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探险家的故事
了解古今中外探险家的故事
魏格纳的故事
魏格纳于1880年11月1日出生在德国柏林,从小就喜欢幻想和冒险,童年时就喜爱读探险家的故事,英国著名探险家约翰·富兰克林成为他心目中崇拜的偶像。为了给将来探险做准备。他攻读气象学。1905年,25岁的魏格纳获得了气象学博士学位。1906年,他终于实现了少年时代的远大理想,加入了著名的丹麦探险队,来到了格陵兰岛,从事气象和冰川调查。为了找到更多的证据,1930年4月,魏格纳率领一支探险队,迎着北极的暴风雪,第4次登上格陵兰岛进行考察,在零下65℃的酷寒下,大多数人失去了勇气,只有他和另外两个追随者继续前进,终于胜利地到达了中部的爱斯密特基地。11月1 日,他在庆祝自己50岁的生日后冒险返回西海岸基地。在白茫茫的冰天雪地里,他失去了踪迹。直至第二年4月才发现他的尸体。他冻得像石头一样,与冰河浑然一体了。
麦哲伦的故事
古代中国人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古代巴比伦人认为地是圆的,大地周围是河流;古代欧洲人认为大地是一个平面,海的尽头是无底洞。为了证实这一点,1519年奉西班牙国王之命,率领探险队寻找到通往东印度群岛的香料群岛这一西行路线,西行横渡大西洋至巴西的一路上风平浪静,但后来情形开始恶化。船队中有一艘船遇风暴失事。接着几名船长密谋反对他。有一艘船调头返航。麦哲伦将谋 反者中的一名处死,将两名弃留在荒凉的海滩上后,又扬帆启航。当船队抵达马里亚纳群岛时,当地居民向他们发起了攻击。由于食物短缺,他和他的队友们不得不用船上的老鼠充饥。后来,在一次与菲律宾麦克坦岛上部落的交战中,麦哲伦阵亡,死亡剥夺了麦哲伦成为世界上第一位完成环球航行探险家的荣誉。
麦哲伦船队的5艘远洋海船只剩下“维多利亚”号远洋帆船,出发时的二百多名船员只剩下18名船员返回。麦哲伦船队以巨大的代价获得环球航行成功,证明了地球是圆球形的,世界各地的海洋是连成一体的。为此,人们称麦哲伦是第一个拥抱地球的人。
达尔文的故事
1831年,达尔文开始环球考察,考察期间有三个人患“热病”死去,但达尔文却坚持攀登安第斯山,他们冒着严寒登上了了这座山,在此期间,他明白了大地升降的道理,最后历尽五年的环球考察,收集了许多标本,为写《物种起源》奠定了基础。
罗伯特·皮尔瑞
探险成果:最早到达北极 时 间:1909年
罗伯特·皮尔瑞和他信赖的伙伴马瑟·汉森(另一个天才探险家),以及其他4名队员一起向北前进。前往北极的途中,他们铲除了15米高的冰峰,忍受着极其寒冷的天气,遭遇过漫无边际的大雾——那大雾仿佛是整个北美大草原燃烧冒出的黑烟。
当他们最终到达北极时,衣衫破烂的皮尔瑞激动万分,他挥舞着妻子亲手缝制的美国国旗,真实地感觉到自己正站在世界的顶端。
斯文赫定(瑞典人)发现楼兰古迹
1886年秋天,斯文赫定进入大学学习。1890年4月,斯文赫定再次踏上远赴中东的征途。作为瑞典王国外交使团的翻译,他圆满完成了任务,并在国王支持下,开始了它在亚洲的第二次探险旅行。1890年12月,他由俄国进入中国新疆省,抵达中亚名城喀什。1891年1月初,斯文赫定离开中国,返回瑞典。1893年10月16日,斯文赫定又一次离开故乡,前往亚洲。1894年2月进入帕米尔高原,并在慕士塔格山脚下住了一段时间,曾试图攀登这个名副其实的“冰山之父”。1894年5月1日,抵达喀什。1895年2月17日,斯文赫定走向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由于经验不足、条件恶劣,经过苦苦支撑才被正巧路过的一支骆驼队搭救。
1896年1月,他在塔瓦库勒装备了驼队,向东穿越沙海,1月23日黄昏,驼队来到一片久无生机,死树枝全脆得像玻璃的废墟,也就是当地人所谓的丹丹乌里克——象牙房子,整个遗址气势恢宏,建筑规格不同寻常。这个远离近代绿洲带的往古沙埋古城,曾是古国于阗的重镇,面后来,斯坦因、特林克勒等在这儿都作过发掘,所获颇丰,它的存在至少证实,千年之前塔里木的沙漠绿洲格局与今天迥然不同。丹丹乌里克对再现中国古代西域文明发展程度最高的塔里木河流域精彩纷呈古城邦具有里程碑意义,后来赫定还探访了通古孜巴斯特的原始村落,初次由南向北纵穿了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证实了野骆驼乐园的存在,抵达罗布荒原,使“罗布泊位置”这个“世纪之争”迈出了一大步。
尧茂书,用生命换取首漂长江
1985年6月12日,尧茂书骑牦牛去长江源途中。
1985年6月,尧茂书从沱沱河开始漂流长江,希望赶在美国同行前完成首漂长江的目标。然而,一个月后,尧茂书触礁遇难。
第二年,尧茂书被追认为烈士,当地政府在乐山大佛对面修筑了近10米高的铜头钢身像,以纪念这位“长漂第一人”。
张骞出使西域
汉武帝时的张骞,渴望为国建功立业,公元前138年,汉武帝派他带着百余名随从从长安西行,在途中被匈奴人捉住,扣留了十年,但他牢记使命,设法逃脱,张骞返回长安,向汉武帝报告了西域的见闻,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再次派张骞出使西域,带上万关牛羊和大量丝绸,访问了西域许多国家,从此汉朝和西域的交往日趋频繁。
余纯顺
上海人,生于1951年12月,大学本科, 1988年7月1日开始孤身徒步全中国的旅行、探险之举。行程达4万多公里,足迹踏遍23个省市自治区。已访问过33个少数民族发表游记40余万字。沿途拍摄照片8千余幅,为沿途人们作了150余场题为“壮心献给父母之邦”的演讲。尤其是完成了人类首次孤身徒步川藏、青藏、新藏、滇藏、中尼公路全程。征服“世界第三极”的壮举,1996年6月13日在即将完成徒步穿越新疆罗布泊全境的壮举时,不幸在罗布泊西遇难。1996年6月,余纯顺走到了自己生命的最后一站--罗布泊沙漠。对于徒步探险的人,这是个死亡地带,几乎没有人曾经走过去。余纯顺要徒步穿越。他走进了罗布泊,不久,就发生了一场沙尘暴。余纯顺悲壮遇难。
刘雨田
中国历史上第一位职业探险家刘雨田,1942年2月26日生于河南省长葛县,原是新疆乌鲁木齐铁路局机关的一名干部。面对外国人的挑战,1984年5月,他毅然舍弃一切,开始徒步万里长城。经过一年多的艰苦跋涉完成壮举,成为世界上第一位徒步万里长城的人。之后,他又徒步丝绸之路、黄土高原、新疆罗布泊、攀登格拉丹冬和昆仑雪山、考察神农架野人、喜马拉雅雪人、绒布冰川上、沿喜马拉雅和雅鲁藏布江旅行、试登穆朗玛、三次穿越殧之海塔克拉玛干、古尔班通古物等中国五大沙漠。至今他已经完成四十三个考察旅行探险项目。足迹遍及祖国大陆的山山水水,世界数百家报刊、杂志、电视能报道了他的探险事迹,人称他为“二十世纪世界罕见的旅行家、探险家”。
他用自己的双手拍摄了一万多张黑 白彩色照片,写下了二百多万字的探险日记,内容涉及政治、历史、地理、文学、哲学、艺 术、气功和考古等各种领域,他的几部作品已 陆续发表,曾多次获得全国大奖,有的还作为 爱国教材选进初中课本,待出的书目是《长城 漫记》《丝路纪行》《神秘的罗布泊》《穿越 死亡之海》《世界第三极探险记》《探险生涯》 等。
唐玄奘
玄奘,世称唐三藏,俗姓陈,河南陈留人,生于隋文帝仁寿二年(602),圆寂于唐高宗麟德元年(664)。十二岁时出家,遍读佛经,深体宗旨,决心削发皈依佛法,为佛家事业贡献一生。可是玄奘没有以既有的成就而感到自足,于是周游国内各地,遍访高僧。玄奘发现既有经论之义或隐或显,不免有所出入,令人不知所从。于是决心西行求法,以弄明白众多的疑问。
玄奘载满名震五印的声誉回到长安,夹道相迎的有数十万人之多。次日,长安街上陈列着玄奘带回来的佛舍利粒,金檀佛像七尊,经论520夹657部,从朱雀街排到弘福寺,长达数十里,群聚无数瞻仰者,烧香散花不断。玄奘的西行求法,往返共历十七年,行程高达五万里,大大促进了中印文化的交流,并为佛教在中土的进一步发展开辟了道路。
第二篇:探险家故事
登山类:
魏格纳于1880年11月l日出生在德国柏林,从小就喜欢幻想和冒险,童年时就喜爱读探险家的故事,英国著名探险家约翰•富兰克林成为他心目中崇拜的偶像。为了给将来探险做准备。他攻读气象学。1905年,25岁的魏格纳获得了气象学博士学位。1906年,他终于实现了少年时代的远大理想,加人了著名的丹麦探险队,来到了格陵兰岛,从事气象和冰川调查。为了找到更多的证据,1930年4月,魏格纳率领一支探险队,迎着北极的暴风雪,第4次登上格陵兰岛进行考察,在零下65℃的酷寒下,大多数人失去了勇气,只有他和另外两个追随者继续前进,终于胜利地到达了中部的爱斯密特基地。11月1 日,他在庆祝自己50岁的生日后冒险返回西海岸基地。在白茫茫的冰天雪地里,他失去了踪迹。直至第二年4月才发现他的尸体。他冻得像石头一样与冰河浑然一体了。
马可•波罗出身于旅行世家。他的父亲尼科洛和叔叔马泰奥都是威尼斯商人。他俩于13世纪60年代因经商到了中国。1271年,两人再度出访,并带年轻的马可一起前往。他们到了中国,进宫觐见蒙古族统治者----元世祖忽必烈。他们在中国逗留了24年,经商发了大财。马可•波罗赢得了忽必烈的信任,多次受派遣远行中国各地,并到过印度、缅甸、锡兰(今斯里兰卡)以及东南亚等地。
两极:
阿蒙森于1911年9月走上了南极点的路。越往南走,路越艰险,冰缝越来越多,一不小心就可能丧命。阿蒙森等终于登上了南极高原,山脉连绵不断。最后,他带领队员们克服重重困难。最终登上顶峰。阿蒙森的南极探险,在人类对自然的征服史上写下光辉的一页。他一生勇于探险,并为此耗尽全部财产。最后,他在56岁时为营救在北极区遇险的朋友,葬身在北冰洋的冰窟中。
罗伯特·皮尔瑞和他信赖的伙伴马瑟·汉森(另一个天才探险家),以及其他4名队员一起向北前进。前往北极的途中,他们铲除了15米高的冰峰,忍受着极其寒冷的天气,遭遇过漫无边际的大雾——那大雾仿佛是整个北美大草原燃烧冒出的黑烟。
当他们最终到达北极时,衣衫破烂的皮尔瑞激动万分,他挥舞着妻子亲手缝制的美国国旗,真实地感觉到自己正站在世界的顶端。
航天类:
1961年4月12日莫斯科时间上午9时零7分,加加林乘坐“东方”1号宇宙飞船从拜克努尔发射场起航,在最大高度为301公里的轨道上绕地球一周,历时1小时48分钟,于上午10时55分降落在苏联境内,完成了世界上首次载人宇宙飞行,实现了人类进入太空的愿望。
2003年10月15日,中国第一次载人航天飞船船土地第五板空间。中国千年的梦想终于实现了。这一重要事件,不仅激励着每一个中国人。和全世界都震惊了。杨立伟成为中国第一个登上太空。他在太空停留20个小时,第二天早上安全着陆。他拍摄了许多空间中的图片。为以后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信息。他不仅是中国也是世界的巨大贡献。下一步我们的国家计划在几年的月亮。我们都感到自豪,并期待着一天的旅行。
第三篇:探险家故事
中外探险家的故事
1.麦哲伦的故事
麦哲伦(Magellan,Ferdinand),葡萄牙著名航海家和探险家,先后为葡萄牙(1505~1512)和西班牙(1519~1521)作航海探险。从西班牙出发,绕过南美洲,发现麦哲伦海峡,然后横渡太平洋。在一次与菲律宾麦克坦岛上部落的交战中,麦哲伦阵亡。由于他的阵亡,使麦哲伦失去了成为世界上第一位完成环球航行探险家的机遇。虽在菲律宾被杀,他的船只继续西航回到西班牙,完成第一次环球航行。被认为是第个环球航行的人。麦哲伦的突出贡献不在于环球航行本身,而在其大胆的信念和对这一事业的出色指挥。他是第一个从东向西跨太平洋航行的人。他以3个多月的航行,改变了当时流行的观念:从新大陆乘船向西只消几天便可到达东印度。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用实践证明了地球是一个圆体,不管是从西往东,还是从东往西,毫无疑问,都可以环绕我们这个星球一周回到原地。这在人类历史上,永远是不可磨灭的伟大功勋
2..张骞的故事
公元前139年,汉武帝派张骞前往大月氏国。他的使命是帮助该地区人民起来抵抗侵略者。张骞被匈奴族捉去囚禁了11年,但他获释后再度前往中国以西的地方探险。他的旅行路线经过阿富汗,当时尚无人到过中国以西这么远的地方。张骞回来后,使大汉皇帝第一次听到了关于印度、中东以及欧洲诸国的消息。张骞是第一位横穿阿富汗旅行的中国人,后来的中国商人带着丝绸和玉石,沿张骞所经过的路线,翻山越岭来到中国西北并穿过了戈壁沙漠。这条路线后来被称为“丝绸之路”。
3..玄奘的故事
玄奘是一位前往佛教发源地印度取经的和尚。他从中国出发,旅途历时16年,行程达6·4万千米,途经阿富汗、克什米尔和印度北方等地。他的旅行是秘密进行的,因为当时的皇帝尚不允许中国人跨出国门到外界去旅行。玄奘在旅途中多次遇险,危险主要来自恶劣的天气和险峻的高山。玄奘有一次在喝泉水时,差点被箭射死。后来他又在印度北方塔克西拉王国被投入狱中。为了逃命,他几乎冻死。
4..徐霞客的故事
徐宏祖(1586-1641),字振之,号霞客,江苏江阴人,是明代杰出的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一生钟情于神州山水。在“学而优则仕”的封建时代,他克服难以想象的困难,从二十二岁开始,周游全国。,游历名山大川,历时30余年,不畏艰险,足迹遍布今江苏、浙江、江西、两广,及云贵高原等17省。每到一地,即按日记事,将所见所闻写成日记体裁的游记。对各地的山形地貌、川河源流及地质、气候、物产、民俗等深入进行探索,详尽记述。他详细考察了我国西南地区岩溶的分布、类型、成因和农业利用,是世界上研究岩溶地貌的第一人。明思宗崇祯十四年(1641),徐霞客病故。其遍访各地的游记,由季会明等人整理成书,名为《徐霞客游记》。
5.刘雨田的故事
刘雨田,中国历史上第一位职业探险家。1942年2月26日生于河南省长葛县,原是新疆乌鲁木齐铁路局机关的一名干部。面对外国人的挑战,1984年5月,他毅然舍弃一切,开始徒步万里长城。经过一年多的艰苦跋涉完成壮举,成为世界上第一位徒步走完万里长城的人。之后,他又徒步丝绸之路、黄土高原、新疆罗布泊,攀登格拉丹冬和昆仑雪山,考察神农架野人、喜马拉雅雪人、绒布冰川,沿喜马拉雅和雅鲁藏布江旅行,试登珠穆朗玛,三次穿越死亡之海塔克拉玛干、古尔班通古特等中国五大沙漠。至今他已经完成四十三个考察旅行探险项目。足迹遍及祖国大陆的山山水水,港台及世界数百家报刊、杂志、电视台报道了他探险事迹,人称他为“二十世纪世界罕见的旅行家、探险家”。
风风雨雨!近十年来,他只身闯大漠,走戈壁,攀险山,涉大河,用自己的血水、泪水和汗水为祖国填补了一个以一个的探险空白。生生死死!他用自己的双手拍摄了一万多张黑白彩色照片,写下了两百多万字的探险日记,内容涉及政治、历史、地理、文学、哲学、艺术和考古等多种领域。他的几部作品已陆续发表,曾多次获得全国大奖,有的还作为爱国主义教材选进初中课本,待出的书目是《长城漫记》《丝路纪行》《神秘的罗布泊》《穿越死亡之海》《世界第三极探险记》《探险生涯》等。
6.长江第一漂-------尧茂书
肯·沃伦(美)正式向中国政府申请漂流长江,尧茂书首先呼吁: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应由中国人自己来完成长江的首次漂流。1985.6,尧茂书经过一年的准备后,自费奔赴长江源头,开始单人漂流长江的壮举。7.24,行程1300公里后在金沙江通珈峡翻船遇难,32岁。尧茂书的牺牲,震动了80年代的中国青年,要求继承尧茂书的遗志,完成长江全程漂流,实现由中国人首先征服长江的壮举。
7.徒步壮士-------余纯顺
余纯顺,上海人,是职业探险者。孤身徒步全中国的旅行、探险。他的理想是走访遍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和56个民族主要的聚居地。
他的行程达4万多公里,足迹踏遍23个省市自治区。访问过33个少数民族,发表游记40余万字。沿途拍摄照片8千余幅。尤其是完成了人类首次孤身徒步川藏、青藏、新藏、滇藏、中尼公路全程。征服“世界第三极”的壮举。1996年6月,余纯顺走到了自己生命的最后一站--罗布泊沙漠。对于徒步探险的人,这是个死亡地带,几乎没有人曾经走过去。余纯顺要徒步穿越。他走进了罗布泊,不久,就发生了一场沙尘暴。余纯顺悲壮遇难。
8.斯文赫定(1865年~1952年)
是瑞典籍的世界著名探险家,他从16岁开始,从事他终身以之无怨无悔的职业探险生涯,因为探险,他终身未婚,与姐姐相依为命,走完他的人生之路。他的名字,在他的祖国,不但路人皆知,而且为人们所热爱崇敬,与诺贝尔有齐名之誉。
斯文·海定最重要的一项发现,是1894年~1897年在中国西部塔克拉玛干沙漠探险时得到的。他解开了环绕罗布泊这个咸水湖盆地的位置之谜。
1900年,斯文·海定在沙漠中发现了楼兰城遗迹。1905年,他重访西藏后,绘制了第一张详细的西藏地图,并且发现了印度河的发源地。斯文·海定继续旅行,直到60多岁。他撰写了许多本关于自己长途旅行的书。这使他成为20世纪最有名的探险家之一。在探险旅行中,斯文·海定收集了8000多个岩石标本以及古代文明的遗物。这些物品如今保存在瑞典斯德哥尔摩 的斯文·海定基金会。
9.哥伦布
哥伦布(145l-1506),西班牙著名航海家,是地理大发现的先驱者。他出生于意大利热那亚,从小就向往着海上航行,尤其喜欢读《马可·波罗游记》。《马可·波罗游记》生动地描述了中国、印度等这些东方国家。在他的眼里,这些富庶的东方国家简直是“黄金遍地,香料盈野”。
通过阅读《马可·波罗游记》,哥伦布一直幻想有朝一日能够远游世界,去亲自游历那诱人的东方乐园。
今天,当人们谈起美洲的时候,总忘不了第一个发现美洲的人——哥伦布。1493年3月15日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新大陆是欧洲人於15世纪末发现美洲大陆及邻近的群岛后对这片新土地的称呼。在发现新大陆前,美洲大陆对欧洲人来讲是陌生的,他们普遍认为整个世界只有欧亚非三个大洲而没有其他大陆的存在。现在的美国部分地图就是他发现的~
10.第一个证实北极是海洋的探险家—南森
弗里德持乔夫·南森是挪威的一位北极探险家、动物学家和政治家。他由于1888年跋涉格陵兰冰盖和1893-1896年乘“弗雷姆”号横跨北冰洋的航行而在科学界出名。南森还因为从西伯利亚、中国和世界其它地区遣返50万名战俘的工作和直接援救俄国遭受饥饿的人民(1921-1923)而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金(1921-1922)。1895年3月14日,他们告别了船上同伴,带上28条狗、3架雪撬、2条皮舟、1个帐篷和足够100天吃的用的粮食和物品,往北前进,于4月8日到达了北纬86°13ˊ6"的地方,创造了新的北进记录,成了19世纪中最接近北极点的人。然而,由于春天逼近,冰雪开始融化,无法继续前进,他们只好返回。倒霉的是,路上又迷失了方向,经过艰苦跋涉,直到8月底才好不容易到达了法兰士约瑟夫地。他们靠打猎为生,顽强度日,在自己建造的一幢石屋里住了整整8个月,度过了第三个冬天。后来总算命大,幸运地遇到了英国探险队而得救,于1896年8月13日回国。事有凑巧,就在这一天,“符瑞姆”号也从斯匹次卑尔根岛以北的冰层中挣脱出来,经过长达35个月的航行之后,终于安全地回到了挪威的特罗姆瑟港。在这期间,他们最北曾经漂流到北纬85°55ˊ的地方,不仅船体完好无损,而且所有人员也都安然无恙,取得了相当丰富的观测资料,真可以说是满载而归。
11.和平的使者----郑和
本姓马,小字三保,明云南人。成祖时为太监,赐姓郑,1405年7月11日(明永乐三年)明成祖命郑和率领庞大的二百四十多艘海船、二万七千四百名船员组成的船队远航,访问了30多个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国家和地区,加深了中国同东南亚、东非的友好关系。每次都由苏州刘家港出发,一直到1433年(明宣德8年),他一共远航了有七次之多。最后一次,宣德八年四月回程到古里时,在船上因病过逝。
郑和曾到达过爪哇、苏门答腊、苏禄、彭亨、真蜡、古里、暹罗、阿丹、天方、左法尔、忽鲁谟斯、木骨都束等三十多个国家,最远曾达非洲东岸,红海、麦加,并有可能到过澳大利亚。这些记载都代表了中国的航海探险的高峰,比西方探险家达伽马哥伦布等人早80几年。当时明朝在航海技术,船队规模、航程之远、持续时间、涉及领域等均领先于同一时期的西方。
郑和是和平亲善使者,是中华文明的传播者。“郑和下西洋”的历史凸显了中国自古以来就以和平的姿态面向世界,说明中华民族是爱好和平的民族。
在这三十年之中,外国的货品、药物与地理知识,以空前的速度输入中国,相对地,中国也在整个印度洋上伸展了政治空间和影响力。
12.事迹简介:
哥伦布(西班牙)发现新大陆
麦哲伦(葡萄牙)环绕地球航行
斯文赫定(瑞典)发现楼兰古城
南森(瑞典)探险北极
阿蒙森(挪威)第一个到达南极
斯科特(英国)第二个到达南极
13柯受良(台湾)亚洲第一飞人
飞越黄河时间:1997年6月1日
飞越布达拉宫广场时间:2002年10月1日
第四篇:探险家的故事
探险家的故事
面对困难险阻,还是有探险者知难而进。挪威的阿蒙森、英国的斯科特,他们冲破狂风暴雪,在冰天雪地的南极点上插上了祖国的旗臶。中国的王富州,刘连满等人,在缺乏氧气的情况下,登上了地球之巅——珠穆朗玛峰。还有许多不知名的探险者为人类迈向大自然迈出了大大的一步探险者们抱着坚定不移的信念,怀着不可摧毁的毅力踏上了路途。探险过后的那种胜利的喜悦是无法用言语来形容的,使他们突破了人类的极限。
1、魏格纳的故事
魏格纳于1880年11月l日出生在德国柏林,从小就喜欢幻想和冒险,童年时就喜爱读探险家的故事,英国著名探险家约翰〃富兰克林成为他心目中崇拜的偶像。为了给将来探险做准备。他攻读气象学。1905年,25岁的魏格纳获得了气象学博士学位。1906年,他终于实现了少年时代的远大理想,加人了著名的丹麦探险队,来到了格陵兰岛,从事气象和冰川调查。为了找到更多的证据,1930年4月,魏格纳率领一支探险队,迎着北极的暴风雪,第4次登上格陵兰岛进行考察,在零下65℃的酷寒下,大多数人失去了勇气,只有他和另外两个追随者继续前进,终于胜利地到达了中部的爱斯密特基地。11月1 日,他在庆祝自己50岁的生日后冒险返回西海岸基地。在白茫茫的冰天雪地里,他失去了踪迹。直至第二年4月才发现他的尸体。他冻得像石头一样与冰
河浑然一体了。
2、麦哲伦的故事
麦哲伦出身于贵族家庭,1505年参加葡萄牙海军去印度作战。虽然葡萄牙在非洲东海岸及印度西海岸作战胜利,从而打破了印度洋上的穆斯林势力,也从阿拉伯人手中夺取了海上贸易控制点,但没能控制马六甲,其成就还欠完美。为此,1511年参加攻占马六甲之役。东方的财富经过马六甲流入西方世界的港埠,葡萄牙因控制了马六甲海峡,掌握了通往马来西亚海域与港口的钥匙。但还需要向香料群岛、产生财富的摩鹿加群岛探险。因此于1511年12月作一次侦察航行,到达班达岛后,带了一批香料于1512年回里斯本,次年随军攻打摩洛哥要塞阿萨莫尔,因受伤成终身跛脚。1514年回国后两次上奏国王要求晋级和增加年金,均被拒绝。
1517年麦哲伦偕同宇宙学者法菜罗去西班牙,放弃葡萄牙国籍,转为西班牙国王查理一世服务。1518年出任远征船队队长,前往为西班牙开辟新的通往摩鹿加的路线。麦哲伦自信能发现一条从大西洋通往南面的海的海峡。1519年9月20日船队启航,270名水手来自9个国家。9月26日到达特内里费岛,10月3日继续向巴西远航;曾在几内亚岸外停泊。11月29日航行到圣奥古斯丁角西南方27里格处(1里格约为5千米)。绕过卡布弗里乌之后,12月13日,船队到达里约热内卢湾。次年3月到达圣朱 利安港。
在镇压了西班牙船长们发起的叛乱后,1520年8月24日离开圣利安港,船队继续南下,10月21日绕过维尔京角时,在南纬52度50分处进入他们要找的海峡(后以麦哲伦的名字命名)。到达淘峡西端,船队只剩下3条船。10月28日进入“南面的海”。回海域风平浪静,被称为“太平洋”。船员们忍受着饥饿的折磨,借助于秘鲁洋流的推动,在麦哲伦无情的决定下,进行横渡太平洋的伟大航行。
12月18日船队从智利海岸向西北航行,1521年1月24日才看见陆地,可能是土阿莫图群岛的普卡普卡。2月13日在西经158度处穿过赤道,3月6日在马里亚纳群岛中的关岛首次登陆,获得99天以来第一次弄到的新鲜食品。3月9日起航,向西南方向进发。后在今菲律宾群岛的马萨瓦登陆,为西班牙在太平洋找到第一个同盟者。在宿务岛,使地方统治者及其官员们皈依天主教。不到两个月之后,4月27日麦哲伦在麦克坦岛上与当地人作战时被杀。麦哲伦死后,只有两条船到达摩鹿加,而只有“维多利亚”号于1522年9月由埃尔卡诺指挥回到西班牙。生还者还有另外17名欧洲人和4名印第安人。埃尔卡诺从太平洋绕好望角回到大西洋,证明地球是圆的。
麦哲伦的突出贡献不在于环球航行本身,而在其大胆的信念和对这一事业的出色指挥。他是第一个从东向西跨太平洋航行的人。他以3个多月的航行,改变了当时流行的观念:从新大陆乘船向 西只消几天便可到达东印度。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用实践证明了地球是一个圆体,不管是从西往东,还是从东往西,毫无疑问,都可以环绕我们这个星球一周回到原地。这在人类历史上,永远是不可磨灭的伟大功勋。
3、张骞的故事
公元前139年,汉武帝派张骞前往大月氏国。他的使 命是帮助该地区人民起来抵抗侵略者。张骞被匈奴族捉去囚禁了11年,但他获释后再度前往中国以西的地方探险。他的旅行路线经过阿富汗。当时尚无人到过中国以西这么远的地方。因此,张骞给皇帝带回了中国第一次听到的关于印度、中东以及欧洲诸国的消息。
张骞是第一位横穿阿富汗旅行的中国人,后来是中国商人带着丝绸和玉石,沿张骞所经过的路线,翻山越岭来到中国西北并穿过了戈壁沙漠。这条路线后来被称为“丝绸之路”。
探险的好处
虽然会冒很大的风险,但对于人生来说也会很有意义
会使人永不自满 探索更多的奥秘虽然会冒很大的风险,但对于人生来说也会很有意义
对反方的一些提问的反驳
最有力的正方观点就是:没有人类的一次次探险,人类能走到今天吗?!如果没有那么多的第一次,我们怎么可能生存发展下去
1、问:探险会破坏环境
答:反驳:我们探险是为了更好的保护环境,通过对那些人类尚未深刻了解的地区进行科学探险,是为了如何更好的保护这些针箍一的自然遗产,我们去南极是为了研究它,并探索如何避免南极环境遭到破坏,因此现代意义上的探险是为了更好的保护环境,如果对方辨友非要讲二者混淆,那么请问对方辨友是探险给环境破坏的大还是不探险破坏的更大呢?
2、问:浪费钱财
答:人类走的每一步就是不断探索的历史,我们不能够把这种探险与金钱对等起来,我们在探险中所获得的宝贵资料和经验,所给人类带来的福祉远不是金钱能衡量的,更何况,人类发明钱财的最终的根本目的是什么,是为了人类的长久的生存和发展,如果因为我们对自然的无知而导致人类的灾难,那么到时候钱财又能有什么用,人类都灭亡了,钱还能用来干吗
3、问:危险
答:人类如果在危险低头恐怕也不会有今天,我们的先人在洪水 猛兽面前低头将不会有我们的今天,探险家所付出的危险将是广大人民的幸福,更何况,在现代科技下,人类探险的危险性已经大大降低,我们不赞成盲目的探险,我们所要的探险精神是一种科学理智的探险精神
4、问:殖民统治
答:在现代社会,这还是问题吗?退一步说,即使在近代,由于人类的探险带来了殖民统治,但是对方辩友不要忘记,殖民统治的背后也是人类现代化的扩张,他们给殖民地同样也带来了先进的科学文化,为这些国家的近代化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尽管它充满了血腥,但人类的发展史就是一部血腥的历史,即使没有探险,这种血腥也不会消失,而且,在近代历史上也有不是殖民统治的例子,比如郑和下西洋。
5、问:少一些“征服自然”的悲剧
人们在追问攀登的意义,人们在反思人与自然到底该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人们在省察一次次的登山悲剧背后的社会心理诱因是什么?究竟是一种什么情结在作祟?
20世纪人们最爱说的就是“征服自然”,还爱说“显示了人类的力量”。自然就像一个大智若愚的长者,不屑于与人类斤斤计较,因为她只要动一个指头,就可能让人类碰得头破血流。沙漠化、水源枯竭、旱魔、洪水、气候变暖、太阳黑洞等,这些灾害只是自然对人类无知狂妄的一种回敬抑或说是一种惩罚。这也是 不情愿的报复。因为自然与人类总希望和谐相处相互依存,而只有这种相互依存才是双赢的结局。
深谙此理,于是一记者在“珠峰日志”中写道:“„也许登山者来时抱的是一颗征服自然的心,但走时带去的却是颗被大自然征服的心。‟这是登山者的感悟。”多次走过地球三极的李乐诗,无以表达这种挚爱心迹,竟说出:“大自然,是我的情人。”意大利女探险家独自穿越了塔克拉玛干沙漠后,面对沙漠跪下静默良久,回答记者提问时她说:“我不认为我征服了沙漠,我是在感谢它允许我通过。”
是的,面对一座圣洁的高山,人们放弃登顶,而是停下来欣赏她神秘且宁静的美丽;面对一棵参天的古树,人们放下斧锯,而是铲除杂草追肥浇水,让它长得更大更高;面对一池清洁的湖水,人们拒绝排放污秽,使之“春来江水绿如蓝”,那时,人类才算真正懂得了什么是力量,什么叫征服,什么叫智慧,什么叫和谐。(刘效仁)
回答:首先,我们要纠正对方辩友一个词汇的错误,探险不是为了征服自然,而是为了认识自然。
探险,我以为不必因为“征服自然”而冲动。人永远征服不了自然。认识自然已属不易。我敬佩登山队员的精神,他们是认识自然的英雄,但是千万别说是征服自然的英雄。从历史的角度来说,没有冒险精神就没有人类文明
当有人问英国一个登山运动员为什么要登山时,他的回答是“因为山在那里”。对于登山家来说,山是一种无法抗拒的召唤,我把登山运动作为自己的崇高事业,全力以赴。
人类不断探险的精神是永恒的。正是由于人类的探险精神,才有今天的文明。许多人在探索自然的过程中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但对后来者,他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培育探险精神对于一个人、一个民族都有积极意义。一个具备探险精神的人,会不断寻求新的征服目标,不断追求人生的境界和高度;相反,一个人、一个民族如果没有探险精神,就不会有什么前途。
在攀登高峰的过程中,经历了许多生与死的考验,名利与奉献的选择,因而对生活中的名利看得很淡泊。生死都能臵之度外,名利还算什么?如果这么艰难的条件我都挺过来了,人生中还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呢?
6、问:三分天灾七分人祸
虽说老王山的海拔只有区区的2130米,在登山运动中只属于健身运动的范畴。但学子们所去的月亮洞却不折不扣地位于悬崖正中,离崖顶和崖脚各有200米的距离,在攀岩运动中属于难度较高的一类。面对这样的险地,登山队员们需要的不只是经验或者设备这么简单,对地形做起码的勘察,并且积蓄充足的体力是完成攀登活动的必要条件。
然而学子们在7月2日凌晨3点才到达六枝县并因此在无法得到充足睡眠的前提下,居然只花了一天的时间做准备工作。更令人无法理解的是他们居然选择正午的时间开始攀登,以致下午六时才能开始返回。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此时天色近晚,已经不适合再进行攀岩运动。倘若学子们不是头脑发热,惟一合理的解释便是他们对攀登活动所需要的时间估计严重不足。悬崖上的石头不结实固然是天灾,但算来算去,这场悲剧在天灾方面也只能归因三分。
回答:
学子登山遇难是否等同于大学生不把生命当回事,我看未必。从新闻报道的事实来看,此次由三名大学生组成的登山队,其所攀登的六枝县毛口乡板瓶村老王山,并不太高,只是很陡峭,但我特别注意到,三名学生的登山队伍,是专门配备了两名导游的,当地导游张浩、卢光静自始至终陪同着他们登山。由此可见,大学生们自我保护意识并不差,不存在盲目登山,将自己生命与死神开玩笑的说法。
以高山探险运动为代表的登山运动从来是人类探索精神和奋斗精神的象征,多少人,虽千险而不拒,虽万死而不辞,选择了登山探险。因为,登山的过程,实质上是对自己心灵的考验,“会当凌绝顶”后,“一览众山小”只是一个方面,是对外界而言的;另一方面,内心生出的敬畏天地的意识,才是最关键的要素。
再说,探险活动又岂是阻止得了的。因为今天,不少大学生已正在路上,还有不少学生准备出发,但我们相信,他们心中都 已烙上这句话:生命无价、安全第一。
7、问:大学生事故 回答:探险不是玩命之举
因为攀登而导致大学生死亡的事故,发人深省。于是这一生命的惨剧,再一次引起了公众对于“攀登的意义”的追问和思考。
但是用“不把自己的生命当回事”,以“早知如此,何必当初”之言来教诲大学生,对其探险行为横加指责,显然失之偏颇,同样如果以不把自己学生生命当回事,听之任之,来指责高校,同样是不恰当的。
探险本身就具有一定的风险和不可预见性,但尽管如此,探险运动依然是人类探索精神和奋斗精神的象征。
只要准备充分、方法得当,探险的经历,绝对是人生不可多得的教材。相反,因为一起学生登山遇难事件,而对探险活动横加责难,扼杀学生的探险精神,岂不是因噎废食吗?
8、问:探险从另一方面来说就是冒险,拿自己的生命当赌注。也许成功了,你会从此被人赞颂,但这种情况毕竟还是少的。而如果失败了,那就是赔上自己的生命还不讨好!
答:人类不断探险的精神是永恒的。正是由于人类的探险精神,才有今天的文明。许多人在探索自然的过程中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但对后来者,他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培育探险精神对于一个人、一个民族都有积极意义。一个具备探险精神的人,会不断寻求新的征服目标,不断追求人生的境界和高度;相反,一个人、一个民族如果没有探险精神,就不会
有什么前途。
探险的意义(好处)
探险成功可以树立强大的自信,因为探险往往是难以做到的事情.探险可以切身体验到人的渺小,从而珍惜生命.探险也是一种探索,是人与动物不同的地方,如果人没有这种精神,不可能进化为人.一些研究人类探险行为的专家认为,探险不但会将人的勇气和品格激发出来,增加自信和创意,让生活中增加活泼的色彩,更重要的是,探一点险,踏出习惯的生活方式,才能让我们真正知道自己的极限和成长的机会。正方观点
在失败的情况下探险活动仍要继续
我认为,冲动的褒贬都是可鄙的,喝彩者和喝倒彩者其实都是把自己摆在了看客的位臵上。我赞赏那种理性的态度,通过这个事件对我国的探险活动进行一番认真的反省,使它今后能够以一种规范的方式发展。
和世界上许多国家相比,我国的探险活动无论在参加的人数
上还是在开展的项目上都仍处于较低水平,我绝不希望因为这次事故而把它的水平降得更低。在任何名副其实的探险活动中,都不可能完全排除不可预测的危险因素,绝不存在万无一失的安全,否则还叫什么探险呢。中国的文化传统是不鼓励探险的,皮肤毛发因为受之父母,不允许损伤,更不用说冒生命的危险了。这个传统至今仍很有力量。我曾感到奇怪,各国派往南极的考察队多有人员牺牲,为何中国没有。后来,我才明白,发现我们国家队里最强调的是安全第一,冒险绝对是大忌,也就解开了这个谜。
我不反对讲究安全,但认为过分讲究安全不是一个好传统。当我这么说时,前提当然是肯定了探险的意义。我把探险的意义概括为:它是用身体实现的精神事业。我的意思是说,探险主要是为了获得精神上的收获,包括对未知的探索,与大自然的交流,生命力的激发,意志的磨炼,对日常平庸生活的超越,精神视野的拓宽,等等。
第五篇:探险家简介
斯文赫定
本世纪最初十年可谓“探险时代”,1909年美国探险家皮里征服北极,1911年挪威阿蒙森探险队和英国探险家斯科特角逐南极,当是20世纪初最富时代特色的两件大事。与此同时,人迹罕至的中亚沙漠,遥远而神秘的青藏高原成了探险家、地理学家和考古学家们角逐的另一沙场。
1899年9月,斯文赫定第二次来塔克拉玛干探险。这次他决意打通从中亚到西藏的道路。1900年3月下旬,赫定一行进入孔雀河下游的罗布荒原。他们在穿越一处沙漠时发现维族向导于德克不慎遗失了铁铲。铁铲是他们在沙漠挖水的唯一工具,而水对斯文赫定探险队性命攸关。他只得让这位向导沿原路返回找铁铲。不久于德克从昨晚的宿营地内找回了铁铲。不仅如此,他还在营地附近意外发现一片古代废墟,并从那里带回几件中亚希腊化艺术风格的木雕残片。斯文赫定看罢异常激动,因为他将成为揭开塔克拉玛干沙漠古文明之谜的第一人。
1901年3月,斯文赫定重返罗布荒原。他们不仅调查了于德克去年发现希腊木雕的古代废墟,还在这个古遗址东南一线发现了许多古代烽火台,这条烽隧线一直延伸到罗布泊西岸一座风沙半没的古城。这就是著名的楼兰城。
斯文赫定在楼兰城大肆发掘,挖出了数以百计的魏晋时期汉文木简残纸、零星楼兰本地胡语文书、大批汉魏南北朝时期的钱币、东方的丝绸残片、西方的毛织物残片,以及中亚希腊化艺术(或称“犍陀罗艺术”)风格的木雕残片。70年代,新疆考古研究所也在此找到几件汉文木简残纸,这已是西方探险队的劫后之余。
南森
1861年,南森出生在挪威一个很优裕的家庭里,从小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刚刚21岁时,他就驾着帆船远航到格陵兰岛东海岸,去搜集动植物标本。1884年秋天,当时他刚刚23岁,偶然看到了一篇文章说,有人在格陵兰岛西南海岸发现了德朗探险中被挤毁了的“珍妮特”号的碎片。这说明这些碎片经过了长距离的漂移,很可能深入到了北极腹地,这使南森顿生奇想,看来不一定要去冒险航行,只要设计一条合理的航线随冰漂移,就有可能到达北极点!这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路线的选择,二是要有一条合适的船,其基本特点是不但要小而坚固,有一定的航速,而且更重要的是,当冰层挤压过来时,船体能被挤出冰层,升到冰面上去,这就不必承受巨大的压力,而当冰层裂开之后,船又可以回到水中继续航行。
为了这次考察,南森整整准备了9年。他专门请了一位能工巧匠,建造了一艘船底呈圆形的船,取名“符瑞姆”号。在这期间,他于1888年,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横穿了巨大的格陵兰大冰盖,为将在北极的冰上生活积累了经验。一切就绪之后,1893年6月24日,随着蒸汽轮机的一声长鸣,“符瑞姆”号踏上了茫茫的征程。包括南森在内,般上共有13名成员,他们做好了充分的思想准备,计划在冰上漂泊5年。按照原定计划,他们在新西伯利亚群岛以北大约北纬77°44′的地方将船体冲入浮冰,然后被紧紧地冻住。人们便在船上看书、打牌,除了常有北极熊光顾之外,基本上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
有一天早晨,关键的时刻终于到了,只听一声巨响,船体猛烈的摆起来,他们赶紧冲到甲板一看,只见整个船只慢慢地抬升起来,最后完全为冰层托起。这时,南森才深深地松了一口气,第一步考验总算顺利地通过了,船员们为此而欢呼。因为,这在北极探险史上开辟了一个新纪元,而在这之前,人类总是试图与冰层对抗,却碰得头破血流,无论如何结实的船只,都难以抵抗冰层的夹击。而聪明的南森终于看透了这一点,他不再试图与冰层较量,而是巧妙地利用冰层的力量运载船只,随冰逐流,以达到自己的目的。但是,开始的时候,在冰层的挟持之下,船头转而往南与他们想前进的方向背道而驰。南森对此也毫无办法,只能听天由命,随它而去。直一冬天过后,从第二年春天开始,船体才开始向西北方向移动。然而,到第二个冬天来临时,南森清楚地认识到,这样坐在船上是不可能漂到北极点的。于是,他决定破釜沉舟,便与一个叫约翰逊的伙伴一起,离开“符瑞姆”号,从冰面上向北极点进发。
1895年3月14日,他们告别了船上同伴,带上28条狗、3架雪撬、2条皮舟、1个帐篷和足够100天吃的用的粮食和物品,往北前进,于4月8日到达了北纬86°13ˊ6"的地方,创造了新的北进记录,成了19世纪中最接近北极点的人。然而,由于春天逼近,冰雪开始融化,无法继续前进,他们只好返回。倒霉的是,路上又迷失了方向,经过艰苦跋涉,直到8月底才好不容易到达了法兰士约瑟夫地。他们靠打猎为生,顽强度日,在自己建造的一幢石屋里住了整整8个月,度过了第三个冬天。后来总算命大,幸运地遇到了英国探险队而得救,于1896年8月13日回国。事有凑巧,就在这一天,“符瑞姆”号也从斯匹次卑尔根岛以北的冰层中挣脱出来,经过长达35个月的航行之后,终于安全地回到了挪威的特罗姆瑟港。在这期间,他们最北曾经漂流到北纬85°55ˊ的地方,不仅船体完好无损,而且所有人员也都安然无恙,取得了相当丰富的观测资料,真可以说是满载而归。
张骞:中国西汉时期外交家。汉中成固(今陕西城固)人。汉武帝建元元年(前140)为郎。武帝欲联合大月氏共击匈奴,张骞应募任使者,于建元二年出陇西,经匈奴,被俘。在匈奴10年余,娶妻生子,但始终秉持汉节。后逃脱,西行至大宛,经康居,抵达大月氏,再至大夏,停留了一年多才返回。在归途中,张骞改从南道,依傍南山,企图避免被匈奴发现,但仍为匈奴所得,又被拘留一年多。元朔三年(前126),匈奴内乱,张骞乘机逃回汉朝,向汉武帝详细报告了西域情况,武帝授以太中大夫。张骞在大夏时,得知由蜀(今四川盆地)西南取道身毒(今印度)可通大夏,因劝武帝开西南夷道,但为昆明夷所阻,未能通。元朔六年,张骞随卫青征匈奴,有功,封博望侯。元狩二年(前121),与李广出右北平(今河北东北部)击匈奴;张骞因迟误军期,当斩,用侯爵赎罪,得免为庶人。后张骞复劝武帝联合乌孙(在今伊犁河流域),武帝乃拜骞为中郎将,率300人,牛羊金帛以万数,出使乌孙。张骞到乌孙,分遣副使往大宛、康居、月氏、大夏等旁国。乌孙遣使送张骞归汉,并献马报谢。元鼎二年(前115),张骞还。翌年卒。他所遣副使后相继引西域诸国使者来汉;乌孙后来终于与汉通婚,共击破匈奴。汉能通西域,由张骞创立首功。因张骞在西域有威信,后来汉所遣使者多称博望侯以取信于诸国。张骞对开辟从中国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有卓越贡献,至今举世称道。西域诸国当时无史籍记载,张骞所报道,备载于《史记》、《汉书》中,是研究中亚史所根据的原始资料,具有重要价值。
郑和:明永乐三年(1405年)至宣德八年(1433年),郑和奉明廷之命率领船队七下西洋。郑和从南京下关宝船厂出发,沿江、浙、闽、粤海岸南下复西行,最远到达非洲东岸肯尼亚的蒙巴萨,访问了亚非沿岸30多个国家和地区。郑和七下西洋,传播了友谊的种子,促进了经济贸易发展,增加了国与国之间的友好交流。
徐霞客:(1586—1641年)名弘祖,字振之,号霞客。他在流水地貌的考察研究中,成为世界上最早提出分水岭、流域面积的科学家之一。他指出“三分石”就是三条水系的分水岭。他经多年实地考察提出“计其吐纳,江倍于河”的科学论断,从而在世界上第一个提出了长江的流域面积比黄河的流域面积大一倍。徐霞客对流水侵蚀原理的三种机制——下蚀、旁蚀和溯源侵蚀,已有明确记载。这比西方最早认识这一原理的郝登(J.Hutton)早了100多年。他在世界上首创河流基准面概念,研究并提出了河流的坡降与流速的正比例关系。他是世界上最早广泛而系统地对岩溶地貌进行科学考察的科学家,并对岩溶地貌类型作了系统划分、系统定名,进行了各类地貌形态的描述。他科学地指出,岩溶地貌的形成是流水溶蚀、侵蚀和机械崩塌共同作用的结果。他还首先划定了我国西南峰林地貌的分布范围,指出其内部结构的地区差异。他在岩溶地貌研究的成就上领先于欧洲1—2世纪。他在世界上首先对洞穴进行了广泛的考察与系统的研究。他亲身探查与描述记录过的洞穴约300多个,这在单个科学家的探洞史上是空前的。他的考察、研究几乎涉及到洞穴学的各分支领域。欧洲是1854年才有学者专门从事洞穴学研究的,所以说,徐霞客是世界上最早对洞穴学进行系统研究的科学家。
山地环境复杂,随着高度增加,气候和植被的分布也呈现出垂直地带性的变化。这在唐代白居易、宋代范成大等学者的记述中,已经有了初步认识。徐霞客较他们更进了一步,他对垂直地带性、纬度地带性规律的认识更系统、更完整,并且要比德国地理学家洪堡(A.VonHumbotd,1769—1859年)对这一规律的认识,早200多年。
此外,他还对高山植物的生态反映作了科学的观察与记载,对植物群落与植物区系也有科学的认识;对商业贸易中心、聚落、城市,各地的耕作制度、工矿企业等人文地理、经济地理的现象也作了生动的记载。这些都带有近代地理学客观描述的特色。
总之,徐霞客在科学文化史上与欧洲的地理学家洪堡和李载尔(C.Ritter,1779—1859年)地位相当。他们都是近代地理学的创建人,都是由古典地理学到新地理学之间继往开来的人物。(54)
很可惜的是,徐霞客逝世之后三年,明朝灭亡。满清统治者继而采取的阶级压迫和民族镇压政策,严重摧残了明代中晚期以来的资本主义经济萌芽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科学文化。徐霞客开创的近代地理学萌芽也随之夭折。
尧茂书:生于1950年4月。从小酷爱体育,长期坚持业余体育锻炼,在西南交大任电教摄影师时,沿长江考察山川资源、风土民情后,立下决心,要打破“长江自古无人漂”的空白。1982年8月至1985年2月,他自费乘坐橡皮船三次在金沙江中试漂。1985年6月12日,在美国探
险家坎·沃伦来华漂流长江之前,他在藏北雁石坪长江源头、海拔6620米的唐古拉山脉主峰各拉丹冬姜古迪插上五星红旗及书有“西南交大尧茂书”的校旗。从1985年6月20日起,在一个月多的时间内,他漂流历经沱沱河钦曲、神秘岛、通天河、牙各哥曲,直扑金沙江,一路上和摄氏零下10度的严寒、暴风雪、狂风急浪以及凶熊恶狼展开生死搏斗。7月24日下午,尧茂书不幸在青海、西藏和四川三省交界地区玉树县巴塘乡相古村翻船遇难。
余纯顺(1951.12-1996.6.13), 上海人,生于1951中12月,大学本科, 1988年7月1日开始孤身徒步全中国的旅行、探险之举。行程巳达4万多公里,足迹踏遍23个省市自治区。巳访问过33个少数民族发表游记40余万字。沿途拍摄照片8千余幅,为沿途人们作了150余场题为“壮心献给父母之邦”的演讲。尤其是完成了人类首次孤身徒步川藏、青藏、新藏、滇藏、中尼公路全程。征服“世界第三极”的壮举,1996年6月13日在即将完成徒步穿越新疆罗布泊全境的壮举时,不幸在罗布泊西遇难。
麦哲伦:麦哲伦(全名费迪南德•麦哲伦,葡萄牙语:Fernão de Magalhães;西班牙语:Fernando de Magallanes),葡萄牙著名航海家和探险家,先后为葡萄牙(1505~1512)和西班牙(1519~1521)作航海探险。从西班牙出发,绕过南美洲,发现麦哲伦海峡,然后横渡太平洋。虽在菲律宾被杀,他的船队继续西航回到西班牙,完成第一次环球航行。被认为是第一个环球航行的人。
克里斯托弗·哥伦布(约1451~1506),Colombo,Cristoforo(Cristóbal Colón)意大利航海家。生于意大利热那亚,卒于西班牙巴利亚多利德 Valladolid。一生从事航海活动。先后移居葡萄牙和西班牙。相信大地球形说,认为从欧洲西航可达东方的印度和中国。在西班牙国王支持下,先后4次出海远航(1492~1493,1493~1496,1498~1500,1502~1504)。开辟了横渡大西洋到美洲的航路。先后到达巴哈马群岛、古巴、海地、多米尼加、特立尼达等岛。在帕里亚湾南岸首次登上美洲大陆。考察了中美洲洪都拉斯到达连湾2000多千米的海岸线;认识了巴拿马地峡;发现和利用了大西洋低纬度吹东风,较高纬度吹西风的风向变化。证明了大地球形说的正确性。促进了旧大陆与新大陆的联系。
斯文赫定(1865年~1952年)是瑞典籍的世界著名探险家,他从16岁开始,从事他终身以之无怨无悔的职业探险生涯,因为探险,他终身未婚,与姐姐相依为命,走完他的人生之路。他的名字,在他的祖国,不但路人皆知,而且为人们所热爱崇敬,与诺贝尔有齐名之誉。
第一个证实北极是海洋的探险家--南森
弗里德持乔夫·南森是挪威的一位北极探险家、动物学家和政治家。他由于1888年跋涉格陵兰冰盖和1893-1896年乘“弗雷姆”号横跨北冰洋的航行而在科学界出名。南森还因为从西伯利亚、中国和世界其它地区遣返50万名战俘的工作和直接援救俄国遭受饥饿的人民(1921-1923)而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金(1921-1922)。
阿蒙森(Amundsen,Roald 1872~1928)挪威极地探险家,第一个到达南极的人。1872年7月16日生于奥斯陆附近的博尔格。曾在挪威海军服役。1901年到格陵兰东北进行海洋学研究。1903~1906年乘单桅帆船第一次通过西北航道(从大西洋西北经北冰洋到太平洋),并发现北磁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