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幼儿观察记录
1、3、3观察记录
观察幼儿:郭zhenghao
年龄:6岁
性别:男 观察场景:建构区
午 餐
户外活动 观察方法:随机性记录 观察记录:
场景一:建构区
起始至结束时间:10:07—10:15 他拿来几个酒瓶盒子,一个一个围成一圈,形成一个方形,然后大约在中间的位置放了两个牛奶罐子,又准备架第二层酒瓶盒子,在放第一块时他看了看盒子的中间部分,然后再把盒子的中间部位放在第一层两个盒子的接缝处,来回比较了两次又接着架第二个、第三个,直到第二层酒瓶盒子全部架好。此时他又拿来薯片盒子立在第二层上面,在邻近的两条边上大概立了9个,此时他见到身边的小伙伴用纸杯套起来立在上面,他说:“唉!纸杯也可以呀!”他立即从身边拿了几个纸杯套在一起放在酒瓶盒上,然后低下头跟旁边的薯片盒比较一下高矮,发现矮了又拿来三个纸杯套在原来的纸杯上,比一比,说:“一样高了。”
老师自述:从整个过程来看,他具备了基本的建构能力,首先是围合,他能利用酒瓶盒子围成一个方形,并注意每个盒子上下对齐;其次在第二层时能看到他学会了垒高和堆砌,能运用堆砌砖头的方法,注意到取手中盒子的中心点和底层两个盒子的接缝处;当他看到同伴运用套杯与薯片盒子比高矮时,他立即模仿,由此可以看出你善于学习,同时还运用了等量替换的方法用套杯替换薯片盒子进行搭建。
启发:自主游戏给幼儿带来了探索和思考的机会,幼儿在尝试探索过程中运用围合、垒高、堆砌和等量替换等方法实现自己的游戏目的,从而实现课程游戏化的精神——自主和自发。
场景二:午餐
起始至结束时间:10:55—11:10 他来到集体盛饭的地方,刚拿起饭铲就说:“我少盛点。”好像还有点不好意思。他盛好小半碗饭来到桌子边,开始吃饭,勺子在碗里拔动了两三下,然后用勺子舀起屈指可数的几粒米饭和一点点的西红柿汁和皮,先吃了一口,又吃了一口,吃完了勺子里的饭菜,然后又吃一口大约有手指头大小的菜和西红柿,又咬了一口圆干子,他见我偶尔抬起头看着他,下意识地开始用勺子从靠近嘴的碗边往嘴里刨饭,现在勺子里的饭越来越多了,基本上能盖住勺子的底面积,一点一点,不一会儿,他吃了碗里一半饭,一个米粒掉在桌子上,他动作麻利地捡起来放在餐盘里,又埋头继续吃,七八分钟后饭吃完了。老师说:“圆干子谁还想吃的?”他立即举手大声地说:“老师,我想吃。”得到圆干子后,他笑眯眯地对身边的同伴说:“我可喜欢吃圆干子了。”然后又继续吃。
老师自述:从进餐过程来看,可以推断出孩子饮食的量和咀嚼食物具备的良好习惯。首先自主盛饭时他给自己定了量——少盛点,结果确实是盛了小半碗,说明孩子能掌握自己的饭量和控制手部饭铲盛饭的量,其次在进餐时他总是小口小口的吃饭菜,细细的咀嚼食物,从碗边开始吃饭,一点一点的吃,直到碗里吃干净,可以看出孩子进餐时良好的习惯。在进餐时对于自己喜欢的食物能大胆的表达。当然也看出他每次只能小口小口的进餐跟他喉咙的深浅也有关系。
启发:从开展了自主进餐后,我们就发现了部分孩子手部的精细动作有了明显的提升,孩子控制饮食的量也是比较好的,在进餐中孩子的自主、轻松的氛围都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
场景三:户外游戏
起始至结束时间:2:15—2:20 今天户外游戏提供了坦克车和PVC管子,孩子们自主探索两种材料的玩法。随着我问题的抛出——今天请小朋友们用坦克车和PVC管子玩一玩。他和同伴立即动手拿来坦克车,将坦克车立起来,然后拿来PVC管子握住一头在里面转起来,我说:“你们在干什么?”他开心地说:“我们在搅水泥,这是搅拌机,搅呀搅呀搅呀!”同伴也跟着搅起来,这时其他小朋友开始模仿他们的创意。过了一会儿,他看见大家在玩划小船的游戏,他跟同伴说:“我们也来玩划小船呀!”得到同伴的同意后,两个人站在坦克车里,将PVC管子横握在手里,只听他们高兴地说:“划呀划呀划小船喽!大家快让开啦!”只见场地上一只只小船有序的划起来。
老师自述:在本次活动中,他思维的灵活性和迁移能力以及主动探索都得到相应的发挥。首先是改变坦克车横着躺在地上的玩法,将其立起来,运用手中的PVC管子尝试转动,由此联系生活中的搅拌机,这是平时在生活中观察所得到的信息,这也是以物代物,幼儿经验迁移的体现。其次他在看到别人创造出了新的玩法时,立即与同伴商量模仿别人创造出来的游戏玩法。
启
发:材料诱发孩子游戏智慧,经验激发孩子游戏灵感,而自主愉悦、自发创造的游戏则能让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
江苏省淮安市清河新区幼儿园
赵冬梅 2016.1.13
第二篇:幼儿观察记录
幼儿观察记录
扬中市兴隆中心幼儿园 2017~2018学第一学期
【观察日期】2017年12月11日 【开始时间】09:40 【结束时间】10:10 【 观察者 】朱彩娟 【观察对象】滕滕 【儿童年龄】5岁
【观察地点】中一班美工区 【观察主题】好大的旭旭 【观察背景】
主题《我长大啦》中的美工活动“这就是我”一直在区域里延续。从最开始表现个性的脸,到表现半身像,到现在的全身像,孩子们对“人”的表现越来越具体,越来越细腻。从表现自我发展到表现同伴,见证了孩子们成长的历程。
【观察情境】 镜头1:
滕滕从美工区取来一张大铅画纸,垫在飞行棋毛毯上,让旭旭脱了鞋子平躺在纸上,自己跪在毛毯上,右手握铅笔,沿着旭旭的身体轮廓描画着。
镜头2:
滕滕用橡皮擦擦去铅画纸上多余的轮廓线,然后和旭旭分头用剪刀沿着轮廓线剪起来。
镜头3:
滕滕和旭旭用透明胶将剪坏的“手臂”粘起来,修好后,滕滕拿着剪下的“纸人人”贴在旭旭身上比划着大小。
镜头4:
滕滕用纸粘土、皱纹纸、树枝等材料先从头部开始装饰。他取来粗的吸管比划着老拇指的长短,然后剪下吸管。
镜头5:
又找来细的吸管逐个比划着其他四个指头,然后剪下,分别贴在手臂的末端。镜头6:
滕滕邀请馨怡一起参与到装饰过程中来,他负责衣服和裤子的装饰,左边用绿色的瓦楞纸、橙色的纸粘土,右边也用绿色的瓦楞纸、橙色的纸粘土装饰。馨怡则用粉色和黄色亮片装饰脖子上的项链。【观察分析】
旭旭是滕滕的好朋友,他说,“我今天要做一个大大的旭旭,而且要和他一模一样高!”
1.能运用已有经验——沿轮廓描线。
借鉴以前描画手掌的经验,成功描画了一个完整的“人体”轮廓。2.能较灵活地使用剪刀,手部精细动作以及手眼协调能力大大提高。能沿描画的轮廓线轻松剪下“纸人人”。
3.能运用“比划”估计“纸人人”与真人的大小。4.合作意识越来越强。
工程大的作品耗时耗力,滕滕知道邀请小伙伴一同参与制作。
5.能表现出人体的基本结构,且在装饰过程中能注意细节的刻画,如手指。【措施】
对“纸人”模型的装饰还停留在简单的粘贴技能上,可以考虑从服饰的花纹、样式上来打造属于男孩子的特点。后续还可以跟进引导其做立体的人。
第三篇:幼儿观察记录
幼儿观察记录报告——幼儿园大班个案分析
学前教育本科0901-王晶晶-09950119
一、案例现象:
章文,是大班的一个小女孩,也是我本学期的主要观察对象。她有一双大大的黑眼睛,长得十分乖巧可爱,这也是刚开始吸引我注意的原因。章文是一个比较安静内向的幼儿,平常话语不多,不经常主动举手或者参与同伴们的游戏或交流。
⑴观察一
①今天的晨间活动是练习跳绳,待自由练习时,章文一个人在一旁跳着。当有其他幼儿靠近时,她会说:“你让一下,你让一下。”渐渐的,很多幼儿开始相互比赛,大家你叫我,我叫你,但是没有人来叫章文一起参加,章文也没有想要参加的意思,离其他幼儿远远的。
②在这次社会课中,郑老师要求每一组幼儿合作搭建一座社区。很快,幼儿们开始七手八脚的搭了起来,章文所在的那个小组也不例外。章文只是负责给小组拿一些材料,并没有直接上参与,而其他几名幼儿也是自己搭着,没有注意到章文,当然也没有邀请她一起玩。
③这是一次体育课的游戏,老师要求一组每一组的幼儿要全部到达终点才能算胜利。章文所在的小组除了章文都到了终点,于是大喊着:“我们胜利了,我们胜利了。”却没有发现,其实章文还没有到。
⑵观察二
①全实践了一学期,我发现章文基本不在课堂上举手发言,偶尔被老师抽到回答问题时,非常的紧张。
②一次章文不小心把牛奶洒在了地上,郑老师看见了,就问:“是谁把牛奶洒在地上的?没有人回答是吧?”章文悄悄的离开了现场到厕所把自己的杯子洗干净之后回到了座位上。
③这是12月08日全实践时发生的一幕:今天晨间活动的时候,发生了一个小小的意外,章文不小心把皮球从二楼踢了下去。本来章文只是想把皮球踢回去,没想到踢到了楼下。章文一下子惊呆了,脸上全是惊恐的表情,接着她转投四处看了看,发现我也看见了这一情况,立刻向我跑过来。
“老师,怎么办啊?”章文轻声的问,小手紧紧的抓着我。“章文打算怎么办呢?”我没有给她建议 “我们下去捡球吧。”章文说
我同意了,但是得先和郑老师说一下吧。但是,章文一听要把这件事告诉郑老师,怎么都不愿意了,一屁股坐在地上。“怎么了?”我问她。“我不要让郑老师知道。”
“为什么不要让郑老师知道啊?” “会被骂的!”章文不假思索的回答。
“可是,章文,这球是不是你踢下去的呢?” 章文点点头。
“犯了错误就要承认,对吗?” 章文又点点头。
“那我们去告诉郑老师好吗? “不要,我不要!我会被骂的。” “郑老师不会骂你的。”
“会的,会的!”章文还是不愿意。过了一会儿,章文拽着我的手打算去告诉郑老师,半路又退了回来。没办法,郑老师大概发现了,就问是什么事。章文低着头不说话,小手紧紧地抓着我。我只好把情况说了一下。
“章文,球时你踢下去的吗?”郑老师问。“嗯。”章文低着头。
“万一下面有弟弟妹妹怎么办?”
章文看上去吓了一跳,显然她没有想到下面还有弟弟妹妹在游戏,说:“郑老师,我去捡好了。”
“要去你去好了。”郑老师说。
章文听了,立刻转身就打算下楼去捡球,但是郑老师让我把她带了回来。
二、案例分析:
⑴现象一
①同伴是指与儿童相处的,且具有相同或相近社会认知能力的人。一般的,同伴关系是指年龄相同或相近的儿童之间的一种共同活动并相互协调的关系,或者主要指同龄儿童或心理发展水平相当的个体之间在交往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人际关系。同伴接纳性是指儿童在同伴群体中被喜欢和接受的程度,包含受欢迎程度和社交地位两种属性。
②章文性格内向、慢性、好静、不爱说话,瘦瘦小小的她在应该是属于被忽视型儿童一类,在集体活动中,如体育游戏中的接力等,她并不主动参与,其他幼儿也不会来叫她一起玩。交往中缺乏积极主动性且不善交往,孤独感比较重。
⑵现象二
①师幼关系指的是在托儿所、幼儿园或其他早期教养机构中形成的师生关系。具有游戏性、稳定性和亲密性、内因的长久性和外显的单向性。师幼关系的类型主要有严厉型、灌输型、开放学习型、明主型。儿童自身特征、教师自身特征、儿童特征与教师特征的组合等都会影响师幼和谐关系的建立。
②观察之后,不难看出,章文很“怕”郑老师,怕老师的批评,怕老师的责骂。性格内向的章文,不会像男孩子一样来是淘气惹祸,也就是这样,老师对她的关注也相对减少了吗,和老师的结束也就相对减少了,这也是导致章文怕老师的一个原因。加之,郑老师平常就比较严肃,并不常表扬章文,只是在她做错事的时候会批评。
三、措施建议:
①对忽视行儿童采用行为训练法,也可采用认知和情感训练方法。庞丽娟(1992,1993)采用教导、角色扮演和及时强化等方法,使被忽视的幼儿的交往行为特征和社交地位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陈会昌(1997)采用有结构的故事讲解加系列提问的方法,对6岁幼儿进行2周的训练,结果有效的促进了他们对友谊特性的认知发展,互相帮助和冲突解决的行为都有了明显的进步。
②多多鼓励章文参加集体活动,培养幼儿们团队合作的精神,互帮互助;通过故事等形式教导幼儿们友谊的认识,关心每一个伙伴。
③给予章文信任,帮其战胜胆怯心理,树立信心,通过正确的引导培养团体与集体意识。
④加强教师的素质,给与幼儿更多情感支持、学习帮助与交流,耐心的倾听幼儿,和幼儿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⑤家园配合,共施良策,促其转变。主动与家长联络交流,共同研究探索一套科学的、适应章文的特点的教育方案,关注和支持对章文有益的兴趣和爱好,并为之提供方便,培养她的主动性和参与意识;多以积极肯定的态度来帮助章文树立自强、自立、自信的信念。
第四篇:幼儿观察记录
幼儿观察记录——幼儿园小班个案分析
一、案例对象:
王沐琳,是小班的一个小女孩,也是我本学期的主要观察对象。她在我实习的第一天就主动和我来询问我是谁,这给我留下深刻印象,所以我选择她作为我的观察对象。王沐琳是个太过活泼的小女孩,她有着旺盛的好奇心,事事都争第一。但她同时又是一个游离于群体之外,不受纪律约束,喜欢搞破坏,喜欢乱跑,让老师很头疼的孩子。
二、观察现象:
1、观察一
A、小班晨间活动有很多种类,有单人的也有群体的。有一次老师组织幼儿一起围着圈开火车,所有的幼儿都蜂拥而上,大家你叫我,我叫你,排起了队伍,但是没有人来叫王沐琳一起参加,王沐琳也没有想要参加的意思,离其他幼儿远远的,在一旁傻傻的看。B、在区角活动中,有一项搭积木的活动,幼儿通常会合作搭建一座城堡。幼儿们在老师的鼓励下,会积极的进行合作搭建,每当搭建完成后就会让老师来看自己的作品。但在这个时候王沐琳都会搞破坏将幼儿好不容易搭建的城堡推到,久而久之,玩积木的幼儿都会特别注意王沐琳,防止她再来搞破坏。她玩游戏总是选择单人游戏,从不与她人合作。C、为了庆祝六一节,老师特别编了啦啦操,其中有个动作需要相邻两排的幼儿互相配合,一方蹲下,一方站起来围着蹲下的那方绕圈。王沐琳所在的小组除了王沐琳都做到了,别的幼儿都已经转完了圈,只有她还傻愣愣的站着。还有一个动作,是要求王沐琳那组的幼儿以及另一组幼儿钻圈,王沐琳是钻的最慢的一个,当别的幼儿都钻完时都大喊着:“我们胜利了,我们胜利了。”却没有发现,其实王沐琳还没有到。
2、观察二
A、实践了六个星期,我发现王沐琳基本不在课堂上举手发言,不过她会很积极的直接下位告诉老师(她坐第一位),且总会在老师讲课的时候自言自语。
B、通过实习,我发现王沐琳很会表达自己想要什么,但是她往往不会选择表达方式。比如说每次吃饭的时候,当饭被摆在桌上时,她总是第一个凑上来,虽然老师还没有叫道她。C、还有一个事件让我记忆犹新:有一次区角活动的时候,发生了一个小小的意外,王沐琳又把小朋友们的城堡给一下子推到了,有一个小男孩一下子就发火了,狠狠上来就要打她,王沐琳一下子惊呆了,我赶紧上去阻止,但是王沐琳的小辫子还是被扯了下来,王沐琳一下就哭了,边哭边不依不饶的要我帮她梳小辫,但当时正巧有个孩子留鼻血,我忙着帮他拿纸止血,就说等一下,但王沐琳还是紧紧的跟着我,边哭边嚷。“老师,怎么办啊?小辫掉了,你帮我扎。”小手紧紧的抓着我。
我说:“”等一下哦,王沐琳,我帮他止一下鼻血,马上帮你扎小辫。”
但她还是不依不饶的抓着我的衣服要我马上帮她扎,到后来甚至一屁股坐在地上哭。
另一旁的班主任看见了,马上把她拎到一边,和刚刚跟她打架的小男孩一起教育,但是王沐琳还是哭的很凶,有一种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气势。最后我帮她梳好了小辫,她才停下哭泣,但没过多久她就立马把刚刚的教训忘得一干二净,又去捣乱。
三、案例分析:
1、现象一
A、王沐琳性格有点任性,孤僻,不爱说话,并不瘦小的她在班级群体中却是属于被忽视型儿童一类,在集体活动中,如体育游戏中的钻圈等,她并不主动参与,其他幼儿也不会来叫她一起玩。交往中缺乏积极主动性且不善交往,孤独感比较重。
B、同伴是指与儿童相处的,且具有相同或相近社会认知能力的人。一般的,同伴关系是指年龄相同或相近的儿童之间的一种共同活动并相互协调的关系,或者主要指同龄儿童或心理发展水平相当的个体之间在交往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人际关系。同伴接纳性是指儿童在同伴群体中被喜欢和接受的程度,包含受欢迎程度和社交地位两种属性。而王沐琳就是属于那类被群体排斥的一类,她没有好朋友,每次游戏都是单独进行。
⑵现象二
①师幼关系指的是在托儿所、幼儿园或其他早期教养机构中形成的师生关系。具有游戏性、稳定性和亲密性、内因的长久性和外显的单向性。师幼关系的类型主要有严厉型、灌输型、开放学习型、明主型。儿童自身特征、教师自身特征、儿童特征与教师特征的组合等都会影响师幼和谐关系的建立。
②观察之后,不难看出,王沐琳并不“怕”老师,她缺乏一定的纪律意识,每次能表达自己的意愿但是往往方法失当,她不怕老师的批评,不怕老师的责骂。拥有超常好奇心的王沐琳,会像男孩子一样淘气惹祸,也就是这样,老师对她的关注会增多不少,和老师的接触也会增加,但大多是老师的批评,次数多了也就导致王沐琳不怕老师,她就更无所顾忌。加之,她常常游离于群体之外,久而久之就会产生孤独感,也就更不喜欢跟别的小朋友相处,也就不会受别的小朋友影响产生纪律意识,使得她的纪律意识薄弱,更加让老师头疼。
四、措施建议:
A、对忽视行儿童采用行为训练法,也可采用认知和情感训练方法。庞丽娟(1992,1993)采用教导、角色扮演和及时强化等方法,使被忽视的幼儿的交往行为特征和社交地位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陈会昌(1997)采用有结构的故事讲解加系列提问的方法,对6岁幼儿进行2周的训练,结果有效的促进了他们对友谊特性的认知发展,互相帮助和冲突解决的行为都有了明显的进步。
B、多多鼓励王沐琳参加集体活动,培养幼儿们团队合作的精神,互帮互助;通过故事等形式教导幼儿们友谊的认识,关心每一个伙伴。
C、加强教师的素质,给与幼儿更多情感支持、学习帮助与交流,耐心的倾听幼儿,和幼儿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D、家园配合,共施良策,促其转变。主动与家长联络交流,共同研究探索一套科学的、适应王沐琳的特点的教育方案,关注和支持对王沐琳有益的兴趣和爱好,并为之提供方便,培养她的主动性和参与意识;多以积极肯定的态度来帮助王沐琳树立自强、自立、自信的信念。
第五篇:如何写幼儿观察记录
如何写观察笔记
育 蕾 幼 儿 园
2015年9月
作为一名教师,应学会写观察记录,写好观察记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幼儿,改善教育目标,促进每个幼儿全面和谐地发展。写观察记录时,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确定观察原则
首先,通过本次观察,希望能解决某方面的问题。只有明确了解观察目的,才能在观察过程中有意地、完整地、具体地记录下来,根据观察记录再采取相应的措施,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其次,在记录过程中要注意如实记录幼儿的表现。这是幼儿真实情况的表现,教师不要将自己的想法强加进去,以免影响观察的效果。无论好坏,但记无妨。从而使观察记录真实化。
最后,写出自己对本次观察的分析,以及应采取的措施。无论幼儿在观察过程中表现是好是坏,都要仔细分析,找出原因。再根据具体情况、幼儿的个性特征、家庭教育等等,考虑加强或改善哪些教育行为,制定或调整哪些教育计划,从而有针对性地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二、选择观察对象
幼儿都有自己的个性特点,有的好表现自己,有的性格内向,还有的活泼好动,所以要先确定观察的对象,再采用个体观察或全体(小组)的观察,也可以连续几天的观察。
如观察本班幼儿任晓芸,观察时间:2000年2月28日
目的:帮助孩子学会自己穿脱衣服,要求孩子努力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观察实录:
下午午睡时,任晓芸脱掉鞋子、外裤、坐在床上开始脱衣服,先将头往下缩,衣服往上拉,拉了一会儿脱不下来,再拉袖子,由于两手配合不熟练,就是脱不下来。旁边有同伴看见,开始帮助她脱,由于用力不对,还是没有脱下来。最后请求老师帮助。
分析:
从观察中看出,任晓芸平时在家根本不自己脱衣服。
原因有二:1.家长包办代替太严重了,在家里她母亲都代她做了,因此她觉得不会做可以让老师和同伴帮助代她做。
2.孩子本身依赖性太强,一遇到困难就不动了,影响了她的动手能力以至于什么都不会。
措施:
1.帮助任晓芸学会穿脱衣服,先教她正确的穿脱衣服的方法,利用课间休息或游戏时间让她练习。
2.和家长联系,告知孩子在园的情况,争取家长配合。
过了一星期,再次观察任晓芸,发现有明显进步了,但穿脱衣服的动作还是不熟练,鼓励孩子继续努力,再次与家长联系,不放松对孩子的要求,以鼓励、表扬为主,提高练习的积极性。又过了半个月,家长高兴地告诉我:“她现在在家自己穿脱衣服了,再也不要我们帮助了。谢谢老师。”看到孩子的进步我也很高兴,但马上我又为任晓芸制订了下一个目标:提高动手能力,为同伴做好事,继续进行观察。
三、详述观察内容
幼儿在活动中的各方面表现都可以观察。如幼儿的兴趣、好恶、特长、与同伴的关系、与老师的关系等等,以发展的眼光观察幼儿,根据教育目标决定观察内容。如本班幼儿顾成,由于年龄小,家长教育不当,养成了任性的坏毛病,脾气又很倔。我确定他为观察目标。
第一次,有一天早上,他一进来对我看了一眼,马上就跑到自己座位上去玩了。我知道他的个性,如果这时一定要让他喊我,他一定又会发脾气,呆呆地站在那儿。所以为了让他感觉到我在注意他,我就故意和他靠近。这时,其他幼儿进来向我问好,我也热情地回答。顾成不好意思地冲我笑笑,小声地说:
“老师,早。”于是我在班内又进行了一次礼貌教育。过了一个月,我第二次观察顾成,那天,眼光看见顾成走进了活动室,他一直走到我身旁对我说:“汪老师,早!”我抬头高兴地说:“顾成,早!”他快乐地跑过去玩了。以后几天,我观察到他每天到园时都很有礼貌地说:“汪老师,早!”我觉得他有进步了,又进一步提出要求:“以后声音响一些,好吗?”他点头答应了。果然以后他每天都大声地喊我。有时放学时或路上看见我也很有礼貌。家长都说孩子懂礼貌了。
四、写好观察记录
为了写好观察记录,并及时对发生的情况作出分析,我特设计了一张表格来进行观察。
例表
观察时间: 2000年3月14日
观察目的: 帮助蒋伟杰建立活动规则
观察实录: 早晨蒋伟杰较晚来园,他进来先对老师说了声“老师,早!”就站在活动室内看同伴活动,然后有同伴喊他一声,他走到那一组玩了一会儿,什么也没做成。于是到剪剪贴贴组,可是由于他不会用剪刀,剪的不好看,同伴笑他,他就停下来和小朋友打闹。当老师讲评时,蒋伟杰一直和旁边的小朋友讲话,别人不理他,他一个人讲。忽然,他发现小朋友去小便了,他马上起身去小便。
分析记录: 从观察中看出,蒋伟杰参加活动的规则意识不高。因为他大多数来园较晚,参加游戏活动太少。对一些活动的方法和技能掌握不好,这就影响了他参加活动的动机和兴趣,以至于象蜻蜓点水一样。什么都玩,什么都玩不好。
采取措施:
1.通过个别教育,教会他使用工具和材料。
2.提醒孩子早一点到园,参加游戏时帮助他建立活动规则意识。
3.与家长联系,争取家长配合,在家为孩子提供一些练习、操作的机会。
按照以上方式,每天认真地写好观察记录,一学期就会积累了一些对教育有益的资料,对自己的教育工作会有很大的帮助,并且也能更好地写好观察记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