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1.2.2数轴说课稿
1.2.2数轴 说课稿
大家好!
今天我所执教的是《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有理数第2节的内容。
一.教材分析(说教材)
一.教材内容分析
数与形是数学的两大组成部分,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思想方法,而数轴是数形结合的高度统一。数轴是新人教版数学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二节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有理数概念的基础上再介绍的。通过数轴的学习可加深学生对有理数概念的理解,并为后面引出相反数、绝对值的概念,学习有理数大小比较、有理数运算法则、平面直角坐标系等打下良好的基础,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学生情况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刚刚步入中学校门的七年级学生,此阶段学生天真活泼,好奇心强,有较强的模仿能力和求知欲望,而且富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但在新知的学习过程中,还是较容易出现理解局限的问题。
三.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对学生在知识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态度等方面的要求,我确定了本节课教学目标如下: A、知识技能:
1、理解数轴概念,会画数轴。
2、知道如何在数轴上表示有理数,能说出数轴上表示有理数的点所表示的数,知道任何一个有理数在数轴上都有唯一的点与之对应。
B、数学思考:
1、从直观认识到理性认识,从而建立数轴概念。
2、通过数轴概念的学习,初步体会对应的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C、解决问题:会利用数轴解决有关问题。
D、情感态度:通过数轴的学习,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进而初步认识事物之间的联系性,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四.重点、难点(说教学重点、难点)
本节课教学重点我确定为:数轴的概念。
因为:只要数轴概念真正理解了,画数轴、在数轴上表示有理数等也就容易了。
本节课教学难点我确定为:从直观认识到理性认识,从而建立数轴概念。
因为:七年级的学生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抽象思维刚开始萌芽。教有教法,学有学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下面谈谈本节课的教法与学法。
五.学习方法和教学方法
1、教法: 数学是一门培养人的思维,发展人的思维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而且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我们在以学生既为主体,又为客体的原则下,展现知识和方法的思维过程,因为新课标和新理念认为,获得数学知识的过程比获得知识更为重。基于本节课的特点:课堂教学采用了“情境—问题—观察—思考—提高”的步骤,使学生初步体验到数学是一个充满着观察、思考、归纳、类比和猜测的探索过程。
根据教材分析和目标分析,贯彻新课程改革下的课堂教学方法,确定本节课主要采用启发引导探索的教学方法。学生在教师营造的“可探索”的环境里,积极参与,互相讨论,一步步地掌握数轴的概念,并通过练习,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数轴概念,从而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我所采用的教学手段是:多媒体辅助教学
通过课件演示,创设情境,让学生分四人小组讨论、交流、总结,并派代表发言。教师耐心引导、分析、讲解和提问,并及时对学生的意见进行肯定与评议,从而突出教师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启发者、引导者、帮助者和参与者的形象。
2、学法: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教学中我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让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思考—概括—应用”的学习过程中,自主参与、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和应用过程。告诉学生,学习数学不是简单模仿、机械操练,而是探究学习、发现学习、研究学习、合作学习。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充分的课前准备是成功的一半。
六.教学准备
老师:要充分备课,精心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教具 学生 :要认真预习,准备直尺或三角板
七、教学过程分析
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能力和思维的主战场。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达到目标,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一)、复习旧知
通过对已知知识的回顾复习,使学生更易于接受新知识。
(二)、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为了使学生明白数与形的对应关系,初步认识数形结合的美妙之处,我设计了:
观察温度计的活动,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切身体会数与形的对应关系,为学习数轴概念埋下伏笔。
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温度计分小组讨论观察,共同发现数与形的对应关系。
接下来,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
在一条东西方向的马路上,有一个汽车站,汽车站东3m和7.5m处分别有一棵柳树和一棵杨树,汽车站西3m和4.8m处分别有一棵槐树和一根电线杆。随后我提出问题:“怎样用数简明地表示这些树、电线杆与汽车站的相对位置?”(学生小组讨论后再派代表回答)通过这个活动,让学生们认识到:考虑东西方向的马路上一些树、电线杆与汽车站的相对位置关系,既要考虑距离,又要考虑方向,从而需要用正负数描述。
前面几个活动之后,学生对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已有所体会,为此我让学生:
再次观察所画情境图、温度计
并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将其抽象成一条直线。
这样,就把正数、0和负数用一条直线上点表示出来。
(三)、学习概念,解决问题
通过刚才的观察、比较,我引出了新课: 1)学习数轴的概念 我先进行讲解:
一般地,在数学中人们用画图的方式把数“直观化”。通常用一条直线上的点表示数,当然这条直线必须满足以下三点要求:(1)在直线上任取一个点表示数0,这个点叫做原点。
(2)规定直线上从原点向右(或上)为正方向,通常以向右为正方向。
(3)选取适当的长度为单位长度,每隔一个单位长度取一个点。
再画数轴
师生共同归纳画数轴的步骤,要求学生独立画出数轴,并互相交流,老师巡堂并参与交流使学生弄清如何画数轴。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画数轴,交流和反思,使学生真正掌握数轴的概念。
3)在数轴上表示右边各数:
4)指出数轴上A,B,C,D各点分别表示什么数。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白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
下一个活动,填空:数轴上表示-2的点在原点的()边,距原点的距()表示3的点在原点的()边,距原点的距离是()。
通过填空,老师引导学生做出课本第12页的归纳
设计意图:通过从特殊到一般的方法归纳出数轴上的点的特征,逐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从具体的数到字母表示的数)能力
课堂练习:1)课本第12页的练习1、2题
2)强化练习:(1)在数轴上标出到原点的距离小于3的整数。
(2)在数轴上标出-5和+5之间的所有的整数。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巩固数轴的概念;强化练习是为了培养学生用数轴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结:什么是数轴?如何画数轴?如何在数轴上表示有理数?
1)数轴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
2)画数轴的步骤: 1.画直线;
2.在直线上取一点作为原点;
3.确定正方向,并用箭头表示;
4.根据需要选取适当单位长度。
作业:课本第17页习题1.2第2题;学生用书同步训练
设计意图:通过适量的练习有利于学生掌握所学内容,对于学有余力的同学还应该给他们足够的发展空间,让他们多做同步训练。
八、教学设计说明
这节课,我通过五个活动的教学设计,既遵循了概念教学的规律,又符合初中生的认知特点,指导学生操作、观察、引导概括,获取新知;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动口、动手、动眼、动脑为主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学有兴趣、学有所获。
第二篇:2.2 数轴教案
课题:2.2数轴
教学目标:
1、正确理解数轴的意义,理解数轴的三要素。
2、掌握有理数在数轴上的表示
法,以及利用数轴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3、理解相反数的意义及求法。
4、对学生渗透数形结合的思
想方法,培养学生的观
察、归纳与概括的能力。
1、学习目标:掌握有理数在数轴上的表示法,以及利用数轴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2、理解相反数的意义及求法。
3、了解数轴的意义及画法
重点 难点:
1.正确掌握数轴的画法;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
数;求已知数的相反数。
2.有理数和数轴上的的点的对应关系。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交流
学法指导:观察归纳概括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大屏幕展示)
(1)你会读温度计吗?完成课本43页最上面的读温度计的问题。
(2)我们能否用类似温度计的图形表示有理
数呢?
二、讲授新课:认真阅读课本第43页至45页,完成下列问题
(1)画一条水平直线,在直线上取一点O(叫做
▁▁▁),选取某一长度作为▁▁▁▁,规定向右的方向为▁▁▁,就得到了数轴。
于是,+3可以用数轴上位于原点右边3个单位的点表示,-4可以用数轴上位于原点左边4个单位的点表示,在数轴上位于原点右边点表示,在数轴上位于原点左边1.5的点表示1.5,任何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
141
4三、例题讲解、巩固提高(大屏幕展示)
例1.如图,指出数轴上A、B、C、D各点表示什么数?
ADCB–2–解:点A表示-2;点B表示2;点C表示0;
点D表示-1
练习:画出数轴并用数轴上的点表示下列个数: 33,-5,0,5,-4,-.22
四、继续探究(大屏幕展示)与-2有什么相同点与不同点?它们在数轴上的位置有什么关系?5 与-5,与-呢?
如果两个数只有符号不同,那么我们称其中一个数为另一个数的相反数,也称这两个数互为相反数.特别地0的相反数是0.在数轴上,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点,位于原点的两侧,并且与原点的距离相等.练习:
1、5的相反数是▁▁;▁▁的相反
数是-3.5。
议一议(大屏幕展示)
32数轴上的两个点,右边点表示的数与左边点表示的数有怎样的大小关系?
数轴上表示的数,▁▁▁边的总比▁▁▁边的大;正数▁▁▁0,负数▁▁▁0,正数▁▁▁负数。
练习:比较大小:-3▁5; 0 ▁-4 ;-3 ▁-2.5。
3、合作交流
(1)什
(2)有理数与数轴上的点之间存在怎样的关
系?
(3)什数?
(4)如何利用数轴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5、随堂练习: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数轴上的点只能表示有理数
B、一个数只能用数轴上的一个点表示
C、在1和3之间只有2
D、在数轴上离原点2个单位长度的点表
示的数是2
(2)语句:①-5是相反数、②-5与+3互为相反数
③-5是5的相反数④-5和5互为相反数⑤0的相反数是0⑥-0=0。上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A、①②⑥B、②③⑤C、①④D、③④⑤⑥
(3)大于-4而小于4的整数有▁▁▁▁▁▁。
(4)用“﹤”或“﹥”号填空
①-5▁▁-7②0 ▁▁-2③0.01▁▁▁-0.1
(5)写出下列各数的相反数
3.4,-3,0,a,2a-3。
课堂小结:我的收获:
作业设计:教材习题及数学导航
教后反思
第三篇:《数轴》说课稿
《数轴》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数轴》第一课时内容,接下来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重难点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设计说明这七个方面进行说课。其中教学过程是本次说课的重点内容,下面开始我的说课。
首先,是教材分析。
本节课内容选自初中数学浙教版七年级(上)第一章第三节,是初中数学的基础内容之一。本节课主要是在学生学习了有理数的基础上,是对理解有理数的概念与运算,大小比较等相关问题上的进一步深入和拓展;同时又是以后学习绝对值,进一步研究不等式的解法、函数图像及其性质等内容的重要工具。因此本节课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第二点,从学情分析看。
刚上初中的初一学生数学知识体系与数学思维方式还未完全形成,但对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一定的观察的能力,而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习了一定的有理数知识基础,对数的分类等各方面有了重新的初步认识,这为顺利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打下了基础,考虑到数学知识体系与数学思维方式上的缺乏,教学中应予以简单明白,深入浅出的分析,不仅要传授给学生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学习能力上得到发展。
而根据以上两点分析,同时结合新课标对本节课的要求,我将说课内容的第三点,即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确定如下:正确理解数轴的概念和有理数在数轴上的表示方法是本节课的重点,而建立有理数与数轴上的点的对应关系(即数与形的结合),由于抽象程度较高,则是本节课的难点。
以上是对教材的分析,接下来是第四点,我要说的是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终身学习的能力,我确立了如下的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并掌握数轴的三要素、画法和数轴上的点的表示方法;结合理解相反数的概念,掌握相反数与数轴之间的应用联系
2、过程与方法目标:让学生经历观察、探索、比较、分析、归纳合作交流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与分析思辨能力;从数形两个侧面理解与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学习数学理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通过实例启发思维,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充分体验现实生活与数学知识密切相关;通过整节课的探索研究与巩固,促使学生养成积极探索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以上就是我教学设计的三维目标,接下来我要说第五点内容,是教学方法。
本节课我将采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以问题的提出、问题的解决为主线,以数学源于生活并运用于生活为暗线,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实践活动。同时,注意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整个课程进行中,力求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那么,无论是三维目标的确定,还是教学重难点,学情分析,教学方法的明确,最终都将落实到我的教学过程中来。那么,我所要说的重点内容——教学过程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为了让本节课的知识更加贴近生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引发他们的兴趣,引发他们的求知欲,接下来,我将用我手里的这支温度计,通过现场生动的展示,让学生观察读数,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辨能力,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同时,在观察温度计的过程中,我将会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通过类比推理来引出今天的新课学习内容——数轴的概念。
接下来,通过让学生再次对温度计进行观察探索,层层深入,让学生去理解数轴的三要素。另外,在这个环节里,我将在黑板上一边演示的数轴画法一边向学生介绍,让学生们能主动体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及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概念分析结束后,我将先通过黑板上的例题直接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体现了在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统一的思想,培养学生积极探索的科学态度和合作精神。
(2)互动探究,讲授新课
我将用课本的中的例1与例2两个例题,让学生学会认识数轴上点的表示以及在数轴上表示有理数,使学生感悟数学中的对应思想。并由例2中的数字,先引导学生回顾有理数的分类,再引出相反数的概念和性质。由旧的知识引出为学生学习新知做好铺垫,这样让学生对于相反数这个新概念的提出并不感到突兀和陌生。接着,我将通过引导和与学生交流探索的方式,对相反数这个概念的重点进行知识巩固。在这个环节中,我通过将观察、思考、讨论融入整个教学环节,并采用启发式教学和师生互动式教学模式,同时,为了满足每个学生的发展基本需求,为了创造以学生为主体,师生平等交流共同探索的良好学习氛围,我将时刻注意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以激发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
(3)课堂检测,反馈矫正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基本把握了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此时,他们急于寻找一块用武之地,以展示自我体验成功,于是我把学生导入第三个环节。强化训练,选择练习题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各有侧重,体现新课标提出的让不同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发展的教学理念,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图是反馈教学,內化知识。
(4)归纳总结,布置作业
在课程的结尾,我将引导学生一起对今天学习内容进行归纳总结,这不仅仅是知识的简单罗列,更是优化知识结构,完善知识体系的有效方法,同时也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另外,我还将引导学生将今天学习的知识与生活中的实际应用相联系,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数学源于生活,并运用与生活。在布置课后作业时,我会在布置本节课知识点作业的同时,还让学生去预习下一节课,因为我相信预习对于课堂教学和学生学习效果有着很大的影响。
七、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通过观察温度计创设了学生在生活知识经验基础上的情境,引出了第三节内容,激起学生的求知欲,也让学生认识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的思想。课程中,由学生分小组讨论,老师通过课件演示,学生在观察、探索的基础上学习数轴的概念、画法以及相反数的概念和在数轴上的应用等内容,既给了学生充分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又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学生亲自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改变了以往学生只一味接受知识的现象,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理念。而对于教学过程中的习题巩固环节,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设计,能再次激起了学生的探究欲望。最后归纳总结,一方面是帮助学生巩固本节课的知识点,另一方面,通过图片引导出生活中数轴的相关应用例子,完成了本节课的一条暗线:数学源于生活并运用于生活,力求能够真正体现新课标的理念。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我会始终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来主动发现结论,实现师生互动。我相信一个好的老师,教给学生的不仅是知识,更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素养和学习习惯。
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设想,不足之处请老师们多多批评、指正,谢谢!
第四篇:数轴说课稿
《数轴》说课
初教院09级4班:李军
一:教材分析:
《数轴》是华师大版九年义务教育七年级教科书《代数》第一册第二章第二节的内 容。本节课主要是在学生学习了有理数概念的基础上,从标有刻度的温度计表示温度高低这一事例出发,引出数轴的画法和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数的方法,初步向学生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以使学生借助直观的图形来理解有理数的有关问题。数轴不仅是学生学习相反数、绝对值等有理数知识的重要工具,还是以后学好不等式的解法、函数图象及其性质等内容的必要基础知识 二:学情分析:
由于七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维特征和生理特征,学生好动性,注意力易分散,爱
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等特点,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这一生理心理特点,一方面要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三: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及七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我特制定的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① 使学生理解数轴的三要素,会画数轴。
② 能将已知的有理数在数轴上表示出来,能说出数轴上的已知点所表示的有理数,理解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
2情感目标:向学生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让学生知道数学来源于实践,培养学
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3教学重难点确定:正确理解数轴的概念和有理数在数轴上的表示方法是本节课的教学
重点,建立有理数与数轴上的点的对应关系(数与形的结合)是本节 课的教学难点。
四:教法分析:
由于七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维特征,他们往往需要依赖直观具体形象的图形的年龄
特点,以及七年级学生刚刚学习有理数中的正负数,对正负数的概念理解不一定很深刻,许多学生容易造成知识遗忘,也为使课堂生动、有趣、高效,特将整节课以观察、思考、讨论贯穿于整个教学环节之中,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和师生互动式教学模式,注意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并教给学生“多观察、动脑想、大胆猜、勤钻研”的研讨式学习方法。教学中积极利用板书和练习中的图形,向学生提供更多的活动机会和空间,使学生在动脑、动手、动口的过程中获得充足的体验和发展,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的思想。五:教学程序、(一)、温故知新,激发情趣
(二)、得出定义,揭示内涵
(三)、手脑并用,深入理解
(四)、归纳小结,强化思想
(五)、布置作业,引导预习
(一)、温故知新,激发情趣:
首先复习提问:有理数包括那些数?学生回答后让大家讨论:你能找出用刻度表示这些数的实例吗?学生会举出很多例子,但由于温度计与数轴最为接近,它又是学生熟悉的带刻度的度量工具,所以在教学中我将用它来抽象概括为数轴这一数学模型,于是让学生观察一组温度计,并提问:(1)零上5°C用 5 表示。(2)零下15°C 用-15 表示。(3)0°C 用 0 表示。然后让大家想一想:能否与温度类似在一条直线上画上刻度,标出读数,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正数、负数和0呢?答案是肯定的,从而引出课题:数轴。结合实例使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进入了本节课的学习,也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实践,同时对新知识的学习有了期待,为顺利完成教学任务作了思想上的准备。
(二)、得出定义,揭示内涵:
设问:到底什么是数轴?如何画数轴呢?
(1)画直线,取原点(这里说明在直线上任取一点作为原点,这点表示0,数轴画成水平位置是为了读、画方便,同时也为了有美的感觉。)
(2)标正方向(这里说明我们在水平位置的数轴上规定从原点向右为正方向是习惯与方便所作,由于我们只能画出直线的一部分,因此标上箭头指明正方向,并表示无限延伸。)
(3)选取单位长度,标数(这里说明任选适当的长度作为单位长度,标数时从原点向右每隔一个单位长度取一点,依次表示1、2、3…负数反之。单位长度的长短,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但同一单位长度所表示的量要相同。)
由于画数轴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教师板书这三个步骤,给学生以示范。
画完数轴后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怎样用数学语言来描述数轴?”
通过讨论由师生共同得到数轴的定义: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三)、手脑并用,深入理解:
1、让学生讨论:下列图形哪些是数轴,哪些不是,为什么?
A、B、C三个图形从数轴的三要素出发,D和F是学生可能出现的错误,给学生足够的观察、思考的时间然后展开充分的讨论,教师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之中去接触学生,认识学生,关注学生。
2、为进一步强化概念,在对数轴有了正确认识的基础上,请大家在练习本上画一个数轴,(请同学画在黑板上)
学生在画数轴时教师巡视并予以个别指导,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画完后教师给出评价,如“很好”“很规范”“老师相信你,你一定行”等语言来激励学生,以促进学生的发展;并强调: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是数轴的三要素,画数轴时这三要素缺一不可。
我设计以上两个练习,一个是动脑想,通过分析、判断正误来加深对正确概念的理解;一个是通过动手操作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当然,此题还可以再说出几个有理数让学生去标点,好让更多的学生去展示自己,并进一步让学生从中感受已知有理数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从而加深对数形结
(四)、归纳小结、强化思想:
1、你知道什么是数轴吗?这节课你学会了用什么来表示
2、数轴上,会不会有两个点表示同一个有理数?会不会有一个点表示两个不同的有理数?
六、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中,始终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来主动发现结论,实现师生互动,通过这样的教学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我认识到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素养和学习习惯,让学生学会学习,才能使自己真正成为一名受学生欢迎的好教师。
第五篇:数轴 说课稿范文
我说课的内容是七年级教科书第一册第二章第二节“数轴”的第一课时内容。接下来我将从: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么教出发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主要是在学生学习了有理数概念的基础上,从标有刻度的温度计表示温度高低这一事例出发,引出数轴的画法和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数的方法,初步向学生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以使学生借助直观的图形来理解有理数的有关问题。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及七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制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使学生理解数轴的三要素,会画数轴。
2.能将已知的有理数在数轴上表示出来,能说出数轴上的已知点所表示的有理数,理解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
3.向学生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让学生知道数学来源于实践,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分析:
正确理解数轴的概念和有理数在数轴上的表示方法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建立有理数与数轴上的点的对应关系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四、学情分析:
⑴知识掌握上,七年级学生刚刚学习有理数中的正负数,所以应全面系统的去讲述。
⑵学生学习本节课的知识障碍。就是数轴的三要素,学生不易理解,容易造成画图中掉三落四的现象,所以我将做出正确分析
⑶由于七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思维特征和生理特征的原因,学生好动性,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这一生理心理特点,一方面要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⑷心理上,学生对数学课的兴趣,我会抓住这有利因素,引导学生认识到数学课的科学性使学生爱上数学
五、教学策略:
由于七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维特征,他们往往需要依赖直观具体形象的图形来学习,以及七年级学生刚刚学习有理数中的正负数,对正负数的概念理解不一定很深刻,所以要在教学中积极利用板书和练习中的图形,向学生提供更多的活动机会和空间,使学生在动脑、动手、动口的过程中获得充足的体验和发展,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的思想。
六、教学程序设计:
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辅助作用,教学过程中设计了七个教学环节:
(一)、温故知新,激发情趣:
首先复习提问:有理数包括那些数?学生回答后让大家讨论:你能找出用刻度表示这些数的实例吗?学生会举出很多例子,但是由于温度计与数轴最为接近,它又是学生熟悉的带刻度的度量工具,所以在教学中我将用它来抽象概括为数轴这一数学模型,于是让学生观察一组温度计,并提问:
(1)零上5°C用 5 表示。
(2)零下15°C 用-15 表示。
(3)0°C 用 0 表示。
然后让大家想一想:能否与温度计类似,在一条直线上画上刻度,标出读数,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正数、负数和0呢?答案是肯定的,从而引出课题:数轴。
(二)、得出定义,揭示内涵:
我会问:到底什么是数轴?如何画数轴呢?
首先,画直线,取原点(在直线上任取一点作为原点,这点表示0,数轴画成水平位置是为了读和画的方便,同时也为了有美的感觉。)
其次,标正方向(我们在水平位置的数轴上规定从原点向右为正方向是习惯与方便所作,由于我们只能画出直线的一部分,因此标上箭头指明正方向,并表示无限延伸。)
最后,选取单位长度,标数(任选适当的长度作为单位长度,标数时从原点向右每隔一个单位长度取一点,依次表示1、2、3…负数反之。单位长度的长短,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但同一单位长度所表示的量要相同。)
由于画数轴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我会板书这三个步骤,给学生以示范。之后我会提问 怎样用数学语言来描述数轴?
通过讨论由师生共同得到数轴的定义: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三)、手脑并用,深入理解:
1、让学生讨论:下列图形哪些是数轴,哪些不是,为什么?
A、C三个图形从数轴的三要素出发,B/D/E是学生可能出现的错误,给学生足够的观察、思考的时间然后展开充分的讨论,教师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之中去接触学生,认识学生,关注学生。
2、为进一步强化概念,在对数轴有了正确认识的基础上,我会让大家在练习本上画一个数轴,学生在画数轴时教师巡视并予以个别指导,画完后我会给出评价,并强调: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是数轴的三要素,画数轴时这三要素缺一不可。
我设计以上两个练习,一个是动脑想,通过分析、判断正误来加深对正确概念的理解;一个是通过动手操作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四)、启发诱导,初步运用:
有了数轴以后,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表示在数轴上,那么反过来,数轴上的点是否只表示有理数呢?作为一个问题我让学生去思考,为后面实数的学习埋下伏笔,这里不再展开。
(五)、反馈矫正,注重参与:
为巩固本节的教学重点让学生独立完成:
3、数轴上的点P与表示有理数3的点A距离是2,(1)试确定点P表示的有理数;
(2)将A向右移动2个单位到B点,点B表示的有理数是多少?
(3)再由B点向左移动9个单位到C点,则C点表示的有理数是多少?
先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得出结果,通过以上练习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达到灵活运用,形成一定的能力。
(六)、归纳小结,强化思想:
根据学生的特点,师生共同小结:
1、为了巩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提问:你知道什么是数轴吗?你会画数轴吗?这节课你学会了用什么来表示有理数?
2、数轴上,会不会有两个点表示同一个有理数?会不会有一个点表示两个不同的有理数?
让学生牢固掌握一个有理数只对应数轴上的一个点,并能说出数轴上已知点所表示的有理数。
(七)、布置作业,引导预习:
布置一个思考题:与温度计类似,数轴上两个不同的点所表示的两个有理数大小关系如何?(来引导学生养成预习的学习习惯)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我始终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来主动发现结论,实现师生互动,通过这样的教学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我认识到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素养和学习习惯,让学生学会学习,才能使自己真正成为一名受学生欢迎的好教师。
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设想,不足之处请评委批评、指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