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最美少年美在哪儿
最美少年美在哪儿?(1)、“行规好少年”----------------------美在遵纪守规
举止是一个人在活动中的姿态。它包括站立、行走、就坐、手势和表情等。文明的举止是一种修养,是一种财富。
1、热爱祖国,升国旗奏国歌时自觉肃立。
2、见到老师、客人主动问好。自觉使用“请”等礼貌用语;
3、不打架、不骂人,公共场所不得喧哗。课间、午餐活动不追逐、打斗、玩有危险的游戏。
4、不给同学起绰号。当同学答错问题时不起哄、不嘲笑。
5、集合出入按指定路线,不插队不推碰,上下楼梯脚步要轻,观看比赛文明喝彩。
6、男女同学,自尊自爱,正常交往,举止文明,言行得体。(2)“卫生好少年”-------------------美在勤快尽责
讲究卫生是每个人应有的卫生习惯。它是一个人文明的表现,既体现了良好的个人面貌,又包含了对他人的尊重。
1、勤洗澡洗头,勤剪指甲,勤换衣服,睡前刷牙、洗脸,指甲内无污垢,身体无异味。饭前便后洗手。
2、包洁区、教室每天要清扫(拖)干净。
3、保持桌椅的干净整洁,定期整理和清理书包。
4、不在墙壁上乱贴、乱写、乱画。
5、爱护环境,不在校园及公共场所乱扔乱抛果皮等垃圾。(3)“安全好少年”---------------美在健康阳光
安全是一切活动的前提,切实增强安全意识,时刻牢记“安全第一”的思想是顺利开展各项活动的保障。
1、不在公路上玩耍、追逐,不玩火,玩水等,自我保护意识强。
2、坚持认真参加体育课或体育活动,听从老师的指挥,遵守课堂纪律,完成体育达标。
3、不在走廊楼梯等处追逐打闹。
4、未经家长同意,不能私自外出、在外留宿。
5、体育保健意识强,遵守常规要求,体育课间跑锻炼、眼保健操、课间操表现好。
第二篇:最美教师 美在师德
最美教师 美在师德
月光朦胧,夜色昏暗。在这样的一个平凡却又容易让人遗忘的夜晚却注定不平凡。
下了晚课的同学们拖着疲惫的身体,背着厚重的书包三五结伴的走出校门。不是很宽阔的校门口因聚了如此多的人显得格外拥挤。同学们在熙熙攘攘的街道上,人来车往的犹为不安全。
就在这时一辆车猛地冲了出来,直奔不远处正在过马路的几位同学。一瞬间,所有人都从这朦胧的月色中清醒了,无错的看着这即将发生的惨剧。一个年轻而美丽的身影在这一瞬间冲了出来,推开了那几个还懵懂不知的同学。下一秒,这样的一个美丽的身影却淹没在了车下!而这样年轻美丽的身影就是属于我们的最美女教师——张丽莉。一个鲜活的生命,一位美丽的教师,在这大千世界中为我们诠释了——“最美教师,美在师德”的真谛。为了学生,她危急时刻挺身而出,这是她的本能,是一名好老师的道德本能,她绝不是冲动行为,而是责任感的驱使。
急救车赶到后将张丽莉老师立即送到医院进行救治。当时她还说着“先救学生”,这样的一位有着忘我精神,一心为学生的老师,为教师这个崇高的职业更添了一轮光芒!张丽莉老师在这次事故中推开了学生,自己却被车轮碾轧造成全身多处骨折,双腿高位截肢。这样的代价是沉重的,一个花季女子,刚刚步入生命中的精彩时光,却不幸凋谢了,确实让我们所有人为之惋惜。
甚至有人骂她傻,何必呢!原本可以美好灿烂的人生,在冲出去的那一刻全都改写了,未来的几十年人生中,她要如何面对?事故发生时一同在场的同事说:“当时那种情况,换个人可能需要考虑一下才会冲出去,没想到丽莉能够如此毫不犹豫。”这就是张丽莉老师,就是这样的果敢无私。她用爱学生,爱教师这个职业的神圣感告诉了我们,她不后悔,不后悔用一双腿换取那几个孩子一生的平安幸福!
在医院里,张丽莉老师的爱人李梓烨心疼的眼神中掩饰不住的是自责,怪自己为什么那天没有去接丽莉老师,如果去接了,宁愿受伤的是自己,也不愿心爱的人在病床上昏迷不醒。与此同时,李梓烨还不忘告诉来慰问的学生“好好学习,以学业为主,不用再这样跑了”。就是因为他知道丽莉老师的心愿是孩子们好,同时也以自己的行动来支持和保护着这样爱着学生的丽莉老师。就是这样的一对平凡却又不平凡的年轻夫妻,向我们诠释着大爱无疆。
让我们在此祝福着张丽莉老师早日康复,也祝福所有一心爱着学生的老师们美丽健康,让我们的身边多些温暖多些爱!最美教师,美在师德!
第三篇:美在细节最美教师
美在细节——学习“衢州最美教师”心得
11月28日 下午,学校组织我们进行了向“衢州最美教师学习”的主题活动,我们收看了央视《新闻1+1》播出的衢州最美教师的事迹。
本次主题活动每个人都踊跃发言,纷纷表示要向姜文和陈霞这两位教师学习。我也感触颇深:在这件事情之前,做为教师的我们应该更多的关注的是学生在学校的成绩、生活、思想等情况。而这件事情中的两位教师,她们对学生的爱不仅仅是在学校的爱,而是无时无刻不在的爱。
作为一名教师,她们在学生没来上课的情况下及时的联系家长,在联系家长无果的情况下,她们没有就此放弃,草草了事,而是毅然的选择换课去学生的家里找寻学生,到达学生家中,在敲门无应后,她们没有就此了事,没有觉得自己的责任已经尽到了,而是尽快的赶到孩子母亲工作的地方去找寻她们的母亲,在得知她们的母亲也没来上班后,给其手机充话费后,继续不间断的打电话,终于孩子的母亲接起了电话,用其微弱的声音向两位教师传递了遇难的讯息,两位教师及时的把母子三人送往了医院,及时的挽救了三人的生命。整件事情中,三位老师真正的做到了留心、细心、恒心。
我们平时总是说要怎么关心学生怎么爱学生,其实爱很简单,爱时刻都在,只要我们付诸实际,用心去做,真正落实到行动上,真正落到细节上。爱心和责任是我们作为教师最应履行的使命,只有时刻做到这些,才不负我们拥有“教师”这一称号。在这件事情上,学校的行为也是值得表扬与借鉴的,学校有其完善的管理制度,使得班主任老师能在第一时间发现学生不在,能第一时间联系学生家长,能第一时间赶到学生家中和学生父母工作地方,就是因为有许多这些个“第一时间”,才使得母子三人获救。
所以,学校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是必须得,而且这些管理制度必须细致,并且落实到实处,落实到细节处。
第四篇:全国美丽乡村学校美在哪儿)
全国美丽乡村学校美在哪儿
在襄城区卧龙镇洪庙村,有一所义务教育学校——新集中学,学生全部来自该镇21个村庄。这几年,该校结合当地农耕文化优势,把农耕文化发展成了该校的特色。
12月4日,由21世纪教育研究院、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北京西部阳光农村发展基金会等单位联合主办的“发现美丽乡村教育——探索农村教育的科学发展”高峰论坛在北京大学举行。在这次高峰论坛上,卧龙镇新集中学凭借着独特的农耕文化优势从全国百余所农村学校中脱颖而出,获得2013“美丽乡村教育”公益评选优秀奖,成为十所“全国美丽乡村学校”之一,也是我省唯一一所“全国美丽乡村学校”。
新集中学到底“美”在哪儿?12月17日,记者来到了新集中学一探究竟。
1鱼塘、石磨成校园风景
位于洪庙村的新集中学占地3.5万多平方米。还没到学校大门,绿草如茵的足球场就透过栅栏映入眼帘。
进入学校大门,深冬的校园仍生机勃勃,道路两旁种植着一棵棵香樟树,围绕着足球场的是一棵棵广玉兰,左边灰色调的教学楼、综合楼和学生公寓不失典雅,楼与楼之间分别种植着桃树、柿子树等果树。校园的一角摆放着石碾和石磨,是以前用来碾米和磨豆腐用的。课间时间,三年级的几名男生正围着石磨追逐嬉戏。继续向前走,在学生公寓的后面,在柳树的掩映下,有一个1亩多的小鱼塘。走近鱼塘,可以看到鱼在水中吐着泡泡。校长陈有国介绍,鱼的繁殖力很强,鱼塘中最多时有10万多条鱼,担心鱼太多易缺氧,在对低年级的学生进行生命教育时就让他们将鱼放生了一部分,流入了与校园一墙之隔的鹤子川。鱼塘中现在还有1万多条鱼,除了各种观赏鱼,还有鲫鱼、草鱼等鱼种。每到节假日,食堂师傅就会捞几条鱼上来给学生们做鱼吃。
从学校后面一个小门出去,是一大片蔬菜园。在食堂的右边,还有正在改建的16间猪圈。“夏秋季节种的蔬菜最多,萝卜、青菜、辣椒等应有尽有。与此同时,每年都会养十几头猪,用来供应食堂,饭菜价格降下来了,学生吃饭就花不了多少钱了。”陈校长说着,向村庄的后山指去,“学校还租了30亩的茶园,学生们在茶园里采茶、炒茶、制茶,别有一番情趣”。
在校园靠右边的台阶上,堆放着刚买回来的砖。这儿正在建农耕文化展览馆。“目前,学校已经搜集到各种农具500多件,到时会陈设在展览馆,让学生来了解、体验。”陈校长告诉记者。
2两年来搜集了500多件农具
“这些农具已经经历了四次搬家,每次搬家,我都舍不得丢弃。”在综合楼内的几间平房里,堆着斗、升、犁、耙、木桶、簸箕、舂、大风车、面粉机、打草机等各种农具,桌子上还摆放着煤油灯、木工用具等。“十斗等于一升,可现在农民不用斗和升了,学生们对这方面的知识了解得也少了。”陈校长感叹。
学校怎么想到了搜集农具、发展农耕文化特色呢?这要从村庄搬迁说起。“2年前,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洪庙村紧挨着的毕庙村整体搬迁到了镇上。搬迁后,农具扔得到处都是。”陈校长发现,这些农具中,有过去舂米用的舂,也有至今耕地还在用的犁和耙、做豆腐用的石磨和碾米面用的碾等。
陈校长灵机一动,想到了搜集农具:“学校50%的学生是单亲家庭的孩子和留守孩子,2008年以前失学的孩子比较多。失学后,有的孩子既不能很好地融入城市,又不愿留在农村。卧龙镇有悠久的农耕文化传统,学校应该利用这一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挖掘和保护随城镇化步伐加快而逐渐消失的农耕文化,让学生学会生存、学会生活,让他们了解农村,了解农业,培养他们热爱农村的情感。”陈校长一方面到村里搜集农具,另一方面在家长中征集,二年多的时间已搜集了500多件。
陈校长介绍,在建的农耕文化展览馆分古代农业、近现代农业、未来农业这三部分,将通过文字表述、实物搜集、图片展示、种植实践、网络搜集、科技制作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农业耕作中的使用工具及耕作情况、了解传统农耕文化及农业发展的悠久历史,激发学生改变农村现状、发展现代农业的热情和愿望。
3农村教育不能“四不像”
据介绍,在“发现美丽乡村教育——探索农村教育的科学发展”高峰论坛上,主办方这样诠释“全国美丽乡村学校”:“之所以‘美丽’,主要是因为他们区别于城市教育,他们有其独特的价值,这些价值的核心就是‘以学生为本,以乡土为根’。”
襄城区教育局局长张永成说,许多农村教师和孩子的教育理想就是“跳出农门”,离开家乡。升学教育满足了许多农村学生通过考试离开农村的需要,但对于一些升学无望的农村学生,是缺乏实用性和吸引力的。他们既缺乏农业技能,也缺乏进城打工的技能,成为农村和城市的“边缘人”。社会实践对于学生来说很重要,学生不能脱离实践。新集中学因地制宜,发展农耕文化特色,就是有益的探索。“如果农村教育‘翻版’城市教育,就会把学生教成‘四不像’。乡村地域文化中蕴藏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农村教育就应依托农村,对学生进行适合他们的教育。”陈校长说,该校将劳动实践课列入了课表,做到“场地、课时、教师、教材、教学计划”五落实。
八(1)班学生黄诗羽介绍,每到社会实践课,老师就会带领他们去鱼塘喂鱼、去猪圈喂猪、到蔬菜园学蔬菜的栽培技术、到茶场采茶等。“社会实践与生物课本中《植物的生长结构》也结合了起来,在写日记和作文时也有了丰富的素材。”黄诗羽说,他们喜欢参加这样的社会实践。
据了解,这次“发现美丽乡村教育”评选活动旨在通过评选,发现、传播农村教育中的一些“美丽的花朵”,从而探索城镇化进程中农村教育的科学发展之路。被评为“全国美丽乡村学校”的10所学校中,除了农耕特色,还有木工、刺绣、纺织、剪纸等特色。
第五篇:最美少年
最美少年。2013年11月8日,中央电视台举办的“2013年寻找最美孝心少年”颁奖典礼上,有黄凤、吴林香、邵帅、龙花、徐沁烨、赵文龙、路玉婷、高雨欣、林章羽、何秀巡姐弟、王芹秀等12位少年获“最美孝心少年”称号,他们的孝心令所有人感动。我边看边想,这些孩子有健全家庭的,有单亲家庭的,有抱养家庭的,他们却都是那样的健康,那样的阳光,再次证明在孩子培养的问题上,家庭结构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父母的教育方式,在这个世上,只要有一个人站在孩子的后面真心地、正确地爱孩子,孩子就会成为一个健康的人。这些孩子的共同点就是在灾难面前表现出了惊人的能力,虽然他们过早的成熟让我们心酸,他们的遭遇让我们心颤,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想,他们的生活是充实的,他们的意志是坚强的,他们不会因为挨了批评,受到挫折就选择轻生。这些孩子还有一个共同点是都渴望学习,他们没有想过“学习有什么用?”也没有想过“我大学毕业会不会失业?”他们做人成功了,知识越多越强大,正如楼基打牢了,楼建得越高,装饰得越好,价值越大。我们总是埋怨大学生分配不合理,大学毕业即失业,读书白读,我们可以想像,孩子失业的原因是什么,真的是因为学的知识太多了,还是因为做人不健康?像这些“最美孝心少年”他们能不能失业?现在就业机会很多,没有知识的文盲每个月还能挣几千元,而经过多年教育的大学生却“高不成、低不就”找不到工作,这一方面是对“知识脱离实际”的讽刺,一方面是对“成人比成才更重要”的注解。革命先行者梁启超早就提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弱则国弱”要想让“中国梦”成为现实,让中国人不仅富而且贵而且强,就必须让少年强大。“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官人也好,富人也罢,都应从这些“最美孝心少年”的成长上总结点规律,一定要让孩子劳动、实践、锻炼!
如果你是雄鹰,没有人鼓掌,你也要飞翔; 如果你是小草,没有人心疼,你也要成长;
如果你是深山里的花儿,没人欣赏,你也要芬芳。做事不需要人人都理解,只要尽心尽力; 做人不需要人人都喜欢,只要坦坦荡荡。
梦想的坚持注定与孤独相伴,因为少不了质疑和嘲笑,但那又怎样,哪怕遍体鳞伤,也要活得漂亮!自己的人生,自己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