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灭火器布置规范
灭火器布置规范
1)灭火器应设置在明显的地点 灭火器设置在明显的地点,能使人们一目了然地知道何处可取灭火器,减少因寻找灭火器而花费的时间,及时有效地将火灾扑灭在初起阶段。
所谓明显地点,一般来说,是指正常的通道,包括房间的出入口处,走廊、门厅及楼梯等地点。因为设置在这些位置的灭火器较明显,又很容易被沿着安全路线撤退的人群看到。
2)灭火器应设置在便于人们取用(包括不受阻档和碰撞)的地点。扑灭初起火灾是有一定时间限度的,能否方便安全及地取到灭火器,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灭火的成败。如果取用不便,那么就是离火点再近,也有可能因时间的拖延而使火势蔓延造成大火,从而使使用灭火器失去了作用。所以,灭火器要求设置在没有任何危及人身安全和阻档碰撞就能方便地取得,进行灭火的地点。
3)灭火器的设置不得影响安全疏散
灭火器的设置不得影响安全疏散,不仅指灭火器本身,而且还包括与灭火器设置相关的托架和灭火器箱等等附件都不得影响安全疏散。主要着重考虑下面两个因素: ⑴灭火器的设置是否影响人们在火警发生时及时安全疏散; ⑵人们在取用各设置点灭火器时,是否影响通道的畅通。
4)灭火器在某些场所设置时应有指示标志
对于那些必须设置灭火器而又确实难以做到明显易见的特殊情况,应设有明显的指示标志来指出来灭火器的实际设置位置,使人们能迅速及时地取到灭火器。这主要是考虑在大型房间内或因视线障碍等原因不能直接看见灭火器的场所设置灭火器的情况。
5)灭火器应设置稳固
灭火器设置稳固是使用灭火器的前提和保证。灭火器设置稳固,具体说,手提式灭火器(包括设置手提式灭火器时的附件)要防止发生跌落等现象;推车式灭火器不要设置在斜坡和地基不结实的地点,以免造成灭火器不能正常使用或伤人事故。
6)设置的灭火器铭牌必须朝外
这是为让人们能直接明确灭火器的主要性能指标,适用扑救火灾的种类和用法,使人们在拿到符合配置要求的灭火器后,就能正确使用,充分发挥灭火器的作用,有效地扑灭初起火灾。
7)手提式灭火器的设置位置
手提式灭火器宜设置在挂钩、托架上或灭火器箱内,其顶部离地面高度应小于1.50米,底部离地面高度不宜小于0.15米。这一要求的目的是:
⑴ 便于人们对灭火器进行保管和维护;
⑵让扑救人员能安全方便取用;
⑶防止潮湿的地面对灭火器的影响和便于平时打扫卫生。
设置在挂钩、托架上或灭火器箱内的手提式灭火器要竖直向上设置。
对于那些环境条件较好的场所,如洁净室等,手提式灭火器可直接放在地面上。
对于设置在灭火器箱内的手提式灭火器,可直接放在灭火器箱的底面上,但灭火器箱底离地面高度不宜小于0.15米。8)灭火器不应设置在潮湿或强腐蚀性的地点
灭火器是一种备用器材,一般来说存放时间较长,显而易见,灭火器如果长期设置在有强腐蚀性或潮湿的地点或场所,会严重影响灭火器的使用性能和安全性能,因此这些地点或场所一般不能设置灭火器。但考虑到某些单位、部门的特殊情况,如实在无法避免,则规定要从技术上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9)设置在室外的灭火器应有保护措施
由于多数推车式灭火器和部分手提式灭火器有可能设置在室外。对灭火器来说,室外的环境条件比室内要差得多,其保管和维护等也较差。因此。为了使灭火器随时都能正常使用,就必须要有一定的保护措施。
保护措施可以因地制宜,和要是从保护灭火器的使用性能和安全性能这两方面进行考虑。
10)灭火器不得设置在超出其使用湿度范围的地点 在环境温度超出灭火器使用范围的场所设置灭火器,必然会影响灭火器的喷射性能和安全使用,甚至贻误灭火,所以灭火器不得设置在环境温度超出其使用温度范围的地点。
灭火器布置说明
1、假如一个中危险级的A类火灾灭火器配置场所,其保护面积1000平方米,在无消火栓和灭火系统时,计算所需8KG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器多少只。
根据规范有关规定:其S=1000m^2,U=15m^2/A,K=1.0 则a=KS/U=1.0×1000/15=66.7(A)
而一个8KG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器灭火级别为13A 故配置灭火器的数量:N=66.7/13=5(个)
假如配置场所为设有消火栓系统的地下建筑。则N=1/3×0.7×5=4.55=5(个)
2.本表计算数值为保护面积1000m^2时的计算数据。使用中保护面积计算规定为:(1)建筑工程按使用面积进行计算;(2)可燃物露天堆垛,甲、乙、丙类液体储罐,可燃气体储罐按堆垛、储罐的占地面积进行计算。
本表计算数据一般按四舍五入取整数值,在对不同保护面积的灭火器取值时,应尽可能选较大正整数值,以确保实际配置的所有灭火器的灭火级别满足该场所灭火器配置要求。
四、其他说明
1.本表数据为同一类型、同一灭火级别灭火器的配置数量,同一类型不同灭火级别的灭火器配置数量应实际计算后参照选用。
2.本表只为提供一个保护面积的配置数量,而对灭火器的设置要求及灭火器的保护距离等方面考虑不够,需要完善和发展。
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国家环境保护局公通字〔1994〕94号《关于在非必要场所停止再配置哈龙灭火器的通知》精神,在非必要场所应尽量不选用卤代烷灭火器。
4.本表未尽事宜,应参照规范执行
第二篇:灭火器操作规范
手提式干粉灭火器操作规范:
干粉灭火剂是用于灭火的干燥且易于流动的微细粉末,由具有灭火效能的无机盐和少量的添加剂经干燥、粉碎、混合而成微细固体粉末组成。它是一种在消防中得到广泛应用的灭火剂,且主要用于灭火器中。除扑救金属火灾的专用干粉化学灭火剂外,干粉灭火剂一般分为Bc干粉灭火剂和ABC干粉两大类。干粉灭火剂主要通过在加压气体作用下喷出的粉雾与火焰接触、混合时发生的物理、化学作用灭火。
手提式干粉灭火器,正确使用方法是:
1、使用手提式干粉灭火器时,应手提灭火器的提把,迅速赶到着火处。
2、在距离起火点5米左右处,放下灭火器。在室外使用时,应占据上风方向。
3、使用前,先把灭火器上下颠倒几次,使筒内干粉松动。
4、使用内装式或贮压式干粉灭火器时,应先拔下保险销,一只手握住喷嘴,另一只手用力压下压把,干粉便会从喷嘴喷射出来。
5、用干粉灭火器扑救流散液体火灾时,应从火焰侧面,对准火焰根部喷射,并由近而远,左右扫射,快速推进,直至把火焰全部扑灭。
6、用干粉灭火器扑救容器内可燃液体火灾时,亦应从火焰侧面对准火焰根部,左右扫射。当火焰被赶出容器时,应迅速向前,将余
火全部扑灭。灭火时应注意不要把喷嘴直接对准液面喷射,以防干粉气流的冲击力使油液飞溅,引起火势扩大,造成灭火困难。
7、用干粉灭火器扑救固体物质火灾时,应使灭火器嘴对准燃烧最猛烈处,左右扫射,并应尽量使干粉灭火剂均匀地喷酒在燃烧物的表面,直至把火全部扑灭。
8、使用干粉灭火器应注意灭火过程中应始终保持直立状态,不得横卧或颠倒使用,否则不能喷粉;同时注意干粉灭火器灭火后防止复燃,因为干粉灭火器的冷却作用甚微,在着火点存在着炽热物的条件下,灭火后易产生复燃。
注:干粉灭火器指针范围——绿色表示正常,红色表示压力不足,黄色表示压力过大,但压力超一点点不要紧,不要超太多,防止超压爆炸。
第三篇:建筑灭火器配置规范
消 防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
第一章 总 则
第1.0.1条 为了合理配置灭火器,有效地扑救工业与民用建筑初起火灾,减少火灾损失,保护人身和财产的安全,特制定本规范。
第1.0.2条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改建的生产、使用和贮存可燃物的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本规范不适用于生产、贮存火药、炸药、弹药、火工品、花炮的厂(库)房,以及九层及九层以下的普通住宅。
第1.0.3条 配置的灭火器类型、规格、数量以及设置位置应作为建筑设计内容,并在工程设计图纸上标明。
第1.0.4条 建筑灭火器的配置设计,除执行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的要求。
第二章 灭火器配置场所的危险等级和灭火器的灭火级别
第2.0.1条 工业建筑灭火器配置场所的危险等级,应根据其生产、使用、贮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可燃物数量、火灾蔓延速度以及扑救难易程度等因素,划分为以下三级:
一、严重危险级:火灾危险性大、可燃物多、起火后蔓延迅速或容易造成重大火灾损失的场所;
二、中危险级:火灾危险性大、可燃物较多、起火后蔓延较迅速的场所;
三、轻危险级:火灾危险性较小、可燃物较少、起火后蔓延较缓慢的场所;
工业建筑灭火器配置场所的危险等级举例见本规范附录二。
第2.0.2条 民用建筑灭火器配置场所的危险等级,应根据其使用性质、火灾危险性、可燃物数量、火灾蔓延速度以及扑救难易程度等因素,划分为以下三级:
一、严重危险:功能复杂、用电用火多、设备贵重、火灾危险性大、可燃物多、起火后蔓延迅速或容易造成重大火灾损失的场所;
二、中危险级:用电用火较多、火灾危险性较大、可燃物较多、起火后蔓延迅速的场所;
三、轻危险级:用电用火较少、火灾危险性较小、可燃物较少、起火后蔓延较慢的场所。
民用建筑灭火器配置场所的危险等级举例见本规范附录三。
第2.0.3条 火灾种类应根据物质及其燃烧特性划分为以下几类:
一、A类火灾:指含碳固体可燃物,如木材、棉、毛、麻、纸张等燃烧的火灾;
二、B类火灾:指甲、乙、丙类液,如汽油、煤油、柴油、甲醇、乙醚、丙酮等燃烧的火灾;
三、C类火灾:指可燃气体,如煤气、天然气、甲烷、丙烷、乙炔、氢气等燃烧的中国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信息网
www.xiexiebang.com
消 防
火灾;
四、D类火灾:指可燃金属,如钾、钠、镁、钛、锆、锂、铝镁合金等燃烧的火灾;
五、带电火灾:指带电物体燃烧的火灾。
第2.0.4条 灭火器的灭火级别应由数字和字母组成,数字应表示灭火级别的大小,字母(A或B)应表示灭火级别的单位及适用扑救火灾的种类。
第三章 灭火器的选择
第3.0.1条 灭火器应按下列因素选择:
一、灭火器配置场所的火灾种类;
二、灭火有效程度;
三、对保护物品的污损程度;
四、设置点的环境温度;
五、使用灭火器人员的素质。
第3.0.2条 灭火器类型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扑救A类火灾应选用水型、泡沫、磷酸铵盐干粉、卤代烷型灭火器;
二、扑救B类火灾应选用干粉、泡沫、卤代烷、二氧化碳型灭火器,扑救极性溶剂B类火灾不得选用化学泡沫灭火器。
三、扑救C类火灾应选用干粉、卤代烷、二氧化碳型灭火器;
四、扑救带电火灾应选用卤代烷、二氧化碳、干粉型灭火器;
五、扑救A、B、C类火灾和带电火灾应选用磷酸铵盐干粉、卤代烷型灭火器;
六、扑救D类火灾的灭火器材应由设计单位和当地公安消防监督部门协商解决。
第3.0.3条 在同一灭火器配置场所,当选用同一类型灭火器时,宜选用操作方法相同的灭火器。
第3.0.4条 在同一灭火器配置场所,当选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类型灭火器时,应采用灭火剂相容的灭火器。不相容的灭火剂见本规范附录四的规定。
第四章 灭火器的配置
第4.0.1条 A类火灾配置场所灭火器的配置基准,应符合表4.0.1的规定。
A类火灾配置场所灭火器的配置基准 表4.0.1
第4.0.2条 B类火灾配置场所灭火器的配置基准,应符合表4.0.2的规定。
中国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信息网
www.xiexiebang.com
消 防
B类火灾配置场所灭火器的配置基准 表4.0.2
第4.0.3条 C类火灾配置场所灭火器的配置基准,应按B类火灾配置场所的规定执行。
第4.0.4条 地下建筑灭火器的配置数量应按其相应的地面建筑的规定增加30%。
第4.0.5条 设有消火栓、灭火系统的灭火器配置场所,可按下列规定减少灭火器配置数量:
一、设有消火栓的,可相应减少30%;
二、设有灭火系统的,可相应减少50%;
三、设有消火栓和灭火系统的,可相应减少70%。
第4.0.6条 可燃物露天堆垛,甲、乙、丙类液体贮罐,可燃气体贮罐的灭火器配置场所,灭火器的配置数量可相应减少70%。
第4.0.7条 一个灭火器配置场所内的灭火器不应少于2具。每个设置点的灭火器不宜多于5具。
第五章 灭火器的设置
第一节 灭火器的设置要求
第5.1.1条 灭火器应设置在明显和便于取用的地点,且不得影响安全疏散。
第5.1.2条 灭火器应设置稳固,其铭牌必须朝外。
第5.1.3条 手提式灭火器宜设置在挂钩、托架上或灭火器箱内,其顶部离地面高度应小于1.50m;底部离地面高度不宜小于0.15m。
第5.1.4条 灭火器不应设置在潮湿或强腐蚀性的地点,当必须设置时,应有相应的保护措施。设置在室外的灭火器,应有保护措施。
第5.1.5条 灭火器不得设置在超出其使用温度范围的地点。灭火器的使用温度范围应符合本规范附录五的规定。
第二节 灭火器的保护距离
第5.2.1条 设置在A类火灾配置场所的灭火器,其最大保护距离应符合表5.2.1的规定。
中国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信息网
www.xiexiebang.com
消 防
A类火灾配置场所灭火器最大保护距离(m)表5.2.1
第5.2.2条 设置在B类火灾配置场所的灭火器,其最大保护距离应符合表5.2.2的规定。
B类火灾配置场所灭火器最大保护距离(m)表5.2.2
第5.2.3条 设置在C类火灾配置场所的灭火器,其最大保护距离应按本规范第5.2.2条规定执行。
第5.2.4条 设置在可燃物露天堆场,甲、乙、丙类液体贮罐,可燃气体贮罐的灭火器配置场所的灭火器,其最大保护距离应按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执行。
第六章 灭火器配置的设计计算
第6.0.1条 灭火器配置场所的计算单元应按下列规定划分:
一、灭火器配置场所的危险等级和火灾种类均相同的相邻场所,可将一个楼层或一个防火分区作为一个计算单元;
二、灭火器配置场所的危险等级或火灾种类不相同的场所,应分别作为一个计算单元。
第6.0.2条 灭火器配置场所的保护面积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建筑工程按使用面积计算;
二、可燃物露天堆垛,早、乙、丙类液体贮罐,可燃气体贮罐按堆垛、贮罐占地面积计算。
第6.0.3条 灭火器配置场所所需的灭火级别应按下式计算:
(6.0.3)
式中:Q –––灭火配置场所的灭火级别,A或B;
S –––灭火配置场所的保护面积,m2;
U –––A类火灾或B类火灾的灭火器配置场所相应危险等级的灭火中国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信息网
www.xiexiebang.com
消 防
器配置基准,m2/A或m2/B;
K –––修正系数。无消火栓和灭火系统的,K=1.0;设有消火栓的,K=0.7;设有灭火系统的,K=0.5; 设有消火栓和灭火系统的或为可燃物露天堆垛,甲、乙、丙类液体贮罐,可燃气体贮罐的,K=0.3。
第6.0.4条 地下建筑灭火器配置场所所需的灭火级别应按下式计算:
(6.0.4)
第6.0.5条 灭火器配置场所每个设置点的灭火级别应按下式计算:
(6.0.5)
式中:Qe ––––灭火器配置场所每个设置点的灭火级别,A或B;
N –––灭火器配置场所中设置点的数量。
第6.0.6条 灭火器配置场所和设置点实际配置的所有灭火器的灭火级别均不得小于计算值。
第6.0.7条 灭火器配置的设计计算应按下述程序进行:
一、确定各灭火器配置场所的危险等级;
二、确定各灭火器配置场所的火灾种类;
三、划分灭火器配置场所的计算单元;
四、测算各单元的保护面积;
五、计算各单元所需灭火级别;
六、确定各单元的灭火器设置点;
七、计算每个灭火器设置点的灭火级别;
八、确定每个设置点灭火器的类型、规格与数量;
九、验算各设置点和各单元实际配置的所有灭火器的灭火级别;
十、确定每具灭火器的设置方式和要求,在设计图上标明其类型、规格、数量与设置位置。
附录一 名词解释
附表 1.1
中国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信息网
www.xiexiebang.com
消 防
附录二 工业建筑灭火器配置场所的危险等级举例
附表2.1
中国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信息网
www.xiexiebang.com
消 防
注: ① 未列入本表内的工业建筑灭火器配置场所,可按照本规范第2.0.1条的规定确定危险等级。
② 本表中的 甲、乙、丙类液体的范围,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规定。
中国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信息网
www.xiexiebang.com
消 防
附录三 民用建筑灭火器配置场所的危险等级举例
附表3.1
注:未列入本表内的民用建筑灭火器配置场所,可按照本规范第2.0.2条的规定确定危险等级。
中国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信息网
www.xiexiebang.com
消 防
附录四 不相容的灭火剂
附表4.1
附录五 灭火器的使用温度范围
附表5.1
中国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信息网
www.xiexiebang.com
第四篇:灭火器维护使用规范
灭火器维护使用规范
一、目的规范灭火器的使用、维护管理,促进应急预案的响应速度,减少公司资产的损失。
二、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公司的各种手提式、推车式灭火器的使用、维护管理。
三、引用标准
GA95-2007《灭火器维修与报废规程》 GB4351-2005《手提式灭火器》
GB8109-2005《推车式灭火器》
四、灭火器的使用
1、本公司使用的灭火器主要有手提贮压式干粉灭火器、推车式灭火器、CO2灭火器。
2、手提贮压式干粉灭火器的主要成份是磷酸铵盐干粉,它适用于扑救石油及其制品、可燃液体、可燃气体、可燃固体物质的初起火灾等即适用于扑救A类、B类和C类火灾,故称之为ABC类干粉灭火器。
CO2灭火器主要适用于各种易燃、可燃液体、可燃气体火灾,还可扑救仪器仪表、图书档案、工艺器和低压电器设备等的初起火灾。
推车式灭火器有干粉和泡沫两种,干粉推车式灭火器适用于扑救A类、B类和C类火灾,泡沫推车式灭火器的适用范围是A类、B类火灾;不适用带电火灾(E类)和C、D类火灾。
3、灭火器设置点的要求:(1)灭火器应设置在明显的地点;(2)灭火器应设置在便于人们取用的地点;(3)灭火器的设置不得影响安全疏散;
(4)灭火器设置点应便于人员对灭火器进行保养,维护及清洁卫生;
(5)灭火器设置点应便于灭火器的稳固安放;
(6)灭火器的设置点环境不得对灭火器产生不良影响。
4、灭火器摆放的要求:
(1)灭火器需置于灭火器箱内,或设置在挂钩、托架上(其顶部离地面高度应小于1.50m,底部离地面高度不宜小于0.08m);
(2)面向外,摆放稳固;(3)前方净空,并予以标示;(4)外观清楚,无灰尘;
5、灭火器的使用条件:
厂区内所有灭火器只可发生火灾时灭火之用以及消防训练、消防演习、设备抽检的时候使用,不得随意移动或挪做它用。
6、灭火器的使用方法
(1)、二氧化碳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利用其内部充装的液态二氧化碳的蒸气压将二氧化碳喷出灭火。
在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时,将灭火器提到或扛到火场,在
距燃烧物5米左右,放下灭火器,拔出保险销,一手握住嗽叭筒根部的手柄,另一只手紧握启闭阀的压把,在距火源约2m处开始喷射。对没有喷射软管的二氧化碳灭火器,应把喇叭筒往上扳70-90度,使用时、不能直接用手抓住喇叭筒外壁或金属连接管,以防止手被冻伤。灭火时,当可燃液体呈流淌状燃烧时,使用者应将二氧化碳灭火剂的喷流由近而远向火焰喷射;如果可燃液体在容器内燃烧时,使用者应将喇叭筒提起,从容器的一侧上部向燃烧的容器中喷射,但不能将二氧化碳射流直接冲击在可燃液面上,以防止可燃液体冲出容器而扩大火势,造成灭火困难。
在密闭场所或窄小场所使用后,人应迅速撒离。
(2)干粉灭火器:干粉灭火器以液态二氧化碳或氮气作动力,将灭火器内干粉灭火剂喷出进行灭火。
在使用干粉灭火器灭火时,可手提或肩扛灭火器快速奔赴火场,在距燃烧物5米左右,放下灭火器。距火源约2m处开始喷射。如在室外,应选择在上风方向喷射。操作者应首先拔掉铅封和保险销,手提式灭火器上部用力紧握压把,其间,不要把灭火器放平或倒卧,灭火器喷嘴应对准火焰的根部,左右扫射,并向前推进,将火扑灭。当手放松时,压把受弹力作用恢复原位,阀门封闭,喷射停止,如果遇零星小火时,可重复开启灭火器阀门,以点射灭火。
干粉灭火器扑救可燃、易燃液体火灾时,应对准火焰根部扫射。如被扑救的液体火灾呈流淌燃烧时,应对准火焰根部由近而远,并左右扫射,直至把火焰全部扑灭。如果可燃液体在容器内燃烧,使用者
应对准火焰根部左右晃动扫射,使喷射出的干粉流覆盖整个容器开口表面;当火焰被赶出容器时,使用者仍应继续喷射,直至将火焰全部扑灭。在扑救容器内可燃液体火灾时,应注意不能将喷嘴直接对准液体表面喷射,防止喷流的冲击力使可燃液体喷出而扩大火势,造成灭火困难。如果可燃液体在金属容器内燃烧时间过长,容器壁温已高于被扑救可燃液体的自燃点,此时极易造成灭火后复燃的现象,可与泡沫类灭火器联用,则灭火效果更佳。
(3)、推车式灭火器:使用时,先将灭火器迅速推到火场,当距离着火点10米左右停下,由一人施放喷射软管后,双手紧握喷枪对准燃烧物;另一人则先按逆时针方向打开钢瓶阀门(逆时针方面旋转手轮),再拉出伸缩拉杆,使喷嘴对准火焰的根部,握紧开头压把,左右扫射,并向前推进,灭火后,只要关闭钢瓶阀门(顺时针方向旋转手轮),剩余的灭火剂仍能使用。
推车式泡沫灭火器在使用时,先将灭火器迅速推到火场,当距离着火点10米左右停下,由一人施放喷射软管后,双手紧握喷枪对准燃烧物;另一人则先按逆时针方向转动手轮,将螺杆升至最高位置,使瓶盖完全开足,然后将瓶体倾倒,使拉杆触地,并将阀门手柄旋转90°,即可喷射泡沫进行灭火。
四、灭火器的检查
各使用单位每月10号之前要对灭火器进行检查,填写灭火器检点记录表,检查内容包括:
(1)安全插销和铅封是否完好无变形,保险绳扣有无断裂;
(2)灭火器筒体是否有锈蚀、变形现象;
(3)灭火器压力表的外表面是否变形、损伤,指针是否指在绿区;
(4)灭火器压把、阀体等金属件是否有严重损伤、变形、锈蚀等影响使用的缺陷;
(5)喷筒等橡胶、塑料件是否变形、变色、老化或破断裂;
(6)喷嘴是否有变形、开裂、损伤;
(7)喷射软管是否畅通、是否有变形、损伤和堵塞;(8)瞄杆接头是否旋转灵活;
(9)无论是使用过还是未经使用过,从生产日期(每具灭火器的筒体上都有生产日期)算起,是否达到规定的维修、报废年限。
六、灭火器的维护
(1)灭火器应放置在通风、干燥、阴凉并取用方便的地方,环境温度-5—+45度为好。
(2)灭火器应避免高温、潮湿和有严重腐蚀场合,防止干粉灭火剂结块、分解。
(3)每半年检查干粉是否结块,储气瓶内二氧化碳气体是否泄漏。
(4)灭火器一经开启必须再充装,再充装时,绝对不能变换干粉灭火剂的种类,即碳酸氢钠干粉灭火器不能换装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剂。
(5)在正常情况下,手提贮压式干粉灭火器使用期满5年(水
基型灭火器满3年,CO2灭火器满5年),以后每隔两年,必须进行水压试验等检查;水压试验合格后才能继续使用。从出厂日期算起干粉灭火器达到10年(水基型灭火器满6年,CO2灭火器满12年)时必须报废。
(6)维护必须由经过培训的专人负责,修理、再充装应送专业维修单位进行
七、灭火器的管理
1、灭火器由各使用单位使用、管理。
2、使用部门每年元月5日前进行灭火器点检卡更换。
3、布局有变更或编号有变动时时,填写灭火器统计表,并注明变动或变更情况,交安全办存档。.变更灭火器登记台帐。
4、需要新增灭火器的,使用单位以工作联络单向安全办提出申请,安全办根据现场状况做出评估后,根据评估报告配发灭火器。
5、在例行检查中,发现不合格的灭火器或需充装的灭火器,应立即报告安全办。情况属实后,凭安全办出具的意见由使用单位到总务后勤处更换。
6、总务后勤处应对收集到的不合格灭火器及时联系生产厂家进行充装、维修。保证有足够的灭火器可供使用。
八、异常处理:
1、灭火器出现故障损坏或检查发现不合格的,参照本标准程序7.5所规定之各项进行作业.2、巡检,内/外部稽核中,发现有关灭火器违反管理程序事项者,缺失单位须依照预防措施管理办法改善;
3、火灾发生时之应急作业,依紧急应变计划书作业。
九、记录: :灭火器点检表,灭火器的检查维修记录,灭火器统计表; 附:
1、水基型灭火器:按充装的灭火剂的分类方法,将水型和泡、沫型灭火器合成为水基型灭火器。(GB4351-2005)
2、火灾分类:
A类火灾:固体有机物燃烧的火,通常燃烧后会形成炽热的余烬。B类火灾:液体或可熔化固体燃烧的火。C类火灾:气体燃烧的火。D类火灾:金属燃烧的火。E类火灾:燃烧时物质带电的火。
第五篇:气体灭火器验收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气体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63-97 Code for installation and acceptance of gas
fire-extinguishing systems
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施行日期:1997年8月1日
关于发布国家标准《气体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的通知
建标[1997]36号 根据国家计委计综合〔1989〕30号文的要求,由公安部会同有关部门共同制订的《气体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已经有关部门会审。现批准《气体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3-97为强制性国家标准,自一九九七年八月一日起施行。本规范由公安部负责管理,其具体解释等工作由公安部天津消防科学研究所负责,出版发行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负责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1997年2月24日
一、总 则
1.0.1 为了确保气体灭火系统的施工质量,保护设置场所内人身和财产的安全,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工业和民用建筑中设置的二氧化碳灭火系统、卤代烷1211灭火系统和卤代烷1301灭火系统的施工、验收及维护管理。
1.0.3 气体灭火系统的施工及验收,应遵循国家有关法规和方针政策,做到安全实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
1.0.4 气体灭火系统的施工及验收,除执行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二、施工准备
2.1 一般规定
2.1.1 气体灭火系统施工前应具备下列技术资料:
2.1.1.1 设计施工图,设计说明书,系统及其主要组件的使用、维护说明书。
2.1.1.2 容器阀、选择阀、单向阀、喷嘴和阀驱动装置等系统组件的产品出厂合格证和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出具的检验报告;灭火剂输送管道及管道附件的出厂检验报告与合格证。
2.1.1.3 系统中采用的不能复验的产品,如安全膜片等,应具有生产厂出具的同批产品检验报告与合格证。
2.1.2 气体灭火系统的施工应具备下列条件:
2.1.2.1 防护区和灭火剂贮瓶间设置条件与设计相符。
2.1.2.2 系统组件与主要材料齐全,其品种、规格、型号符合设计要求。
2.1.2.3 系统所需的预埋件和孔洞符合设计要求。
2.2 系统组件检查
2.2.1 气体灭火系统施工前应对灭火剂贮存容器、容器阀、选择阀、单向阀、喷嘴 和阀驱动装置等系统组件进行外观检查,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2.2.1.1 系统组件无碰撞变形及其他机械性损伤。
2.2.1.2 组件外露非机械加工表面保护涂层完好。
2.2.1.3 组件所有外露接口均设有防护堵、盖,且封闭良好,接口螺纹和法兰密封面无损伤。
2.2.1.4 铭牌清晰,其内容符合相应的现行国家标准《卤代烷1211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J110、《卤代烷1301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163和《二氧化碳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193的规定。
2.2.1.5 保护同一防护区的灭火剂贮存容器规格应一致,其高度差不宜超过20mm。
2.2.1.6 气动驱动装置的气体贮存容器规格应一致,其高度差不宜超过10mm。
2.2.2 气体灭火系统安装前应检查灭火剂贮存容器内的充装量与充装压力,且应符合下列规定:
2.2.2.1灭火剂贮存容器的充装量不应小于设计充装量,且不得超过设计充装量的1.5%。
2.2.2.2卤代烷灭火剂贮存容器内的实际压力不应低于相应温度下的贮存压力,且不应超过该贮存压力的5%。
2.2.2.3 不同温度下灭火剂的贮存压力应按本规范附录A确定。
注:本规范中未注明的压力均指表压。
2.2.3 气体灭火系统安装前应对选择阀、液体单向阀、高压软管和阀驱动装置中的气体单向阀逐个进行水压强度试验和气压严密性试验,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2.2.3.1 水压强度试验的试验压力应为系统组件设计工作压力的1.5倍,气压严密性试验的试验压力应为系统组件的设计工作压力。
2.2.3.2 进行水压强度试验时,水温不应低于5℃,达到试验压力后,稳压时间不应少于1min,在稳压期间目测试件应无变形。
2.2.3.3 气压严密性试验应在水压强度试验后进行。加压介质可为空气或氮气。试验时宜将系统组件浸入水中,达到试验压力后,稳压时间不应少于5min,在稳压期间应无气泡自试件内溢出。
2.2.3.4 系统组件试验合格后,应及时烘干,并封闭所有外露接口。
2.2.4 在气体灭火系统安装前应对阀驱动装置进行检查,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2.2.4.1 电磁驱动装置的电源电压应符合系统设计要求。通电检查电磁铁芯,其行程应能满足系统启动要求,且动作灵活无卡阻现象。
2.2.4.2 气动驱动装置贮存容器内气体压力不应低于设计压力,且不得超过设计压力的5%。
2.2.4.3 气动驱动装置中的单向阀芯应启闭灵活,无卡阻现象。
三、施 工
3.1 一般规定
3.1.1 气体灭火系统的施工应按设计施工图纸和相应的技术文件进行,不得随意更改。当需要进行修改时,应经原设计单位同意。
3.1.2 气体灭火系统的施工应按本规范附录B规定的内容做好施工记录。防护区地板下、吊顶上或其他隐蔽区域内的管道应按本规范附录C规定的内容做好隐蔽工程中间验收记录。
本规范附录B和附录C的表格形式可根据气体灭火系统的结构形式和防护区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3.1.3 集流管的制作,阀门、高压软管的安装,管道及支架的制作、安装以及管道的吹扫、试验、涂漆除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工业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35中的有关规定。
3.2 灭火剂贮存容器的安装
3.2.1 贮存容器内的灭火剂充装与增压宜在生产厂完成。
3.2.2 贮存容器的操作面距墙或操作面之间的距离不宜小于1.0m。
3.2.3 贮存容器上的压力表应朝向操作面,安装高度和方向应一致。
3.2.4 贮存容器的支、框架应固定牢靠,且应采取防腐处理措施。
3.2.5 贮存容器正面应标明设计规定的灭火剂名称和贮存容器的编号。
3.3 集流管的制作与安装
3.3.1 组合分配系统的集流管宜采用焊接方法制作。焊接前,每个开口均应采用机械加工的方法制作。采用钢管制作的集流管应在焊接后进行内外镀锌处理。镀锌层的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低压流体输送用镀锌焊接钢管》GB3091的有关规定。
3.3.2 组合分配系统的集流管应按本规范第2.2.3条的规定进行水压强度试验和气压严密性试验。
3.3.3 非组合分配系统的集流管,其强度试验和气压严密性试验可与管道一起进行。
3.3.4 集流管安装前应清洗内腔并封闭进出口。
3.3.5 集流管应固定在支、框架上。支、框架应固定牢靠,且应做防腐处理。
3.3.6 集流管外表面应涂红色油漆。
3.3.7 装有泄压装置的集流管,泄压装置的泄压方向不应朝向操作面。
3.4 选择阀的安装
3.4.1 选择阀操作手柄应安装在操作面一侧,当安装高度超过1.7m时应采取便于操作的措施。
3.4.2 采用螺纹连接的选择阀,其与管道连接处宜采用活接头。
3.4.3 选择阀上应设置标明防护区名称或编号的永久性标志牌,并应将标志牌固定在操作手柄附近。
3.5 阀驱动装置的安装
3.5.1 电磁驱动装置的电气连接线应沿固定灭火剂贮存容器的支、框架或墙面固定。
3.5.2 拉索式的手动驱动装置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3.5.2.1 拉索除必须外露部分外,采用经内外防腐处理的钢管防护。
3.5.2.2 拉索转弯处应采用专用导向滑轮。
3.5.2.3 拉索末端拉手应设在专用的保护盒内。
3.5.2.4 拉索套管和保护盒必须固定牢靠。
3.5.3 安装以物体重力为驱动力的机械驱动装置时,应保证重物在下落行程中无阻挡,其行程应超过阀开启所需行程25mm。
3.5.4 气动驱动装置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3.5.4.1 驱动气瓶的支、框架或箱体应固定牢靠,且应做防腐处理。
3.5.4.2 驱动气瓶正面应标明驱动介质的名称和对应防护区名称的编号。
3.5.5 气动驱动装置的管道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3.5.5.1 管道布置应横平竖直。平行管道或交叉管道之间的间距应保持一致。
3.5.5.2 管道应采用支架固定。管道支架的间距不宜大于0.6m。
3.5.5.3平行管道宜采用管夹固定。管夹的间距不宜大于0.6m,转弯处应增设一个管夹。
3.5.6 气动驱动装置的管道安装后应进行气压严密性试验。严密性试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3.5.6.1 采取防止灭火剂和驱动气体误喷射的可靠措施。
3.5.6.2 加压介质采用氮气或空气,试验压力不低于驱动气体的贮存压力。
3.5.6.3 压力升至试验压力后,关闭加压气源,5min内被试管道的压力应无变化。
3.6 灭火剂输送管道的施工
3.6.1 无缝钢管采用法兰连接时,应在焊接后进行内外镀锌处理。
已镀锌的无缝钢管不宜采用焊接连接,与选择阀等个别连接部位需采用法兰焊接连接时,应对被焊接损坏的镀锌层做防腐处理。
3.6.2 管道穿过墙壁、楼板处应安装套管。穿墙套管的长度应和墙厚相等,穿过楼板的套管长度应高出地板50mm。管道与套管间的空隙应采用柔性不燃烧材料填塞密实。
3.6.3 管道支、吊架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3.6.3.1 管道应固定牢靠,管道支、吊架的最大间距应符合表3.6.3的规定。管道公称直径(mm)15 20 25 32 40 50 65 80 100 150 最大间距(m)1.5 1.8 2.1 2.4 2.7 3.4 3.5 3.7 4.3 5.2
3.6.3.2 管道末端喷嘴处应采用支架固定,支架与喷嘴间的管道长度不应大于500mm。
3.6.3.3 公称直径大于或等于50mm的主干管道,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至少应各安装一个防晃支架。当穿过建筑物楼层时,每层应设一个防晃支架。当水平管道改变方向时,应设防晃支架。
3.6.4 卤代烷1301灭火系统和二氧化碳灭火系统管道的三通管接头的分流出口应水平安装(图3.6.4)。
3.7 灭火剂输送管道的吹扫、试验和涂漆
3.7.1 灭火剂输送管道安装完毕后,应进行水压强度试验和气压严密性试验。
3.7.2 水压强度试验的试验压力应符合下列规定:
3.7.2.1 卤代烷1211灭火系统管道的试验压力应按3.7.2-1式确定:
P1211=1.5P0V0/(V0+VP)
(3.7.2-1)式中 P1211-卤代烷1211灭火系统管道的水压强度试验压力(MPa,绝对压力); P0-20℃时卤代烷1211灭火剂的贮存压力(MPa,绝对压力); V0-卤代烷1211灭火剂喷射前,贮存容器内的气相体积(m3); Vp-卤代烷1211灭火剂输送管道的内容积(m3);
3.7.2.2 卤代烷1301灭火系统管道的水压强度试验的试验压力应按3.7.2-2式确定:
(3.7.2-2)式中P1301-卤代烷1301灭火系统管道的水压强度试验压力(MPa,绝对压力); Ps-卤代烷1301的饱和蒸汽压,取1.4MPa(绝对压力); P-20℃时卤代烷1301灭火剂的贮存压力(MPa,绝对压力); V0'-卤代烷1301灭火剂喷射前,贮存容器内的气相体积(m3); Vp'-卤代烷1301灭火剂输送管道的内容积(m3)。
3.7.2.3 高压二氧化碳灭火系统管道的水压强度试验压力应为15MPa。
3.7.3 不宜进行水压强度试验的防护区,可采用气压强度试验代替。气压强度试验的试验压力应为水压强度试验压力的0.8倍。试验时必须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
3.7.4 进行管道强度试验时,应将压力升至试验压力后保压5min,检查管道各连接处应无明显滴漏,目测管道应无变形。
3.7.5 管道气压严密性试验的加压介质可采用空气或氮气,试验压力为水压强度试验压力的2/3。试验时应将压力升至试验压力,关断试验气源后,3min内压力降不应超过试验压力的10%,且用涂刷肥皂水等方法检查防护区外的管道连接处,应无气泡产生。
3.7.6 灭火剂输送管道在水压强度试验合格后,或气压严密性试验前,应进行吹扫。吹扫管道可采用压缩空气或氮气。吹扫时,管道末端的气体流速不应小于20m/s,采用白布检查,直至无铁锈、尘土、水渍及其他脏物出现。
3.7.7 灭火剂输送管道的外表面应涂红色油漆。在吊顶内、活动地板下等隐蔽场所内的管道,可涂红色油漆色环。每个防护区的色环宽度应一致,间距应均匀。
3.8 喷嘴的安装
3.8.1 安装在吊顶下的不带装饰罩的喷嘴,其连接管管端螺纹不应露出吊顶;安装在吊顶下的带装饰罩的喷嘴,其装饰罩应紧贴吊顶。
3.8.2 喷嘴安装时应逐个核对其型号、规格和喷孔方向,并应符合设计要求。
四、调 试
4.1 一般规定
4.1.1气体灭火系统的调试宜在系统安装完毕,以及有关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开口自动关闭装置、通风机械和防火阀等联动设备的调试完成后进行。
4.1.2 气体灭火系统调试前应具备完整的技术资料及调试必需的其他资料,并应符合本规范第2.1.1条和第3.1.2条的规定。
4.1.3 气体灭火系统的调试负责人应由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参加调试的人员应职责明确。
4.1.4 调试前应按本规范第2章和第3章的要求检查系统组件和材料的型号、规格、数量,以及系统安装质量,并应及时处理所发现的问题。
4.1.5 调试后应按本规范附录D规定的内容提出调试报告。调试报告的表格形式可根据气体灭火系统结构形式和防护区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4.2 调试
4.2.1 气体灭火系统的调试,应对每个防护区进行模拟喷气试验和备用灭火剂贮存容器切换操作试验。
4.2.2 进行调试试验时,应采取可靠的安全措施,确保人员安全和避免灭火剂的误喷射。
4.2.3 模拟喷气试验的条件应符合下列规定:
4.2.3.1卤代烷灭火系统模拟喷气试验不应采用卤代烷灭火剂,宜采用氮气进行。氮气贮存容器与被试验的防护区用的灭火剂贮存容器的结构、型号、规格应相同,连接与控制方式应一致,充装的氮气压力和灭火剂贮存压力应相等。氮气贮存容器数不应少于灭火剂贮存容器数的20%,且不得少于一个。
4.2.3.2 二氧化碳灭火系统应采用二氧化碳灭火剂进行模拟喷气试验。试验采用的贮存容器数应为防护区实际使用的容器总数的10%,且不得少于一个。
4.2.3.3 模拟喷气试验宜采用自动控制。
4.2.4 模拟喷气试验的结果,应符合下列规定:
4.2.4.1 试验气体能喷入被试防护区内,且应能从被试防护区的每个喷嘴喷出。
4.2.4.2 有关控制阀门工作正常。
4.2.4.3 有关声、光报警信号正确。
4.2.4.4 贮瓶间内的设备和对应防护区内的灭火剂输送管道无明显晃动和机械性损坏。
4.2.5 进行备用灭火剂贮存容器切换操作试验时可采用手动操作,并应按本规范第4.2.3条的规定准备一个氮气或二氧化碳贮存容器。
试验结果应符合本规范第4.2.4条规定。
五、验收
5.1 一般规定
5.1.1 气体灭火系统的竣工验收应由建设主管单位组织,建设、公安消防监督机构、设计、施工等单位组成验收组共同进行。
5.1.2 竣工验收时,建设单位应提交下列技术资料:
5.1.2.1 经批准的竣工验收申请报告。
5.1.2.2 施工记录和隐蔽工程中间验收记录。
5.1.2.3 竣工图和设计变更文字记录。
5.1.2.4 竣工报告。
5.1.2.5 设计说明书。
5.1.2.6 调试报告。
5..1.2.7 系统及其主要组件的使用维护说明书。
5.1.2.8 系统组件、管道材料及管道附件的检验报告、试验报告和出厂合格证。
5.1.3 竣工验收应包括下列场所和设备:
5.1.3.1 防护区和贮瓶间。
5.1.3.2 系统设备和灭火剂输送管道。
5.1.3.3 与气体灭火系统联动的有关设备。
5.1.3.4 有关的安全设施。
5.1.4 竣工验收完成后,应按本规范附录E的规定提出竣工验收报告。竣工验收报告的表格形式可按气体灭火系统的结构形式和防护区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5.1.5 气体灭火系统验收合格后,应将气体灭火系统恢复到正常工作状态。验收不合格的不得投入使用。
5.2 防护区和贮瓶间验收
5.2.1 防护区的划分、用途、位置、开口、通风、几何尺寸、环境温度及可燃物的种类与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有关设计规范的规定。
5.2.2 防护区下列安全设施的设置应符合设计要求,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5.2.2.1 防护区的疏散通道、疏散指示标志和应急照明装置。
5.2.2.2 防护区内和入口处的声光报警装置、入口处的安全标志。
5.2.2.3 无窗或固定窗扇的地上防护区和地下防护区的排气装置。
5.2.2.4 门窗设有密封条的防护区的泄压装置。
5.2.2.5 专用的空气呼吸器或氧气呼吸器。
5.2.3 贮瓶间的位置、通道、耐火等级、应急照明装置及地下贮瓶间机械排风装置应符合设计要求,并应符合现行有关国家标准、规范的规定。
5.3 设备验收
5.3.1 灭火剂贮存容器的数量/型号和规格,位置与固定方式,油漆和标志,灭火剂的充装量和贮存压力,以及灭火剂贮存容器的安装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并应符合本规范第2章与第3章的有关规定。
5.3.2 灭火剂贮存容器内的充装量,应按实际安装的灭火剂贮存容器总数(不足5个的按5个计)的20%进行称重抽查。
卤代烷灭火剂贮存容器内的贮存压力应逐个检查。
5.3.3 集流管的材料、规格、连接方式、布置和集流管上泄压方向应符合设计要求和本规范第3章的有关规定。
5.3.4 阀驱动装置的数量、型号、规格和标志,安装位置和固定方法,气动驱动装置中驱动气瓶的介质名称和充装压力,以及气动管道的规格、布置、连接方式和固定,应符合设计要求和本规范第2章与第3章的有关规定。
5.3.5 选择阀的数量、型号、规格、位置、固定和标志及其安装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和本规范第3章的有关规定。
5.3.6 设备的手动操作处,均应有标明对应防护区名称的耐久标志。
手动操作装置均应有加铅封的安全销或防护罩。
5.3.7 灭火剂输送管道的布置与连接方式、支架和吊架的位置及间距、穿过建筑构件及其变形缝的处理、各管段和附件的型号和规格以及防腐处理和油漆颜色,应符合设计要求和本规范第2章与第3章的有关规定。
5.3.8 喷嘴的数量、型号、规格,安装位置、喷孔方向,固定方法和标志,应符合设计要求和本规范第2章与第3章的有关规定。
5.4 系统功能验收
5.4.1 系统功能验收时,应进行下列试验:
5.4.1.1 按防护区总数(不足5个按5个计)的20%进行模拟启动试验。
5.4.1.2 按防护区总数(不足10个按10个计)的10%进行模拟喷气试验。
5.4.2 模拟自动启动试验时,应先关断有关灭火剂贮存容器上的驱动器,安上相适应的指示灯泡、压力表或其他相应装置,再使被试防护区的火灾探测器接受模拟火灾信号。试验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5.4.2.1 指示灯泡显示正常或压力表测定的气压足以驱动容器阀和选择阀的要求。
5.4.2.2 有关的声、光报警装置均能发出符合设计要求的正常信号。
5.4.2.3 有关的联动设备动作正确,符合设计要求。
5.4.3 模拟喷气试验应符合本规范第4.2.3条和第4.2.4条的规定。
5.4.4 当模拟喷气试验结果达不到本规范第4.2.4条的规定时,功能检验为不合格,应在排除故障后对全部防护区进行模拟喷气试验。
5.5 维护管理
5.5.1 气体灭火系统应由经过专门培训,并经考试合格的专人负责定期检查和维护。
5.5.2 气体灭火系统投入使用时,应具备下列文件资料:
5.5.2.1 本规范第5.1.2条所规定的全部技术资料和竣工验收报告。
5.5.2.2 系统的操作规程。
5.5.2.3 系统的检查、维护记录图表。
5.5.3 应按规定对气体灭火系统进行检查,并做好检查记录。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处理。
5.5.4 每月应对气体灭火系统进行两次检查,检查内容及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
5.5.4.1 对灭火剂贮存容器、选择阀、液体单向阀、高压软管、集流管、阀驱动装置、管网与喷嘴等全部系统组件进行外观检查。系统组件应无碰撞变形及其他机械性损伤,表面应无锈蚀,保护涂层应完好,铭牌应清晰,手动操作装置的防护罩、铅封和安全标志应完整。
5.5.4.2 卤代烷灭火剂贮存容器内的压力,不应小于设计贮存压力的90%。
5.5.4.3 气动驱动装置的气动源的压力,不应小于设计压力的90%。
5.5.5 每年应对气体灭火系统进行两次全面检查,检查内容和要求除按月检规定的检查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5.5.5.1 防护区的开口情况、防护区的用途及可燃物的种类、数量、分布情况,应符合设计规定。
5.5.5.2 灭火剂贮瓶间设备、灭火剂输送管道和支、吊架的固定,应无松动。
5.5.5.3 高压软管,应无变形、裂纹及老化;必要时,应按本规范第2.2.3条规定,对每根高压软管进行水压强度试验和气压严密性试验。
5.5.5.4 各喷嘴孔口,应无堵塞。
5.5.5.5 对灭火剂贮存容器逐个进行称重检查,灭火剂净重不应小于设计量的95%。
5.5.5.6 灭火剂的输送管道有损伤与堵塞现象,则应按本规范第3.7节的规定,对其进行严密性试验和吹扫。
5.5.5.7 按本规范第5.4.2条规定,对每个防护区进行一次模拟自动启动试验,如有不合格项目,则应对相关防护区进行一次模拟喷气试验。附录A 不同温度下灭火剂的贮存压力
A.0.1 不同温度下卤代烷1301的贮存压力,应符合表A.0.1的规定。
A.0.2 不同温度下卤代烷 1211的贮存压力,应符合表A.0.2的规定。
A.0.3 不同温度下二氧化碳灭火剂的贮存压力,应符合表A.0.3的规定。
附录B 气体灭火系统施工记录
B.0.1 灭火剂贮存容器检查记录表的格式和内容,应符合表B.0.1的规定。
B.0.2 选择阀、液体单向阀、高压软管、气体单向阀、组合分配系统集流管试验记录表的格式和内容,应符合表B.0.2的规定。
B.0.3 灭火剂输送管道试验记录表的格式和内容,应符合表B.0.3的规定。
附录C 隐蔽工程中间验收记录
` 附录D 气体灭火系统调试报告
附录E 气体灭火系统竣工验收报告(略)附录F 本规范用词说明
F.0.1 为便于在执行本规范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必须"; 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应"; 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宜"或"可"; 反面词采用"不宜";
F.0.2 条文中指定应按规定的标准、规范或其他有关规定执行时,写法为"应按现行……执行"或"应符合……要求或规定"。
附加说明 本规范主编单位、参加单位和主要起草人名单
主编单位:公安部天津消防科学研究所 参加单位:辽宁省消防局、天津市公安消防局、厦门市公安消防支队、上海市化工设计院、西安市524厂、上海市崇明县建设局、深圳市胜捷消防工程公司
主要起草人名单:金洪斌 熊湘伟 倪照鹏 李 野 袁俊荣 刘跃红 谢德隆 蔡高览 庄炳华 杨玉琴 田如漪 徐才林 周义坪 冯修远 马 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