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二线城市地铁吸引客流与增值业务的思考1

时间:2019-05-14 04:50: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我国二线城市地铁吸引客流与增值业务的思考1》,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我国二线城市地铁吸引客流与增值业务的思考1》。

第一篇:我国二线城市地铁吸引客流与增值业务的思考1

我国二线城市地铁 吸引客流与增值业务的思考

徐政

摘要介绍了对二线城市地铁客流的特点,对影响地铁客流量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从线路规划、完善公交接驳、票价和票制方案、提高运营服务水乎等方面提出了二线市地铁吸引客流的措施。从地铁商业、地铁广告等方面介绍地铁增值服务,以增加地铁运营收入。

关键词。地铁:二线城市:客流:增值业务 0 概述

目前,我国地铁建设进入了一个空前高涨的时期,除了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有较长地铁建设历史的一线城市以外,一些二线城市也在大规模兴建地铁。一线城市地铁的建设与运营是力求最大限度地解决大客流与有限运能之间的矛盾,环节地面交通拥堵,满足市民出行的需要。二线城市地铁的建设与运营需解决开通后客流可能不足的问题,如果客流不足,地铁建设和运营会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建设地铁的二线城市多是省会城市或沿海经济较发达的城市,经济比较活跃,人口数量较大,客流量虽然难以与一线城市相比,但潜在的客流还是非常大的。所以,如何让二线城市的地铁实现更大的客流规模,实现最高的投入产出效益,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影晌地铁客流量的主要因素

地铁客流量受多种因素影响,不仅与社会经济宏观因素有关,政府政策导向、轨道交通路网、票价、线路走向、运营服务水平等因素都会对客流量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

(1)社会宏观因素。人口因素,如人口规模、结构与分布状况、现状及变动趋势等;居民收入.消费水平及价值观念;政府政策;交通服务供给状况,包括城市形态、工商业和居住区的布局、城市现有交通结构、交通能力等。

(2)票价因素。客流对票价高低十分敏感,票价对客流影响程度大而且直接。票价有一个相对的临界点,可以通过调整票价对客流进行吸引和分流。

(3)线路规划建设和运营管理。线路规划走向、建设技术标准、施工技术水平、站点设置、路网规划实现情况等;地铁线路之间、地铁与其他公共交通之间的换乘,地铁的运营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等。2 二线城市地铁客流的特点

相比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二线城市的人口规模相对较小,照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较低,各种商业活动相对不太频繁,生活节奏较慢,日常生活范围较小,人口出行的规模、跨度和密度比起一线城市要小一些。另一方面,在地铁建设的初期,一般只有l条或者2条线路开通运营,未形成网络化运营,未能发挥地铁交通的优势,可达性暂时还不能实现最优。3

吸引客流的措施 3.1 做好线路规划

线路的走向与车站的位置是决定一条地铁线路客流量大小最重要的因素。通过对线路长度增减、工程实施难易、工程投资等方面的变化与长期运营所带来的收益进行对比分析,对客流量、沿线物业、广告等经营效益、社会效应与初期投资、运营成本进行客观的评价,综合考虑社会效益的影响,权衡各种利弊,对线路、站位的选择做详细、充分的比较论证,选择相对经济合理的线路走向和车站位置。3.2 完善与其他交通方式的接驳

二线城市的地铁线网密度往往比较小,在整个城市中的覆盖而有限。要想吸引更大的客流,应该惠及离地铁站较远区域的市民。对于这部分市民来说,是否选择地铁出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地铁能否与公交进行无缝接驳。因此,想要更多地吸引客流,应完善地铁与公交的接驳,惠及更大区域范围内的市民。3.3 制定合理的票价与票制方案

客运量与票价是相互影响的。从票价、运量、运能的关系来看,存在一个最佳平衡点,此平衡点即为最优票价。通过客流特征的分析,采取合理的票价政策,挖潜运能,尽可能使票价方案接近最优。

要灵活运用票种和票制政策,吸引市民和外地观光者乘坐地铁:发布多种票种,包括单程票、储值票、计次票、定期票等等;制定灵活的票价优惠政策,通过AFC系统实行浮动票价;执行多种储值卡优惠措施,如多充多送、消费折扣、累计奖励等;综合考虑本地市民和外地游客,对外地游客,可采取一日通等形式的票制。

3.4 提高运营服务质量

提高地铁客流量,运营服务水平至关重要。要保证地铁硬件设备的可靠、先进、性能良好、要有足够的保养,维修技术力量,为乘客提供持续、稳定、可靠的服务,确保地铁运营的安全。

与乘客直接接触的设备系统(如乘客信息系统、导向、电扶梯、车辆等)的设计要更加人性化,提高乘客乘坐的舒适度。充分利用PlS系统,通过分屏显示,在播放广告、电视节目和到站信息的同时,播放一些能够便利市民生活的信息;在乘客即将踏上电扶梯时,播放相应的语音提示信息。导向系统为乘客提供清晰、易懂、正确的导向和使用指引,减少乘客的盲目性。一个全面、清晰的导向除了进、出站指引以外,还应该对地铁商业、便民设施、站外地下商业和地面商业等进行指引。

要确保地铁服务信息的传递和沟通迅速有效,确保乘客的需求和意见能够及时传递给地铁运营人员,并得到及时地反馈与帮助。另外,还要提高服务人员的素质与服务技巧。4

提供公益性服务

充分利用地铁车辆及地下空间,向乘客提供一些公益性便民服务,让乘客乘坐地铁实现点对点位移的过程中,可顺便完成日常的各种消费和事务处理。使地铁成为城市生活的一个有机部分,而不只是一种交通工具,达到吸引客流的目的。

(I)便民服务。地铁应该适当引进地面空间常见的便民服务设施,方便市民的正常生活,如:提供直饮水、地图、引导、综合查询、ATM机、生活费用缴纳、手机充电、雨伞借用、针线包、急救药箱等等。还可以与电子商务服务商、物流配送服务商合作、在站内设立大型互动消费触摸屏,乘客不出地铁站即可完成消费的全过程,到家即可收到货品。

(2)旅游服务。针对外地游客:提供旅游相关的信息服务.如宾馆预订信息、景点信息、文化场所信息、消费场所信息、旅游线路信息、交通出行信息.火车票和飞机票预订信息等。

(3)信息化服务。地铁是一个比较封闭的空间,地铁提供信息的全面性、准确性对于提升乘客的乘坐体验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如:提供上网热点、乘客信息系统、报刊售卖等。

(4)文化服务。充分利用站内空间,向乘客提供文化服务,如开辟艺术墙、利用角落办小型展览、设立图书角等。这些措施一方面可以为乘客带来便利,满足乘客在乘坐地铁时间内的文化需求,还可以吸引乘客向地铁车站聚集,使地铁车站成为新的城市消费场所,进而带动地铁商业的发展。另一方面,文化服务更是提升地铁文化品位的有效方式。5 增加地铁营收的增值业务

增加地铁营收的增值业务,一方面能够提升地铁的综合服务水平,把地铁车站打造成以便捷的交通节点为主要优势的城市综合体,进而大幅提升客流。另一方面,这些增值服务也是地铁除客运收入外重要的营利来源,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地铁建设的投入产出效益,增强地铁运营收入的造血功能。客流和收入的增加,进一步提高地铁运营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提高了市民的接受度和政府的重视度,为地铁线网的长期建设创造了条件,使地铁建设形成良性循环。5.1 地铁商业

地铁商业是指在地铁内建造带有盈利商业性质的地铁商铺、商业街、地下商城等。地铁公司可以通过经营、出租,获得丰厚的经济效,成为客运收入外的重要收入来源。

地铁公司出租地铁商业主要是通过提高地铁商业的档次,避免同质化和低档化,改善地下环境条件和管理服务,构筑地铁品牌和管理服务,对打算进驻地铁商业的商家形成品牌驱动力。通过招商引进有丰富经验的经营公、有实力的连锁企业,发挥他们的带动作用,“以商引商”,吸引更多商家进驻地铁。5.2 地铁广告

地铁作为广告业的优秀载体,针对性、可达性强,受众群体固定,媒体形式多样、受众数量巨大、模式新颖等是其他载体所不具备的天然优势。地铁广告是一种效果非常好的增值业务,在提升地铁乘坐舒适度的同时,还能为地铁公司带来巨大的经济收益。地铁广告的呈现形式多种多样,主要有:PIS系统显示屏、地铁隧道广告、站内平而且在体广告、地铁站内广播广告。6 打造以地铁为中心的城市综合体

地铁以其自身的交通便利性和成线、成网的特点,成为串连起地下空间的天然纽带,把商场的地下层、居民区的地下层、地下停车场、地下掩体等既有的地下空间和新开发的地下空间,与其上的地面商业,连接成为一个四通八达的有机整体。地铁可以带动区域的商业规划和整合,放大商圈的辐射范围,通过合理布局,打造以地铁为中心的城市综合体,加强地铁与商场、写字楼等物业在空间上的整合,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城市用地的集约化,提升土地价值。通过合理规划和运营,以及如凭地铁卡购物打折等具体措施,打造以吸引客流为主要目的、与地面商业互的站内地铁商业业态,使地铁商业效益最大化,实现地铁客流和商业客流、地铁商业和地面向业的良性互动,一方面吸引地铁客流,另一方面增加商业租金给地铁带来的收入,迸而增强地铁建设的信心,实现良性循环。7

结束语

本文从分析影响地铁客流量的主要因素和二线城市地铁客流的特点入手,提出了二线城市地铁吸引客流的重要意义和若干措施,并着重对提供公益服务、增加经营精收入的增值业务、打造城市综合体进行了详细探讨,旨在通过这些措施,一方面能够实现对客流的吸引,另一方增加地铁运营的收入,实现地铁建设与运营的可持续发展,为二线城市的地铁建设提供参考。参考文献

[I]陈沂论 上海地铁产业的增值业务[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7(3):12-17.[2]黄远春,邱薇华。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经济效益地位方位法探讨[J].硅谷,2010(22):118-119.(3)洪增林,樊森。“聚合化、立体式”地铁商业经济发展模式研究[J]经济纵横,20I0(2):69-72.

第二篇:我国城市配送物流之现状与思考

随着城市内电子商务、大型百货、连锁商业等现代流通方式的发展,商品交易的时间和成本大大降低,商品流通时间和成本水平将更多地取决于其物流配送服务体系效率的高低。城市大量商品的消费需求,连锁商业、大型批发市场和百货商场等商贸流通企业的集聚,引发了城际物流、城市配送商品流通,由于城市配送物流更多的是短距离配送过程,是直接面对消费的流通,所以也常常被称为“最后一公里”,是众多消费品流通供应链和工业品销售供应链的重要组成部分。

城市配送物流基础设施现状

第一,机械化和信息化的城市配送设施少。

在全国大部分的城市配送物流中,仍然大量使用手工整理、手工票据、人工装卸作业,信息系统比较落后,不能及时跟踪货物和获得配送信息。正是由于城市配送物流作业缺乏相应的搬运装卸工具、计算机管理系统、射频设备和条码管理系统,所以货损货差状况时常发生,客户的配送需要不能得到有效地满足,同时配送企业发展也受到很大限制。

第二,自用型配送点较多,公用型太少。

据初步调查,浙江的城市配送中大约60%以上是自营配送,所以配送网点很大一部分是企业自用,面向社会的较少。一方面是社会共用型配送节点缺少,配送组织效率低下;另一方面自用型物流配送节点相应较多,仓储利用效率不高,设备闲置严重。

第三,城市配送通道缺少,设置不合理。

调查发现,城市配送中的道路通行限制限行很多,在大型的商业聚集区和重要物流节点,配送拥堵现象突出,配送运输通道不畅通,同时在很多地方没有根据土地利用情况,设置不同的配送通道区域,只是简单地按照城市中心区与非中心区的划分,来标定路段,限制车辆通行。

城市配送物流发展面临的新问题

第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交通拥挤问题的加剧,对城市配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方面,城乡一体化以及城市范围的不断扩大,使得城市配送区域不断加大,配送需求量的需求不断加大,需要投入更多的配送车辆来完成配送;另一方面,城市严重的交通拥堵问题,使配送效率大大降低,而配送企业为提高配送服务质量,满足配送要求,又需要投入配送车辆,配送车辆的投入又加剧了交通拥挤。

第二,供应链管理促使企业对最终一公里配送(城市配送)的重视程度提高。

供应链管理的实施,使企业更注重交付效率与效果,而大量干线的运输与配载的效率再提升的空间很小,而作为最后一公里的配送由于直接面对客户,直接影响到产品服务与配送时间效率,也就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市场发展和企业效益,所以重视程度得到很大提高。

第三,城市配送需求的多样化加大了城市配送组织的难度。

城市配送由集中的城市配送需求(如超市配送)向集中与分散(如个人)共存的城市配送形式转变,原来工业产品、农业产品、商业配送比例较大,企业配送需求一般配送量大,有比较稳定的需求节拍,可以采用集中配送与固定配送的方法进行配送组织。但是现在由于网上购物、商务活动以及生活需求的多样化等原因,快递以及配送增值服务的需求量不断增加,配送品种多、配送需求量波动大、配送需求点多面广,所以合理化的城市配送组织难度加大。

第四,不规范的城市配送企业竞争扰乱了配送市场。

由于原来的城市交通管理重点放在城市客运上面,对城市配送(城市货运)的管理和引导不够,城市配送企业的发展完全依靠市场引导,而在城市配送市场中的供给主体差异大、数量多,造成城市配送供给市场中配送企业间的竞争不断加剧、配送市场中的黑车运营与配送公司间的不规范竞争矛盾逐渐凸显,不规范的竞争与不公平竞争扰乱了整个配送市场秩序,阻碍了城市配送物流市场的健康发展。

第五,城市配送的发展必须借助现代化的物流信息技术。

城市配送越来越多的借助信息管理系统、仓储系统、个人终端系统等电子系统以及先进的配送车辆来完成配送,这些信息技术的应用,能保障配送的及时性、提高安全性与准确性,进而提高配送服务的品质,相应的传统的配送手段、工具已经不能适应城市配送发展的需要,必将被城市配送的发展所淘汰。

城市配送物流管理现状

现状一:城市配送涉及管理部门众多,协调管理难。

城市配送管理涉及到城市交通警察、运管局(处)、城管、规划等部门以及众多的工商企业,城市配送管理涉及面广,协调管理难度较大。运管部门重视保护城市配送企业的利益,力图更好地满足配送需求与提升配送企业服务,希望减少城市交通限制,增加城市配送节点;而交警部门为了交通的顺畅,往往限制配送车辆的通行与停靠;土地、商贸、规划部门在规划道路、商业网点的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配送需求,没有为城市配送预留配送站点与通行通道,往往容易在配送过程中造成交通拥挤,所以城管、交警对配送活动进行一定的限制。

现状二:城市配送涉及管理内容繁杂,交叉管理多。

各个主体根据部门相关职责,从城市配送不同的角度,对城市配送进行管理,其中交通警察管理重点是车辆通行和停车管理,运管负责配送企业、配送市场的管理等。在一个完整的城市配送活动中,往往受到不同部门的监督与管理,过多的部门的涉入,造成了职能的交叉。

现状三:对城市配送管理市场管理与配送企业的管理没有取得良好效果。

现在城市配送中各种违章装载行为相当普遍,普遍存在拆除小客车座椅从事货运的现象,来规避城市的通行政策;另外非法从事机动车货物业务的现象屡禁不止,未取得营运资格的单位和个人非法从事机动车货物运输的现象较为普遍,政府部门的打击整治力度不够,重点不突出,整顿效果并不明显。

如何理顺城市配送管理体系

第一,必须建立管理部门的协调机制。

城市配送并不是一个独立的产业,而是由包括交通运输、邮电通讯、商业物资、工业管理和对外贸易等部门各自分管的,以部门分割、条块分割为特征的分散型产业群。但现代城市配送物流却是几乎囊括了运输、仓储、装卸、加工、整理、配送、回收、信息等各方面的内容,并以此为基本要素,紧密结合构成了一条完整的物流供应链。

城市配送管理中,主要协调运管部门、交警、规划、工商、税务关系,应当由运管为主导,建立城市配送统一管理的委员会或办公室,来加强配送管理,其主要是与交警系统协作,争取更多的通行证的管理建议权、停车管理权;与规划、土地部门协作,争取更多的市场规划权、停车规划权;与工商、税务等部门协作,争取更多的配送企业优惠政策。

第二,要转变城市配送物流管理方式。

由后置性城市配送管理到前置性城市配送管理转变。原来的城市配送体系的构建,是基于现有城市规划、现有土地布局和商业布局、现有交通条件下的满足性、适应性城市配送体系;现在的城市配送体系应当在城市规划、商业网点规划、交通规划的过程中充分考虑。

从控制管理到引导管理的转变。从配送市场的审批到许可的转变;从限制货运车辆的通行路权到一定程度放开的转变;从路检路查打击物流配送“黑车”到引导社会车辆参与城市配送的转变。政府可以通过政策引导,鼓励城市配送业务发展,制定城市配送发展政策,规范配送业务的市场管理,为物流配送发展创造良好环境。积极制定配套优惠政策,推进物流体系的标准化、信息化建设,促进运输工具的标准化,通过信息化建设,保证物流信息平台在高效、统一、有序的环境下正常运行。

第三,应该抓住关键物流配送管理问题。

与规划部门协作,为城市配送企业预留配送用地;与金融部门协作,为配送企业提供良好的融资条件;与财政部门协作,加大对物流配送业的基础设施以及高新技术的研发的投资给予优先投资;与计量部门协作,对城市配送各项指标设置统一科学的计量标准;与交警部门协作,对城市货运车辆、城市配送车辆的通行、停靠进行规划、管理与监督。

城市配送物流信息平台应当着眼于城市整体的物流建设,为各企业提供一个有效的通用商务平台,便于城市内物流企业、普通企业共用链的整合,同时也能为政府管理部门、政府与企业的信息沟通服务,便于政府的宏观决策与市场管理。

第三篇:我国商业银行小微企业贷款业务的发展与思考

我国商业银行小微企业贷款业务的发展与思考

摘要:社会的和谐发展,与国民经济的稳定增长离不开小微企业,小微企业是其的一个基础组成部分,对社会经济发展与改善民生这些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在近年来,我国对金融行业进行了整顿与改革,并且政府对于金融行业的发展也是给予了大力的支持,一些小微信贷业务也呈现出了迅速的发展速度,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也是不可避免的遇到了一些瓶颈问题,本文就商业银行中的小微企业贷款业务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关键词:小微企业贷款业务;商业银行;发展;思考

中图分类号:F832.4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10-000-02

前言

小微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是促进就业、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根据相关报道,我国小微企业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4%,创造全国GDP的65%,提供全国城镇就业岗位的85%,上缴利税占60%。基于小微企业的重要地位及巨大作用,政府大力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商业银行也纷纷投身于支持小微企业的行列当中,以此来促进小微企业贷款业务的发展,但是即便如此,小微企业贷款金额的缺口还是很大,鉴于此,本文就针对小微企业贷款业务在我国商行中所存在的问题及已采取的措施进行分析。

一、小微企业贷款业务在我国商业银行中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小微企业逐渐发展壮大起来,带动了国民经济的增长,改善了民生,提高了人口的就业率,成为了我国经济发展当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一)我国从2002年起就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让商业银行调整信贷业务的结构,对信贷方面的业务要有明确的指导,研发出适合中小企业的融资产品,中小企业的信贷,商业银行要给予大力的支持。但是在实际的工作当中,商业银行的态度表现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小微企业的贷款之路总是很艰难。我国的商业银行一般都是按照总行所规定的要求来执行,标准基本一致,商业银行的贷款都要求小微企业以抵押与保证的方式来进行,银行中的抵押贷款所接收的抵押物都是易于变现的土地、房屋等,想以信用方式来贷款的机率很小。而小微企业的特点是处于发展期,经济能力不足,没有太多的固定资产,土地、房屋的使用权也基本没有,达不到商业银行的贷款要求,所以大多数的小微企业在发展初期想要在商业银行进行贷款是很困难的一件事情。

(二)小微企业先天的的信用缺陷使得商业银行惜贷。小微企业财务制度不健全,信息透明度低,为申请贷款美化财报、信息失真。虽然近几年,随着我国信用体系的逐步建立,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的信息已达到了相当的规模,但商业银行在使用过程中却发现,虽然入库企业的数量很多,但企业信息内容不全面,还有待补充完善。另一方面,我国的小微企业平均存续寿命短,入信息库的有效企业数量低。以上现实情况都影响着商业银行在贷款审核过程中对小微企业经营能力、偿债能力的全面、真实的了解及判断,难以实现贷款发放后的贷中信用监督,造成小微企业贷后违约风险增高,打击了商业银行为小微企业发放贷款的积极性。

(三)商业银行的管理层级一般是总、分、支三级模式,总行负责小微企业贷款政策的方向性决策。近年国务院出台一系列政策指导鼓励商业银行加大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增加贷款投入,各商业银行总行在执行过程中都出台了扶持小微企业的相关政策,有的在总行层面专门成立了主管小微企业的贷款部门,相应的一级分行及支行都有对应总行的业务负责部门或经办部门,但因为各地小微企业的发展不均衡,各当地商业银行在业务开展过程中虽积极制定适合本地区企业的贷款制度和产品,但因开展时间尚短,还处在业务的经验积累阶段,惠及所有小微企业还需时日。

(四)小微企业贷款在商业银行资产类业务中与大中型企业贷款比额度小、笔数多。商业银行办理一笔小微企业贷款,从业务受理到贷款发放所做的准备、投入的精力、所走的流程往往与办理一笔大中型企业贷款业务劳动量相同或更多,而小微企业贷款的综合收益并不比大中型企业贷款高很多。效益不高也成为影响商业银行发放贷款的原因。另外地方商业银行在执行总行的考核制度时为了完成任务指标,快出成绩,愿意“抓大放小”,优先发放大中型企业贷款,使很多优秀的小微企业被商业银行“拒之门外”。还有各商业银行在制定人员激励约束机制时对小微企业贷款的银行从业人员在资源配置上还没有做到有效的分配,激励与追责不对称,也影响了办理小微企业贷款从业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二、商业银行发展小微企业贷款业务已采取的措施

(一)更加关注小微企业经营人本身的信用状况和综合素质。在实践中发现,很多小微企业通过民间借贷来解决资金来源,“人保”是民间借贷中很普遍的一种形式,为何有“人保”,说明这个“人”对该小微企业的经营人、经营状况、发展前景都很了解,确定其具有偿债能力所以才会“保”。借鉴此种经验,商业银行对小微企业的贷款加大了关注经营人本身的信用状况和综合素质。如经营人本身的信用状况有违约或违法记录,就应审慎对待其小微企业贷款申请;对已发放的小微企业贷款重点关注经营人信用状况能及时发现问题及隐患,对贷款及时保全,或提前收回。经营人以往的从业经历、教育背景、性格特征等综合素质往往决定着小微企业的未来发展,能否存续下去,能否发展壮大,全面评估经营人的综合素质作为贷款审批过程中的重要参考,能够降低业务风险。所以把经营人本身的信用状况和综合素质纳入小微企业贷款的办理流程极有必要。

(二)提供多元化的担保方式,增加小微企业贷款的可行性。提供有效担保是商业银行发放贷款的前提。小微企业缺乏有效的抵质押物是其天然的特性,采取引入联保机制、增加与小微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合作等方式是商业银行开展小微企业贷款的需要。通过市场印证,联保的企业或担保公司对申请贷款的小微企业的了解程度往往高于商业银行,相关联保企业是基于长间时的共同经营,担保公司则基于对市场信息的敏锐度及更细致的资产调查。以此种方式达成的合作,各主体间通过优劣势的互补,在商业银行降低了信贷风险的基础上达成了多赢的局面。

(三)商业银行从管理机制上的改变为小微企业贷款的大力发展打开了通道。通过实践,很多商业银行总行不再一刀切,而是放权给一级分行,由一级分行制定更适合本区域业务发展的细则,在经办机构设立上,可以采取中心城市行专营中心,也可以直接由经营机构直接办理等方式,一切以有利于在风险可控制的前提下开展业务。在小微贷款的业务的办理流程上进行再造,简化手续,提高业务办理效率、减少业务办理成本。

(四)商业银行创新信贷产品发展小微企业贷款。

1.推出依托于大商业圈、专业市场、科技园区的专属信贷产品,例如:义乌小商品市场、深圳华强北电子市场、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等都是当地市场环境和创业环境成熟的区域,在这类区域中经营的企业创业成功率高、发展相对稳定,商业银行通过与专业市场管理部门、科技园区管委会的合作更易深入对小微企业的了解,防控风险,批发式的发展小微企业贷款。

2.推出依托于农产品原产地深加工型的信贷产品,例如:浙江龙井茶产地、吉林长白山区域人参产地都是具有地理原产地特色的区域,地标具有品牌价值,同样的小微企业贷款风险低于其他非地标型农产品深加工企业。

3.推出围绕核心企业供应链的信贷产品。例如:一汽大众是汽车生产的龙头企业,只要核心企业的市场销量有保证,其供应链企业市场前景就会好,销售及回款都有保证,贷款的风险就可控制,通过发展链上企业的小微企业贷款,银行和企业达到了双赢。

以上系列产品的推出,对同类型小微企业的贷款发放找到了方向,使小、散的小微企业贷款具有了批发的性质,提高了商业银行发放小微企业贷款的可操作性。

三、小结

小微企业现已成为了我国经济最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拉动了我国的经济水平,改善了社会民生,各方都在关注着其在日后的发展,所以国家针对小微企业的发展情况开展了一系列的金融服务,为小微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后盾。

虽然当前商业银行针对小微企业的贷款已经有了一定的进步,但是还是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这些问题都阻碍着小微企业在未来的发展,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改革,这样既能让商业银行的贷款业务更为的丰富,也有利于小微企业日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陶彦君.我国商业银行发展小微企业贷款业务的思考[D].西南财经大学,2013.[2]杜晓旭.论加快我国商业银行小微企业贷款业务发展的对策[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4.[3]金晶.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开展小微金融业务的问题与对策[D].河北大学,2013.[4]王刚,邵展翅.民生银行小微企业贷款业务存在问题及发展策略研究[J].金融经济,2015,08:130-132.[5]张翔.商业银行小微企业贷款业务发展浅析[J].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04:62-64.[6]李庆晔,张丹.商业银行发展小微企业贷款业务探析[J].现代金融,2012,02:25-26.[7]叶晓宏.小微信贷业务现状考察及其在国有商业银行的发展策略[D].上海交通大学,2013.

下载我国二线城市地铁吸引客流与增值业务的思考1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我国二线城市地铁吸引客流与增值业务的思考1.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