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河北省初中物理中考知识点总结
河北省初中物理中考知识点总结
《物态变化》复习提纲
一、温度
定义: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单位:国际单位制中采用热力学温度。
常用单位是摄氏度(℃)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度,沸水的温度为100度,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叫1摄氏度。某地气温-3℃读做:零下3摄氏度或负3摄氏度
换算关系T=t+273K
测量──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
①温度计构造:下有玻璃泡,里盛水银、煤油、酒精等液体;内有粗细均匀的细玻璃管,在外面的玻璃管上均匀地刻有刻度。
②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进行工作。
③分类及比较: 分类 实验用温度计 寒暑表 体温计 用途 测物体温度 测室温 测体温 量程-20℃~110℃-30℃~50℃ 35℃~42℃ 分度值 1℃ 1℃ 0.1℃
所 用液 体 水
银煤油(红)酒精(红)水银 特殊构造
玻璃泡上方有缩口 使用方法 使用时不能甩,测物体时不能离开物体读数 使用前甩可离开人体读数
④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练习:◇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做大目的是:温度变化相同时,体积变化大,上面的玻璃管做细的目的是:液体体积变化相同时液柱变化大,两项措施的共同目的是:读数准确。
二、物态变化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及吸热放热情况:
1.熔化和凝固
①熔化:
定义: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
晶体物质:海波、冰、石英水晶。
非晶体物质: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食盐、明矾、奈、各种金属。
熔化图象:
熔化特点:固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
熔化特点:吸热,先变软变稀,最后变为液态温度不断上升。
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熔化的条件:⑴达到熔点。⑵继续吸热。
凝固:
定义: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
凝固图象:
凝固特点:固液共存,放热,温度不变。
凝固特点:放热,逐渐变稠、变黏、变硬、最后成固体,温度不断降低。
凝固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同种物质的熔点凝固点相同。
凝固的条件:⑴到凝固点。⑵继续放热。
2.汽化和液化:
①汽化
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
定义: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叫蒸发。
影响因素:⑴液体的温度;⑵液体的表面积;⑶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
作用:蒸发 吸 热(吸外界或自身的热量),具有制冷作用。
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②沸点
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沸腾条件:⑴达到沸点。⑵继续吸热。
沸点与气压的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③液化:定义: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
方法:⑴降低温度;⑵压缩体积。
好处:体积缩小便于运输。
作用:液化放热
3.升华和凝华:
①升华
定义: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吸热,易升华的物质有:碘、冰、干冰、樟脑、钨。
②凝华
定义: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放热
练习:☆要使洗过的衣服尽快干,请写出四种有效的方法。
⑴将衣服展开,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⑵将衣服挂在通风处;⑶将衣服挂在阳光下或温度教高处;⑷将衣服脱水(拧干、甩干)。
☆解释“霜前冷雪后寒”?
霜前冷:只有外界气温足够低,空气中水蒸气才能放热凝华成霜所以“霜前冷”。
雪后寒:化雪是熔化过程,吸热所以“雪后寒”。
第二篇:初中物理中考知识点分类
初中物理中考知识点
杨万坚
一、需要举例、记忆的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
第一章
机械运动
第1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第2节
运动的描述 第3节
运动的快慢 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
要求:掌握自然界存在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机械运动; 参照物,参照物的选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速度的物理意义、定义、定义式、单位及其换算,匀速直线运动,变速运动,平均速度;速度公式;知道时间和长度的单位、单位换算、测量工具、误差概念;粗略估测时间、长度;会测量时间、长度、平均速度。第二章
声现象
第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第2节
声音的特性 第3节
声的利用
第4节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要求:掌握声音由振动产生;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空气中形成声波;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不同介质的声速比较的情况;乐音,音调,响度,音色;噪声,噪声的控制途径;声音强弱的单位——分贝;声的利用:传递信息、传递能量;声能也是能量的一种形式。
第三章
物变态化 第1节
温度
第2节
熔化和凝固 第3节
汽化和液化 第4节
升华和凝华
要求:掌握温度的单位——℃及其规定,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0℃、37℃、100℃等);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基本构造、量程、分度值、使用方法、注意事项,体温计;对环境温度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三种物态、物态变化,熔化,凝固,熔化吸热,凝固放热;常见的晶体、非晶体;晶体与非晶体在熔化、凝固过程中的异同点;熔点,凝固点;水的熔点值;汽化、液化,汽化吸热,液化放热,汽化的方式、液化的方法;沸腾,沸腾的过程;沸点;水的沸点(在标准大气压下);蒸发,蒸发快慢的因素;升华、凝华,升华吸热、凝华放热;雾、露、霜等自然水现象的成因。第四章
光现象
第1节
光的直线传播 第2节
光的反射 第3节
平面镜成像 第4节
光的折射 第5节
光的色散
要求:掌握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直线传播;光在真空中的速度;光的反射;入射光线、反
射光线、法线、反射面、入射点;反射定律(三条);镜面反射、漫反射,光路可逆,我们能够看见不发光物体的原因;平面镜成像特点(四条);光的折射;折射光线、折射角;折射规律(从空气斜射到水等透明物质、从水等透明物质斜射到空气时的两角关系);色散,白光的组成;色光、颜料的三原色(两个三环图);这里删去了“颜料的混合”的内容,透明、不透明物体有不同颜色的原因。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第1节
透镜
第2节
生活中的透镜 第3节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第4节
眼睛和眼镜
第5节
显微镜和望远镜
要求:掌握透镜、凸透镜、凹透镜,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的定义;平行于主光轴或经过焦点、经过光心的光线透过透镜的光路;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主要部件是一个凸透镜,它们成的像;凸透镜成像的规律(u>2f、2f>u>f、u)(像的大小、虚实、倒正)。第六章
质量与密度 第1节
质量 第2节
密度
第3节
测量物质的密度 第4节
密度与社会生活
要求:掌握质量及单位,质量不随温度、位置、状态、形状变化,质量的测量工具; 用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知道密度的物理意义、定义、定义式、单位及换算,水的密度值;密度是物质一种属性;密度定义式;用量筒测固体、液体体积;用天平和量筒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
八年级下册
第七章
力 第1节
力 第2节
弹力 第3节
重力
要求:掌握力,力的单位,力的三要素、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使物体发生形变),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弹性,弹性限度,弹性形变,弹力,弹力的方向、作用点;弹力在日常的称谓(拉力、压力、支持力等)及实例;会利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重力,重力的方向,重心及位置确定;重力大小与质量的关系及公式。第八章
运动和力 第1节
牛顿第一定律 第2节
二力平衡 第3节
摩擦力
要求:掌握牛顿第一定律;惯性,惯性的利用和危害;几个力平衡,物体的平衡,二力平衡的条件;运动和力的关系;摩擦,滑动摩擦、滚动摩擦,摩擦力的方向、作用点;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摩擦力测量方法,增减摩擦的各种方法,两种摩擦的比较。第九章
压强 第1节
压强
第2节
液体的压强 第3节
大气压强
第4节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要求:掌握压力,压强的物理意义、定义、单位,增减压强的方法;影响压力效果的因素;压强公式;液体的压强,连通器及其原理;液体压强规律及公式;大气压强及实例,大气压的变化及影响因素(高度、天气); 标准大气压;大气压的测量方法,水银气压计、金属盒气压计;流体(气体和液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第十章
浮力 第1节
浮力
第2节
阿基米德原理
第3节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
要求:掌握浮力,浮力的方向;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浮力的方法;阿基米德原理及其公式表述(F浮=G排=ρ液gV排)、使用范围;物体浮沉的条件(上浮、下沉、悬浮、漂浮)及实例。
第十一章
功和机械能 第1节
功 第2节
功率
第3节
动能和势能
第4节
机械能及其转化
要求:掌握功的定义、单位;用功的定义式进行计算;功的二要素;功的原理;功率的物理意义、定义、单位;功率定义式;能量,动能,势能,重力势能及弹性势能;动能及大小决定因素,重力势能及大小决定因素,弹性势能及有关决定因素;机械能;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 第1节
杠杆 第2节
滑轮 第3节
机械效率
要求:掌握杠杆的定义,杠杆中的几个名词,三种杠杆及其特点;杠杆平衡及其条件;杠杆示意图;滑轮,定滑轮、动滑轮,斜面;滑轮组的特点及公式;斜面越长越省力; 有用功、额外功、总功;机械效率定义、大小范围、表示方法、影响因素;机械效率定义式,有用功、额外功、总功关系式。
九年级全一册
第十三章
热和能 第1节
分子热运动 第2节
内能 第3节
比热容
要求:掌握纳米技术应用;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物质由分子和原子组成,固、液、气态分子特性及外在特征,原子的核式模型;分子动理论;分子热运动,热运动与温度的关系,分子间作用力及种类;扩散现象及范围;分子动能、分子势能,内能,热传递,热量及其单位;内能的改变方式(做功和热传递);比热容的物理意义、定义、单位;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水的比热容及其特点;热量计算公式; 第十四章
内能的利用 第1节
热机
第2节 热机效率
第3节 能量的转化和守恒
要求:掌握热机,热机的能量转化,热机的种类,内燃机的四个冲程,热机的效率;燃料的燃烧及能量转化,热值及其单位;能量守恒定律。
第十五 章
电流和电路 第1节
两种电荷 第2节
电流和电路 第3节
串联和并联 第4节
电流的测量
第5节
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
要求:掌握带电、两种电荷、摩擦起电、电荷相互作用、电荷量及单位、自由电子;验电器的作用;电流的形成,电流的方向规定;电路及其组成,通路、短路、断路,常见电路元件的符号,电路图;常见的电源——电池、发电机;物质的导电性,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生活、生产中采用简单串联或并联电路;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结构、特点、作用、区别;两个用电器的串、并联电路、电路图;电流(强度)的意义,单位,测量工具;使用电流表;串、并联电路中的电流的规律及公式(仅限于两个用电器)。第十六章 电压 电阻 第1节
电压
第2节
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 第3节
电阻 第4节
变阻器
要求:掌握电压的概念、单位、测量工具,常见的(36V、220V、1.5V)电压值,电源的作用,电池串联后的电压值;用电压表测电压值;串、并联电路中的电压的规律及公式(仅限于两个用电器);半导体,超导现象,超导体;导电性,电阻的概念、单位,电阻器及其符号;电阻大小与长度横截面、材料的定性关系;滑动变阻器的构造、符号、作用、使用方法(4个接线柱);串、并联电路中的电阻规律及公式(仅限于两个用电器); 第十七章 欧姆定律
第1节 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第2节
欧姆定律
第3节
电阻的测量
第4节
欧姆定律在串、并联电路中的应用
要求:掌握欧姆定律的内容、公式;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第十八章 电功率
第1节
电能
电功 第2节
电功率
第3节
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第4节 焦耳定律
要求:掌握电能及单位,电能表的作用、读数方法;电功及其单位,电流做功的过程就是电能转化的过程;电功定义式;电功率的意义、定义、定义式、单位;电功率和电流、电压之间的关系及公式;额定功率、实际功率;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电流的热效应及能量转化;焦耳定律。第十九章 生活用电 第1节
家庭电路
第2节
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 第3节 安全用电
要求:掌握家庭电路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输电线:火线、零线,电能表,总开关,保险装置——保险丝,空气开关,两孔插座,三孔插座,漏电保护器等),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家庭电路中的电流与用电器的总功率的关系及公式;两种类型的触电;试电笔的使
用,几种容易触电现象,触电急救措施;保险丝材料的选择,安全用电常识。第二十章 电与磁 第1节 磁现象 磁场 第2节 电生磁
第3节
电磁铁 电磁继电器 第4节
电动机 第5节 磁生电
要求:掌握磁性,磁体,磁极,磁极间的相互作用,磁场,磁场的方向,磁感线,条形、蹄形磁体的磁感线,磁化,日常中的磁现象;磁极相互作用、磁场形状;奥斯特实验及其意义,电流的磁效应,电流的磁场及方向,电磁铁,铁心的作用;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形状、极性与电流方向的关系;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电磁继电器读图; 通电导线在磁场中会受到力的作用、力的方向与电流及磁场的方向都有关系、能量的转化; 电动机的原理、工作时的能量转化;法拉第实验,电磁感应,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感应电流的方向与谁有关,电磁感应中的能量转化;发电机的原理、能量转化。第二十一章 信息的传递 第1节 现代顺风耳──电话 第2节 电磁波的海洋
第3节 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 第4节 越来越宽的信息之路
要求:掌握电磁波及应用,电磁波可以传播信息、可以在真空中传播及速度,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
第二十二章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第1节 能源 第2节 核能 第3节 太阳能
第4节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要求:掌握能源,不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核力,核能,裂变,聚变; 核能的优劣,核污染;太阳能的利用方法(直接利用和间接利用);能量的转化与转移的方向性,不可逆过程,内能只能从高温物体转移到低温物体;能源危机,可持续发展。
二、需要解释、说明的知识点
透明、不透明物体有不同颜色的原因;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熔点,凝固点;沸点;蒸发,蒸发快慢的因素。
电阻大小与导体长度、横截面积、材料的定性关系;串、并联电路中的电阻规律(仅限于两个用电器);欧姆定律的内容、公式;额定功率、实际功率;焦耳定律;家庭电路中的电流与用电器的总功率的关系及公式;电磁继电器读图。密度是物质一种属性;惯性,惯性的利用和危害;杠杆平衡及其条件;滑轮组的特点及公式;斜面越长越省力;压强公式;功的二要素;功率定义式;动能及大小决定因素,重力势能及大小决定因素,弹性势能及有关决定因素;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分子热运动,热运动与温度的关系,分子间作用力及种类;内能的改变方式(做功和热传递);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水的比热容及其特点;能量守恒定律等。
三、需要计算的知识点
根据计算的综合程度,可以分为如下几种:
1.一级计算:单一公式的计算,包括原型、变型。速度公式(包括“桥”):v= ;浮力测量公式:F浮=G1—G2;热量计算公式:Q=cmΔt;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
2.二级计算:两个公式的组合计算。压强公式:p= ;密度公式:ρ=。3.三级计算:多个公式的组合计算。
⑴电学综合题:仅限于两个用电器的电路。
欧姆定律:I=U/R ;电功:W=UIt;电功率:P=W/t,P=UI;焦耳定律:Q=I2Rt;家庭电路总电流与总电功率的关系:I= ;额定电压、额定功率的关系:R= ;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压、电阻关系式。
⑵力学综合题:机械效率:η=,W总=W有+W额;功的定义式:W=Fs;功率:P= ;滑轮组绳端拉力:F=。
4.四级计算:下列两个关系,可以参与上述所有的计算中。重力公式:G=mg;效率:η=。
四、人文的知识点
要记住下面这些科学家的名字和他们做出的与初中物理相关的科学贡献:
欧姆、焦耳、奥斯特、法拉第、安培、伽利略、牛顿、阿基米德、格里克、托里拆利。
五、作图的知识点
1.一般作图:
⑴光的反射:根据光的反射定律会做一条光线的光路作图。⑵平面镜成像:点、线的成像;能通过两条光路确定像。
⑶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从焦点(虚焦点)发出或对准焦点(虚焦点)的光线,经过透镜前后的光路。
⑷画电路图、连接实物图:限于两个用电器(包括滑动变阻器)的电路,可以外加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要求会运用4个接线柱;节点用加粗黑点表示。⑸安培定则、磁场及磁极之间的相互作用:画出磁感线方向(箭头);磁体N、S极;小磁针N、S极;通电螺线管中的电流方向;电源的正、负极。⑹力的示意图(受力分析):用黑点、箭头、线段长短、字母表示力,进行物体受力分析,最终达到难度为:一个物体在斜面上运动或静止的情况、两个静止物体接触的情况;对于成一定角度的力,不要求写出度数,只按该方向画出带箭头的线段即可;各力的大小用线段的长度大致表示出来;不区分静摩擦和滑动摩擦;不必在重心标注O点。
⑺杠杆的示意图:在已知支点O的情况下,做出F1、l1、F2、l2。力臂的画法:双箭头实线或垂直符号加虚线均可。2.特殊作图:
光学黑箱、光路设计(一条光线的光路:光的反射、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的综合);电学黑箱、电路设计(范围同上述电路图相同)。
六、实验、探究的知识点
声现象:声音由振动产生;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光现象: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直线传播;反射定律(三条);平面镜成像特点(四条);折射规律(从空气斜射到水等物质、从水等物质斜射到空气时的两角关系)。透镜及其应用:凸透镜成像的规律(u>2f、2f>u>f、u)(像的大小、虚实、倒正)。
物态变化:液体温度计的使用;晶体与非晶体在熔化、凝固过程中的异同点;影响蒸发,蒸发快慢因素;沸腾,沸腾的过程。电流和电路:两个用电器的串、并联电路;电流表的使用。串、并联电路中的电流的规律(仅限于两个用电器)。
电压
电阻:用电压表测电压值;串、并联电路中的电压的规律(仅限于两个用电器);电阻大小与导体长度、横截面积、材料的定性关系;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方法(4个接线柱); 欧姆定律:欧姆定律;伏安法测电阻。
电功率: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焦耳定律。
电与磁:磁极相互作用、磁场形状;奥斯特实验,电流的磁效应,电流的磁场及方向,电磁铁,铁心的作用;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形状、极性与电流方向的关系;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力、力的方向与电流及磁场的方向都有关系、能量的转化;电动机;法拉第实验,电磁感应,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感应电流的方向与谁有关,电磁感应中的能量转化;发电机。
质量和密度:用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用量筒测固体、液体体积;用天平和量筒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
运动和力 :粗略估测时间、长度;测量时间、长度、平均速度。
力和机械:利用弹簧测力计测力;弹力;重力,重力的方向,重心及位置确定;重力大小与质量的关系;摩擦力大小因素,摩擦力测量,增减摩擦的各种方法,两种摩擦的比较;杠杆平衡及其条件;滑轮组的特点。
压强和浮力:影响压力效果的因素;液体压强规律;大气压强;大气压的测量方法,水银气压计、金属盒气压计;流体(气体和液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浮力;阿基米德原理。
功和机械能:机械效率概念及影响因素。
热和能:动能及大小决定因素,重力势能及大小决定因素,弹性势能及有关决定因素;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热运动与温度的关系,分子间作用力及种类;扩散现象;内能的改变方式(做功和热传递);比热容的概念。
七、情感点
情感点在要求上有两个层次:第一层次 ——价值判断、第二层次——价值取向。1.价值判断:它是较低的层次要求。是“价值取向”的基础。⑴要求:
能对某问题或事件表达感受,做出反应。具体地说:能够通过搜集有关的信息、通过阅读有关材料等途径,根据自己的感受,判断、选择有关问题的对错。⑵举例: 对:“能简单描述声能和我们生活的关系”的要求:
能通过收集信息、阅读资料、相互交流,判断声能和我们生活的有关说法是否正确。⑶价值判断点:
声能和我们生活的关系;半导体材料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超导体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可能带来的影响;电能和我们生活的关系;电磁波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的探索历程将不断深入,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将不断深入,纳米材料的发展前景;属性对科技进步的影响;机械使用的历史及其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机械能和我们生活的关系;内能和我们生活的关系;太阳能和我们生活的关系;核能和我们生活的关系;能量和我们生活的关系;能源与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关系。2.价值取向:
它是较高的层次要求。⑴要求:
在“价值判断”基础上,潜移默化,通过多次 “判断”逐渐形成较稳定的意识或价值取向。具体地说:能够通过搜集有关的信息、通过阅读有关材料等途径,根据自己的价值标准,提出自己的观点或对提出的问题找到可行性的解决办法。⑵举例:
对“有节约用水的意识”的要求:能够通过搜集信息、阅读材料,根据自己的价值标准,判断有关说法的对错,提出自己的节约用水的观点和可行性建议。⑶价值取向点:
对环境温度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有节约用水的意识;有安全用电的意识;对于能源的开发利用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交流对当地环境资源利用的意见、有评估某些物质对人和环境的积极和消极影响的意识、有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的意识。
八、需要记住的常数
15℃时空气中的声速;光、电磁波在真空中的速度;水的密度、比热、沸点、凝固点;冰的熔点、密度;照明电路电压、安全电压、干电池电压值;重力加速度g;标准大气压值。
第三篇: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
1、带了电(荷):摩擦过的物体有了吸引物体的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轻
小物体指:碎纸屑、头发、通草球、灰尘、轻质球等。
2、使物体带电的方法:②
接触带电:物体和带电体接触带了电。如带电体与验电器金属球接触使之带电。③感应带
电:由于带电体的作用,使带电体附近的物体带电。
3、两种电荷:正电荷:规定:
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叫正电荷。实质:物质中的原子失去了电
子负电荷:规定: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叫负电荷。实质:
物质中的原子得到了多余的电子
4、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
荷相互吸引。
5、验电器:构造:金属球、金属杆、金属箔作用:检验
物体是否带电或者带电多少。原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原理。
6、电荷量:
电荷的多少;单位:库仑(C)。
7、元电荷(e):一个电子所带的电荷量,e =1.6×10-19
C8、异种电荷接触在一起要相互抵消。
9、中和:放在一起的等量异种电荷完全抵消的现象。拓展:①如果物体所带正、负电量不等,也会发生中和现象。这时,带电量多的物体先用部分电荷和带电量少的物体中和,剩余的电荷可使两物体带同种电荷。②中和不是意味着等量正负电荷被消灭,实际上电荷总量保持不变,只是等量的正负电荷使
物体整体显不出电性。
二、电路1.电流的形成: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任何电荷的定向移动都会形成电流)。2.电流的方向:在电源的外部,电流从电源正极经用电器流向
负极。3.电源:能提供持续电流(或电压)的装置。4.电源是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
如干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发电机则由机械能转化为电能。5.电路中有持续电流的条
件:①有电源②电路闭合6.导体: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如:金属,人体,大地,石墨,酸、碱、盐水溶液等。导体容易导电的原因:导体内部有大量的自由电荷。7.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如:玻璃,陶瓷,塑料,油,纯水等。绝缘体不容
易导电的原因:绝缘体内部几乎没有自由电荷。8.电路的基本组成:由电源,导线,开关
和用电器组成。9.电路的三种状态:(1)通路:接通的电路叫通路;(2)开路(断路):断开的电路叫开路(断路);(3)短路:直接把导线接在电源两极上的电路叫短路,绝对不允许。
第四篇: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基本概念概要
一、测量
⒈长度L:主单位:米;测量工具:刻度尺;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光年的单位是长度单位。
⒉时间t:主单位:秒;测量工具:钟表;实验室中用停表。1时=3600秒,1秒=1000毫秒。⒊质量m:物体中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主单位:千克;测量工具:秤;实验室用托盘天平。
二、机械运动
⒈机械运动:物体位置发生变化的运动。
参照物:判断一个物体运动必须选取另一个物体作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⒉匀速直线运动:
①比较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a 比较在相等时间里通过的路程。b 比较通过相等路程所需的时间。
②公式: 1米/秒=3.6千米/时。
三、力
⒈力F: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
力的单位:牛顿(N)。测量力的仪器:测力器;实验室使用弹簧秤。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是指物体的速度大小或运动方向改变。
⒉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
力的图示,要作标度;力的示意图,不作标度。
⒊重力G: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方向:竖直向下。
重力和质量关系:G=mg m=G/g
g=9.8牛/千克。读法:9.8牛每千克,表示质量为1千克物体所受重力为9.8牛。重心:重力的作用点叫做物体的重心。规则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⒋二力平衡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两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直线上。物体在二力平衡下,可以静止,也可以作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的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
⒌同一直线二力合成:方向相同:合力F=F1+F2;合力方向与F1、F2方向相同;方向相反:合力F=F1-F2,合力方向与大的力方向相同。
⒍相同条件下,滚动摩擦力比滑动摩擦力小得多。
滑动摩擦力与正压力,接触面材料性质和粗糙程度有关。【滑动摩擦、滚动摩擦、静摩擦】
7.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其内容是:一切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惯性:物体具有保持原来的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
四、密度
⒈密度ρ: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公式: m=ρV 国际单位:千克/米3,常用单位:克/厘米3,关系:1克/厘米3=1×103千克/米3;ρ水=1×103千克/米3;读法:103千克每立方米,表示1立方米水的质量为103千克。
第五篇: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一、运动
定义式:v=s/t
扩展式:s=tv t=s/v
实际运用:
车辆过桥问题:v车=(桥长度+车长度)/总时间
回声测距离:距离=0.5×声速×时间
反射光测距离:距离=0.5×光速×时间
速度的比较:
当时间相同时,比较路程长短,路程长的速度快,路程短的速度慢
当路程相同时,比较时间长短,时间短的速度快,时间长的速度慢
二、声学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介质:固体、液体、气体(真空不能传声)
响度:振幅大,响度大;振幅小,响度小。
声调:振动快,音调高;振动慢,音调低。
音色:人辨别不同声音的依据。
乐音三要素:响度、声调、音色
光速:340m/s
超声: 20000Hz 次声: 20Hz(人耳无法听见)
三、光学
光沿直线传播
光速c=300000000m/s
光的反射:反射角=入射角
光反射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平面镜成像:虚象、像与物的大小相同,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与物体相对平面镜对称。
光的折射:当光折射时,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入射角增大,折射角增大,入射角减小,折射角减小。
光的色散:
三基色:红、绿、蓝
三原色:红、黄、蓝
凸透镜成像:
成像条件 成像规律
u<f 物和像在同一侧,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放大镜)
u>2f f<v<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
f<u<2f v>2f,倒立放大的实像(幻灯机)
分析:u=2f是成放大实像和缩小实像的分界点;
u=f是成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
视力矫正:
远视眼用凸透镜,近视眼用凹透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