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学生消费情况
大学生消费情况的调查报告
班级:金融133
小组:康璇、唐嘉倩、潘君、吕雯、顾静燕、刘冰倩 关键字:感性 盲目 冲动
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高等教育市场化运作日趋明显。近年来高校大规模的扩招,使越来越多的学生走进了高等教育的殿堂。数据显示,截止2009年底,我国普通高校在校生人数2144.657万人。截止到2012年底,普通高校在校学生数为2536.5647万人。从而形成了一个人数庞大的高等教育市场。大学生消费市场作为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越来越多地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再穷也不能穷孩子”,父母用这样一种观念对教育进行投资,也让大学生的消费能力高出了一般水平。如何正确面对这一消费市场,如何了解大学生的消费情况及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呢?为此,我们对上海商学院的部分大学生的消费状况进行了调查,从而对当今大学生的消费情况有了一个全面细致的了解。以下是这次调查的具体内容及我对此情况的分析:
一、大学生消费的特点
大学生作为社会消费的一个特殊群体,存在着很强的消费需求,也有着不同于社会其他消费群体的消费心理和行为。据调查,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大学生消费存在着以下特点。
1、消费观念复杂,感性消费占优势
大学生没有收入,没有经济来源,经济独立性差,消费没有基础,经济的非独立性决定了大学生自主消费经验少,不能理性地对消费价值与成本进行衡量。大学生没有形成完整的,稳定的消费观念,自控能力不强,多数消费都是受媒体宣传诱导或是受身边同学影响而产生的随机消费,冲动消费。这也正是大学生消费示范效应的结果。据调查,目前在校大学生中有97.96%拥有手机,40%拥有ipad等电子产品,但对电子产品的消费存在着很大的盲目性。拥有平板等电子产品的大学生中,一部分有通信、信息阅读的需要,且家庭经济条件允许;另一部分有需要,但是家庭经济条件负担不起的情况下“趋前”消费;还有一部分是既无需要又无家庭经济条件负担的“奢侈”消费。而“奢侈”消费则是由大学生消费的示范效应,攀比心理导致的。
2、学生对品牌的忠诚度很高
大学生消费在一定程度上会相信自己的真实体验,如果使用某种品牌产品产生好的感受,就会坚持使用,从而逐步形成固定偏好,最终形成使用习惯,保持对此产品良好的忠诚度。比如洗发水,感性认识上的气味清香,质量好,效果明显,都会促使他们继续使用下去。
3、消费倾向多样化
21世纪是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日益丰富的时代,当代的大学生们已不再满足于宿舍、教室、图书馆三点一线的单调生活。娱乐、运动、手机、电脑以及新型的IT产品都成了大学生消费的热点。大学生的消费已呈现明显的多元化趋势。如果经济条件允许,大部分学生会去旅游,去KYV、酒吧消费,或是购买电脑,手机、MP3,反映出大学生具有走出校园、融入社会、拥有高质量生活的渴望。
二、大学生消费的结构和层次分析
大学生的钱“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 通过调查发现,在生活费来源方面, 有75%的同学依靠父母,13%的同学依靠贷款,8%的同学获得了奖学金,9%的同学通过打工补贴日常开销,另有1%的同学还需减免学费。由此可见, 同学们主要的经济来源是父母,但来源趋向于多元化。但生活费不包括学杂费和住宿费等,要是这个“大头”加上去,来自父母的比例将更高,可以这么说,大学生基本上还是以一个纯消费者的身份出现在社会的舞台上。
对于大学生的消费去向问题,调查表明大学生的生活费主要用于衣食住行,消费金额较大的比如手机、电脑、各类培训并不含在其中。而手机已成为大学生主要消费品,这从下面分析中可以看出。
手机已经成为现代人必不可少的交流工具,高校学生是手机使用普及率最高的人群之一。调查表明,上海商学院有99%的大学生拥有手机,几乎人人手中都有手机,远远高于社会群体手机平均拥有率。约有98%的大三学生明确表示,购买手机主要是为了方便找工作。虽然手机的主要功能是通话,但随着数字化时代的进步,如今的大学生们使用最多的是上网通信功能。在选择手机时,他们认为价格在1000元至2000元之间的手机最受青睐。
因此,大学生消费结构呈现出类似于正立锥形的结构。家庭比较富裕的同学位于锥形的上端,他们拥有电脑、名牌手机等贵重物品;家庭贫寒的同学则处于锥形的下端,他们往往要靠勤工助学或贷款来维持大学正常生活;其他同学则位于锥形的中间,他们衣食无忧,生活水平居中。同时,从以上的分析可以清醒的看出,从锥形的上端到锥形的下端依次降低,这也鲜明的体现了大学生消费的层次性。
三、大学生消费对家庭和社会的影响
大学生消费直接影响着家庭。作为一个纯消费者,平均每年约一万元的费用对于一个普通家庭来说,可谓是重中之重了。就拿普通家庭三口人来说,满足一个大学生一年的消费将花去家庭收入的很大一部分,特别对于农村的家庭而言,更甚。虽然由于经济的发展,农村和城市居民的收入都得到了相应的提高,生活水平得到改善,家庭用于大学生消费的比重普遍下降,但下降缓慢且比重之大已经是某些家庭所难以承受的。一个大学生的消费占到城市家庭收入的45%左右,特别是农村,可占到80%~90%。无疑,目前大学生的消费已经给学生及其家庭造成了很大的经济压力,特别一些贫困家庭,在调查中发现,上海商学院有20%的同学需要通过申请助学贷款来完成大学三年的学业,他们连自己的生活都难以保证,更不用说这近万元的费用了。由于上海商学院的学生来自全国各地,经济水平不同,其居民收入水平也各不相同。所以实际比重可能比这个数目还要偏高一些,影响可谓深远。
大学生的消费特点和消费行为决定了大学生消费的影响不只局限于家庭,市场上的很多消费都与大学生息息相关,大学生消费已直接影响着整个消费市场和国民经济。目前,大学生消费市场已经形成,这是高等教育发展的结果,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要。它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高等教育的普及,它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四、有关大学生消费的几点建议
大学生消费不仅仅关系到自己、学校,而且还是关系到整个社会的问题。现从个人、学校、社会三方面对大学生消费提出几点建议。
(一)对于大学生而言,要树立自己合理的消费观念,要理智地对待自己的消费。作为一个纯消费者,大学生经济来源大多靠家庭,所以自己的消费要考虑到家庭的经济状况,父母的承受能力,还要有自制能力,不能盲目地陷入感性消费的误区。如今有的学生消费上大手大脚,还有沉迷于盲目消费中,比如最近许多大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这将大大增加自己的消费负担,更重要的是大学生也会在盲目的消费中迷失自己,以至影响到自己的学业。另外,大学生也要具有消费者的维权意识,进入大学,已经开始慢慢地融入社会,社会中欺骗消费者的各种不法行为屡禁不止,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大学生要学会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二)学校应加强对学生消费观念培养。事实求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消费观教育还没有形成足够的重视。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研究不足教学中对大学生消费观的教育指导不够。由于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了解不够全面和客观以及课程设置等因素,与人生观、劳动观、金钱观、国情观等重要思想观念紧密相关的消费观的专题教育在思想品德修养课中没有充分开展,从而也难以达到真正的指导目的。
(三)对于社会而言,要积极开拓大学生消费市场,从产品的种类、价格、服务多方面满足不同经济条件大学生的需求,同时要规范市场秩序,为大学生确立一个公正的市场环境让其消费。无论从哪方面讲,大学生的消费市场已不再是可有可无的了,它已严重影响着高校周围地区经济的发展。
(四)对大学生来说还应加强合理储蓄的意识。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清崎曾经说过:“理财与你挣了多少钱没关系,它是测算你能留住多少钱以及能让这些钱为你工作多久的能力。”在调查时,当问及对理财的认识时,很多同学表示陌生。当问及一学期结束后经济情况如何时,大部分同学都坦然承认自己的消费已经超出计划范围,甚至有些同学还需要向别人借回家的路费,略有剩余的同学也想着如何把剩余的钱花完,只有极个别同学有储蓄的意识,大部分的大学生没有良好的储蓄意识。
结束语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有着自己特殊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一方面,他们有着旺盛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他们尚未获得经济上的独立,消费受到很大的制约。消费观念的超前和消费实力的滞后,使得大学生消费呈现出不同一般的发展,大学生消费受到方方面面的影响,也会影响着方方面面。对于成长中的大学生,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处于定型阶段,极易受家长、教师、同学及社会其它成员的影响,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因而,如何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的消费观念是摆在大家面前的一个难题。同样大学生消费市场随着经济的发展,高校的大规模扩招而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大学生市场是一个规模和潜力都很巨大的市场,如何规范并合理的发展这样一个市场也是摆在我们大家面前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只有在学生、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关注和共同努力下,大学生消费才会一路走上正轨。
第二篇:大学生消费专题
[2008年第6期·深度报道] 调查显示我校过五成学生月消费在500元以内
2008-06-04 00:00本报学生记者 高姣 巨文星
“如果按每学年9个月的在校时间计算,月均消费就达1500元,这可是我的母亲一个月的工资呀。”近日,我们对学院进行的“大学生日常消费情况调查”显示,包括学费、伙食费以及旅游、零食等支出,平均一名大学生四年消支出竟高达52000元。
就学院学生的消费情况我们采用问卷和随机采访的形式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我校同学消费形式日趋多元,超过五成的同学月消费额在550元以内。
大学生活是大学生逐渐走向自立的第一步,也是他们由孩子向真正的“成人”过渡的关键时刻。离开了父母的庇护,自理生活、自主消费成了大学生活中非常重要组成部分。没有经济来源,经济独立性差,但特殊的年龄段又赋予了大学生强烈的消费欲望。为了了解我校学生的消费状况,我们对学院本部大一,大二,大
三、大四12个院系的学生进行随机问卷调查,发放问卷《武夷学院学生消费状况调查表》。
五成同学月消费在550元以内
在回答“你的月消费额大概为多少”时,51.3%的同学选择了500—700.而在回答“您的家庭月收入为多少时”,52%的同学选择了2000以下,只有33%的同学选择了2000—3000.虽然部分同学的生活费靠自己兼职等渠道获得,但大部分同学还是依赖家里供给。一个月收入2000元以下的家庭要承担一个大学生每月生活费500—700。这无疑会给家庭造成压力。记者在平时生活中了解到,许多家庭因为供一个大学生而使生活拮据,生活状况下降。这在农村家庭中表现的更为明显。许多农村家庭靠借款贷款或亲友资助供孩子上学,“再穷不能穷孩子”,“不能让孩子在学校受苦”。另据统计,有24.4%的学生选择月消费为500元以下,也有18.3%的学生月消费在700—1000。
在回答“您觉得您现在每月消费情况如何”时,57%的同学选择“刚刚好”,说明大部分同学尚能控制自己的消费金额。有24%的同学选择“偏高”,这说明虽然有的同学属于较高消费一族,但他们能认识到这一点,只要学校在消费方面加以引导教育,完全可以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消费理念。还有31%的同学在“偏低”的消费线上坚持学业。
我们在调查中还发现,有8%的大一学生觉得自己的消费高的惨不忍睹,而大三学生中没有选择这一项的。记者推想这可能与同学们在大学生活的成长锻炼有关。大一学生,初次远离家长过独立的生活,没有理财的经验,许多同学在掌握了经济自主权后,面对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外部诱惑和强烈的好奇心,导致多样化的消费方式。而且他们对武夷山的购物环境尚不熟悉,使消费方向选择又有一定的盲目性。月生活费常常不自觉得超支。大三学生在两年多的大学生活中,积累了一定的生活消费经验,消费意识和理财意识逐渐增强。
饮食、学习为多数同学主要消费项目
调查显示,绝大部分同学的最大月支出在饮食方面。月饮食支出在350元以下和350-500元的分别为36%和41%。男生女生差异比较大,在350以下的女生占63%,男生仅占37%。而男生26%月饮食在400—500,9%超过500,女生尚没有超过的500的。对于吃饭地点的选择,校园餐厅占绝对主导地位。虽然校外的饭店很多,但一放学大多数同学们还是大量涌入校园餐厅。即使外出购物,许多同学还是会选择回校就餐。“学校的饭卫生,质量有保证,而且价格合适种类也比较齐全,校外的那些小饭店又不卫生。”许多同学持有这样的观点。在外出聚餐中,45%的同学消费在100元以内。同学之间花钱请客不是很频繁,即使聚会一般也会选择在普通餐厅,但是大
二、大三外出聚餐的消费明显上升。
在学期中的学习花费方面(包括文具,书籍,复印,培训班),50%的同学花费在200以下。虽然基本教材并不能满足学习的需求,但校图书馆的图书资源丰富,学习参考书,英语,计算机等级考试书种类齐全,同学们可这些充分共享资源,而学校打印复印很便宜,仅为1.0——2.0毛/张,这可能是学习花费支出不大的因素之一。但各院系,各年级的差别还是显示易见的,(记者了解到理工科学生图纸、作图工具等学习花费每学期为50——100元)大一学生学期花费超过300元的仅为11%,而大
二、大三的分别为32%和40%。据调查,大一学生在外报辅导班准备考证的很少,他们刚从高考的樊笼中挣扎出来,有了一片自由的天地,又没有就业的紧迫感和危机感,沉浸在新鲜放松状态,而大二大三学生面临就业压力,他们报
班考证的比较多。
在恋爱消费方面,65%的同学选择“单身”。即使有恋爱浪漫气氛“制造费”,月消费也多在100元以下。在这方面,大多数学生能理性把握适度消费的原则。有报道,有的大同学送几百到几千的礼物给女友,但在这次我校的调查中,学生月恋爱消费超过400元的同学仅有2个。在大于100元的调查对象中,男生明显多于女生(女生只有4个大于100)。传统意义上谈恋爱由男方买单的局面还是比较稳固的。
就购物去向调查显示,47%的学生选择打折季节和普通的服装店,“这些衣服价格、款式都挺好的”,“买不起品牌的”。而分别有33%和42%的学生选择了去品牌店像李宁、addidas、乔丹等,“不是品牌的东西贵又,好穿着又不舒服”,“品牌店衣服质量有保障售后服务好”。两种截然不同的声音,表明了大部分同学更趋向于理智的消费选择。我们还了解到随着网络购物的日趋流行越来越多的同学选择淘宝。大学生是介于普通消费和时尚消费之间的特殊消费群体,追求新潮,关注时尚。而高年级的学生更重视形象消费,追求品位和档次。对女生在服饰和化装品的消费统计中发现,随着年级的增长在形象方面的投入越来越普及,大一46%未超过50元,而大二,大三则分别有55%和79%。记者了解大城市生活氛围的影响,人力资源的过剩和就业压力的加大是高年纪同学注重形象消费原因之一。
其他的消费,如每月的水电费及日常用品的开销。我们在龙一公司了解到大学生每个宿舍每月的水电费一般夏天70-120,冬天130-200,平均每人10-30一个月。各个宿舍间的水电费差别很大。我们应该引起重视。
高科技产品消费不容忽视
手机消费在大学生消费中也是不容忽视的。在当今大学校园,手机基本是“人手一部”,而且许多同学看重手机的品牌和功能的多样化。诺基亚、摩托罗拉等名牌成为大学生的首选。在功能方面,单纯的能打电话和发信息已不能满足他们追新求异的心理,钟情于3G、智能、高像素、GPS导航、高分辨率的品牌手机。从通讯话费的统计看,59%的调查对象月消费在50元以下。据记者调查,大部分同学使用“校园网”,校内联系比较便宜。而打长途时,同学们多选择使用每层的公用电话。月消费在50—100元的,大
一、大
二、大三分别占32%,36%,34%,基本
均衡。而在统计中,记者也发现有15%的大一学生月通讯费超过200元,而大
二、大三尚无人超过200。记者根据自身经历推想,大一新生刚来到大学,对于新的生活环境感到陌生,存在种种不适应,所以和家人的通话次数多,通话时间也很长,加之大学的学习方式和人际交往也和以前的生活有所不同,同学们又喜欢联系老朋友老同学,彼此之间交换信息,交流意见。同时大一同学的理财观念比较淡薄,这可能是大一学生话费较大的原因。我们也发现,在大学生的手机消费中,短信支出占了很大比例(采访)。
对于上网消费,无论那个年级,都占了比较稳定的比例。大学生上网费亦成为日常消费开支的重要一部分。在回答“您每个月最大的支出是哪方面时”,不少同学把上网排在了饮食之后的第二位。41%的同学月上网费为20元以下(学校上网1元/时)。但也有近40%的同学月上网费在20—50。我们一日去机房观察,上网查询信息,浏览资讯的同学寥寥无几,大部分同学是打游戏,聊天或看电影。在月上网消费超过50的调查对象中,男生明显多于女生。
当今社会,高科技迅速发展,“手机,PSP、电脑”作为三大件涌进了大学校园。手机的普及率是相当高的。据调查,07级一个43人的班级中,不带手机的仅两个人。电脑成为继手机之后的第二大大学生的电子产品宠物。大二以上高年级的学生半数以上的同学拥有。电脑作为一种高消费,价位多在4000—5000,显然不是大多数同学能承担的,使用率相对手机有所降低。但是随着年级的增长,电脑的购买率呈上升趋势,大一每个宿舍有一台尚属少见,而大
二、大三大多宿舍有4台或6台以上,有的竟人均一台。院系之间的差别也是显著的,理工科由于学习的需要,电脑购买率大于文科。而计算机专业的同学,为了配合专业课的学习研究,更多的同学配置了电脑(采访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但在调查中也发现有同学购买电脑纯粹是为了方便游戏,比如打斗地主、CF、飞车、魔兽、地下城、等。
休闲、旅游消费悄然兴起
大学学业比较轻松,有较多的课余时间,特殊的年龄段和文化知识素养使大学生体现出追求情趣的消费心理特征。出去游玩作为一种休闲式的精神文化消费
在大学校园也是比较突出的。据调查,大一学生出去游玩多选择短途出行,多数同学倾向学院附近的景区,如一线天、呼啸岩、大王峰、玉女峰等。主要的消费就车费和门票(学院的学生打完折三日游就45,有的由高年级的学长带小路连门票都省了),参加的方式多以班级和宿舍为单位。大
二、大三同学的独立意识经过大一一年的锻炼已增强,武夷山景区及大大小小的景点早已玩腻对他们也已经没有新鲜感和吸引力了,所以部分同学选择自主结伴去游玩,比如去江西庐山,浙江乌镇,还有同学利用五一,十一假期一起去北京,广州等地旅游。当然这部分同学属于学生消费中的较高消费阶层了。在游玩花费来源中,大部分同学来自生活费,由家里提供,但也有同学是靠“自给”。
学生消费呈现四大特点
综合调查显示,我校大学生消费水平虽然就个人家庭来说偏高,但多数同学基本能合理利用生活费,总体来说,我校大学生消费有以下特点:
1.多数同学消费理性,少数存在不理性的消费行为。
没有经济来源,经济独立性较差,自主消费经验少等导致少数同学不能理性的对消费价值与成本进行衡量,没有形成完整稳定的消费观念,在购物时自身意志力差,只要兜里有钱就会迫不及待的购买自己喜欢的东西,这种冲动性消费在女生群体中表现的更为明显。逛街时,遇到自己喜欢的东西,即使已经有了类似的也会买下来。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到部分女生衣服好几箱而常穿的及那几件,包包也好几个,问及她们时,都说:“看见好看啊,就买了。”
2.追求时尚消费,重视外表形象。
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丰富多彩的时代,在表现自我,彰显个性的今天,大学生追求新潮和时尚已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社会现象。很多大学生在意自己的外表形象,特别是女生非常重视打扮。据记者观察,女生做头发的非常普遍,拉直、烫发、染色、营养护理„„而成套的品牌化妆品更是成为一些有经济实力的女生的最爱。部分男生则对服装的档次要求较高,美丽消费在大学校园不容小觑。
3.对品牌的忠诚度高。
法国社会学家让·波德里亚认为,商品除了价值和交换价值以外,还具有另
外的一种价值属性,那就是符号价值。有经济实力的大学生把品牌作为表现自我,体现个性的工具。在校园里不少同学钟情于品牌,例如“李宁”牌的背包、挎包。不过作为品牌商品,它有高的质量保证和信用度,大学生的知识层次也决定了他们对品牌的认可。
4.理财观念淡薄,财商低。
“财商”一词的提出者罗伯特清崎曾经说过“财商与你挣了多少钱没关系,它是测算你能留住多少钱以及能让这些钱为你工作多久的能力”。在“是否了解理财知识这一项”,72﹪的大一学生选择不了解,而大二大三选择这一项的有下降的趋势,分别为53﹪和47﹪。每学期临近期末都有部分同学出现“财政”紧张甚至亏空,只得再向父母要。不少大一同学感慨“总是不知不觉几百就没了”。调查中发现大一同学中75﹪没有记账的习惯,“记那又什么用啊”,一位同学有些无奈的表示。
目前这个结果只是一个平均数,这样的消费水平应该是全校所有学生消费状况的一个真实反映。但个别学生的消费数据要比这个平均数高出许多。这项调查虽然都是无声的语言,但运用合理的数据分析,揭开了在同学们身边却被忽略的“节俭”问题。学校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明白自身的消费情况,从而对自己的消费行为引发必要的思考,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和理财观念,以顺利完成大学学业。
第三篇:大学生消费
石河子大学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社会实践调查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
社会实践调查
石河子大学大学生消费情况调查
姓名:李强
学号:2008134018
班级:动医08-1班
学院:动物科技学院
新疆·石河子大学
2011年2月28日
石河子大学大学生消费情况调查
姓名:李强学号:2008134018班级:动医08-1班
大学校园周边的商店、饭馆很“火”!面对着学生们的频繁光顾,店主们眉开眼笑。对于商家来说,这群“象牙塔”消费者的消费实力,他们从来不敢小觑,也不会错过机会。“本来就冲着这群大学生开的。”对于大多数家庭来说,孩子上大学的这一笔钱,他们掏得不容易!尽管各个家庭的经济条件不同,父母们对待孩子花钱的态度也各异,但作为父母,他们都会尽其所能满足孩子的要求。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他们的消费行为在某种程度上折射出当今大学生的生活状态和价值取向。因此,我对大学生的消费现状进行了采访调查。
当今的高校大学生在追求新异、敏锐把握时尚的同时,消费趋向也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我们在石河子大学走访调查发现:80%的大学生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选择购买名牌产品。追求名牌,成为大多数大学生的共同观点,这也反映出当代大学生的生活需求与消费观念。有的同学情愿为此而节衣缩食,甚至牺牲自己的其他必要开支。
从采访结果来看,贫困生的每月消费额多数控制在200元~400元之间,而家庭条件较好的学生的消费多是集中在600元~700元之间。随着消费差距的拉大,“两极分化”现象出现。如何做到理性消费,如何适应不断拉大的消费差距,应是大学生需要面对的一道“生活题”。
1、饮食消费仍居首位
我们通过采访发现,不少大学生的主要消费还是在饮食方面,每月花费200元~300元和300元以上的占了大多数。男生由于体力消耗大,在饮食方面普遍比女生消费高。而女生饮食消费侧重于零食,据我们调查,女生每个月的零食消费大都在80元以上,有的甚至达到几百元。部分女大学生为了保持体形而节食,把大多数的钱花在了服饰、化妆品上。
除了在校内就餐,校外就餐已经成为大学生饮食消费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大
三、大四学生校外就餐花费明显高于大
一、大二学生。走访调查大
三、大四的同学发现:“这与大
一、大二学生刚入校门,还没有熟悉周围环境,以及没有固定的朋友圈子等有关。”我们了解到,在校外就餐,部分大学生一般将消费金额控制在50元以下,消费额以20元~40元最多。调查大
三、大四女生了解到:“通常,如果是几个同学一起出去吃饭,都采用„AA制‟消费”。在大学生的学习生涯中,各种形式的聚会也成为在校大学生饮食消费的一个重点。对于同学之间花钱请客,大部分同学认为偶尔为之还可以承受,太频繁的话就会成为一种负担。
这部分消费基本上在150元~400元之间。大学生和同学、朋友聚会一般选择在普通餐厅,但也有选择在高档餐馆。聚会的理由多种多样:老乡聚会、放假归来、过生日、考试优异、当了学生干部、获得了奖学金等等。
电子用品“成消费主流”除了饮食方面的花费,上网、电话费和购买其他用品成了消费的‘大头’。调查发现,对于手机、电脑、数码相机等科技用品,诺基亚与摩托罗拉、联想、IBM等知名品牌使用量较大。
在采访中,我们在大一女生宿舍了解到,她们几乎所有的人都使用手机。有手机的同学除了与家人、朋友发信息或通话联系,也有女生选择买长途电话卡与家人、朋友打电话,甚至“煲电话粥”。另外,在有的宿舍我们发现大学生拥有电脑、笔记本的占到半数。在大一的女生宿舍我们了解到,凡是家庭条件还算宽裕的新生,几乎都有手机、电脑,这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的必备物品。
2、消费差距逐渐拉大
走中,我们发现,近年来,大学生消费的差距逐渐拉大,家庭条件好的学生在物质消费方面的内容越来越丰富,购买电脑、手机,外出旅游等等。而贫困生仍在为每月的伙食费发愁,使得大学校园出现了“两极分化”的现象。
调查中发现,买名牌、穿名牌已成为大学生的一种时尚追求,攀比消费、赶潮消费比较普遍。在女同学那里我们了解到,“像艾格这样的低至100多元、高达八九百元的品牌服装最受女生欢迎,在公寓随处可见艾格的购物袋,都说艾格快成了公寓女生的„社服‟了。”女生对艾格、ONLY等品牌“痴迷不悔”。当各种各样的宣传活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当各种打折的促销活动在各家店面上演时,穿梭在这些店铺中的,有不少是大学女生。现今,大学女生在穿着上越来越注重时尚。女生中一部分人表示并不常去逛专卖店,但是若发现专卖店中有她们喜爱的样式且价格不贵的话,就会去买。而另一些人表示,别人都买这一种牌子,这说明今年很流行,自己也要跟着潮流走,所以去买。
成套的品牌化妆品成为一些有经济实力的女生的最爱,而做头发则成为女生美丽消费的另一重要方面,染发、烫发、拉直、做营养……只要能美,许多女生愿意付出一大笔钱。大一学生做头发的人数还较少,而随着年级的增长,做头发的人数逐渐增加,其中又以染头发的居多。
条件好的大学生已经具有明显的品牌偏好。在休闲运动消费方面,男生对“阿迪达斯”、“耐克”等国外品牌钟爱有加。据男生介绍,运动需要质量较好的服装和鞋子来保证。花100元买的一双运动鞋可能一个月就磨破鞋底,而花六七百元买的品牌运动鞋能穿一到两年,而
且鞋底弹性好,穿着透气,所以,部分男学生宁愿多花些钱买双好鞋。
与这些“高端消费”相比,贫困生们的生活消费则呈现窘态。我们了解到一些贫困的学生,在石河子待了一学期了,一共才转过几次地下街,而且什么都没买,东西太贵了。而我们了解到一些经济情况一般的男生,和舍友们大多数家庭经济条件不好,除去每月的吃饭以及生活用品的花费,基本上再没有什么消费了。如果要买衣服,只去大望角等市场买便宜的。
3、“恋爱买单者”过度支出成“负翁”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一部分谈恋爱的大学生每月大约多支出200元~500元左右,有时一个月要多花费上千元。他们大多承认,为了追求情感,需要物质投入。我们在部分大学生那里了解到,如今的爱情不再有“免费的午餐”,一些男生为了爱情,甚至不惜负债。大学生中甚至还流行这样的话:“馒头就咸菜,省钱谈恋爱。”
从调查来看,大学生恋爱支出主要在吃饭、零食、逛街、泡吧、娱乐等方面,礼品消费是恋爱消费中绝对的“大头”,逢年过节,尤其是情人节、圣诞节,或是过生日及特殊的纪念日,恋人之间必然要互送礼物,此项花费少则几十元,多则数百元,甚至有几千元者。在恋爱消费中,支出较大的还有在校外租房居住,每月要支付200元~400元。男生在此项消费中大多成为了“恋爱买单者”。不少男生平时就“拆东墙补西墙”,而到了学期末更是出现“经济危机”,一结算已成为“负翁”。有不少学生表示,因为超额消费而借下的钱,只有等到下学期开学时,以其他借口向父母要来偿还了。
4、大学消费应实用节俭为主
“校园里有些学生在倡导高消费和超前消费,他们的虚荣心态和炫耀行为造成了一种示范效应,这对很多学生都会产生一种外部压力,也会导致消费水平水涨船高。”
“大学生消费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大学生消费呈现出以下三个主要特征:一是整体消费水平上升,消费结构发生深层次变化;二是大学生内部消费情况差异显著;三是大学生消费观念存在一定问题。具体表现在:大学生消费存在较明显的盲目性,在消费观念上赶潮流、讲名牌等“炫耀性消费”严重。他们的储蓄观念、理财能力都比较低,而且恋爱费用过度超支。调查中我们发现当今大学生谈恋爱有模仿趋势,“动不动就聚餐,开生日party,互相赠送昂贵礼物……他们的恋爱方式已经接近已工作的人的恋爱方式了。大学生可以谈恋爱,但应该多谈学习,多谈对双方身心都有好处的事情,赠送礼物也只适合送一些写下美好赠言的贺卡这类的东西。
我认为,大学里应该倡导一种平民意识,它不是追求时尚和高消费的场所,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而不是享乐,大学生买东西应该以实用、节俭为主。
“首先,大学生应该体贴父母,懂得节约。虽然有些同学家里并不困难,但也不应该理直气壮地花父母的钱。其次,大学生要学会理财,不能家里给多少钱就花多少钱,最好有个账本,对每月的消费支出有个安排计划,学会理财实际上在步入工作岗位以后依然是有好处的。其三,要培养提高自己的消费决策能力,避免盲目消费,比如,上一趟街本来只打算买两件东西,但有些同学一进商场就收不住手了,见什么都想买,结果把当月的生活费都搭了进去。其四,作为家长也应该正确引导孩子的消费,家长给钱也应该有度,不能放任孩子大手大脚地花钱,即使家里并不困难,也不应该是孩子要多少钱就给多少钱,应当培养孩子的自立自强意识。”
第四篇:大学生消费情况调查
山东轻工业学院文法学院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本科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大学生消费状况调查
学 院: 专业班级; 年 级: 学 号: 成 绩: 指导教师:吴慧芳
2012年 10 月
大学生消费观调查
日 24 前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在当前的消费市场中,大学生所占有的地位越来越突出。由于年龄较低,思想还不够成熟,个人价值观比较局限,因而具有与其他消费群体不同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这次调查的主要对象是轻工业学院的大一至大三这一学生群体。我们希望通过对大学生消费情况的调查,更准确地把握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脉搏,解读当代大学生消费文化。让我们大学生能够了解自身消费观念的缺点和不足,进而做出相应的改善。调查的形式为调查问卷,主要利用晚自习时间请同学们配合完成。更多的是对在教室的同学进行的一份调查,部分是利用同学间和老乡间的关系,还有随机在路上遇见的同学。正文
经过将近一星期的时间,我们对大学生的消费观进行了调查,下来我对我们的调查结果进行一下分析。由于男生和女生之间各种各样的不同,在他们之间的消费观也表现出了不同的方面。下面我先对我们的调查做一下总结。
(一)调查结果:
我们这次发放了100份调查问卷,很幸运我们的调查问卷都收回来了。这次男生和女生各占一半。他们中有百分之六十九是来自农村,有百分之十六来自城镇,百分之十五来自城镇。在这次调查中占最多的是大三,大二比较少点,只有10%。在消费来源之中,占最多的是父母给予,其他的都差不多只能占到5%。有20%的同学表示他们的家庭收入为500—1500,50%表示他们的收入为1500—3000,21%表示他们的为4000,剩下有9%的表示他们的收入有500.对于他们的月消费额度,最多的是在500——800,有23%的在 350——500,在350元以下和800以上的只占10%左右。对于消费项目,我们明确写出来的都差不多在80%左右,其他的只有20%。对于各方面的消费支出,我下来再做比较详细的分析与比较。对于消费观念,大多数的同学表示比较模糊,很多都是选择的其他。对于打工这件事,有71%的选择是“闲着没事,做就做了”,其他的选择都差不多。当然,不论用怎样的方式付款、到哪里去购物都阻止不了钱从我们的口袋流入商家的腰包。更何况我们身边还有一个比较繁华的商业街在等待着我们的投入。虽然我们没有固定的收入来源,但我们始终是消费实力不可小觑的一族。小到大学校园里无处不在的连锁超市,大到方圆几公里内鳞次栉比的卖场、餐饮店,在计算销售额时,都不得不为他们的鼎力相助而心存感激。还有随处可见的网吧。可以说,大学生对于扩大内需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一.消费项目
1.伙食费
一般每个月在学校餐厅就餐花费为 400—500。除了在校内就餐外,校外就餐已经成为大学生饮食消费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每月到个体餐馆就餐的比例达到了被调查总人数的95%。各种形式的聚会成为在校大学生饮食消费的一个重点。对于同学之间花钱请客,大部分同学认为偶尔可以但不要太频繁。调查发现,几乎所有学生每学期都要参加6-15次各类同学聚会。这部分消费基本上每学期需要150-600元之间。调查中了解到,大学生和同学朋友聚会一般选择在普通餐厅,但也有2%的选择在高档餐馆。聚会的理由多种多样:老乡会、放假归来、生日聚会、考试得高分、当了班干部、得了奖学金等都要请客吃上一顿,否则被视为不够交情。
2.通讯与电脑
在通讯费用方面,平均而言,每位手机用户每月消费76元,每位同学每月要打掉54元的电话费。如果要知道各家手机制造商们推出的最新机型,相信你最先想到的应该不会是大学校园吧。但事实却是,几乎一切新宠都能在这里见到。目前,大学生每个人都至少拥有一部手机。调查表明大学生对电子产品的拥有率还是比较高的,其中有44%的大学生拥有电脑。从对拥有电脑的同学调查得到购买电脑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学习,其次为休闲娱乐,再者为查资料。当对电脑的要求时的同学选择了经济实惠型,同学选择了笔记本电脑。总的看来,大学生购买电脑与专业和年级有关,其电脑消费并不是盲目的,主要为满足其发展需要,更与经济实力有关。在现今最想购买的物品的调研中,电脑也以超过50%的绝对优势胜出,其次是手机照相机等等。出现这样的结果也是和现在飞速发展的电子技术,及校园网的开通不无关系,而且现在更有了 wlan的介入,便捷的网络环境是导致同学购买电脑的最主要原因。
3.购买服饰
从消费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大学生在服饰上的消费也在不断增加。男生也比以前更加追求外在的修饰;女生买衣服则总是买个不停,只要自己喜欢的都会买回来,不喜欢了,马上就不穿了。大学生购买品牌的商品,一方面为了满足自己的实用需求,一方面也希望能够增加自己的被关注度。购买名牌产品更是能够满足人们这样的心理,当然这只是一部分。在对是否购买品牌服饰的调查中,还是有一部分同学比较在意的。可见选择名牌产品对帮助大学生自己的交往,能够起到帮助作用。而大学生由于在读书期间,主要生活费来自父母,而购买著名品牌的消费品需要花费大量的金钱,所以大学生很少愿意父母知道自己使用名牌的产品。
4.学习消费
在大学里充斥着各种补习班,大学里参加补习班的同学也不再少数,在调查学习消费中补习费用所占最大,有的同学参加过补习班,补习班的费用一般会有200—500,这也是很大一笔开销.其他还有购买学习资料和学习用品也会有100差不多。
5.恋爱消费
对问卷中问卷中恋爱支出的问题,大部分同学有恋爱经历,每月用于恋爱消费的钱从100元左右。从调查看,大学生恋爱支出主要在吃饭、零食、逛街、看电影等方面,礼品消费是恋爱消费中绝对的“大头”,逢年过节(情人节、圣诞节等)或是俩人过生日及特殊的纪念日,恋人之间必要互送礼物,此项花费少则几十元,多则数百元,甚至有几千元者 ;在恋爱消费中,支出较大的还有在校外租房居住,每月要支付300-400元。
6.旅游消费
旅游在大学生消费娱乐项目占有一定比例。我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旅游消费变得越来越热,出外旅游已成为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在旅游群体当中,大学生是整个旅游市场的一个重要而又独立的组成部分。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具有一定的经济独立能力和自我生活能力,有相对宽松的时间,具有更多的冒险精神和追梦遐想,这些促成了大学生旅游热。因此,大学生作为一支旅游生力军的地位确实不容忽视。大学生旅游消费在总总体旅游消费中所占比重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教育问题意识的不断提高,学校数量已供不应求,越来越多的学校被创办起来,现今,我过已有高校数量2000多所,在校就读学生超过两千万人,可见在中国大学生旅游这一新热一般大学生都会利用星期天或者节假日到本地的一些景点去转一转,一般一个学期会有两到三次,平均每次花费在50—100。还有的同学回去更远的地方去旅游,不过只是其中一部分。
二.消费差异
1.男女差异
① 男女生花费多少的差异
就每个月的生活费来说男女生活费都是以500—800居多,但其中女生500以下的比男生多。其中男女伙食费以350—500居多,而女生350元以下和350-500占据90%多。可看出男生平均每月伙食费比女生多。
②男女大学生消费观念的不同
男女普遍认为自己刚好够用。男生认为生活费不够的人数比女生多。同时在“生活费增加时,相应消费增加的项目时”,男生会用于伙食的比例最大而女生用于服饰和化妆品的比例最大。可见男女大学生之间的消费观念有着很大的差异。
③ 男女大学生对待消费的态度基本相同
男女生普遍认为生活费500-800为合理消费。同时男女都比较赞同勤俭节约。另外男女生都把质量作为购买商品的考虑的第一个因素,购物以实为主。其中男生注重品牌的多过女生,女生注重样式的比男生多。应了那句话“男穿牌子,女穿样子”。
2.年级不同的差异
在调查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大一大二大三各个年级的消费情况同样存在着差异,高年级学生的消费来源有相当一部分是自己兼职所得,比学弟学妹来言要好很多。而且在消费的时候,相比来言也是比较理智的。
3.城乡差异
城市、城镇、农村学生在月平均生活费用上有一定差距,但城市、城镇差距不明显,相比之下,农村学生与这两者有较明显的差异,具体表现为高消费需求层次的稀缺和低消费需求的集中。这说明:总体来看,大学生月平均生活费用多集中在中等水平,较为合理。但较明显的城乡差异将导致不同的消费层次和消费结构的产生。城市大学生在购物时选择名牌的概率明显高于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农村学生相比而言更加节俭。
(二)总结 一.消费情况总结 1.合理消费是主流
调查显示,大多数学生月消费在 500—800之间,总的来说,这个数额是相对正常的。基本可以维持我们一个相对富足、充实的生活标准。我们的学生的花费主要来自父母的资助,自己挣得很少,因此我们在消费的时候,通常也会考虑到家庭状况。而500左右的消费,既可以满足自己的标准,也不会带给父母太大压力。
2.价格、质量、品牌是影响大学生消费的三大主要因素。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尽管讲牌子摆阔气等社会风气已不可避免地浸染了校园,致使部分大学生受到影响,但大多数同学的消费还是较为实际、理性的。当问及”购买商品最注重的因素”时,有54%的大学生选择了“质量”,有20%的选择了“价格”,有15%的选择了“品牌”。由此可见,价格、质量、品牌是影响大学生消费的三大主要因素。大学生的消费来源基本上都是父母,很多还处于“温饱”状态,没有太多额外的费用开销。所以其在购买东西时必定先考虑到商品的性价比,然后才会做出合理的选择。但消费趋势是在慢慢变化的,许多同学的消费已经在向“小康”过度,越来越多学生加入高消费行列,购买昂贵的MP3电脑、手机等用品,这种趋势在一定程度上有所蔓延,在其他方面的消费已在慢慢增加。
3.大学生理财意识淡薄
当代大学生已经习惯了依赖父母,调查显示,当问及“做兼职的目的”时,有44%的大学生选择是增长社会经验,18%的大学生选择渴望独立,只有18%的大学生是为了补贴生活费,可见现在大学生的打工目的不单纯是为补贴生活费,减轻家里负担,而更多的是为增长见识,增加社会阅历,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等。绝大多数同学的生活费来自于父母,生活费收入相对固定,使得大学生形成了一种依赖心理,消费没有太大的顾忌,经济上处于被动。作为大学生、一个成年人,我觉得理财是一种我们不能不具备的能力。然而调查结果却不尽如意。大学生往往会不约而同地发出同样的感慨:不知道自己的钱为何用得这么快,又是用在哪些方面了。很明显,加强学生的理财意识十分有必要。
4.大学生节约意识淡薄、浪费情况严重、恋爱支出大
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的节约意识淡薄,突出的表现在两个方面:社会交际、食物浪费。社会交际(包括谈恋爱)已被大学生称为是大学里必修的一门课程。据调查,大学生每月用于交际(恋爱)的花费,100元以下的只占5%,300元左右的占40%,300元以上的占55%,谈恋爱、交朋友的大学生每逢重要节日或是对方过生日,都会送对方礼物。每逢自己生日或是好友生日,有的同学会请同寝室的人或朋友吃饭;有的同学选择送礼物,有的同学点歌送祝福。现在大学校园中流行“人际投资”,无论是过生日、考试得高分、入选学生干部、比赛获奖都得请客,否则便被视为“不上路”不够交情,无论是朋友来了或是同学聚会都免不了请客吃饭,赠送礼物之风在大学校园蔚然成风。
二.消费心理
1.追求时尚和新颖追求时尚和新颖追求时尚和新颖追求时尚和新颖。青年人的特点是热情奔放、思想活跃、富于幻想、喜欢冒险,这些特点反映在消费心理上,就是追求时尚和新颖,喜欢购买一些新的产品,尝试新的生活。在他们的带领下,消费时尚也就会逐渐形成。
2.表观自我和体现个性表观自我和体现个性表观自我和体现个性表观自我和体现个性。这一时期,青年人的自我意识日益加强,强烈地追求独立自主,在做任何事情时,都力图表现出自我个性。这一心理特征反映在消费行为上,就是喜欢购买一些具有特色的商品,而且这些商品最好是能体现自己的个性特征,对那些一般化、不能表现自我个性的商品,他们一般都不屑一顾。
3.容易冲动,注重情感。由于人生阅历并不丰富,青年人对事物的分析判断能力还没有完全成熟,他们的思想感情、兴趣爱好、个性特征还不完全稳定,因此在处理事情时,往往容易感情用事,甚至产生冲动行为。他们的这种心理特征表现在消费行为上,那就是容易产生冲动性购买,在选择商品时,感情因素占了主导地位,往往以能否满足自己的情感愿望来决定对商品的好恶,只要自己喜欢的东西,一定会想方设法,迅速做出购买决策。
(三)、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消费观的方法与途径
经过我组各成员多次讨论,我们总结出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消费观的方法与途径有如下几点:
1.加强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的调查研究。在思想理论教学中,我们应该大力提倡调查研究与理论教学相结合的科学方法,使理论教学真正摆脱空洞无物的说教。今后我们应当重视和加强对大学生消费状况的关注,注重在研究他们的消费心理与行为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当然,调查研究是一个艰辛的过程,但是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首先培养自己刻苦钻研的科学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思维。
2.教育学生要树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科学的消费意识。引导他们在考虑个人消费时不忘光荣传统,科学规划安排,是个人消费标准与家情相适应。当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从不断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和繁荣市场这个角度看,需要鼓励人们积极、合理消费。如果不考虑个人经济状况和支付能力,盲目追求奢侈的消费模式是十分有害的。思政教育工作者要及时客观的分析社会上的消费主义现象,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心态,作一个清醒的消费者。
3.培养和加强大学生的财商。所谓财商,指的是一个人在财务方面的智力,即对钱财的理性认识与运用。财商是与智商、情商并列的现代社会三大不可缺少的素质。财商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其一,正确认识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其二,正确运用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我们应该围绕这两方面的内容,在思想政治课和德育课的教学活动中设计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以达到教育目的。
4.大学生健康的消费风气应成为建设节约型校园的一项重要内容。高校校风建设应该把握育人第一位的原则,重视大学生为人处世每个环节的教育,重视培养和塑造大学生健康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以促进大学生学业的成功追求。建议把大学生良好消费心理和行为的培养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设计有关大学生健康消费理念的活动专题,并且持之以恒。塑造节约型的校园理念,利用校园环境影响大学生理性健康的消费习惯的养成,形成良好的生活作风,向社会输出具有健康理性消费习惯的社会成员。
5.增强独立意识,培养和加强理财能力。现今的大学生需要懂得如何在激烈竞争的社会中生存,那独立理财能力就成了重中之重。理财不是简单的四则运算,不是简单的收支平衡,个人盲目的冲动不是独立,是任性的表现,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脑中有独立的概念,更迫切的是独立的行动和理性的思考。
6.克服攀比情绪,攀比心理的形成不可避免。我们应该如何面对呢?首先,我们应树立适应时代潮流的、正确的、科学的价值观,逐渐确立正确的人生准则,给自己理性的定位。大学生的确需要竞争意识,但并不是所有的事物我们都需要争,生活上次于别人,并不可耻,没有必要抬不起头来。通过这次调研,我们基本掌握了当代大学生消费心理趋势及现状。大学生的基本生活消费大体上是现实的、合理的。但离散趋势明显,个体差异大,这主要是生源来自全国各地,由于家庭情况的不同和消费习惯的差异造成的。在以寄生性消费为主的大学生中,培养独立的理财能力、科学的价值观应是当务之急。
7.形成大学生良好消费风气。良好校风是师德师风和学生学习、生活作风的有机组合。其中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是体现学生生活作风的重要部分。一旦良好的消费习惯得到培养和加强,就会对良好校风的塑造起促进作用,并形成校风助学风的良性循环。因此,应该把大学生良好消费心理和行为的培养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设计有关大学生健康消费理念的活动专题,并且持之以恒,以大学生良好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促进良好生活作风的形成,进而促进良好学风、校风的巩固与发展。
附录
大学生消费情况调查问卷
我们希望就大学生的消费情况进行调查。耽误您一些时间,希望您能认真填写问卷,谢谢您的合作 1.您的性别:()A.男 B.女 2.您的家庭住址:()A.城市 B.城镇 C.农村 3您所处年级()
A.大一 B.大二 C.大三 4.您的消费来源:()(可多选)
A.父母给予 B.勤工助学或自己兼职 C.奖学金 D.助学贷款或助学金
5.您的家庭月总收入为多少?()
A.500元以下 B.500—1500元 C.1500--3000元 D.3000--5000元 E.4000元以上
6.月消费额大概为多少:()
A.350元以下 B.350--500元 C.500--800元 D.800--1200元 E.1200元以上 7.您每月消费的主要项目是什么?(可多选)()
A.伙食 B.交通、通讯(电话、上网)C.购物(服装、饰品)D.学习费用(书籍)E.娱乐 F.恋爱 G.其它 8.您每月伙食费大约多少()
A.300以下 B.300—400 C.400—500 D.500以上 9.您每学期学习方面的花费(包括文具、书籍、复印、培训班等)是多少?()A.100元以下 B.100--150 元 C.150--200元 D.200--250元 E.250元 以上 10.您每月用于通讯方面的支出为多少?()
A.20元以下 B.20--50元 C.50--80元 D.80--110元 E.110元以上 11.您每月用于网络方面的支出约为多少?()
A.10 以下 B.10--20 C.20--30 D.30--40 E.40 以上 12.您平均每月购买衣物的花费是多少?()
A 100元以下 B 100--150元 C 150--200元 D 200--250元 E 250元以上 13.影响您购物的因素是什么?()
A.价格 B.质量 C.品牌 D.其他
14.您平均每月购买日常用品的花费为多少?()
A 20元以下 B 20--40元 C 40--60元 D 60--100元 E 100元以上 15.您每学期出游花费为多少?()
A.100元以下 B 100--150元 C 150--200元 D 200--250元 E 250元以上 16.您的每月恋爱支出是多少?()
A,100 B.100--200;C,200—300; D.300以上 17.购买衣物时是否选择名牌产品:()A.经常
B.一般
C.很少 18.您的个人消费观念()
A.能省则省 B.事先做好消费计划再花钱 C.看到喜欢的就会买 D.毫不在意的肆意挥霍 E.其他
19.您是否有打工的经历,如果有,或有此打算,您的想法是什么?()A.补贴日用 B.增长社会经验 C.渴望独立 D.闲着没事,干就干了
第五篇:大学生消费调查
大学生消费状况与家庭承受力调查与分析
大学,一个美丽而又神圣的地方,这里汇聚了全国各地的学生。我国贫富差距很大,地区贫富差距明显,所以来自各地的大学生在校的生活消费也就不一样。为了调查分析大学生消费状况与家庭承受力之间的关系,我利用暑假期间的闲暇时间,做了本次题为《大学生消费状况与家庭承受力调查与分析》的调查,希望本调查能为大学生们树立合理的消费观提供一点点的启示,做一个优秀的大学生。
1、调查对象:我校及仙林大学城其他院校的同学
2、调查方式: 口头询问及问卷调查
一、大学生家庭经济现状及消费情况
从调查结果来看,大部分(占80%左右)大学生家庭的经济来源是靠父母外出打工,有少部分(占10%左右)大学生家庭的经济是靠在家务农以及做点小本生意。少部分(占7%左右)家庭父母都有固定工作,家庭条件一般,极少部分(占3%左右)家庭条件很优越。据调查有的家庭只有一个孩子,经济压力不大,而有的家庭孩子多,为了供一个大学生,甚至让其他的孩子辍学外出打工以补贴家用。有的大学生做兼职挣钱,而有的大学生却乱花钱。据调查每个大学生的学费平均每个人每年需要一万元左右,而生活费则在500-800之间。虽然有助学金,但得到的人数有限,这些钱大部分都需要靠父母来承担。
二、导致大学生家庭经济紧张的各种因素
1:在大学,尤其是大专院校,学生大多来自农村,家里的亲人文化都不是很高,所以不是种田就是外出打工,没有固定职业,自然就没有固定的经济。有的学生的父母有病在身,爷爷奶奶又不能劳动,家里没劳动力,经济状况很紧张。
2:地理环境相对比较的偏远,交通不是很方便,没有马路,四周的来往很不方便。这些条件制约当地经济的发展,所以这里的经济不是很发达,大部分的家庭都是靠种田维持生活,稍微有点经济基础的不是在家经营点小本生意就是父母都外出打工的。
3:在调查过程中,我发现偏远地区,像苏北地区的家庭一般都不止一个孩子,有的家庭甚至四五个孩子,像这样偏远地区的家庭能培养一个大学生已经很不容易,何况有四五个孩子的家庭呢。
4:少数学生身体不好,每年的医药费就不少了,还要再交学费和生活费,家庭经济支撑不起。
5:大学生的学费和生活费确实是一笔很大的开销,尤其是上本三的大学生。有的家境不好的学生高考没考好,父母咬咬牙让孩子上本三,即使学生在校做兼职也不够生活费,更何况每年13000元的学费。
6:有的大学生在校谈恋爱,大学生没工作,谈恋爱的钱当然还是由父母给。
综上所述:解决大学生家庭经济困难的关键主要集中在了大学生的消费上,我们知道作为大学生,我们都有了一定的生活能力,我们可以靠做兼职来减轻父母的负担。【一】调查情况:
1、大部分大学生消费合理
接近一半的大学生月平均生活费超500元,并且500~1000元这个区间是大学生最为普遍的花费区间,即使在这个区间内,最高消费和最低消费也相差500元,表明大学生之间的消费差距不小,而其中,在饮食方面的费用占得最多,谈恋爱的大学生的月生活消费就更多了。总体看来,大学生的消费观念正逐步开放化,但大多数大学生还是以传统的消费观念。现在不少学生攀比心理比较严重,在消费时考虑最多的因素是商品或服务的品牌,他们觉得穿名牌很有面子。
2、消费要求凸显个性
大学生大多喜欢追求个性,假期回来,常常会发现班里很多同学换了新手机,有的还换了
I-Phone,并在同学面前炫耀着。现在的大学生几乎人人都有笔记本电脑。
调查发现,一些大学生过分追求时尚和名牌,且存在攀比心理。有些为了一款流行手机或者名牌衣物,情愿节衣缩食,不惜牺牲其它必要开支,甚至向别人借钱以满足欲望。在追求物质消费的同时,他们也强调人际交往消费,主要表现在恋爱及同学间应酬的支出。他们大多承认追求情感需要物质投入,经常难以靠理性来适度的去消费。3 “月光族”
有的大学生每个月开始都很有钱,到月底都花完了,有的没到月底就已经花完了,没钱花就向同学借。现在“月光族”的大学生越来越多。
4、大多数大学生不会理财
大学生没有坚持记帐的习惯,大多数学生不了解一个月的钱用在什么地方,是否合理。很少有学生选择银行储蓄,没有存款的习惯。在校大学生,由于没有足够的资金在股票、外汇、基金、债券、保险等市场上投资,并且对这方面的投资方法知之甚少,大多数人认为能做好资产保值已经很不错了。
5、大学生谈恋爱
“在大学不谈恋爱就不算是完整的大学生活”,这是无数大学生常常说的,大学生还没工作,谈恋爱的钱还是由父母承担。【二】原因分析:
从消费情况可以总结出,不会理财,理财观念薄弱在大学生中非常普遍,而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家庭原因:
现在大多数家庭又是独生子女,许多家长始终认为,只要孩子学习好,能考上大学,就前途光明,加上经历过艰苦生活的家长们特有的“补偿”心理,往往容易造成迁就、娇惯、溺爱孩子,结果却忽略了对孩子早期理财能力的培养,表现在孩子用钱上,常常是“心太软”,甚至不惜一切代价满足孩子的过分要求。并且从小学到高中,支配钱这项工作从来都是家长一手包干的,理由是:孩子还小,不知道什么应该花什么又不该花的。如果孩子在没有问过家长的情况下,哪怕只是自主花了一毛钱,也会受到家长的训责。上大学了,离家也比较远,大学生们才开始理财,没有经验也只能跟着感觉走,别人买我也买,家庭经济好的,消费也更大更加没有节约意识,一般家庭的所有收入都支付在大学生上。
(二)学校方面:
学校只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却没有教他们怎样理财。许多家长和教育工作者认为理财是大人的事,孩子还不适宜涉足这种事情,或者认为理财的事情孩子长大以后自己也能学会。学校应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不能只注重学习成绩。
(三)社会问题:
如今社会上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思潮的泛滥,校园外不良环境(如一些歌舞厅、网吧,游戏机厅)的存在等,往往对学生的思想有一定的腐蚀作用。学生们受到社会上铺张浪费现象的影响,学生也开始用父母的钱摆阔。学生们花钱大多没有计划性,家长给多少就花多少、看到别人买什么自己也买。只为了不让自己脱离社会。社会生活中的一切都是诱人的,使得许多同学都想去尝试,但是学生毕竟还是学生,缺少经验,在途中容易迷失方向。
(四)自身原因: 现在的大学生大多追求名牌,手机要苹果的,鞋子要耐克的,他们认为穿名牌会很有品味。有的大学生沉迷于游戏,天天泡网吧。大学生之间互相攀比导致消费越来越高,父母相劝却不听。
三、个人建议
(一)勤工俭学
在不影响学业的情况下,可以做兼职,学会自立,这样不但能减轻家庭负担,还能使我们从 2
勤工俭学中体会父母的辛劳,由此树立自立、自强的上进心,为今后更好地适应社会打下良好基础。同时还能结交许多朋友,增长见识。(二)学会存钱
大学生要合理的规划自己的钱,适当存一些钱,别看现在少,你一月存一点,到你创业时你就有一笔可用的钱,聚沙成塔,要相信积累的力量。(三)树立勤俭意识
虽然现在生活富裕了,但勤俭节约的精神我们不能忘记,我们大学生更应该注重勤俭节约,毕竟在大学还是以学习为主。(四)学会精打细算
大学生活的消费中有很多省钱的窍门,比如买二手货、选择优惠电话卡、办购物打折卡等等。注意学习省钱窍门,尽量别花冤枉钱,更多地考虑所购物品的性价比和自己的承受能力。比如电子产品,能用学校的就用学校的,或者几个同学合买、淘二手货,把奢侈消费压缩到最低。
(五)加强教育,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
主张合理消费。从年轻人的特点来说,大学生在消费方面追求新颖、时尚,本无可非议,但必须与自身实际情况要相结合起来。因此,学校要在学生中开展合理消费的教育,要教育学生:一是量入为出,即告诉学生不要随大流、盲目攀比高消费,而要考虑自身及家庭的消费能力做合理安排。二是经济适用,即教育学生不要无原则地赶时髦、追新潮,在选择物品时要讲究实用、注重投资效益。三是统筹计划,即教育学生在花钱学会合理计划、及时调整,尽量做到使自己消费全程基本平衡。四是身份相符,即教育学生在确立消费时,要注意自己是大学生的特殊身份,确立健康的消费心态,不赶时髦、不借债高消费、也不能无限制地追求高档名牌,要坚持“学习消费是主导、生活消费是保障、娱乐消费是补充”的原则。(六)不要盲目攀比
大学生来自不同的城市,家庭条件更是贫富不一,所以,不能盲目攀比,应该把有限的钱花在最需要的地方,不该花的钱一分也不能乱花。除了学费、基本生活费外,建议额外支出部分最好由学生自己通过课余时间做兼职来挣得。
希望同学们看了我的调查报告能有所收获,有所醒悟,理性消费,做个优秀的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