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时间:2019-05-14 03:10: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第一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读《科学家的故事》有感

四年2班

李美谊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周恩来总理说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句话常常激励着我读书和做人。读了《科学家的故事》这本书之后,进一步坚定了我读书和将来做人的这种信念。我觉得一个人要具备这种思想觉悟,首先他就应该有一颗爱国之心和民族的自尊心。

你看书中讲述这些著名的科学家:李四光,钱学森,钱三强等等,虽然他们的出生的家庭环境各不相同,个人经历不一,但他们都有一颗热血的爱国之心,民族的自强,自尊之心。不图名利,不贪钱财,一心为中华之崛起,拼搏奋斗。他们为什么能取得如此伟大的成就呢?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们可以很清楚地发现,他们无一例外地从小就扑进科学海洋之中,勤奋刻苦地学习,在科学之海中探索。

你看我国杰出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就是一个好好的例子。他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山村家庭,但自小在学习上对自己要求就好严格。他遇到学习上的难题,总是自己想尽办法弄明白,从不马虎。一次,他遇到了一道数学难题,他就整天埋头思考,别人给他答案他不看,最后靠自己努力算了出来。李四光不但学习刻苦,自小也很爱国。在他16岁的时候就参加了孙中山创办的同盟会,受到了孙中山的表扬。大学时,他又立志要造船振兴中国,可想到造船要用到钢铁,而钢铁又是从矿里提炼出来的。于是他选择了工作环境难苦的科目——地质学。他也因此成为了我国著名地的地质学家。

读着这些感动人心的故事,想想老一辈科学家们以前艰苦的学习环境,没有先进的学习工具,只能自己绞尽脑汁地在脑海中寻找答案;没有舒适的学习环境,只能在烈日炎炎或北风呼啸下学习;没有老师教书育人,只能自己在书中徘徊,迷茫的寻找方向。。。但是看看我们今天的学习环境——你瞧,我们班有宽敞明亮的教室,电脑、投影机这些现代化的教学工具,还有学校细心育人的好老师,可以肯定的讲,只要我们勤奋努力地学习,就一定能够学到将来建设伟大祖国的真本领。同学们,努力学习吧,从小就树立起我们做人和学习的奋斗目标吧!

第二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通过齐读、分组、分角色的朗读,让学生理解体会周恩来学习目标、志向,并向其学习。

教学重点

1.掌握生字词。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从小树立远大理想及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同学们,你们现在读书的目的是什么?你知道哪些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

提名学生回答。

2.看看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小时候为什么读书?教师板书周总理的名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板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3.指名读课题。

4.大家想知道周总理是在怎样的情况下说出他读书的目的的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25课,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5.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强调要求:

(1)读通课文,遇到不懂的字或者词语,借助工具书或者联系上下文解释。

(2)不懂的地方,多读几遍,并在书上作上记号,待会在全班交流。

2.教师播放媒体资源中课件中的范读动画,纠正自己自读课文时的发音,巩固正确读音。

中的

三、学习生字、生词

1.利用媒体资源中课件中的生字动画,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生字。

注意:

(1)生字中“嚷、惩、铿、锵”是后鼻韵。

(2)“范、巡”是前鼻韵。

(3)“范、惩”是上下结构,不能写成左右结构。

2.教师板书以下词语,提名学生读过课文后对这些词语的理解,同时加以指导。

提示:

崛起:是兴起的意思。

焦点:比喻引人注意的集中点。这里指当时东北是帝国主义争夺在华利益的一个重点地区,是民族危机极其深重的地方。

耀武扬威:课文中指巡警凭借帝国主义的势力在租界里炫耀武力,显示威风。

得意扬扬:课文中指那个大个子洋人看到租界里的中国巡警不给受伤害的中国人撑腰而显得十分得意,神气十足。

铿锵有力:这里指周恩来回答问题的声音有力、响亮而有节奏。

诸生:这里是敬辞,总称教室里的所有学生。“诸”是“众、许多”的意思,类似的用法还有“诸位”等。

胸怀:胸襟。这里指少年周恩来博大宽广的内心世界。

三、再读课文

1.请同学们再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几件事?

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

2.针对上述问题,提名学生回答。教师归纳总结。

提示:课文写了三件事。

第一件事讲12岁的周恩来刚到沈阳,就听伯父叹着气说“中华不振“,这使他疑惑不解;

第二件事讲周恩来在租界亲眼看到一位中国妇女受到洋人的欺侮,而围观的中国人敢怒不敢言,这使他真正体会到伯父说的话的含义;

第三件事讲周恩来在修身课上,表明自己的心迹“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3.学生反复读课文,做到有感情地读课文。试着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四、作业

1.熟读课文

3.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在一次修身课上,当魏校长问大家为什么而读书时,周恩来是怎么回答的?

指名学生回答。将学生的回答写在黑板上。

板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2.在课文中,有一个词语和“中华崛起”的意思正好相反,请同学们到课文中去找一找,划出来。

指名学生回答。

板书:中华不振

二、研读“中华不振”

(一)理解词语的表面意思

你怎样理解这个词?请你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词语的表面意思。

(二)扣“中华不振”,感受国家的落后,人民饱受欺凌。

周恩来闯进租界,哪些地方让他看到了“中华不振”呢?请你用心读课文7、8自然段,作上记号。

重点交流:

⒈ 嘿!这一带果真和别处大不相同:一条条街道灯红酒绿,热闹非凡,街道两旁行走的大多数是黄头发、白皮肤、大鼻子的外国人和耀武扬威的巡警。

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中华不振”?你可以抓句子中的词语来谈读后的体会。

提示:大不相同

(1)你读出了哪些不相同?

提示:灯红酒绿,热闹非凡――中国的别处会怎样呢?

耀武扬威――本该为民服务

外国人多――把租界当成了自己的国家

(2)看到这样的场面,年幼的周恩来会怎么想?

让学生说想法时读句子,读出学生自己的感受。

(3)小结:是的,贫穷的中国土地上有一处繁华之地,但这繁华不属于中国!中华不振啊!

⒉ 他们急忙奔了过去,只见人群中有个衣衫褴褛的妇女正在哭诉着什么,一个大个子洋人则得意扬扬地站在一旁。

(1)指名说体会

(2)从当时妇女的穿着“衣衫褴褛” 初步感受人民生活的困难,体会中华不振。

(3)这里有一组对比十分强烈的词,你找出来了吗?

提示:通过哭诉着、得意扬扬的对比描写体会中华不振。

(3)你知道妇女可能在哭诉什么?

◆亲人的无辜惨死――被轧死(联系下文中句子)(出示下句“这位……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她训斥了一通。围观的中国人紧握着拳头。但是,在外国租界里,谁又敢怎么样呢?”)

◆洋人的惨无人道(抓得意洋洋,他凭什么得意洋洋?他有理由得意洋洋吗?――中华不振!)

◆巡警的狗仗人势(抓“不但不…反而…” 体会中国巡警仗势欺人、欺压百姓,对中国人的生命漠不关心,感受中华不振。

◆正义得不到伸张(“谁又敢怎么样呢?” “谁又敢怎么样呢?”是什么意思?你知道为什么人民不敢怎样吗?

注意:以上学生谈到一处就结合朗读训练。

(4)导读:

这位妇女的亲人可能是他活泼可爱的孩子,她心如刀绞,读----(生1)

这位妇女的亲人可能是他相依为命的丈夫,她悲痛欲绝,读----(生2)

这位妇女的亲人可能是他白发苍苍的母亲,她心都碎了,读----(生3)

3、这样的事仅仅就在那天发生吗?仅仅是偶然吗?同学们不要凭空猜想,作者把用自己的笔墨,用泣血的文字在告诉大家,读读课文,你能发现吗?

(1)“没事可不要到那个地方去玩啊!” 现在你知道那是一个怎样的地方了吗?

(2)在正义得不到伸张时,善良的中国人用自己的行动表达了内心的愤怒与无奈,你发现了那充满愤怒却又满带无奈的动作了吗?

提示:紧握拳头

4、其实当周恩来刚到这里的时候伯父就告诉他没处说理去呀,同学们现在你们能体会到伯父当时的心情了吗?进入角色体会着读读当时他们的对话,想一想应该怎么来读。

伯父指着一片繁华、热闹的地方,对他说:“没事可不要到那个地方去呀!”

“为什么?”周恩来不解地问。

伯父对他说:“那是外国租界地,惹出麻烦来可就糟了,没处说理去!”

“那又是为什么呢?”周恩来打破沙锅问到底。

“为什么?中华不振啊!”伯父叹了口气,没有再说什么。

所有的一切都是因为(指板书,让生齐答――中华不振!)是的!中华不振啊!身为中国人,亲眼目睹这样的事情我们怎能不义愤填膺、群情激愤?发生这样的事情,在当时的中国,哪里只是这一件,两件啊——

4、补充材料,书写感想

出示一组图片:

十九世纪末,中国被外国殖民者欺负瓜分的时局图

中国劳工在监视下劳动

写着“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公园内,外国人在乘马车游玩。

(1)在旧中国的土地上,每天都在上演这样的事,面对这一件件、一桩桩的不平等事件,你都想到了什么?

请写下来

(2)交流学生的感受。学生说时,老师提炼,用一句话激情并肯定学生的想法。

同学们,这一切的一切到底是为什么啊?!

(3)小结:妇女的哭诉;洋人的得意扬扬;巡警的训斥;围观中国人的敢怒不敢言。这一切,都源于“中华不振”。周恩来看了内心很不平静„„愤怒、同情、悲哀、伤心„„于是回来后他一直在沉思。他究竟在想什么。你知道他在想什么吗?

三、立志

第三部分(第10-17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找答案。

中国人要想不受帝国主义的欺凌,就要振兴中华,读书就要以此为目标。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引读周恩来的话。

他决心拯救这个积贫积弱的旧中国,立志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这简短的九个字在周恩来的心中重复了无数次。因此,当校长提问时,他清晰而坚定地回答:“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女生读)

2.这九个字是他今后的学习的动力,因此他铿锵有力地回答:“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男生读)

3.这九个字是他一生信守的诺言啊!齐读

4.这九个字更是他终生为之奋斗的目标啊!齐读

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出示一组图片:

★赴法留学,求得马克思主义加入共产党。

★重庆谈判,国共合作,取得抗战胜利

★运筹帷幄,打败国民党反动派,建立新中国

★建设国家,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正因如此,他得到了全国人民的爱戴,他离去时十里长街上站满了送行的人;他赢得了世界的尊重,他逝世时,联合国为之降半旗。

四、总结

1.那今天,你们将为什么而读书呢?

学生自由表达,师相机鼓励,引导结合中国现状。

2.大家都清楚,我国还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人均收入,综合国力跟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距离。“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应当成为我们共同的理想。然而,中华之崛起,民族的强大,光靠理想是不够的,要科技,要文化,要一大批掌握了一定科学技术的建设者,作为跨世纪的新一代,我们应当刻苦学习,为真正实现中华之崛起而奋斗。

3.你们能做到吗?

学生齐回答:能。

4.你们能一生为之努力吗?

学生齐回答:能。

5.让我们以伟大的周恩来总理为榜样,沿着伟人的足迹走下去,为中华之腾飞而读书吧!老师期待着。

第三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授课老师:大坪小学肖意

教学目的: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地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2、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教学重点: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阅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

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激发学生从小树立远大理想及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句名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板书)齐读,(你们知道这句话是谁说的吗?)解读标题: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中华:中国

崛起:兴起

之:的意思是为了中国的兴起而读书,这是周恩来在12岁时立下的远大志向。

2、介绍周恩来: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家,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之一。原籍浙江绍兴,出生于江苏淮(huai)安。1917年在天津南开学校毕业后赴日本求学。1919年回国,9月入南开大学,在五四运动中成为天津学生界的领导人。1920年去法国勤工俭学。1921年参加中国共产党。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一直任政府总理,1949年到1958年曾兼任外交部长。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主席,第二、三、四届主席。

二、边听录音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讲了周恩来少年时代的一件事,他耳闻目睹了中国人在外国租借地受到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事情,从中体会到中华不振的含义,从而立志要为振兴中华而读书,表现了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襟和远大志向。

三、讲解课文: 学习第一部分:(1—6)12岁的周恩来刚到沈阳听到伯父叹气说“中华不振”,这使他感到疑惑不解。

板书:中华不振——疑惑不解

正是因为伯父的话让少年周恩来疑惑不解,所以他决心到租界去看个究竟。作者利用这样一段话,把前两件事联系在一起。(第六自然段)谁来读这段话?(指生读)这段话,我们称它为过渡段,它的作用是承上启下,可以把第一件事情和第二件事情自然地衔接起来。看文中还有哪段话也是过渡段呢?(学生找出第九自然段,请学生朗读这段话。)两段话让课文内容前后相连,自然过渡。

指名学生朗读这一部分。在朗读伯父与周恩来的对话时,“为什么”?“那又是为什么呢?”要读出不解和追问的语气。“为什么中国人不能去那儿,而外国人却可以住在那里?这不是中国的土地吗┅┅”要读出疑惑不解的语气。学习第二部分:(7—8)租界查看——深刻体会 中华不振 问题讨论:

1、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中华不振?

租借地中国人不能去那儿而外国人却可以住那儿。衣衫褴褛的妇女与得意洋洋的洋人;

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妇女训斥了一通;

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拳头却只能劝劝那个不幸的妇女。

2、补充资料:在上海外滩公园的门口挂出这样一块刺目的牌子:“华人与狗不准入内!”

上海租界的电车,头等车厢供洋人乘坐,中国人只能坐三等车厢。在汉口租界,中国人力车夫必须穿上像犯人一样的“号衣”。租界里的洋巡捕拿中国人当活靶子,练习射击。

读到这些,你又想些什么?(生说)造成这一切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这就是伯父讲到的“中华不振”啊!

小组朗读第二部分。学习第三部分:(9—16)周恩来在修身课上立下自己的宏志——为中华 崛起而读书。

让学生联系全文,体会周恩来从疑惑到静思到立志的心理变化过程。问题讨论

2、周恩来读书的目的与其他同学有什么不同? 周恩来是把个人的学习与民族振兴的大业联系起来,而其他同学读书的目的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生活需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板书:周恩来读书:振兴中华——心系祖国

同学读书:升官 发财——满足自己

问题讨论3、使周恩来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个志向的原因是什么? 周恩来亲眼看到中国人在租界地受到的不公平待遇:

中国人受到外国人的欺凌,受到中国巡警局的压迫,敢怒而不敢言,使他感受到“中华不振”)

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第三部分。第四部分:(17)读书目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个别学生朗读。

问题讨论4:在改革开放的今天,你们读书的目的是什么 ?(课外延伸)

我把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的几句话送给大家,我相信,它对大家思考自己为什么而读书一定有所帮助。(出示,范读)

“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同学们,希望你们也能将自己的志向与祖国的发展联系起来。作业:阅读关于写周恩来总理故事的书,从而进一步了解伟人。

第四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第一课时)

一、揭题并检查预习情况:

1、播放视频导入课题(对阿,这就是周恩来少年时立下的志向)

2、板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同学们该用怎样的语调来读这句话)

3、解题:崛起在词典中有三种解释:①指山峰突起;②兴起;③高起(这里应选第二种,那课题的意思就是“为中华的兴起而读书”,延伸为富强、兴旺、振兴 ——)

4、检查词语:幻灯出示(注意读词语的要求)感知课文

1、导:同学们这是一句多么豪迈、多么有抱负的话呀!到底是什么原因促使年仅12的周恩来立下这一志向呢?(提示学生结合课前的铺垫内容)

2、请学生说;(请用文中的一个词来回答“中华不振”)

3、理解:“不振”指导朗读(这句话能象刚才那样读吗?为什么?)

4、是的,周恩来成长于“中华不振”的历史时期,作为一个中国人,他的理想,和当时的历史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而他的故事和这段历史又对每一个中国人的心灵产生深深的震撼!

5、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深入阅读课文,走进这段历史,回到周恩来的少年时代,去了解,去发现,去接受心灵的洗礼!

二、品读文本,提升情感

课件出示课文1—5自然段,即对话部分(放手学,稍加点拨)

1、你了解到一个怎样的周恩来? 你从哪儿知道了中华不振?

(抓住伯父的三句话和三个“!” “叹了口气”板书:无可奈何„„)仅仅只是伯父的话让你读懂中华不振吗?(还有:列强的争夺!)

2、自由读,读出体会!

3、指名三人分角色读。

4、小结:从一次次的追问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好问”的周恩来!而从伯父担

心的叮咛声和无奈的叹气声中,我们听懂了——“中华不振”!(读板书)

5、指名读其他部分,男女生分角色读。

6、看板书小结:中华不振,人民(无可奈何)!中华不振,国土成为列强争夺的焦点!(这是我们在这一部分文字中得到的体会!)

朗读指导:周恩来的“为什么?”和伯父的“为什么?”的语气区别)

7、周恩来真正理解伯父的话吗?(不理解。引导学生读第六自然段过渡到第二部分。)

课件出示第7——8自然段

1、仔细读课文后用

一、两个字来概括自己的感受。(愤、恨、怒、痛„„)

2、文中的那些内容深深地刺痛了你的心,让你感到愤恨、愤怒、痛心呢„„请同学们仔细地用心去感受文中那一幕幕令人痛心疾首、愤慨万千的画面,并谈谈你的体会。

3、逐句品读

句子1:

他们急忙奔了过去,只见人群中有个衣衫褴褛的妇女正在 哭诉着什么,一个大个子洋人则得意扬扬地站在一旁。

(是的,同学们,周恩来看到了一个穷苦的妇女!看到了她破旧的衣衫,她苍白的脸,她脸上的皱纹,还有她那无助的、痛苦的眼神;她正为失去亲人而声嘶力竭地哭着、断断续续地诉说着„„而在她的旁边,那个用汽车轧死他亲人的大个子洋人,却两手叉在袋中,趾高气扬、得意扬扬地站着„„这一幕,你看到了吗?你的心里好受吗?

齐读句子1。这一幕,就发生在中国的土地上!这到底是为什么?你知道吗?——中华不振!(加“啊”!再问:这一切究竟是为什么?读——中华不振啊!)

句子2:

一问才知道,这个妇女的亲人被洋人的汽车轧死了,她原指望中国巡警局能给她撑腰,惩处这个洋人。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她训斥了一通。

这句话深深地刺痛了周恩来的心,刺痛了你的心

小结:是的,同学们,周恩来看到了那耀武扬威的中国巡警!他原以为他们会主持公道、会维持正义!但是,令他万万没想到的是:巡警不仅不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恶狠狠地、凶巴巴地训斥那位无辜的妇女!„„这一幕,你看到了吗?你听到了吗?你的心里好受吗?

齐读句子2。

练习:找出这句话中有一对关联词,并用上它说一句话 这个来哭诉的妇女不但没有,反而。肇事的洋人不但没有,反而。(这一幕,也发生在中国的土地上!这又是为什么?你知道吗?读——中华不振!(加“啊!”再问:这又是为什么?读——中华不振啊!)

句子3:

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是,在外国租界里,谁又敢怎么样呢?只能劝劝那个不幸的妇女。

小结:是的!同学们,周恩来看到了一群围观的中国人,他们踮着脚尖,里三层外三层地把现场围得水泄不通!眼前的一切使他们感到生气,他们愤怒地把拳头握得铮铮作响!恨不得冲上去为妇女讨回公道!但是,在外国租界里,他们中又有谁敢怎么样呢?只能无奈地劝劝那位妇女„„这一幕,你看到了吗?你听到了吗?你的心里好受吗?

齐读句子3。

(这一幕,同样发生在中国的土地上!这又是为什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中华不振!(加“啊!”再问:这又是为什么?读——中华不振啊)

看板书小结:

是的!同学们,租界地发生的这一幕幕,再次告诉我们那段历史的真实面目——读板书“中华不振”!

句子4 一条条街道灯红酒绿,热闹非凡,街道两旁行走的大多是黄头发、白皮肤、大鼻子的外国人和耀武扬威的巡警。

同学们,这可是在中国的土地上阿,然而

也是这一幕幕,使少年周恩来真正体会到伯父说的那四个字——读板书“中华不振”!

还是这一幕幕,在少年周恩来心中刻下深深的四个字——读板书“中华不振” 课件一句句出示:“他们急忙奔了过去——那个不幸的妇女!”(7)引读:

中华不振,意味着外国人可以在中华的土地上横行霸道、为所欲为——读第一句;

中华不振,意味着中国人宝贵的生命如同草芥,任人践踏——第二、三句,(中华不振,意味着有些中国人颠倒黑白、蒙昧良知——?)

中华不振,意味着中国人看到自己的同胞受辱只能怒而不能言啊!——读第四句!

(8)只能劝劝那个“不幸”的妇女!这一切,难道仅仅是那个妇女的不幸吗?

三、深化中升华

1、这是妇女的不幸!更是我们所有中国人的不幸!像这样的“不幸”,在中国的历史上,又何止这一件啊!“火烧圆明园”“华人与狗不准入内” “沈阳南郊的烟龙山上,有日本军国主义建的塔,沙皇俄国立的碑” 同学们,这一切,都曾经真实地发生在中国的土地上!这到底是为什么啊?

读板书:“中华不振啊”(加!)

3、“中华不振啊!”这短短的五个字里包含着我们说不完、道不尽的情感——谁来读读?(小组轮读、全班齐读)

同学们你们刚才的朗读让老师深深体会到周恩来当时那悲伤!愤怒!无可奈何!„„)

齐读:“一个风和日丽的星期天,„„”

四、激情发问 表达中积累

1、租界里看到的一切,使周恩来刻骨铭心!从租界地回来以后,他的家人和同学常常看到他一个人独自静静地思考!他脑海里会浮现出什么?他会想些什么呢?

2、课堂小练笔!

3、指名读小练笔!

五、深情解读 深化中升华

1、周恩来就是这样想着,想着,就立下了这个远大的理想,让我们站起来,清晰而坚定地说一遍——读题

2、周恩来就是这样想着,想着,就立下了这个不变的信念,让我们就这样站着,铿锵有力地说一遍——读题

第五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一、导入

1、同学们请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一张图片。这是东北沈阳的一所模范小学的旧址,在这里有一座十一、二岁少年的塑像。他在这所小学仅仅读了三年书,可他说的一句话却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他就是(),他说的这句话就是(),(学生读课题)

2、“崛起”什么意思?谁来说说课题的意思?知道了课题的意思,我们再来齐读课题。

二、初读了解大意。

1、小小年纪的周恩来为什么立下了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志向呢?就让我们走进课文。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都读了吗?读好了吗?这么自信,老师可要考考你们。

2、出示词语 租界

师:谁来说说租界是什么地方?(当时,在旧中国的土地上,有很多的外国租界地,帝国主义把这些租界地当作进一步侵略中国的据点。)而且,在这些租界地里

师:(出示句子:那是外国租界地,惹出麻烦来可就糟了,没出说理去!)指名读。

师:通过这个句子,你又读懂了什么? 衣衫褴褛

师:透过这个词,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铿锵有力

师:这个词应该怎样读?我们一起坚定的读一读。再把这些词语齐读一遍。(生读)

3、生字词同学们掌握的真不错,课文写了周恩来的哪几件事呢?小组之间交流交流,看看能不能用比较简练的语言概括一下。同学们,不着急。老师给你们提个醒:你们可以按照地点的变化来概括。

4、学生交流。

5、汇报:

课文写了几件事?哪三件?(师相机板书:伯父劝告——租界见闻——立下志向)

师:大家看,这样我们就把三件事梳理出来,课文的主要内容就很清楚了。

师:这三件事中,哪件事让周恩来的印象最深刻?哪几个自然段写了“租界见闻“?

三、品读感悟

(一)租界里

1、让我们跟随周恩来的脚步到租界里去看看吧。请同学们自由朗读7、8自然段,边读边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2、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又听到了什么?

3、请同学们静下心来再次默读第八自然段,对照着屏幕上的填空,认真的想一想。(出示填空)

4、来,说说吧。我们先来看看那个衣衫褴褛的妇女。(生:这个妇女本该——,可是 ——)谁还想说?

5、这是一个()的妇女,在当时,这样的妇女何止一个!

6、那个肇事者呢?生汇报(洋人本该——,可是——)谁再说说?轧死了人,还在得意洋洋,他在得意什么?他还在得意什么?

7、看到中国巡警了吗?谁来谈谈?(中国巡警本该——可是——)

8、这可是我们中国的巡警,他们不但不惩处肇事者,反而把受害者、自己的同胞训斥一通。看到这,你真想——

9、而亲眼目睹了这一切的围观的人呢?谁来说说。(围观的人们本该——可是——)

10、围观的人们想不想揍他?你怎么知道的?该不该揍?想不想揍?敢不敢揍?为什么?(联系伯父说的话)

11、洋人只有一个,我们却有那么多人,可我们却敢怒不敢言,只能把所有的愤怒,所有的同情、所有的悲哀放在心里,只因为()(相机板书:中华不振)

12、请同学们带着你此时的感受再来朗读这段文字。(自由读)

13、谁想带着自己的感受读给大家听?(指名读)老师给你配上音乐,让我们再次走进那可悲的一幕吧。

(二)补充资料

1、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周恩来十二岁的那一年,也就是1910年。正是腐败无能的清政府即将灭亡的时刻,那个时候,帝国主义如同贪婪的野兽,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他们的铁蹄肆意践踏着我们的土地,他们的屠刀肆意屠杀我们的同胞。在租界地门口,他们甚至挂起了“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牌子,中国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2、因此,从租界回来以后,周恩来常常一个人在沉思,他在沉思什么?想一想,写在课文的空白处。(学生练写)

3、他在想?(学生汇报)

(三)立下志向

1、因此,在一次修身课上,周恩来立下了与别人不一样的志向。请同学们快速默读剩下的课文,完成填空(出示填空)

2、师生合作(周恩来不是为()——————————)

3、这可是铿锵有力的回答,再读(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四、拓展

1、从此以后,周恩来发奋读书,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南开中学,在那里,他给自己制订了五个不虚度:(出示)

2、为寻求救国真理,青年时期的周恩来又远渡重洋,并写下了著名的爱国诗篇(出示诗句)齐读

3、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的一生都在为之奋斗。1921年,他光荣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之后,他又走过长征,参加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后,他一直担任政府总理,为振兴中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配图片)

4、如今,逝者已逝,可那铿锵有力的话仍激励着我们,震撼着我们,再读(课题)

5、课下,请同学们继续走近周恩来总理,阅读《大地的儿子——周恩来》 下课 板书: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伯父劝告 租界见闻 立下志向

中华不振

下载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谈及读书,不禁使人遥想起古人读书的场景,一如置身于江南园林那“柳岸闻莺”、“飞瀑听涛”的奇幽佳境,雅亭清案,竹柳微风,读书人端坐其中品书品茶,好一幅“闲......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精选)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一. 谈话导入 1.出示课题: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2.你们知道这句话是谁说的吗?今天我们就走进周恩来,去了解他少年时代的一个故事,看老师写课题(崛起的崛是个生字......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之三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周恩来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一远大志向的过程,深入地体会周恩来树立志向的情感历程。培养学......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一、导入 1、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个伟人少年时代的故事,知道这个伟人是谁吗?(板书:周恩来) 2、交流课前搜集的周恩来的资料。听了这些资料,你觉得周恩来是个怎......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目录式免费主题备课平台!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 一、出示课题,导入新课 1、上课。看黑板上的这两个词语:中华 崛起 连起来读一读! 2、“......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学习设计 学习内容:《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学习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理解“风和日丽、疑惑不解、衣衫褴褛、铿锵有力”等词语的意思并且能够在实践......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25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教学目的: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第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2、感受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 教学重点:......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范文]

    2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教学目标: 1、 会读8个字,会写12个字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新词,联系背景来领会课文内容。 4、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教育他们从小树立远大志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