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国家地震应急预案简明操作手册
国家地震应急预案简明操作手册
本手册主要适用于I级应急响应,关注Ⅱ—Ⅳ级应急响应。发生以下情况之一者,启动I级应急响应
(1)在人口较密集地区发生7.0级以上地震;
(2)地震灾害造成300人以上死亡,或直接经济损失占该省(区、市)上年国内生产总值1%以上。信息报送 2.1 震情速报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按以下要求测定地震速报参数报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和地震局。
(1)在首都圈震后10分钟内初步测定地震参数,震后15分钟内精确测定地震参数;
(2)在国内其它地区震后20分钟内初步测定地震参数,震后30分钟内精确测定地震参数。2.2 灾情速报
2.2.1 震区各级地震灾情速报网收集地震造成破坏的范围、人员伤亡、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等汇总上报省(区、市)地震部门,特殊情况下可直接上报地震局。省(区、市)地震部门在震后1小时内(夜晚延长至2小时)将初步情况报地震局,并按1、2、6、6、6„小时间隔向地震局报告或传真动态信息,如有新的突出灾情随时报告。2.2.2 震区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迅速调查了解灾情,向上级人民政府报告并抄送地震部门,可越级报告。
2.2.3 国务院民政、公安、安全生产监管、交通、铁道、水利、建设、教育、卫生等有关部门迅速了解震情灾情,及时报国务院办公厅并抄送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地震局和民政部。
2.2.4 地震局负责汇总灾情、社会影响等情况,震后4小时内报送国务院办公厅并及时续报;同时向新闻宣传主管部门通报情况。
2.2.5 发现因地震伤亡、失踪或被困人员有港澳台人员或外国人,事发地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邀请单位要迅速核实并上报港澳办、台办或外交部并抄送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地震局和民政部。港澳办、台办按照有关规定向有关地区、机构通报,外交部按照有关规定向有关国家通报。2.3 震情灾情公告
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地震局和有关省(区、市)地震部门依照有关信息公开规定,及时公布震情和灾情信息。震后1小时内组织关于地震时间、地点和震级的公告;震后24小时内组织灾情和震情趋势判断的公告;适时组织后续公告。指挥与协调
3.1 灾区所在省(区、市)人民政府领导灾区地震应急工作。
3.1.1 省(区、市)人民政府了解震情和灾情,确定应急工作规模,报告国务院并抄送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地震局和民政部,同时通报当地驻军领导机关。3.1.2 宣布灾区进入震后应急期,启动抗震救灾指挥部部署本行政区域内的地震应急工作,必要时决定实行紧急应急措施。
3.1.3 省(区、市)抗震救灾指挥部组织指挥部成员单位和非灾区对灾区进行援助,组成现场抗震救灾指挥部直接组织灾区的人员抢救和工程抢险工作。3.2 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统一领导、指挥和协调国家地震应急工作。
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指挥长(国务院分管领导)主持召开指挥部全体会议,通报震情和灾情,根据灾害程度和灾区的需求,决策和处理下列事项:
(1)协调解放军总参谋部和武警总部组织指挥部队参加抢险救灾。
(2)调遣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公安消防部队等灾害救援队伍和医疗救护队伍赴灾区。
(3)部署饮用水和食品的供给、伤员后送、物资调运、灾区内外交通保障。
(4)组织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成员单位和有关地区对灾区紧急支援。
(5)视情况,建议国务院向国际社会呼吁援助。
(6)视情况,建议国务院实施跨省(区、市)的紧急应急措施以及干线交通管制或者封锁国境等紧急应急措施。
(7)按照中央慰问及派出工作组规定派工作组赴灾区慰问、指导抗震救灾工作。3.3 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设在地震局,落实指挥部抗震救灾工作部署。
(1)汇集、上报震情灾情和抗震救灾进展情况。
(2)提出具体的抗震救灾方案和措施建议。(3)贯彻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的指示和部署,协调有关省(区、市)人民政府、灾区抗震救灾指挥部、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成员单位之间的应急工作,并督促落实。
(4)掌握震情监视和分析会商情况。
(5)研究制定新闻工作方案,指导抗震救灾宣传,组织信息发布会。
(6)起草指挥部文件、简报,负责指挥部各类文书资料的准备和整理归档。
(7)承担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日常事务和交办的其他工作。
3.4 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其他成员单位设立部门地震应急机构负责本部门的地震应急工作,派出联络员参加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工作。3.5 国务院办公厅负责对抗震救灾中的重大事项进行协调。应急响应行动
4.1 人员抢救及工程与基础设施抢险
4.1.1 地震局协调组织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开展灾区搜救工作;协调国际搜救队的救援行动。
4.1.2 解放军总参谋部、武警总部组织指挥部队赶赴灾区,抢救被压埋人员,进行工程抢险。
4.1.3 公安部组织调动公安消防部队赶赴灾区,扑灭火灾和抢救被压埋人员。4.1.4 卫生部组织医疗救护和卫生防病队伍抢救伤员。
4.1.5 建设部组织力量对灾区城市中被破坏的给排水、燃气热力、公共客货交通、市政设施进行抢排险,尽快恢复上述基础设施功能。4.2 转移和安置灾民
4.2.1 民政部做好灾民的转移和安置工作。
4.2.2 当地政府具体制定群众疏散撤离组织与指挥方案,规定疏散撤离的范围、路线、避难场所和紧急情况下保护群众安全的必要防护措施。4.3 地震现场监测预报与灾害调查评估
4.3.1地震局负责组织、协调地震现场监测与分析预报,对震区地震类型、地震趋势、短临预报提出初步判定意见;组织开展地震烈度调查,确定发震构造,调查地震宏观异常现象、工程结构震害特征、地震社会影响和各种地震地质灾害等;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在各级政府的配合下,共同开展地震灾害损失评估。4.4 次生灾害防御
4.4.1 公安部协助灾区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火灾发生,处置地震次生灾害事故。4.4.2 水利部、国防科工委、建设部、信息产业部、民航总局对处在灾区的易于发生次生灾害的设施采取紧急处置措施并加强监控;防止灾害扩展,减轻或消除污染危害。4.4.3 环保总局加强环境的监测、控制。
4.4.4 国土资源部会同建设、水利、交通等部门加强对地质灾害险情的动态监测。4.4.5 发展改革委、质检总局、安全监管总局督导和协调灾区易于发生次生灾害的地区、行业采取紧急处置。4.5 疾病预防与控制
4.5.1 卫生部对灾区可能发生的传染病进行预警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和控制暴发流行,检查、监测灾区的饮用水源、食品等。
4.5.2 发展改革委协调灾区所需药品、医疗器械的紧急调用。
4.5.3 食品药品监管局组织、协调相关部门对灾区进行食品安全监督;对药品、医药器械的生产、流通、使用进行监督和管理。
4.5.4 其他部门应当配合卫生、医药部门,做好卫生防疫以及伤亡人员的抢救、处理工作,并向受灾人员提供精神、心理卫生方面的帮助。4.6 社会力量动员与参与
4.6.1 灾区各级人民政府组织各方面力量抢救人员,组织基层单位和人员开展自救、互救。
4.6.2 灾区所在的省(区、市)人民政府动员非灾区的力量,对灾区提供救助。4.6.3 邻近的省(区、市)人民政府根据灾情,组织和动员社会力量,对灾区提供救助。
4.6.4 其他省(区、市)人民政府视情况开展为灾区人民捐款捐物的活动。4.7 通信与信息系统恢复
4.7.1 信息产业部组织、协调电信运营企业尽快恢复受到破坏的通信设施,保证抗震救灾通信畅通。
4.7.2 自有通信系统的部门尽快恢复本部门受到破坏的通信设施,协助保障抗震救灾通信畅通。
4.8 电力系统恢复
4.8.1 发展改革委指导、协调、监督灾区所在省级电力主管部门尽快恢复被破坏的电力设施和电力调度通信系统功能等,保障灾区电力供应。4.9 交通运输保障 4.9.1 铁道部、交通部、民航总局组织对被毁坏的铁道、公路、港口、空港和有关设施的抢险抢修;协调运力,保证应急抢险救援人员、物资的优先运输和灾民的疏散。4.10 治安保障
4.10.1 武警总部加强对首脑机关、要害部门、金融单位、救济物品集散点、储备仓库、监狱等重要目标的警戒。
4.10.2 公安部、武警总部协助灾区加强治安管理和安全保卫工作,预防和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维护社会治安,维护道路交通秩序,保证抢险救灾工作顺利进行。4.11 物资保障
4.11.1 发展改革委、粮食局调运粮食,保障灾区粮食供应。4.11.2 商务部组织实施灾区生活必需品的市场供应。4.11.3 民政部调配救济物品,保障灾民的基本生活。4.12 资金保障
4.12.1 财政部负责中央应急资金以及应急拨款的准备。4.12.2 民政部负责中央应急救济款的发放。4.13 呼吁与接受外援
4.13.1 外交部、民政部、商务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呼吁国际社会提供援助,并提出需求。
4.13.2 民政部负责接受国际社会提供的紧急救助款物。
4.13.3 地震局、外交部负责接受和安排国际社会提供的紧急救援队伍。4.13.4 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向国际对口组织发出提供救灾援助的呼吁;接受境外红十字总会和国际社会通过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提供的紧急救助。
4.14 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其他成员单位按照职责分工,做好有关工作。信息发布
5.1 地震灾害发生后,地震局、民政部按照《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新闻发布应急预案》和本部门职责做好信息发布工作,并适时举行新闻发布会,分别介绍震情、灾情和救灾工作情况。在发生可能产生国际影响的重大敏感或涉外事件时,要商报新闻办,及时组织对外报道。
5.2 各新闻媒体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做好新闻报道工作。涉外事务 6.1 外交部、新闻办负责按有关规定办理外国专家和外国救灾人员到现场进行考察和救灾、外国新闻记者到现场采访事宜。
6.2 外交部对申请来华救灾人员、新闻记者及科学考察专家的入境手续可作特殊处理,海关总署、质检总局予以配合。
6.3海关总署、商务部、质检总局对救灾物资的入境手续可作特殊处理。6.4 地震局会同外交部、海关总署、质检总局组织接待中心,协调联合国救援中心和来华外国救援队的救援行动。
6.5 处于灾区的外国驻华使领馆及其人员、外国民间机构或国际组织代表机构及其人员,由归口管理部门负责协调安置。
6.6处于灾区的应有关部门邀请临时来华的外宾、外商及海外人士,由邀请单位负责协调安置。
6.7 处于灾区的外国来华旅游者和港澳台旅游者由旅游接待部门负责协调安置。应急结束
达到下述条件,由宣布灾区进入震后应急期的原机关宣布灾区震后应急期结束。有关紧急应急措施的解除,由原决定机关宣布。
(1)地震灾害事件的紧急处置工作完成。
(2)地震引发的次生灾害的后果基本消除。
(3)经过震情趋势判断,近期无发生较大地震的可能。
(4)灾区基本恢复正常社会秩序。后期处置
8.1 政府及部门、单位因救灾需要临时征用的房屋、运输工具、通信设备等应当及时归还;造成损坏或者无法归还的,按照国务院有关规定给予适当补偿或者作其他处理。8.2 民政部负责接受并安排社会各界的捐赠。
8.3 保监会依法做好灾区有关保险理赔和给付的监管。
8.4 地震局负责对地震灾害事件进行调查,总结地震应急响应工作并提出改进建议报国务院。
附录:
Ⅱ—Ⅳ级应急响应
Ⅱ级应急响应 发生以下情况之一者,启动Ⅱ级应急响应:
(1)在人口较密集地区发生6.5—7.0级地震;
(2)地震灾害造成50人以上、300人以下死亡。1.1 指挥与协调
1.1.1 灾区所在省(区、市)人民政府领导灾区地震应急工作。
1.1.1.1 省(区、市)人民政府了解震情和灾情,确定应急工作规模,报告国务院并抄送地震局和民政部,同时通报当地驻军领导机关。
1.1.1.2 宣布灾区进入震后应急期,启动抗震救灾指挥部部署本行政区域内的地震应急工作,必要时决定实行紧急应急措施。
1.1.1.3 省(区、市)抗震救灾指挥部组织指挥部成员单位和非灾区对灾区进行援助,组成现场抗震救灾指挥部直接组织灾区的人员抢救和工程抢险工作。1.1.2地震局在国务院领导下,组织、协调国家地震应急工作。
1.1.2.1地震局局长主持会商,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成员单位派员参加会商,作出相应工作部署,加强抗震救灾工作的指导,研究、处理下列事项:
(1)向国务院报告震情、灾情,提出地震趋势估计并抄送国务院有关部门。
(2)向灾区派出地震局地震现场应急工作队。
(3)向国务院建议派遣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经批准后,组织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赴灾区紧急救援。
(4)根据灾区的需求,向国务院建议调遣公安消防部队等灾害救援队伍和医疗救护队伍赴灾区、组织有关部门对灾区紧急支援。
(5)当地震造成大量人员被压埋,向国务院建议调遣人民解放军部队和武警部队参加抢险救灾,经批准后,协调解放军总参谋部和武警总部组织指挥部队行动。
(6)当地震造成两个以上的省(区、市)受灾,或者地震发生在边疆地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并造成严重损失,向国务院建议派出工作组;经批准后,派出工作组前往灾区,协调解决省(区、市)人民政府难以解决的问题。
(7)对地震灾害现场的国务院有关部门工作组和各级各类救援队伍、支援队伍、保障队伍的活动进行协调。
(8)及时向国务院报告地震应急工作进展情况。
1.1.2.2 当地震造成损失构成特大地震灾害事件时,提请国务院提高应急响应级别并落实国务院部署。1.1.3 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联络员单位按照职责分工,做好相关工作。1.2 应急响应行动
根据灾区的需求,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联络员单位和灾区各级政府区实施应急响应,参照“I级应急响应行动”规定执行。Ⅲ级应急响应
发生以下情况之一者,启动Ⅲ级应急响应。
(1)在人口较密集地区发生6.0—6.5级地震;
(2)地震灾害造成20人以上、50人以下死亡。2.1 指挥与协调
2.1.1 灾区所在市(地、州、盟)人民政府领导灾区地震应急工作。
2.1.1.1 市(地、州、盟)人民政府了解震情和灾情,确定应急工作规模,报告省(区、市)人民政府并抄送地震局和民政厅,同时通报当地驻军领导机关。2.1.1.2 启动抗震救灾指挥部部署本行政区域内的地震应急工作。
2.1.1.3 市(地、州、盟)抗震救灾指挥部组织人员抢救和工程抢险工作,组织指挥部成员单位和非灾区对灾区进行援助。2.1.2 地震局组织、协调国家地震应急工作。
地震局副局长主持会商,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成员单位派员参加会商,作出相应工作部署,加强抗震救灾工作的指导,研究、处理下列事项:
(1)向国务院报告震情、灾情,提出地震趋势估计并抄送国务院有关部门。
(2)向灾区派出地震局地震现场应急工作队。
(3)当地震造成较多人员被压埋并且难以营救,向国务院建议派遣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经批准后,组织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赴灾区。
(4)根据灾区的需求,向国务院建议调遣公安消防部队等灾害救援队伍和医疗救护队伍赴灾区、组织有关部门对灾区紧急支援。
(5)对地震灾害现场的国务院有关部门工作组和各级各类救援队伍、支援队伍、保障队伍的活动进行协调。
(6)适时向国务院报告地震应急工作进展情况。
2.1.3 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联络员单位按照职责分工,做好相关工作。2.2 应急响应行动 根据灾区的需求,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联络员单位和灾区各级政府区实施应急响应,参照“I级应急响应行动”规定执行。Ⅳ级应急响应
发生以下情况之一者,启动Ⅳ级应急响应。
(1)在人口较密集地区发生5.0—6.0级地震;
(2)地震灾害造成20人以下死亡。3.1 指挥与协调
3.1.1 灾区所在县(市、区、旗)人民政府领导灾区地震应急工作。
3.1.1.1 县(市、区、旗)人民政府了解震情和灾情,确定应急工作规模,报告市(地、州、盟)人民政府并抄送地震部门和民政局。
3.1.1.2 启动抗震救灾指挥部部署本行政区域内的地震应急工作。3.1.2 地震局组织、协调国家地震应急工作。
地震局副局长主持会商,作出相应工作部署,加强抗震救灾工作的指导,研究、处理下列事项:
(1)向国务院报告震情、灾情,提出地震趋势估计并抄送国务院有关部门。
(2)向灾区派出地震局地震现场应急工作队。
(3)对地震灾害现场的国务院有关部门工作组的活动进行协调。
(4)应急结束后,向国务院汇报地震应急工作。3.2 应急响应行动
根据灾区的需求,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联络员单位和灾区各级政府区实施应急响应,参照“I级应急响应行动”规定执行。
第二篇:张家界市特种设备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简明操作手册
张家界市特种设备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简明操作手册
一、手册编制依据
《张家界市特种设备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张政办函〔2007〕192号),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特种设备事故应急处置工作。
二、应急指挥体系
市人民政府设立张家界市特种设备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简称市特种设备事故应急指挥部:
指挥长:市人民政府分管副市长。
副指挥长:市人民政府协管副秘书长、市质监局局长、市安全监管局局长。
成员:市政府新闻办、市总工会、市经委、市公安局、市卫生局、市建设局、市交通局、市环保局、市民政局、市劳动保障局、市财政局、市旅游局、市消防支队、市保险协会等部门(单位)负责人。
办公室设在市质监局,由市质监局分管副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
三、应急响应分级
根据特种设备安全事故造成的危害性、紧级程度和发展态势分为一般(Ⅳ级)、较大(Ⅲ级)、重大(Ⅱ级)、特别重大(Ⅰ级)四级。
Ⅳ级:造成1人以上、2人以下死亡〈含失踪〉,或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下,或需紧急转移安置100人以上、1000人以下的事故。
Ⅲ级:造成3人以上(含3人)、9人以下死亡〈含失踪〉,或危及3人以上、9人以下生命安全,或10人以上、49人以下中毒(重伤),或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或需紧急转移安置1000人以上、10000人以下的事故。
Ⅱ级:造成10人以上(含10人)、29人以下死亡〈含失踪〉,或危及10人以上、29人以下生命安全,或50人以上、99人以下中毒(重伤),或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2000万元以下,或需紧急转移安装10000人以上、50000人以下的事故。
Ⅰ级:造成30人以上(含30人)死亡〈含失踪〉,或危及30人以上生命安全,或100人以上中毒(重伤),或直接经济损失2000万元以上,或需紧急转移安置50000人以上的事故。
四、应急响应行动
IV级:区县特种设备事故应急指挥部组织实施应急救援,市特种设备应急指挥部进入预备状态,做好应急准备。
Ⅲ级:市特种设备事故应急指挥部及时报请市人民政府启动《张家界市特种设备安全事故应急预案》Ⅲ级响应,全面组织实施应急救援工作。
Ⅱ级、Ⅰ级:市特种设备事故应急指挥部立即组织实施应急救援,并及时向市人民政府、省安全监管局、省质监局报告。市人民政府迅速报请省人民政府启动《湖南省特种设备安全事故应急预案》Ⅱ级、Ⅰ级应急响应。市特种设备事故应急指挥部在省特种设备事故应急指挥部和市人民政府的统一指挥下,积极主动地全面做好应急救援工作。
Ⅲ级、Ⅱ级、Ⅰ级特种设备事故发生后,市特种设备事故应急指挥部迅速成立特种设备事故现场应急指挥部(下设综合协调、抢险救助、警戒保卫、医疗救援、后勤保障、信息发布、善后工作等应急工作组,负责相关具体工作),组织实施应急救援;市特种设备事故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及时通知市特种设备事故应急指挥部成员单位,赶赴特种设备事故现场开展应急救援工作。
1.综合协调组:由市质监局牵头,市相关部门(单位)、事发地人民政府参与,组织协调现场应急救援的人员、交通、通信和装备等资源调配,对事故进行调查分析,提出处理意见。
2.抢险救助组:市质监局、市总工会、市消防支队牵头,事发地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单位)参加,负责查明事故性质、影响范围及可能继续造成的后果,制定抢险救援方案,开展现场应急救援工作。
3.警戒保卫组:市公安局牵头,负责事故现场安全保卫工作。
4.医疗救护组:市卫生局牵头,负责事故医疗救护和卫生防疫工作。
5.后勤保障组:事发地人民政府牵头,市相关部门(单位)参加,负责提供应急救援物资及装备,做好电力、通信设施抢修等工作。
6.信息发布组:市政府新闻办牵头,市质监局、市安全监管局、市旅游局等部门参加,负责事故应急救援的信息发布工作。
7.善后工作组:事发地人民政府牵头,市财政局、市旅游局、市民政局、市保险协会及有关保险机构、事发单位参加,负责伤亡人员及家属的安抚、抚恤、理赔等工作。
五、应急联络方式
市特种设备事故应急指挥部办公室主任:朱允红(市质监局副局长),手机:***;电话8258206;传真:8258218。
市特种设备事故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联系人:梁高庆(市质监局特设科科长),手机:***;电话:2183505。
第三篇:地震应急预案
三家塘小学小学地震应急预案
地震灾害是人类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之一,其突发性强,破坏性大,对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构成了巨大威胁。为了保证破坏性地震临震预报发布后,迅速全面地做好各项抗震救灾准备工作及破坏性地震发生后,高效、有序地开展应急自救工作,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减少人员伤亡,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预案。
一、总则
(一)编制目的
为了地震应急能够协调、有序和高效进行,最大程度地减少师生伤亡。
(二)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灾减震法》、《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国家地震应急预案》,结合本校实际制定本预案。
(三)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我校处置地震灾害事件的应急活动。
(四)工作原则
1、地震灾害事件发生后,学校在本级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下按照本预案实施地震应急。
2、发生地震灾害事件,学校组织教师、学生避震及校内疏散,及时向教育主管部门及本级政府报告师生伤亡和校舍受损情况,并按照本级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的要求做好受伤师生的送治和学生的安置工作。
3、普及防震减灾知识、开展地震应急演练是做好地震应急工作的基础。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
(一)我校成立相应的防震减灾工作领导机构,负责部署、指挥校园突发性地震事件的预防和处置工作。
1、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代桂兰 副组长:李瑞华
(二)临震应急行动
1、启动预案
当发生4级以上地震时,自动启动本预案。
2、紧急避险
要保持镇定,切莫惊慌失措。听到警报后由班主任或任课教师尽快组织学生躲避到安全地点,千万不要匆忙逃离教室。
(1)上课时间:
在教室内的学生:应迅速抱头或头顶书包就地躲避,身体采用卧倒或蹲下的方式,使身体尽量低,躲到桌边或墙角,以保护身体避免被砸,但不要靠近窗口。
躲避的姿势:将一个胳膊弯起来保护眼睛不让玻璃击中,另一只手用力抓紧桌腿。在墙角躲避时,把双手交叉放在脖子后面保护自己,可以拿书包或其他保护物品遮住头部和劲部。卧倒或蹲下时,也可以采用以下姿势:脸朝下,头近墙,两只胳膊在额前相交,右手正握左臂,左手反握右臂,前额枕在臂上,闭上眼睛和嘴,用鼻子呼吸。
(2)下课时间:
在教室外的同学,应立即跑到空旷的地方,用双手放在头上,防止被砸,要避开建筑物和电线;在操场上的同学,感觉地震来临时,要保持镇静站立在空旷地或蹲下,不能乱跑,更不能再躲进建筑物里。
3、人员疏散
当地震震动结束后,校防震减灾领导小组及时发出疏散指令,当课教师听从指令按照本预案的疏散方案组织学生行疏散。
各层楼梯口的疏导员,负责本层楼梯口的疏散秩序,防止学生推挤、倒地和掉队。各层楼梯口的疏导员由本层第一个疏散班级的当课老师担任。整栋教学楼内的学生全部撤离后,各层疏导员方可撤离。
疏散到操场后,立即清点师生人数。学生以班为单位由当课老师清点人数,教师以办公室为单位由校领导清点人数;后勤、医务、保卫等部门由其负责人清点人数。并将情况报校抗震救灾指挥部。
(二)震后应急行动
第四篇:地震应急预案
**乡地震应急预案
编制目的:
为了加强地震应急工作,使地震应急工作快速、有序、高效地实施,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减轻地震灾害损失和社会影响,维护社会稳定。
编制依据:
依据《小金县地震应急预案》,结合本乡实际制定本预案。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抚边乡处置地震灾害事件的应急活动。工作原则:
接到上级通知的地震短临预报或地震灾害事件发生后,我乡立即按照预案开展地震应急工作,处置本区域内地震灾害事件。
一、临震应急
接到县政府发布的地震短临预报后,即可宣布进入临震应急期。主要措施是:
1、乡防震减灾领导小组立即召开会议通报震情,安排部署地震应急工作。
2、检查各村抗震救灾措施的落实情况,必要时按上级要求发布避震通知,组织各村村民按预定的疏散路线避震。
3、配合有关部门对辖区内的生命线工程和次生灾害源采取紧急防护措施,确保震时不受大的破坏。
4、加强各村地震科普知识的宣传,防止发生地震谣传或误传,维护社会安定。
二、震后应急对策
地震发生后,防震减灾领导小组立即转为抗震救灾指挥部,乡党委书记为指挥部指挥长,指挥部全体成员应在30分钟内到乡会议室集中(不另行通知),并根据县抗震救灾指挥部的要求,立即组织开展应急救援和抗震救灾工作。
1、迅速了解震情、灾情,将人员伤亡,房屋受损情况及时上报县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
2、组织青壮年开展抢险救灾,本着先救人,后救物的原则,就近开展救助活动。
3、组织各村村民疏散转移到安全地带,防止强余震造成人员伤亡。
4、组织乡卫生所开展救护工作,保证伤员及时得到救治。
5、引导、配合社会支援力量共同抢救被埋压人员,并做好死难者的善后工作。
6、组织全乡民兵及青壮年力量配合有关部门尽快恢复供水、供电,保证村民用水、用电。
7、协助公安民警做好全乡的治安防范工作,严厉打击趁火打劫及其它犯罪活动,同时做好防火、防毒、防爆等工作。
8、积极争取救灾物资,安排好群众生活。
三、地震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
(一)领导小组及职责 领导小组
成立乡抗震救灾领导小组,在县党委、政府及县抗震救灾指挥部统一领导下,开展辖区地震灾害事件的应急工作。
组 长:乡党委书记)
(乡乡长)
副组长:(乡党委副书记)
(乡副乡长)
(派出所所长)(乡中心校校长)(乡卫生院长)成 员:*** 抗震救灾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抢险救灾组、治安保障组、医疗救护组、疏散安置组。
主要职责 震前预防阶段:
(1)制定本乡地震应急预案,落实任务,责任到人;(2)负责本辖区防震减灾工作,部署和落实地震应急措施;(3)宣传普及防震减灾知识,增强群众的防震减灾意识及自救互救能力;
(4)制定震时人员疏散方案,规划各村人口疏散路线及场地;
(5)各村组建志愿者队伍,落实抢险救灾人员,储备必需的救助工具和物资食品。
地震发生后:
(1)组织全乡民兵及青壮年开展抢险救灾,自救互救;组织其余所有群众紧急疏散到安全场地;
(2)开展灾情调查,及时掌握灾情、震情、险情及其发展趋势,上报县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在形势紧急时向上级部门请求支援;
(3)协调解决地震应急和抗震救灾中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4)组织县卫生院开展救护和卫生防疫工作;(5)协助公安民警做好本乡的治安防范工作;(6)组织群众做好防火、防毒、防爆等工作;
(7)负责救灾物资的接收、登记、发放工作;(8)负责上级部门交办的其它工作。
(二)各工作组及职责
1、办公室 主 任:*** 成 员:*** 主要职责
①负责迅速了解、收集和汇总灾情、震情、险情,及时向县地震局报告;②传达、贯彻、落实县抗震救灾指挥部的决策;组织有关会议和接待工作;③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向公众发布震情、灾情等有关信息;④围绕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工作,开展科学、有效的宣传,鼓励、动员群众战胜地震灾害;及时平息地震谣传或误传;⑤适时宣传抗震救灾的先进事迹、模范人物,及时把党和政府的指挥意图、应急决策告诉群众,激励人们振奋精神,恢复生产,重建家园;
2、抢险救灾组 组 长:*** 成 员:**乡全体民兵 主要职责
①立即集结抢险救灾人员和器材,根据指挥部的命令迅速开展抢险救灾;②按照先人后物的原则,及时抢救被埋压的人员;③协助医疗救护组及时运送重伤员;④出现重大火灾、水灾等次生灾害后,立即配合组织救灾。
3、治安保障组 组 长:*** 成 员:乡派出所全体民警 主要职责
①维护全乡社会治安,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②抢救
并保护国家重要财产、文物、档案材料和贵重物品;③协调供水、供电部门抢修供水、供电设施,保障居民生活用水、用电,防止次生灾害发生。
4、医疗救护组 组 长:*** 成 员:乡卫生院全体医务人员 主要职责
①积极组织乡卫生院开展救护工作,保证伤员及时得到救治;②加强灾区卫生防疫,防止和控制疫情的发生蔓延。
5、疏散安置组 组 长:---成 员:各村村主任 主要职责
①组织各村群众按照预定的疏散通道及路线疏散到避难场所;②组织群众搭建防震棚,安置无家可归人员;③组织群众做好各类次生灾害和强余震的防范工作;④做好死难者的善后工作,妥善安置丧失亲人的孤儿和老人;⑤组织救灾物资的接收、登记、分配、运送、发放工作;
四、附则
1、本方案自制定下发之日起生效。
2、防震减灾报告电话:
乡防震减灾工作指挥部办公室电话:
乡防震减灾指挥部指挥长办公室电话:
二O一三年三月一日
第五篇:地震应急预案
为保证我校地震应急工作高效、有序地进行,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安全,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国家预防地震应急预案》和市《预防地震应急预案》,结合我校防震减灾工作实际,特制定本预案。
一、抗震减灾应急机构的组成和职责
(一)抗震减灾应急领导小组
组长:许开雄
成员:黎德恩、林鸿、黄俊广、沈庆禄、各班班主任及各科任老师
(二)应急机构的职责
1、组长职责
地震发生后,领导地震应急工作,统一组织、指挥协调抗震减灾抢险的紧急救援工作。负责与现场抗震救灾指挥部和县直各有关部门应急机构保持系。
2、领导小组成员职责
(1)迅速了解、收集和汇总震情、灾情,及时向教育局抗震减灾应急领导小组报告并及时与县直各有关部门应急机构保持联系。
(2)协助市地震观场工作组加强余震监视和震情分析会商。
(3)组织震害损失调查和快速评估,开展地震考察、宏观异常调查,了解和汇总应急工作情况。
(4)负责报送地震新闻宣传报道。
(5)负责处理领导小组日常事务,办理抗震减灾领导小组交办的其它事项。
二、应急通信保障
(一)应急通信保障是应急预案实施的重要条件,一旦发生地震,应急通信设备必须保持畅通无阻。
(二)要优先保证重要用户、重点用户以及生命工程用户的通信。
三、对学生进行抗震常识教育
1、避震要点
震时是跑还是躲,我国多数专家认为:震时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地方,是应急避震较好的办法。避震应选择室内结实、能掩护身体的物体下(旁)、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开间小、有支撑的地方,室处开阔、安全的地方。
2、身体应采取的姿势:
伏而待定,蹲下或坐下,尽量蜷曲身体,降低身体重心。抓住桌腿等牢固的物体。保护头颈、眼睛,掩住口鼻。避开人流,不要乱挤乱拥,不要随便点明火,因为空气中可能有易燃易爆气体。
3、教学楼避震
正在上课时,要在教师指挥下迅速抱头、闭眼、躲在各自的课桌下。在操场或室外时,可原地不动蹲下,双手保护头部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不要回到教室去。震后应当有组织地撤离。千万不要跳楼!不要站在窗外!不要到阳台上去!必要时应在室外上课。
四、校抗震救灾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开展以下工作:
1、召开校防抗震救灾领导小组工作会议,通报震情趋势,部署紧急避险和抢险救灾工作。
2、随时了解、掌握地震动态并及时向学校抗震救灾领导小组各应急工作组通报。
3、检查学校各部门、各应急救援工作组的应急措施和防震减灾准备工作的落实情况。
4、督促校重点部位和易发生次生灾害的部位,采取紧急措施和特殊保护措施,检查消防设施。
5、根据上级指挥机构发布的地震动态宣布临震应急期的起止时间,根据震情发展趋势决定师生避震疏散时间及范围。
6、强化地震知识的宣传教育,防止地震信息误传和谣传,稳定社会秩序。
五、震时应急反应。破坏性地震发生后,学校地震应急工作领导小组自动转为学校抗震救灾指挥部,统一指挥、协调师生疏散、抢险救援等应急处置工作。
1、应急指挥。学校抗震救灾指挥部立即部署、协调和开展应急救援和救护工作。保持学校与政府抗震救灾指挥部、教育部门、地震部门的通信联系,向有关部门了解地震震级、发生时间和震中位置、震情趋势等情况。保证24小时通信畅通。
2、人员疏散。应急疏散组应立即按照应急预案和人员疏散、转移方案,组织师生疏散、转移至安全区域。在疏散、转移时,应采取必要的防护、救护措施。
3、抢救伤员。抢险救灾组应立即组织开展自救互救,抢救被埋压人员;组织校区内搜救工作,对需要救治的伤病员组织现场抢救,并帮助其迅速脱离危险环境。协助专业救援队搜救被埋人员。协助卫生医疗救护队抢救伤病员、开展校区疾病预防和水源卫生监控等工作。
4、抢排险情。抢险救灾组对震后破坏的供排水、供电、校内道路、基础设施进行抢排险,尽快恢复学校基础设施功能;协助公安、消防部队扑灭火灾和保护校内重点文档资料、重要设施。
5、安全保卫。安全保卫组尽快组织人力,加强治安管理和安全保卫工作,维护校园秩序,配合公安部门预防和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保证抢险救灾工作顺利进行。加强对学校公共财产、救济物品集散点、重点实验室的警戒。
6、信息收集。学校在开展救援工作的同时,立即将伤病员数量、救治情况、救援力量以及建筑物倒塌、震灾损失的初步估计等情况报告市教育局。
7、应急响应终止。学校的地震灾害救援工作完成,伤病员在医疗机构得到救治,师生情绪稳定,并得到妥善安置,学校及时恢复正常的教学秩序,经批准可宣布地震应急响应终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