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李想创业史有感

时间:2019-05-14 04:28: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读李想创业史有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读李想创业史有感》。

第一篇:读李想创业史有感

读李想创业史有感

摘要:互联网不仅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财富数字奇迹,同时也成就了若干个 80 后的CEO,汽车之家首席执行官李想就是一个典型。18岁就开始创业的李想,成为 “80后”的创业楷模。作为操控“泡泡网”“汽车之家”和“车168”的CEO,他成功地掌握自己的命运,驾驭自己的人生。

一.李想早期创业史

李想,1981年出生,河北人,高中文凭。1999年开始创业,他25岁的时候资产便过亿。李想是80后的典型代表,泡泡网(北京泡泡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他创办的泡泡网是一家从事电脑硬件、个人和办公数码产品的信息服务的网站。2005年底营收达2000万,利润50%,按通行的市场收购标准,即以20倍的市盈率来计算,占公司绝对股份的他,身家已过亿。2005年,从IT产品向汽车业扩张,创建汽车之家网站;2006年5月,被评为“中国十大创业新锐”。

最早摸计算机的时候,李想还是石家庄的一个高中生。上高三时,迷上了个人网站,除了上学他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计算机上,像许多电脑迷一样,他也建了一个个人网站,把自己喜欢的电脑硬件产品都放在网上,有很多人上网和他交流,慢慢地就有了访问量,三五个月后访问量每天过万次。这时候,广告商就找上门来。但好景不长。1999年下半年互联网泡沫破灭,李想的广告一个都没了。2001年底,李想到了北京,一开始租了一间林业大学附近的民房,半年后,网站访问量每天有3万-5万人,广告商又找上门来,而且开出的价格比原先还高。2002年,他们搬到写字楼,这一年网站的收入达到50万元。迈出了第一步,以后的路似乎越走越顺,2003年他们的收入达到200万元,2005年则猛增到了上千万元。2005年,泡泡网跃居为国内第三大中文IT 网站,年营收近2000万,利润1000万元。彼时,李想却开始考虑转型做汽车资讯。于是,汽车之家成功诞生,然而,它的诞生并非一帆风顺,也经历了非常大的阻力和挫折。

二.李想和汽车之家共同成长 李想遇到了创业后最大的危机: 公司的管理层与普通员工都反对李想的转型。大家认为泡泡网已经成为一个成熟稳定的网站,而转型做汽车之家,每年几百万的投资真的像被大火烧掉一样,而且,连灰烬都看不到。对于观点不同的人,他不会坚持让对方认可,只是默默坚持自己的想法,李想没有留住他们,也没有留他们。几日之内,几百名员工集体辞职。

有了第一次员工集体辞职的经验,李想不再慌乱。他依然选择坚持自己的理想,缓步前进。汽车之家于2005年6月1日正式开通,仅仅用了三年时间,已成为全国访问量最高、覆盖最广、信息量最大的专业汽车门户网站。汽车之家为汽车消费者提供贯穿选车、买车、用车、置换所有环节的全面、准确、快捷的一站式服务,致力于以传媒和互联网的力量,整合汽车行业全产业链的内容与服务,提升汽车消费者的生活品质,改变中国人的汽车生活。2008年,汽车之家实现平本,开始进入高回报期,直至今日。

作为80后的代表典型,李想的思维已经逐渐成熟,更善于把很多外界的东西应用到企业的发展及管理中。面对外界的关注,他总是显得比同龄人有着更加的冷静与清晰的思维,李想表示自己每天都会意识到危机的存在,互联网企业如果有两周不作为,那么就会很危险的。面对自己取得的成绩,他从不沾沾自喜,总是保持一颗谦虚和平和的心。媒体的热捧,李想本人表示无所谓。他还是他,依旧生活得脚踏实地,工作中也仍旧勇往直前。在农历新年之前,他在博客中写道:人要以一颗平常心做事,通常会有好的结果。他一直以平常心在生活。首先要对自己负责,再对别人负责,一个对自己都不负责任的人,如何对别人负责?在不伤害别人的前提下,必须先对自己好——没吃过糖的人怎么可能给别人甜头?合理的追求利益是再正常不过的;在对自己好,对自己的负责的前提下,去对别人好。这也像是他的跨年总结,我们可以看到,这个80后新锐,在一步步地走向成熟。

三.李想——80后创业者给我们的启示

李想的成功并不是偶然的,也并不是靠运气,而是靠他自身的实力、努力和良好的机遇。成功需要持续性的努力,他的工作时间大部分是从早晨9点到晚上11点。因为你要成功就要比别人投入更多,要有激情,更要不断的奋斗。他创业的成功,给年轻一代树立了很好的榜样,同时也给我们很多的启示。下面从以下五个要点谈一下李想作为80后典型的创业者给我们的启示。

1、方向:方向是创业和发展的第一个重要指标,就是你要为什么而奋斗。方向不是目标,目标有终点,而方向永远没有终点。对于年轻人和创业者而言,方向是非常重要的,有了方向,目标就会更加清晰,也可以更加有效地去管理目标。

2、目标:当我们有了方向以后,最重要的不是先掌握方法,而是先明确目标。李想成功正是由一个一个目标组成的。在他高三的时候,他的目标是大学毕业后去一个好的杂志当编辑,可以拿2000-3000的收入,当年他就完成了任务;之后做了网站,每个月有6000-7000收入,那时候他还在上高中;当这个目标完成之后,他又有了新目标,就是要把网站商业化运作;接下去的目标就是赚钱,到2003年,房子、车子都有了,新的目标就是把网站做得更好,要去上市了。所以李想也给了大学生一些建议,希望早一点给自己找到一个目标,在进入社会后,就可以比别人至少早两年进入正轨。当我们完成一个目标后,再去挑战更高的目标。

3、意愿:有了方向和目标以后,最重要的不是马上去找方法,而是先解决自己的意愿问题,意愿就是一个人为了实现目标而付出行动力的决心。人要有适当的压力,但有压力而无所作为的人中国可以找出无数来,只有通过意愿变成超强的行动力,而产生出结果和实现目标的才是有价值的。所以要放弃压力,变成行动力,而行动力的根源来自于意愿,只有行动力才可以实现你的目标。当一个人具备了很好的方向、目标和意愿以后,他就具备了创业以及走向工作岗位的基本条件了。

4、方法:方法本身并不重要,为了实现目标而存在的方法才是最重要的。对于一般人而言,只有自己有强烈的意愿去实现目标的时候,才非常容易接受别人给予的方法,甚至自己去找寻方法,所以获取正确方法的前提是目标和意愿的存在;而不一般的人,具备很好的学习和聆听能力,他会把所有的方法变成自己的,在实现目标的那个环节中以最恰当的方法来使用。

5、毅力:毅力=坚持+突破。我们设定的目标是由很多小的目标组成的,小的目标完成了,大的目标就可以完成了。不过,我们被目标搞死了,因为目标遇到一些难度或者阻碍的时候,我们就不去完成了,绕开它,然后寄希望于找到更多的新的目标去实现大目标。所以,盯好眼前的目标就足够了,用你的毅力去战胜困难和阻碍,坚持和突破!慢慢的,你就会具备实现目标的能力了,而这完全归功于你的毅力。

对于我们这样即将步入社会的大学生而言,首先,要做的是坚持自己的梦想,只有那些为实现梦想不断追求、永不言弃的人才可能登上成功的舞台。创业的过程会经历挫折,坚持对梦想的追求,成功便会靠近我们。其次,我们要有迎接失败的准备,但绝不可以失去我们的信心和对未来的希望。最后,我们要勇敢的行动,通过行动来积累经验,积累资金,积累天时地利与人和,积累创业的一块块基石。

参考文献:

[1]方军雄.互联网快速创造新兴财富的研究,2012,(7).[2]屈云波,《网络营销》,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11 [3]王利芬,《新兴商业英雄们的创业风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2

第二篇:读《诗经》有感——李想

读《诗经》有感

红花必须要有绿叶的陪衬,才能显现整体的美感;明月必须要有众星的点缀,才能表现夜色的美丽;中华五千年文化需《诗经》这朵奇葩的装点,才能尽显文化的魅力.她是一部具有相当价值的诗集。诗歌的作者上到士大夫,下到市井之徒。有些篇章的曲调虽已失传,但因所填词的技艺精湛和用词的巧妙,使得这些歌词流传下来,变成了人们耳熟能详的“诗经”。

在诗经中,我最喜欢的莫过于“秩秩斯干,幽幽南门”了,我读着读着,仿佛身临其境:我走啊走,发现了一座架于两岸之间的石拱桥,我信步走了上去,没有马上过桥,而是停了下来,我抚摸这桥身,听着从山顶留下来的源源不断的溪流的流淌之声,那水不停的流着,我想寻找水最终流向何方,可远方的的水蜿蜒不断,望不到尽头,我只好打消了这个想法。我继续往前走,快到正午,太阳十分毒热,我听说过南山有“避暑天堂”这一美称,我便躲进了南山,那里面,树木是如此的茂盛,蝉在树上“吱吱”的叫着,那里处处鸟语花香,树木茂盛,生机勃勃,可谓是“人间天堂,世外桃源”!树木的叶子是如此的碧绿,树叶是绿的;竹子是绿的;溪水在反射在池底的反射下也变成了绿色了。我站在山脚望去,映入眼帘的除了绿,还是绿,我不由的赞叹道:“世界上的美随处可见,可是却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和心灵。有些美很容易发现,有些美就在我们身边:一个字,一幅画、一棵树……都是美。这里的风景的美是无语伦比的,是随心所欲的。这里的绿也是同样: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我又继续出发,不知过了多久,我发现了一片竹林,和一填嵌入竹林中的鹅卵石小道,竹子没有用围栏围起,我带着好奇的心,走了进去,我慢慢的走着,渐渐的,我远离了尘世的打扰,走在这宁静而又不失活力,淡雅而又不单调的竹林小路上度过了一个下午。

她是中华民族的灵魂!

当我们沏一杯香茗,觉得无事可干时,别忘了她——《诗经》。

第三篇:读柳青《创业史》有感

读《创业史》有感

上学期的思想实践课要求每位同学都要读一读红色书籍,寒假我跟我朋友一起玩得时候,她们推荐了一本觉得还不错的书,柳青的《创业史》。其实我心中也有自己创业的打算,这种情怀和朋友们的推荐让我情不自禁地拿起了这本书。之后这段时间我仔细阅读了这本书,书中的每一句话都让我受益匪浅。

《创业史》这部长篇小说主要是描写了陕西关中地区一个农村互助组的建立和发展过程,塑造了一大批源于现实的优秀基层党团员干部形象。小说虽然只讲述了一些平凡人生活中的一些平凡故事,但却生动形象的表现了其各种人物在农村合作化运动中的思想变化过程和错综复杂的斗争和矛盾,反映了中国当时农村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的历史风貌与农民思想情感上转变。世代遭受人欺侮的农民们,终于在农业合作化运动中感受到人们的尊严。作品中梁三老汉的命运给主题以最合乎人性化的证明与体现。

柳青的《创业史》这部巨著蕴藏着作者14年的农村生活的丰厚积累,以梁三老汉父辈创业的故事为本书的开篇,又以梁三老汉解放后经历互助合作的风风雨雨,然后终于走上集体化道路结束,秉承起承转合的路数,作者把新的生活内容和新的主题意向都安排在了比较圆熟的叙述格局中。

故事的主人公梁生宝,是中国50年代时农村社会主义创造者!之所以会这样说是因为他的自强不息、勇于奋进和坚持不懈。生宝是一个世代贫农的儿子,他年幼就丧父,后来在一个灾荒严重的年头随着母亲流浪到了渭河南侧的一个叫做下堡村的地方。缘份使该村村民梁三老汉成了他的继父,之后,他们父子二人在渭河平原上开始了他们艰苦的创业。

《创业史》这本书描写的是1953年春秋之间,陕西农村下堡乡蛤蟆滩农民们在农业合作化运动中的经历。故事发生的背景也正是农村所有制发生重大变革的历史时期。贫苦的农民在土改中分得土地,经过战后的休养生息,农村出现新的贫富分化的苗头,同时也出现了农业生产互助的互助组形式。实际上,作为一种农村生产组织形式,互助组并不是解放后才有,历史上农民就有自发的互耕、共耕和犁牛互助等生产合作形式,共产党在根据地吸取这种来自民间的互助生产方式或经济组织形式,建国后又在一些地区推广这种互助生产方式,这就是农业合作化运动的最初阶段。《创业史》的叙述从这里开始,它讲述的不仅是一个农业合作化运动的早期故事,还揭示了合作化的未来——将土地转向公有的集体化趋势,并由此构成作品矛盾的聚焦点。正如作品开篇的“题叙”所言:“梁三老汉草棚院里的矛盾和统一,与下堡乡第五村(即蛤蟆滩)的矛盾和统一,在社会主义革命的头几年里纠缠在一起,就构成了这部‘生活故事’的内容”。将“社会主义革命”的精神写进小说,这便不仅是一幕农家院的悲喜剧了。

人常说:古今中外成大事者必有远见,而梁生宝就是这么一个人。他十三岁就给吕二财主家打长工,两年后便用五块大洋买了吕老二家半死的牛犊,回家后他母亲和梁三老汉都责备他太冲动,可他却说:“爹,你那是个没出息的想法,今辈子也创不起业„„”后来,小牛犊果然长成了壮牛,生宝也种出了好庄稼。但真正让生宝站起来的是中国共产党。互助组、合作社那时候在广大刚刚解放的新农村是灯塔一样的新生事物,所以有很多人不认同,可是结果告诉大家是农民走社会主义道路的现实可能性和历史必然性。路就在前方,所以生宝才能领导一大群农民进山砍竹子,才能推广新法育秧,才能得到大家的认可。柳青曾说:“要知道,好多历史事件,都是逼出来的,譬如,不搞五年计划,不一定会有粮食市场紧张;粮食商人不捣我们的乱,不一定在一九五三年实行统购统销;不实行统购统销,互助合作不一定会一下子结束逆水行舟的阶段而快马加鞭。历史巨人的脚步并不乱。没有上帝!是辩证法同志决定:旧势力在灭亡以前嚣张和疯狂,让它刺激我们,逼使我们很快地发动消灭旧势力的斗争,义无反顾!”就因为在困难无路可走时还相信前方有路,所以才会激起群众的愤怒,开辟新的道路。我们是新时代的年轻人,有新思想,但仍不能忘前辈辛辛苦苦的努力。在困境中,不能忘记前方的路。人生的道路是漫长的,但关键处仅有几步,特别是人年轻的时候。

梁三老汉那些发家有望的农民,单门独院地做着发家梦,毕竟底子太薄,很难逃脱破产的命运。这就为小说中的合作化运动何以得到农民的支持埋下伏笔。由这些生活化的情景连缀下来,作品结局便显得水到渠成、顺理成章,而不像宣传手册一般枯燥无味。小说的描写与故事情节同时展开,梁生宝的互助组与农村各种自发势力的矛盾构成小说的主要线索,这条线索连带出对不同人物和事件的描写,比如他的互助组受到富农姚士杰暗中破坏,党内又遇到郭振山的消极对抗,其间还穿插梁三老汉一家人在这个问题上出现的种种矛盾,等等,作品将这些情节编织成下堡乡农民生活的一幅长卷。像传统小说那样,作品的结局也是邪不压正、大团圆式的,无论姚士杰的美人计,还是郭世富与互助组的公开竞争,他们在与梁生宝、欢喜等农村积极分子的较量中终于败北。经过将近一年的奋斗,梁生宝的互助组成功了,粮食平均亩产是单干户产量的一倍,除留足口粮和饲料粮外,还向国家出售余粮五十石,这是单干时人们无法想象的。在事实面前,梁三老汉也不得不承认儿子的事业,积极支持他的工作。这时,梁生宝已成为全区第一个农业生产合作社——灯塔农业社的社长。作品结尾写道:

“梁三老汉提了一斤豆油,庄严地走过庄稼人群。一辈子生活的奴隶,现在终于带着生活主人的神气了。他知道蛤蟆滩以后的事儿不会少的,但最替儿子担心骇怕的时期已经过去了。

梁三老汉是小说中塑造最为精彩的形象。这是一个勤劳、倔强、保守的老一辈农民,他由衷地感谢为农民带来土地、带来希望的共产党,但他又不能理解和接受社会主义的新事物,在思想和性格上充满着纠结矛盾。最后他心悦诚服地走上了互助合作的社会主义道路。这一形象生动地展示了农民在告别封建私有制时在思想和心灵上逐步转变的艰难历程。梁三老汉虽然不属于正面英雄形象之列,但却具有巨大的社会意义和特有的艺术价值。作品对土改后农村阶级斗争和生活面貌揭示的广度和深度,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这个形象的完成。而从艺术上来说,梁三老汉也正是第一部中充分地完成了的、具有完整独立意义的形象.最让我感动的是主人公自强不息、勇于奋进和坚持不懈的精神。他经历了许许多多的坎坷与无奈,但是他信念坚定,勇敢面对,从容应对,终于成就了一番事业。

作者创造这个农村新人形象,自然有其坚实的现实根基。尽管作者为了体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和美学理想,有意对人物作了净化的处理,略去了这个年轻农民身上不可避免的小生产者的思想意识,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形象的可信性。但是,这个形象所体现出来的那种勇于进取、坚忍不拔和无私的奉献精神,以及严于律己和注重求实的作风,确实曾经有力地吸引了许多读者。尤其是作者对陕西农民所特有的精神气质、行动方式、感情状态以至语言习惯的精细把握,更有助于他使这一形象保持着感人的魅力。

一直以为以自己这个年龄还不足以评价中国共产党,但是阅读了柳青的《创业史》以后才明白,虽然每个的文化水平不同,但是只要相信路在前方,每个人都是主角。作者柳青是一个真正了解农民、热爱农民的人。为什么会提到作者?因为我相信只有真正和农民生活在一起并且深入了解的人才能写出如此的小说。

阅读《创业史》这本书,我深刻认识到,在我们人生的道路上,不如意事常八九,我们不能时时逃避,而应该勇敢面对。我们是新时期的年轻人,要经历过风吹雨打,经得起暴风骤雨,才会成长成熟,才能在社会激烈的竞争中有所作为。我们是新时代的青年,平凡的我们也许不能成就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但是我们也应当拥有梁生宝那样执着追求的品格,在公路事业的蓬勃发展中实现自己人生的价值。

第三篇

第二篇路就在前方

——读《创业史》有感

第一篇追求执着——小说《创业史》读后感1929年,陕西大旱,饿殍遍野的关中地区依然不断地有灾民涌来。这些灾民何去何从?一部探索中国农民历史命运和生活道路的《创业史》将告诉我们答案„„——题记 他——小说的主人公梁生宝,是一个英雄,是中国50年代的农村社会主义创造者!我之所以这么开门见山地说是因为他那自强不息、勇于奋进的精神的确震撼人心。梁生宝是一个世代贫农的儿子,他年幼丧父,后来在一个灾荒严重的年头随母亲流浪到渭河南侧的下堡村。缘份使该村村民梁三老汉成了他的继父,之后,他们父子二人在渭河平原上开始了他们艰苦的创业。人常说:古今中外成大事者必有远见,而梁生宝就是这么一个人。他十三岁就给吕二财主家打长工,两年后便用五块大洋买了吕老二家半死的牛犊,回家后他母亲和梁三老汉都责备他太冲动,可他却说:“爹,你那是个没出息的想法,今辈子也创不起业„„”后来,小牛犊果然长成了壮牛,生宝也种出了好庄稼。天有不测风云,人有祸福旦夕。又过了两年,动荡的社会使生宝没福气安心种庄稼,不幸被拉去当了壮丁。梁三老汉用卖了牛犊的钱把他赎回来后,生宝又一头钻进了终南山——一干就是二十年,伐薪、烧炭,还要忍受着不能与家人家团聚的苦难,苦苦地熬着。尽管如此,可他没有被穷苦的命运压倒,而是从父辈创业失败的事实和自己穷苦的生活经历中执着地走着自己的路。有执着的信念在心,梁生宝一路走来,自然的也好,社会的也罢,他都能从容应对。姚士杰可谓是蛤蟆滩最刁钻的一个人了,在那个灾荒的年头,富得流油的他偏偏希望那些困难户来找他,因为他把缺粮人的愁苦当作世界上最有意思的享受!然而在这样的艰难时刻,梁生宝依然没有向姚士杰低头,仍然把他的创业工作进行得有条不紊。有执着的信念在胸,梁生宝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为了能使村民们早日过上好日子,他主动外出去买稻种、推广新法育秧、进山砍竹子„„所有的这一切他从来都不在众人面前显功。执着的信念使他变得更热情:吸收白占魁加入农业社组,耐心帮助梁三老汉,正确处理与郭正山的矛盾„„这份追求执着的精神造就了梁生宝坚韧不拔、顽强拼搏的品质。听党的话、跟着党走,他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为农业社的成功创办立下了汗马功劳!我们是新时代的青年,时代并不要求我们非得去干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但是,虽然我们平凡,可也应当拥有像梁生宝那样执着追求的品格,因为我们拥有年轻这笔人生最大的财富!追求执着——只为心中那个最圣洁的目标。

小说中给我印象最深的人物是讨饭娃出身的梁生宝,尽管物质生活贫困,但“精神总像汤河岸上的白杨树一样正直、白净”。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把党的事业放在首位,组织贫雇农成立了互助组和灯塔社,带领群众进终南山割竹子,运扫把、邀请省上专家培育“扁浦秧”、把带领贫农渡春荒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实现了让梁三老汉那样的贫苦人“第一次把大米当主饭吃”的一系列巨大变化。作为党的最基层干部,他谦逊、处事公道、有胆有识、敢想敢为,有着为集体事业牺牲一切的奉献精神;作为农民的儿子,他勤劳纯朴、善于思考。这些品格从侧面展现了人物内心的丰富世界,使得“庄稼人的传统美德和共产党员的特有气质和谐地统一在一起”。然而,梁生宝的成长并不是一蹴而就、一帆风顺的。面对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他坚定的信念、准确的判断都来自于各级党员干部对他的正确引导。每次遇到难题,他都会得到乡支书卢明昌等党员的鼓励和帮助,这给了他莫大的鼓舞,竟使他为了集体的事忘了自己的婚事!正如他所感慨的“就有这样一些干部,穿上了制服、毛呢料子衣服,还是那么和蔼可亲,平易近人,不会装腔作势。他们联系着不知其数的群众”。正是这些密切联系群众的党的好干部,才使得像梁生宝这样觉悟高、品德好的“苗苗”茁壮成长,党的政策才能够得到认真全面的贯彻执行。

一名党员一面旗,每到关键时刻,他们都会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关心和带动群众,为他们排忧解难。农技员韩培生在少数人欢迎、部分人观望、一些人等着看热闹的氛围中稳步推广实施新技术,就连固执的梁三老汉也竖起拇指连呼“共产党员!共产党员”以表达他质朴的赞扬;王亚梅作为县委书记的爱人,不搞任何特殊,她不嫌弃有着非议的素芳,手拉着手,用宽心的话语安慰她,使素芳动容,使我们感慨!正因为这种水乳交融的干群关系,才使百姓把心交给了党,愿意跟着党走。

伟大的著作总会跳过时代的束缚而影响一代又一代的读者。读完《创业史》使我深受启发:无论干什么工作,都要有执着的信念。梁生宝为了让乡亲们度过春荒,他主动外出购买稻种、推广新法育秧„„所做的这一切他从来都不在众人面前摆功劳。正是这份执着的精神追求造就了梁生宝坚韧不拔、披荆斩棘的品质。“听党的话、永远跟党走”他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为农业社的成功创办立下了汗马功劳!在工作生活中我们总会遇到无数的挫折和困难,在各种各样的困难面前,只有坚守着内心的信念,自力更生、迎难而上、才能取得最后的成功。

创业史》读后感

《创业史》,是作家柳青的长篇小说,表现了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进程中的历史风貌和农民思想情

感的转

变。

(转

http://)

小说通过我国西北地区一个小村落蛤蟆滩的生活演变,广阔地概括了我国农业合作化运动,初期的社会矛盾冲突,着重表现了在这场变私有制为公有制的革命中,社会的、思想的和心理的变化过程。小说一开始叙述了梁家老汉一家三代创家立业的悲惨历史。这部历史是几千年来中国农民走的历史道路的典型概括。其意在表明,在私有制的基础上,农民要真正致富,即使拼上毕生精力也是难以实现的,只有走党指引的社会主义道路,农民才会有自己的光明前途。

然而“创业难”通向社会主义道路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小说的正文围绕着梁生宝互助组的建立,完整的概括了农业合作化运动中所遇到的复杂斗争,作者把这场斗争的主要对立面体现为中农郭世富,这个农村坚持个体经济的代表人物,凭借个人优厚的经济力量,公开跟农业集体化反抗;反动富农姚世杰,这个狠毒的阶级敌人站在郭世富得背后,施展阴谋诡计破坏互助组,还有党内的自发势力郭振山,作为土地改革后的新中农,热衷于个人发家致富。暗中抵制合作化运动。他们相互之间也有矛盾,但在“走资本主义道路”的意向上,却结成同盟。正是在这场斗争中,梁生宝互助组在党的领导下,依靠教育和团结农民群众,取得了节节胜利,显示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和强大的生命力。

合作化运动的带头人梁生宝,是作者精心塑造的社会主义新人的形象。他小时讨过饭,长大熬过长工,解放前在荒山野岭当过“地下农民”,跟继父一道饱尝了创家立业的辛酸,并从父辈那里继承了勤劳、朴实、坚韧不拔的劳动者的优秀品质。这个年轻的预备党员,在党的教育下,一旦认识到私有制是万恶之源,就决心走一条与父辈不同的创社会主义大业的道路。正当“老资格”的党员郭振山在革命的征途上退了坡的时候,他勇敢地担负起带领庄稼人走互助合作道路的重担,成为一个积极、聪明、公道、能干的领袖人物。然而小说并没有把他写成“锋芒毕露咄咄逼人的角色”。他谦逊、纯朴、老实、厚道、善于思考,从不以领导者自居,更不指手划脚、夸夸其谈,表面上甚至还有些面嫩口拙,爱情生活上更是缺少勇气和机智。但是,听党的话,热爱社会主义,富有牺牲精神,是他的最可宝贵的思想品质。小说抓住他的性格中这一最主要特点。着重描绘了他为党的事业奋斗的坚实有力的行动。互助组初期,当庄稼人都把羡慕的目光投向富裕中农郭世富时,他跑到郭县买回稻种,在互助组内搞稻麦两熟。这件事比郭世富楼房架梁仪式更能牵动庄稼人的心,人们一下子就把注意力集中到粮食增产措施上来了。此一举使郭世富深为不安,他想:“没想到让他小子跑到咱前头去了!”“活跃借贷”时,富裕中农不愿再把粮食借给困难户度春荒,连有能力的郭振山都束手无策了,他却组织人们进山割竹,解决了困难户的粮食和互助组的肥料问题。显然这不是惊天动地的壮举,然而正是这些看起来似乎很“平凡”的行动,在蛤蟆滩庄稼人的心底掀起重重波澜,使他们看到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同时,小说还通过“买稻种的路上”、“和增福夜谈”等章节“对梁生宝的内心世界作了深入细致的揭示,展现了他的崇高的心灵美。他决心把自已的一切部献给党的事业,“他觉得只有这样做,才活得带劲儿,才活得有味”。他认为“照党的指示,给群众办事,受苦就是享乐”。

„„书中讲述的是发生在中国上世纪50年代农村的故事。主人公是一个贫农的儿子叫梁生宝,他小时丧父,后来随母亲流浪到渭河南侧叫下堡村的地方。缘分使村民梁三老汉成了他之后的继父,后来,他们父子二人在渭河平原上开始了自己艰苦的创业。

《创业史》增强了我创业的信心。

第四篇:读马云创业史有感

读马云创业史有感

一直以来我都是认为一个人成功的先决条件是聪明智慧,而后才是勤奋努力。发明大王爱迪生,一生之中可以拥有如此之多的发明,这与他的勤奋是分离不开的,但是比他勤奋的人有,却为什么没有人可以取得比他更辉煌的成就?答案无疑是他很聪明,非常聪明,而且拥有非凡的创造力。比尔盖茨,他是一个天才,他成为了世界首富,像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所以我从来没有怀疑过聪明才智对于一个人取得成功起到的重要作用。当然,像伤仲永的例子也有,这也说明后天勤奋刻苦的作用,但是只以我自己的个人观点(这当然可能不十分正确),我还是一直把聪明才智放在取得成功的先决条件的第一位置。

但是我的这种观念却被中国的“互联网之父”马云的事迹打破了,不仅仅是打破,是打碎了粉碎了,看完马云所取得的可以说是辉煌的成就和他艰难的创业史后,我发现自己大错特错,错的很离谱,因为马云真的可以说是不聪明!非但不聪明,甚至都可以用笨来形容了,但是他的成就却可以让整个中国以致是亚洲世界为之震颤!

相信很多人看到马云的创业史后首先产生的想法都是:啊,马云真的很成功也很风光,他取得的成就很辉煌!他的事迹让人感叹让人钦佩!但是平凡的人们总是这样,总是惊艳于昙花一现的刹那芳华,却忽略了它为这刹那芳华所付出的努力与汗水。的确,马云取得的成就令人惊艳,但是又有几人知道马云创业时的艰辛,创业时所担负的压力?有谁可以想到马云创业时所遭遇的误解与偏见?

马云一直都不认为自己聪明,相反的,他一直以本人自居。马云曾经说过:“我大愚若智,其实很笨,男子这么小,只能一个一个想问题,你连提三个问题,我就消化不了,马云功课不好,数学考过1分。只有英语特别号,原因竟然是:“爸爸骂我,我就用英语还口,他听不懂,挺过瘾,就学上了,越学越带劲。”从这看来马云确实不聪明,但是这不能成为马云取得成功的阻碍,他好交朋友,广交朋友,为人仗义,我认为马云的成功和他这方面的有点是有一定关系的。

马云上的大学并不是中国的这些人们口里的一流大学,初高中也都没有什么名气,连他大学上的本科都是淫威幸运的关系才可以上的。事实上他原本的分数离本科还差5分,但是由于杭州师范大学本科男生没有招够,他就幸运的上了本科。

马云头顶上没有名校的光环,他上的也许连二流学校都算不上,在他大学毕业后,马云在杭州电子工业学院教英语,但是在他去美国时发现了互联网的机遇,他果断放弃了学校的当时看来很有前途的职位,和朋友一起开始创业,成立海博翻译社。结果刚开始真是艰难异常,收入都抵不上房租,但是马云没有动摇,没有被这些困难吓倒,没有在压力面前退缩,他一个人背着麻袋去卖一些琐碎的小东西,卖了很长一段时间,在2年间他就靠这个养活了当时的翻译社。他就这样开始自己的创业之路。

虽然马云不聪明,但是他可以成功,他可以成为中国大陆第一位登上美国权威财经杂志《福布斯》封面的企业家。而马云的经历是不是可以引发我们的一些思考呢?

马云可以成功,这其中也有一些必然的成分。第一点我认为是他的执行力强大迅捷,当他在美国发现互联网这个机遇的时候,他没有犹豫,没有前怕狼后怕虎,他以一往无前的勇气直奔成功的彼岸,虽然路途艰难困苦,但他最终能披荆斩棘,他对这些人们眼中的困难没有畏惧,是的,畏惧本身是最可怕的,马云遇到的困难,不能撼动他坚定的意志,他强大的执行力完美的将自己的思想演绎的淋漓尽致。

第二点,我认为是马云的创新能力促使他获得成功。马云敢于创新,并且勇于创新,敢于作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他对于许多事情都有创新。在杭州还没有一家专业的翻译机构时他创办了海博翻译社。当他在美国见到互联网的神奇后,他马上决定回到国内作互联网。在大多数网络公司为大企业服务时,他把目标定在了中小企业上,他认为中小企业是最需要他的,而中小企业数目又非常之多,这里面无疑会有非常广阔的市场前景。“如果把企业也分成富人穷人,那么互联网就是穷人的世界。因为大企业有自己专门的信息渠道,有巨额广告费,小企业什么都没有,他们才是最需要互联网的人。而我就是要领导穷人起来闹革命。”经过时间的检验,马云的想法是正确的,他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

第三点是他的毅力,前边也说过,马云遇到的困难很多,困境很多,但是他都以自己顽强的毅力挺过来了,在他最艰难地时候也没有想到放弃,他的人生字典中没有放弃二字!“对所有创业者来说,永远告诉自己一句话:从创业的第一天起,你每天要面对的是困难和失败,而不是成功。我最困难的时候还没有到,但有一天一定会到。困难不能躲避,不能让别人替你去扛。九年创业的经验告诉我,任何困难都必须你自己去面对。创业者就是面对困难。”马云说。

第四点是马云将自己定位于笨人,而正是因为这种定位使得他在处理事情,解决问题时可以更好的团结队友,接受别人的意见,从而将自己的作用发挥到极致。

马云曾经说过,像他这么笨的人都可以取得成功,那么别人也可以。看到这句话我不禁感到血液有些沸腾了,是啊,马云可以成功,他自己不懂计算机,但是他可以做好互联网的CEO,那我们为什么不可以呢?命运对于每个人都是平均的,机会对于每个人都是均等的,马云可以取得成功,那么,我们肯定也可以!

通过一学期的创业学导论课程的学习以及对马云创业史的研究,我们知道创业有1独创性和创新2资源积累以及经济组织的成立3在风险和不确定下获取收益(或成长)的机会等特征,而创业是在风险和不确定性条件下,为了获利或成长而创建新型组织(或组织网络)的过程。

面对创业机会的选择时,要考虑以下因素:1创业机会的大小2需要多少投资3回报4风险。而如果创业,必然又会遇到创业风险,创业风险来源于创业环境的不确定性,创业机会与创业企业的复杂性,创业者创业团队与创业投资者的能力与实力的局限性。在决定创业之前,要做好创业策划——根据市场的变化因素,自身的客观条件和潜能寻求和制定出企业可以超常规的发展的一种谋划。根据这个谋划来调配自身实力,调度运用和整合各种资源使创业企业快速崛起。创业项目的选择,创业资源的整合,商业模式设计,商业计划,企业组织形式的选择也很重要,而创业资本,创业融资也需要创业者们好好把握。

在企业中的企业文化的构建也异常重要,企业文化包括物质层,行为层,制度层,观念层。企业文化具有凝聚功能,导向功能,激励功能,约束功能,调适功能和形象功能。在创建企业文化时要遵守目标原则,共识原则,一体原则,卓越原则和亲密原则。在创业初期,企业文化建设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创业者的行为决定企业文化2创业初期企业文化还处于一种自发状态3没有明确的核心理念4企业文化建设的貌合神离5企业文化建设的形式化6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和在不同时代下所适用的企业文化也不一样。

在创业过程中,创业团队的组建至关重要,如何创建成功的创业团队?1形成一致的创业理念和创业思路2建立共同的行政纲领和纪律制度3设计合理的工作绩效评估和激励体系4动态的调整团队成员。

成功的企业还可以再创业,再传也的目标是建立新企业,新企业与传统企业相比,应具有以下要素:1新企业的目标2新企业的理念3新企业的追求4新企业的本质。再创业的特质是创新中求发展:1技术创新2组织创新3营销方式创新4管理创新5品牌创新

马云的创业史给予我们心灵的震撼同时也给了我们些许启迪,而这一学期对于创业学导论课程的学习,也给了我们一些关于创业的知识,在文章的最后,我只想说:既然马云可以成功,那么,我们也可以!

附:

下面是我从网上找到的马云的创业历程

1988年-1995年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英文及国际贸易的讲师;

1992年,第一次创业,成立海博翻译社。

1995年-1997年 创办中国第一家互联网商业信息发布网站“中国黄页”;

1997年-1999年 加盟外经贸部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开发外经贸部官方站点及网上中国商品交易市场;

1999年,正式辞去公职,创办阿里巴巴网站,开拓电子商务应用,尤其是B2B业务。目前,阿里巴巴是全球最大的B2B网站之一。阿里巴巴网站成功,使马云多次获邀到全球著名高等学府讲学,当中包括宾夕法尼亚大学的沃顿商学院、麻省理工大学、哈佛大学等。

2000年10月,被“世界经济论坛”评为2001年全球100位“未来领袖”之一;

2001年 美国亚洲商业协会评选他为2001“商业领袖”;

2002年5月,成为日本最大财经杂志《日经》的封面人物;《日经》杂志高度评价阿里巴巴在中日贸易领域里的贡献 "阿里巴巴已达到收支平衡,成为整个互联网世界的骄傲。自中国加入以来,日本市场逐渐升温,大量的日本企业将目光投向阿里巴巴,并对她寄予了浓厚的兴趣和希望。

2003年 创立独立的第三方电子支付平台,目前在中国市场位居第一。

2004年12月,荣获十大经济人物奖。

2005年 和当时全球最大门户网站雅虎战略合作,兼并其在华所有资产,阿里巴巴因此成为中国最大互联网公司。

2006年至今成为央视二套《赢在中国》最有特色,最具影响力的评委,还用雅虎中国和阿里巴巴为《赢在中国》官方网站提供平台。为千百万创业者提供平台。

2007年8月推出了以网络广告为赢收项目的营销平台“阿里妈妈”,阿里巴巴以支付的低端门槛吸引了大量的中小站长加入。

2008年 阿里巴巴实行广告三包政策,再次掀起波浪。

2008年3月,马云先生获选巴隆金融周刊2008全球30位最佳运行长。

2008年7月,马云先生获得日本第十届企业家大奖。该奖项过去只颁发给日本国内的企业家。

2008年9月,马云先生获选美国《商业周刊》评出的25位互联网业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他也是唯一上榜的中国企业家。

2008年10月31日,阿里巴巴有限公司和杭州师范大学合作共建杭州师范大学阿里巴巴商学院,任董事。

第五篇:读《创业史》有感

“守旧”还是“维新”?

——读《创业史》有感

社会主义这样一个新事物,它的出生,是要经过同旧事物的严重斗争才能实现的。社会上一部分人,在一个时期内,是那样顽固地要走他们的老路。在另一个时期内,这些同样的人又可以改变态度表示赞成新事物。

——题记

《创业史》是当代作家柳青的代表著作,为了完成此书,为了详细的了解农民的生活,作者在农村卧薪尝胆整整十四载。本书以梁生宝带领的互助组发展为线索,表现了我国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的历史风貌和农民思想情感的转变。一九二九年,民国十八年,是陕西饥饿史上有名的一年。冬天,哀鸿遍野,灾民一大片一大片涌向渭河滩。蛤蟆滩的梁三老汉,把自己打扮的齐整干净,大步流星地在女性灾民群中穿行。梁三老汉年过四十,妻子新丧,大家都很明白他想干什么。梁三老汉在难民中遇到了一个带着娃的外乡女人。为了让他们过上幸福生活,梁三老汉发出了再创家业的豪壮誓言,宝娃也顺理成章姓了梁,大名梁生宝。

二十年过去了

1949年,全国解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农民们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党给农民分回长期被地主占据着的土地,梁三老汉也因此分到了十余亩稻地。然而梁三老汉不知为何,儿子梁生宝竟为了别人荒废了自家的田地。梁三老汉哪里知道,在这场私有制变为公有制的革命中胜利,只能跟着党的旗帜,踏上社会主义大道。即使一个农民用尽毕生心血,在田地里劳苦一辈子也无法在这场改变千年来农民地位的斗争中笑到最后。梁三老汉没有意识到的事情被他的儿子梁生宝预料到了,他的儿子在党的号召下成立了互助组。在没有人扛起农民互帮互助旗帜情况下,他勇敢地挺身而出担负起了蛤蟆滩农民走上合作互助道路的重担,成为一个积极、聪明、公平、有能力的领袖人物。

梁生宝在这场土地改革运动中,总是不显示自己地踏踏实实做着对大伙儿有益的事情。毛主席在《纪念白求恩》一文中写到:“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没错,梁生宝就是这样的一个人,毫无自私自利之心,忠于党和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利己”和“悦人”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世界观的表现,“利己”的思想根源就是私有制,比如解放以前的地主,长期无理占据本属于农民的土地。要想实现农民合作共赢,必须同私有制和由私有制而产生的传统观念彻底决裂。以书中梁生宝为代表的无私奉献精神,正是毛主席的共产主义精神重要的组成部分,而毛主席的共产主义精神最本质的一点,则是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守旧”还是“维新”这在解放初期不同的人有各自的看法。书中的梁三老汉,是旧社会农民的典型代表,是“守旧派”的代表。他不仅具有劳动者的勤劳与善良,也拥有地主相同的自私,狭隘,守旧的双重性格,是一个动摇在个人发家与集体致富两条道路上人物。他做梦都想成为富裕中民,他最大的梦想是利用新社会分给他的土地,狠命的劳动来真正地创立起属于个人的家业来,也做个和郭世富一样的“三合头瓦房院的长者”。而他的继子梁生宝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维新派”,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成立互助组,带领蛤蟆滩农民走上合作互助的生产道路。然而事实证明了一切,梁生宝所代表的“维新派”的的确确对人民有好处。在最后梁三老汉终于承认了自己儿子的道路是对的,站到了合作化运动的一边。

也许,只有不断地吸取新的观点,看到远大的未来,才会到达巅峰。

下载读李想创业史有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读李想创业史有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读史玉柱创业史有感

    创业管理论文读史玉柱创业史有感学校:河北经贸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专业班级:工商管理1班 姓名:张燕庆 学号:201019211018读史玉柱创业史有感 摘要:因为有挫折的打磨历练才能成就他......

    《读董思阳创业史有感》

    读董思阳创业史有感 ——工商管理0901班 曾勤仙 摘要:当今社会中女性创业者日益增多。女性在创业过程中完成了自身价值的定位,赢得了社会的尊重,但时时面临着无形的压力和困惑......

    读俞敏洪创业史有感

    读俞敏洪创业史有感 一、引言 读了俞敏洪的创业史,很有感触。俞敏洪,就像他自己说的那样是到达金字塔的蜗牛,靠的是一点一滴的奋斗,经历了反反复复的失败与挫折。的确,人自出生起......

    读柳青的《创业史》有感(最终5篇)

    读柳青的《创业史》有感 通过学习当代中国文学史的农村小说这一节,不仅了解了当时的整个创作风格:农村新生活的情调和两条道路斗争的观念,也对当时的一些著名作家有了一些了解......

    读俞敏洪创业史有感(合集)

    读俞敏洪创业史有感 一、人物简介 俞敏洪出生于1962年10月,在江苏省江阴市第一中学上高中。两次高考失利后,于1980年考入北京大学西语系,期间患病(肺结核)休学一年,1985年北京大学......

    读李吉林有感

    读李吉林《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有感 东城三小 陈柳梅美好的东西总让人感觉短暂,愉快的暑假生活似乎是一晃而过,值得留恋。回顾刚刚过去的暑假生活,感觉比较有意义的就是利用闲睱......

    李彦宏创业史之我见

    创新创业实践 专业:课程论文指导老师:王慰祖 学院:工程学院 09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6班 姓名:陈晓鑫 学号:200930510604 日期:2011/11/26李彦宏创业史之我见 提起李彦宏,相信很多......

    读李国斌有感

    读李国斌《我的学生我的班》有感 当我翻开《我的学生我的班》这一书第一页时,就被深深的吸引了,于是静下心来细细品读。书中的很多教育小故事,让人时而落泪,时而破涕而笑。心,一......