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玉米纹枯病论文:玉米纹枯病 融合群 5.8SrDNA-ITS ISSR-PCR 遗传分化
玉米纹枯病论文:中国东北地区玉米纹枯病菌融合群鉴定及遗传多样性研究
【中文摘要】随着紧凑型玉米品种的大面积种植,玉米栽培密度提高,氮肥用量增加,形成有利于玉米纹枯病发生的小气候条件。玉米纹枯病已成为我国玉米主产区的一种重要病害,其危害日趋严重。东北地区是我国春玉米主产区,玉米纹枯病对该地区玉米的危害呈逐年加重的趋势,本研究对该地区玉米纹枯病菌的融合群类群进行了系统鉴定并对其优势致病群AG1-IA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自中国东北三省采集玉米纹枯病标本300余份,分离获得286个丝核菌菌株。融合群测定结果表明,这些菌株分别属于多核丝核菌的AG1-IA、AG1-IB、AG1-IC、AG4-HG-I、AG4-HG-III、AG-
5、WAG-Z群及双核丝核菌的AG-Ba群。其中AG1-IA是优势致病群,占分离菌株总数的38.46%,其次是WAG-Z和AG-5群,分别占26.92%及24.83%。AG4-HG-III群菌株是国内首次从罹病玉米植株上分离得到。2.利用5.8S rDNA-ITS区序列分析方法,对该地区玉米纹枯病菌不同融合群代表菌株的系统演化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相同融合群(或亚群)的菌株,序列一致率达98-100%,而不同融合群(或亚群)菌株之...【英文摘要】Maize is mainly produced in Northerneast China which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crops in China.Due to the modern growth manner, corn sheath blight is becoming the mainly
serious disease on maize, which could be caused by Rhizoctonia spp.So in this study, we carried out the systematic studies on the anastomosis groups identification of Rhizoctonia spp and did further investigation on the genetic diversity of the AG1-IA groups.The main results are summarized as follows:1.Two hundred and eighty-six i...【关键词】玉米纹枯病 融合群 5.8SrDNA-ITS ISSR-PCR 遗传分化
【英文关键词】corn sheath blight anastomosis group 5.8SrDNA-ITS sequence ISSR-PCR genetic diversity 【索购全文】联系Q1:138113721 Q2:139938848 同时提供论文写作一对一辅导和论文发表服务.保过包发
【目录】中国东北地区玉米纹枯病菌融合群鉴定及遗传多样性研究英文缩略表4-9
中文摘要引言14-33
1.1 玉米纹9-11Abstract11-13枯病的研究进展14-1814-15环14-15原菌15-16
1.1.1 玉米纹枯病的发病规律
1415-16
1.1.1.2 侵染循1.1.2.1 病1.1.1.1 玉米纹枯病的症状1.1.2 病原菌及致病因子1.1.2.2 致病因子16
1.1.3 玉米纹枯病的1.1.3.2 1.2 丝危害及防治16-17防治措施17
1.1.3.1 危害损失16-17
1.1.4 玉米纹枯病抗性研究17-18
1.2.1 丝核菌的分类特征核菌的分类概况18-30
191.2.2 丝核菌的国际分类框架191.2.3 菌丝融合群分类法在丝核菌上的应用19-23合群划分19-2222-23研究23-26
1.2.3.1 多核丝核菌及融
1.2.3.2 双核丝核菌及融合群划分1.2.4 分子生物学技术用于立枯丝核菌的遗传多样性
1.2.4.1 DNA 中G+Cmol%含量24
1.2.4.2 核酸杂交用于融合群划分及相关性的研究24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24-25态性分析(AFLP)25-262626-3027-29用29-30
1.2.4.3 限制性
1.2.4.4 扩增片段长度多
1.2.4.5 随机扩增多态性分析(RAPD)1.2.4.6 SSR 用于立枯丝核菌系统发育研究1.2.5 核糖体DNA 在丝核菌系统演化研究中的意义及作用1.2.5.1 真菌rDNA 特异性扩增的通用引物1.2.5.2 rDNA 序列分析在丝核菌系统演化研究中的应1.3 ISSR 分子标记及其应用30-32
1.3.1 ISSR 分子标记的原理及特点30-31应用31-323131-3233-4233
1.3.2 ISSR 分子标记的1.3.2.1 ISSR 分子标记研究作物的遗传多样性1.3.2.2 ISSR 分子标记研究病原菌的遗传多样性1.4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32-33材料与方法2.1 玉米纹枯病标本的采集及菌株的分离与鉴定2.2 菌株的培养性状及核相观察33
2.3 菌丝融合2.4.1 群测定33-34提取试剂3434-35
2.4 供试菌株DNA 的提取34-352.4.2 所用仪器34
2.4.3 DNA 提取步骤2.5 玉米纹枯病菌的5.8S rDNA-ITS 区序列分析
35-3836-372.5.1 供试菌株及试剂35-362.5.2 PCR 扩增
2.5.4 回2.6.1 克2.5.3 特异性扩增片段的回收37-38
2.6 特异扩增片段的克隆3838
2.6.2 转化
38收产物检测38隆反应体系的建立测38
2.6.3 单克隆检2.7 序列测定及分析382.8 AG1-IA 融合群的38-42
2.8.1 供试菌
2.8.3 ISSR 标记体系的建立及遗传多样性研究株与引物39-40引物筛选4141-42
2.8.2 PCR 体系的优化40-41
2.8.4 电泳谱带的记录及数据的统计分析
3.1 东北地区玉米纹枯病3.2 病原菌的培养性状及核相
3.2.2 菌株的3 结果与分析42-62菌的融合群组成和分布42-49观察49-52核相观察51-52分析52-54
3.2.1 培养性状观察49-51
3.3 玉米纹枯病菌的5.8S rDNA-ITS 区序列3.3.1 PCR 扩增结果52
3.3.2 玉米纹枯病
3.4 3.5 菌不同融合群菌株的5.8S rDNA-ITS 区序列分析52-54玉米纹枯病菌不同融合群菌株的系统发育关系分析AG1-IA 融合群的ISSR 分析54-62立和优化54-56多样性研究56-59增谱带56-58性分析58-59性研究59-62扩增结果59-61
3.5.1 ISSR 反应体系的建
3.5.2 不同地理来源的AG1-IA 群菌株的遗传3.5.2.1 28 个菌株的ISSR 标记引物及扩3.5.2.2 供试菌株的聚类分析结果与遗传相似3.5.3 致病力不同的AG1-IA 群菌株的遗传多样3.5.3.1 28 个菌株的ISSR 引物的筛选与PCR 3.5.3.2 供试菌株的聚类分析结果
61-624 讨论62-664.1 关于东北地区玉米纹枯病的融合群组成62-64析的问题6464-6664-65
4.2 关于丝核菌5.8S rDNA-ITS 区序列分
4.3 关于AG1-IA 群菌株的ISSR-PCR 扩增4.3.1 ISSR 反应体系的建立和优化4.3.2 正交试验设计的探讨
4.3.3 AG1-IA
5.1 鉴群菌株的遗传多样性分析65-665 结论66-68定了东北地区玉米纹枯病菌的融合群类群66纹枯病菌的新的致病群66株进行了系统发育关系分析66
5.2 发现了玉米
5.3 对玉米纹枯病菌不同融合群菌
5.4 对不同地理来源的AG1-IA
5.5 对致病力不同的67-68
参考文献群菌株进行了遗传多样性研究66-67AG1-IA 群菌株进行了遗传多样性研究68-7677-78致谢
76-77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硕士学位论文内容简介及自评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