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口和计划生育条例》的决定(最终版)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口和计划生育条例》的决定
(2014年1月13日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通过)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公告
(十二届第20号)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口和计划生育条例>的决定》已由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于2014年1月13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14年3月1日起施行。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014年1月13日
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决定对《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口和计划生育条例》作如下修改:
一、将第十四条第一项修改为:“
(一)夫妻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删去第二项。
二、将第三十五条第一款第二项修改为:“
(二)符合生育第二个子女条件,只生育一个子女的职工,退休金的奖励办法由自治区人民政府另行规定”。
此外,对条文顺序作相应调整。
本决定自2014年3月1日起施行。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口和计划生育条例》根据本决定作相应修改,重新公布。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口和计划生育条例
(2012年3月23日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
会第二十七次会议通过)根据2014年1月13日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关于修改〈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口和计划生育条例〉的决定》修正)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组织实施
第三章 生育调节
第四章 计划生育技术服务
第五章 奖励与社会保障
第六章 管理措施
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八章 附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推行计划生育,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促进家庭幸福、民族团结、经济繁荣与社会和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结合本自治区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自治区行政区域内的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以及户籍或者居住在本自治区行政区域内的公民应当遵守和执行本条例。
第三条 各级人民政府领导本行政区域内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建立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
第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在推行计划生育工作中应当严格依法行政,文明执法,不得侵犯公民的合法权益。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依法执行公务受法律保护。
第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所属部门应当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有关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
工会、共产主义青年团、妇女联合会、计划生育协会、个体劳动者协会、私营企业协会等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其他组织和公民应当协助当地人民政府开展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等新闻媒体应当无偿开展人口和计划生育的公益宣传。
第六条 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应当推行诚信计划生育长效机制,落实宣传教育为主、避孕为主、经常性工作为主,实行依法管理、村(居)民自治、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改善人口结构。
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应当与发展经济相结合、与帮助群众劳动致富相结合、与建设文明幸福家庭相结合。
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应当与增加妇女受教育和就业机会、增进妇女健康、提高妇女地位相结合。
第二章 组织实施
第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编制本行政区域的人口发展规划、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规划。
人口发展规划应当包括控制人口数量、改善人口结构、增进生殖健康、促进优生优育、提高人口素质、加大经费投入、健全保障措施、完善考核评估、推进依法行政等方面的内容。
第八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采取人口综合治理措施,制定和完善有利于人口和计划生育的社会、经济政策。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所属部门制定与人口发展有关的社会、经济政策,应当征求同级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的意见。
第九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将人口和计划生育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确保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所需的必要经费,并逐步提高人口和计划生育经费投入总体水平,使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经费的增长幅度高于本级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
第十条 乡镇人民政府和城市街道办事处应当有与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相适应的机构及工作人员;村(居)民委员会应当有专人负责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实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工作责任制,确保开展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所需的人员和经费,并接受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的监督管理。
第十一条 建立人口信息共享制度。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与卫生、发展和改革、公安、工商行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民政、教育、统计等行政部门应当相互提供有关人口数据,实行人口信息共享。第十二条 农村村民委员会和城镇居民委员会应当将计划生育工作纳入村(居)民自治内容,落实计划生育的各项制度和措施。
村(居)民委员会可以将计划生育列入自治章程、村规民约、居民公约。
村(居)民委员会可以与村(居)民签订计划生育合同(协议),明确权利、义务和奖励、扶持内容。
第三章 生育调节
第十三条 鼓励公民晚婚晚育,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一个子女,禁止违法生育子女;符合本条例规定条件的,可以要求安排生育第二个子女。
第十四条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经县级人民政府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批准可以生育第二个子女:
(一)夫妻一方是独生子女的;
(二)夫妻一方是五级以上或者夫妻双方是六级以上伤残军人的;
(三)夫妻生育的第一个子女经设区的市人民政府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组织医学专家进行医学鉴定确诊为病残儿,不能成长为正常劳动力,且医学上认为可以再生育的;
(四)婚后不育,经设区的市人民政府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组织医学专家进行医学鉴定并确诊为不育症,依法收养一个子女后怀孕,要求生育的;
(五)再婚夫妻一方只生育一个子女,另一方未生育的;
(六)夫妻双方均是一千万人口以下少数民族的。
第十五条 夫妻中女方属农村居民,除适用本条例第十四条的规定外,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经县级人民政府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批准,可以安排生育第二个子女:
(一)只生育一个女孩的;
(二)男到有女无儿家结婚落户(双女户招婿,安排其中一个)的;
(三)定居在国境线五公里以内的乡村且连续居住十年以上的。
第十六条 夫妻中女方属农村居民,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适用本条例第十五条的规定:
(一)已脱离农业生产,在城镇连续工作、生活五年以上,并有固定的住所和经济收入的;
(二)持有二孩生育证,尚未怀孕,自办理农村居民转为城镇居民之日起满五年的;
(三)被录用为国家工作人员的。
第十七条 符合本条例规定,要求生育第二个子女的夫妻,应当持下列证明材料,向女方户籍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者城市街道办事处提出书面申请,经乡镇人民政府或者城市街道办事处审查,并经县级人民政府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批准,领取二孩生育证后,方可生育:
(一)夫妻双方的户口簿、身份证、结婚证;
(二)夫妻双方所在单位或者村(居)民委员会出具的本人婚育和收养状况证明;
(三)符合法律法规规定可以生育第二个子女的其他有关证明材料。乡镇人民政府或者城市街道办事处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十五个工作日内,对前款规定的材料进行审查,并将审查意见及材料报送县级人民政府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
县级人民政府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应当自收到乡镇人民政府或者城市街道办事处提交的审查意见及材料之日起十五个工作日内,进行审核;符合生育条件的,通知乡镇人民政府所辖村民委员会或者城市街道办事处所辖居民委员会进行公示,公示期满无异议的,发放二孩生育证;不符合生育条件或者公示期内有异议,经查证属实的,不予发放二孩生育证,并向申请人书面说明理由。
第十八条 结婚后未迁移户籍,在现居住地居住一年以上的已婚育龄妇女,持户籍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出具的本人生育状况证明,可以在现居住地依法办理生育手续。
第十九条 经设区的市人民政府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组织医学专家进行医学鉴定并确诊为不育症的夫妻,申请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生育的,应当持有设区的市人民政府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出具的证明。
从事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医疗机构,施行人类辅助生殖手术前,应当查验设区的市人民政府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出具的证明,并保存证明的复印件。
第四章 计划生育技术服务
第二十条 人口和计划生育、卫生、民政等部门应当依据各自职责普及优生优育、生殖健康、避孕节育科学知识,建立健全婚前医学检查、孕前检查、孕产期保健等出生缺陷干预服务体系,预防和减少出生缺陷发生,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对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宜生育疾病的,应当提出落实避孕节育措施的医学建议;对已怀孕的,应当提出终止妊娠的医学建议。第二十一条 生育第一个子女或者独生子女死亡经批准再生育的夫妻,在分娩前持双方的户口簿、身份证、结婚证和所在单位或者村(居)民委员会出具的本人婚育及收养状况证明,到女方户籍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城市街道办事处或者县级人民政府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免费领取计划生育服务手册。
第二十二条 公民实行计划生育应当坚持避孕为主,并享有避孕方法的知情权、选择权。技术服务人员应当指导实行计划生育的公民选择安全、有效、适宜的避孕措施。
向公民提供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和避孕药具应当安全、有效,符合国家规定的质量技术标准。
第二十三条 从事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机构应当为育龄夫妻免费提供国家规定的下列基本项目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
(一)孕情、环情监测;
(二)放置、取出宫内节育器及技术常规所规定的各项医学检查;
(三)人工流产术、引产术及技术常规所规定的各项医学检查;
(四)输卵管结扎术、输精管结扎术及技术常规所规定的各项医学检查;
(五)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的诊断和治疗。
前款第(一)至
(四)项规定所需经费,参加生育保险、基本医疗保险且符合生育保险基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范围的,从生育保险基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没有参加生育保险、基本医疗保险的和虽参加生育保险、基本医疗保险但不符合生育保险基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范围的,以及前款第(五)项规定所需经费,由县级人民政府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从基本计划生育技术服务项目经费中开支。
第二十四条 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应当做好计划生育药品、用具的组织供应、发放和管理工作,协同食品药品监督、工商行政、物价、质量技术监督等行政部门对计划生育药品、用具的经营监管。
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所属的计划生育药品、用具管理机构,承担本行政区域内计划生育药品、用具免费发放的管理和服务工作。
第二十五条 因计划生育接受绝育手术的育龄夫妻,经县级人民政府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依法批准再生育的,可以施行复通手术。施行手术所需的经费,按本条例第二十三条规定的途径支付。
第二十六条 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发生的医疗事故,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处理。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的诊断、鉴定和管理,依照国家有关的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鉴定管理办法处理。
第二十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支持和鼓励计划生育科研单位以及承担计划生育科研和技术服务工作的有关单位,开展计划生育新技术、新药具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推广工作。
第五章 奖励与社会保障
第二十八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落实国家和自治区对实行计划生育夫妻的各项计划生育奖励、优待、扶持、救助政策。
第二十九条 男二十五周岁以上、女二十三周岁以上初次结婚为晚婚;已婚妇女二十四周岁以上生育第一个子女为晚育。
除享受国家规定的假期外,晚婚的职工,增加晚婚假十二天;晚育的女职工,增加产假十四天,同时给予男方护理假十天;在产假期间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再增加产假二十天。职工休晚婚假、产假、护理假期间的工资、津贴、补贴和奖金,其工作单位不予扣减。
产假期间的生育津贴按生育保险相关规定发放;未参加生育保险的,由所在单位参照生育保险标准发放。
第三十条 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并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家庭,最低生活保障金提高一个档次;已达到最高档次的,按最高档次标准的百分之十予以提高。
第三十一条 职工接受节育手术的,其工作单位应当凭节育手术证明按有关规定给予休假;休假期间的工资、津贴、补贴和奖金以及其他福利待遇不予扣减。第三十二条 自愿终身只生育一个子女的,经本人申请,由所在单位和乡镇人民政府、城市街道办事处审核,报县级人民政府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批准后,发给《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并按有关规定发给独生子女保健费至子女年满十八周岁。
第三十三条 产假期间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女职工,产假期满后抚育婴儿有困难的,由本人提出申请,经所在单位同意,可享受六个月至十二个月的哺乳假;哺乳假期间,按其工资、津贴、补贴总额的百分之八十核发;享受哺乳假的职工不影响晋级、工资调整和计算工龄。
第三十四条 独生子女在入托、入园、入学、升学、就医、就业等方面,凭《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享受优先照顾。
第三十五条 实行计划生育的职工退休时,按下列规定增发退休金,增发后的退休金不得超过本人原工资总额:
(一)只生育一个子女或者依法收养一个子女,以及婚后未生育子女的职工,退休时增发退休金的百分之五;
(二)符合生育第二个子女条件,只生育一个子女的职工,退休金的奖励办法由自治区人民政府另行规定。
未享受前款奖励的城镇居民,终生只生育一个子女并且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男性年满六十周岁、女性年满五十五周岁时,每人每月参照全区上一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月平均标准的百分之五发放奖励金。
实行养老保险制度的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按照国家和自治区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十六条 农村独生子女户、依法生育的双女结扎户或者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每年缴纳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费用由其户籍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负担。
农村独生子女户、依法生育的双女结扎户或者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个人缴纳的社会养老保险费,由户籍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代缴或者给予部分补贴。
第三十七条 按照国家和自治区的有关规定,实行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和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
第三十八条 从事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人员获得国家颁发《计划生育工作者荣誉证书》的,由所在单位给予一次性物质奖励。
第六章 管理措施
第三十九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履行监督检查职责时,有权采取下列措施:
(一)要求当事人提供与计划生育有关的证明材料;
(二)向有关单位收集与计划生育违法行为有关的证据材料;
(三)走访、询问知情人;
(四)责令当事人改正计划生育违法行为。
第四十条 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调查计划生育违法行为时,有关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应当予以协助。
第四十一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难以认定的,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可以要求当事人作亲子鉴定:
(一)违反本条例规定生育子女的;
(二)规避法律法规生育子女的;
(三)婚外生育子女的。
经鉴定,属于违法生育的,鉴定费由当事人承担。
第四十二条 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后又生育第二个子女或者收养子女的,停止其子女原享受的独生子女待遇;已领取的证书、奖金和独生子女保健费等由原发放单位予以收回。
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三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人民政府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依法征收社会抚养费;是国家工作人员的,还应当依法给予行政开除处分,其他人员还应当由其所在单位或者组织给予纪律处分:
(一)不符合本条例规定条件生育子女的;
(二)以收养等形式规避法律法规生育子女的;
(三)婚外生育子女的;
(四)非婚生育子女的。
第四十四条 符合本条例规定生育第二个子女的条件,未申请领取二孩生育证生育第二个子女的,由县级人民政府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依法给予五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五条 利用超声技术和其他技术手段进行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或者选择性别人工终止妊娠的,依照《广西壮族自治区禁止非医学需要鉴定胎儿性别和选择性别人工终止妊娠的规定》予以处理。
第四十六条 医疗保健机构施行人类辅助生殖手术前,未查验设区的市人民政府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出具的证明并保存证明复印件或者施行人类辅助生殖手术造成多胎生育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给予警告,没收违法所得;违法所得一万元以上的,并处违法所得二倍以上六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一万元的,处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由原发证机关吊销执业证书。
第四十七条 规避计划生育法律法规,指使他人和顶替参加孕情检查、病残儿鉴定、计划生育手术及手术并发症鉴定的,由县级人民政府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或者卫生行政部门依据职权处每人次五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第四十八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人民政府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给予批评教育并予以制止;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拒绝、阻碍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人员执行公务或者聚众扰乱国家机关工作秩序的;
(二)侮辱、诽谤、报复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人员或者故意毁坏其财产,严重干扰其家庭正常生活和生产的;
(三)虐待生育女婴或者不生育的妇女的;
(四)其他破坏计划生育的行为。
第四十九条 违法生育被依法征收社会抚养费的,自处理决定履行完毕之日起七年内,不得录用为国家工作人员。
第五十条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计划生育工作中,有下列行为之一,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
(一)侵犯公民人身权、财产权和其他合法权益的;
(二)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
(三)索取、收受贿赂的;
(四)截留、克扣、挪用、贪污计划生育经费或者社会抚养费的;
(五)虚报、瞒报、伪造、篡改或者拒报人口和计划生育统计数据的。
第八章 附则
第五十一条 本条例自2012年6月1日起施行。2002年7月27日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通过,2004年6月3日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修正的《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同时废止。
第二篇: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口和计划生育条例(2014年修改)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口和计划生育条例
(2012年3月23日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第二十七次会议通过
根据2014年1月13日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
员会第八次会议
《关于修改〈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口和计划生育条例〉的决定》修正)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组织实施
第三章 生育调节
第四章 计划生育技术服务
第五章 奖励与社会保障
第六章 管理措施
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八章 附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推行计划生育,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促进家庭幸福、民族团结、经济繁荣与社会和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结合本自治区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自治区行政区域内的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以及户籍或者居住在本自治区行政区域内的公民应当遵守和执行本条例。
第三条 各级人民政府领导本行政区域内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建立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
第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在推行计划生育工作中应当严格依法行政,文明执法,不得侵犯公民的合法权益。
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依法执行公务受法律保护。
第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所属部门应当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有关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
工会、共产主义青年团、妇女联合会、计划生育协会、个体劳动者协会、私营企业协会等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其他组织和公民应当协助当地人民政府开展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
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等新闻媒体应当无偿开展人口和计划生育的公益宣传。
第六条 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应当推行诚信计划生育长效机制,落实宣传教育为主、避孕为主、经常性工作为主,实行依法管理、村(居)民自治、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改善人口结构。
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应当与发展经济相结合、与帮助群众劳动致富相结合、与建设文明幸福家庭相结合。
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应当与增加妇女受教育和就业机会、增进妇女健康、提高妇女地位相结合。
第二章 组织实施
第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编制本行政区域的人口发展规划、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规划。
人口发展规划应当包括控制人口数量、改善人口结构、增进生殖健康、促进优生优育、提高人口素质、加大经费投入、健全保障措施、完善考核评估、推进依法行政等方面的内容。
第八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采取人口综合治理措施,制定和完善有利于人口和计划生育的社会、经济政策。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所属部门制定与人口发展有关的社会、经济政策,应当征求同级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的意见。
第九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将人口和计划生育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确保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所需的必要经费,并逐步提高人口和计划生育经费投入总体水平,使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经费的增长幅度高于本级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
第十条 乡镇人民政府和城市街道办事处应当有与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相适应的机构及工作人员;村(居)民委员会应当有专人负责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
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实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工作责任制,确保开展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所需的人员和经费,并接受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的监督管理。
第十一条 建立人口信息共享制度。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与卫生、发展和改革、公安、工商行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民政、教育、统计等行政部门应当相互提供有关人口数据,实行人口信息共享。
第十二条 农村村民委员会和城镇居民委员会应当将计划生育工作纳入村(居)民自治内容,落实计划生育的各项制度和措施。
村(居)民委员会可以将计划生育列入自治章程、村规民约、居民公约。
村(居)民委员会可以与村(居)民签订计划生育合同(协议),明确权利、义务和奖励、扶持内容。
第三章 生育调节
第十三条 鼓励公民晚婚晚育,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一个子女,禁止违法生育子女;符合本条例规定条件的,可以要求安排生育第二个子女。
第十四条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经县级人民政府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批准可以生育第二个子女:
(一)夫妻一方是独生子女的;
(二)夫妻一方是五级以上或者夫妻双方是六级以上伤残军人的;
(三)夫妻生育的第一个子女经设区的市人民政府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组织医学专家进行医学鉴定确诊为病残儿,不能成长为正常劳动力,且医学上认为可以再生育的;
(四)婚后不育,经设区的市人民政府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组织医学专家进行医学鉴定并确诊为不育症,依法收养一个子女后怀孕,要求生育的;
(五)再婚夫妻一方只生育一个子女,另一方未生育的;
(六)夫妻双方均是一千万人口以下少数民族的。
第十五条 夫妻中女方属农村居民,除适用本条例第十四条的规定外,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经县级人民政府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批准,可以安排生育第二个子女:
(一)只生育一个女孩的;
(二)男到有女无儿家结婚落户(双女户招婿,安排其中一个)的;
(三)定居在国境线五公里以内的乡村且连续居住十年以上的。
第十六条 夫妻中女方属农村居民,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适用本条例第十五条的规定:
(一)已脱离农业生产,在城镇连续工作、生活五年以上,并有固定的住所和经济收入的;
(二)持有二孩生育证,尚未怀孕,自办理农村居民转为城镇居民之日起满五年的;
(三)被录用为国家工作人员的。
第十七条 符合本条例规定,要求生育第二个子女的夫妻,应当持下列证明材料,向女方户籍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者城市街道办事处提出书面申请,经乡镇人民政府或者城市街道办事处审查,并经县级人民政府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批准,领取二孩生育证后,方可生育:
(一)夫妻双方的户口簿、身份证、结婚证;
(二)夫妻双方所在单位或者村(居)民委员会出具的本人婚育和收养状况证明;
(三)符合法律法规规定可以生育第二个子女的其他有关证明材料。
乡镇人民政府或者城市街道办事处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十五个工作日内,对前款规定的材料进行审查,并将审查意见及材料报送县级人民政府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
县级人民政府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应当自收到乡镇人民政府或者城市街道办事处提交的审查意见及材料之日起十五个工作日内,进行审核;符合生育条件的,通知乡镇人民政府所辖村民委员会或者城市街道办事处所辖居民委员会进行公示,公示期满无异议的,发放二孩生育证;不符合生育条件或者公示期内有异议,经查证属实的,不予发放二孩生育证,并向申请人书面说明理由。
第十八条 结婚后未迁移户籍,在现居住地居住一年以上的已婚育龄妇女,持户籍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出具的本人生育状况证明,可以在现居住地依法办理生育手续。
第十九条 经设区的市人民政府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组织医学专家进行医学鉴定并确诊为不育症的夫妻,申请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生育的,应当持有设区的市人民政府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出具的证明。
从事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医疗机构,施行人类辅助生殖手术前,应当查验设区的市人民政府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出具的证明,并保存证明的复印件。
第四章 计划生育技术服务
第二十条 人口和计划生育、卫生、民政等部门应当依据各自职责普及优生优育、生殖健康、避孕节育科学知识,建立健全婚前医学检查、孕前检查、孕产期保健等出生缺陷干预服务体系,预防和减少出生缺陷发生,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对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宜生育疾病的,应当提出落实避孕节育措施的医学建议;对已怀孕的,应当提出终止妊娠的医学建议。
第二十一条 生育第一个子女或者独生子女死亡经批准再生育的夫妻,在分娩前持双方的户口簿、身份证、结婚证和所在单位或者村(居)民委员会出具的本人婚育及收养状况证明,到女方户籍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城市街道办事处或者县级人民政府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免费领取计划生育服务手册。
第二十二条 公民实行计划生育应当坚持避孕为主,并享有避孕方法的知情权、选择权。技术服务人员应当指导实行计划生育的公民选择安全、有效、适宜的避孕措施。
向公民提供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和避孕药具应当安全、有效,符合国家规定的质量技术标准。
第二十三条 从事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机构应当为育龄夫妻免费提供国家规定的下列基本项目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
(一)孕情、环情监测;
(二)放置、取出宫内节育器及技术常规所规定的各项医学检查;
(三)人工流产术、引产术及技术常规所规定的各项医学检查;
(四)输卵管结扎术、输精管结扎术及技术常规所规定的各项医学检查;
(五)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的诊断和治疗。
前款第(一)至(四)项规定所需经费,参加生育保险、基本医疗保险且符合生育保险基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范围的,从生育保险基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没有参加生育保险、基本医疗保险的和虽参加生育保险、基本医疗保险但不符合生育保险基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范围的,以及前款第(五)项规定所需经费,由县级人民政府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从基本计划生育技术服务项目经费中开支。
第二十四条 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应当做好计划生育药品、用具的组织供应、发放和管理工作,协同食品药品监督、工商行政、物价、质量技术监督等行政部门对计划生育药品、用具的经营监管。
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所属的计划生育药品、用具管理机构,承担本行政区域内计划生育药品、用具免费发放的管理和服务工作。
第二十五条 因计划生育接受绝育手术的育龄夫妻,经县级人民政府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依法批准再生育的,可以施行复通手术。施行手术所需的经费,按本条例第二十三条规定的途径支付。
第二十六条 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发生的医疗事故,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处理。
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的诊断、鉴定和管理,依照国家有关的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鉴定管理办法处理。
第二十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支持和鼓励计划生育科研单位以及承担计划生育科研和技术服务工作的有关单位,开展计划生育新技术、新药具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推广工作。
第五章 奖励与社会保障
第二十八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落实国家和自治区对实行计划生育夫妻的各项计划生育奖励、优待、扶持、救助政策。
第二十九条 男二十五周岁以上、女二十三周岁以上初次结婚为晚婚;已婚妇女二十四周岁以上生育第一个子女为晚育。
除享受国家规定的假期外,晚婚的职工,增加晚婚假十二天;晚育的女职工,增加产假十四天,同时给予男方护理假十天;在产假期间领取《独 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再增加产假二十天。职工休晚婚假、产假、护理假期间的工资、津贴、补贴和奖金,其工作单位不予扣减。
产假期间的生育津贴按生育保险相关规定发放;未参加生育保险的,由所在单位参照生育保险标准发放。
第三十条 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并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家庭,最低生活保障金提高一个档次;已达到最高档次的,按最高档次标准的百分之十予以提高。
第三十一条 职工接受节育手术的,其工作单位应当凭节育手术证明按有关规定给予休假;休假期间的工资、津贴、补贴和奖金以及其他福利待遇不予扣减。
第三十二条 自愿终身只生育一个子女的,经本人申请,由所在单位和乡镇人民政府、城市街道办事处审核,报县级人民政府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批准后,发给《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并按有关规定发给独生子女保健费至子女年满十八周岁。
第三十三条 产假期间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女职工,产假期满后抚育婴儿有困难的,由本人提出申请,经所在单位同意,可享受六个月至十二个月的哺乳假;哺乳假期间,按其工资、津贴、补贴总额的百分之八十核发;享受哺乳假的职工不影响晋级、工资调整和计算工龄。
第三十四条 独生子女在入托、入园、入学、升学、就医、就业等方面,凭《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享受优先照顾。
第三十五条 实行计划生育的职工退休时,按下列规定增发退休金,增发后的退休金不得超过本人原工资总额:
(一)只生育一个子女或者依法收养一个子女,以及婚后未生育子女的职工,退休时增发退休金的百分之五;
(二)符合生育第二个子女条件,只生育一个子女的职工,退休金的奖励办法由自治区人民政府另行规定。
未享受前款奖励的城镇居民,终生只生育一个子女并且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男性年满六十周岁、女性年满五十五周岁时,每人每月参照全区上一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月平均标准的百分之五发放奖励金。
实行养老保险制度的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按照国家和自治区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十六条 农村独生子女户、依法生育的双女结扎户或者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每年缴纳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费用由其户籍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负担。
农村独生子女户、依法生育的双女结扎户或者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个人缴纳的社会养老保险费,由户籍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代缴或者给予部分补贴。
第三十七条 按照国家和自治区的有关规定,实行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和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
第三十八条 从事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人员获得国家颁发《计划生育工作者荣誉证书》的,由所在单位给予一次性物质奖励。
第六章 管理措施
第三十九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履行监督检查职责时,有权采取下列措施:
(一)要求当事人提供与计划生育有关的证明材料;
(二)向有关单位收集与计划生育违法行为有关的证据材料;
(三)走访、询问知情人;
(四)责令当事人改正计划生育违法行为。
第四十条 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调查计划生育违法行为时,有关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应当予以协助。
第四十一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难以认定的,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可以要求当事人作亲子鉴定:
(一)违反本条例规定生育子女的;
(二)规避法律法规生育子女的;
(三)婚外生育子女的。
经鉴定,属于违法生育的,鉴定费由当事人承担。
第四十二条 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后又生育第二个子女或者收养子女的,停止其子女原享受的独生子女待遇;已领取的证书、奖金和独生子女保健费等由原发放单位予以收回。
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三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人民政府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依法征收社会抚养费;是国家工作人员的,还应当依法给予行政开除处分,其他人员还应当由其所在单位或者组织给予纪律处分:
(一)不符合本条例规定条件生育子女的;
(二)以收养等形式规避法律法规生育子女的;
(三)婚外生育子女的;
(四)非婚生育子女的。
第四十四条 符合本条例规定生育第二个子女的条件,未申请领取二孩生育证生育第二个子女的,由县级人民政府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依法给予五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五条 利用超声技术和其他技术手段进行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或者选择性别人工终止妊娠的,依照《广西壮族自治区禁止非医学需要鉴定胎儿性别和选择性别人工终止妊娠的规定》予以处理。
第四十六条 医疗保健机构施行人类辅助生殖手术前,未查验设区的市人民政府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出具的证明并保存证明复印件或者施行人类辅助生殖手术造成多胎生育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给予警告,没收违法所得;违法所得一万元以上的,并处违法所得二倍以上六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一万元的,处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由原发证机关吊销执业证书。
第四十七条 规避计划生育法律法规,指使他人和顶替参加孕情检查、病残儿鉴定、计划生育手术及手术并发症鉴定的,由县级人民政府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或者卫生行政部门依据职权处每人次五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八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人民政府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给予批评教育并予以制止;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拒绝、阻碍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人员执行公务或者聚众扰乱国家机关工作秩序的;
(二)侮辱、诽谤、报复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人员或者故意毁坏其财产,严重干扰其家庭正常生活和生产的;
(三)虐待生育女婴或者不生育的妇女的;
(四)其他破坏计划生育的行为。
第四十九条 违法生育被依法征收社会抚养费的,自处理决定履行完毕之日起七年内,不得录用为国家工作人员。
第五十条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计划生育工作中,有下列行为之一,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
(一)侵犯公民人身权、财产权和其他合法权益的;
(二)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
(三)索取、收受贿赂的;
(四)截留、克扣、挪用、贪污计划生育经费或者社会抚养费的;
(五)虚报、瞒报、伪造、篡改或者拒报人口和计划生育统计数据的。
第八章 附则
第五十一条 本条例自2012年6月1日起施行。2002年7月27日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通过,2004年6月3日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修正的《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同时废止。
第三篇: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联系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代
【发布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
【发布文号】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公告第98号 【发布日期】2007-07-27 【生效日期】2007-09-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国务院法制办公室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联系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办法(2007修正)
(2000年12月2日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通过 根据2007年7月27日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关于修改〈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联系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办法〉的决定》修正 2007年7月27日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十届第98号公布 自
2007年9月1日起施行)
第一条第一条 为加强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以下简称常委会)与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以下简称代表)的联系,保障代表依法行使职权,发挥代表的作用,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法》的有关规定,结合本自治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第二条 常委会应当同代表保持密切联系。在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组织代表开展活动,为代表执行代表职务提供必要的条件。
第三条第三条 常委会联系代表,主要是围绕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审议的议案征求代表意见,受理代表对各方面工作的建议、批评和意见。
第四条第四条 常委会选举联络工作机构负责联系代表的日常工作。
第五条第五条 常委会在审议重要议案、作出重大决议、决定前,根据需要将草案印发有关代表征求意见。
第六条第六条 常委会举行会议时,应当邀请部分代表列席会议,并在会前将会议议题以及相关材料印发列席会议的代表。
第七条第七条 常委会听取和审议工作报告,组织视察、专题调研、执法检查时,可以邀请代表参加。
第八条第八条 常委会根据需要,可以采取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就有关问题听取代表意见。
第九条第九条 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各专门委员会和常委会各工作机构根据工作需要,可以邀请代表列席会议、参与专题调研等活动。
第十条第十条 常委会应当组织或者委托设区的市人大常委会组织代表进行集中视察和年中专题调研活动。
第十一条第十一条 常委会组成人员应当与代表保持联系,可以通过走访、信函、电话或者电子邮件等方式加强与代表的联系,并重点联系原选举单位选出的在县级或者县级以下基层工作的代表,向代表介绍常委会的工作情况,听取代表的意见和建议。
常委会组成人员走访代表,可以由常委会以及走访代表所在地设区的市人大常委会做好相关工作。
第十二条第十二条 常委会协助代表按照便于组织和开展活动的原则,按地区或者行业建立代表小组,做好同代表小组的联系工作,并协助代表小组开展活动。
第十三条第十三条 代表来访、来信向常委会组成人员反映的情况和问题,由常委会选举联络工作机构统一按照有关规定转相关部门处理,并督促承办部门将处理结果书面答复代表;对代表反映的重大问题,常委会选举联络工作机构应当及时向常委会主任会议报告。
第十四条第十四条 本办法自2000年12月2日起施行。
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于1981年5月2日通过的《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与人民代表联系的暂行办法》同时废止。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四篇: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
——2010年1月29日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各位代表:
我受自治区十一届人大常委会委托,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
过去一年的主要工作
2009年是我区进入新世纪以来经济发展面临困难最多的一年,也是全区各族人民坚决贯彻中央和自治区党委一系列政策措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取得显著成效的一年。一年来,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在自治区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紧紧围绕全区工作大局,切实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充分发挥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作用,共审议了法规案18件,通过和批准9件,废止1件;听取和审议了自治区人民政府、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自治区人民检察院8个专项工作报告,作出2项决议;检查了7部法律法规的实施情况;决定和批准任免了一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为我区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自治区党委重大决策部署
一是扎实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认真抓好整改落实后续工作。根据中央和自治区党委部署,常委会扎实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切实解决一批影响常委会职能作用发挥的突出问题,较好地体现了党员干部受教育、人大工作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目标要求。在整改落实后续工作中,常委会所确定的29项整改任务,已落实或部分落实28项,有1项列入2010年工作计划。人大代表、人民群众和有关部门肯定了常委会开展学习实践活动所取得的成效,在测评中给予了较高评价。
二是全面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人大工作的决定》,积极协助搞好督查工作。常委会把全面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人大工作的决定》作为自觉接受党的领导,提高人大工作实效的重要举措。去年8月,自治区党委对全区贯彻落实该决定的情况进行专项督查。常委会副主任和秘书长分别担任督查组组长,分赴全区14个设区的市和区直有关单位进行督查,形成了高质量的督查报告。自治区党委书记、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督查工作领导小组组长郭声琨专门听取督查情况汇报,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全区各地各部门大力宣传推广督查报告总结的好经验、好做法,采取有力措施切实解决督查发现的问题,逐项落实督查报告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自治区党委办公厅及时转发了督查报告,要求全区各级党委认真学习贯彻郭声琨书记批示精神,切实把督查报告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落到实处。常委会组织了专题学习,督促机关制订工作方案,加强与区直有关部门联系和沟通,切实抓好落实,努力推动我区人大工作迈上新台阶。
三是积极参与中心工作和重大活动,主动服务全区工作大局。常委会领导分别带队深入各地督查重大项目建设、服务企业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等重要工作,积极参加第五届泛珠论坛暨经贸洽谈会、第六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和商务与投资峰会、泛北部湾经济论坛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论坛。组织驻桂全国人大代表和自治区人大代表深入部分重点企业、重点项目进行专题调研,了解企业发展和项目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提出解决的办法和建议。积极参加全区冬修水利劳动,继续做好县域经济联系点、扶贫点和支教点的帮扶工作,努力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二、突出工作重点,围绕“四保”目标要求积极发挥职能作用
“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保持广西发展良好势头”是中央对广西的要求,也是我区工作的重点。常委会按照“四保”目标要求,切实发挥职能作用。
一是按照“四保”目标要求,努力推动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常委会审议通过了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条例,开展了海峡两岸(广西玉林)农业合作实验区条例、自治区港口条例等地方性法规的论证和调研工作。听取和审议了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重点产业建设、固定资产投资等专项工作报告,审查和批准了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2009年自治区本级预算调整方案报告,对我区上半年计划和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调研分析。在常委会领导的组织和带领下,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启动了自治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条例的修改工作,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开展了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情况的专题调研。
二是按照“四保”目标要求,高度重视保障和改善民生。常委会对自治区法律援助条例进行修改,进一步推进法律援助制度朝着更加科学完善的方向发展。听取和审议了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水污染防治等专项工作报告。开展了食品卫生安全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实施情况的执法检查,推动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的解决。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协助常委会具体组织实施了矿产资源法执法检查,外事华侨委员会对安置归难侨农林场危旧房改造任务工作进行跟踪监督,民族委员会开展了边境民族地区民生问题专题调研。及时向自治区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通报执法检查和专题调研情况,有的还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作专题汇报。
三是按照“四保”目标要求,努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常委会对自治区土地山林水利权属纠纷调解处理条例、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条例等地方性法规,开展执法检查和立法后评估工作。听取和审议了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加强我区民事执行工作维护司法公正情况的报告、自治区人民检察院关于加强检察机关反渎职侵权工作维护司法公正情况的报告。内务司法委员会对2008年常委会听取和审议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工作、自治区人民检察院刑事审判法律监督工作专项工作报告进行跟踪督办。
三、依法履行职责,做好常委会经常性工作
一是加强和改进立法工作,努力提高立法质量。常委会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一年来共召开29次立法论证会、听证会和座谈会。法制委员会做了大量基础工作,仅自治区道路交通安全条例草案的修改完善就组织召开了12场座谈会和3次专家论证会。高度重视立法建议,在有关专家提出广西糖业立法建议后,及时组织力量进行研究。认真倾听基层意见,在修改自治区乡、民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工作条例时邀请部分县市及乡镇人大干部进行座谈,围绕法规草案重点难点问题充分论证、反复沟通。妥善协调各方利益,力求处理好法律关系主体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及时向社会公开法规草案,对新立、修改的法规草案,一审后即在媒体上全文公布,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并作为一项制度坚持下来。开展立法后评估工作,把自治区土地山林水利权属纠纷调解处理条例的执法检查与立法后评估工作结合起来,通过实地调研、综合分析论证等方式,整合利用各种资源,增强评估的客观性和公正性。继续做好地方性法规清理后续工作,对需要修改、废止的法规,督促有关部门做好议案提请工作。抓紧制定实施监督法配套法规,增强配套法规针对性、可操作性。加快民族立法步伐,按照“统筹规划、全面推进、重点突破、务求实效”的工作思路,制订了自治区人大机关办理自治县报请批准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办法,进一步规范办理自治县法规工作程序。帮助、指导12个自治县修订自治条例和制定单行条例,推动自治县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促进民族团结和共同繁荣。
二是依法履行监督职能,切实增强监督实效。常委会围绕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听取和审议了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我区高等教育发展等专项工作报告;开展了自治区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条例等执法检查。听取和审议了我区2009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以及2008年自治区本级决算、预算执行情况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情况的报告,审查和批准了2008年自治区本级决算。督促“一府两院”认真研究办理常委会审议意见,并将常委会审议意见和“一府两院”研究办理情况在媒体上公布,促进重点、难点问题的解决,支持和推进“一府两院”依法行政、公正司法。
强化计划和预算监督。财政经济委员会检查部门预算执行情况扩大到6个部门,增加对比分析,重点对预算和决算衔接情况进行深入审查,邀请部分市人大财经委负责人和有关专家学者参加决算初审。规范监督工作程序。审议通过了自治区各级人大常委会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条例、执法检查条例。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制定备案审查计划,对自治区人民政府、百色市人大常委会和南宁市人民政府报送的15件规范性文件进行备案审查。开展环保世纪行宣传活动。以“珍惜水资源,保护水环境”为主题,将环保世纪行宣传活动与常委会监督工作结合起来,对以往工作中发现问题的整改落实情况进行跟踪调查。高度重视群众来信来访工作。进一步完善机关信访工作联席会议。结合群众来信来访反映的突出问题开展监督工作,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
三是依法做好人事任免工作,保障国家机关工作顺利开展。常委会坚持党管干部与人大依法任免干部相统一原则,努力实现党内工作程序与常委会法定工作程序有机结合,一年来,共任免自治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84人次,从组织上保障国家机关工作顺利开展。
四是努力创新代表工作,充分发挥代表作用。认真办理代表议案和建议。在自治区十一届人大二次会议上代表提出议案和建议684件,其中主席团决定作为议案处理的22件,建议662件。议案和建议已由各承办单位办理完毕,并逐件答复了代表。自治区党委书记、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郭声琨亲自批示督办代表建议,常委会副主任、秘书长带队深入承办单位进行视察,“一府两院”主要领导亲自督办代表建议,增强办理工作力度。各专门委员会认真研究办理议案,加大督办力度。常委会听取和审议代表建议办理工作情况报告,将各承办单位办理代表建议工作进度在广西人大网公布。选举或补选自治区十一届人大代表8名,罢免自治区十一届人大代表1名。
认真研究落实自治区十一届人大二次会议期间代表们审议常委会工作报告时提出的34件意见和建议。目前,已经解决落实的有27件,占总数79%,如修改完善了乡镇人大工作条例、恢复自治区人大代表在区内交叉视察的做法等;已经采取措施正在着手解决的有3件,占总数9%,如细化代表议案建议办理工作等;已经列入调研范围,逐步解决的有4件,占总数12%,如监督政府重视城市公共设施建设,落实城市路灯电费等问题。
创新代表活动内容和形式。开展交叉调研,组织自治区人大代表按14个设区市分7对进行交叉调研;组织驻桂全国人大代表就广西工业生产电价、加大桂中旱片治理力度、广西库区移民就业和社会保障、广西工业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等问题开展年中专题调研,就广西中小企业发展、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等问题开展集中视察。
为代表履职创造条件。坚持和完善邀请人大代表列席常委会会议,参加立法、执法检查、专题调研等工作制度,进一步丰富代表参阅材料。积极争取有关部门增加代表活动经费,较大幅度地提高了自治区人大代表活动经费以及国家公职人员和公有制企业职工以外的自治区人大代表参加人大会议和代表活动的误工补贴。常委会选举联络工作委员会不断改进代表服务工作,如:将代表列席常委会会议发言内容整理后刊登在广西人大网站上;组织各市人大常委会推荐30名各级人大代表,在自治区主要媒体上宣传他们的履职经验;慰问有特殊困难的代表,开展履职提示活动等。举办了两期代表培训班,培训代表达200多人次,提高了代表履职能力。
四、密切联系各级人大常委会,积极开展对外交往
自觉接受全国人大常委会指导和监督。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至立、韩启德、桑国卫、周铁农等先后率队到我区开展立法调研、执法检查,考察指导我区人大工作。常委会高度重视,积极做好各项配合工作。完成了全国人大交办的18件法律草案征求意见和立法调研任务,协助办好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会议暨自然保护区(域)法立法座谈会、全国人大华侨委员会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研讨会、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第十九届新闻奖评选等重要会议,协助完成台湾省和解放军的全国人大代表来桂视察调研活动的服务工作,积极参加全国人大组织开展的各项活动。
密切联系地方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承办中南六省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座谈会,参加全国省级人大秘书长会议,有计划、分批次到兄弟省区市人大学习考察。通过召开全区人大工作经验交流会、举办全区人大宣传培训班等多种形式,加强对市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指导和监督。及时归类整理各种会议经验交流材料,下发各市县人大常委会学习借鉴。一年来,共邀请市县人大常委会领导列席常委会会议183人次,参加常委会立法调研、执法检查等活动410人次。
积极开展对外友好交往活动。启动与我区结对的国外友城地方议会交流机制,与韩国忠清北道议会签订友好交流协议书,实现了自治区人大设立常委会以来与国外地方议会签订友好交流协议的突破。一年来,共接待老挝国会代表团等外国议会代表团、友好人士来访59人次,组织了一批人大干部到美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考察学习,加强交流,开阔视野,增进友谊。
五、加强常委会自身建设,进一步夯实履职基础
一是加强理论学习。坚持学习中心组集中学习制度,认真学习中央和自治区党委重要文件精神,加强党的民族理论、民族政策和民族法律法规学习,坚持通过举办专题讲座、培训班等形式,不断提高常委会、专门委员会组成人员依法履职能力。
二是增强调研实效。把调研作为作风建设的主要任务和开展人大工作的基本功,除在听取和审议“一府两院”专项工作报告前开展专题调研外,还开展了农村饮水安全、旅游产业发展以及自治县部分法定权利落实情况等专题调研,并将专题调研报告向“一府两院”反馈。“一府两院”高度重视并认真研究办理调研报告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促进相关问题的解决。
三是抓好制度建设。制定了自治区人大常委会立法、执法检查、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代表调研和视察等工作流程。目前,已建立了涵盖常委会、专门委员会、工作委员会以及机关内部管理等多个层面工作的一系列规章制度,促进各项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四是改善履职条件。常委会办事机构积极争取有关部门大力支持,加强信息化建设,推进机关办公自动化,提升工作机构和办事机构集体参谋服务能力,更好地为常委会组成人员和人大代表当好参谋,做好服务。
五是推进机关建设。按照“政治坚定、业务精通、务实高效、作风过硬、团结协作、勤政廉洁”的总要求,组织常委会、专门委员会组成人员和机关干部开展国情区情教育、读书征文比赛等活动,不断提高常委会、专门委员会组成人员依法履行职责的水平和能力,增强机关干部爱岗敬业精神和创新能力。
六是营造良好氛围。以纪念地方人大设立常委会30周年为契机,协助自治区党委召开纪念地方人大设立常委会30周年座谈会,举办“为了人民的重托”大型文艺晚会。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和《广西人大》杂志以及广西人大网站,大力宣传人大制度和人大工作。开展大规模、全方位、多层次的宣传活动,使人大的性质、地位和作用更加深入人心。
各位代表!
一年来常委会工作取得的成绩,是在自治区党委正确领导下,自治区人大代表、常委会组成人员、专门委员会组成人员以及自治区人大机关工作人员辛勤工作的结果,是自治区人民政府、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自治区人民检察院协同工作的结果,是全区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广大人民群众大力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
回顾过去一年的工作,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常委会工作仍然存在不足和差距,主要体现在:起草和审议地方性法规进度还未达到预期效果;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开展执法检查的质量和水平还有待提高;跟踪督促“一府两院”落实审议意见的力度还不够;代表工作与新形势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常委会及机关建设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等等。这些问题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深入研究,认真解决。
今年的主要工作任务
2010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实现广西科学发展三年计划目标,完成“十一五”规划、制定“十二五”规划的关键一年,是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全面推进社会和谐稳定模范区建设的第一年。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将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及自治区党委九届十次全会精神、全区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自治区党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人大工作的决定》,在自治区党委的坚强领导下,积极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充分发挥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职能作用,为继续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保持和扩大经济社会发展良好势头,实现科学发展三年计划和“十一五”规划目标,作出积极的贡献。
第五篇: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设立四个委员会的决定
【发布单位】82001 【发布文号】
【发布日期】1983-05-04 【生效日期】1983-05-04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设立四个委员会的决定
(1983年5月4日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六届
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通过)
一、一、为加强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工作,根据实际需要,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设立民族委员会、政法委员会、财经委员会、教科文委员会。
二、二、各委员会由主任一人、副主任若干人和委员若干人组成。主任、副主任和委员的人选,由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任会议提名,常务委员会会议通过。
各委员会可设顾问若干人。顾问由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任免。
三、三、各委员会的工作如下:
(1)为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决定重大事项做好准备工作;
(2)草拟需要由本委员会拟订的地方性法规,对有关方面准备提交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的地方性法规草案进行研究,并提出意见;
政法委员会对提请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的地方性法规草案,统一进行研究。
(3)受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委托,检查有关方面对国家法律、法令和本自治区的地方性法规以及自治区人大常委会的有关决议、决定的执行情况,组织对于专门问题的调查并提出意见;
(4)办理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交办的其它事项。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