艺事业 庄晏红》。

第一篇:保护闽南民间文化艺术 发展厦门民间文艺事业 庄晏红

保护闽南民间文化艺术 发展厦门民间文艺事业 ——厦门市民间文艺的现状、思路与对策

民间文艺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创造并享有的文化,是民众智慧的结晶。古老的中华民族有着丰富的民间文艺成果,彰显着5000年文明古国深厚的文化底蕴,这也是全人类共同的财富。

闽南的民间文化艺术有着独特的内涵和魅力。丰富的艺术种类,精彩的民俗活动,精美的民间工艺等都是我国民族文化中的瑰宝。“闽南文化内涵丰富,源远流长,深刻地影响着整个闽南文化区域的思想、生活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从此意义上来说,保护闽南文化艺术,就是保护闽南人的根(陈耕)”。厦门拥有许多优秀的闽南民间文化艺术,但传承的状况令人担忧,在全球一体化的影响下,闽南文化面临着“断层、碎片”的状况,很多较边缘的闽南民间艺术更是濒临绝种,抢救、保护成了当务之急。许多学者、专家和有识之士纷纷呼吁保护闽南民间文化艺术刻不容缓。福建省在2004年作为“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第二批实施的省份,现已全面开展抢救民间文化遗产的工作。2005年福建省人大常委会法治工作委员会及教科文卫委员会和省文化厅又下发通知,将2005年1月1日定为“福建省民族民间文化保护日”,并同时启动了“2005年福建省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年”活动。福建省成为全国第三个由省级人大常委会立法保护民族民间文化的省份。

一、保护闽南民间文化艺术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厦门地处于祖国东南和海峡西岸的重要位置,明清以来一直是闽南文化的汇集地、传播地。在闽南有着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民间文化艺术。包括有大量的民间故事、闽南歌谣、闽南方言谚语和歇后语、戏曲、曲艺、民间舞蹈、民间阵头、民间美术、民间工艺,还有民俗、婚俗活动等。因此,保护闽南民间文化艺术,发展厦门民间文艺事业就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首先,作为开放的特区,厦门当之无愧为闽南文化向外展示的重要窗口和交流中心。在新时期构建厦门海湾型城市宏伟蓝图,以及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强市的目标下,厦门在发展高度发达的经济同时,始终不忘艺术之城的建设,文化艺术在经济的促进下得到很大的发展,发展厦门的文化艺术, 离不开闽南民间文化艺术。

同时,发展闽南民间文化有利于沟通海峡两岸的文化认同,为完成“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大业贡献力量。海峡两岸同根、同宗、同文、同语、同风、同俗。闽南更是台湾河洛人(闽南人)、客家人的祖籍地。数百年来,闽南文化一直是作为入台的闽南移民怀念故土、不忘祖家心愿的表达方式,在台湾被较为完整地传承和保存下来,她成为一种风俗,涵盖面广,群众基础深厚,融入了百姓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从语言、建筑、饮食、生产劳动,到民间习俗、民间信仰、民间艺术、人的性情行为等,无不浸透着浓重的闽南文化色彩。在今天,闽南文化、风俗依然是新一代台湾同胞维系与大陆亲情的重要桥梁,闽台两地民众的生活与民间文化相互交汇、相互融合,所以说闽南文化是两岸人民同根同源、不可分割的见证。厦门作为海峡两岸交流的重要地区,发展闽南文化在沟通海峡两岸文化认同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

二、闽南民间文艺现状

本年度的四至八月,我们就厦门市民间文化艺术现有资源进行了摸底,并重点到漆线雕、石雕、木雕等民间工艺厂,民间剧团,民间艺术社团进行了参观考察,也到厦门周边闽南地区的民间文艺活动及民俗活动进行了调研。在此期间共召开3场专题座谈会,邀请有关单位和专家学者就厦门民间文化艺术的建设及成立民间艺术协会献言献策。经初步调查及搜集整理,闽南民间文艺的种类多样、技艺高超、表现力丰富,有属于国际一流、国内优秀的艺术门类,也有濒临失传或已不见的种类,以下为对厦门及周边地区闽南民间文艺的初步调查及搜集整理出来的主要种类和项目。

(一)闽南民间文艺主要种类

1、闽南戏曲:

如梨园戏,高甲戏、南音、打城戏、北管戏、布袋戏(又名掌中戏)、提线木偶(古称嘉礼戏)、铁枝木偶戏、皮影戏等。

2、闽南曲艺:

如锦歌说唱、荷叶说唱、方言讲古、答嘴鼓、大广弦说唱、月琴说唱等。

3、闽南音乐:

如南音、北管、歌仔、闽南语歌谣和现代闽南语歌曲等;

4、闽南民间舞蹈、:

如拍胸舞、贡球、车鼓、海底反、嗦啰连、跳火群、大鼓凉舞、舞龙、弄狮、扛阁、公婆背、踩高等。

5、民俗阵头:

如宋江阵、蜈蚣阵、鼓吹阵、八音阵、牛犁阵、八家将等。

6、闽南工艺

如漆线雕、石雕、影雕、木偶雕刻、彩扎、漆篮、漆器、水仙花雕刻、泥塑、面塑、珠绣等、竹编、草编、纸扎、花灯、瓷器、瓷灯、瓷壶、剪纸、刺绣等。

7、民间美术

如漆画、木版年画、漳浦剪纸、漳州棉花画、同安农民画等

8、民间文学、口传文学

闽南民间文学和口传文学中有谚语(如俗语、歇后语、冠头语等)、民谣(如童谣、情歌、劳动歌、生活歌、故事传说歌、习俗歌、劝善歌、乞食歌等)、民间故事(如妈祖、保生大帝成仙成道的传说,陈三五娘的传说,郑成功的传说,陈嘉庚的传说),以及新编民间故事(关于闽南或厦门)的山川日月,豪杰英雄,以及反映他们生活、爱情的种种传说,故事、掌故等。

9、闽南民俗

(1)岁时节俗:如正月初一的“开正”活动;正月十五的观灯,吃“上元圆”活;三月清明节,;五月端午节的划龙舟,吃五月粽活动;八月十五日中秋吃月饼,博饼活动;九月九日重阳节登山活动;大年二十九(或三十日)过年活动等。

(2)婚俗活动:如换庚贴、下聘、送财礼、迎亲、送嫁、逗新娘等活动。

(3)农耕活动、宗教活动、神明节俗等

10、闽南服饰

闽南服饰,如斗笠,草帽,凉帽,虎头帽,雨伞,短裤,裙子,凉鞋,木屐等等。

(二)厦门民间文艺的主要生存状况

厦门自古以来就是闽南民间文化的汇集地、传播地,许多民间文艺虽不是原生的,但这些民间文艺传入厦门后,经历了长期的孕育与繁衍,都因为有着浓厚的本土特色而深受广大民众喜爱。民间文艺源自民间,民俗活动是民间艺术的生存和发展的土壤,也是民间文艺的载体,但民俗活动在闽南地区已经越来越难以找到自己的舞台,现在民间文艺的生存状况随着城市化进程的飞速发展,有的甚至不为人所知或已失传。

厦门民间文艺的生存状况主要有以下几种。戏剧类的有国家专业剧团,如歌仔戏剧团、高甲戏剧团等,这些剧种在艺术上有了很大的发展,同时也有一些民间的职业剧团活跃在基层;曲艺类的基本上是业余爱好者组成的民间社、团在基层小规模的活动;工艺类的产业化发展比较好,如漆线雕;民俗类的大多濒临绝境;美术类所剩无己。

三、加快厦门民间文化艺术建设的建议及对策近几年来,市委、市政府在民族民间文化保护方面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也于本年度的11月成立了厦门民间文艺家协会。但是,单就传统的、优秀的民间文艺保护而言,还有许许多多的工作要做,比如说启动厦门民间文化艺术普查、成立民间艺术团,创建厦门民间文艺家广场,举办较为大型的厦门民间艺术节等,集中来讲还应强调以下几个方面。

1、抢救本土优秀民间文艺。民间文艺的保护工程,不能只停留在填表造册,收集文字。随着老艺人相继去世,有些民间艺术就不再在民间流传,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外来文化的冲击,我们本土民间文艺就逐渐缺乏传承人,这对民族民间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构成了威胁。建议文化部门掌握各地的重点艺人,可以有目的去依靠老艺人带班示范,传授表演技艺。有些艺人年岁已高无法动弹可口头指导,尽量的去保持其艺术形式的原貌,不让其失传。

2、建议从有限的经费中拨出部分资金分批对重点项目民间艺人给予一次性艺术补贴。这项措施能让老艺人真切地享受到保护工程为他们所带来的关心和鼓励,使他们乐意传承,乐意奉献。而我们不仅完成了抢救,收集了民间艺术精品,更重要的是培养了民间艺术新的传承人。

3、建议定期举行本土民族民间原生态音乐舞蹈展演。通过展演的形式来激活原生态的艺术。原生态是传统的,传统文化就是在这种不断继承、发展中丰富创造的。展演的目的是为了实施保护、发现人才、铸造品牌。

4、鼓励和扶持具有专业能力的艺术家组建各类民间艺术团体,对本土民间艺术进行保护、包装、创新和发展。依靠社会力量,实施厦门的民间文艺保护工程。对外宣传厦门特色文化,打造厦门本土文化品牌。

第二篇:常宁民间文艺事业发展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常宁民间文艺事业发展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民间文艺是社会主义文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经济与文化是唇齿相依、密不可分,经济发展为文化发展提供保障,繁荣文艺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这种互动关系,越来越凸现出来。探讨和研究他们的互动性,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新课题。为此,我们组

成调查组,对常宁民间文艺与经济关系的现状作了专题调研。

一、常宁文艺事业发展现状

新中国成立以来,常宁的民间文艺事业得到长足发展,现拥有文艺人才386人,一个国办图书馆和一个文化馆,14个文艺创作小组,一个专业剧团,21个民间业余剧团,25个皮影剧团、48个电影放映队,3个国办电影院,74个铜管乐队,155家文化经营户。在这支队伍的努力下,弘扬了民间文学、故事、歌谣、谚语、戏剧、音乐、美术、摄影、舞蹈、曲艺等。常宁的洞腔闻名全省,剪纸花灯闻名全国,版画饮誉东南亚。常宁民间文艺形成六大特点:

(一)历史源远流长。民间花灯、马灯、皮影戏已相传几百年,新兴版画艺术是20世纪30年代从国外引进的,流传到常宁是50年代,至今已有50多年的历史;剪纸艺术是明末清初流传到常宁的,迄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

(二)群众参与广泛。全市23个乡镇、706个村、76个居委会都有群众参与文学、戏剧、音乐、舞蹈、美术、摄影创作、表演活动。

(三)内容丰富多彩。有表现地方特色的人龙、棉花龙、板凳龙、花灯,有以洞腔为基调的山歌。有表现瑶乡风土人情的歌谣、长鼓舞和服饰,有瑶族特有的曲艺谈笑,有表现农民战天斗地致富奔小康的版画、剪纸艺术等。

(四)文艺形式多样。有民间歌曲、舞蹈、器乐、曲艺、戏曲、歌谣、故事等。

(五)成果丰硕。戏剧《那山那水》进京演出,舂陵河畔的舂陵剧团赴省城参加全省第三届“映山红”艺术节获奖,常宁版画有100余件作品先后在全国获金、银、铜奖,《版画乡情》获中国电视短片一等奖,在美国熊猫电视台播放。常宁板桥镇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庙前镇被省厅命名为“花灯艺术之乡”。

(六)影响深远。民间文艺对常宁的两个文明建设产生了深远影响①提高了常宁的知名度,中央电视台、湖南卫视、湖南日报、衡阳日报等国内外100多家媒体报导了常宁版画、剪纸;②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经常举办展览、演出活动和研讨会,互相切磋技艺,为广大市民提供了优秀的精神食粮;③培养了一批乡村艺术人才。不少青少年慕名到市文化馆,乡镇文化站学艺;④形成了一种文化力。推动了两个文明的发展。通过艺术形式,塑造了一种奋发向上、艰苦奋斗的常宁精神。

综上所述,常宁的优秀民间文艺在长期的发展进程中,影响了一批人,凝聚了一批人,教育了一批人,也为常宁的经济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代表了常宁先进文化发展方向。因此,必须采取对策,繁荣发展,为市域经济建设服务。

二、常宁民间文艺存在的问题与原因

民间文艺事业是县域经济发展的组成部分,应当与经济发展同步,但就当前现状看,虽然发展是主流,前景可观,而其落后面也是非常严峻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之一,思想观念滞后。

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一是“福利型”文化思想严重,认为文化只能创造精神财富,不能创造物质财富。十多年来,党中央、国务院一再强调文化部门要开展“以文补文”、“多业助文活动”,但这个强调热在上头、冷在下头、活在沿海、僵在内地、死在山区。其原因就是没有文化经济意识,“福利型”文化思想还在不少乡镇文化人脑海中根深蒂固。二是“文不理财,士不经商”的传统观念和“等、靠、要”的国办文化思想。这些观念桎梏、束缚着文化人的思想,一讲开展文艺活动,就去向财政要钱。这样以来地方文化经济不但没有随地方经济的发展而发展,而且把原有的文化阵地丢失了,乡镇文化站就是名存实亡的典型例子。三是“小文化”模式的思想。认为农村只是放放电影、录像、办办舞厅或卡拉OK厅,出出墙报,逢年过节组织一下群众文化活动之类的事。现在农村逢集日放电影、放录像都放不起来,还有什么文化经济可言呢?这种“小文化”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文化的繁荣经济的发展。

之二,文艺载体滞后。

文艺载体是文艺经济发展的基础。目前,常宁文化设施的发展与市域经济发展不同步,文化设施不是破旧不堪,就是早已过时,唯一的一个国办剧院建于50年代,3个电影院除市院进行多轮修修补补,停停打打放几场电影外,松柏、柏坊两个电影院都成危房,只派1—2人守着摊子,几乎没有开展活动,唯一的一个图书馆一个文化馆不是屋顶漏水,就是危房,各乡镇文化设施更是凤毛麟角,仅有的设施也被挪作他用,从80年代以来,农村文化设施建设一直在滑坡。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文化设施建设政府投入少,而文化部门自身力不从心,社会办文化的机制又缺少,所以造成文化设施建设与经济发展不同步。

三,文化产业滞后。

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一定的启动资金。常宁文化产业投入极少,特别是农村,一个乡镇年产值不过五、六千万元,人均收入一千五百元左右,财政供不应求,农村文化产业举步维艰。现在有的乡镇虽有一些文化经济项目,乃是零散的小本经营,效益差、设施落后,有的乡镇还处在零的状态。改革开放后,农村虽然敞开山门,集市也较前繁荣,但将

其摆到全国发达地区文化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常宁文化经济的发展就无不显得非常滞后和孱弱。这种滞后和孱弱,并不是乡镇领导无方,文化专干无能,而是属地理位置、文化素质、市场信息、科技能力,尤其是思想观念等因素的制约,使其仍处在作坊式生产、粗放型经营、墟场式贸易等传统模式中,从而导致了农村文化无生机活力,不能很好地围绕市域经济的发展搞好服务和促进作用。

三、繁荣民间文艺事业促进经济发展

第一、更新观念,打造经济平台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文艺的功能和作用从内容到形式都大大丰富和拓展了,特别是艺术产品直接进入市场后尤其如此。因此,文艺工作者必须更新观念。一是从计划型向市场型转变。许多事实证明,凡哪个地方思想解放、观念新颖,哪里的文艺事业就得到发展,哪个地方思想观念陈旧,哪个地方的文艺事业就滞后不前,甚至倒退。因而,我们必须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破除旧的思想观念,牢固树立“发展意识”、“开放意识”、“市场意识”,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二是从福利型向市场型转变,一些文化人认为文化是一种“福利型事业”,无论创作、演出、展览等一切文艺活动都依靠政府投入。这种福利型观念必须改变,我们要放下架子,放下“包袱”,走向市场,按市场规律,根据市场需要,提供文艺服务和文艺生产,在市场搏击中追求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大效益。三是从“小文化”向“大文化”转变。目前,常宁的文艺工作者一直在努力寻找求生存,求发展的路子,千方百计举办多种形式的展览,配合中心工作,绘制街头宣传画、制作宣传广告和乡村文化室的专刊、专栏,举办各种文艺培训班,开辟一些小规模、零散的艺术品经营店。这些小文化、小产业、只能是小发展。我们要转变这一观念,围绕市域经济建设中心,举办大型的文艺活动,开辟大型的文艺产品生产基地,通过办大文化、发展大产业,才有大发展、大繁荣。

第二、加大投入,提供软硬环境

常言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我们不切实加大投入,加强文化设施建设,就不能为文艺繁荣提供硬环境,为经济建设提供软环境,那么繁荣文艺事业,促进市域经济发展就会成为一句空话。因此,改革投资体制、加强设施建设势在必行。一是财政要尽最大努力增加投入,采取发展文化产业挣一点、依靠社会力量筹一点,政府财政拨一点的“三点”式滚动发展方式增加投入;二是借鸡下蛋,出场地、出技术引资扩展设施、扩大规模;三是要发挥个体投资,股份合作投资和发达地区联姻等多种投资方式进行设施建设,形成多层次、多渠道的文化设施发展态势,解决全市文化设施建设资金不足的难题。为繁荣文艺经济和促进市域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软硬环境。

第三、发挥优势,搞活文化经济

民间文艺有诸多的社会功能,我们要充分发挥文艺的这一优势,开展全方位服务,搞活文化经济。以市歌舞剧团、市文化馆、市电影公司和各乡镇文化站为“龙头”,组织好全市民间文艺团体和艺人,紧紧围绕市域经济建设中心,承办招商引资、经贸洽谈、大型展览、剪彩、竣工庆典等开展文艺活动。开辟旅游景点文贸文经相结合的文化艺术节,举办“节杯会”等各种大型文艺演出活动。成立秧歌队、“树新风”文艺演出队,“星期五大家来欢乐”文艺演出队、民间文艺协会和老年文艺活动中心等文艺团体和组织,经常组织开展社区文艺、公园文艺、广场文艺等大规模的文艺活动。积极开办民间文学、口头文学、故事、诗朗诵、声乐、美术、摄影、舞蹈、戏曲、器乐培训等各门类的文艺培训班,讲座班、培训更多的文艺人才,以服务搞活文化经济。形成民间文艺练好市场功、群众文化合上产业拍、文化与经济互动发展的新格局。

第四、繁荣文艺,撬动市域经济

被誉为“版画之乡”和“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的常宁,有着丰厚的文化资源,我们要很好地发掘这些宝贵文化资源,发展文化产业,撬动市域经济发展。

——以文艺特色撬动文化产业

常宁有着丰厚的艺术品资源。常宁庙前镇的花灯艺术,从扎圈的大小、圈子的组合、色彩的调配、灯身的制作都非常精细,游于蓝天之下的夜幕中,宛若璀璨的星星。流传历史悠久的板桥民间艺术剪纸“龙头龙尾”、“八角宫灯”等工艺品都已声誉传外。还有常宁版画、根雕、盆景等工艺品,在省市内外都有较大影响。要把这些有地方特色的艺术品推向产业化发展的路子,重要的是要把高新技术引入花灯、剪纸艺术领域,开发新产品,加大科技含量,提升产品质量。生产出有影响、有声誉,既能体现本地,又能体现省内外、国内外不同地方特色的艺术精品,在市场中形成有常宁文化特色的艺术品牌,带动常宁文化产业,形成规模效应。

——以文艺活动撬动旅游业

要把创建常宁旅游城市作为城市文化建设的重要工程来抓,发挥文艺的优势,大力宣传塔山、天堂山、天堂湖、大义山、庙前溶洞、乌龙岩等旅游景点,广泛开展旅游景点的文艺服务活动,增加旅游景点的文化含量。同时开发利用好泉峰公园、东风公园,砚山公园和市体育场等共公场所,不断推进群众文化与公园文化、广场文化的有机结合。以撬动常宁的旅游业。

——以文艺包装撬动农业

常宁境内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湿润区,自然条件优越,素有“湘南鱼米之乡”的盛誉。油茶、粮食、生猪、茶叶、用材林生产均被列为湖南省基地市。1988年,被列为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重点市。常宁油茶年产量200多万公斤,位居全国第一。塔山的“山岚茶”早在宋代就列为贡品,产品一直畅销海内外,常宁的塔山瑶族文化,大义山的祭祀文化,天堂山的民间传统文化、芦竹文化、茶文化等源远流长、底蕴深厚,将这些文化引入农副产品的深加工、巧包装上,提升常宁农副产品的文化含量,增加农副产品的副加值,促进常宁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

第三篇:常宁民间文艺事业发展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常宁民间文艺事业发展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民间文艺是社会主义文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经济与文化是唇齿相依、密不可分,经济发展为文化发展提供保障,繁荣文艺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这种互动关系,越来越凸现出来。探讨和研究他们的互动性,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新课题。为此,我们组成调查组,对常宁民间文艺与经济关系的现状作了专题调研。

[找文章到xiexiebang.com-www.xiexiebang.com-一站在手,写作无忧!]

一、常宁文艺事业发展现状

新中国成立以来,常宁的民间文艺事业得到长足发展,现拥有文艺人才386人,一个国办图书馆和一个文化馆,14个文艺创作小组,一个专业剧团,21个民间业余剧团,25个皮影剧团、48个电影放映队,3个国办电影院,74个铜管乐队,155家文化经营户。在这支队伍的努力下,弘扬了民间文学、故事、歌谣、谚语、戏剧、音乐、美术、摄影、舞蹈、曲艺等。常宁的洞腔闻名全省,剪纸花灯闻名全国,版画饮誉东南亚。常宁民间文艺形成六大特点:

(一)历史源远流长。民间花灯、马灯、皮影戏已相传几百年,新兴版画艺术是20世纪30年代从国外引进的,流传到常宁是50年代,至今已有50多年的历史;剪纸艺术是明末清初流传到常宁的,迄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

(二)群众参与广泛。全市23个乡镇、706个村、76个居委会都有群众参与文学、戏剧、音乐、舞蹈、美术、摄影创作、表演活动。

(三)内容丰富多彩。有表现地方特色的人龙、棉花龙、板凳龙、花灯,有以洞腔为基调的山歌。有表现瑶乡风土人情的歌谣、长鼓舞和服饰,有瑶族特有的曲艺谈笑,有表现农民战天斗地致富奔小康的版画、剪纸艺术等。

(四)文艺形式多样。有民间歌曲、舞蹈、器乐、曲艺、戏曲、歌谣、故事等。

(五)成果丰硕。戏剧《那山那水》进京演出,舂陵河畔的舂陵剧团赴省城参加全省第三届“映山红”艺术节获奖,常宁版画有100余件作品先后在全国获金、银、铜奖,《版画乡情》获中国电视短片一等奖,在美国熊猫电视台播放。常宁板桥镇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庙前镇被省厅命名为“花灯艺术之乡”。

(六)影响深远。民间文艺对常宁的两个文明建设产生了深远影响①提高了常宁的知名度,中央电视台、湖南卫视、湖南日报、衡阳日报等国内外100多家媒体报导了常宁版画、剪纸;②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经常举办展览、演出活动和研讨会,互相切磋技艺,为广大市民提供了优秀的精神食粮;③培养了一批乡村艺术人才。不少青少年慕名到市文化馆,乡镇文化站学艺;④形成了一种文化力。推动了两个文明的发展。通过艺术形式,塑造了一种奋发向上、艰苦奋斗的常宁精神。

综上所述,常宁的优秀民间文艺在长期的发展进程中,影响了一批人,凝聚了一批人,教育了一批人,也为常宁的经济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代表了常宁先进文化发展方向。因此,必须采取对策,繁荣发展,为市域经济建设服务。

二、常宁民间文艺存在的问题与原因

民间文艺事业是县域经济发展的组成部分,应当与经济发展同步,但就当前现状看,虽然发展是主流,前景可观,而其落后面也是非常严峻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之一,思想观念滞后。

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一是“福利型”文化思想严重,认为文化只能创造精神财富,不能创造物质财富。十多年来,党中央、国务院一再强调文化部门要开展“以文补文”、“多业助文活动”,但这个强调热在上头、冷在下头、活在沿海、僵在内地、死在山区。其原因就是没有文化经济意识,“福利型”文化思想还在不少乡镇文化人脑海中根深蒂固。二是“文不理财,士不经商”的传统观念和“等、靠、要”的国办文化思想。这些观念桎梏、束缚着文化人的思想,一讲开展文艺活动,就去向财政要钱。这样以来地方文化经济不但没有随地方经济的发展而发展,而且把原有的文化阵地丢失了,乡镇文化站就是名存实亡的典型例子。三是“小文化”模式的思想。认为农村只是放放电影、录像、办办舞厅或卡拉OK厅,出出墙报,逢年过节组织一下群众文化活动之类的事。现在农村逢集日放电影、放录像都放不起来,还有什么文化经济可言呢?这种“小文化”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文化的繁荣经济的发展。

之二,文艺载体滞后。

文艺载体是文艺经济发展的基础。目前,常宁文化设施的发展与市域经济发展不同步,文化设施不是破旧不堪,就是早已过时,唯一的一个国办剧院建于50年代,3个电影院除市院进行多轮修修补补,停停打打放几场电影外,松柏、柏坊两个电影院都成危房,只派1—2人守着摊子,几乎没有开展活动,唯一的一个图书馆一个文化馆不是屋顶漏水,就是危房,各乡镇文化设施更是凤毛麟角,仅有的设施也被挪作他用,从80年代以来,农村文化设施建设一直在滑坡。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文化设施建设政府投入少,而文化部门自身力不从心,社会办文化的机制又缺少,所以造成文化设施建设与经济发展不同步。

之三,文化产业滞后。

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一定的启动资金。常宁文化产业投入极少,特别是农村,一个乡镇年产值不过五、六千万元,人均收入一千五百元左右,财政供不应求,农村文化产业举步维艰。现在有的乡镇虽有一些文化经济项目,乃是零散的小本经营,效益差、设施落后,有的乡镇还处在零的状态。改革开放后,农村虽然敞开山门,集市也较前繁荣,但将其摆到全

撬动农业

常宁境内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湿润区,自然条件优越,素有“湘南鱼米之乡”的盛誉。油茶、粮食、生猪、茶叶、用材林生产均被列为湖南省基地市。1988年,被列为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重点市。常宁油茶年产量200多万公斤,位居全国第一。塔山的“山岚茶”早在宋代就列为贡品,产品一直畅销海内外,常宁的塔山瑶族文化,大义山的祭祀文化,天堂山的民间传统文化、芦竹文化、茶文化等源远流长、底蕴深厚,将这些文化引入农副产品的深加工、巧包装上,提升常宁农副产品的文化含量,增加农副产品的副加值,促进常宁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

第四篇:民间传统文化保护与发展调查研究

民间传统文化保护与发展调查研究

问题1:您的性别是()单选题;

A. 男

B. 女

问题2:您的年龄段是()单选题;

A.18岁以下

B.18~30岁之间

C.30~50岁之间

D.50~70岁之间

E.70岁以上

问题3:您的文化程度是()单选题

A. 初中及初中以下

B. 中专或高中

C. 专科或本科

D. 本科以上

问题4:您对中华传统文化了解多少?()单选题

A. 毫不知情

B. 略懂皮毛

C. 了如指掌

问题5:在日常生活中,您通过哪些途径了解中华传统文化?多选题

A. 课本知识)(B. 课外书籍

C. 亲戚朋友

D. 各种媒体及活动

E. 其他

问题6:您对中华传统哪些方面较感兴趣?()多选题

A. 古代文学艺术

B. 古代自然科学

C. 古代思想文化

D. 古代建筑

E. 传统节日

F. 民间风俗

G. 传统服饰

H. 传统饮食文化

问题7:如果有机会,您是否愿意为传承中华文化尽自己的一份力()单选题

A. 非常愿意

B. 无能为力

C. 无所谓,不是很重要

问题8:您认为仁义礼信忠孝廉耻等传统思想道德文化在当今社会中的地位如何()单选题

A. 仍保留其巨大的影响力占重要地位

B. 部分已被世俗所掩埋

C. 完全被摒弃了

问题9:您认为传统文化受冲击的原因是什么?()单选题

A. 科技发展

B. 国家不重视,宣传部够

C. 外来文化入侵

D. 网络文化的冲击

E. 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F. 人民的爱国情操不够

问题10:您认为如何才能更好的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多选题

A. 国家应该重视,大力宣传

B. 从小学开始,将儒家道家等古代优秀思想道德文化融入课内学习生活,潜移默化影响学生人格发展

C. 将中华传统文化设为在校学生的必修课

D. 立足于本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外来文化,消化、吸收、创新,让我们的传统文化焕发新彩

E. 无所谓,顺其自然

F. 传统文化已经过时,应该摒弃

G. 其他

第五篇:关于本地区民间传统文化保护与发展调查报告

关于本地区民间传统文化保护与发展调查报告

学号:201023005姓名:马莉 所在地区:苏州

苏州城的建筑

春秋战国时期,伍子胥受命建筑苏州城。伍子胥在吴中大地“相土尝水,相天发地”终于建筑出了一个新的都城——苏州城。苏州城建于2500前的春秋古城。建成至今,旧城未有大的变动,城址也未曾位移。据统计,与苏州同期建成的古城有140多座,至今幸存的有6座,而依然坐落在原地的古 城唯有苏州。

吴语

吴语婉转柔和情意绵长,吴侬软语的典型代表就是苏州话。而被称为“江南明珠”的苏州评弹是吴地的艺术珍宝,被称为是“中国最美的声音”。苏州评弹是苏州话和苏州弹词的合称。苏州话简称“评话”苏州人常说的“大书”。它发源于江苏苏州,盛行于江苏、浙江、上海一带。是运用于苏州方言说讲的曲艺形式。苏州弹词俗称“小书”是弹词和苏州方言的结合,以“说、噱、弹、唱”为主要形式的艺术手段。弹词有说有唱,多是男女双校。一个人用三弦是上手,另一个人用琵琶是下手。

评弹表演多用苏州方言演出,口语色彩比较浓。

园林名胜

拙政园是苏州最大的园林,它与北京的颐和园、承德的避暑山庄、苏州留

园并称为中国四大名园。主要代表了明代的园林风格。它始建于明代,园主王献臣曾经是明朝御史,因受人诬陷,被罢官后回到故乡苏州,在城东建成拙政园。

拙政园园名释义:“拙政”取自西晋时期潘岳写的《闲居赋》中“灌园鬻蔬,以供朝名之膳,此亦拙政之为政也”句。拙政园被誉为“天下园林之母”。

留园

留园是苏州四大名园之一,也是中国四大名园之一。这里“泉石之胜,花木之美,亭榭之幽深”代表了清代江南园林的建筑风格全园结构紧凑,厅堂富丽堂皇。

留园园名释义:留园最早建于明代万历年间,园主徐泰时修筑了东西两园。东园就是现在的留园,西园也就是现在的西园寺。到了清代,吴县东山刘蓉峰买下了东园的旧址,改建为“寒碧山庄”。因为园主姓刘,百姓称为“刘家花园”。清代光绪年间,为官的盛康买下了“寒碧山庄”,并改名为“留园”。盛康在修筑花园的时候曾发现了一块据说是明朝开国功臣刘伯温题为“长留天地间”的石碑,于是将园订为留园。

网师园

网师园是最早南宋万卷堂故址,明清时期经历数位园主修建而成。网师园小而精致,被誉为苏州私家园林的典范。

网师园园名释义:“网”,即捕鱼之网,“师”即捕鱼之人。园名取自渔隐之意,表达了园主的追求心性自由,自在适意,洒脱不羁的生活态度。

沧浪亭

沧浪亭为苏州四大名园之一,建于北宋时期,是苏州现存历史最悠久同时也是最古老的园林。在苏州园林之中,沧浪亭称为典型的“城市山林”。

沧浪亭园名释义:命名取自屈原的“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絪,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用“沧浪”命名,表现出园主想要归隐,超脱的心境。

狮子林

狮子林又名五松堂,与拙政园隔街相望,是元代天如禅师为了纪念老师中峰和尚建造的。因为园内以众多形状怪异的假山著名,因而有“假山王国”之称,更因为园中的假山多像狮子,而且中峰和尚原来住在天目山狮子岩,所以命名为狮子林。

我身边的古色古香

平江路

从家里步行五分钟,就可以到达这条路。这里的建筑基本上都是从600年前保留下来的,雨滴打在青石板上,持一柄折伞,踏在路上,款款而行,那么你便是古代走出来的女子了。

翰尔园

经历了六百年的时光的洗礼,它依然伫立在这里,斑驳的墙上留下来的年代的痕迹,为了更好的保护这里的一砖一瓦,维修人员几经商讨,仅仅修去了四厘米,就保住了这里的围墙。现在这里是一座茶馆,坐在这安宁的享受着茗香,思考着人生的意义。或者听听这古刹的回想,都会让人恍惚觉得是置身于几百年前,穿越了时空。

长廊

大门

修葺的围墙

山塘街

这山塘街东起阊门渡僧桥,西至苏州名胜虎丘山的望山桥,长约七里,所以苏州俗语说“七里山塘到虎丘”。山塘街历史悠久,它始建于唐代宝历年间,至今已

有一千一百余年。据传说乃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所建。山塘街一直被誉为“姑苏第一名街”。

山塘街堪称江南水乡街巷的典范。它的中间是山塘河,山塘街则紧傍河的北侧,通过一座座石桥与另一侧的街道连接。山塘街上店铺、住家鳞次栉比,这里的房屋多为前街后河,有的还建成特殊的过街楼,真是朱栏层楼,柳絮笙歌。山塘街又是一条典型的水巷,河上装载货物的船只和游船画舫款款而过。山塘街可以分为东西两段,东段从阊门渡僧桥起至半塘桥,这是热闹繁华的商业区;西段从半塘桥至虎丘山,这一段渐近郊外,呈现出一派田园风光。

这次修复并向公众开放的是从渡僧桥到新民桥一段。这一段是山塘街东段繁华的商区。根据“修旧如旧”的原则,对街道、水道、民居、建筑进行了修复,还从别处移建过来一座古戏台、几处会馆。以后将逐步推进,对山塘街进行全面的修复。如果重游新修复的这一段山塘街,一定会感到兴味盎然。

首先可以领略到古代建筑园林和历史的风貌。新移建的雕花楼古戏台,画栋雕梁,华美古朴。苏州是“百戏之祖”昆曲的发源地,戏曲文化十分繁荣,昆曲已被联合国授予“口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称号。在通贵桥之南的玉涵堂则是明代遗留下来的一处江南豪宅和园林,它有四路三进,六千多平方米。其主人是明代吏部尚书吴一鹏,故而亦称“阁老厅”。安泰龙社是清末山塘街上的民间救火组织,这里陈列有当年救火员用过的钢盔帽、救火斧、火警钟、木水龙等实物。

这次重点整修了石驳岸、石码头,配置了游艇画舫,游人可以乘船倘佯,在桨声里领略江南水乡特有的情味。此外,如在山塘街上漫步,石艺斋的精美石雕、江南衣馆的服饰刺绣、吴拓斋的拓碑技艺、朱文茜的黄泥捏像以及蓝印花布、苏扇、文房四宝等使人目不暇接,整个街上洋溢着一股浓浓的吴文化的氤氲气息。

苏州是一个美食王国,现在山塘街两旁店铺林立,也可说是美食一条街。五芳斋的点心、黄天源的糕团、采芝斋的糖食全都是苏州的名牌

这里有好多记录古老苏州人的生活,还有某某工作室,剪纸室,因为不让拍照所以只能拍外面的景色和建筑。

苏州人过去的生活尽在苏州画院

下载保护闽南民间文化艺术  发展厦门民间文艺事业  庄晏红[5篇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保护闽南民间文化艺术 发展厦门民间文艺事业 庄晏红[5篇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客家民间传统文化保护与发展调查报告

    梅州客家民间传统文化保护与发展 调查报告班级:10旅游管理1班 姓名:廖颂畅 学号:2010121813 梅州客家民间传统文化保护与发展调查报告 一、调查的主要内容 调查时间:1月28日-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